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翻译题专练

2024-05-26

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翻译题专练(共6篇)

篇1: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翻译题专练

Translation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Chinese given in the brackets into English.Please use words and expressions learned in the texts.1.He _________(确保)the same mistakes didn’t happen again.2.At that time, I ______(发现)surrounded by a few boys.3.I _______(本来打算)give this book to you, but I forgot to bring it with me.4.Divorce is not a matter we can ______(等闲视之).5.It will be rather difficult to ______(符合)the standards set by the captain.6.We have ______(得出结论)that he has told the truth.7.I felt angry at _____(这样对我).8.She stared at me _______.(好像不认识我似的)9.His appearance changed so much that you ______(很可能认不出)him.10.This castle ______ the 14th century.(可追溯到)11.You can see how a literal translation of woman’s words could easily mislead a man who is used to using speech as a ______.(传达事实的手段)12.______(既然)you are grown up, you should not rely on your parents.13.American national basketball team is not as unconquerable _____(你想象的那样).14.What you said ______(容易让人误解)on such a tense occasion.15.The situation on the border of the neighboring nations is quite serious and the two countries are _______(战争边缘).16._______(当我们把一个人称作是成功者时), we do not mean one who defeats the other person by dominating and making him lose.17.Anybody ______(禁止拍照)of those precious antiques in the exhibition hall.18.He ___(欺骗了很多人,使他们相信)he is a rich man..19.Anthropologists believe that most food likes and dislikes are_______.(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的结果)

20.This would seem to show that a lot of _______(你对药物如何反应)is in your mind rather than in your body.

篇2: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翻译题专练

2、中、轻交通量石油沥青的老化评定方法采用薄膜加热试验。(×)

3、油石比可用来表示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多少。(√)

4、两种砂子的细度模数相同,它们的级配不一定相同。(√)

5、当混凝土的水灰比较小时,其所采用的合理砂率值较小。(√)

6、当砂子的细度模数较小时,混凝土的合理砂率值较大。(×)

7、沥青的品种不影响沥青的粘附性。(×)

8、混凝土用蒸汽养护后,其早期和后期强度均得到提高。(×)

9、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为了确定水泥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

10、高等级公路用沥青的含蜡量不超过5.0%。(×)

11、沥青用量越大,则马歇尔试验流值越大。(√)

12、车辙试验主要用来评定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

13、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评定方法中,水浸法适用于小于13.2mm的粗集料。(√)

14、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与沥青道路性能无直接关系。(√)

15、用沸煮法可以全面检验硅酸盐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否良好。(×)

16、硅酸盐水泥的细度越细越好。(×)

17、流动性大的混凝土比流动性小的混凝土强度低。(×)

18、混凝土的强度平均值和标准差,都是说明混凝土质量的离散程度的。(×)

19、软化点小的沥青,其抗老化能力较好。(×)20、沥青混合料路面抗滑性能与沥青含蜡量无关。(×)

21、道路水泥、砌筑水泥、耐酸水泥、耐碱水泥都属于专用水泥。(√)

22、高速公路路面混凝土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7%。(√)

23、路面和桥面混凝土中不得使用硅灰或磨细矿渣粉。(×)

24、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以边长150㎜的正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其集料最大粒径为40㎜。(√)

25、混凝土抗压试件在试压前如有蜂窝等缺陷,应原状试验,不得用水泥浆修补。(×)

26、公路桥涵砌体使用水泥砂浆的施工配合比可以用重量比,也可用体积比。(√)

27、用洛杉矶法对粗集料进行磨耗试验,可以检验其坚固性。(×)

28、为满足公路桥涵混凝土耐久性的需要,在配合比设计时应从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两个方面加以限制。(√)

29、有抗冻要求的桥涵混凝土工程,不得掺入引气剂,以免增加砼中含气量。(×)30、冬期施工,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

31、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可以节约水泥,但不能改善砼的其他性能。(×)

32、混凝土外加剂是在砼拌制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砼性质的物质,除特殊情况外,掺量 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33、在道路工程中,最常用的沥青材料是石油沥青和煤沥青,其次是天然沥青。(√)

3334、沥青密度是在规定温度20℃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为kg/m或g/cm。(×)

35、沥青的改性剂改性效果较好的有:高聚物类改性剂、微填料类改性剂、纤维类改性剂、硫磷类改性剂。(√)

36、石油沥青与煤沥青在元素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是:石油沥青含碳多而含氢少,煤沥青则碳少而氢多。(×)

37、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面层可采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或沥青碎石混合料铺筑。(×)

38、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是为了测定热拌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和加载速率时弯曲破坏的力学性质。(×)

39、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是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主要技术指标。(√)40、中粒式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范围一般在7—8%。(×)

41、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含有少量游离氧化镁,它水化速度慢并产生体积膨胀,是引起 水泥安定性不良的重要原因(√)

42、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称为废品水泥(×)

43、为防止封存期内水泥样品质量的下降,可将样品用食品塑料薄膜袋装好,并扎紧袋口放入白铁样品桶内密封(√)

44、存放时间超过6个月的水泥,应重新取样检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45、水泥混凝土路面所用水泥中C4AF含量高时,有利于砼抗折强度的提高。(√)

46、公路桥涵砌体工程用水泥砂浆抗压试件应以3块为一组。(×)

47、洛杉矶法粗集料磨耗试验,可测定标准条件下粗集料抵抗摩檫、撞击的能力。(√)

48、公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冬期施工,可适量掺入氯化钙`氯化钠等外加剂。(×)

