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

2024-05-13

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精选6篇)

篇1: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

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

(一)收入状况。

荷兰一位大学教授对中国人20世纪90年代的幸福指数进行了3次调查。以10分为满分,1990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为6.64,1995年上升到7.08,而到2001年却下降到6.60。由此可见,幸福与财富并不总是同步增长,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财富对幸福的边际效应就会递减。通俗地讲,成功者和有钱人未必是幸福的,但幸福的人必定是成功的。因此,人的幸福指数和经济相关,但也未必完全正相关。美国有经济学者提出了一个饱和度的概念。他发现,在经济收入增长的某个阶段内,人的幸福指数是和经济收入呈正相关的。也就是说,他的收入愈高,幸福指数也会往上提升。但当经济收入过了某个阶段后,幸福指数可能停滞不前,或开始出现下降。年薪百万和两百万,收入一千万和二千万,幸福指数很可能是相当的。

(二)幸福参考系。

众所周知,物理的参考系可以让本来“没有运动”(当然运动是绝对的)变得运动起来,让本来总是运动的事物看似静止,可见,参考系的作用是可以逆转感官感受的。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从形式上讲,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是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从内容来讲,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与发展状态。当然,幸福指数所量化的是人们的主观心理体验,这种体验会强烈地受到个人差异的影响。幸福指数因环境而异,一个小孩家庭状况本来清贫,当家人为他买一辆自行车,可能让他感到极大幸福,而如果他家庭比较富裕,当家人为他买一辆自行车,也许他也会感到幸福,但是两个人感觉到的幸福肯定不同,前者明显强烈。幸福指数因人而异,对成人来说,孩子上学不发愁,工资涨点,看病便宜点,就业机会多点,房价下跌点,股市火红点,幸福感就会强一点;对小孩子来说,可能有一件玩具就幸福;对农民工而言,也许是做完工可以拿到应该拿到而难拿到的血汗钱就幸福。幸福指数因年龄而异,小时候在春游的时候能有两个鸡蛋带就会很幸福,长大恋爱了有人爱就觉得很幸福,年老了儿孙绕膝就感到特别幸福。

(三)额外幸福。

相对于物质带来的幸福,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确实值得骄傲,但是并不意味着人们都生活得很快乐。对比发达国家,真正使得他们的人民幸福指数高于我们的原因不仅是经济上的优势,更是文化上,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比我们发达。当一个人真的有知识,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便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自然能体会到什么叫幸福的真谛,即使遇到再苦的生活也感觉到幸福的存在。以前,解放初期以及文革时期,人们的生活还比较贫苦,但是大部分人都拥有一个共同信仰,一个共同的理想,为了理想无怨无悔地奉献出一切,即使牺牲也会成为一种幸福。毕竟,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他取决于你怎么对待生活,这一点老子的《道德经》里有很好的诠释。因此,要让人们都感觉到幸福,重要的就是让人们都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中,让人们为希望而活。

在研究经济发展制度选择时,我们面临资源约束的先天条件,为了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总是把每一单位资源边际收益相等作为目标进行追求。在研究财富分配制度选择时,我们同样面临财富约束的前提条件,为了实现国民幸福指数最大化,总是把每一单位财富的边际效用相等作为目标进行追求。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幸福的追求,发展经济只是手段,生活幸福才是目的,因此,与促进经济增长相比,增进国民幸福指数提高更带有根本性。

(一)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在挑战执政底线,能否扭转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实质是在检验政权的性质。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相关数据,撇开那些偏离常态、不具有可比性的国家,无论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贫富差距之大,可能已经“领军世界”。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作为与党和共和国风雨同行历练出来的杰出的政治家,1992年南巡谈话算是终结自己政治生命之时、代表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党继任者的政治交待,他在这里严肃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还指出,“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我们党从创立那天起,就代表着工农利益,就以均富为目标,就以剥夺资产阶级、地主阶级财富为手段。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已经明显贫富分层,有产者财富积累量与解放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工农再一次成为改革成果分享中的弱势群体,对这种状况如果继续听之任之、麻木不仁,人们有理由要问这个政权是代表谁的利益了?纵然找出无数“御用文人”写出无数“宣传文章”,本来面目是盖不住的,大众怎么能够被愚弄? 财富分配确实不能不顾及生产力效率,公平和效率是任何国家、任何制度必须认真处理的问题,我们要反思的是目前这种分配制度,这一制度是否真的对发展最有效率,按照缩小差距导向调整分配制度,是不是真的就降低效率了?解放前我们通过剥夺剥夺者、“劫富济贫”,今天我们就不能适当“劫富济贫”?

贫富差距问题不是经济问题,是公平正义问题,是政治问题,是关系政权性质问题,是执政党实施治理的法理性问题,要从这个高度认识和处理。

(二)改革财富分配制度,增大国民幸福指数。

一个国家有10户人家,一年生产出60只苹果,现在给出两种分配方案:方案一,国家拿走20只,剩余40只在10户人家分配,其中有1户拿走10只,1户拿走8只,1户拿走6只,还有5户分别拿走3只,剩余2户分别分享半只;方案二,国家只拿10只,最富那1户减少为拿7只,出现2户次富分别拿走6只,3户分别拿到5只,剩余4户分别拿到4只。显而易见,吃了10只苹果变为吃7只,其效用减少,与只能吃到半只变为可以吃4只,其效用增加,增加必定大于减少值,国家总福利因此获得巨大提高。

大同小异,实现状态一向状态二转换,增大国民幸福总指数,就是要进行二次、三次分配,通过这种分配,把富人财富部分转移给低收入者,把富裕地方的财富部分转移给相对贫穷的地方,做好对社会最低层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尤其需要适当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水平,从而使分配由目前向国家倾斜略微向国民倾斜。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9”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34%,远低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60%的水平,劳动收入在GNI(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严重偏低,2000-08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4%,而职工的实际工资年均仅增长15.7%,居民总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逐年减少,2003、05、06、08分别为61.8%、45.3%、44.6%、35%左右,通过劳动报酬分配的比重过小,劳动要素在企业内部分配中的比重也偏低。

(三)加大对困难和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建立长效社会托底机制,确保面临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能够享受国家发展的成果。

