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乡愁课堂实录

2022-07-18

第一篇:王君乡愁课堂实录

王君老师《老王》课堂实录

“活”出高贵的生“命”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抄写诵读字词,自由选择词语造句) 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

师:这节课呢,是一个研究课。我们会上45分钟左右。写完了没有?好,放笔。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背刚学的《海燕》的第一段。预备,起!

生: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师:停!高傲的飞翔是一种很浪漫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向往。但是同学啊,生命有时候很遗憾,很无奈,很爱开玩笑,就像《老王》当中,个体的生命状态很多时候不是飞翔的状态。而是这样的──读这个句子,预备,齐! [投影展示]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生读)

师:这是老王的状态。思考,哪一个词语最深刻的告诉了我们老王的生存状态? 生:活命。 师:为什么?

生:我们平常都拥有很多东西,而他就只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所以他生活很艰苦。 师:活命意味着艰苦。我们平时不是活命,是什么? 生:生活。

师:没错!我们是过日子,我们是生活。但是老王是── 生:生存。

师:对,生存状态上的生活。活命。什么是活命?这就是活命── [投影展示] 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他面如死灰

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分不清哪一只瞎 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 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

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 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师:一个人以活命的状态走到生命的尽头就是这样的。来,你来朗读。注意那个很复杂的字“翳”是读“yì”。我给你配点乐,慢点,你先酝酿感情。 (师打开音乐。指示学生开始) (二生诵读)

师:你的状态肯定不是“活命”,她的状态也肯定不是“活命”,因为你们都读笑了,你们还不理解文章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活命”。 [投影展示]

“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后来因为要彻底地反对所谓“阶级压迫”,不准“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三轮就被取缔了。那是中国的一段荒唐的历史。 (学生浏览) 师:我们先听一听老王自己的解说吧!现在你们就是老王。请把这段文字转换成老王的倾诉。讲给坐在他车上的杨绛听。动脑子,王老师帮你开头。唉! [投影展示]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生:唉!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 师:他?

生:我!我脑袋慢,就进不去了,我感叹自己 师:他这样的倾诉对吗? 生:不对。

生:人老了,没用了。

师:好。请坐。谁在他的基础上,把语言组织得更好一些?唉!开始„„

生: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啊,我脑袋太慢啦,就晚了一步,然后就进不去了。人老了,就没用啦! 师:你这个老王,精气神还挺足。不像老王,像小王。我很怀疑老王有没有你那样的精气神。再读,你来。 生:唉!唉!

师:这丫头很有创意啊。她做了创造性地提炼。她把所有文字都变成了“唉”。服!其实这段文字所蕴含的就是生命的无数个“唉”。这就是什么?活命啊!首先被社会抛弃。其次呢,比较第一段末尾,读一读,他的家庭状况如何。看看王老师大屏幕上的表达可以么?比较! [投影展示] 改文: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原文: 有个哥哥, 死了,

有两个侄儿, “没出息”,

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生:我觉得不如原文中写得好啊。 师:原文为什么好?

生:原文中想表达的就是他没有什么亲人。然而下面他直接阐述有一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有出息的侄儿。但是他说他有一个哥哥,有两个侄儿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他还有一点依靠。 师:你看书很不仔细,你还没有真正地读书,还没有进行比较仔细地比较。你来试试! 生:原文是“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有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有什么亲人了”,而大屏幕上是“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有什么亲人了”。 师:哪点不一样? 生:就是说,前一个显得平淡一些,而后面则更加强调“死了,没出息,就没有”。

师:好,强调!听出差距来了吗?词语换了顺序就起到了强调作用。他发现的玄妙你没有发现。他读书比你仔细。向他学习。来,我们配合一下。你现在是老王,我是杨绛,你慢一点儿啊,我们来对话。 师:老王啊,你老伴还好吗? 生:还好„„ (众反对)

师:结合前后文想想。 生:哎,我没有老伴„„

师:老王啊,你孩子都长大了吧? 生:哪有孩子啊„„

师:哎哟,老王啊,你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呐? 生:唉,有个哥哥

师:哎呦,有哥哥真好啊。 生:可是死啦。

师:怎么就死了呢?那还有什么亲人吗? 生:还有两个侄儿。

师;那两个侄儿也能够经常走动走动帮衬帮衬你吧? 生:但是,没出息。

师:那还有其他可以照顾你的亲人吗? 生:就没有什么亲人了。 (生鼓掌)

师:孩子们,这就叫做“活命”啊!没有家庭。没有亲人。再读大屏幕上第一句,预备,齐! [投影展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生读)

师:停!如果王老师只有一只眼,你们会同情我么?(环视大家。孩子们故意淘气,说不) 师:都不?唉,世道人心哟。王老师只有一只眼,你们不同情。那如果老王只有一只眼,周围的人是怎么样对他指指点点呢。我想起讨论过的小悦悦事件。鲁迅说中国人有很多„„ 生:看客!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看客是如何对老王指指点点的。 [投影展示]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师:你,你来。我看你喜笑颜开的,挺会幸灾乐祸。你来说。

生:你这老光棍,太不老实了,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活该!

师:他把大家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活该!造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同学们,这就叫做,读! 生:活命。 师:好,我们继续读书。现在我是杨绛,你们都是老王啊。如果我是杨绛你们怎么回答我啊? [投影展示]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师:老王啊,那个地方是不是就是你的家啊? 生:住那儿很多年了。 师:发现了问题没有? 生:发现了。 师:你说。

生:他没说他的家在那儿,那就是一个房子。家是一个有亲人有温暖的地方。但是他住的地方没有家庭的温暖。

师:好的。只有他的破败的小屋。没有家。这就是什么?读? 生:活命。

师:这就是活命的状态!再读大屏幕上的文字。预备齐! [投影展示]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生读)

师:好多同学在wiki(我们的网络学习平台)上提问,为什么不准人拉三轮,现在很多城市还有人拉三轮呢。因为那个时候说拉三轮的是无产阶级,坐三轮的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不能够在劳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所以说,不准拉三轮。这就是那个有些荒唐的时代啊!这个句子中哪一个词语最心酸地写出了老王的活命状态? 生:只好。

师:只好!来,我们把这个句子读好。你来试试。 生: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师:你读得喜笑颜开啊。你家里苹果电脑就八台,你哪里就能体会到这一点。你家大奔驰就三个,当然不知道“活命”是什么状态。同学们,一起来,预备起! 生读: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师:同学们啊,老王生命当中除了这些“只”以外,可以说一无所有。读啊,每个“只”都要重读。他靠着活命的~ [投影展示] ?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 他只有一只眼

? 他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 他只说:我不吃。

„„

(生读)

师:不能读成这个丫头刚才这样。太雄壮了,太有真气了,像每天都吃鱼肝油一样。老王一辈子可只吃了一回鱼肝油啊!(众笑)重来„„他靠着活命的,预备齐! (生再次动情读) 师:王老师一直以为啊,在现代汉语当中,最走投无路、最孤苦无依的一个汉字就是这个“只”字了。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别如选择,这就叫做什么──活命。那你现在再来读老王临死前的这段文字,不会再像刚才读那样边读边笑了吧! [投影展示] 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他面如死灰

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分不清哪一只瞎 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 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 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 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师:大家先酝酿一下感情。音乐响起老师示意再开始读。慢点啊。这是他临死前的,是他活命状态的最集中表现。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预备,起! (生读)

师:同学们,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不是像海燕那样处于飞翔的状态,而是杨绛笔下的老王这样的“活命”的状态。所以,有同学说这文章一看没什么可看的,太平淡了。这就是杨绛作品的典型的特色。 [投影展示]

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的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实则在经过了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生命最本真最炫目的华丽 。

师:读她的文字我们只有沉入词语里,你才能够感受到平淡文字底下的、背后的、深藏着的一些东西。 [投影展示] 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里。

──南帆

师:其实刚才我们在分析老王的时候,用了一些文本细读的方法„„ [投影展示] 文本细读方法小结 ? 咬文嚼字 ? 深情朗读 ? 重现情景 ? 发现空白 ? 探究疑点 „„

第二部分:感受杨绛的“活命”状态

师:老王有幸的是,他遇到了杨绛,杨绛,何许人也?读作者。 [投影展示] 杨绛,生于1911年

她是清华学者

一代才女

他是《围城》作者钱钟书的夫人 他们夫妇

都是建国初期中国最有学问的高级知识分子 可悲的是

他们遭遇了中国最荒唐的年代──文革 在那些长夜漫漫的日子里 他们经受了非人的苦痛折磨 (生读)

师:这个女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美丽、最迷人的女子之一。你看,她不会对着拉三轮车的那位老人说“这老家伙”,她叫他什么,读出来! [投影展示] 老王

(教生反复读)

师:当你听杨绛叫他“老王”的时候,你感觉出来杨绛心中什么样的情怀? 生:我感觉应该是亲切、博大的情怀。

师:博大,包容他,亲切,真好!你感觉呢? 生:我感觉就是街坊邻居,像一家人一样。 师:街坊邻居,就像一家人一样,是吧?你呢? 生:特别的亲切,特别地包容。

师:对。当你们叫我“老王”的时候,老师也会感觉到亲切温暖呢。杨绛这一代才女对活命的老王,很温暖很亲切。但是,还有其他的复杂情怀。看,文章的开头。 [投影展示]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师:我们说,杨绛的文字,特别简洁,但是这个文字好像特别不简洁。读,我常坐老王的三轮,预备,起!

