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

2024-04-28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共14篇)

篇1:《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

本单元要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践线图。认识八个方向和叙述路线知识学生掌握轻松、准确,但方向相对性知识出现困难,这与我的备课密不可分。

1、从生活入手。在认识方向教学中,利用太阳初升入手,先认识东,再认识其他方向,在巩固这一知识时,让学生到操场上实际走找一找四个方向和都有哪些建筑物。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为生活所用。

2、叙述路线。在描述路线教学中,采用语言描述和图示两种方法,但在做题中学生更倾向于图示。我便问学生为什么?学生理由图示更快,更准。从中我体会到学习方法的优化是学生自己在实际学习中总结出来的。教学中很多知识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发现。

3、相对性。这一知识是这一单元知识教学中失败的教学。备课与上课时对相对性进行口述训练,感觉学生接受很好。但教学中发现不会找参照物。反思一下,上课时应重点落在我参照物上,最后经过课后说一说参照物,又做一做练习,才将其知识掌握,这让我深深感受到备课不备准难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不好,在难点突破上下功夫。

篇2:《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面向太阳前面是冬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并让同学们站起来面向东方。然后让同学们说教室内的东西南北都有什么,接下来是老师指着物体让同学们说这个物体在教师的那个方向。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可是教室的主黑板在西面,当让同学们面向西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迷糊了,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让学生走出教室真真切切的了解东西南北,而是我一直在告诉学生东西南北,所以当面向的方向发生改变是有些方向感不强的学生就迷糊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适当的改变一下教学的方式,数学课不一定就必须在教室里面上。

篇3:《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

一、学生参与评价, 培养评价能力

师:同学们, 上次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对《方向和位置》的基本知识点进行了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知道了一些方向和位置的基本知识, 知道了东南、东北、西南以及西北这样的新的方位名词。在课下学习中, 让同学们将学校里面的建筑物的相对位置用图画的形式来标注出来, 下面我们就对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发下去, 然后进行相互评价。

(然后每个学生的手上都拿到了一份别的同学的作业。)

师:以前的作业修改都是由老师来进行的, 而这堂课我们就改变评价方式, 让同学们之间来进行相互的评价, 看看别的同学的作业是如何来完成的, 自己的作业和别人的作业有什么不同, 自己作业中的不足在哪里, 而从别人的作业中可以学到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同学们在作业互评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同学们就开始进行作业互评吧!

(班级里面的同学看到这样新的作业评价方式, 都比较激动, 因此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作业的评价过程中, 班级里面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活跃起来。)

师:同学们, 你们刚才进行了相互评价, 那么接下来有哪个同学能够对自己手上拿到的作业来进行评价一下。

生1:在我手上的这个作业中, 基本上能够将东、南、西、北的方向标注清楚, 但是在面对一些例如东南、西北这样的方位的时候, 容易出现混乱, 比如这个图书馆应该在科技楼的东南方向, 结果在这份作业中就标注在了西北的方向。但是从整体上来讲, 作业完成的还不错。

生2:我手上的这份作业完成的比较好, 方位标注都是正确的, 但是绘图功底不太好, 因此就使得整个作业显得不是十分的整洁。

【设计思路:在进行人性化的作业评价的时候, 首先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 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生主体意识, 这就是本部分作业评价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学生在进行作业互评的过程中, 就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 在评价过程中也能够充分活跃起来, 能够看到自己的作业和别人作业中的差距, 然后就能够主动来进行改正。】

二、尊重学生差异, 进行分层评价

师:同学们, 刚才你们已经对别的同学的作业进行了相互的评价, 下面就在老师的带领之下来对班级里面一些典型的作业来进行一起评价。

(然后教师就将实现准备好的的展示作业通过多媒体投影的方式在学生的面前展示出来。)

师:同学们, 你们看A同学的作业, 整个作业的布局还是相对比较完整的, 比如教学楼、图书馆以及食堂等这个建筑物在作业中都有所展现, 但是作业中的出现很大的问题就是将东和西两个方向相混淆, 因此在方位标注中就存在着许多的错误, 这可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对学生强调到位, 东方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所以靠近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东方。这个同学的作业尽管存在一些错误, 但是整体态度上比较认真, 因此是值得表扬的。

师:下面我们再看B同学的作业, B同学的作业中方位的标注都是正确的, 但是作业中并没有将学校里面全部的建筑物标注出来, 因此就使得整个作业不是很完整。但是尽管如此, B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相对于以前有大的提升, 这也是值得表扬的。

【设计思路:在同学们进行作业互评以后, 还需要教师来对学生进行总的评价, 这样学生获得的作业评价就比较客观。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 在指出学生作业中不足的问题的时候, 还要关注学生作业中进步的地方,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作业的认可, 使得学生有学习的动力, 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三、加强情感交流, 驱动主动学习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已经对同学们的作业进行了评价。在评价中, 相信同学们已经对自己的作业已经有了正确的了解。下面同学们来说一说对课外的作业有什么自己的建议, 希望通过怎样的形式来完成作业, 希望从课堂数学中学到什么内容?

