(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2024-04-08

(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精选6篇)

篇1:(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产业

2、产业组织

3、产业结构

4、产业关联

5、产业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

1、判断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是(B)

A产业结构

B产业关联

C产业布局 D产业政策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

C家庭

D产业

3、产业组织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B)

A定性分析

B投入产出分析 C计量经济方法 D系统动力学方法

4、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5、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三、多项选择题

1、下面哪几个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涉及产业组织理论(A B C D)A张伯伦 B梅森 C贝恩 D谢勒

2、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从横的方向看包括(A BC)

A产业政策制定

B产业布局政策C产业技术政策

D产业政策效果分析

3、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A BCD)基本理论的应用经济学 A经济学 B管理学

C文化学 D论理学

4、四次产业分类法把所有的经济活动分为(ABC)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信息业

5、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ABCD)

A同类产品或服务

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D产业活动包括是经济性质的政治、社会等活动

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马歇尔冲突;

2、配第—克拉克定理;

3、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二、单项选择: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专门对工业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的霍夫曼比率是B

A霍夫曼比例=消费品产值/资本品产值

B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产值/消费资料工业产值

C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

D霍夫曼比例=资本品产值/消费品产值

2____A____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

A费歇尔

B瓦尔拉斯

C马歇尔

D霍夫曼 SCP理论指的是B

A 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 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

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

三、多项选择:

1、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是指 B D

A 产品市场均衡

B整个市场上所有的价格是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同时达到均衡的。C要素市场均衡

D供需平衡

2、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指 ABCD

A 农业、工业、服务业

B 取自于自然的产业、加工取自于自然的产业、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

C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

D第一和第二产业是有形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

第三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组织

2、竞争机制

3、马歇尔冲突

4、有效竞争

二、.单项选择:

1、产业组织是指 A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2、马歇尔冲突指的是 A

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3、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从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4、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 C

A 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三、多项选择:

1、有效竞争标准有 AB

A市场结构标准与市场绩效标准

B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市场绩效标准。

C集中度、市场进入、产品差别化。

D成本、规模、生产能力

2有效竞争标准三分法的作用 ABCD

A不再将不现实完全竞争作为理想的追求模式和政策制定的出发点

B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竞争是否有效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

C注意从不同方面提供判断有效竞争状况标准

D丰富了产业组织理论

3、下列那些属于芝加哥学派的观点 ABC

A即使市场中存在着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这种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会因为新企业大量进入而消失。

B沉没成本沉没的程度主要取决所投入资本向其他市场转移的程度

C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D技术和进入自由这两个因素决定市场结构.第四章

市场结构

一、名词解释:

1、市场结构

2、市场集中度

3、HHI指数

4、市场行为

5、市场绩效

二、单项选择:

1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主要特征有A

A产业集中度较低

B产品无差别

C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

D它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于完全垄断 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 计算量不大

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

D 便于收集资料 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C

A 定价一般为长期性的

B 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 价格一般订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 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广告的目的就是广而告之

B 广告是企业营销手段之一

C 广告可以起到信息披露的作用

D 广告可以增加新企业的进入壁垒

三、多项选择:

1、产业市场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市场关系ABCD

A卖方之间的关系

B买方之间的关系

C买卖双方的关系

D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

2、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有ABCD

A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B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C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D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3、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ABCD

A市场集中度

B产品差别化

C进入和退出壁垒

D市场需求增长率

4、市场行为主要包括AB

A竞争性行为

B协调行为

C企业兼并与重组

D企业破产

第五章

企业行为

一、名词解释:

1、企业

2、生产函数

3、科斯定理

4、温情主义

5、差别化战略

6、规模产业

二、单项选择:

1、科斯定理主要强调的是A

A交易成本的问题

B新古典企业理论的缺陷

C企业的边界

D市场机制的调节

2、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中所提及的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是B

A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

B企业解决“提供”财货或服务的过程中所伴随的某些生产困难时必要的技术转换过程

C生产产品并销售出去

D为消费者服务的过程

3、下列对现代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A员工把企业看作是谋生场所

B企业内部实行温情主义的家长制管理

C采用刚性的制度,强调绝对的权威

D可调节的伦理,职工对企业的依附性也很强

4、差别化的内在来源包括A

A产品质量上的识别性、产品品种的可挑选性

B企业长期建立的市场形象和品牌吸引力 C产品的外观特征、产品的价格

D售后服务

三、多项选择:

1科斯把交易成本概念引入经济分析,科斯认为:ABCD

A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B 市场交换不存在着交易磨擦

C 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要支付一些费用

D无论应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 日本经济学界认为企业之所以生存的原因有ABC

A效率优势是企业生存的主要依据。

B企业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是符合社会需求的

C 效率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D 生产产品

3规模产业状态的竞争战略ABCD

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别化战略

C行业进入障碍

D增加附加值

4新兴产业的特征有ABCD

A缺乏完善的社会协作体系

B对资本的需求较大

C 战略不稳定

D缺乏统一的产业标准

第六章

市场绩效

一、名词解释:

1、勒纳指数

2、贝恩指数

3、规模经济

4、产业技术进步

二、单项选择:

1、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

A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B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C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有:A

A垄断市场的供应量比完全竞争市场高

B垄断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

C垄断产生规模经济

D垄断必须以法律形式予以禁止

三、多项选择

1、可用来定性反映市场绩效的指标有:ABC

A利润率指标

B勒纳指数

C贝恩指数;

D吉尼系数

2、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状况的指标有:ABC

A消费者剩余

B生产者剩余

C社会总剩余

D中间商剩余

四、简答

1、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2、试对市场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五、论述

1试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相互关系

第七章 博弈与产业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纳什均衡

2、重复博弈

3、古诺模型

4、斯塔克尔伯模型

5、市场进入博弈

6、纳什均衡

7、市场进入博弈

二、单项选择

1、可用来解释纳什均衡的模型是B

A古诺模型

B囚徒困境

C斯塔克尔伯模型

D重复博弈

2、假设双寡头面临如下一条线性需求曲线:P=30-Q,Q为两厂商的总产量,假设边际成本为零,以下结论中正确的一项是A

A竞争性均衡时,Q1=Q2=10,产量最高,利润为零

B串谋均衡时,Q1=Q2=7.5,产量最低,利润为零

C竞争性均衡时,Q1=Q2=10,产量最低,利润最高

D串谋均衡时,Q1=Q2=7.5,产量最高,利润为零

3、假定双寡头各有固定成本24元,但没有可变成本,并且它们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为:厂商一的需求曲线为:Q1=18-3P1+P2 ,厂商二的需求曲线为:Q2=18-3P2+P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非串谋时,P1=P2=3.6,Q1=Q2=10.8

B串谋时,P1=P2=3.6,Q1=Q2=10.8

C非串谋时,P1=P2=4.5;Q1=Q2=9

D串谋时,P1=P2=4.5;Q1=Q2=10.8

4、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

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的

B企业将价格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

C企业长期保持较低价格,使竞争企业无利可图 D企业通过高的定价掠夺消费者剩余

三、多项选择

1、“囚徒的困境”说明了AB

A信息不对称

B人性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

C人之处性本恶

D博弈论在现实中没有可行性

2、古诺双寡头模型对每个寡头的行为及有关条件的假定为ABCD

A产品同质

B每个厂商都根据对手的行动作出决策

C厂商边际成本为常数

D两厂商之间不存在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3、伯特兰德模型的假设有ABD

A产品同质

B两厂商之间不存在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C产量竞争模型

D价格竞争模型

4、影响卡特尔不稳定性的因素有ABCD

A经济人理性假说

B卡特尔成员具有违反卡特尔协议的诱因

C卡特尔成员之间具有协调问题

D存在市场进入问题

第八章 产业结构的理论发展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结构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4、产业结构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

1、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B

A.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

B.个人消费结构

C.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

D.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2、产业结构理论是一种:(A)

A.中观经济理论

B.微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3、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A)

A.“次优论”

B.均衡竞争

C.完全竞争)D.非均衡竞争

4、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B)

A.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B.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C.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

D.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

5、霍夫曼比例是指:(A)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三、多项选择题

1、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以下经济学家的学说和研究(A D)

A.配弟

B.库兹涅茨

C.刘易斯

D. 魁奈

2、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AC)

A.均衡竞争

B.完全竞争

C.资源配置最优

D.“次优论”

3、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 B C D)

A.以农业为主导的阶段

B.以工业为主导的阶段

C.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D.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4、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B C)