生读: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师:这段话中哪几个字完全可以不要? 生:他蹬,我坐。

师:对。你说杨绛她怎么了,她惜墨如金,为什么还要写个“他蹬,我坐”?这难道还需要说么?你从“他蹬,我坐”当中感觉到了什么? 生:感觉是对老王的一种感谢之情。

师:他拉着我,他在使劲儿,很劳累不是?很感激你,请坐。有没有其他的感觉。他蹬着,我坐着。

生:我感觉好像每次就杨绛一人坐老王的车。而且一个“蹬”字,就显出老王特别费劲。 师:独特!还有其他的感觉么?他蹬,我坐,我坐在高处,他在下边蹬,我们之间„„ 生:有一种身份地位的差距。 生:杨绛好像不安„„

师:哟,她说她读出一种不安。有同学说有身份地位的差距。很矛盾。一方面,和老王很亲密,另一方面又在着意地表现这种差距。玄妙在哪儿?慢慢体会。老王后来去世了,杨绛写了这篇文章。那么杨绛内心的情感是什么呢?读第一句,预备,齐! [投影展示]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生读)

师:她的感觉是什么?不安?为什么,孩子们?接下来请再快速地把全文浏览一遍,努力地用老师平时和今天讲到的一些方法,我们从第三者角度思考一下,你来评价老王和杨绛交往的点点滴滴的那些小事,老王已去了,杨绛可不可以心安?好,请静静看书! [投影展示]

请默读全文,尝试用“咬文嚼字、深情朗读、重现情景、发现空白、探究疑点”等文本细读的方法研读思考老王和杨绛之间发生的那些事,然后进行课堂 争鸣:

老王去世了,杨绛的心“不安”,你认为呢?她该不该“心安”? (生读书)

师:好。停。现在我们是站在第三者立场上来看待他们交往的故事。请举手告诉王老师你的观点。(生各自举手)

师:好,请你说你的观点。

生:应该心安。因为我觉得她已经为老王做了很多。首先她给老王钱,只要用三轮车的时候一直叫老王的车。 师:给钱没有?给了,一分都不少。

生:这应该算帮助他,因为其他人不敢坐老王的三轮。还有一个,我觉得就是老王这样子,还是因为当时社会底层太艰苦了。她也救不了。

师:是,有时候我们不能救大海里所有被冲上海滩的小鱼,甚至连一条你也救不了。但我们还是要救啊。你认为杨绛已经做得够多了,是吧?好。其他同学意见,来!你先说。

生:我认为她是不应该心安的。因为她麻烦老王那么多,她明知道老王有那么多的病,是为了活命硬撑着来做这件事情。但是她还是烦老王。她基本上每次都是麻烦老王,帮她去做事情,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不安的地方。

师:你认为她一直在“麻烦”老王。她内心里边内疚是吧?这是你站在杨绛的角度去体会她的情怀,是吧?好,请坐。好,其他同学,你说!

生:我是站在外人的角度来看的,开始几个月,他都是经常到我们家,以后都是让老李来传话,我觉得这话有留白。也就是说,老王来找她,但是杨绛好像并没有去找过老王。就是说,如果我们关系很好的话,你有生病了,我肯定会去看你的,但是她没有提到去看老王,所以说她应该是不安的。

师:你看,她就运用了老师教学的方法,留白,她抓住了空白,她发现其实他们的交往当中特别主动的是老王,杨绛显得要勉强一些。

师:在你们初读提的问题中,有很多同学问,为什么老王都这个样了,他还要去送香油和鸡蛋。两个班的同学都提这个问题。你怎么看,他为什么要去送? 生:老王觉得杨绛平时对他比别人好,所以他要回报杨绛。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吃鸡蛋么?我知道你们看不懂这个细节在于,包括我儿子在内的大部分小孩现在一提到要吃鸡蛋了就要被吓得逃跑。但同学们,你们要知道啊,在老王那个年代,鸡蛋是什么?极其珍贵的东西。王老师那个时候,一年只有在生日的时候,才能够吃两枚鸡蛋。从来没有把鸡蛋吃够过。香油呢,太油腻了哦是不是?同学们,春雨贵如油,在那个年代,香油是最珍贵的东西啊!在临死之前,连活命都艰难的老王把香油和鸡蛋送到杨绛的家里,他是在表达什么,表达深深的谢意啊!我们看一个细节。最后老王死了,杨绛还不知道。前面的浏览,最后一句读!预备,起! [投影展示]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也不懂,没

多问。

(没兴趣多问?没忍心多问?没敢多问? 没脸多问?没功夫多问?没心情多问?没勇气多问„„) (生读)

师:我要问的是,他们是那么关系亲近的朋友,为什么“我”居然不问?你认为是没怎么多问?

生(小声地):没敢多问。

师:你怎么看的?你认为是没敢多问?请起来说。

生:我之所以觉得没敢多问,可能是因为别人看着他们像朋友,就是„„(生说不下去了) 师:再组织一下语言,请坐。好,你说的是没想多问,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

生:我觉得从文章的多个角度看,都是老王更关心作者一些。从这个角度讲,是没想多问。 师:好,你认为是她本来就没有那么关心老王。其他同学呢,你说你的观点。 生:想想。

师:好。你说吧。你认为?

生:我觉得是没有心情多问。因为杨绛听说老王第二天就死了,她心情肯定很坏。回家又看到老王送她的香油和鸡蛋,心情更坏,所以她没心情多问。

师:没有心情,好,你在努力触摸杨绛的内心深处。请坐。你说呢?

生:我觉得是没有勇气去问。因为老王死了,他不想接受这个事实。活生生一个人,他怎么会突然死了呢。老王死了,她可能回想认识老王以后,让他做的事情,很不安。首先就是当时的那个阶级不同,老王蹬,她坐着。她想着我要帮助老王,但是她不想伤害他的自尊心。他知道老王是知道的,但是老王没有说破。

师:你的意思是说觉得杨绛没有勇气问,啊?很深刻了。 生:对。

师:好。请坐。我们看当时的背景。当时的杨绛是个什么状态?他们生活的时代,是个疯狂的时代。杨绛作为一代才女,过的是什么日子呢? [投影展示]

“文化大革命”爆发于1966年,那是中国的一个荒唐的年代。当时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受到了残酷迫害,钱钟书、杨绛夫妇此时也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剃成阴阳头,被驱到大街上游行,最后被发配去扫厕所„„ 经受了漫长的苦痛折磨。

(学生浏览)

师:下面的文字是杨绛回顾文革岁月,你来,帮大家读一读。老师给你配点乐。 [投影展示]

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做好了牌子,工楷写上自己的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有一天大雨骤冷,忽有不知何处闯来的红卫兵,把各所“揪出来”的人都召到大席棚里,押上台去“示众”。还给我们都带上报纸做成的尖顶高帽。在群众愤怒的呵骂声中,我方知我们这一大群“示众”的都是“牛鬼蛇神”。我偷眼看见同伙帽子上都标着名目,如“黑帮”、“国民党特务”、“苏修特务”、“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等。

一位中年干部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污水浸霉发黑的木板,络上绳子,叫我挂在颈上,木板是滑腻腻的,挂在脖子上很沉,我戴着高帽,举着铜锣,给群众押着先到稠人广众的食堂去绕一周,然后又在院内各条大道上“游街”。他们命我走几步就打两下锣,叫一声“我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背后还跟着七长八短一队戴高帽子的“牛鬼蛇神”„„

