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与效果论文

2024-05-07

《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与效果论文(共10篇)

篇1:《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与效果论文

《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与效果论文

作者:裘兴梅 马小琴 谷娟娟 蔡华娟 沈勤 许虹 王俊杰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实践教学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重点基础课程,决定未来护理人才的方向[2],学院将《护理学基础》列为重点课程建设,根据学校建设精品课程的有关标准,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重点建设,课程建设包括对课程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等,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优化实践教学措施

1.1 改革课堂实验教学

(1)实验操作小班化。每位教师带教10~15名学生,首次操作从准备用物至结束,全程在教师指导进行。具体做法是:主讲教师讲解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演示操作步骤,学生模仿操作练习,教师巡视辅导,纠正不规范操作动作,实验课下课前抽查1~2名学生,评估掌握的程度及操作中存在的问题。(2)团队练习。主要用于学生课余练习,将各班分成5~6个学习小组,每组5~6人,设“学生小老师”1人,每组“学生小老师”由各班课余指导老师重点辅导及考核后,再有“学生小老师”带组内同学一起训练,并对其组员考核,部分实验操作课学生与主讲教师共同带教,共同考核。经过3届学生的实验,“学生小老师”由不愿参加到积极报名参加;学生考核学生,由不认可到认可。(3)模拟情景学习。在实验课中部分项目采用学生互为“病人”和“护士”,两人角色互换学习,按护理程序步骤进行护理操作,最后要让“病人”对“护士”的操作进行评价。(4)操作竞赛练习。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操作竞赛教学。按照知识、态度、技能目标质量评分标准和操作时间要求进行学生自评,然后学生讲评,最后教师小结。

1.2 设计尝试综合实践考核

(1)考核准备。教师统一讨论准备模拟病例,学生在监考老师处抽签模拟病例,组织组员进行病例讨论,要求对模拟病例按护理程序步骤提出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引起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制定护理目标和具体措施、措施的依据、实施的.人员安排等。(2)考核过程。各组分别推荐或自荐一名学生进行5分钟的口头汇报,主要针对病例中的护理问题,制定的具体目标及措施。接着由监考老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的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合理,同时还对汇报学生的仪表、仪态、语言表达、判断问题的思维等综合性能力进行评价。操作考核,技能考核的学生现场5分钟内完成准备操作用物后进行操作考核,未参加操作考核的组内其他学生笔试或口头回答与操作考核项目有关的问题。(3)考核后总结反馈。考核结果,成绩评定包括病例讨论后护理问题与目标是否正确,措施是否全面、汇报表达能力、仪表仪态、团队合作、操作技能考核、技能笔试等,各项分数综合,取平均分,作为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考核分数。整个过程结束教师反馈考核结果。

1.3 优化临床见习与实习前教学环节

(1)始业教育进医院。组织学生课间到医院参观门诊,病人就医环境,病区病人治疗、护理环境;授课到护理程序章节时,组织学生去病房,采集病史等。通过三届学生的尝试,学生反应较好,部分学生写出参观报告中谈到对所选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改变了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想法,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坚定其掌握基本技术的决心。(2)改革临床实习前实训。学生临床实习前,采取平时集训为主的形式,提前2个月左右,每周安排2次集训,集训期间采用实习组长、“学生小老师”、指定辅导老师三方面负责制度,其形式培养自觉练习为主,但加强监督机制,如1~2周辅导老师及“学生小老师”分别或共同考核集训效果。

2 结果

通过三届学生的实验尝试,其《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程成绩逐年提高,将三届学生成绩比较,其年级平均分为05届85.22、06届88.63、07届90.06;及格、中等、良好、优秀率也有较明显的变化。及格分数比例05届有1学生,06、07届均没有,中等分数比例06届比05届有下降,其最突出的是优秀分数比例从13.67%提高到64.77%并且呈逐年提高。

3 体会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并实施了新颖的综合实践考核,优化临床见习与实习前强化实训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及实践教学的现代化建设方面继续努力以使《护理学基础》省级精品课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安秋月,刘星,黄双丽,等.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8(6):3032.

[2]秦宗会,胡武洪,徐建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6667.

篇2:《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与效果论文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范畴包括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是所有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的基础.本课程任务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指导下,使护生具有较好的护理学基本理论以及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应用护理学基础知识与技术满足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者也对护理教育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改革.

作 者:郑蔚颖 王红红 作者单位:郑蔚颖(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系)

王红红(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13)

篇3:《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与效果论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08级120名护生为对照组, 2009级110名护生为实验组。两组学制均为4年, 实验教学均为1个学期 (第3学期) 完成, 实验学时80学时, 所有教学任务均在课堂完成。两组授课教师、教学时数、内容、教学进度完全一致。两组年龄、入学成绩、1学期和2学期各门功课成绩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1.2.1.1 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4], 即带教教师课前为护生做好实验用物的准备, 上实验课的基本程序是:教师边示教边讲解→学生回示→分组练习→反馈。护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学习过程单调、乏味。

1.2.1.2 实验组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新的教学方法。①书写预实验报告。为使护生在观看示教时能快速进入状态, 教师在上理论课时会告知本周实验内容, 要求护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完成预实验报告的书写。②角色扮演的示教形式全部护生进入多媒体教室观看教师现场示教及同步播放的视频, 对于生活护理, 如有病人床铺更换、压疮的预防及整理等非介入性操作时由两位老师相互扮演角色共同完成整个真实的操作, 其中一位高年资教师扮演操作者, 另一位教师扮演病人, 要求两位教师均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当进行一些介入性操作或有创操作时, 不必在教师身上进行具体的操作, 只需要扮演病人的教师配合完成操作中与病人沟通部分, 具体的操作在模型人上进行。③师生共同参与准备实验用物。每次示教完后, 护生进入实验准备间, 与教师一起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用物, 让护生参与到实验准备工作中, 护生通过参与, 避免了过去由教师准备用物, 结果护生在考试或下临床时出现手忙脚乱、物品准备不全的情况, 提高了护生的学业能力。④练习中视频循环播出。循环播出的示教视频, 使护生在遇到疑问时可以求助于视频, 及时解除疑惑, 防止教师在指导其他护生操作时不能及时指导而耽搁了练习时间。示教是由高年资教师完成的, 他们有着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语言幽默、沟通及表达能力强、操作手法正规, 有利于护生模仿练习, 从而使操作更为标准化、正规化、科学化。⑤抽查回示形式。于第1位护生练习完后抽取后面没有练习的护生进行回示, 及时掌握护生练习的情况并进行指导。由于是随机抽查, 故能给全部护生以压力, 使他们在观看示教及练习时更加认真、积极, 遇到疑惑时能积极请教于老师或其他护生, 课堂气氛活跃。⑥师生共同评价。对回示的结果抽取护生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补充, 而非单纯由教师指出其优点与不足, 通过发挥护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由护生自己找出同学间的优点与不足, 可以培养护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1.2.2 评价方法

