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2024-05-14

美国农业发展的启示(共6篇)

篇1:美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美国的节水农业及其启示

2007-6-26美国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管理利用方面的经验

1.1 美国水资源状况

美国地处北美洲中部,总面积937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地域上平原、山脉、丘陵、沙漠、湖泊、沼泽等各种地貌类型均有分布,境内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东西以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为界,是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的分水岭,两边自然和气候条件相差较大。河流大部分为南北走向,主要水系有:墨西哥湾水系,由密西西比河及格兰德河等河流构成,流域面积占美国本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太平洋水系,包括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萨克拉门托河等;大西洋水系包括波托马克河以及哈得逊河等;白令海水系,由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及其它诸河构成;北冰洋水系,包括阿拉斯加州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按自然降水量分布划分,降水是东部多、西部少,全国平均降水量760mm,以西经95度为界,东部区域年降水量800——1000mm,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而西部17个州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下,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西部内陆区只有250mm,科罗拉多河下游地区甚至不足90mm,为全国最干旱、水资源最紧缺地区。

从自然降水和河流分布总体评价,美国是全球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特点,总量多,人均占有量丰富。水资源总量为2.9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万立方米,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多,西部少。

1.2 美国在水资源管理利用方面的经验

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并重,特别注重水资源的保护。美国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一是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以防御洪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为目标,实施了一大批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如加州的北水南调工程,中西部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对全国范围内合理科学配置水资源及有效利用水资源奠定了基础;二是联邦政府和各州颁布了许多水资源利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1972年颁布的《禁水法》禁止排防被污染的水源,1987年颁布了水质标准法规定了各类使用水和排放水的水质标准,这些从法律上保证了水的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三是在水资源利用上,特别注重维持水资源平衡,把维持水平衡作为各级水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水务局不单纯负责供水,还要统筹调工业、农业、城市居民、生态用水,同时还要负责污水净化处理和回收再利用;四是用水上特别尊重初始用水权,其目的主要是保护农业和工业,原初始水权属于农业、工业的,城市用水须向农业购买,并向农民投资节水设施,节约的水供城市用水;五是从多方面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工业排污严格执行标准,不存在超标排放,农业投入品如肥料的施用量、种类也有规定,不允许超量后污染地下水质,美国全国共建有2万多座污水处理厂,有健全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保证了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有效平衡。

各行各业注重节水。美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更是世界前列,但美国并未忽视节约

用水,在水资源利用受到生态和环境强力制约的今天,美国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已转向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和防治水污染上。美国节水体现在各个行业,包括工业、农业、商业和民用节水,民用节水包括推广使用节水淋浴喷头、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工业和商业主要是循环水的再利用;农业节水主要是推广综合农业节水技术。

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美国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国家,水价的形成、水资源的配置、供求均通过市场机制调控,各地水务管理部门其来水、蓄水、输水、提取地下水、污水处理再利用,地下水回灌等都是有偿的,来水要购买,蓄水、输水、提水、污水处理要计入成本,水资源按水质和成本记价,水价包括水债券、资源税、污水处理费、检测费等,每年修订一次,同时注重水价对节约用水发挥杠杆调节作用,水价提高和增长保证了节约用水。

1.3 美国在发展节水农业方面的经验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国家之一,农业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粮食、畜产品居世界前列,在农业节水灌溉方面更有许多先进的经验,主要是:

建立了完备的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全国尤其是干旱缺水的中西部地区10个州,建有完备的节水灌溉体系,占全国灌溉体系的70%,农业灌溉体系最好的是加尼福利亚州、得克萨斯州和马里兰州,到目前,西部10个州已建成水库348座,泵站267座,渠道21.6万公里,输水干管2300公里,水电站58座。

政府扶持节水农业。农业灌溉体系包括供输水设施均有政府逐年投建,国家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推广实行补贴,加州每年对节水技术推广补贴达3000万美元,同时,全州150个气象站及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气象服务,指导农民节水灌溉。

依靠高科技实现对水资源的自动化调控。美国对水资源的分配、调度按不同自然灌区进行,在水资源调配管理中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高科技进行自动化管理,各河流、渠道均有自动监测点,监测点随时测定和提供各区域供水量,在灌区管理机构设有灌溉总控制室,及时进行实时调度,并和卫星联网,在全国形成完整的水资源调度调控系统,进行自动化管理。

推广应用多种节水灌溉方式。在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美国也是走在前面的。节灌方式上,美国50%的面积采用喷灌,43%的为地面灌溉,6%为滴灌,1%为其它。喷灌有固定式喷灌和移动式喷灌,其中80%为中轴式移动喷灌,这种节水灌溉方式尽管一次投资大(每公顷3000—4000美元),但效率高(每次喷灌半径150米)、使用劳动力少、使用年限长,是降雨较多,但需人工补充灌溉地区的有效灌溉方式;近年来滴灌面积逐年扩大,其中最有效的为膜下滴灌。

