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编故事》教学反思

2024-04-12

《续编故事》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续编故事》教学反思

《续编故事》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

我拿事先做好了漂亮的头饰,请出两位朋友扮演“小兔”和“小松鼠”,让同学们和他们有礼貌的打招呼。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

我趁机打开事前准备的课件,提出本课的内容和要求。同时我宣布了挂“小小故事家”勋章的激励措施,明确地向学生提出“积极想、大胆说、认真听”的要求。一边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小兔正在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为学生续编启发思路,酝酿感情。

为了让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我让学生先自由读故事的前半部分,独立思考,找到续编故事的关键词。同学们大多说出“急急忙忙”。我继续引导学生:是呀,是什么事这么急呢?可能是哪些急事呢?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发挥想象,续编故事。这时候教室里早就小手如林,很多学生激动地高举小手,还有的已经从座位上站起来了。性急的小朋友已经一口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一边让学生注意表达的完整性,一边让他们畅所欲言,而其他同学则有礼貌地倾听别人的故事。

王浩宇说:“小松鼠急急忙忙忙跑来,告诉小兔森林里着火了,小白兔和小松鼠连忙召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救火,大火终于扑灭了。郑和说:“小松鼠急急忙忙跑来,告诉小白兔,大灰狼跑到他家去了,小白兔随即拨打电话,请来黑猫警长,抓住了小偷。”

何艾忆说:“小松鼠急急忙忙跑来,告诉小白兔,他心爱的玩具掉进了小河里,小白兔和小松鼠一起去找大象伯伯帮忙,大象伯伯用它那长长的鼻子帮助了他们。”

学生的想象可真是丰富多彩,而他们也高兴地得到老师发的“小小故事家”勋章。

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自由组合开“小小故事会。”相互续讲,表演自己编的故事。我则参与其中了解情况,通过问题给学生疏思路,帮助学生组织、安排表演。最后,为了使学生的交际活动延伸到课外。整节课,每个学生都表现得情绪高涨,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心情愉快。下课后,仍有许多学生意犹未尽,要求再讲。

反思: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际中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交际,这体现了语文教学实践性要求。教师应设计多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生活感知和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借助生活情境进行交际。

篇2:《续编故事》教学反思

广德县桃州镇第一小学 黄志丹

《刻舟求剑》出现在部编二年级上第五单元的《我爱阅读》板块,是对前面三篇寓言故事学习的延展补充。将之设计成续编故事,一则承接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点,二则从续编着手培养孩子编故事的能力降低了起始难度。

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环节:简单回顾本单元课文轻松导入,阅读寓言故事做到能复述并理解刻舟求剑不可得,想象船靠岸以后的故事进行续编的口头表达,将续编内容写下来,师生共同欣赏评价。从学生的写话作品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首先,寓言故事将道理蕴含在故事之中,使其富有趣味性,这是寓言对读者最大的吸引力。同时兴趣也是孩子产生写作意愿的最大驱动力。但我在教学中的着力都集中在工具性的目标达成,对趣味性的挖掘太过欠缺,自己回顾都觉干巴巴的没甚意思,何况天性好动的孩子呢。

再则,在阅读寓言环节,最理想的状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己理解体悟,懂得寓言的寓意。但我为了控制课堂时间,这个环节“越俎代庖”,直接以图示来暗示学生刻舟求剑不可能成功是因为船移动了,剥夺了学生充分感知、探寻文本的权利和乐趣,有些“急功近利”。

三则,在本节课教学重点环节——续编故事中,我出示了图片提示学生续编的三个部分内容:船靠岸以后那个人跳下江去找剑,那个人没找到剑怎么想,旁边的人怎么说。这种方式其实已经将学生续编的思维限制在固定的方向上,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小,对于通过续编慢慢过渡到学生自己编故事的长期培养目标只有桎梏,毫无益处。但上课的当下,我并不是意识不到这个副作用,只是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之法。录课之前我曾试上,对这个环节的处理是没有图片和语言提示,放任学生自己想象,然而编出来的故事大多是:船靠岸以后,那个人跳下江去捞剑,被大水冲走了、淹死了或是被鲨鱼吃掉了。于是教学的精力都被花在将学生思维拉回不发生这些极端意外的轨道,最基础的教学目标都难以达成。课堂的张弛有道、有放有收讲求分寸,这也是本节课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之一。