49、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应尽量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以发挥其火山灰效应。(×)50、冬期施工搅拌混凝土时,可将水加热,但水泥不应与80℃以上的热水直接接触。(√)

51、混凝土掺粉煤灰时的超量取代系数,Ⅱ级粉煤灰为1.3~1.7。(√)

52、常用的木质磺酸钙减水剂的适宜用量为水泥用量的2~3%。(×)

53、分析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可用三组分分析法,也可用四组分分析法。(√)

54、沥青的相对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煤焦油质量之比。(×)

55、为提高沥青的耐久性,抑制其老化过程,可以加入‘专用碳黑’。(√)

56、沥青中含有较多石蜡,可以改善其路用性能。(×)

57、开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剩余空隙率大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剩余空隙率。(√)

58、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试件,是用轮碾法成型的。(√)

59、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对抗滑性影响不大。(×)

60、高速公路沥青表面层应选用抗滑耐磨石料,石料磨光值应大于42。(√)61、铝酸三钙为水泥中最主要的矿物组成。(×)62、水泥和石灰都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

63、粗细骨料调整配合使用,可调节砼的抗压、抗折强度。(√)

64、不同矿质的沥青混合料浸水后强度明显降低,但程度不同 如石灰岩<花岗岩<石英岩。(√)

65、针入度 软化点均能反映出沥青的粘度状况。(√)66、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砂率过大,砼拌和物流动性小,过时保水性差,易离折。(√)67、改善砼工作性的唯一措施是掺加相应的外加剂。(×)68、改善矿质混合料级配即能改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

69、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是表示沥青混合料高温时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的指标。(√)70、钢筋的抗拉强度值是下屈服点的应力值。(×)71、水泥砼试件抗折强度试验时两支点的距离为450毫米。(√)72、通过塌落度试验可观察检验砼拌和物的粘聚性、保水性和流动性。(√)73、砼配合比设计的三参数是指:水灰比,砂率,水泥用量。(×)74、水泥砼的养护条件对其强度有显著影响,一般是指湿度,温度, 龄期。(√)75、水泥的细度与强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细度越细越好。(×)76、马歇尔试件的高度和直径规定要求,分别是62.5毫米和101.6毫米。(×)77、一般地讲砂的细度模数越小,水泥用量越多。(√)78、沥青混合料掺入石灰粉的目的是提高抗水侵害的能力。(√)79、混凝土配合比数据一旦用于工程,即不可更改。(×)80、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大小与压实功和压实湿度密切相关。(√)81、沥青的针入度越大,沥青的粘度越大。(×)

82、确定沥青当量软化点和当量脆点,可用于评价道路石油沥青的温度感应性,预估沥青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及低温抗裂能力。(√)83、石料的饱水率小于石料的吸水率。(×)

84、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可将集料划分为5个粘附性等级。(√)85、集料的堆积密度按其堆积方式可分为自然堆积密度和振实堆积密度。(√)86、水泥混凝土用砂可按细度模数划分为三级。(√)

87、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理论指出,混凝土的强度仅与水灰比的大小有关。(×)

88、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定试验室配合比时,按基准配合比,水灰比增加和减少0.05再计算两组配合比,用以制备抗弯拉强度试件。(×)89、钢结构设计中,以抗拉强度作为设计计算取值的依据。(×)90、油石比是指沥青占沥青混合料的百分率。(×)91、软化点只是反映沥青材料热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与沥青的粘性无关。(×)92、最大密度曲线n幂公式适合于连续级配混合料。(√)93、细度模数相同的砂,其级配一定相同。(×)

94、按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超过45 min。(√)

95、混凝土质量评定中,强度标准差越大,表明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越差。(√)96、悬浮—密实结构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大,高温稳定性好。(×)97、动稳定度是马歇尔试验的一项技术指标。(×)

98、钢材的冷弯试验是一种工艺试验,可以了解钢材对某种工艺加工适合的程度。(√)99、抗折强度是路面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指标。(√)

100、重复性试验往往是对试验人员的操作水平、取样代表性的检验,再现性则同时检验 仪器设备的性能。(√)

101、集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集料单位表观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和开口孔隙在内)的质量。(×)

102、我国现行规范规定,水泥安定性试验以雷氏法为准。(√)103、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性质为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104、沥青混合料实验室配合比设计即为确定最佳的沥青用量。(×)105、矿料之间以结构沥青粘结时粘聚力较大。(√)106、水泥生产工艺中加入石膏主要是为了提高产量。(×)107、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与石子的质量百分率。(×)

108、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粘聚性和保水性均应符合要求。(√)109.水泥检验中安定性不符合要求则为不合格水泥。(√)110.水泥中的碱含量是由K2O、Na2O和游离CaO组成。(×)111.表观密度密度是材料质量除以材料的实体积与闭口孔隙体积的和。(√)112.饮用水不经化验即可用作混凝土拌合水。(×)113.钢筋拉伸试验,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修约到5MPa。(×)114.依据GB/T50081-2002标准混凝土抗压试验所用的压力试验机

为1级精度。(√)115.依据JGJ52-2006标准人工砂具有专门的筛分曲线标准。(×)116.孔隙率n是土样中的孔隙体积占土样总体积的百分率。(√)117.用细粒土填筑的路基,其压实质量采用孔隙率和K30指标控制。(×)118.混凝土用砂筛分析试验,细度模数平行误差不得大于0.20。(√)

119、材料在饱水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称为软化系数。(√)

120、钢材试样在试验过程中拉力不增加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121、土的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的质量。(√)122、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越大,其质量就越好。(×)

