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县审计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2024-04-29

阜城县审计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通用9篇)

篇1:阜城县审计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阜城县审计局2010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本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阜城县人民政府的要求,由阜城县审计局编制。本报告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1年1月1日其至2011年12月31日止。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内容。

一、概述

阜城县审计局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以来,我局确定由办公室、审理组、计算机中心的5名同志,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截至2010年底,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2010年,我局认真实施《条例》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办法》,根据县政府提出的要求,紧密结合全县审计工作实际,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深化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定了《阜城县审计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受理、办理办法》、《阜城县审计局政务信息公开指南》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使信息公开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我局按照《条例》要求,严格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积极做好主动公开工作。到2010年底,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3条,本新增的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

在信息发布机制上,坚持公开与保密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不因强调公开而造成泄密,也不因强调保密而不敢公开。局内工作动态信息由相关科室信息员及时提供,经办公室初审,送分管领导审签后,由计算机中心负责在网上发布。通过层层把关,既实现了信息及时公开,又满足了信息保密需要。

本机关主要通过“中国衡水”、“中国阜城”门户网站的政务公开栏目,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此外,按照形式服从内容、方便公众办事和监督的原则,在办公大楼设置了公告栏,不定期发布需公开的事项。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我局2010未收到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

四、政府信息公开复议、诉讼情况

我局2010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和申诉案。

五、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和减免情况

本我局没有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收费,也没有减免的情况。

六、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把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工作要求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中,在全局形成了认真执行审计程序、严格规范审计行为和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审计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促进了依法审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在信息公开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信息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数量还不够丰富;二是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在新的一年里,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一是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条例》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审计信息内容和范围,不断完善政务信息管理机制,对公众关注度高、公益性强、涉及面广的重要信息,要及时在网站等公众平台公布。二是认真做好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各项工作,对依申请公开的内容,按照规定及时给予答复,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同时,要积极做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全面推进和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三是进一步做好保密审查工作。认真落实保密审查制度,严格遵循“涉密信息不公开、公开信息不涉密”的原则,做好公开信息的审查工作,妥善处理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牢固树立保密意识,不断完善信息采集、审核和发布制度,坚决杜绝涉密信息上网。

2012年3月28日

篇2:阜城县审计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等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 2014 年 1 月 1 日起,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止。本报告的电子版可在“首都之窗-XX 审计”网站(http://XX)下载。由于篇幅有限,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 XX 市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联系(地址:XX市丰台区菜户营街甲 2 号;邮编:100054;电话:XX;电子邮箱:XX。)

一、概述 2014 年,我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审计结果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职责定位,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各项责任,确保审计结果公开工作的规范有序。

(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我局党组(扩大)会和局长办公会多次研究公开事宜。2014 年全市审计工作会上,局领导强调要不断推动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丰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创新政府信息公开形式,逐步加大审计信息依法公开力度。

(二)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责任。我局成立了审计结果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小组成员。进一步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责任,对审计信息公开工作做出专门部署,研究、协调、决定、组织、实施审计结果公开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切实负起责任。

(三)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考核督办。我局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了督办事项,加强对工作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明确责任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和工作要求,确保了审计结果公开质量,确保了各阶段计划任务推进和按时完成。

二、主动公开信息情况 2014 年我局公开了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部门审计结果等信息 1000 余篇,发布审计结果公告 43 篇。

1.2014 年 9 月 23 日,我局第三次公开了 38 个市级部门和单位 2013 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单项审计结果及本局 2013 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检查报告。审计结果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评价、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初步整改情况。今年的公开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开的范围保持了往年的程度。我局审计结果公开涉及的部门由第一次公开的 31 家,逐年提高到 38 家,数量稳步增长。

二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开的内容更加细化。此次部分政府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开与以前年度相比,公告的内容更加细化,督促被审计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整改,有的已经取得了成效,我局将按规定在年底前及时提交关于审计查出问题处理结果的书面报告。

三是公告的形式和做法更加成熟。在以前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完善了审计结果公告的相关流程,公告工作趋于常态化,审计结果公告公开的流程和要求更加清晰、明确,公告平台专栏更加醒目、内容查询简易便捷,使得公告工作开展更为顺利和规范。

同时,我局公开了中德财政合作“京北风沙危害区植被恢复与水源保护林可持续经营”项目 2014 年公证审计结果、XX 市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等 2013 年发展资金和项目跟踪审计结果。

2.我局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以及审计工作情况公开工作及时合规。

根据全市统一部署,2014 年 3 月和 8 月,我局按照规定的格式、内容、时间在网站公开了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情况,公开工作依据市财政部门的要求,公开及时,内容全面、数据准确,得到公众和有关部门的认可与肯定。

3.推动机构职能、政策法规等便民信息公开工作常态化。

2014 年,我局按照成熟的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不断调整一些固定栏目信息内容,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让社会公众更加了解我局的工作情况,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强化了社会监督。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一)依申请公开申请情况。

2014 年,我局共受理依申请公开 3 件,其中:通过互联网上申请 1 件,到我局信息公开接待室当面申请 2 件。

(二)依申请公开答复情况。

我局按照《XX 市审计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办法》和《XX 市审计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流程操作,按期对依申请公开的 3 件申请进行了答复。

(三)依申请公开收费情况。

2014 年,我局无依申请公开收费事项。

(四)依申请公开咨询情况。

2014 年,针对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的咨询有 5 件,其中:现场咨询 2 件,电话咨询3 件。

四、复议和诉讼情况 2014 年,针对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申请 0 件;针对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诉讼案 0 件(其中:有 1 件提出行政复议后,又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有 0 件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五、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总结我局 2014 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主动公开工作尚需进一步深化,继续推动我局审计结果公开工作。二是依申请公开工作需进一步加强沟通讲解,增进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的理解。三是信息公开平台的搭建需进一步完善,公开内容供需进一步丰富,信息更新需更加及时。2015 年,我局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稳妥,进一步扩大审计结果公开范围。

