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课堂实录

2024-04-09

氓课堂实录(通用8篇)

篇1:氓课堂实录

诗经氓课堂实录

1、导入新课

师:“今天考考大家,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下句是什么?”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很好,那么有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呢?”

生A:“ 《诗经》。”

师:“对,这句是《诗经》的开篇《周南·关雎》中的诗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十五国风”“二雅”“三颂”三大类,其中“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通过预习,已知《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卫风·氓》,看看女主人公是如何叙述自己的辛酸历程的。”

2、请同学们朗读《卫风·氓》,要求:正音

本诗是四言诗,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可老师领读,示范朗读全诗,培养学生正确诵读习惯,及语感 。

3、研读课文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回忆追述,用对比的手法来叙事。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部分(1、2)

翻译

师:“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生B:“讲述了女主人公和氓约定婚期。”

师:“不错,这一部分追述了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这一部分塑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

生C:“从女主人公‘送子涉淇’ ,又劝氓‘无怒’,可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个温柔的姑娘。”

生D:“‘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热情。”

师:“很好,很明显,女主人公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这一部分虽然没有直接写氓,但是‘将子无怒’ ,反面衬托出了男主人公氓的狡黠。从这一部分的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的:热情、幸福。”

第二部分(3-5)

翻译

师:“这一部分是女主人公追述婚后生活。同学们根据翻译,默读一遍,思考各章分别讲了什么?”这一部分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E:“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生F:“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生G:“第五章:简述自己婚后不幸生活的遭遇。”

师:“很好。这一部分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同学们看到课后第三题,题目上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兴,就是以眼前景物引起所咏之辞。女主人公以桑叶的盛衰引起人生感慨,得出人生经验。那么在这一部分流露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H:“悔恨、沉痛。”

第三部分(6)

翻译

师:“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感情基调为何?”

在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明确:表述了“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感情基调:清醒、刚烈。

4、总结

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明确:本诗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5、布置作业

课后第一题,第二题。

篇2:氓课堂实录

1、导入新课

师:“今天考考大家,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下句是什么?”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很好,那么有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呢?”

生A:“ 《诗经》。”

师:“对,这句是《诗经》的开篇《周南·关雎》中的诗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十五国风”“二雅”“三颂”三大类,其中“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通过预习,已知《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卫风·氓》,看看女主人公是如何叙述自己的辛酸历程的。”

2、请同学们朗读《卫风·氓》,要求:正音

本诗是四言诗,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可老师领读,示范朗读全诗,培养学生正确诵读习惯,及语感 。

3、研读课文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回忆追述,用对比的手法来叙事。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部分(1、2)

翻译

师:“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生B:“讲述了女主人公和氓约定婚期。”

师:“不错,这一部分追述了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这一部分塑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

生C:“从女主人公‘送子涉淇’ ,又劝氓‘无怒’,可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个温柔的姑娘。”

生D:“‘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热情。”

师:“很好,很明显,女主人公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这一部分虽然没有直接写氓,但是‘将子无怒’ ,反面衬托出了男主人公氓的狡黠。从这一部分的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的:热情、幸福。”

第二部分(3-5)

翻译

师:“这一部分是女主人公追述婚后生活。同学们根据翻译,默读一遍,思考各章分别讲了什么?”这一部分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E:“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生F:“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生G:“第五章:简述自己婚后不幸生活的遭遇。”

师:“很好。这一部分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同学们看到课后第三题,题目上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兴,就是以眼前景物引起所咏之辞。女主人公以桑叶的盛衰引起人生感慨,得出人生经验。那么在这一部分流露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H:“悔恨、沉痛。”

第三部分(6)

翻译

师:“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感情基调为何?”

在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明确:表述了“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感情基调:清醒、刚烈。

4、总结

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明确:本诗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5、布置作业

篇3:《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1.认识5个生字,会写“蹋、撼”等生字。能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积累好词佳句。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品味句子深层含义的方法。

课前谈话

学生自我介绍。

教师自我介绍,并介绍长兴县。

师:看到我的单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

生:教研员。

师:教研员一般在这样的场合都是坐在后面听老师上课,听同学们学习的,是一个观摩者。今天沈老师一下子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心里非常激动,还有点紧张,所以啊,我刚才都在摸自己的心跳,感觉跳得很快。同学们有没有摸过自己的心跳?摸一摸,有没有感觉到?

生:没有。

生:有,嘣嘣嘣地。

生:一点都不紧张。

生:没什么感觉。

师:他说的也是实话。其实心跳每时每刻都伴随着我们,平时我们的确没什么感觉,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是,杏林子有一次拿着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她很有感觉,写下了一段话,我把它摘在了电脑里,大家看一下。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念一下好吗?

这段话就选自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命生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对生命的思索

师:看老师写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板书课题:谁来说说看?)

生:两个词一样的。

师:两个词是重复的,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叫做反复,表示强调。这样一个题目,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谁来读?

生1:生命,生命。

师:还有谁想读?

生2:生命,生命。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生命,生命。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思考走近杏林子,走进她的《生命生命》。

二、整体感知———触摸生命的脉搏

师:打开课文。课文读过没有?那好,就请你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再读一遍,读正确,读通顺,这是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咱们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画一画,然后想办法记记它的字形,想想词意,有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举手示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三分钟后开始画词自学。其间教师提醒:特别是后面方框里的要求会写的字要特别留意。)

师:好,时间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纸。

(生表示没有做准备)

师:没带啊?没关系。想个办法吧,把语文书翻到封二。生字词自学得怎么样,我们要了解一下。先来听写。

师:第一个,糟蹋。写好的人坐正。

师:第二个,震撼。

师:第三个,课文中震撼的近义词。

师:最后一个,听老师描述意思写下来,四个字的词,意思是不向困难屈服,努力向上。

师:写好后停笔,人坐端正,看屏幕。(屏幕出示:糟蹋震撼震惊不屈向上)自己校对一下。写对一个的请举手。(几乎所有学生均举手)

师:不错,很好!写对两个的举手,三个的请举手,四个全对的举手。(一部分学生依次放下手)

师:很不错,我了解一下,哪些词写错了?

生1:我“糟蹋”的“糟”的右半部分写错了。

师:右半部分是什么字?

生2:曹。

师:对,是曹操的曹。

生2:这个“蹋”我也没写出来。

师:谁来说说这个“蹋”可以怎么记啊?

生2:把羽毛踏在脚底下。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蹋”,左边是个“足”字旁,右边上面是个扁扁的“日”,下面是个“羽”。

生2:我改一下,每天把羽毛踏在脚底下。

师:非常棒!还有哪些字错了?

生3:我把“震撼”的“撼”的“雨”字头写错了。

师:哦,是这样。再看“撼”的右边,是个感动的“感”。还有吗?

生3:我有个记字的方法,不屈向上的“屈”,上面的“尸”字头很像一颗小苗,它出来了,就是“屈”。

师:很好!其他都没错!那这些词你会念吗?(在第一行词语下面再出示“动弹欲望有限茁壮生长”“骚扰短暂珍惜听诊器”两行词语)请一个同学念一下。

(两生分别读一行)

师:很不错,咱们再请一组开火车来念一下。

(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师:“动弹”的“弹”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

生:dàn

师:组个词?

生:子弹。

师:tán,再来组个词?

