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及反思

2024-05-24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篇1: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及反思

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1、相对分子质量表示:mr

求法:化学式AmBn:mr(AmBn)=Ar(A)×m+Ar(B)×n

2、各元素质量比:化学式AmBn中,m(A):m(B)=[Ar(A)×m]:[Ar(B)×n]

3、元素质量分数:化学式AmBn中,(A)=(注:保留1位小数)。

篇2: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2、通过对纯净物和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3、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从学生在前几章教材中所见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归类,建立元素的概念,并在次基础上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顺势给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号,这样把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和抽象符号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易于学习和掌握。

教学对象分析

人类使用符号的历史源远流长,图形、标记、语言文字、数字、公式等这些符号的使用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的,学生以前可能不曾体会绘画、做标记、书写各种文字都是在使用符号实现对事物的记载和与他人的交流,没有体会使用符号给人类带来的便捷。当他们知道构成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质的元素不外乎一百多种,每一种元素都有一种特定的便于书写和交流的符号,学会了这些符号和运用这些符号表示多样化的物质的规则,就可以与全世界的人方便地进行学术交流!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充满兴趣。

实验用品 分子模型、卡片、磁铁、铁钉、菠菜等

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

1、利用橡皮泥、泡沫塑料、塑料小球、牙签、铁丝、双面胶等材料在学习小组内动手制作水、氧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质的分子模型。

2、搜集各种补钙食品的包装盒。

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搜集材料。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原子是有类别之分的,不同的原子大小是不同的,分子具有独特的立体结构等许多微观知识。

一、元素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模型与[活动天地]中模型进行对比、修改,教师进行简短评价。

学生积极、热切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随教师的分析修改模型。 学生通过展示、修改模型,澄清学生在课前制作模型时的模糊认识、错误做法,加深对物质组成的认识,初步学习研究微观世界最常用的方法——理想模型法。

在学生制作好5个分子模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拆分模型,将相同的原子分别放在一起,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起需要给这一类原子一个统称的认识,顺势概括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观察、拆分模型,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对元素的认识。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分子模型、食品包装盒,通过观察、想象、比较、模型化、归纳等方式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元素的认识,初步学会用元素的概念去学习化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搜集到的补钙食品的包装盒,是学生明确补钙食品多种多样,有效物质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含有钙元素,钙元素就是所有物质中钙原子的总称。 学生观察包装盒,对有效成分进行归纳,找出补钙食品的共性——含有钙元素,通过具体的事例,加深对元素的认识。

二、元素符号

在认识元素概念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元素符号。

[活动天地]

以元素周期表为研究模本,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明晰以下问题:

1、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

2、金属、非金属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

3、熟记18个常见的元素符号

4、对元素符号进行分类

学生认真分析元素符号的名称和写法,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对元素符号的认识。 利用新颖的活动,使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掌握元素符号的读写技能,在排列“纸牌”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是学生在符号和它表征的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符号也能简明的表示物质的组成,也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为学习和研究都带来了方便,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为下一步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三、物质的分类

在认识元素的基础上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1、列举一些学生较为是熟悉的物质,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组织学生讨论,形成单质、化合物概念。

2、小实验: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和菠菜,通过实验使学生明晰元素与物质的不同。

学生将具体的物质进行分类,形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通过实验,对概念进行辨析,加深理解。

充分放手让学生“学”和“做”,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概念。这样,即可加深学生对分类思想的认识,又可帮助他们对“世界上的三千多万种物质仅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或疑问?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时刻关注自己的疑问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发展性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思考讨论式的探究学习课,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来认识元素和元素符号,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方法的应用,建立物质的元素观。

本节课有两大特色:

——通过分子模型的制作与拆分,建立起元素的概念。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套“分子模型”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形成了对元素的认识。

——通过排列“纸牌”的活动,明确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分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幅幅“纸牌”非常愉快、轻松地掌握了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分类。

篇3: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及反思

认真对待:请你认真阅读信息并用心完成任务 (友情提示:为你上十楼准备的阶梯, 切勿小觑) 。

信息:一个苹果的质量是30g, 一个甜橙的质量是20g, 一个黑美人西瓜的质量是500g, 果品公司接到一批订单, 定制5000个礼品盒, 每个礼品盒中要求装10苹果, 10个甜橙, 一个黑美人西瓜。

任务一, 计算每一个礼品盒中苹果、甜橙, 黑美人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克?

