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寓言读后感

2024-04-29

愚公移山寓言读后感(通用14篇)

篇1:愚公移山寓言读后感

对于才学的《愚公移山》一课,有太多人持否定态度。我作为记录者,对同学们否定的原因作一个归纳:

一、关于愚公家族的背景问题

在很久之前,某位人士已有了陶渊明的情怀,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是,便将本在市集的家,搬到了太行山后。很不幸的是,这位人士,便是愚公的祖祖父。在百年之后,愚公的祖祖父死了,祖父也死了,就连愚公,也年近半百了。

愚公不懂他祖祖父的心,品不出隐居自乐的心境。实在是辜负祖祖父以及祖父的培养啊!

由此观之,愚公愚甚也。

二、关于愚公移山的环境问题

根据现在的法律,明文规定:“不得故意破坏环境”可知,环境是多么的重要啊!况且山上有太多的虫虫草草的,那样会伤害成千上万的动物的,那些都是生命啊!愚公却不顾这些,只是为了自己能够离集市近一些。这些原因是多么的可笑!如果愚公能一直活到现在的话,那么他早被林业局的人抓走了。

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环境。

由此观之,愚公愚甚也。

三、关于愚公移山的时间问题

我们将以上两种问题归为想象问题,现在这一问题,是实际问题。

书中说,山很高。那么,我们就当一天挖一米,山高5600米。那就得挖5600天天除以356天,约为。而愚公已经90岁了,也许很难看到山移走的样子了。那还不如搬家!移山多用了15倍的精力!

总体关之,愚公移山愚甚也!

篇2:愚公移山寓言读后感

在古今中外,有很多的名人都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他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贫穷并没有阻挡他对电学试验研究的渴望,虽然他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当小贩、报务员是家常便饭。当他埋头研究的是时候,无疑是认真的,是专心致志的。而我国现代作家齐白石,在他的一生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就算到了晚年,也依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他有了这份坚持,才是他的画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我的身边也有很多例子:那天,我上奥数课,只见同桌有道题不会,便仔细的钻研起来,无比的专心,好像世上的一切与他无关似的。终于,在他锲而不舍的坚持下,那道题终于坚持不住了,倒地屈服了。

这些人不都是靠他们的耐心、坚持,才打死了两条拦路虎,搬走了两座大山吗?而如果我们没有专一的目标,广而不实,并且没有坚定的心,做事半途而废,这个还没干成,又想干那个。如果这样,那我们怎么能成为祖国的花朵,把祖国发展得更美好、更富强呢。

篇3:愚公或者神仙移山的寓言

印程同学:江苏泰兴市洋思初中,师承马鸿君老师。

主要观点:移山不值。

小于同学:决心秉承愚公精神,立志发扬光大。

主要观点:精神的力量大于现实的思考。

阿长:两位同学好。在移山值与不值这个问题的讨论之前,我先送给你们一句话:尽管我不同意你们的意见,但我愿意用生命捍卫你们发表意见的权力。

小于:阿长老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阿长:我的意思就是,其实也不是我的意思,是法国作家伏尔泰的意思: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都应该独立思考,不迷信任何权威。

印程:那我就开门见山,我以为愚公移山不值。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愚公移山的目的无非是想让交通便利,从而把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一点,试想那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又要将土石“投诸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移山岂是朝朝暮暮之事?即使你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又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这一壮举。

小于:这些话我听着有些耳熟,跟河曲智叟何其相似也,困难完全吓坏了他。

印程: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不采取最有效的办法呢?

阿长:对啊,譬如说搬家。

印程:再者说,有劳动能力的全部去移山,其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又着落何处呢?愚公看不清形势,置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不顾,又岂不是背离了移山的初衷?

小于:有道是:人心齐,泰山移。何况是太行、王屋。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打进世界杯的主教练米卢老头说:态度决定一切。动不动就搬家的态度和有着这种态度的人相信应该是那种见着困难就让开的人,有了困难就绕开的人又能做成什么呢?因为困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躲得这个困难,还能躲得了别的困难?