人生来平等只能是美好愿望,不平等才是绝对的。因地理自然环境恶劣,总有一些地区发展起点差、基础差,群众生活条件差;因偶然性的自然灾害、甚至自然灾难降临,使部分地区、部分家庭生活遇到了困难;因先天或者后天相关因素,一些家庭发生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情况,有的亲人大病离世,有的因治病债台高筑,这些不幸使家庭生活面临困难和挑战;等等,在任何一个社会总要沉淀下来一个特别困难的群体。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我们制度特点和优势,对于这部分被沉淀下来的困难群体,伸出温暖之手、援助之手,是制度内在要求。中央政府应该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托底方案,各地方政府应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框定自己的救助政策。

做好这些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日积月累,有利于培育一种互助互爱的道德文化,提高社会的凝聚力,有利于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保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四)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规模,抑制房价上涨,让人民群众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住房是最基本的民生,然而,目前的房价已经使住房成为人民群众的沉重负担,并且已经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需要花费多少年家庭收入才能买得起一套大众化的住房,国际通常标准大概需要3到5年,发达国家一般4到5年,我国则需要12年,诸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一线城市则需要近20年,再加上目前贫富分化严重,大多数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起。

解决目前房地产市场问题,应该分类推进,比较富裕家庭通过商品房市场解决居住问题,占人口总数过半的社会普通大众,通过保障性住房解决居住问题。即使通过市场解决居住问题,其房产价格也应该降到与国情相适应、与家庭收入水平相适应价位。

对于保障性住房,除了通过政府免除土地出让收益让利于民之外,也要分类供给,特别贫困的家庭以廉租房为主要形式,比贫困家庭稍微好些的家庭,以国家和个人共有产权方式享受居住条件,可随着收入水平变化、通过赎买形式逐步实现产权向个人完全过度,中等收入家庭以经济适用房为主要供给形式。目前一些地区要叫停经济适用房,把当地政府操作失当、无所作为看成是经济适用房本身有问题,这是因噎废食。

房价能否降到不成为国际笑柄、人民群众乐于接受,这不单是民生问题,不单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而且影响中国整体经济发展。

如果用横轴表示经济发展的某些指标(通常为人均产值),纵轴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则这一假说所揭示的关系呈倒U字形,因而被命名为库兹涅茨倒U字假说,又称库兹涅茨曲线。库兹涅茨在说明这一倒U字形时,设想了一个将收入分配部门划分为农业、非农业两个部门的模型。在此情况下,各部门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变化可以由如下三个因素的变化来说明。这三个因素是:按部门划分的个体数的比率;部门之间收入的差别;部门内部各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库兹涅茨推断这三个要素将随同经济发展而起下述作用: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不平等程度较高的非农业部门的比率加大,整个分配趋于不平等;一旦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由于非农业部门的比率居于支配地位,比率变化所起的作用将缩小,部门之间的收入差别将缩小,使不平等程度提高的重要因素财产收入所占的比率将降低,以及以收入再分配为主旨的各项政策将被采用等等,各部门内部的分配将趋于平等,总的来说分配将趋于平等。

专家观点

改变现行税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制度缺陷,完善税收调节体系,使税收调节分配的功能在居民收入、存量财产、投资收益等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发挥。

针对中国税收调节存在单

一、缺失、弱化的状况,建立多税种,立体式、全过程的税收调节体系。要完善税收政策,逐步建立一个综合协调配合,覆盖居民收入运行全过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以财产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两翼,以其他税种为补充的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

运用综合调控手段,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调控

一是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二是深化消费税制改革。充分发挥消费税商品课税再分配功能,对必需品适用低税率或免税,对奢侈品适用高税率。

三是可考虑对储蓄存款利息课征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以及开征物业税、遗产税等税种。把“富民优先”作为经济发展新阶段以及解决基尼系数拉大问题的重大经济政策,对低收入者实施积极的税收扶持政策

一是完善支持农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弱质产业特性,要求政府在取消农业税之后,进一步在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健全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具体讲要对农业生产资料采取更加优惠的增值税税率,降低生产资料价格,减轻农民负担。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使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中国中小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三是加大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支持力度,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四是建议开征社会保障税。

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对非常态高收入阶层收入的监管

高收入阶层主要为企业家、影视歌星球星、垄断行业从业者、政府官员“寻租”灰色收入者、非法地下经济暴发户等。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监控机制,做好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垄断收入的监管。二是要积极推行存款实名制,并逐步创造条件实行金融资产实名制,限制非法收入。

三是对黑色收入和腐败收入、灰色收入、钻各种政策空子所得的非常态收入要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打击和取缔。当然,在解决贫富悬殊、化解基尼系数“越警”方面,税收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必须和政府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篇2: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

1、怎样理解幸福

幸福是我们的内心感受,即充实与闲适。充实既指物质上的,也指精神上的。闲适指没有过强的外在压力与内在焦虑。

2、幸福的人生的四有:

(1)心中有盼头(即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2)手中有事做(意味着社会需要你。);

(3)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有情感的归属。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这是所有人一个共同的需要。打造相互支持,温馨的团体);(4)家中有积蓄(不会过分地斤斤计较。)

3、幸福的评价指标

(1)身心愉悦的程度(压抑感、疲惫感、挫败感)(2)精神充实的程度(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

二、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幸福人生呢?

1、人是有目的的;

2、社会文明的进步;

3、优质教育一定源于善好生活。《优质教育一定源于善好生活》个人的生活有两个评价的尺度:一个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尺度,即所谓“善与不善”;另一个是个人自我的评价尺度,即所谓“好与不好”。

善的生活,即体面的、有尊严的、负责任的生活;精神高贵和优越的生活,正直与光明的生活,富于德性的生活,充满了同情与关爱的生活。好的生活是能够感受到惬意与轻松、感受到内心的充实与和谐、感受到精神与物质的富足、感受到心灵的舒展与个性的张扬。

善好生活是一种自我实现的生命历程,是一种“不惑、不忧、不惧”的生活。而所谓优质教育,一定是能够使学生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人格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的,能够使学生内心变得越来越充实和富有力量的。

三、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因素有哪些?