两组护生考核方法完全相同。全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结束后让护生在所有需掌握的操作项目中随机抽取1项进行考核。考核地点均在实验室模拟病房进行, 每项操作均按照我院自编的操作技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满分100分。考核方面包括理论知识、交流与沟通、评估病情、操作程序、处理用物5个方面, 由4位实验课带教老师监考打分 (2次考试中同一项目由同一名老师监考) , 考试结束后, 计算两组平均分。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 15.0统计分析软件, 两组护生技能成绩应用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两组护生对各自实验教学方法的评价的比较, 采用两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3.1 新的实验教学方法能培养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新的教学方法要求护生必须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完成预实验报告的书写, 而预实验报告中有许多问题, 如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三者之间的区别等, 是要护生认真思考、总结、比较分析, 才能完成, 而非简单的抄写书本知识。这种做法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下护生的被动状态, 缺乏学习兴趣, 教师示教时一片茫然。新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得护生带着问题进入实验室观看教师示教及练习, 边练习边向老师提问, 目的性很强, 解决问题的愿望迫切, 充分发挥了护生的主观能动性[5]。护生为完成作业、解决问题势必会借助于网络、图书, 甚至是小组相互讨论或是请教师兄、师姐, 解决不了的再向老师请教, 因而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护生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书写预实验报告使护生加深了对操作程序的记忆, 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可以增强其自信心。

3.2 新的实验教学方法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沟通能力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下, 存在满堂灌, 护生死记硬背, 严重影响了护生实践技能的提高。而新的实验教学规范了教师队伍, 选择两位年资较高的教师进行角色扮演式带教, 利用他们良好的沟通的能力、丰富的教学及临床经验、幽默的语言、标准的操作手法为护生树立了榜样的力量, 有利于护生模仿练习, 从而使操作更为标准化、正规化、科学化。另外, 角色扮演式示教并同步播放视频, 画面清晰、示教过程生动形象, 易于接受, 便于理解、记忆。同时护生在练习时也可以相互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仿练习, 使护生有了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并开始适应和学会承担新角色, 通过角色置换[6], 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护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沟通的能力。

3.3 新的实验教学方法能提高护生的学业能力

通过让护生参与到实验准备工作中, 避免了过去由教师准备用物, 结果护生在考试或下临床时出现手忙脚乱、物品准备不全, 提高了护生的学业能力。

3.4 新的实验教学方法能培养积极的自尊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主要是采取在本次实验课结束前30 min~40 min随机抽取护生进行操作回示 (回示前确保所有护生均已练习了1遍) , 师生共同评价。由于是在实验操作结束前回示, 虽带教老师对回示的结果做了点评, 但已接近下课, 护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回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巩固练习, 很快就忘记了, 因而多数护生反映效果欠佳。而新的实验教学方法采取在第1位护生练习完后抽取后面没有练习的护生回示, 使护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压力, 有压力就有动力, 因而护生在学习动机上处于一定的激活状态, 并且多数护生都比较在乎自己在同学及教师面前的表现, 有利于培养积极的自尊。

3.5 新的实验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护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抽取护生对回示的结果进行评价, 再由教师补充而非单纯由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发挥护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由护生自己找出同学间的优点与不足, 有助于培养护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6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由于新的教学方法采取在第一位护生练习完后抽取后面没有练习的护生回示, 可能会造成没有护生愿意第一个练习操作。另外, 如果后面没有练习的护生回示的效果欠佳, 那么回示及点评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因而不易保证后面的护生能在规定的学时里完成此次实验内容。为避免发生以上情况, 笔者认为可采取轮转的形式抽取护生进行操作回示, 并且护生进入实验室之前一定要熟悉此次实验内容的操作流程, 以便在观看视频时尽快进入状态, 同时在第1位护生练习时一定要认真观看。 调查发现, 只有50%的护生认为视频滚动播出有利于帮助其更好地掌握操作程序。可能与视频滚动播出时需要较长的时间, 而在练习过程中如果护生遇到某个地方记不清楚需要求助于视频时, 则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 很浪费时间。另外, 新的实验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并不能明显提高其沟通能力 (P>0.05) , 可能与观看视频使得护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而不利于师生之间及同学之间的交流。良好的沟通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 良好的同学、师生人际关系, 使得护生感到自己被重视, 使教和学变成一种愉悦过程[7]。故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可以尝试将滚动式播出的视频改为播放1次, 多发挥带教老师的巡回指导作用, 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海利, 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3 (6) :593-594.

[2]常宏, 李艳菊, 冯晓莉, 等.护理学基础操作考试方式的改革[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 :65-66.

[3]史平.《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与情景设计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5) :4-5.

[4]沃云飞, 陈明霞, 林婷.《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 6 (1) :34-35.

[5]孙亚男, 徐颖娟, 刘轶群, 等.高职教育中《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 2008, 5 (5) :262-263.

[6]姜小鹰, 赵欣.《护理美学》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J].中华护理教育, 2008, 5 (2) :74-75.

