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与汉字思维的故事

2024-04-25

我、孩子与汉字思维的故事(精选8篇)

篇1:我、孩子与汉字思维的故事

我、孩子与汉字思维的故事

我是在朋友圈里看到汉字思维课程的预告的。因为孩子正好上一年级,而且识字量不大,急需恶补一下汉字的相关知识。之前我也对汉字的演化比较感兴趣,买过《说文解字》,左民安的《细说汉字》。在看《细说汉字》的时候,就深深为汉字演变的历史和组成的有趣而吸引。但是感觉只看书,印象不深,而且无法系统的向孩子讲解。

在看到汉字思维的帖子后我试听了2节课,深深为李老师的讲解所折服。李老师不仅声音很有磁性,而且还能用英文很好地解释汉字的意思,关键是能把汉字讲的生动有趣,还能让人印象深刻。于是后面毫不犹豫的报读了汉字思维课程的家长班和学生班,开始了每周2次的听课。因为时间比较晚,一般都是爬楼听。

李老师的课都是从生活现象开始娓娓道来。比如讲“采”,先指出这个字过去指的是脚印。然后展示很多动物的脚印,让家长和孩子试着从不同的脚印中感受信息。“悉”就是用心观察脚印的意思。经过观察,孩子们发现能从动物脚印知道好多信息:动物的类型、大小、体重、是否受伤、动物数量的多少等等。因为可以从脚印获得这些,所以“悉”又引申为“全部”的意思。再从这个意思扩展到词语:“悉心、获悉、收悉、悉数、熟悉、明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知道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可以非常生动有趣的。

我对孩子的要求是能学到多少是多少。在刚开始上学生班课程的时候,孩子只能做到听完课就算结束,课后作业都是我来做。我发现有些内容听过之后还是会有遗忘,而且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加,很容易把相近的混淆。同时上学生班和家长班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巩固一下感觉好多了。

孩子一般听课的时候很少全程板板正正的坐在那里按要求读,总是声音若有若无,一边吃手指头,一边跑去拿点东西。总归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认真。开始的时候我也会很焦虑,不停地纠正他。但现在我知道男孩子和女孩子是不同的,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状态。而且孩子在学校规规矩矩的坐了一天,晚上再要求笔直笔直的坐着听课,对他来说真的有点累。所以,我告诉自己,只要他的心是打开的,耳朵在听,眼睛在看,嘴巴也在时不时的读着,那么他多少总会听到一些,学到一些的。放下这些焦虑,我发现他真的看似漫不经心,其实还是一直在思考着的。就这样上了几周,有一次在孩子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孩子看到“恭”,告诉我这个字下面不是“小”,应该是个“心”字。这是在汉字思维课程里讲到的。我突然觉得特别欣喜,原来孩子真的学到知识了,而且是潜移默化的学习。所以妈妈们,我觉得只要孩子和你的心在,他一定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到他需要的知识和力量的。

上家长班时,我跟孩子说你去洗刷睡觉,妈妈听听。结果他偏要在我旁边蹦蹦跳跳的陪着我听。还时不时的回答一点老师的问题或者提出点自己的想法。我突然感到,当我把学习当成他要完成的任务,就会特别在乎他的姿势,状态。当我把学习当成我的任务,我会放松很多。而孩子虽然看似没有端坐桌旁,却也一直在听,在吸收着。现在遇到有趣的汉字,我会问问他这个字是什么含义?他也能答出一部分。我自然真情流露,夸奖了他。而孩子也更加爱和我一起听,一起学。

昨晚娃作业完成的比较早,我说你早点洗刷睡觉吧。结果娃说还有没有汉字课还没听?我说你喜欢听?他说因为我可以边听边吃零食然后就两人一起边听汉字欣赏的课,边做上周的作业。虽然有的答案是错的,但这是娃自己动脑思考的,而且大部分还是正确的。

真的感谢李老师的倾情付出,让汉字课这么有意思,让学习成为孩子的期待。而且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学习,孩子除了收获知识,还会收获到家长的好学和对他全然的爱!

时洪凯 微信号***,微信昵称karry2016年5月17日《我、孩子与汉字思维的故事》

篇2:我、孩子与汉字思维的故事

我第一次上羊毫课的时候,是项老师推举我跟胡志国去学。第一次来到这充斥书法气味的教室。

刚来到这,一闻这气息,让我浑浊不清的大脑破刻苏醒了过来。让我还迟疑要不要学立即下了决议:我必定要学好这门我找了一个位子坐下,袋子里拿出毛毡、笔连、砚台、纸、墨这五样写毛笔时候要用货色。

而后把毛毡放在最底下,纸放在毛毡的上面,其余的东西都放在它的旁边。再从墨瓶里倒出墨在砚台上。从笔连里拿出笔。就能够了。

篇3:我、孩子与汉字思维的故事

要研究语言, 就要研究文字。“言者意之声, 书者言之记” (《<书·序>》) , 古人的这句话说明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也说明了文字的基本性质: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 (《语言学纲要》, 163) 尤其是汉语, 它与中国汉字的关系尤为密切。通过对汉字的认识, 就可以知道汉语的特殊性。