1、待遇。不只是薪水;“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2、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3、劳动强度。(主要指课时量)

4、教师的专业自主权。

5、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6、学校的环境

7、学校的硬件设施。

8、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

9、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

10、学生的素质。

11、学校制度。

12、对教师的评价。

13、学校的社会声望。所以教育均衡发展,也是人道主义的要求。

14、教科书的质量。

15、学校可利用和开发的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

16、社会期望。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当前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

17、教师的健康。

希望教师做好三个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一整天,幸福生活一辈子。

18、社会的文明程度。

19、教师家庭的经济地位。20、教师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

21、教师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

22、教师更广泛的人际关系。

在这22个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因素中,教师最有可为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教师幸福人生的三个维度:观念、行为、个性。

1、观念(1)心态

先说一个有趣的计算。如果令A、B、C、D……X、Y、Z这26个英文字母,分别等于百分之1,2,3,4……24,25,26这26个数值,那么,我们就会得出如下有趣的结论:

第一、Hard work(努力工作)。努力工作是重要的,它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占98% “手中有事做”和爱岗敬业,这是我们实现生命价值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第二、Knowledge(知识)。知识也是很重要的,它在我们的生命中的重要性占96%。知识改变命运。

第三、Love(爱情)。爱情可能对女性来说更重要一些,它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占54%。

第四、Luck(好运)。好运、好运气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都希望有好运气。人生不是建立在饶幸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踏实、诚实的基础上,好运的重要性占47%。第五、Money(金钱)。当然金钱也很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般不能的。它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占到72%。

第六、Leadership(领导力)。它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占到89%。这个领导力不仅仅是领导者,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领导力的问题。所谓领导力,就是影响别人的能力,即推动、鼓舞和激励别人的能力。一个人的领导力有这样四个要素组成:洞察力、鉴赏力、判断力以及亲和力。

第七、Sex(性)。性对我们成年人来说也是重要的,但是它在我们生命中只占到48%,略高于好运。

努力工作、知识、爱情、好运、金钱、领导力、性等这些我们通常非常看重的东西,都很重要,但都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百分之百的圆满。那么,究竟什么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百分之百的圆满呢? 是Attitude(心态),是态度!

算式:A+T+T+I+T+U+D+E=1+20+20+9+21+4+5=100%。

为什么是心态呢?因为境由心生,环境是由你的态度生长出来的,你的思想就是你的世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痛苦与快乐,成就与失败,宽容与紧迫,其实全在于我们怎么看。因为我们是通过自己的观点去看世界,所以态度决定一切。积极心态的表现有哪些呢? ①

接纳现实 ②

悦纳自我 ③

心存感激 ④

追求卓越(2)理论修养

有效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理论。理论修养可以使我们视野开阔、思维缜密。理论如网,提高我们捕捉世界的能力。理论如地图,给予我们信息和方向。

2、行为

(1)课堂管理。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是强有力的人,目光坚定、信心十足、精神充沛、彬彬有礼。(2)教师穿戴

3、个性:热情、温暖,创造乐趣。

五、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1、自我反思哪些内容?

(1)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合理吗?对教学目标的反思;(2)这节课如何教学并设计的,为什么?对教学方法的反思;(3)你怎样评价这节课,得失优劣在哪里?得失优劣的原因有哪些?课堂诊断;(4)今后再上类似的课,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改进策略。

2、同伴互助 ①目标

②时间管理;即一天时间的有效利用。

③压力应对。“阅读是缓解压力最有效的方法。” 两个重要建议:

一要特别关注提升自我的文化底蕴;一节好课应该是真诚、深刻、丰富的; 二要特别注重语言表达,提高品质,即:兴、达、雅。“语言的边界就是精神世界的边界。”“语言的背后是思想和情怀。”

六、教师的幸福人生指南 快乐是一种美德 微笑是一种力量 优秀是一种习惯 成功是一种心态 歌唱是心灵的阳光 简单就是享受 清白是温柔的枕头 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最后,送一首歌词给大家《眼光》: 不管天有多黑,星星还在夜里闪亮; 不管夜有多长,黎明早已在那头盼望; 不管山有多高,信心的歌把它踏在脚下; 不管路有多长,心中的爱仍可以走到云端。谁能跨过艰难,谁能飞越沮丧,谁能看见前面,仍然有梦可想,上帝的心,看见希望,你的心里要有眼光,喔,你的心里要有眼光。” 哪些因素会影响教师人生的幸福指数?

在这些因素里,哪些因素很大程度影响你幸福指数的提高。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因素:至少有23个因素——

1、待遇:多远的概念,主体还是薪水。中小学老师的薪水太低了。应该在年收入7万左右。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2、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3、劳动强度(课量大);编制紧。1300多万,美国650多万。按人口比例,我们尚缺。

4、教师专业的自主权:教师的职业与专业不同。专业是一种职业从业人员所需要的培训,这种职业的劳动过程,不是简单的劳动过程,需要创造;专业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培训。教师这个职业应该是一种专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享有的权利。包括教什么、怎么教、学生评定、参与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专业权会影响教师的幸福人生指数。教师要有自觉权和自主权。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也得不到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如大学教师专业自主权就很高,中小学不行。因此,我们要提高自我专业素养。

5、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是热爱这项工作,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理解它的职责和使命。知识包括教育者的知识,技能包括班级管理的技能。为什么专业素养会影响教师的幸福人生?

1、专业素养高,工作就很自如。专业素养不高会影响教师的专业感受,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而充满焦虑。

2、教师专业素养会影响教师自尊需要的满足。素养高,领导赏识,家长信任,身边人尊敬有加。幸福是怎样的状态?就是需要的满足。

3、专业素养是人的最核心、最关键、最富有迁移价值东西。一个优秀教师和一个优秀的人是几乎可以划等号。一个优秀教师也可以胜任很多工作。擅长与师行沟通的人,就能在广阔的舞台中发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受益最大的是教师,第二是你的孩子,第三是学生,第四是学校,然后才是社会。

6、环境

7、设施

8、职业的稳定和安全:过于就不好

9、职业的社会声望:教师的自豪感不强,就影响到生活的幸福感。

社会声望的两个因素——政治经济地位;从业人员的素质。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教师地政治经济地位,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

10、学生素质:会影响教师的幸福指数。学生素质由家长素质决定。提醒: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人生,成为家长的模范。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张显我们的职业优势。

