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

2024-04-15

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精选7篇)

篇1: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

篇一: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本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竖排叫做列,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逻辑前提,但是让学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观测点”来观察结论是不同的,确定位置要有统一的标准,有着一定的意义。

在前面学习了关于位置和方向的一些知识的基础上,“位置”这一内容相对于其他数学知识来说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于是我设计导学案,大胆放手,把例题设计成填空题的形式逐渐渗透有关数学的知识。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在整个的教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看书自学的环节。巩固提高部分安排了讨论例1和例2的对比,生活中的位置等。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从简单的按图来表示位置,到没有来得及展示的位置等题型逐渐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1、课堂的引入,若是发导学案时教师点拨的语言含糊一些,学生的答案不那么统一。更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统一标准作为前提,作为确定位置的需要,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安排了两个例题,导学案中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交流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前面来展示的面比较窄,教师引导语言没有跟上,造成学困生没有吃饱。

3、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以省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

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篇三: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学生已在低年级时有所接触,会用“第几”“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这些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

基于此,在课堂一开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小红在座位图中的位置。之后,引出一种大家都认同并熟知的位置描述“第几列第几行”,并细致的讲解“列”与“行”的定义,然后再让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小军的位置,并说一说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之后,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听写“第*列第*行”,从而引发一种更简单明了的描述位置的方法:用数对表示位置。经过细致的介绍数对的写法、读法后,组织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和自己朋友的位置,通过多个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数对的掌握情况。然后的教学就跳出了教室的范围,来到学校会议室,观察瓷砖的不同,并用数对表示特殊花色的瓷砖,学生的回答能基本正确,之后出示答案,组织学生观察瓷砖对应的数对,联系瓷砖的位置,说说发现,这里通过多位学生的补充,最后得出“同一列(或行)的位置,它们的数对中第一(或二)个数都相同”。这一环节虽然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但让学生完整的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相信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篇四: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列和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限正整数)。而我这一节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对来表示所在位置。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会有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小军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看情境图,说出小军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和“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确定小军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从而知道了要统一说法。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班级是第几列的小游戏,帮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列和行。接着我又要求学生用列和行说一说你在班级的位置和你同桌的位置,通过小游戏帮助学生们加深了对列和行的认识。

2.接着我又要求学生记录下几个同学的位置,这是学生们发现如果全部记录下来太长了,时间上也来不及。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然后我要求学生自己想一想设计出一个你认为比较方便的方法,接着再要求学生写在黑板上。最后我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就表示“行”数以及这个数对的读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首先是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做游戏,说位置,猜朋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行、列和数对含义的认识。接着我又通过小游戏猜猜他是谁,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数对,并且明确了要想确定具体的位置必须要同时知道数对中的两个数字。我又安排了找座位的小游戏,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其中我准备了一张(6,6)的卡片,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卡片,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数对,并且初步体会什么是一一对应。

4.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数对来确定墙面瓷砖和地面花色地砖的位置,这里注意通过比较瓷砖和地转的位置特征,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交流,使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如同一列中,数对中的前一数相同;同一行中,数对的后一个数相同等等。接着让学生充当小小的设计师,设计一下增添的地砖所贴的位置,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美感,还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尽管我努力想上好这一节课,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1.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小军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

3.在处理找座位这一环节的时候,应该着重处理怎么修改就可以找到自己座位的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体会一一对应的。而且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说得过多,不能放开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索,而是把学生牢牢地扎在手中,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4.此外,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学生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往往举不出恰当的例子,是否能改为先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课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了数对思想确定位置实例,也在思考中。

5.这节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对” 模型,经历用简洁的数学符号确定位置这一抽象的过程。学生在经历了由文字描述到符号表达,由繁到简的再创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化而本节课只是让学生感知了如何用数对来表示学生的位置,并没有做到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的数学本质,同时对数对的有序性体现的不够充分。

6.一节数学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思维没有终止,应该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小课堂,走进生活的大课堂,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学生生成的问题很多,如: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确定列的时候为什么规定从左往右数起,确定行的时候为什么规定从前往后数起?生活中很多物体的位置不是竖成列,横成行,那怎么确定呢?而我在这一节课并没有考虑到这些知识点。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请各位老师指点。

