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课堂实录两则

2024-05-22

雨说课堂实录两则(精选6篇)

篇1:雨说课堂实录两则

2《雨说》课堂实录

师: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的雨点在大地干涸、草木枯萎、鲜花萎蔫之时,她轻轻地来了,用她温柔之手抚慰大地,用她的水滴滋养万物;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的雨点在人们的心灵禁锢、世界失去活力、万物少了生机之时,她轻轻的来了,用她甘甜的乳汁滋养着他们的心田。

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同学们,让我们扬起脸去亲迎她,让我们踩着她脚步的拍子一起去探访大地吧!

(板书: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的中国儿童而歌)

郑愁予)

师,郑愁予,谁了解他,介绍给大伙听听

生: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随军人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15岁开始写作,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诗既有李商隐的婉约,又有李白的豪放,多描写旅人的心情,故又称浪子诗人,其中的《错误》被喻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请同学们看课题,探究一下,有何发现?请结合《雨说》的写作背景进行探究。(见《探究之旅》)

生:《雨说》是为中国儿童而写的一首歌,抒发了作者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师:你们认为学《雨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生:以读为主,在读中品味。

师:那让我们边读边感受作者蕴藏在其中的那份真挚情感,老师先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教师读的语气是否符合这篇文章的意境?(师配乐读)

师:老师读完了,讨论一下,哪些地方读的好,哪些地方还有缺陷

生:我认为还要读的舒缓一些,老师读的速度有点快。

生:前三节读的好,后三节和中间5、6节读的快

师:我诚恳地接受你们的建议,整篇文章都要以舒缓的语气来读,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用舒缓的语气再来读一遍。

师生:读

师:和大家一起读书真是一种享受。

《雨说》,雨究竟说了些什么呢?你能听出来吗?,下面分小组来边读边听,看哪一小组的同学读的好,并读出雨说的含义。(一小组读一节,说一节)生:(试读、探究《雨说》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听每个小组来读和说雨说的含义。

生:(1-9组的同学读说)

师:听你们读说,就是在享受生活;听你们说雨诉说的含义,就是在与作者作一次心的交流。雨说:当大地需要我的时候,我就轻轻的来了,我是带着爱心而来的,请你们不要躲着我,我要和你们做最好的朋友,我要带你们去亲近大自然,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让你们快乐的成长;我来了,想告诉你们,我曾经在你们这么大时,就是在爱心的呵护下长大的,我也要让你们和我一样享受爱的抚慰,最希望你们都要快乐地、勇敢地面对生活,只有你们快乐了,我才会快乐;只有你们健康的成长,我们的祖国才有希望。

师:让我们再一次朗读全文,再一次倾听雨的心音吧。

生:(齐读)

师:多次听雨的诉说,老师有个疑问要大家帮我来解决“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反复出现有何用意?

生:强调语气,想告诉孩子们乐观地勇敢地生活对他们是很重要的生:作者深入浅出,层层深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快乐的成长,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显然十分重要。

师:是呀,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责任,他们身心都要健康快乐的成长。

同学们还有哪些疑惑呢?请你们提出来,一起探究一起解答

生:“„„等待久了„„不成调子”,这一节内容起什么作用?

生:我认为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等待久了,就渴望新的到来,于是雨就来了,引出下文

师:他说的你认为满意吗?

生:应该是这样(点头赞许)

师:还有疑惑吗?

生:(不作答)

师:此文通俗易懂,疑问并不多,这也来自于同学们有聪慧的大脑。

雨对中华大地的儿童说了那么多话,如果我们就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儿童,那你对雨有些什么话要说呢?请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对雨说一句话,看看谁说得最精彩?

生:(刘露组)当大地干涸/没了绿色的华衣/是你的来临唤醒了他们的灵魂/是你带来了美丽的世界/安抚了人们烦燥的心灵/给予了世界芬芳/让人们陶醉于你的身旁/

生:(王成组)雨/当你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时/你驱走了冬日的残喘/带上了春日的生机/你用爱改变了土地的荒凉/用真诚唤醒了沉睡的池塘/大地的微笑因你更加灿烂/

生:(王宏吉组)雨/你是万物之泉/雨/你是生命之灵/满山的鲜花/满山的绿草/一切的一切/都是你伟大的佳作/

生:(彭磊组)当树木只剩下残枝败叶时/当小草失去翠绿时/当花儿渐渐凋谢失却美丽面容时/是你悄然而至/给它们无微不至地关怀/使他们恢复往日的生机与色彩/雨/你是救世主/是神圣的灵魂/雨/你是一个欢快的精灵/来去匆匆/你的美丽却永存人间/

