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汉字与社会

2024-04-13

作文汉字与社会(精选8篇)

篇1:作文汉字与社会

典型汉字与社会发展之关系

文字是人类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思想、知识和经验才得以记录下来、传播开去,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文字自身的发展.

作 者:袁卫民 陈昌涛 作者单位:袁卫民(四川省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陈昌涛(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12)分类号:H1关键词:

篇2:作文汉字与社会

4汉字和书的故事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以及与现实事物之间的联系。

2、能够借助其他方法和其他文字资料了解关于汉字的知识。

3、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影音资料。

学生收集有关汉字的知识和相关信息。

四、学生分析:

在学生心目中,“汉字”只是一种书写的工具,一种交流的符号,会写、会用足够了,学生对汉字缺乏整体的了解和感情上的认识。因此,本课没计立足深远的历史背景,设计了实践操作、猜想、探寻、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追根寻源”“解读奥秘”中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及特点,让学生感受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一种真诚的爱。

五、内容分析: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只是提示了一些示范性的知识点或信息资源,给学生留出了探究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探究历史的各种方法。旨在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研究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及特点,体验、感受汉字文化的神奇魅力和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的奥运会吗?还记得开幕式上的情景吗?看过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谁来说说看完这个开幕式,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说)那我们再来重温其中的一个场景好吗?(放录像:和字演变)你看到了什么?

是呀,一个和字的演变,不仅在世人面前展示了我们中国人和谐向上的精神,更体现了我们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神秘的汉字王国,去探寻一下汉字的创造与发展。(出示课题)

(二)探寻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相信,对于汉字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从我们认识的第一个汉字开始,便与汉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我们都在阅读它,书写它,我们与别人的交流很多时候都需要用汉字来表达,汉字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可是文字是人类一诞生就有了吗?在没有文字以前,你知道人类是记录事情的呢?(生答)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生介绍三种记事方法)

1、活动:如果没有汉字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远古部落。尝试一下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是怎样记事的。(课件展示环境)黄河边上的一个部落里,最近发生了一些事,请每个小组尝试着用古人的方法来记事,然后咱们再来猜猜你们记的是什么事情。发给学生纸条。分组完成事情的记录。

学生活动汇报,大家猜他们想表达的是什么事。同学们评价这种记事方法。

篇3:汉字与母系社会神话思维

卡西尔说:“神话与语言是同一棵大树的两股树枝。不管在哪里, 只要我们发现了人, 我们也就发现他具有言语的能力, 并且受着神话创作功能的影响……神话和语言二者都是基于人类的一种很早很普遍的经验, 一种关于社会性的自然而非物理性自然的经验。”以下略举数例, 以窥其一斑。[2]

1 帝、后、也、毓———最早的天神和帝王是女性

“帝”之古义为母系社会同一血缘家族的女性共祖。“帝”之初形为“荦”, 是为女性生殖器之象形字, 卫聚贤认为:“人类由女子生, 故崇拜女子生殖器。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多有三角形如‘荦’的花纹, 即是崇拜女子生殖器的象征。此三角形后演变为上帝的‘帝’字。”就此, 清代末年古文字学家吴大有一段颇为精辟的论述:

《白虎通》、《说文解字》、《孝经援神契》、《尚书尧典序疏》皆曰:“帝、谛也。”大窃疑谛为后起字。上古造字之始, 不当先有谛字, 以帝之大, 与上帝、天帝并称, 何独取义于审谛?此不可解也。尝见潘伯寅师所藏旧拓本有一卣盖, 文曰:“荦已, 祖丁、父癸。”又甘泉毛子静所藏鼎文曰:“荦已, 祖丁, 父癸。”古器多称祖某、父某, 未见祖父之上更有尊于祖父之称, 推其祖之所自出, 其为帝字, 无疑。……惟茛、茛二字最古最简。蒂落而成果, 即草木之所由生, 枝叶之所由

“后”字的思维方式与“帝”相同。“后”为甲骨文“后”字之讹变, 上为人形, 下为倒子形, 表女子生育产子之义 (毓为“后”的同字异形) , 母系氏族之酋长为一族之始祖母, 称之为“毓”, 在甲骨文中以“毓”称殷之先公先王, 典籍中“三后” (指禹、汤、文王) 、“夏后”之“后”则指君主。从词源来看, 指君主的“后”还保留着母系氏族文化的痕迹, 应该是较早产生的词。

2 乙 (燕) 、孔、乳——春燕是生殖之神

马林诺夫斯基在研究超人连兹母系社会后指出:

“最使我们发生兴趣的是:神话所述的始祖群永远都是借着妇人的出现;她有时被弟兄伴着, 有时被图腾兽伴着, 未尝被丈夫伴着。……神话所显示的, 不是父亲的创造能力, 乃是女祖自然的生育能力。”[4]

女人的生育能力, 对于不懂得生育机能的原始人来说, 是一种非常神秘的能力, 他们又往往将这一能力与神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任何人的出生仿佛都是一种命定的存在, 而不是本能的性欲交合的偶然产物。在早期的神圣殿堂里供奉的祭祀对象往往是女神, 这便是原始人从女性的生育能力的崇敬而衍生出来女神崇拜, 也是母权社会存在的重要观念形态。