篇五: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学习内容的重点是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的难点是利用数对知识解决问题,建立数对概念。

在前面学习了关于位置和方向的一些知识的基础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相对于其他数学知识来说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知识虽简单,但我觉得也要慢慢学,逐渐渗透有关数学的知识。

本节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本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竖排叫做列,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逻辑前提,有着一定的意义,它是学生在第三学段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印象,从而应用到生活中。对于行和列的认识,我没有直接的告诉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如他们的第几排第几行逐步过度到第几列第几行,在班内请全体同学按照老师的指令依次站起,这样他们有了确切的认识并在其中数列和行的过程中,加强了思维的训练。而在具体的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中也是请全体同学由自己到他人逐一表示出位置,使学生的观察、表述能力以训练,并加强了他们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激发了继续学习的兴趣。

在整个的教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到方根图逐步变化的过程,并让学生逐一进行对比、发现变化的优势,逐步渗透、培养了学生简化的思想。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从简单的按图来表示位置,到利用不全的数对找位置,画位置,找同位的位置等题型逐渐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1、课堂的引入,若是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这样的关于位置的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进行了预习,可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

篇2: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

在前面学习了关于位置和方向的一些知识的基础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相对于其他数学知识来说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知识虽简单,但我觉得也要慢慢学,逐渐渗透有关数学的知识。。

本节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本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竖排叫做列,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逻辑前提,有着一定的意义,它是学生在第三学段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印象,从而应用到生活中。对于行和列的认识,我没有直接的告诉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如他们的第几排第几行逐步过度到第几列第几行,在班内请全体同学按照老师的指令依次站起,这样他们有了确切的认识并在其中数列和行的过程中,加强了思维的训练。而在具体的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中也是请全体同学由自己到他人逐一表示出位置,使学生的观察、表述能力以训练,并加强了他们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激发了继续学习的兴趣。

在整个的教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到方根图逐步变化的过程,并让学生逐一进行对比、发现变化的优势,逐步渗透、培养了学生简化的思想。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从简单的按图来表示位置,到利用不全的数对找位置,画位置,找同位的位置等题型逐渐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1、 课堂的引入,若是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这样的关于位置的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 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进行了预习,可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3:《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 (下册) 教学内容。它是建立在一年级 (上册) 学习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 以及二年级 (上册) 学习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的基础上的。本单元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 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 从而发展数学思考, 培养空间观念。两道例题把教学内容分成两段编排。第一段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 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第二段学习用数对确定平面图 (方格纸) 上点的位置。本节课主要是针对第一段的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 (课件出示图1) 小军坐在第几个位置? (第3个)

2. (课件将图1补充成5行6列的图2) 现在小军在什么位置?

(板书学生多样的表示方法, 如第3排第4个、第4组第3个、第3行第4个等)

提出问题:表示小军位置的方法与刚才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用两个”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3.今天这节课, 我们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 同时为下面的研究提供素材,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过程。

二、认识行、列

1. 用“横排”、“竖排”概括不同的表述。

(1) 分析:对于小军的位置, 同学们有不同的说法, 这些说法中的第几排、第几组、第几个、第几行分别是怎么数的?

(2) 概括:这里的“行”、“组”、“排”, 要么是指横排, 要么是指竖排, 也就是说都是从“横排”与“竖排”这两个不同方向确定位置的。 (板书:横排、竖排)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的经验, 同时提升学生的经验, 知识的生长有基础。横排与竖排是规定“行”“列”的基础, 需要明确。

2. 将座位图半抽象为圆圈图。

(1)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每个同学坐的位置, 现在我们把他们坐的位置都用圆圈表示出来。 (课件演示将每个座位变为圆圈的过程)

(2) 小军坐的位置是哪个圆圈? (课件演示将小军坐的位置变为红色)

设计意图:这是对具体事物的初步抽象, 为进一步抽象成方格图做好过渡,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认识列。

(1) 揭示:其实每一竖排在数学上我们都把它叫做列。 (板书:列) 确定第几列我们一般都是从左往右数的。 (板书:从左往右数)

(2) (课件演示) 想一想这一列应是第几列? (第1列) 这一列又是第几列? (第3列) 这幅图上一共有几列? (课件依次出示“第1列”到“第6列”)

4. 认识行。

(1)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每一竖排都叫做列, 而每一个横排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行。 (板书:行) 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的。 (板书:从前往后数)

(2) 在这幅图上一共有几行? (课件依次出示“第1行”到“第5行”)

三、探究数对

1. 从圆圈图上, 你能用列和行描述小军的位置吗?