阿长:小于讲得好像也有道理啊。

印程:其实,有两座大山挡在门前未必是坏事。俗话说“靠山吃山”,大山浑身是宝,没准儿这两座山上还有什么矿产资源尚未被发现呢。在山坡上可以植树、开辟果园,林业副业全方位发展,再说那太行、王屋二山如此雄伟,完全可以在山上开发几个项目,搞搞旅游业。只要肯动脑筋,这两座大山一定会给愚公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为什么非要移走它不可呢?山移走了,山上的飞禽走兽又何处安身呢?这完全是破坏生态平衡。移山是完全没必要的。

阿长:印程同学又换了个角度说明了移山没必要,也是有道理得很。

小于:一件事要不做,可以找到一万个理由。如果要做,那就有一个理由,做下去。

阿长:精彩啊。如此看来,印程和小于各有各的理由,而且都很充分。你说谁对谁错呢?其实谁对谁错并不是我们最想知道的,我们最想知道的是每一个人的看法及这种看法的理由,这也是我一开始送给他们那句话的理由。

(印程观点摘自《作文报》)

二、若不是神仙来帮忙

金志强:北京市第八十中语文教师

主要观点:“帝感其诚”增强寓言效果。

罗刚:北京市通州运河中学语文教师

主要观点:寓言的寓意应按逻辑得出。

阿长:两位老师好。《愚公移山》这则寓言的神话结尾,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金志强:《愚公移山》中的神话结尾是指“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这一段。神话是表现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烂漫的幻想,反映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朴素的理解和认识。

罗刚:但神话也容易被人篡改和利用,神话中超自然的力量则更容易被别人拿来随便用。我觉得《愚公移山》的结尾就是这种情况。

阿长:罗老师能不能更具体些。

罗刚:比如《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切都是观音菩萨的点化和如来的安排与设计。如果这样的安排与想像是合情合理,有着很好的前因后果,就是一个很好的神话故事,进而形成神话体系、神话文化的一部分,那么这样的故事还可以衍生出很多其它的故事。如果神话中的超自然的力量运用的不好,前后之间没有一个必然的逻辑,那么这样的神话因素对于故事就是一种伤害。《愚公移山》中神话因素就给了我这样的一种感觉。

金志强:我认为《愚公移山》中的神话结尾主要是表达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和一切困难的美好愿望。从众多的民间的故事和戏剧大团圆的结尾来看,中国的老百姓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愚公移山》结尾的神话处理是符合中华民族良好的心理愿望的。

罗刚:愚公刚刚率领他的子孙和邻居小孩儿运了不到五簸箕土,就把上帝给感动了,那么这个上帝也太容易感动了。这就表明了《愚公移山》这个寓言的创造者太想把自己要表达的寓意强加给他的读者了。

金志强:大家知道,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笫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闭幕词是以“愚公移山”作题目的,他在这篇文章中讲到:“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的呢?”毛泽东同志给古老的寓言赋予了崭新的意义。这也同时说明了《愚公移山》这个寓言的生命力是持久的,它的寓意也是站得住脚的。

阿长:金老师对毛泽东这段话也是烂熟于心呀。

罗刚:可是我们不能因为毛泽东同志引用过它,就放弃对《愚公移山》文本的研读。

阿长:研读课文,自已理出一个思路,不比记住一个结论更有意义吗?因为课文毕竟只是一个例子。

三、“愚公精神”新解

王秋珍:浙江省东阳市吴宁镇中学

主要观点:愚公有民主、以身作则、是非分明等优良品质。

阿长:王秋珍老师认为“愚公精神”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愚公”的内涵已大大增加了。

王老师觉得愚公有“迎难而上、远大抱负、民主作风、以身作则、是非分明”五大优良品质,其中“迎难而上、远大抱负”两点与他人大同小异,请王老师就后三点着重谈一下。

王秋珍:

愚公的民主作风。

愚公不是一个恪守古道,专横独断的人,他善于组织一个和谐的具有民主空气的集体,将自己的移山主张通过“聚室而谋”,变成家人的团体意志。在“杂然相许”的会议效果中,其妻的“献疑”,愚公并不认为是给移山事业泼冷水,也不认为是在与他唱反调,而是进行了郑重的讨论,终于使“焉置土石”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愚公的以身作则。

愚公不是一个只发指令不做工作的人,他善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后人,感染邻人。愚公不顾年老体衰,亲“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按说,愚公以九十高龄而居家指挥本无可厚非,但他没有这么想,更没有这么做。试想:倘若没有愚公的以身作则,“荷担者三夫”积极性能高涨吗?邻人孀妻之遗男能“跳往助之”吗?