《说文·乙部》连部首字在内, 共收三字, 其释义为:

乙, 玄鸟也。齐鲁谓之乙, 取其鸣自呼。象形。凡乙之属皆从乙。

孔, 通也。从乙从子。乙, 请子之候鸟也。乙至而得子, 嘉美之也。古人名嘉字子孔。

乳, 人及鸟生子曰乳, 兽曰产。从孚, 从乙。乙者, 玄鸟也。明堂月令:玄鸟至之日, 祠于高礻某以请子。故乳从乙。请子必以乙至之日者, 乙春分来, 秋分去, 开生之候鸟, 帝少昊司分之官也。

由此可见, 古籍中“玄鸟”意象象征生殖之神。

《诗经·商颂·玄鸟》: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殷宅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

《楚辞·天问》:

简狄在台, 何宜?玄鸟致胎, 女何嘉?

《吕氏春秋·音初》:

有女戎氏有二佚女, 为之成之台, 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 鸣若嗌嗌。二女爱而争搏之, 覆以玉筐。少选, 发而视之, 燕遗二卵, 北飞, 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 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这段记载可以与上文所援引《楚辞·天问》有关内容相印证。《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 有女戎氏之女, 为帝次妃。三人行浴, 见玄鸟堕其卵, 简狄取吞之, 因孕生契。”

这令我们联想到《诗经·商颂·长发》中称契为“玄王”, 亦同《玄鸟》“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所述一致。商代晚期彝器出土有玄鸟妇壶, 其铭文为“玄鸟妇”三字合文。于省吾先生考证认为:“玄鸟妇三字合文是研究商人图腾的唯一珍贵史料, 系商代金文中所保留下来的先世玄鸟图腾的残余。”胡厚宣先生在研究商族图腾时指出, 被商族尊为“高祖”的王亥, 其亥字头上加一鸟形。都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所见研究鸟图腾的基本材料。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306.

[2][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152.

[3]吴大.字说[A].转引自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 181.

篇4:典型汉字与社会发展之关系

一、典型汉字与人类繁衍之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繁衍、生存,一些典型汉字反映出人类的两性关系,反映出人类的繁衍和生存状态。

1.娄

许慎《说文解字》:女部,“空也,从毋中女,空之意也。”而《说文解字》中“毋”字,“从女有奸之者”。因而“娄”字从女从毋,就是从女性方面说的。从中,中是内,内心,故“娄”字从字型反映出女性春情萌动的意思。

2.此

许慎《说文解字》:此部,“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康殷认为是“止”声,以匕表示牝性,即“雌”字的初文。

姜亮夫认为:匕表阴性,又阴性用“此”,即“雌”之变。

3.好、媄

女子就好,女美就媄。“媄”,许慎《说文解字》:“色好也,从女从美,美亦声。”充分反映出人类发展过程中对女性的赞美和崇拜。

“好”字较早的记载见《诗·郑风·叔于田》:“不故叔也,洵美且好。”《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二、典型汉字与氏族社会之关系

1.姓

许慎《说文解字》:“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左传·隐元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名之字。”

古代社会从母性,故“姓”字从女,从生。“姓”是中国家族传承之称号,而姓从女,可见中国汉族传承之始,始于母系社会。

2.爹

“爹”字在许慎《说文解字》里无注解。不过从它的字型结构上分析,可以拆分为“父”和“多”二字。若解释为父多,则明显带有母系社会的痕迹,似乎反映出母系社会的家庭关系。其实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爹”字刚好充分反映出父系社会的家庭关系。

要仔细分析“爹”字,不妨先从“父”说起:“父”,许慎《说文解字》曰:“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手持杖,表示父权。康殷以为“锥”,“父”为以锥刺奴隶眼。因而,“父”字本身就体现出父系社会的家庭关系。由于先有“父”字,才有“爹”字,因此,“爹”字应该反映出父系社会的家庭关系。为了进一步分析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研究分析“官”字。

“官”字篆作“”,在部,“从宀从”。“”,《说文解字》称是“众”的意思,宀下众臣下,故“官”字为会意字。康殷说:甲骨文作“”,室内有弓,初意为统治阶级习射之所。

若借鉴“官”字的分析方法,“爹”字可理解为父亲下面有很多子女,有很多权力,则充分反映出父系社会的家庭关系。

那么,为什么在《说文解字》中没有“爹”字的注释呢?“爹”字为什么在古汉语文献中比较少见?其原因是“爹”字主要用在口语中,书面语中比较罕见。较早的记载见《梁书·始兴王传》:“民之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

三、典型汉字与农耕社会之关系

1.利

许慎著《说文解字》:“銛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康殷说:在甲骨文中利“”字象挥刀刈禾,断禾碎叶迸溅飞散之状,以示刀锋銛利。