123、在检验报告发出前,当发现其中有错误时,必须“杠改”,并在更改处盖章,切不可涂改。(√)

124.钢筋的公称面积不等于钢筋的截面积。(√)

125.机械性能数据中δ5为L0=5d、δ10为L0=10d,对于同一钢筋,试样伸长率δ5大于伸长率δ10。(√)126.32500修约为两位有效数字,其结果为3.2×104。(√)127.从理论上讲,最优含水量大于塑限。(√)

128.钢筋焊接接头均不用进行冷弯试验。(×)

篇3: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

期末考试是检测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一次总结性考试, 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期末考试属于达标型考试, 其考试权威性、监考资源的配备和监督力度都不如全国性的选拔型考试。然而, 期末考试在高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学环节, 也是评定学生学业水平、使学生获得评奖学金、三好学生、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研究生保送资格的重要指标。所以, 我们必须制订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 并不断完善, 使期末考试这一教学环节走上科学化轨道。

然而, 如今高校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 作弊人数越来越多, 作弊手段越来越高明和多样化。日趋严重的作弊问题使期末考试失去了测量和评价的作用, 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妨碍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有效抑制考试作弊的蔓延, 各高校依据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订了符合自己学校的考试违纪作弊处理规定, 视情节轻重对违反考场纪律的学生给予警告、扣分、考试成绩记零、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处分。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问题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本文尝试运用“囚徒困境”的理论来探讨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问题, 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二、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模型:两个涉嫌共犯重罪的嫌疑犯被单独关在囚室中, 如果其中一方愿意认罪并在法庭上作证, 而另一方还坚持自己无罪, 认罪的人被拘禁三十天后便可释放, 不认罪的则会被重判十年监禁;若双方都认罪, 则各判五年;如果双方都坚持自己无罪, 警察又无法找到证据证明他们的罪行, 则只能以较轻的罪名起诉, 各判两年。用来表示两个囚徒的选择方案和损益的支付矩阵 (payoff matrix) 如下:

在囚徒困境中, 两个囚犯都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应该选择不认罪, 使警察拿不到证据起诉, 还是应该背叛对方, 坦白自己的罪行, 争取轻判?从甲的角度分析, 在乙认罪的条件下, 甲也认罪就被判五年, 不认罪则被判十年;在乙不认罪的条件下, 甲认罪就被关三十天, 不认罪就两年。所以, 不管乙的选择是什么, 甲的最佳选择都是认罪。从乙的角度分析亦然。这样双方都做出对自己利益最大, 风险最小的选择, 结局就是两人都被监禁五年, 对双方都不利。

博弈理论认为, 每个博弈都会在某点或某些点上达到均衡, 这就是所谓的”纳什均衡点” (潘天群, 2002, 页17-21) 。在纳什均衡点上, 参与博弈的任一方的选择对于局中其他人的策略都是最优的, 所以, 他们都不会有单独改变选择的冲动, 从而使博弈达到一个稳定的结果。在囚徒困境中, 唯一的均衡点就是双方都认罪, 这是在这场博弈中最可能出现的结果。

三、囚徒困境与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

囚徒困境在理论上很好地反映了博弈的基本特征, 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只要博弈双方的命运联系于对方的选择上, 但双方又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囚徒困境就自然会形成。当今, 很多社会现象的内在根源, 都可以用囚徒困境来理解和分析。由于作弊涉及道德问题, 而且考试分数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 是学生获得评奖学金、三好学生、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研究生保送资格的重要指标, 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宣称自己考试的时候会作弊, 于是考生之间在策略选择上就存在信息非对称性, 在这种情况下, 囚徒困境就出现了。在博弈论中, “理性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张维迎, 页1) 。我们假设作弊博弈的参与人是学生甲和学生乙, 他们都明白在这场博弈中存在着博弈支付 (表2) , 那到底是应该作弊 (不合作) 还是诚信考试 (合作) 呢?

在实际中, 考生的学习成绩各有差异, 所以我们需要假设上面所说的学生甲和学生乙是学习成绩不相上下的两名考生, 他们都很理性, 都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做决定, 并且面临着作弊还是诚信考试的选择。

在这一场考试作弊的博弈中, 如表2所示, 如果甲、乙二人都选择诚信考试, 这完全达到了考试的目的, 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理念和公平竞争的考试规则, 有利于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反之, 如果双方都在期末考试时作弊, 结果必然是反馈错误的测评信息, 打击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导致学风、教风、考风、校风的恶化, 损害师生和学校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若甲、乙两人的选择不同, 那么选择作弊的学生将获得比实际更好的成绩, 在成绩排名上占优势;而诚信考试的学生虽然反映了真实的水平, 但是成绩排名明显落后于作弊学生, 于是在以后的评奖评优、入党、党团干部竞选中都处于吃亏的位置。所以, 与理性的囚徒双方最后都选择认罪的结果一样, 所有的考生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都会选择不顾道德的谴责和考场规则, 选择在期末考试中作弊。然而, 这样不仅使作弊的学生本人荒废学业, 而且助长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弄虚作假的威风,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作弊中, 加剧了社会的信用危机。

其实, 诚信考试不管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还是对学校和社会的总体利益都是最有利的策略, 是一种理想状态, 而大家都在考试中作弊却是这场博弈中的纳什均衡点, 这也许就是高校作弊现象越来越严重, 屡禁不止的原因。