生:弹琴。

三、重点研读———感受生命的意义

师:看来同学们字词都自学得不错。第二遍读课文,快速默读,思考哪些事物引起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入思考。

生:飞蛾、香瓜子、心跳。(师依次板书)

师:飞蛾、香瓜子、心跳是多么常见的事物,却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请同学们第三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感受哪些地方使你特别震惊,或者是你没有想到的。仔细读,画一画,用心体会。

师:画好了可以轻声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

师:读好了咱们就开始交流。关于飞蛾,你画了哪些句子?

生:“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让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共几句话?我们一起把第一句话读一读。

生读:“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师: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有什么你没有想到?

生:飞蛾的生命完全掌握在我的手中。

师:生命是很脆弱的。第二句、第三句一起来看看。(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一起读。

(生读得较好)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觉你们理解得已经非常深了,读得真棒!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呢?

生: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明明可以捏死,但作者还是放了它。

师:还有谁补充?

生:“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因为……(语塞)

师: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的是什么?

生:是生命的力量。

师:谁来补充?

生:是“极力鼓动”,我联系上下文知道了飞蛾非常想从作者手中挣脱出来。

师:“极力”是怎样的?

生:用力到了极点。

师:是,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想要挣脱出来。此时的飞蛾会对我说些什么?想象一下。

生:请你放了我吧,我不想被你捏死。

师:好啊,它不想放弃生命!

生:生命是很脆弱的,

师:但是———

生:但是我珍惜我的生命!

生:我要挣脱你的手掌,一定要挽回我的生命。

师:对,一定要活着!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只飞蛾的生命有多长吗?猜一猜

生:半年吧。

师:告诉你们,一只飞蛾的平均寿命只有九天,最短的三四天,最长的也不过两周。如此短暂,但是即使如此,它依然不放弃!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回到刚才那个问题,飞蛾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什么?

生: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生命。

师:是生命的力量,对吗?还有要说的吗?

生:求生。

师:求生的欲望,是求生的欲望,让我震惊。(板书:求生的欲望)

师:刚才我们从一个个鲜活的词语读懂了内容,体会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关注标点我们也能加深体会。(将句子中的三个感叹号显红)这三个感叹号连用,谁来说说体会?

生:我感觉到飞蛾很想自己活着。生命很强大。

师:三个感叹号起什么作用呢?

生:表示惊叹。

师:对,表示强烈的感情色彩。那作者惊叹的是什么?

生:欲望。

师:对,是求生的欲望!谁带着这种感受,再来念一念?

生(很有感情):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飞蛾一段,关于香瓜子,你又有哪些感受,画了哪些内容?

生:墙角的砖缝里点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师:哪个词让你感到震惊?

生:竟然。

生:我画了第二、三句。“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竟使他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出示“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竟使他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

师:什么竟使他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生:生命的力量。

师:请你再仔细读读这两句话,为什么要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写呢?如果后面“竟使他……”单独成句可以吗?

生:不可以。前后是因果关系。

师:你是从内容去理解,如果从表达的角度去看,可以单独成句吗?

生:不可以,不完整了。

师:是啊,我们写句子,都是“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才算完整。这句话单独成句就少了“谁”,不完整。一起再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为什么要把“多么强的一种生命力”单独成为一句话呢?作者想强调的是什么?

生:生命的力量。

师:这种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力量,你有没有想到别的事物呢?

生:我家院子的角落里,长出一朵小花来。

生:我曾经种过绿豆和黄豆,黄豆死了,绿豆长得很好。绿豆的生命力很强。

师:老师提醒大家,春天到来,举目望去,小草、柳枝、野火———

生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我家种了葱和中草药,葱长得很少,中草药很茂盛。

(出示一组图片:砖缝中、石崖上、旱田里小苗等)

师:相信大家看了这组图片,再来读这段话会更有感受。

(生齐读)(出示2100年前的种子图片)

师:还有这几粒种子,他们的发芽让我们更感震惊。请一位同学读读图片下的这段资料。

生:考古人员在河南南阳发掘出了一些汉代的“古种”,距今2100多年。不久前,这些“古种”发了芽,有的甚至已长至70厘米。

师:千年的谷种!2100多年啊,但它依然一有机会就要发芽,哪怕等待千年!哪怕只能活几天!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请大家再次充满激情地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对于飞蛾,生命是强烈的求生欲;对于香瓜子,生命是顽强的生命力。那么,对于人呢?作者是如何感受自己的生命的?

生:有一次……单单属于我的。

师(出示:……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令“我”震撼的是什么?

生:是心脏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师:也许我们还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平常的心跳会带给作者那么大的震撼,但是我相信大家了解了杏林子之后,会有更多的感触。(出示杏林子简介,指名生读。)

生:杏林子,原名刘侠,台湾著名文学家。12岁时因得类风湿关节炎而瘫痪,腿不能行、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轮椅上的杏林子在病中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成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还组织了“残疾人基金会”,并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

师:看了这份资料,相信我们会对生命有更多体会。

四、回读第一段———引发对生命的深层思考

师:我建议大家回到课文开头,再读读第一段。

生:生命,是什么呢?

师:是啊,生命是什么呢?请你拿出笔,在书本上写一写。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老师黑板上的板书,后面几个填空可以联想刚才看到的图片和生活中的事物。

屏幕出示:写一写:

生命是飞蛾_______,

生命是种子_______,

生命是心脏_______,

生命是_______,

生命是_______,

……

(生埋头写,约2分钟后交流)

生: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生命是种子顽强的生命力;生命是心脏有规律的跳动;生命是两千多年前发芽的种子。

生:生命是种子的信念;生命是飞蛾的珍爱之物;生命是心脏的母亲。

师:生命是心脏的母亲,这个说法好像不太妥当,怎么说?

生:生命是雏鹰不断在峭壁上的飞行。

生:生命是小草茁壮向上的生命力。

生:生命是花的顽强抵抗。

师:是花对什么的顽强抵抗?

生:生命是花对暴风雨的顽强抵抗。

师:关于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我们对生命的态度,留待下节课学习。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欲

香瓜子生命力

篇4:《卫风·氓》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1.着重了解《氓》中“比”、“兴”的表现手法。

2.探究文中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根源。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大家已经逐段疏通了字词,了解了文章大意。下面谁来介绍一下文章故事梗概?

生:本诗讲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师:故事情节抓得很准。本诗的故事分为恋爱——婚变——决绝三个环节。分别照应文章的那些段落呀?

生:一、二段讲的是恋爱,婚变部分在文中的三、四、五段,最后两段谈的是决绝。

师:在诗中的三个故事环节中,始终都有淇水的出现。

生:在恋爱部分谈到了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婚变环节也有,“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决绝部分。那,老师,《氓》诗中三处写淇水有何意味?

师:请大家商量交流一下。

生:“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展现了恋爱中的男女分别时的难舍难分、柔情爱意。“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说她的心像被打湿的帷裳,凉飕飕的。至于“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还没想好。

师:他说出了对文本的一些理解,很不错!最后一处写淇水的作用,谁来说一说。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是女子对丈夫的多次背叛的绝望,什么事都应该有个限度,不能再一再二后还再三再四。

师:说得好。现在我们把三处淇水放在一起来看,是不是淇水可以作为一个证人?

生:是的,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由欢乐开始,悲伤告终的一段人生历程。

师:对于这一场失败的婚姻,文中女主人公进行了总结反思,那么,她认为婚姻悲剧的根源是什么?文章是怎么体现的?

