酂城三中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2024-04-09

酂城三中留守学生工作总结(精选5篇)

篇1:酂城三中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酂城三中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学生温暖工程”,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镇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学生”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学生”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每班推荐4—5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学生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学生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社会力量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为了“留守学生”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文体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对其结果进行评比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7、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学生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学生”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在结对的老师中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教师。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2010年7月

篇2:酂城三中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情况分析

酂城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很多青壮年劳力举村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作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各学科基础薄弱,在摸底考试中成绩很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制定教师帮扶计划,并引导进行一对一互助。

三、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学校领导组成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2、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3、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组成帮扶小组。

4、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5、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我班留守儿童关爱案例

一、学生情况介绍

基本资料:杨程程,女,12岁,六(2)班学生;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奶奶;

家庭教育状况:爸爸、妈妈外出务工,她自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其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对她的要

求从来不说半个不字。

个性特征: 杨程程聪明、活泼,但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容易动怒。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自己做小动作,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与同学的关系很差,大部分都不愿意跟她玩,她也不愿意参加班

级活动。

二、原因分析

1.奶奶的无原则溺爱。她的奶奶一味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她任性、蛮横、不讲道理。2.父爱、母爱的缺失。杨程程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她,到大城市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她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杨程程的奶奶很少让她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让她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学六年来,她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她的易暴易怒情绪。

三、具体教育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我主动和她亲近,和她做朋友。对她的情绪表示理解。当她调皮时,不直接批评,调查清楚,搞明白是什么原因,然后和她讲道理,让她慢慢的平静下来再探讨原因。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我和杨程程的家长联系,告诉她的奶奶一味的娇纵孩子,已经造成不良后果,要对她的无理要求说“不”,当她犯了错误要注意方法,及时批评教育;让她的爸爸、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她联系,关心她的学习、生活,让她感受到自己和其她小朋友一样拥有父母的关爱。

3.教给她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她回想生气的原因。请她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带动班上学生给她找优点、和她做朋友。

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她与其她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她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 杨程程已经有些进步,易怒现象少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希望她有更大进步,明天更美好。

五、存在的问题

1、还需要进一步同学生交流取得她的信任,同她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经常同她交流。

2、还需经常同家长取得联系,同家长随时交流孩子的相关情况。

关爱留守儿童总结

一开始对”留守儿童”这词有些陌生,只听说过,不知道具体代表什么,而通过学校跟留守儿童结对这样的活动逐渐了解起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大批未成年人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因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抚养、教育和管理,就这样,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形成了。他们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因此学校组织了与留守儿童结对的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

健康成长。

在关爱留守儿童结对活动中,感觉杨程程是个活泼的女孩,但是与她交谈时感觉她还是比较内向的,记得当时问她一些情况时,会犹豫会儿再说,有时就会点头。不过,她始终都是带着可爱的笑容。

有时通过电话询问她的一些情况,但是很多时候会出现问题,就是与她奶奶的沟通问题。都是用方言讲话,也听不懂普通话,没办法只有联系在外打工的妈妈,所以交流的时间减少了。从这样的情况可

以看出周围的环境对留守儿童影响极大。

留守儿童缺失的是亲情,而作为代理家长的我们虽然不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亲情,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行动,让他们体会到社会上还有人关爱他们的,这世界是充满爱的。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我们也在逐渐地成长。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想我学到了许多。最重要的是,“留守儿童”在我心中不再是简单的一个概念,简单的一个特殊群体,而是一个个儿童无比沉重的现实处境,是一个个残酷而又无奈的生活!因而,每个人都要从心底萌生责任感,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用心去关爱他们。

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不仅仅关注留守儿童,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都应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他们。当然,也要让更多的群体关注他们,确切地给予帮助。因为社会的和谐,需要你我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需要你我共同保持。

篇3:酂城三中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一、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三中留守儿童情况