生:(谢方良组)当你染绿柳枝/你是画笔/你带动柳枝点点头/当你催放花蕾/你是喜报/你让花瓣笑开了颜/

生:(苏杨组)你来了,你带着幸福的笑容/你来到原野/让小草脱去了枯黄的外衣/你来到山川/让枯萎无力的小树又伸直了腰/你让大地又恢复了生机/

生:(王雪利组)我站在大地上扬起脸颊/亲迎你的到来/谢谢你给大地四月带来的礼物/和你做朋友是我们的幸运/我跟着你的节奏在雨中漫步/心情变得无比舒畅/

生:(陈诚组)当树叶开始凋零/森林便失去了绿装/当小草渐渐枯萎/草原便失去了生机/这时/你来了/来得是那么的急时/来得那么欢愉/

师:刚才全班68位同学,有62名同学当了一次小诗人,创作并不难,难的是我们想不想去尝试,请你把同学们作的诗进行整理成诗行,然后你就成了一名大诗人,请在你的诗题下面写上你的大名,把诗写在你的练笔本上。(板书:《我说》或《我对雨说》作者——)

师:让我们牢记雨说的话:祝大家勇敢地笑!下课!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禁锢(jìngù)留滞(zhì)喑(yīn)哑(yǎ)襁(qiǎng)褓(bǎo)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3)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意象词语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3)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4)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欣赏品味。

(1)细腻精巧的运笔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2)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1、拟人手法的运用是本诗的重点:

拟人化手法的运用贯通全文。作者灵活地赋予雨以人的说话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描写春雨,展现了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的形象,歌颂了春雨伟大而崇高的无私精神,带给读者一份清新的感受。不仅如此,诗中的其他景物也都做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使全文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2、理解“勇敢地笑”的内涵是本诗的难点:

“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期望。

3、对于诗中“雨”这一意象的理解是学习本课的重难点。

古往今来,吟咏春雨的诗词不少,而影响最大的要数唐代诗人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在诗人郑愁予的笔下,雨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脚步。

(既然雨可以对自然万物温柔的诉说,那自然万物也可以感谢雨的馈赠。有创造性的设置了这样一段仿写。)

拓展:按照例句形式仿写,桃花说:“这是一场红色的雨,它落在我身上,我就开出了一朵朵粉红色的花。”

柳树说:“这是一场绿色的雨,它落在我身上,我就换上了嫩绿的新装。”

这一段仿写,以角色对调的形式,不露痕迹地让学生领会到拟人化修辞的艺术魅力。

(一)整体感知

《雨说》这首诗以“雨”为抒情主体,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采用第一人称,让“雨”对孩子们深情地倾诉,令人真切地感受到“雨”的挚爱之心,展现了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全诗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的温柔亲切的爱意和希望孩子们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的诚挚祝愿。全诗语言活泼、温柔、亲切,如同一阵清新的春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

(二)学法引导

这首诗语言清新明朗,节奏欢快,适合朗诵。通过诵读,准确地把握本诗喜悦、轻快的感情基调,理解诗歌的内容。并注意体会拟人化的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审美鉴赏

灵性充溢的童真美。诗人借春雨这个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倾诉了拳拳“爱心”。如果说这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那么这种爱是活泼欢快、亲切感人、充满灵性的,诗人的童真令人动容。

诗人的笔下,雨是诗的主角,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都有了生命;柳条、石狮子、小燕子、旗子都带有了情感。春雨里,一切形象都是那么可爱、活泼,孩子般的单纯明净。这个童话世界里,我们聆听到的岂止是作者对孩子们的鼓励和关怀,分明看到了作者灵性充溢的童真美!

本诗中的“雨”是爱的化身,是一位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天使形象。不难看出,春雨具有奉献自己、为人类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优秀品质。

篇2:雨说课堂实录两则

生情境描述:1、雨说,我站在云端望着干旱的大地,像一张年老的长满了皱纹的脸,到处是枯草连天,到处是山寒水瘦,小河里的水越来越少了,鱼儿快要窒息了,牧场里的草都枯死了,牛儿都饿得哞哞叫了。我心急如焚啊,我多想快快降临大地!

师:是啊。“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真是让人久等了啊!真是“群情尽望春”“大旱之望云霓”啊。

幻灯2: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重音轻读,读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静谧之美),

而且/温声细语地(轻柔温和)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读出那种无边、博大的感觉,可加手势辅助语气的表达)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读出甜美、亲切的感觉)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加手势辅助语气的表达)

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用童声读,读出春雨的调皮、可人)

朗诵指导:哪一个字读得特别好?轻,是怎么读的?为什么这样读?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诉之于恰切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重音、停顿、情感表达出来。

师:你听到雨说了些什么?

生情景描述:雨说:我带着爱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千丝万缕,把天地连在了一起。我小心翼翼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轻轻的,悄悄的,我生怕惊醒了孩子们的美梦,我多想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呀。雨说:当我到来的时候,你们可别躲着我呀,不要撑起你的雨伞,关上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别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我多想和你们在一起啊!