2015 年我局将在维持 2014 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审计结果公开。继续做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开工作,丰富公开内容,有效利用公开成果。扩大社会对审计结果的知情权,将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促进有关单位主动、迅速抓好审计整改措施落实。

(二)抓住契机,不断推动审计结果公开工作规范化。

2015 年,我局将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当前不断加强审计工作为契机,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特点,稳步推动我局主动公开工作,依法依规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审计结果公开有章可循、有

法可依,促进审计结果公告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三)加强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网站平台和渠道作用。

篇3:论政府审计信息价值及公开机制

一、政府审计信息内涵及特征

审计信息是审计事物的各种变化与特征的描述或反映, 是经过传递而再现的审计事物之各种变化与特征状态。具体地说, 审计信息是为了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状况而产生的一系列信息, 包括审计过程中生成的信息。审计信息的种类包括审计证据与审计判断、审计报告与审计意见、已审经济信息。也有一些学者将审计信息定义为审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从实际运用角度出发, 笔者认为政府审计信息是政府审计活动中生成的所有信息, 包括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传递给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以工作底稿为形式记载下来的信息以及为审计工作而收集整理的其他相关信息, 以及具有社会意义的有关事实报道。具体内容包括审计工作规划、计划和方案信息、审计工作人力资源信息、审计业务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事项记录信息、被审计单位审计过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审计评价和结论信息、审计结果信息、审计工作总结、其他审计信息等等。

研究审计信息价值, 一般先要对审计信息是否具有商品属性进行分析。政府审计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它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数据和报告信息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共存, 可以不断的进行结合与分解, 可以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在不同媒体上再现, 可以与外部的不同信息使用者进行多次交换, 交换次数越多其实现的价值越大, 这个过程体现了信息流通中的增值。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 政府审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 但却不是完全意义的公共产品, 而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具有非竞争性 (一些人从政府审计信息中受益不影响其他人从中受益) 和一定程度的排他性 (政府审计信息不为某些使用者所专有同时兼顾例外情况) 。

二、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政府审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就是相对于人们而言具有的某种有用性, 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人的需要是价值存在的前提。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因此, 价值是在使用价值基础上产生的。政府审计信息作为一种媒介产品, 其使用价值并不是由商品本身单方面决定的, 而是由商品和商品消费者共同决定的。

政府审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其产品的使用价值更大程度上是由消费者的类别来决定和划分的。其产品使用者具体可分为四类:政府、社会公众、审计管理部门、被审计单位。对政府来说, 主要利用审计报告所披露的被审计单位遵守财经法纪、制定重大经济决策、实现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信息, 从微观角度发现被审计单位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从宏观角度预测经济的苗头性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同时也可通过媒体进行传播, 增强审计的震慑作用, 加强审计的经济影响效果;对社会公众来说, 主要利用公开披露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处理处罚决定了解政府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以及对未履行其受托责任的单位给予的惩罚。人民的监督可以促进政府审计信息更好的发挥经济监督作用;对审计部门来说, 主要利用审计工作过程的信息如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程序、审计结论, 审计单位的人力资源信息, 审计工作总结及其他相关审计信息。利用这些信息, 总结和提炼审计方法, 考核审计人员绩效, 审计单位工作绩效, 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经验和思路, 促进我国审计的理论完善, 提高审计效益;对被审计单位来说, 主要利用审计过程中产生的直接审计信息包括审计证据、审计判断、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等, 发现自身的问题, 对症下药, 强化管理, 提高效益。可见, 政府审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是通过不同使用者的利用而实现的。

三、建立有效的政府审计信息公开机制

若要有效利用政府审计价值, 则需建立一个有效的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 建立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基本

机制

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基本机制是整个信息公开运行机制中的核心环节, 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实体机制是贯穿政府审计信息公开运作机制的整个环节, 它是对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主体、对象、范围、时间、渠道、程序等方面建立的运作模式。1.政府审计信息公开主体。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主体即是有谁来公布, 我国目前规定是政府审计机关;2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客体。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客体是各种审计信息, 而不应仅仅是审计公告, 公众作为委托人, 有获得相关资源的权力, 政府审计机关应担负提供这些公共信息资源的义务;3政府审计信息公开范围。指的是审计信息应该公布的内容;4.政府审计信息公开时间。是指公布每一类信息从开始到反馈结束所需要的时间;5.政府审计信息公开渠道。具体可采用政府审计公报、转播与报道、旁听、刊载、听证、告知、流动宣传、设立审计博物馆、网站、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厅、公开栏、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定期召开政府审计新闻发布会、服务热线等渠道;6.审计公告程序。即信息公开运行机制的步骤。目前我国关于审计信息公开运作机制的程序十分匮乏, 迫切需要审计公告程序法定化。

(二) 建立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后续机制

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后, 相应的风险也随之出现, 如被审计单位不履行后续责任的风险。后续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决定了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效果。因此, 审计信息公开并非审计信息公开工作的终结, 而恰恰是审计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始。为此, 需建立如下后续机制:

1. 反馈机制。

我们可以从信息理论的角度出发, 建立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反馈机制。信息的反馈是审计信息公开运作机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实现信息效用增值的必备机制。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后, 应考虑其效率效果及产生的社会效应如何, 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快速建立相应的机制以应对所出现的问题, 而这些都属反馈机制所需解决的问题范畴。

2. 问责机制。

经审计, 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 审计信息公开之后, 被审计单位应该进行整改。如果被审计单位并未尽到应有的责任或者在对其查出的后续问题并没有严格按照指示整改, 那么要建立相应的针对被审计单位的问责机制。

3. 补救机制。

正因为有了反馈机制和问责机制的存在, 所以要建立补救机制, 作为反馈机制和补救机制中未处理好问题的补充。比如可以建立后续的申诉程序等。

四、审计信息公开运作机制有效运作的思考

审计信息公开机制若要有效运作, 需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 明确审计信息公开的主体

目前我国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当中既包括单独由某个审计机关负责的项目, 同时也包括由不同的审计机关共同负责的一些项目。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 其公告主体应按照管辖对等的原则 (即审计信息公开的相关项目必须严格限定在各级审计机关的管辖范围之内) 予以明确的界定。