篇4:《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与效果论文

【关键词】基础护理质量;临床效果;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220-02

基础护理是组成临床护理工作最基本的一部分,也是护理人员必须学会的基本技能,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多需要进行基础护理服务。从某个方面来看,基础护理是对整个护理质量进行衡量的标准和核心,因而,作为护理管理者提升基础护理质量是管理目的[1]。最近几年,因护患双方的需求观和价值观逐渐的出现的改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和需求度逐渐的提升,然而医护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也多多少少的出现实惠心理,进而引起基础护理质量下降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本文作者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方法,通过实践,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实施方法

1.1体现护士价值观的切入点是重塑价值观第一,护士进入工作岗位前做好相關培训和教育工作,让每个护士充分认识到基础护理的重要程度,改变过去重治疗轻护理的错误观念;第二,例举高资历护士的实例,讲解基础护理加快患者康复的典型案例,提升护士的成就感和动力;第三,护士长言传身教,对自身的工作怀有满腔的热忱,对工作积极负责,为护士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第四,定期组织开展基础护理经验交流会,让护士真正了解基础护理的科学内涵,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2]。

1.2提高基础护理的创新点为将流程再造(1)实施基础护理过程流程化;(2)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再造;(3)护嘱套餐化;(4)排班程序化。

1.3提高基础护理技能的控制点为强化培训为了达到每个护士都可以对各项护理操作有所掌握,我们通过定人员、定计划、定目标、定时间等形式进行培训。将基础护理计划列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培训的内容不但包括基础护理操作,同时还涉及到沟通技巧、专科护理、社会人文科学以及职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派专人组织培训,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考核。

1.4护士长工作的重点为见检查督导护士护士长是一个科室护理工作管理者和组织者,同时护士长的综合管理能力也是通过科室基础护理质量的高低反应出来的[3]。因而,护士长需要不断的提高其责任心,明确工作重心,认真履行职责,保证整个基础护理质量始终在其掌控范围内,同时为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1)采用基础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2)明确护士长的工作重心;(3)护士长保障要有力度。

2效果

2.1提高可护士工作的主动性通过提升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感受到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在基础护理的实效及患者的肯定中护理人员感到自己价值得以体现,从过去的被动服务逐渐的转变为主动服务。近几年,护理部及科护士长组织夜间查房,合格率达到98%,这就说明护士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2.2融洽了医护、护患关系在实施基础护理的这一过程,护士不断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将问题及时解决,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病情及时了解,能够真正的为患者排忧解难,在加强护患关系的同时也促进了医护之间的沟通,医护患三者应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使三者的关系更加融洽[4]。

2.3活跃了护士群体学习氛围基础护理新技术、新知识以及新产品的使用逐渐的出现了转变,这样护士明白学习具有紧迫性,其多运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学习,更新所掌握的知识,建立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4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通过实施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建立良好的服务品牌。近几年,科室受到多次表扬,达到了护理零投诉和零纠纷。科室的经济收入和床位使用率逐渐的上升,这也随机提升了我院以及我科室的竞争力,为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讨论

因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群众多存在轻视护理工作的观念,甚至一些患者具有重医轻护的思想,导致护士存在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使其对自身的职业失去了热情,再加上自身的劳动没有在经济效益上体现出来,更加打消了其工作热情[5]。

在临床护理中,基础护理包括完成常规治疗、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和就医环境,基础护理质量充分反映出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将医院管理质量的优劣有效的反应出来。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服务不但需要护士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技能以及良好的责任心,同时还要求护士具备一定的礼仪礼貌、沟通技巧以及人文科学知识等等。通过提升基础护理质量,使得护士的服务观念、护理思维以及价值观均出现了根本的改变,护理工作逐渐的从维护型逐渐的转变为开拓型,进而全面提升了护士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与推进[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5)

[2]李芳,连玉红,郑玲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实施中的体会[J].价值工程.2010(31)

[3]范玉玲,刘秀玲,聂俊青.夯实基础护理打造县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6)

[4]陈花棉,王银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7)

[5]岳丽青,李映兰,高红梅,贺爱兰.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初步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05)

篇5:《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与效果论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为了深入了解我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提高本课程的实效性,我们进行本次问卷调查,问卷采取匿名形式,请你按照客观情况和真实想法如实回答。衷心感谢你对本次问卷调查的大力支持!

1、你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单选

A非常感兴趣B比较感兴趣C不太感兴趣D反感

2、你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单选

A非常有帮助B有一定帮助C帮助不大D没有帮助

3、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你通常的表现是()单选

A认真听课B学习其它课程C看课外书D玩手机、聊天、睡觉

4、你认为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最大问题是()单选

A教学方法问题B教学内容问题C社会环境问题D教学态度问题E其它

5、你愿意学习这门课的原因在于()可多选

A课程的授课内容B课程的考核方式C教师的授课水平与方式

D该课程对自己的成长成才有帮助

6、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你是否有收获()单选

A收获很大B还可以,有一定效果C基本没有D根本没有任何收获,纯粹浪费时间

7、你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考核方式是否满意()单选

A非常满意B满意C比较满意D不满意

8、对你帮助最大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单选

A社会调查B好人好事C辩论赛D案例论文E演讲F给父母写的感恩信 G其他

9、实践教学提高了你()可多选

A使用办公软件的能力B沟通能力C团队协作能力D组织能力E文字写作能力F认知社会能力

(如有遗漏,请补充)

10、实践教学方式能够激发你的学习兴趣,启发你的思考()单选

A非常同意B同意C没感觉D不同意

11、您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怎样?()单选

A非常好B比较好C一般D不好E非常差F不知道,没想过

12、你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单选

A理论讲授式 B参与互动式C情景模拟式 D辩论式E研究式 F体验式 G其他

13、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的认识和行为得到了提高?()可多选

A独立生活意识B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C法律思维意识D心理健康 E责任感和使命感 F爱国主义G诚信意识和行为H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I 其他

14、你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哪种教学和考试方式更好?()单选

A传统方式B现在这种方式C其他

篇6:《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与效果论文

摘 要:本项目基于独立学院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经济学基础专业课进行教学改革,设计参与式教学的品牌活动“财经新闻分享会”和评价机制,并对在经贸类专业的学生中进行广泛的试点教学的各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该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善学生被动听课状态,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法;财经新闻分享会;教学活动设计;效果分析