幻灯3: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传达出春雨的热情)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的洗礼”表达出对春天的美好的向往之情)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来/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改为祈使句:请扬起你的脸来让我亲一亲;请眼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祈使句有命令的语气,显得生硬,而反问句能体现出问得主动与热情,语调要上扬)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天街小雨润好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朗读指导:要读出春雨过后,春回大地的美好感。要通过朗读把抽象的文字在脑海中变成可视的形象,入情入境是朗读的上乘境界。在脑海中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

师:你听到雨说了些什么?

生情境描述:

雨说:在大地需要我的时候,在人们盼望我的时候,我带着春天的消息来了。由于我的到来,大地再次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由于我的到来,大地再次充满了欢声和笑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田圃还是原来的田圃,但,泥土将润如油膏了,种子发芽了;

牧场还是原来的牧场,但,草儿将复苏了,牛羊又可在这里玩耍了;

鱼塘还是原来的鱼塘,但,水暖了,水深了,鱼儿自由自在了;

小溪还是原来的小溪,但,重新欢唱了,还有村妇来洗衣裳。

师:是啊,“如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场春雨,带来春的消息,那是温热,是生命,是希望,是不可遏制的活力,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幻灯4: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

可是,我是幸运的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朗读指导:要读出幸运的、自豪的语气来。

师:你听到雨说了些什么?

生情境表述:雨说,我的童年充满了笑声,我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山峰耸立,白云满天的故乡,我是在白云妈妈的怀里笑长成长。我是多么的幸运啊!

(问题设置:“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可是,我是幸运的”为什么说“我是幸运的”?

活动说明:联系时代背景,开掘主题。联系诗歌落款:1979年,《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为什么说“那是一个春天”?)

导读:雨为什么说是幸运的?生:因为她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师:笑着长大的就是幸运的吗?你是笑着长大的吗?

生:是,那你感觉得自己幸运吗?

师:唯在经历过不幸,承受过苦难,才能体味笑之可贵。1933年,诗人郑愁予生于我们泉城济南,就在他出世不几年,抗日战争就爆发了,父亲从戎,诗人就跟着母亲四处难,流离转徙,居无定所,那是一段没有欢笑日子,诗人曾说,抗战的连天烽火,永久地潜存在我记忆的深处。

生:现在虽然没有了饥饿,没有了战争,没有了逃亡,但大家仍然觉得不开心,其实,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人的苦恼,每一个人都有其自己的苦恼,人生的欢乐就像草叶的露珠,如此短暂,如此珍贵。因此,诗人叫我们要“勇敢的笑”。接下去,我们齐读:

资料助读:诗人牛汉说过:“任何一首真正的诗,都是从生活情境中孕育出来的,离开产生诗的特定的生活情境是无法理解诗的。”《雨说》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灾难结束不久,新的历史时期刚刚开始,一切有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渐渐复苏。当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借助雨之口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篇3:《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1.认识5个生字,会写“蹋、撼”等生字。能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积累好词佳句。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品味句子深层含义的方法。

课前谈话

学生自我介绍。

教师自我介绍,并介绍长兴县。

师:看到我的单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

生:教研员。

师:教研员一般在这样的场合都是坐在后面听老师上课,听同学们学习的,是一个观摩者。今天沈老师一下子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心里非常激动,还有点紧张,所以啊,我刚才都在摸自己的心跳,感觉跳得很快。同学们有没有摸过自己的心跳?摸一摸,有没有感觉到?

生:没有。

生:有,嘣嘣嘣地。

生:一点都不紧张。

生:没什么感觉。

师:他说的也是实话。其实心跳每时每刻都伴随着我们,平时我们的确没什么感觉,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是,杏林子有一次拿着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她很有感觉,写下了一段话,我把它摘在了电脑里,大家看一下。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念一下好吗?

这段话就选自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命生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对生命的思索

师:看老师写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板书课题:谁来说说看?)

生:两个词一样的。

师:两个词是重复的,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叫做反复,表示强调。这样一个题目,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谁来读?

生1:生命,生命。

师:还有谁想读?

生2:生命,生命。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生命,生命。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思考走近杏林子,走进她的《生命生命》。

二、整体感知———触摸生命的脉搏

师:打开课文。课文读过没有?那好,就请你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再读一遍,读正确,读通顺,这是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咱们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画一画,然后想办法记记它的字形,想想词意,有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举手示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三分钟后开始画词自学。其间教师提醒:特别是后面方框里的要求会写的字要特别留意。)

师:好,时间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纸。

(生表示没有做准备)

师:没带啊?没关系。想个办法吧,把语文书翻到封二。生字词自学得怎么样,我们要了解一下。先来听写。

师:第一个,糟蹋。写好的人坐正。

师:第二个,震撼。

师:第三个,课文中震撼的近义词。

师:最后一个,听老师描述意思写下来,四个字的词,意思是不向困难屈服,努力向上。

师:写好后停笔,人坐端正,看屏幕。(屏幕出示:糟蹋震撼震惊不屈向上)自己校对一下。写对一个的请举手。(几乎所有学生均举手)

师:不错,很好!写对两个的举手,三个的请举手,四个全对的举手。(一部分学生依次放下手)

师:很不错,我了解一下,哪些词写错了?

