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莲中心小学快速反应安全突发事件管理工作预警和干预机制

2024-05-02

红莲中心小学快速反应安全突发事件管理工作预警和干预机制(共9篇)

篇1:红莲中心小学快速反应安全突发事件管理工作预警和干预机制

照金中心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学校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

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1.在校心理健康普查及“学生心理档案”中筛选出来的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

2.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从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3.生活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

4.性格内向孤僻、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5.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7.已诊断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8.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二)组织机构

根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实施计划,成立“照金中心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孙新喜

副组长:丁志为 杨高营

李志强

心理咨询室:刘莎

领导小组要负责好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全面实施,成员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同时互相沟通和互相学习,合理的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可以促成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具体实施

以心理健康、心理危机知识的教育为立足点,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预防、预警”为重心,建构全方位、各个部门协调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1.教育与预防系统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点。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教育与预防工作理念: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大力开展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大力开展危机应对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辨识和应对能力;成立学生心理社团,通过学生心理社团,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宣传与调查;校心理室、学校德育处及相关部门应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针对本校中小学生开展以下心理危机教育及预防工作:

(1)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团队建设。

该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德育处负责人、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等,负责我校学生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教及危机干预工作的总体策划和实施;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辅导提供政策、人员、物质、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同时,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我校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危机处理情况,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

相关教师继续参加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鼓励其他教师参加培训、以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认证考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班级心理联络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普查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做到早了解、早预防、早控制、早化解;班主任逐步开展撰写“班级心理个案辅导”,积淀相关案例,逐渐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卡资料;对危机干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并跟踪个案,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档案。

(3)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心理室。

任用心理辅导老师接待心理困惑及心理危机学生,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校心理工作室的服务和工作;建立心理危机网络平台,方便学生随时获得帮助。

2.预警系统

建立学校三级预警系统:

一级预警系统以班级为单位,主要由心理联络员、班主任、学生家长组成,旨在及时发现和预防心理危机;

二级预警系统以各年级组、德育处负责人,把握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三级预警系统主要指心理老师,做好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学生心理咨询及危机处理,必要时并做好转介工作(医疗中心等)。

3.应急系统

(1)及时报告。

班级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班主任、心理老师,由班主任、心理老师根据危机严重程度考虑及时通知领导,并及时通知家长来校。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直接送至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等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情况下,对学生强制采取治疗措施或派人将学生遣送回家,并视情况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

(2)进行阻控。

对于可能造成危机扩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进行必要的消除或隔绝。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可能引发其他学生心理危机的刺激物,各系应协助有关部门及时阻断。

(3)实施治疗。

对经专家组确认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发现有自杀意念以及出现自伤自残等行为的学生,学校应立即通知学生家长来校,商议处理事宜。在将学生安全移交给家长之前,学院应对学生实行24小时特别监护。必要时可实施隔离,或送往安全环境监护,并派人协助保卫人员进行24小时监护。若出现心理障碍急性发作,应立即送往

(4)应急救助。

得知学生有自伤或伤害他人倾向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救助措施,紧急情况下应先拨打110、120等紧急电话求助。

(5)事故处理。

当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故发生后,教导处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后勤处负责保护现场,配合有关单位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配合各系及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安全监护;校卫生室负责对当事人实施紧急救治,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至就近医院救治;校心理咨询室负责制订心理救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

4.监护和跟踪

(1)因自杀意念强烈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应有家长陪护。

学院要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学生心理状况的恶化。并对学校范围内能诱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情景等刺激源,领导小组应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高危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心理咨询室”要组织专家定期对其危机程度进行评估。

(2)对学生危机事件处理完毕后,心理咨询中心应对危机事件卷入人员进行心理康复干预。

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方法帮助学生及其相关人员,如辅导员、老师、家长等人正确处理经历、目睹或干预危机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尽快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尽量减少由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

5.备案

事故处理结束后,校心理咨询室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等情况认真梳理,尤其对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手段和措施认真总结,以备今后参考。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接受治疗。学生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辅导员应与主治医生保持联系。

篇2:红莲中心小学快速反应安全突发事件管理工作预警和干预机制

一、工作机构

成立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督查组(以下简称督查组),督查组在市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市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督查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市纪委副书记 xxx