A.创造新的需求投资,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

B.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

C.对全部产业投资,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

D.对外投资也会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四、辨析题

第九章

产业结构优化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结构优化

2、产业结构效应

3、产业结构高度化

4、产业结构合理化

5、地区产业结构

二、单项选择题

1、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A)

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2、(A)在其著作中详细分析了产业的关联效应

A赫希曼

B马歇尔

C罗斯托

D周振华

3、(C)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产业的扩散效应

A赫希曼

B马歇尔

C罗斯托

D周振华

4、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C)实现的

A产业政策的调整

B主导产业的选择

C产业间优势地位的变更

D产业的转换和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包括(ABCD)

A.供给结构的优化

B.需求结构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2、罗斯托在其著作中所阐述扩散效应的表现包括(ABC)

A.回顾效应

B.旁侧效应

C.前向效应

D.后向效应

3、主导产业形成的条件(A CD)

A.足够的资本积累

B.先进的技术资源

C.充足的市场需求

D.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ABD)

A.国际基准

B.需求结构基准

C.供给结构基准

D.产业间比例平衡标准

5、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有(ABCD)

A.地区要素禀赋

B.需求结构导向

C.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D.生产的地区集中度

第十章 产业关联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关联

2、投入产出表

3、直接消耗系数

4、完全消耗系数

5、产业波及效果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产业关联分析的实际中最常用的方式是(A)

A.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B.事物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C.逻辑联系和联系方式

D.技术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2、(A)创立了投入产出法,为产业关联理论做出了杰出贡献。

A. 里昂剔夫

B. 克拉克

C. 库兹涅茨

D罗斯托

3、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是(C)

A.投入系数表

B.逆阵系数表

C.投入产出表

D.最小二乘法

三、多项选择题

1、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有(A B C)

A. 单项联系和多项联系

B. 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

C.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D.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2、投入产出模型中的各项系数包括(A B C D)

A.直接消耗系数

B.直接折旧系数

C.国民收入系数

D.劳动报酬系数

3、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A B)

A.投入系数表

B.逆阵系数表

C.投入产出表

D.最小二乘法

4、产业波及效果分析所依赖的主要因素是(A B C)

A.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B.生产诱发系数和生产的最终依赖程度

C.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

D.国民收入系数

第十一章

产业布局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布局

2、增长极理论

3、点轴理论

4、地区性产业布局

二、单项选择

1、(D)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

A.谢费尔

B.费特尔

C.帕兰德

D.韦伯

2、全国性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是(A)

A.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B.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C.生态平衡目标

D.国家安全目标

3、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是(A)

A.新产业或新产品创造

B.合理的产业政策

C.先进的科学技术

D.经济发展水平

4、产业布局条件是指(B)

A.产业布局时的内部环境

B.产业布局时的外部环境

C.物质化的硬环境

D.物质化的软环境

三、多项选择题

1、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有(ABCD)

A. 地理位置因素

B. 自然因素

C.人口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

2、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依据是(ABD)

A.自然环境上有一定的类似性和关联性

B.经济发展与布局现状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互补性

C.一定的产业政策的指导

D.拥有实力雄厚的经济中心

3、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ABCD)

A.增长极发展模式

B.点轴布局模式

C. 网罗布局模式

D.区域梯度发展模式

第四篇 产业管理

第十二章 产业政策

一、名词解释

1、产业政策

2、赶超战略说

3、国际竞争说

4、产业组织政策

5、战略产业

二、单项选择题

1、产业政策一词最早由哪个国家提出:C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法国

2、产业政策对以下哪一产业的效果最明显:D

A.纺织业

B.酿酒业

C.种植业

D.汽车业

3、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产业政策可分为:A

A.产业组织政策

B.农业政策

C.金融政策

D.环保政策

4、产业政策评估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原则,其理论依据是:B

A.生产力标准

B.福利经济学

C.凯恩斯经济学

D.国际竞争力标准

5、产业政策的手段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干预的手段:D

A.审批制

B.配额制

C.许可证制

D.出口退税

三、多项选择题

1、致产业政策失败的主要因素有:ABC

A.政策目标违背经济规律

B.政策目标违背产业界的愿望与要求

C.政策内容脱离具体国情

D.政策执行不力

2、据功能定位的不同,产业政策可分为:ABC

A.产业组织政策

B.产业结构政策

C.产业技术政策

D. 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3、业政策的目标体系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ABC

A.实现经济振兴和经济赶超

B.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

C.扩大本国出口额

D.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产业政策的一般特征主要包括:ABCD

A.时代性

B.民族性

C.政治性

D.供给指向性

5、产业政策的手段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诱导手段有:BCD

A.配额制

B.税收减免

C.关税保护

D.财政补贴

第十三章 产业规制

一、名词解释

1、产业规制

2、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

3、政府规制

4、法律规制

5、行政规制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国家中哪一个是采用民间主导模式:A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韩国

2、依照规制实施的主体的不同,下列不属于产业规制的是:C

A.政府规制

B.社会规制

C.企业规制

D.行业自律规制

3、对产品质量和工作环境安全的规制属于下列哪个规制:C

A.直接规制

B.社会规制

C.行业自律规制

D.间接规制

4、在企业、市场、政府三者关系中政府保证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同时又以社会因素相保证的是下列哪个产业规制模式:C

A.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

B.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

C.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

D.行业主导型产业规制

三、多项选择题

1、当代西方产业规制的模式有哪几种:ABD

A.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

B.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

C.行业主导型产业规制

D.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

2、现代市场政府规制的特点:ABCD

A.规制执行需要成本

B.政府是规制的主体

C.规制对时常交易机制有着直接的影响

D.企业和消费者是规制的客体

3、下列哪些是政府民间平衡模式的主要特征:AB

A.宏观调控手段侧重于货币政策、物价政策和社会政策

B.宏观调控的透明度很高

C.比较强调自由企业制度

D.强调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企业在政府调控的直接规范下自主程度相对较底

4、下列哪些属于法律规制的特征:ABCD

A.强制性

B.效益性

C.适应性

D.纲领性

5下列哪些是行政规则的作用:CD

A.保证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

B.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C.培养市场

D.宏观产业指导

篇2:(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第一章 导论

一、判断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选择题

3.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CD A.出现于1936 年

B. 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解释概念

均衡价格

需求

需求价格弹性

比较静态分析

需求收入弹性

供给

二、判断

1.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3.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4.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6.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7.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8.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 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 9.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0.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11.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12.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13.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大。∨ 14.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15.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6.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17.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三、选择题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是C

A.完全信息的假设

B.完全竞争的假设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

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2.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C

A.一般均衡论 B.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D. 完全竞争市场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BC

A.价格理论

B.单个厂商

C.单个消费者

D.资源配置 4.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BD

A. 面粉和大米

B.汽油和汽车

C.羊肉和牛肉

D.录音机和磁带 5.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C

A.需求减少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曲线左移

D.需求无法确定 6.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B

A.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7.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 C

A.服装

B. 化妆品

C.金银首饰

D.食盐 8.需求量的变动是指AC

A.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B.非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C.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D. 需求曲线的移动 9.某一时期,电冰箱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B

A.电冰箱的价格下降

B.生产者对电冰箱的预期价格上升 C.生产冰箱的要素成本上升 D.消费者的收入上升

10.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向(大于0)的有BD A.汽油和汽车

B.面粉和大米

C.苹果和自行车 D.猪肉和牛肉 11.某一时期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的原因可以是CD

A.彩电价格下降

B. 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

D.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

12.食盐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由于某种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使食盐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C

A. 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食盐产量下降20% B. 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低于20% C. 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超过20% D. 食盐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为食盐价格上升等于20% 13.在得出棉花种植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哪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均保持为常数ABC

A.土壤的肥沃程度

B.棉花种植面积 C.技术水平

D. 棉花的价格

14.当某消费者的收入上升20%,其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上升5%,则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B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等于0 15.假定某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函数Qd= 400-5P时的均衡价格为50,当需求函数变为Qd=600-5P时,(供给不变)均衡价格将BD

A. 低于50

B.高于50

C.等于50

D.上升

16.某日内,X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和互补品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 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日X商品的需求数量B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 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17.以下因素导致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D A. 小麦的价格下降

B. 小麦的种植技术提高 C. 种植小麦的成本上升

D. 预期小麦的价格下降

18.若供给曲线上每一点的点弹性都等于1,则供给曲线只能是一条B

A. 过原点的45线

B. 过原点的直线

C.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D.

