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特色班教案

2024-05-18

剪纸特色班教案(精选7篇)

篇1:剪纸特色班教案

一、团花剪纸技法

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最悠久、运用率最广泛的一种形式。新疆古墓中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五幅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就是团花造型。

团花用途广泛,年节的窗花、婚礼的喜花、贺礼的礼花、甚至现代舞台装饰中都有它的身影。团花重在一个“团”字。作为折叠剪纸,它最能体现剪纸多次折叠、重复造型的优势。

团花的制作方法简便易学,关键在于掌握好几种不同的折叠方法。以正方形纸的中心点为圆心,将其折叠成三折、四折、五折、六折乃至十折以上的相同等份,然后在其上剪制图形,每个图形自成单元,有相互勾连。展开后便得到一幅均齐的、呈辐射状的团花了。

团花给人一种规整中起变化,散射中又有聚合的审美感受。远看花团似锦,近看花中有意,团团相聚,花中有花是团花的一大特点。

团花之美还表现在信手而成的惊喜之中。经过几番折叠的纸上不经意地剪上几剪刀,平展开来,意想不到的奇迹之花就在你手中绽放。

折花制作技法:

1.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再对折一次,找出中心点后展开,回复到三角形状态。

2.然后以三角形底边中心点为轴心,将三角形折叠成三等份锐角,每个角60度。

3.绘上适形纹样,折叠剪制而成。

四折花制作技法:

1.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一次。

2.再对角折叠一次。

3.再对角折叠一次。

4.描出图样。

5.剪下即成。

五折花制作技法:

1.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再对折一次,找到中心点后展开,恢复到三角形状态。

2.以三角形底边中心点,再对折留出大约30度的位置。

3.将图2对折的部分再对折一次。

4.欲留部分与对折部分重合,成为五等份锐角,每份30度。

5.随意剪出适形纹样。

六折花制作技法:

1.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找出中心点。2.以中心点为轴心,将三角形折叠成三等份角

3.以中心点为轴心,再整体对折一次。

4.绘上图样。

5.剪制而成。

七折花制作技法:

1.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

2.找出以三角形底边的中心点,以此为轴心。、.将其分成七等份锐角,每只角约25.7度。

4.然后将另一方按六折法折叠出六等份。

5、最后留出的一方与六等份相重合。如发现不合在进行调整。

6、随意剪出图案。

二、福寿花剪纸技法

福寿花是以“福”、“寿”为主题纹样的剪纸图案。趋福避祸,期望益寿延年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经久不衰的表现主题。剪纸中的“福”字,有直接取自书法艺术造型,也有以蝙蝠、蝴蝶、佛手图案谐音取意;寿字亦有数百种变体,并被归纳为对称的寿字纹样。寿桃、葫芦、猫、蝶、松、鹤等物也常被用作长寿的象征符号。福寿花与喜字纹、盘长纹一样,是中国人喜爱的传统吉祥纹样。在当今尊老、敬老、助老的社会环境里,它常常用作老人节的节日装饰、老人寿辰的贺礼图案,亦可作为一般的环境装饰。福纹与寿纹经常穿插搭配,共同表达主题。

将一张正方形纸折叠后剪成团形,重新折叠成四折状。

绘上回纹图案,剪制完成。

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

绘上图样,剪制完成。

三、剪纸-双喜字,喜花制作方法(囍字)

喜花是以双喜字为主体的剪纸图案。办喜事必帖,连帝王也不能例外。北京故宫中的坤宁宫,是清代皇帝的洞房。那里的墙壁和顶棚上,就贴着满族风格的龙凤喜花纹样。关于双喜字的由来,说法很多,最流行的说法是由宋代大文豪王安石所创。相传王安石进京赶考巧遇征联,无意中成就了他人生中的两件大事,科举高中,金榜提名,又当上了某员外的成龙快婿。王安石喜上加喜,趁兴挥毫,书两个并排的大喜字贴于门上,流传至今。

将双喜纹与古代文人联系在一起,纯属附会。

双喜纹形成,有现实的依据和特定的文化背景,它是原始的“葫芦生殖”崇拜与葫芦外形不断美化和升华的产物。

1、准备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将纸横向对折,再对折,成四等份长条状。

绘制喜字图样,剪去多余的部分。完成。

喜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变形,制作道理同上。

总结:

双喜是把两个喜字结合在一起,但不是两个喜字相加,结合以后实际是一个新的固定的符号。双喜也有行草、黑体及简体几种“字体”。行草体是把两个喜字的横都连起来,将下面一横上的四点简化为两点。

黑体与行草体的不同就是将两点改成两竖,面简体则将上部两个“吉”字的竖与“口”字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线线相连的整体,双喜有方向的,长方形的,圆形的,还有上下连接的“喜上加喜”

双喜字构成的特点:

1、喜全有直线构成。

2、横有七画和七个等距离的间距:

如果将每一横画与每一间距都设计成一样宽,那七画加七个间距,则共为14等份。但一般每一横画之间的间距仅仅为横画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故剪的时候把每一横画与横画之间的间距相加视为一等份,即把竖长按七等份计算折剪比较方便。如此看来,数长的二分之一处在上一个“口”字的下横中间。

3、竖为两两对称的形状,即横宽可以分成完全相等的4等份。由于上述三个特点,为剪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先决条件,但也带来了困难。第一个困难是

