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媚《讲故事》教学反思

2024-04-15

黄秋媚《讲故事》教学反思(共5篇)

篇1:黄秋媚《讲故事》教学反思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讲故事》教学反思 执教者:黄秋媚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包括发现规律学习两个整十数的乘法的口算,没有进位的两位数的乘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运算三个部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是整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前面学习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发展,又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估算能力,能够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通过发现规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法则,能采用多种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并准确地进行笔算。同时,通过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我认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环境中学习。

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中主题图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在具体的情景中提出问题,结合具体的情景展开学习,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重视知识的迁移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两者的意义和算法基本相同,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对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练习,让学生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容关系,形成新的计算能力。

2017年3月1日

篇2:《十二生肖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创设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让学生乐于表现

为了让学生轻轻松松地交谈, 我设计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场白:老师和小朋友互相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属什么的。并问学生:是你们先说还是老师先说。学生最想了解老师, 都笑眯眯地说:“老师先说。”我就坦诚地向他们介绍, 我叫彭艳霞, 我今年28岁, 我是属兔的。这样就和孩子们缩短了距离, 学生就大胆地告诉别人:“我叫××, 我今年×岁, 我是属×的。”在学生读本课中的儿歌时, 我也给他们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学生就在一种非常自愿、自然的状态下朗读儿歌, 很快就学会了儿歌。

二、教学过程层层深入, 富有节奏感

关于十二生肖, 同学们或多或少知道一点, 但是要能够了解十二生肖排列次序则是重点。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 我着重采用引导、点拨、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课文这一环节, 首先由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看书, 并提出问题, 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 由教师点拨。在指导学生朗读时, 重点要读出不同的感情和语气, 比如:猫询问时——糊涂天真的语气, 踏进庙门——悠然自得的语气, 得知受骗——怒火冲天的语气, 目的在于借助各种朗读方法, 使学生保持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三、注重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对于幼儿来讲非常重要, 它是一种很好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如鼓励学生大胆地给每种动物编动作, 大胆地改编儿歌。不管学生编的动作像不像, 编的儿歌通不通顺, 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都给予鼓励, 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我在课堂上还先后采用了摘苹果, 背儿歌, 品读、精读重点句段, 分角色扮演十二生肖等多种形势进行教学。由于课前准备充分, 教学形式多样, 学生学习兴趣浓, 参与面广, 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十二生肖的排序, 积累了一些与十二生肖有关的故事成语, 并初步懂得了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住人的出生年。

篇3:黄秋媚《讲故事》教学反思

《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出土于云冈石窟第20窟, 碑高30厘米, 宽28厘米, 碑体呈方形。碑文共10行, 应为112字, 碑文保存完好, 除去首行末行各缺损两字外, 其余字迹都清晰可辨。据碑文末行“月四年四月六日比丘尼昙媚造”可考, 是碑应为景明四年 (503) 年所立, 是比丘尼昙媚的造像颂, 属佛门造像发愿文, 意在弘扬佛法, 使人们能够感受佛光的普照。

王昶《金石萃编》中有云:“造像立碑始于北魏。”由于魏晋时佛教的兴盛, 造像之风盛行, 造像题记也随之应时而生。《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刻于北魏迁都后的“洛阳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 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一些列的“汉化政策”, 进而影响到了北魏的书法风格。这个时期, 楷书蔚为大观, 多见于碑刻、摩崖题记、造像题记、墓志铭等, 奇形百态, 不胜枚举。北魏碑刻书迹中多用魏楷, 也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所谓的“真楷”。 (“今用真楷, 吾言真楷”) 《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是以魏楷入碑, 书迹残存隶意, 是汉隶变为唐楷的过渡字体。“北碑当魏世, 隶楷错变, 无体不有, 综其大致, 体庄茂而宕以逸气, 力沉著而出以涩笔, 要以茂密为宗。”由此可见, 魏碑字体的“体变”现象。“魏碑无不佳者, 虽穷乡儿女造像, 而骨血峻宕, 拙厚中皆有异态, 构字亦紧密非常, 岂与晋世皆当书之会邪, 何其工也?譬江、汉游女之风诗, 汉、魏儿童之谣谚, 自能蕴蓄古雅, 有后世学士所不能为者, 故能择魏世造像记学之, 已自能书矣。”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对魏碑大加推崇, 虽未免过甚其词, 但仍可探知魏碑风采。《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字迹苍劲有力、宽博雄浑, 实为魏碑之佳作。以下, 将对此碑的书法特点做方面探讨。