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19.一种物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取决于D

A. 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B. 互补品的价格

C. 收入

D. 以上都正确 20-.一般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这是因为C

A. 收入效应的作用

B. 替代效应的作用

C.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时发生作用

D. 上述答案均不正确 21.在两种替代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供给不变)A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22.在两种互补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价格B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23.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ABCD

A. 商品本身的价格

B.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C. 相关商品的价格

D. 消费者的偏好 24.在一般情况下,供给曲线AC

A. 向右上方倾斜

B. 向右下方倾斜

C. 斜率为正

D. 斜率为负 25.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B

A. 正值

B. 负值

C. 0

D. 1 26.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间是A

A.反方向变动关系

B.同方向变动关系

C.没有关系

D.难以确定

五、简答题

1.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六、分析论述:

1.试用供求曲线和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的现象,并依此分析政府应该采取哪些保护农业发展的政策。

2.试用弹性理论分析“保健品”和“药品”哪个更适合薄利多销?

第三章 效用论

一、解释概念

预算线

边际效用

替代效应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均衡

边际替代率递减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吉芬物品

二、判断

1.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 2.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固定常数时,表明两种商品是完全互补的。× 3.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达极大值。× 4.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5.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6.吉芬物品和低档物品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上方倾斜。× 7.所有的吉芬物品都是低档物品。∨

8.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9.个人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着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状态。∨ 10.吉芬物品是一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特殊商品。∨ 11.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沿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

12.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对应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13.若某商品的价格变化,其替代效用小于收入效应,则该商品是低档品。×

14.若MUx/Px>MUy/Py,消费者应增加X商品的购买,减少Y商品的购买,最终可实现效用最大化。∨

三、选择题

1.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CD

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

B.MRSxy = Px / Py C.MUx / Px = MUy / Py

D. MUx / MUy = Px / Py 2. MRCSxy 递减,意味着当X商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时,能代替的Y商品的数量B

A.

越来越多

B.

越来越少

C. 保持不变

D. 以上均不正确 3. 设对某一消费者有

MUx/Px<MUy/Py,为使他得到的效用最大,他将BC A. X、Y的价格不变,增加X的购买量,减少Y的购买量 B. X、Y的价格不变,增加Y的购买量,减少X的购买量 C. 仅当X的价格降低时,才有可能增加X的购买 D. 仅当Y的价格降低时,才有可能增加Y的购买

4. 当消费者对商品X 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x为C

A. 正值

B. 负值

C. 零

D. 不确定 5.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设条件有ABD

A. 效用是可以衡量的 B. MU递

C. MRCSxy 递减

D. 货币边际效用不变

6.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若增加1 个单位X商品的购买,需要减少2 个单位的Y商品的消费,则有A

A. MRCSxy = 2

B. MRCSxy = 1/2 C. MUx/MUy = 2

D. MUx/MUy = 1/2 7.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C 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8. 当只有商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作B

A.需求曲线

B.价格—消费曲线

C.恩格尔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9. 某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某种商品时D

A.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

B. 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

C.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

D. 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10.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A

A.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移动

B.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C.沿着原有的预算线移动

D.不变 11.低档物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C

A. 增加

B. 减少

C.替代效应的效果大于收入效应的效果时增加

D. 替代效应的效果小于收入效应的效果时增加

12.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B

A. 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

B. 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C. 不变

D. 不规则变动 13.I = Px·X + Py·Y 是消费者的C

A. 需求函数

B. 效用函数

C. 预算约束方程

D. 不确定 14.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假设包括CD

A. 边际效用递减

B. 货币边际效用不变

C. 传递性

D. 不饱和性

15.已知消费者的收入为I,全部用来购买X1,X2,且MU1/P1>MU2/P2,当商品价格既定时,若要达到消费者均衡,需要A

A. 增加的X1购买,减少X2的购买

B. 增加X2的购买,减少X1的购买

C. X1,X2都增加

D. X1,X2都减少。16.消费者达到均衡时ABCD

A. 总效用最大

B. 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

C. 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

D. MRCS12 = P1/P1 17.当消费者处于均衡时A

A. 每单位货币购买不同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相等

B. 每种商品的总效用相等

C. 每种商品的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

D. 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1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A

A.凸向原点

B.凹向原点

C.垂直于横轴

D.平行于横轴

五、简答题:

1.简述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2.基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3.试用图形说明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

4.用图形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5.用图形分析吉分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

六、分析论述题:

1.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2.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些农民将收入几乎全部用来购买红薯,而当红薯的价格降低时,其消费量却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红薯是正常物品、低档物品还是吉芬物品?请结合图形解释你的结论。

3.分别用图分析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分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

4.比较基数效用理论与序数效用理论的异同,谈谈你对效用论的看法

第四章 生产论

一、解释概念

边际产量 等产量曲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规模报酬 生产函数

二、判断

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2.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MP>AP的第一阶段。× 3.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4.AP曲线与MP曲线相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5.能提供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即为等产量曲线。× 6.等产量曲线表示的是用同样数量劳动和资本生产不同的产量。× 7.当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肯定是下降的。∨ 8.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9.在生产的第Ⅱ阶段,AP是递减的。∨

1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MP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11.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12.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企业处在合理投入区域时,MC必然递减。× 13.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产出增加10%。×

三、选择题

1.在如下生产函数下:Q = f(L,K),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D

A. MP>AP阶段

B. MP下降阶段

C. AP>MP>0阶段

D. MP与AP相交之点起至MP与横轴交点止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 B.只要MP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 C.MP曲线必定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 D.只要MP减少,AP也一定减少

3.对于生产函数Q = f(L,K)和成本方程C = wL + rK 来说,在最优点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ABCD

A.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

B. MRTSlk = w/r

C. dk/dl = w/r

D. MPl/MPk = w/r 4.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两点的产量肯定是A

A. 相等

B. 不等

C. 无关

D. 以上情况都存在

5.若横轴代表劳动,纵轴表示资本,且劳动的价格为w,资本的价格为r,则等成本线的斜率为C

A. w/r

B. r/w

C.r/w 6.当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连续增加时CD

A. TP会一直增加

B. TP会一直减少

C. TP先增加后减少

D. MP会有一最大值

7.在既定的等产量曲线上,若增加1个单位的劳动,需要减少2个单位的资本,则有A

A. RTSlk = 2,MPl/M Pk = 2

B. RTSlk = 1/2,MPl/MPk = 1/2

C. RTSlk = 1/2,MPl/MPk= 2

D. RTSlk = 2,MPl/M Pk= 1/2

8.一企业采用最低成本进行生产,若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单位资本的价格为20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8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B

A. 1

B. 2

C. 3

D. 4

9.当生产函数Q = f(L,K)的平均产量为正且递减时,边际产量可以是D

A. 递减且为正

B. 递减且为负

C. 为零

D. 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10.关于等产量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A. 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

B. 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C. 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D.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五、简答题:

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厂商应如何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3.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4.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六 分析论述题:

1.试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分析企业为何不能无限制地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

2.运用图形分析厂商在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下,如何实现资本与劳动要素的最佳组合? 3.面对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很多厂商尝试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试用最优要素组合分析厂商的调整行为。

第五章 成本论

一、解释概念

等产量线

等成本线

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

隐成本

边际成本

正常利润

二、判断

1.正常利润是显成本的一部分。× 2.成本函数的形式为C = wL + rK。∨ 3.LAC可划分成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4.在LAC曲线下降的阶段,LAC是SAC最低点的连线。× 5.LAC曲线呈U型的原因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6.在规模内在经济作用下LAC曲线呈下降趋势。∨ 7.MP处于最高点时,AVC处于最低点。×

8.规模报酬递减,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9.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变得越来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来越小,但决不会相交。∨

10.SAC呈U 型的原因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11.SAC曲线呈U 型特征是由于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的影响。× 12.LAC呈U 型的原因是规模内在经济与不经济的作用。∨ 13.MC曲线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 14.SAC曲线总是LAC曲线的最低点。×