生:我记得诗经中的表现手法有三种,具体的内容记不清了。

师:那好,我们来共同温习一下诗经中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PPT图片展示略)

师:回顾了一下赋比兴的相关知识,大家在文中找一找,女主人公认为婚姻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她以桑树自喻,认为自己年轻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年纪大了“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色衰爱弛呀。但是,老师,我怎么觉得“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又像是“兴”的手法呀。究竟是“比”还是“兴”呀?

师: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有不少人都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困惑,大家谈下自己的看法。

生:我认为是“比”,沃若的桑树不正比作女子的青春貌美之时吗?

生:我认为是“兴”,先说熟识的桑树,再说自己。

师:你们的分析都对,但是,有很多时候,答案不是唯一的。

生:既是“比”又是“兴”吗?

师:是的。

师:女主人公认为婚姻悲剧根源是色衰爱弛,她还好心的给后来人提出了告诫,是什么?

生:(齐声回答)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师: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沉迷于男子的爱情。

师:女主人公认为婚姻悲剧的根源是色衰爱弛,你是否认同她的看法?(让学生写百字作文)

生:我想对她说,《不是你的错》,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你“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你何错之有?遇人不淑,并不是你被人“咥其笑矣”的理由,也不应该让你“躬自悼矣”,你认清了氓的真面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你是好样的,一个自尊自爱的坚强女子。

师:你说的很好,女主人公的确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子,是这场婚姻的受害者。

生:我想说,《桑女,抬起头来,又是一个艳阳天》,你坚强,你勇敢,抛开这场婚姻的阴影,大步向前,你一定可以找一个真正爱你的人。

师:你能拓展开来,想到女主人公日后的生活,是真的关心她命运的。

生:我要说,《桑女,你一开始就错了》

师:哦,这个观点很新颖,你接着说。

生:桑女,你所遇非人误终身。氓,从一开始,就居心叵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婚姻大事,为什么要如此偷偷摸摸,避人耳目?“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谋的是什么?“子无良媒”,细想一下“子无良媒”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哄骗,是私奔?还是……对此,桑女你还是有一些头脑的,“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但是,一场离别的思念之苦,“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你的理智,全部丧失殆尽,“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你也走向了深渊。

师:你能够细读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一己之得,很不错。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眼中的《氓》,老师很高兴。其实,《氓》从久远的过去唱到今天,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对它的解读也是不同的,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今天我们阅读一首古诗,绝不在于求得理解的一致,而在于充分挖掘作品的最大价值,养成对生命感发的一种共鸣。这堂课就上到这里,布置一个作业,对比阅读《谷风》和《氓》,比较二者中的女性形象有何异同。

篇5:氓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上课。

生起立,师生问好,生坐下。

师:每当我们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学生跟背)的句子,心中就会涌起一种莫名的冲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读《诗经》的优美文字,共同体会《氓》的艺术魅力。

二、预习成果展示

(一)《诗经》简介

师:课前大家都作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预习成果。(ppt课件展示预习成果展示题目)第一个“《诗经》介绍”,我提几个问题。《诗经》一共多少篇? 生齐答:105篇 师:《诗经》六义是什么?

生齐答:风、雅、颂、赋、比、兴。

师:很好。下面起立回答。其中《诗经》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并分别解释一下。生:赋、比、兴。“赋”铺陈叙事,陈述直言;“比”就是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明显;“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有很大影响。

师:很好。关于“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朱熹做过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铺陈叙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譬喻,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也就是先说别的事物而引出要说的内容。比兴手法经常并提,这让我想起了林彪曾说过的一句话“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这里面就是比中有兴,把毛泽东思想比成大海航行中的舵手,先说航行再引出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师:下一个问题,“风、雅、颂”是就内容而言的,谁能分别介绍一下。生:“风”即“十五国风”,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

(二)字音过关

师:很好。下面我们看一下教学案,哪位同学把“字音过关”中的字词读一下,要求读准、读清楚。

生诵读下列字词。

氓,蚩蚩,匪,愆期,将子无怒,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于嗟鸠兮,桑葚,无与士耽,犹可说也,其黄而陨,徂,汤汤,渐车帷裳,士贰其行,罔,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咥,隰则有泮,晏晏。

(三)诵读诗歌

师:很好。谁能把《氓》全诗朗读一下,第一遍读准就行。生诵读诗歌。

师:很好,非常准确。我们一齐读一遍。师生齐读诗歌。

(四)练字展示

师:我们临帖练字时,内容往往是诗词名篇,《氓》这首诗歌也很适合作为练字的内容,下面给大家个机会展示一下一学期以来你的练字成果。师在黑板上划出三个表格 师:只写四句,三个机会,哪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学生上讲台,板书练字。

师:好,其他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互相找一找优点,和平时写的相比有什么进步。生写完。

学生同时鼓掌。

师:嗯,很不错。看得出三位同学的字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个已经有了字帖的味道,这个横平竖直很规范,这个怎么样? 生:有进步。

师:嗯,和平时写的笔画相比规范多了,横竖不再是弯的了。鼓励一下。师生一齐鼓掌。

师:好,平时大家还要继续坚持练字,而且要注意临帖,摹帖,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五)再读诗歌

师:我们再回到诗歌中,谁能有感情地把诗歌诵读一下。生诵读诗歌。

师:嗯,挺好。我是这样理解的,给大家读一下,大家听听行不行。师诵读诗歌。生齐声鼓掌。

三、探究讨论,合作互动 师:看来同学们认可了我的诵读。读好诗的前提是理解诗,然后根据对诗意的把握读出感情,下面我们回到文本中,给大家一个讨论题目。(ppt课件展示探究讨论题目)

(一)用现代汉语翻译《氓》,并尝试改写成韵文。

师:大家把这首诗歌用韵文的形式翻译一下,我给个示例,比如第一句“氓之蚩蚩”,我们可以译成“农家小伙笑嘻嘻”。我们按照座区划分一下,这四排翻译一二两节,中间三排翻译三四两节,这边的三排翻译五六两节。8分钟,小组讨论,组长安排好组员记录,回答。好,开始。学生分组讨论。

师:好,时间到。一二两节,哪个组的同学来翻译一下。

生:农家小伙乐滋滋,拿着布来去换丝。不是换丝来取媳,送他过淇到顿丘。你无良媒延婚期,你莫发怒秋为期。垝垣之上望复关,复关不见泪涟涟,看见复关笑开颜。占卜之后无恶言,尔车驶来嫁妆迁。生齐声鼓掌。

师:很不错,还有没有? 生:就译好了第一节,行吗? 师:可以,说一下吧。

生:农家小伙乐滋滋,抱着布来去换丝。不是真的来换丝,而是找我说婚事。送他过了淇水地,一直来到顿丘前。不是我把婚期拖,而是没有好媒人。请你不要发怒火,约定秋天为婚期。

师:嗯,也不错,忠于原文,也比较押韵。好,三四两节,哪个组的同学说一下。

生: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斑鸠鸟啊别嘴馋,千万别贪桑葚鲜。姑娘们啊别纠缠,男人们啊不珍惜,说甩马上甩。女人们啊别痴情,摆也摆不开。桑树叶儿离了枝,干黄憔悴真可怜,打我嫁到你家去,多年挨穷没怨言。一条淇水莽洋洋,河水浸湿车上幔。女子没有啥过错,男子满怀有二心,男子反复无常行,行为前后不一致。师:好,五六两节?

