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琳金字塔原理笔记

2024-05-02

夏琳金字塔原理笔记(通用9篇)

篇1:夏琳金字塔原理笔记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读完《金字塔原理》,我好似接受了一次逻辑结构设计的重新洗礼,乍一看,这本书的内容讲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但当仔细拜读之后,就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

《金字塔原理》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以柔克刚,用情景和案例将我带入一个易于理解的关于文字的逻辑世界。之前也有很多老师曾说过,写文章要有逻辑性等话语,不过如何才叫有逻辑、这样写为何不够有逻辑性、怎样可以变得更有逻辑性的解释却并不多,看了这本书之后,对于“向上”、“向下”以及“横向”联系等逻辑关系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金字塔原理》不仅在写作上,更关键的是在思考逻辑上帮助我理清了思路。例如,有时我会根据现有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对于素材本身的逻辑关系可能没有重新的梳理,因此,形成的文件或多或少会有逻辑不清晰的地方;而若是暂时不考虑素材本身,先直接按照目标需求进行逻辑架构的搭建,再对素材按照搭建好的逻辑进行区分整理,反而会更为快速的形成准确的文章架构和纲要。

《金字塔原理》帮助我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界定问题”和“结构性的分析问题”有条不紊的进行应对。首先,遇到问题时要明确应该做什么,然后从资料入手,建立逻辑树,进行是非问题分析,这样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明晰的应对方案必将很快会水落石出。

知道不等于学会,学会不等于做到,《金字塔原理》始终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产生价值,才能对自己实现有效的提升,才能让问题得到最快速和最高效的解决。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温故而知新,将书中的案例和分析方法再多读几遍,加深理解,更好地将文中的思路运用到写作、思考和问题的解决上,相信这些思路和方法一定会让自己受益匪浅、受用一生。

篇2:夏琳金字塔原理笔记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张亚光 1108030 《金字塔原理》一书教我们运用金字塔原理去逻辑的表达、思考、解决问题。而对于学习法律的我们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的内涵是用逻辑去解决问题。我们学习法律都知道,法律所涉面之广,虽涉及知识之多是为我们所共识的。如何学习这一综合性学科,了解庞大的法律体系是我们所一直探索追求的。《金字塔原理》中提到了一个“奇妙的数字‘7’,指出“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庞杂的信息在一时间涌向受众时,”受众往往会选择性的接收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内容无法使受众接受,并记忆,这是知识的传达者和接收者所不乐意的结果。因此,为了使受众能更容易的接受信息,也为了使我们能更轻松的记忆信息,便需要我们运用金字塔原理对信息进行分类、归纳,然后再呈现出来。这样,我们先记忆出大的分类,再随之而牵出大分类下的小项目,如此便使得原本冗杂的信息能更加有条理的传达、记忆。

对信息分类是个很好的记忆与表达方法。而另一个比较好的表达方法是结论先行。就是说在表达时,我们先将自己的结论传达给受众,然后再把立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这在我们进行案例分析时尤为常见。当我们表达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的观点时,我们往往在综合考虑分析整个案件后得出一个当事人有罪、无罪或是该处以何种惩罚的结论。然后再对案件抽丝剥茧,逐步分析,为什么认定当事人有罪,为什么处以这样的处罚。紧紧围绕着已给出的结论,从案例中寻找支持结论的证据,最终使结论正确而有说服力,也可以使自己的陈述连贯而紧凑。当然,这只是表达时所用的方法,在对案情的分析过程中并不一定要先得出结论再分析,对案情的分析过程是可以逆而行之的,对案情抽丝剥茧,提炼出结论。然而,表述观点时采用结论先行,一方面,可以使受众更清晰的了解到你所要表达观点;另一方面,后面的分析全部围绕结论而展开,罗列支持结论的证据,可以使前后的表述有更强的逻辑性,文字更具严谨性。如果不先把结论呈现出来,就很容易造成你讲了半天人们还是无法理解你的意思。在《洞穴奇案》一书中,五位大法官,五个观点清晰的罗列于他们的陈词之首,让人们可以清晰高效的了解到他们观点的核心。这样给读者一个心理准备,使读者能够尽快地了解他们的分析过程与立论依据。

篇3:夏琳金字塔原理笔记

一、学习金字塔模型理论教学法的思维

美国Maricopa大学最早推出学习的金字塔模型[1]。模型中明确指出, 通过不同的教学媒体、教学手段和方法, 取得的学习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如图学习金字塔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以“听讲”座的形式听老师讲课, 两周以后听到最后只能记住5%, 因为这是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而自己阅读能记住全部内容的10%;若利用视听设备 (教学影片、录像教材、幻灯、投影、挂图、模具、教具等) 教学, 学生能记住20%左右;演示教学平均记忆率能提高到30%;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率高达50%;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效果更好, 能记住75%;平均记忆率最高的学习方式, 是“即学即用”, 高达90%。

二、学习金字塔模型理论教学法的应用

从学习金字塔模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为最好[2]。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 必须经过独立思考, 将内容转化为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与此同时, 它也提升了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在《汽轮机原理》的整个教学活动中, 学习金字塔模型可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运用[3]。