副组长:市纪委常委、市政府纠风办主任 xxx

成 员:市交通局局长 xxx

市公安交警大队大队长 xxx

市林业局局长 xxx

市畜牧水产局局长 xxx

市政府纠风办副主任 xxx

市交通稽征所所长 xxx

市督查组在交通局、公安交警大队、林业局、畜牧局、稽征所等部门分设快速反应工作核查组,由督查组成员相应担任本部门核查组组长,核查组成员由本部门根据工作性质酌情而定(一般应有3—5人)。核查组应严格按照督查组的要求开展核查工作,同时,应加强对其直属单位及本系统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核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二、制度保障

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的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

(一)受理投诉制度。在市内的收费站、超限超载检查站、木材检查站、临时动物防疫监督站,按照部门或行业分管原则分别公布各自的举报电话:市交通局举报电话:xxxx—xxxx,市交警大队举报电话:xxxx—xxxx,市林业局举报电话:xxxx—6638119,市畜牧局举报电话:xxxx—xxxx,市稽征所举报电话:xxxx—xxxx9,市政府纠风办举报电话:xxxx—xxxx0。

市督查组和核查组对群众反映的公路“三乱”问题,应做到一事一登记,建立投诉台账(簿),坚持有诉必接、接诉必查、查实必究。对署名举报的问题,应将查处结果明确答复当事人,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协调通报制度。实行核查组向市督查组定期书面报告制度和督查组不定期协调会议制度。各核查组每年于6月20号、12月20号前以书面形式向市督查组报告受理投诉和核查工作情况;市督查组每年6月30日前和12月31日前分别向xx地市督查组书面报告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工作情况。市督查组将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通报情况,研究布置具体工作任务和措施。

(三)限时督办制度。实行查处公路“三乱”限时办结制。接到群众投诉公路“三乱”问题的市督查组和核查组,能够立即赶到事发地点处理的,应立即赶到事发地点进行现场处理,事发距离在50公里以内的应在3小时之内赶到,20公里以内的应在2小时之内赶到,10公里以内的应在1小时之内赶到。对不能立即赶到事发地点处理的,应在1小时之内通知有关部门相应的快速反应工作机构前往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核查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应在1小时之内报告市督查组,以保证有相关部门的快速反应工作机构前往处理。对简单投诉的,应即时处理;对复杂投诉件,应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对重大投诉件,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

实行跟踪督办制。在规定时限,仍未办结的,市督查组将发出书面督办函再次明确办理时限,市核查组组长接函后应向发函督查组做出书面说明;同一件投诉两次发出督办函后仍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督查组将及时报告本级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由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向有关责任部门发出书面督查函再次明确办理时限,有关责任部门的分管领导接函后应向发函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做出书面说明;一年内累计三次接到领导小组或督查组督办函的有关责任部门,领导小组将责成该责任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出深刻检查,并予以通报。

(四)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实行治理公路“三乱”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各职能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制;严格执行《江西省处理公路“三乱”行为暂行办法》;严格实行《江西省公路“三乱”反弹摘牌办法》;严格实行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的受理投诉、协调通报、限时督办等工作制度。经查实,确属公路“三乱”行为的,应按照《江西省处理公路“三乱”行为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在15个工作日内,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的责任;对情节严重、顶风违纪、屡教不改的公路“三乱”行为,应立即予以新闻曝光,并在1个月内予以通报批评;对发生公路“三乱”问题的单位,应在3个月内从治标治本两个方面进行有效整改;对发生公路“三乱”问题严重的部门及乡镇,应按照《江西省治理公路“三乱”反弹摘牌办法》的有关规定,在1个月内对该部门及乡镇予以反弹摘牌。

三、措施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及时建立本部门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的工作机构及相关部门的核查机构。市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机构工作方案制订后及时报xx地市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有关部门核查组成员名单(姓名、职务、联系电话)于6月30日报市督查组(市政府纠风办)。

(二)要认真受理投诉。市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工作人员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机构要配置专门的举报电话,有条件的要配置录音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投诉。要安排专门人员受理公路“三乱”投诉,受理人员应做到热情、耐心、细致,认真记录投诉人反映的主要情况及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市监督组将对部门核查组的投诉台账进行不定期检查。