四、大学生考试作弊走出囚徒困境的可能策略

对于教育而言, 道德应该成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而诚信自古以来就是道德教育的重点。子曰:“信之于人重矣”。 (论语) 孟子:“诚着, 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 如果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不解决, 长此以往, “素质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这无疑是高等教育, 甚至是中国教育的不幸。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是各考生的个体理性行为和非合作博弈的结果。想要走出这个困境, 需要提高大学生行为自主性和个体理性水平, 更需要考试各主体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一) 提高各博弈主体的理性水平

在前文分析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时, 我们进行了一些前提假设。其中, 我们假设所有考生都是理性的, 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选择的标准。理性是囚徒困境产生的前提条件。在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中, 个人理性背离了集体理性。各考生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 不顾他人的利益, 从利己的个人理性出发, 对他人的利益采取不合作的措施, 导致了两败俱伤的结果。各考生以自利作为标准, 选择不顾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在考试中作弊, 这似乎使自己处于一个更有优势的位置, 但是作弊需要承担被发现的风险, 在作弊过程中考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对学生的身心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而且, 长远来看, 作弊这种选择将会使考生荒废学业, 影响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 扭曲考生的价值观、荣辱观, 导致诚信品质缺失。最后, 当作弊的学生走出校门,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 终究会被淘汰。同时, 这也导致学校的学风、考风、校风的恶化。这是个体的理性否定了集体理性, 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是个体理性选择导致了非理性的集体恶果。所以要走出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 需要不断提高博弈各方的理性水平, 加强诚信教育, 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二) 加强合作

造成囚徒困境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警察把两个囚犯分别关在不同的囚室中隔离侦讯, 使他们没办法合作。如果两个囚犯在严格的监狱管制之下还是找出了联系的方法, 比如收买狱卒, 那么他们就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 从共同而非自我利益出发, 进行合作, 做出更好的决策, 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 制订增加学生合作机会 (大家都诚信考试) 的制度是解决囚徒困境有效的办法。例如:考试前所有考生都要签字保证会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绝不在考试中作弊, 若发现作弊现象, 取消其评奖评优的资格。或者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 所有违纪作弊行为都记录在档案里, 学校的素质考核和评奖评优等活动都参考学生档案里的信用记录, 并且该信用档案将来会与学生的其他档案一起交给用人单位, 如果档案里有不良的信用记录, 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荣誉, 还会影响学生的就业, 这就迫使学生在考试中诚信应考。

然而,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就如囚徒困境中的两个囚犯, 即使他们达成了共识, 说好无论如何都不认罪, 但是, 就算达成这个共识是最符合共同的利益的, 自私的人有可能会在最后一刻偷偷认罪, 希望有机会减刑到三十天。如果他们不能相互信任, 那么, 问题有回到了原点, 还是无法摆脱最糟糕的结局。因此, 如果博弈双方不能相互信任, 我们需要第三方来进行监控。在这里, 第三方指的是监考。通过观察分析, 我们发现很多考试作弊频频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考老师没有严格执行考试纪律, 在考场上出现聊天、玩手机等现象, 发现作弊以后隐瞒不报, 只是口头训诫, 并没有实际惩罚。这样, 学生作弊的实际收益远远大于作弊的成本, 自然会打破约定, 冒险作出作弊的选择, 而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考。加强监考力度可以迫使博弈双方信守承诺, 展开合作, 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五、结语

囚徒困境描述的是博弈双方在特定的条件约束下, 根据个体理性做出选择, 而达成非合作博弈的一种均衡状态, 揭示了个体理性导致合作困难的后果。众所周知,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蔚然成风不利于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然而, 很多学生看到其他考生作弊成功, 导致自己的眼前利益受损, 为了不吃亏, 铤而走险加入作弊队伍。于是, 考生在作弊就陷入了囚徒困境。要使大学生走出困局, 必须提升各博弈主体的理性水平和加强合作,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加强诚信教育,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长远利益的重要性;建立学生信用档案, 加大未来利益对学生策略选择的影响力;制定严格的考场制度, 加大监考力度等。然而, 这些措施从理论上似乎是可行的, 可是在执行上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仍然需要教育各方的通力合作, 共同商议和研究最佳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潘天群.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M].北京: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3]程香丽, 张福磊.高校期末课程考试作弊问题的博弈论分析[J].德州学院学报, 2014, 30 (5) :89-94.

篇4:中国历史上册·材料题专练

(一)1.以下是某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字资料和图片。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

材料二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材料三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椎辞。——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请举出李鸿章在此次事件中的主要活动(1)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2)材料二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2)思想启蒙的作用。

(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对材料三的内容作了怎样的阐发? 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5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2分)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场运动?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方面,它与材料一有何不同之处?这场运动后期有什么新的发展?(3分)新文化运动;从引进器物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思想;后期传播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该历史兴趣小组的这一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1分)。(5)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或中国近代化起步。

2.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的“拳匪运动”即“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是指义和团运动,为镇压这场运动,列强发动了哪次战争?(1分)八国联军侵华

(2)材料中的“第一、第二两个方案”分别指什么?第一方案的具体措施有哪些?(3分)第二方案的实施在思想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第一,洋务运动。措施:创办近代企业,筹建新式海军;兴办新式学堂,选送学生出国留学。(2分)第二,戊戌变法。

影响: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继前三个方案,材料中“孙中山救国救民方案”可以视作我国近代史上第四个救国救民的方案。据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救国救民方案的革命理论。(1分)概括说明这一理论的实践结果。(3分)理论,三民主义。结果: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4)材料中将前三个方案分别概括为“自强”、“变法”、“反动”,请你依照材料中前三个方案的概括方法,用一个关键词概括第四个方案。(4)民主、共和。