1. 利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汽轮机原理》是热动专业主干课程, 其中不少内容涉及汽轮机结构, 教师在课堂上靠书本和黑板是无法讲清楚的。于是我们把这部分内容搬到实验室, 结合模型、教具、实物和挂图进行教学。在拆、装过程中, 我们有意识地安排几个问题, 引起学生争论 (即金字塔模型中的分组讨论) , 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各种感官作用, 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 增加能力。例如课一开始, 学生就紧紧地围住汽轮机模型, 七嘴入舌, 指指点点, 教师可利用这种热情提出问题, 像问学生这台200MW汽轮机哪端是机头、哪端是机尾, 这时大家都在动恼, 结果80%的同学把机尾视为机头。于是指定一名说错的同学说明理由, 部分同学很快发现这种认识违背了汽抡机通流部分蒸汽能量转换规律, 提出疑问。结果又是一场争论, 几个回合下来, 彻底弄清了问题, 这种效果是课堂讲授无法做到的。

2.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汽轮机轮系振动是《汽轮机原理》课重点内容, 我们安排两次演示性实验, 即叶片振型及测频和叶轮振型测试。在作叶片振型及测频时, 教师首先问同学叶片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 能产生哪种类型振动?同学们很快会统一说法:叶片切向弯曲振动与扭转振动, 并且为切向A型, 原因是叶片沿切向刚度差, 叶片必然围绕着最小主惯性轴振动。再反问同学:能否产生轴向振动?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不会, 因为叶片轴向刚度要比切向大得多, 不会产生轴向振动。事实上, 叶片不是孤立存在的, 实际结构中, 叶片镶嵌于叶轮外缘, 与叶轮组成一弹性系统, 叶轮振动时带动叶片一起振动, 统称轴系振动, 此时有可能产生叶片轴向振动。

三、结语

《汽轮机原理》是一门多种学科融合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由于该课程具有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特点, 就更需要不断地探索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学习金字塔模型教学法要求教师经过认真而充分地准备, 将所学内容有多变少, 并创造机会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学时有限和知识点多的矛盾, 还可以启发拓宽学生的思路,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经过几年来的实验教学, “金字塔”模型中逐级递进的教学效果得到了验证。此项教学成果“汽轮机课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荣获原电力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汽轮机原理》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建设荣获“吉林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摘要:本文介绍了学习金字塔模型教学法的思维以及在《汽轮机原理》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工科类大学实验教学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 使课堂讲授的理论容易被学生接受, 这种方法的实施不仅可以获得最大的平均教学保留率, 提高教学效果, 还可使学生从被动的聆听与吸收提升到主动的学习与建构, 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金字塔,汽轮机,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崔雪, 樊亚东.学习金字塔模型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报, 2011, (8) :83-84.

[2]赵慧杰, 黄志红.学习金字塔模型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护理研究, 2006, (5) :1403-1404.

篇4:夏琳金字塔原理笔记

关键词: 学习金字塔理论 课程考核标准 市场营销原理

一、引言

市场营销原理课程是各所高职院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其他专业学生的热门选修课。课程不仅在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讲授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市场营销原理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基础课程,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如何有效讲授市场营销原理这门课程;如何使学生学得好、用得好;如何全方位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是近年来许多教师在论文和项目中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对学习金字塔理论的理解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原理课程考核标准进行重新设计期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概述

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研究成果(图1),它用数字形式显示:采用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知识留存率)的多少[1]。这个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方式有直接关系。主动学习方式(discussion group,practice by doing,teach others)的知识留存率远远高于被动学习方式(lecture,reading,audio-visual,demonstration)的知识留存率。

图1 学习的金字塔

来源: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

三、市场营销原理旧课程考核标准

1.内容

笔者自担任市场营销原理课程的主讲教师以来采用的课程考核标准分为五项内容。第一项:考勤,占10%,1-16周考核。第二项:课堂表现,占10%,1-16周考核。第三项:小组作业项目1,占15%,第7周考核,要求以4~5人为一组撰写营销环境分析的PPT并做演讲。第四项:小组作业项目2,占15%,第13周考核,要求以4~5人为一组撰写营销组合分析的PPT并做演讲。第五项:期末考试,占40%,第16周开卷考核,内容包括填空、选择、简答和论述题。

2.评价

近几年通过对这种课程考核标准的实施,笔者发现小组作业项目效果好。基于学习金字塔的理论描述,小组作业项目属于演示(demonstration)范畴,使知识在学习者大脑的留存率保持在30%。期末考试效果比较差,学生只能勉强及格。期末进行学生问卷调查时发现,90%以上的学生认为当前课程考核标准除小组作业两个项目让他们对课本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外,期末考试对他们掌握专业知识,激发学习热情没有积极影响。

四、市场营销原理新课程考核标准

1.制定的必要性

(1)从以上对旧课程考核标准的调查结果中,笔者发现在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知识留存率仅占30%的演示(demonstration)学习方式对学生都可以产生这么明显的积极影响,那么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列举的知识留存率占比更高的学习方式是否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在课程考核标准中是否可以大量使用讨论组(discussion group)、实践练习(practice by doing)、教授他人(teach others)等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如果使用这些方式就应该制定怎样的课程考核标准?