广泛应用土壤水分监测技术,农作物实行精量按需灌溉。美国所有农场主,都聘有农业技术人员,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每天都要对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定点定时测定和记录,包括需求量和补给量,并根据气象资料对补给量进行计算,真正做到了按需灌溉、精量灌溉。

注重农业灌溉用水的净化处理和回收再利用。对灌溉后排入海中和回收再灌溉的水都经过净化处理,对土壤含盐高,经灌水淋洗后的排水因其含盐和含有肥料等污染物,都在地下铺压有排盐管道,经排盐后方可排入海中或再利用。

2对我国的启示

2.1强化节水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通过学习培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美国作为全球水资源丰富的大国之一,又有完备的水利基础设施,仍高度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尽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与美国大致相当,但人均和亩均仅为世界水平的1/4和1/2,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5%,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总量的19%,甘肃省水资源更是缺乏,人均水资源量1150立方米,不到全国水平的1/2。全国正常年份缺水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300亿立方米。不仅水缺,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我国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长期以来,只重视水资源开发,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全民节水意识不强,就农业而言,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而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也很大,必须强化对农民的节水宣传教育,使其增强农业节水意识,自觉节约用水。

2.2 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相并重的原则

我国干旱缺水,同时水利基础设施也十分落后,要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配置,必须立项通过工程措施进行开发利用,同时水资源开发对治理和保护生态提供了水利基础。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注重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在这方面,一是要进一步理顺城乡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重点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的统一管理;二是制定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经济政策,要借鉴美国经验,充分利用水价这一杠杆促进节水,依靠市场对水资源实行配置;三是积极推行水资源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我们应借鉴美国经验,研究并推广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通过利用雨水、污水、农业灌溉水处理回用等途径以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这样既可减少大规模兴建水利工程,又可解决水源不足,还可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

2.3大力扶持节水农业,增加国家对农业节水的投入

我国的节水主要途径在于农业节水。农业节水一是要加大国家对节水农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节水灌溉设施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因节水灌溉设施一次性投入大,农民投入不起,国家应给予扶持和引导;二是大力推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法,从灌溉方式上减少水资源浪费;三是推广和应用土壤水分监测技术,实行有限灌溉和精量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规律,运用信息化技术,制定作物水分亏缺指标,实行科学灌溉。

篇2:美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新经济”一词始见于90年代中期的美国,与之伴随的是美国经济123个月的持续增长。美国经济进入巅峰状态之际,新经济潮流迅猛,势不可挡。然而,新世纪开局,美国及世界经济遭遇增长减缓之痛,特别是“9・11”事件的发生将美国经济推进了阶段性调整的灰暗之隅。进入今年,美国经济以强劲之势走出低谷,出人意料地实现高增长,而对其背后成因的研究重新唤起世人对新经济的兴趣,其未来走向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依笔者之愚见,新经济只是大潮初起,其生命力蓬勃旺盛,前景看好。同时,新经济的发展亦对我国提出了诸多严肃的课题。

一、“新经济”与美国经济的起落相伴随

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提出“新经济”概念。2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官方语言确认了新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概念。虽然目前国际上对何为新经济并无统一认识,但综合有关学术资料,可以初步将新经济归纳为: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7大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其核心是观念的创新、运行模式的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技术样式,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高新技术的运用带来劳动生产率的较大提高,弥补了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抑制了通货膨胀,从而减弱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间的关联度。

其次,企业利润、信贷和投资成为新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而高科技产品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可迅速进行投资战略调整,增加应对市场供求的灵活度。

第三,通胀率和物价水平被控制在较低范围,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效能,且政策时滞较前拉长。

第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诸多因素有效结合,提高了传统产业及其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并使传统经济的生产、运作、管理模式出现新的变化,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

新经济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推进了美国工业制造部门、服务部门和流通部门的发展。1990年到的8年时间里,美GDP增长了26.7%。其间,电子和电力装备产业产值增加了224%,机械工业增加了107%,商业服务、通讯、流通和交通产业产值的增幅亦均在42-68%之间。,美国GDP达到99657亿美元,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上升到31.54%。,持续增长近十年的美国经济开始出现周期性调整的迹象,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在此影响下,作为信息产业经营状况晴雨表的纳斯达克指数出现急剧波动,高新科技企业利润下降、库存增加,企业裁员、倒闭现象急剧上升。而“9・11”事件的发生则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导致股市再次暴跌,缩水达65万亿美元,其中在股市重开的第一周,纳指就下跌16.1%。美国经济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创击。但是,“9・11”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经济,其中包括新经济即出现反弹势头。20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由第三季度的负1.3%摸底回升至1.4%,全年经济增长1.3%。进入今年以来,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即攀升到5.8%。美国总统布什年初宣布“美国新经济依然健在”,并且预计在未来内,美国劳动生产率可年均增长2.1%,与整个90年代相同。业内专家评称,各种迹象显示,新经济依然生机盎然。

二、“新经济”存在即合理?