生1:我希望有时候作业完成的时候, 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完成, 比如在这次的作业中对学校的建筑物进行标注的时候, 就可以大家分块来进行, 这样在完成的时候就没有过大的任务量, 这样完成的效果也比较好。

生2:我希望数学作业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形式来展开, 比如在《方向和位置》这个作业的完成中, 就希望能够将我们家附近的建筑物画下来, 并且标注相对的位置, 这样开放式的作业形式比较合我的胃口。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 老师在以后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就会考虑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现在下课。

【设计思路:这进行作业点评的课堂最后内容设计的时候, 要增加教师和学生交流的环节, 这样在整个课堂中不仅学生知道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也能够知道自己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就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 这样就能够优化自己的作业布置过程中, 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就能够逐渐得到提升。】

篇4:“位置与方向”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

2.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3.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周围的同学吗?

生:我的左边是晓楠,我的右边是小鑫,我的前面是小宏,我的后面是婷婷。

师:他介绍的可真清楚,通过一些前、后、左、右这样的方位词就介绍清楚了,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位置与方向的方位词呢?

生:我还知道东、南、西、北。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

【评析:从身边的情境出发,既巩固了以往学过的前后左右方位词,又为新课做好铺垫,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学习。】

二、 活动体验,感受新知

1.辨别方向。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是通过什么来辨认东、南、西、北这些方向的呢?

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面对太阳,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后面是西。

生:我知道还可以看指南针来辨别方向。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头指向南。

生:还可以用北斗星来辨别方向。

生:我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我爷爷教我的。

师:哦?这个方法真不错,什么是上北下南?是头上是北吗?请你来给大家解释解释吧。

生:面向北的时候,就是上北,下南表示后面是南,左手边是西,右手边是东。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愿意学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探索欲望。】

师:你解释得真棒!我们把他的这种方法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

师:这个是我们用来辨别地图上方向的坐标图,有一句非常简单的口令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请同学们一起说一遍。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现在请你根据这个坐标图,假设以银川城市为中心说说它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城市吧。

(学生认真观察后,小组交流。)

生:我发现我们生活在北边。

生:我姥姥家海口在南边,我最想去的拉萨在西边,东边城市有石家庄、济南等。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白,在辨认方向时先确定一个标准点,然后根据这个点找到它的东南西北,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用方位词介绍周围同学。

师:看来同学们都可以用东南西北这4个方位词在地图中找到不同的城市了,那你能用这样的方位词介绍你身边的同学吗?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周围身边的同学。)

生:我的东边是小诺,我的西边是小莹,我的北边是小静,我的南面是小丽。

…………

师:谁能说说我在你们的什么方向?(老师站到同学中间去。)

生:老师在我的东边。

生:老师在我的西边。

生:老师在我的北边。

生:老师在我的南边。

师:这可真有意思,我站在这里没有动,为什么你们所说的方向却不一样呢?老师一会在东,一会在西,一会在南,一会在北呢?这是为什么呀?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

生:因为我和其他3个方向的同学方向不一样,所以看到的老师所在的位置也就不一样。

师:也就是说所处位置不同,看到的方向也就不一样。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会到方位的相对性,借助身边师生的位置关系,轻松解决抽象的问题。】

三、游戏练习,巩固新知

1.游戏《口令歌》。

师:(老师站在班级的中间)以我站的地方为中心,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要给大家唱首歌,歌中有要求,请同学们按着要求跟着做。

老师用《幸福拍手歌》的音调唱:请东边的同学你呀跺跺脚××,请西边的同学你呀拍拍手××,请南边的同学你呀拍拍你的肩,请北边的同学你呀招招手××。

(学生跟着老师唱的歌做动作。)

【评析: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再次感知位置与方向,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2.我做小导游。

师:现在请你来做小导游,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后汇报。)

生:我是三(2)班的学生,我们学校的大门是向西开的,一进学校看到是东边墙上几个大字:一切为了孩子。我们的高年级教学楼在操场南边,低年级教学楼在操场的北边。

…………

【评析: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把学到的有关方位的知识运用生活当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相介绍。

师:同桌之间互相介绍学校的体育器材各在学校的什么位置。(找学生汇报。)

【评析: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介绍体育器材的位置与方向,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4个方向。】

4.完成练习一的第一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三、 归纳总结,延伸新知

师:谈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辨认东南西北4个方向。

生:我知道了只要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就能知道其他的3个方向。

…………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手指著黑龙江区域)这是我们的家乡,黑龙江四季温差大,物产丰富。都说我们住在祖国的东北,你知道为什么管我们这里叫东北地区吗?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即将探索的内容,下课!