一、汉字和汉语

汉字的特点首先造成汉语语音区分能力不强。汉字一词多音现象比较多, 如shen身神审慎。虽然语音区分能力不强, 但是音调发达, 这是对汉语词汇层面语音区分能力不强的一个补充。汉字不受制于读音, 读音尽管发生变化, 但汉字字形不变。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 读音虽然发生了很多变化, 但字形没有变;而且同一个汉字, 全国有各式各样的读音, 各种各样的读法, 如:东北话、上海话、广东话等等, 这些人相互说话听不懂, 但只要写出汉字, 就能懂, 不同地方的人就能进行交流。“这些情况概括起来, 就是汉字念出来听得懂听不懂无关大体, 只要写出来看得懂就可以了……这使人们形成一种错觉, 好像汉字是‘看’的, 不是读的, 和语音没有关系。其实不然, 汉字不仅是‘看’的, 而且也是‘读’的, 只不过它可以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来读罢了。” (《语言学纲要》, 165) 。而且, 汉语语言多, 但汉字少, 这就导致汉语中的两大现象:一是一字多音现象。如:“着”读作“zhe”“zhuó”“zhaó”;二是多字一音, 如“baò”“报、抱、豹、趵、爆、暴、曝”。由于汉字象形以表意, 通过字形能够区分意义, 所以没有给汉语的语音统一造成压力。汉字的同音字特别多, 若通过语境不能区分语意, 那么可以借用字形来审度。“通过汉字一般只能从字形来判断汉语的词源, 不大能从语音演变关系把真正的词源弄清楚。” (史存直:2010)

二、汉字与思维

汉字的特点导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直觉性的, 而西方的思维方式注重推理, 注重逻辑。汉字是以象形起源, 即使抽象的词, 也尽量将其具体化、形象化, 如形容马跑得快, 用“千里马”将“快”具体化。汉语直觉性的思维方式, 是通过联想、体悟的方法挖掘并建立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 用比喻例证的方法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如何进行直觉性的“比喻例证”用林语堂的话来说, 就是“体会、体悟、妙悟”, 在两类外延上毫无联系的事物之间通过“悟”的办法进行“比喻例证”, 传统上称之为“比类取象”和“援物比类”。 (徐通锵:2008) 其实, 对于“悟”的注重, 从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依据。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孔子教学时就非常注重学生的悟性。

中国人直觉性的思维方式表现在方方面面。这里主要谈谈两个方面。首先是诗歌, 中国最早的诗歌《诗经》中有很多形象, 生动的描写。如《国风》的《柏舟》写到“我心匪鉴, 不可以茹。亦有兄弟, 不可以据。薄言往愬, 逢彼之怒。我心匪石, 不可转也。我心匪席, 不可卷也。威仪棣棣, 不可选也。”这首诗里面, 作者连用三个与心情毫无联系的事物对心情进行描写, 表现了主人公的坚强、坚定的态度和淡然的心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琵琶的描写更堪称一绝:“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大珠小珠落玉盘”指的是大雨点、小雨点落在荷叶上的声音, 通过对几种意象的描述, 将琵琶声的音韵情感变化和高低起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其次是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中国哲学家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 《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冯友兰:1947) 。这就是说中国的哲学家的作品很具有诗性, 可以称之为“诗性哲学”, 这与西方哲学家几乎是完全相反的;西方的哲学充满逻辑和辩证法, 可以称之为“理性哲学”。或许, 有很多人的想法或观点都是如此, 认为中国哲学家的思维很感性, 没有逻辑, 没有推理, 经常会突发奇想, 随便改变话题、方向和所要谈的事物。不但普通人会这么认为, 甚至语言大师们都有这样的观点, 他们认为汉字太落后, 不如西方的拼音文字发达, 要将汉语推向拼音化的道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虽然汉字是象形文字而不是拼音文字, 但是, 汉字也是一种符号, 而且这种符号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抽象化、概括化、形式化和规范化, 是汉民族逻辑思维的结晶, 它的造型构思离不开想象、联想和推理。

汉字, 博大精深, 她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 她以非凡的凝聚力团结统一着大中国;她是中华民族之魂。

摘要:通过对汉字的特点分析和解读, 了解汉语特点形成的原因;借从中国诗歌及中国哲学的特点, 分析汉字对中国思维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汉字,汉语,思维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1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165

[3]、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419

[4]、史存直.汉语史纲要[M].北京:中华书局, 2010:3

篇4:浅谈汉语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关键词:汉字;语言;传统思维

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17-01

一、汉字

(一)汉字的起源。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汉语更是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语汉字是其精髓。下面先来谈谈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在文字创造之前,人们主要使用有声语言,而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有声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焦急交际的需要,因此便产生了记录语言的字。世界上几个古老的国家使用原始图画进行交际,在古埃及的前王朝时代,人们通常使用图画文字。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常用鸟兽花草等图案绘制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而这为后来汉字的起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图画文字逐渐退出人们的交际舞台,于是大量的象形文字产生了。