(二) 严格审计信息的公开范围

审计信息是比较特殊的信息, 在公开之前必须遵循一些相应的原则, 比如正确处理好信息公开范围与保密范围的关系, 考虑到媒体的容纳能力, 公开信息的适量原则等, 同时还应考虑审计信息公开与保密法的衔接问题, 将“可以”改为必须, 以强调审计信息公开的义务性。公开信息时可以考虑先按照一定层次加以区分, 比如可按照对社会公众的有关披露、对被审计单位的披露、对有关主管部门的披露三层次, 然后考虑相关内容, 且一定要主次分明, 避免资源的浪费。

(三) 完善审计信息公开方式

政府审计信息公开方式除传统的获取政府信息的方式以外, 政府审计机关还可以采取现代信息手段相联系的方式公开信息。比如, 可以通过设立统一的政府审计综合门户网站, 公开其政府审计信息。也可以通过设立固定的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厅、公开栏、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公开信息。另外, 建立定期的新闻发布会、设立政府审计信息公开服务热线也可以作为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有效方式。

(四)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篇4: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思考

条例》(以下称《条例》)的颁布实施,杭州市也相应修订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定,加强政府信息考核工作,较好地推进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了行政效率,为建设一个责任型、法治型、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保障公民权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从贯彻实施情况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公开标准还需细化。政府信息公开现阶段目标是什么,最终目标是什么,信息应当公开什么,公开到哪种程度算“公开”,哪些信息公开可能会涉及社会稳定等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说法,只是笼统地要求能公开的都要公开,操作性不强。

二是责任主体还需明晰。杭州市目前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定第十二条与第十三条内容混淆,政府信息公开名录和部门信息公开名录都是一样要求,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没有根据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工作性质进行分类和明确要求。从重大决策发布渠道上来看,信息公开的重点应在政府办公厅,但从目前的实践看,市政府办公厅的信息公开反而滞后于部门信息公开,或简单地将信息公开任务分解至各部门,导致各部门公开的信息不一致。

三是目录编制不成体系。由于职能不清,标准不科学,导致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混乱、数据杂乱。从内容上看,当年度新出台的政策性的文件名录不突出,而多夹杂事务性的文件内容;有的只能看到当年政策名录,看不到历年政策名录;有的年年印发文件,但没有明确相关文件的废止时间。从分类上看,应由市政府编制的目录却编进了部门的目录,不应该列入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工作动态、新闻性活动也纳入了目录;有的历年编过的目录当年又编一次。从编制方式上,有的采用Excel一年一编,需要下载查阅,不能直接在网页上显示;有的信息归类混乱,主题词不突出,无法查询。

四是公开渠道比较单一。政府公报发行不广,报刊电视宣传政策性解读不够,政府网站影响还不大,政府信息交换平台不畅,群众到档案馆、图书馆查询信息的意识还不强,市民仍然习惯到政府部门查询有关事项。另外,在现行规定公开信息答复方式的要求上刚性较强,不利于实施,如无法做到无偿提供规划文本、图纸等复印件,即使有偿提供,也存在收费价格和提供主体等问题。

五是公开与保密界定不明。有的主张凡不是“国家秘密”的都应当及时公开,公民应有知情权,不应将单位秘密列入国家秘密范围;有的主张凡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未出台的政策信息、单位秘密或涉及相关信息的都应纳入“保密”范围,不予公开或依申请公开。但是,杭州市信息办和保密委对此却没有出台具体规定,有的信息本身不是秘密,但会涉及当事人的信息,公开后会涉及政府的一些内部工作。此外,“内部秘密”何时不是秘密,多长时间后合适公布,仍无人界定,也很难“一刀切”。

六是网站建设水平不高。政府网站建设虽然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建设标准不高、定位不确定、平台技术不统一,总体水平仍不能满足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如,搜索功能不够,系统不能支持;有的网上办事等互动栏目形式大于实际需求;政府网站与部门子网站之间链接不够;市政府网站与部门网站之间技术不能共享等。

七是保障力量不足。目前,负责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和考核的部门是市政府信息中心,各部门信息公开基本交下属信息中心承办。考虑到审稿的保密要求,具体编发都由各部门办公室(秘书处)负责,人手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哪些信息可公开,哪些不可公开的问题上缺少专职人员把关。这也是造成信息公开不及时、目录不齐全的主要原因。在遇到具体问题依申请时,一般都由办公室人员进行协调处理,花费精力太大。此外,由于信息公开不当要追求当事人责任,让负责信息公开的同志压力很大,这就导致政府信息能不公开就不公开的现象屡屡出现。

上述问题的存在,从表象上看有多方面原因,但从深层次分析,主要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体制造成的,包括多头管理协调不够,规划目标不明确,信息公开标准不清,政府网站建设技术标准不统一等。

一、要充分认识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加入WTO组织向世界作出的一个承诺,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设阳光政府,推进国家民主政治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被媒体誉为继《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许可法》之后政府改革的“第三次重大革命”。政府信息化工作是社会信息化的龙头,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提高生产力;政府信息化可以保证政府公共政策的公正公开,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政府信息化可以有效防止政府官员腐败,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但从实际情况看,包括国家部委在内的各级政府都还没有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准备。一些干部的思想重保密轻公开;地方政府也没有制订可操作性的政府信息公开标准、发展目标、实施方案;许多重大决策没有经过听证咨询等必须程序,即使有的履行了“听证”、“专家咨询”等形式,也还没有达到“能公开”、“接受市民咨询问责”的程度。相反,人民群众依法问政的意识和行为却越来越强。如厦门市PX化工项目搬迁、广东番禺市垃圾焚烧厂项目等,或多或少都暴露出政府主要官员民主意识、公开意识不强,还停留在“自行拍板”的决策阶段;城市管理直接影响市民工作生活,涉及诸多利益群体,在评选满意单位中,城管部门一直徘徊在后几位,尽管有工作性质等因素,但也有工作方法的问题。因此,建立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机制,落实“四问四权”,推进城管工作信息公开,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统一领导