愚公的是非分明。

移山,是一项造福于千千万万后代子孙的伟大事业。对待这一伟大事业人民大众是拥护的,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智叟就是典型代表。他从河曲专程赶来制止愚公,认为愚公的行为愚不可及。在此,智叟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只看到一代人的菲薄力量;愚公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人生有限,但人力无穷。面对智叟的责难,愚公针锋相对,据理批驳,直至智叟理屈词穷。愚公和智叟,一位如识途老马,愚其表而智其里:一位则自视聪明,智其表却愚其里。前者小愚而益彰大智,后者小智却难掩大愚。愚公对智叟的态度,鲜明地体现了他的是非观。

总之,《愚公移山》一文留给我们后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愿“愚公精神”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链接阅读]

愚公新传

湖北省通山县一中高一孙玮

话说北山愚公者,虽年已二千余,仍率子孙挖山不止。太行、王屋二山已满目疮痍,寸草未生,鸟兽匿迹。有执法者,欲罚之,愚公惑之曰:“吾子孙数千,历千辛万苦,掌无完肤,足有脓血,无赏则已矣,何罚乎?”恰遇智叟,叟曰:“愚也,吾不劳而贫,汝苦劳亦困,其逍遥何如吾哉?”愚公摇头叹之。

思虑再三,携子数人南往考察,沿途但见山清水秀,乃悔。便游名山,尽至景也,复悔之,遂留数月。

既归。复率子孙挖山不止,然此挖非彼挖矣。乃复以植被,还以果木,开以山道。近邻智叟讥曰:“汝愚也,历千余载,尚未悟乎?”愚公笑,而未答。

历数十年,但见二山百花争妍,水流潺潺,鸟语不绝,万兽齐舞,好一派赛江南之胜景。有诗证曰:“此景只应天上有,不知何时落人间?”慕名游者不计其数,络绎不绝,旺季尤盛。愚公家族遂成立“愚乐总公司”,公任总裁,下辖数十个分公司。一夜间,愚公成亿万之富。洋装在身,手机在握,宝马奔驰,豪华别墅,资产雄居中华民营之榜首。然公富未忘本,方圆百姓皆得惠,带动产业数十个,地方经济连年翻番,采访者、取经者、求助者接踵而至,公均与之。

旦日,智叟拜访取经曰:“公千余年未悟,何以一朝悟乎?”公曰:“千年未悟,乃山障眼也;一朝悟乃眼识山也。山障眼,则目光浅,只视山之劣;眼识山则能登高乃见山之长。世人若明此理,愚者不愚,智者益智。”

篇4:励志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故事出自《列子》。《列子》文本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崇尚虚静思想,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也正是对《列子》文本中核心思想的充分注解:

首先,“愚公移山”故事象征了“道”的永恒性。联系其他篇章,从《列子》一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上分析即可看出,《列子》不但继承了《道德经》关于“恒道”的思想,而且从过程论的角度予以了发挥。《天瑞》篇在论及阴阳的时候分别以“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来指称天地化生的不同阶段。

最后,作者又以“一”到“九”的数字象征大道循环往复的运动。而“愚公移山”故事中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意象实际上可以看作大道永恒而生生不息精神的寄托。其次,故事表达了道家的“抱一”观念。这种观念起端于老子《道德经》,并且被《列子》、《庄子》等道家著作所继承和诠释。

道家讲的“一”乃是基于“道”的整体性、永恒性、化生性而提出的重要概念,体现了哲学的高度抽象。《道德经》称“道生一”,又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引伸到社会人生方面,“抱一”即表现为行事持之以恒,具有坚定信念。

愚公虽然年纪很大,但却坚信可以搬走两座大山,并且率领子孙挖山不止,以实际行动履行了道家的“抱一”精神。

张湛《列子注》之后,“愚公移山”的故事得到广泛流传,但更多时候这个故事已经脱离了《列子》引用这则故事的语境,不再是一个哲学命题的注脚,而成为可以随意解释的一个独立故事,当然这也立足于故事本身的.可延展性和多元解释的可能性。正因为这样,该故事在文学、哲学、甚至是民间信仰中都得到了新的解读。

愚公何德,遂荷锸而移山;精卫何禽,欲衔石而塞海。(南北朝庾信《拟连珠四十四首》之三八)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唐·丘鸿渐在《愚公移山赋》里也提到了愚公形象,他说:止万物者艮,会万灵者人。艮为山以设险,人体道以通神。是知山之大,人之心亦大,故可以议其利害也。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千岩纠纷,万仞回互。蓄冰霜而居夏凝结,联源流而飞泉积素。爰有谆谆愚叟,面兹林麓。怆彼居之湫隘,惩祁寒之惨毒。激老氏之志,且欲移山;当算亥之年,宁忧就木。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已;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傥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多岐在於亡羊,齐物同於指马。我修词而忘倦,彼移山之不舍。吾亦安知夫无成与有成,谅归功於大冶。在这里,作者提出的愚公移山之人道与天道说。提出了“知山之大,人之心亦大”的思想。移山之既成,在于“愚公之道行”,“体道以通神”,因而人天同心,最终获得有成。