篇3:红莲中心小学快速反应安全突发事件管理工作预警和干预机制

一.总则 1 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我校突发公共事件,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全校师生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校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安全校园暴力类突发事件。包括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种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2)事故灾害类突发事件。包括学校楼堂馆舍等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学校重大安全交通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食物中毒等事故,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他突发灾难事故等。

(3)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包括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在街道内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包括台风、地震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学校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形成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重大事件,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1.4.2 分级负责。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各部门要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市教育局。

1.4.3 预防为主,及时控制。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抓苗头,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好信息收集和深层次研究,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把突发公共事件控制在基层,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避免造成社会秩序失控和混乱。

1.4.4 部门联动,协同应对。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按照学校领导小组的要求,立即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形成部门联动、协同应对的处置工作格局。

1.4.5 区分性质,依法处置。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坚持从保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按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散不可聚、可分不可结”的原则,及时化解矛盾,防止事态扩大。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做到合情合理、依法办事,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1.4.6 加强保障,重在建设。从领导、制度、组织、物质、经费保障和工作部署等方面,强化保障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1.5 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划定

突发公共事件按照事件的紧迫程度、形成规模、行为方式和激烈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可能蔓延发展的趋势等由高到低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件(Ⅰ级)、重大事件(Ⅱ级)、较大事件(Ⅲ级)、一般事件(Ⅳ级)。

1.6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6.1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德育处、总务处、教务处、等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全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情况,协调、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重大问题及时向镇政府和市教育局请示报告。

1.6.2 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及时收集和分析工作情况,提出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并报领导小组;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学校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和做法;督导检查各部门落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情况;督促各地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1.6.3 应急处置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

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应急处置工作组。

(1)社会安全校园暴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组成。工作组办公室设在总务处。工作组主要职责是: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学校此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研究确定事件性质、类型和级别,下达应急处置任务;及时前往事发地现场指挥。(2)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总务处、德育处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办公室、教务处主要负责人组成。工作组办公室设在总务处。工作组主要职责是:指导各部门建立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预防和监测预警机制;开展防范火灾、交通、建筑物垮塌等事故的应急模拟演练;对各部门防范和处理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工作进行督查、指导;收集教育系统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信息,适时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提出有关对策和措施;对特大灾难事故,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参与和指导应急处置,参加安抚慰问和事故调查工作;对师生伤亡情况进行统计。

(3)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总务处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办公室、卫生室、食堂、等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卫生室。工作组主要职责是:在上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和市卫生局的指导下,负责全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及时收集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适时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情况,提出学校紧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措施;指导和组织各部门紧急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紧急应对措施;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各学校紧急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和做法;督促各地根据事件性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4)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总务处、财务科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部办公室、后勤主要负责人组成。工作组办公室设在财务科。工作组主要职责是:在市教育局和镇政府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门领导下,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理;根据灾害情况,认真分析对学校所产生的影响,及时作出决策;深入现场协调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1.7 预防和预警机制

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加强常规数据检测和信息收集,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

1.7.1 信息报告(1)信息报告原则

A.迅速: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要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和上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不得延报。

B.准确:信息内容客观翔实,不得漏报、瞒报、谎报。C.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应及时续报。

D.学校发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后,要立即向当地公安等部门报告。(2)信息报送机制 A.紧急电话报告系统 电话或手机及时报当地街道办、镇政府和教育局、张浦派出所,同时按紧急报警按钮。

B.紧急文件报送系统

突发公共事件电报告后,学校应当立即以书面形式报上级部门,按照相关预案和领导要求开展工作。重要信息根据当地领导意见,报告市委、市政府。

(3)应急信息主要内容

A.事件发生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等情况;

B.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 c.事发学校、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已采取的措施; D.学校内外公众及媒体等各方面反应; E.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 F.需要报送的其他事项。1.7.2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执行,坚持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统一发文、严格把关的原则,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工作。

1.8 应急预案启动标准

1.8.1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重大事件(Ⅱ级)特别重大事件(Ⅰ级)、重大事件(Ⅱ级)发生后,学校小组立即启动本预案,指导各部门开展处置工作,并将处置情况及时报当地政府和市教育局。

1.8.2 较大事件(Ⅲ级):

较大事件(Ⅲ级)发生后,各类工作组立即开展处置工作。学校领导小组随时掌握情况,必要时启动本预案。

1.9 应急保障 1.9.1 信息保障

学校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运行机制,完善信息传送渠道,确保信息传送渠道安全畅通。