一、引言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是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为例,其主要的培养目标是“着力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及业务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鉴于此,经济与贸易系下五个专业的公共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创新教学方法,重点突出“实践性,应用型”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

本课题主要针对经济类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中级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以及国际金融学等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结合独立学院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较差,理论学习的自发动力不足等现状,试图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理论和数学推导等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枯燥的现状,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贸系为试点,通过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财经新闻分享会”品牌活动,对独立学院的经贸类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创新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与实践。

二、参与式教学活动的改革目标

通过设计“财经新闻分享会”品牌活动,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理论≠枯燥”的课程观念,实现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枯燥经济理论课程”的升级转型,打造受学生欢迎的“乐学,乐思,乐参与,乐展示”的专业基础理论课课程品牌。

三、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教学活动的内容设计

假设:一个班级共80名学生。以8个学生为一组,共10组,从第六周每周安排一个小组同学开展一次“财经新闻分享会”教学活动,每个小组15分钟左右展示成果,5分钟点评和讨论。

活动设计两部分内容:一是近一周主要财经新闻分享;二是新闻聚焦。新闻聚焦部分要求学生紧跟课程进度,结合指导老师给定的参考话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但需征得教师许可情况下方可开展。

整个“财经新闻分享会”教学活动将通过“乐学,乐思,乐参与,乐展示”四个模块来调动学生对理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表1 “财经新闻分享会”创新教学活动设计

(二)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设计

1.平时成绩占比。该参与活动纳入平时成绩评价的一部分,占整个平时成绩50%。

2.活动成绩构成。活动评价由其他小组评分(占40%)与教师评分(60%)组成。

3.评价标准包括。

(1)内容评价(50%):是否分享了一周的财经新闻,其他同学是否能够获得新的资讯,是否在新闻聚焦中运用所学经济理论进行分析。

(2)展示形式评价(20%):现场展示活动是否有吸引力,比较活泼,形式多样,还是比较呆板,形式单一,PPT的效果,电子书效果,视频效果,音频效果评价分析。

(3)展示效果评价(20%):通过活动展示,是否达到了传递信息的目的,其他学生是否从中有所获益,收获新的知识。

(4)团队综合评价(10%):全部成员是否都积极参与主持人是否着重得体,对内容是否熟悉,现场气氛和效果。

4.教学活动的风险规避。被激励出学习热情的同学参与“财经新闻分享会”的责任心和学习兴趣都很高,认真准备每一个环节。但是一个班级里总有个别的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在“乐思考”与“乐参与”环节搭便车,不积极参与准备和讨论,导致整个小组“乐展示”环节效果大打折扣,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在活动评价体系中教师可将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1)每个小组展示提交的材料都必须清晰显示每个成员的主要分工情况,并在展示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组长对真实性负责,若发现该小组学生不参与该小组活动的学生,该学生的此部分平时分将为0分。

(2)旁听的每一位学生需对该小组当天展示效果进行评分。学生评分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学生认真旁观,客观公正的评分;二是促使参与展示的组员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5.活动激励机制

①针对主要角色在课程结束时设置单独奖项,例如“最佳团队奖”“最佳主持人”,“最佳记者”等称号,纳入期末考评;

②学生对该教学活动提出合理建议并被采纳,设置合理建议奖项,从项目经费中颁发奖品奖励,纳入期末考评;

③活动现场进行录像,课程结束后制成光碟,派发给项目参与人和学生。

④其他配套措施:邀请课题组及相关经贸系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老师到现场担任嘉宾,点评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四、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

本项目的教学活动历时2年以上,主要在经贸系的11级国贸中级微观经济学,11级税务的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课程,12级经济学(应用金融方向)和13国贸的中级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部分)进行了该教学法的实施。

在2011级和2012级的三个专业的五个班级的实施过程中,各个小组同学主要按照该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课外资料的搜集、分析,制作成PPT,结合多种形式进行课堂的展示,如访谈的形式,现场模拟表演,播放新闻视频等,结合经济学的热点进行探讨,如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当年的国际经济事件、国内重大经济事件对微观经济体的影响,进行分析。

到了2013级的国贸专业,该课程的展示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学们通过观看师兄师姐们的展示,激发了自己的创造热情,运用更多的多媒体技术,通过课外的经济热点新闻的实地考察和采访,如2014年东莞酒店业遭遇扫黄,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校区周边商圈,南铺北店等热点,从身边就地取材,关注微观经济,也有从国内外热点新闻取材,进行场景模拟和再现,录制视频,并进行后期制作,压缩成为大约20分钟左右的视频,加入了同学们自己关注的视点和形象的生动的表现形式,引爆课堂笑声一片,有的小组的视频效果,甚至达到了制作影视大片的水平,轰动全场。

五、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分析

本项目实施以来,相关经济学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显著

通过实施本项目的“财经新闻分享会”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在课堂上,学生关于理论学习不会再觉得那么枯燥,到课率明显提到,比如11级税务和11国贸,基本上每堂课除了个别同学请假,基本都是全勤。

(二)培养学生关注经济生活的热点习惯

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激发了他们更多的关注经济热点话题,从学生的展示作品的话题可以看到,比如2014年的黄金过山车的行情,就有小组的同学模拟情景剧,中国大妈轻生闹剧,都是黄金惹的祸;2014年东莞扫黄行动,对东莞酒店业的影响,就有学生到现场进行采访,并模仿保安、老板等角色,进行分析;央行的降息对楼市、对储户等的影响,也有小组的学生到银行采访客户经理等。学生看到的就不再是单纯的新闻,而是由新闻走进生活,体会经济对生活的影响,并寻求解决之策。

(三)激励学生小组的创新与竞争意识

本项目在实施期间,教师通过播放往届师长的优秀作品的范本,激励师弟师妹要有超越的精神,给他们第一波热情的激励;当年该班级的学生,随着一组组展示的亮点不断通过教师的点评和肯定,激发了后面小组的竞争意识,于是出现的结果是一组比一组更给力,在内容的组织上,模拟情景表演上,编排和技术手段的运用上,都不断创新。