生:老师,四个字的行吗? 师:行,说吧。

生:为妻多年,任劳任怨。起早贪黑,日复一日。稍见顺心,日益暴怒。兄弟不解,嘲笑于我。静心细想,独自叹息。欲与偕老,怨有此意。淇隰有限,忧伤无尽。儿时玩耍,说笑亲切。誓言诚恳,现实多变。有违誓言,想想算了!师:很好,比较准确。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个翻译参考,(ppt课件展示译文)大家翻译的很好了,我们就不再看这个翻译了。

师:下面同学们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讨论一下第二个问题。(ppt课件展示讨论探究题目)

(二)《氓》中结婚前后男女主人公的性格有何变化? 师:最好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主人公前后的性格。学生分组讨论。

师:好,谁来说一下结婚前后男子的性格分别是怎样的? 生:婚前氓忠实,老实。

师:忠实,老实,嗯,怎么看出来的?

生:第一段第一句“嗤嗤”有“敦厚”的意思。婚后凶暴。师:嗯,凶暴,很好,还有吗? 生:三心二意。

师:好,女子呢?婚前什么样? 生:痴情。

师:嗯,婚后呢? 生:勤劳,坚强。

师:很好,我们看一下课件的概括。(ppt课件展示男女主人公性格变化)

婚前 婚后

男 敦厚 三心二意,凶暴,无情

女 痴情 任劳任怨,专情,坚强

四、体验超市,深层挖掘 师:下面我们进入体验超市。既然是超市,东西不一样价格也有高有低,我大体给了个分值,根据其难度不同,三个题目,任选其一。8分钟讨论时间,组长安排好选哪个题目并记录讨论内容,安排组员回答。(ppt课件展示体验超市题目)

练笔体验:以“氓,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2分)

分析体验:找一找《氓》中哪些诗句运用了“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并加

以分析(3分)

鉴赏体验:赏析《氓》(5分)学生分组讨论。

师:好,时间到。第一题“氓,我想对你说”哪个组选了?

生:氓,我想对你说,当年你走后,我满心期待,等待着你回来娶我,苦苦筹措,等到你的到来。风雨并行,入嫁你家,任劳任怨,不曾抱怨,而你却不曾珍惜,难道你真的变了吗?当年那个忠厚老实的人,终究是离去了吗?你的心飞远了吗?那为何当年给我许下那份承诺,却不曾兑现。而今我已累了,困了,倦了,厌了,不再怨了,心已化成灰,何必再回首,只留泪无痕,恨无垠。生齐声鼓掌。师:非常好,她是站在女子的角度说的,我们也可以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评价。谁再说一下? 生:氓,我想对你说,前辈,您的身上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国男人固有的特点,正所谓婚姻是女人的坟墓,但作为一个21世纪的我,还是劝你更专一一些吧!师:还有吗? 生:氓,你是幸福的,因为你有一个温柔善良的妻子;氓,你是无情的,因为你伤害背叛了你的妻子;氓,你是可怜的,因为你从来都没有了解什么是珍惜。可气,可悲,可恨!生:佛教常常讲究缘分,能走到一起那就是缘分,忘了吗?那些曾经爱过的画面,还有曾说过的情话,永远要记得,那天彼此许下的承诺,瞬间点亮的火花是永远的拥有,家才是唯一的城堡,学会珍惜,懂得挽留。

师:非常精彩。最后一个机会,谁来对氓说。

生: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没有什么比一个坚强贤惠的妻子更美好,没有什么比一个完成的家庭更可贵。冰心曾经说过,如果世界上没了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回来吧!回到妻子的身边,回到儿女的身旁,回到这个家中。师生一齐鼓掌。

师:很好,还引用了冰心的话,而且给氓虚构出了儿女。好,第二题有没有选的?

生:一二两段,主要运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描写了甜蜜的恋爱过程,三四两段的首句,运用比、兴的手法,在结构上起过渡的作用,在内容,用未落的桑叶比喻女子的年轻美貌,用枯叶比喻女子衰老的容颜,以此可以推测出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原因,用桑树比作女主人公,富有生活气息,暗示了她的勤劳。生:《氓》的三四段用了兴的手法,第三段“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嫩不要偷吃桑葚,与“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人不要同男人沉溺于欢乐,形成对照,诗意相连。第四段“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枯黄与男子一开始的“信誓旦旦”到后来的“士贰其行”形成对照,有隐喻之意。诗的第五段运用了“赋”的手法,讲述了女子结婚之后一系列的事情。

师:很好,课后同学们再看一下“导学测”中相应的习题,巩固一下这个知识点。最后的鉴赏题目难度最大,我给出了5分,简要赏析一下这首诗,有选的吗? 生:第一章求婚,恋爱时期男子与女子一见倾心,相送甚远,难分难舍,两人之间情意绵绵。第二章结婚,“泣涕涟涟”“载笑载言”,泄露了女子心底对男子最深的爱意,描绘了女子对男子清新纯朴,芳香迷人的爱情,“笑”和“哭”都是幸福,还有一个人让自己牵挂而落泪,也是一种思念的幸福。描绘了两人之间的真诚,爱情的一往情深和纯真浪漫。第三章婚后,“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悔恨自陷爱网,从“其叶沃若”到“其黄而陨”,事易事移,物是人非,女子人老珠黄,流年已逝。“二三其德”夫妻感情破裂,女子被弃,痛苦伤悲,受尽折磨,身体上劳动艰辛但任劳任怨,生活贫困,丈夫拳脚相加。精神上丈夫背叛,亲人讥笑。“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对往事和丈夫的心灰意冷,对伤心往事忘却的决绝。做出这样的抉择,对于2000年前的弱女子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将其放在第三单元“关注女性命运”之中,更引起我们对女性的呵护、关心和同情,更能体现出这位女子决然的勇气和魅力。

学生一齐鼓掌。

师:真没想到,非常好,短时间内能组织出这样的答案,真是动脑筋思考了。

五、鼓舞激励,结束本节课

师:好,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与同学们共勉。(ppt课件展示与君共勉内容)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华罗庚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希望同学们开动脑筋,多学习多思考,发挥自主性、主体性,把学习真正变为自己的事情。好,课后同学们把这首诗歌背过。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生起立。

篇6:四季课堂实录 名师课堂实录

1、小朋友们,漂亮的大自然妈妈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她们可以让草儿变绿、花儿变红;可以让天气很热,让我们尽情地在水里游泳;可以让各种水果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给我们带来丰收;还可以呀,让世界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雪白。(出示课件四季图)。

2、还记得这四位女儿叫什么名字吗?

3、对,就叫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四个姑娘在一起,我们就称他们“四季”。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一起读:四季 二

1、下面同学们看屏幕,听课文朗读欣赏四季的景色!(放朗读视频)

2、四季的景色美不美啊,这么美得景色你想不想亲自来读一读?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下,注意模仿老师的语气?

3、小朋友们对的非常好,但是有些生字发音不是特别的准确,把课前圈出的生字宝宝自己来拼读一遍。

4、拼读完了,我们看黑板上的生字宝宝一起来拼读一下好吗?

5、下面我们来开火车拼读。123,我真棒!