目前,在市级层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模式是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市信息办牵头提出信息公开要求,具体由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组织实施考核;市各部门的信息公开工作由办公室(秘书处)牵头组织实施核发信息,下属信息中心负责技术保障。

实际中,市信息办侧重抓全市的信息化工作,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力度不够,研究不够,指导不够,也没有统一制订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目标、公开标准、公开目录等,而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又难以解决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具体问题。

杭州市信息办对信息公开工作提出的要求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市保密委的要求是“秘密或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信息不公开”,而市电子政务办公室的要求是“什么信息能公开由各部门自行把握”。三个部门不同的工作要求体现了政出多门、政务与技术结合不紧、标准不一等问题,最终导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难以实施。

因此,要加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整合力量,统一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应由杭州市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市信息办负责技术保障,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二是要制订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新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应结合实际,做到逐步有序推开,经过几年努力达到一个目标。从当前情况看,应制订政府信息公开标准和政府网站建设技术标准,出台信息公开实施细则,修订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明确近年内信息公开要求(含事业单位)等等。三是要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人、财保障。从实际工作和发展趋势看,公开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审查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一般的信息中心技术人员难以替代政府部门的工作;部门信息把关是市政府信息的前置关口。因此,要建立政务信息工作机制,落实公开信息专职人员;要完善政府信息交换平台和政府网站建设。同时,还要将政府网站更新和维护经费纳入政府财政和部门预算。

三、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从政府信息公开和群众获知信息方式看,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有:政府网站、媒体报道、政府公报、信访投诉、热线电话、档案查询等。从市民应用效率看,政府网站是首选,占56.14%;报刊电视媒体解读次之,占23%;信访投诉部门查询占9%;档案查询占5%;政府公报占3%;其他方式占4%。

一要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从调查情况看,除正式文件、政府公报外,市民最认可政府网站发布的数据,他们对政府网站发布的错误信息会较真,而对媒体的宣传一笑了之。因此,要加强网站建设,加大投入,优化网站栏目设计,使之不断适应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增强及时性、针对性、便民性;要完善政府信息目录分类,特别是明确哪些是政策性信息,哪些是工作动态信息;要完善信息查询功能,引导市民查询;要完善网上办事内容和方式,强化政府网站实际互动功能;要完善网上信息发布机制,征求市民意见,及时公布实事工程和人事招聘信息;要整合部门下属事业单位门户网站资源,信息量不大的、民生关系不密切的事业单位可不建子网站。二要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总栏目。政府信息公开栏目设置不科学、不规范是当前信息公开中最大的问题,而且政府网站与部门网站技术支撑共享、明细分工上存在不足。要统一设计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界面,各部门对口公开相关信息,确保政府各项信息有系统地公开。为使相关栏目切合实际,由杭州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规划总栏目,主要职能部门设计分栏目。如财政信息栏目由财政部门牵头,城市管理栏目由城管部门牵头,社会保障信息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在信息公布时,各职能部门根据相关职能分类上报对口信息。如行政支出栏目公开,现在是由各部门独立填写,总支出数与市政府公布口径不统一,也不规范。实行统一设计后,由财政局在市政府网站统一公布市人大通过的预算和执行的总盘子,其他市直部门按分项填报部门项目开支,这样既能避免重复问题,又能起到监督作用。三要建立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平台。目前,杭州市政府办公厅要求各部门向档案馆、图书馆以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但全市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有效的信息交换平台,反而是增加了部门的工作量,导致文件满天飞,政府内网通道堵塞,实际效率低下。因此,要完善政府党政办公系统,专设一个政府信息公开交换平台,以便档案馆、图书馆、信访局、热线电话以及其他市直各部门查阅,共享政府信息资源,以提高工作效率。四要完善政府公报的编辑发行工作。目前政府公报只公布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他部门的一些政策性包括试点性的政策文件并没有纳入;一些服务窗口没有设置政府公报供市民查询。因此,要扩大政府公报公布的信息范围,凡是涉及群众利益和民生的重要决策,包括部门出台的措施,都要予以公布;要及时公布废止信息,且每年出一个合订本;要确保市民在各信访部门、部门服务办事大厅窗口、街道社区便民服务站都能查询政府公报,减少市民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量。五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解读工作。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准确把握政策背景和緣由,正确解读政策法规的内涵,动员社会各阶层支持相关政策,增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为新政实施创造良好环境。有关政策要以政府有关部门解读为准,不能片面解读或人为制造新闻热点,以致政策不能有效实施。

四、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政策研究

目前,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政策规定比较笼统,内容不具体,导致出现一些问题。因此,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政策研究。一要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政策研究。市信息办、市保密局、市政府信息中心等部门要加强对接,联合出台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明确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具体问题,包括依申请信息公开收费办法、当前政府和部门主动公开信息目录和依申请公开信息目录、政府信息公开标准等。条件不成熟的可先试行,待时机成熟时再修订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定。二要重点明确政府信息公开标准。目前,法学研究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者以及当事人对政府信息公开标准认定不一,特别是依申请信息公开标准。有的认为当事人提出信息公开依申请后,机关部门只要依法电话、邮件告知其在网上公开了相关内容,或让其查阅相关资料,就应当视为履行了法律规定的义务(除当事人要求提供的信息材料是其行政或民事案件的证据外,其他都不应强求机关一定要提供相关文件复印件);有的认为必须要提供书面文件包括历年的文件或者是复印件;有的还要求提供规划文本和图集;有的甚至是在政府网站公开了,还要求提供文件复印件;等等。现行规定在公开信息答复方式要求上比较刚性,机关部门无法做到无偿提供规划文本、图纸等复印件,特别是涉及工程项目建设许可或人事等问题。由于没有标准细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关工作秩序,应该加以明确和规范。三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后衍生问题的研究。当前,政府信息公开衍生问题增多,相关行政复议、诉讼大量增加,应当高度重视。市民提出信息公开依申请,不公开就违法,如果遇到诉讼就要败诉;公开则政府形象大损,甚至影响社会稳定。除思想认识、具体政务没有达到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外,亟需研究信息公开内容和方式,研究政府信息公开收费价格和实施主体,研究政府决策程序合法性和政策合理性、公平性带来的社会性问题等。如,部门行政开支和“三公”消费问题;政府和部门领导在职权范围内行使“特事特办”问题;部门信息统一口径准确性问题;政府决策程序公开公平和行政效率问题;政府公开的信息资讯给行政相对人投资影响问题等。四要建立政府公开信息校核机制。非统计部门公开的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关系民生利益的信息由部门直接公布也不妥,必须建立政府信息校核机制,完善信息采集和统计标准;信息要有可比性,并由一个部门公布;公布的同时也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解读,既提高信息的准确度,也便于市民理解。如,经济信息要经过发改委、市经委、统计、财税等部门校核;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要经市建委、城管、环保、统计及水业集团等相关部门校核。