任务二, 计算每一个礼品盒的质量是多少?

任务三, 计算定制的5000个礼品盒中苹果、甜橙、黑美人的质量比。

任务四:算一下5000个礼品盒中苹果的质量分数。若是N个礼品盒呢?

组内交流、组间交流找出公认的简单方法, 让学生体验单个礼品盒和N个礼品盒个关系。为后面完成新任务做扎实铺垫。

建立桥梁:

任务一:一个苹果和苹果 (总称) 若类比于原子和元素, 你觉得如何安排“角色”合适?说出你的理由。

交流收获:一个苹果相当于一个原子, 苹果是具备相同特征的一类水果的总称, 相当于元素。

任务二:一个礼品盒和N个礼品盒若类比于分子和物质, 你又如何安排“角色”?请你以理服人。

交流收获:一个礼品盒由不同种类、不同数目的水果组成的集合体, 相当于不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的集合体—分子。N个礼品盒是若干个礼品盒的集合体, 相当于若干分子的集合体———物质。

水到渠成: (各种水果的质量:H:1 O:16)

任务一:计算一个水分子 (H2O) 的相对质量 (简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

挑战自我:一个分子的相对质量简称相对分子质量, 如何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并举例说明。

任务二:计算水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

附加任务:总结计算物质中各元素质量比的思路和方法并举例说明。

任务三:计算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挑战自我:总结计算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思路和方法并举例说明。

任务四:计算10t水中氢元素的质量。 (挑战极限)

篇4: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及反思

例1 以色列科学家因发现“准晶体”荣获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目前已制得的准晶体都是金属化合物,如Al65Cu23Fe12、Al70Pd21Mn9、Cd57Yb10(Nature,2000,408:537)等;晶体如Al60Pd25Mn15。下列关于已知的准晶体、晶体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准晶体至少由两种金属组成,且其硬度大于组成金属的硬度

B. 组成准晶体的元素可以是主族元素,也可以是副族元素

C. 目前发现的准晶体能耐酸碱腐蚀,这些准晶体都属于金属混合物

D. 组成元素相同,可以通过控制质量比来制得准晶体和晶体

解析 根据题给信息并联系金属种类分析四个选项。依题意,目前发现的准晶体都是金属化合物,至少两种金属组成,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合金的金属的硬度,A项正确;题给准晶体,铝为主族元素,而铜、铁、锰、钯等是副族元素,B项正确;准晶体属于金属化合物,组成固定,是纯净物,C项错误。Al70Pd21Mn9是准晶体,Al60Pd25Mn15是晶体,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同,D项正确。

答案 C

點拨 一般,除密度外,准晶体的性质并不是它的各成分金属的总和。准晶体的硬度比各成分金属的硬度都大,导电、导热性能比各组分金属的差。

考點2 物质的分类

例2 下表中所示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的是( )

[X][Y][Z]

[&X&Y&Z&A&碳元素&主族元素&短周期元素&B&氢氧化铁&胶体&分散系&C&电解质&化合物&纯净物&D&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

解析 主族元素分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所以Y包含Z,而不是Z包含Y,A项错误;氢氧化铁不是胶体,胶体是混合物,而氢氧化铁是化合物,氢氧化铁颗粒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氢氧化铁胶体,B项错误;纯净物分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C项正确;氧化还原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例如,C+CO2[高温]2CO,所以,放热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不存在种属关系,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属于化学反应的不同分类,D项错误。

答案 C

考點3 胶体的性质

例3 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其他两种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 1 mol FeCl3与足量水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数为NA

C. 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铝胶体遇氯化铝溶液产生氢氧化铝沉淀

D.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将饱和的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煮沸至形成红褐色透明液体为止

解析 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颗粒的大小,胶体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100 nm,A项错误;FeCl3水解是可逆反应,不能反应完全,B项错误;胶体是混合物,不显电性,只有胶体粒子带电荷,C项错误。