生1:我“糟蹋”的“糟”的右半部分写错了。

师:右半部分是什么字?

生2:曹。

师:对,是曹操的曹。

生2:这个“蹋”我也没写出来。

师:谁来说说这个“蹋”可以怎么记啊?

生2:把羽毛踏在脚底下。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蹋”,左边是个“足”字旁,右边上面是个扁扁的“日”,下面是个“羽”。

生2:我改一下,每天把羽毛踏在脚底下。

师:非常棒!还有哪些字错了?

生3:我把“震撼”的“撼”的“雨”字头写错了。

师:哦,是这样。再看“撼”的右边,是个感动的“感”。还有吗?

生3:我有个记字的方法,不屈向上的“屈”,上面的“尸”字头很像一颗小苗,它出来了,就是“屈”。

师:很好!其他都没错!那这些词你会念吗?(在第一行词语下面再出示“动弹欲望有限茁壮生长”“骚扰短暂珍惜听诊器”两行词语)请一个同学念一下。

(两生分别读一行)

师:很不错,咱们再请一组开火车来念一下。

(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师:“动弹”的“弹”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

生:dàn

师:组个词?

生:子弹。

师:tán,再来组个词?

生:弹琴。

三、重点研读———感受生命的意义

师:看来同学们字词都自学得不错。第二遍读课文,快速默读,思考哪些事物引起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入思考。

生:飞蛾、香瓜子、心跳。(师依次板书)

师:飞蛾、香瓜子、心跳是多么常见的事物,却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请同学们第三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感受哪些地方使你特别震惊,或者是你没有想到的。仔细读,画一画,用心体会。

师:画好了可以轻声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

师:读好了咱们就开始交流。关于飞蛾,你画了哪些句子?

生:“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让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共几句话?我们一起把第一句话读一读。

生读:“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师: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有什么你没有想到?

生:飞蛾的生命完全掌握在我的手中。

师:生命是很脆弱的。第二句、第三句一起来看看。(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一起读。

(生读得较好)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觉你们理解得已经非常深了,读得真棒!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呢?

生: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明明可以捏死,但作者还是放了它。

师:还有谁补充?

生:“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因为……(语塞)

师: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的是什么?

生:是生命的力量。

师:谁来补充?

生:是“极力鼓动”,我联系上下文知道了飞蛾非常想从作者手中挣脱出来。

师:“极力”是怎样的?

生:用力到了极点。

师:是,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想要挣脱出来。此时的飞蛾会对我说些什么?想象一下。

生:请你放了我吧,我不想被你捏死。

师:好啊,它不想放弃生命!

生:生命是很脆弱的,

师:但是———

生:但是我珍惜我的生命!

生:我要挣脱你的手掌,一定要挽回我的生命。

师:对,一定要活着!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只飞蛾的生命有多长吗?猜一猜

生:半年吧。

师:告诉你们,一只飞蛾的平均寿命只有九天,最短的三四天,最长的也不过两周。如此短暂,但是即使如此,它依然不放弃!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回到刚才那个问题,飞蛾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什么?

生: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生命。

师:是生命的力量,对吗?还有要说的吗?

生:求生。

师:求生的欲望,是求生的欲望,让我震惊。(板书:求生的欲望)

师:刚才我们从一个个鲜活的词语读懂了内容,体会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关注标点我们也能加深体会。(将句子中的三个感叹号显红)这三个感叹号连用,谁来说说体会?

生:我感觉到飞蛾很想自己活着。生命很强大。

师:三个感叹号起什么作用呢?

生:表示惊叹。

师:对,表示强烈的感情色彩。那作者惊叹的是什么?

生:欲望。

师:对,是求生的欲望!谁带着这种感受,再来念一念?

生(很有感情):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飞蛾一段,关于香瓜子,你又有哪些感受,画了哪些内容?

生:墙角的砖缝里点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师:哪个词让你感到震惊?

生:竟然。

生:我画了第二、三句。“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竟使他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出示“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竟使他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

师:什么竟使他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生:生命的力量。

师:请你再仔细读读这两句话,为什么要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写呢?如果后面“竟使他……”单独成句可以吗?

生:不可以。前后是因果关系。

师:你是从内容去理解,如果从表达的角度去看,可以单独成句吗?

生:不可以,不完整了。

师:是啊,我们写句子,都是“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才算完整。这句话单独成句就少了“谁”,不完整。一起再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为什么要把“多么强的一种生命力”单独成为一句话呢?作者想强调的是什么?

生:生命的力量。

师:这种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力量,你有没有想到别的事物呢?