15.AP曲线的最高点和AC曲线的最低点相对应。×

16.在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MC>AC,在其右侧,MC<AC。×

17.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 元,此时边际成本为1元。×

三 选择题

1.在LAC曲线与某一条SAC曲线相切之点的产量上,必有AC

A. 相应的LMC与SMC曲线相交之点

B. LAC曲线达到最低之点

C. 相应的LTC与STC曲线相切之点

D. LMC曲线达到最低点

2.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管理企业的报酬,这部分报酬属于BD

A .显成本

B. 隐成本

C. 经济利润

D. 正常利润 3.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引起的成本为A

A. 显成本

B. 隐成本

C. 固定成本

D. 机会成本 4.MC曲线达到最低时A

A. MP最大

B. AVC最小

C. TC最大

D. AC最小 5.从原点出发的射线在与T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有BC

A.AVC最小

B.MC = ATC

C.ATC最小

D.MC最小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 MC>AC时,AC下降

B. MC<AC时,AC下降

C. MC = AC 时,AC达到最低点

D. MC = AC时,AC达到最高点 7.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VC相切的产量上有ABD

A. AVC最小

B. MC = AVC

C. MC最小

D. MC处于上升阶段 8.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BCD

A. MP>AP时,AP上升

B. MP<AP时,AP达极大值

C. MC<AC时,AC上升

D. MC = AC时,MC达极大值 9.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越变越小,于是AC与AVC曲线BC

A. 最终相交

B. 仅可无限接近

C. 永远不会相交

D. 重合 10.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C

A. 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B. 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

C. 既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

D. 以上都不对 11.平均固定成本D

A. 无论产出水平发生什么变化,它都不变

B. 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C. 曲线是U 型的 D. 以上都不对 12.SAC曲线U型特征的原因在于C

A. MU递减规律

B. 规模经济与不经济

C.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D. 无法确定 13.厂商为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属于B

A. 显成本

B. 隐成本

C. 经济利润

D. 正常利润 14.成本函数[C = f(Q)]表示的是BC

A. 支出一定成本与在一定价格下的不同要素最大购买量间的关系

B. 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C. 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D. 产量随着成本的变化而变化

15.对应于边际报酬递减阶段,STC曲线A

A. 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B. 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C. 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D. 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16.在LAC曲线最低点上ABCD

A. LAC曲线与LMC曲线相交

B. 代表最优规模的SAC曲线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

C. 代表最优规模的SMC曲线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

D. 代表最优规模的SMC曲线通过代表最优规模的SAC曲线的最低点

五、简答题:

1.试用图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2.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六、分析论述题:

1.试用图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一、解释概念

完全竞争市场 停止营业点 边际收益 收支相抵点

二、判断

1.对于任何厂商来说,在长期均衡中都必然实现TR>TC。× 2.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是微观经济学划分市场类型的标准。∨ 3.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

4.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而不同时处于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厂商也是完全竞争厂商。∨ 5.所有完全竞争的企业都可以在短期均衡时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 6.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7.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上等于和高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8.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相同的。∨ 9.若企业经济利润为零,就是收支相抵。∨ 10.企业获得经济利润则一定获得正常利润。∨ 11.生产者的行为目标是产量最大化原则。×

12.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可获得经济利润。× 13.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都实现了正常利润,且经济利润都为零。∨

14.在厂商短期均衡产量上,AR<SAC,但AR>AVC,则厂商亏损,但应继续生产。∨ 1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SMC曲线和SAC曲线的交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

16.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SMC曲线AVC曲线的交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 1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收益并等于边际收益。∨ 18.某厂商产量达到5万时的MR=65元,MC=55元,(其它条件一定)该厂商应继续扩大产量。∨

19.一个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该行业中每个厂商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 20.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才存在行业的供给曲线。∨

三、选择题

1.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以下哪些行业最接近完全竞争行业CD

A.家电行业

B. 汽车行业

C.蔬菜行业

D. 玉米行业 2.完全竞争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D

A. P>SAC

B. P = SAC

C. P<SAC

D. 以上都有可能 3.作为市场价格接受者的厂商是A

A. 完全竞争厂商

B. 完全垄断厂商

C. 垄断竞争厂商

D. 寡头垄断厂商 4.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条件是BD

A. MR>MC 的差额为最大

B. MR = MC

C. P>AC的差额为最大

D. TR>TC的差额为最大 5.完全竞争厂商的收支相抵点是指

A

A. SMC曲线与SAC曲线相交之点

B. SMC曲线与AVC曲线相交之点

C. SMC曲线与AFC曲线相交之点

D. SAC曲线与AVC曲线相交之点 6.收益是指CD

A. 成本

B. 利润

C. 成本加利润

D. 厂商销售收入

7.某完全竞争行业的价格和供给量在长期内呈同方向变动,则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C

A. 水平状态

B. 向右下方倾斜

C. 向右上方倾斜

D. 呈垂直线 8.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C

A. S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B. 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C. SMC曲线上的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D. SMC曲线上的收支相抵点和超过收支相抵点以上的部分

9.完全竞争行业内某一厂商在目前的产量水平上MC = AC = AR = 2元,则该厂商B

A. 肯定没有获得最大利润

B. 肯定只获取正常利润

C. 肯定获得了最少利润

D. 获取利润的情况不能确定 10.若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数量按同方向变化,则该行业是C

A. 成本不变行业

B. 成本递减行业

C. 成本递增行业

D. 不能确定

11.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VC,则厂商B

A. 亏损,立即停产

B. 亏损,但应继续生产

C. 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 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五、简答题

1.简述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2.简述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特征及关系。3.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 4.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价格难以保持在大于或小于LAC最低点的水平上。分析论述题:

1.用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形成及条件。2.用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的形成及条件。3.试述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并评价其效率。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解释概念

垄断竞争市场 自然垄断 完全垄断市场

二、判断

1.斯威齐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跟涨不跟落”。× 2.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 3.由于垄断对于消费者是件“坏事”,对于生产者是件“好事”,因此,综合起来,我们难以判断它到底是否有效率。×

4.古诺模型假定,行业中只有两个厂商,他们的边际成本既定,且每个厂商都假定另一个厂商的产出数量不变。×

5.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实现均衡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可以利润为零,也可以蒙受最小亏损。∨

6.从长期看,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的超额利润将会消失。∨ 7.垄断是缺乏效率的,因为厂商有超额利润。× 8.垄断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必定获得超额利润。×

9.垄断行业由于有规模经济存在,可以比竞争行业产量更高,价格更低。× 10.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关键差别是垄断竞争存在产品差别。∨ 11.经济学中的产品差别是指不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 12.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的情况下,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13.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时,垄断厂商肯定会获得超额利润。× 14.垄断竞争厂商的AR曲线MR曲线相互重合。× 15.垄断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

三、选择题

1.垄断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是一条BD

A.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B. 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C. 垂直于横轴的线

D. 与需求曲线重合的线

2.垄断竞争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C

A. 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B. 是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C. 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D. 以上结论都正确

3.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产量上可以有ABCD

A. P>LAC

B. P = LAC

C. AR>LAC

D. AR = LAC

4.垄断竞争市场形成的条件是ABC

A. 产品有差别 B. 厂商数目相当多 C. 厂商生产规模比较小 D. 企业利用国家的特权

5.垄断竞争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ABC

A. 超额利润 = 0

B. P>LMC

C. d与D曲线相交

D. P>LAC 6.经济学中产品的差别是指AC

A. 熊猫电视机与康佳电视机的区别

B. 电视机与收音机之间的差别

C. 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

D. 不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

7.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C

A. MR = MC

B. MR = LMC = SMC = LAC = SAC

C. MR = LMC = SMC,AR = LAC = SAC

D. MR = LMC = AMC

8.若在d 曲线上某一点的Ed = 3,P = 6,则相应的MR为B

A. MR = 2

B. MR = 4

C. MR = 1 8

D. MR = 1

9.厂商之间关系最密切的市场是B

A. 完全竞争市场

B. 寡头垄断市场

C. 垄断竞争市场

D. 完全垄断市场

10.根据古诺模型,在双头垄断条件下,厂商的产量是市场容量的A

A.1/3倍

B.2/3倍

C.1倍

D.不能确定 11.垄断竞争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方法有D

A. 质量竞争

B. 调整价格从而确定产量

C. 广告竞争

D. 上述方法都可以

12.对垄断厂商来说. 下述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B

A. 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B. 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价格等于边际收益

C. 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不相等

D. 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13.垄断竞争理论中的产品差别是指AC

A.同一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等方面的差别 B.不同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等方面的差别 C.同一种产品在商标等方面的差别

五、简答题

1.简述垄断竞争厂商两条需求曲线的特征及关系

2.说明完全垄断厂商的AR曲线和MR曲线的特征及关系

3.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是如何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的。4.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一定获得利润吗?