上下两半并不对称,故不能上下对折剪。第二个困难是中轴线两则两两对称,如按中轴线对折剪,图纹连接很方便,但“字”的部分还是一个完整的对成形,这个对称行均有直线构成,如不借助直尺等工具画出稿子是很难剪好的;如将字按四等份对折剪又带来图纹连接的困难,很容易把“字”与“字”相连的部分剪断,也很容易把“字”与图相连的部分剪断。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一班人时采用画好图稿以后,再照图稿剪刻,这种方法可谓凡有一般剪纸基础的人都能动手,但比较麻烦、费时,可以说美术工作者剪刻双喜图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双喜和双喜图的剪法:

(一)周边不带图纹双喜的剪法:

剪周边不带图纹的双喜非常简便,比起剪周边带图纹的双喜图容易得多。但它是剪双喜图的基础,只有对双喜有了透彻的了解,才能研究创造出剪双喜图的方法,即使是学习现成的剪法,首先也要认真学习剪双喜的方法。

1、最简便的一种剪法:

(1)将用来剪双喜的纸对边竖折两次。

(2)将折成长条的纸横折在三等份。

(3)将任意一头的一份对折两次。

(4)将已折好的现有总长度再对折。

(5)按图示意的样子剪两条口即成。

2、竖折两次后按七等份剪制:

(1)将纸竖折两次成条状。

(2)再竖折一条中线,然打开。

(3)将长分七等份。

(4)按图样剪好即成。

3、分两段折剪:

(1)将纸竖折两次成条状

(2)将折成条状的纸按三等份横折

(3)两等份对折按图剪出两个“口”字和“口”字之间的“十”字;

(4)将另一份对折2次按图剪出上部的“士”。

4、阴阳结合的剪法:

(1)将纸竖折两次成条状

(2)将折成条状的纸按三等份横折

(3)两等份对折按图剪出两个“口”字和“口”字之间的“十”字

(4)上部适当距离处剪出最上部分,将两者之间距离对折剪出个间隔。

5、字体本身的变化与装饰:

(二)周边带图纹双喜图的剪法:

1、竖连图纹的剪法:

双喜有两竖出头,都在它上方,要与图纹相联较为容易,采用竖折两次再将竖长七等份剪法剪“字”,在竖的上头留下足够的纸剪成“花盖顶”的形式。

2、横连图纹地剪法:

双喜有三横向左右伸出,可以很方便的与图纹连接。采用竖两折再将竖长七等份剪法剪“字”,“字”两侧留下纸面与伸出的横连接,在留下的纸上剪出图纹形成一种左披右挂画纹的形式。剪时可以根据情况确定留几个连接点,如果图纹较简单,采取连一横即可;如图纹较复杂,则可连最上一横和下面一横,一般说,中间一横没有连的必要。

3、横竖连图纹地剪法:

由于有三横和两竖可以与图纹相连,除下方无连接点外,其他三方“字”和图纹都能很好连接,所以设计时有更大的自由。剪时将上方及左右两方的纸面都留出来剪图纹,形成一种“花盖顶”又两边披花的样式,也可以四方都剪花,形成团花形式。

4、横竖连框地剪法:

这种方法和横竖连图纹的方法基本差不多。只是上一种连的是图纹,而这一种连的是框,这个框外或框上在设计什么花样也十分自由。

5、图纹托“双喜”得剪法:

所谓图纹托“双喜”时说图纹在“字”的下方承托着“字”。而双喜的下方是两个“口”,若要与图纹连接,就可以分别选择“口”的“左下”和“右下”两个角。剪的方法是:采用竖两折再按竖长七等份剪法,剪时注意在下方口子的角上不剪断或在下面一横顶端不剪断,以便留下纸面剪图纹。

6、四角连框地剪法:

(1)将方形的纸对角或对边,折三次使成一直角三角形;

(2)从长边的中点向相对的角顶剪一垂直线,要留下靠角顶的一段不剪断;

(3)在剪口外靠纸中心相反方向的一边留下一条框后在边框外剪图纹;

(4)将剪好图纹的纸打开成对折的形式;

(5)将纸中心的长方形部分对折,按竖长七等份方法剪“双喜”,注意;(6)“字”四角与框连接处要小心调整,不要剪断。

7、四角连图纹地剪法:

这种剪法的步骤和方法与“字”四角连框地剪法基本一样。只是在第三不少有不同,即在剪口外靠纸中心相反方向的一边直接剪图纹,而不留边框。

8、四角四方连图纹的剪法:

这种剪法的步骤和方法也与“字”连框的剪法基本一样,只是第2部稍有不同即从长边的中点向相对的角顶剪垂直线时,不从垂足处下剪,而要留下一段距离后下剪,在打开剪“字”是留下为剪开处与图纹连接,时纸连接更紧密。

9、虚线框双喜配图纹的剪法:

这种双喜图是用邮票边齿一样的虚线将“字”与图纹分开,即能使字和图纹的界限分得清楚明晰,又能很好地保持它的整体不致容易零散脱落。

剪的方法和步骤是这样的:(1)将纸对角折两次三角形

(2)将纸中心的角对相对的边折一次,在这条折线上剪虚线;

(3)在纸未打开之前在虚线外的纸上剪图纹;

(4)将纸打开在纸的中心部分按竖折两次,竖长七等份的方法剪双喜。

10、阴阳结合双喜配图纹剪法:

(1)剪法是先将周围的图纹剪好,再在中部所留的实面上剪字。

(2)将纸周边的花纹剪好打开成对折形式;

