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工作机制 做好留守学生关爱工作

2024-04-16

健全工作机制 做好留守学生关爱工作(共13篇)

篇1:健全工作机制 做好留守学生关爱工作

健全工作机制 做好留守学生关爱工作

留守学生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的产物,反映了一系列社会深层次问题,包括教育公平、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社会保障等,其根源在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基础教育布局没有及时跟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才能根本地解决留守学生问题。但是在目前形势下,建议着重构建六个机制,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一是构建党委政府统筹机制,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党委政府及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责任。要把留守学生教育成长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建立由宣传、公安、教育、司法、民政、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组成的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协调小组,并形成制度。要加强对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研究,制定有利留守学生教育成长的政策,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留守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是构建职能部门保护机制,创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学生的大环境。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把关爱留守学生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供更多帮助。各职能部门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结对子互帮、亲情热线等活动。建议公安、教育、卫生、民政、城建等部门加快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种城乡隔离制度,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为儿童能在父母身边生活、成长创造条件,为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学生问题提供制度保障。三是构建基层社会呵护机制,让关爱留守学生行动落到实处。乡镇、社区要做好留守学生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有关情况。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学生要特别关注,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学生家里慰问,切实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学生“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构建学校监管建设机制,不断优化留守学生的教育成长环境。学校要健全关爱留守学生的制度,建立留守学生专门档案,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情况。学校的心理老师要对留守学生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要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学生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重视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定期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代养人联系沟通,交换意见,或者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和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监管网络。建议各地大力开展农村中、小学“寄宿”建设工作,切实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和生活上的困难。

五是构建亲属监护责任机制,全面提高留守学生的监护水平。加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六是构建父母子女沟通机制,铺架留守学生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桥梁。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建议有关地方开设留守学生家长热线机制,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篇2:健全工作机制 做好留守学生关爱工作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长效机制

“留守学生”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一产物。近几年来,伴随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大,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呈现空前的频繁的局面,主要是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许多年轻父母远离自己的家乡外出务工、经商,将其子女托付给亲戚或朋友代管,不少孩子便成了“留守学生”。这些学生长期不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心理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我校农村户口学生较多,许多学生父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这些学生往往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监护教育,有的还无人监护,征对这些“留守学生”的现状,我校制定了相应的关爱机制。

1.紧扣两个重点,突出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德育处、少先队把留守学生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思想教育和生活关心两方面实际问题上。

一是在思想工作上,坚持以德育为首,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留守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努力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二是在日常生活上,坚持留守学生“三优先”制度:优先安排住宿、优先安排就餐、优先享受资助。学生在校寄宿期间,个人事务自己动手,自我监督,让留守学生完全摆脱对家长的依赖。

2.强化三项制度,突出管理措施落实 一是强化留守学生信息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调查,及时掌握留守学生动态,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二是强化留守学生住校生活制度。加大住校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管理力度,制订《瞿河学校住校生管理条例》,促进住校生的规范管理,安排专职生活教师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使留守学生重新找回家庭温暖。

三是强化留守学生爱心帮扶制度。向社会各界寻求帮助,减免贫困学生的上学费用,提供生活补助。在本学期学校的各项助学奖励中,校团委积极努力,为留守学生争取了很多资助,如在射洪县政府特困优等助学金的发放中,我们也充分考虑留守学生的实际困难,向留守学生中家庭较为困难的同学倾斜。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得留守学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变得活跃起来,阳光起来。

3.抓住四个关键,突出教育管理实效

一是抓住身心健康这一关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聘请我校心理辅导老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设立学校心理咨询点。学生们通过与心理老师面对面谈心,或者利用心理信箱与心理热线进行交流,使他们心理障碍得以排除,心理压力得到缓解,能以健康的心态和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

二是抓住学习成绩这一关键,采取有针对性教学。留守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管教和约束,学习不用心,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严重的还有厌学情绪和辍学倾向,各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同时利用相对丰富的在校时间加强课后辅导,与班级签订留守学生工作责任状,把提高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列入教师日常责任范围,提高老师工作责任心。三是抓住寄宿生活这一关键,丰富校园文体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召开学生运动会、组建兴趣小组、举办文艺演出、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让留守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发挥了特长、培养了自信、陶冶了情操、促进了个性的健康发展。如:我校举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每年一届的校田径运动会、以感恩、爱国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