“利”在古代的本意指刀锋銛利,由于甲骨文象断禾碎叶迸溅飞散之状,充分反映出农耕社会丰收时的劳动景象。后逐步引申为利益、顺利、赢利。较早的记载见《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战国策·秦一》:“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

2.里

许慎著《说文解字》里部,“从田从土”,会意字。有田土就可以居住,古代二十五家为里。因此,里在古代是区域划分的基本单位之一,也是长度划分的基本单位之一,充分体现出农耕社会对当时政治统治政权框架的影响。

较早的记载见《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

3.年

甲骨文的年“”字,从人负禾,人背着庄稼,表示有收成的意思。“年”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是中国最基本的计时单位之一。“人负禾”的象形,本身就反映出农耕社会的丰收景象。

较早的记载见《谷梁传·恒公三年》:“五谷熟,为有年也。”《论语·颜渊》:“年饥,用不足。”《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四、结束语

这里笔者只是简单地列举分析了几个典型汉字的结构,以便阐述汉字与社会发展关系,除此之外这样的汉字,不胜枚举。汉字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思想文化交流的工具之一。当然,有的汉字可追溯历史渊源,有的则是约定俗成,也有的是若干年变化的结果,无法追溯其历史渊源。但归根结底汉字与历史都是辨证统一的。

参考文献: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辞源[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康殷.文字源流浅说[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79.

[4]姜亮夫.古文字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5]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6]唐兰.古文字学导论[M].济南:齐鲁书社,1981.

(袁卫民,四川省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陈昌涛,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篇5:汉字的收获与感受作文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一个个富有独特个性的小精灵。“明亮”两个字,让你感受到光明和温暖;“黑暗”二字一出现,似乎让人感觉掉进了无边的深渊;“轻”字能让人感觉飘飘欲仙;“重”字却让人感觉一直往下坠;“实”字让人联想到一座厚重的城墙;“虚”字让人浮想起彩色的泡泡;“哭”字一看就像一个人在嚎啕大哭;“笑”字一看则像是开怀大笑。当你写下“伟大”这个词时,不禁肃然起敬,并为祖先的创造力而赞叹不已。

汉字产生于四千多年前,从古至今经历了如下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隶书→楷书→行书。其中,甲骨文、金文可谓“刻骨铭心”,隶书、篆书则是“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楷书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看着这些字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王羲之、王献之、米芾等大书法家来,他们的字写得多么漂亮啊!

篇6:有关汉字提倡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研究背景

1.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大范围推广,基本上人人都有一部移动电话,家庭有一台电脑,但是,在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多的会选择用电子产品的拼字、写字功能,我们自己的汉字书写水平也随之下降了,而“提笔忘字”的现象也不断出现,我们的母语书写居然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困扰。对此,我们针对当代大学生作了有关汉字提倡问题的社会性调查,以校园这个社会缩影来纵观我们的社会现状,想根据调查更清楚明了地知道我们存在的问题及得到一些解决办法,以此来提高我们大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

2.调查主要内容

当前大学生自身书写汉字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对汉字的重视程度、对汉字的认识、提高自身汉字书写水平的办法、对汉字提倡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以及他们想象的从国家、学校、自身角度提出的提高汉字书写水平等方面的一些办法。

二.调查对象与方式

1.调查对象:长江师范学院大学生

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3.调查人数:100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提笔忘字”的现象在当前大学生的生活中时常发生

当今大学生普遍经常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大学生群体都喜欢用这些电子设备来记录、写文章、作业等等,当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在给汉字的书写、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等“数码时代的失写症”,这对汉字的书写和传承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使得我们提笔写字的时间减少了,我们对于汉字结构的遗忘程度也加深了。

2.大多数大学生都关注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由于“提笔忘字“现象的出现,我们大学生也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因而这种应时而生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一起了大学生的关注。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大学生群体也在回顾和学习着汉字的书写,通过这种方式,也能提高我们的汉字听写水平。而且在大学生群体中也会时常做这类比赛,或者说游戏,比如在班会、团会上做听写汉字的游戏,在全校举办“汉字听写”大赛。

3.大部分大学生都希望电视台多开一些有益于提高我们汉字书写等方面水平的节目

这些诸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这些人不仅仅包括学生。我们观看这些节目很是有益,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一方面也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层面,对于我们词汇的积累也有重要意义,我们也可以提高与他人的对比和竞赛来提升自己。当然,多种形式的节目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4.很多大学生都愿意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汉字书写水平

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汉字,离不开我们的母语。我们讲着中文,写着汉字,对于我们的汉字书写等方面的水平自然需要得到提高,这也是大学生开始重视提高一些方法来提高自己汉字书写水平的原因之一。

5.国家也应该重视对于汉字的提倡问题

针对于社会上人们过于依赖电子设备,时常“提笔忘字”的情况,我们的汉字水平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国家对于汉字的提倡问题需要更加重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母语的书写方式,这是我们民族的标志,汉文化的传承也要有汉字的书写方面。

6.汉字的作用得到极大的肯定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汉字的演变史就是中华文明的进步史,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不管科技发展到什么地步,我们都不能舍弃汉字。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涵。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语言文字事业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稳定,都有着基础性、全民性的作用。