汉字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交流,人们开始进行思考,这使得最初的形象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虽然人们的观察不到位, 描写技术也粗糙, 但经过长期的训练也能把物体画得很逼真。所以保存在商周时代甲骨、金文中的比较古老的象形字, 它们的形体与原始图画没有多大的区别。

(二)汉字的特点。

汉字的历史悠久绵长,也是世界上使用至今最古老的文字。在历史的长河中,唯有中国的汉字代代相传,流传至今。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虽不是最初的汉字但已经相当成熟了。至今还未发现早于甲骨文的汉字,但从距今六千多年出土的陶器上发现已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记事符号。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表义性。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文化载体,同时它也是一种精神产品,汉字本身就是文化是一种文化系统。我们能通过某些汉字的字形、字义、字音对古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有一定了解,所以汉字中形声字占绝大多数也是一个重要特点。

二、思维方式

(一)思维方式的含义。思维方式是指人们用以处理信息和感知周围世界的一种思维习惯。心理学将思维定义为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高级元认知过程。人类通过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从而形成概念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较为固定的元认知模式,反映了处在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和群体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的认知特性。

(二)思维方式的特点。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以直觉、体验、类比、象征取代了理性、逻辑,感性强、理性弱。中国人的思维有较强的我直觉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很有帮助。西方的科学重视理性分析与逻辑推理,注重方法与技术上的操作与实验,要求用精准的数字来把握所认识的对象,同时通过归纳法概括出一般性的原理与规律。特别是在伽利略与牛顿时代,思辨的、演绎的人们和技术的、归纳的人们建立了紧密联系,使得这些科学家们既是实验家,又是理论与思想家。但是,中国人的思维基本上说是混沌的、粗疏的,同时也是凭直觉性和整体性来把握事物。

三、汉字与中国思维方式的关系

(一)中国思维方式在汉字中的体现。

1.整体思维和汉字的造字方法。

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最根本的特征。中国人的思维变迁可以用三个阶段来展示。第一是象形字阶段,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是“观物取象”,但观物取象决非一味地机械模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进行综合概括了。从图画式的文字过渡到象形字的产生,概括性的象征取代了图画式的描绘,简洁的线条取代了投影式的块面结构。象形字是人类思维进化的接结晶产物,也代表着真正文字的出现。第二是象意字阶段,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综合取象”,主要是以获得对抽象事物表达的能力抽象事物,即“意”之物,它无形可象,必须综合与之相关的事物,才能近似地或朦胧地造字表现。第三是形声字阶段,有了形声字中国人的思维便突破了取象的单一性,进入到一个更高层的境界。形声字有形旁和声旁,既“取象”又“取声”形声字和语言中的词有两种联系,分别是语音联系和语义联系,而形声字的特点和整体功能和中国人的传统思维特点正相符合,所以形声字的发展逐渐壮大,并在汉字体系中占了绝大部分。

2.直观思维和汉字构字形态。

中国传统思维的另一方式是直观。这一思维特征在汉字的构形形态上也有明显体现。

直观思维既体现在表静态事物的字形上,又表现在表动作行为的字形上。古代的人们思维仍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直观是他们认识事物最直接的方法。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汉字的象形性逐渐弱化,但是构形依然采用感性直观的模式。这种汉字构形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意象思维。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与中国人的直观思维是相互关联的。中国人在自己思维习惯的影响下选择了汉字,同时,汉字又反过来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四、结语

汉语汉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学习。随着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多的人想要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汉语汉字就是中国的典型代表。汉语汉字与中国人的思维关系密切 ,通过汉语汉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处在学习西方国家发达社会的位置,现在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黄金时期。最后,作为翻译人员,承担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光荣使命,我们只有自己真正了解了本国的语言文化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

篇5:我、孩子与汉字思维的故事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节

《汉字和书的故事—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探寻发现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以及神奇之处和特有价值。2.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3.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和欣赏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汉字的产生、演变和造字特点。2.制作课件。学生:1.了解有关汉字造字的传说。2.收集汉字造字方法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想:假如没有汉字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汉字,你会碰到哪些困难? 1:假如没有汉字,信写不成,邮件发不成,妈妈的温馨留言条也就没了。2:假如没有汉字,逛街也不方便了。街上没有一个字,我需要的东西不知在哪个商店,一个个地找,那要找到什么时候呀。

3:没有汉字,许多发生的事都不容易记下来,日子一长肯定忘记。4:假如没有汉字,我会很遗憾。我是一个爱好写作的人,如果没有汉字,那就绝对不会有人看到我的作品了。

5:这样一来,作家、记者、书法家不是都要失业了? 师:看来,咱们的生活的确缺不了汉字,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这汉字可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活动二:探寻: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师:那汉字到底是谁创造的呢?说起“造字”,我们就会想到“仓颉造字”的传说,谁知道这个传说?你们认为传说中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方面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生l:我们组一致认为仓颉有四只眼睛不可信。人怎么可能有四只眼睛呢? 生2:对这一点我们小组也认为不妥。不过我想,传说中写仓颉有四只眼睛是想说明他比常人会观察、会发现。

生3:我们认为,仓颉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字是可信的。现在很多字和事物本身还是很相像的。