1.9.2 物资保障

学校建立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储备,保证物资、器材完好、可用。1.9.3 资金保障

学校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要严格保证应对学校内部突发公共事件所需经费。

1.9.4 人员保障 学校应建立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备队,预备队主要由安全保卫、医疗卫生和维护稳定工作等部门人员组成。

1.9.5 培训演练保障

学校应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队伍的技能培训,定期进行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2.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2.1 事件等级确认与划分

2.1.1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聚集事件失控,引发地区、行业性连锁反应,已形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群体事件;以及视情需要作为I级对待的事件。

2.1.2 重大事件(Ⅱ级):聚集事件失控,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瘫痪;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Ⅱ级对待的事件。

2.1.3 较大事件(Ⅲ级):单个突发事件引发连锁反应,引发在校内局部聚集,一次或累计聚集人数不足30人,但已形成影响和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群体性事件;引发学校停课、教师或学生家长集聚上访影响稳定的事件;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Ⅲ级对待的事件。

2.1.4 一般事件(Ⅳ级):事件处于单个事件状态,可能出现连锁反应并引起聚集,群体性事件呈萌芽状态。单个突发事件已引起师生广泛关注,出现少数过激言论和行为,呈现可能影响校园稳定的苗头性信息;以及视情需要作为IV级对待的事件。

要根据事件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事件级别,不断调整应急措施和方案,加大应急处置力度,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2 应急响应

2.2.1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的处置

若事件已超出事发学校范围,在事态扩大、依靠学校力量无法平息的情况下,或突然发生重大针对师生的暴力事件,学校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领导小组立即启动预案,组成工作小组,成立现场指挥部,靠前指挥,果断处置,及时阻止事态的扩大,并将处置情况报当地政府和市教育局。

2.2.2 重大事件(Ⅱ级)的处置

若事件已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立即启动预案,立即报告,组成工作小组,及时化解矛盾,有效处置,防止事态扩大。严格门卫管理,防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对别有用心、蓄意破坏、危及公共安全的极个别人,要报请公安部门,严格控制和监视。学校党政领导、班主任要深入班级、面对面做好学生的教育疏导工作。2.2.3 较大事件(Ⅲ级)的处置

事件发生后,处于局部状态时,学校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立即研究确定启动工作预案,并立即报告。根据事件引发原因,通知与事件直接有关的部门负责人和学校主管领导到场。对原因清楚、能够立即处理的问题,依法、及时、妥善加以处理;对原因不详、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调查处理的,做好解释工作,讲清道理,化解矛盾。

2.2.4 一般事件(Ⅳ级)的处置

加强校园巡查和监控,发现不稳定因素苗头时,及时进行处理。领导要立即赶到现场,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消除引发突发事件的苗头和问题。

2.3 善后与恢复

学校在后期处置工作中的重点,是尽快查清引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妥善解决引发事件的实质问题,尽可能满足合理要求,安抚和平定情绪,恢复校内正常秩序。

3.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3.1 事件等级确认与划分

3.1.1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学校人员和财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害,对教学秩序产生特别重大影响的事故灾害。

3.1.2 重大事件(Ⅱ级):学校人员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害,对教学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灾害。

3.1.3 较大事件(Ⅲ级):对学校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害,对学校教学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事故灾害。

3.1.4 一般事件(Ⅳ级):对个体造成损害,对学校教学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故灾害。

3.2 应急处置措施

灾难事故发生后,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组织开展工作。

3.2.1 火灾事故处理办法

(1)学校突发火灾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和自救,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消防119指挥中心(室)报警,向上级部门报告。在消防队伍到现场后,主动提供有关信息,配合消防队伍组织救人和灭火抢救工作。

(2)采取切断煤气、电源等紧急安全措施,避免继发性危害。

(3)抢救伤病员,立即向医疗急救部门报告求援,配合医疗机构妥善安置伤病员。

(4)解决好师生等受灾人员安置问题。(5)及时采取人员疏散、封锁现场、转移重要财物等必要措施,确保人员、财产安全。

3.2.2 房屋、围墙、厕所倒塌等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1)学校发生房屋、围墙、厕所等建筑物倒塌的安全事故,应根据灾情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2)迅速采取切断煤气、电源等有效措施,并密切关注连带建筑物的安全状况,消除继发性危害。