(一) 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

该调查分别对七、八、九, 三个年级进行了调查, 每个年级各选取30个留守儿童, 可以发现他们的心理普遍存在着一种厌学情绪。在学习成绩方面看, 在班级里学习成绩较差的大多是留守儿童。在调查中我可以发现, 对于每一次考试, 他们的态度是只是去参加考试, 根本没有认识到考试是对自己的上一阶段的学习情况的反馈。对于老师的作业, 他们的态度只是完成自己能够做答的题目, 对于一些不会的题目, 他们只会选择去放弃, 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会选择去请教老师。这样的结果只能使他们学到的知识容量永远是一些较容易的, 他们没有培养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时间的延长, 进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厌学情绪。

(二) 留守儿童的听课效率

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的他们认为自己每天按照父母、老师的安排去上学, 上课是一种被动地接受知识, 没有养成一种主动学习的习惯, 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学生本身, 一方面来自老师的教学方法。在对10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的过程中, 在40分钟的一堂课上, 能坚持跟着老师的思维听课的学生仅有10%, 40%的学生课前的三十分钟能够专注地听课, 30%的学生课前的二十分钟能够专注地听课, 2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不会, 根本不去学习, 他们是产生厌学情绪最为强烈的群体。

(三) 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留守儿童有70%是住宿在学校里, 他们一般都在学校食堂吃饭, 学校食堂的饮食相对来说是规律的, 但是很少有荤素的合理搭配, 菜谱中以素菜为多。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 他们更多地需要合理的饮食配餐, 这样才能补充他们身体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对于初中繁重的学习任务, 因为没有得到合理的营养配餐, 留守儿童中的生病率远远高于其他学生, 他们免疫力差, 不能很好地抵御病毒的入侵。所以, 在一定程度上, 这影响了他们学习时间, 进而影响了学习成绩。

(四) 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

大多留守儿童是寄宿在学校公寓的, 还有一部分是由监护人照顾的。对于监护人的受教育情况, 在学校方面, 虽然是由老师负责, 但是他们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知识教育, 只是在扮演着看管学生们的角色;在家庭方面,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是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他们的文化程度低, 根本不能在学习上辅导孩子, 也是扮演照顾他们生活的角色, 当他们出现心理的问题时, 也不能与他们积极地沟通交流, 得不到应该拥有的心理督导与心理疏导。

二、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三中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

(一) 留守儿童缺乏关爱

凉城县三中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在2006年就已经在外面打工了, 意味着他们在8-10岁之间父母就离开了他们。父母平均每一个月和他们联系一次, 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和父母见面。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 这就使得他们的心理上永远是自卑的, 不愿与同学们交流, 也不主动与监护人、与老师说出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在精神上得不到家长的关心与爱护, 导致他们的思想负担很重。在课上他们经常想念父母, 造成了思维上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最后导致他们不想学习, 成绩下降, 厌学情绪逐渐增加。

(二)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他们中有住宿在学校里的, 有的是祖父母与外祖父母陪伴的, 不论是哪种方式, 一方面, 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他们的监护人都是低学历, 在学习上得不到监护人的有效辅导。另一方面, 他们遇到学习中的难题不会主动请教老师, 等待老师讲解, 这就造成了他们只是被动的学习心理, 随着时间的长久, 他们渐渐地不愿去做题, 也不愿去思考, 养成了一种不去做任何的家庭作业的习惯。因此, 课上老师讲课的内容得不到巩固, 学习成绩逐渐下降, 厌学情绪在增加。

(三) 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

在学校里, 一方面, 老师们没有在心理上认识到留守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实际上, 他们最需要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另一方面, 他们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课程, 不明白留守儿童心理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最后, 在学校里缺乏专业的心理与社会工作方面的老师, 当学生中出现了问题时, 没有及时地解决, 最终造成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厌学。

三、改善留守儿童厌学情况的几点建议

(一) 建立学校社会工作站的专门logal

学校社会工作站要有自己独立的logal, 使得在学校社会工作站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团体中的一份子, 在心理上他们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关爱, 这样会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心理上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爱护的情况。

