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课文

2024-04-27

埃及的金字塔课文(共11篇)

篇1:埃及的金字塔课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谁来读课题?齐读一遍。

2、【出示:金字塔远景图】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它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面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适机引导:金字塔是什么时候建的?

(为什么叫金字塔?)你想知道金字塔名字的由来【板书:由来】

(为什么要建金字塔?)你想知道金字塔这个建筑的由来;

(金字塔是怎么建起来的?)你想知道它的建造方法;【板书:建造】

(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想知道什么样的,就要抓住它的特点;【板书:特点】

金字塔在埃及的什么地方?【板书:地理位置】

(金字塔为什么这么有名呢?)是啊,它一定有什么特别之处,它有什么特点呢?【板书:特点】

(金字塔有多高啊?)多高?多大?这些都属于金字塔的特点,还想知道它的特点。【板书:特点】

师适时板书:地理位置 由来 特点 建造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所要了解的,课文中是否介绍了这些方面呢?还会介绍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二、初读课文: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生词。谁来读一读?

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厦、廓、曝)

【点击变红】 正形:“砌”为什么是石字旁呢?它和双人旁的彻可不一样哦!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2、指名6人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这些方面,除此之外还介绍了什么呢?

3、交流:有没有介绍金字塔的由来?在哪一小节?(2)

写金字塔的特点主要是哪一小节?(3)

建造方法是哪小节介绍的?(4、5)

我们看最后一小节,介绍了什么?这些都是它的意义。【板书:6:意义】

第一小节介绍了什么?介绍了它的概貌。【板书:1:概貌】

第一小节除了介绍地理位置还介绍了什么呢?这些是它的概貌。

三、精读第一段

1、【出示:金字塔近景图】这就是“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好好读这两个词,感觉到了什么?(雄伟壮观、宏伟、气势非凡)

2、“金黄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这样一座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是怎样由来的?

四、精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金字塔这个建筑的由来和它名字的由来。

2、金字塔是怎样由来的?(它们是用来埋葬法老的坟墓,就相当于我们古代皇帝的陵园,一定是建造得非常讲究。)还有吗?(因为它们外形轮廓像汉字的“金”,所以叫金字塔。)这些就是金字塔的由来。

3、埃及的金字塔有哪些特点呢?第三小节是以胡夫金字塔为例来介绍金字塔的【板书:举例子】,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金字塔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画一画,并写一写感受。

交流:宏伟高大

金字塔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板书:宏伟】(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它们的宏伟?)

1、高: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出示句子】你是怎么感受到的?【板书:高】学生交流,并请他读一读。

146米,从这个数字感受到了高,【板书:列数字】再和四十层高的摩天大楼来作比较。【板书:作比较】感受就更形象真切了。还有谁想说?我们的这栋教学楼是4层,胡夫金字塔是我们教学楼的10倍,有两个中心大酒店这么高。谁来读读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他的高。

(如果第一个学生已经说得跟好了,那么他读过之后,点评一下他的读,然后再请一个人读。)

还有什么特点?

2、大: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板书:大】从绕一周,要走一千米感受到了金字塔占地面积之大。

3、重: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

怎么感受到的?每块就重达2.5吨,像这么重的石块有多少?

【出示句子】230万块,你能想象出来有多少吗?我们都想象不出来,所以作者接下来又写道--你来读,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如果学生先讲到下一句师引导:如果一列火车有60个车皮的话要拉一万趟,这么多石块到底有多少块?有多重呢?出示句子齐读。比较两段话:在这句话里作者已经告诉我们石块有230万块,每块重2.5吨了,为什么还要写这样的一段话呢?哦,这样写使句子更加具体了。)

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一下金字塔的厚重,体会作者写法的妙处,指名读。

4、多:【出示句子】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这么多高大厚重的金字塔,它们穿越千年,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真是宏伟壮观呀。

齐读写宏伟的句子。

交流:精巧

金字塔除了宏伟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1、【出示句子】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契合的很紧密……插不进去。

2、你是怎么感受到的?【板书:精巧】

3、“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刀片”点红】。刀片多薄多锋利啊,可见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缝隙是多么的小。当你再把“几千年”【“几千年”点红】和“刀片”联系到一起的时候,你又有了怎样的感受?(金字塔的结构精巧令人叹为观止,不愧为八大奇迹之一。埃及人民真是太了不起了。……)