四.讨论与总结

1.当前社会上关于汉字书写等方面的现状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文字有着神圣的敬畏感,民间有“敬惜字纸”的传统。但是今天,电脑和手机成为了大多数人传递信息的媒介,有人更是调侃道,一百多年前,中国人躺在床上吸鸦片,如今中国人躺在床上玩手机。另外,电脑因其具有的快捷和高效的特点也同样成为扼杀我们汉字文化的不二首选,键盘上的敲字如飞早已经取代了我们原先一笔一划的汉字书写,但是很多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电子产品依赖性所带来的文化危机,或者可解释为很多人文化责任感的缺失。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性已是不言而知,这样一来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很多人在拿起笔写字时只记得汉字的大致轮廓,具体偏旁部首的搭配以及笔顺错乱倒置,令人啼笑皆非,不得不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令人忧心的文化流失现象。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该报告指出,学生汉语能力下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也在退化。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根据腾讯微博2013年一次网络随机调查显示,90%以上被调查网友出现过“提笔忘字”的状况。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曾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由于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十分特殊,汉字比英文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因为电脑的使用,让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日益拼音化和字母化;拼音越俎代庖,笔画的江湖地位日益衰落。有语言专家指出,键盘输入的广泛性会减少了人们的写字机会。长此以往,中国人掌握的汉字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少。

2.国家对于汉字提倡问题越来越重视了 全国人民的汉字水平是怎么的了?为调查这个问题,2011年5月全国首次规范汉字书写水平等级测试在天津市举行,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开展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讲、写活动”的重要工程之一。本次测试项目包括硬笔及毛笔书写,测试内容有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笔顺笔画、结构章法、书写规范、熟练程度等。测试后对其数据的分析表明大家的汉字水平并不好。

针对如何提高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这一突出问题,近些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也采取积极措施:例如,通过中小学语文课加强汉字书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分学段目标等部分,均对各年级中小学生汉字书写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在中小学开展了书法教育。教育部于2011年、2013年先后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中小学要开设书法教育课程。例如,开展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截至2011年底,确定389所中小学为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例如,通过赛事等活动提高学生汉字书写水平。教育部近年来组织开展了三届以“书写经典,传承文明”为主题的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全国共有近3000万人次的大中小学生报名参与赛事。

党的十八大后,教育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

再有近期,大家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正在热播。这一大型汉字听写教育类电视节目甫一播出,反响强烈,激发了全社会关注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化的热情,宣传了汉字知识,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这是深入落实《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应用和书写能力的有效举措,也是一件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文化盛事。该节目不仅是全国各省市比拼汉字听写水平,更能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再有该档节目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交融,各省友谊的种子得以播撒,各省“振兴中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得以凝聚,汉字书写美德的观念得以传递,同时充分展示汉字书写的真谛和魅力所在。本节目深受全球华人的热捧,同时受全国各省市教育局的关注。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档节目代表着全国各省市汉字书写水平的大比拼,每个省市都想成为全国汉字书写水平前列,得到省市领导、中央领导的肯定,为所属省市争得荣誉。

3.汉字的意义与重要性

汉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是艺术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汉字的演变体现着中华文明的进步,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每一个汉字都具有深刻的内涵,书写汉字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更是一种艺术创造和艺术享受。借助汉字,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书写汉字,可以使我们的孩子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汉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华夏文化的根。它是一种古老而又常新的文字,自仓颉造字以来,有着几千年的演变历史,有形象各异的字体,有各种各样的释义„„可是说,每一个笔画都有它的来历,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出处。

汉字的重要性也有很多,例如:学好汉字对于我们学好语文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语文的教学重点也就是汉字的教学。书法是一门艺术,在写字的时候可以静心,动脑,动眼,动手,而且要求身正,精力集中,可以培养人的耐心。所以,从一个人的字也可以简单的看一个人的修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和书写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通往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学生如果没有流利地,快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技能,他就像半盲目的人一样。”从而可见汉字是多么的重要。汉字的书写准确,工整,美观,也可以使人拥有愉悦的心情,从而引发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认识大量的汉字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就像大家要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就得拼命记单词一样,想要读更多的书就得认识更多的字。

4.提高国民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性

其一,提高国民语言文字能力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语言文字能力是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因素,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水平和语言综合能力,对个人的成长、成才和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提高全体国民的语言文字能力。其二,提高国民语言文字能力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国际交流的迫切需要。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语言文字是不同文化、不同文明间交流、理解的桥梁和纽带。加强语言文字的对外交流和传播、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利于进一步搭建与世界各国人民沟通、理解、信任的桥梁,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明和价值理念。其三,提高国民语言文字能力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华文化载体及鲜明标志的作用,不仅仅是方便沟通、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而且事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和传承,是维护和保障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汉字不仅在国内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外交上面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的繁荣进步,汉字在世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了。韩国多名前总理联名建议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希腊第一家孔子学院隆重揭牌;孔子欧洲学院2009年联席会议在比利时举行;匈牙利军校