六、分析论述题

1.比较说明完全竞争厂商与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2.用图说明完全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形成及条件。3.试述古诺模型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4.试比较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并依此说明政府为何要限制垄断,促进竞争。

第八章 生产要素决定的需求方面

一、解释概念

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要素成本

二、判断

1.当某完全竞争厂商使用劳动要素达一定量时的VMP=500元,而w=450元,该厂商应减少劳动的使用量。×

2.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的、共同的需求。∨ 3.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和MP曲线重合。×

4.由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派生出来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叫引致需求。∨ 5.只要厂商购买要素的数量使得VMP=w,那么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 6.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VMP=w。∨

三、选择题

1.完全竞争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AB

A. 向右下方倾斜 B. 与其VMP曲线重合 C. 为水平线

D. 高于VMP曲线

2.某人在工资率为4元/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时,挣160元;当工资率为5元/小时时,每周工作35小时,挣175元。由此可断定,对他来说,闲暇的AC

A. 收入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B. 替代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C.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发生作用

D.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没有发生作用

3.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指A A.边际产品价值

B.边际产品

C. 产品价格

D.边际产品与要素价格之积

五、简答题 要素使用原则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有何关系? 2 简析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六 论述题 1 概述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理论。谈谈你对该理论有何看法?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一、解释概念

准租金 经济租金 洛论兹曲线 基尼系数

二、判断

1.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2.随着工资的提高,单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越来越多。× 3.土地的供给曲线中,有一段“向后弯曲”。× 4.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和。×

5.所谓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6.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这是因为土地供给是不变的。∨ 7.基尼系数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三、选择题

1.供给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做B

A. 地租

B. 租金

C. 准租金

D. 经济租金 2.使地租不断上升的原因是C

A. 土地的供给、需求共同增加

B. 土地供给不断减少,而需求不变

C. 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供给不变

D. 以上全不对 3.要素供给原则为AB

A.(du/dl)÷(du/dy)= w

B.du/dl = du/dy·w

C. VMP = MP·P

D. MRP = MR·MP

4.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B

A.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B. 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C. 供给弹性 = 0

D. 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5.厂商的总利润与准租金相比D

A. 总利润大于准租金

B. 总利润等于准租金

C. 总利润小于准租金

D. 上述情况均可发生 6.洛伦兹曲线越是向横轴凸出A

A.基尼系数就越大,收入就越不平等 B.基尼系数就越大,收入就越平等 C.基尼系数就越小,收入就越不平等 D.基尼系数就越小,收入就越平等

五、简答题

1.简析生产要素供给的原则。

2.简述单个劳动的供给曲线的特征、含义、原因。

第十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一、解释概念

一般均衡 瓦尔拉斯定律 局部均衡

实证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帕雷托最优状态

二、判断

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从社会福利曲线推导出来的。×

三、选择题

1. 在由两个人(1,2)两种商品(X,Y)组成的经济中,在交换上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A

A. MRCS1xy=MRCS2xy

B.MRTS1xy =MRTS2xy

C. MRTSxy = Px/Py

D.MRTS1 xy=MRCS2xy 2.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A

A. MRCSxy = MRPTxy

B. MRTSclk = MRTSDlk

C.MRCSAlk = MRCSBlk

D. MRTSlk = Pl/Pk 3.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是ABC

A. 所有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B. 厂商使用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

C. 厂商生产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者消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D. 每个消费者的效用为最大

五、简答题

1.简析在生产上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 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六、论述题

何为帕累托最优状态?试述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主要条件。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解释概念

公共物品 科斯定理 外部影响 市场失灵

二、判断

1.养蜂者的活动对果园生产者的利益存在生产的外部影响。∨ 2.市场机制总是可以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3.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时候,市场调节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4.外部不经济的经济活动其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5.如果存在外部不经济,则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6.在消费上或使用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商品叫公共物品。× 7.存在消费的外部经济时,他人或社会会从中收益。∨ 8.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三 选择题

1.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有ABC

A. 垄断

B. 外部经济效果

C. 公共物品

D. 政府干预

2.养蜂者的工作会对果园生产产生A

A. 生产的外部经济

B.

消费的外部经济

C.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3.纠正外部影响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可采用如下方法ABC

A. 使用税收和津贴

B. 规定财产权

C. 企业合并

D. 制定反托拉斯法 4.如果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则该活动的C

A. 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B. 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C. 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D. 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5.在消费或使用上,公共物品的特点是BD

A. 竞争性

B. 非竞争性

C. 排他性

D. 非排他性 6.科斯定理假设交易成本为A

A. 0

B. 1

C. 大于1

D. 大于0 小于1

7.在消费或使用上,私人物品的特点是AC

A. 竞争性

B. 非竞争性

C. 排他性

D. 非排他性

8.当一个消费者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便产生了A

A. 消费的外部经济

B.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 生产的外部经济

D.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五、简答题 如何纠正外部影响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 2 外部影响是如何干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 4 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靠市场来提供?

六、论述题 试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矫正。外部影响是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的?你对运用“科斯定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何看法?

篇3:(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一、文化的经济化与文化产业

从概念上看,“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是指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文学和艺术等现象。在这里,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并列,但是一样蕴含着经济价值。广义的文化可以从不同学科进行定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1871年,泰勒的描述性定义: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具体包括知识、信仰、风俗、艺术、法律、道德,以及通过学习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2)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的历史性定义:文化是群体生活的社会遗传结构的总和,能够因群体人特定的历史生活和种族特点获得社会意义。(3)1905年,斯莫尔的心理性定义:文化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的人们使用的技术、机械、智力和精神才能的总和,以及其他为达到个人或社会目的而采用的方法或手段[1]。

文化具有经济功能,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已经“经济化”、经济日趋“文化化”[2]。日本著名学者日下公人认为,在经历经济开发、社会开发和人才开发的时代后,开发文化经济价值的时代已经到来[2]。文化与产业相互渗透,必然出现文化产业化。所谓文化产业化,就是在保持文化原有功能和特征的前提下,以资产为纽带,以精神需求为方向,以相应物质为依托,把人类的知识、智力、信息、精神和艺术,加工成文化产品,并进行交换、消费和服务。

文化的产业化带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早在1944年,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发表《文化产业:欺骗公众的启蒙精神》一文,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3]。西方文化经济的创始人之一大卫·索斯比认为,文化产业是通过具有创意的生产活动提供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具有知识产权,能够传递某些社会意义;文化产业实质上是指文化产品的经济功能,能够增加产出、促进就业、创造利润以及满足消费者需求[4]。如今,文化产业已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和经济增长点,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中轴。因此,有人将信息产业称为“第四产业”,将文化产业称为“第五产业”[5]。当然,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文化产业的称谓可能不同,如美国的版权产业、欧盟的内容生产、英国的创意产业、日本的感性产业,我国台湾的创意文化产业。但不论称谓如何,文化产业的核心在于从事文化内容生产,经营符号性和信息性的产品,并实行以创意为手段的产业化运作。1999年,深圳在国内率先提出“文化立市”,2004年提出打造“设计之都”,2005年将文化产业确定为继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之后的第四支柱产业。目前,深圳已建成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集聚效应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45个,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以及占全市GDP的比例逐年上升。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2004年3月29日,国家统计局颁发《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将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1)核心层。包括新闻、广播、电影、电视、书报、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群众文化服务、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研究、文化社团、其他文化等。(2)外围层。包括互联网、旅行社服务、旅游景点文化服务、室内娱乐、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网吧、文化中介代理、文化产品租赁和拍卖、广告、会展服务等。(3)相关层。包括文具、照相器材、乐器、玩具、游艺器材、纸张、胶片胶卷、磁带、光盘、印刷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家用视听设备、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等。

二、文化的商品性与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

文化承载着各种社会关系,塑造了社会的理想人格,提升了个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不过,文化的价值内涵常常表现为外在感知,并且被符号化和系统化。无论是音乐、舞蹈、服饰,还是节庆、晚会、习俗,都通过媒体表现出来,从而表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鲜明独特的个性,正是文化的绚丽特征和丰富内涵,产生了经济价值[6]。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仅体现为文化具有的表层服务功能,而且说明文化本身具有经济属性。

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属性。在阿多诺对文化产业的界定中,特别强调:“文化工业的全部实践,在于把赤裸裸的盈利动机投放到各种文化形式上。”[7]1980年召开的蒙特利尔专家会议认为,一般说来,文化产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在产业和商业流水线上,文化产品和服务被生产或再生产,并且被储存或分销。由此表明,经济属性是文化产业存在的基础。