(5)据上述几个方案,请归纳这些方案的共同主题。(5)救国救民、爱国主义。

3.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而且也表现为思想和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组历史图片

材料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又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请回答(1)与图片一、二、三相关的重大事件分别是什么?(6分)

(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图片二、三中的刊物分别宣传了什么新思想?(4分)

(2)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

(3)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

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阅读下面材料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近代化的见证。因为这里最早成为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外商企业最早进入,也产生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请回答:(1)上海何时成为通商口岸的?(1分)这是在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1分)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上海为通商口岸。

材料中说上海“产生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有何史实依据?(2分)

1865年,在曾国藩的支持下,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个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 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的“西化”。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 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 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 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化主要经历了哪些运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辛 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据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2分)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3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及封建君王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也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3)回首中国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或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6、阅读下列材料(12分)“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外抗强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

请回答:(1)以上口号出自于哪一场运动?(1分)这些口号为什么能反映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

五四爱国运动。因为这些口号的内容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

(2)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这场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果?(3分)

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與的职务,没有在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

(3)五四精神指的是什么?(1分)其历史地位如何?(1分)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地位: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4)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如何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3分)是要牢记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托,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勤奋学习,发扬五四精神;二是要善于创新,与时俱进,具有开拓进取的 意识;三是乐于奉献

7.阅读下列材料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回答。(1)近代史上清政府与两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12分)1.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2)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学习了这段历史,你对其中哪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或对哪一位爱国志上印象最深?(2)任举一例,无误即可。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两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梁启起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才,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什么思想?(10分)(1)材料一:洋务派:中国制度强于西方,只需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材料二: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2)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结果如何?(12分)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失败。

9.阅读下列材料 “1919年,北洋军阀政府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的消息传到国内,都积在人民心里 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了。”请回答:(1)“像火山一样爆发”的事情是什么?引起这件事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提出了哪些主要口号?(12分)(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口号:略(2)这一事件的意义是什么?(8分)(2)意义: 略 10.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抗争,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请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图1—A 图1—B 图1—C(1)图1—A中的人物与中国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图1—B中的人物是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在反侵略斗争中突出的英雄事迹?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学习他的哪些品质(6分)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人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图1—C 中的人物牺牲在哪次战争中?这次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4分)

左宗棠 收复了新疆 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为国献身的高贵品质

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演讲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副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3分)

图____________(填写图片编号)——《____________条约》《____________条约》

中国历史上册·材料题

(二)(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6分)(1)答案:图1——中英《南京条约》;图2——中日《马关条约》;图3——《辛丑条约》。(2)人物:邓世昌。事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或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将士与四艘日舰展开激战,最后壮烈牺牲。(3)答案要点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11.阅读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化探索”方面的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材料三:见右图。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1分)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地位?(1分)

(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1分)材料三中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1分)(3)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2分)(1)洋务运动(1分)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1分)(2)辛亥革命(1分)新文化运动(1分)

(3)感悟:①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③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12在中共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缅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丰功伟绩。材料一 中共一大会址 材料二 《井冈红旗》塑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图中所示会址在哪个城市?(2分)(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3)为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人们在井冈山入口处,树立起一块巨型“井冈红旗”雕塑。高高飘扬的红旗中间镶嵌五角星、镰刀斧头和“井冈山”三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人们赋予她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请选用1927—1928年的两件史实说明“井冈红旗”大型雕塑的深刻寓意。(8分)(1)1921年,上海。(2分)(2)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4分)

(3)史实:①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②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13、阅读材料: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的内容,孙中山将它阐发为什么? 其核心是?

(2)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所指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著名的运动? 口号是什么?(4)结合材料二中所说运动的影响,谈一谈内容和意义各是什么?(1)三民主义 民权

(2)略(3)新文化运动 民主分)与科学(4)略

1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及标志、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是什么?(理解记忆)(1)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3)口号(旗帜):民主、科学

(4)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锋芒直指尊孔复古的逆流,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15.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回答:

(1)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

(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说“黑暗依旧”?(3)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4)从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16]“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1)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1)浙江嘉兴南湖。(2)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2)“中共”一大。

(3)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 么?(3)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7

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滕细浪,五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这首诗是谁为什么事件而作的 毛泽东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2)写出该事件的起止时间。

②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

(3)该事件的转折点和胜利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③遵义会议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4)“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④红一方面 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⑤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18.1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中国近代探索相关的事件名称。(1)自强求富 开近代探索之先——(1)洋务运动(2)变法维新 圆救亡图存之梦——(2)戊戌变法(3)三民主义 创民主共和之国——(3)辛亥革命;(4)民主科学 启思想解放之门——(4)新文化运动。19.(2012湖北咸宁)

36、阅读下面材料: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代战争史上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英雄史诗。请回(1)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分)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分)

(2)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什么?(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答案: 1)遵义会议;(1分)毛泽东。(2)四渡赤水。(1分)

(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1分)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0)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备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紊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3)这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4)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封建制度(封建专制制度或君主专制制度)(1分);闭关锁国政策(1分)(2)鸦片战争(1分);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没写“开始”不得分)。(3)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共2分,)(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1中国近现代史展现了一幅中国人民从屈辱走向探索,从探索走向复兴的画卷。阅读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一

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上签约的场景

图二

1900年炮火燃烧下的北京城(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中华民族屈辱的缩影和见证,它们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在中西近代化探素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2)材料中提到了中国近代前期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它们分别是指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事件?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探索的“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1)图一: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图二: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学技术:洋务运动。(1分)学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长征》

(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遵义会议的召开(3)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指国民党重兵围堵;恶劣的自然条件。

(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 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

2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列举出洋务派的两个代表人物。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代表有:李鸿章、曾国藩等。

(2)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各打出什么旗号?列举洋务派所兴办的近代著名企业。

前期和后期的旗号分别是:“自强”、“求富”;如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3)我们今天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有什么区别?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为了维护腐朽的清王朝,不改革内政;单纯引进,缺乏创新,最终失败。今天的改革开放的引进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注意把引进技术同国内消化、吸收、运用、创造结合起来。29.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两项重大成果是什么?(3)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中国革命,先后发动了哪两次武装起义?