篇3:健全工作机制 做好留守学生关爱工作

1 总结成绩, 交流经验, 明确职责, 增强信心

近年来, 全省各地农业农机部门,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始终坚持“抓生产必须抓安全”的理念, 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规, 切实加强农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紧紧围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这一主线,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严格依法行政、强化安全源头管理, 大力开展安全检查、宣传教育, 排查整治事故隐患, 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等活动。认真落实以“一岗双责”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了对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严格依法行政, 强化了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大力开展安全检查活动, 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防范。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促进了安全监管与相关工作同步推进。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提高了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加强机构装备和队伍规范化建设, 提高了安全监管能力。特别是在2010年机构改革的特殊时期, 全省农业 (农机) 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思想不散、工作不乱, 对安全生产工作始终高度重视, 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较好成绩, 全省农业安全生产态势基本稳定, 农机安全生产死亡、重伤人数、经济损失三项指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范围内, 行业其他方面也未发生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 为保障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安全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认真分析农业安全生产形势, 安全生产及安全监管任重道远

2.1 抓好农业安全生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推动农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安全生产关系社会稳定、事业发展和家庭和谐。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第一”的理念, 把做好农业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农业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来抓, 作为服务“三农”的大事来抓。2.2抓好农业安全生产是四川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工作的客观需要。从农机方面来看, 由于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 特别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和对地震重灾区倾斜政策的实施等, 四川农业机械拥有量大幅增长, 截至2010年底,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3 155.14万千瓦, 较“十五”末增加42%。然而农业生产者素质普遍较低, 四川田块面积普遍较小、机具转移频繁、机耕道路状况差等, 导致农机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突出, 特别是农机安全监理手段弱、“三率”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重大事故隐患多,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日趋严峻。从农村能源特别是沼气建设方面来看, “十一五”期间, 四川农村沼气数量已达525万口, 大中型沼气工程2 541处,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400多万立方米, 还有大量的其他农村能源设施。这些设施设备大多涉及易燃、易爆、有毒的气体、液体、固体, 使用过程和工程建设工程中易于发生安全事故。在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机耕便民道建设等各类农业发展项目方面, 需要考虑的安全生产因素不少。此外, 各级农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自身安全也需要高度重视。

2.3 抓好农业安全生产是落实国家安全生产一系列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近期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的现实要求。这几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应急救援制度、领导班子全员负责制、“一票否决制”等制度。中纪委还出台了《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适用党员处分条例的解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安全生产, 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来, 从中央到地方召开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蒋巨峰省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以铁的意志和手腕, 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2011年1月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发展生产保供给, 优化结构增效益, 提升能力促转变, 防患风险保安全, 创新机制添活力”的思路, 扎实推进四川现代农业建设, 其中,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是保障农业安全发展应有之义。在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上省厅提出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各级农业部门特别是一把手要把农业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更高层面来谋划, 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部署, 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落实, 不断加强对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大农业安全生产投入, 努力使四川农业安全生产工作与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的地位相适应。

3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健全体制机制, 强化基层基础, 努力做好农业安全生产工作

3.1 着力强化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意识和企业安

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 认真落实安全责任, 狠抓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四川省农机局并入省农业厅后, 新设立农机安全监管处, 根据工作需要, 厅党组发文赋予了该处农机安全监管和全省农业行业安全生产指导的职责。尽管各级农业 (农机) 部门机构设置不统一, 职能职责不统一, 但是一定要按照“分级管理, 属地负责”的总体原则, 以责任制落实为主线,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指导。要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贯彻落实省政府‘川府发电[2010]59号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规定, 建立完善农业行业安全生产领导和监督管理体制, 认真落实农业安全生产行业指导工作职责。积极推行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约谈和述职制度。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责任处室具体落实。建立行业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 切实加强部门协调和配合, 构建长效机制, 形成监管合力。建立健全行业安全生产信息交流、沟通和定期会商制度, 定期分析研究行业安全生产形势, 专门研究解决行业、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共同推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要突出企业主体责任, 激发企业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 树立“不安全不生产”的理念。对农业安全生产关键行业、关键岗位、关键人员, 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要与农机作业服务组织 (企业、农机合作组织等) 及驾驶操作人员全面签订责任书, 落实安全措施。将农机合作组织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进行试点, 把安全预防、管理要求、跟踪检查、宣传教育等纳入到对农机合作组织的扶持、考评条件中。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切实把安全生产纳入农业生产发展的总体布局。在制定完善本地区“十二五”行业发展规划时, 要同步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和专项规划, 确保各项政策、规定执行、落实到位。农业工程装备项目等, 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必须纳入安全生产监管的内容。继续深入开展“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 坚持权为民所用, 对照示范活动方案, 大胆探索创新, 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安全监管执法职权、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和执法责任等方面的相关制度, 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 促进农业安全生产监管法制化、规范化。要进一步配合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协助有关部门抓好《四川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调研工作。