人道大于天道,天地同心,人能感天,这是唐代人通过解读愚公移山而得到的哲学思想和精神。不论是究其“志气”、“自成”,还是“精诚之心”,都是持肯定、赞扬的态度来肯定愚公这个形象的。以此训寓后人。

篇5:愚公移山寓言读后感

听说过这个不朽的寓言——《愚公移山》吧!相信人们都知道这个寓言是想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坚持。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可取的,但他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怪不得别人称他是愚公,他出门看到了一座山,难道就一定要铲平它吗?他建房时就一定要把房门面对着大山吗?假如我在当时,我会这么做:当愚公准备召集家丁们一起移山,我走上前,拍了拍愚公的肩膀,说:老兄,你这是干什么呢?移山呐!你无聊啊!这山这么大,你怎么移?愚公果然又说起来那句名言:只要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一直搬,山总是会移开的。我笑着说:难道你要把子子孙孙几代人的生命时光都浪费在搬山上吗?你就不会搬家吗?何必要把后代的幸福时光浪费在搬山上,还不如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呢。愚公无话可说。

此后,愚公搬到了县城,子女们都屡中状元,不知不觉积累了丰厚家底,而且子女个个都是国家栋梁之才,保家卫国,推翻了外国压在本国上的一座座大山,使家庭更幸福、殷实,国家更富强了。当然这只是我的设想,其中虽有虚拟成分,但包含的道理值得思考。我们写作、生活也一样,在坚持的同时,还要看你能不能跳出思维定势的山,如果跳出了这座山,那么外面的将是更广阔的天空。

篇6:《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今天,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时代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吗?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愚公,也许有人会这样想:他为什么不搬家呢?一家几口背上行李翻过大山到大城市去生活,如果嫌城市喧闹还可以定居村庄。也有人说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当代仍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许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给集体,留给后人。谁也不会要求一位快九十岁的老人去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愚公没有这样做,他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并在统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马上付诸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不断挖山”的精神。一个人搬掉一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搬石头,子子孙孙永远搬石头。在挖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吃饭穿衣、工具、伤病等等一些问题。可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愚公都没有动摇,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实干。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十足,才会为伟大的事业奋斗终身。事业的成功与实干密不可分,我们学习了《愚公移山》就应该像愚公一样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有了这样一股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谁说世上有难事?

——《愚公移山》读后感

广阔的大海是深邃的,锻造的钢铁是坚硬的,而人的屹立是伟大的。有人愿意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而付出自己的一生,有父母愿意为了自己的子女付出自己的生命,也有人可以在万般无奈之中坚定着自己的信仰而不计较后果的优劣。目标正确、理想远大的人有很多,然而,为了目标坚持到最后的有几个呢?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成语寓言故事,使我受益匪浅。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愚公的人,想把每前的两座给乡亲们带来麻烦的山移走,遭到了智叟的反对,但是经过了他的努力,感动了上帝,天帝帮助愚公把这两座挡路的山移走了。

移走两座大山,这在常人眼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愚公做到了,这是多么惊人的毅力啊!愚公遇到困难并没退缩,而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感动了上帝。在这里,我要说:“愚公”并不“愚”。他用自己的方式教育了后人,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给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树起了里程碑!

愚公的精神是可贵的,然而现实社会的很多人却不具备折中精神,例如以前的我,那时,我一遇到困难或问题就绕过去或选择逃避,不去面对和克服困难。以后我一定要学习愚公的精神,正视困难。

虽然我们面前没有那两座大山,还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有许多人克服困难,取得了成功。例如诺贝尔,他为了研制炸药炸死了他的兄弟和父亲,居里夫人为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在疲惫的状态下进行试验,被镭射夺去了生命„„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爱迪生、莱特兄弟等。这些人都有愚公一样的精神。

篇7:《伊索寓言》读后感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以来以其独特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有深刻的含义。

在所有故事中,我认为最有说服力的要数《目光短浅的鸫鸟》了。

故事讲的是一只美丽的鸫鸟每年秋天都要去吃那桃金娘树上的果实。有一年,桃金娘树上的果实还没有成熟,东鸟便每天跑到桃金娘树上唱歌:“美好的生活呀就要来临了,我的心里是多么欢唱,望着那儿的花儿在开放,我对它是多么向往。”就这样鸫鸟每天都去,每天都唱。一个猎人发现了,便守候在那。等果实结出,鸫鸟每天都来吃一整天。终于被猎人用粘棍粘住了。它又唱:“桃金娘的果实是如此甜美啊,把我害苦的却是你,因为我太贪恋你那无比的香甜,因而送掉了我自己的性命……”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不要过于贪恋某种事物,这样会葬送掉性命的。要目光远大,不能像鸫鸟一样目光短浅,桃金娘的果实固然好吃,可吃到连危险接近也不知道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死离你不远了。