2. 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

(1) 揭示:小军的位置在数学上还有一种表示方法:数对。 (板书:数对)

(2) 猜一猜:数对可能有几个数?这几个数分别表示什么?

(3) 尝试写数对。数对有两个数, 一个表示列, 另一个表示行。想不想试着写一写。 (可能会出现:4, 3或3, 4等写法)

(4) 设置冲突。 (课件出示小丽的位置) 小丽在第几列第几行? (第3列第4行) 按照你们的写法用数对怎样表示? (学生会发现也是4, 3或3, 4等写法)

(5) 讨论:小军与小丽的位置出现了相同的表示方法, 怎么办?

(让学生形成共识, 即要规定第一个数表示什么, 第二个数表示什么)

(6) 介绍。数对有两个数, 数学上规定:先表示列数, 再表示行数, 前后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因为小军的位置是在第4列第3行, 所以在这里我们应先写列数4, 再写行数3。数对还有它特定的书写格式, 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 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上一个逗号, 把两个数隔开。完成板书: (4, 3) , 这个数对就表示小军的位置, 我们把它读作:数对“四三”。

(7) 小丽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

设计意图:数对的写法是一种规定, 这种规定有其合理性, 这种合理性是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的, 从而将规定性的知识转变为理解性的知识, 让规定成为一种需要。

3. 在圆圈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 在这幅圆圈图中, 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 并用数对表示。

(2) 在这幅圆圈图中, 第4行第2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3) 在这幅圆圈图中, 任意找一个位置, 用数对表示出来。

交流:你找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 用数对如何表示?

(4) 有一个同学坐的位置是用数对 (6, 5) 表示的, 请你在圆圈图上圈出他的位置。说说你是怎么找到这位同学的位置的?

(5) 有一个同学坐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x, y) , 你能找到这个同学的位置吗?这里x最大是几?y最大是几?如果y=2, (x, 2) 能确定他的位置吗?如果x=5, y=2, (5, 2) 能确定他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在圆圈图上研究问题, 利用圆圈图解决问题、巩固习得的知识, 体现了圆圈图为解决问题带来的方便。这也是一种数学的研究方法。而下节课在方格图中研究则是进一步的抽象。练习设计从根据行与列写数对, 到根据数对找位置, 再到对行列取值范围的讨论, 层层递进, 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感受数对具有的确定性。

四、实践应用

1. 用数对表示教室里的位置

(1) 明确教室里的列和行。

(1) 如果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观察同学们的位置, 想一想, 第1列应该在哪里?第5列在哪里?

(2) 第1行在哪里?第4行呢?

(2) 用数对确定同学的位置。

(1) 观察一下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看看是在第几列第几行, 用数对怎样表示?

(2) 你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 怎样用数对表示呢?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

(3) 猜同学:在我们教室里有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4, 5) , 猜一猜他是谁呀?

设计意图:从文本走向现实, 实现由圆圈图到实际场景的有效转换。

2. 用数对表示装饰瓷砖的位置。

(出示练习三第2题)

(1) 这是小明家厨房一面墙上贴着的瓷砖, 请你用数对表示这四块花色瓷砖的位置。

(2) 仔细观察这四块花色瓷砖的位置和表示的数对, 你发现了什么? (如, 表示上面两块瓷砖数对的第二个数都是4;表示左面两块瓷砖数对的第一个数都是3;上面两个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差3, 下面两个数对的第一个数也相差3等)

设计意图:不仅仅学会用数对表示实际位置, 体会数对的应用价值, 还要对数对进行规律性的探讨, 深化理解所学知识, 学会数学思考。

3. 根据数对找位置。

(这是练习三第3题改编而成的) 下面是用浅色地砖铺成的路面效果图。为了美观, 设计师建议将以下位置的浅色地砖改换成深色: (7, 2) (5, 3) (9, 3) (3, 4) (11, 4) (5, 5) (9, 5) (7, 6) (7, 4) .