篇3:《续编故事》教学反思

故事进行到第二个段落,乘客变成了蛋宝宝,我照旧提出与刚才相同的问题,这时我明显感觉孩子们已开始东张西望,蠢蠢欲动,但在我精心提问“铺垫”下,孩子们对第三位乘客长颈鹿坐车的情节,编得和我“分毫不差”,我觉得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活动结束后,潘老师马上给了我当头一棒:“这是一个续编活动吗?简直像上故事课。”王老师也质疑:“续编是一个创造性讲述活动,而钟老师的引导却让孩子们陷入了刻意模仿的局面。”这话一针见血地刺中了我内心的想法。我试图给孩子们一个讲述模式的框架,自以为用问题“牵”着孩子,其实却陷入了“灌输模仿”的教学。

“抓住孩子最感兴趣的内容续编。”带着导师的最后建议,我重新思考,我开始重新设计教具,并准备了一个“秘密武器”。

第二研活动, 针对上次提问过多的弊端,这次我以提问直接导入:“小猴碰到了谁?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喜欢这辆出租车吗?”孩子们立刻说:“很喜欢,它像变形金刚一样。”孩子们的话正中下怀,我立刻说:“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接着把故事编完整。”

接着,我神秘地出示一张图片支架(附图一)让孩子们理解,孩子们马上说:“图片是说,小猴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小动物们怎么说的?故事最后怎么样?”看着孩子们信心十足的眼光,我邀请了天天,他说:“小猴摁了一下按钮,车窗慢慢变高变大了,座位慢慢降低了,车子变得又大又宽敞。”天天把“办法”说得非常好,我肯定了他,同时提出增加“对话”的要求。这次我邀请了班上语言发展最好的甜甜,但可惜的是她同样只讲述了出租车的变化,甚至说得更简单了。我心中顿觉失落,并忍不住指责了她。

活动结束后,反思今天的态度,我陷入了矛盾和自责,但是为什么形象的支架对孩子们一点作用也没有?是我支架设计的问题?还是我太急于出示支架,反倒让支架成了孩子们讲述的包袱?想到这一点,我对支架的运用又有了新的想法。

第三次课堂实践就在自己紧张、期待、揣测的心绪中拉开了序幕。

转眼又到了续编环节,我满怀期待的邀请了男孩东东。东东是个小车迷,他说:“小猴先摁了一下红色的按钮,车窗忽然打开了;接着,小猴又摁了一下蓝色的按钮,天窗慢慢地升高了,变得像烟囱一样;最后,小猴还摁了黄色按钮,车上的座位慢慢降低了。车子变得又大又宽敞。”东东虽然没有把对话、心理等语言要求讲得面面俱到,但他用了好听的形容词,这是我事先没想到的,我立刻在“办法”符号上写下文字“形容词”肯定了他。接着,我又邀请了语言发展较好的女孩倩倩,没想到她的兴趣点也在“出租车的变化”上,还加上“嘭嘭嘭地”,“嗖地一声”等一些非常生动的象声词,我也用文字“象声词”肯定了她。第三个孩子浩天把“长颈鹿上车的过程”讲述得绘声绘色,把“钻、弯、侧”等动词拿捏得非常到位,我同样用文字记录下来(附图二)。虽然,孩子们最终也没有讲清我预想的出现人物“对话、心理”等语言丰富性的要求,但我一点也不失望。

这一次潘老师肯定了我:“钟老师有很大进步,环节层层深入,给孩子们更多讲的机会。”王老师也高兴地说:“这次教师充分关注幼儿,特别是随机出示支架这一点,我觉得做得特别好。”这次活动,导师也肯定了我,体现了《指南》中评价的“灵活性原则。”我觉得我离《指南》的要求还很远,只是今天的活动让我感受到语言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支架运用也不是一成不变,关键在于教师做好“掌舵人”,发现幼儿亮点,灵活调整。

到今天为止,活动已经历了四研,孩子们也逐渐丰富了故事中“对话,语言,结尾”等语言讲述的要求,活动在孩子们的掌声中依依不舍地落下帷幕。

这次活动给我莫大信心,同时又激发我思考“活动的多种价值和整合的教学理念”,比如可以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延伸:让幼儿在PPT的欣赏过程中,感受现实生活中各种概念车的神奇。这样既可以体现语言讲述的要求,又融入认知发展的要素。是否能得到孩子喜欢,我将拭目以待……!