4、激情: “几千年”啊,相当于从我国的夏王朝一直到现在,在漫长的岁月里,肆虐的风沙啃噬着它们,它们却依然砌合的那么紧密,你瞧--(一生读)

岁月的长河吞噬了多少人类文明,保存至今也恐怕千疮百孔、甚至只是遗迹, 而它穿越千年还是那样精巧无比。--(一生读),我们一起读。

5、【出示最后两句话】读读这两句话,关注一下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什么?(时间长、人力多)

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长的时间来建造这座金字塔?

如果不宏伟,怎会耗费这么多的人力,如果不精巧,又怎会花费30年的时间!

面对这些宏伟精巧的金字塔,你想说些什么?

它们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啊,怎么不举世闻名呢!这就是--(生读题)。

6、体会写法的妙:作者在介绍金字塔特点的时候,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和生动的语言让我们形象真切的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7、细心的同学读书时会发现,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金字塔的这一特点?有没有找到?

这句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哪一句是对上文的概括?后半句就是为了引起下文。

如此宏伟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板书设计: 14、埃及的金字塔

1、地理位置、概貌 2由来 多 举例子

3特点 宏伟 高 列数字

4-5建造方法 重 作比较

6意义 大

精巧

[《埃及的金字塔》]

篇2:埃及的金字塔课文

1. 出示一组金字塔图。

看了这些图后,师总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

2.金字塔那无穷的魅力让多少人为之着迷。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再一次去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二、学习1、2、3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1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段落、句子或者词语边做上记号。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①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此段文字。

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3、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4、朗读课文第1段。

②学习第2自然段。

出示文字,齐读。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重点理解:“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象金字”--画简笔画,帮助理解。体会金字塔外形之奇特。

指名读。

③学习第3自然段。

出示文字。

1、过渡:金字塔,堪称世界八大奇迹之首,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其中最大的一座--胡夫大金字塔的魅力吧!

2、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金字塔之多。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体会高大。以教学楼作补充。

“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体会数量之多,工程之浩大。

小结:(板书:宏伟)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板书:精巧)

“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工程浩大,建造之艰巨。

3、这一自然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4、各自大声朗读此段。

三、学习4、5自然段

导入: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1.出示自读要求:轻声自读课文4、5自然段,想想文中举了几个事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

2.指名复述,相机理解埃及人民在“运石头”时,解决了摩擦力的问题;在“垒石头”时采用了斜坡的方法。

3. 过渡:埃及金字塔的建造离现在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金字塔到底是如何建成的,至今还是个迷,科学家只能通过有限的资料进行推测。

4.指导朗读此段。

四、学习第6自然段。

1.出示此段。

2.师读:“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是啊,四五千年,在它的脚下,人类发生了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呀,而它依然是“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引读--“它们是……”

3.它们仅仅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吗?(板书:智慧)还应该是古埃及人民“血汗”的结晶。(板书:血汗),从哪里看出来?回顾全文。

五、作业

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第三小节,力求每字每句都落到实处,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并渗透了说明方法的教学。

教学时,我先让同学细读课文后,让他们交流自己感受颇多的地方,学生也能找到金字塔的高和大,石块的多和重,并通过朗读去深入体会。在讲到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时,学生的问题比较多,像有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高吗?一个车皮是多少?和前面的数字好像对不起来……耽误了一点时间。随后,把高、大、石块多等用一个词概括,学生很快能说出宏伟。学习精巧部分,就不是那么顺利。学生读到下面一段话时,问他们从中感受到什么,有的说金字塔坚固,有的说很难建造,有的说很大……在一番引导之后,才有人找到精巧一词。为了加深理解,我有反过来问他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它的精巧呢?学生找到“砌合得很紧密”“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等词句来理解。这里,重点让学生了解“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是最能形象说明金字塔的精巧的,这也是说明方法的一种--形象描述。最后,再总结一下金字塔的特点--宏伟而又精巧。