(2)在旧课程考核标准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如上课不爱听课,不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懒惰,考试成绩差,被动学习。有时学习为难情绪犹如瘟疫一样,可以大规模方式迅速传染给其他学生,让原本在学期初学习认真的部分学生,在学期过半的时候就失去了学习动力。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讲授过程相当困难,有时课堂宛如一潭死水,不管教师如何调动气氛,学生也没有较好表现。改革蓄势待发,急需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掌握市场营销知识。

2.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新课程考核标准设计

(1)新课程考核标准具体内容

第一项考勤与第二项课堂表现保持不变。第三项:小组作业项目1,占15%,第7周考核,要求以4~5人为一组撰写校企合作公司营销环境分析PPT并做演讲(注:教师聘请聚焦伟业公司营销部经理给学生做企业简介和企业环境分析报告,指导学生撰写该公司的分析报告)。第四项:小组作业项目2,占15%,第14周考核,要求以4~5人为一组撰写校企合作公司营销组合PPT并做演讲(注:教师聘请聚焦伟业公司营销部经理给学生做企业营销组合介绍,指导学生撰写该公司的分析报告)。第五项:小组作业项目3(小导师项目),占30%,每周考核,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向其他学生讲授课本新内容,并作为导师对其他各组进行新内容辅导。第六项,个人作业小论文占20%,要求学生对课本中某个理论进行市场调查撰写小论文。

(2)学习金字塔理论在新课程考核标准中的运用

①第三、四项小组作业项目

在该考核项目中,学生需要以讨论小组形式与小组成员深入分析校企合作企业(聚焦伟业公司)的营销环境和营销组合,完成相关PPT的制作与演讲活动。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于70%的小组会花费约3小时的时间进行研讨分析,共同解决问题,任务划分,制作PPT。这里运用了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小组讨论(discussion group)学习方式,它的知识留存率约为50%。营销环境和营销组合知识模块在市场营销体系中较综合,涉及若干章节,内容广泛不易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把较难的知识通过讨论方式转化成易于理解的内容,学生体会到小组讨论带来的乐趣,同时50%的知识留存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了学习效果。另外,制作PPT后,学生还需要在课堂上演讲营销环境和营销组合的内容,这里运用了学习金字塔理论中30%知识留存率的演示(demonstration)学习方式。演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演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历年课程考核标准中都有基于演示和小组讨论学习方式的PPT制作和演讲的小组作业这个项目,此项目易于操作,效果显著,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

②第五项小导师项目

该考核项目,充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中高达90%知识留存率的教授他人(teach others)的学习方式。具体操作如下:学期初教师按照本学期实际人数以4~5人为一组的标准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把市场营销原理课程共13章的内容分成与小组数量匹配的若干模块(module)。每个小组承担一个模块的讲课任务,教师会提前把此模块的PPT和补充内容发给学生预习,并通过QQ讨论组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每堂课80分钟,由一个小组作为主讲教师(小导师)在课堂上向其他学生讲解自己模块的知识内容,时间为15分钟。随后小导师的成员被老师分配到其他小组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进行面对面讨论和解答,时间为15分钟。在剩余50分钟里,教师将对小导师组的模块内容进行点评,并对模块内容进行重新讲解、分析和总结。教授他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扮演教师角色的机会。学生若以教师身份对他人进行教学,不仅要对内容相当熟悉,而且要将内容转化为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潜在智能的发展[2]。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把讲课压力转化成认真学习模块知识点的动力,利用各种途径充分搜集资料,与教师共同讨论疑难问题,并全面合理设计PPT,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积极性被极大调动,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且可以较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90%的知识留存率),能灵活运用知识给其他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理想状态。

③第六项个人小论文

该考核项目可以使学生把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并通过实践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这里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中75%知识留存率的实践练习(practice by doing)的学习方式。每个学期教师会根据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社会热点设定小论文的题目。学生根据题目深入市场做调查,撰写3000字左右的小论文。笔者以波特的竞争者分析模型知识点为例阐述如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市场调查。学生宿舍旁的阳光在线广场是一个较大型的服务于学生衣食住行的社区市场。每位学生每天会在阳光在线广场平均消费2次,非常熟悉这个市场。有些学生在市场内的服装店、餐饮店、杂货店等做兼职工作。笔者要求学生分析阳光在线广场哪个行业最有投资价值。带着这个任务,学生需要任选一个比较感兴趣的行业,到阳光在线广场内调查该行业所有店铺的具体情况,向店家逐一咨询该行业的5个方面的情况(同行业竞争者,进入退出壁垒,替代产品,购买者和供应商),收集数据,进行研究,判断此行业是否有好的投资前景,撰写论文。基于实践练习设计的这个项目能够使学生从枯燥的课本知识中解放出来,开阔学生的眼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并适度创新;使学生认识到课本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会积极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主动学习动力。

五、结语

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知识留存率较高的演示(demonstration)、小组讨论(discussiongroup)、实践练习(practice by doing)和教授他人(teach others)四种卓有成效的学习方式,笔者以小组作业项目、小导师项目、个人小论文为主导将学生的市场营销原理课程考核标准重新设计,不仅使学生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而且使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乐鹏,刘佚阳.浅谈“学习的金字塔”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1(14):167.