篇7: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五年级作文

光“爱”这个字形,就让人心里感到暖洋洋的了:上面一撇是和煦的风,下面三点是温柔的雨。让我们张开双臂,紧紧地把朋友搂在怀里!开学时的那一件事让我对它有更深的体会。

一天,阳光明媚,我穿着单薄的衣服蹦跳着去学校。忽然,一阵强风刮来,衣衫单薄的我不由结结实实地打了一个大喷嚏。哎!我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暗暗地埋怨自己:叫你听妈妈的话吧,你就不听!看,报应来了吧!我又开始怪那天气:老天啊老天,你为什么偏在这时候降温?我想回去取外套吧,可路已经走了一大半了,时间也来不及了;向朋友借吧,说不定他们还嫌冷呢!我只好一边咒骂着这鬼天气,一边快步走向学校。

这时,小吴走了过来,看我正在打哆嗦,就对我说:“小红,你没看天气预报吗?今天降温!“她一边说着,一边把自己的外套披在我身上:”快把衣服穿上,到教室喝点热水,我先走了!“我望着小吴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哽咽了,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篇8:论《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社会性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上升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对人们交流思想、协调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至关重要。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明标志。《通用规范汉字表》是通行于中国大陆现代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标准汉字的集合体,国务院在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制定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国家从宏观层面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社会性给予的高度概括。

王宁(2004)认为,汉字规范的社会性指汉字在使用时受社会制约的人文性,语言文字是符号,但不是单纯的数理符号,它是在人文社会中被全民使用着也改变着的符号。汉字的通行度、社会性分布和人为调整的可能性,都是它的社会性的反映。

本文从收字覆盖面、分级定量的考量方法、增设专门用字的三级字表等方面来阐释《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剖析《通用规范汉字表》在具体收字方面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体现其对基础教育、辞书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的适用性,以展示《通用规范汉字表》更加广泛的社会性。

一《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的覆盖面

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现代社会一般领域汉字应用的实际需要,因此,收字的覆盖面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收字的科学有效,必须有足够量的语料作支撑。研制组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以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作为基础语料,辅以北京语言大学汉字应用研究所建立的现代新闻媒体动态流通语料库、《规范汉字表》研制课题组建立的教育科普综合语料库,以及《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工作组建立的儿童文学语料库,框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一般通用字的收字范围。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是按照通用性、描述性、实用性等原则,在海量语料基础上随机抽样而成,全库约9100万字符,语料时间跨度自1911年至2002年,覆盖了从现代白话文通行以来近一个世纪的语料,内容上覆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55个学科。语料来源包括教材、报纸、综合性刊物、专业刊物、图书等,还有请示、报告、批复、命令、指示、布告、纪要、通知等行政公文;章程、条例、细则、制度、公约、办法、法律条文等章程法规;诉讼、辩护词、控告信、委托书等司法文书;说明、广告、调查报告、经济合同等商业文告;欢迎词、贺电、讣告、唁电、慰问信、祝酒词等礼仪辞令;请假条、检讨、申请书、请愿书等实用文书等各种应用文体资料。(刘连元,1996)该语料库不但规模大、覆盖面全,而且兼顾了多方面的用字平衡,基本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现代社会汉字使用的实际情况。

为了确保《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全面、有效,满足各级字表的定位需求,三个辅助语料库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对字表收字进行有效的验证与补充。如,“氆氇”,藏族地区出产的一种毛织品,也叫藏毛昵,是加工藏装、藏靴、金花帽的主要材料,它在藏族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地位如内地的棉布一样重要而普及,应该将其纳入通用字范围。然而,这两个字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中统计不到字频,将其收入二级字表,体现的是现代新闻媒体动态流通语料库的补充作用。再如,“蜈蚣”“蝌蚪”,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中均不属于前3500高频字范围,“蝌蚪”排在4100字之外,“蜈蚣”更是排在4700字之外,它们在一般通用语料中的频次也都很低,不属于常用字范围,但却是儿童读物的常用字,将其收入一级字表,充分体现了儿童文学语料库的有效补充作用。此外,利用教育科普综合语料库,对《通用规范汉字表》所收汉字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字表的8105字可以覆盖99.99%的教育科普用字,一、二级字表的6500字可以覆盖99.96%的教育科普用字,一级字表的3500字可以覆盖99.16%的教育科普用字,这组数据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字表收字的科学、有效。

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兴起,使社会的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姓氏人名、地名用字等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满足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的现实需要,《通用规范汉字表》对专门领域用字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如公安部的第二代身份证系统用字、民政部的全国区划地名用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科学技术术语用字、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用字,等等。某些字虽然在平衡语料库里字频较低,但在上述各自领域中的应用却较为广泛,也被纳入《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收字范围。如三级字表增收的地名用字“岙、窊”,浙江有“珠岙、松岙、富岙、薛岙”等,山西有“东窊、薛家窊、南窊子、赤泥窊”等,可见其应用之广泛。