──杨绛回顾文革岁月 (生读)

师:中国历史上最美丽的女子,最有才华的女子,中国最高贵的家庭,代表着中国知识分子最高层次的家庭,他们当时就过着这样的日子。哪里是老王是活命的状态啊,杨绛以及他们一家人也是什么„„ 生:活命。

第三部分:总结──活出生命的高贵

师:你现在再回过头来,我们站在杨绛的角度,她当时没有问,也许,有很多原因。也许没有勇气问,也许没有时间问,也许没有胆量问,也许没有心情问,甚至没有体力问„„孩子们,如果我们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杨绛该不该心安?那个时代,人与人互相背叛。妻子背叛丈夫,儿女背叛父母。就连杨绛和钱钟书的女儿,钱瑗,要回去看爸爸妈妈也要先把大字报贴了,说我跟钱钟书、杨绛在思想上彻底地划清界限,然后才能够回到家,去看自己的父母。而更悲惨的是,杨绛的女婿,钱媛的丈夫,因为不愿意无辜诬陷别人,最后被逼得上吊自杀。同学们,就是在那样一个疯狂的岁月里,杨绛说,一定要给钱;就是在那样的岁月里,老王在去世前,把极其珍贵的香油和鸡蛋,也把更珍贵的信任和感恩要送给杨绛。但是,同学们,所有这些都不能够安抚杨绛的心。你猜一猜,我给你们的课文上没有最后一段,86岁的杨绛回顾那段岁月,她是怎么样剖析自己的呢?看大屏幕,预备读! [投影展示]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生读)

师:孩子们,杨绛是幸运的人吗?她也是一个活命的人啊。当我们读到这个句子的时候,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女子?为什么她也活命,她却说自己是幸运的?为什么她还愧怍?你们现在也许还不会太懂。但有一天,你们会懂。请看投影。这是一篇读后感。王老师写的,最后送给同学们。作为你们去读懂这篇文章的一个起点。请一个同学„„我来放音乐,请你做好准备。 [投影展示] 老王和杨绛

王君 你只有一只眼

但你把这世界

看得多么明白 你的房屋荒僻塌败

但你的心里却充满了温暖

你的三轮车都拉不动那破破落落的日子了 但你还是伸出双手

捧出了 你的大冰块 还有大鸡蛋 你呢

你不安

一直不安

他蹬

你坐

你不安

他只有一只眼

你不安

他要半价收费

你不安

他送人看病不要钱

你不安 他的香油和鸡蛋让你不安 他的悄悄去世让你不安 „„

真的

真的

你已经做得够好了

但你还是觉得自己不够慷慨 于是在被命运流放的日子里 你又把自己送上了灵魂的祭坛

你们啊

活命的你们啊 在那个时代

一样卑微

一样艰难

但你们彼此的牵挂好像那大瓶的鱼肝油 是疯狂岁月里的

热血和肝胆 而这个世界

也因为一位百岁老人的愧怍 让多少曾被嘲笑遗忘的珍贵 涅槃 „„

(生动情读)

师:孩子们,我们有时候会无可奈何地处于“活命”的状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高贵的内心,进入生命的高贵的状态。老王是如此,杨绛也是如此。(板书:在“活命”之间板书:出高贵的生) [投影展示] 越是被剥夺,越是懂感恩; 越是被伤害,越是懂悲悯; 越是缺得多,越是要得少。 爱得越多,隐忍就越多; 爱得越多,愧疚也就越多。 „„

[投影展示] 卑微的生命即使在尘土中也依旧开出了花来„„ [投影展示] 愧怍

(学生浏览,老师配合ppt做最后的点题)

师:同学们,我们要用一生去体会。记住“愧怍”这个词语,永远心怀“愧怍”,不断内省,于是我们就会走向高贵。好,下课。

第二篇:王君《敬业娱乐业》课堂实录

听王君聊课(60):难文易教,繁文简教——《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课前思考] 这是一堂有很多外地老师来听的“家常课”。备课的时候就要求自己有平常心,上课的时候更是如此。准备这堂课,我思考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敬业与乐业》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算长文,难文。从思想意义上来看,涉及到生命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的问题,很容易上成政治课。二是课文本身涉及的语料丰富,事例多,文言句子引用多,名句警句多。初中生学习议论文本就有障碍,而这样一眼看去内容庞杂的议论文,如何在一节课里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收获?

我们首先必须对这样的文本进行文本特质定位。我必须想清楚:学生最可能在这篇课文里学到什么?我最好在四十分钟里让学生学什么?教什么最有效?学什么最有效?

把它作为主题型文本吗?我觉得不必要。道理不再多说。有许多问题是语文课解决不了的,那就点到为止。部分精彩的文学作品具有微言大义的审美特征,可以在主题研究上下点儿功夫。但这篇文章观点明确,是梁启超一家之言,没有必要去深究。

把它作为写作型文本吗?也不妥。初中生写议论文还在启蒙阶段,如果文本具有规范性的议论文特点,值得学生模仿,当然可以一试。但显然,《敬业与乐业》不属于这样的文本。

那么,《敬业和乐业》的文本优势在哪里呢?

我觉得是大量的名言警句,大量的精彩的语言材料的集中呈现。

学生就算是什么也不做,就把这些语言材料背记下来,也是了不起的。 所以,《敬业与乐业》可以定位为积淀型文本。这种文本的处理的特征在于:难文易上。不着力于鉴赏,更不着力于分析,而着力于积累。

于是,这个课的课堂设计就出来了。教学内容很集中,步骤也很简单。

第一部分:速读课文,学字词

第二部分:再速读课文,梳理内容

第三部分:共鸣。尝试现场演讲。诵读记背共鸣语句 第四部分:争鸣。发表不用意见。教师适当拓展

四个步骤中,最体现我自己的“文本特质研究”理念的是第三个步骤,也是课堂的核心步骤。“现场演讲”和“记背语句”事实上都是积累层面的活动,目的都不是为了分析。这和我自己在平常教学中注重咬文嚼字的特点是迥异的。 “争鸣”部分也不展开,教师点到为止,以免冲淡本课的学习目标。

当然,这是一种尝试。这样上,自己也诚惶诚恐。习惯于追求深度的老师可能也会很失望。我理解。我的观点是:不是每一堂课都必须要去“深”的。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本文本特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抄一抄,记一记,也是不错的教学方法。

每一篇课文都去深挖,每一堂课都要有广度,揪住“文”不放,我们会被累死,学生也可能会学得“拉肚子”。

简单一些,清爽一些,务实一些,扎实一些,效率高一些,也是一种追求目标。 这堂课没有预习,现场读练,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在课上学得很主动。教学层次还是比较有梯度。不同学习基础的孩子我想都有收获。

我还有一个观点:课堂教学是有成本的。成本低肯定比成本高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预习不预习,做不做“导学案”,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我在一线,我太知道现在的学生有多忙碌。他们深陷应试的泥沼,作业永远做不完,考试永远应付不完。所以,预习当然好啦,但事实上这可能是我们当老师的一厢情愿。

对一般难度的课文,我比较赞成不预习。

对一般难度的课文,我也比较赞成一节课处理完。

让学生多一点儿自由阅读,自由写作的时间,善莫大焉。 总之,教得简单,活得简单,现在的我,很向往这样的境界。

最后,谢谢我的徒弟金艳老师听着录音一句一句整理课堂实录。好辛苦!鞠躬了! (2013/6/9补记)

难文易教,繁文简教

——《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执教者:王君 整理:金艳

第一部分:读课文,自学字词

师:现在开始上课。第一件事情,翻到《敬业与乐业》,因为我们没有预习,现在快速把全文浏览一遍,了解一下主要内容。请给自然段标上小序号。 (学生看书)

师:快速浏览完课文之后,在随记本上抄写字词。字要写规矩,这个时候是可以出声的,一边写,一边读背。抄完之后可以读读注释。 (学生抄词,读词)

师:抄完之后读注释,大声读,读出声。 (生读注释)

师:好,停!我看了,聪明的孩子一边读注释的时候,他就知道把注释上对你而言比较难的词语,用笔勾一勾,告诉自己这是难点。史卓昕,这个词语读啥?