篇5:金字塔原理的读书笔记

其实,我打心里非常非常地感激杨老师。因为我只是看了第二本书,但我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受益。看书最大的收益是能改变思考,的确第一本书给了我培训的素材和内涵的修炼提升,那么第二本是一种思维的改变。特别是在这个时候,刚转职业培训师的时候,我看了这本思维书,太及时及有用了。

我最大的思维改变,不是学了多么好的逻辑思路,而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培训时选精美的图片、秀高大上的PPT这些形式上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展现给学员的内容。你能给学员带来什么才是最关键的!

所以,我定下心来学“3”的魔力,这点太管用了。以前,我做课件时一个主题下有N个论点,思维模糊,只知道要分享给学员我所知道的,一股脑儿全放一起,像大杂烩。我以为这就是我的诚心实意了,因为给了全部。但实际上,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学员们对于这种大杂烩,很难吸收,很难理解。我只是自以为是地认为传达到位了,在自我的状态里。现在,突然豁然开朗!课程的呈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先摆好观念,学员需求摆第一,他们能学会我的课程内容是关键。“3”是我的幸运数,我也是才知道的,也是学习了一本《数字密码》才知道的。看来我从事这行,天天要用“3”,这“3”还真是我的幸运数字啊!原来,学员的思维是要好的引导。不论我如何能讲,口才再好,也要用“3”字法。即要将表达的主题进行分解,不能分解成太多份,“3”份是最佳的,容易记住。

我以前特别羡慕那些说话有条理的,像事先背过一样的。他们往往就是这样表述的:接下来我跟大家讲三点,第一点是……,第二点是……,第三点是……

没想到,我也可以做到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可以训练而提升的。经过职场十几年的历练,我已经学会正确表达我的观念和思路。现在有了这个金字塔方法,我能更好地让任何一个听众、学员、观众来理解我的话,从而得到真正的分享!

通过这个方法,我将手上的两个正在开发的课件大纲,全部重新梳理了下。还真有一个主题下面有7个论点的。现在通过推理法、归纳法全部变成3个论点,找到原先7个论点的内在关系,往上归纳出3个论点。这样的确要好记,因为我们备课,记大纲也要记忆的,也方便了我们。

金字塔原理,逻辑思路其实运用面是很广泛的。我还把我的个人介绍做了下运用。这样一下,变得非常职业化,我也非常满意自己的介绍方式。

我是属于理解能力比较慢的,但是只要一旦被我理解运用了,一般是难以忘记的,而且能教会别人。我个人对图片式的引导更能理解和消化。所以结合了《“图解思考”术》后,我就理清了培训框架,而且还学到了要增加的几个原来没有的内容或者说版块。以前觉得不重要,或者没有想过为了方便学员理解而去做引导的内容,今天觉得真是特别重要。加了这些引言,参加了学员的兴趣,而且他们理解更方便,也是对他们一种时间付出的尊重。

看书这件事真是非做不可!因为我已经开始受益,希望下一个开始受益的人就是你!一起加入看书队伍吧!

篇6:夏琳金字塔原理笔记

一、搭建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

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共性归类,总分结构,以上统下,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好不好?”(多维思想)

确定主线,罗列元素,简化元素,确定层次,分组总结,形成封闭系统。

咨询的具体做法: 1.界定问题;

(1)背景(切入点+困扰)-> R1(现状Undesired Result)-> How?-> R2(期望Desired Result)

2.结构化问题,搜集数据,分析原因。3.寻找解决方案。

注:1为序言;

2、3为论点。

二、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统一逻辑范畴。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三、梳理思想的过程:

1.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2.各子主题之间的关系。3.序言的叙述方式。

四、文章的写作方式:(背景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疑问Question、回答Answer)

(序言很重要,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读者注意力,内容必须为读者已知。S->C->Q->A)(冲突是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吸引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背景中出现的问题或推演出的方式等。)

五、序言的金字塔结构:

六、关键句不仅是要点名词的堆砌,应当是完整的思想、完整的句子。

七、序言的遵循原则: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2.必须包含“S”、“C”、“A”。

3.序言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需要。

八、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现象->原因->解决方案。

归纳推理:找出共性->正确定义。

区别:演绎:第二点是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归纳: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

九、大脑归纳分组原则:【最终要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体系】

1.因果关系(时间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2.部分整体(结构顺序:分组的MECE原则:各部分完全独立;所有部分完全穷尽)3.重要程度(先要正确概括各组思想,确保同组思想一致。然后按重要程度排序。)注:找出因果关系,把部分控制在5个以下。

十、概括归纳思想组时,必须形成概括总结性语句、行动的结果或信息的共同点。

(文章中的任何语句都必须有效,具有不可替代性。)(每一个概括性语句,都必须在之前有过渡,不能突兀。)

十一、措辞必须有明确结果,使得表达形象

十二、标题的原则:

1.必须严格使用“疑问/回答”结构。下一层次的论点,必须回答上一层次论点提出的问题。

2.必须注意论点措辞。说明论点的信息越少越好。(有效性)3.必须把论点限制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框架内。演绎推理的链条不会有4个以上的论点,归纳推理的链条不会有5个以上的论点。否则,需重新分组。

十三、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

用思想观点过渡,不要用内容过渡。可用SCQ过渡。

十四、PPT制作采用金字塔结构:SCA

十五、所有推理涉及的实体:

篇7:金字塔原理学习总结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书中介绍的理论和方法对写作尤其是专业文书写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书中谈到“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阐述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阅读人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认为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而组织思想的四种逻辑顺序包括:

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时间顺序;

3、结构顺序;

4、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

一、金字塔原理的概述

(一)基本内容

金字塔原理认为,文章中以正确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思想(即为要表达的内容)应该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所有思想分别位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但互相关联,并且由一个总的主题思想统领。

根据金字塔原理,如果文章较长,在写作时就应该列出关键句的若干要点,然后为

每一个要点起一个小标题。一个小标题应代表一个思想层次。在较短的文章中,可以将关键句或关键句的要点作为段落的主题句。

在实际写作中,金字塔的各分支层次不一定相同,但最好大致平衡。

(二)重要意义

1.增强文章的逻辑性。运用金字塔原理进行写作,可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2.容易使读者理解文章。对读者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对用金字塔原理组织的文章,读者通过不断地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很容易理解文章中的所有思想。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就是文章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将使读者对这样表述产生某种疑问,而主要思想的下一个层次上的思想将对此问题作出回答。

按此“对话”顺序,读者先从金字塔的最顶部开始了解,再沿各个分支向下展开,直至了解文章的所有思想。

(三)适用范围

金字塔原理适用于任何需要条理清晰的文章。换句话说,要想使文章条理清晰,就可运用金字塔原理。条理清晰的文章必须能够准确、清晰地表现同一主题下的思想组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为我们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解决写作中的逻辑性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二、金字塔原理的规则

(一)文章的主题思想具有单一性

金字塔原理认为,每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思想,这个主题思想位于金字塔结构的顶部。文章中的其它思想位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并由主题思想统领。

按照这一规则,如果在写作中发现有两个(多个)并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经过分析,如果发现这两个(多个)主题思想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则将

它们概括为更高一个抽象层次的主题思想。另一种是如果这两个(多个)主题思想不存在内在的相关性,则保留所要的主题思想,舍去其它不相关的思想。

(二)各种思想之间相互关联

在金字塔结构中,各种思想之间必须相互关联。换言之,所有思想都要找到归属,找到恰当的位置;在一篇文章中,不应该存在孤立于金字塔结构之外的思想。当然,文章及其重要部分的序言(第一段或前几段)、工作报告的结束语、表彰通知(决定、通报)的后一段话等除外。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关联,另一种是间接关联。

1.直接关联。直接关联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概括或总结,而这一层次上的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个层次的思想的解释和支持;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由于属于同一范畴(具有某种类似的属性或共同组成一个推导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

2.间接关联。间接关联可以是纵向的——隔层次的联系,也可以是横向的——通过其上一(几)层进行联系。

(三)同一组思想具有某种逻辑关系

所有列入同一组的思想都必须具有某种逻辑关系。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是两种不同的逻辑推理方式,也是建立思想逻辑关系仅有的两种模式。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是由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推导出一个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结论的论述形式(三段论)。演绎推理应符合“第二个思想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做出评述”这一基本条件。在写作时,以演绎的顺序发展的思想并不一定要以演绎的顺序表达出来。因此,在写作中使用演绎推理来论述并不多。——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则是将一组事实或思想归结为同一类,并对其相似性做出表述(或推理)的论述形式。在进行归纳推理时,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的词。这个词必须是一个复数名词,因为:(1)所有表示一类事物的词都是名词;(2)该组思想中必定有一个以上该类思想。能否找到这样一个概括性的复数名词,是归纳分组是否恰当的重要依据。

(四)同一组思想按逻辑顺序组织

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也就是说,必须有明确的理由说明为什么把第二个思想放在第二位,而不是放在第一位或第三位。

1.演绎关系的顺序。演绎关系的思想按照演绎顺序(论证顺序)进行组织。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归纳关系的顺序。归纳关系思想的逻辑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三种。这三种逻辑顺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但每一组归纳关系的思想都必须至少存在一种逻辑顺序,并按照这一(些)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时间顺序。如果一组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时间顺序(也称因果顺序)。对这组思想的分析活动就是发现因果关系。

——结构顺序。如果一组思想是对某种现有结构进行评论,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结构顺序。对这组思想的分析活动就是化整为零。

用结构顺序组织的思想各部分应符合两项要求: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所有部分完全穷尽。

——程度顺序。如果一组思想是按类别进行组织,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程度顺序(也称重要性顺序或比较顺序)。对这组思想的分析活动就是归纳总结。具体写作时,根据这些思想具有某种共性的不同程度,按照从重要到次要的顺序将其组织起来,依次排列。

(五)同一组标题采用同样的语法形式

篇8: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

它的结构为: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也就是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它的原则为:任何事情都能够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下一级的多个论据支持,而下一级的论据本身也能够是个论点,可又被再下一级的多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构成了金字塔形。