生4:我们小组认为汉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造的。创造那么多的汉字,靠一个人的智慧是完成不了的。

生5:我们认为仓颉是文字的鼻祖,是始者,但不是终者。师:那人们为什么要造字呢?表达、交换、记忆? 生1:我想是主要是为了帮助记忆。生2:我也这样认为。

师:据说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古人有很多帮助记事的方法(出示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三幅图)。

师:这是人们通过一些考古的发现和古籍进行推测的。请大家来试着当当考古家,推测一下人们的记事方式。

师:后来,人们又用画图记事。(师边讲解边出示牛字的演变过程)师:从画整牛到创造牛字,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是人们根据实际需要,长期创造、改进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文字产生、演变的历史。师:从“牛”字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汉字由图形变为笔画。生2:汉字由象形变为象征。师:汉字由复杂变为简单。活动三:研究汉字的造字方法

师:请大家分小组研究一下,下面这几组字有什么特点?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些字的? 出示: 人、木、牛、册、眉

本、上、从、刃、中 从、休、暮、歪、掰 噪、澡、躁、燥、操

生:人、水、册、眉这些字很像实物。师:你们能说说看看这些字分别像什么? 师:这是连带相关的物体一起画出了。描画实物形状是一种造字方法,称为象形法。在我们的汉字里,最早产生的是象形字。

师:在生活中,我们的祖先还会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于是又用灵巧的双手刻绘了一个个符号。这就是指事造字法。(出示:本、上、从、刃、中的古文字)请大家找一找与古文字相对应的现代文字。

师:我们祖先还创造了“会意字”。这类字往往是拼合儿个意义上有关联的字来显示出新造字的意义。出示:从、休、暮、歪、掰

师:请大家分组讨论,用语言与肢体动作来谈一谈、演一演字的意思。师:看来.汉字的一笔一画都有奥秘。因为汉字是我汉族祖先对大自然对当时社会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会的结晶。咱们的祖先先后造出了“形声、指事、会意”字,但字还是不够用。怎么办呢?聪明的祖先,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组成很多新字。

出示:噪、澡、躁、燥、操

师:为了方便记忆,我们给这组形声字编编识记口诀好吗? 师、生:有水可洗澡,伸手做早操,张口出噪音,易燃真干燥,跺脚好烦躁。师:还能找出一组组这样的形声字吗? 师:就这样文字越造越多。据统计,形声字占汉字的90%左右。除了这主要的三种造字方法之外,还有假借、转注两种造字法。我们的祖先就是运用这六种造字法造出了90000多个汉字。这些神奇的汉字,都是我们聪明的祖先从劳动中从大自然中、从社会生活中体味、创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用灵巧的双手刻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符号,把他们的智慧和灵感熔铸在一个又一个汉字里。

活动四:感受:汉字的神奇

板书设计 汉字和书的故事

假如没有汉字----------交流 记忆 写作

汉字的产生和演变----------结绳 刻木 图画 仓颉造字

篇6:我、孩子与汉字思维的故事

一、教材内容:《汉字和书的故事》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 第二单元

第4课

二、教材分析:

《汉字和书的故事》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4课。旨在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探寻和研究汉字的起源和特点,体验和感受祖先的智慧,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在许多学生眼中,“汉字”只是一种工具,一种符号,会写、会用足矣!学生对汉字缺乏整体的了解。因此,本课设计立足于高远和开阔的背景,从历史和审美的纬度设汁猜想、探寻、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适度探源”“解读奥秘”中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以期在“思索”“顿悟”中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完成快乐的精神之旅!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

2.了解书的产生及演变历程,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我们今天的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这其中我们的祖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五、教学理念:

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只是提示了一些示范性的知识点或信息资源,给学生留出了探究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探究历史的各种方法。

六、教学重难点:

如何让学生感受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一种真诚的爱。

七、教学过程: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

活动一 设想:假如没有汉字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汉字,你会碰到哪些困难? 生1:假如没有汉字,信写不成,邮件发不成,妈妈的温馨留言条也就没了。师:大家的交流沟通肯定少了。

生2:假如没有汉字,逛街也不方便了。街上没有一个字,我需要的东西不知在哪个商店,一个个地找,那要找到什么时候呀。师:给咱们的生活带来了麻烦。

生3:没有汉字,许多发生的事都不容易记下来,日子一长肯定忘记。师:我也有同感。久而久之,咱们的过去将是一片空白了。

生4:假如没有汉字,我会很遗憾。我是一个爱好写作的人,如果没有汉字,那就绝对不会有人看到我的作品了。

师:我看除了小作家伤感之外,班里的小书法家也干着急喽。生5:这样一来,作家、记者、书法家不是都要失业了? 师(半开玩笑):失业的可能还有老师。生6(笑着接):我们也整天不知该做些什么了。师:同学们,没有汉字的生活── 生1:太不方便了!生2.太单调了!生3:太落后了!师:看来,咱们的生活的确缺不了汉字,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这汉字可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