【评析:通过学习东南西北4个方位外,在看地图了解东北家乡的环节同时又进行了拓展延伸,达到课虽尽,意未犹的效果,使学生对方位产生饶有兴趣的期待。】

总评: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由于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设计中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如说一说,做游戏,看地图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本节课的设计自然、衔接连贯,其最大特点就是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习数学,理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并把所学知识向生活延伸,以此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篇5:《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

1、看直观图用数对描述图中物品的位置;

2、根据已知的物品位置找出其他物品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一般都是结合直观图示进行。

第二课时是利用方位词语和角度还有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确定以一个地方为观测点,以这个观测点为标准,某个地点在它的什么位置,描述时不可缺少三要素:方向、角度、距离。练习时发现学生易错点在:方位词语的使用。不知是北偏东,还是东偏北,究竟是南偏西还是西偏南是学生最容易迷糊的地方。教学时结合具体图示请学生观察只有4个主要方位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当角度的夹角是靠近北方的就是北偏什么,当角度的夹角是靠近南方的时候就是南偏什么,依次类推就可以准确判断了。

第三课时是利用上面学习的知识,连续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如何走,还有用到描述的方位词语、角度、距离。只要第二课时学习到位,本节课没有问题。

篇6:《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1、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位比较抽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易学,我通过儿歌的方式让他们记方位,例如以下两首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下午放学,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这两首儿歌上课我带学生统一读熟,回家又背给家长听。为了让学生熟练明确四个方向,后来我又补充了一首简易儿歌: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这些儿歌学生非常喜欢,背诵特别快。

2、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有一节数学课,我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篮球场地,让他们分别面向四个方向站好,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分别有什么显著的建筑物,这样他们就能灵活地记住当自己面向任意一个方向时,能非常清楚其他三个方向。一天布置作业,我还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看一看自己家周围有什么建筑。

3、学生做题时,我让他们在图上先标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在平面图上,一般是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上一般只给标注一个北方向,学生做每一个题时要先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做题前先在图上标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这样,学生做这个大题里的每一个小题时就变得简单多了。

篇7:《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课标》指出:“人人学由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有价值的数学”学习体验应当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我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外的景物,借助自身的前后左右、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景物的的辨别,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使学生知道位置随着参照物(即标准位置)的变化而不同,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不会变化的。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图上方向之间的转化关系。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画一画、摆一摆,进一步深入了解以自己为标准位置,周围景物的方向。在学生确立东南西北方向的基础上,学习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借助课件的直观形象性,深化对8个方向地辨别,建立正确的方向感。在学生具备8个方向的辨别能力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运用量角器量出景物与一个方向之间的夹角,试着怎样说出来更加准确一些,互相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进一步确定正确的说法。在学生学会辨别8个方向以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室里门窗的方向,画一画学校周围建筑物的大概方向„„通过课件演示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我再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篇8:《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直线,圆,位置关系,合作,主动,能力

一、教学设计思路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九年级下册《圆》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圆、圆的对称性、圆周角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在这一章中也是一个难点,同时为后面学习切线、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证明、计算等打下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轻松、自然、融洽而又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中,通过动手、动脑或与他人合作去学习数学.用观察、猜测和归纳的方法获取知识,使数学课堂变为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参与的一个舞台,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及与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2.会运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现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为例,进行如下设计.

教学片断(一):板书课题

出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看课本P127到P129,练习前面的内容并思考:(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2)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6分钟后请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

点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自学.为使学生学得紧张,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效率,可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片断(二):完成自学检测一

自学检测一的设计构想:主要检测学生自学指导中的问题一.

检测方式:口答竞赛,有困难的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

教学片断(三):自学检测二

自学检测二的设计构想:围绕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会运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而设计的.

检测方式:口答竞赛,让学生说出答案的同时,说出依据或方法,若说不完整,由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点评:这是一个从自学实践到感知内化的过程,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得以激发.部分学生的回答出错,其他学生帮纠错,及时反馈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课堂这一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

教学片断(四):小试牛刀

在Rt△ABC中,∠C=90°,AC=3cm,BC=4cm,则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r=2cm;(2)r=2.4cm;(3)r=3cm.

设计构想:这节课的重点是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道题主要培养学生严谨的解题习惯.

检测方式:三位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大家都做完后,开展“大家来找茬”的活动,鼓励学生找出板演过程中的问题,积极到黑板上纠错.

教师点拨:横向分布点评.先评第一步:要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应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数量关系.本题已知圆的半径,由此要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应过点C作AB的垂线.再评第二步:运用相似法或面积法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最后评第三步:位置关系判断正确与否.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

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学习平台,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本节课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这节课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研究者.组织学生自学,完成自学检测,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教师成为学生的导师和伙伴.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活动外,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归纳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并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个性得到了张扬.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真正使学生走上了课堂的舞台,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课堂检测的完成及纠错、小结都由学生完成,其余学生作出判断和补充,以竞赛的方式组织完成自学检测题.

篇9:《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 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创编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去探究、感知新知识。教师通过“寻找宝藏”和“设计校园”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更应当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师放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在实践中动手体验发现的乐趣,体验学习的乐趣。

◆ 知识与能力的双赢。教师组织学生一步步寻找宝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拓展性练习中,让学生自主设计校园并设置有梯度的练习,使学生各尽其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练习和提高,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训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活动情境中帮助学生掌握平面上两物体相对位置关系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描述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平面上两个物体之间准确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全面感受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情境中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位置与方向是指辨别平面上两物体之间的位置与方向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设计上设计与学生相关的情境引入,确立解决感兴趣的问题成为本课的主要线索,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真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教师演示网站及学习网站;两人一张藏宝图、笔、橡皮擦、量角器和直尺。

教学环境:不需要外联Internet的机房。

教学过程实录

1. 创设情境引入

①教师自我介绍,说明自己是从北塘小学来此上课,引出两校位置。

②师:根据图1,说出两校位置关系。

生:北塘小学在所上课的学校的东南方向,距离是3881米。

【设计意图】以北塘小学与绿影学校的位置关系图复习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

师:我们沿着这个方向走很远,就会到达一个美丽的海岛,这儿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如图2)。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想象情境延伸位置,给学生一个遐想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两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师:海岛上藏着宝藏,大家想去找吗?(课件演示乘船出发)

生:想。(观察课件图,如图3)

课件给出第一个线索,放大线索图(如图4)。学生观察线索图。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线索,带领学生认识X偏Y多少度。

师:这个度数的顶点与哪点重合?