对新经济,褒之者有,贬之者亦有。贬之者以新经济缺乏存在与发展的科学理论为由,将其列为后工业时代的一种泡沫现象而难以为继。“9・l1”事件后,这种持否定的论调更是甚嚣尘上。但是,从新经济兴起以来的十年进程综合分析,新经济的确具有较为广泛而牢固的理论基础。

从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经济发展原则来看,分工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而分工所能达到的程度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市场规模的大小则又取决于市场交易的成本。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使市场规模扩大,分工更趋细化与合理,经济效率大幅度提高。此外,根据熊彼特所提出的著名的“创新理论”,新经济绝不仅仅是个技术概念,它不简单等同于技术上的发明和应用,新经济之所以发展迅速,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等的广泛普及,创造了包括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在内的新的经济运行体制和组织管理体系。

从迈克尔・波特的管理学理论来分析,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高新科技的`运用使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多彩,可以满足消费者千差万别的需求,企业更加容易利用差别化赢得比较优势;微电子、软件与网络等高新科技产业的巨大发展要求进行大规模生产,实行高度分工协作,产业聚集成为必然,并且上升为加速经济变革的一种工具。

三、“新经济”前景令人看好

虽然美国新经济尚未走出阶段性调整,但是可以预计,新经济依然令人看好,其发展前景广阔。

1、十年来推动美国新经济成长的现实条件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虽然信息产业在去年底出现了阶段性调整,但美国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却为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持久而强劲的动力。与历次美国经济衰退不同的是,美国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受到严重创伤,依然保持连续增长,现仍维持在5%的水平。这表明,无论是在新经济的繁荣期还是调整期,技术革命创造的高水平劳动生产率依然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尽管经济全球化引发了新一轮的南北矛盾,但全球化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运动的客观现实无法回避。在当前形势下,国际商品、资本流动、信息技术扩散和国际化经营继续得到发展,欧盟、北美、东亚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稳步向前推进。经济全球化已使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新一代工业体系出现新的变化,全球生产力要素组合与生产力布局出现新的特点,在全球化浪潮中,企业正加紧进行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市场制度与企业

制度的创新亦正在加速进行。经济全球化不仅使美国企业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据有利位置,而且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将自身优势与国外广大市场和廉价劳动力进行利润最大化的“合理配置”,谋取了巨额经济利益。

2、新经济为美国成功实现产业结构大调整,赢得先发优势创造了牢固的物质基础,美国将会继续从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革命最初得益于80年代里根和老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减税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新经济的全面发展准备了条件。目前,布什政府正面临使美国经济摆脱低迷和推动经济全面增长的双重任务,其在经济政策上沿袭了共和党“务实”和“自由放任”的传统特征,这将为今后新经济的走强注入巨大活力。布什政府以“里根经济主义”为依据,再次提出供给学派理论,认为生产和供应能创造需求,自行调节经济。主张削减联邦政府权限,弱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其中包括减少对作为美国经济基础的私人企业的干预,政府依靠企业进行决策,不断扩大私人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应有作用;实行大幅减税;限制货币供应量等。去年,布什政府已向国会提交了减税1.6万亿美元的方案,该方案将有助于政府扩大预算盈余,刺激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此外,美国政府为有效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在政策、法规制定,人才培养,资金投入与科研部门协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此外,90年代以来的企业购并和重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为新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了新的基础。它反映了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对抗性竞争正逐步被协作性竞争取代,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正发生新的变化。尽管近一两年来,企业购并和重组出现了一定降温势头,但总的发展趋向没有逆转。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巩固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减少了重复劳动,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且带来了不同经营发展模式的相互接近与融合。由于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特有的收益递增性容易造成经济的不稳定因此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为维持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走大规模兼并之路无疑有利于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更重要的是,将为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新经济”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长约30%,其增加值的增幅约为制造业的2倍多,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企业群体。在信息产业方面,已建起了贯通全国,连接全球的世界第二大立体通信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大工程已经或即将上马。但是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依然明显。据国家统计局对各国信息能力的测算,美国得分为71.76分,而我国仅有6.17分,居世界底层。如果说我国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正在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那么在基础技术、核心技术方面的差距则仍在扩大。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忧患意识,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以求在新一轮的全球竞争浪潮中赢得有利地位。

第一,要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网络,构筑面向新世纪的国家信息产业基础设施,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对网络建设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

第二,在信息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建立自主创新、结构合理、规模经济的科研生产体系。

第三,以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通过一系列上网工程,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四,加大政府投入与宏观调控,适当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与监督力度,形成依法行政、高效运转、配套完整的行业管理体系。