篇5:阜城县审计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根据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县2010年的政府信息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

(一)加强政务公开领导体系建设,健全工作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县级领导和部门领导的变化,及时调整了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为信息公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各单位也根据今年的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机构,确保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积极开展培训、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信息公开氛围。2010年,我们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县干部教育学习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培训形式,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河北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和《廊坊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等,为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组织召开了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会,对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另外,通过广播电视和报纸,积极向群众宣传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狠抓监督检查。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进行,在全县开展了以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为重点的政务环境建设年活动,通过“六公开、三到位、一监督”,着力打造公开、规范、高效的“阳光政府”。同时,完善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制度》、《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制度》、《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核制度》、《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九项制度,通过完善制度有效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发布信息的主动性和权威性。

(四)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努力推进政府信息的公开力度。按照《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在严格进行保密审查的基础上,全面公开政府信息。对乡镇、部门上报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把关,未出现失泄密事件。对本级本部门66个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部门所需公开的信息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对概括信息类、计划总结类、法规公文类、工作动态类、财政信息类和政府事项信息类等7大类15项信息进行网上公开。同时,依托我县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共设概括信息、计划总结、法规公文、工作动态、财政信息、政府事项信息、其他信息等7大栏目;共设地区介绍、机构职能、领导信息、计划总结、政务动态、规章、政府采购、行政许可等20余个子栏目。全年共发布信息5400余条,其中县政府门户网站共发布信息2700余条。2010年,我县未接到要求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件;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而被申请行政复议或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无受理依申

请公开事项,因此没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不够重视,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能及时总结、分析工作经验和存在问题,工作计划性不够。二是公开的方式和渠道还不多样。三是政府信息公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单一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宣传。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的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和实质性,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同时,加大督办力度,督导各乡镇、各部门严格按有关规定和制度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二)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继续重点推进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及时、规范做好公文类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专业性强及公众关注度高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定等文件配套解读材料编写工作,并探索相应的工作机制;以政府信息公开带动办事公开,以办事公开带动便民服务,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与网上办事和电子政务工作的结合。

(三)不断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结合全县电子政务平台建设,重点对县政府门户网站进行改版,提升网站软、硬件功能,进一步梳理、整合政府信息,丰富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的表现形式等。同时,在其它公共场所采用社区公开栏、便民手册等多种方式,为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四)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便民程度以及公开的效果、群众的满意度、群众意见建议和投诉处理的落实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篇6:阜城县审计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本年报是根据《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要求,由新津县统计局对2009年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和总结后,编制的2009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全文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提出复议、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机构人员及经费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如对本报告中任何疑问,请联系:新津县统计局政务公开办,电话:82516102。

一、概述

根据《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要求,我局从2008年3月起,按照县政务公开办要求,成立了工作机构,由副局长郑晓彬分管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确定了2名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收集、公开信息,并在办公室设立了1个专门的信息申请受理点,形成了领导、机构、人员“三到位”的政务公开工作网络。同时我局结合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强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建设,完善了政务公开、审查等制度。明确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时限,按照“合法、全面、准确、及时”要求公开政务信息,并进行及时更新,不断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流程。截止2009年底,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政府信息公开咨询、申请以及

答复工作均得到了顺利开展。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公开内容

1、主动公开信息总数

2009年度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8198条,全文电子化达100%。

2、主动公开信息分类

主动公开信息的主要类别有机构信息、法规公文、政府决策、工作信息、承诺事项、其他信息等9类,各类信息公开数量和所占百分比分别为:机构信息10条,占10.21%;法规公文8条,占8.16%;政府决策9条,占9.18%;工作信息46条,占46.94%;行政执法3条,占3.06%;财政信息2条,占2.03%;承诺事项3条,占3.06%;其他信息17条,占17.34%。

3、重点公开内容

(1)机构信息。公开了县统计局机构名称、内部处室和工作职责、办公地址、联系电话、领导姓名、职务、简历、分工等信息。

(2)法规公文。公开了《四川省统计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统计法律法规。

(3)政府决策。公开了政府开展各项普查的文件通知。

(4)行政许可。公开了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认证的有关规定,以及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有关要求。

(5)工作信息。公开了全县统计工作进展情况、统计工作动态、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等。

(6)承诺事项。公开了县统计局向社会公开承诺的主要事项。

(二)公开形式

信息公开形式主要有部门网站、新津县公众信息网、统计月报、统计手册、宣传资料等形式,8类形式的信息发布主要依据

市、县、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规定,为广大群众提供我局职能所涉及的相关信息。2009年,通过公开目录公布信息98条,公共查询点发布信息2210条,新闻媒体发布4条,单位网站发布452条,其他方式发布15434条,其中全文电子化达100%。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申请情况

(二)申请处理情况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无

五、政府信息公开机构人员及经费

(一)机构人员

我局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机构1个,工作人员(兼职)2名。

(二)经费情况1、2009年,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费3.6万元,用于设备购置、资料打印、复印费、业务培训。