一、点画圆润, 天趣盎然

《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属魏碑, 这个时期称得上是北朝最成熟的楷书阶段。与“平城时期”的刚劲浑穆的书风不同, “洛阳时期”的《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受到了南方晋楷的影响, 楷法趋于遒美庄重, 点画率真, 趣味盎然。碑中字迹大体忠实于书丹, 刻手入碑起笔一改前期魏碑的锋芒毕露, 鲜见棱角凌厉的笔画, 而多显圆润冲和, 寓圆于方, 刚健峻拔中透出秀润之美, 颇具钟王妍美韵致。除少数起笔刚劲外 (如“代”“十”“方”等) , 如“物”“容”“同”“觉”等字的转折处已不见《史平公造像记》中的的方严峻峭的折笔。《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入锋角度不拘泥于露锋, 多逆锋入碑, 因而点画活泼, 笔势生动, 一派天机, 奇趣盎然。晚于《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的《郑文公碑》也以圆笔见长, 康有为曾赞誉其为“魏碑圆笔之极轨”。较而观之, 两碑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结字方正, 宽博从容

北碑书法风格以强劲浑穆为基调, 与南方的温润秀美风格迥异。《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处在书法风格的过渡阶段, 因而两种风格兼而有之:刚健中展示出秀润, 精美中透露出质朴。碑文结字方整, 笔法讲究, 字势开张, 宽厚稳健, 飞逸浑穆。是碑属于隶变时期的碑刻, 故而残存隶意, 又颇具楷则, 如“未”“方”“利”“月”等字的折钩平出收笔, 可窥见隶书之遗绪。除少数字外, 多以篆法入碑, 故而古朴闲逸, 佳趣天成。碑中还可见牵丝映带的行书笔致, 如“庆”“绝”“不”等。《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兼有楷书、隶书、行书多种字体, 虽然碑文篇幅较小, 但仍是奇趣横生, 多彩多姿, 于一寓窥见丰富天地。

三、章法灵动, 自然天成

与整饬严谨《史平公造像记》《张猛龙碑》不同, 由于《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无介格限制, 因而通篇布局错落有致, 自然天成。纵观全碑, 从右至左, 疏密关系呈现出类似音乐的节奏感, 加之隶楷行的字体间杂, 极具韵致。《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在章法上类似于《郑文公碑》, 此碑“飞逸浑穆”, 曾被包世臣列为“妙品”, 用此赞誉来评价《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也未有不可。康有为称赞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 二曰气象浑穆, 三曰笔法跳跃, 四曰点画峻厚, 五曰意态奇逸, 六曰精神飞动, 七曰兴趣酣足, 八曰骨法洞达, 九曰结构天成, 十曰血肉丰美。”这十美概括出了魏碑的独特艺术风格, 仔细研究《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 不难发现, 此碑完全具有“十美”之风范。叹息此碑发现时间较晚, 否则定会被康公列入“妙品”之列。

在云冈石窟所发现魏碑中, 《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算是时间最早也最为精彩, 不仅书法极佳, 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探索研究价值。碑文中字的重复, 如“寂”“照”“瞻”“邀”“方”等字重复出现两次, “灵”字重复出现三次, 这在云冈石窟所距今所发现的北魏铭刻中实属罕见。此外, 碑文中的有些字出现了笔画简略的汉字演变现象, 如“极”作“枑”、“慨”作“怃”等, 这为研究汉字发展提供了参考资料。除此之外, 碑文后八句句式公整、押韵对仗, 颇具诗经特色, 这也对研究北魏诗文提供了新视野。