[ppt展示字词。略]

生:赦。

师:赦,很好!不要读成“赫”了。倪爽,请读这个词。 生:骛。 师:下边部分是啥? 生:马。

师:对,马,跑得很快!陈曲,这个读什么?(师指“强聒不舍”的“聒”) 生:聒。

师:聒,好。同学们把这些词语一气儿读给自己听,开始! (生大声读词)

[Ppt展示梁启超的简介。略]

师:这个人物非常了不起的,王老师是要经常读他的作品的。他是中国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物。而且他还是个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八个,还是九个孩子,每一个都极为出色。我经常看他的家庭教育信件,很受启发。这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学贯中西的人。你们小学时候学过他的什么文章? 生:《少年中国说》。

师:好,来,最后一句。美哉我少年中国„„预备起—— (生背诵)

师:今天学他的《敬业与乐业》,也是一篇好文字。我们先来整理一下文章的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速读,梳理基本内容 [投影展示]

中心论点在第一段,快找„„

中心论点是最后一句

分论点在第三段和第五段,快找„„

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全文有很多理论论据,比如„„

全文有很多事实论据,比如„„

本文用了讲道理论证„„

本文用了摆事实论证„„

本文用了对比论证„„

可以把“敬业”和“乐业”交换顺序吗?

师:从第一件事情开始做起。中心论点在第一段,快找!用红笔圈出来。中心论点在第一段。

生:中心论点是最后一句。

师:常青怡聪明,正是!请用红笔圈出来,这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下边还有两个分论点,一目了然。第一个在第三段,第二个在第五段。都在段首。张雪晴请说。

生: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师:看一个段落的中心句要先看它开头,然后看它的结尾。开头结尾都没有,再看中间。啊,老师教的方法要用啊。分论点记下来没有?全文有很多理论论据,文中运用的那些名人名言,就是理论论据。看谁找得快,找到一句勾一句,找到一句勾一句。加油!请钱诚先说。

生:第一段的“敬业乐群”和“安其居,乐其业”。

师:好了,找一句就够了。大家一起来。请圈出来。继续,郭正秋。 生:主一无适便是敬。

师:很好,第二句了。勾画。继续,刀琪。 生:(沉默)

师:不要急。你行的。沉着!扫视课文。再看看。 生: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师:真好,继续!贾翔宇。 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师:真准确!请坐。类似的这些引用别人的话就是理论论据,还有,再找一句。闵佩南——

生: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师:说话一点自信都没有,重新说! 生:(大声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师:很好,请坐!以此类推。全文还有很多事实论据,就是别人的故事。 师:常青怡最聪明,你来。

生:就是有一个老爷爷,特别„„ 师:其实你说的是成语—— 生:佝偻承蜩。

师:从课文的呈现方式来看,这个成语其实应该算做什么论据啊? 生:理论论据。

师:嗯,理论论据,不是事实论据。自己纠正了非常好。好 ,还有吗,举了那么多例子。刘佳妮说。

生:嗯,那个„„(声音非常小)

师:你的声音太小,我相信后面没有一个老师听得见。我离你远点啊,今天你说的我听不清楚,就别坐下去,说吧,老师相信你。

生: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

师:很好,我们都听得清清楚楚了。请坐。好孩子。大声说话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能力。请继续。

生:当木匠和当政治家比较。挑粪的和当军人比较。 师:这些都属于事实论据。它们也就对应着相应的论证方法„„再问,孩子们啊,先说的敬业,然后说的乐业,语言表达的形式上是一模一样的,请问,可不可以先说乐业,再说敬业?换一换,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谁来说理由。请折振尧。

生:如果一个人不尊敬自己的职业的话,他也不会从这个职业当中获得乐趣,获得乐业要比敬业困难度更高一些。

师:很好,他有一个内在的顺序,内在的逻辑。必须是先“敬”,然后你才能到达“乐”的境界。很好。

[投影展示全文结构图。略]

师:大家不用抄,这个文章结构,看一下就可以了 。这是最典型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一点玄妙都没有。全文就是一个什么结构啊? 生:总——分——总。

师:梁启超这样的大学问家,你看,写文章的时候都讲究总分总,都讲究把分论点表达得那么清楚,眉清目秀。所以,要学习。

第三部分:共鸣

[投影展示]

学习方法:争鸣——共鸣

师:刚才我们梳理了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接下来我们还是采取“共鸣和争鸣”的议论文的学习模式来学习。先努力共鸣。我们为共鸣做点儿热身运动。这是一篇演讲稿,好,现在我们就尝试演讲,在演讲中感受作者的观点。请听要求。

(老师布置不同的组承担不同段落的演讲任务)

师:待会儿每组派代表上来参加现场演讲比赛,每人只有一分钟的演讲时间。不用全部都讲完,选取其中的某些部分就可以了。好,开始准备。

[投影展示]

尝试演讲:

如果你是梁启超,你正站在演讲台上„„请各自选择

3、

4、

5、6段的部分内容,设计现场演讲。语气、神态、动作都要恰当。每人讲一分钟。

(生分小组准备)

师:提醒,每个人都要有准备,可以尝试着讲给同伴听听。 (几分钟之后)

师:好,最后20秒准备„„最后10秒„„上台的演讲者一律不要拿书哟! (学生做吃惊状,啊!!)

师:好,时间到,只有一分钟,我们看哪一组讲得最好。我负责计时并且评价。评价标准是看你演讲的内容是否饱满准确,还有你演讲的姿态等等。现在开始。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参加比赛,各有特点,风格迥异,教师点评表扬。气氛非常热烈)

师:好,小组比赛结束。很精彩,很享受。现在开始自己演讲给自己听,时间也是一分钟。

(学生各自活动演讲,做语言训练)

师:好,停。我特别欣赏这个小组的同学演讲,他们小组的每一位同学演讲的时候都手舞足蹈,很有激情,很有教育别人感染别人的风范。现在我们就尝试“共鸣”。梁启超这篇文章好,年龄越大越感觉几乎每一句都是警句。

[投影展示]

“梁氏”警句整理:

请勾画背诵至少五句„„

师:好,现在找出一句你觉得特别有感触的,圈出来,然后,很大声地朗读出来。不用解释。朗读,背诵,宣传。一句即可。常青怡,带头。大声读。 生: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师:要专一,要持恒。 生: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师:你可不太“敬”哟,特别是对于语文学科,作业一次不交。希望从此改变。继续。

生: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师:专心致志战胜一切。你说话速度可以略慢一点儿。 生: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师:真的是这样,比如我们平凡的教师工作。

生: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师:这话深刻。我们都要慢慢理解,用一生的时光去理解。

生: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师:是这样的,啊。温家宝做总理是个职业,王老师做个小语文老师也是个职业,一点不比他差,对不对? 生:„„(声音非常小)

师:你可是要出国留学的孩子,这样说话,在外国可难混。重新来,大声。 生:„„(还是声音小)

师:出国从清清楚楚地说话开始。加油!大声!

生:所以说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对于人生最为有利

师:很好,大声说话没有问题。请坐。周鹏,你呢?有没有引发你共鸣的。 生:„„(速度太快)

师:重来,不要急。一字一句说清楚。 生: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师:这个话对你挺适合的。好,来,郭青读,第一句。

[投影展示]

⑴“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⑵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⑶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⑸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⑹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⑻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⑼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⑾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⑿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⒀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⒁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⒂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

(组织学生单独朗读,男女生配合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名句,记忆名句。气氛非常热烈)

第四部分:争鸣

师:梁启超真的很了不起。你们长大一定更要多读他的书,多听他的演讲,这个人太有智慧了,所以他才能够把他的九个孩子,全部培养成中国近代的生物学家、数学家等等。好,现在,我们进一步思考,刚才我们说了梁启超的很多好,现在,我们进入“争鸣”阶段,“梁氏”的观点,你是不是都同意?有没有不同意的?有吗?好,常青怡有,了不起!王老师对你刮目相看,请说。

生:我觉得他那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我觉得趣味这东西不是会自然发生,而是需要你去发现,需要你一点一滴发现,你才会得到。

师:哦。其实你的观点和梁启超一样。他的前提是“继续做下去”。 生:哦,对,是我没有看明白。

生:老师,我觉得他的48页倒数第九行有问题,他批评法国人在公事房里叼着烟卷不专注。我觉得工作的时候,只要自己把当做的事情做完了,自己就可以发发神什么的。走路只看脚底下,太专注了,还是像法国人那样比较放松。太专注了生活的乐趣就没有了。