其中有一篇《蚊子与狮子》,讲的是一只蚊子和狮子比试,它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把脸都抓破了也奈何不了它,蚊子大获全胜,得意地飞来飞去,不料却撞到蜘蛛网上。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却被小小的蜘蛛消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有些人虽然能打败强敌,却也会被弱者击败。

还有一篇《狮子和牧羊人》,讲的是一个牧羊人帮助受伤的狮子拔掉爪子上的刺,解除了狮子的痛苦。后来牧羊人被诬告入狱,要把他喂狮子,狮子认出牧羊人是帮助过它的人,不但没有扑过去,反而和他很亲近。国王听说这事,下令赦免了牧羊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行善者必有善报。

我记得还有一则寓言:一只狐狸经过葡萄架下,看见翡翠玛瑙般的葡萄悬挂在上面,狐狸顿时流出了口水。它拼命地踮着脚尖,想摘一些尝尝却够不着,他又搬来一块石头踩上去,结果还是够不着,狐狸没办法了,无可奈何地走了,自我安慰道:“葡萄一定是酸的。”这则预言大家都很熟悉它的名字是:《狐狸与葡萄》。

我真喜欢《伊索寓言》这本书。

篇8:愚公移山读后感

寒假里,我看了一个故事,名字叫《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只要有坚强的毅力和恒心做事就能成功。所以,同学们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篇9: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叫愚公,在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他觉得进出很不方便,他要把这两座山移走,他就带着全家人开始移山。

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命令天神把两座大山搬走了,从此愚公一家再也不为进进出出而发愁了。

篇10:《愚公移山》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深受感动。

愚公觉得两座山挡住了去路,为了方便人们的通行,他信念坚定,迎难而上,移开山道,后来感动了天上的神灵,便搬走了大山。如果愚公当时没有坚定的信念,也没有恒心和毅力,那么移山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了。

看了《愚公移山》,我不禁佩服愚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勇于抗争的毅力。古今中外,我们知道许多拥有坚持不懈精神的人。明朝有位医学家,叫李时珍,他不辞辛苦,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尝遍百草,曾多次尝到有毒草药差点丢了性命,但他从未被困难打倒,依然不放弃自己的意志,用了几十年时间写出了医学名著《本草纲目》。这不禁让我想起以前背《三字经》的经过,其实我努力去背了,可总是背后忘前,心里想:这么难,不背了。结果到现在我还不能完全把它背下来,今天我读了这些故事,以后我应该像愚公那样坚持不懈,加倍努力去学习。

篇11: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人定胜天的顽强奋斗精神。它告诉我们,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的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我们应当向愚公学习,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具有不畏艰难险阻的奋斗精神的毅力!

篇12:愚公移山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愚公移山》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出门很不方便,愚公决定把山移走,他每天带着家人运山上的石土,村里有个叫智叟的人笑话他,愚公说:“虽然我有一天挖不动了,但我有儿子、孙子,子子孙孙这样挖下去,总有一天会把山移开。”就这样,挖了很多年,感动了神仙,神仙帮他们把山搬走了。《愚公移山》借愚公的形象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持之以恒,表现了中国古代老总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

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去爬始祖山,走到半山腰,我觉得腰酸背痛,两腿沉重,一步也不想挪动了,就想放弃了,对爸爸说:“我想回家。”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我俩休息一会儿。”停了几分钟,我和爸爸边走边讲愚公的故事,最终爬到了山顶。

现在,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都会一直坚持不懈,努力克服。

愚公移山读后感2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愚公移山》,感触颇深。

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难事,有些人要求效率,要求三下两下就做完了,还有些人做事认真,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最后也一样做成了。其实愚公移山不是真移山,只是让我们学习这种精神,孜孜不倦,坚持不懈。

比如说,我有一次看了一本古代的故事书,也许很多人都看过。李白小时候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爱逃学的孩子,有一次他看见一个老奶奶把一根铁杵在石头上磨来磨去,忍不住好奇,就问道:“您在做什么呀?”老奶奶回答:“我要把它磨成一个会针。”李白听了心中暗笑:真是的,还能磨成针?过了一段时间,李白又看见老奶奶,没想到老奶奶真得把铁杵磨成了针。李白从此受到了震动,从此好好学习,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时之功。所以,我建议,以后大家做什么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把自己的困难攻克!