篇3:穿越五千年沧桑走近埃及金字塔

在入门处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这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在1888年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建造完成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国王的陵墓也在附近,它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现高为133.5米,由于它所在位置的地面稍高,因此看起来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还要高一些。这座金字塔建筑形式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狮身人面像,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的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上开凿而成的,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狮身人面像的正面角度是不能停车的,我只好在车上用长头拍下这个画面,还是蛮清晰的。狮身人面像的面部参照哈夫拉,身体为狮子,高22米,长57米,雕像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但为什么非要刻成狮身呢?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因为法老死后要成为太阳神,所以就造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法老守护门户。但由于石质疏松,且经历了4000多年的岁月,现如今整个雕像风化严重,给这历经沧桑的金字塔增添了浓浓的历史厚重感。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在位于开罗吉萨的金字塔四周转着,虽然一直辨不清方向,分不清哪座是哪座塔,只是知道,我来过了,金字塔!

TIPS

篇4:三教《埃及的金字塔》

一、揣摩表达顺序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一个重要目标。《埃的金字塔》层次清楚,为学生感受表达顺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上课时,我首先请学生逐节朗读课文,了解每一自然段的大意,然后板书小标题:位置外观一作用来历一宏伟精巧一建造方法—熠慧结晶。接着我又请学生对照板书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几个自然段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说到金字塔,通常人们首先想知道的是它在哪儿,外形是什么样子,是做什么用的等;其次才是某一个金字塔的规模及建造方法。课文实际上是按照人们了解事物的客观规律来介绍的,所以条理分明。这个环节的训练,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还知道了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做好了铺垫。

二、学习说明方法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运用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方法重点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宏伟精巧,是课文的重点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学习说明方法

1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胡夫金字塔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写在书旁的空白处。

2再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介绍胡夫金字塔的这些特点的?

3重点讨论:运用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二)迁移练习,介绍古迹大成殿

1出示位于校园内学生天天可以看到的“江苏省一级文物”——大成殿的图片,并简单介绍大成殿。然后向学生提问:大成殿有什么特点?(高、大、历史悠久等。)你准备用什么方法介绍大成殿的这些特点?(列数据、作比较等。)

2小练笔:介绍大成殿。

3交流、评价。主要引导学生评价小练笔是否抓住了大成殿的特点,是否运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等。

对第三学段的说明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怎样才算是“了解”了基本说明方法呢?我认为仅仅“知道”是不够的,还要看学生能否进行正确的运用。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不满足于学生发现了说明的方法及这样说明的好处,还放手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通过语言实践,达到了加深了解,提升能力的目的。

三、图解建造过程

课文第五自然段介绍的是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我发现这部分内容特别适合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读课文,画建造示意图。通过读一画一讲这一学习过程,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课文,而且还发现、修改了课文中表达欠严谨的句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把建造金字塔的过程画出来。(学生一边仔细研读课文,一边画图。)

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画图,老师适时提问。)地面的一层砌好了,为什么要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呢?

生:是为了把用于砌第二层的石块拉上去。

师:土坡为什么要这么倾斜呢?

生:土坡越倾斜,向上拉石块就越省力。

师:砌最后一层金字塔时,石块是从哪儿拉上去的?

生:从倒数第二层的斜坡。(突然地)课文中“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这句话有问题。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从图上可以看出,金字塔最后一层的石块是从倒数第二层的斜坡上拉上去的,最后一层建好后,就不用再堆土坡了,所以土坡应该比金字塔矮一些,而不是像课文里说的和金字塔一样高。

师:有道理吗?(其他学生点头)怎样改才更准确呢?

生:我认为应该改成“土坡和金字塔差不多高”。

四、品味语言特色

为了准确介绍金字塔的历史、规模等情况,课文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可是一个个精确的数字却又和“大约”“差不多”等表示概数的词连在一起,是作者的疏忽,还是这样表达更准确,我和学生展开了讨论。

师:“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这句话中的“差不多”可以去掉吗?

生:不能去。

师:为什么?

生:因为如果把“差不多”去掉,就说明绕金塔一周正好是1千米。

师:绕金字塔一周正好是l千米吗?