3.2 切实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职能, 认真贯彻落实监管法规制度, 强化安全源头管理。

要切实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所赋予的各项工作职责, 加强农机牌证监理等安全源头监管。结合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 切实做好拖拉机、拖拉机运输机组和联合收割机的牌证管理, 努力提高上牌率。通过严格检验标准、强化程序监督、规范收费行为和追究失职责任等方面工作, 严把安全“准入关”。各地要以提高“三率”为重点, 要创新工作方法, 采取上门服务、登记备案、集中检验等便民措施,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努力提升监管水平, 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新发展。要根据质量投诉情况和安全生产实际, 有针对性地对卷帘机等设施农业装备开展专项治理。积极探索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工作, 加快老旧机具报废。要与工商、质监等部门配合, 做好生产、销售、维修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行业准入制度, 组织由经过培训且持有“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施工人员承担建池任务, 杜绝无证施工。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和统计报告工作。要做好安全形势的分析评估, 定期发布信息。要按照《四川省农村户用沼气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等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健全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做到报告及时、反应迅速、指挥得力、处置得当。要继续强化内控机制, 落实约束机制。严格执行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及时掌握本行业、本单位安全生产动态,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要早报告、早处置。

3.3 突出重点领域, 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预防为主”的要求, 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和行业实际, 强化重要时段、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要场所和重要环节的监控, 采取有效措施, 坚决防范各类事故发生。要重点抓好农机安全监理和农村能源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农机安全生产是国务院确定的13个重点行业和领域之一, 是全社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做好2011年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通知》 (农办机[2011]7号) 要求, 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落到实处。要积极配合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整治超速超载、无牌无证、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能源设施使用安全和工程建设安全工作, 按照《四川省农村能源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加强沼气等安全管理工作。要根据各个季节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和使用特点, 加强对各类农村能源设施的安全检查, 确保农村能源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厅属机关、农场系统及各地农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加强消防、用车、用电等安全监管,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4 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 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精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 围绕农业安全生产法规、农机、沼气等安全生产常识、事故案例等,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和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印制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术, 使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要向沼气用户发放沼气安全使用手册或挂图等资料, 在项目村制作永久性的、图文并茂的沼气安全须知, 积极宣传沼气安全用气、安全出料用肥、施救措施等, 增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要结合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和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 以拖拉机、收割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卷帘机等安全操作为重点, 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 提高安全操作水平。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继续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加大对创建活动的投入, 将创建工作纳入农机化工作考核内容, 作为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要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 强化对本单位干部职工安全用电、安全驾驶、安全出行、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3.5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及监管队伍装备等基层

基础建设, 为更好地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坚实保障。要抓住市县机构改革契机, 切实推进执法体系建设。各地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 积极推进农机监理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进程, 要协调争取财政投入, 认真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有关“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的财政投入”等相关规定, 将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工作所需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积极争取财政加大对监管队伍装备建设、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等农业安全监管基础性保障性投入, 推进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 努力改善监管手段, 为切实履行好安全检验、培训考试、宣传教育、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监管服务职能, 创造良好的物质装备条件。积极推动实施免费安全监理。要积极协调完善农机交强险制度, 推进实施农机安全政策性保险。积极开展沼气生产工意外伤害保险和农村沼气池综合保险试点, 切实解决沼气生产工和农户因沼气池意外事故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问题。要协调落实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09-2020年) 》农机安全监理体系建设项目, 加强督导检查, 保证建设质量, 改进农机安全监理设施设备条件, 增强安全监理公共服务能力。要按照“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原则, 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管理运行机制, 健全以县级服务站为支撑、乡镇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级服务网点为基础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要积极争取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引导, 强化“科技兴安”, 加强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 强化业务技能培训, 促进农业安全监管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对农机安全技术检验、考试人员培训和管理, 实行持证上岗制, 提高业务技能, 要突出抓好农机监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 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树立监管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

篇4:健全工作机制 做好留守学生关爱工作

学校无闲师,师师育人

在很多教师的潜意识里,总觉得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其他的事情则由班主任负责。为改变教师的错误认识,切实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校完善并实施了“一制双择三评价”机制。