6、叶这个字是由左边和右边两部分组成的,左边是他的偏旁我们把它叫做口字旁,秋这个字也是由左边和右边组成两部分的,左边我们把它叫做禾字旁。雪这个字也是由上面和下面两部分组成的,上面像下雨一样我们把它叫做雨字头。再看肚这个字它也是左边和右边两部分组成,左边这个部分叫做月字旁。下面跟老师认识一下这四个偏旁。学生跟着老师读。

7我们认识四个偏旁,现在我们在来看生字宝宝如果我们把它们的拼音去掉你还认识他们吗?自己试着读一下?

8、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你记住了哪一个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9、我们来抢读看谁读得快,音读得准?

10、我们来为生字宝宝找一个好朋友把它变成一个词语?出示幻灯片?

11、现在老师遇见了一点小问题,一直小猴子要摘树上的桃子,可是它已经累得没有力气了,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剩下的桃子摘完啦?鼓励一下自己。

12、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学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学课文会不会学得更好。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一共分成了四个小节,这是什么,草芽,这是什么,小鸟。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一小节,第一小节描写了哪一个季节,板书“春”。春天里小草发芽了,谁来说一下春天的小草是什么样的形状?尖尖的。

有多少尖尖的草芽啊?春天的草芽真柔嫩真漂亮。我们读这一小节的时候要把尖尖和春天重读,还要用轻一点、细一点的声音读出草芽的柔嫩。

师范读,请两个同学来读一下。再齐读。春天里除了小草发芽,你还知道什么特点吗?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冰都化了。

同学们喜不喜欢春天啊,那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春天,一起歌唱春天在哪里。

13、大家唱得真好,我们再看这是什么?荷叶。这是谁,青蛙。这是什么,荷花?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二小节,生齐读。

第二小节描写了什么季节,夏天(板书)。到了夏天美丽的荷花盛开了,美丽荷花的叶子是什么形状啊,圆圆的,大家用手比划一下。

荷叶圆圆的可不可爱啊?可爱。我们在读这一小节的时候要把圆圆和夏天重读,要用喜爱的语气读出荷叶的可爱。

师范读,请两个同学来读一下。再齐读。

夏天里除了盛开美丽的荷花还有什么特点?青蛙出来了。夏天这可爱。

14、这是什谁,谷穗?它在干什么,鞠躬、点头。谷穗现在是什么颜色,金黄色。

齐读这一小节,这一小节描写了哪个季节,秋天(板书)秋天的谷穗是什么形状啊?弯弯的。用手臂来描述一下,谷穗一长出来是直立的,到了秋天为什么变弯了?小米熟了,小米熟了把它压弯了。是个丰收的季节。鞠躬怎么样的动作,同学们起来做一下,鞠躬说明对人怎么样,有礼貌。谷穗有礼貌吗,有。我们在读这一小节的时候要把弯弯、鞠躬、秋天重读,读出谷穗的成熟、喜悦、有礼貌。

谁能来挑战一下。请两位同学读,然后齐读。

秋天除了谷穗成熟你还知道有什么特点啦?果子熟了、水果蔬菜都成熟了、叶子变黄了、菊花开了。15 你们看这是什么季节,冬天?

看看画面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指肚子。一起来读一下这一小节吧。

大肚子一挺是怎么样一个动作。大家站起来试一下。

雪人顽不顽皮啊?所以你读的时候要把大肚子一挺、顽皮、冬天重读读出雪人的顽皮。

下面听读一下。请两个同学来读出雪人的顽皮。齐读。冬天很冷我们要穿上厚厚的棉袄。

16刚才我们欣赏四个季节的美丽景色,下面我们来说一说,老师说第一句我看谁能够学会了,“草芽尖尖”学生读。老师说草芽尖尖是春天。“谷穗弯弯”是秋天。荷叶圆圆是夏天。雪人大肚子一挺是冬天。

17这些景色美不美啊,美,这真是太美太神奇了。同学们想不想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啊?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

这是哪个季节,桃树开花了,柳树叶发芽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了。

这是夏天,柳树的叶子长长了,池塘里开满了美丽的荷花,听一听这是什么叫,知了。

秋天,大树上的树叶都变黄了,树叶纷纷往下落了,秋天来到了。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全都白了,树上都盖上了厚厚的雪。冬天可漂亮了。

18四个季节都很美丽,看了四个季节你有什么感受?

篇7:氓课堂实录

师:昨天我在曲阜城里拍了几张照片,大家看看知道是哪儿吗?(展示幻灯片:《学而》杂志)生:孔子中学的校刊《学而》 师:(展示幻灯片:有朋超市、有朋宾馆、有朋路)生:有朋超市、有朋宾馆,我家就住在有朋路。师:(展示幻灯片:陋巷牌坊)生:陋巷街北头的牌坊。师:(展示幻灯片:舞雩坛)

生:一个土堆?(学生开始思考)

师:这个土堆可能不太引人注意,但很有名。现在有个学校就以此命名(展示幻灯片:舞雩坛中学),这就是沂河北岸著名的舞雩坛——古代鲁国求雨的土坛。师:(展示幻灯片:万仞宫墙)生:万仞宫墙——曲阜的南门。

师:我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来历吗?(展示幻灯片:《学而》杂志)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对!(展示幻灯片:有朋超市、有朋宾馆、有朋路)这一个?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 师:不亦什么乎?乐(yuè)乎?乐(lè)乎? 生:(停顿、思考)乐(lè)乎!

师:再读一遍。生:(齐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 师:(展示幻灯片:陋巷牌坊)这里曾是谁住的地方? 生:刘禹锡。

师:刘禹锡?为什么?

生:因为刘禹锡写过《陋室铭》。

师:刘禹锡是河南洛阳人,他没在曲阜住过,这个人比刘禹锡要早一千多年。生:孔子。因为《陋室铭》中有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师:是有这句话。在《论语•子张》中记载:“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因为道不行就发了“欲居九夷”牢骚话,有人说九夷闭塞,经济落后等等,然后孔子说了这句话。不过孔子居住在阙里,今天我问的是陋巷的来历(展示幻灯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篇》)有一次孔子说,颜回真是圣贤之人,居住在陋巷,生活条件那么差,如果是一般人早已不堪忍受了,可是颜回是那么的快乐的学习,“贤哉!回也!”因此,陋巷就是后来被称为复圣的颜回居住的地方。师:我们齐读一遍大屏幕上的文字。生:(齐读)师:(展示幻灯片:舞雩坛)在第一册语文中有一个活动性学习专题——走近孔子,在活动资源里选了六则《论语》,其中有一则谈到它: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理想—— 生:《侍坐》中有一段好像是说“风乎舞雩”什么的? 师:对,(展示灯片:“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篇》)找一个学生来读读吧!生:(读)

师:这是曾皙的政治理想。(展示幻灯片:万仞宫墙)曾有旅游者问:你们曲阜的古城墙南门为什么叫“万仞宫墙”,而不叫什么“门”?你知道吗?