综上所述,以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作为基础语料,辅以现代新闻媒体动态流通语料库、教育科普综合语料库、儿童文学语料库,并适当考虑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专门领域用字,这样框定的收字范围确保了《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的有效性和较为广泛的社会覆盖面,充分体现出《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的社会性。

二《通用规范汉字表》定量

汉字起源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几千年来,汉字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大篆、小篆、隶书等不同阶段,才演变为现今的楷书汉字。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不同历史层面、不同字体的积淀,汉字的数量一直在不断递增。

楷书汉字到底有多少,至今没人说得清楚。公元100年的《说文解字》收录汉字9353个;1716年的《康熙字典》(中华书局,1958)收录汉字47035个;《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收录汉字60370个;截至2012年,国际标准ISO/IEC 10646已编码汉字为81376个。随着技术的发展、整理的深入,汉字量还会增加,目前新闻出版署广电总局正在研发的中华字库工程,预估的汉字量约30万个。

如此多的汉字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据统计,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毛泽东选集》1~4卷用字2891个;人民教育出版社现行一至九年级使用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220万字教材库用字5564个;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新闻媒体动态流通语料库用字7697个;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用字8217个。由此可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那么多字。

汉字是人们交流思想、协调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书面工具,它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够用就好。由于汉字的繁多,会给普通用户的日常使用带来沉重的负担。对汉字进行科学定量,有利于减轻汉字学习的负担,也有利于提高汉字应用的效率。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初期,考虑到《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已深入人心,人们已经听惯了3500常用字、7000通用字,研制组原计划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7000字的基本框架内进行调整,从而确定一级字和二级字。这主要是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1)规范的延续性;(2)照顾人们的习惯心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但是,研制组经过对相当数量的现行语料用字进行反复研究、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与最初的设想有所出入。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快速发展,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计算机对汉字的处理能力大大增强,实际处理的汉字量已大大超越了《通用规范汉字表》最初拟定的收字量,有些经常使用的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没有收。另一方面,《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某些字,在通用语料中几乎统计不到使用频度,说明其通用价值不是很大,而且,其中部分字属人名、地名等专门领域用字,但又不能满足专门领域的现实用字需求。汉字能否进入《通用规范汉字表》,直接影响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流通使用的合法性与便利性。有鉴于此,尊重客观现实,实事求是,能够满足现实社会的客观用字需求,成为《通用规范汉字表》在收字量上的不二选择。

由于个体汉字的使用频率不均衡,有高有低,随着频率的下降,汉字使用的覆盖率呈递减趋势,当频率降到一定程度,累计覆盖率(如下图所示)基本不再上升,这就是“汉字效用递减率”。依据这一重要原理,以基础语料库为主、三个辅助语料库为重要补充,通过采用科学的字频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一般社会应用层面的通用汉字字量;再根据各专门领域的用字特点,依据汉字在该领域的使用度来确定其收字量,比如地名用字,行政区划级别越高,其使用度就越广,据此将地名用字主体框定在乡镇及以上的区划地名范围内,适当补充部分村级地名和自然实体名称用字,最终为《通用规范汉字表》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字量8105个,给社会提供了一个字种和数量相对比较适度的字表。通过利用不同的语料反复验证,8105字可以满足现实社会的日常用字需求。

三《通用规范汉字表》分级

《通用规范汉字表》作为国家规范,面向的对象是全国各阶层的使用者,由于文化程度、行业领域、交际范围的不同,导致人们对汉字的需求存在差异。为了提高《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社会实用性,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现实需求,需要将其分级,分级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其适用性效能的发挥。

根据功能定位,一级字表,是使用频度最高的常用字集,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层面的用字需要。二级字表,是使用频度仅次于一级字表,与一级字表合在一起构成通用字集,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三级字表是对那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用字的补充。

鉴于专门领域用字的特殊性,所收专门用字独立成集,作为三级字表。因此,分级主要是解决常用字和通用字的界定,即一、二级字表的划分问题,划分的依据是汉字的使用度和通行度两个指标。因为汉字本身的使用频率相差悬殊,通用的程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经过对大量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反复研究、论证,综合运用这两个指标,能够客观、准确地描述出汉字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使用状况。

为了科学确定一、二级字表的收字量,引入了“最小稳定点”的概念。所谓“最小稳定点”,就是在语料库字频统计的基础上,在以频度降序排列的用字量为横坐标、以相应汉字集的累积覆盖率为纵坐标而形成的曲线图中,随着用字量的增加,累积覆盖率的增长幅度发生突然降低的那一段的起点。(周晓文、王晓明,2008)

通常情况下,在降序排列的不同规模语料库字集中,约2000高频字以后,单字对语料的累积覆盖率贡献基本在0.4%以下,频度曲线平滑,变化幅度缓慢,用单字的频度体现不出明显的落差。因此必须扩大考察范围,采用成段字集进行比较,以字量与覆盖率的固定增加比作为衡量标准,才能找到这个落差点。(周晓文、王晓明,2008)