篇4:《小木偶的故事》续编

小木偶背着崭新的红背包在热闹的大街上东看看,西瞧瞧。忽然,他看到那只抢他红背包的小红狐了。小红狐也看到了他,心想:我为什么不去小木偶那再抢一个红背包呢?他那么笨,肯定上当,于是跑到小木偶跟前,微笑着说:“小木偶,你的红背包真漂亮。让我看一下吧,就看一下。我想叫妈妈帮我买一个一模一样的。”

小木偶心里早有计谋,听小红狐这么一说,大方地把红背包给了它。小红狐一拿到红背包撒腿就跑。小木偶飞快地追过去,抓住了小红狐毛茸茸的大尾巴。“放开!放开!”小红狐一边大喊大叫,一边试图甩掉小木偶的手。

“你们俩又怎么了?”熊警官又来了。

“报告警官,这可恶的小木偶又抢我的包!”小红狐假装很生气。

小木偶已经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他也愤怒地说:“你撒谎一点也不脸红!那个红背包是我的,我的,我的!”

小红狐有些忧虑:这个笨木偶怎么突然有了愤怒的表情?

熊警官看了看他们俩,都是一副愤怒的样子,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判断谁是谁非。

小木偶突然说:“我有人证。”一只小鸟从红背包一直开着的一条小缝里飞了出来,它是小木偶家的鸟。小鸟尖叫:“熊警官,小红狐抢了小木偶的红背包,我亲眼所见!”

原来,小木偶怕小红狐又来抢红背包,便把小鸟放进红背包当人证,方便熊警官捉拿小红狐这个真凶。

篇5:《续编故事》教学反思

他在街上找啊找,总算找到了小红狐。此时,他正在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红背包呢!

小木偶走上去对小红狐说:“请你把我的背包还给我,好吗?”

小红狐说:“这是我的!”

“这不是你的,快把包还给我!”

“就不!”

“快还给我。”

“就不!”

“还给我。”

“凭什么?”

这时,另一只熊警察来了,问:“怎么了?”

小红狐撒谎说:“这是我的包,他非说是他的,是我抢过来的,还让我还给他!”

小木偶尖叫道:“那真的是我的,确实是小红狐抢过去的!”

熊警察分不出包是谁的,只好把小木偶和小红狐带回警察局审查,并在第二天报纸的头条上报到了这件事。

正巧,老木匠在家看到了报到,于是立即赶到警察局说清楚了状况,为小木偶做了证明。

篇6:故事续编比赛

西湖边猜画谜

设计意图:西湖边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或是群山,或是柳堤,或是别有风味的建筑。与孩子一起拿起画笔,在画一画、猜一猜的游戏中,不仅能让孩子大胆尝试快速线描画的方法,还能很好地促进孩子空间方位感的培养,更是亲情的幸福体验。

目标:能大胆用线条快速描画西湖某一角的风景,发展知觉判断能力。

准备:笔、纸

地点:西湖边的草地上

对象:父母与孩子

玩法:

1、家长带孩子到西湖边,找个地方坐下后,和孩子一起环视、欣赏西湖的风景。

2、请幼儿闭上眼睛,家长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西湖某一角的风景,让幼儿睁开眼睛仔细观察,猜一猜家长画的是哪一角的风景。

3、父母闭上眼睛,让孩子画,父母猜。

活动延伸:一起对画进行装饰,可以涂上还看的颜色。

指导建议:家长在画时,提供孩子的信息要比较准确。

桃花瓣拼画

设计意图:春天到了,西湖边的桃花争相开放,让孩子去看一看桃花,拣拣桃花瓣,不仅可以让孩子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增进亲子间的互动,还能够利用桃花瓣,让孩子大胆想象,自由拼画,激发创造能力。