“一制”是指建立一套完整的导师工作制度,包括档案制度、家长联络制度、谈心与汇报制度等。每个班级建立导师团,班主任为总导师,全体任课教师为成员。为充实导师团的力量,学校还与当地驻军和交警大队联系,为每个班配备一名解放军官兵和一名警察担任导师。实施授导信息月反馈交流制度,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会,并将成功的经验发布到学校网站、校刊上,实现经验共享,不断推动学校导师制工作的开展。通过“导师对学生说、学生对导师说、家长对导师说、学生对学校说、家长对学校说”,在家校间搭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家校携手共商育人大计,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双择”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情况,配备相应的导师;同时,将导师的基本情况公布给学生和家长,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根据学习情况、爱好特长及思想状况,自主选择喜欢的导师。如果学生或家长对导师的工作不满意,可以随时申请更换。“双择”制度有助于导师和所带学生、家长形成发展共同体,在共同愿景下,导师和学生、家长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有效地增强了教育合力。

“三评价”是指,对导师的评价主要看三个方面的指标:一是选择导师的学生数量;二是受导学生思想、日常表现、学业成绩等的变化幅度;三是受导学生及其家长的满意度。考核结果与每位教师的年度考核挂上钩。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老师(尤其是科任老师)重“教书”而轻“育人”的痼疾,主动承担起导师的职责,悉心育人,使得“全员充育人导师制”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效。

实践证明,“一制双择三评价”机制的建立,实现了“学校无闲师,师师育人”,让学生时时沐浴在师爱的雨露之中。

教育无闲时,时时育人

受时空的限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难协调一致,导致“校内好少年、家里淘气蛋”双面现象的出现。为打破这种困境,实现教育的连续性,学校借助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推行,建立了“双管”全员育人机制。

一管校内。学校印发了《导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表》,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困惑,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填写到表上,受导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时间,自己选择话题,以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和导师进行沟通。此举收效明显,在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的全校集中授导时间,导师与学生或在办公室,或在操场,或在小花园,有时指指点点,有时促膝交谈,有时欢声笑语,有时附耳细语。这样的辅导,让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朋友般的尊重。

二管校外。每逢节假日,学校都会发给学生一份《导师与家长互动表》,导师会把受导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取得的进步及时通报给家长,并广泛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周末或节假日,导师组织受导学生及家长一起开展郊游、参加公益劳动、进行小课题研究等校外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双管”育人机制的建立,实现了导师育人制在时间上的全覆盖,收到了“教育无闲时,时时育人”效果。

教育无闲事,事事育人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学校要求导师在做好学科教学工作的同时,抓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相机进行思想指导、心理疏导、习惯引导和学业辅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爱与希望的阳光里。

学校实行了重点帮扶制,由班主任组织本班任课教师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对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开展个性化的重点帮扶。对这些孩子的引导,必须从小事入手,抓住时机进行。如对单亲家庭中只有母亲的孩子,安排一位男教师担任导师;对缺少母爱的孩子,则选择一位责任心强的女教师与他结对;对特困学生则选择一位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教师对其进行重点辅导。导师每两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状况,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指导受导学生学会与人正常交往,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帮扶活动的实施,对教师来说,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对被帮教的孩子来说,却是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在人生最迷茫的岔道口上,為他们点亮了心灯,指明了方向。

篇5:“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一、建立和健全了“关爱留守学生”活动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布置安排下开展各种“关爱留守学生”活动。

二、认真分析了我校留守学生现状,分别进行座谈、咨询,了解其不同心理,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了不同的关爱教育。

三、“关爱留守学生”小组分级包班,协助班主任把留守学生编入到本班学习小组中,带领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发挥其特长,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校得到家庭般的温暖。使每一个留守学生有所成。

四、每班开展了“一帮一”活动,使每一个班干部帮扶一个留守学生,从学习上、生活上进行照顾和关爱,使他们得到了温暖。

五、“十一”假中我们组织安排每一个留守学生完成一副小制作和一次社会调查以及书画展。通过这些活动减轻了留守学生在假期呈现的孤独感,并对他们的活动成果进行评奖,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特长技能。

六、学校组织了一次“留守学生法制报告会”,教育留守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了法制观念,增强了法律意识,学生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七、组织开展“托管家长”培训活动,指导留守学生书写“致远方父母一封信”。向父母汇报在学校、社会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的过程,这样使外出务工的家长放心。

八、本期末我校举行了一次“十佳留守学生”评选活动,被评上的学生除在学校进行公示外,还给远方的留守学生父母发喜讯,学校还给予“十佳留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这些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特长兴趣。

篇6: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计划

明德小学五一班 肖翱

我校所辖村每年有很多民工外出打工。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留守孩子成为我片区校新的学生群体。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问题是学校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指导思想