2、由于我局未发生针对本单位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和有关的申诉案,因此未发生与诉讼(行政复议、行政申诉)有关的费用。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年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信息公开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公开信息未能完全满足公

众需求;三是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与公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公开量、公开面、公开形式、公开深度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

(二)改进措施

1、加强制度落实,深化信息公开内容

一是按照《条例》的有关要求,根据工作实际,不断完善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制度,并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丰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进一步梳理我局所掌握的政府信息,特别是把涉及民生民意的事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及时提供,定期维护,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能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有效运作,公众能够方便查询。

2、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基础性工作。

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增强信息服务功能;加强公开舆论宣传,提高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积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学习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公开整体工作水平。

七、需要说明的事项与附表

1、需要说明的事项

2、附表:

2009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表

篇7:阜城县审计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2010年,高士镇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各项规定,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制度,稳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不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主体,细化各项制度,完善配套办法,我镇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2010年我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其中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政府公开网站渠道建设及利用情况等各项工作较2009年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和改善。

2010年,全镇以主动公开为原则、加强领导为重点,健全公开制度为保障,规范操作程序为基础,以反映群众切身利益的要求为目标,不断深化公开内容,全面提升公开水平和工作效率,全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得到进一步地规范和加强。

一、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好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将其列入到重要的工作日程。通过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年工作,调整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2010年,我镇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紧紧围绕“招商引资”、“扩权强镇试点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政府工作目标,在镇领导的精心指导下狠抓公开信息平台建设、公开内容提供、创新公开形式等工作,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的政务公开

体系。镇领导还多次召集各村、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加强协调指导,不断探索政务公开的新思路,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二、规范工作流程,完善运行机制

我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了必须公开的内容,积极组织镇机关各办公室和镇直各单位,提出具体的公开内容,并反复征求相关负责人的意见,编制《高士镇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明确编制工作的指导原则、内容范围、组织保障、工作责任、工作要求及任务分工。我镇还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进行了重新设计,镇党政办在拟制公文、召开重要会议、举办重大活动后都要及时的总结相关过程和内容,并在相关领导对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核实后及时予以公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对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发布、监督评议、问责等工作流程进行了细化和完善,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得到及时准确地更新。

三、不断深化拓展公开内容和领域

在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上,紧紧围绕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以及反映高士镇政府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内容扎实推进常规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除此以外,我镇还积极创新工作机制,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构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精心编制了《高士镇办事公开目录》,其中拓展了各项公开内容:1.政府管理职能,含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等事项;2.大厅办事窗口,含业务范围、服务指南、办

理各项业务必须提交的资料等相关事项;3.社会承诺服务,含最低生活补助、五保供养、粮食直补等事项;4.群众权益保障,含村民监督、安全生产监督、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等事项。

四、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平台,创新公开形式

我镇对机关计算机信息网络实行统一领导,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充分发挥其第一平台的作用。镇主要领导对信息进行审核,指派专人负责信息公开归口管理、信息的制作、发布和统计工作,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公开。不断探索政务公开的新形式,在镇村设立政务公开信息栏,及时发布最新政务信息。充分利用会议、宣传栏、广播、横幅、标语等宣传工具,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宣传;进一步完善宣传公开栏、电子触摸屏等载体建设;健全镇(村)、镇直单位的网络体系和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

五、2010年度政务公开信息统计

篇8:阜城县审计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一、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历程简介

1983年随着审计署的成立, 产生了许多审计信息。但由于受当时国家意识形态、民众民主意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影响, 大多数审计信息都不公开, 一般只公布审计相关的法规, 对于审计结果很少主动公开。2003年随着审计风暴的来临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审计署审计公告指南》等法规的颁布, 国家审计信息的公开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从2003年以来, 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审计公告的数量总体上呈递增趋势。例如, 2003年只有1份审计公告, 2006年有6份审计公告, 2009年则有12份审计公告 (截至2009年10月份) 。二是审计公告的内容进一步丰富。2003年公布的《审计署关于防治非典型肺炎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审计结果的公告》, 内容相对简单。公告中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和部门拨付防治非典专项资金和收到的社会捐赠款物的数额、审计专项资金和捐赠款物的使用金额。但对于违规资金的数额并没有公开, 也没有审计建议部分。以后几年的审计公告, 在内容上更加丰富, 基本上包括四个部分, 即基本情况、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建议、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三是审计公告的部门有所扩大。2004年审计公告涉及的部门共有10个, 2006年公布了42个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 2009年则公开了54个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四是审计类型有所扩大。2003年公开的审计公告属于救灾资金审计, 随后几年的审计公告中涉及的审计类型有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环境保护审计、国外贷款项目审计、专项支农资金审计、重要工程审计、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审计等。

从以上分析可知, 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向三个维度拓展, 即提高审计信息公开及时性、扩大审计信息公开范围和增强审计信息公开透明度。

1. 提高审计信息公开及时性。

衡量审计信息公开及时性的标准是审计工作完成时间和审计结果公开时间之间的时间差。该时间差越短, 则审计信息公开越及时, 否则, 则越不及时。

审计署自2003年公布第1号审计公告起, 至2009年10月共发布了50份审计公告。目前审计署审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较差, 审计公开时间和审计完成时间的时间差最长的有20个月, 平均来说都在4个月以上。现代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信息社会, 而信息的及时性对信息的价值至关重要, 及时性越高, 信息的价值越高;反之, 则信息的价值越低。为了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及时地获取政府审计信息, 以便他们及时地对政府各部门进行监督, 政府审计机关应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努力缩短审计完成时间和审计公开时间的时间差。可行的做法是:对于临时审计报告, 尽量在审计工作完成后第15个工作日内公开;对于年度审计报告, 应在审计工作完成后第30个工作日内公开。

2. 扩大审计信息公开范围。

扩大审计信息公开的范围具体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扩大公开被审计单位的类型;二是扩大公开审计类型;三是扩大公开审计机关自身的信息。