(1) 请你用笔将需要改换的地砖涂成深颜色。

(2) 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说一说:设计师的建议美在哪里? (如, 深色瓷砖组成了一个菱形图案;图案是对称的等)

设计意图:教材原题是将深色地砖用数对表示出来, 改编后的题目更具有了神秘色彩和探究的味道, 同时将其他数学知识融入其中, 体会数学的应用性和数学的美。

4. 实践活动。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 (电脑出示一堆方块图片)

(1) 这些图片是从一个图案上裁剪下来的, 现在想把它还原, 但没有原图, 你准备怎么拼?

(2) 学生从信封袋中拿出图片 (图片背面写着相应的数对) , 你能从图片上发现解决问题的密码吗?

(3) 学生拼图。展示图案。 (学生会发现图案是学校的校徽)

(4) 交流:你是怎么根据数对还原出这个图案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现拼图过程)

(5) 小结。每一个数对都对应一个方格, 每一个方格都有自己所在的行和列。数对帮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实践活动的价值在于应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学生在没有原图的情况下拼图, 原有生活经验不灵验了, 数对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策略。怎样根据数对拼图, 需要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在头脑中建构起数对的顺序图。选用学生熟悉的校徽作为图案, 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与以往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以前是用“第几”描述位置的, 今天学习的是用数学符号“数对”来描述位置的, 更为简捷、方便, 但数对也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板书设计:

篇4:“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思维与发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进一步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灵活、正确地运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同学们在班上一定有自己的好朋友,谁愿意向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最好说出他坐在哪里,让老师猜猜他是谁,好吗?

2.生说位置,师不按顺序去猜测。

3.小结导入:要想确定好朋友的位置,就必须知道第几组和第几个这两个条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二、找寻目标

1.看到课题,对于今天的学习说出一个你最想探究的问题。

生1:为什么要确定位置?

生2:怎样确定位置?

生3: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

2.小结:真会思考,这些问题提得多好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新课教学

1.探究表示位置的方法。

小青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表示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议一议。我们看哪个小组最先收获果实,每组记录员可要注意记录,开始吧!

2.通过比较引出“数对”表示法。

(1)提问:比较这几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结:在数学中,人们约定把表示第几组的数写在前面,把表示第几个的数写在后面,中间用逗号隔开,再用括号把这两个数括起来。书中给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起了个更专业的名字,叫做“数对表示法”(补充板书)。

(3)讲解如何确定列(第几组)、行(第几个)。

3.引导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1)提问:你能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说一说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吗?想好了,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2)交流汇报。

(3)小结方法。

4.学习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

(1)行用横线表示,竖线和横线相交的点就是每个同学在教室里的位置,于是就得到这样一幅方格图。(课件将课本情境图变为方格图)

(2)提问:你能在方格图中找到小青的位置吗?同时用数对表示出来。

(3)交流:你是怎样找到的?

(4)小结。

师:我也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方法,行吗?我先竖着找列,然后横着找行,最后写出数对。为了便于记忆,我编成了一个顺口溜:“竖着先看第几列,横着再看第几行,先列后行写数对。”你们喜欢我的方法吗?喜欢就借你们用一用。

(5)练习:我们手中都有一张方格图,你能在方格图上找到自己的座位吗?先用笔画出来,然后写出表示位置的数对。

5.简单运用。

剪下课本中的附页1,完成课本第19页“练一练”的第2题。先动手将各景点按示意图摆放好,然后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各景点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

6.感受数对的一些有趣现象。

(1)提问:同学们真聪明,不仅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还能根据数对迅速地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下面,老师请(1,1)(2,2)(3,3)位置上的同学站起来。下一个,你估计老师会说一个怎样的数对?为什么?观察这些同学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2)活动。

(3)设疑: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数对的知识,还善于发现并总结规律,真厉害!我再说几个数对,这些同学不用站起来,请大家想一下,这些数对对应的点用线连起来,组成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出示:(1,1)(1,1)(2,1)(1,1)(1,2)(2,1)(2,2)

(4)活动。

(5)提问:黑板上的这些数对,哪些是同行的,哪些是同列的?你能很快判断出来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6)汇报交流(学生发现规律)。

