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推广论文

2022-04-15

摘要:研讨式教学方法用于《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训练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得到了锻炼。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美国农业推广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美国农业推广论文 篇1:

论新中国农业推广的发展

一、新中国农业推广体系的演变分为五阶段

①基层网络的创建阶段,时间跨度是(1949年~1957年)县级农场为中心,互助组为基础,劳模、技术员为骨干组成的推广网络,后期始兴起农业技术推广站,作为农业推广的依托。②中心推广组织的完善阶段,时间跨度是(1958年~1965年)推广机构经历精简、整顿、恢复、发展四个过程,开始建立地、县级农业推广站,完成了专业分工。③重建专群结合的推广网络(1966年~1977年),原有机构瘫痪,四级农业科学实验推广网建立。④全国农业推广新体系再创阶段(1978年~1991年),经过拨乱反正,从上到下,重建农业推广网络,大力发展县级农业推广中心。⑤农业推广体系的深化改革阶段(1992年~现在),这一阶段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推广体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吉林省拟建50个专家大院,国家组的4个,由国家科委投入资金。采取专家、农协、企业、农产、农业站组成一个推广网络。

二、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①政府领导,农业行政部门主管,以政府兴办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组织协调实施各项推广工作。②农业推广和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归入政府的不同部门,各自独立,通过政府组织的“三农”协作,共同开展农业开发、集团承包,分工承担重点推广项目、农业攻关项目的科教兴农活动,对推广做出各自的贡献。③专业推广机构按农学、畜牧、水产、农机、经营管理分别独立、自成体系。④推广机构的职能以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和教育引导为主,通过运用各种推广手段,提高农民收益。⑤全国推广网络以县、乡两级推广机构为重点,是推广网络的中枢(县)和骨干(乡)。⑥推广队伍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员组成,实行专群结合,分工合作的办法。

三、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

①从政府角度来看应创造宏观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以便重视和确保农业推广事业的顺利发展。美国的《史密斯——利弗法》等农业推广法为其农业推广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我们尽管从政策上重视也制订了农业推广法,但多数仅限于口号和形式,实质性的东西很少,不能保证农业推广工作顺利进行。②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创办过多种形式的农业推广机构。然而,国家办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历来都是推广工作的主体,它由政府直接领导、农业行政部门主管,具体执行国家农村发展与推广的基本政策,这样,a推广机构和推广工作随政府机构和领导人员的变动而变动,不能保持稳定。40多年来的全国性的三次大起大落以及众多的局部性变动都说明了这种问题b这种体制下常发生不适当的行政干预和强迫命令现象,常常会挫伤推广人员和农民的积极性。c基层推广人员常被当地政府抽去从事一些与推广工作无关的工作,分散了精力。应该学习美国的学院主管体制,农业行政部门协助工作。这样可以稳定农业推广的人员队伍,也不会发生行政干预的现象。③加大和稳定对农业推广工作的财政投入。国外,尤其是美国的推广经费是非常充足和稳定的。其中主要是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农业的比较效益低,推广的费用不是科研单位——科研成果的产生单位和推广对象——农民所能提担得了的。因此,必须加大和稳定政府投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对推广的财政投入不足是一个主要原因,④协调好多个不相关的推广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很重要的任务。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多元化的推广组织,他们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造成不必要的竞争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如:农业部系统的推广组织,科委系统的推广组织,教委系统的推广组织,农用物资的生产和销售系统的推广组织,金融系统的推广组织等,作为政府应协调好各个推广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利推广工作的开展。该方面本人认为应借鉴美国的经验。以学院为主,处于总的支配地位,其他系统全变成从属与服务地位,为农业推广工作提供科研、教育培训,生资供应及金融信贷保障,使他们处于被支配和为推广工作的服务地位。

总之,总结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农业技术推广的经验与教训,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农业技术推广视为现代农业推广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全方位考虑农村居民生产与生活各个方面的需要与问题,只有这样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才有可能获得持续的动力和高效率。在制订我国未来农业推广发展战略时一定要立足我国的国情,遵循农业推广模式发展的一般规律,吸收世界上已有的亢进理论、方法和经验,在引进同时注意分析、合理取舍,为我国农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作者:贺克军 张铁华 孔宪伟 陈贵余 李春凤