(3)将纸中实的部分对折成长条;

(4)将长条的纸按三等份横折;

(5)按图样将下部两个“口”字和“十”字剪出;

(6)折剪出上部的“士”,打开即成。

11、双喜配富贵平安吉祥图或寿字炷的剪法:

这种双喜图地剪法实际上就是横连图纹的剪法,不过横连图纹纸一横的顶端左连接点比较随意,而配富贵平安吉祥图纹或寿字烛却除了利用横的顶端连接以外还要让这两种图纹的形与双喜造型相关。剪的方法是按竖两折,并将两边留出的纸对齐两折后的边线再折一次,按竖长七等分得剪法剪好,然后,将两旁的纸对折随双喜形剪花瓶或寿字烛。

12、双喜配椭圆图纹的剪法:

若是正方形的、圆形的双喜图有所变化,可将一张长方形纸对边横竖各折一次,将折过纸中心长边上与纸中心点相反的角向对方长边折叠,使短边与长边垂直。在适当位置画圆形剪图纹,剪好以后,可按阴阳结合方法剪双喜。

剪纸兴趣小组教案

向城中学

刘亚文

篇2:剪纸特色班教案

2011-2012第二学期

一、教学剪纸的意义

剪纸,是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孩子们以剪刀代替笔,把自己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寥寥数笔,用品、车船、花卉、果蔬、虫鱼、鸟兽、人物等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如醉如痴。

剪纸可以可以通过手部肌肉的锻炼,增强协调性、灵敏性,使孩子们变得心灵手巧。剪纸可以培养了小朋友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小朋友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孩子一直都没有专门上过剪纸课,对剪纸只有初步的认识,剪纸地方法和技巧可以说是少之极少。但小朋友对剪纸非常有兴趣,但有些孩子是胆子小不敢动手,担心自己剪不好等。所以在最初的几次活动我会从一些简单的图案开始剪起,让他们对剪纸有兴趣,并慢慢提高难度。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剪纸兴趣,养成细心、耐心的好习惯。

2、剪纸题材来源于生活,要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景物。

3、学会看各种折法示意图,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

4、折、画、剪时要大胆细心,使自己的作品富有创造性。

四、教学措施

要想上好一节剪纸课,绝非容易的事,老师说了还要学生在实践中明白才行,教学是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所以老师必须在教法上下功夫:

1、对部分幼儿可以近距离演示多次;

2、充分地调动幼儿互相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面带点的学习,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

3、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不一定马上讲答案,可以先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解决问题,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幼儿动脑思考的能力,让有幼儿有一种成就感。

4、尽量多的让孩子们观察实物,大胆尝试,多鼓励,及时鼓励。

5、尽量出示范例,让孩子们多欣赏名家作品。

五、教学检测及其评价

剪纸作品的检测与评价,首先看孩子们能否大胆动手操作,然后再看折、画、剪的技巧和构图是否有新意。

六、教学内容和进度

第一周 剪纸入门 第二—四周 水果 第五~八周 花朵、叶子

篇3:剪纸特色班教案

关键词:剪纸艺术,蔚县剪纸,传统与现代,阳刻

一、剪纸概述

剪纸, 在北方多称喜花, 窗花, 南方则称花样, 灯花。⑵英文为:paper-cutting.任何一种艺术的起源和发展都一定受其他的一些艺术形式的影响。民俗剪纸的艺术形式、造型方法、表现手法、审美意识等都起源于原始岩画、彩陶、透雕和商周青铜器。尤其是岩画, 彩陶, 青铜器, 透雕的仿生影响和镂空纹饰, 以及平面, 简括, 夸张, 拼合, 透叠, 对称, 象征, 拟人等造型方法和表现手法, 为以后产生剪影镂空的民俗剪纸艺术形式, 象征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意象造型方法奠定了基础。⑶由此看来剪纸的历史由来已久。从剪纸艺术的概念和整个发展演变史来看, 其渊源可上溯到公元11世纪的商周时代, 甚至更早。《史记》中记载了一个“剪桐封弟”的故事, 说的是西周初期, 成玉将桐叶剪成于圭图样, 赠与弟姬虞, 封他到唐国 (今山西南部) 去当诸侯。这可能是有关剪纸的最早记载了。⑷

1.1蔚县剪纸艺术的发展史

河北蔚县剪纸, 俗称“蔚县窗花”, 因主要用于窗户的装饰而得名。一般生活中, 蔚县人把贴窗花称为“挂喜”, 即张贴喜庆的意思。⑸据已经发现的蔚县古代剪纸推断, 蔚县剪纸大约可以追溯到明代成化年间, 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⑹由单色剪纸发展成“以阴刻为主, 以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 才是蔚县剪纸发生重大技艺革新和品格升华的里程碑。从这时算起, 通过对一代又一代艺人的传承族谱推算, 蔚县点彩剪纸始创年代约为清代咸丰年间, 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⑺蔚县剪纸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以其独特的阴刻雕刻方法为主发展着。在2003年8月,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全国民间文化遗产工程办公室在蔚县召开了“全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剪纸专项工作会议”。……会议不仅把全国剪纸艺术的研究推向巅峰, 而且还授予蔚县“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称号, 挂牌“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⑻2006年5月20日, 蔚县剪纸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 经国家文化部确定, 河北省蔚县的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二、剪纸的种类和形式2.1剪纸的种类