(二) 组织学校社会工作站的活动

学校社会站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从整个活动的策划、实施、评估中都要有学生们的参加,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培养了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力, 也使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 能在学习之外找到一些自信心。

(三) 增强学校社会工作站的师资力量

学校社会工作站的师资力量要加大, 尤其是培养能处理心理问题的老师, 运用专业的知识解决学生们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社会工作老师要与任课老师建立积极主动的关系, 向他们取得在学习上的一线资料, 这样更有利于社会工作老师对学生工作的展开。

(四) 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

在学校社会工作站中对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自己的档案, 档案中不仅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 还应包括学习成绩走势、学生近期变化总结等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现状, 而且能理解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给予积极地引导。对每一行为背后的分析与试卷成绩背后的分析, 可以与学生们进行良好沟通, 共同设定完善周期、制定优化目标, 并给予他们信心。待这一系列的活动完成后, 还需要学生的反馈, 做到有效果、有效率。

社会工作站的建立对留守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 能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等方面都给予正确的引导, 使留守儿童对学习逐渐产生信心, 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摘要:本文以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三中为例, 介绍了凉城县三中留守儿童的厌学情况, 通过对他们的调查问卷的分析, 了解他们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 从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出发, 提出建立了学校社会工作站的建议, 从而使留守儿童的厌学情况得到改善, 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留守儿童,厌学,学校社会工作站

参考文献

[1]马林芳.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价值分[J].社会工作下半月 (理论) , 2008.1.

[2]左小彩.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2.

[3]李序科.学校社会工作视阈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 2010.5.

[4]冯寿林, 廖颖, 朱为崎, 冯小林.农村留守青少年成长问题及社会工作应对策略分析——以《学校社会工作》课程的实践为例[J].学理论, 2011.2.

篇4:做好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探析

【关键词】班主任 农村留守学生 教育措施

农村中小学生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常年外出打工,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其子女就寄托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朋友家,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隔代教育”或“寄养教育”的现象。导致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孩子因此变得任性、自私、性格孤僻、厌学逃学、辍学、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沉溺网迷,甚至违法犯罪。为了关爱留守学生,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学生教育这一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当好班主任呢?

一、现实中的农村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长期缺乏父母有效的监护,缺乏家庭应有的亲情、温暖,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使他们的教育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留守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学生因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得不到亲情的滋养和满足,得不到生活的需要与保障,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学校教育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关爱、亲情缺失难于顾及,与家长沟通难以实现。而对留守学生来讲,学校成了他们唯一接受教育的场所。

(二)留守学生的家长,在子女的用钱上,容易走向极端

留守学生的家长,在子女的用钱上,往往容易走向极端:一是父母因没有时间对子女学习、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愧疚感,于是就给子女较多的零花钱,使留守学生因金钱过多而丧志、而生惰、而生非、而变坏;二是有少数父母在外务工工资低,生活窘迫,给子女拿的钱少,根本无法满足孩子的生活学习的需求,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孤僻和悲观厌世的畸形心理。

(三)监护人的临时监护人与留守学生的思想观念差异极大,沟通障碍明显

一是作为监护人的临时监护人的职责与角色定位,首先对留守学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关注优先,而严格训诫、行为表现的监管很少,对学业的介入就少之甚少。二是作为隔代教育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老式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的差异,文盲率较高,与留守学生的思想观念差异极大,沟通障碍明显。

(四)留守学生的教育中,出现了学校、家庭之间的安全管理“空档”

由于在留守学生的教育中,出现了学校、家庭之间的安全管理“空档”,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留守学生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严重存在,留守学生溺水、触电、意外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二、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措施

(一)健全机制,班主任唱主角

班主任要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学生学文化、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班级里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二)给留守学生温馨的“家”

1.留守学生因为与父母接触相对较少,缺少父爱或母爱。因此,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这时,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他们要怀有真诚的感情,倾注更多的爱,关心、体贴他们,经常与他们谈心,极力营造“亲情氛围”,使他们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在班集体中找到“家”的感觉。