教师成为模范家长,就可以要求家长,引领家长,让家长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没有孩子是自己主动要求出生的。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中的成功,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资源。要研究家庭教育艺术。教师的家庭教育没搞好,你就有很大缺憾。作为教育者,要有这样的眼光: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家长,要在今天,在学生中播种明天的希望。学生的成长,将会影响明天家长的质量。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文化背景,然后是学生素质,再是学校条件。要成为称职的父母,就要有更多的父范学校和母范学校。与孩子讨论任何问题,关键是心态。

11、学校制度:人性化,合理的。建设好制度,就是责、权、利三者的统一。

12、教师评价:指标的合理,发展性评价等

13、学校的社会形象:要改造薄弱学校

14、教科书的质量:《教科书的标准》什么叫课程意识?不能因为是教科书的就一定要学。教师要有意识。

15、学校可开发或利用的课程资源:

16、社会对教育的希望:过高不好(有压力),过低也不好(不受关注)。现在是过高。

17、教师的健康:早上起床多喝凉开水。节制饮食,不吃过饱。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生活一整天,幸福生活一辈子。

18、文明程度:强调自由民主精神。国际形象不理想——国家是一个集权国家,腐败现象严重。中国,盛产贪官的地方。推进社会、政治民主化。强调公民教育,强调教师的现代民主意识。

19、生态环境质量: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控制人口非常重要。20、教师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21、教师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

22、教师成员之间的关系

23、教师成员的广大社会关系

影响教师的幸福指数有哪些因素?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地方,是教师的生命活动得以展开的地方。关注教师的校园生活质量,关注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是“以人为本”精神的最重要的体现。

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呢?如果我们能够清醒地理解、认识这些因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我们就找到了改进学校工作、着力提高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一些着力点和“抓手”。

待遇

待遇不仅仅是薪水,待遇是个多元的概念,包括保险等等。待遇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薪水,但又不仅仅是薪水。正如我们经常讲的,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努力提高教师的待遇,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更是我们政府的责任。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学校中是不是充满了公平与正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融洽、和谐是人际关系好坏的表现。大家想想,全世界有60多亿人,但是真正能够影响我们喜怒哀乐的人都在我们的身边,这些人中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同事。对于我们的感受来说,小环境比大环境更重要。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好不好,校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每一个教师也都可以为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贡献力量。

教师的劳动强度

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的工作量。现在的教师,工作量都偏大,所以我们的确有一个解放教师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怎样缩小班级规模,进而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当然,这首先也是政府的责任。

4、教师的专业自主权

我们需要区别这样两个概念,一个是职业、一个是专业,职业是一种社会分工,教师也是一种职业,所谓专业,是指一种职业。

5、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幸福人生。

6、学校环境

学校是不是整洁、干净、亮丽、宁静、舒适。

7、学校的硬件设施

教学仪器设备用起来是不是顺心、顺手,体育器材是不是比较精良。

8、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

9、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

10、学生素质

我们的孩子来到了这个社会,不上这所学校就要上那所学校,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素质是由家长素质决定的,所以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两点非常重要的提醒,第一个就是: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你一生中最重要的学生,每个老师都要努力成为家长的模范,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成为家长的模范,首先有助于提高我们教师的社会形象,凸显我们职业的优势,教师的社会形象高大了,我们的教育也更有效率。第二点就是: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够成为模范的家长,我们就能够更多的用我们的模范形象去引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切实的肩负起责任,如果我们作为老师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有教育好,我们在很多场合下,很多话都说不出口,更谈不上理直气壮的去要求家长和用我们的模范行为去引领家长。

11、学校制度 学校制度包括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等,是不是公平、正义,是不是比较合理、人性化的。

12、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的指标是不是合理,评价涉及到评价指标的问题,评价过程是不是民主,什么叫评价过程的民主呢?就是被评价者能不能参与评价过程,两点。

13、学校的社会声望

就是你所工作的学校的社会声望会影响到你生活的幸福指数,如果你工作的学校声名狼藉,你都羞于说我是那所学校的老师;如果你工作的学校的社会形象很好,你就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是那所学校的老师;

14、学校可开发和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

什么是学校的课程资源?那就包括人、财、物,比如说家长资源就是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所学校的学生家长素质都很高,能够为学校提供很多的支持、帮助,那学校办起来肯定会更好。扩充学校可开发、可利用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

15、社会期望

社会包括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家长、社会各界对于学校、学生、教师的期望,这个期望是过高不好,过高会有压力;过低也不好,过低会感到不受重视、不受关注;合理期待。现在的问题恐怕就是过高,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望过高,这是我们教师有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压力比较大。

16、健康

健康特别重要,希望大家能够强化健康意识,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包括寿命,它由多种因素决定,当然非常重要的是基因,就是遗传,大概占到百分之四十多,还有百分之四十多是由生活方式决定的,当然还有一些因素,比如说你的生活条件等等,运动是生活方式的一个方面,这说明生活方式很重要,希望大家要多喝水,像这样的杯子一天大概要喝十杯水,特别是早晨空腹要喝两杯水,两杯凉白开,早上漱完口后空腹喝,就是一定要注意保健,养生保健很重要的就是要节制饮食,就是不要吃的太多,动物行为学家做过大量实验,吃的太饱不利于延年益寿,古训里也讲,三分寒七分饱;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自己的健康,健康对个人来说幸福太重要,它也有社会意义。

17、教师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18、教师更广泛的人际关系

篇3: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主观与客观两类,前者诸如个体的人格特征、价值观念、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等因素;后者诸如遗传、社会文化环境、家庭氛围、工作环境、生活事件、个人与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自身健康状况等因素。

我们知道,主观幸福感是预测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教师,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发展,还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因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状况,拥有对生活的幸福感受,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质量同等重要。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本身运行的发展规律,必然会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势必会受到冲击。同时,由于教师承担的角色日趋复杂,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工作、社会期望、家长要求,甚至诸多无法控制的因素,教师的压力空前增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关注教师的幸福感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这有助于了解教师的生存状态与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在了解并关注本区基层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其影响因素,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调节某些可控因素来改变个体的幸福感水平,为教师的职业心理调试以及有效促进和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事实参考与心理学依据。同时,也为本区教育行政部门继续加强“关爱教师工程”的实施力度与深度从学术研讨的角度提供一定的心理学依据。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1. 被试