生:与起点重合。

师:(指着图中的短边)这条边与什么方向重合?

生:与西这个方向重合。

师:(指着图中另一点)这个位置该怎么读?

生1:西北方向250米。

生2:西北34度250米。

……

师:应该读成西偏北34度方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并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的适当引导使教学难点得到突破。

师:还可以怎么读?

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观察并回答)读成“北偏西56度方向”。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读较小的夹角。(板书:在起点的西偏北34度方向250米)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选择合适的方法。

3.明确位置关系

课件继续演示,出现一个小人走到一点(如图5)。

但屏幕上没有出现宝藏,却出现老船长的一段话(如图6),学生自读老船长的话。

师:宝藏可不是轻易就能拿到的,这是寻找宝藏的一号休息点。(板书:1号点……)

师:老船长要求大家帮助他解答以下三个问题,我们才能得到线索。

【设计意图】以帮助老船长解决问题这一思想转入到对新知识的练习阶段,为下面独立完成练习做好了铺垫,自然而巧妙。

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第一题(如图7)。

生1:从小明家到学校要走400米的路程。

生2: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四段,每段是100米。

……

教师介绍使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如图8)。

学生总结量角的方法:首先定点,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要量的角的顶点重合;其次定边,将0刻度线与西偏北的西方向重合;最后数度数,从0刻度线开始向另个方向数出度数。

教师随即板书:

方法:定点、定边、数度数。

【设计意图】强调量角器的使用就是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用简单的文字浓缩其使用方法,学生好记更好用。

师:剩下的两题同桌商量,各选择一题完成。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商量,各选择一个练习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大多数学生能快速得到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对于X偏Y多少度,有的学生去量比较大的度数,于是教师又重点演示了如何利用量角器量角。有的学生在量角度的时候不够准确,造成了误差,教师给予及时的指正。

【设计意图】强调学生的互相帮助和协作,使学生能各尽其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练习,使练习具有梯度性。

4.实际动手操作,练习找位置

课件出现了老船长的谜语“太阳落山金光闪,二十有三往南看。一路四百六十米,勇者无敌闯过关”。学生讨论能从诗句中得到了什么线索。

生1:太阳落山是西边,往南看应当是西偏南……

生2:一路四百六十米说明距离是460米。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板书:2号点在1号点的西偏南23度方向460米处。

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藏在键盘下的藏宝图,利用工具找2号点的具体位置。学生两人一组,利用手中的量角器、直尺等工具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请一位学生利用“实物展台”说出具体位置(如图9),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的做法。

【设计意图】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强大的优势,但实际动手操作也是研究问题的好方法。用实际找到2号点这一活动巧妙将传统教学与辅助教学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更加扎实。

5. 掌握确定两物体相对位置

让学生观察图10,并回答图中的问题。

生1:校门到教学楼有3格,共150米,那每格代表50米。

生2:综合楼在校门的……

生3:体育馆在校门的……

生4:体育馆和综合楼现在的位置不对。

……

师:请你们分成两组分别将综合楼和体育馆根据已知条件放到相应的位置。

生:(放置综合楼)根据条件先定点,然后将零刻度线与北偏东的北方向重合,数出度数,然后取4格,一共200米。

生:(放置体育馆)根据条件先定点,然后将零刻度线与西偏北的西方向重合,数出度数,然后取格,一共250米。

教师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如图11)。

【设计意图】转入到根据已知条件将物体安排在合适的位置的学习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并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趣。另外,分组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团队精神。

6.找到宝藏

教师给出宝藏与2号点的位置关系(课件出现了儿歌,如图12),并要求学生根据儿歌,在藏宝图上找到宝藏的位置。

学生根据儿歌中得到的宝藏与2号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有关线索,两人一组进行动手操作。

教师请学生说出宝藏与2号点的位置关系,并板书:宝藏在2号点的东偏南28度方向340米。然后,教师请学生说出各自对宝藏的估测结果。

学生经过测量后有的说宝藏在害怕峡谷,有的说在水晶山或火焰山。

教师用课件动画证实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图13、14),并进行道德教育。

【设计意图】“估测”是生活中常用到的判断,这样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巧妙解决问题,并使课程与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

7. 拓展练习:设计校园

教师出示校园图(如图15),让学生说出自己有什么发现或问题。

生1:我知道了图上的每一段代表20米。

生2:我知道要确定水池在花坛的什么方向多少米。

生3:图上还出现了综合楼。

……

【设计意图】观察与分析结合,给学生独立去探究的时间。

教师让学生独立进行设计:

(1)说出图15中水池与花坛的位置关系;

(2)将综合楼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并写出它与花坛的位置关系。

教师请几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理由。

生1:将综合楼安排在教学楼附近,理由是学生在上课时出入方便。

生2:将综合楼安排在假山附近,学生活动课后可以在假山附近玩。

……

教师展示学生设计图(如图16)。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是展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练习,让学生有了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

8. 首尾呼应,明确重点

师:我们认识了平面上两个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现在再看北塘小学与你们学校的位置关系,根据这些条件能确定吗?