2.“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树林里那么大,也找不出两片相同的叶子。作为个体的学生也是一样,各有各的优点,缺点也不尽相同。曾经有些老师对某些学生的评价是:学习不认真,经常违反纪律,真是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每个学生都有个性特点,都有其聪明的一面,只要他发挥其优势的一项,弥补自己的弱项。

3.开学初期,要非常详细地记录留守学生的个人信息、家长信息以及在家法定监护人的信息,并分栏造册。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向他们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每次都要登记好。

4.班主任在搞好日常管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卫生、成绩、违纪状况,要实行量化管理。特别是提高服务意识。对学生要亲切的关怀和细致的关心,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三)教育农村留守学生班集体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1.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学生以特殊的关爱,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困惑,多走进他们,多接纳他们,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了由于留守而缺失的亲情。

2.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收获了成就感,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学生成长的乐园。

3.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成立留守学生“爱心小

组”,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学生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四)农村留守学生的社会教育作用

班主任如能争取校外教育力量实施教育,比如聘请校外辅导员、发挥留守学生身边的老党员、老教师等的作用,请他们帮助管理照看等。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学生。

篇5:酂城三中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一、学校育人目标:

初中三年是学生身心初步发展的阶段,通过三年的教育和学习,使每一个同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之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德育目标: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和灵魂,针对我校学生实际的认知特点,学校通过科学的系列德育活动,培养学生成为健康活泼青春阳光的中学生。

三、德育系列教育:

1、规则教育:

◆主要教育对象:

七年级

◆主要教育内容:

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训练各种规范的行为。规范学生言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如值周制度、停车制度、早读制度、实验室制度……)

◆教育方式:

学校教务处、政教处要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学期开始初,制定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教育的形式尽可能多样化,可以采取知识测验、知识竞赛、主题班会、辩论赛、演讲赛等多种形式进行。

◆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培养规范学生的基本行为习惯

2、尊重教育:

◆主要教育对象:

八年级

◆主要教育内容:

尊重每一项值得尊重的事物:主要应该强调的是尊重周围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尊重父母老师和社会上所有的劳动者、尊重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美好的事物、尊重自己和同学

◆教育方式:

同初一年级的规则教育一样,在学期初制订计划,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注意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开展和探索更加合理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由于八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与七年级有所不同,故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以与研究性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活动中理性的成分可以更加浓厚一些

◆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培养有爱心,有一定的人化素养的学生

3、诚信教育:

◆主要教育对象:

九年级

◆主要教育内容:

学习中的诚信、生活中的诚信、社会中的诚信教育

◆教育方式:

通过调查、演讲、实践等方式,触摸体验诚信的意义,为走向更高一级学校奠定较为扎实的人格基础

◆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培养有责任感的学生

四、德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除了平时常规的德育活动外,(如开学典礼、每周晨会、课堂老师德育渗透、班主任组织的主题班队活动、黑板报等),全校意义上大型活动初步计划制订以下几种

每学年的第一学期:读书节、艺术节

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体育节、科技节

每一个大型活动的时间一般在两周左右,(读书节为一个月),每一个大型活动组织形式不一定很多,但一定要精,要注意德育教育的效果

五、德育教育的实施者

1、全员德育

学校要求:学校中的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都应该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对学校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都应该进行管理和指导。职工重点应全心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用优良的服务去感染和带动良好校风的形成;教师除认真组织好教学、完成教学任

务外,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和思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今后每次的评教活动中,与学生思想的沟通将作为教师考核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2、政教处主导

每次活动,政教处制定具体活动方案,检查落实情况,作出评价 附:学校德育主题月安排

二月份:良好行为养成教育月

三月份:学习雷锋精神月

四月份:民族文化宣传月

五月份:体育月

六月份:科技月

九月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

十月份:艺术月

十一月份:读书月

上一篇:齐白石花鸟画扇绘画作品下一篇:小学教师业务理论学习提升工总结2009-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