以13国贸在《中级微观经济学》的财经新闻分享会的表现为例,A班10个小组,第一个小组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了十一黄金周期间高速路经济学,通过学生现场的模拟表演及假日经济的分析,运用供给需求原理,分析了高速路这样的公共资源在假期是否适合免费开放,获得现场的好评。第二小组的同学就在下一周马上创新了表现方式,以前方记者采访周边商圈的小企业主的形式,通过前期的实地调查和采访,制作视频的形式,在课堂现场播放他们的课外调查成果,幽默有趣,获得阵阵掌声;第三小组于是寻求更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内容和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上,拍摄短视频,情景剧,幽默诙谐,传递的不仅仅是新闻信息,更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出来;到后期,有的小组直接在课外完成了主持人的主播拍摄,新闻内容的编排,以一个视频的形式20分钟在课堂播放,引发笑声不断。

同时,在期末所有小组完成了课堂展示活动后,我们举行了评比和颁奖活动,评出最佳团队奖,个人优秀奖多个项目,也激励了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更有了比拼的劲头。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挖掘个人闪光点

本项目的教学活动实施以来,经常会出现小组的同学,班上的同学不时在我面前感叹,“原来我们班卧虎藏龙啊!”“同学们的潜力的无穷的,不挖掘真还不知道!”比如,13国贸A班第六组某同学的视频后期制作技术是炉火纯青,甚至把某大片的震撼效果带到了课堂,带到了新华;13国贸B班的女子组合,斧头帮的舞蹈也是震撼全场;还有小记者到现场采访各专业老师、学院领导的专业素养;周小川在新闻发布会的讲话,国贸同学后期配音演员的神配音、神模仿,引发全场爆笑,最佳主持人,最佳励志宣传片的花絮和拍摄等,都引起了课堂轰动。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这些有贡献的,敢表现的同学也收获了别人的认同,自我价值的展现,相信对他们的自信提升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五)项目存在的不足分析

本项目实施以来,在教学效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的不足。

第一,“搭便车”现象依然存在,质量监控依然有漏洞。个别同学还是会缺乏参与的热情,但是总体的“搭便车”率控制在5%以内,本项目认为也属于正常范围。

第二,本项目在不同的专业和年级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不同。在2011级国贸、2011级税务和2013级国贸实施的效果最佳,而在2012级经济学(应用金融方向)实施的效果较为一般。主要原因在于2012级经济学(应用金融方向)学生在开设国际金融学课程时,由于先行课程《货币银行学》未学,专业知识板块有所欠缺,运用理论分析的能力较弱,且分析的层次较浅;且小组人数较少(4-5人),这使得“乐参与”环节的质量打了折扣,从而在“乐展示”环节上无法高质量的提交他们的课外学习成果。

六、总结

通过本项目活动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经济学基础理论课教师“一言堂”的现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走向课外,关注经济生活,最后又回归课堂,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关注经济热点,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互助精神,增强自信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所谓“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本项目通过参与式教学法的品牌活动“财经新闻分享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善学生被动听课状态,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7: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情况。方法:选取该院级护理班66名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名。对研究组学生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对参照组学生予以常规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观察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对两组学生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研究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两项成绩考核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学生进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基础护理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14-0264-01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于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都具有较大的影响,缺一不可[1]。基础护理学课程是护理人员要学习的重点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护理学课程将护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融合、共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次实验选取66名护理班学生,对其中的33名学生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现将实验数据进行详细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级护理班66名学生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例,所有学生均为女生。其中研究组年龄16~21岁,平均(18.5±1.2)岁,高考平均分数为(325.5±13.5)分;参照组年龄16~19岁,平均(17.5±1.1)岁,高考平均分数为(331.3±17.5)分。对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如平均年龄、高考平均分数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教学方法对参照组的33名学生予以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讲授所要学习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并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1.2.2研究组教学方法对研究组的33名学生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课程讲授之前,学校要聘请相关的护理专业人员,教师向专业人员介绍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以及目前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规划等,随即护理专业人员要与教师共同进行教学计划的设定,将护理岗位的工作内容针对不同学生予以合理分配,使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相融合[2]。根据护理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将整个护理内容分成五部分,其中有生活护理部分、用药护理部分,同时还包括入院护理部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出院护理部分,在此基础上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专项护理部分[3]。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专业护理人员共同为学生设计教学情境,将护理实践操作内容与基础护理课程理论知识相结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与实践性,最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1.3成绩考核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基础护理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的基础护理课程的实践操作进行考核。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学生的教学实验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指标和实践操作考核指标均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础护理课程理论知识成绩考核

对两组学生予以不同方法进行基础护理课程教学,研究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78.96±11.03)分]考核明显优于参照组[(56.23±10.15)分,t=8.7111,P<0.05)]。

2.2基础护理课程实践操作成绩考核

两组学生予以不同方法进行基础护理课程教学,对两组学生的静脉输液实践操作进行考核,研究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基础护理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属于填鸭式的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法,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是将课本知识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等相互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实际护理操作技能,并且对自己未来工作内容有全面的了解,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自豪感[4]。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护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柴翠萍,王兰芝.院校联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改革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8(5):58-60.

[2]陶巍巍,丁淑贞,孙雪洁等.以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探讨提高护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4):1043-1046.

[3]谢晓芳.在护理学专业临床课程改革中开展综合性实训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32(22):114-116.