生:我家院子的角落里,长出一朵小花来。

生:我曾经种过绿豆和黄豆,黄豆死了,绿豆长得很好。绿豆的生命力很强。

师:老师提醒大家,春天到来,举目望去,小草、柳枝、野火———

生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我家种了葱和中草药,葱长得很少,中草药很茂盛。

(出示一组图片:砖缝中、石崖上、旱田里小苗等)

师:相信大家看了这组图片,再来读这段话会更有感受。

(生齐读)(出示2100年前的种子图片)

师:还有这几粒种子,他们的发芽让我们更感震惊。请一位同学读读图片下的这段资料。

生:考古人员在河南南阳发掘出了一些汉代的“古种”,距今2100多年。不久前,这些“古种”发了芽,有的甚至已长至70厘米。

师:千年的谷种!2100多年啊,但它依然一有机会就要发芽,哪怕等待千年!哪怕只能活几天!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请大家再次充满激情地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对于飞蛾,生命是强烈的求生欲;对于香瓜子,生命是顽强的生命力。那么,对于人呢?作者是如何感受自己的生命的?

生:有一次……单单属于我的。

师(出示:……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令“我”震撼的是什么?

生:是心脏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师:也许我们还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平常的心跳会带给作者那么大的震撼,但是我相信大家了解了杏林子之后,会有更多的感触。(出示杏林子简介,指名生读。)

生:杏林子,原名刘侠,台湾著名文学家。12岁时因得类风湿关节炎而瘫痪,腿不能行、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轮椅上的杏林子在病中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成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还组织了“残疾人基金会”,并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

师:看了这份资料,相信我们会对生命有更多体会。

四、回读第一段———引发对生命的深层思考

师:我建议大家回到课文开头,再读读第一段。

生:生命,是什么呢?

师:是啊,生命是什么呢?请你拿出笔,在书本上写一写。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老师黑板上的板书,后面几个填空可以联想刚才看到的图片和生活中的事物。

屏幕出示:写一写:

生命是飞蛾_______,

生命是种子_______,

生命是心脏_______,

生命是_______,

生命是_______,

……

(生埋头写,约2分钟后交流)

生: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生命是种子顽强的生命力;生命是心脏有规律的跳动;生命是两千多年前发芽的种子。

生:生命是种子的信念;生命是飞蛾的珍爱之物;生命是心脏的母亲。

师:生命是心脏的母亲,这个说法好像不太妥当,怎么说?

生:生命是雏鹰不断在峭壁上的飞行。

生:生命是小草茁壮向上的生命力。

生:生命是花的顽强抵抗。

师:是花对什么的顽强抵抗?

生:生命是花对暴风雨的顽强抵抗。

师:关于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我们对生命的态度,留待下节课学习。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欲

香瓜子生命力

篇4:《〈伊索寓言〉两则》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许多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把它叫做——寓言。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学过的几则寓言,那么国外有没有比较有名的寓言呢?

生:有,如《伊索寓言》。

师:很好,谁来介绍一下?

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一个奴隶,他擅长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来被权贵所杀。

生:(补充)后人将他写的寓言编辑成册就成为《伊索寓言》。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比较有名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二、师生活动,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赫耳墨斯时应用怎样的语调呢?读雕像者时呢?

生:读赫耳墨斯时应用骄傲的语调,读雕像者应用热情的语调。

师:很好,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看看能否把人物说话的语调读出来。(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挑选两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读旁白。)

师:刚才两位同学已经读过了,我们来简单评点一下好吗?

生1:我觉得两位同学读得都不错,尤其是读赫耳墨斯的同学把人物的语调读得惟妙惟肖。

生2:我觉得读雕像者的同学还没有读出商人的语调。

师:那你觉得雕像者应怎样读呢?(学生模拟商人的语调朗读,全班同学笑着鼓掌。)

师:刚才几位同学读得都不错,尤其是第二位同学把人物应有的语调读出来了,其他同学也可以在课后尝试一下,看看是不是能读得比他们好。接下来我们就来研读这则寓言。老师准备了几个思考题,同学们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三个思考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

师:我们首先看第一个问题:赫耳墨斯到人间来的目的是什么?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生1:他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说明他爱慕虚荣。

生2:说明他对自己没有自信。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但主要还是表现了他的爱慕虚荣。我们再看第二个问题:赫耳墨斯为什么要“笑着问”,“笑”说明了什么?

生1:“笑着问”是因为他听说“宙斯”的雕像只值一块钱,觉得太便宜了。

师:所以他的“笑”是——

生:(齐声)嘲笑、讥笑。

师:我们来看最后一个问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生1:人不能骄傲自大,要有自知之明。

生2:要谦虚,不能骄傲,不能爱慕虚荣,否则就会被人看不起。

生3:要多做实事,少想虚名。

师:三位同学讲得都很好,综合三位的意见,我们就得出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爱慕虚荣、自高自大,那就不会被人尊重。所以,做人不能爱慕虚荣。

三、学生表演,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赫耳墨斯在人间碰了一鼻子灰的经过,我们可以想像当时赫耳墨斯内心肯定经历了一番由信心百倍到垂头丧气的有趣历程。然而寓言毕竟篇幅比较短小,不能详细地表现人物神情姿态,那么我们能不能发挥想像,将赫耳墨斯当时的心理活动和神态加以补充然后表演出来呢?