第五,加速信息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使信息技术发展后继有人。

第六,大力推动作为信息产业核心的软件产业的发展,争取在该产业率先赢得世界领先水平。

第七,努力开拓信息市场,实现产业化的信息服务,建立合理的市场信息结构,以利于不同种类信息商品的流通等。

篇3:美国订单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 订单农业发展的现状

订单农业最早出现在美国, 但是在1930-1950年, 才真正发展起来, 除了在美国发展以外, 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兴起。20世纪末, 订单农业的发展速度开始加快, 尤其在美国、日本、荷兰和加拿大这几个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 订单农业已经成为发达农业国家重要的农业基本特征之一, 对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我国订单农业的发展最早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 当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了适应这种双层经营体制的形势, 国家和许多农民签订粮油订购的合同。这是最初的我国订单农业的雏形, 当时的订购合同已经具备订单农业的一些特征。到了后来, 农产品运销大户和乡镇企业的兴起使得我国的订单农业在一定程度得到了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 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和日本, 韩国等周边国家开展水产品、蔬菜加工的合作。20世纪90年代,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订单农业开始受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重视。21世纪, 订单农业基本覆盖了我国各个省份, 采用订单农业进行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也越来越多, 不再局限于蔬菜和水产品, 包括粮食用订单农业进行生产的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 (小麦、水稻、玉米等) 、经济作物 (甘蔗、棉花) 、茶叶、水果、畜产品以及各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都是订单农业生产的范围。从订单农业覆盖的品种、农户和企业的数量以及地区来看, 订单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实现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是公司和农户实现互惠互利的重要形式。订单农业有效地减少了我国农户生产的盲目性, 对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是, 订单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 违约率高达70%, 让好多农户和企业产生畏惧心理。订单农业合同的双方彼此之间没有相应的利益约束机制, 导致合同的违约率居高不下, 这是困扰我国订单农业发展的重大难题。

2. 美国订单农业发展的经验

2.1 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支持

在美国, 订单农业的参与主体除了公司和农户, 还有政府、农业协会, 以及其他非政府的公共机构, 这些机构在美国订单农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订单农业的实施过程中, 各部门的分工很明确, 尽管每个部门的利益不同, 但是每个部门都会按照合同规定, 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保证订单农业的高效性。美国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都很重视订单农业的发展, 积极为订单农业在本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农场主和涉农公司与订单农业有关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比如制定订单农业有关的法律, 并加强立法, 保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犯;为农户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规范农业订单的格式, 使合同的条款通俗易懂, 便于合同双方的理解和实施;建立农户和公司信用档案制度, 约束合同双方的信用, 避免发生农户或者公司出现违约的情况;建立订单农业利益协调机制, 防止出现严重的合同纠纷事件, 保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2.2 美国的农民文化素质较高, 涉农公司信用较好

由于美国农场主的文化素质比较高, 能够较好地理解合同规定的条款, 在和涉农公司谈判的时候, 知道如何利用合同规定的条款, 让自己不处于劣势中, 以保护自己应有的利益。美国农户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有利于他们与农产品订购公司的合作, 方便订单农业的进一步实施。在美国, 涉农公司的规模一般比较大, 数量上也要比我国多, 并且这些公司在社会上的信誉比较好, 为了维持自己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 这些涉农公司一般不会轻易违约。

2.3 有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撑

美国有发达的金融体系, 为订单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农户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筹措到生产所需的资金, 完成合同规定的农产品供应量。而企业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的贷款, 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 与更多的农户签订订单合同, 订购更多的农产品, 向市场上销售, 以获取更多的经营利润。且美国许多农民都会购买农业保险, 当涉农公司出现违约时, 农民可以利用保险来减少因为公司违约带来的经济风险。

2.4 美国发达的期货市场可以规避订单农业的市场风险

美国大部分农场主都会参与期货市场的交易, 并关注农产品期货价格的近期走势,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并决定是否和涉农公司签订订单农业合同。通过农产品期货价格的走势, 农民可以预期农产品近期现货价格是上涨或者下跌。美国农场主还可以利用发达的期货市场进行农产品期货的套期保值, 以规避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经济损失的风险。

3. 美国订单农业的启示

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订单农业的规模, 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 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等都不及美国的订单农业。因此, 借鉴美国订单农业发展经验, 对我国订单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引导农户积极参与, 加强多方合作

尽管我国的农户数量较多, 但是单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 农民与龙头企业之间的联系比较少。而美国的农户数量虽然不多, 但是生产经营规模却很大, 这是我国订单农业与美国订单农业的最大区别。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使得我国农户在订单农业中处于劣势, 政府应该重视订单农业的发展, 向企业和农户宣传订单农业带来的益处, 引导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组建成农民合作社或者农业土地股份合作社的, 壮大农户的实力, 引导农户积极参与订单农业。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 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农业企业和农业协会应该加强和农户的合作, 给予他们在生产资料、生产方式和农业技术上的帮助, 在与农户签订合同时, 耐心向农户解释合同中农民不易理解的条款。政府还应加强同农业企业、农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 必要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鼓励它们发展订单农业。

3.2 培育农业大户和龙头企业

美国订单农业的主要参与主体是生产规模较大的农业大户和大规模的企业, 对订单农业的需求比较旺盛,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订单农业的发展。因此我国订单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业大户和龙头企业, 提高订单农业参与主体的规模和实力。龙头企业在订单农业起着重要的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是负责农产品销售的中心, 因此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影响着订单农业的质量和效果。在培育龙头企业时, 我国应该注意评析企业的内部收益率、科学技术开发的水平、市场开拓能力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 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 并重点扶持它们, 把这些企业培育成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农户的培育, 为具有发展潜力, 提供经济上的援助, 在税收上给予农户一定的优惠, 并提供他们在农业上的技术服务。政府还应该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发放贷款, 扩大他们的经营规模。