愚公移山读后感3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一篇小寓言叫《愚公移山》。

文章主要讲了有位老人叫愚公,快90岁了,有一座山阻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于是愚公决定移开那座山,移了一年都没有移开,但他还是没有放弃,依然努力地继续移。有位老头儿来了却劝他不要白费心机了。而愚公二话不说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一定要把这座山给移开,这一幕幕感人的事迹被天神给感动了,于是天神立即命令山神将那座山移开。

读完了这篇短文后,让我非常的感动,因为愚公的精神确实让人钦佩,他不但不怕困难,而且一直坚持,最终把的困难解决了。

也让我感受到古人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奋斗精神这都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们也要像愚公一样做每件事情都要有坚持不懈、充满必胜的信心,不能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愚公移山读后感4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这是一篇具有神话色彩的古代寓言。当我读完这篇寓言,我心中颇有一番感想。

《愚公移山》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山对面居住着一位年纪将近九十的愚公。由于两座大山使愚公出行困难,他便召集全家一起移山。这时,智叟便来讥笑与阻止愚公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愚公听了就反驳智叟道:“你也太不聪明了,我死了我儿子还在,儿子可以生孙子,孙子可以生儿子,一代代人无穷无尽而山不会增高加大,我还用担心挖不平吗?”智叟听了无话可说。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一直挖下去,便派夸娥氏二子把山移走了。

愚公真的愚吗?智叟真的智吗?不,愚公不愚,智叟也不智。愚公可以用长远的眼光看世界,而智叟不能;愚公有移山的信心,且信心十足,而智叟没有;愚公有坚毅的品格,有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而智叟更没有。愚公虽然叫愚公,但他一点也不愚;智叟虽然叫智叟,但他一点也不智。

我真心佩服愚公与他子孙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那种伟大的气魄和毅力。如果我能将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那我将更上一层楼!

愚公移山读后感5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它讲述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愚公,愚公家门前有两座高大的山,一座是太行山,另一座是王屋山,这两座山挡住愚公一家去集市的路,于是愚公发誓要搬走这两座山。

故事里的愚公持之以恒的毅力,深深的感动了我。故事里的他因为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门不方便,便做出带领家人们移山的决定并且坚定不移的执行。移山的过程中,有人嘲笑他异想天开:这么大的山,什么时候才能移掉挖空呢?愚公却笑着说:“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坚持下去,总有挖完的那一天。”终于,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天上的神仙,神仙帮忙搬走了两座大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梦想,而要实现梦想就得坚持不懈的努力。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像愚公学习,我要有梦想,要做一个坚持努力的人。

愚公移山读后感6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有目标、有决心、有行动、能坚持、就能成功。

愚公在这篇文章提现出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永不言弃,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滴水石穿,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我曾经是一个胖子,一个八十二公斤,一个每天宅在家里的胖子,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下定决心要减肥,身边的朋友都质疑我不能坚持下去,因为我做事只有三分热度,曾经打过高尔夫,坚持一个月不打了。质疑我的嘲笑我的,我会向他们证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减了四个月,减了八公斤,八十二公斤到七十四公斤的转变背后,是从一开始的敷衍到热爱。是每一次挥洒汗水,是每一次进食,是每一次运动,是每一次身体变化。是酣畅淋漓的痛快,是汗水与血肉交替,是累与痛的轮换,哪一个不是证明我离目标又接近了!在这其中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我把压在我心里上那座山“挖开了”,我看到了山后面的景象。那是一片新生的土地,意喻着新生的我。

我用自己来证明,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中心思想:有目标、有决心、有行动、能坚持、就能成功。

愚公移山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故事,他的精神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古时候有个愚公一家人住在北山,门前有两座大山,他每次出门的时侯,要绕过这两座大山,都要花好长时间。

这样的日过了很多年,愚公想,如果在这样下去,子子孙孙都要受到大山的阻挡,于是他决定把这两座山搬走,每一天他都带全家老小来搬山,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于是玉皇大帝派两个大力神把这两座山搬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必须能实现自我的愿望。我想起以前背三字经的经过,其实我努力去背了,可总是背后忘前,心里想,”这么难,不背了“结果到此刻我还不能完全把它背下来,这天我读了愚公这个故事,以后我就应像愚公那样坚持不懈,加倍努力去学习。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对我今后的学习,道路上的成长都会有很大的帮忙,只要坚持愚公精神我们的道路会越走越宽的。

愚公移山读后感8

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们家门口有两座山,人们进进出出很不方便。

一天愚公对全家说:”这两座山,挡住咱家的门口。咱们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的家看怎么样?“愚公儿子、孙子都说:” 你说的对,咱们明天动手吧!“可是,愚公妻子却说搬两座山太难了,这么大两座山可以一点点移走,你又放的下这么多石头和泥土?