生:(充满信心地)能。(教师选五位学生上台,分别表演赫耳墨斯、雕像者,以及赫耳墨斯、宙斯、赫拉的雕像。五位表演者在一旁讨论台词、造型,其他学生齐读课文,加深理解,几分钟后,表演开始。)

师:(语调平缓地)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在古希腊一条繁华的大街上,一位雕像者正在店里照料生意,在他的店铺里,摆满了各种神的雕像。

雕像者:(从黑板左侧上)大家好,我是这个城市中最著名的雕像者,大家请看,这些全是我创作的雕像,这是宙斯的雕像——

宙斯的雕像:(摆出有力的姿势)我是众神之王宙斯,我能随便赐福与降祸,我威力无比,我的雕像肯定值钱。(笑声。)

雕像者:这是赫拉的雕像——

赫拉的雕像:(自信地)我是赫拉,我是全世界妇女的庇护神,买我的雕像肯定没错。

雕像者:(指着赫耳墨斯的雕像)这就是赫耳墨斯的雕像,据说他是我们商人的庇护神——

赫耳墨斯的雕像:(骄傲地)我就是赫耳墨斯,是天下所有商人的庇护神,瞧我的脸蛋多英俊,身材多健壮,我的雕像肯定价值连城!(生大笑。)

赫耳墨斯:(蹦跳着出场,双手作飞翔状)我飞、我飞,我是多才多艺、英俊潇洒的赫耳墨斯,我今天到人间来,看看我在人间受多大尊重。咦,下面有个雕像店,下去看看。(生大笑。)

雕像者:你好,请问你要些什么?本店有最好的雕像。

赫耳墨斯:(指着宙斯的雕像)这个满头白发的糟老头多少钱?

雕侮者:哦,你是说宙斯的雕像啊,不贵,一个银圆。

赫耳墨斯:一个银圆?(脸转向观众,不屑地)嘻嘻,就值两个肉包子的钱。(面带微笑地指着赫拉的雕像)这个女雕像多少钱?

雕像者:这是赫拉的雕像,还要贵——点。

赫耳墨斯:(转向观众,幸灾乐祸地)嘻,贵一点,也就一块一左右啦。(看见自己的雕像,作惊喜状)哇!这英俊潇洒、气度不凡的小伙子不就是我吗?(瞥了一眼雕像者)我是他们的庇护神,我的雕像肯定价值不菲,少说也要值上200个银圆吧。(转向雕像者)虽然我知道这个雕像对你来说很珍贵,你不一定肯卖,但如果我实在想买的话,我得出多少银圆才能买走?

雕像者:你是说他呀,这样,你如果买了那两个,这个英俊潇洒的赫耳墨斯的雕像就算添头,白送。

赫耳墨斯:(睁大了眼睛)白送!?(怀疑自己听错了)你是说我买了赫耳墨斯的雕像那两个就算添头白送给我?

雕像者:你听错了,我是说,假如你买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我就把赫耳墨斯的雕像送给你,算作添头。

赫耳墨斯:(难以置信地,继而沮丧地)有没有搞错?我居然成了添头,我太失望了,我要离开这个令人伤心的地方。我飞、我飞,哎哟,我跌下来了。(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刚才几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我们来简单点评一下。

(略)

四、师生互动,学习《蚊子和狮子》

师:我们来看另一则寓言《蚊子和狮子》。我们首先把课文朗读一下,要读出各种人物的语调。(学生自由读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解决问题)

师:在刚才的自学中有没有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

生1:蚊子为什么会胜利?又为什么会失败?

生2:蚊子胜利是因为他专门叮咬狮子鼻子上没毛的地方,他失败是因为忘了身后的蜘蛛。

师:也就是说蚊子胜利是因为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抓住了狮子的短处;而他失败是因为忽略了他自己的短处。

生3:蚊子两次“吹着喇叭”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4:第一次表现了蚊子的勇敢;第二次是因为他打败了狮子,得意忘形。

生5:文中“不料”一词有何作用?

生6:“不料”表现了蚊子临死之前也没有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说明了他的至死不悟。

生7: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生8:告诉我们如果得意忘形就难免失败。

生9: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像蚊子那样的人,即使打败过大人物,如果不重视自己的弱点,也会被小人物打败,所以我们应该谦虚谨慎。

五、比较异同,概括特点

师:刚才我们已经把两则寓言都学完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两则寓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都讲了一个道理。

生2:都运用讽刺的手法,都有语言描写。

生3:情节都很有趣。

生4:不同点是第一篇主要是语言描写,第二篇还有动作描写。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好。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寓言的一般特点……

生1:寓言都讲述一个道理。

生2:寓言都运用讽刺的手法,而且篇幅不长。

师:还有,多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六、发挥想像,动笔创作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的特点,知道了寓言其实并不神秘,我们是不是也尝试一下,来创作一篇能署上自己名字的寓言呢?