师:要走走看看,看看走走,是吧?生活应该更休闲。 生:对,生活就应该充满乐趣,不能太专注了。 师:我懂你的意思。你是说工作的状态不能太拘束,对吧?这个我同意你的意见,人许多时候不能够太执着了,有时候确实需要停下来看看风景。所以我很欣赏折振尧。建议你再仔细读读梁启超的表达,也许和你的观点并不相悖。

生:梁启超说“不论做什么职业都要特别爱这个职业,而且一定要做到最好”,但是我就觉得不一定。我就想,比如说,山西煤矿里面的小孩,他们做着特别苦的工,但是也得不到很多吃的之类的,那他还要爱他那个工作吗?难道,就像他累死在山西煤矿里,那他死还要带着微笑,特别想挖那个煤吗

师:这其实是另外一个范畴的问题了。小孩子挖煤,那不是他们的职业。他们是被迫的。但同学们的思考很宝贵。咱们今天没有时间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下来之后大家可以在随记本中说说。苏致雅,你有没有不同观点?说说吧。 生:“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绝对不是同一价值。我不同意梁启超的说法。 生: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捍卫了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所以这绝对不能在同一价值上。

师:这有不同的评判标准的问题。很好,提出问题就好。李愫,你有问题,请说。 生: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该敬,有些业就不能敬,比如小偷,像小偷那样的就不能。(众笑)

师:那个叫“业”吗?那个可能不叫“业”啊。好,好,带着问题进课堂,然后,带着问题出课堂。我带来了几个故事,看对你们的思考有没有一些帮助。好,很多问题需要大家在以后的成长中慢慢去思考。

[投影展示]

野田圣子是日本现内阁最年轻的、也是惟一的女性大臣—邮政大臣。她的工作经历是从负责清洁厕所开始的。 现年37岁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既是日本现内阁中最年轻的阁员,也是惟一一位女性大臣。然而有谁能想象得到,她的事业起点却是从喝厕水开始的呢。 野田圣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国酒店当白领丽人,在受训期间负责清洁厕所,每天都要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才算合格。是自出娘胎以来,她从未做过如此粗重的工作,因此第一天伸手触及马桶的一刻,几乎呕吐,甚至在上班不到一个月时便开始讨厌这份工作。有一天,一名与圣子一起工作的前辈在清洁马桶后居然伸手盛了满满一杯厕所水,并在她面前一饮而尽,理由是向她证明经他清洁过的马桶干净得连水也可以饮。此时,野田圣子方发现自己的工作态度有问题,根本没资格在社会上肩负起任何责任,于是对自己说:“就算一生要洗厕所,也要做个洗厕所最出色的人。” 结果在训练课程的最后一天,当她清洁马桶之后,也毅然喝下了一杯厕所水,并且这次经历成为她日后做人、处事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师:再看,这个我们前段时间我们看了,这是龙应台的故事。

[投影展示]

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 因此,你当然更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同样的,抽烟不抽烟,你也得对自己去解释吧。

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师:这个涉及到生命的价值观,可能会和大家刚才提到的一些问题产生碰撞,给你一些思考。你可以在今天的随笔中谈谈看法„„好,以后慢慢去理解消化。这句话,大家一起读,预备起——

[投影展示]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自己也会随之充盈而美丽起来。

(生读)

师:所以,不管我们做什么,都需要经历“敬业”然后到“乐业”的过程。这个你得慢慢去体会,你会明白刷马桶也会有刷马桶的境界。这堂课大家不仅积累了一些思想,还积累了许多好的语言材料,学得很主动。非常棒!下课!

第三篇:《乡愁》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

下载桌面版 备课更方便!

【字体:小 大】语文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鄂教版、冀教版、北师大版、京版资源中心 原创·系列·全面·实用教研中心

七上备课

七下备课

八上备课

八下备课

九上备课

九下备课

中考语文

主题阅读

说课大全

课堂实录

名师在线

作文大师

文言津梁

语文影院

电子辞海

语文图库

语文工具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常作印 点评:柳文生

一、 创设情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伴着《思乡曲》音乐,教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

师: 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矇眬,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教室内鸦雀无声,学生完全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境和朗诵中)

[点评:教师用富有诗意的恰切的语言创设情境,是本课导入的第一大亮点;教师富有磁性的声音,先声夺人,深深打动学生,是本课导入的第二大亮点。]

师: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么好的诗歌,同学们想不想学一学?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

(教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学生朗读)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

生: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

生: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生:我感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学生报以掌声)

师:很好!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

生: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思乡的愁绪。

师:说得非常有道理!下面就让我们用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语速来齐读一遍,注意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进入诗人创造的世界,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学生齐读)

[点评: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学生体味诗中深情,整体感知诗歌,总结朗读技巧,为下一步深入文本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 品味赏析,感受诗歌的内涵美

师:乡愁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一种思乡之情,但是诗人笔下的乡愁却让我们触手可及,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你能找出诗人是借助哪些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来表达乡愁的吗?

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师:非常准确!诗人借助的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

生:不一样。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前三个诗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个诗节写的是国愁。

师:你分析得很透彻。小时候想妈妈的时候,可以写一封书信,贴上一张邮票,这张邮票就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送到自己的家乡;船票虽窄,但一张船票可以使作者乘上轮船来到心爱的妻子面前,可以想见,这两个事物都融进了作者深深的乡愁。而坟墓却不同,当作者来到母亲坟前的时候,无论怎样也不能和母亲相见了,纵然有千言万语又能向谁说呢?读这一节时,我们一定要把那种“哀”读出来。而第四个“海峡”又进了一层,如果说“矮矮的坟墓”是死别,那么“浅浅的海峡”则是痛于死别的生离。祖国大陆就在对岸,可“浅浅的海峡”就是过不去,他只能眷恋,比眷恋母亲、新娘更眷恋着大陆,至此,诗歌的感情由乡关之思升华到家国之恋。

师:通过以上的分析,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那么带着这种认识和感受,让我们把这首诗再朗读一遍,注意读出每一诗节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来。

(学生齐读。朗读效果有明显进步。)

[点评:强调让学生感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只有教师引导得法,学生才能悟得真切。正是由于常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朗读才越来越精彩。]

师:同学们的朗读越来越精彩,但似乎还缺点什么。缺点什么呢?还是让我们从诗人的经历中去寻找答案吧!

(课件出示: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县,1928年生于南京,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他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后来在感到回乡无望时,他写下了这首《乡愁》。余光中说:“对这块土地来讲,曾经缺席了四十年,回来已经很晚了,早就应该回来看看了。”“我庆幸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我慢慢地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生:我感觉,我们没有诗人那样的漂泊经历和文化体验,所以,我们的朗读缺少一种人生沧桑感,显得单薄了一些。

师:是啊!写出《乡愁》这样诗句的人是至情至性的人,没有深切的体察,没有亲身的经历很难有如此的情怀。余光中说,“乡愁,如果仅仅是同乡会式的乡愁就简单,同乡的乡愁是人的基本常情。但是一个读书人的乡愁是把空间加上去,乘上时间,乘上文化的记忆,乘上沧桑感,这种乡愁就是立体的”。一切文学皆人学。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往往蕴藏着作者杜鹃啼血式的悲鸣。“读诗要像演奏家那样把诗的生命激发出来”,这样的朗读才有震撼力。

[点评:语文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走进心灵、平等对话的艺术。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在建构教学情境时,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生的朗读还不够到位的情况下,常老师及时补充的相关材料和巧妙的分析点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学生从中受到感情的熏染,悟出表达感情的方法和技巧。不着痕迹的渗透,达到了“大道无名”的境界。]

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用自己的心灵探测器,细细品读诗歌的精妙之处,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个意象选得好,表达了诗人的“乡愁”,越来越浓,越来越重,如油画的着色逐渐加深。

师:你抓住了理解诗歌的关键——意象!祝贺你!

生:我认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地表示了人的成长历程,还准确表达了情感的变化。感情随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浓,逐渐升华。

师: 你读懂了诗人殷殷的赤子情怀,很好!

生:“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几个方位词用得好,用空间上的隔离来表示诗人产生的乡愁。

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非常精彩!