3.3 监管和保险双管齐下, 减少订单农业的违约率

违约风险是制约我国订单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国订单农业的违约率比较低, 主要是政府和非政机构严格的双重监管, 而中国的订单农业较高的违约率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我国政府需要制度严格的订单农业法律, 对订单农业合同设立统一的格式, 规范合同的条款, 加强对农户和企业违约的监管, 一旦出现双方出现违约, 应该给予一定的处罚。建立有效的保险机制可以减少订单农业的违约率, 订单农业合同双方可以购买责任保险, 在出现违约的时候保险费用由违约方承担。如果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 则由农户承担违约责任,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农户违约的风险。而如果企业没有按约定的价格收购农产品, 则由企业承担违约责任。

3.4 利用期货市场降低订单农业的市场风险

美国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避免了农产品因为价格波动过大带来的经济损失的风险, 我国发展订单农业, 可以借鉴美国这种做法, 降低订单农业的市场风险。订单农业相当于远期现货合约交易, 一旦合同订立, 交易双方就不能中途退出, 因此订单农业的风险很难有效转移。由于农产品的质量一旦生产出来就难以改变, 但是农产品从运输到销售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农产品的价格受市场供求和政府政策的影响, 容易出现波动。期货市场则解决了农产品因价格波动给农户带来的风险。

价格是订单农业比较敏感的问题, 农产品市场价格有一定的随机性, 农户进入期货市场进行期货保值, 可以将市场风险重新分配或者转移市场风险给其他市场的参与者。此外期货市场实行保证金制度, 这为交易双方的履约提供了一定的保证。农户通过期货市场的对冲平仓, 弥补自己在现货交易中的亏损。除了套期保值, 期货市场还有价格发现的功能, 交易双方在签订订单合同时, 可以参考期货市场的价格确定合同标的物价格。一般来说, 农产品现货市场的价格和期货市场的走势基本差不多, 因此农户和企业可以根据农产品的期货价格约定订单标的物的价格。当前, 我国期货市场的制度及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 政府应该向农户宣传有关期货市场的知识, 加深农户对期货市场的了解。

3.5 引入利益制衡机制

中国订单农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订单履约率低。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利益制衡机制的成功经验。第一, 加强订单合同的约束力度, 比如在某些条款后附加不可撤销的条件和惩罚性措施, 强制要求合同双方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第二, 保证合同双方利益均衡分配, 保证在利益分配过程以及结果的公平性, 尤其是切实保障农户的公平收益权。只有利益的均衡分配, 才能调动农户参与订单农业的积极性, 企业也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最终实现共赢。

摘要:订单农业是指农户与企业, 或者中介机构签订农产品生产的相关合同, 并按照合同的要求,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营销模式。它可以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 能有效缓解因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产品滞销问题, 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 是现代农业主要的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之一。本文通过对订单农业发展的介绍, 并吸取美国订单农业发展的经验, 为中国订单农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发展,启示,订单农业

参考文献

[1]尹成杰.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调整[J].中国农村经济, 2001 (05)

篇4: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美国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其特点

美国政府认为创业教育是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十分重视创业教育的开展工作,其特点如下:

1.创业教育已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美国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全部正规教育,基础教育进行创业教育主要是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面对创业者日趋年轻化的特点,自1998年1月开始实行“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面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的“超前教育”。

2.创业课程已成为大学以上学历教育的必修、辅修或培训重点科目。美国有369所大学至少开出一门创业学课程,包括哈佛、宾州大学等。一项研究表明,在被调查的大学中,有37.6%的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学课程,有23.7%的大学研究生教育中开设企业学课程,有38.7%的大学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中开设至少一门创业课程。

3.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美国教育部自20世纪80年代发起创业教育以来,立刻被职业界所接受,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就业观。由于美国就业市场的动摇不定,传统职业就业机会减少 ,被雇佣、解雇、失业现象在美国司空见惯。美国创业教育是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

4.美国创业教育注重创业内容的切身体验。对创业内容的切身体验,使学生获取创业感性认识,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有研究表明,美国2/3的企业家来自拥有企业的家庭。他们通过参与家庭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实践,获取实践经验和创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美国的创业教育中,重视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创业教育内容的体验,同时要求教师率先垂范,美国教师的这种体验主要是通过模拟创业活动进行的。在创业教育国际协会有关领导的指导下,职业技术教师用一周的时间体验创业活动,如教师组成小组,以经营商店为例,从寻找店铺地点、取名、店面设计、销售目标定位、讨论预算、开发广告等环节,通过有序的体验,使教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5.美国创业教育组织有序,财力支持有社会保障。美国创业教育组织创业活动开展活跃、积极。这些组织包括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层次众多,有国家级、州级、地方级等。在创业教育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的开发、教学信息的交流等工作上进行相互支持。这些组织吸引大批教师和学生投身其中,促进了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另外,创业教育还获得了社会部分资金的支持。这些社会机构提供经费赞助创业竞赛,激励接受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等。