为落实六枝特区教育局关于留守儿童工作的会议精神,根据我校实际,为让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确保学校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主要目标

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调查,制定工作方案,狠抓落实,全面实施“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我校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工作措施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制度

1、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7: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大批家长常年外出务工,致使许多未成年人不能跟随父母读书,成为“留守少年”。“留守少年”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帮助“留守少年”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少年”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以下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少年”普查。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少年”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少年”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少年”档案。我校共有少年1356名,其中留守少年533名,占39﹪。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少年”氛围。

我校以师德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少年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内、团队中对留守少年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少年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少年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除了在食宿费等方面进行减免,各班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少年:班队会上给留守少年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少年位于最前面,组织一系列活动也让留守少年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少年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少年”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

留守少年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少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少年。

我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少年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少年教育合力。

篇8:关爱学生 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关爱学生是班主任情感生活的核心

关爱学生是我们班主任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如果对学生充满爱心, 我们就会以学生为本,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 期待学生成长为参天大树, 就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如果对学生充满爱心, 我们就会看到每个学生都是那么的可爱, 即使是最差的学生、最令人头疼的学生, 他们身上也有不少让人欣赏的地方;如果充满爱心, 我们就在工作中积极主动, 不惧怕任何困难, 为学生付出我们的全部而毫无怨言。这是我们作为班主任的精神境界。有了这样的境界, 就会有好的班风、学风, 学生就会投入全部的时间精力去学习, 奋发图强, 立志成才。学生就会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成为一为思想道德高尚、充满爱心的人。

记得我在当班主任期间, 曾有这样的一个学生, 她的家住在山旮旯里, 经济条件很差, 父亲长期在外打工, 母亲在家种地, 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读书。但是不管家里条件是如何艰苦, 我的这个学生还是很刻苦地学习, 成绩也很不错。然而, 初三的第一个学期开学了一个星期, 我还是没有见到这个学生来上课。到了周末, 我决定去她家家访一趟。她的家离学校很远, 都是崎岖山路, 不通车, 步行需要两个多钟头。那天正好又下比较大的雨, 那山路就更难走了。当我冒着大雨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 我发现我的这个学生满眼是泪, 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了。后来我才了解到, 她家刚经历了一场火灾, 这场火灾使这个本来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于是我的这个懂事的学生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 主动提出在家帮助父母, 让她的姐姐和弟弟读书。得知这些事情后, 我和这个学生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交谈, 我把读书能够改变命运等很多的道理对她进行了开导, 并且对她说, 老师一定会帮助你克服过眼前的困难, 请你无论如何一定要去读书。也许是因为老师的真诚, 也许是因为我的开导起了作用, 那天下午, 我的那个学生就和我一起回到了学校。现在她已经大学毕业了, 也找到了一份比较好的工作, 我很是安慰。现在想, 应该是我对学生的爱和责任感, 使我的这个学生对我产生了信任感和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情感是双向的, 教育实践证明, 你的心中有学生, 学生的心中就有你。因此, 我们要热爱学生, 要把教师的爱洒向全体学生。那么, 班主任怎样关爱学生呢?

二、班主任关爱学生的基本内容

1. 深入了解学生。

这是作为班主任关爱学生的基础。我们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社会关系、家庭成员、个性品质、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 了解他们学习状况、喜怒哀乐以及同学之间交往的情形。这样深入了解, 才能知道学生的心理需求, 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认识问题, 才能从这一个学生的角度采取正确的办法, 去帮助学生, 真正为学生解决困难。

2. 充分尊重信任学生。

这是班主任关爱学生的关键。现代中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 讲究民主平等, 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作为班主任, 要想更好地开展工作, 赢得学生的爱戴与拥护, 就必须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从整体上看,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学生个体来说, 学生的性格不同, 有的开朗活泼, 有的稳重成熟, 有的内向少言语, 虽然同一件事情, 他们的理解、感受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作为老师, 班主任要尊重他们, 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3. 严格要求学生。

这是关爱学生的表现形式。俗话说:严是爱, 松是害, 不管不教就变坏。关爱学生并不是迁就学生, 任由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由于学生受到知识经验、社会阅历等各方面的限制, 他们的心理还很不成熟, 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并严格要求他们。这就要求学生在思想品德上从小事做起, 注意自身修养, 做一个纯洁、善良、正直的人;在学习上, 要有高目标, 科学计划, 并能利用一切时间见缝插针地学习, 也不因遇到困难而放弃;在身体锻炼上, 要持之以恒, 自觉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班主任要在日常工作中, 不断地要求、督促学生做到这些方面, 鼓励他们, 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三、班主任关爱学生的特点