美国农业推广论文 篇2:

研讨式教学在《农业推广学》课程中的运用

摘要:研讨式教学方法用于《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训练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得到了锻炼。研讨式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设置讨论内容,提前布置让学生充分准备,精心组织讨论过程,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能体现于课程成绩,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环节培育创新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农业推广学;人才培养

《农业推广学》的教学内容广泛,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农业推广学的教学目标既要让学生懂得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更要对学生进行推广方法和推广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所学知识能适应农村、农业、农民的需要,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传统的《农业推广学》教学中,往往存在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技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原理与技术连接不紧密、教师与学生沟通不紧密的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形成广泛的互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农业推广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讲授与提问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结合、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理论教学与角色扮演相结合,等等。其中研讨式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研讨式教学改变了课程理论知识由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传统做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预先布置研讨主题,学生根据要求收集资料,结合学习教材拟定讨论稿或计划、方案等,通过讨论或辩论,最终达成共识或完善计划、方案,从而掌握《农业推广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农业推广原理和方法的认识。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在《农业推广学》教学中运用专题研讨式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研讨形式与过程的设计

1.讨论形式的设计。传统的课堂讨论往往是老师根据讲授内容布置讨论题,由单个学生自愿或由老师点名上台陈述观点,老师点评。这种方式在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学生事前未进行充分准备,讨论时部分同学可能无话可说,表现消极;台上同学陈述时,其他同学较少集中精力聆听他人观点等。我们根据大学生其实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意见领袖的心理特征,在讨论课前只布置讨论内容,不分组,要求每一个同学各自准备发言稿并计入课程考核成绩。正式讨论课进行时,讨论小组临时划分,这样,学生在准备时就不会有依赖思想,每个人都必须充分准备。在小组讨论中形成自然的意见领袖,代表本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而此时其余同学担当观众和评委的角色,对各小组意见领袖们的表现做出评价,并通过提问等方式互动。这种讨论形式既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2.研讨过程的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课程内容,提前2~4周布置研讨内容,一般是典型农业推广案例或推广试验方案或推广计划设计,所有学生根据给定的讨论题各自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写出讨论提纲或计划、方案。正式讨论时分步进行。第一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每人先在组内陈述自己的观点,经过交流和充分的讨论,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或设计方案。第二步,每组选1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对于推广案例和原理的讨论,如“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等,小组代表在陈述各小组观点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或辩论,最后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由1人进行全班研讨结果的总结。对于“试验方案”或“推广计划设计”的讨论内容,通过代表陈述和小组答疑,形成比较完善的方案或计划。其余同学作为评委,通过聆听、观察、提问、质疑等,从讨论论据的有效性、语言表达能力、仪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等方面对各位讨论代表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最后,由教师做简短的总结。

二、精心设置专题讨论的内容

研讨式教学的主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牢固掌握课程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精心设置研讨内容对提高研讨式教学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1.选择经典案例用于说明问题和原理。一些经典的案例在说明原理时是很有效的,如教师为了说明不同人对于创新采用的行为差异,常用的是美国1934—1941年推广玉米杂交种的案例,通过不同农民采用玉米杂交种的开始年度、历年采用人数和历年杂交种种植面积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变动情况来分析不同的创新采用者人数分布和行为差异。这些经典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可以让学生得出很明确的结论,即可以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如除草剂推广案例中,费用从上缴提留中扣除、生活贷款优惠等手段使用的条件早已不复存在;而美国农民采用玉米杂交种的案例由于时空差异太大,与当代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环境条件有很大差异。因此,这些经典案例可用于说明问题和原理的短时间讨论分析,而作为专题的研讨内容,则更宜选用更加贴近现实的问题和推广案例。