生:(思考)摇头。

师:它的来历出自《论语•子张》(展示幻灯片: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论语•子张篇》)有一次有一个叫季孙的人说子贡的道德学问已经超出了他的老师孔子。子贡说:“千万不能这么说,如果把道德学问比作宫墙,也就是围墙,我的墙也就是到肩膀这么高,在外面就能看到里面的房舍;我老师的墙有几仞高,你根本找不到进入的门,根本看不到围墙里面的建筑。因此“宫墙”是指孔子的―― 生:道德学问。

师:曲阜的好些地名都和《论语》有着密切的关系。曲阜的大街小巷上到处都写有《论语》句子的。以下是我在曲阜鼓楼大街上拍摄的。(展示幻灯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你来读一下。生:(读)

师:这句话是写的哪一方面? 生:治理国家。师:用两个字概括。生:为政。师:很好!(展示幻灯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大家边读便欣赏其书法。师生:(读)

师:这句话表面上说松柏,实际上说什么? 生:人的道德修养。

师:因此孔庙里有许多松柏。尤其是柏树已成为我们曲阜的市树。师:陈毅元帅曾做过一首诗:“大雪压青松,生:(齐背)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师:(展示幻灯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大家齐读。生:(齐读)师:(展示幻灯片:“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是我在曲阜师范学校的墙上拍的,因此《三字经》里面有一句什么来的? 生:性相近,习相远。师:这是哪一方面? 生:学习、道德修养。师:(展示幻灯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到处可见,大家说这幅放在什么地方最恰当?

生:曲阜是旅游胜地,接待外来旅游者,应放在孔林、孔府、孔庙门前。生:宾馆大厅或门口。

师:宾馆。好。我在好几个宾馆拍了几幅,但图象都不清楚,这幅是在汽车站拍的。汽车站,行不行? 生:(笑)行

再向下看(展示幻灯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生:(读)师:(展示幻灯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师生:(读)

师:同学们想想这一句放到哪儿最合适? 生:学校。师:具体些。生:图书馆。

师:对。这就是曲师大图书馆前面草地上的一块石头上刻写的。为什么放那儿最合适? 生:我认为“博学”嘛!图书馆书多,应该广泛学习。切问而近思,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沉醉其中。

师:说的太好了。(展示幻灯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个应该放在哪? 生:(齐答)教学楼上。

师:如果你想读《论语》全篇,我建议你到这里去!(展示幻灯片:论语碑苑)。那里有好些精美的书法作品,形式丰富多样。总之:《论语》在我们曲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我们从小就接触这些,可谓耳濡目染。下面请同学们说说,除了这些,你还会背哪些?并归纳一下属于哪些方面。

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师:这是说的哪一方面?你归纳一下。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学习方面。

生: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面。生: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谈道德。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谈学习。生: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谈为政。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方面。

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做人的准则。你认为这句话放在什么地方最好? 生:学校。

师:学校。教给人做人的准则。还能放在哪? 生:市场。师:为什么?

生:提醒人们诚实,不欺骗。

师:有道理。我觉得这句话更主要是说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据说,联合国大楼的门厅上就写着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觉得这句话如果让美国人多看看多好!

师生:(笑)。师:总的来说,《论语》的内容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教育,二是道德修养,三是为政治国。如果你今天放学回家,家长问你,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你说《论语》。家长问什么是《论语》,那么请你概括一下什么是《论语》。思考讨论一下。生:(思考、讨论、交流)生:《论语》是每个人应遵守的准则。生:《论语》是一部编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是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录的。师:它是记录孔子言行的,只有孔子的言行吗? 生:不,还有他的弟子。师:你再补充一下。生:《论语》是一部编录孔子和弟子言行的书,是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录而成的。师:这句话告诉父母,《论语》不是孔子写的。谁还想说? 生:《论语》告诉我们做人的准则,学习的方法。师:这是它的内容,谁还想说? 生:《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教育我们的一部追记。

师:她补充了这么一个观点——“追记”,这个观点很好,为什么是教育我们的追记?

生:因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说是追记。我们是孔子的后人,应学习前人的经验。

师:我觉得大家说的很好,我总结了几句,请看大屏幕。(《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全书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分上、下两部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其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无以复加的影响,故朱熹说:“天不生孔子,万古长如夜”,并影响到全世界。)让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生:(读)。师:(展示幻灯片:巴黎宣言)因此在1988年有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今天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么一群伟大的先人,手捧的就是这么一部不朽的论著。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想象的说明的《论语》的重大作用。《论语》分上下两部,今天给大家手拿的的就是半部《论语》,《论语》的上篇。师:(展示幻灯片:“同学们,我们以首篇《学而》为例(如果你不喜欢,可以选取你所喜欢的一篇)从中选出你喜欢的句子加以研读,你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讨论,好吗?10分钟时间,够吗?

提示: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哪些地方你觉得有异议?你认为如何?“)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读《论语》读过几次,不过,前两天我又读,有这么一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产生了异议,学完之后整天复习,真是快乐!对吗?我就想,今天复习,明天复习,经常复习,我问你如果叫你整天复习,你快乐吗? 生:(齐)不快乐。

师:大家说在这方面古人的心态和今天天的我们是不是相通的? 生:(齐)是。

师:假如孔子整天复习,你说他快乐不快乐? 生:(齐)不快乐!师:可孔子当时为什么非得说快乐呢? 我想这里面可能有问题。再有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说到月底了,钱快花光了,工资还没发下来,有朋友给你打电话说,明天到你家去,你说会怎样?是不是很悲惨?“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对我发脾气,我表面上不发脾气,心里恼怒一下也不行吗?这种君子不做也罢。因此,台湾有位学者叫南怀瑾,他曾经把这几句戏改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难过乎?”我觉得这才符合常情。师生:(笑)

师:我认为这里面有一字应注意,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习”。这个字的最初写法是上面一个“羽”下面一个“白”,在《说文解字》上说“习”指小鸟反复的振翅学飞。意思不仅仅是学习,复习还引申为演习、训练。因此,我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仅仅指复习,还有实践、训练、实习的意思,老师讲了知识和道理我们来实践一下看看对不对,对了!乐!。因此这句话指少年时代应立志刻苦学习并且学了之后再干什么? 生:(齐)实践。

师:对!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中年,历经磨难,历经仓桑,知交半零落,好朋友没有几个了,这时才发现朋友的弥足珍贵。在一个风雨之夜,有一个好朋友从远方推门而入,这时你会怎么样? 生:快乐!

师:太快乐了,两人触膝长谈,不觉到天明。再随时间的流逝,人到老年,这时历尽苦难,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都已看透了,所有的苦难都可以装在心里,这时晚辈即使抱怨一句甚至不了解自己,也是笑而不答,这才成了真正的君子。因此,我认为这三句话不可分割,它写了人生的三个时代:少年时代立志学习,并学以致用;中年时代知道朋友、友情的弥足珍贵;到了老年,能够包容世间的一切苦难。这是我研读的心得。大家研读一下,十分钟够不够?我加入那个组织?哪一组需要我就举手!师生:(讨论,十分钟)

师:同学们发现了好些问题,我们一起讨论,谁先说? 生:(争相举手)

生:二章17句。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它的译文我有不同的见解,它的译文是:“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人,你明白了吧?”我认为应译为“我教你知或不知的态度吧!”因为这一则是孔子对子路的教诲,对他讲实事求是的态度,很多同学都知道子路的性格非常草率,不够谦虚,所以孔子针对他的这一特点,要他要养成实事求是的好习惯,所以我认为应这样翻译。

师:我觉得这个同学有两点非常的可贵:一,他的理由很充分;二,他从子路的性格态度入手,能够找到最原始的问题,做到知人论世,这就是历史地看问题。说得很好。谁还说? 生:“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解释为慎重的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我认为这样不对。如果在父母终年之前没有好好地对待父母,没有尽到做子女的责任,仅慎重对待他们的去世又有什么用呢?