篇8:基础护理技术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实验班为2009级社招护理中专班, 共37人;对照班为2008级社招护理中专班, 共41人。

1.2 方法

1.2.1 教学过程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即先在教室完成理论部分教学, 然后在示教室完成操作部分的演示及练习[2]。实验班则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即理论讲解、操作演示及学生练习均在示教室完成, 同时在示教室播放护理技术操作的教学光盘, 以加强记忆, 提高操作水平。

1.2.2 考核方法

2班均选择铺床、静脉输液、导尿、画体温单、穿脱隔离衣5项护理技术操作作为考核项目, 采用相同评分标准。对照班学生在5项考核项目中, 随机抽取1项作为考核内容, 实验班则将5项考核项目分成2部, 其中静脉输液、导尿、铺床为一部, 穿脱隔离衣和画体温单为另一部。每位学生分2次抽签, 参加2次操作考核, 以2次的平均成绩作为最终考核成绩。考核组由外聘医院护士长及本校教师组成。

2 结果

2.1 2班学生操作考核平均成绩比较 (见表1)

2.2 实验班单项考核成绩统计 (见表2)

3 讨论

由表1可知, 实验班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 (P<0.01) , 有显著性差异, 原因如下。

(1) 学校重视。长期以来护理实验成绩都依附于理论成绩, 一般实验成绩只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20%, 有时甚至不考虑实验成绩[3], 只把它当做督促学生操作训练的手段。我校2009级护士班在开课之初, 学校即反复强调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研究决定将护理技术考核成绩纳入理论成绩并将比例提高至40%, 录入学生个人档案, 首次打破我校护理技术考核成绩不计入总成绩的常规。因此, 学生十分重视护理操作学习及训练。

(2) 实验用品充足, 示教室开放时间长。过去的做法是在护理技术考核前3~4周开放示教室, 直到操作考试结束。学生操作训练时间偏少。而此次护理技术操作课从开课之初即为学生提供课后训练物品。学生用于护理技术练习的时间明显增多。由于课后练习时间长, 符合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之记忆规律[4], 所以实验班护理技术考核成绩及操作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班。

(3) 操作步骤统一。由于实验班采用同一任课教师全面负责理论、操作演示及学生操作训练指导的授课方式, 且护理技术操作课所有内容均在护理示教室内完成。教师正常讲解演示后, 观看教学光盘, 再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练习, 通过学生的操作来检验教学效果。示教教师根据效果决定是否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演示操作及讲解。通过使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实验班护理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操作步骤高度一致, 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

(4) 客观地讲, 将5项操作技能考核项目, 分2次实施考核, 虽然延长了考试时间, 增加了考核难度, 但使学生护理技能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实习, 便受到临床带教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2次考核分解了一次考核的风险, 减少了学生因临场发挥不好造成成绩下降, 客观上起到提高成绩的作用。如某学生输液成绩为82分, 而其穿脱隔离衣成绩为92分, 最终成绩87分, 优。这种情况在实验班多见, 也是实验班优秀率高出对照班的原因之一。

通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基础护理学理论成绩与操作技术考核成绩合二为一, 形成护生的最终成绩。同时, 要逐步加大护理技术考核成绩所占比例, 使之达到总成绩的40%。以此促进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最终实现培养护理人才的目标[5]。

摘要:基础护理技术教学是培养护生专业技能的主要课程。通过采用一人负责式教学, 在示教室内完成理论讲解、操作演示及学生练习;改革考核方法, 提高护理技术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 (达40%) 。护生护理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操作步骤科学、合理, 促进了护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技能,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1]詹杰.谈营养高职课程改革中任务导向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8, 22 (6) :535~537.

[2]雷巍娥.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6) :125~126.

[3]史瑞芬, 曾爱芳, 吴俊.改进护生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考核标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1) :23.

[4]潘蕴倩.心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篇9:《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R47-4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今后学习各专科课程和进入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护理岗位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法,集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根据护理岗位特点,整合教学内容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需要接受各种护理,根据这些活动的特点将其整合为五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即:入院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专项护理、出院护理[1]。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这五个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即归并为以23个项目为引导的学习任务,实施以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

2.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2.1 引进PBL教学法

教学中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例如介绍给药技术时,提问:大家平时患小病时,你是如何用药的?都用过哪些药、剂型?用药过程中注意了哪些事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

2.2 创新实训教学方式

传统的以技能操作为中心的“演示—模拟练习一指导”三段式实训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以教师演示为主的灌输式的实训教学方式,忽视了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通过改革实训教学方法,探索出以“情境导入新课一分析学习任务一教师示范(教学视频)一学生回示一点评一分组实训一考核一总结”为主线的新的教学方式。通过该方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且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有很大提高,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开展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对护士角色和患者角色的扮演,使他们能够在模拟临床的环境下,锻炼其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应变能力等。如介绍血压的观察与护理时,设计“案例:患者,李某,男,30岁。有10年高血压病史,因脑卒中至右侧肢体偏瘫而入院。入院血压190/135 mmHg,经治疗后血压稍有下降,但仍波动在190~170/130~120 mmHg,患者较烦闷。一人扮演病例中的患者,一人扮演护士为患者测量血压”。

2.4 真人真做

对各种注射法、口腔护理、头发护理、生命体征的测量等护理操作采用真人代替模型进行训练,即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增加操作的真实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对操作的感性认识,为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5 加强学生整体护理能力的培养

课程组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1个情景,该情景中包含所学课程单元中的多项护理操作。在学完该课程单元的内容时,把情景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室进行练习,在课堂上让学生把所涉及的操作全部展示出来。例如:患者,李红,女,55岁,有10年高血压病史。昨天淋雨后出现高热、寒战,患者感全身肌肉酸痛,左侧胸部疼痛,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痰少,成铁锈色,有时感到恶心。今天早晨8:00到医院就诊。门诊初步诊断:大叶性肺炎。需住院治疗,您作为当班护士应如何为患者做好入院护理。通过该环节的训练可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3.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授某些操作前,让学生观看与操作有关的光碟,使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増强了求知欲,带着问题主动看、主动听,主动思考,从片中护士的仪表、言语、行为、举止,操作中的目的、评估、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操作后的评价中发现知识点,重、难点,操作技巧,为最终规范、娴熟地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打下基础。

4.改革考核方法

4.1在第二、三学期,采取总评成绩=作业(5%)+考勤(5%)+项目操作考核(30%)