(4)中国共产党人由此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从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条道路开始于什么什么事件?

(1)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创办黄埔军校;共同领导北伐战争。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篇5:08《醉翁亭记》中考题专练

一、2008大连市古诗文阅读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之: 9.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

10.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二、2008年河北省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环滁皆山也环:(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3)野芳发而幽香发:

三、2008年临沂市

6.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2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云归而岩穴暝暝: ②临溪而渔渔: ③杂然而前陈者陈: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8.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10.《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宇,完成6—10题。

(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穷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五、【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

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

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余至扶风之明年()(3)既而弥月不雨()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译文:

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有共通之处。(4分)2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答:

一、2008大连市古诗文阅读

答案:8.(1)到、靠近(2)的(2分。每小题1分)9.(1)穷尽、完结(2)贫穷(穷困)(2分。每小题1分)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

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二、2008年河北

答案:6.(1)围绕(环绕)(2)情趣(意趣、兴趣)(3)开放(开)

7.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8.琅琊(山)酿泉

9.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10.《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三、2008年临沂市

答案:6.(A)山间之朝暮也(B)山间之四时也(C)酿泉为酒(D)泉香而酒冽(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7.①昏暗 ②捕鱼(钓鱼)③摆开(陈列)④以„„为快乐

8.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②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9. ①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②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

10.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四、答案:6.B、E

7.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9.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10.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

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五、答案:17.(3分)(1)跟从,随从(2)第二年(3)下雨(各1分)

18.(4分)(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2分)

篇6: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翻译题专练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注】①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②紫骋:毛色枣红的良马。③本诗作于作者漫游会稽时期。

1.诗中塑造的采莲女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是如何塑造的? 2.末尾两句是何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3.这首词的上阙是如何表现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的呢?请简要分析。

4.词的下阙塑造了什么样的弄潮儿形象呢?“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是这首词的名句,常在作文中引用,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内涵的呢?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题。晚泊长台驿 张 咏①

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②劝谏慵。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③。

【注】①张咏数次犯颜直谏太宗、真宗皇帝,由京官贬为地方官,此诗作于旅途中。史载其“所至以政绩闻”。②《南史·谢弘微传》记载,谢蒲每以心直口快得罪于权贵,其兄送别时指着他的嘴说:“此中唯宜饮酒。”③《北山移文》记载南朝周颗始借归隐以沽名钓誉,终因羡慕富贵而出仕。5.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6.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只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王炎生于公元1138年,到癸酉年(1213年)已经七十五岁。7.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8.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①

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

【注】①天宝十四年(755)深春,李白游桃花潭后沿舒溪上行去陵阳山,游龙门路过

第1页,总3页 此处写下了《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9.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10.苏轼曾言“太白诗飘逸绝尘”,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的“飘逸”表现在哪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

11.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12.试赏析尾联“又”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苏秀道中①,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13.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14.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边 愁

①崔 湜

②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

①崔湜,字澄澜,唐朝定州人,曾在唐睿宗、玄宗时任宰相。②腓(féi):枯萎。15.本诗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6.尾联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与前三联相比写法上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小题。【商调】梧叶儿 无名氏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①里好驾舟。瓮来大肉馒头,俺家茄子大如斗。【正宫】醉太平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②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③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注】①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②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③刳(kū):剔,挖。④老先生:此为元代对朝官的称呼。17.填空:

第2页,总3页 ①两首散曲都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第二首还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②两首散曲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风格不同,第一首的讽刺显得,第二首的讽刺就 多了。

18.这两首散曲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解:①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本诗作于大历四年离潭州赴衡州时。

②贾傅:即西汉贾谊,有才名,曾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③褚公:指初唐时书法家褚遂良,因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19.第二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0.本诗的颈联突出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1.请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第3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明艳美丽,活泼大方。隔花谈笑,水映新妆,香袖飘舞是从正面突出采莲女的活泼美丽;而那岸上柳树下三五成群的出游少年的远眺搔首则从侧面烘托出采莲女的明艳动人。

2.诗人骑着紫骝,马啼花落,看到这幅清新旖旎的江南春日采莲画卷却踟蹰徘徊,凄怆断肠。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解析】 试题分析:

1.此类是属于考查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解答此题,可先概括诗词展现的形象,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本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隔花谈笑,水映新妆,香袖飘舞是从正面突出采莲女的活泼美丽;而那岸上柳树下三五成群的出游少年的远眺搔首则从侧面烘托出采莲女的明艳动人。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如何分析人物形象?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概括诗词展现的形象;(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表达诗词中形象的意义。