启示

1. “三方”就业观念要到位。“三方”指教师、家长和学生。长期以来,我们被“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所束缚,端着“天之骄子”的架子不肯放下,毕业生都在力图寻找一个固定和安逸的工作。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三方必须要认清形势,改变传统的择业就业观,把自主创业看成是选择就业和出国之外的第三大出路。

2.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到位。首先,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变。由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变成“引导”作用,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运用启发式、实践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开发学生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加强实践锻炼。学校应提供时间和实习场所来鼓励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教师可通过深入生产一线实习锻炼或利用到企业兼职的方式接触市场,积累创业经验。再次,教师可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对外开展工作。工作室是教师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又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教师可带领学生参加工作室的对外服务,积累创业资金,获取创业经验。最后,学校可聘请知名企业的老总或创业成功人士当兼职教师,指导师生的创业活动,利用业余时间把有创业激情和创业才能的师生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制定创业计划,挑选有实力的创业教师进行模拟或实战训练,增强师资队伍的创业实战性。

3. 职业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建立要到位。目前我国部分院校已开设了一些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启蒙、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价、市场营销、企业计划书撰写、市场调查与预测、公司理财等。创业课程以选修课或以讲座、报告形式居多,没有被纳入必修课范围。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与各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内容缺少连接,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也尚未建立。因此,建立完善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是实施创业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

4.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要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注意知识内在的传承关系,而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体的特点。创业教育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下,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的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个体差异,并把个体优势发挥到极致。教学中要保护学生自尊,也就是保护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创业自信心。

5. 夯实实践教学,为学生搭建创业实习平台的工作要到位。学生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因此要根据专业特点,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利用校内实习基地或学校提供的创业实习场地,为学生创业搭建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教育部也做出决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可每年定期举办“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的参赛者,在完成计划书的过程中,可通过竞赛提供的系统培训以及学习交流,全面接受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职能体系;通过比赛,结识未来创业伙伴,结识风险投资家、商界和法律界人士,并可与媒体建立良好的联系;可以培养沟通能力、说服能力,增强创业的勇气、信心,了解创业途径,寻求创业信息,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和风险性。

6. 社会对高职生创业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建立要到位。创业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为鼓励高职生自主创业,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北京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大学生毕业有创业要求的,在办理工商执照后,凭本人学历证明和北京户口即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数额由原先的2万元提高到5万、20万、50元万不等。广东政府组织大学生到企业挂职体验创业,深受企业和学生欢迎。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提出七条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另外,在辽宁、上海等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但从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来分析,创业启动资金及后续资金的缺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各地对大学生创业阶段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需进一步加大,要借助社会各界的关爱,让大学生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篇5:美国的农业传播对我们的启示

2001级农村与区域发展何宽

美国的农业信息传播。在美国,农业部是农业信息收集与发布的主管部门,它一般通过农业统计局、市场管理局等五个单位分工协作完成信息传播:第一个环节是美国国家农业统计局,它在46个州设有办公室,拥有全国200多万个家庭农场的基本数据资料库。它通过各州的办公室直接给农户打电话咨询等方法,对农民的种植意向进行调查,并运用卫星照片、遥感和抽样调查等手段对各主要农作物进行种植面积和产量的调查与预测;第二个环节是农业部市场管理局,它主要掌握国内现货市场供求和价格情况;第三个环节是农业部海外服务局,它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世界各国各类农产品的生产、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情况;第四个环节是农业部经济研究局,它利用各种资料进行各农产品的品种分析,完成各主要农产品当年的全球和各主要国家的平衡表;最后是农业部的世界展望局,它牵头统一分析与评估所有的资料,此外,还通过卫星系统随时监测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情况。美国农业部提供的市场信息涉及到120多个国家、60多个品种,囊括了主要农产品的全球数量、国内产量、供求情况、价格变化等情况,并在法定的日子里公布,保证公众在平等的条件下同时获得这些信息。农民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和邮寄等方式,从美国农业部及其有关职能局得到一套完整的市场信息。

美国的农业是世界领先水平的,这既与其得天独厚、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关,如他们的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其平整适合于规模化种植,又与其高效的农业管理体制有关,还与其先进发达的科技水平有关。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美国的做法,因我们的国情与他们的不一样,但有些做法我们还是应该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学习的。比如,一、美国对农业信息的掌握相当准确、全面。包括农业种植面积、产量、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及自然灾害等,另外国家统计局拥有全国家庭农场基本资料的数据库。