班主任关爱学生与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有着根本的区别, 我们要加以把握, 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班主任的关爱具有明显的目的性。

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带有明显的目的性, 要求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体育和美育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这些目的, 要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落实在各项具体的活动中, 要达到一种“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 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是讲原则的。

班主任对学生关爱讲究的原则是全面促进学生的进步, 包括品德、知识、能力、态度与情感、价值观以及身体等, 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当学生有错误时, 要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根源, 并采取恰当的措施让学生改正;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时, 要通过外部刺激促使学生产生重新投入学习的精神力量。

3.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面向全体学生。

俄罗斯有句俗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 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一个班的学生“有好有坏”, 也可能有“难看”的﹑调皮不听话的﹑爱顶撞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行为习惯不良的, 等等。对这些同学爱不爱, 这正是衡量真爱还是假爱的标准。对于这一点, 我也是深有体会的。在我当班主任期间, 我们班也有一些“难看”的、调皮不爱听话、爱顶撞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 对于这些学生, 我是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耐心。有一个名叫小伟的男同学, 因为父母离婚了, 跟爸爸一起生活, 爸爸是做生意的, 大多时间在外奔波, 没有时间去照顾他和关心他。小伟上课爱睡觉, 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写, 还经常迟到﹑旷课, 总之, 在他身上出现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于是, 我经常找他来谈心, 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对他的教育可以说是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并且还经常和他的父亲联系, 让他配合我的教育, 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关心。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耐心教育, 这个学生逐渐地改掉了他身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成绩也进步了很多。他初中毕业后, 考入了一所比较好的高中。后来他给我打电话, 说了很多话, 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句:“老师, 如果没有你的爱和耐心, 我无法想象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子, 我将会是在哪里。”我想, 老师对学生的爱不能是片刻的, 或是一个阶段性的, 而是持之以恒的。

4.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要善于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情感。

篇9: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计划

——2015级4班 班主任:张丽

我班留守学生问题非常严重,推广和实施“留守学生关爱工程”的具体行动是提高我班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学校关于留守学生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我班具体情况,使我班“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经常化,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主要目标

加强“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深入调查调查,制定工作方案,狠抓措施落实,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工作措施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制度

我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学生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基本内容包含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班委会成员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对这类同学,要定期走访,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的情况,以便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

定期召开帮扶结队班干、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每星期与本班的“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孩”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人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家长“常回家看看,常来电问问,常写信和孩子聊聊。”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10:关爱留守儿童学生工作计划

学生姓名:XXX

年龄:

家长姓名:XXX

临时监护人(爷爷或奶奶等)情况:爷爷年迈体弱,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对孩子只能是照顾生活,而无法照顾孩子的的身心发展情况,学习上更是不懂。

学生现状:

学生生活不规律,经常迟到,上课没有精神,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其父母一年回来2-3次,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是顾不上,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是不闻不问。

二、帮扶措施:

1、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建立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5、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篇11: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工作总结

我镇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西部计划人才强国战略,特别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行动,2008年来,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此行动已快速步入正轨,工作得到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贯彻精神,落实方针

实施西部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服务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关爱留守学生”专项行动则是西部计划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爱留守学生,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既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文件精神,也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体系建设,积极构建文明、和谐、温馨的留守学生关爱机制,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现实需要。

我们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样,既让我们志愿者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才干,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合格人才。

二、精心统筹、全面部署

首先,拟订**镇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随后,对各村社的留守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掌握其基本情况,经统计数据显示,其中属于隔代监护的占74%,寄养监护占25%,无人监护占1%,并从数据中了解到,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将逐年呈上升趋势。同时,调查还显示,部分留守学生存在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突出问题,于是,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生活问题将是我们目前的首要工作。2007年7月10日,还积极创办了“留守学生之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的心灵不再孤单,让他们感受到关爱,感受到温暖。同时,还创建了结对帮扶制度,使关爱行动切切实实落到实处,并不断扩展帮扶面,尽可能使更多的留守学生得到全社会的帮助。在此基础上,还向**县团委争取到为留守学生免费购买平安保险的20个名额,并根据各村社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配,做到落实到人,全心全意为留守学生办实事、谋福利。