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首先表现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商品性。文化产品或服务是商品,具有商品的本质特征,在市场机制下通过竞争进行生产和交换,实现价值最大化。图1显示,假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机制绝对有效,文化产业市场能够自发实现均衡,达到资源配置最大化。这时候,供给曲线为S,需求曲线为D,均衡点为E,均衡价格为P,均衡产出为OA。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文化生产企业的供给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处于平衡水平,即在均衡点上,既不存在文化产品或者服务的短缺,也不存在过剩。在这一框架内,文化产业只能依靠市场化运作来取得经济效益,没有其他途径可循。这是因为,如果出现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水平,文化产业的生产企业愿意提供的文化产品数量,将高于消费者即人民群众的购买意愿,就会出现文化产品或者服务的过剩,对价格施加向下的压力,直到达到均衡价格。同样,太低的价格会产生文化产品或者服务的短缺,消费者愿意出高价购买,也会促使价格上升到均衡水平。在这一情形下,文化产品和服务实行产业化运作,在利益的驱动下,生产者制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繁荣文化市场,带动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包括其“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经济效应。通过“区域联合”“产业集聚”等方式,分散的小规模文化产业生产体系相对集中,各个分散经营的文化企业被纳入统一有序的经营过程,形成强大的联合生产力,推动建立大规模文化市场生产体系。文化企业专业化联合体系,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培育共同的劳动力市场,提高文化市场的经济效率。文化产业园是文化产业集聚的载体。20世纪90年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始起步,2007年后呈现爆发式增长。2008—2012年,我国共建成1 122座园区,年均增速为42.2%。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2 000多家文化产业园区,500多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在这些文化产业园区,有336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体包括以北京为主的首都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主辐射南京、杭州、苏州的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西安、重庆、成都为首的川陕创意产业集群,以昆明、大理、丽水为主的滇海创意产业集群,以长沙为核心的中部创意产业集群。深圳市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部分区文化产业集聚体数量分布(如图2所示)。

三、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与现代经济的增长引擎

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的增长引擎。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产品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的新热点,在生产、技术、投资、消费等方面表现出独具魅力的经济价值。可以预言,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终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高新技术的前沿产业。具体说来,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文化产业提升城市价值。在塑造城市价值方面,文化产业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文化企业发展,能够产生品牌效应,发挥城市经济价值;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能够提升文化氛围,发挥城市文化价值。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提升城市价值品牌,注入一股强劲的力量。一座城市拥有文化底蕴,就会拥有城市价值品牌,从而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占据制高点,为城市创造更多价值。例如,深圳大芬油画村依靠油画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龙岗区乃至整个深圳的文化品位和城市价值。目前,大芬村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国油画第一村”。有关数据表明,大芬油画村目前共有以油画为主的各类经营门店近1 200多家,居住在大芬村内的画家、画工1万多人,年产值近10亿元,约占全球油画市场份额的70%。

其次,文化产业增加经济增长点。城市日益成为文化资源聚集地,经济增长速度快,市场需求大。正由于此,文化产业以其独特优势,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文化产业体系大,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高,不仅能直接贡献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如今,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文化产业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并且每年平均提高0.7~0.8个百分点。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全部高于经济发展速度。2009—2012年,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2.9个百分点;1986—2010年,新加坡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9%,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3个百分点;2008—2012年,英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9%,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2.5个百分点;1995—2012年,中国香港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4个百分点[8]。

再次,文化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文化产业不仅能增加第三产业发展的总量,而且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文化产业是一种知识经济,属于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通过文化产业,信息、技术、创意、知识相互融合,“资本”与“知本”协同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让文化资源融入经济运行,技术、知识、智力等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物质生产领域的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最终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0%以上。美国娱乐业成为仅次于航空航天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日本娱乐业的生产经营产值已经超过汽车工业产值,英国艺术业以170亿美元的产业规模与汽车工业不相上下。然而,我国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仅为33.6%,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迫切需要优化经济结构。根据霍夫曼系数等相关指标,广州、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需要考虑新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经济结构模型。

另外,文化产业缓解就业压力。文化产业对就业具有较强吸纳能力。发展文化产业,能够开辟新的就业空间,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从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率来看,该比率2013年全球为5.49%,约3/4的经济体为4%~7%,其中美国、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超过7%[8]。目前,在深圳,文化创意企业约4万多家,从业人员约90万人,年度产品和服务出口额约30亿美元。

最后,文化产业辐射其他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尤其是风景名胜、文化遗址以及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对旅游、餐饮、时装等产业拉动作用大。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当地居民和政府的重要经济来源。2012年墨西哥的文化旅游对GDP贡献率约8%;2012年西班牙文化旅游入境人数达15.9万人次,占入境游人数的50.7%;2011年新加坡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产出的乘数效应为1.43,对国民经济增加值的乘数效应0.58。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文化产业支出,就可以为新加坡全国经济增加1.43个单位的产出、0.58个单位的增加值[8]。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日趋“文化化”,文化日益“经济化”。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带来了文化的产业化,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属性,主要表现在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商品性,以及文化产业发展能够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经济效应。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了文化的经济价值,这种价值具体表现为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的增长点,能够提升城市价值,增加经济增长点,调整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辐射其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注意三点。(1)营造宽容环境,实现文化产品的“包容性增长”。在保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减少对内容生产的干预,使文化生产者能够在更大空间实现思维、创意和形式的跨越,提供更多优秀产品。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要坚决抵制敌视社会主义、宣扬消极主义的精神鸦片,保持文化领域的纯洁性和先进性。(2)减少对重复性作品的支持,提倡原创和协同创新。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文化生产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文化产品的快速增长。但在支持的同时,要鼓励学术创新、表演创新、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加大对创新性和原创性的审查。对相同创意者要联合交叉,发挥各自所长,实现协同创新。(3)克服物质至上的思想,多出精品力作。精品的创作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文化生产者要不为眼球左右,不为物质利益诱导,平心静气埋首创作,一心一意创造精品,坚决反对造假之作、抄袭之作和平庸之作[9]。

参考文献

[1]郭莲.国外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J].大地,2002,(6).[2][日]日下公人.新文化产业论[M].范作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56.

[3]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89.

[4]大卫·索斯比.经济与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165.

[5]赵子忠.内容产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

[6]施惟达.民族文化的价值及其经济化[J].思想战线,2004,(3).

[7]阿多诺.文化研究:第1辑[M].高丙中,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96.

[8]世界主要经济体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课题组.世界主要经济体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J].调研世界,2014,(10).

篇4:(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关键词 林下经济;经济模式;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28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的经济模式,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林地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养殖,构建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增加林下经济发展产业的多样性,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为农民就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

1 林下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林下经济是利用林地资源,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使林地即是生态保护带,又是综合经济带,变林业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林地的长、中、短期效益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加林地附加值。林下经济系统是按照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完善整个林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系统的转化率,以促进林、种、畜、牧的协调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1]。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式的经济模式,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以林业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和自然条件,提升经济效益,保障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它主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立体性,经济发展一般是综合利用土地,上层是植物枝叶,中层是开发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地面则是养殖鸡、鸭一类的家畜;二是复杂性,林下经济是把林、农、牧等物种放在一起养殖,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三是管理的范围广,林下经济涉及林、农、畜等多个领域,技术需要各不相同,所以单位管理服务的水平必须有一定水准。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单纯养殖农业、林业相比,更具有综合优势,它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循环利用和多样化发展。

2 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都进行了创新和改革,所以在林场中,科学合理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林下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就目前现有的技术和生产发展能力而言,林下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1 林下种植

林下种植是广西地区最普遍的一种林下经济模式,主要是种植棉花一类的经济作物、牧草、药材和食用菌类等[2]。以牧草的种植为例,它一般适合生长在密度较高的林地,因为牧草的生长不易受林木生长的影响,不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待牧草成熟后可以直接收割,进而喂养牲畜,实用价值很可观。

2.2 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是南方的一种特别典型的林下经济模式,全面综合地利用了林业资源,具有立体性和生态性的特点。目前,广西等南方地区,主要是养殖鸡、鸭等家禽类,或是牛、猪等家畜类。对于家禽而言,一方面,它粪便能成为林木的配料,为林木提供氧气和营养;另一方面,在宽广的林地里,家禽可以更方便地觅食,又可以防止疫病的发生,有利于家畜、林业共同生存和发展。