根据一、二级字表的定位,在足够量和足具代表性的多个语料库的支撑下,通过寻找“最小稳定点”,并加以适当的人工干预,最终确定《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量为3500字,二级字量为3000字。经测算,3500字可以覆盖9年义务教育所有科目教材用字的99%以上;6500字可以覆盖社会通用层面一般用字的99.99%以上。

四《通用规范汉字表》增加专门用字

增加专门用字是《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大亮点,也是顺应信息时代社会用字的客观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用字量逐渐增多,一些特殊领域的用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信息储备和信息传递不可或缺。王宁(2013)认为汉字的使用包括书写和阅读两个层面。姓氏人名用字,除了知名人士,普通人的姓名在一般社会应用层面上使用度不会太高;地名除了大城市、著名景点外,在一般社会应用层面上使用度也比较有限。根据字频和覆盖率,这些特殊用字可能都进不了通用字的范围,但阅读频度却很高。现今社会实名制无所不在,如金融、保险、教育、交通、医疗等行业,无人不用身份证、户籍卡、学历证书、病历卡等证件,必须存储可能用到的汉字。

为满足信息传播、科技发展和社会交际的需要,《通用规范汉字表》扩大了收字量,增加了专门用字,为了区别于一般通用字,将其单独成集,作为三级字表。

当然,汉字也不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适度够用才是最好。经过广泛调研与科学论证,《通用规范汉字表》将专门用字框定在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四个方面。收字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样是依据其在各自领域的通用度和使用度来确定的。经过认真筛选、甄别,最终确定了具有一定的使用频度、来历明确、音义俱全、具有适用价值的1605字。

五《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社会适用性

(一)基础教育领域

识字是入学教育的第一步,是阅读和学习知识的基础。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识读多少字、哪些字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客观需要,这是一大难题。

为了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和运用汉语的基本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1月26日联合发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分常用字(2500字)和次常用字(1000字)两个部分。其中的2500个常用字作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评价的依据。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颁布至今,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用字的字种也发生了更替,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应用的需要。这一点,在语文出版社2003年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得到了验证。经统计分析,2003年版语文出版社的小学一至六年级新课标语文教材12册所用字种共计3599字,其中,2441字属于2500常用字,674字属于1000次常用字,另有484个字不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12册语文教材共计用到1158个非常用字,而有59个常用字却没被用到。这说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已不很切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实际,一些语文老师和教材编写者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标组组长巢宗祺(2015)曾表示,十年前在研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时,也曾想过要在《标准》里附一个“字表”,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识字、写字”学习要求的依据。但基于专业性和工作量等诸多方面的考量,课标组无力承担此任务。迫于无奈,仍然沿用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此次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给一级字表明确定位: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层面的用字需要。为了确保一级字表的适用性,通过运用多个大型语料库对汉字使用度和通行度的测算,调整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部分汉字。虽然一级字表的字量仍保持3500字不变,但在具体收字上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却有部分差异,进出各100多字。如,将“盅、赊、傀、儡、荸、荠、黍”等103字调出,调入“卉、迪、浏、愣、弘”等103字。由于借助“教育科普综合语料库”“儿童文学语料库”两个语料库的合理干预,使得一级字表更符合基础教育的实际,为教材编写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教育部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时,吸纳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究成果。巢宗祺(2015)表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始修订之时,适逢《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工作初步完成,里面的“一级字表”正好可以用到课程标准中。《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以及在此基础上专门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的“附加产品”,对于基础教育意义十分重大。有利于加强汉字教育的评估,促进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质量监控。

(二)信息领域

计算机处理文字是通过其编码来完成的,因此,汉字能否在计算机中运用,首先取决于汉字是否在计算机中有固定的存储位置,即被纳入编码字符集,有唯一的编码。为便于国际间的信息交换,还必须要有国际统一编码,这是信息时代对汉字规范的新要求,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为使《通用规范汉字表》能够满足信息时代的新需要,在整个研制过程中,研制组十分重视汉字的编码工作,适时将《通用规范汉字表》即将收录、但尚未编码的汉字加以整理,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申请编码,保证了《通用规范汉字表》所收的8105个汉字全部纳入国际编码字符集,每个汉字都有国际统一编码。

有编码,是汉字进入计算机的前提,这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系统对编码字符集的实现是分等级的,有强制与非强制之分,只有强制部分才是所有信息系统都必须要实现的。也就是说,编码汉字很多,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能实现。为了满足信息时代社会用字的客观需要,《通用规范汉字表》增加了三级字,合理补充了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用字,包括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用字。上述四个专门领域的用字对信息传播影响很大,不可或缺。现今实名制日趋广泛,银行、医院、民航、铁路、保险、学校等,合理补充相对通用的高频专门用字,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对全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约200字却不属于编码字符集的强制部分,《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之前,一般系统均不支持,无奈之下,用户只能通过图片或自造字的方式来使用。这种方式只能解决显示和临时打印的需要,却无法进行准确的信息检索与交换。

汉字被收入《通用规范汉字表》,就确定了其法律地位及其适用价值,对信息及其他领域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通用规范汉字表》经国务院发布后,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等十二部委联合发出贯彻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要求汉字信息处理标准尽快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进行修订,汉字信息处理产品应执行修订后的标准。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通用规范汉字表》将在信息领域得到全面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日常用字的缺字几率,以确保信息传递的信度。