2.选择当代和本地区的典型推广案例用于课程研讨内容。研讨式教学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组织和沟通协调能力、推广演讲技能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内容的设置要多联系中国和本地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既可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又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现代农业推广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农业推广学的理论。如在创新采用与扩散教学中,我们针对农学专业学生,选择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推广案例让学生讨论:早在1955年,当时的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就对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已在长江流域广泛示范,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在长江流域棉区普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棉花科研工作者一直在进行棉花轻简化育苗技术的研究,但当前营养钵育苗移栽仍占主导地位。学生通过学习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原理,搜集、分析棉花育苗技术推广应用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创新扩散的周期性、影响创新采用率的因素等。这种案例讨论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标准答案。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使农民行为自愿改变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我们选择水稻两种育秧技术的推广实例:“双两大”育秧技术和抛秧技术的推广,教师事先并不对技术做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查资料,理解这两种育秧技术的特点和推广应用情况,结合农业推广学教材中的原理,分析改变农民行为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对技术采用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选择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湖南苎麻生产发展的案例,让学生讨论我国承包制、农民自主小规模经营条件下,农民行为的特点和导致不同创新采用者的行为差异的原因,以及不同采用者的风险与效益。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选择试验示范与大面积生产产量差异大的事实,让学生讨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及缩小差异的对策措施。事实上,对于案例的分析本来就很难有标准答案。

3.试验示范方案及农业推广计划的设计与讨论。针对农业推广基本技能和农业推广计划等教学内容,教师提供一些备选题目,如超级杂交稻新品种的推广、水稻“三定”栽培技术的推广等,学生也可自选题,撰写农业推广计划书或试验示范方案。讨论课时,根据学生选题情况,将选题相同的学生每5-6人作为一个推广小组,经过小组讨论完善计划或方案,再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小组集体回答“评委”或“农民”的质疑。同学们一方面担任项目评委的角色,对计划或方案提出质疑、建议和意见,并根据计划书或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陈述和答疑表达能力等对各小组成员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又担任推广对象的角色,推广小组通过宣传、演讲、示范等,想方设法说服“农民”接受其计划、方案或技术。

三、研讨式教学在农业推广学中运用的效果

农业推广具有生产性、实践性、社会性、教育性等特点,因此,农业推广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农业推广技能,包括沟通技能、写作技能、演讲技能、试验示范技能等。讨论式教学通过让学生事先准备、课堂交流,既训练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写作、演讲能力,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在讨论中的管理、控制和协调能力,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特别适合在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中运用。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总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往往消极被动地接收,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研讨式教学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教学活动中信息传递途径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化,每个学生都是主角,其观点和措施以及包括肢体语言在内的表达能力都要接受其他同学的品评,因此,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提高。

2.学生对农业推广学原理的掌握更加牢固和深刻。学生对照农业推广学原理,分析和讨论具体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变为具体的实例分析,使理论更加鲜活生动,也使学生对自己讨论分析得出的结论掌握更加牢固和深刻。如通过对“双两大”育秧和抛秧技术的推广案例分析,学生认识到,尽管“双两大”育秧技术经过多方试验示范证明能够增加水稻产量,但由于费工费力,农民不愿意接受,即使采取行政命令的措施,当时达到一定的推广规模,应用时间短,一旦没有强制措施,农民很快放弃,成为典型的短效型农业创新;而水稻抛秧技术省工省力,农民看到水稻移栽“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示范效果,很快自发采用,推广部门只需提供足够的配套物资如抛秧盘等供农民购买,推广速度快、规模大,应用时间长,成为典型的高效型和长效型农业创新。学生通过这一对比案例的讨论,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示范,推广农民愿意接受的新技术,才是引导农民行为自愿改变的途径和措施。同时,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学生也认识到创新本身的特性是影响创新采用率的最主要因素。再如,通过自己拟定推广计划方案,学生首先要掌握农业推广的各种方法及其特点,并还需根据不同的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在新技术推广的不同时期选择适当的方法推广,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通过这种拟定计划、方案的训练,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理论知识,还深刻认识到针对不同的科技成果应选用不同的推广方法、针对不同的采用阶段采用不同的推广方法的道理。

3.学生推广技能得到很好的训练,有利于将来开展工作。讨论准备过程训练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中训练了沟通、协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全班交流和回答质疑过程训练了演讲和快速反应能力,并锻炼了胆量,有的学生甚至是第一次上讲台。通过讨论式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同时也认识到作为农业推广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这对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大有裨益。