根据本区在编教师人数,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并兼顾地域平衡。在嘉定镇中心、嘉定镇城郊、嘉定镇乡村的中、小、幼共14所教育单位(3所高中、3所初中、4所小学、4所幼儿园)中,共抽取被试387人。其中有效被试337人:幼儿园74人、小学101人、初中88人、高中74人;女266人、男71人(由于基层学校教师的性别特点,取样性别平衡较难);年龄范围从21~60岁,平均年龄34岁(SD=.34);一般教师317人、中层及以上职务20人;初级职称146人、中级职称149人、高级职称42人;大专学历4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89人;教龄在5年内的94人、6~15年的111人、15年以上的132人。

2. 研究工具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调查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和影响因素。同时收集被试的基本资料。

3. 施测程序

采用现场团体施测,并当场回收问卷。施测顺序为问卷编制顺序。采用统一指导语,确保被试对问题理解一致并无误。

4. 数据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 不同学段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全部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得分为10.27分(Std.Error of Mean为.1045),其中163人低于平均得分,174人高于平均得分。四个学段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得分见表1。为更直观体现,可见图1。

表1和图1结果表明,四个学段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学段增高呈递增趋势。同时对四个学段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幼儿园教师与高中教师(p<.014)、小学教师与高中教师(p<.040)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表明高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

2. 不同基本情况下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表2的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职务、职称、文化程度、教龄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均无显著差异。

3. 各种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情况

把本研究调查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与主观幸福感求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见表3。表3数据表明,主观幸福感与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教师的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其主观幸福感得分也越高;表3数据还表明,主观幸福感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消极应对分数越低,其主观幸福感分数越高。但这些因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还需进一步分析来揭示其因果关系。

注:*p<0.05,**p<0.01

4.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3中七种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七种因素中,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支持利用度、自我效能感四个因素进入了回归方程,这表明四个因素是较能预测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见表4。

注:*p<0.05,**p<0.01

四、讨论与结论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就已在美国兴起,研究者们考察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对其研究经历了描述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外学者提出了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多种理论,早期理论建构的重点在于证明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如Diener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作了区分,但研究发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后来的研究主要着力于内部因素,即个人内部建构决定生活事件如何被感知,从而影响幸福体验。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Diener概括出适应理论、社会比较理论、价值观和目标理论等。综观近30年来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理论进展,主要有目标理论、期望值理论、社会比较理论、人格—环境交互作用理论、适应和应对理论,各种理论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不同因素进行了阐述。而本次调查在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及其部分主、客观影响因素作了实证研究后,进一步证明了内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并印证了相关理论。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学段增高呈递增趋势,并且高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同时,调查的结果进一步显示,不同性别、年龄、职务、职称、文化程度、教龄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均无显著差异。这反映了一些外在客观因素对基层学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影响,换句话说,一些外在因素不是决定教师幸福感体验差异的决定因素。这个结果与先前的一些研究结论不一致,在惯常思维中,可能职称、教龄等因素会影响教师的幸福体验,但在本次调查中却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本区“关爱教师工程”的实施有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本区在关注教师身心健康,营造和谐工作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弱化竞争,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这表明“关爱教师工程”的实施已产生了一定效应。

同时,本次调查结果还表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支持利用度、自我效能感四个因素是较能预测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且,四个因素对主观幸福感预测力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支持利用度。即:自我效能感最能预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换言之,自我效能感越高的教师,其主观幸福感水平也越高。同理,积极应对分数越高的教师,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消极应对分数越低的教师,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对支持利用程度越高的教师,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1. 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面对环境中的挑战能否采取适应性行为的知觉或信念。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这种“能做什么”的自我认知反映了个体对环境的控制感。因此自我效能感是自信地看待个体处理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那么,自我效能感是怎么产生的呢?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又是怎样作用的?解释幸福感的目标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目标和价值取向决定人的幸福感,是人们获得与维持幸福感的主要来源。而目标的确立与维持、靠近目标以及目标实现使人感到生活有意义,并产生自我效能感,增强正性情感;缺少目标,目标之间充满矛盾和冲突,指向目标的活动受到干扰则会产生负性情感。因此,目标主要是通过自我效能这一中介变量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成功的体验会使人们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强大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在本研究中,调查的结果也表明自我效能感是预测基层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这说明高中教师的幸福感体验高于小学、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原因是自我效能感水平高决定的,这个结论通过对各学段教师的个别访谈进一步得到了印证。幼儿园教师自我效能感低可能与其学历、社会认可度、工作成就感等方面不如高中教师有关,小学教师的情况基本也类似于幼儿园教师。此外,按照惯常思维,高考的压力较大,而小学、幼儿园根本不存在升学压力,怎么幸福体验程度反而低呢?本研究的调查表明,或许对个体来说,有时并不会受累于一件纯粹而艰苦的任务,例如高考。因为高考对教师的工作有一种立竿见影的检验效果,教师能够很快从中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享受到家长的赞誉,社会的认可,体会到目标实现的愉悦,从而进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相比之下,幼儿园、小学教师虽然没有考试的压力,但诸如教学、各种评比等常规工作所带来的压力与工作量并不亚于高中,而琐碎的“小事”不但很难让教师产生“成功”体验,可能更容易让人产生厌倦等负性情绪体验,因为它不能直接体现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业务水平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因此,本次调查结果进一步印证了目标理论提出的“自我效能感强—(利于)目标实现—(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利于)目标实现—(利于增强)幸福体验”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的心理体验过程。