活动二 探寻: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师:那宝贝——汉字到底是谁创造的呢?说起“造字”,我们就会想到“仓颉造字”的传说,谁知道这个传说? 生:我知道这个传说。传说距今5000年前,有一位名叫仓颉的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有四只眼睛,看东西十分清楚,抬头看见月亮的时圆时弯,低头看见各种鸟兽的脚印,他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文字。

师:好神奇的传说。同学们,你们认为传说中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方面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生l:我们组一致认为仓颉有四只眼睛不可信。人怎么可能有四只眼睛呢? 2:对这一点我们小组也认为不妥。不过我想,传说中写仓颉有四只眼睛是想说明他比常人会观察、会发现。

生3:我们认为,仓颉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字是可信的。现在很多字和事物本身还是很相像的。师:你说的是象形字。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生4:我们小组认为汉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造的。创造那么多的汉字,靠一个人的智慧是完成不了的。

生5:我们认为仓颉是文字的鼻祖,是始者,但不是终者。

师:“仓颉造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不是史实。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如果仓颉确有其人,他也只是寻找到了文字的“根”,并且发挥聪明才智使“文字根”长出了强壮的树干。只有在后人的浇灌下“树”才会渐渐“分枝”,长出“绿叶”„„造字的祖先不是一个人,我们的祖先人人都在创造文字,都在参与这个活动。直到今天,汉字都还没有“结果”,也永远不会“结果”,因为汉字还在不断创造,不断发展。师:那人们为什么要造字呢?表达、交换、记忆? 生1:我想是主要是为了帮助记忆。生2:我也这样认为。

师:据说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古人有很多帮助记事的方法(出示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三幅图)。

师:这是人们通过一些考古的发现和古籍进行推测的。请大家来试着当当考古家,推测一下人们的记事方式。

生1: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住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师:你认为结绳记事的方法有什么不足? 生1:我想,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他想记得的事情也就记不住了。所以这个方法虽简单但不可靠。

生2:我来推测“刻木记事”。在木头、石头上刻痕也是帮助记忆的方法之一,结果当然也是与结绳记事一样。用这种方法不能对事情本身做记录,它只能起一个提醒记忆的作用,而且也不能记得太多。师:后来,人们又用画图记事。

生:画一样东西太慢了,可以抓住东西特征,简化一下。

师:你与古人真是不谋而合了。就拿“牛”来说,人们最早是画一头整牛的图形,后来生产发展了,交往频繁了,人们没工夫画那么细致的画,便仅画个牛头来代替。再后来,画牛脑袋还嫌麻烦,就将线条进一步简化,终于创造了“牛”字。(师边讲解边出示牛字的演变过程)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文字产生、演变的历史。师:从“牛”字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汉字由图形变为笔画。生2:汉字由象形变为象征。师3:汉字由复杂变为简单。

师: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了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转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活动三 研究:汉字的造字方法

师:每一个汉字都是智慧的结晶。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考的。昨天,我请大家去了解古人造字方法,并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请大家分小组研究一下,下面这几组字有什么特点?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些字的? 出示:

人、木、牛、册、眉 本、上、从、刃、中 从、休、暮、歪、掰 噪、澡、躁、燥、操

生:人、水、册、眉这些字很像实物。师:你们能说说看看这些字分别像什么? 生1:“人”像侧身的人。

师:瞧,圆圆的头,微弯的臀,直立的腿,伸出的手。生2:“木”像树木,上有枝下有根。生3:“册”像绳线编结竹简而成的书的样子。生4:“牛”像牛头。

师:咱们的祖先真的聪明,易于区别,易勾轮廓的物体,往往是画实物的全体;复杂又易混的物体往往是画最具特征的部分,以局部代全体。生5:“眉”为了显示眉毛,还加上了眼睛。

师:这是连带相关的物体一起画出了。描画实物形状是一种造字方法,称为象形法。在我们的汉字里,最早产生的是象形字。

师:在生活中,我们的祖先还会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于是又用灵巧的双手刻绘了一个个符号。这就是指事造字法。出示:本、上、从、刃、中的古文字)请大家找一找与古文字相对应的现代文字。

师:我们祖先还创造了“会意字”。这类字往往是拼合儿个意义上有关联的字来显示出新造字的意义。

出示:从、休、暮、歪、掰

师:请大家分组讨论,用语言与肢体动作来谈一谈、演一演字的意思。(学生立即行动)生

1、生2:两人一前一后相跟随。众生:从、从、从

3、生4:一人做大树,一人靠在他身上闭目养神。众生又高呼:休息的休。生5:太阳落到草丛里──暮

生6:不正──歪;两手把物体分开──掰

师:看来.汉字的一笔一画都有奥秘。因为汉字是我汉族祖先对大自然对当时社会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会的结晶。咱们的祖先先后造出了“形声、指事、会意”字,但字还是不够用。怎么办呢?聪明的祖先,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组成很多新字。

出示:噪、澡、躁、燥、操

师:为了方便记忆,我们给这组形声字编编识记口诀好吗? 师、生:有水可洗澡,伸手做早操,张口出噪音,易燃真干燥,跺脚好烦躁。师:还能找出一组组这样的形声字吗? 生1:睛、晴、清、请 生2:吗、妈、骂、码 生3:通、桶、痛 生4:逃、桃、跳、挑、眺