(1) 扩大公开被审计单位的类型。从我国已发布的审计公告中可知, 公开被审计单位的类型主要有:一是国务院的并列机构, 如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二是国务院下属的部、会、局、署, 如人事部、铁道部、教育部、财政部、外交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三是执政党的工作机构, 如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等。四是国有控股公司, 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按照审计署提出的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理念, 所有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部门都是审计的范围, 因此, 这些部门的审计结果也要进行公开。为此, 要进一步公开的有:一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经费审计情况;二是国务院的组成及下属机构的经费审计情况, 如国务院办公厅、国防部等 (国防部的公开要在遵守现行《保密法》的前提下扩大公开, 当然《保密法》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进行修改) ;三是各民主党派的经费审计情况;四是进一步公开中共中央下属机构经费审计结果。2009年第12号审计公告, 第一次对中共中央三个下属机构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审计结果进行公开, 未来应进一步公开中共中央其他下属机构的经费审计结果。

(2) 扩大公开审计类型。扩大公开审计类型主要是应公开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直到目前为止, 审计署的审计公告中都没有公开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人民与政府部门和人员形成委托代理关系, 因此, 人民有权了解政府部门和人员的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目前, 审计署侧重于政府部门审计公开, 而忽略了对政府人员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公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对政府人员受托经济责任审计的公开——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公开, 比政府部门审计公开更加重要, 因为部门审计的关键是落实到个人, 分清领导人承担的经济责任, 才能给领导人以压力和动力, 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公开的监督作用。

(3) 扩大公开审计机关自身的信息。2009年第12号审计公告首次对审计署自身的审计情况进行公开。从该公告可知, 主要公开了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司对审计署办公厅承担的审计署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附属4个单位的审计结果。审计机关接受人民的委托对政府各部门进行审计, 但人民也需要知道审计机关自身的审计结果。以往只公开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情况, 而忽略了审计单位自身的审计情况。因此, 这次对审计署审计情况的公开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是, 审计机关自身信息的公开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未来应进一步公开审计机关的以下信息:一是要公开审计机关的经费使用情况。二是应进一步公开审计机关内部的管理信息。

3. 增强审计信息公开透明度。

(1) 审计结果公开要进一步具体化。我国目前的审计结果公开不够具体化, 如2004年第1号审计公告《50个县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结果》, 披露了“43个县地方政府及财政、税务、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挤占、挪用、滞留各类教育资金4.45亿元”。但对43个县的名称及每个县的具体违规金额没有公开。又如2009年第9号审计公告《16省区市国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审计调查结果及18省区市财政预算管理情况审计调查结果》, 披露了“13个省的62个县级国税局为完成税收任务, 违规向169户企业提前征税和多征税款共23.4亿元”。同样, 没有指明62个县级国税局的具体名称及其违规征收金额。审计公告应当指明具体违规的单位和违规金额, 只有这样, 才能加大这些违规单位的舆论压力, 增强审计公告的威慑力。

(2) 在审计结果公开的基础上, 重视审计过程公开。我国现行的审计公告只注重审计结果的公开, 而忽视审计过程的公开。1972年美国会计协会发布的《审计基本概念公告》认为, “审计是客观收集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及事项有关断言的证据, 确定其认定与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 最后将审计结果传递给利益相关者的系统过程。”按照这个定义, 审计的系统过程包括调查的过程和报告的过程。因此, 审计公开的透明度既包括审计结果的公开, 也包括审计过程的公开。政府审计透明是构建现代透明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之一。审计过程的公开可以让人民更好地监督审计工作, 做到阳光审计, 减少审计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同时, 反过来, 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使审计机关加强管理, 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过程的公开可着重公开审计人员的名单、具体审计证据等方面。

(3) 进一步公开对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从已发布的审计公告中可知, 对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的公开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公开的内容比较笼统, 甚至“一笔带过”。如2004年第1号审计公告中对50个县基础教育经费违规整改情况公开的主要表述为“对这次审计调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 有关省、市、县认真整改, 有关责任人受到了党政纪处分, 触犯刑律的已移交司法机关查处”。显然, 这句话并没有指明哪些部门已认真整改, 哪些人员及多少人员受到了处分, 触犯刑律的名单及人数。同时, 也没有明确追回多少违规资金等。

二是只公开一次, 没有做到连续公开。到目前为止, 比较全面公开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的审计公告主要有:2006年第1号《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结果》、2008年第1号《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结果》和2009年第1号《200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整改结果》。这三份公告把“整改情况”作为一份独立的公告, 相比于以前审计公告中只把“整改情况”作为一份审计公告中的一部分来说, 是个明显的进步。这三份审计公告公开了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和整改结果, 既包括已纠正和整改的有多少部门, 也包括未纠正和整改的有多少部门。但是, 以后的审计公告对没有纠正和整改的部门的纠正和整改情况没有做到连续公开。如2006年第1号审计公告披露“关于12个部门存在预算编报不真实的问题。已有10个部门将虚报多领的预算资金3.9亿元纳入下年度部门预算统筹安排, 并将1 585.87万元上缴中央财政, 纠正率为83%。另外2个部门正与主管部门协商, 争取尽快纠正到位”, “关于31个部门挤占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21.42亿元的问题。已有23个部门作了纠正, 合计金额14.97亿元, 纠正率为70%。其余8个部门正在抓紧整改落实”。但是以后的审计公告中没有再披露另外2个部门虚报多领预算资金的整改情况和其余8个部门占用专项资金的整改情况。只有连续地公开没有整改的部门, 才能加大对这些部门的舆论压力, 促使这些部门尽早落实审计决定。