四、几点体会

1.讨论式教学的课时分配要恰当,保证课程教学体系的完整性。每一门课程都要求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既有基本理论和原理知识,也有方法和技能知识,课程教学任务首先是完成这些基本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这是毋庸置疑的。讨论可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训练基本技能,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主要还是依靠教师课堂讲授。因此,在当前宽口径人才培养专业课学时减少的大背景下,要保证课程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讨论式教学课时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不能太多,一般安排课程总计划学时的1/3左右比较恰当。

2.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科学设置专题讨论式教学的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专题讨论的内容尽可能与其专业相结合。如针对农学专业的学生,我们设置的一般是与大田作物生产技术相关的内容;而针对非农专业学生,就应该选择比较宏观或者经典的案例,讨论的是一种发展概念或方向,不涉及具体的农业技术措施。另外,讨论题的设置尽量紧密联系当前实际,以国内和本地的推广实例作为讨论题,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或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3.配套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平时成绩权重。当前必修课考核一般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且考题要求有标准答案,平时成绩不超过30%,这给少部分“考前背笔记、应付考试拿学分”的学生提供了方便。讨论式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学生在讨论前收集、整理资料,在讨论中的仪态、表达以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无法在闭卷考试中表现出来。为了使课程成绩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应该增加平时成绩比例,用于考核学生准备和参与讨论的情况。这样,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会更高,讨论式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张仲威.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2]高启杰.农业推广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赵洪亮,刘恩才,侯立白,等.农业院校农业推广学教学改革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207-210.

[4]黄旭明,梁雅梨.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3,6(6):58-60.

[5]高雪莲,高启杰.互动式教学模式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8,3(3):64-66.

[6]王贵彦,陶佩君,王慧军,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3):22-23.

[7]任晋阳.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8]汪若海,李秀兰.中国棉史纪事[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湘财教指[2007]44号)

作者简介:刘爱玉(1965-),女,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博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作物栽培学、农业推广学。

作者:刘爱玉,屠乃美

美国农业推广论文 篇3: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农业推广人员培训模式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调查研究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农业推广人员培训模式和其中包含的原理和理论,认为其将成人教育原理和循环式行动学习原理贯穿于培训过程,能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我们的启示是:农业推广理念的转变是从事一切推广活动的基础;灵活运用成人教育原理和循环式行动学习,将技能和素质培训体现在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过程中是保障推广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培训模式; 农业推广;成人教育;行动式学习。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农业推广是联系农业科技成果和信息促进农村发展的一门综合学科,是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和推广人员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代农业推广更注重它的新内涵,由过去的纯技术推广转向沟通与创新。它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研究农民认识技术、选择技术、应用技术的过程。因而,建立和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推广队伍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前提,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现行的教育体系培养的本科和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难以胜任农业推广,且这些人才,尤其是研究生人才多集中在教育科研单位。我国目前农业推广缺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缺乏懂专业、懂管理、懂市场,熟知“三农”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1]。2005年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各州的农业推广站主任的学科分布分析发现,成人教育、经济管理、金融以及社会学专业的主任占总人数的52.4%。82个主任中只有9个没有博士学位,博士学位占89%,这与我国农业推广站以农林专业为主,学历普遍较低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农业推广人员的技能培训是提高推广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注重培养农业推广人员的组织、领导、沟通、计划和决策能力,而不是纯农业技术操作能力。 怎么通过培训达到农业推广人员综合技能培养的目的,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是每个培训机构或单位长期探索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利用在澳大利亚学习的机会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农村推广中心CRRI (Centre for Rural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最早用名Rural Extension Center)开展的推广人员培训模式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其中包含的原理对我们搞好农业推广人员技能培训有一定的启发。