三、以点代面、点面结合

为了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特别以我镇**村为示范点建立了农村“留守学生之家”,硬件设施齐备,有单独的房间作为活动场所,室内粉刷及简单装修,有桌椅、书架及青少年读物若干,配套有电脑、电视机、影碟机、电话机,通电话;软件资料方面已初具规模,有专人管理“留守学生之家”,有留守学生花名册,活动开展记录(图文并茂),同时还设立了特别贫困留守学生的调查专访记录等,做到了全面统筹,并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能,以“留守学生之家”为龙头,带动其他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积极开展,不断探索,充分发挥我们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整合各方资源,争取在当地财政、妇联、民政等部门的支持下,依托当地农村中小学校,抓好农村“留守学生之家”的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运作体系,推动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全面进展。

四、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综合管理

建立健全情况登记制度,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相关信息;建立健全导师制度,用师爱弥补父母之爱,让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建立健全监护人联系制度,以召开监护人会议、家访、通讯联系等形式,及时了解留守学生的校外状况;建立健全管理教育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教师人头,提出统一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成长变化,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和顽强、开朗的个性特征;建立健全托管制度,通过实行专人托管,可以有效地避免留守学生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帮扶制度,对成绩、生活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等相关制度,因为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实现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有章可循,促进了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目前,留守学生问题是社会转型和发展中的衍生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套发展,但是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力度,减少该特殊群体或降低发生问题的机率,不构成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学生问题就将不成为问题了,根据我镇的基本情况,解决或缓解留守学生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第一、政策层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各项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另外涉及到对外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单纯靠政府拿出很多钱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太现实,可以呼吁富裕的地方和企业行动起来,发展惠及农民工的事业,只要外出农民工的问题得到解决,则他们的留守子女的问题也就能得到解决。

第二、教育层面;学校应该成为留守学生温馨的家,担负起留守学生的教育责任,努力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喜欢和向往的地方,条件好的乡镇可以提供“寄宿制”,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并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委派心理辅导教师随时掌握他们的身心状况,尽可能及时地向有关部门通报未能尽责的监护人的信息,使留守学生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法律的保护。

从摸底调查中了解到,留守学生的犯罪机率相比其他学生要偏高,这凸现了农村家庭外出打工和子女教育的一大矛盾,而解决矛盾的根本在于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留住外出务工人员,引导并鼓励他们在家寻求致富门路,可以不为生计困扰。

第三、社会层面;我们要整合社会力量,推动机制建设,采取一系列辅助形式,通过和父母通信等活动,加强孩子和父母的联系,减少孩子们的孤独感,同时,外出农民工流入地的政府也要调用资源,为留守学生创造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有利条件。

一年来,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工作得到了我镇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当前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可以肯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配套制度不够健全,相应措施不够有力,许多具体问题还未得到切实的解决,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路还很漫长,任务还很艰巨,这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进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深入扎实开展,确保关爱行动取得明显实效,把关爱行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落实,并作为一项爱心工程发扬光大。

篇12:关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一、班主任要充当叶子的角色, 用心关爱祖国的花朵

作为教育工作者, 特别对于班主任而言, 就应当充当叶子的角色, 用心关爱学生, 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事业是一项爱的事业, 爱的事业是宽容的、无私的;爱的事业是奉献的、牺牲的;爱的事业是博大的、赞赏的;爱的事业无怨无悔, 像春蚕, 像蜡烛, 用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职业的圣洁。殷雪梅教师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鲜活的例子, 她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作出榜样。或许在实际工作中会碰到许多的困难, 但是我们不应当被这些困难和挫折所阻挡。

笔者始终把爱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旋律, 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充当叶子的角色, 关爱、呵护学生, 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的关爱之心, 从而也对他人付出爱心。整个教学过程, 就成为了一个爱的传递过程。笔者8年的实践工作证明:只有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贯穿爱这条主线, 才能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回味过去, 感慨万千。虽然在班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是相似的, 但是由于处理方法的不同, 会使得处理效果迥异。只有融入爱的因素, 才能有效解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二、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爱”这个主旋律

班主任既是班级管理者, 同样也担负着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我们付出爱心, 同样, 教学过程也需要我们付出自己的爱心,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我们的关爱之情。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 才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热情, 才能进行有效学习。笔者试举例作详细说明:

一个冬日放学铃响后, 同学们正忙着打扫卫生, 我环视教室后正准备离开, 突然发现一个同学趴在课桌上发呆, 我走上前问道:“你不回家呢?哪不舒服吗?”话音刚落, 她就扑到我的怀里失声痛哭。我把她带到办公室, 原来, 他们家被“六合彩”害得可谓是“家破人亡”了。父母离异了, 房子抵债了, 爸爸、妈妈为了躲债也不知去向, 她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从此, 我既当她的老师, 也当她的妈妈, 给她做饭, 买零食, 扎辫子, 给她补课, 洗衣服……