(7)小结:你们真是善于发现和想象的孩子!在数对中,像这样有趣的知识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以进一步去发现。

四、拓展延伸

师: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老师收集了几个例子,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介绍象棋,讨论交流马、象的走法与所到的位置如何表示。

2.介绍根据经线和纬线可以确定一个地点在地球上位置的方法。情境导入汶川地震画面,讲解震中位置的确定就用了这个方法,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3.介绍“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搜寻与位置(数对),并播放部分实况,让学生感受在空间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五、课堂总结

1.谈收获,并进行自我评价。

2.小结:学无止境,同时又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学习中逐渐完善自我。现在送上老师对你们的希望[课件出示绣有(10,10)的中国结],希望你们更加完美!同学们,加油吧!

六、课后作业

篇5:用数对表示位置教案

(七个星镇中心学校 麦尼沙古丽·毛拉依明)教学内容:P19例1及做一做相关练习。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首先通过让学生找出坐在第2列、第3行的张亮同学,使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接下来又给出了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班级座位图很熟悉,这些都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座位图这一情景展开,先放手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经验来确定位置,在教学生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让学生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

2、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及空间观念,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A4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会议室的布置漂亮吧!这么漂亮的会议室、明亮干净的教室、优美的校园环境里,你们是不是开心、快乐的学习?你们的数学、语文等教科书是你们自己掏钱买的吗?(生:不是,是免费的)

师:好,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是谁给我们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生回答)是谁给你们免费提供教科书?是谁免去了我们的学杂费?(学生回答)是谁帮助我们精准扶贫的孩子上学的呢?(学生回答)对,是我们的祖国,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祖国呢?(学生回答)我们每个人必须有一颗感恩的心,要爱国,用自己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为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出一份力量好吗?!

二、揭示课题、出示目标:

过渡语:好,这节课老师就要看你们的表现,接下来,我们用最饱满的热情和精神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好吗?(板书课题)

我们一起来看今天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

2、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

过度语:目标明确了吗?要想达到今天的学习目标,要靠大家的认真的自学,同学们有信心吗?怎样自学呢,有请自学指导帮助我们学习,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指名学生读)认真看课本第19页例1的座位图及蓝色方框的示意图,并完成书中的问题。

思考:

1、什么是列?什么是行?怎样数对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注意看小精灵的表示方法)

2、认真思考王艳同学和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有什么相同处?有什么不同处?(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5分钟后,比谁的自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比谁检测题做得最好!)

四、先学: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可以巡视,督促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

2、检测:

1)什么是列?什么是行?怎样确定第几列第几行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所做的位置。(老师板书:列 行)

2)老师想靠一靠大家,你用数对表示自己教室的位置吗?

学生根据自己所坐的位置,写出自己位置的数对。(写在练习本上)老师指1名学生说,后写在黑板上(老师不知道他说的话,谁来帮帮老师写在黑板上呢?)(老师板书:数对)

五、后教:

1、纠错改正。

2、讨论:

(1)让学生回答什么是列?什么是行?(2)由学生的回答明确数对的含义:

通常竖排叫“列”,横排叫“行”,列是从左往右数,行是从前往后数,一般是先列后行。

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比如张亮的位置用(2,3)来表示,2表示第二列,3表示第三行。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隔开。(2,3)读作:第二列第三行。

(3)请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认真观察,发现了什么?

小结:前后同学的位置的“数对”的第一个数字不变,第二个数字变了,因为列不变,行变了;左右同学的“数对”第一个数字变了,第二个数字没变,因为列变了,行不变。

六、当堂训练

1、我会填。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先确定(),再确定(),确定第几列一般()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数。

2)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数(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来表示;用(5,2)表示的小丽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2、老师找朋友。

过渡语:今天老师很荣幸给你们班上课,希望你们成为我的朋友。你们想和老师交朋友吗?老师想认识下面的几位同学,请你们帮助老师找找他们吗?

老师用课件分别出示数对(2,5)(5,2),让学生找一找老师的好朋友。

1)请(2,5)这位同学站起来。你说,你为什么站起来呢?你根据什么确定这是你呢?(第2列,第5行)

2)请这位同学站起来,你来帮助老师找出这位同学好 吗?你说,你是根据什么确定他是我的朋友?(学生回答)

讨论:这两组数对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结论:虽然这两组数对都由2和5组成,但是这两组数对的列数和行数不同,因此所表示的位置也不同。

3、做游戏

过渡语:同学们,在班里你们有没有最好的朋友?(学生回答)你们喜不喜欢做游戏呀?