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可能是单一的, 都根据它的材料和发展以及演变最终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这里本人就简单的介绍几种剪纸的种类。1.剪影, 这种剪法也最常用的, 就是拿出一张纸, 用剪刀剪出一种物象如是图案的外形, 不过这种剪法的局限性比较大, 只能剪一些侧面的和大的外形的作品。2.撕纸, 这种表现形式就是纹样比较粗犷、奔放, 但相对来说艺术趣味也比较高。一般选用牛皮纸或是宣纸来撕。

2.2剪纸的表现手法

任何艺术作品都由其形式的存在, 不管是它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都以形式起到支撑和表现作品的目的。同时也因形式使作品变得丰富多彩, 风格迥异, 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其文化内涵。剪纸从形式上又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看:一是应用形成, 二是剪刻形式, 三是制作形式。a.应用形式:剪纸作为一门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和文化, 其应用形式之广泛, 如各种节日, 婚丧, 宗教仪式, 刺绣的花样等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又因为使用的场合不同, 题材当然也有所不同。具体会在下面的章节里面细谈。b.剪刻形式:剪纸分为阴阳纹 (也叫阴阳刻) , 通常作品都是以两种纹路相结合的方法剪之而成。也因为两种风格的结合, 从而使作品散发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阳刻剪纸”是指画面形象由剪刻后留下的实线构成。它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点、线、面等图案纹样, 把以外的空白部分剪去, 属于正形, 如同篆刻中的朱文效果。阳刻剪纸要求每一处实体都要通过细线相互连接, 画面效果需要点、线、面的疏密、轻重、粗细、大小的处理来达到平衡。“阴刻剪纸”的方法正好相反, 它是把图案纹样自身剪刻掉, 通过衬纸, 靠周围留下的块面把形象表现出来;它属于负形, 像篆刻中的阴文。⑼c.制作形式:根据不同的风格和效果, 以及不同的材料的应用, 又可以分为单色剪纸, 复色剪纸, 又称为彩色剪纸 (1.衬色剪纸2.套色剪纸3.分色剪纸4.点色剪纸, 点色剪纸也叫染色5.拼色剪纸等) 。

2.3剪纸的艺术特征

2.3.1剪纸的构图/造型形式

求大, 求活, 求全, 求美, 四求是我国民间艺术家的造型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中国人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可以说是起源于对“羊大”——形象丰硕, 羊毛浓厚, 象征旺盛的生命力的膘胖体壮的羊的姿态的感受。求活。所谓“活”, 即指充满“生命活力”。民间美术最看重“活”。“活”下来是最高的人生哲学, 是人生哲学的主题。超脱人生苦难而在“草木鱼虫”中重新发现“活”的乐趣。求全。中国人深受古代太极阴阳哲学观念的影响, 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人生宇宙观和时空观。反映在民间美术上, 即表现出讲求完整圆满, 对称偶数, 动静结合, 黑白相守等等概念。民间艺术家忌讳残缺不全, 讲究圆满, 完整。因此在剪纸等其他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中出现了“三面脸”“多头马”等形象。求美。我国北方民间画彦中有一句十分精辟的话:“画画儿无正经, 好看就中。”⑽左右对称式:在一条直线两边也就是左右相对称的物。上下对称式:在以平行线为基调上下对称物。十字对称式:确定中心轴, 画出一条垂直线、一条平行线、行成一个“十”字。人字对称式:确定中心轴在其上方画出一条垂直线, 在其左右画出二条斜线, 形成一个“人”字。正反对称式:画一条平行线、或十字线、表现物出现二种不同的形态, 一是顺时、二是逆时、图案要协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剪纸艺人的审美追求和所表现的艺术趣味。

2.3.2蔚县剪纸的艺术特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由于地域的原因, 我国的剪纸艺术可以说是形式多样, 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总体来说, 以陕西、河北、山东等地为代表的北方风格单纯质朴、豪放粗狂;以江苏、浙江为代表的江浙风格精巧明快、疏密流畅;以广东、福建为代表的南方风格玲珑剔透、秀丽纤细。郭沫若先生曾经有诗:“曾见北国之窗花, 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 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 美在民间永不朽。”⑾蔚县窗花之特点, 是以阴刻为主, 这点恰与其他地方的剪纸迥然不同。⑿蔚县窗花多以黑强于白、实大于虚、面多于线的组合方式, 巧妙展示丰富的内容和饱满盈实的画面效果, 按民间的说法就是看起来要“福福太太”。老百姓摈弃构图单薄、细弱、空乏的“筛子货”。俗话说, 老乡们喜欢这种“天庭饱满, 地廓方圆”的效果。在处理画面上, 稳定和丰满是第一位的, ……蔚县窗花以阴刻为主, 便于点染着色, 有“三分刀工七分染”之说。⒀蔚县剪纸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国内唯一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艺术。由于地域的特征, 蔚县人们具有了兼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特征以及风俗习惯和审美心理。再加上由于是点染所以在用色上比较的大胆、直接, 并不受颜色的限制, 用自己独特的审美去点染剪纸。大红大绿尽情的抒发创作者内心的感受。同时在构图上, 追求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艳丽、粗中有细、巧而不拙的艺术特征。充分的表现了蔚县人们的豪放、耿直的性格特色以及他们所富有浓厚的生活趣味的审美心理。