生1:不能确定,北塘小学在绿影小学的东南方向,东南方向是一个很大的范围,根据这些条件不能找到北塘小学的准确位置。

生2:应当知道到底是东偏南多少度。

教师出示课件(如图17),并与学生共同操作,量出准确的度数。

生:(齐读)北塘小学在绿影小学的东偏南40度方向3881米处。

【设计意图】回到教学开始的自我介绍,从解决问题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做到首尾呼应。

9.总结点题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历险,又当了一回设计师,想一想我们是利用什么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生:位置与方向。

师:对。我们利用位置和方向,确定了平面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板书:位置与方向)

【设计意图】点题与总结相结合,让课程核心得到了提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用学生身边的知识导入新课。调动“爱玩好奇”这一天性展开教学,设计“寻找宝藏”环节,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将新课知识交给学生自主解决,教师适时进行帮助和指导,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拓展性练习让学生自主设计校园并设置展现个人思想的练习,使学生各尽其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练习和提高,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训练。最后回到开始的自我介绍中,让学生发现两位置关系中应当具有的关键要素。使课堂教学首尾呼应,达到知识结构的统一与和谐,使课程教学流畅与连续。

第二,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将传统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让媒体发挥能力的同时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培养。“计算机的使用”是辅助学生更好理解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而实际动手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了实际问题,使教学重点得到加强,突破了难点,这样的结合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在实践中动手体验发现的乐趣,体验学习的乐趣。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互相帮助,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三,教学中遗憾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教师如何使每个孩子都能在网络辅助教学中得到能力的提高;让每个孩子通过强大的媒体体会到更大的快乐和学习上的帮助;如何让实际动手操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结合点更加和谐,是我们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的语言还不能精练到位,需要更多的锤炼。

点评:数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本课通过创设“寻找宝藏”和“设计校园”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辨别平面上两物体之间的位置与方向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引入阶段,教者巧妙地从两所学校的位置关系入手,复习了对本课学习重要的相关旧知——两个物体的相对方向以及距离,为新课的学习提供了生长点。

2.在新课阶段,依托“寻找宝藏”的系列故事情境,通过交互课件动态演示,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逐步突破新知学习难点:由( )偏( )→( )偏( )( )度→( )偏( )( )度( )距离,渐渐深入,体验新知的形成过程。

3.在巩固阶段,通过帮老船长解决问题以及“设计校园”等活动,学以致用,合作交流,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促进技能的形成和熟练。

篇10:《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这一章看起来很简单,让学生认识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并且知道其中的一个方向,能够判断出其他七个方向。

由于小学生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上课伊始,我尽可能的给学生以体验的机会,让学生获得亲身感受,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告诉学生学校的四个方向后,让学生说说学校的八个方向都有什么?学生说得很好。可是,到了课堂上,我告诉学生一般方位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的,知道其中的一个方向,让学生判断其他几个方向时,同学们往往把图上的方向与实际的方向混淆,这是我倍感困惑,本来认为很简单的问题,没想到会出现如此效果。

经过反思,我把判断方向的方法归纳为三种:

一是:截取小学课文里的“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这段话,把已知的方向与截取的话吻合,其他几个方向就显而易见了。

二是: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把已知的方向与截取的话吻合,从而判断其他方向。

三是:制作一个简易的方向标,标明八个方向,把已知的方向与方向标的方向吻合来判断其他方向。

通过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易记、易掌握,还不会出错。在教学“谁在谁的什么方向?”时,学生往往把参照物选错,出现相反方向。如:小明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学校是观测点,而一些学生往往把小明家当观测点,从而出现相反方向。上课时我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问题出现后我才认识到观测点的认定是很必要的,所以我开辟了一节课的时间讲解“观测点”,学生很快的能够分辨“观测点”和“被观测点”,在回过头来让学生判断“谁在谁的什么方向”,学生迎刃而解。

通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使我深深的领悟到:学生学不会,必然有阻挡其认知的羁绊,所以我们要在恰当的位置,为他们铺设台阶。在教学认识路线时(一般是上北下南方向),学生对方向掌握的不够熟练,有时还会出错,所以我干脆教给学生“从左向右是东*方向,从右向左是西*方向”。具体说“右上东北,右下东南,左上西北,左下西南”。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掌握的比较牢固,不再出现错误了。