期末综合操作考核(10%)+基本护理知识测试(10%)+期末理论考核(40%)。

4.1.1考勤及作业 考勤及作业完成情况以教学过程中的记载为主。

4.1.2 项目操作考核 23个项目中,确定必考操作项目有:铺床技术、监测生命体征、无菌技术、隔离技术、注射技术、静脉输液、口腔护理、鼻饲、导尿、灌肠、给氧、吸痰、心肺复苏共13个,这些项目在课堂实训结束后逐个考核过关。考核时采取一人监考多人的形式进行考核或采用教师考核组长,组长考组员,然后教师抽考组员的方式,并将抽考同学的操作考核成绩与小组其他成员的成绩挂钩,设置共同加分或减分,从而增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责任心和协作精神,督促小组全体成员认真练习,共同進步。[3]

4.1.3综合操作考核 在学期结束时,由所有基础护理技术教师担任考官,教师随机抽签决定考场号;学生随机抽签,确定考试项目。

4.1.4基本护理知识测试 在每2-3个项目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项目测试。

4.2在第四学期岗前培训后,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利用综合病例对学生进行综合理论与综合技术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实习点分配的参考依据之一。

总之,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结合临床护理岗位特点,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和改革考核方法等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能更好的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连辉,沈传华,何红燕等.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建设《常用护理技术》课程【J】.护理研究.2010,24(1):268-269.

【2】刘静茹,刘晨冰,毛智慧.改革《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186-187.

篇10:《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与效果论文

摘 要:基础护理学传统教学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单一,与医院实际工作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能很快地进入护士角色。因此,基础护理教研室全体教师从2013年3月起着手进行《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经过2年多的研究,已经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取得明显成效。现将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 课程改革 结题报告 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a)-0215-04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基础护理教研室承担了“《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课题任务,在系主任的指导下,在部分老师及学生大力支持下,认真完成的资料收集及分析,拟定《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电子教案、习题库、撰写研究论文等一系列工作,初步取得了研究成果。现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简要总结。该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高职教育的特色是以“实用”为中心,既要求学习理论知识,更注重动手实践能力,而最终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1]。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探索,使教学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根据调查和大量文献报道:(1)高职护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后到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2)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护理操作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整体护理工作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对病人的评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宣教能力以及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等方面,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传统教学存在以下缺点:

(1)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教学采用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2)传统教学采用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3)传统教学课程编排不能围绕着一个学习任务作为目标,未按照医院实际护理工作流程设计,课程内容彼此联系不紧密,使得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能很快地进入护士角色。(4)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进入医院后,临床老师一致反映学生责任心缺乏,工作适应能力差。(5)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素质水平。临床老师认为学生对病人的评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宣教能力以及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探索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和传授式教学,构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新型课程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的职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以致用,使得护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的需要,最大程度的接近临床,消除学生进入临床后的茫然。课程研究的内涵与目标

2.1 《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内涵

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是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以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引领、行动导向为指导,以护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依据,按照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模拟完成医院护士实际工作的职业情境,将职业能力培养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进行有机结合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1)教学目的。

使学生护理操作技能熟练,具备组织完成护士各班工作任务的能力,真正做到适应快、技能熟、职业素养高,为后续的顶岗实习打下扎实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基础,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

(2)教学内容。

面向医药卫生领域,一是针对护理专业岗位群的、专项的、综合的、完整的、工作的技能训练(专业能力);二是按照工作过程――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完整行动过程训练(方法能力);三是按照团队建设过程,让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训练(社会能力)。

(3)教学要求。

以工作任务引领的方式,按照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过程为主线,学生完成一个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阶段性任务,最终学生完成医院护士实际的工作过程。

(4)教学方法。

通过老师设置情境和要求,采用行动导向型参与式教学方式,模拟式教学、体验式 教学、情境式教学,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创造性地去完成工作任务。

(5)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基础护理操作视频影像、多媒体和教学网络平台辅助等。

2.2 课程的研究目标与指导思想

《基础护理学》课程研究目标是:课程实施方案具有开放性好、动态发展、实施过程规范性好、模拟职业性强、实用性好、现代化手段突出、高职特色鲜明。

《基础护理学》课程研究的指导思想是:课程研究使学生熟悉护士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以及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即建立任务引领、行动导向、注重工作过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化的课程方案。课程研究的内容

《基础护理学》课程研究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制定课程学习目标、选取与组织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方式与方法、规范教学组织与实施。

3.1 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

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要完整,即是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要反映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3.2 课程学习目标的制定

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一致,要依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为了将学习目标分解落实,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选择,制订教学中不同阶段、不同任务的分目标。

3.3 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依据学习目标的要求,以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为导向,选择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完整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学习内容。

3.4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确定要根据《基础护理学》课程的特点,采用任务引领、行动导向式教学方式,具体来讲,要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医院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课堂设在课堂和实训基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模拟操作、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操作视频、讲授答疑等教学方法。并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3.5 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规范

教学组织形式要依据课程内容的安排,选择行动导向原则组织教学模式为主,其他模式为辅,综合运用。要通过师生共同确定工作任务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为此,应该编制课程标准和详细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对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编制实施的条件、要求、方法、考核指标及考核方式等,以规范和指导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过程,保证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学生学业评价要以过程为主,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研究的步骤

该课程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确定研究流程,具体有6个阶段。

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课程开发步骤。

(1)课程调研阶段。

目标:

①归纳医院护士实际工作流程。②找出课程涉及的主要工作岗位。③分析确定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及各个任务间的衔接关系。

内容:

1)调研并分析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流程、班次和岗位设置情况。2)调查并分析该课程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及对应的工作任务内容。

方法:

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召开研讨会、小组工作等。参与人员为课程组教师和行业专家(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等)。

(2)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阶段。

目标:

①分析确定主要岗位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②分析确定对应的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及素质要求。③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内容:

①调查主要工作任务内容并分析其工作过程。②调查并分析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③描述《基础护理学》典型工作任务。

方法:

召开毕业生返校交流会、课程研讨会,收集医院对护理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同时专业教师深入医院调研或顶岗实践,与医院专家一起对护理专业的主要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3)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阶段。