篇9:金字塔原理心得(范文)

“逻辑混乱,缺乏条理。”这两句话是我常常用在学生论文上的批语。虽然学生们再次交上来的论文稍有进步,但往往还会因为文章的逻辑问题被我发回去重新修改。在这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不仅学生会感到疲劳困惑,连我这个做导师的也会感觉烦躁。

“论文要怎么改?”这是我最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有条理的?这不是一个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的问题,文章的条理清晰与否,不在于对语言和文字的应用,而在于作者的思考方式。思考和写作其实是一码事,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一个思路清晰的作者写出的文章自然是条理清晰的。

人们往往会因为文章或表述上的条理不清而被扣上“思维混乱”的帽子。回过头来看,当时的错误也许很可笑,但是当我们面临新的问题时,也许思维又开始混乱了。如何避免思维混乱,保持一个理性的正确思考?其实在三十年前就有人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芭芭拉·明托和她的金字塔原理。

人与人交流存在的最大障碍不是语言不通,而是思路不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金字塔理论:你可以选择两种方式进行思考,或是自上而下式地寻找论据支持论点,或是自下而上式的根据事实做出判断。无论哪种方式,最终都要呈现给他人骨架刚劲有力的、有金字塔结构的文章。文章的总论点放在顶端,下一层是支持总论点的关键句,再下一层是支持关键句的论据,依次类推。“金字塔”像一盏明灯,让我们更形象地理解了逻辑性和条理性。

这是一个突破性的逻辑体系,它支撑着思考、组织与沟通。一旦读者掌握了金字塔原理,那么这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将为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它所拥有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为你的想法增添了实质性的内容,并引导你的读者经过一系列逻辑思考,最终推理出你所要表达的结论。这个体系的准确性与简明性让你能够更轻松地与人沟通,以更加清晰形象的逻辑,将你的想法展现给他人。

中国人讲究“因时、因人、因情、因景”合理地解决问题,所以思考就成了中国人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中国人的思考和写作方式讲究随心随性,颇有些意识流的感觉。相比于西方,中国人所缺乏的正是这种“金字塔式”具有逻辑性的思考方法。而《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思想,是思考和写作的“道”,是一种哲学。书中介绍的充满逻辑性的思考和写作的方法,颠覆了中国人以往的思维和写作方式。作者推崇的“金字塔”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学会把握思维的细节和清晰地思考,从而明确地呈现你希望表达的思想。受过思维和逻辑训练的人,按照金字塔的办法培养思考和表述的能力,就可以具备有理性支撑的坚实果敢的力量,好像电脑升级换代之后奔跑如飞的感觉。

《金字塔原理》不是一本速效的工具书,这些思考和写作的技巧需要时间来学习和实践。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愿意在工作中遵循并积极实践这些法则的人,自然能够得到与他们的付出同等甚至更多的回报:他们的思想影响力和感知价值大大提高,同时真正进行写作的时间与精力则大大降低。

虽然芭芭拉·明托最初的创作目的是写给那些需要写作市场报告的商业人士,但我认为,无论商业人士、学界人士、记者、律师、教师、学生乃至医生,只要你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人沟通,那就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它会让你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富有逻辑而清晰地思考,如何简明扼要地写作。一旦掌握金字塔的原理,你将拥有更出色的文笔和杰出的口才。

昨天下午,大家一起交流了关于对《金字塔原理》学习的心得体会,我也谈谈做咨询以来对这方面的浅显感悟:

金字塔原理是“总分结构”,树状呈现,向鱼骨图。金字塔的形象:顶层清晰可见,高屋建瓴;底层要有厚重感,才能支撑上面的观点。麦肯锡的方法论 “以假设为导向,以事实为支撑,结构化呈现”是对金字塔原理的精辟提炼。本质上讲,金字塔原理本身在内容上没有任何价值,只是作为方法论的指引,方法论(methodology)的运用自如最终要靠认识论(epistemology)作为支撑,两者相辅相成。从词根看,方法论的词根是Method(即方法),认识论的词根是epistem(即知识)。可见光熟稔零散的知识而无结构化的方法,则如一滩浑水;光有结构化的方法而缺乏内容支撑,则如行尸走肉,空架子。所以,掌握金字塔原理的方法论只是“器”,只有通过不断的“ask”和“insight”,展现我们的智识才是“道”。因此,金字塔原理只有灵活运用到分析问题和解决工作任务中才有价值。作为方法论本身,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让我们要善于以目标为导向,以终为始。先设定目标,再进行分解,再构想实现目标的路径,并匹配人、财、物和时间资源;让我们熟练掌握分类学的思维方式,遵循MECE原则。横向分类逻辑,以要素为导向,比如5W2H、BSC;纵向分类逻辑,以路径和流程为导向,如PDCA。(此外,分类一般只能展现3到7点,7是一个很神秘的数字,太少会疏漏要点,太多显得杂乱,且记忆难深刻)。对金字塔原理要真正能内化于心(来自 业务员网:),以后做片子,写读书笔记,都要将其灵活运用,行文要善于呈现核心观点,简明扼要;要善用项目编号,展现层级结构;要善用mm图来分析构思;要对ppt图形模板熟练应用,各种逻辑关系用各种模板。此外,论点要有力度,切忌过多的感性化语言,出刀是要见血的。花拳绣腿没任何实际价值,重剑无锋才是王道。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2008年的下半年,在写完常州地板市场的调研报告后,公司推荐我看看书,给的就是这本。打开看完之后,开始觉得很难读,只有几个案例还明白。后来硬着头皮读了几次,在不断的实践后,再读这本书,发现她是个“好东西!”