篇11: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要让学生多动手。不少学生会说但是一旦动手就错,特别是对“东偏北,还是北偏西” 以及在地图上标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实际问题时,学生很茫然。我结合例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号在东北方向(或者偏东方向)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如果学生提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课件演示30度、60度;接着请学生描述1号检查点的方向。教师说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也就是夹角较小的方位。如果学生不能想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师则以合作学习者的身份,提出建议: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角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呢?引导学生根据方位和度数说出具体的方向。并强化练习还可以怎样说:南偏东45度、东偏北50度、西偏南25度、北偏西15度。通过对比练习,学生能理解本课难点,会清晰表述任意角度方向。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

篇12:《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我借助课件引发矛盾冲突,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将课堂变为学生的学堂,既让学生们学会了相关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此外我还为学生合理的安排了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尽管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课后仍然感觉有很多不足,梳理之后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在复习东南西北,并介绍校园环境的环节。学生说出“校门在教学楼的北面”,这时如果能提问:教学楼又在校门的什么方向呢?则既巩固了位置具有相对性这一知识点,同时也是为后面的教学进行了铺垫。

2、在描述正兴德茶庄所在方向时,可以考虑进一步强调东偏南和南偏东的区别,应该会更利于学生理解两种说法的不同。同时关于南偏东的夹角60°是如何得来的,也应该让学生简要做一说明。

3、在小结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时,虽然强调了方向和距离的重要性,但到底是先确定方向,还是先描述距离没有点透,估计会给个别学生造成一定的疑惑,此外,观测点作为重要的参照物,应该反复进行强调。

篇13:《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

A教师的设计

1. 复习旧知:认识东南西北

师:刚才咱们通过儿歌知道了, 当我们面向太阳的时候, 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你能指出我们教室的东南西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昵? (在教室的四周分别贴上东、南、西、北) 现在让我们一起用手势来表示一下东南西北。

师:如果我想把它们贴在黑板上, 应该怎么贴呢? (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 引导学生探究新方向

师:皮卡秋想到我们通州来转转, 你们能向它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周围都有什么吗?

多媒体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 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

师:在我们学校还有其他建筑物, 你知道它们各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请小组讨论一下。小组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随机板书位置。

刚才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交流, 又认识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新的方向,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方向。 (板书认识方向)

3.改变参照物认方向

师:刚才我们是以学校为标准说出这些建筑物的方向, 下面, 我想请同学们来当小老师, 换个标准提出有关方向的问题让同学们解决。比如:市百货店在少年宫的哪一个方面?请学生回答。

同学们先小组讨论, 一会儿我们再继续。 (学生讨论)

师:谁想第一个当小老师, 给同学们提一个问题解答? (一个学生提问题, 其余同学解答, 遇到困难可小组同学讨论解决。提问题的学生针对回答给予评价。)

师:看来, 方位都是相对的。跟不同的建筑物比, 方位是不一样的。

……

B教师的设计

1.复习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你们听说过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你们知道四面是指哪四面?现在你们是朝着哪个面坐的?你们背对着的一面是什么面?伸出左手对着的是哪个面?伸出右手对着的又是哪个面?

2. 认识东北、西南、东南、西北

四面是指东、南、西、北这四个面, 这四个方向我们早就认识了, 那么八方又是指哪八方呢?

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还有四个新的方向你们想不想了解呀? (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1) 认识东北

师一手指向东, 问:老师的手指的是什么方向? (东) 师另一手指向北, 问:这个手指的是什么方向? (北) 师两手合拢指向东北问:现在是什么方向? (东北) 为什么把这个方向叫做“东北”呢? (因为它在东和北的中间, 所以叫它“东北”) 引导学生指东北。

(2) 认识西南

师一手指向西, 问:老师的手指的是什么方向? (西) 师另一手指向南, 问:这个手指的是什么方向? (南) 师两手合拢指向西南问:现在是什么方向? (西南) 为什么把这个方向叫做“西南”呢? (因为它在西和南的中间, 所以叫它“西南”) 让学生齐指西南。

(3) 认识东南、西北

你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方向, 谁还能找出其他新的方向? (学生回答并指出东南、西北。)

3. 认识平面图上的八个方位

今天, 老师有意把小朋友们分成9个小队, 正中间是哪个小队?站起来!因为你们坐在正中间, 给你们小队取个名字叫“中心队”好吗? (给小队发队牌)

其他小队想不想为自己小队取个名字呢?老师有个要求, 你们得先判断自己小队分别在中心队的什么方向, 然后就用这个方位词儿给自己的小队取个名字。

学生根据各自小队的方位给小队命名。

刚才我们各小队都根据自己小队的方位给自己小队取了名字, 如果我们把黑板看做一个平面, 你们能不能根据平面图上的位置把各自小组的位置在黑板上确定下来呢?

教师帮助学生先确定中心队的位置, 然后让各小组根据各自小队的方位把队牌放到相应的位置。

4. 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放大图) 师:刚才我们各小队齐心协力, 在平面图上确立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有位客人想到我们这儿来玩, 因为第一次来对我们这儿比较陌生, 哪位小导游来介绍一下, 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建筑?