师:就这样文字越造越多。据统计,形声字占汉字的90%左右。除了这主要的三种造字方法之外,还有假借、转注两种造字法。我们的祖先就是运用这六种造字法造出了90000多个汉字。这些神奇的汉字,都是我们聪明的祖先从劳动中从大自然中、从社会生活中体味、创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用灵巧的双手刻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符号,把他们的智慧和灵感熔铸在一个又一个汉字里。

活动四 感受:汉字的神奇 1.我们来做个游戏 1)造字游戏 字?(旧、由、旦、申、甲)小结:一个简单的独体字,加上一笔,就创造出了那么多的新字。我们的祖先真是聪明富有创造力。2)组字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组句的游戏。羊山上吃小草 羊上山吃小草 山上羊吃小草 小羊上山吃草„„

师:从这个游戏中,你又体会到了汉字有什么神奇之处? 小结:对!只有汉字才能有这样多灵活多变的组合,这也是汉字的神奇之处。2.欣赏书法实物,感受汉字的独特艺术魅力。(舞、京„„)

师:(出示印有“舞”字的衣服)大家请看,老师手中的“舞”字,说说你的发现。学生交流。

小结:从刚才的比较中可看出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这个角度进行总结)。师:再看看这方中国印,你有什么发现?谁能给我们介绍这枚中国印? 学生交流介绍。

小结:小小的一枚印章,蕴含着那么丰富的内涵!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聪明的设计者!师: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艺术造型与文字相结合的画面? 学生展示、交流。

小结:从这一个个的艺术字中,我们一同感受到了汉字神奇的美。3.表意简洁的汉字

用教材P55上方框内容引导学生研讨。

小结:汉字的确是太神奇了,就连外国人也由衷地称赞汉字,的精美艺术和神奇。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在世界五千多种语言中,汉语最简短,最科学,最富有生命力。汉字文化具有无穷的魅力,汉字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无穷的创造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汉字的魅力深感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仅从小要!学好汉字,用好汉字,还应该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和世界创造出更多的奇迹来!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汉字的缤纷世界,去研究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第二课时

书的演变 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创造了汉字,那这些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记载)我们学习的大多都是从书上获得的,那“书”又是怎么来的?这节课我们将探讨这个问题

2.看到我们思品书封面上拼音下面的“五年级下册”,“册”是什么意思?字典的解释:古时称编串好的许多竹简,现在指装订好的书或本子,“册”字的形状像什么?我们来猜想它的由来?

3.那我们现在的书与“册简”有什么关系?是谁发明造纸术的、印刷术P56——P57,学生谈文中所得。

4.假设没有造纸、印刷术,我们来算一算:一片竹简写25个字,把我们一本教材刻在册简上会是什么结果?(不方便,但此骨文好,可以保存、传递)把我们所学的书都刻在册简上又会是什么结果?

5.在蔡伦造纸和毕昇印刷术创造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解决的,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篇7:我、孩子与汉字思维的故事

孩子面容疏散开来,沉了一口气,好像压在胸中那个大石头也顿时落地了一般。

“我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的英语老师姓宋,是我们镇上首屈一指的公认的好老师。据说他教学很有一手,能在他手下学习,就是三生有幸的好事。事实证明,宋老师教的很好,有品有料,而且很受学生喜欢,尤其深受女同学喜欢(当然他好像也特别喜欢女生,尤其是乖的)。只可惜,我并不是很喜欢宋老师……”我故意停下来,略作沉思,学生把目光也从别处移到了我的脸上。我清了清嗓子,继续讲:

“我不太喜欢宋老师有三个原因:第一,他太凶了。有两件事让我记忆犹新,有一次,我因为生病迟到了,走进他的课堂没喊报告,他让我走出教室,去想想还有什么没做好。我脑子发烫,没想出来。宋老师认为我是一个不肯喊“报告”的倔驴,于是当众把我的仅有的一顶官帽子——英语课代表给拿掉了。还有一次,我和班上一个好友提前交卷,以显示我们很牛逼,我们两正高兴地在阳台上对答案,交流心得的时候,宋老师走出来,一手扭住我脸上的肉,另一手扭着朋友的肉,使劲转了一圈。把我痛死啦!宋老师一边扭,一遍说,给你们两个龟儿子强调了好多遍,be动词后面要加ing……我们才猛然醒悟……那一扭让be动词后接动词的ing产生了深远链接,我一辈子不会写错……”

学生那张苦大仇深的脸舒展完了,漏出了一丝冬日暖阳,在我看来,极为珍贵。

“我不喜欢宋老师的第二个原因是,我总觉得宋老师他也不太喜欢我。我那时候虽然小,但是感情却很细腻。我总感觉,我这个不温不火的学生,难以走进他的视线。我总感觉他更喜欢班上的一流学生雷强、王美聪……也喜欢班上围着他转的那些女孩子蒲帮燕、刘晓丽……唯独好像对我不远不近,不温不热的……这种感觉很不爽,我希望他对我不一定非要那么炙热,但希望他能够爱我爱得明显一点。于是,我偶尔要主动做一些事儿去挣个脸,但是他也好像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仅仅是就事论事的指点我。没有给我鼓励。我觉得我老师不喜欢我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他居然选了另外一个英语成绩不如我的学生当我的组长。”

“每次别人问我,最喜欢的老师是谁,我都会说宋老师。但我只是跟着别人说,因为喜欢宋老师的人实在太多。于是,我觉得好像不说他就有点违背常理一般。于是,对于这个人人都说喜欢的宋老师,我喜欢不起来,却偏偏要从嘴里说喜欢他,真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呀。”

“但,孩子,你知道吗?我最不喜欢宋老师的是什么?”