2.此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惊花,花落,空见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怆断肠。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这与他平素洒脱自信、率真不羁、清新飘逸的风格有所不同,而以一种细腻温婉的笔触,引人遐思。“踟蹰空断肠”,似是断肠人在天涯,象他《月下独酌》中一身孤傲与月为伴,与影为伴,还是免不了苍茫寂寥、清绝孤独之感,一向大气豪迈的李白也有避不了的人生悲哀。【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比如这首诗中的落花,表达了诗人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

3.作者采用了直接(正面)描写与间接(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两句写观潮人倾城而出,争相观看的隆重热烈的盛况,从侧面表现钱塘江潮的壮观。“来凝沧海尽空。万面鼓声中”两句则采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直接勾勒潮水排山倒海如万面战鼓同时敲打的摄人心魄的气势。(如果学生将夸张答成运用丰富的想象,给1分。如果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两句答成观潮人的神态动作描写,给1分。如答通过观潮人的表现为写潮水作铺垫也给1分)

4.词的下阙塑造了敢于在风口浪尖上手举红旗,向潮头挑战,而红旗没有被潮水溅湿,弄潮本领高强的健儿形象。(意思对即给3分)“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两句话有如下几层意思:一是表现了一种敢于和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的精神;二是赞美了一种为战胜困难而善于斗争的气概;三是体现了一种人定胜天、从容不迫的自信之美。(答对任一点给3分)【解析】 试题分析:

答案第1页,总7页

3.题干要求“这首词的上阙是如何表现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的呢?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考生诗句鉴赏诗句的能力,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意境入手赏析。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考点定位】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比喻、夸张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4.题干问的是“词的下阙塑造了什么样的弄潮儿形象呢?‘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是这首词的名句,常在作文中引用,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内涵的呢?”答案包括两问:形象+内涵。答题区间在“下阙”,下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含义考生可以从人物形象特点入手。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物、景色、事物(后两种合称景物)。人物又分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但在诗歌中,多注重形象的“神”,即内在的精神形象。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抒情诗大多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神游无极的形象。★人物形象的分类: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陆游《书愤》等)。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等)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等幽州台歌》陆游《书愤》等)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辛弃疾的诗词《示儿》《破阵子》《京口北古亭怀古》)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凉州词》《出塞》《兵车行》等)8.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雨霖铃》)★人物形象鉴赏题的一般问法: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或者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大体的一般格式:(1)本诗刻画了一个什么什么的人物形象(特点加身份)(2)例举特点后点明身份。

5.本诗塑造了一个表面上在驿站中饮酒自得,不问世事,实则因劝谏碰壁后愤激不平、以酒浇愁,但仍心念君王、天下,绝不归隐以沽名钓誉的诗人形象 注:意思对即可。

6.一是借事抒怀。作者借简单叙述乘船出行、住宿驿站的生活琐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为仕的见解,并流露出内心深处做官、忠君、为民的情怀。二是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达到“情态毕现”。三是用典。“满引浓醪”暗用谢蒲之典,表达自己的愤激与无可奈何;结句反用周颙典,表明作者恋位不辞是拳拳为国之心,而不是贪图荣华富贵。注:答出任意两点得满分。【解析】

答案第2页,总7页

试题分析:

5.本题考查诗歌中的形象。分析步骤:1.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识别性质。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答题步骤:1.描述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

一、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又分为:诗人自身形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塑造的他人形象(《江雪》柳宗元);1.事物形象既作者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也称为意象;2.景物形象既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它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称为意境;

二、人物形象1.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技巧(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抒情主人公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2.人物形象鉴赏的答案组织范式(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6.这是一道概括情感和手法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主要词句有“满引浓醪劝谏慵” “好山非是不相容”,还有注解“谢蒲每以心直口快得罪于权贵”“记载南朝周颗始借归隐以沽名钓誉,终因羡慕富贵而出仕”。注解解释出处,可判断手法是”用典“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确定诗歌类型。通过读题目、作者和诗歌的题材,看出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明确这诗词写的是什么,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2.抓关键句,体味情感。从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3.抓意象和重点词语,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深悟情感。4.品艺术特色和抒情方式。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此题主要考查间接抒情和用典。

7.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年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蔬山肴与村酿来排遣惆怅情绪。

8. ①叠字: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阳光明媚、春水悠远、草木泛绿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寂寞情怀。(寓情于景亦可)

②设问:“情绪有谁知”一句,作者设疑,而下文“人独处”巧妙地回答了上文的疑问,更好地表达了词人的孤寂之情。

③对比:上片中“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反衬或以静衬动亦可)

答案第3页,总7页

④拟人:词的下片结尾处一反平平叙写,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文势一转,全篇也因之活跃飞动。【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抓诗中所写景物。人物形象鉴赏题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时可省去)(3)指出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解答本题时,可结合诗句“人独处,燕双飞”,“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以及注释内容“主人公已经七十五岁”来分析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表达技巧的角度鉴赏诗歌,叠字、设问、拟人,“简要分析”则需经由“文字”到“内容”再到“技巧”的思维过程。“晖晖”“依依”“离离”是叠字;“情绪有谁知”是设问;“人独处,燕双飞”是对比;“花不语,笑人痴”是比拟。“人独处,燕双飞”,一是以燕的双飞,衬人的独处,足见其情绪落寞;二是以动衬静,愈见其静。在答题时首先回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向往隐逸生活;与郑少府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10.从写景看,本诗描述白鹭四散飞去,散落青山,好像下到青山上的几点雪,十分轻盈飘逸;从写人看,“我”不辞路途遥远寻访友人,不想没有见到友人,就又回到陵阳钓鱼,行踪飘逸,性情洒脱;从语言风格看,以“我”入诗,率真自然,毫不隐晦自己的性情,清新飘逸。【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诗歌人物形象特点首先应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如果是陌生的诗人,要注意题目给的注释。其次,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特别是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的词语,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

试题分析:“飘逸”的特点一是表现在思想性格上,二是表现在语言风格上,答案要从这两个方面细致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①刻画出一位羁旅思乡者的形象。

②除夕之夜,诗人无离故乡,滞留驿舍,无人问候,只有寒灯为伴,孤独凄凉。12.