生:(跃跃欲试地)是。

师:为了使大家的创作更加容易人手,老师设计了一道题目:

请从老虎、狮子、熊、豹子、狼、兔子、猴子、羊、鹿、狐狸这十种动物中任选两种或两种以上,模仿《蚊子和狮子》创作一则寓言,讲述一个道理。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随堂指导,直至下课。)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

篇5:《新闻两则》课堂实录与反思

《新闻两则》课堂实录与反思

师:听了以上几则新闻,根据你的认识,你觉得新闻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呢? 生:把发生的事写出来。

师:把2000年以前的事写出来是新闻吗?

生:把最近发生的事写出来。

师:对。在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

生齐:写成新闻。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重要的新闻,板书课题。

师:这则新闻是1949年4月22日夜,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想不想“一读为快”

生齐答:想。

师:“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带着问题读会更有的放矢。

师:(播放课件3)读课文之后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这则新闻的内容表达出来。师:大家先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生: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生: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生: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消灭一切抵抗之敌,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师:谁还说?(无人举手)

师:大家提出了三种说法。哪种说法最符合要求呢?

生: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最符合您提出的要求。他用课文的题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极为简练地用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

生:我也同意第二种说法,因为用课文的标题说出课文的内容,正好是一句话。而且这句话较另外两种说法更简练。

师:对,就是这样。既要做到是一句话,又要做到简练。这样,才能和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区别。

师:下面请大家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生小声讨论)

生:我认为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生:我认为应该是:“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已渡过30万人。” 师:我从同学们的回答中看到了思维的火花。现在有两种说法,大家想想,哪种说法准确地说出了全文的内容呢?

生:我认为第一种说法简明地说出了全文的内容。第二种说法不对。因为这篇文章是说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而第二种说法只说了30万,还差70万呢!(众生笑)从渡江人数看概括得不全面。

生:第二种说法不仅人数概括得不全,而且渡江时间说得也不准确。渡江从20日夜开始,23日才渡完,而他只说了20日夜起24小时的渡江情况。

生:第二种说法只说了中路军的渡江情况。还有东路军、西路军没说呢? 所以我认为第二种说法不对。/ 4

师:对。从渡江人数、时间、三路大军都要渡江来看,说得不够全面,但这种积极发言的精神应该发扬。我们再看第一种说法是否准确说出了全文的内容呢?(生七嘴八舌地说: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师:用一段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不可能把全篇内容全说出来,只能简明地说出主要内容。什么人?(人民解放军)多少?(百万)什么事?(渡江)从记叙的要素考虑,他说的这段话还差什么内容没交待清楚?

(生议论纷纷)

生:渡江地点。

师:对。应把渡江地点说出来,地点是记叙的要素之一。谁能把第一种说法改一下?

生:我认为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师:对。用课文开头的第一、二句话就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以上我们用一句话介绍了全文的内容,又用一段话介绍了全文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用几段话说出全文的内容。

(生沉思)

师:你们专注沉思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谁来说一下?

生:我觉得应该是: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全部23日可渡完。

师:先看这种说法对不对。

生:这样说只说了中路军、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东路军渡江情况没说。所以我认为不对。

师:分析得不错。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我认为,为了把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说清楚,可以把全文都读了。

生:我认为具体详细地介绍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是从第三句“20日夜起”开始的。第一、二句是简明概括地介绍,所以应从第三句读起。

师:同学们同意哪一种说法?

生22: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更为准确。因为它把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渡江情况分为三层进行了具体详细的介绍,而且没有多余的内容。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齐):没有

师:是的。请同学们通过课件3来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生边看展示边默读课文)

师:谁能照着大屏幕复述一下这一部分呀?

(一生复述)

师:首先肯定你精神可嘉,再就是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错。

师:我们用三种方式介绍了这则新闻的内容,大家应该从中明确以下几点:

新闻要有标题。(板书:标题)所谓标题就是用极为简练的语言概括一则新闻的最主要的内容。也就是说标题是新闻的提要。(板书:提要)

新闻要有导语。(板书:导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一小段话,大多是简明地概括出报道的事实或中心。导语是新闻的概述。(板书:概述

新闻要有主体。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是事实的叙述和展开。它要求对所报道的内容具体地述说。(板书:详叙)

大家记住: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用一段短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用几段话,具体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同学们抓住了“一个语句”“一段短语”“几段话”这三个要点,就能比较顺利地区分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了。

师:课文开头括号部分: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这在新闻这种文体中叫电头。(板书:电头)电头要交待清楚发电时间、发电地点、发电单位。以上我们研究了新闻的结构,它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四部分。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明白了。

师:下面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把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改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渡江”行不行?最好结合课文说明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这样改不行。“横渡”是说渡江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胜利”是说渡江已经完成。

师:发言最好是有理有据,结合课文做解释、说明,这样说服力才强。大家考虑一下。(生翻书思考)

生:我认为不能改。因为导语部分用了“横渡”,所以标题也得用“横渡”。师:能否用这则新闻的内容证明:只能用“横渡”,不能用“胜利”。

生:我认为不能改。因为“至发电时止西路军的35万人已渡过三分之二”,还差三分之一,23日才可渡完。东路军也是23日才能渡完。

师:说得不错。请看课文“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是西路军渡江情况。“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既然至发电时止渡江任务还没完成,那么新闻稿能在标题中出现“胜利”二字吗?