2010年四月份的镇级作文公开课上, 这位同学和本班几名同学的作文就是以“老师, 我想对您说”为题。学生眼含热泪, 一字一顿地读着: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独自一个人躺在炕上, 圆圆的月亮像一面镜子挂在天上, 夏风把一朵乌云送来停在月亮前面。顿时, 我的心里好难过, 好难过……我想起了含辛茹苦的老师, 是您启迪了我, 教我学会了坚强, 做力所能及的劳动, 自己洗内衣、袜子……老师, 不, 老师妈妈, 我想对您说:“学生已经长大了, 理解您的苦衷, 您是一个好老师, 我从老师您的身上学会了宽容, 学会了向上……有您的身影陪伴我, 我不会再觉得寂寞孤单了, 我会好好学习, 将来也当一名乡村教师, 也像您对待我们那样对待我的学生。老师, 我还想向天下所有的老师妈妈、老师爸爸们说:老师, 你们辛苦了!”

崇高的使命感, 浓浓的红烛情, 凝聚成了一个真实的教师生涯。还有什么比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更能表达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更能唤起学生沉睡心底的激情呢?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爱的奉献, 换来了班级成绩的名列前茅, 换来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换来了一次又一次公开课后的“大拇指”;换来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换来了领导的关爱和社会的肯定;换来了一张张大红奖状, 这都是我对孩子们的爱的结晶。

三、把爱作为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篇13:学校留守学生关爱工作总结

我校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切实加强了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当作全校大事要事来抓,成立了关爱班子,派专人进行调研工作,对留守学生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统计。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能让留守学生和有父母关爱的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他们在融洽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愉悦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现就加强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等方面总结如下: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加强留守学生管理

认真建立“留守学生”档案。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各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地此、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护安小学“留守学生”情况档案。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守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留守学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留守学生假期无安全事故。并要求各班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班级设立关爱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小组,让班委成为老师的眼睛和耳朵,由于年龄的差距和学生性格的因素,有的留守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和沟通,却更愿意和同学倾诉和漫谈,所以设立关爱小组有助于老师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更便于老师和留守学生的情感交流,把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融入学生中去。

2、丰富活动载体,亲情关爱

(1)老师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并及时的给予解决。对于行为习惯较差、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多次耐心地与他们谈心,使留守学生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2)在班上开展爱心排忧解难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提出困难,由老师和有能力帮助的学生一起帮助解决,如班集体开展“一人帮一餐”活动,解决了近百人次因父母寄钱不及时而没饭吃的同学的临时生活困难等,使留守学生感到集体的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使班

级是一个团结,互助,友爱,融洽的大家庭,让学生感觉到温暖。

(3)多表扬,少批评,树榜样。每周民主评选一次五星学生,有意思地让他们上光荣榜,同时让每人做一个“座右铭”,上面的内容之一是自己的两个榜样,一是自己最崇敬的人,作为终身榜样,二是班上的同学,作为身边的榜样。

(4)组织周末兴趣活动小组,让更多的同学和留守学生同度周末,使他们生活愉快、充实,使他们感到家的温馨,爱的延续。

(5)开展青春期教育和咨询活动,帮助他们度过了烦恼的青春期。(6)通过让留守学生每天统计自己的“三闲”(闲话、闲思和闲事),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学习和参加有益的活动。

(7)指导留守学生怎样进行品行修养:一是学习自律好榜样;二是铭记自律好警句;三是关键时刻换位思考;四是时时事事省自身,做一个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3、学习上优先辅导。留守学生缺乏倾诉对象,加上敏感又容易受伤害的性情,很容易让他们在学习面前彷徨,忧郁,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加以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科任老师与学生与班主任的联系与交流,实行科任教师负责制度:一名老师对班上两名留守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进步退步情况表,适时地帮助留守学生学习的进步。

4、生活上优先照顾。领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及时送他们去诊治,并悉心照料他们;留守学生有压抑时,努力帮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并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加以指导,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班级活动上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使其愉悦身心,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引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管理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护安小学“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感受到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多方密切配合,共建教育体系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联系制度。我们制定了住宿生谈话制度、定期家访制度、电话访问制度、书信往来制度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指导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四、坚持教育引导,促进留守的管理

1、开展“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2、开展“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3、提出“五个一”要求。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上一篇:元旦联欢会下一篇: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