孩子摇了摇头。

“我最不喜欢的一点是,我永远不知道我在宋老师心中是什么地位,什么形象……我当时英语成绩也好,但不是最好,和你现在的状况很类似。但我希望我的老师能够高看我一点,我满心希望他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或是表扬一流学生的时候能够把我的名字也一并念进去,好让我感觉有点面子……这种虚荣心偶尔能得到满足,但偶尔也落空……有时候他甚至直接把我归类于二流(我眼中的流派。)让我郁闷之极……好就好在,那几年,我越是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我就越想证明自己。当然我也成功的证明我应该是属于一流……”

“孩子,我现在想问你几个问题,好嘛?”

“嗯!”

“你肯定在我的故事当中听出了你的身影。你在乎你在我心中的定位吗?”

“嗯!老师,我很在乎……”孩子声音哽噎,双眼泛红。

“你是不是也和我当初一样,很迷惑到底老师喜不喜欢你?”

“嗯!老师,简直一模一样!你就像那个宋老师,我就像那个你。我明明不喜欢你,怕你,但我也要装出和其他同学一样,说喜欢你……”

“好孩子,老师当然知道,我的身体里面藏着无数个灵敏的窃听器,时时刻刻观测着你内心的一起一伏。要不然,今天我不会找你过来聊天。”

“我好长一段时间,疑惑你是不是针对我,总是让我难堪,上课还要点名批评我,偶尔还用教鞭收拾我……你总是把我归类于我不想存在的那个领域,我也觉得我是你应该信任的“免检产品”(班级暗语——指代一个学生作业因为一以贯之的优秀,可以免检,免改!)我有意识的靠近你,但是你对我依然不温不火。我也不是那种爱说爱笑的性格,装不出一种很亲近的方式,但也在乎……”孩子大声啜泣……

“在我心目中,你在一流和二流的过渡地带……一流的学生是“优秀且稳定”,你是“优秀”但不“稳定”……我在课上课下一切的行为,逻辑起点就是一个——重视你!让你稳定!”

“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的宋老师的定位了。他觉得我优秀,但不稳定,我冒冒失失的性格特征注定了我要在细节上吃亏无数才能够精进自我……你也一样,我希望我的那些外力,监督,罚抄,吼人……是促成你精进自我的助推器……但是,你所看到的殷哥和他的宋老师还有一点不一样——我身上装有无数个敏感的感受器,我能感受到你的内心微澜;我除了嘶吼,还能倾听……今天,我们谈话的目的有三:

第一,我想消弭一下我们彼此的真隔膜,假亲近,希望你能够理解我对你各种行为的思考起点——关注你,在乎你,重视你。

第二,我想清晰一下你在我心中的轮廓,不让这种捉摸不定的不适感困扰你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你优秀,但不稳定。我要你稳稳当当,心止如水。

第三,我看中内心的自我砥砺,而不是一味的外在疏导。冰心说,心因饱经忧伤而愈益醇厚……你现在反而成熟了许多”……?

“老师,我懂了!谢谢您……和你聊天真的很舒服,你真的太懂我们了……”孩子深深的鞠了一躬,离开了办公室……

“对了,……”

孩子转回头,望着我……

“你最像当年那个我……放心,我没有理由不喜欢自己……”

他咧嘴笑了……

感悟

1. 营造出一个大伙儿都喜欢你的繁荣假象并不难。大多数的喜欢并不代表每一个都喜欢。有时候选择的“喜欢”是“理性的抉择”,然而内心不会欺骗他。老师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既不知“情不知从何起?”何来“一往情深”?

2. 长久的浸淫在被喜欢的假象之中,久而久之就以为自己真的“被每个人喜欢。”这好可怕。因为我们的大脑处理不好假装。就好像一旦入了戏,自己都会被剧情所感动一样。费曼有句名言,“第一原则是不要欺骗自己,因为你是最容易被骗的。”

3. 长时间抓大放小的管理思维,让老师不经意间就滑向了“忽视”那一端口。忽视了人的培养,忽视了内心情感的拿捏……没有被关照过的学生是没有受过真正爱的教育的学生,这是老师的可悲之处,教育的失败之处。

4. 你或许可以折腾学生,或许可以抬举学生;你或许可以收拾学生,或许可以赞赏学生。惩罚与赏识;收拾与奖赏在教育领域就应该是同义词,它们共同的反义词是“忽视”。

5. 角色定位是学生行为表现的起点。角色定位来源于两个层面——第一:孩子,你能告诉老师,你给你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呢?第二:孩子,你觉得,在老师心目中,你是什么层次呢?