《通用规范汉字表》不但触及了信息领域的底层编码,也解决了应用层面的现实问题。目前,两岸四地在汉字使用方面还存在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差异,尤其是一对多现象的存在,使得简繁自动转换时很容易造成误转,两岸四地的书面语互相交流也容易产生误解。为了适应两岸四地书面语交流的需要,《通用规范汉字表》在附表中合理分解了一对多现象的简繁对应关系,方便了简繁转换的双向运作,有效地解决了简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有利于两岸四地之间的信息互通与文化交流。经过逐字梳理,《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其中96组简化字与繁体字不能一一对应的情况全部进行了分解。如《简化字总表》中的“淀[澱]”,看似一一对应,实则不然,简化字“淀”分别对应“淀”和“澱”两个字。前者表示较浅的湖泊,多用于地名,如“白洋淀”;后者表示沉淀,如“淀粉”。此前由于没有加以分解,在简繁转换时,经常会将“海淀区”转换为“海澱區”。

(三)辞书编纂领域

编纂一部辞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收字问题,收多少字,收哪些字,虽说取决于其市场定位,可依据的却是国家现行规范。江蓝生(2015)认为,汉字规范跟辞书尤其是汉语语文类辞书的关系密不可分。不管是字典还是词典,都要以字打头,以字统词,在字下注音注义;一部语文辞书收哪些字,不收哪些字,怎样处理简繁字、异体字之间的关系,都要以国家现行汉字规范为依据。

《通用规范汉字表》颁布之前,一般的规范性辞书均以上世纪80年代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作为主要收字依据,由于其发布时间较早,社会语言生活已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用字的字种发生了变化、字量也有所增加,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应用的需要,致使一些有用的字查不到、收录的字无人查。为了提升辞书的适用性,编纂者便不断地扩充其收字量,由于缺乏全面、科学的论证,非但没有解决应用中的缺字问题,反而造成无用字的过多冗余。此次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在足具代表性的多语料库的支撑下,通过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明确给出了符合现实社会实际需要的通用字量,还对其收字作了科学分级,明确了各级字表的社会功用,尤其增加了三级字表,合理补充了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用字,包括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用字,为现代汉语规范性语文辞书收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处理简繁字、正异体字等字际关系,是语文辞书无法回避、又很伤脑筋的问题。字际关系的处理,除了要依据语言文字规范,还得兼顾文字的学理,是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体。《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之前,我国现行的汉字规范主要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由于规范太分散,加之相互间的不协调,造成运用上的不便和处理上的纠葛,给辞书编纂带来很大困扰。此次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对以往多个汉字规范进行了较全面的优化梳理,理顺了规范汉字与相应的繁体字、异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其整合于一表,避免了相互矛盾,提高了规范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为辞书编纂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如,“愣lèng”的本义为“呆,失神;傻气”。“楞”的本义为“四方木、棱角”,读léng音,义同“棱”;读lèng时,有“失神、发呆”之义。由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愣lèng”作为“楞”的异体字,造成“楞、棱、愣”之间相互纠葛。《通用规范汉字表》恢复了“愣”的规范字地位,将“楞léng”作为地名用字,不再保留“lèng”的读音,避免了3个字间的相互纠葛。

(四)公众服务领域

根据现代社会的实际用字需要,在不违背《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大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公众的用字习惯,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一些仍然具有较大应用价值、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或在特定意义上调整为规范字,并对其应用范围加以限定,以方便人们使用。如“钜、昇、堃、犇、喆、淼”等,这些字适用于百姓起名和地名用字的需要,满足了百姓起名的个性化需求。再如“迳、菉、淼”等,这些字都是乡镇地名用字,一个镇的人口,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释放一个地名用字,便可惠及到如此多的人口。在实名制无处不在的当下,恢复这些字的合法地位,解决了人们身份信息的有效传递问题,可以避免百姓在乘坐交通工具、银行取钱、医院就医、获取保险、出入境等方面的诸多不便。

总的来说,《通用规范汉字表》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无不着眼于其社会适用性。字表对各领域的适用性,无不体现其社会性的一面。正如国务院通知中所述:“《通用规范汉字表》是满足信息时代汉字应用需要的重大规范,是汉语母语教育、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和汉字国际标准化急需的基础规范。研制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有利于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文化、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汉字国际标准化和汉语国际传播,是利国便民、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宁.论汉字规范的社会性与科学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3).

[2]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通用规范汉字表》[Z].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3]周晓文,王晓明.数理统计方法在汉字规范中的应用[J].语言文字应用,2008,(2).

[4]王宁.《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曹宗祺.《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A].信息时代汉字规范的新发展[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6]江蓝生.《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辞书编纂[A].信息时代汉字规范的新发展[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7]刘连元,现代汉语语料库研制[J].语言文字应用,1996,(3).

上一篇:彭宇案的真相是什么下一篇:后宫爱情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