生齐:不能。

师:对。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板书: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特点之一。师:这则新闻写完了先不发表,等着渡江战役胜利了再发,不就可以用“胜利”二字了吗? 不行。因为全国人民正急于了解渡江战役的进展情况,当毛主席及时的把渡江战役顺利进行的好消息告诉全国人民时,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如果晚发就没有意义了。

师:对。新闻要体现一个“新”字,要及时的把国内外的大事告诉给全国人民。这是新闻的特点之二,即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板书:及时性)

师:以上我们结合这则新闻研究了新闻的结构和特点。这则新闻在语言上也很讲究,大家分组讨论加以辨析。(师巡回,作点拨指导,略)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再读全文,要求大家边朗诵边体会课文中选用的词语的表现力,出示课件4。

生大声朗读,后发言交流,积累展示。

① 描写我军强大攻势、英雄气概的词语——冲破、横渡、突破、占领、扩展、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激战、歼灭、击溃、控制、封锁、切断等。

② 描写敌军被动挨打、士气低落的词语——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泄气、不起丝毫作用

③ 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均、之、亦、甚、为、然、业已等。(词语择要写板书)

师:课文选用词语做到了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表现力,富有感情色彩,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至于课文使用的少数文言词语,这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体中,在消息这种文体中,是合适的、协调的,也完全符合40年代末新闻报道使用词语的习惯。当然,我们现在学习写消息的时候,要注意现在新闻报道用语的习惯,一般不宜多用文言词语。

师:学习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生:文中两方面写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为什么先写我军的情况后写敌军的情况。

师:“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生:因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是渡江胜利的主要原因。

生可以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

师:是啊!作为一篇正面报道我军渡江战役战况的消息,先分析我方士气后分析敌军士气,完全合情合理;而且这两个分析还一个详,一个略,这又是为什么呢?(生各抒己见)。

师:两方面的议论一略一详,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一方面,在当时已是众所周知,广大读者已经形成共识,可以一笔带过;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这一方面,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出现的情况,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值得较为详细地写出来。

教学反思

《新闻两则》是毛泽东为著名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战所写的新闻。两则报道目光如炬、高屋建瓴,今天读来,那场惊心动魄、气吞山河的战争犹历历在目,令人荡气回肠。两则新闻在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为了让学生学习得主动,又不至于感到重复,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采取了“一带一”的策略,即重点讲读第一则,然后引导学生自学第二则。

我的总体设想是这样的: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方式与方法的建构,重视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并注意应用活动性教学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增强对新闻这种文体的感性认知。同时注意以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主体意识和个性都得到了张扬。本节课中绝大多数的资料搜集、感悟体验、品味表达、联想反思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老师起到了导学的作用。

篇6:伊索寓言两则课堂实录

生1:《拔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刻舟求剑》、《狼和小羊》

生3:《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

师:同学们读了这么多寓言故事,那你能从中发现寓言有什么特点吗?

生1:寓言故事篇幅一般短小,同学们很爱读。

生2:寓言故事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

师:大家总结得都很好,我们课下不但要多读书,还要善于总结积累知识。那究竟什么是寓言呢?请同学们来看屏幕,宋伟来给同学们读一下。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带有讽刺意义,给人以启发。它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它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

师:现在你一定了解了寓言的特点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伊索寓言两则》,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1、了解寓言特点。

2、体会寓意,学习做人。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师:大家有信心完成上面的目标吗?

生(齐):有!

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及查阅,你了解伊索这个人吗?

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了自由。

师:说得不错,请看大屏幕: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了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

《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其中的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1、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会读这些词语吗?谁来读?(指名学生读词语) 屏幕出示:赫耳墨斯 庇护 较量 饶头 爱慕虚荣 凯歌 粘住 喇叭

师:这位同学读得既准确有流利。大家会解释画划词语吗? 学生争先恐后回答。

师:通过预习,你从两则寓言中读懂了什么?

生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生2:《蚊子和狮子》讽刺了一些骄傲自满的人。 „„

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收获真不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雨说课堂实录两则】相关文章:

推敲课堂实录05-22

氓课堂实录04-09

画课堂实录04-12

争吵课堂实录04-19

《检阅》课堂实录04-25

品质课堂实录04-28

化学课堂实录06-10

花钟课堂实录06-16

《老王》课堂实录05-26

背影教学课堂实录05-22

上一篇:提高执行力大讨论活动工作方案下一篇:15年党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