篇4:黄秋葵栽培管理技术

一、黄秋葵形态特征、生育周期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形态特征

黄秋葵根系发达, 茎秆粗壮、直立, 木质化程度较高, 高秆品种株高可达2~3m, 矮秆品种0.5~1.5m;叶互生, 单叶、掌状5裂, 叶柄长, 叶大;花着生于叶腋处, 直径4~8cm, 单生, 雌雄同体, 花瓣5片, 黄色, 基部紫红色;果实为蒴果, 羊角形, 长约10~20cm, 无棱或有棱5~8条, 嫩果有绿色、紫红色两种, 老熟果褐色;种子成熟后蒴果自然开裂, 种子暗绿色, 近球形, 千粒重65g左右。

2. 生育周期

从播种到子叶展开, 为发芽期, 约需10~15天;从2片子叶展平到始花开放为幼苗期, 约需40~45天;从第l朵花开放到采收结束并拉茬为开花结果期, 约需90~100天。黄秋葵播种后50~60天开始开花, 开花后3~7天采收嫩果, 果实老熟约需30~40天。

3.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黄秋葵属喜温性植物, 耐热, 不耐霜冻。种子发芽温度10~35℃, 以25~30℃最适, 生长发育适温25~28℃。黄秋葵喜光, 不耐阴。对水的需求量较大, 但因其根系发达, 因此不必经常灌溉。对土壤的适应性强, 不论粘土或砂壤土均能生长。

二、黄秋葵的功能价值

黄秋葵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植物全株各个部分都含有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嫩果及花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和磷、铁、钾、钙、锌、锰等矿质元素及由果胶和多糖等组成的黏性物质。其营养保健价值很高:黄秋葵中的维生素A能有效地保护视网膜;果胶和多糖等粘性物质具有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等保健作用, 还具有增加人体抗疲劳及增强人体耐力的作用;因其低脂、低糖, 可以作为减肥食品;由于其含锌和硒等微量元素, 可以增强人体防癌抗癌能力;因其富含维生素C, 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提高免疫力, 维生素C和多糖 (果胶) 结合作用, 对皮肤有一定温和的保护效应, 可以代替一些化学护肤用品;其所含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还能促进体内有机物质的排泄, 减少毒素在体内的积累, 降低胆固醇含量。因此, 黄秋葵既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 又是一种具有一定疗效的药用植物, 是一种高档的新型保健蔬菜。除了食用之外, 因其特殊的保健功能, 也可加工成为功能性保健品和健康饮品, 如用黄秋葵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葵力键胶囊, 深受广大中老年人喜爱;黄秋葵植株挺拔俊秀、清晰优美, 可用于园林绿化;其茎富含纤维素, 也可以用于造纸业。

三、栽培技术

1. 选地、整地与施肥

(1) 选择适宜的地块

黄秋葵为短日照植物, 耐热力强, 喜强光, 故需选择通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块种植;因其直根入土深, 侧根发达, 吸收肥水能力强, 需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黄秋葵耐旱耐湿, 但不耐涝渍, 稍有积水, 就会叶黄根烂, 故种植地需地下水位低, 排水良好。不宜重茬, 忌酸性土, 土壤pH值以6~6.8为好。前茬最好是菜园土, 不宜连作。

(2) 施足有机底肥

每亩应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畜禽粪1 000kg以上, 在春季整地前铺撒地面, 然后翻入土中, 耙细拌匀, 使土、肥充分混合, 既能提高肥力, 又能改良土壤, 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3) 秋冬深耕, 冻垄晒垄

准备种植黄秋葵的地块, 在前茬收获后, 要及时进行秋冬深耕, 力争耕深达25cm以上, 再经充分晒垄、冻垄, 以加深熟土层, 进一步疏松土壤, 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4) 开沟做畦