生:不是,比1千米要少一点。

生:用了“差不多”更符合实际情况。

师:对,“差不多”虽然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词,但有时候用上它反而更准确了,这就是“模糊中的精确”。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请大家找出来体会体会。

学生很快就把课文中这样的句子都找了出来,在比较品味中领会了语言的准确与周密,体悟到了“模糊中的精确”这一奇妙的表达方式。

五、打开探索之窗

课堂的最后,我和学生进行了一段对话。

师: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有人说金字塔是史前文明的产物,还有人说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我想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生: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我还想了解其他六大奇迹的情况。

师:老师向大家推荐两本书——《金字塔的秘密》和《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它们或许能满足大家的愿望……

这段对话虽然简单,却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了金字塔的“更深处”,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探索的窗户,也达到了有效地拓展语文课堂,实现课内外知识对接的目的。

三教《埃及的金字塔》,使我对如何进行说明文教学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是说明文教学要从文本的特点出发。记叙文有记叙文的特点,说明文也有说明文的特点。我们之所以觉得说明文教学比较枯燥,是因为我们忽视了说明文的特点,而把它当做记叙文来处理的缘故。如果我们能从说明文的文本特点出发,带领学生理清行文思路,学习说明方法,感受语言特点,并适时融入必要的听、说、读、写训练,那么说明文就不再是“鸡肋”,而是一道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大餐”。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不管是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还是解释事物的原理、特点、演变,说明文对学生都有很强的吸引力,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是权威,把知识简单地“告诉”学生,而应因势利导,转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去发现有趣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提升语文的素养。知识,“只有在热爱中、在探索中才能有活力,有生命”。三是要处理好教材和拓展资源的关系。“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的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把课文踏踏实实地学好,再为他们打开一扇探索之窗,使学生在课内掌握“捕鱼”的本领,在课外自由地捕获“鱼儿”,这样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果课堂上过多地引入拓展资源,势必会喧宾夺主,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品读,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不能“举一”何以“反三”呢?

篇5:埃及的金字塔

āifénshàlúnyìqì

()及()墓大()()廓()立()成

二、词语广角(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四字词语)

()的沙漠()的埃及人

()的建筑物()的金字塔

三、句子广场(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例: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注意带点的部分,这样写的好处是。

(2)照样子把下列句子写具体。

①这棵树真高啊!

②他们之间友情深厚,

③月光是那么柔和,

四、课文传真(按课文内容填写)

(1)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的()形建筑物。它们(),()。这就是()的埃及金字塔。

(2)现在,这些金字塔()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了。它们是埃及的(),也是古埃及人民()的结晶。

(3)这些石块磨得(),石块与石块之间()得很(),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都插不进去。

五、再提高。

你知道放眼世界吗?世界十大奇迹分别是什么?

1.埃及金字塔

2.宙斯神像

3.罗得斯岛巨像

4.马比伦空中花园

5.阿提密斯神殿

6.毛索洛斯墓庙

7.法洛斯灯塔

8.法洛斯灯塔外传:亚历山卓港

9.万里长城

篇6:《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

2014/4/7吴双凤

第一课时的教学要改进的地方:

1、板书课题时不需要字字强调,抓重点字“埃”,重点笔画来做示范提醒。

2、齐读课题之后,就揭示文体“说明文”,本文说明介绍的就是《》,这篇课文需要同学

们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更多地进行自主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学以致用。

3、质疑入课时要针对学生的问答分类处理,一类可以直接解决,二类归纳为一个大的问

题,在揣摩文字后解决。

4、教学生字词:一类、二类分行出示,一类解决音形义(介绍词,共同学习);二类会

读,多读;四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温度、画面。

5、生个别朗读课文,说段意,师可与学生互动及时梳理文章脉络,及时板书,借此可自

然地引到1、6小节的学习

6、第1节的教学注意学生由感知形象——联想——表达冲动的渐进过程,这一部分还要

细改下!

7、第一课时先让学生疏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金字塔,留下初步的印象,产生探

究的兴趣就够了。如有时间多,可以把第2节与第1节带着讲掉。“角锥形”的具体阐述,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的注意点:

1、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多,师自说带动的较多。没有充分发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走了形式化。

2、在第一组说出所有的说明方法后,师可与余生互动板书出来,就由此出发,让生找出

文中有相关说明方法的句段,再做细细品味!在反思中,这是最让我恍然大悟的一点!

3、第3节,师由于没有抓住小组合作的契机,导致后面教学的反复现象,在细嚼了这一

节后,第4、5节本是一个拓展、升华体味的过程,因时间仓促而带过了,这是非常遗憾的地方!