生:我认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形容事物的形状,以小而轻的形象承载了浓浓的乡情。而且重章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

师:了不起!分析得头是道,老师钦佩你!(老师竖大拇指)

生:我认为这首诗的结构安排得很好,寓变化于对称统一中,全诗都采用“乡愁是……”的句式,既写出了乡愁,又分清了层次脉络。节与节之间整齐均衡,每节内部长短句错落有致,显现出层叠式的建筑美。

师:把握住了诗歌的内在联系,你的发现也很有价值!

[点评:美在发现,美在感悟。“诗以一字为工”,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生审美的触角伸展到文本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地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这一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集体的智慧,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三、 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师:好的诗歌,是读不尽的。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飞翔。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诗节,但是每一个诗节都凝聚着作者一生的沧桑和难以言表的哀愁,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诗节,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的语言,描绘出余光中诗歌在自己头脑中幻现的那一幅幅画面,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

[点评:尊重、保护、捍卫学生的权利是“生本”思想的核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诗节发挥联想和想象,就是尊重学生的权利,就是“生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生:我选择的是第1个诗节。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昏黄的油灯下,一位少年正在书写家信,信写好后,贴上邮票,手托两腮,想起了母亲送儿去远方的那一幕:少年满脸伤感,手拎着行李箱,走在码头上。在分手的那一刻,母亲的一声:“别忘了,到那边来信,——孩子……”少年哭了,母亲也哭了。船消失在天水之间,母亲仍然伫立着,伫立着……(全体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的掌声给了你最好的评价。你的发言让老师想到一首诗《游子吟》,我们一起来背一下吧!(师生齐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生:我选择的是第2个诗节。一个夏天的早晨,“我”,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手拿一张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挤到轮船上,在船上他甜蜜地回忆与妻子的相识、相依,相互离别的情形,潸然泪下。如果能配乐的话,我选配《送别》这支曲子。

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配乐创意很好!

生:我选择的是第3个诗节。到了后来,“我”终于回到故乡,看到的却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冰冷的坟墓,再也看不见母亲那慈祥的面容,“我”跪在坟前痛哭:母亲呀母亲,你在哪里,不孝儿回来了!(学生哽咽,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师:这位同学把自己的感情真正地投入进去了,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学生热烈鼓掌)

[点评:“泡”出诗歌的韵味来。诗歌的语言简约凝练,诗歌的意境含蓄蕴藉,品味诗歌需要慢慢“浸泡”。精彩源于生成,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作品创设的意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演绎出一段段动人心魄的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师:在这4幅画面中,老师比较喜欢第4幅。每当读到第4个诗节时,我的脑海里还不时地涌现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画像。(课件出示于右任晚年图片)于右任先生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而当时他的妻子和长女却留在了陕西的咸阳。于右任先生到了晚年,特别想念大陆,想念他的家乡,想念他的妻子,想念他的女儿。他常常登上台湾的高山之巅眺望大陆,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泪水肆意地流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传说狐狸死的时候总是朝向它出生的地方,动物尚能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怎能忍受这种痛苦的折磨呢!他多么想回去看一看家乡,看一看家乡的亲人,看一看故土的一草一木啊!但是,他想回却回不去啊!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他永远的遗憾!在他去世之前,曾写下一首哀诗——《望大陆》(课件出示,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诵):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师:与于右任先生相比,余光中是幸运的。在多方努力下,1992年,余光中终于跨过这湾海峡,重返阔别43年的大陆。在此后十多年中,余光中20多次返回大陆,参加各种文化活动。2003年当他与到机场迎接的侄儿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的时候,一向健谈的余光中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唯有两行热泪自腮边滚滚而下,砸在机场的土地上。“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2003年9月17日,余光中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福建省永春县洋上村谒祖。这一天距他上次回乡已整整70年。(课件播放余光中回乡图片)同学们,海峡两岸20世纪的国愁,我们必须在21世纪解决,再也不能让这种历史的国愁延续下去!这需要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啊!同学们,那么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诗,共同企盼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学生深情朗读)

[点评:教师顺势拓展于右任思乡和余光中回乡等例子,有力地升华了文本,也使学生得到启发、思考和文化熏陶,使本课凸现出情感的热度、审美的高度和文化的厚度。]

四、 迁移拓展,感受诗歌的创造美

师:我们在感受诗人这种真挚的思乡情感之余,何不来尝试一下,模仿“乡愁是……”这一句式来写一写乡愁,体会一下创造的快乐?

(学生思考、写作)

生:乡愁是深秋的枫叶,飞旋于天地之间的精灵,舞蹈着我的双眸壮烈着我的文字,超脱成寻根的红色感叹号。

师:非常富有诗意,意境很美!

生:乡愁是一轮明月,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

师:能和古体诗词联系起来,学以致用,不错!

生:乡愁是风霜刻下的皱纹,请让我为你擦去未干的泪痕!乡愁是岁月发出的请柬,请让我为你拨响心灵的琴音!

师:好凄美的思乡曲!富有音乐美啊!

生:乡愁是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吹响的是绿色的乡音;乡愁是串串驼铃,声声叩响游子的心扉;乡愁是一杯月色,斟满的是醉人的思念;乡愁是寄出尘封已久却依然炽烈的书信,每一次读来都澎湃起心潮阵阵……

(热烈鼓掌)

[点评:教育者的责任在于唤醒、激活、点燃,用心灵去拨动学生的心灵。以“乡愁是……”的形式,进行写诗的拓展迁移训练,构筑了一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靓丽的风景,流淌出音乐般美妙的旋律!可以说,用足、用活了教材这个“例子”,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的潜质的开发,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没想到咱们班有这么多的诗人,把我又一次带入了的思乡的愁绪。乡愁是音乐中柔美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凄美的恋歌。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诗是余光中先生系列乡愁诗中的一首。他还有一首乡愁诗在整个华人世界也广为传诵,那就是《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课件显示诗歌)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愿把它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同学,让我们用一生一世去品味一个游子地理的乡愁、历史的乡愁和文化的乡愁!(课件播放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同学们一起来唱,好吗?(师生同唱中下课)

第四篇:王君散步实录

王君的《散步》教学实录

——“我们”在“田野”“散步” 第一部分 背读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年轻的经典。它的作者是一位还活着的著名作家莫怀戚。 【投影展示课题和作者】

师:莫怀戚是重庆师范大学的教授,是当年王老师的老师。(生惊讶。)

师:很有名士风范的一位才子。穿着不讲究,当时不用手机,家里不安装电话,不开会。他第二天如果要讲座,头天晚上学生就开始抢占教室位置。他讲课啊,舌绽莲花,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随手写下一篇小文字,就成了经典——

【投影展示】

《散步》这篇年轻的、朴素的短文,同时入选大陆、香港、台湾等各地中学教材。获得无数人的喜欢。它已经成为传奇。

师:请读第一句。

生读:我们在田野散步。

师:这是一幅多么神奇的画面!老师年龄越大,就越觉得神奇! (师画板书。)

师:这是篇精美的短文。课前我邀请了我们班朗读特别棒的王智鹏同学跟老师一起为大家背诵这篇美文。请同学们欣赏评价哟。

(生热烈鼓掌。我和王智鹏配乐背诵。一人一段。我们都很动情。)

第二部分 咀嚼“我们” 师:今天我们就聊这幅图画中的三个关键词。好,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我们”。“我们”有哪些人?

生:我,母亲,妻子,儿子。 (师板书。) 【投影展示】 聊一聊“我们”:

“我们”中的每一个人……

师:介绍一种聊的方法。俗话说“言为心声”。一个人说的话最能表达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现在我们就用演读的方式来聊。你觉得谁挺有意思,你就把他的话读好,并且点评几句。

【投影展示】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生:我觉得孙子是个可爱的人。 师;你得把孙子的可爱读出来。 (生读。)

师:还不太可爱。回到小时候,四五岁,五六岁的样子,寻找那种感觉。注意重音。 (生再读。注意了重音“也”。众鼓掌。) 师:你觉得这个孙子就仅仅是可爱吗?角度可以丰富一点儿。这么说话,这个孙子真 !不要再用“可爱”这个词语了。

生:这个孙子真聪慧! 生:这个孙子真灵气! 生:这个孙子真狡黠! 生:这个孙子真善于观察! 生:这个孙子真善于提炼! ……

师:是,别看这一小段话,其中可有很丰富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天赋呢!就用你们的词——! (师板书“慧”。) 师:请继续发言。

生:我喜欢文中的“我”。

师: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你的喜欢。 (生读。)

师:我听出了体贴。除了体贴,你还想传达其他的吗? (生再读。)

师:我还听出了温柔。 (生再读。)

师:哦,我还听出了坚定。你来评价一下这个“我”。 生:“我”很孝顺,很理解老人。 生:“我”很理性,知道自己的责任。

生:“我”很顾全大局,他爱家里的一切人。 ……

(师板书“孝”。)

生:我喜欢故事中的“母亲”,我觉得她也是特别可爱的人。 师:给你表演的机会,你的读要有动作。

(生表演: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众笑。) 师:像个老人,表演很传神。解释一下,干嘛喜欢“母亲”呢? 生:母亲很慈祥,疼爱孙儿。

师:仅仅是慈祥吗?他为什么要“改了主意”呢?