春种前整地, 要求达到细、平、松、软, 上虚下实, 在此基础上, 再进行开沟做畦。一般要求畦面宽170cm、畦沟宽50cm, 畦、沟相加, 占地220cm, 畦沟深20cm左右。这样, 有利于黄秋葵宽窄行种植和管理采收, 并保证排水通畅, 田不积水, 苗不受渍。

2. 种子直播及育苗移栽

(1) 种子直播

黄秋葵可直播, 因其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发育及结荚的适宜温度均在20~30℃, 故其播种又不宜过早, 一般在地温达15℃以上时直播较好。

(2) 棚室育苗法

首先要浸种催芽, 即先将种子用温水浸泡, 然后用布包好, 置于25~30℃下催芽。棚室育苗、大田定植, 能做到苗全苗匀, 并可延长其生长期, 有利于高产优质。

(3) 合理密植

小面积实验观察和大面积种植实践都证实, 中秆品种每亩以定植2 500株左右为宜。若以宽窄行的方式栽植, 矮秆种应稍密, 高秆种可稀一些。

(4) 移栽技术

定植时关键技术是带土移栽, 应尽可能地保护其根系不受损伤。苗龄不宜过长, 苗株不宜过大。选用健壮苗, 剔除瘦弱苗。浇透定根水, 以利成活。

(5) 套种间作

利用黄秋葵与草莓、大白菜等的形态与特性之不同, 可以进行科学的套种间作, 这样可变一熟为三熟, 效益颇佳。

3. 田间管理

(1) 追肥

黄秋葵生育期长, 其嫩果采收期可长达100天左右。因此, 除在栽植前施足底肥外, 还应及时巧施追肥。即在移栽活棵后, 要追施1次提苗肥;进入开花期后, 追施1次促花肥;进入采果期后, 再追施1~2次壮果肥。

(2) 防旱除渍

黄秋葵虽属耐旱、耐湿植物, 但在高产高效栽培中, 又必须防旱、除渍。因此, 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特别是采收盛期及高温干旱时, 如发现旱情, 一定要及时浇透水, 以提高嫩果产量和品质。黄秋葵苗期怕渍水, 要注意防涝, 特别是雨季, 更要清沟排水, 使其在全生育期内既不受渍、也不受旱, 始终生长健壮, 不致早衰。

(3) 中耕除草

追肥、浇水或雨天过后, 要及时中耕除草, 防止土壤板结。要结合中耕、清沟等进行壅根培土, 以利其根系伸长, 使植株生长健壮, 防止倒伏。中耕、除草、培土等管理措施在封垄后即可终止。

(4) 整枝摘叶

黄秋葵株苗 (特别是矮株种) 下部会有不少侧芽长出, 对种植较密、苗全苗旺的, 侧枝过多会影响坐果, 应及时抹去侧芽, 以免消耗养分, 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若株苗较稀, 只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 留下粗壮分枝, 以增加结果枝。进入盛果期后, 植株出叶加快, 应及时摘除无效老叶、残叶, 以利通风透光。

(5) 病虫防治

黄秋葵抗性强, 病虫害不多, 因其叶和叶柄有硬毛, 又能减少病虫为害。在新菜区栽培, 很少发现病虫害。但应重视“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及生态防治方法, 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确需使用化学农药时, 要科学、合理施用, 保证其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 对生态环境无污染。

4. 科学采收

黄秋葵株高30~50cm左右, 或真叶7~8片时即开花结荚, 以后只要阳光充足, 就会陆续开花结荚。其采收期较长, 一般60~100天。

(1) 采收

总的要求是嫩果应硬韧、色绿、鲜亮, 种粒开始膨大但无老化迹象。一般在花谢后3~7天内即应采收。温度高时, 嫩荚生长快, 需天天采收或隔天采收;温度较低时, 隔2~3天采收1次。最好于每天早晨剪收, 这样嫩果显得更加鲜嫩。