2.3.3剪纸装饰纹样

剪纸的作品是由各种装饰纹样来完成。在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装饰纹样, 有波纹、叶纹、锯齿纹、旋状纹、云纹、万字纹、福字纹、寿字纹等等。锯齿纹:民间叫丝丝、毛毛、牙牙、狗牙儿。是用剪或刀进行直线相交剪切而产生的一种排列整齐, 形似锯齿状的纹样, 行话称“打毛”。它利用锯齿的长短、曲直、粗细、疏密、刚柔、钝锐等变化, 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 表现其重量、质感、结构等。月牙纹:是一种弯曲呈月牙形的弧形纹样, 可剪可刻, 也有粗细、长短、曲直、宽窄、长短之分。其作用与锯齿纹相同。几何纹:是对生活中各类物象形状特征的概括, 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心形、套环、以及多边形等。几何纹有丰富的变化, 应用面广, 尤其是擅长表现富有装饰意味的花边、底纹, 以及人物的衣服图案和吉祥纹样。⒁剪纸的纹样又可分为:吉祥图案、吉禽怪兽、寓意传说、鬼怪神仙、人物、鸟兽、歌谣、谚语、文字、花虫鱼草、山水等等。

三、剪纸的题材

因使用的场合, 以及剪纸艺人的审美心理和文化心理的多方面原因。可以说我国的民间剪纸的题材是十分的丰富和广泛, 既有反应现实生活中大众喜闻乐见的事物, 又有表现对生活美好向往和渴求的作品。从它的艺术题材中, 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那种朴实, 纯真, 憨厚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

蔚县剪纸的主要题材

蔚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戏曲之乡。俗话说“八百村堡八百戏楼”, 就是对蔚县戏曲发展的最好描述。而“顾了看宝子, 忘了吃饺子”这一句妇孺皆知的俚语, 也形象地反映出蔚县人人爱看戏、讲戏、唱戏的文化民风。⒂也是有这样的文化氛围, 剪纸的艺人们不仅爱戏、懂戏, 所以使得蔚县的剪纸在戏曲方面特别的突出和生动。而且除了传统的戏曲样本外, 还有很多反映现实生活的生活样本, 从而使蔚县剪纸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着。

四、剪纸的材料与工具

从剪纸这个名词我们首先会想到, 它所用的工具不外乎是又有剪刀又有纸张这两种物质。其实不然, 光剪刀就有不同的种类, 如一般的剪刀, 刻刀, 还有如刻盘, 粉袋, 镊子, 浆糊, 毛笔, 颜料等等。而剪刀, 最好选用剪尖比较锋利的剪刀。大小也最好跟自己的手掌大小相当, 这样方便使用。而纸, 目前我国民间使用最多的还是普通的大红纸, 因我国人民特有的审美心理, 红在我国, 代表喜庆, 吉祥之色, 而且其颜色明亮鲜艳, 所以红色的纸张变成了剪纸的首选了。

但随着人们的审美意识的提高, 以及纸张材料的发展, 剪纸艺术的发展, 现如今各种色纸, 蜡光纸, 金银箔纸, 普通的白纸, 各色裱绢及各种现有的挂历包装纸都可能成为剪纸的材料。而且效果也比以前好。

蔚县剪纸的材料与工具

材料和工具是创造作品时重要的媒介体, 选择的恰当与否定会影响到作品的最终效果。而工具的使用不用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征。由于刀和纸是剪纸艺术所必须的材料, 在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了。其实蔚县剪纸所用的材料和工具与其他地方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之处。但需要一垫板也就是黄蜡板。通常是用蜡加入草木灰做成的。另外就是毛笔了, 毛笔在蔚县剪纸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是由蔚县剪纸的独特特点所需。再一点就是在调色时, 蔚县剪纸把碘酒作为调和剂。这点也是由于它所用的材料——宣纸所决定的。

五、剪纸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形式美一直深深的扎根在我国的大江南北人们的心中。虽说现在它是一种大众文化, 但主要集中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而这样的环境, 却为剪纸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发展优势。如它一直伴随着人们的民俗活动而展开, 同时又起到装点农家小院的美化作用, 兼功利性和审美性于一体。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反映一种特定人群的审美观以及意识形态, 剪纸可以说是充分的体现了它的创作者劳苦大众的心态和性格特征。在构图和处理手法上粗犷古朴、刚柔并济、粗中有细、秀丽纤细、夸张简练、率真浑厚等等。可以看出在构图处理上面剪纸是形式多样, 就是这种包容众多艺术风格的艺术门类为现代的设计提供了多元的创造元素。

现代的设计理念是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其中。这一点上国外的设计师做的比较好。如:在Chanel、Calvin Klein、Yves Saint Laurent、Valentino、Dior、Cartier、Gucci等等一些国外的时尚品牌中都能看到一些中国的民族元素或是其他的一些民族的民族艺术元素的运用。使得作品生辉不少, 在时尚中渗透着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目前我国的设计师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好, 并没有充分的利用本民族的民间艺术资源, 如能从中找到灵感, 再加上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定能使产品锦上添花, 同时又使得本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得以展现, 从而也使得产品本土化, 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别人, 始终生活在别人的影子下面。其实目前中国的设计就处在这样的局面之中, 夹在中与西的中间, 不中不西。我们有这么多本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 其形式和内容之丰富。若能从中吸取一些, 不仅使作品本身丰富饱满而且也能带动传统文化的再发展。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 谁也无法预料剪纸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走向) 。所以在目前这种状态中, 不仅在加强它自身发展的同时, 而且要找到新的突破口即新的生存空间——以一种新的姿态存在于现代的产品设计中。为现代设计加入新鲜的元素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