你还想介绍客人到哪些地方参观呢?在小组内说说, 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哪一面。 (学生互相说) ……

反思:教学从哪里开始?就是充分估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水平, 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生长点, 分析他们未知的, 恰当处理教材, 通过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 在教师帮助下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 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对学生的估计不到位, 高估或低估学生的实际水平, 都会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 甚至影响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

A教师的教学顺序忠于教材的呈现顺序, 将例题稍作改变, 创设皮卡秋游通州的教学情景, 利用一幅学生熟悉的示意图, 图上有通州广场、汽车站、学校等9个地方, 让学生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然后带领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在认识的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地分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 以学校为标准让学生说出汽车站、通州广场等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第二层次, 老师请同学们当小老师, 换个标准选用不同的参照物提出有关方向的问题让同学们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方向。以学校为中心, 认识方向非常顺利, 然而随着参照物的改变, 有很多学生都出现了错误。虽然教材的编排已经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 也考虑到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对接。但成人的世界与儿童在某些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像在本课确定方向的教学中, 不管是教材的编写者, 还是我们的A老师, 他们都认为教材对新知的分解清楚而有层次。但是, 学生们在生活中积累的方位知识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 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相对位置”, 即参照物不断变化所引起的方位变化, 其认识的调整还是较缓慢的, 甚至是无法理解的, 错误也就在所难免。

B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 充分考虑到这点, 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和重组。他先让学生辨认教室里的东、西、南、北, 然后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拍手游戏。左右手分别指向上学期学习的东南西北中的两个方向, 然后两手一拍, 这时两手指向的就是认识的新方向。不要小看学生两手的比划, 在那双手比划中, 学生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轻轻松松地认识了生活中的四个新方向。接下来教师又创设了为自己小队取名字的情景, 在取名字的过程中, 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内化。教师没有就此满足, 话锋一转, 让学生将黑板看做一个平面, 根据各自小队的方位在黑板上确定各自的位置。在黑板上确定位置的过程中, 学生由生活中的方向自然过渡到认识平面图上的八个方向。这以后, 教师才出示例题的改变题让学生向小动物介绍通州。因为有了前面的台阶, 不论参照物怎么变化, 学生总是以自己的位置为参照物的位置, 在心里默默比划, 在心中构建了一个无形的方向板。本课的难点也就轻轻松松得到解决。

篇14:“位置”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

教材简析:

“位置”属于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程内容,是应学段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要求而设计编排的。在新教材中由六年级上册移至五年级上册。本单元的编排是在一年级上册的“位置”单元,学生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6个方位确定位置,简单描述位置关系,在三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一)”单元,学生学习了用东、南、西、北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8个方向词语来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根据已经积累的一些关于描述物体位置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进一步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如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传播数学文化,也为六年级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在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他们自主性强,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办法解决问题,具备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还只是初步体会,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尚未达到一定高度,对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存有困难。基于上述情况,我在设计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课本中的平面情境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情境题,营造宽松课堂氛围,并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的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分散本课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自己所在位置,并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整理等方法,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2.通过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亲身经历,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掌握用数对表示平面中物体位置的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3.结合情境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发现有序思考对于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和合理性,渗透“数形结合”和“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感悟数对与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探索和发现同行或同列数对的特点以及位置关系上的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设想: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是构建这节课的主要指导思想。“位置”这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更容易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从学生爱探究问题的特点入手,给学生制造矛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感受有序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密切关系。然后从实际活动的情境中转化成平面图形的记录,从而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最后再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数对与位置的对应关系,感受用数对解决问题的简洁、合理、准确的特性。初步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为下节课和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生活导入。

师:同学们,如果明天我们召开家长会,那么今天回家你打算怎么告诉家长你在班级的位置呢?

(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自己的位置。)

2.适时提问。

师:有了同学们这么翔实的介绍,家长们都能很快找到你们的位置,像这样的描述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吗?

生:语言啰嗦,描述不清晰,家长容易找错位置……

3.引出课题。

师:看来,优点很多,不足也不少啊!那我们还得研究一个更合理、更简洁记录自己位置的方法告诉家长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家长会”的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用语言描述可以确定位置。让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为了能更好地描述位置,需要更简洁、合理的表示形式,才能达到最好效果,从而引出课题。】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一)描述位置,认识确定行和列一般规则

1.观察描述。

师: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吗?

生: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

2.思考记录。

师:你们描述得可真好,既简洁又清晰,那你们能用同样简洁的数学方式把描述记录下来吗?

(生自由记录。)

(要求:把一张A4纸对折,上半张写学生名字,下半张记录。)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寻找两种记录方法,一种行在前,列在后;一种列在前,行在后。每种方法找2~3位学生。)

3.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根据同学们的记录,猜猜他是谁。

(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让其他同学猜,请被猜到的同学到前面来。)

师:怎么会有猜对的还有猜错的情况呢?