两种定位间的差值就是换位思考的开端。

篇8:汉字与母系社会神话思维

卡西尔说:“神话与语言是同一棵大树的两股树枝。不管在哪里, 只要我们发现了人, 我们也就发现他具有言语的能力, 并且受着神话创作功能的影响……神话和语言二者都是基于人类的一种很早很普遍的经验, 一种关于社会性的自然而非物理性自然的经验。”以下略举数例, 以窥其一斑。[2]

1 帝、后、也、毓———最早的天神和帝王是女性

“帝”之古义为母系社会同一血缘家族的女性共祖。“帝”之初形为“荦”, 是为女性生殖器之象形字, 卫聚贤认为:“人类由女子生, 故崇拜女子生殖器。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多有三角形如‘荦’的花纹, 即是崇拜女子生殖器的象征。此三角形后演变为上帝的‘帝’字。”就此, 清代末年古文字学家吴大有一段颇为精辟的论述:

《白虎通》、《说文解字》、《孝经援神契》、《尚书尧典序疏》皆曰:“帝、谛也。”大窃疑谛为后起字。上古造字之始, 不当先有谛字, 以帝之大, 与上帝、天帝并称, 何独取义于审谛?此不可解也。尝见潘伯寅师所藏旧拓本有一卣盖, 文曰:“荦已, 祖丁、父癸。”又甘泉毛子静所藏鼎文曰:“荦已, 祖丁, 父癸。”古器多称祖某、父某, 未见祖父之上更有尊于祖父之称, 推其祖之所自出, 其为帝字, 无疑。……惟茛、茛二字最古最简。蒂落而成果, 即草木之所由生, 枝叶之所由

“后”字的思维方式与“帝”相同。“后”为甲骨文“后”字之讹变, 上为人形, 下为倒子形, 表女子生育产子之义 (毓为“后”的同字异形) , 母系氏族之酋长为一族之始祖母, 称之为“毓”, 在甲骨文中以“毓”称殷之先公先王, 典籍中“三后” (指禹、汤、文王) 、“夏后”之“后”则指君主。从词源来看, 指君主的“后”还保留着母系氏族文化的痕迹, 应该是较早产生的词。

2 乙 (燕) 、孔、乳——春燕是生殖之神

马林诺夫斯基在研究超人连兹母系社会后指出:

“最使我们发生兴趣的是:神话所述的始祖群永远都是借着妇人的出现;她有时被弟兄伴着, 有时被图腾兽伴着, 未尝被丈夫伴着。……神话所显示的, 不是父亲的创造能力, 乃是女祖自然的生育能力。”[4]

女人的生育能力, 对于不懂得生育机能的原始人来说, 是一种非常神秘的能力, 他们又往往将这一能力与神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任何人的出生仿佛都是一种命定的存在, 而不是本能的性欲交合的偶然产物。在早期的神圣殿堂里供奉的祭祀对象往往是女神, 这便是原始人从女性的生育能力的崇敬而衍生出来女神崇拜, 也是母权社会存在的重要观念形态。

《说文·乙部》连部首字在内, 共收三字, 其释义为:

乙, 玄鸟也。齐鲁谓之乙, 取其鸣自呼。象形。凡乙之属皆从乙。

孔, 通也。从乙从子。乙, 请子之候鸟也。乙至而得子, 嘉美之也。古人名嘉字子孔。

乳, 人及鸟生子曰乳, 兽曰产。从孚, 从乙。乙者, 玄鸟也。明堂月令:玄鸟至之日, 祠于高礻某以请子。故乳从乙。请子必以乙至之日者, 乙春分来, 秋分去, 开生之候鸟, 帝少昊司分之官也。

由此可见, 古籍中“玄鸟”意象象征生殖之神。

《诗经·商颂·玄鸟》: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殷宅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

《楚辞·天问》:

简狄在台, 何宜?玄鸟致胎, 女何嘉?

《吕氏春秋·音初》:

有女戎氏有二佚女, 为之成之台, 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 鸣若嗌嗌。二女爱而争搏之, 覆以玉筐。少选, 发而视之, 燕遗二卵, 北飞, 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 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这段记载可以与上文所援引《楚辞·天问》有关内容相印证。《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 有女戎氏之女, 为帝次妃。三人行浴, 见玄鸟堕其卵, 简狄取吞之, 因孕生契。”

这令我们联想到《诗经·商颂·长发》中称契为“玄王”, 亦同《玄鸟》“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所述一致。商代晚期彝器出土有玄鸟妇壶, 其铭文为“玄鸟妇”三字合文。于省吾先生考证认为:“玄鸟妇三字合文是研究商人图腾的唯一珍贵史料, 系商代金文中所保留下来的先世玄鸟图腾的残余。”胡厚宣先生在研究商族图腾时指出, 被商族尊为“高祖”的王亥, 其亥字头上加一鸟形。都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所见研究鸟图腾的基本材料。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306.

[2][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152.

[3]吴大.字说[A].转引自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 181.

上一篇:3分钟语文小故事演讲下一篇:各具特色的民居前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