第二天,于公开始搬山了。但愚公一个月下来跟以前没什么两样。有一个老头,处事精明。有一天,他就对愚公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两座大山。“愚公说”我觉得你还没小孩子聪明。我虽然快死了,但我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无穷无尽。

愚公带着一家无论严寒酷暑,每天起早贪黑挖山不止。他们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帝。上帝于是派两名神仙到人间去,把两座山搬走了。

读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有决心,有恒心,不要被困难吓倒。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愚公移山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很久以前,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在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去路,出入很不方便。于是,愚公带着他的家人,下定决心,要铲除这两座大山。

有个叫智叟的老人,讥笑愚公说:“你真是愚蠢透顶!凭你这把老骨头,连大山上的一棵小草都铲不了,又能把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愚公听后,长叹一声,说:“你的思想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即使我死了,又有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不断繁衍下去是没有穷尽的,而大山却不会再增高变大,还愁铲不平吗”?

读了这篇寓言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明白了做事只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克服一切困难,遇到难题多动脑筋,认真思考,才能成功。

愚公移山读后感10

最近,我在家看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山上住着一户人家名叫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出去的道路,他们一家人每天总是要绕很远很远的路才能出去,于是愚公就决定要把两座大山铲平。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他说:“山那么大,你是不可能把他移走的。”愚公就回答他:“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不绝,而山不会加高,为什么会做不到呢?”于是他就每天这样一直不停地挖,直有一天,他的行为感动了天上的神仙,神仙叫山神把山给移走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终于明白愚公为什么可以把山给移走了,是因为愚公有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个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让我想起了之前我一直坚持每天练习钢笔字,经常练练就停止了,所以一直到现在字都还没练好,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每天继续练习写钢笔字,不能轻易就放弃。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不能轻易放弃,只要我们坚持,不管任何困难我们都能战胜它。

愚公移山读后感11

今天,我在课外书上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愚公移山》,把我深深的打动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从前有两座山,叫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山挡了愚公一家人出行的路,于是召集家人提议说要把两座山搬走,这样全家人外出都方便了,结果家人都同意了。第二天,愚公就带领全家人开始搬山了,渐渐的,愚公的邻居也加入到搬山队伍里来。这时,一个叫河曲智叟的人取笑愚公说:就凭你们这些人连一些小土丘都搬不动,竟然想把王屋、太行两座大山搬走,真是太愚蠢了。愚公笑着回应说:两座山再大也是不会再增高了,而我们的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把两座山搬走。说完后就接着干起活来,不在理会河曲智叟了。过了一段时间,山神害怕了,就把愚公的事情告诉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就派了两位大力神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搬走了。从此以后,愚公一家人出门再也不用绕远了。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无论做怎样的事情,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取得好的结果。

愚公移山读后感12

今天,我读了神话故事《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不知名的老人,因为人们认为他很愚笨,所以都叫他“愚公”。这位九十几岁的老人见村前的出路被两座大山挡住,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就想到把这两座大山搬走。第二天,他们一家就开始搬山,四面八方的村民都来帮忙。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愚公搬山的消息不止感动了村民,还感动了玉皇大帝。在两位大力神的帮助下终于搬走了大山。

刚读完这个故事,我也觉得愚公很愚蠢,与其费尽力气去移山,倒不如去搬家呀?不愧别人总说他是个愚蠢的老头。后来我才觉得愚公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移山的勇气、坚强和永不放弃的决心很让人敬佩。

愚公这么大年纪却能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坚持不懈地搬山造福村民,令我十分敬佩。我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洗衣、整理房间等都要妈妈代劳,联想到自己在学习上一遇到不懂的题目就想到问父母和老师,不由感到脸红。我想我缺少的不正是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吗?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愚公,记装愚公移山”的`精神。坚信在困难面前,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愚公移山读后感13

今天我读了一篇成语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愚公移山》。里面讲了有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为了后人的幸福,要把太行山和王屋山两座大山搬走。但是却有人笑话他,觉得他很愚蠢,他劝愚公:”你别挖了,你的年龄已经这么老了,到死你也挖不玩呀“。愚公却说:”即使我死了还有我儿子,我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死了还会有他的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于是他带着子孙去挖山,挖了一年又一年,最终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玉帝,他派来两名大力神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这个成语比喻不怕困难,有宏大的志愿和坚强的毅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如果说知识是一座大山,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点愚公移山的精神,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每天都要努力去学习,那么我们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