答案 D

點拨 熟练掌握氢氧化铁、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氢氧化铁沉淀间的差别。

考點4 化学用语

例4 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

A. HClO的结构式:H—O—Cl

B. H2O2的电子式:H+[[∶O∶O∶][∶][∶][∶][∶]]2-H+

C. —OH与OH-均是10电子粒子

D. 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C3H4O2

解析 次氯酸中氢与氧结合形成共价键,氯与氧形成共价键,类似的有次碘酸(H—O—I),A项正确; H2O2是共价化合物,不是离子化合物,不能形成阴、阳离子,B项错误; —OH表示羟基,氧原子最外层缺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含9个电子;OH-表示氢氧根离子,氧原子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含10个电子,C项错误;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C3H4O2是它的分子式(或化学式),D项错误。

答案 A

點拨 高考常见的化学用语主要有电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式、离子方程式以及电极反应式,每一种化学用语书写都有明确规则,掌握书写规则是正确书写化学用语的前提条件。例如,电子式中表示原子形成化学键情况,其原子排列可能与化学式不同,如次卤酸习惯写成HXO,其真实结构是H—O—X。

[【专题练习】]

1. 下列物质按照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混合物、纯净物排序正确的是( )

A. 乙醇、醋酸、氨气、液氨、氨水

B. 氯气、硫酸氢钠、硫化氢、硫酸铜溶液、明矾

C. 葡萄糖、氢硫酸、盐酸、冰水混合物、验纯的氢气

D. 三氧化硫、次氯酸、硫酸钡、盐酸、H2O和D2O组成的物质

2. 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变化过程有( )

①蛋白质的变性 ②蛋白质的盐析 ③胶体聚沉 ④盐类水解 ⑤焰色反应 ⑥氧化还原反应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⑤⑥

3. 下列分类方法,不正确的是( )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②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③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⑤根据氧化物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⑥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A. ①④⑤⑥B. ③④⑤⑥

C. 只有①③D. 全部正确

4. 高铁酸钾(K2FeO4)、聚合硫酸铁(PPS)【组成:nFe(OH)3•mFe2(SO4)3】都是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们的性质和作用是( )

[选项&高铁酸钾&PPS&A&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的杂质&无杀菌作用,能吸附水中的杂质&B&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的杂质&能消毒杀菌,能吸附水中的杂质&C&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的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无消毒作用,无吸附杂质能力&D&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的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能杀菌消毒,无吸附杂质能力&]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O2晶体中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 蔗糖、硫酸钡与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6. 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化合价上升,一定有另一种元素化合价下降

B. 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 根据水溶液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D.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7. X、Y、Z分别是三种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M、N、R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而且有如下反应(条件未标出,方程未配平):(1)X+Z→M;(2)M+X→N;(3)M+Y→R+X。若X的组成元素有正化合价和负化合价,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nlc202309030732

A. X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

B. M和N中,组成X单质的元素化合价一定相同

C. Z的同素异形体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 Y一定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8. 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不可替代的。

(1)现有下列六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五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分类的依据。(至少要写出二种分类方法)

① ;

② 。

(2)从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从反应中 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从上述氧化物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 。

(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证明你的观點: ; 。

9.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写出中学化学常见的强酸和强碱(各不少于3种) 强酸: ;强碱: 。

(2)中学化学常见的强氧化剂中,属于单质的有 (不少于3种);属于化合物的有 (不少于3种);

(3)请分析下列各组物质,指出各组物质共同具有的化学性质,每组各举一例,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说明:

①H2SO4、H2SO3、H2S、SO2、CO2、NH4Cl、FeCl3

共性: ;举例: 。

②NaOH、Na2O、CaO、Na、Fe、Na2CO3、Na2S、Na2SO3

共性: ;举例: 。

③NaHCO3、NaHSO3、NaHS、(NH4)2S

共性: ;举例: 。

(4)只用稀硫酸检验NaCl、NaOH、Na2SO3、Na2CO3溶液,设计检验方案: 。

10. 甲、乙两个化学学习小组在学完“几种重要金属”和“几种非金属”之后,想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一些课外的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的知识。他们查知,一些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例如,过氧化钙、氮化钠、硫化铝、氢化钾、碳化钙等。获取上述知识后,他们想探究固态化合物A的组成。已知A由两种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A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甲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探究实验。