4、之后查找了关于金字塔的诸多资料,才发现它的奥秘所在,这种人文观、价值观上的缺失,也让课文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取向,即趣味!

5、在第二次上课时,我将要把这些都巧妙地融进去,以实现第二次教学的效果!第二次第一课时教学

1、生在说自己了解到的金字塔之后(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它的神秘,可以让生带这种感

情再读课题,然后质疑课题)

2、讲文中四个词语时,可将第一小节拉过来讲掉,也是理解生字词的一种方法!“廓”

与“敦”区别。沏(第一声)茶。

3、听组长的课之后觉得有改进的地方:a出示埃及地理位置的图片需结合第一节进行学习;b第一课时需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组长顺流程及时板书出“宏伟、举世闻名、数量多、历史悠久”,在结束课时最后总结非常的好!

4、师范写要在课前先画好田字格。

第二次第二课时教学

1、小组合作学习:a组长协调组员,做到人人发言,互相补充,选好内容汇报。

篇7:15《埃及的金字塔》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文章内容,明确文章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

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之后回答:

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自学指导(二)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

精读第3-5自然段

自学指导(三)

快速浏览课文第3-5自然段,找出过渡句,并说一说过渡句的作用?

埃及的金字塔有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举了哪个例子?

自学指导(四)

仔细读第3自然段,思考:

作者在介绍胡夫金字塔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过渡)介绍完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之后,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的建造方法。

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

1、

2、

3、

总结全文 作者在这部分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从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本文通过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金字塔,从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所以,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

当堂训练

篇8:没有金字塔的埃及之旅

埃及,此生到过离家最远的地方。或许在北京机场巴士上身着单衣打哆嗦想象开罗的阳光时,还没有对这个距离有什么概念;或许在飞机起飞的瞬间,捂着耳朵身子猛然一震时仍没有概念;但在听着埃航上播报的阿拉伯语安全讲解时我才意识到,我,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了。这个地方在亚欧大陆之外,苏伊士运河的对岸,一片富饶且神秘的土地——非洲。

从小,我对埃及的感觉就是轮廓模糊但细节细致的。我记得电视上他们奇异的着装,神秘的舞蹈与忽近忽远、永不清晰、湮没在漫天沙尘中的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这是人类文明四大古国之一,古埃及曾经存在过的地方。千百年来他们沿河而居,都城与繁华之地随着河流的改道而迁移。废弃的都城便湮没在黄沙里。随着时间的漂移,当时的都城上建起了稻田与乡村,只是在那土壤深层的深层,留下过当时的繁盛与文明的痕迹。古老与现代的交融,让埃及在我心中慢慢地收藏,缩在一个角落里,变成一个小小的愿望与隐隐的迷。我从半年前就开始策划这次旅行了,当初听到要去埃及时,激动的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假期终于到来了,向着西南方看去,看那云朵在缓缓地飘,妄想能看见梦之所向。埃及呀,我来了。

忙碌又充实的寒假开始了,我也在紧张地拾掇我的行囊,夏秋的衣物、充电器、转换插头、电脑、游戏机、地图……每完成一项计划中的小工作,便有一种向梦想又近一步的感觉。我要飞去那个文明之国啦。

时差对于我这个地理与数学双白痴来说是神秘又奇异的。我们北京时间晚上12点半的飞机,要坐12个小时才能到埃及,但在落地时却只是早上5点多。我们玩笑道,也许一路向西行,便会永远不老吧。跨越两个大洲之间的距离,飞行12个小时的距离,不同人种不同语言不同的风土人情的人文差异,构成了此生最远的距离。

但怎么想都没有料到下飞机时的场景。习惯性地打开手机,想给家里打电话报个平安,但却惊异地发现,手机没有信号、没有网络(WIFI)。转念回忆前两天手机报上说的开罗游行示威和临走前妈妈询问是否安全,我们才意识到,这里政变了!