(3)在有关方面帮助下及时组织解救受困人员,抢救伤病员。3.2.3 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处理办法

(1)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及时排查拥挤踩踏事故隐患,避免拥挤踩踏事故发生。

(2)学校楼梯间发生拥挤踩踏事故,要迅速开展现场疏导和救护工作,并立即向医疗急救部门报告求援,向上级部门报告。

(3)学校应根据灾情启动应急预案,控制局势,制止拥挤,做好人员疏导疏散工作;组织人员对受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止血等应急抢救处置,妥善安置伤病员,同时请求当地政府支援帮助。

(4)迅速通知受伤人员亲属,及时向师生和亲属通报有关情况,稳定师生、亲属情绪。

3.2.4 校园爆炸事故处理办法

(1)学校发生爆炸事故后,要组织力量开展抢救工作,并立即向上级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

(2)学校要在爆炸现场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疏散人员,控制好现场治安事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检查并消除继发性危险,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3)如果发现肇事者和直接责任人,应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

(4)认真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搜寻物证、排查险情、防止继发性爆炸等工作。3.2.5 学校恶性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1)学校发生恶性交通事故,遇有师生死亡、受伤等情况,立即组织抢救,及时向医疗急救部门求助,向公安交警部门报告,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2)保护好事故现场,有效控制肇事人,寻找证人。(3)学校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及时查明事故情况。3.2.6 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1)学校举办的各类大型文体活动,必须按有关规定做好安全保卫措施。(2)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遇有师生死亡、受伤等情况,立即求助医院抢救伤病员。

(3)活动组织者和安全工作负责人要稳定现场秩序,根据室内、室外不同情况组织师生有序疏散逃生,尽力避免继发性伤害。

(4)组织力量疏导、抢救伤病员,在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争取支援帮助,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2.7 外出组织实习、参观、考察等活动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工具和设施。

(2)完善通讯体系,做好定期通讯联络工作,定期清点人员,及时沟通信息。(3)事件发生后,及时向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积极开展必要的救助和自救工作。

(4)学校领导首先判断事件的性质,权衡事件的轻重,协调好学校和事故一线两方面工作,积极开展救助。

(5)积极争取事故发生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援帮助。3.2.8 后勤安全保障突发事件处理办法

(1)学校要做好食堂等重点场所的突发事件防范工作,对重点场所和关键部位要加强检查,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种服务设施安全运行,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发生跑水、断电、燃气泄露等重大事故紧急情况时,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要立即赶到现场,组织人员迅速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抢修和抢救,必要时请求当地有关专业部门支持,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3)对学生的饮水必须有完备的安全保护设施,一旦发生污染事件要立即停止使用,做好现场保护,并联系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疫、化验和处理。

3.2.9 校园周边突发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1)积极协助当地有关部门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演化和扩大;

(2)及时向师生通报有关情况,稳定师生情绪,维护校园秩序,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3.2.10 学校突发事故处理中的注意事项

(1)发生灾难事故,学校要及时向师生通报有关情况,稳定师生情绪,维护校园秩序,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2)学校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积极抢救伤病员,减少人员伤亡。(3)灾难事故发生后,学校要考虑和妥善处理可能引发的继发性伤害问题,防止事态扩大和演化。(4)对建筑物等采取断水、断电等应急处理措施的,要权衡利弊,妥善处理可能发生的受灾受困人员因照明、饮水需要和因跑水、漏电可能引发继发性伤害的矛盾。

3.3 善后与恢复

直接应急处置和救助活动结束后,工作重点应马上从应急处置转向补救和善后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到:

(1)做好事故中受伤人员的医疗救助工作,对死亡人员进行人道主义抚恤和补偿或赔偿,对受害者家属进行慰问,对有各种保险的伤亡人员要帮助联系保险公司赔付。

(2)及时查明事故原因,严格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稳定校园秩序。

(3)全面检查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查安全管理漏洞,对安全隐患及时整改,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4)总结经验教训,引以为鉴,对因玩忽职守、渎职等原因而导致事故发生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5)配合公安机关做好事故案件侦破调查工作。4.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4.1 事件确认

(1)学校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腺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病例;(3)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4)艾滋病、肺结核、出血热、乙肝等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5)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发生在学校内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4.2 信息报告与信息发布 4.2.1 信息报告 A.初次报告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必须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向当地政府、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中心(CDC)或卫生防疫站进行初次报告。