小结:

篇4:佛山剪纸工艺的艺术特色浅探

关键词:民间剪纸工艺;艺术风格;题材;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89-01

广东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以手工业发达而称著海内外。陶塑、木雕、砖雕、石湾瓦脊群雕等民间艺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佛山的民间剪纸相传起源于明代,发展兴盛于清末时期。佛山“剪纸工艺”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经过漫长的传承与发展,表现出强大、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剪纸工艺的发展中,精美的图案被大家争相传摹、交流,流传,并不断推陈出新。剪纸作为佛山地区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剪纸在保持个性因素的同时,融合了苏、鲁、蜀、湘等剪纸艺术之长,造就了剪纸做工精细,种类繁多,形象生动,纹样古朴,构图饱满,色彩斑斓的艺术风格,表现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并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壁辉煌的特点,以反映时代生活题材为特色,开创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剪纸艺术。

一、剪纸艺术工艺特点及艺术风格

民俗民风是剪纸工艺传承发展的沃壤,佛山剪纸的风格具有中国剪纸的共性特点外,还施以凿、衬、印、手绘等技法。受到佛山多种民间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制作上有剪、刻两大类独特的工艺手法,民间艺人们创造探索、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呈现出浑厚苍劲、金壁辉煌,色彩强烈、玲珑剔透、纤巧秀逸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特点。

佛山剪纸更加形式多样,色彩丰富,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衬料剪纸(铜衬、纸衬)又名铜凿料、写料剪纸(铜写料、银写料)、木刻套印、纯色剪纸等大类。剪纸,是艺人手持剪刀在各种颜色的纸上剪出图案;而佛山其利用本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印、写、衬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斑澜色彩。打“金银铜锡”箔是明清以来佛山一绝,这种铜箔比纸还薄,有经验的师傅用不到4公斤铜,就能打1000多张长宽各0.3米的铜箔。“铜箔衬剪纸”是先在铜箔刻出线条骨架,又于镂空处再衬以色纸,作品在剪刻时十分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用铜箔做剪纸可以说是佛山独有的品种,它溶汇了绘、刻、写的技法,独特的工艺形成佛山剪纸既工整精巧、剔透秀逸、又浑厚苍劲的独特表现手法。使作品呈现出既苍劲古拙、金碧辉煌又具细腻入微疏密合理的形式美,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工艺性。给人以高雅名贵之感。

二、剪纸艺术表现内容和题材上的创新

佛山剪纸在一百多年前已用作建筑、家具雕刻的底稿,后又用于室内装饰、贴在门楣、柱枋上作为家居陈设装饰,也用于祭礼、扎作、花钱、炮竹等装饰。表达了吉祥祝福,展现了特殊的审美情趣和象征意蕴,形成了鲜明的民间文化特色。

佛山剪纸图案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喻意深刻。主要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瓜果蔬菜、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吉祥图案等题材进入画图中,富有生活情趣。在剪纸的发展过程中也加入了文字、书法、绘画、几何图形等图案。表达吉祥祝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热爱、审美的情趣和精神的寄托。

佛山民间剪纸艺人们以创新的思维大胆革新剪纸工艺,把这一民间艺术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文化产品来进行开发和利用。剪纸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充分体现鲜明的艺术特色的同时体现了较高的商业价值,广州花园酒店大型剪纸壁画《红楼梦》是典型的代表。酒店以佛山剪纸为主要内部装饰。其中装饰在大堂正中画面气势磅礴的《红楼梦》巨型壁画尤为醒目,作品长22米高6米,用纯黑色大理石经雕刻后镶纯金箔而成,以大观园为中心内容,以十二钗故事情节为衬色,将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以及人物的各式情态巧妙融合。远观金壁辉煌,近看玲珑剔透、富丽高雅。突出了佛山剪纸的艺术特点。《红楼梦》在剪纸艺术与现代大型建筑装饰相结合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尝试,并荣登《中国名壁画》之列。

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2007•中国剪纸艺术精品博览会的评选

中佛山剪纸新作脱颖而出,作品《奥运之光》(作者梁根祥),《家有肥猪过肥年》(作者陈加宁),《门笺•红梅迎福猪》(作者陈加宁)荣获大奖。获奖作品创作形式上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包容新的表现手法,吸收了北方剪纸粗旷的造型和外国剪纸剪影风格,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反映时代新风貌。

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吸收借鉴国画、西洋画、版画等艺术的技巧,观赏性强和造型优美的现代题材,成为集艺术欣赏、环境装饰等形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使佛山剪纸开拓了市场。民间艺术的工作者队伍在鼓励民间艺人积极创作的同时不断吸收新鲜的血液以激发新的活力,新一代艺术家热爱佛山民间艺术把现代造型手法融入到民间剪纸创作中,取得喜人的成绩。

剪纸艺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密布可分,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日益丰富,审美情趣不断提高剪纸工艺艺术特点也在发生着演变和创新。佛山剪纸艺术列入了国家文化部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已有500多年历史的佛山剪纸赋予了新的艺术内涵,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了青春,逐步发展成展示时代精神,装饰性、实用性更强的现代创新剪纸艺术。

参考文献:

[1] 佛山在线---佛山日报

篇5:剪纸特色活动总结

剪纸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了民间剪纸的艺术美,发扬了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剪纸艺术教育以“剪纸剪人生”作为总目标,致力于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致力于继承和发扬民间剪纸艺术。