一、结构是核心的问题

“金字塔原理”系在1973年由麦肯锡国际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发明,旨在阐述写作过程的组织原理,提倡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善写作效果。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1.导向性明晰-读者的阅读习惯为导向:金字塔原理强调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依照这个习惯来展开写作,结果为导向的结构非常明显。

而,对咨询师来说,“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咨询师报告要在一般“导向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策略性的表述,有不少案例显示,导向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很多方案的表述动用了大量的文字,甚至整页PPT全是文字,其中表述的语气带有严重地口语化,“通过激烈的较量,两者未来的竞争将是难决胜负的……,情况好的话,一方将赢得胜利……”

这里的文字首先是不具有分析意义的(“一方胜出”,到底一方指的哪一方没有具体);其次,导向性不明显(“两者未来的竞争将是不可开交”,没有指出结果);第三,作为呈给企业决策者的文字,考虑到这些决策者的特点,一是避免类似的口语化文字,二是要了解决策者对于报告的熟悉度,重点突出核心要点,不仅仅是写作的金字塔还是讲解的金字塔。

2.论述强调透彻-大量的归纳和演绎为工具:为了阐述清楚核心观点,金字塔原理要求在写作的时候,注意归纳和演绎的运用。归纳和演绎的运用,使得每个观点的表达非常透彻;

大量的分析和演绎,让每个论据能追溯到不能再追溯的源头,也能让每个观点展开到不能再细化的程度,从细分的角度来看,这里最大化的尊重了事实的本源和发展的逻辑,“他们在沿着思维的路线寻找每个蛛丝马迹”。

案例:书里的一个案例,是读过的每个人都能记住的,即“雪莉吾友,我恨你”。其实拿到现实案例中,经常听到企业家或高管说,他们既无法打破旧有的局面,开创新的局面也充满困难。他们面对的是重重迷雾,没有思路和好的想法,求助于咨询团队。

每遇到此,王文卿会问他们几个问题“您觉得这些问题是现象还是原因?如果分成马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和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您觉得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占多少比例?这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您认为自己是否有能力解决?”

几个问题过后,企业家朋友恍然大悟,从开始躺在椅子里,开始重心前移倾听论述。其实这些也是对问题的演绎和肢解,痛苦需要“分担”,分解成各种小小的问题。

而遇到另外一种情况,在他们遇到迷惑时,无法定位时,这时需要我们给他们“打气”。

“这是一个3亿的市场,只要经销商拿出100万来做市场,你能看到什么? 100万就是做好了吗?按市场表现价,100万翻3倍,300万对于3亿是什么概念?1%的市场,这还是一个战略市场的定位吗?”

部分小型企业职业经理人往往恐惧市场的压力,感觉100万的任务非常大,忽略了市场的整体容量,在把整个市场各个品牌整合归纳后,从整体的容量看待任务时,才能真正打开他们的思路。

3.纵向性大于横向性-归纳和演绎都偏重于观点的纵向性论述:对于一个观点是否有充足的横向分析,是否穷尽和相互排斥,金字塔原理做出了分析,但相对于归纳和演绎的逻辑结构,显然横向的穷尽性和各个论点的相互排斥性,论述不够。一方面,文中提到的横向性分析是建立在归纳和演绎的基础上的,例如关于“在横向方向上,各种思想观点以演绎或归纳的方式回答读者的问题,但两种方式不

可同时使用。”之后举了关于苏格拉底会死和波兰将受到坦克攻击的案例,这两个案例在逻辑学上称之为“三段论”,即:因为A,所以B;因为B,所以C;结论:因为A,所以C。

在这个角度看,对于一个问题的横向性和关联性分析是不够的,或者说金字塔原理中关于子结构的构成,到底怎么划分?分为几类?他们之间是否是真正的子结构,是否有其他元素构成?这个方面,对于解析下一步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少了这方面分析,就会导致一个错误。

在分析一个事件时,往往因为自己的惯性思维给该事件加上几个维度解读,并且在认知中把这几个维度的关系看成是平等的,相互平行的,在分析的时候,模式化解读。

举例来说,对于一个企业的解读,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有六大维度,即:战略、产品、组织、渠道、传播、品牌,如果加上区域的话,也可以分成七个角度来解读。然而,事实上,一个企业的问题往往发生在不同的阶段,也许整个行业的发展到了中期,这个企业的发展还处在初期,他们的组织形态不足以支撑一个10亿的企业,他们的产能不足以匹配一个全省的战略,他们的渠道需要升级,特别是渠道模式的升级等等,最后我们发现该企业需要解决的并非所有问题,有一些问题比如品牌传播的问题还为时尚早,在论述该企业问题的时候,下面七个维度的论述就需要再不同程度上延展。对于其他细节问题,不存在类似的维度,那就要根据事实展开,不能再套用惯有的模式。