二、推广中心CRRI的背景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对其农业推广战略进行调整和改革,对农业推广作了新的阐释:农业推广就是建立在符合成人学习原理基础上,通过有效地沟通交流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科学决策的过程。其中一条重要的战略就是:加强推广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培养大批的高素质的推广队伍。为此,州初级产业部门DPI (Department of Primary Industry)和昆士兰大学联合建立了农村推广中心REC (Rural Extension Center)。中心除了大学的一些教学任务外,承担着推广人员培训、推广理论及实践的研究等重要的任务。CRRI以其独特的培训理念、方法和过程,在澳大利亚农业推广人员技能培训方面已经具有相当的声誉,培训学员遍及澳大利亚各州。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一些亚洲国家也和CRRI建立起了农业推广合作培训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定义中包含的成人教育或成人学习有特殊的理论和方法支持,所以不同于我国“成人教育”,后面的论述中会进一步体现出来。

三、CRRI培训内容和方法简介

培训课程吸收了推广专家、农业企业、农村社区、农业部门等多方意见和信息后设立,以需求为导向,开展灵活、多层次的培训。结合区域发展的差异,推出“定单式”短期培训。

CRRI推出的主要培训课程有:成人教育/学习原理;项目和计划评估评价;推广计划的制订及推广培训设计;推广与市场管理;参与式的研究和发展;创新和发展;推广管理;增强交流技能;农村社区发展;推广和管理的研究方法;组织和领导;培训理念和实践;驾驭变化的能力和决策过程。

所以,培训内容大多是围绕推广人员、农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农村社区的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展开,涉及推广理论、企业和社区管理、教育、组织和领导能力、战略发展、项目的计划、管理和评价以及参与式发展理论等。其次,培训过程突出了互动式参与,以问题和需求为中心。培训基本上遵循以下几个大的步骤:

第一,五天的参与式、模块式学习。在培训人员全面的帮助和服务下,充分利用成人的思维和经验,以及各种学习资源。讨论、模拟角色、表演以及绘图等方法将学员完全融入学习的环境中。

第二,在五天的学习过程中,推广人员逐渐联系自己的工作,将学习的理论、原理、模型和方法部分地应用到工作中,提出解决工作和实践中的某方面、某环节和某阶段的问题。

第三,陈述自己的行动计划。在五天学习结束时,每个学员要向全班陈述自己的计划,把哪些新理论、原理和方法设计运用到工作实践中?预期达到什么样结果?其他学员可以就这一计划的可行性和逻辑性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四,学员回到各自工作单位实践。学员们带着自己的行动计划回到工作单位,将计划落实和实施。时间大约2—3月。

第五,第二次学习汇报。在实践2—3月后,CRRI组织第二次学习汇报,一般1—2天。大家各自陈述自己的实践结果、有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结果和自己的心得体会。其他学员都要为陈述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第六,两周后交上不少于5 000字的实践报告。

此外,培训过程注重信息反馈,每天培训结束时,有10分钟总结,大家可以对全天的培训过程作评价,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有待改进。五天结束时,大家还要填写培训评价表,根据大家的反馈和评价,CRRI不断的改进培训的组织以及方式和方法。

四、 推广人员技能培训模式的特点、理论和原理分析

(一)成人教育原理的成功应用

CRRI在推广人员培训中,灵活应用了成人教育的原理,将学习环境安排的舒适宜人,学习过程变的互动参与。那么什么是成人教育的原理呢?Maloufe(1994)[2],Knowles(1990)[3]和 Fell(1997)[4]等都对成人教育的原理进行过论述,认为有效的成人教育(学习)应该遵循以下原理:(1)建立在成人的真正需要上的培训;(2)培训和学习是参与的决策过程;(3)培训要考虑成人的自我引导性;(4)教师和培训机构要给学员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周到服务;(5)学习要以学员的经验和需求为基础;(6)要有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7)要关注个人的理念和想法。有的学者总结为:人本化的学习氛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顺畅有效的沟通交流。

CRRI根据成人教育的原理,在培训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主要有:

第一,认识过程。认识是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作为一个班上的学员如果互相不熟悉,怎么能达到互相学习和帮助的目的呢?所以第一节课培训师要求同桌互相采访,询问对方的单位情况、个人爱好、性格特征以及工作情况,然后同桌互相介绍给全班。这样的介绍促进了大家的认识,创造了一个愉快的氛围。