目标:

①确定课程的知识总量。②构建学习情境并进行横向与纵向组合。③建立知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④制定课程标准,进行辅助资源建设。

内容:

①追踪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②研讨以主要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及排序问题。③研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时要求、课程师资标准,以及教学辅助资源建设等内容。

方法:

召开研讨会,通过对主要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分析、设计,产生学习情境,按照病人入院护士工作流程和职业能力的深度和广度建立课程内容体系。研讨课程内容、师资标准。参与人员为课程组教师、行业专家。

(4)课程教学设计阶段。

目标:

①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②确定课程教学实施条件。③完成工作任务设计。④确定课程教学评价方案。

内容:

①设计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②研讨教学实施的师资组成与分工、教学软硬件设施及配备。③设计职业能力训练任务(工作任务)。④研讨教学评价标准与评分及评价实施办法

方法:

课程组教师下医院,与医院工作者一起收集和整理职业能力训练素材;研讨课程评价标准和办法。最终形成详细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5)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阶段。

目标:

①完成课程教学实施方案。②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内容:

①设计教学进度表。②设计任务情境和学习环境。③组织课程具体实施。

方法:

①由课程组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过程为主线,细化课程实施方案。②由课程组准备和营造任务情境和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完成工作任务。

(6)教学过程分析阶段。

目标:

①总结课程研究的成效和不足。②完善课程实施方案。

内容:

①评价学习情境、教学单元的合理性、排序和组合的有效性,进行修订完善。②评价工作任务设计的质量,进行修改完善。③评价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修订完善。

方法:

①由教师团队和系办人员通过对在校生进行问卷、访谈,对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相关人员和毕业生进行问卷、访谈,了解课程实际实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②按照基础护理学研究的步骤进行修订完善。主要包括:护士职业岗位调研表、护士过程及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表;教学指导文件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学业评价方案等。课程改革特色与创新

《基础护理学》课程研究建设过程中,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1)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该课程在课程改革中也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依据、以职业资格或行业标准为参照设置课程,确定课程目标。

例如:该课程设计了5个阶段任务,22项阶段子任务。学生按照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过程为主线,即入院护理、生活护理、专项护理、用药护理、出院护理。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融入训练任务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系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学以致用的课程内容。遵循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念,通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使教学内容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适应职业工作需要。

例如:该课程内容选取是建立在职业岗位分析和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医药卫生岗位有: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福利院护理。因此,该课程以主要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课程内容,构建学习情境,根据护士实际工作流程序化课程内容。

(3)仿真模拟的教学设计。建立模块式学习情境,融“教、学、做”为一体,在“仿真临床环境”中,开展情景化教学。每个模块依据实际工作任务与内容,设计典型的学习任务,课程教学设计转变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以患者入院为例:

原有的教学内容中患者入院过程,要求学生熟练患者入院工作流程,基本流程就包括了5句话,学生学完以后仅仅只是记住了入院过程,但对每个过程中护士的职责,工作任务,要求都不清楚。教学情景设计以学会办理入院手续为目标,设计了5个项目。

项目一:铺床技术,要求学生明确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何认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学会为不同患者准备床单位。

项目二:运送技术,要求学生学会使用轮椅、平车、担架运送患者,保证患者安全。

项目三:卧位与安全,要求学生能为不同的患者安置不同的卧位,保证患者舒适,利于疾病恢复。

项目四: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异常生命体征,学会护理异常生命体征的患者,学会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

项目五:医疗文件的书写,要求学生规范完成医疗文件书写,特别是体温单的绘制。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该课程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医院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课堂设在教师和实训基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模拟操作、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操作视频等。并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5)以学生为主体的实施课程。因此,在课程的实施中,特别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进行,教师要转变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角色,应根据课程内容采用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6)评价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课程考核方案。该课程构建了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学习过程考核,即考核平时学习态度,又考核职业素养,即考核个人能力。考核内容分为学生学习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养成、职业能力水平、专业知识掌握程度4个方面。

这是本课程的学业评价项目及分数分配说明:学生最终成绩包括3个部分:①理论考核(60%):即期末卷面成绩,试卷与对照组相同。②平时表现(10%):包括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的组织,情境的设计,角色扮演表现等,由教师和学习组长共同打分,取平均分为此项目最后成绩,期末记入学生成绩单。③实践考核:其中个人考核(20%):随机抽取3个实践项目,小组考核(10%):即随机抽取某一小组成员进行考核,分数代表所有小组成员的分数。课程研究成果

(1)提高了学生全面认识和把握护士工作流程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在学习开始,就让学生了解护士真实工作流程、在模拟情境中进行学习。据同学们反映,这样的课程学习使他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了他们全面认识和把握护士工作流程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满怀憧憬。

(2)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根本的转变《基础护理学》课程突出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在学习中主要是起到组织、引导、指导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提高职业能力、认知和积累知识。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老师教,学生做”的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组织能力[2]。

(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与协作精神。在讨论、技能练习、考核时都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的表现代表整个小组的水平,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及协作能力。

(4)拉近了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距离。《基础护理学》课程组成员多次深入医院进行调研,对医院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归纳了护士工作流程、主要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以职业活动为训练素材。使教学内容贴近职业岗位实际,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了兴趣和动力。课程开发建设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也发现的问题与不足。

(1)班级人数偏多:每班人数都为50人,所以,在小组讨论、模拟演练时,有时课堂局面不好掌控,课堂略显混乱。另外,由于小组多,小组发言时间占用也较多,影响课程进度。(2)费力耗时。该次课改是在原课时144学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在现有实验室条件下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教学,花在教学准备和课堂的精力和时间大大多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学生情境演练和操作技能考核时,均感受到学时的限制。(3)形成性评价标准不一,人为因素较大。形成性评价考核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水平[3]。但在进行形成性评价中,也存在评价标准不一,方法不成熟,人为因素过大等情况。

该课题进行了2年,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有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教学改革的路是艰辛的,但没有改革就不会有进步。今后将继续进行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18中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经验下一篇: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