感受动荡的埃及

外面枪声大作,亏我昨天还有心情开玩笑说这是“二踢脚”。今天下午有小型战斗机从宾馆上空划过,振聋发聩的轰隆声使我这个自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人也生平第一次有了想滚下床底的冲动。我是没有见过动荡的,而所谓动荡,在我眼中也许只是电视里重现上世纪那战争和混沌的画面吧,打斗的人群里不时有人喷出枇杷浆和番茄兑成的“血”……也许就因此,我一直都没有感到极度的对死亡的恐惧,就像——在看一场电影。但这里出现的流血的大规模冲突与纠纷,是真实存在的。CNN上直播的扛着新鲜尸体的游行者,从皮肉中抠出子弹控诉的人民们让我慢慢意识到这里不是横店,枪子打在身上喷出的不是番茄汁。听着枪声、门外不远处的吵闹声和电视机中游行群众的呼喊声,我叹了口气。

想到今天早上吃早饭时刚刚从开罗火车站回来的游客所说的话,还是不住的心惊肉跳。他们是要坐火车去卢克索的,昨天下午3点多宵禁前就出发了。但是没想到火车站已经被全面包围了,外面有坦克,有持枪的军人,有持械的暴徒。他们在火车站里面是暂时安全的,但一阵枪声响起时仍要原地卧倒。他们就在高度紧张与惶恐不安中度过了一晚上。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与荷枪实弹近距离接触吧,是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们第一次与血腥杀戮和死亡如此接近吧。我们还曾笑着说想要经历一下。回头想想,虽说这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回忆,但若是自己身处枪林弹雨之中,又是否能做到所说的这样轻松?仰天大吼一声,让子弹飞一会?

我问过导游对此次动乱的看法。他说他支持军队,我一开始以为他支持穆巴拉克。其实想想,百姓也许不在乎谁当权,但他们在乎的是你当权后能否给予他们太平盛世,给予他们富足、安宁、快乐、幸福的生活。

我坐在游泳池边上的太阳伞里,看着济南从未拥有过的耀眼阳光下的远方沙丘,心情就像是一只困兽,看着金丝笼外的世界一片繁花似锦。明明金字塔只离自己所在宾馆只是步行30分钟的距离,明明已经离梦想如此之近,但这短短的几千米确是我们直至离开也未曾达到的距离。只能远远的遥望啊,遥望那在梦中见过千百次的金字塔,就像濒临饿死的人看着笼外的小米粥,求而不得。我虽身在埃及,但每天实时局势的消息还是国内发来的,埃及当地所有电视台都已经被政府控制。CNN上则不断播着以血肉之躯对抗枪口的“暴徒”行径,播着人们徒手往坦克车上面爬,播着他们手捏带血的子弹嘶声力竭的控诉着,我听不懂,但却可以理解这种情感。我们每天都问导游,什么时候可以去看一眼金字塔?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也算是了结了多年来的一桩心愿。但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国内发来了博物馆被砸、木乃伊被毁的消息,当那个阳光大男孩皱着脸为难又坚定地告诉我们:“去不了!”时,心情还是十分憋闷的。虽然深知不能拿生命开玩笑,但这到了埃及见不到金字塔的事情跟谁说都是一个新鲜事。

回家启示录

其实人在受了委屈的时候总会想回家。而我猫在宾馆都3天了,脑海中除了想去金字塔看看就是想回家了。临走的前一天晚上,9个人(小团)凑在一起开了个会,有两套方案:一是明个到机场等大陆派来包机,直接回国;二则是在宾馆继续等待去往土耳其的飞机。考虑到土耳其也派来包机将他国公民接回国,而且更多的是如果明天可以赶上第一班包机回国,我们还能和家人一起吃个热饺子、过个除夕、看个联欢、守个岁……我们放弃了第二项,全票通过第一项。

我们晚上都激动地睡不着了,想着暖烘烘的房间和劈啪作响的炮仗,想着热乎乎的饺子与冰冷的枪子的巨大反差,想着担心我的朋友,想着家人……晚上我和同团的一个阿姨缩在一个被窝里,听着外头即使是深夜也没有断过的枪声。当外面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机关枪扫射声时,我们两人都吓了一大跳,然后同时叹口气,把被子蒙头上。害怕也没用,还不如睡觉,明个就能回家啦。

我们带着全部的希望坐上了早上9点从宾馆到机场的大巴,本以为我们可以顺利地回家,本以为事情可以如想象中那般美好……但没想到归家的时间又一再往后延迟,没想到回家是如此的难……