(2) 采后保鲜

篇5:黄秋葵种植技术要点

一、种植季节

黄秋葵性喜温暖, 耐热怕寒, 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 ℃, 开花结果期适温26~28 ℃, 夜温低于14 ℃时生长不良。因此, 黄秋葵在气温高于14 ℃、地温高于17 ℃时才可播种, 一般直播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晚的6月份也可播种。

二、整地

黄秋葵忌连作, 忌与果菜类作物接茬, 最好与叶菜类、大田作物接茬。黄秋葵适应性强, 在盐碱地也可种植, 但以肥沃疏松、土层深厚、保水保肥的壤土地为好。一般在耕地前每667平方米施入有机肥2 000千克或复合肥100千克、生物有机肥80千克, 然后翻耕耙平做畦。

三、播种

以直播为主, 播前晒种1~2 天, 再用25 ℃温水浸种12 小时, 然后在25~30 ℃环境下催芽, 待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播种行距为40 厘米、株距15 厘米, 每穴2~3 粒, 穴深2~3厘米, 播后覆土厚2厘米左右。

四、田间管理

1. 间苗。幼苗破心时第1 次间苗, 间去弱小残苗。幼苗具2~3片真叶时第2次间苗, 选留壮苗。幼苗具3~4片真叶时定苗, 每穴留1株壮苗。

2.中耕除草与培土。幼苗出齐或定植后气温仍低, 应连续中耕2次, 以提高地温, 促进缓苗。第1朵花开放前要加强中耕, 适度蹲苗, 以利于根系发育。开花结果后要结合浇水进行中耕, 并于封垄前中耕培土, 以防止植株倒伏。

3.植株调整。由于栽培密度较大, 因而应及时去除无用营养枝, 采果时随手摘除老叶, 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减少病虫害和增加产量。

4. 浇水施肥。 (1) 浇水。黄秋葵生育期间要求有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播种后如遇干旱, 宜早晚浇小水;苗长大后可沟灌;炎热季节正值黄秋葵收获旺期, 植株需水量大, 地表温度高, 宜在10:00前和16:00后浇水, 避免高温时浇水伤根;雨季要注意排除田间积水, 防止因渍害死苗。 (2) 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适当追肥, 不可偏施氮肥。齐苗肥在苗出齐后施入, 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 千克;提苗肥在定苗后施入, 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15千克;开花结果期要重施肥1次, 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30千克。

5. 病虫害防治。 (1) 病害防治。黄秋葵抗病能力较强, 很少发病, 常见病害有病毒病及疫病。防治病毒病时, 可在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1 000 倍液或83%增抗剂100 倍液喷施, 隔7 天喷1 次, 连喷3 次。防治疫病时, 可在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500 倍液或69%安克锰锌900 倍液喷施, 每7~10 天喷1 次, 连喷2~3次。 (2) 虫害。危害黄秋葵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白粉虱和菜青虫。蚜虫在黄秋葵的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 以成株期发生较重, 可选用10%一遍净、10%大功臣或10%吡虫琳300 倍液喷洒防治。白粉虱可用10%蚜虱净3 000 倍液喷洒防治。菜青虫可用阿维菌素加氯戊菊酯3 000倍液喷雾防治。

五、适时采收

黄秋葵从播种到第1嫩果形成需55天左右, 整个采收期有90~120天, 全生育期为150~200天。黄秋葵商品性鲜荚果采收标准:长8~10厘米, 果皮鲜绿色, 果肉、种子未老化。若采收不及时, 则荚果肉质老化, 纤维增多, 商品性降低。初期2~4 天采收1 次, 生长盛期每天或隔天采收1次, 以早上采摘为好。采摘时宜用剪刀将荚果完整剪下, 操作人员应戴上手套, 穿上长袖衣服, 以免被茎叶、果实上的刚毛刺伤皮肤。

六、采后保存

上一篇:企业工会民主监督制度下一篇:教师节感人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