金字塔原理论述了这一点,但强调的不够,恰巧这点在实际操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咨询师对一个企业问题的判断,我们需要解决企业的核心问题,并非解决他们所有问题,而且解决所有问题也是不现实的。

二、逻辑性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金字塔原理从结构性思维入手,解决了对一个事物认知的逻辑性,在于还原一个事情的本质后,用结构化充满逻辑性的语言表述清楚,这一点在企业管理上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企业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组织成员难以承担其角色。企业发展太快,组织能力不能赶上步伐,无论从思维上还是从做事的风格上,所呈现的企业文化都带有上个时代的烙印,并且领导人也有这种痕迹,改变很难。

案例1:某客户市场部经理在开会时出现这种情况,有人交头接耳、有人趴在桌面、有人躺在椅子里、有人盯着该经理但能看出正在走神,会议的议题开始是如何解决市场开拓缓慢的问题,后来发展到业务员薪资讨论,最终没有任何会议记录和会议结果,也没有会议的跟踪,之后,会议往往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无果。

该企业管理成员甚至是中层管理人员不具备基本的会议管理能力(无结构性思维、无逻辑性描述、无结果导向)。

案例2:某客户业务经理,在操作市场时,依照感觉和经验操作,后期在汇总时,表述拖沓冗长,无结构也无目标,所谈皆现象,没有剖析本质,也没有核心的数据,定性语言多于定量语言,口语多于市场用语

该企业管理成员不具备结构性思维,从该成员加入企业的年限看,该企业组织长久以来也是出于这种状态(目标导向性差、效率性不够、管理氛围散漫)。

2.部门结构难以承担其角色。企业的发展是由于政府或市场或行业的发展,带来的自然增长,部门之间没有经过市场的洗涤淘汰,意识上没有达成共识,部门协调相当困难。

除以上问题外,还有其他方面,这里不在赘述,金字塔原理对于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组织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列举的两个原则如:“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和“TOPS原则(Targeted to our audience-瞄准读者、Over-arching-周延完整、Powerful-准确有力、Supportable-数据支撑)”言简意赅的指出了报告应具备的一些特征,也委婉的点出了很多企业组织存在的客观问题:逻辑性欠缺。

三、量化思维

在金字塔原理中,关于定量分析的部分如:TOPS原则中提到Supportable-数据支撑,在王文卿看来,还是有些欠缺的,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种错误出现的频率实在太多。

在结构性和逻辑性思维具备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存在于咨询团队中,即:定性思维大于定量思维。定量思维往往作为辅助角色服务于定性思维,但在现实中,定性思维不但承担了方向性的结构表述,还承担了辅助性定量表述的功能。在日常的工作汇报中,类似的定性问题往往而是。

案例1:在王文卿关于《项目管理:量化管理》一文中提到这样的例子

反面例子-报告:“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们提升了市场占有率,使我们的销量稳定地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针对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内部整顿、外部改善等一系列计划,结果证明,我们增加的努力得到了积极的响应。目前,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正面例子-报告:“过去的33天,我们通过提升人员工作效率、改善激励政策、加强客户关系,使得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20%、客户满意度提升了35%,市场占有率提升了12%,环比去年同期,我们的销量增长120%,并且连续4周维持了这一较高的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产品包装破损、容量不够二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加强生产线管理、严抓检验两项工作,经过3周的努力,次品率已经降低了3个百分点……”

从以上两个案例的对比,关于定量的分析就不再展开,作为管理者更多需要的是数据化的论证,当然也要提防进入另一个反面的陷阱。

小结:

金字塔原理总体来说,是需要我们不断研读的一个工具。在不同的阶段读出的结果,对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无论得出什么样的观点,个人看来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种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每个人需求不同,得到的也不同。这就是,金字塔原理的魅力所在,永远都不会过时。

金字塔原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工具,一个组织材料的工具。

当我们在与人沟通或者写报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想说的话很多,但是一条条一点点非常零散,很难整合到一起去。这个时候金字塔原理就可以帮你像搭积木一样把信息搭成一个框架,让你的表达看起来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溯源来说,金字塔原理是麦肯锡发明的,为了解决咨询工作的报告问题。咨询工作通常非常细致,获得的材料可以箩筐计算,那么怎么能快速把咨询成果展示出来,既不显得结论干巴巴又避免掉入细节迷宫无法自拔呢?金字塔原理就顺势而生。

就个人学习心得而言,金字塔原理的基本逻辑与我们小时候学习的议论文如出一辙:先写总论点,然后有分论点,最后是运用论据来进行论证。每段落的第一句是分论点,快速浏览的时候只要看每段落的第一句,就可以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

至于是否真的能做到论证有力、条理清晰,单靠金字塔原理是不行的,还需要加强逻辑性的锻炼。没有逻辑,金字塔不过是一个垃圾的金字塔,“垃圾进来,垃圾出去”。

上一篇:素质教育改革下一篇:班主任表态发言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