参考文献

[1].宋依佳.推行审计公开的战略思考.审计研究, 2008;3

[2].古甘霖.刍议审计公告的信息质量特征.财会研究, 2006;2

篇9:阜城县审计局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一、不容乐观的现状

根据《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而言,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承担着三重职责:一是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践中绝大多数地区政府明确由政府办公厅(室)履行此项职能,也有少数基层政府指定设在监察部门的政务公开办公室或政府法制办公室承担此项职能。二是承担着本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任。三是承担着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开本身政府信息的义务。但从《条例》施行近两年的实践来看(主要依据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载体——各级政府网站),省、市、县三级政府办公厅(室)总体情况均不理想。从31个省级政府和366个地级市政府(含省级辖区)办公厅(室)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来看,大致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多数政府网站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中无政府办公厅(室),这在省级政府办公厅中尤为突出;在中国软件产品中心发布的2009年政府网站测评中排名靠前的不少政府办公厅也未主动公开自身信息,不能不说是遗憾。二是以政府代替办公厅(室),点开部门网站的政府办公厅(室)就是政府主网页,如河北省政府办公厅的信息公开目录实质是河北省政府(除办公厅的职责、领导及人员分工外)的信息公开目录。三是相当部分有政府办公厅(室)的名录,但信息公开不全,只公布政府办公厅(室)的职责、领导分工和内设机构。四是少数按照行政机关的要求主动公开相关政府信息,但由于缺少规范,栏目设置不一,信息量差异很大。求同存异,共同的目录为:机构职能、政策法规、规划计划、业务工作和其他栏目;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于业务工作内容和政策法规内容的把握上。如辽宁省大连市政府办公厅的业务工作包括十二项之多:公文处理、会议管理、建议提案办理、政务督察、信息新闻、电子政务、财务审计、安全保卫、对外经济协作、行政服务、大型活动和应急管理;广东省广州市政府办公厅的业务工作只有公开招聘、录用通知、公告三个子栏目;青岛市政府办公厅的业务工作则包括了民生信息、社会管理和人事信息等政府本级信息;河北邯郸市政府办公室的业务工作包括了领导活动、会议讲话、工作部署、公告公示、突发公共事件和政府大事记等方面。

二、规范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考虑和具体设想

如前所述,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承担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职责,不仅要承担起本级政府和指导面上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职责,而且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无愧于《条例》赋予的使命。从全国各省和部分地级市已公布的政府办公厅(室)“三定”规定来看,在省、市政府机构改革中,各级党委、政府均强化了政府办公厅(室)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职责,这无疑是规范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福音。尽管各地情况不一,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承担的职责不完全相同,但在保留一定自主权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规范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应“上交”政府的四项工作

从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职能看,下面四个方面的政府信息工作应上调到政府层级中去。一是以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名义印发的文件原则上应放到各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中,当然要剔除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内部管理的文件。二是各级政府办公厅实际从事的应急管理工作应放到各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中。尽管省级和地县级应急管理办公室是相应的政府应急委的办事机构,但从《条例》的要求看,其主要内容应纳入政府级信息公开内容。三是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具体负责的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重点工作会议等会议同样应放在政府层面主动公开。四是电子政务工作。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牵头的电子政务因涉及到各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和力量整合等,而不仅仅是政府自身的办公自动化和政府网站建设,故应放置到政府层面。

(二)政府办公厅(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栏目设置

根据《条例》,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共性职能和部分地区成功实践提出共性栏目设置规范,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子栏目进行适当增加或删除。以地级市为例,市政府办公厅(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栏目设置:

1.机构设置概况

⑴机构职能(“三定”规定);

⑵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分工;

⑶内设机构(应公布联系电话和负责人);

⑷下属单位(如有)。

2.政策法规(只放与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职能及其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相关的内容)

⑴法律(如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保密法等);

⑵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如《条例》、**省实施《档案法》办法等);

⑶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省级政府规章);

⑷规范性文件(各级各类规范性文件);

⑸政策法规解读。

3.业务工作(根据职能不同可以增或减子栏目)

⑴工作计划(包括年度计划、阶段性计划等);

⑵工作简报(如公文处理、建议提案办理和督查工作简报、政务信息简报、调研资料等;如内容较多可分别单列子栏目如公文办理、建议提案办理、督查工作、调研工作等);

⑶领导讲话(只放办公厅(室)领导涉及办公厅(室)职能等方面的讲话);

⑷工作总结(包括年度、季度、月度工作小结;办公厅室业务工作专题总结);

⑸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⑹市长信箱、人民来信办理;

⑺市长公开电话办理等工作;

⑻其他业务工作。

4.其他

⑴其他需要主动向社会公布的政府信息

①加强自身作风、效能建设等方面的文件;

②各类动态政府信息;

③其他类;

⑵资料下载

①政府办公厅(室)使用的A4通用模板和方正字库;

②政府办公厅(室)公文受理名单等等;

③友情链接(可直接点击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内其他城市政府办公厅(室)、所属各县(市)区政府办公厅(室))。

三、加强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障机制建设

《条例》赋予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各项职责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重视,特别是保障机制是否健全。

(一)明确工作机构,落实责任人。各级政府办公厅(室)作为协助各级政府领导同志处理日常工作的机构,要把本级政府、面上指导和本办政府信息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班子要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要严格按照《条例》和本地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的要求,明确本办具体负责政府信息工作的机构和责任人以及分管领导,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机构负责、有责任人负责。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证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生成和发布同步。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要按照《条例》和本地实施办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内部考核、错误信息澄清、对外发布协调、过错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完善信息生成、制作、保密审查、发布的工作机制,保证各项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第一时间公开、依申请公开信息在法定的期限内得到有效处置,以率先垂范的行动取信于社会和公众。如为保证各类文件的及时有效公开,有效的做法是在发文稿纸上增设“可否公开”、“在何种载体上公开”等栏目,在文稿起草、审核阶段就同步考虑公开工作;其他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审核、批准可按保密审查的要求设计相关表式,以便及时运转和明晰责任。

(三)加大考核和督查。一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建议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其内设机构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按月或季公布信息提供和录用情况,年终与全年绩效考核挂钩,奖优罚差。二要发挥督查、责任追究的效应。对接近《条例》和本地实施办法规定应主动公开而未公开的处室,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政府信息公开主管机构要及时提醒,发生3次及以上超限的应通报批评,情节恶劣的应予责任追究。

上一篇:《困惑》作文600字初二作文下一篇:文言文常考高频词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