我在教学中应运用了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唤起了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了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学期,我们剪纸特色活动,活动的安排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了解剪纸基本知识,师生共同收集剪纸作品及相关资料。欣赏收集的剪纸作品并进行分类。学生因为原来一直都没有专门上过剪纸课,对剪纸只有初步的认识,剪纸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说是知之极少。但也有少数同学对这个兴趣不大,有些孩子是胆子小不敢动手,担心自己剪不好等。所以在最初的几堂课中将专门讲一讲有关剪纸的一些几本知识,从一些简单的图案开始剪起,让他们对剪纸有兴趣,并慢慢提高难度。第二阶段分类学习(植物篇动物篇人物篇图案篇)第三阶段

欣赏与总结。第四阶段 剪纸特色衍生。学生自由创

作。

活动的开始阶段,我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自由大胆去剪,结果他们很多都惊喜地发现,他们创造出了自己意想不到的图案。经过这一过程,儿童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活动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总是迫不及待,喜欢拿起剪刀就下手剪,结果很多都剪坏了,有时自己想剪出的图案却又剪不出来。也有的学生剪出来的东西过于简单,甚至看不出是什么。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并找出自己的出现问题的原因,再解决问题。我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安排了植物篇动物篇人物篇图案篇等教学内容。在技巧上也注意波浪线和弧线的练习。加强了儿童手腕的灵活性和对剪刀尖寸的运用感觉。在技

能程度上接儿童年龄,学习程度的不同进行差异教学。

尊重每个学生的喜好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我按他们学习情况的不同将他们分成小组,因此在学习中学生能够互相帮助,相互探讨问

题,解决问题

整个过程我们不断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剪刀尝试着去剪一剪,事实证明动有收获,经过多次的尝试,他们总会兴奋地把自己意想不到的杰作展示给自己的同学和老师看。量变到质变,学生在剪纸过程中必然学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识。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我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班集体的环境,美化和装饰教室。借助班集体的教室环境,使学生了解制作饰物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美化环境、装点生活的能

力。

在上足上好每周剪纸艺术教育活动课的同时,坚持做到“四个

一”,形成人人有剪刀、个个会剪纸、生生有作品的局面,扎实开展好剪纸艺术教育活动。

1、每人一本《剪纸作品集》。学生每人建立一本《剪纸作品集》,每次剪纸活动课后,将作品收集在作品集中。

2、每周一次优秀作品展示。在教室内开辟剪纸作品展示版面,每周一次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3、每月一次剪纸作品大型展览。班内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每月利用宣传窗、展版等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举办剪纸作品大型展览。

4、每学期一次荣誉称号评比。班内制订剪纸荣誉奖励制度,创设“剪纸小新苗”、“剪纸小能手”、“剪纸小明星”三级奖励制度。每个学期,进行一次评比和奖励。

篇6:剪纸特色班教案

从2004年起,我校的剪纸艺术经历了近五个年头。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我校的剪纸从无到有,从简单制作到规模化、精细化发展,一步步走向成熟。现在,我校呈现出的是师生人人会剪纸、班级个个有特色、学校年年有新意的浓浓的艺术创作氛围。

我校的剪纸艺术一开始只是周晓军老师一人指导、不到十名同学参与的局面。偶尔一次,学校推出一版“师生剪纸作品欣赏”,吸引了我校师生的眼球。教师和学生对该作品赞不绝口,人人跃跃欲试。我校的董校长、张主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全校掀起了剪纸的热潮,并把《趣味剪纸》作为校本课程推广,课表上有安排,辅导教师专业到位。从此,我校的剪纸创作正式起步。从开始的零星制作,到后来的主题性创作,再到后来的系列化规模性创作,我校的剪纸艺术正在茁壮成长。

剪纸艺术从表面上看,似乎就是传承中华传统艺术。其实不然,我校在剪纸活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收获了更多的成功与欢乐。

外行人看,剪纸时一把剪刀、一张纸就万事具备了。事实并不如此,做一幅作品,需要设计图案,需要掌握剪、刻的多种方法和技巧,需要有审美的视觉和素养,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这就需要制作者要有多方面的素质。因此,我校在引导学生制作剪纸的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保障。

在“神州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之际,我校以“遨游太空”为主题,在全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剪纸活动。全校师生制作的剪纸从

飞船发射的全过程到中国人的航天历程,从古代探索宇宙的科学家到当代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建设者,一幅幅精美的图案,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重现了历史,印证了中国人的航天壮举。此次活动,师生制作长5米、宽2米的展牌一块,大、中、小型剪纸作品三百余件。当青龙电视台的记者来到本校时,对我校的剪纸活动啧啧称赞,当即录制了节目,回去后在《青龙新闻》中予以报道,并上报秦皇岛电视台,再《秦皇岛新闻》中播出。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举行,我国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我校怎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仅这一年,我校就推出了两次大型的剪纸活动。

为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表达山村孩子对奥运会的祝福,2008年上半年,我校就制定了详细的剪纸活动规划。规划以“向往奥运、祝福奥运”为主题,制作了“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图”、“参与火炬传递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历届奥运冠军”等作品一千多幅。制作大型剪纸板(长三米,宽两米)20多张,总长60多米;制作展牌(长2米、宽1.5米)5块。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中华古典体育项目的风采、北京奥运会圣火的采集和传递全过程、中华体育健儿的赛场风姿和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各种动作及表情,使一场场空前的体育盛况跃然纸上,溢于小小的刻刀之间。青龙电视台的记者听到这一消息,立即派出四人组成的记者团来我校进行专题采访和报道。由于此次活动教育性强,准备充分,《青龙时讯》、秦皇岛电视台、《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相继予以报道,使我校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壮举,我校适时组织了系列剪纸活动。从古人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到“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发射及作用,让全校师生了解了探索宇宙奥秘的艰辛,体会到航天的重大意义,给我校师生上了生动的一课。