师:你认为不仅仅在最终的时候谨慎的对待,生的时候,尤其是赡养父母的过程更要认真。那么我再问你,这句话是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 生:有些道理。师:哪些道理?

生:父母养育了我们,在他们去世的时候,理应受到谨慎的对待,在他们死后我们应该去追念,精神上追念,尤其是对父母的爱。

师:主要是精神上的追念,情感上的追念,不仅仅表现在表面的形式上。大家见过有些出殡的,表面上十分隆重,你认为应该怎样?

生:对待父母孝顺就够了,不必过分在乎形式。师:这一点很好。那么你如何评价“追远”这两个字?

生:我认为这没有多大意义,父母乃至祖先都死了,我们如果还沉浸在追念中,就会永远地沉浸在悲痛中。我们应该把对父母的那种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师:寄托在孩子身上,培养好孩子,有道理。父母死了就忘了? 生:教育孩子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先。师:不要忘记祖先,要不要追远? 生:在一定时候追远。师:什么时候? 师生:(笑)

师:我这个问题好像问得不好回答,好,你来说。一生:“慎终追远”这一句没有说对待父母生前怎样,它只说父母去世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所以我认为她刚才的说法不对。

师:她又反驳了,干脆你们俩辩论一下。

生:后面有“民德归厚也”一句,如果是对待仅仅在去世以后,就不足以使“民德归厚”了,这句话主要是教育后人如何孝敬父母的。

一生:不对,这话仅仅是说对待父母的死和追念祖先这两件事,我们应就事论事,不要扯的太多。

生:不行!这句话的意思不仅表现在追念祖先,还应体现在生前对待父母、孩子。其的中心是“民德归厚矣”,而“慎终追远”就是为了它。总之,这句话是教育人们要形成一个世人必须遵守的好传统。

一生:请问何为“终”?终”就是“死”,终点嘛。

生:汉语博大精深,它有多种意思。再者,你不能只看文字的表面。

师:你们两个互不相让,我来说两句好吗?我们先这样考虑,“慎重追远”,它有没有合理的一面?首先对于我们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不要“慎”? 生:(齐)要。

师:对于我们的祖先要不要“追”? 生:(齐)要。师:这个问题好象没有争议。我记得上个月国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来大陆访问就写了这四个字——“慎终追远”。他干了两件事,一是在故乡湖南湘潭“慎终”,他和他的母亲一起奠扫祖坟;再一个是在黄帝陵“追远”,拜谒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有时,我想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那三个已分崩离析了,只有我们中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其中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先人提倡的“慎终追远”的传统,这种民族的传统文化维系着我们。我们这个国家历经沧桑,50多个民族在历史上历经多少苦难战争和分裂,海峡两岸60年的隔阂没有隔断我们血浓于水的感情,靠的是什么?不就是“慎终追远”吗?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沉湎于思念之中,应该如这位同学所说,把希望放在未来。再者,父母死了,形式上的大操大办行不行? 生:(齐)不行。

师:所以我们看问题应该用历史的眼光看,用发展的眼光看,这是我们看待论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展示幻灯片:“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师:时间关系,我们再讨论一个吧!

生:17页,子曰:“父母之年不可忘。”——我认为它的译文有问题,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道,并且应该常常记在心里。为什么要把父母的年龄放在心里呢? 师:我先问你个问题,你知道你父母的年龄吗? 生:知道。

师:你怎么知道?

生:这是一个女儿应该做的。师:那么别人该不该知道? 生:(笑)我是说没必要非得把他们的年龄记在心上,而应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努力孝敬他们。

师:你是说这个意思!还有呢?

生: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不应该放在年龄上。

师:但按照自然规律,判断一个人的健康长寿一般以什么为标志?

生:年龄。不过我认为应该把父母的健康和快乐放在心上,而不仅仅是年龄。

师:看来你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很好,他说的很让我感动,让我们祝福我们的父母,让他们永远健康快乐!通过讨论我们发现《论语》里面有好些精华,值得传承,但是还有些—— 生:糟粕。

师:糟粕,好,你举一个糟粕吧!

生: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我觉得这句话非常错误!师:非常错误,有没有合理的地方? 男生:(齐)有!

师:男同学派代表说一下。

一男生:古代女人地位低下,他把小人与女人放在一起类比,说明小人不得人心。师:不是说女人,是想说小人,女人受到无辜的牵连了!这位女同学想说一下。

一女生:我认为古代这样说有道理,现在再说就没道理,现在男女平等,如果没有女人,就没有你们的存在,有句话说:宁做小人,不做伪君子,试问伪君子中就没有男人吗? 一男生:女人中也有小人和伪君子呀。

一女生:我认为这句话是片面的。小人是难养也,但这句话歧视妇女,它直接把女人与小人并列,让女人受到无辜的牵连就不对了。《礼记》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给妇女套上了重重枷锁,这种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不对的,想想如今,奥运会上阴盛阳衰。师:有点,男同学委屈一点吧。我顺便问一句,你读过《礼记》吗?

女生:没有,我听我爷爷说的。如果没有女人的这种力量,我们在奥运会上也不会有那么好的成绩,可以看出女人在现代社会中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社会的半边天!

师:我还是想问一句,你开始说这句话是片面的,刚才你说的是不合理的一面,那还有合理的一面呢?我很想听。

女生: 小人的确难养,但女人也有天生的一些缺点,如有时言行不一,有的妇女比较专制,心胸狭窄等。

师:关于这个问题的是非曲直我们今天先不下结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应从两个方面看等《论语》。一是积极的一面,一是…… 师生:消极的一面。

师:因此著名学者匡亚明说过这么一名话(展示幻灯片: “孔子思想中既有消极因素,也有积极因素,这两种不同因素导致了两种不同后果,前者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后者则形成了中华民族某些优良传统和特点。这种矛盾现象是孔子思想内在二重性(矛盾性)的毫不奇怪的必然产物。”《孔子评传》)我想用他的话来平息我们刚才男女生之间的争执,好不好? 生:(齐)好!

师: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论语。同时我们也应用一种包容的眼光来看待《论语》,包容它积极的一面,也包容它消极的一面。大家看世界上别人是怎么看待《论语》的。(展示幻灯片:

“1.孔子不仅是万古圣人,也是东洋学问哲学思想的元祖。--金溢洙

朝鲜学者

2.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先哲,而且是全人类的老师。

--井上靖

日本学者 3.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孔子是全世界多民族的光荣。--艾默生

美国学者 4.在道德上,我喜欢的是孔子。

--拜伦(英国诗人)5.中国文化基于孔子之学说。孔子学说关系建立一个中华大帝国。中国切不可盲目采用欧洲文化,时移世易,但将中国旧文明之不适于今日者,略加改易可巳。欧洲人皆言中国如无孔教,中国道德必破产,此语余极赞同。中国最切要者不在西方文化之吸收,反在东方旧有文明之复兴。中国学术远在两千年前已灿然大备,若加以整理使之复兴,则影响世界,极为大,对于世界,必有特别贡献,最后中国或将为世界文化之中心。