2.3 林下产品加工

林下产品加工是南方地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主要是针对食品和工艺品的加工改造。它加工生产的绿色食品,纯天然、无污染,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同时为农村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了经济来源。

2.4 森林旅游模式

近几年,我国的旅游行业飞速发展,很多省份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吸引了很多游客观览,再结合农家乐,招来更多游客,从而提高经济收入,为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提供保障。

3 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林下经济作为新时代兴起的产业,虽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林业、农业经济的收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林业经济的生产规模过小。当前的林业经济基本是各个区域独立发展的,没有进行集中式、规范化的管理,缺乏一定的组织性,导致操作不合理,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增长速度慢。

第二,技术应用不够专业,制约了效果。例如,在林下种植模式下,培育食用菌时,需要配对适宜的水温和肥料,才能让有机物循环利用,培育出最好的食用菌,为消费者食用;倘若技术不达标,就不可能制造出达标的产品[3]。

第三,科学研究工作不够深入。针对林下经济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实验操作的表面,没有对实验过程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林下经济的品种组合、养殖需要都需要有科学依据,而不是依靠农民盲目的重组,所以只有获得了准确的数据,才能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最好的服务。

第四,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出台了法律政策保护我国的林业经济,还为林下经济经营者提供资金支持和贷款服务,但林下经济产区大多处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设备落后、缺乏带动企业,不利于林下经济做大做强,规范化地发展。

4 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的对策

林下经济是农村生态发展的重要项目,挖掘潜力很大。因此,林下经济需要结合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国家对林下经济产业的期望,笔者对林下经济产业提出几点对策,让它更好、更快地发展。

4.1 合理规划林下经济

在林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特色,采取合适、合理、科学的经济模式,为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为了确保林下经济发展的质量,应注重对农民的鼓励和支持,在生产过程中实行集中化的管理,打造独特的产品品牌,提高经济市场的竞争力,为林下经济发展地区争取和创造条件。

4.2 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国家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不能过于单一、停留于表面,而需要综合考虑每个地区的情况,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林下经济的相关单位和经营者享受到帮助,推动林下经济健康、顺利发展。

4.3 培养管理人才,强化服务

每一个企业和单位都需要管理人员进行有序的管理,林下经济也不例外,只有成立了专业的领导组织,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引进新品种,争取财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解决最基本的设备、资金和技术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林业经济有序发展。

4.4 加大科研力度,构建交流平台

各地区的政府不仅仅给予产业经济上的支持,还需要构建单位之间、经营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平台,加强经验的交流,探索研究林下经济的新模式,指导实际的生产过程,促进林下经济的科学化发展。

5 结语

林下经济模式是我国主要发展的项目,有利于我国林业、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而且这种循环式的经济发展,间接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扩大了农村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林业的现代化建设。因此,要使我国林业经济更好地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加强对林业经济的分析,保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我国的生态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谢京湘,于汝元,胡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概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10(1):104-108.

[2]韦英丽.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6(6):194.

[3]杨参.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5(10):145-147.

篇5:(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本习题为2012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市场基础知识》第二章股票分章练习题,本套习题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三种题型,试题后有参考答案。中华证券学习网(zq.100xuexi.com)温馨提醒:2012年第一次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报名已结束,第一次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为3月19日—23日,请考生抓紧时间认真备考。

证券市场基础分章练习第二章(4)

一、单选题

1.某股份公司因破产进行清算,公司财产在支付完破产费用后,其偿付的优先顺序依次是()。

A.优先股股东、债权人、普通股股东

B.债权人、优先股股东、普通股股东

C.优先股股东、普通股股东、债权人

D.普通股股东、债权人、优先股股东

2.改革后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应当遵守的规定是:自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在12个月规定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得超过(),在24个月内不得超过()。

A.5%,8%

B.10%,20%

C.5%,10%

D.15%,25%

3.下面关于境外上市外资股的阐述正确的是()。

A.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

B.它采取无记名股票形式

C.H股是指注册地在我国内地、上市地在我国香港的外资股,不属于境外上市外资股

D.公司向境外上市外资股股东支付股利及其他款项,以外币计价和宣布,以人民币支付

4.若采取()财政、货币政策,通常会造成股价下跌。

A.政府大幅提高税率

B.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

C.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大量买入证券

D.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5.股东基于股票的持有而享有股东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其中首要的权利是()。

A.可以以股东身份参与股份公司的重大事项决策

B.公司资产收益权和剩余资产分配权

C.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依法转让

D.优先认股权或配股权

6.某股份公司因2000出现亏损,董事会提议2000暂缓发放优先股票股息,待以后盈利一并发放。根据上述描述,可知该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属于()。

A.累积优先股

B.参与优先股

C.非累积优先股

D.可转换优先股

7.下面关于B股的阐述错误的是()。

A.采取记名股票形式

B.以外币标明面值,并以外币认购、买卖

C.境内居民个人与非居民之间不得进行B股协议转让

D.自从对境内居民个人开放B股市场后,境内投资者逐渐成为B股市场的重要投资主体,B股的外资股性质发生了变化

8.()是上市公司最常见、最主要的资本公积金来源。

A.资产增值

B.接受的赠与

C.股票发行溢价

D.因合并而接受其他公司资产净额

9.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按股份流通受限与否,可分为()。

A.未上市流通股份和已上市流通股份

B.普通股票和优先股票

C.外资股和内资股

D.有限售条件股份和无限售条件股份

10.关于股票的永久性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股票的有效期与股份公司的存续期间相联系,两者是并存的关系

B.股票代表着股东的永久性投资,显然股票持有者不能转让其股东身份

C.永久性是指股票所载有权利的有效性是始终不变的,因为它是一种无期限的法律凭证

D.由于股东不能要求退股,所以通过发行股票募集到的资金,在公司存续期间是一笔稳定的自有资本

二、多选题

1.优先股票的具体优先条件由各公司的章程加以规定,一般包括()。

A.优先股票分配股息的顺序和定额

B.优先股票分配公司剩余资产的顺序和定额

C.优先股票股东转让股份的条件

D.优先股票股东行使表决权的条件、顺序和限制

2.下面通常被称作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基本因素的是()。

A.行业前景

B.心理因素

C.公司的经营状况

D.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运行状况

3.下面属于有限售条件股份的有()。

A.国有法人持股

B.国家持股

C.其他内资持股

D.外资持股

4.股权分置改革是为解决A股市场相关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而采取的举措,对于同时存在H股或B股的A股上市公司,由()协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A.H股市场相关股东

B.A股市场相关股东

C.B股市场相关股东

D.A、B、H股市场相关股东

5.股份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是股票价格的基石,公司经营状况好坏可通过()来分析。

A.财务状况

B.公司竞争力

C.公司治理水平与管理层质量

D.公司所隶属的行业

6.股票收益主要来自()。

A.股票流通

B.股份公司

C.利率的降低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

7.股票具有的特征包括()。

A.收益性

B.流动性

C.参与性

D.永久性、风险性

8.优先股票是一种特殊股票,它的存在对股份公司和投资者来说,意义是()。

A.对股份公司而言,发行优先股票的作用在于可以筹集长期稳定的公司股本,但因其股息率固定不变,从而增加了企业利润的分派负担

B.对投资者而言,由于优先股票的股息收益稳定可靠,而且在财产清偿时也先于普通股票股东,因而风险相对较小

C.优先股票股东无表决权,这样可以避免公司经营决策权的改变和分散

D.在公司经营有方盈利丰厚的情况下,优先股票的股息收益可能会大大高于普通股票

9.下面属于国有股权的组成部分的是()。

A.国有法人股

B.国家股

C.社会公众股

D.法人股

10.享有优先认股权的股东,对其所享有的优先认股权可有以下选择()。

A.行使权利认购新发行的普通股票

B.不行使权利而听任其过期失效

C.按超出其持股比例5%以内的数量,优先认购一定数量新发行股票的权利

D.将权利转让给他人,从中获得一定的报酬

三、判断题

1.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采取再贴现政策手段提高再贴现率,收紧银根,使资金供应趋紧和市场利率提高,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降。()

A.正确

B.错误

2.优先股票股东可优先于普通股票股东分配公司的剩余资产,但一般是按优先股票的面值清偿。()

A.正确

B.错误

3.股东大会召开前30日内或者公司决定分配股利的基准日前5日内,不得进行转让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

A.正确

B.错误

4.无记名股票也称不记名股票,与记名股票的主要差别是在股东的权利大小方面。()

A.正确

B.错误

5.股票所载有权利的有效性是始终不变的,因为它是一种无期限的法律凭证。()

A.正确

B.错误

6.发行股息率固定优先股票,可以保护股票持有者的利益,同时对股份公司来说,有利于扩大股票发行量。()

A.正确

B.错误

7.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同样会增加投资者持有的股份数量,因此投资者须纳税。()

A.正确

B.错误

8.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单位以其依法占用的法人资产向独立于自己的股份公司出资形成或依法定程序取得的股份,称为国有法人股,国有法人股属于社会公众股。()

A.正确

B.错误

9.对于股份公司来说,由于股东不能要求退股,所以通过发行股票募集到的资金,在公司存续期间是一笔稳定的自有资本。()

A.正确

B.错误

10.我国《证券法》规定,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社会募集公司申请股票上市的条件之一是,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 答案及解析详见中华证券学习网(http://zq.100xuexi.com)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频道“章节习题”栏目

篇6:宏微观经济学试题及其答案

一、问答题(本大题共5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1.试举一则亲身经历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2.请问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和成因是什么? 3.垄断厂商可以任意定价吗?