到了机场后,我们辗转于一号航站楼与三号航站楼之间,等待着那个传说中祖国派来接我们的包机。我们等待在一号航站楼时,曾一度以为今天就要住在机场里了。看着不远处为了机票争吵拥挤推推搡搡的人群,叹口气。想着怎么也得搜罗点硬纸壳子,要是住下怎么着也得弄个简易的窝啊。看着20分钟后铺出来的“窝”,有种说不出来的小心酸。是的,我长这么大真的没有遇上这样的事情。机场里面所有商店的食物基本都卖完了,要是没带水连口水都没得喝更别说吃的了。后来好歹在驻埃及大使那里登记上了我们的名字,眼前又出现了新的希望!我们提着大包小包再次向三号航站楼进发!

此时,已经是下午3点了。

当我们过了安检终于来到托运口时,却没想到名单上再次没有了我们的名字!这份名单明明就不是刚刚大使定下的那一份!我说,“你玩我呢。”我们像泄了气的皮球,又不断往里打气,打了气又泄气。蹲在墙边上,因为实在站不住了,看着厅里吵架抱怨的人,口干舌燥。这是“回家众生相”啊。在忙乱中,有着无数丑恶的嘴脸,为了能够及早赶回去,与老人孩子争吵甚至厮打。排队加塞又理直气壮,满嘴脏话,在机场大厅中随地吐痰,随意扔垃圾。一片乌烟瘴气。我们很久很久之后都没有排好队,没有领到登机牌,更别说上飞机了。而与我们同时进站的还有去往台湾和日本的飞机,在我们的一片吵闹中,他们已经平安落地了。当然,也有的人,自发当志愿者手写登机牌,自发组织大家站队,喊得声嘶力竭。“有没有60岁以上的老人啦,老人先走”“有没有12岁以下可以独立乘飞机回国的孩子,来这里排队领登机牌”“孩子完了之后是女性,年龄从大到小,然后是男性!”他们用他们的行动来唤醒大家,在这异国他乡这便是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基本素质了吧。

我比较悲惨,作为一个12岁以上的13岁小女士。我荣幸地排在了女生的最后面,成为了一颗光荣的擦边球。但是我很高兴这样,因为有了规则,因为人们去遵守这个规则,才能有条不紊的领到登机牌,才能尽最快的速度返回中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啊。

等到登上飞机时已经是午夜十分了,我们早上9点出发,直到午夜才坐上飞机,所有人都已经精疲力竭了。瘫软在国家派来的包机上,内心却归心似箭。回家,真好。

小结:

篇9: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

龙泉小学

陈伟

刚抽到五年级下册《埃及的金字塔 》这个课题时,我就在思考:这节课我该怎么上,该上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还是两个课时的内容整合在一课时完成。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先前提出的问题自主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悟文章结构特点这一环节,第一课时吧,就是读书、认字;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初读课文后,好像上不出什么花样,通过读重点词语巩固了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的识记,同时这些词语与课文主要内容紧密联系,对于学生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一定提示作用。

在学生初读课文前,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并板书,让学生对读课文充满期待。因此,在导课时我结合前一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就让学生把新旧两篇课文联系一起,以便为后边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的归纳总结做好铺垫。学生已经学习了前边的《秦兵马俑》对此类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单元的3篇课文在文章结构上基本相同,都是说明性的文章,是对学生进行此类文章写作方法培养渗透的很好范例。

在为课文分段这一环节,提示学生这一单元3篇文章在结构和写作方法上很相似,让学生仿照前一课《秦兵马俑》的分段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知识技能迁移的过程中掌握这类文章的结构与写作特点,体现教材编写意图。这样,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的特点就会有所悟,在今后的分析、归纳和写作中,能够做到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紧接着,让学生交流自已知道的其它国家的名胜古迹,这一环节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指出方向。

然后通过填空的形式,引导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这也是语文《课标》中高年级学生的能力指标之一。轻松,是因为又一次展示了自己,自己也在骨干班培训的这些日子大有收获,不管结果如何,自己成长了,这也许可以称为我的“第二次发育”吧。