目标:能按自己的意愿,利用桃花瓣自由拼画。

准备:桃花瓣

地点:有桃花的地方或家中

对象:孩子与父母

玩法:

1、春天的桃花开了,选择一个天气较好的日子,父母一起带孩子到公园、西湖边有桃花的地方,观看、欣赏桃花瓣。说说桃花瓣的形状、颜色。数一数一朵桃花花瓣的数量。

2、与孩子一起拣一拣地上的桃花瓣,并将桃花瓣收集好,带回家。

3、用胶水,让孩子自由拼贴,用花瓣拼成一幅图画。

指导建议:孩子在拼画中有困难,可以先画好轮廓在拼贴。

放风筝

设计意图:春天到了,许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一同到大自然中放飞风筝。而平时我们都是用买来的风筝,何不自己动手来做个简易风筝呢?。让孩子学会放风筝的基本方法,乐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体验风筝放飞的成功感。

目标:用画画、剪剪、贴贴的方法制作各种造型、图案的风筝。学会放风筝的基本方法,乐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体验与家人合作放风筝的快乐。

准备:自制风筝的材料

地点:杭州花圃等有大块草坪的地方

对象:由家长发起,邀请小区的邻居同伴一起参加。

玩法:

1、以家庭为单位制作一个风筝,鼓励幼儿大胆设计风筝的造型和图案。

制作方法:①扎框: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图型、用细线绑扎成风筝框架。

②裱糊:选择富有弹性和韧性的纸,应按照框架大小进行剪裁,逐个部分地粘糊。

③装饰:绘画漂亮的图案。

④拴线:一般宜选用多股尼龙线、多股棉纱做中线。

2、相互欣赏风筝后,每个亲子小组互相协作放飞风筝,体验风筝放飞的快乐。

3、与孩子交流放风筝的感受。

指导建议:活动重点要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放飞风筝,确定风向风力。

延伸活动:绘画创作:我的风筝

设计意图:美丽的西湖闻名中外,生在杭州长在西湖边的孩子。对西湖的美、西湖的变化有着特殊的感情。春天的西湖分外妖娆,每个双休日,家长都会带孩子到西湖各个风景区去游玩。而在游玩中会包含许多极好的教育价值。家长如何和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性地玩?如何抓住和创造愉快地学习机会?

目标:能亲身体验西湖的山、水、树、桥、船等景物组成的美丽画面。能独自或与家人、同伴合作将眼前的西湖描绘下来。

准备:画夹、画笔。

对象:几户家庭的家长和幼儿组成假日小队形式参加。

玩法:

1、家长和孩子手拉手漫步在西湖边,亲亲杨柳、望望远山、找找湖中的飞鸟;走走九曲桥、跳跳石子路。

2、走累了,找个地方坐坐。静静地看看四周的风景,随身带着画笔,引导孩子将眼前的美景画下来。绘画指导:(1)、引导孩子观察远处和近处有些什么景物,区别不同的地方。

(2)、与孩子一起给画面布局,感受近大远小的特点。

(3)、鼓励孩子大胆表现自己眼中的美景。当孩子画一些自己想象中的东西时,家长也应积极鼓励。不可否定孩子的想法,而强加大人的想法。

我们的城市

设计意图:针对我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和以往的生活经验,面向杭州的本土资源,从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我们的城市到处高楼林立,交通繁忙,有大商场,立交桥,街道,广场等。家长经常会带孩子外出,积极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观察城市的景象,丰富对城市的感性认识,积累相关的经验。

目标:了解城市的特征和标志;让幼儿通过联想,自由分组与家人或同伴合作,完成绘画任务。

准备:照相机;绘画纸;油画棒

地方:武林门广场。

对象:可以由一户家庭发起,邀请同伴或教师一起参加。

玩法:

1、家长带幼儿一起观察城市的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摄影,并让幼儿说说城市的特征和标志。

2、由家长或教师向幼儿介绍我们的城市。可以介绍建筑物的造型,交通状况,广场,广告牌等。

3、观察了解我们的城市后,家长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让幼儿自由分组与同伴或家人合作,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我们的城市。

上一篇:教师业务讲座材料下一篇:《瑞丽》十年媒体整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