4.在许多城市,公共汽车和地铁都是十分拥挤。有人主张通过提高票价缓和供求矛盾,有人不以为然。你看呢?

5.从县城到边远小镇要绕很远山路,政府想修一条隧道,并通过收费回收投资。设Q为每天来往车辆数,P为收费标准,P=25-0.5Q。隧道建成后,每天分摊建设费用500元,不计维护费用。如果建设费用和征收费用都归承包商,有人愿意承包吗?若需要补贴,应如何补贴?

6.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有哪些不同,企业、行业、全社会面对的要素供给曲线有何区别?

7.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变化关系。8.简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9.回顾我国几十年来相对价格的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10.LAC曲线是 SAC曲线的包络线,为什么LAC曲线不经过每一条SAC曲线的最低点,而是有且只有一点经过。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5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10 分)

1.某君向银行贷款14万元购买住宅,年利率为5.13%,10年还清贷款。问:某君每月应向银行还款多少?

2.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2q2+15q+10。试求:(1)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p=55 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产;(3)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3.解释外部性、公共品及相关内容

4.已知下列经济模型,国民收入Y=C+I+G,投资I=20+0.15Y,消费C=40+0.65Y,政府支出G=60。⑴试求Y、C、I、的均衡值;⑵求出投资乘数;⑶求出平均消费倾向。

5.设某国有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30L0.75K0.25,劳动年工资总额为0.5万元,资本(万元)年利率为10%,问:(1)当总成本为5000万元时,企业能够达到的最大产量及其劳动、资本雇佣量。(2)当总产量为1000单位时,企业必须投入的最低总成本及其劳动、资本雇佣量。(3)当总成本为5000万元时,若劳动年工资从0.5万元下降到0.4万元,其总效应、替代效应、产量效应各多少?

答案:

一、问答题(50分,共 10 题,每小题 5 分)

1.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有一台使用了一段时间但是保养较好的电脑,想要出售。但是二手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的使用年限非常久,而且返修过的二手甚至是多手的电脑,但是由于电脑商善于翻新,消费者很难区分,而价格也较低。最终那台电脑要么以大大低于实际成本的价格出售,要么只能送人(退出市场)。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全垄断市场的条件: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其困难或者不可能。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这种对生产资源的独占,排除了经济中的其他厂商生产同种商品的可能性;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第三,政府的特许权;第四,规模经济引致的自然垄断。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3.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不可以。从理论上讲,垄断者是价格的制定者。然而实际上,如果垄断厂商定价过高,购买量就会下降而减少总收益。同时国家也会对垄断厂商的定价加以控制。还有一个原因是:垄断仅仅说明某种产品仅有唯一的供给者,但并不排斥不同产品之间的竞争。例如,一个在铁路运输市场取得垄断地位的公司,同样面临来自航空、公路、管道运输乃至通讯业企业的潜在竞争。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4.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由于公共交通是大众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即使提高票价也不能减少很多乘客,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公共交通的拥挤状况。因此,增加公共汽车、地铁的线路和班次,改革公共交通的管理体制,提高公共交通的有效供给,是缓解供求矛盾更加合理而可行的方法。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5.参考答案:

(1)每天的总收益是P*Q=-0.5Q2+25Q,(2)最大值是312.5,不足以弥补每天分摊的建设费用,(3)需要政府补贴500-312.5=187.5。解题方案:

每天建设费用为固定成本,如果总收益不能弥补固定成本,承包商就会亏损,政府需要补贴。评分标准:

第1点4分,第2、3点各3分 6.参考答案:

区别:(1)需求者和供给者在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身份。(2)产品市场的产品价格都是所有价格,而要素市场的要素价格既有所有价格,也有使用价格。(3)要素价格决定收入分配。全社会的要素供给对价格不敏感,供给曲线是一条陡峭的,近乎垂直的直线。而企业或行业的要素供给对价格很敏感,供给曲线是一条几乎水平的直线。解题方案:

从供求角度、价格进行分析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进行区分。从企业、行业、全社会对价格的敏感性分析其面对的要素供给曲线的不同。评分标准: 每点5分 7.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当企业生产中刚开始投入一种变动生产要素的时候,由于固定投入逐渐得到充分利用,而可变投入得到固定投入的有效分配,因此边际产量逐步增加,导致边际产量比平均产量大。随着该可变要素投入不断增加时,最终将导致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增加速度变慢,平均产量增加的速度也开始降低。但是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将带动平均产量继续提高,当边际产量降低到平均产量的水平之后,边际产量的继续下降将导致平均产品下降。表现在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上,就是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其相交。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8.参考答案:

答案: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9.参考答案:

(1)我国几十年来相对价格打破了政府的计划定价,具有市场定价的灵活性,更加合理。(2)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产品行业趋于长期的生产均衡,因而产品价格基本反映了产品的边际成本,没有亏损,也没有超额的利润。

解题方案:

分析时强调市场的重要性。评分标准: 每点4分 10.参考答案:

(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当规模数量无穷大时,该线变得平滑。在一般情况下,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都高于长期成本。(2)在LAC下降阶段,每一生产规模的SAC与LAC切点对应的产量都小于SAC最低点对应的产量;(3)在LAC上升阶段,每一生产规模的SAC与LAC切点对应的产量都大于SAC最低点对应的产量;(4)仅在LAC最低点,与之相切的SAC也处于最低点。解题方案:

LAC曲线仅在最低点切于SAC的最低点;在下降阶段切于SAC曲线的左侧,在上升阶段切于SAC曲线的右侧。评分标准: 每点2.5分

二、计算题(50分,共 5 题,每小题 10 分)

1.参考答案: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参考答案: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3.参考答案:

(1)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或决策对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其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2)公共品指供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其两个显著特点是消费或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国防、警务。解题方案:

分别由其定义回答。评分标准: 每点3分 4.参考答案:

⑴Y=C+I+G=40+0.65Y+20+0.15Y+60=120+0.8Y,求得Y=120/(1-0.8)=600;将Y=600代入消费C=40+0.65Y,求得C=430;将Y=600代入I=20+0.15Y,求得I=110 ⑵投资乘数K=1/(1-b)=1/(1-0.65)≈2.86 ⑶平均消费倾向APC=C/Y=430/600≈0.717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5.参考答案:

(1)由均衡条件MPL/w=MPK/r可以推出3K=5L,将其与0.5L+0.1K=5000联立,L=7500,K=12500。q=75000*1351/4。(2)均衡条件MPL/w=MPK/r与q=30*L3/4*K1/4=1000 联立可知L=100/3*(3/5)1/4;K=500/9*(3/5)1/4。由此得出TC=0.5L+0.1K=650/9*(3/5)1/4。(3)均衡条件为MPL/w=MPK/r与wL+rK=5000联立可以知道马歇尔曲线为wL=3750,当w=0.5时L=7500;当w=0.4时L=9375。工资降低后采用原来的(L,K)组合时TC=7500*0.4+12500*0.1=4250(K=12500)。在新的成本下将MPL/w=MPK/r与wL+rK=4250联立得wL=3187.5,当w=0.4时L=7968.75。总效应:9375-7500=1875;替代效应:7968.75-7500=468.75;产量效应:9375-7968.75=1406.25。解题方案:

上一篇:城管局长 讲话稿下一篇:归一应用题的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