第二,针对问题的小组讨论。4~5人一个小组,就问题展开讨论和论述,然后,各小组要给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学员们之间交流,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讨论结果大家共同分享。

第三,角色替换展示。针对农业推广、管理、领导以及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各小组选择模拟某个场景,学员担任场景中的角色。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对问题的放大展示,让大家从视觉上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意见。

第四,培训游戏。培训游戏,顾名思义是一种游戏活动,其作用一是提高学员注意力,给课堂增加活跃的气氛,二是在活动中体会与培训内容有关的理论和观点,三是锻炼学员组织、领导、管理、沟通以及合作能力。所以,它是与培训课程相关联,旨在达到良好培训效果行为。培训游戏的类型有:破冰和课程导入、领导和管理、团队合作、沟通与激励、创新和问题解决、谈判与服务等。比如:在讲农业推广中的沟通理论时,让学员排成一列,然后将某条信息以耳语的形式依次传递,将最后一位学员得到的信息和最初的信息比较,查看信息失真程度,最后再分析整个交流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所以恰当地运用培训游戏不但可以提高学员的兴趣,而且可以发挥成人自我引导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

第五,参与工具的应用。参与是成人培训重要的原则。利用各种激发参与的工具,将思想和观点通过参与过程与大家分享是CRRI培训的一大特色。如:拼片法(Pinboard),将个人的见解和思想简单写在不沾胶纸片上,然后贴在规定的地方供大家分析和归纳;丰富的图片法(Rich picture),将有些问题或观点通过彩色图画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鱼刺法(Fishbone),将思想和建议按照类型排列在鱼刺形的图案上。有关研究表明,参与工具应用可以激发学员的兴趣以及学习、思考的投入程度。笔者认为,参与工具可以消除文字枯燥,集中形、色、字传递信息的特点,充分利用了人们不同的学习风格,使学员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

第六,学习和实践结合。CRRI每门课程的实践报告必须结合学员自己的工作,用所学的理论和原理思考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现象,涉及工作计划、项目评估、信息沟通、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社区建设以及发展战略等方面。

最后应当指出,成人培训要求学习环境要令人愉快、舒适,不仅指物理环境,更多的是指一种民主、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

(二)培训者角色和理念的转变

培训过程中对培训专家和培训师大家称为Facilitator, 而不是称作Teacher。Facilitator在朗文字典中解释为:帮助他人有效地做事的人。Teacher是给人讲课的人。称谓的改变反映了培训理念的转变,体现了现代农业推广培训中以人为本、互动交流的特点。从学员报名注册到最后的课程结束,无论是培训专家还是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为学员的服务安排十分周到。比如, 大家课堂讨论的结果,培训辅助人员在很短时间内整理打印,发给每一学员。

(三)循环式行动学习模式的应用

Kolb (1984)[5]提出的循环式行动学习模式(Action learning cycle)(图1)认为人们有意识的按照计划—行动—反思—总结—再计划—再行动的循环方式,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循环式行动学习模式在CRRI每天的培训中体现在这样一个过程:内容讲授和课堂活动(Act)—小组讨论和思考(Reflect)—各小组总结陈述(Generalize)—每天结束的个人日志(Plan),图2。

图2 循环式行动学习在每天培训中的应用

循环式行动学习在每门课的大培训中也得到成功的应用。大培训过程是指参加某课程第一天开始到最后考查结束。循环式行动学习理论应用具体体现在:学员参加五天的参与式学习后开始实施自己的实践计划(Act)——在实践中定期反思是否正确(Reflect)——全部学员的第二次集中汇报实践结果(Generalize)——提出改正和修订措施用于以后的实施(Plan),图3。

培训中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贯穿在循环式行动学习中,强调行动参与,而不是简单的听讲。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采用图示法(Rich Picture),而不是简单的叙述和重复。让学员用图形、符号等来表达内容,这也是实践中农业推广的重要方法。所以将技能训练贯穿整个培训是CRRI培训的一大特色。

五、技能培训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一)农业推广理念的转变是从事一切推广活动的基础