①又,再一次。

②愁苦叹息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③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解析】

答案第4页,总7页

试题分析:

11.“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可见塑造了一位羁旅游子形象。“悲前事”“笑此身”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现在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愁颜”“衰鬓”写自己是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在举家团圆的除夕夜,诗人独在异乡的驿馆,更感悲凉,【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诗歌的形象,是诗歌赏析的必考题目。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古典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部分: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鉴赏形象可以从这几方面回答:要在开头点出诗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

12.尾句作者用了一个“又”字,有点出人意外。仔细玩味其意义,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基础是对于“逢春”并没有多大乐观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这一句底下,作者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让读者去体会。【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炼字,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修辞现象,鉴赏古诗词的炼字艺术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命题点,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诗词炼字,主要考查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以及叠词的炼字效果。解答步骤为: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字);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入句);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达意),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本题考查的是副词“又”,有加重语气的作用。

13.颈联抒发出诗人久旱逢甘霖,秋田将以复苏的欣喜之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大雨后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生机勃勃的景象,然后抒写眼前听雨之喜:把雨落梧桐的声音当做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

14.不以小我为念,关心民生,与百姓同喜同悲的形象。通过抒写诗人的喜悦心情来表现的:看到溪流水涨是一喜,连自己衣服、床铺湿了都顾不得,想像庄稼复苏是一喜,为百姓收成有望又是一喜。【解析】 13.

试题分析:注意“应秀色”“最佳音”蕴含的情感。从“应”看应该是“虚写”,手法是虚实结合。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应秀色”“最佳音”蕴含的情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借助虚实结合的手法抒情。14.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中诗人的动作、心理描写的词语“润衣襟”“不愁”“且喜”“最佳

答案第5页,总7页

音”“望岁心”分析想象特征。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的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如此题注意结合诗中诗人的动作、心理描写的词语“润衣襟”“不愁”“且喜”“最佳音”“望岁心”分析想象特征。

15.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断,风尘四起,霜雪渐浓,令人生畏,前两联描写了边地凄凉的景象,渲染苦寒的气氛。烘托了后两联的客思之“愁”

16.描写了一个闺中思妇,殷勤伫望的形象,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由“边书驿骑”而引发的悬想,家中的亲人一定在巴望着“我”,准备迎接我在来年的春色中归来。(如果认为从“思妇”角度看,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言之成理亦可。)【解析】 15.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结合诗歌前两联具体内容考虑,紧扣原诗九月蓬根断折,衰草枯萎,及霜雪降临的景象,不难分析出描写的时节,写这样一幅衰败景象,则烘托、渲染之意显露无疑。在诗歌鉴赏中,一定要注意情景之间的关系,找准景物特点,要看出作者心境也就不会太难了。分析诗人情感一定要全面,尽量不能遗漏要点。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6.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结合诗句中的相关信息作答,“登楼遥望”是古诗中常用的描写“思妇”的场景,“思妇”“殷勤伫立”的形象通过这一描写跃然纸上。可认为全诗是以“我”的角度出发,想象家中的亲人正在思念远方的“我”,那么前三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也可从“思妇”角度看,前三联虚写,尾联实写,言之成理即可。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①夸张,比喻;②幽默诙谐,尖刻辛辣

18.第一首塑造了一个爱吹牛的滑稽可笑的撒谎者形象。第二首塑造了一个不择手段、极尽贪婪本色的可耻的贪小利者形象;(第一首名为《嘲谎人》,第二首名为《讥贪小利者》)【解析】 1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是:准确地判定的手法,然后对手法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而表达效果的表述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本身,一是所表达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8.

试题分析: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诗歌人物形象特点首先应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如果是陌生的诗人,要注意题目给的注释。其次,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特别是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的词语,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答案第6页,总7页

19.本诗描绘了一幅迷离凄清的春色图。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渲染出悲凉冷落的气氛. 20.用典的表现手法。诗人以才高招忌而被贬长沙的贾谊以及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被贬潭州的褚遂良自况,抒发了自己忠而见疑、贤而被谤、怀才不遇的感伤。

21.孤独(漂泊无依、辗转流徙)、怀才不遇(沦落天涯)、沉郁悲愤(忧国伤怀)的诗人形象。【解析】 19.

试题分析:描绘画面题,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即可。本题借助“飞花”、“春燕”、“船桅”等景物,在理解翻译诗句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描绘了一幅迷离凄清的春色图。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

试题分析:第一问是分析颈联突出的表现手法,仔细理解诗句,由“贾傅”“褚公”可知运用用典的表现手法。第二问颈联的思想感情,结合注释与典故所蕴含的意蕴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诗人以才高招忌而被贬长沙的贾谊以及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被贬潭州的褚遂良自况,抒发了自己忠而见疑、贤而被谤、怀才不遇的感伤。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诗题、诗中“晓行”“船桅”等可知抒情主人辗转流徙;三四两联可知主人公怀才不遇、忧国伤怀的形象。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上一篇:应聘出纳工作的简历下一篇:香港中文大学书院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