生:记录要求不统一,记录位置的方法不统一。

师:请大家再观察一下,看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不统一的地方。

生:记录的方式不统一,数的方向不统一。

4.解决问题。

师:如果家长拿着这样的记录能找到你的位置吗?那什么样的记录才能让家长一下就能找到你的位置呢?你有什么办法。endprint

生:统一行、列,统一数的方向,统一记录方法。

师:那你们就分小组讨论一下,看看统一成什么样的最科学。

(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展开讨论,生讨论后汇报。概括出有序、简洁、合理的记录方法。教师可以适时引导。)

5.课中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在描述某位同学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前往后数第几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通常,我们会从左往右数第几列。(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显示“行”“列”。)记录时常常会把列写在前面,行写在后面。按照刚刚我们总结出的记录方法来试着记录这位同学的位置就是(  2 ,3 )。(2,3)意思就是……  读作:2、3。

6.课中小练。

师:孩子们,那你能用刚才我们掌握的方法记录一下自己的所在位置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位置。)

师:孩子们,这位同学位置可以记录为……

生:(2,2)。

师:两个都是2,意思相同吗?

生:不同,第一个2是第二列的意思,第二个2是第二行的意思。

【设计意图:在情境活动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渗透研究问题方法,并在学习中感受有序思考的重要性,体会数对的记录方式具有简洁性、合理性。】

(二)由具体情境到抽象图形,掌握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

1.情境过渡。

师:孩子们,有了这样的记录,家长很容易在班级找到你的位置,如果我们再给家长这样一幅图,就会更清晰地展现你的位置。(把班级的座位图制成PPT课件演示。)

2.动手操作。

师:从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吗?(找到了。)如果图上再有些数据帮助我们找自己的位置是不是更方便?请你们动手把它们填上,让图变得更完整、清晰。

(生拿出学习单,在平面图上标明行、列的顺序和方向,进一步明确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的记录方法。)

3.巩固方法。

师:同学们,下面请你描述一个除了自己之外的位置,请被描述位置的同学迅速起来,看看谁的反应既快又准。做对的同学立刻重复前面同学的做法,好吗?

4. 数学文化。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今天你们的研究正是300多年前法国科学巨匠笛卡尔在研究直角坐标系时经历的研究过程。他在生活中特别善于观察和比较,从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老师也希望大家像他一样做生活中的观察者和研究者。(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由具体情境中数对,转化为抽象图形中的数对,让学生在转化过程中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将图形补充完整这一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教师适时地传播数学文化,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研究的价值。】

(三)结合平面图,提出问题,体会一一对应关系

1. 提出问题。

师:结合平面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例:在图中找出数对(1,2)、(5,3)的位置,说说他们是谁?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

2.发现问题。

师: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生:他们既不在一行也不在一列,所以数对中没有相同的数字。

师:用数对表示出周明、张亮、赵雪3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在同一行,所以在数对中的第2个数字是相同的。

师:(追问)意思相同吗?

师:用数对表示出李小冬、孙芳、张亮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在同一列,所以在数对中的第1个数字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一个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多个数对的第一数字或第二数字相同,会引起数对表示位置的特殊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一)生活举例(第19页“做一做”)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五第2题。

(1)理解题意:第(1)问是用数对表示指定汉字的位置,第(2)问根据数对找对应汉字。

(2)学生独立完成。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4)组织开展“根据数对找对应汉字”的游戏活动。

2.练习五第5题。

(1)理解题意,介绍国际象棋。

(2)理解国际象棋在棋盘上表示棋子位置的规则。

(3)集体完成第(1)问,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棋子并描述它在棋盘上的位置,体会数对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4)独立完成第(2)问,标出棋子移动后的位置,然后集体反馈交流。

四、课堂延伸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像这样用数对确定位置的?

生1:地图上规定了经度和纬度,每个位置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了。

生2:刚刚我们做的练习五第5题中国际象棋每个位置也可以用数对表示,我还知道围棋上也是这样。endprint

师:国庆广场上十万学生的表演,确定每个学生的位置,用的就是——

师:机票上你能找到隐藏的数对吗?

师:数独游戏,描述每个方格的位置,用的还是——看来,生活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例子还真有很多啊!

五、课堂总结

师:孩子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想和大家交流的?

师:难怪有人说,数学其实就是规则下的游戏。你们觉得呢?好,感谢各位同学的共同探究,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更多既好玩又有用的数对!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反思:

谈起这节课,我就不由地想起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是呀,只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就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给孩子创造矛盾,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用“如果明天我们召开家长会,那么今天回家你打算怎么告诉家长你在班级的位置呢”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再用“怎么会有猜对的还有猜错的情况呢”给学生的学习制造矛盾,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段教学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比较局促,没有激发孩子探究知识的欲望,那整个学习的氛围将被破坏,就将变成为了探索而探索,为了研究而研究。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记录位置的方法,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感受数学中数对的简洁性、合理性。针对这一情况,在学生探究统一行、列的规则的过程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讨论、研究、总结、概括。这样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探究学习的空间。如果本课由教师整齐划一地要求学生按教材的要求去记录、学习,显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活动过程过于机械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重要, 于是我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组织汇报中我鼓励学生毫无顾虑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启发他们讨论不同记录方法的优缺点。并让学生利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去发现总结最简洁、合理的办法。

数对与位置对应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要把生活情境转换成抽象的图形、数据,并从图形、数据的比较中发现相同数据间存在的特殊性。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我与全班同学讨论、交流,并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规律。让学生明白规律总是客观存在的,要发现规律就要细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发现规律的过程,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上一篇:现场运维故障处理手册下一篇:爱幸福的源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