生:母亲很理解儿子的难处,他不想让儿子不好办。她很开明。 生:她特别善解人意,能够感受所有人的感受。

师:哦,一个开明的母亲。不是每一个老人家都这样通泰哟! 生:我觉得奶奶也很热爱生活,她是真心实意想走走小路。 ……

(师板书“慈”。)

生:我觉得“妻子”也是可爱的人。可是她没有说话。 师:你可以帮助她设计一句话呀! 【投影展示】 我说:“走大路。” 妻子说:“ 。”

生:妻子说:“听爸爸的话。”

师:有点儿生硬!大概儿子会不高兴。

生:妻子说:“奶奶要走大路,我们就走大路。儿子,要懂事。” 师:大家觉得这么表达好吗?当媳妇儿可不好当。

生:不好。这么说奶奶会比较难堪,家庭气氛就紧张了。 生:我也觉得不好,显得这个媳妇儿好像心中有气。

师:媳妇可能会怎么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其实是有提示的。哪句话? 生: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师:聪明!大家琢磨一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投影展示】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师:可不可以这样表达—— 【投影展示】

妻子呢,她总是听我的。

妻子呢,她总是在外面听我的。

生:不好。我觉得作者是在强调“在外面”。 生:妻子总是很给我面子。 生:妻子很贤惠。

师:“在外面”可以删掉吗? 生:不能。妻子只有“在外面”,才“总是听我的”,在家里不一定。

师:那咱加一句。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但是,在家里—— 生:我总是听她的。

生:我有时候听她的。(众笑。) 师:你觉得这矛盾吗?

生:不矛盾。在外边他们的身份比较复杂,不仅是夫妻,还是媳妇呀,儿子呀,母亲呀,父亲啊,他们顾及的东西比较多,要互相关照,互相提携。做妻子的要给丈夫面子。可是回家就不一样了。回家他们是夫妻,没有外人,妻子在丈夫面前犯点混是可以的。

师:你好懂爱情哟!小小年纪就这么有智慧。爱情确实是需要经营的。(众笑。)那好,再来试试,妻子会怎么说。

生:妻子说:“如果你跟着奶奶走大路,就给你一块糖。”

生:不好不好,这是哄小孩子。田野里也买不到糖啊!(众笑。) 师:对,教育最忌讳糊弄小孩子。处处用糖来收买也不恰当。 生:妻子说:“爸爸想的跟我一样。就走大路。”

师:“丈夫”倒高兴了,“儿子”恐怕还是不太高兴。你得思量,这话啊,得方方面面听起来都舒服,都没有压力。

生:妻子说:“这回咱们走大路,下回走小路。”

师:这句话说得不错,有水平。做个好媳妇儿,真得动脑筋,有智慧,多修炼啊! ……

师:也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一下这个妻子。 生:贤惠。

(师板书“贤”。)

师:这就是“我们”。同学们,当你读“我们”这个词语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温暖。 生:安全。 生:幸福。 生:有归宿感。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带着“慈爱”、“孝顺”、“贤惠”和“聪慧”来读。 (生读:我们在田野散步。)

师:这种写法啊,我们可以这样归纳—— 【投影展示】 神奇的写人技巧 一“言”可传神 无“言”亦传神

第三部分 咀嚼“田野”

师:“我们”散步的地方啊,特别值得研究,不是马路上,不是小区里,不是公园里,而是在——

生:田野上! 【投影展示】 聊一聊“田野”……

师:田野!现代人离田野太远了,让我们走到田野里边去——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田野中去呢?

【投影展示】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

(生配乐朗读。) 师:多么美妙的声音!听的我的心都要醉了。这是我们的田野,更是母亲的田野,母亲看到了——

【投影展示】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配乐朗读。强调用欢欣的语气来读。重读“金色”、“整齐”、“水波粼粼”。) 师:多好啊,继续—— 【投影展示】 就这样, 我们

在阳光下, 向着那

菜花、桑树和鱼塘 走去

(指导学生深情地读。) 师:这幅田野里的画可美!可神奇呢!菜花?你的头脑中会蹦出什么诗?儿童疾走—— 生: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梅子金黄杏子肥—— 生:麦花雪白菜花稀。

师:有菜花的地方有生趣呢!桑树更美。我们常说“沧海桑田”,干嘛不说“沧海桃田”呢?“桑”在中国文化中是有特殊的意义的。开轩面场圃——

生:把酒话桑麻。 师:待到重阳日—— 生:还来就菊花。 师:狗吠深巷中—— 生:鸡鸣桑树颠。

师:中国古代有一位美女叫罗敷,是跟我们班石嘉慧一样漂亮的女子,汉乐府中写她的美,就写她“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有“桑”的地方就有——

生:人家。

师:有桑的地方,就有生气,就有—— 生:和平呢!

师:鱼塘呢?池塘生春草—— 生:园柳变鸣禽。

师:半亩方塘一鉴开—— 生:天光云影共徘徊。 师:所以,当我们—— 【投影展示】 我们在阳光下, 向着那菜花、 桑树和鱼塘走去。 (生朗读。师板书。)

师: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鱼塘走去,就是向 走去! 生:向和谐走去! 生:向快乐走去!

生:向红红火火的生活走去! 生:向美丽走去。

生:向幸福和美满走去!

师:进一步想想,如果没有这些景物的描写—— 【投影展示】 如果没有这些景物描写……

生:如果没有,那种春天的气息就没有了。

生:如果没有的话,文中洋溢的那种温情我觉得也淡多了。 生:如果没有,字里行间的生命力就没有了。

生:必须有,为后文“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做铺垫啊。 生:有了这些景物描写,我觉得这篇小文章就显得厚重了,好像有许多东西值得挖掘。 ……

【投影展示】 奇妙的景物描写

春天的气息被渲染出来了 幸福的心境被衬托出来了

推动情节发展的细节被铺垫出来了 多元深刻的主题被暗示出来了 ……

(生诵读,做笔记。) 第四部分 咀嚼“散步”

师:我们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 【投影展示】 聊一聊“散步”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经常散步吗? 生(沮丧地):很少散步。

师:是啊,老师也是。想想挺可悲的。现代人啊,一直在奔跑。小时候,就不能输在——

生:起跑线上。

师:何止是起跑线?中国人简直害怕任何一个阶段的落后。所以,大家都跑啊,跑啊,争先恐后,你争我夺。最后,就都堵在高速公路上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世界上最近的距离——因为你在五环,我也在五环。可就是见不了面啊!(众哄堂。)

师:什么是“散步”呢?散步不是跑,不是跳,不是追,不是捱,不是挪。是一种挺美好的“走”。什么样的“走”才算散步呢。课文最后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生命的秘密。快去找——

生: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师画板书“慢、稳”。)

师:对,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地走,聚精会神地享受美景。这是多么美妙的生命状态!这么美妙的生命状态也是作者用富有“慢慢的、稳稳的”的风格特点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投影展示】

《散步》的文字风格是不是也是“慢慢的,稳稳的”呢?

师:为了帮助大家思考,老师给点儿帮助。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观察下边这组句子。 【投影展示】 第一组句子: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师:这些句子具有相同的特点,句中有的词语可以删掉?请你研究一下。 生:是那些“我的”。

生:对,所有的“我的”都可以删掉。 【投影展示】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指导朗读删掉“我的”后的句子。) 师:真的可以删掉吗?

生:我觉得不能。删掉之后就显示不出“我”的重要性。 生:不能删掉。删掉就显得表达很急促了。

生:不能删掉,删掉就和那句“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形不成呼应了。

生:删掉之后就没有自豪感了。

生:删掉之后感觉这家人就没有那么团结了,也没有那么温暖了。

师:再读这个“我的”,除了你们说的,对于父亲而言,还有一种重要的东西在其中呢! (生朗读。)

生:是责任和担当。当父亲说“我的”时,就是把家庭的责任全部挑起来了!