接下来是我们的做游戏环节,请大家注意听游戏规则: 同学们想一想,在纸上用数对表示你好朋友的位置。

请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希望你们的友谊越来越深厚。)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作业:

1)完成小练习册第9页第1、2题。

3、你知道数对是谁发明的吗?介绍笛卡尔

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有一天,笛卡尔生病了,躺在床上,突然,看见墙角上的一只蜘蛛在上边左右拉丝。他想,可以把蜘蛛看做一个点,蜘蛛的每个位置就能用一组数确定下来。于是在蜘蛛的启示下,笛卡尔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数对与直角坐标系。(过渡语:同学们,笛卡尔是一个特别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从小热爱学习,养成爱思考、爱动脑筋的好习惯,老师相信你们就未来的数学家!)

篇6: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随州外国语学校

熊玲

十月份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探究“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 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首先出示一排小动物的卡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动物的位置。有的孩子是从左边数,有的是从右边数。紧接着再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的座位,有的孩子是从左右数,有的从前后数。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不是唯一的。有没有一种更简洁又方便的方法,使别人能够顺利快速的找到自己,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通过具体的情境座位图让学生认识行和列的含义,与确定行和列的规定。然后有意识的让学生用行和列的方式来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例如,请第二行的小朋友起立,第四行的小朋友拍拍手,第三行的小朋友摸摸头,第五行的小朋友摇摇头。第二列第二行的同学点点头。既巩固了知识也活跃了气氛。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在学生熟练的掌握了行和列的概念后,我设计了环环相扣的练习题。第一题,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让孩子帮助阿姨快速准确的找到想要的中药。第二题,带孩子去游乐园,设计了闯关练习。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两种情况:其一,用数对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其二,用数对找游乐场地的具体位置,并说一说小朋友的行走路线。设计了两道逆向思维的练习题加以巩固和提高数对的应用。第三题,动手画图形。出示5组数对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方格图上找点,描点并依次连成封闭图形。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新知,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最后请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

总的来讲,从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篇7:《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在备课中,关于“行”与“列”的定义出现了困惑,请教数学组的其他老师,大家意见不一。老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把走进教室时紧挨着窗的一组设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就是第1列第1行。

因此,用生活数学的视角看,我通常从右往左数。所以我认为:小军的位置不一定为第4列第3行。 H老师:教材上写着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那么,我个人觉得教材这样规定是和中学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相吻合的,便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时,我们应该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应该从教师站的角度来观察,小军是坐在第4列第3行。 T老师:我上课时是以教室的门为参照物,当所在教室中师生的位置刚好与教材情景图相同时,我得到了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当位置与情景图相反时,结果就不同了。

听了老师们的发言,感触良多。出现的争议源 于老师们对教材的不同解读。我只有请教《教师用书》,认真拜读小学阶段“确定位置”这一内容,发现一年级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二年级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通过两次教学,学生有了一定的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在此基础上,五年级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学生由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为六年级教学根据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奠定基础。 因为数对是按列与行确定位置的。

因此,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都是约定俗成的规定,而从教材提供的场景图来看,显然要求我们按照H老师的思路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孩子们出现以上争议,按照H老师的意图,我事先做好。把我左边的、前排的第一位同学的名字放在数对(1 , 1)的位置,全班44位同学按座位正好分成8列,再按照前后的顺序依次把姓名放入表格中(坐标)。先让孩子们观察屏幕,找到自己的位置,说出数对;然后我通过报数对随机点名,还故意报出数对(9 , 2)、(4 , 7),孩子们很快发现这两个是空号,因为我们班没有9列,也没有7行;最后我分别点名数对(3 , 1)(3 , 2)(3 ,3)(3 , 4)(3 , 5)起立,(1 , 3)(2 , 3)(3 ,3)(4 , 3)(5 ,3)起立,让同学们分别思考:看到这些数对,再观察起立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上一篇:我爱外婆(日记)下一篇:初三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