二、这些农业信息的收集和服务由政府农业部来负责,属于公共产品。

三、农民和农场主获得这些农业信息的渠道相当方便,而且信息是完全公开的,他们可以在平等的条件下获得这些信息。

四、信息传播的路径较短。它只有农业部、州、农户这三级信息传播链,州的农业办公室就直接和农户取得了联系,这样就保证了信息的准确度,及传播效率。

五、美国不仅考虑国内农业市场情况,而且还考虑国际市场状况,这些信息都会整套的传递该他们的农民。这些美国农业信息传播的特征都对我们产生有益的启示。我们现在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我们的土地流转政策,进行土地的规模化、节约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让一些高文化、有技术的人去做我们新型的农民、农场主。这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一系列社会变革。其实我们的农业、农村现在正在向着这种趋势发展。

美国的农业科技传播。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合作传播体系是美国农业传播的主体。美国政府一直把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从1862年开始每个州设立赠地大学,并在赠地大学设立农业试验站和农业推广站,形成以州立大学为依托,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其传播体系主要有以下特点:1.完善的传播网络。在州立大学设立农业推广站和农业实验站,在各县设立县级农业推广站。州立大学农业推广站主要负责对州农业推广项目决策、指导和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以及全州推广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估;州立大学农业实验站主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县农业推广站由经大学培训、择优聘用的推广人员组成,主要通过技术咨询、信息出版服务以及组织培训、讲座等活动,向农民(农场主)和社区居民传播科学知识。2.科学的传播方式。第一,利用各种传媒直接传播农业技术;第二,接受电话咨询和访问农户,直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第三,组织讲座、技术培训、技术示范等宣传新技术;第四,建立专家科技传播队伍,研究解决直接来自于农业生产等各方面农业科技问题。

3、明确的传播目标。通过一批高素质的推广人员传播科学知识,使农民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发展增效农业、精准农业和可持续农业,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收入,建设健康社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全面、持续发展。

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平均每年产生6000 多项农业科技科研成果,但是最终传播到实践中产生经济效果的科技成果却很少,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平均为65%~85%。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产、学、研没有结合到一起,而是相脱节的,科研和生产相脱节,这也是多年

篇6:美国基金业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年底,中国证监会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年初,设立了第一批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至今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已有3年多的时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所有封闭式共22只基金的年平均分红为0.167元,相对于1.01元的原始发行价,19的投资回报率为16.5%,远高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的利息。

但也应看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仍处于起步实验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基金业最发达的国家,本文力求通过对美国共同基金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希望对我国基金业的发展给予一些启示。

一、美国共同基金发展的现状

美国持续增长的经济和世界金融市场为近年来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综合的环境。在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绝大多数利率被调低的经济政策的共同作用下,美国股票指数连创新高,这支持了资本实力雄厚的公司再一次取得了强劲的收入。到19年底,美国共同基金的资产规模已达5.5万亿美元,较19增长了24%,连续第4年超过20%的增长速度。其中,股票型基金(平衡型基金)有2.98万亿美元,债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别为8310亿美元和3650亿美元。共同基金的增长50%来自投资绩效增值加再投资红利和资本所得红利。据统计,截止到年,7700万美国人在4400万个家庭中拥有共同基金,占美国人口总数的30%以上。共同基金已经成为美国居民投资资本市场和参与分享经济增长的主要工具。目前,美国有超过7300种共同基金代表广泛的多样化的投资目标,从保守到积极,投资于范围广阔的证券上。

几十年来,美国共同基金发展的数量非常迅猛,其中平衡型、混合型和债券型(这些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和组合型证券)基金,从1960年的161家发展到1998年的6288家,平均每年增加161.2家。投资者乐于将收益进行再投资,以保持每年稳定的资产增长,股指连创新高,美国共同基金的.投资红利收入和再投资红利收入呈不断增加的趋势,1998年分别有138.4%的回报和103.5%进行再投资。近年来,美国平衡型、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资产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业绩,特别是平衡型和混合型基金,投资业绩增长占总资产增长的70%以上,而净现金的流入屈居第二位。数据表明,在1944年至1990年的近50年时间里,在美国股市扩张期间,净流入平衡型基金的资产的百分比远远大于股市处于收缩时期的百分比,这说明净流入资产与股票市场的扩张成正比,与收缩期成反比。近十几年来,随着美国股市的收缩和扩张,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和股市持续走强的近里,流入平衡型、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的净现金的扩张速度在加快。在1984至1998年的里,流入平衡型、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的净现金呈上升趋势,在股市的持续走牛期间更是如此。

截止到1998年,平衡型、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占美国共同基金资产的绝大多数,为78%。共同基金持有的美国公司股票已达19%,成为美国证券市场中的主要机构投资者。此外,共同基金持有的国债和机构债券占8.6%(国债和机构债券余额合计7.1万亿美元);持有公司债券、外国债券和商业票据占16.8%(公司和国外债券余额合计5.1万亿美元);持有市政证券33.3%(市政证券余额合计1.46万亿美元)。共同基金已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要资本来源。