愚公移山读后感14

暑假里我看了一则寓言故事,让我体会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全文讲述了家居北山的愚公,要到九十岁了,而家门前是一座山,出门十分不方便,于是他发动全家人移掉这座山,开通一条便捷的道路出来的故事,愚公的邻居听到这件事情后,便劝阻愚公,但愚公依然坚持不懈,就是愚公这种坚持的毅力,把上天感动了,玉皇大帝派人把两座大山移走了。

虽然,愚公知道这两座大山十分难挖,但他还是没有放弃,让自己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去移走大山。愚公这种艰强的毅力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我就退缩或是依赖家长去解决。就拿我学习骑自行车的事来说吧,第一次没有掌握平衡摔了跤,就不想学了。读了这篇寓言故事后,让我受益匪浅,回想原来这种任性怕困难的做法不对,十分后悔,应该向愚公学习他这种可贵的品质,让“愚公移山”精神在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光大。

愚公移山读后感15

读了《中外神话故事》中的《愚公移山》,让我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颗“心”,一颗坚持不懈的心,做事方能成功。如果没有这样一颗“心”,做什么事都会一事无成。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事,有的农民工创业,成功了;有的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成功者都应该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失败者都是半途而废者。比如:我的姨夫就是创业成功者,他现在拥有一个公司,手下有几十名员工,住的是别墅,开的是宝马。可谁知道他在开始创业时吃了多少苦头,整天风餐露宿,受尽了别人的嘲笑和讽刺,也曾一度想放弃不干,但是,他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战胜了困难,挺了过来,现在彩虹终在风雨后出现了。这不就是愚公的精神在姨夫身上的体现吗?

还有的人做什么事都不能坚持,怕吃苦,就像寒号鸟一样,每天都说“明天我要盖新房”。它总是怕苦怕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号鸟也没有盖上房子,最后冻死在山谷里。

篇13:《愚公移山》读后感

1、《愚公移山》中最明显的对比莫过于愚公和智叟的对比了,在我看来,他们两人的对比就是小聪明和大智慧的对比。愚公一心只想移山,倾尽主力投入到移山运动当中去,看上去很愚蠢,可这却是解决问题最实际的方法,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更有效的方案,这是大智慧,而且是大智若愚。可智叟就不同了,他劝诫愚公不要挖山,山也不会自己走,事情永远也得不到解决,是典型的郭老师所讲的小聪明。所以说,面对困难,我们应该积极解决,而不是消极应对,运用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

2、要有吃若耐劳的精神。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就一定会成功,当年袁隆平为了找一株雄性不育水稻,跑遍了天涯海角,最终在海南的一块稻田的沟里找到了。而居里夫人则几十年如一日地提炼镭元素,最终还是在几十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了一克镭。所以说,要想成功,艰苦劳动是不可缺的。

3、第三点,可能在别人看来有些荒谬,但我的确是这样想的。不同的事情放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中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愚公移山》在古代也就是一个寓言,一篇文言文,但放在现代,便成了:愚公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宏扬民族文化精神,是全党、全人民学习的典范等等。而如果愚公死了,在古代也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纪念,在现代便成了:愚公同志于×年×月×日近世,享年××岁,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其表示哀悼,愚公同志的死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要损失……。

篇14:愚公移山 读后感

在党的七大闭幕式上,毛主席把人民大众比喻为帮助中国共产党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的上帝,“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这种贴切的比喻富有说服力、感召力和鼓动性。结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来看《愚公移山》,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因为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周密,并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懂得光靠党员们的力量是不够的,在抗日战争的紧要关头之下,毛泽东以这种大智若愚的“愚公移山”精神,提出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要使全国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文章发表后,极大地激励了全国人民,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一鼓作气,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艰苦的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就在于他们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他们艰苦奋斗、不惧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动了人民这个上帝,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才得以胜利和辉煌。

愚公移山,就故事而言,仍有很多“较真”的地方。愚公移山,若是象征性地去理解,把山比喻为毒瘤般的人事物的话,则值得学习其精神,若是站在“变通”的角度上便只是体现出愚公的愚不可及以及不听智叟的劝说而进行的一番巧辩罢了。大自然有其天地之造化,人力亦有圆润之道可以为之。比如愚公本就身在山中不便交通,何不迁居切省时省力,还可保护生态文明,何其不是智者之道?

单就文中所提,愚公九十高龄率子孙、村民移山,那他前九十年干嘛去了?然而故事毕竟是故事,学习的是其中好的精神,可站在多角度思考一下这个故事也无妨,或许有另外一番趣味甚至思维。

上一篇:医药行业招商方案下一篇:物业顾问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