--——罗素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

6.以中国教化最著之邦,历数千年而存在,余认为孔子之功。余虽隶耶教,于孔子之道莫不乐闻之。

--李提摩太

英国传教士)前几句话都是对孔子的赞美,我最欣赏最后这两句,尤其是罗素说的,他为我们中华民族作了一个长远规划,最让我感动的是李提摩太说的,他虽然信奉耶稣,但并不排斥孔子。人家外国人都用这种包容的心态看待《论语》,我们更应该用包容的心态、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论语》(展示幻灯片: “包容的心态”)不仅我们要用这三种眼光看待论语,同时论语本身也具备了这三个特点。首先它如实的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及儒教的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具有历史性。孔子有些保守,但他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者”;他又虚心好学,关于这点,《师说》上曾有论述,谁能说说?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生:“圣人无常师”。师:好。《腾王阁序》中有两句:“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这是一个典故,当时孔子对他的儿子孔鲤说:“学礼乎?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在《论语》上有记载,可据《左传•昭公七年》记载,这句话最早是孟僖子说的,当时孟僖子说的时候孔子才十七八岁,因此孔子经常学习人家合理的话。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还记载了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当时有很多人在乡校这个地方议论朝政,有人建议把乡校毁了,子产说:“其所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性者,我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何毁之?”此时孔子至多11岁,后来孔子评价说:“有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孔子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并赞美民主作风。因此我们说在论语本身就具备历史性、发展性、开放性。最后我们用一幅对联概括我们今天研读的内容吧(展示幻灯片:“三种角度读论语 ,一颗童心谱新篇”)我记得一开始大家背了一句《论语》 “三军……” 师生:(齐背)“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展示幻灯片:“同学们,让我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为践行自己的理想,请从《论语》中找寻依据,好吗?并为刚才的那幅对联加个横批,作为我们下一步研读《论语》的目的,好吗?我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网址和资料。)比如说,他想当教师,你就找一找《论语》是怎样谈当教师的。刚才有一个同学和我讨论时谈到政治问题,我说他你很有政治才能,那么你就看看《论语》是怎样谈为政的。我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网址和资料,(展示幻灯片:网站:

资料: «论语别裁» 南怀瑾

«论语今释» 蒋沛昌

«论语译注» 杨伯峻

«论语类纂» 刘振东

«论语导读» 杨树增

«论语通译» 徐志刚)这些可以到我们学校的电子备课室和图书馆去查找。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吧,下课!生:起立

篇8:《春酒》课堂实录

师:琦君笔下的杭州, 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从来没有闻过春酒的香味, 所以我很想知道, 到底什么是春酒啊?同学们能不能跳读课文, 帮老师解难释疑, 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喝的什么酒啊? (学生跳读课文)

生:“乡里乡亲过了元宵节喝的八宝酒……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

生:“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 (淳朴的热情大方) 。凡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 要起个会——酬谢 (这是解危济困的酬谢酒) ”。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说分析得很好。是春节期间, 乡里乡亲家家户户邀聚在一起喝的酒。此时此地, 春酒已不仅是八宝酒, 它不是以它的配料来命而是名的, 在这里包含着华夏特有的年味儿、包含着纯朴的热情的乡里乡亲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滋味, 这就是浓浓的人情味, 主人醉、众宾欢、乐亦无穷“酒不醉人人自醉”这氛围、这酒醉了大人、也使孩子垂涎欲滴。

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1至4自然段, 看看小小的我获得了哪些快乐呢?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交流。 (学生朗读, 交流)

生读:“尤其是家家户户……大包回家”

师:你能用童音读出映在春酒里的童心童趣? (生读)

师评:你读得太精彩了读得如珠玉落盘般清脆悦耳。

师:从你的阅读里, 我的脑海映出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活泼天真的小女孩, 头上梳着两个朝天小辫, (动作) 肚子鼓鼓得, 微微歪着脑袋冲着我笑, 真是很温馨很快乐, 其他小组有没有温馨的画面与我分享。

生:其实我没等她说完, 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 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师:刚才我看你读的时候, 有的同学笑得像花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呢? (生:“偷偷地”)

师:你为什么觉得“偷偷地”觉得好笑?

生:看出她很淘气。偷偷, 不是当着母亲的面, 表现我非常想喝但又不能让母亲知道的隐秘心理。

师: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记忆? (学生展开联想)

师评:一副淘气的小心思, 听来令人忍俊不禁。

师:她偷偷地是在干嘛? (生:舔) 你能做个动作演示一下吗?

师: (掌声) 你把大家都逗笑了, 你是怎么把握这个动作的?

生:一个“舔”字足以见出八宝酒对我的诱惑, 滴滴不舍、唇齿留香把那个馋猫的形象勾画得淋漓尽致了。

师评:真是憨态可掬。好的文章就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让读者跟着哭, 跟着笑, 从平凡的细节中流淌出生活的真谛。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要想办法吸引读者。哪些语句还吸引了你。

生:我呢, 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 用筷子点一下酒, 舔一舔, 才过瘾。这就是纯朴的乡邻, 这就是浓浓的乡情味呀, 也是我陶醉在春酒中的原因。

师:是的, 过春节的时候我们喜欢在这个伯伯面前蹭蹭, 在那个叔叔面前靠靠。那他们就会用筷子尖点一下酒让我们舔一舔, 这样我就会张开我们的小嘴叭咋叭咋, 是吧。还有哪个地方让你感觉“哎呀, 这就是小时候的我呀”!

生读: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生:端着、闻着, 走来走去体现了我对酒的格外珍惜。师:当时是怎么样的情境啊!摔倒了杯子还捏在手里, 是多么的不舍。谁喝了? (生:小花猫)

师:“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小花猫都变成小李白了, 这是一个多么灵动的想象, 连它也喜欢妈妈酿制的八宝酒。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从刚才回忆的这些童年往事中, 看到了一个多么孩子气的小绮君啊, 是谁呵护她这样的童年呢, 是谁包容了她这样的孩子气呢? (生齐:母亲)

师:是母亲,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是, 你给创造了我一个如诗如幻的童年。记得琦君在散文《母亲》中写道:母亲离开人间已三十五年。可是只要我闭上眼睛想她, 心里喊着她, 她就会出现在我眼前, 微微摇晃着身体, 慢慢儿走动着。

如果把剧本中描写母亲的细节拍摄成一个特写镜头, 你最想选择哪一个细节?为什么?请同学们阅读7段, 寻找拍摄点。 (小组交换思想成果)

生:“席散时, 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跟喝过酒似的”

师:你想把焦距对准哪个点? (生:两颊红红的。)

师:这是什么描写? (生:神态描写)

师:你为什么把这个点放大? (生:热情好客、朴实大方) , 还有让你怦然心地方吗?

生:“得意”得说。

师:你猜猜她得意地说什么呢?你用得意的语调说说。 (生联想)

师:通过细节的拍摄我们发现了母亲身上的那种热情好客、朴实大方。这正是我们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童年是人一生中的根, 母亲的温柔善良热情丰盈了琦君的人生路。

琦君用三分童年的无忧, 三分母爱的芬芳, 三分乡邻的纯朴, 再上一分浓郁的年味, 为我们酿了一坛清香四溢的春酒.

同学们也是离开故乡异地求学, 那么当故乡和你渐行渐远的时候, 你心中的乡愁是什么, 请以“乡愁是……”说一句话, 至少用一种修辞。

上一篇:履行人大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冒牌搭档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