师:真好!真好!你能够朗读出来,说明你也是一个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好孩子。同学们,适当的重复就是一种表达的“慢”和“稳”!语言形式帮助了作者表达情感。我们再看一句。请不要看书,自己独立思考。

【投影展示】

我的母亲 高大, 很瘦, 不算重; 儿子 很胖, 幼小, 也轻: (生自由练习,各有高下。) 师:原文中是这样的—— 【投影展示】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生朗读。)

师:琢磨一下,这个句子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是前后对应的。 生:有点儿像对偶句。 生:显得特别整齐。 生:意思也是相对的。 ……

师:类似的句子在全文中还不少。找找看。

生: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生: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生: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生: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师:真好!又快又好!你在朗读这样的句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很优美。

生:我觉得吧,特别和谐,这些句子跟作者一家人一样团结。(众笑。) 生:读起来也有一种安全感。

生:它们好像支撑在一起,构成一个温暖的家。 师:说得好有创意。

生:这些句子也是慢慢的,稳稳的。

师:如果要用一种图形来形容这样的句式的特点,你选择哪种图形?正方形?圆形?梯形?三角形?直线?弧线?

生:我选择对称图形。

师:对称图形给人以安定感。 生:我选择圆形,圆圆满满。

生:我选择三角形,老中青三代互相支撑着。

师:这个想法有创意!老师选择的是“圆形”,我还给这种句式命名了—— 【投影展示】 神奇的圆形句式 内容相呼相答 形式相扶相持 思想相辉相映 情感相融相生 (生读。)

师:这就是“慢慢的”、“稳稳的”语言,“慢慢的”,“稳稳的”散步,“慢慢的”,“稳稳的”情怀。现在,也请你慢慢的,稳稳地去读出,背诵出你最爱的句子吧。

【投影展示】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生自由读背展示。) 第五部分 总结收束

师:真好!真好!听着你们的诵读,老师的心也开始散步了。田野上的一切,使作者想起了一样东西——生命。而书内书外的这一切,又使你想起了哪些东西呢?

【投影展示】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一切还使人想起更多—— 生:责任。 生:爱。 生:传承。 生:温暖。 生:担当。 生:还是生命! ……

(下课铃声响起。)

师:孩子们,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悟,在那阳光下,朝着我们生命中的菜花、桑树、鱼塘,走去,慢慢地,稳稳地走去吧!

【投影展示】 我们

在阳光下, 向着那

菜花、桑树和鱼塘 走去 我们都是

慢慢地,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你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生在朗读中下课。)

第五篇:四季课堂实录 名师课堂实录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漂亮的大自然妈妈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她们可以让草儿变绿、花儿变红;可以让天气很热,让我们尽情地在水里游泳;可以让各种水果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给我们带来丰收;还可以呀,让世界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雪白。(出示课件四季图)。

2、还记得这四位女儿叫什么名字吗?

3、对,就叫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四个姑娘在一起,我们就称他们“四季”。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一起读:四季 二

1、下面同学们看屏幕,听课文朗读欣赏四季的景色!(放朗读视频)

2、四季的景色美不美啊,这么美得景色你想不想亲自来读一读?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下,注意模仿老师的语气?

3、小朋友们对的非常好,但是有些生字发音不是特别的准确,把课前圈出的生字宝宝自己来拼读一遍。

4、拼读完了,我们看黑板上的生字宝宝一起来拼读一下好吗?

5、下面我们来开火车拼读。 123,我真棒!

6、叶这个字是由左边和右边两部分组成的,左边是他的偏旁我们把它叫做口字旁,秋这个字也是由左边和右边组成两部分的,左边我们把它叫做禾字旁。雪这个字也是由上面和下面两部分组成的,上面像下雨一样我们把它叫做雨字头。再看肚这个字它也是左边和右边两部分组成,左边这个部分叫做月字旁。 下面跟老师认识一下这四个偏旁。学生跟着老师读。

7我们认识四个偏旁,现在我们在来看生字宝宝如果我们把它们的拼音去掉你还认识他们吗?自己试着读一下?

8、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你记住了哪一个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9、我们来抢读看谁读得快,音读得准?

10、我们来为生字宝宝找一个好朋友把它变成一个词语?出示幻灯片?

11、现在老师遇见了一点小问题,一直小猴子要摘树上的桃子,可是它已经累得没有力气了,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剩下的桃子摘完啦?鼓励一下自己。

12、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学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学课文会不会学得更好。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一共分成了四个小节,这是什么,草芽,这是什么,小鸟。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一小节,第一小节描写了哪一个季节,板书“春”。春天里小草发芽了,谁来说一下春天的小草是什么样的形状?尖尖的。

有多少尖尖的草芽啊?春天的草芽真柔嫩真漂亮。我们读这一小节的时候要把尖尖和春天重读,还要用轻一点、细一点的声音读出草芽的柔嫩。

师范读,请两个同学来读一下。再齐读。 春天里除了小草发芽,你还知道什么特点吗?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冰都化了。

同学们喜不喜欢春天啊,那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春天,一起歌唱春天在哪里。

13、大家唱得真好,我们再看这是什么?荷叶。这是谁,青蛙。这是什么,荷花?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二小节,生齐读。

第二小节描写了什么季节,夏天(板书)。到了夏天美丽的荷花盛开了,美丽荷花的叶子是什么形状啊,圆圆的,大家用手比划一下。

荷叶圆圆的可不可爱啊?可爱。我们在读这一小节的时候要把圆圆和夏天重读,要用喜爱的语气读出荷叶的可爱。

师范读,请两个同学来读一下。再齐读。

夏天里除了盛开美丽的荷花还有什么特点?青蛙出来了。夏天这可爱。

14、这是什谁,谷穗?它在干什么,鞠躬、点头。谷穗现在是什么颜色,金黄色。

齐读这一小节,这一小节描写了哪个季节,秋天(板书)秋天的谷穗是什么形状啊?弯弯的。用手臂来描述一下,谷穗一长出来是直立的,到了秋天为什么变弯了?小米熟了,小米熟了把它压弯了。是个丰收的季节。鞠躬怎么样的动作,同学们起来做一下,鞠躬说明对人怎么样,有礼貌。谷穗有礼貌吗,有。我们在读这一小节的时候要把弯弯、鞠躬、秋天重读,读出谷穗的成熟、喜悦、有礼貌。

谁能来挑战一下。请两位同学读,然后齐读。

秋天除了谷穗成熟你还知道有什么特点啦?果子熟了、水果蔬菜都成熟了、叶子变黄了、菊花开了。 15 你们看这是什么季节,冬天?

看看画面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指肚子。 一起来读一下这一小节吧。

大肚子一挺是怎么样一个动作。大家站起来试一下。

雪人顽不顽皮啊?所以你读的时候要把大肚子一挺、顽皮、冬天重读读出雪人的顽皮。

下面听读一下。请两个同学来读出雪人的顽皮。齐读。冬天很冷我们要穿上厚厚的棉袄。

16刚才我们欣赏四个季节的美丽景色,下面我们来说一说,老师说第一句我看谁能够学会了,“草芽尖尖”学生读。老师说草芽尖尖是春天。“谷穗弯弯”是秋天。荷叶圆圆是夏天。雪人大肚子一挺是冬天。

17这些景色美不美啊,美,这真是太美太神奇了。同学们想不想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啊?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

这是哪个季节,桃树开花了,柳树叶发芽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了。

这是夏天,柳树的叶子长长了,池塘里开满了美丽的荷花,听一听这是什么叫,知了。

秋天,大树上的树叶都变黄了,树叶纷纷往下落了,秋天来到了。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全都白了,树上都盖上了厚厚的雪。 冬天可漂亮了。

18四个季节都很美丽,看了四个季节你有什么感受?

19、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这四个季节也在你心中留下深深地印象,拿出你们的彩笔把它画下来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王君乡愁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乡愁课堂实录王君04-25

品质课堂实录04-28

氓课堂实录04-09

画课堂实录04-12

争吵课堂实录04-19

《检阅》课堂实录04-25

《满井游记》课堂实录04-27

上一篇:雾凇教案第二课时下一篇:物流公司经营分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