[B][A][水][a][化合物][干燥红色

石蕊试纸][CuO][单质M]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1)导管a的作用是 ;

(2)实验中,Ⅱ中的试纸变蓝,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M生成,则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Ⅵ中的试剂为 ;

(3)乙组同学进行相同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Ⅰ→Ⅲ→Ⅳ→Ⅱ→Ⅴ→Ⅵ→Ⅶ,此时Ⅱ中现象为 ,装置V的作用是 ;

(4)经上述反应,2.5 g化合物A理论上可得0.56 L(标准状况)M,则A的化学式为 ;

(5)实验证明,本实验用氧化铁替换氧化铜,Ⅶ仍然能收集到一定量的气体。若用氧化铁替换氧化铜,其他装置不变,请预测Ⅳ装置中现象: 。

11. 下图中,B、D、E、F、G是氧化物,F、K是氢化物,C、H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向空气中大量排放D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J是气态非金属单质。O是白色沉淀且B、H、L、M、N、O中含有同种元素,I是基础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也是实验室里常用的强酸(图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列出)。

[A][B][C][D][E][F][I][K][J][H][G][L][N][O][M][J][F][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H][加热][高温][强热]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含H元素的两种氢氧化物之间的转化”: ;

(2)写出G的化学式: ;L的名称: ;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

(4)上述框图涉及的①~⑩反应中,没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填序号) ;

(5)反应①是分解反应,反应中生成的B、D、E、F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4,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篇5: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及反思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

2、掌握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3、准确掌握有关化学式计算,规范书写格式。

二、重点和难点:

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三、课前预习:

1、就是相对分子质量。例如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2、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进行哪些类型的计算?

四、学习过程:

根据化学式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P90,讨论总结: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及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对应的原子个数之比=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的最简整数比

例:求硝酸铵(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16×3=7:1:12 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

例: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氮的相对原子质量2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00%=142

14214163

×100%=35%

五、课堂练习:

1、一种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它的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则R的化合价是()

A.+1B.+2C.+3D.+4

2、用物理光学原理制成的录像机在录像时用的高性能磁粉,主要材料之一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CoxFe3-xO3+x的化合物,书籍氧为-2价,钴(Co)和铁可能呈现+2价或+3价,且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则x值为___,铁的化合价为___,钴的化合价为___

3、医药上阿斯匹林的组成里含氢4.5%,氧35.5%,碳60%,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化学式为CxHyOz,那么x:y:z=_____

4、已知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求:

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硫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④50g硫酸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多少g?

5、根据三氧化硫(SO3)的化学式计算:(1)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2)160g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3)多少克三氧化硫中含有96g硫元素?

六、达标测试

1、下列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是()

A、CO2和SO2B、H2O和NH3C、H3PO4和H2SO4D、N2和CO2、血红蛋白是个大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书籍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33%,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铁原子的个数为()A、2B、3C、4D、53、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A、14:11B、11:14C、1:2D、2:14、在氢、氧、硫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H、S、O元素的质量比为1:16:24,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篇6: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及反思

A. 常温时,少量铜粉分别投入上述溶液中,按照方案①的分类,能够完全溶解铜粉的只有酸(H2SO4)溶液和盐(FeCl3)溶液

B. 设计方案②的同学取某种溶液,向其中加入上述的钾盐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Ag+

C. 按照方案①的分类,属于碱的有Na2CO3、NaOH

D. 这两组同学在研究物质时只使用了实验方法、观察法

3. 所谓“地沟油”是从一些饭店、酒店的下水道里捞出来的残油剩渣、饭店的“泔水油”以及垃圾猪肉加工成的“食用油”。制作过程:①捞去废油中的悬浮杂质;②加入双氧水进行漂白;③加入工业消泡剂(内含铅、砷等元素及苯环、杂环等化合物);④高温炼制;⑤包装成成品油出售到不法的火锅店、饭店、工厂和学校餐厅。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地沟油”外观与普通食用油一样,经过以上处理的“地沟油”具有固定的熔沸点

B. “地沟油”可用作化工原料,如制作肥皂

C. “地沟油”在加入消泡剂后,消除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D. “地沟油”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还含有较多微量元素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B. 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毒

C. 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上一篇:《蜀道难》理解性默写下一篇:“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