共同基金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无处不在。(1)共同基金通过投资美国的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常常促成美国的经济增长。(2)投资于美国股票市场为美国创造了无数的金融就业机会,为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本。很多美国公司刚刚上市就被共同基金购买,促使了这些公司通过融资实现业务扩张,这些公司大多数属于成长型工业,如工业技术和生物工程。(3)共同基金也为有短期和长期融资借款需要的机构,如银行、公司和美国政府进行融资,通过在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投资,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资者降低了机构的借款成本。如: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INNIEMAE)、联邦国民抵押协会(FANNIEMAE)和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协会(FREDDIEMAE)发行的抵押支撑证券,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资者购买这些证券增加了业主的融资可能和降低了美国百万人购房的成本。(4)共同基金也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发行市政证券,为公共项目如道路、桥梁、图书馆和学校融资提供了重要的基金来源。

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共同基金呈现出投资范围广泛、基金品种多样化的特点,迎合了消费者对各种基金品种的需求,也满足了投资者对各种财务目标的实现。美国共同基金有4种基本形式:股票(又称平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型基金。其中股票型、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以长期基金而著称(混合型基金投资于一个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组成的组合)。根据共同基金的投资目标,美国投资公司机构将共同基金分成33种类型的基金。也有特殊型或部门型基金,它们主要投资于证券市场中的特殊部门证券。这些基金包括生物工程型基金、小公司成长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投资于其他共同基金的基金、社会标准型基金。美国共同基金的发达,与丰富的可供投资的基金品种是密切相关的。

美国对基金业的监管分为两方面,一是宏观管理,二是法制管理。在宏观管理方面,主要是通过政府监督、政府对基金业的内部管理、行业组织自律和投资者对投资基金业的监管四个层次进行的。在法制管理方面,美国不但有投资基金的法律《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而且有基金业的行业规则和共同守则,以进一步具体落实《投资公司法》。

二、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水平与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水平相比,无论在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基金品种、投资者参与程度还是对经济和社会所起到的作用均相差甚远。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未来可发展的空间还相当大。

我以为,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可以归结如下:

1.不断繁荣发展的经济、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持续发展的证券市场是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根本因素,证券投资基金业的持续发展又反作用于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2.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达,不仅可创造无数的就业机会,还能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大的金融资本,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和经济产业持续扩张发展提供融资机会。

3.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可为银行、公司和政府提供低成本的融资,使资产证券化成为现实,并推动金融创新、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

未来发展方向

具体到如何发展我国的投资基金业,我以为同样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证券市场的规模要达到一定水平。只有具有成熟、开放的资本市场,基金业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完善。其次,基金运作必须在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下进行,这不仅取决于基金所有者和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资本市场,包括

完善的市场法规,政府有效的监督调控手段和能力。第三,较为丰富的投资工具、与基金规模相适应的市场容量和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基金安全有效地运作,也才能使基金在参与经济建设的同时,合理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而不是只靠投机来实现资本的增值。

要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一个不断繁荣发展的经济、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持续发展的证券市场环境,这是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根本因素。此外,我们在充分肯定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工作成绩的同时,要提高中小投资者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认识;使基金品种与规模适应迅速发展的证券市场;积极培养大量符合基金公司要求的高水平基金管理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基金经理,并引进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等。

加快商业保险、养老保险等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模式等,将有利于加速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促使证券投资基金尽快形成产业化,最终实现封闭型基金逐渐向开放型转化。

此外,基金立法和行业的自律建设是基金发展的基本保障,基金信用评级也有助于风险的揭示和决策参考。

发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1.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为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持续扩张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保持一定速度的持续扩张可以持续吸收资金流入投资基金。

2.加速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发展。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太小,只占沪、深A股总市值的3.8%,而美国已占19%。相对于美国45%以上的居民已参与基金投资,我国只有5%的居民参与证券投资,面对我国每年有6000万到8000万元的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量资金,吸引这些增量资金到证券投资基金中来,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3。加速证券投资基金新品种的创新研究和开发,以迎合证券市场的各种财务目标需求。近期可以试点开发的基金新品种是:保险投资基金、契约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型投资基金、中外合资基金等。较长时间内研究开发的基金品种是:部门型基金(主要投资以某种行业为主的股票基金)。保险投资基金、契约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等的试点发行,将使一批资金闲置而急待投资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使有关资金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同时,保险投资基金、契约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等的试点也为证券投资基金新品种开发起到示范效应,为大规模地发展基金新品种和扩大基金规模铺平道路。

4.激励证券投资基金以追求长期资本增值为主要发展战略,积极促使证券投资基金增值部分的资产进行再投资。同时作好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宣传和营销工作,以期到基金发展规模超过1000亿基金单位。

5.对老基金的规范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并严格把关,力求老基金的规范问题成为促使证券投资基金向良性发展、规模发展的助推器。

6.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应尽快促成证券投资基金避险工具的实施。近期可以做的工作是,尽快促成指数期货等金融新产品的出台和实施,使证券投资基金可以有效地规避系统性风险。

7.加快行业组织自律的建设,加快制定行业规则和共同守则。尽快促成《投资基金法》的通过与颁布。呼吁建立《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

上一篇:大学生学生工作汇报及总结下一篇:10个超感人的爱情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