我国的农业推广理念仍然是建立在以政府行政方式为主体的基础上,国内外的学者们称为“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这种模式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表现为以政府作为技术选择和传输的主体,农民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推广培训方面,表现为灌输式,很少考虑被培训者的需求和差异[8]。

(二)灵活和熟练应用成人教育(学习)理论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有效途径

CRRI在进行培训过程中十分注重把培训内容建立在农业推广人员的经验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成人教育理论的本质),把推广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机地融入培训的过程,让推广人员感受到培训过程也是一种“推广”过程,达到了自身示范的效果,真正体现了农业推广沟通与教育的本质属性。所以,灵活和熟练应用成人教育(学习)理论是把农业推广理论和推广实践有效对接的途径。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成人教育与农村推广的理论,如:1954年菲普斯(L.J.Phipps)著有《成年农民教育的成功方法》;1959年著名成人教育教授布鲁奈儿(E.Brunner)写有《论成人教育研究》,对农业推广中成人教育理论的应用作了全面的探讨。

(三)应用行动式循环学习(action learning cycle)可以提高农业推广培训的效果

提高复合性应用能力是农业推广人员培训区别于学生教育的本质所在。Margerison (1988)[6]认为行动式循环理论强调的是培训的产出而不是投入,知识和技术只能是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不是Action learning 的最终结果。对于推广培训来说,培训内容安排设置和培训老师的传授只是一种投入,学员对知识和技能的具体应用效果应该是产出,也是衡量培训效果的重要指标。所以Action learning注重对知识和理论的实际应用,这一点正符合农业推广培训的要求。从以上的分析还可以看出,成人教育原理和循环式行动学习结合运用更能加强培训的效果,体现以技术推广学员为中心的培训教育原则。

(四)培训课程要关注推广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技能

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背景都是自然科学,如农学和林学,管理和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很少。农业推广是和农民打交道的工作,管理技能和人文素质对农业推广工作的实效有很大的影响,而针对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的此类培训在我国还不多。CRRI开设的有些培训内容恰恰与这方面的技能和素质有关,如:批判思维,软系统思维以及战略计划的理论等。我们现在的好多农业推广培训,内容陈旧,枯燥无味。有些培训内容是管理者或组织者主观决定,缺乏实际的调查研究。基层的推广人员和农民对这种“他(上级)要培训,不是我要培训”的推广活动,认为只是一种行政任务。这种盲目的推广培训,既浪费财物,又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五)加强推广理论的研究,推广运用以成人教育为核心的推广教育理论体系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模式与这里提倡的成人教育原理有较大的不同。传统教育方式是灌输型教育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员为中心。所以,农业推广培训机构和管理部门应该有一批熟悉或者接受过成人教育原理培训的教师和工作人员,这是开展有效培训的一个重要前提[7][8]。其次,农业推广培训的组织和管理部门要保持有效的沟通,要建立多方面的反馈渠道和服务渠道,使农业推广培训更有效地服务“三农”问题的解决, 构建含有成人教育理论并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 高翔,刘申.设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高层次农技推广专门人才 [J].中国农技推广,2000,(02):6-9.

[2]Malouf, D. How to Teach Adults in a Fun and Exciting Way. Business &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Chatsworth, New South Welsh (Australia). 1994.

[3]Knowles, M. The Adult Leaner, a neglected Species. Gulf Publishing. Houston. USA. 1990.

[4]Fell, R.F. Action Learn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dult Learning Principles Gives Meaning to Accredited Training for Extensionists, Managing Chang-Build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nd Australian Extension Conference, Albury. 1997.

[5]Kolb, D.A. Experiential Learning as a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U.S), 1984.

[6]Margerison, C. Action Learning and Excellence in Management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 1988, 7(5):43-53.

[7]Black, A.W. Extens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 review. Australia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griculture, 2000 (40): 93-97.

[8]刘光哲. 澳大利亚PMP以对中国农业推广的启示[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05).

[作者简介]刘光哲(1966—),男,陕西西乡人,陕西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

[收稿日期]2010-02-21

责编:黄晓梅;校对:一丁

作者:刘光哲

上一篇:移动通信工程论文下一篇:如何阅读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