我要感谢五(3)班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没有他们的积极配合,我想我现在不会那么轻松,那么释然。当然,他们的配合也跟我在课前与他们的互动环节有很大关系,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保证,融洽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学习知识、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果让学生趴在冰冷桌子上近20分钟,换成我,我也不会再有兴趣认真听课了。通过互动,我也对学生的思维、表达、习惯等有了初步地了解,为我调整教学策略作了准备。

愧疚,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犯了几个低级错误,想到这里不禁直冒冷汗。实在是不应该啊!我首先要跟五(3)的班学生说声“对不起”。第一,在教学生字这一环节时,有一个学生说,“大厦”的“厦”字里边不是“夏”天的“夏”,“夏”字只有一横,而“厦”字里有两横。听到学生这样说,我犹豫了,不置可否,学生坐下去了。这样,至少那个学生“夏”字里边可能就真的只有一横了。第二,阿房宫不是刘邦烧的,据史传应该项羽烧的。当学生在拓展交流时提到秦朝的阿房宫时,我居然顺口说:“后来它被刘邦一把火给烧了。”这里,我还应该给刘邦道一个歉,对不起,我冤枉你了。如果有机会让我回到古幢小学五(3)班,我一定要纠正我的这两个低级误,要不然中学的历史老师又该骂人了:“小学怎么学的?哪个老师教的?”

篇10:埃及金字塔的惊人秘密

埃及金字塔未解之谜建造篇

远古人的智慧是丰富的,神奇的,他们建造起了庞大的金字塔。埃及金字塔高146.5米,长230米每快石头平均重要205吨,空隙之间连刀片都放不进去,靠相互积压而成。

在4000多年前的古文明时期,生产工具非常落后,埃及人是怎样采集、搬运数量如此之多、每块又如此之重的巨石,从而建成了这样雄伟壮观的金字塔的呢?

埃及金字塔在建造上还有一个特殊的巧合。英国的一位天文、数学爱好者约翰・泰勒发现,金字塔的塔底边长约为230米,若用埃及人使用的尺子测量,则约是365尺,这个数字恰好是现在一年的天数。

这到底是某种巧合,还是隐藏着什么没被人们发现的秘密呢?

一位英国人用精心改进的测量仪器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细致的测绘。在测绘中,他惊奇地发现,胡夫金字塔在线条、角度等方面的误差几乎等于零。

埃及金字塔未解之谜法老的咒语

在埃及金字塔幽深的隧道中,法老图特卡蒙的陵墓上镌刻着这样一行墓志铭:“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

人们曾经以为这个咒语不过就是想吓唬那些盗墓者,使法老的和墓中财宝免遭动难。但随着近年来众多进入墓穴的考古家和探险家,绝大多数不久便染上不治之症或因意外事故,莫名其妙地死去。

人们不得不怀疑:这是法老的咒语显灵了。

埃及金字塔未解之谜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可以说是金字塔的标志性建筑,为什么在金字塔旁边会有这座石像呢?古埃及人建造狮身人面像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篇11:《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2、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遥远的非洲东北部,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埃及。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那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

二、板书课题

埃及的金字塔

三、读题质疑

1、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

2、它为什么叫“金字塔”?

3、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4、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

四、带疑自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课文边寻找问题的答案,找到答案作上记号。

五、合作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小伙伴听,把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向小伙伴请教。

六、汇报交流

(一)“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指名回答,齐读相关语句。

理解:角锥形(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相关语句,再观看图片。)

(二)过渡:同学们,这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为什么叫······

1、为什么叫“金字塔”?

2、金字塔是做什么用的?

指名回答,齐读相关语句。

理解:法老

(三)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5)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指名读有关句子。

(四)过渡:同学们,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五)过渡: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 ①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②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

七、提高升华,揭示主题

同学们,浩瀚的沙漠中,寸草不生,人连生存都不容易。但是在埃及却树立起了这一座座气势宏伟,结构精巧的金字塔。站在这巧夺天工的金字塔面前,不知你有什么样的感想!那么就请你表达出来吧!

1、指名说

2、齐读自然段六

八、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七、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神奇的金字塔能)

2、世界八大奇迹

板书设计:

15、埃及的金字塔

外观宏伟:高大、重

(列数字、作比较)举世闻名

结构精巧:平整、紧密

(举例子)

上一篇:立定跳远教案反思下一篇:不相容岗位分离说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