“弘扬中华经典,传承中华美德”,为了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本我校以“三字经”、“弟子规”等为范本,在全校掀起寓教育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大型系列剪纸活动。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牌,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向全校师生张显着环境育人的魅力。

去年“五一”,秦皇岛燕山大学的几名大学生来我校支教时,被我校浓浓的剪纸氛围深深地感染了。回去后,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经过半年多的奔走,在燕山大学掀起了为娄丈子中心小学义卖剪纸活动。前几天,燕山大学的校长和学生代表来到我校,带走学生作品两千多幅,准备向师生推荐。我校的剪纸有望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

如今的娄丈子中心小学,剪纸已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时尚,一种需要。校园的墙壁文化建设,教室、专用教室的环境布置,无一不体现着剪纸的特色和魅力。

篇7:中国民间剪纸的区域特色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征各式各样,其寓意、布局、派别等特征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世代创作,积累而形成的文化,也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主体艺术形式之一。剪纸所特有的乡土文化气息反映着广大人民的文化和审美情趣,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传统的民间剪纸强烈地显示出“生命追求”和“生命繁荣”的审美理想,其创作动机不是纯审美的,而更多的是为了物质实用,同时,它与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各地区的文化、经济、地理、气候等因素不同,所以各地区所创作的剪纸在风格、形态等上也存在差异,展现出个地区的风采、特色。下面让我们来谈谈产生于地域广阔的中国的剪纸在区域上的特色。北方民间剪纸特色

北方的民间剪纸以山东、山西和陕西的民间剪纸尤为出名。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山东胶东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有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

陕西民间剪纸的历史悠久漫长。当地的剪纸,远离皇家,远离贵族,只钟情民间的瓦房和窑洞,只钟情布满沧桑的脸庞和结满老茧的双手。陕北高原的窑洞,特大的窗户,面对一爿阳光,是剪纸艺术最好的位置。一批批民间剪纸艺术家也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地、悄无声息地在这片黄土地上诞生着、成长着,一代又一代。她们多是农家妇女,文化不高,从女娃剪成姑娘,一把剪犹如一枝生花的妙笔,剪什么像什么,有的不须着色,不须描底,黄土地的百般风情令世界各国旅人叹为观止。

就民间艺术的丰富及保留远古文化内含的质量而言,秦晋两地同是令人不可轻视的宝地。然而,山西的地理位置更易于接受八面来风。因此民间剪纸就绝不仅仅是老辣苦涩的远古艺术因袭或传承。而是添了些许聪慧精明、灵透乘巧的酸甜味。这酸甜苦辣搅和在一起,酿成了剪纸艺术戏中有戏颇耐品尝的余味。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南方民间剪纸特色

南方剪纸的特点如南北地域的风土人情一般,南方剪纸构图精美,刀法细腻,形象重逼真。南方剪纸较有特色的是广东、云南、贵州这几个地区。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

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其利用本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强烈、金壁辉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选材施艺。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壁辉煌的特点,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云南的剪纸的作用是寺庙中的神幔、神树及旗幡上的剪纸或刻纸,多为信徒们敬神拜佛的贡献之物。其题材样式包括有云南地方特色的大象、牛羊、佛塔、衣裤、器皿、人物、花鸟及吉祥的图案等。造型简略单纯,有一种原始稚拙的意味。从作品严谨的构图和轻松自如的造型上看,剪纸的作者是个成熟的老年巧手。为了刺绣时色块分割表现形象的必要,以开口刀法在形本上剪出暗示结构的虚线。几个内容不同人物不同的故事,和谐地摆放在外形几乎相同的对称形之中,黑白分明疏密得当,毫无充塞罗列拥挤的感觉--也许这些花样正是贵州剪纸者所求的最佳效果。但作为一幅剪纸作品的完美,已在此花之中。贵州民间剪纸:

谁都知晓贵州苗族的衣衫上有五彩溢香的美丽刺绣。但谁知道那千针万线密密匝匝的花朵底下,都有一张好看的剪纸?而会绣衣的苗女们,哪个闺房中会没有存放的花样?贵州苗族剪纸主体纹样的动物中,有龙、吉玉鸟、蝴蝶、鱼等,人物有央公央婆、蝴蝶妈妈、苗族英雄务么细及驭龙伏狃的苗人男女。另外,太极阴阳鱼,枫树及苗楼建筑也常常出现在画里。这些形象都与苗族的古老信仰和传说有关。贵州剪纸由于各地刺绣方法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有特点。施洞型的剪纸确定外轮廊之后,在形体的内部破刀剪出随势而走的涡状线或齿状线。而台拱型的剪纸则以镇扎眼成虚线状。造型特征施洞剪纸为粗犷,而台拱剪纸更趋秀丽。贵州苗族剪纸艺术的造型因素来自于民众对事物特殊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自于传统乡土文化根深蒂固的美学思想。任何以为民间艺术的奇物造型是“变形”的看法,都是对创造者真挚情感的曲解和中伤。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小工具们的争吵》教案设计下一篇:烟草专项行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