2. 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

应对方式是个体对环境或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作出的恒定的认知性和行动性努力。应对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具有理性行为、精神信仰、给普通生活事件予以积极意义、对事件进行积极评价、问题焦点式应对以及寻求帮助等有效应对策略的人,其主观幸福感水平高,反之使用退避、不良情绪和发泄应对方式的个体幸福感水平低。相关研究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采用积极应对的个体幸福感较高,是因为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建立一个关系网络,有利于社会支持的获得,从而可以获得较多的帮助和体验更多的生活满意度,因此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本研究结果中得到的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并能有效预测主观幸福感这一结论,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那些主动寻求解决问题,善于利用资源解决问题,合理宣泄情绪压力的成熟型的应对方式更有助于幸福感的提高。而通过逃避、被动等待等消极应对方式的个体虽然能够暂时缓解负性情绪,但并不能有助于幸福体验的产生。同时,这进一步印证了适应和应对理论,说明虽然适应能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对生活的相对满意度,但较之积极主动的应对来说,是无助于幸福感的提高的。只有那些采取问题焦点式应对以及积极寻求帮助的个体,不但能保持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同时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目标的实现,从而增强自信,提高幸福体验。

3. 支持利用度与主观幸福感

社会支持是个人在社会中得到承认的重要体现,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给个体提供物质或信息的帮助,增加个体的愉悦感、归属感,提高自尊感、自信心。研究表明,朋友、邻里、同事、配偶、父母的支持以及个体在团体中的参与程度能增加个体的正向情感;缺乏朋友、配偶和父母支持、遇到烦恼时不懂得利用社会支持的个体,会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得到朋友、邻里、同事、配偶、父母的支持并主动参与团体活动的个体能更经常体验到快乐感。本研究所采用的量表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3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中,虽然各学段被试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维度分并不低,但是否主动、合理利用了这些支持才是影响其幸福感的关键因素。而个体是否能够主动合理地利用各种支持,是与个人是否有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以及是否能成功解决问题的自信有关的。本研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相对于高中教师来说偏低,同时采用的应对方式也不如高中教师积极主动,这也就进一步验证了郑雪等人的研究,外在准则并不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而是通过积极情感、自我体验等维度间接地起作用。因此虽然社会支持被划归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之列,但其中对支持的利用却更多体现了一种个体内在的倾向与行为。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本次调查结果说明:基层学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主要受个体的主观因素决定,当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较高、面对生活事件采取的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善于利用社会支持时,其幸福感体验就越强。同时,本研究结果还进一步印证了解释主观幸福感的目标理论以及适应和应对理论。

五、建议与展望

在本调查研究中,我们得到的结论表明,基层学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主要受个体的主观因素决定,当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较高、面对生活事件采取的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善于利用社会支持时,其幸福感体验就越强。因此,从个体心理积极调适的角度出发,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管理层除了营造积极和谐的集体氛围,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教师待遇,加强与家长、社区的沟通以引导合理的社会期望之外,还要从教师的心理需求与现状出发,在教师心理辅导方面加大力度,让教师得到更专业的指导,能够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学会一些心理调试的技巧和方法,从提高自我效能感、学会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幸福体验,最终更好地投入教育事业并享受到这份职业的快乐。

总之,通过本研究发现,基层学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主要受个体的主观因素决定,当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较高、面对生活事件采取的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善于利用社会支持时,其幸福感体验就越强。这个结论进一步印证了解释主观幸福感的目标理论以及适应和应对理论。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对如何提高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提出了初步建议,但由于研究的时间、空间所限,本研究尚未开展提高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实践工作。同时,本研究在调查实施过程中,由于考虑到被试的疲倦与厌烦等方面的情况,而舍去了部分调查内容,例如教师的婚姻状况、收入状况、教师的个性特点、心理健康状况等,而相关研究表明,这些也是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只有更全面地考察各种要素才能更好地把握影响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各种因素,从而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幸福水平。

摘要:该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嘉定区中学、小学、幼儿园共337名中小幼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以及相关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学段增高呈递增趋势,并且高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同时,对数据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基层学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主要受个体的主观因素决定,当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较高,面对生活事件采取的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善于利用社会支持时,其幸福感体验就越强。该结论进一步印证了解释主观幸福感的目标理论以及适应和应对理论。同时基于调查结果,该研究对如何提高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提出了初步建议。

篇4: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

摘 要: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广大研究者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大量研究,从不同方面讨论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总结影响大学生主观性幸福感的因素,从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四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大学生是社会团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社会未来发展中的主力军。研究和分析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这对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在主观幸福感概念的研究方面,受到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和专家认可的是Diener的研究。他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某种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估。这是从心理方面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人口统计学变量是指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家庭所在地等情况。通过分析相关的研究结果,本文认为仅仅使用人口统计学变量来反映主观幸福感是不完全、不科学的。采集的样本数据不同,所显示的调查结果也不同,有些结果甚至是相反的。

家庭经济收入情况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关系。家庭经济收入比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二者呈现出正相关的特征。但是,有些调研的情况却与这个结果相反。有些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家庭的大学生也同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二者呈现较少的相关性。分析其内在的原因,这些经济收入较低家庭的大学生相比收入较高家庭的大学生,更容易满足目前的生活,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标准相对较低,同等消费水平下更容易感觉到幸福。

社会支持是指各种社会因素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起到的影响。这种社会支持可能作用于客观因素。比如,当人口统计学变量受到社会其他因素影响的时候,往往会对原有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产生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增强的,也可能是减弱的。上述社会支持也可能作用在主观因素上。比如,某种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自尊心、人格特质等产生影响的时候,就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同样,这种影响的方向也是不确定的。

2.主观因素

人格特质是主观因素之一,它的分类是以艾森克的理论为基础,从神经质、精神质和内外倾三个维度来影响主观幸福感。学者陈灿锐在其《主观幸福感与三大人格特征相关研究的元分析》中,基于理论和数据两个层面详细论述了主观幸福感与三大人格相互关系。他认为:主观幸福感与三大人格有相关性,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高度负相关,与精神质呈现较小负相关,而与内外倾之中的外倾性呈现中度正相关。

自尊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主观因素之一,也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程度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直接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造成影响,还可以用自尊来测量和预测主观幸福感的程度。有研究数据表明,正能量情绪指标与自尊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的情绪与自尊呈现负相关。自尊可以缓解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压力,可以避免焦躁和多虑,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控制情感。

归因方式是当个体行为产生后果的时候归纳原因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认为个体行为产生的后果是个体行为本身所决定的,而外控型认为个体行为产生的后果是个体行为以外的某种外在因素决定的。相关调研表明,内控型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正相关性,因为这部分大学生会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其自身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将更多地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也更容易感到幸福。但是,外控型认为个体行为结果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这部分大学生会认为无论自身的成功或者失败,都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这种结果的取得对于其个体本身的影响程度非常低,但还是影响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三、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和建议

1.社会方面

社会要努力提高支持的力度和强度,为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努力降低因为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因素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影响。

2.高校方面

高校应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加校内休闲活动,扩展大学生的休闲空间,加大对大学生休闲活动的投入力度,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休闲观念,鼓励他们采用健康的休闲方式放松自己。另外,高校还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尽量减少大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出现。

3.家长方面

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及时掌握和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并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在与孩子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少批评,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尊,树立自信,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4.大学生方面

大学生应想方设法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渠道。当遇到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处于情绪低谷的时候,要能够灵活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及时适应新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伟生.湖南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5).

篇5: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

摘 要:员工幸福感指的是个人在工作当中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一种自我的主观感受,是企业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文章分析了企业员工幸福感的现状,提高员工幸福感的意义,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因素及一点展望。

关键词:员工幸福感;重要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1-12-2

概述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人的地位非常重要,是企业的一项十分有意义的资源,企业在发展中要培养人、塑造人,使员工在和谐的企业文化中工作,最终得到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员工幸福感是近年来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员工幸福感受到自身、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员工幸福感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员工幸福感的措施,进而促进企业发展。员工幸福感的现状

一家咨询公司针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国内的许多企业中,有45%的企业员工面临着压力,企业中有25%的员工在工作中没有活力,有9%的员工非常不满意现在的工作,有3%的企业员工存在比较高的精神抑郁方面的倾向。上面的调查可以说明,在中国企业员工存在缺失幸福感的问题,反映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员工幸福感的重要性

从短期来看,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可能增加企业投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其实就是在为组织的高绩效买单。同时,建设和谐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必须提升员工幸福感。提升员工的幸福感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

3.1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幸福感不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但是一个快乐的企业是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取决于企业内在的软实力,也就是所说的员工幸福感。有效的幸福感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得到有效的用户满意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2 有助于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获取利润与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目标,员工与企业的目标之间有时候存在差异,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可以使两个目标趋于一致。可见,员工的幸福感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注重员工幸福感不仅可以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使员工在工作能力上得到提升,进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3 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升员工幸福感尤为重要。企业中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促进的状态,拥有幸福感的员工能够乐观地面对和处理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与问题,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用积极的心态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创造快乐,享受幸福,追求个人与企业理想的实现,不断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尽管8小时之外生活状态也影响员工的幸福感。从企业层面看,员工的对于自己的工作状态的感受或者评价就是员工的幸福感。员工的这种感受是整体的,所以企业的各方面都可能对员工的幸福感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从个人、企业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

4.1 个人方面

幸福感是每个人的主观体验,人对事件的感知决定着每个人的幸福感,而每个人对一件事件的感知受到内部心理机制的影响,所以企业员工幸福感与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有着紧密联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员工幸福感受到员工的整体和具体的人格特质的影响。同样每个人心态的不同也会影响自身的幸福感,积极的心理资源,乐观的生活态度都会增加自身的幸福感。同时,合理的自我定位等也会影响幸福感,例如如果一个对自我评价和预期过高的员工,一旦面临到其自身的评价与其实际受到的评价有较大差距的时候,这个员工便会认为自我价值没有实现,从而缺失幸福感。

个人健康情况也会影响到其幸福感,当一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时候,工作时会就会注意力很难集中、情绪失落、记忆力变差,工作缺乏激情与精力,很难体验到工作带来的乐趣,工作效率降低,进而影响自身幸福感。由此可见,自身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到企业员工幸福感。

4.2 企业方面

4.2.1 物质因素

物质提供是一种保障,能够给员工在精神上一种宽慰。在当今商业化的社会里,所有的生活必须品及用品都需要用钱来购买,人们都是为了钱而工作。薪酬是物质保障,是企业员工的进行谋生的手段,同时是以个人价值的衡量。

员工的幸福感是基于对物质基础的满意度,当企业的薪资报酬不能满足员工需求的时候,员工幸福感便会下降,消极的现象就会体现在工作当中;反而,企业在满足了员工的价值需求时,员工的幸福感也会随之提升,进而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样来说,薪酬影响了个人情绪、工作积极性和个人潜能的发掘。

4.2.2 工作环境

研究表示只有15%的幸福来自于收入,或其他的经济方面因素,而90%的幸福感都来自于非经济方面因素,比如所处的工作环境。在一个杂乱的工作环境里,员工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这样员工的幸福感就会随之下降。因此,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不仅会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员工还会产生工作意愿,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4.2.3 企业氛围

企业氛围与人们的主观感受联系紧密,每个人都是社会动物,幸福常常和所处的环境氛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关。在友好、信任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中工作,工作的积极性高,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因此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反之,不好的人际关系、企业氛围会影响员工心情,进而很难投入工作,影响工作效率和成果,降低幸福感,形成恶性循环。

4.2.4 发展空间

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促进渠道的畅通,能使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和成长,增强他们的幸福感。要让材料在同

一时间见面,是否有良好的职业前景,是现代企业员工特

别关注的问题。如何让员工更快乐,是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发展的业务定位,这就要求企业做好员工个人发展的期望管理。

每个员工都在追求完善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员工自身的背景以及环境的变化都会导致过去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寻求合适的岗位,进行适当的调整,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其得到自我实现,增加幸福感。

4.3 社会方面

除了企业和员工的个人因素外,员工幸福感也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历史文化、社会舆论、职业认同感等各方面的引导,影响着员工生活中的信念、态度及方式,并最终影响到员工获得职业幸福感。另外,员工幸福感也会受到其他企业薪酬、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束语

每个企业员工都想在工作中得到幸福感,努力工作的就是为了自己拥有幸福的生活,企业要把幸福放在内部管理之中,幸福感是快乐感与价值感的有机统一。当员工感受到工作幸福感之后,便会对企业有认同感,进而把工作不仅当成赚钱的手段,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一种满足感、成就感,进而更有工作激情和工作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企业应该重视员工幸福感,成就更加成功、和谐的企业。

参 考 文 献

篇6: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

摘要:小组论文《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对XX大学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研究生主观幸福感(SWBP)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篇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小组论文在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解释。在小组论文写作中主要涉及的问题是文献综述,调查问卷的编制、发放和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

关键词:小组论文,问题,解决方法 1 前言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层面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其影响因素在国内外也有较多的研究和报道。然而,目前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群体,而对研究生的关注则较少。因此加深对这一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及各因素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小组选择的是对研究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这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国内外学者先后对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分析。Diener, Ed and Micaela[5](2010)通过分析幸福感差异的驱动因素,指出影响幸福感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就业与失业,账户储蓄,是否拥有房子,结婚与否,居住地区等。Clark, Andrew and Claudia Senik[6](2010)研究了经济增长政策与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内在联系,指出仅仅依靠经济增长是不能达到增强人民幸福感的社会目标的,百分百的就业率和一个普及的社会保障能够增强幸福感。Frey, Bruno S.and Matthias Benz[7](2008)在研究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中提出了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地影响作用。吴淑凤[8](2006)在《和谐社会下影响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四个维度《理论与经验研究》中通过对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四个维度即需求满意度维度、相对标准维度、目标维度和文化维度的介绍分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影响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各个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视角。郑霞[9](2007)为了研究硕士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的412名硕士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发现,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状况、健康状况、人际状况、性格状况、压力状况、婚恋状况、休闲状况、婚恋状况、文化背景。冯翠仙[10](2008)进行了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从山西3所高校硕士生中随机抽样150名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量表法,使用方差分析等相关统计方法。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应该积极鼓励硕士研究生形成良好的人际网络,建立亲密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度,从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幸福感。

在本次小组论文的写作中,我主要参与的工作是调查问卷的编制,问卷的发放、收集,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辅助小组其他成员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论文撰写所需要的数据。为论文的最终完成提供理论依据。以下是我在本次小组论文写作中的心得体会。阅读中内外文献

要对一个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应包括哪些方面。中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程度。以及该问题现在的研究进度。所以,我们就需要搜集和阅读大量关于我们所研究问题的文献、书籍。对其进行归纳、整理,这样我们就能对该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也能帮助我们形成我们自己对该问题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在此次小组论文中,我们选择的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研究。调查问卷的编制、发放和收集

在明确了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以后,接下来就是调查问卷的编制和数据收集了。编制调查问卷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问题的表述应注意的事项

1)语言尽可能简单明确。不使用模棱两可、容易产生歧义的语句。

2)语言要通俗易懂。不使用调查对象可能感到陌生的语句。除了对专业人士的调查问卷外,要避免使用专业化的术语。

3)语言表述要客观。不使用暗示、倾向性的语言。例如,“绝大多数中学生崇拜歌星,你崇拜的歌星是什么?”。前面的“绝大多数中学生崇拜歌星”这句话对调查对象有明显的暗示性。

4)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设计抽象、笼统的问题。例如,“学生对学校建设的建议”。这个问题过于笼统。可根据调查目的修改为“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5)问题的内容要单一。不要把两个及两个以上问题整合在一起提问。选项的编写应注意的事项

1)相关性。设计的选项必须与所询问的问题有直接的关系。

3)独立性。给出的各个选项之间不能有包含、兼容的关系。它必须是相互独立的、互相排斥的。

4)穷尽性。设计的选项应尽可能包含所有的情况

编制完调查问卷以后,接下来就是发放和收集问卷了。在问卷发放时应当注意问卷发放的随机性和代表性。以新疆大学研究生为例。不能把问卷都发给一个学院的学生,也不能都发给男生或女生,等等。应根据问卷的数量选择学院的个数。尽量平衡男女比例。兼顾文理科等。这样才能使收集到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在收集完问卷后,要对问卷进行筛选。保留有效的问卷。剔除无效的问卷。这样,该阶段的工作就完成了。数据分析

当我们把调查问卷数据拿回来后,我们该做的工作就是用相关的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在此,我们用的是spss为处理软件。它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过程:定义变量﹑数据录入﹑统计分析和结果保存。

第一步是设置变量。它包括设置变量的name、type、width、decimals、label、Values、Missing、Colomns、Align、Measure属性。

第二步是数据录入。在spss的数据录入窗口中直接输入就可以了。在数据录入窗口,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表格,这个表格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份问卷。我们也称为一个个案。在数据录入窗口中,我们可以看到表格上方出现了1、2、3、4、5„的标签名。这其实是我们在第一步定义变量中,我们为问卷的每一个问题取的变量名。即1代表第一题,2代表第二题,以次类推。我们只需要在变量名下面输入对应问题的答案即可完成问卷的数据录入。

第三步是统计分析。有了数据,我们可以利用SPSS的各种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但选择何种统计分析方法,即调用哪个统计分析过程,是得到正确分析结果的关键。这要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结果来选择。在我们的小组论文中,用的是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

第四步是结果保存。我们的spss软件会把我们统计分析的结果保存在一个窗口中即结果输出窗口(output)。由于spss软件支持复制和粘贴功能,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我们想要的结果复制﹑粘贴到我们的报告中。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保存我们的数据。结果可不保存。因为只要有了数据,如果我们想要结果的,我们可以随时利用数据得到结果。撰写论文

论文写作并不是从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开始的。此前的许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下面就介绍一下撰写一篇规范的论文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选任何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叫“文献检索”。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如果不走这一步,它等于放弃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第三步,提出我们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以其他的方法为辅。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当我们到了写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它们要相对细致一些,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然后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自然地、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第七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章节设计的技术问题、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具全。有时,一篇较有水平的论文,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引证的不规范。通过以上七步,一篇完整、规范的论文就完成了。心得体会总结

在第一部分的工作中,我们阅读了大量文献。我们了解了所研究问题的情况,并形成了初步的论文写作的思想。在第二部分的工作中,我们完成了问卷的编制、发放和收集工作,为论文的撰写收集了必要的数据。在第三部分的工作中,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加工、处理和分析工作。最终我们得到了需要的分析结果。它为最终的论文写作提供了理论数据基础。最后,按照第四部分的要求最终完成了我们的论文。

通过本次的小组论文写作,我学会的不仅仅是如何写一篇论文,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做好论文写作的前期工作。怎样编制调查问卷。以及怎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在以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会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和思想。并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对数量分析方法的运用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年终月考作文下一篇:危险作业领导带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