B.进程报告

学校必须每天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有关部门。C.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学校应将事件处理结果报告当地政府和市教育行政部门,(3)报告内容

A.初次报告内容:

必报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造成伤害的人数。选报内容: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等。B.进程报告内容:

事件控制情况、患病(中毒)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等。

C.结案报告内容:

事件处理结果、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4.2.2 信息发布

(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自行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4.3 应急反应

4.3.1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学校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做出应急反应。

事件发生后,现场教职员工应立即将有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和学校领导。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A.联系当地医疗部门对患病或中毒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B.追回已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中毒物品。

C.封存剩余可疑中毒食品和物品;切断可疑水源。

D.与中毒人员家属或学生家长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安抚工作。E.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可疑中毒食品、物品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隔离措施;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F.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应急措施;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支持和帮助。

G.在学校适当范围内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5.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5.1 事件确认

对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造成较大损害,对学校教学秩序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

5.2 应急处置措施 5.2.1 应急反应(1)预报后的应急反应

根据有关规定,在政府发布自然灾害预报后,学校即可宣布进入预备应急期,必要时组织避灾疏散,积极做好救援、抢救和医疗救助等应急准备工作;(2)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反应

破坏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力以赴,组织进行人员抢救工作。并及时报告损失和伤亡情况。如遇突发地震灾害,在老师的带领下迅速组织学生有序逃生和救援,并做好安抚工作,稳定情绪。采取必要的卫生救助。并及时报告情况。

篇4:红莲中心小学快速反应安全突发事件管理工作预警和干预机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发布<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的公告》(2012年第200号公告)

为加强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质检总局令第1号)的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了《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现予发布。

特此公告。

附件: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

质检总局

2012年12月10日

附件:

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进出口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加强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总局令第1号)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对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的处置,包括:风险信息收集;风险信息识别;风险信息研判;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措施发布、实施及解除;风险消减措施的评估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本规定所称风险,是指进出口工业产品对人身财产安全、动植物生命和健康、环境保护、卫生以及对进出口贸易有关各方合法权益造成危害的可能和程度。

本规定所称风险信息,是指与进出口工业产品检验监管职责相关的,涉及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危害社会安全、可能形成系统性、区域性危害,对进出口贸易、相关产业可能产生影响,或者对安全、卫生、环境、反欺诈等方面形成危害,需要及时进行识别、研判、处置的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信息。

本规定所称风险信息研判,是指对进出口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按照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根据产品危害可能发生的概率、范围、产生及产生后果的危害程度等风险要素进行预测评估。

本规定所称预警,是指为使国家、社会公众和使用者免受进出口工业产品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或者潜在危害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性安全保障措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立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预警办公室)负责管理全国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的日常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指定技术机构负责全国有关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的统计分析、研判分级以及提出风险消减和预防措施对策建议等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性工作(以下称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

国家质检总局设立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国家监测点,负责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内的特定商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进行监测、分析以及提出相应风险消减和预防措施对策建议等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建立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网络,建立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信息化平台,组织对风险信息进行收集、识别、报送、研判、通报和发布。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依据法定程序发布辖区内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措施,管理辖区内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识别、报送、研判工作和管理辖区内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辖区内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识别、报送和组织实施辖区内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工作。

第二章 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

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来源可包括但不局限以下方面:进出口检验监管不合格信息、境外通报召回信息、出口退运信息、各级政府部门通报信息、境外政府部门通报信息、医院伤害报告信息、消防事故信息、技术法规标准信息、媒体舆情信息、企业报告的信息、消费者投诉信息以及其它信息。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利向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或者检验检疫机构举报有关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

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发现进出口工业产品存在风险时,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当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相关风险信息和风险控制措施,或者直接向直属检验检疫局或者国家质检总局报告。情况紧急的应当以更便捷的方式立即报告。

直属检验检疫局对收集的风险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初步分析、筛选整理后,按照规定上报预警办公室。情况紧急的应当以更便捷的方式立即上报。

第三章 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研判

预警办公室和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可以指定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或者组织专项工作组对收到的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进行研判。

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或者专项工作组应当按照预警办公室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要求成立相应的专家委员会(小组),运用国际通行的规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风险信息调查、核实、实验室验证和评估工作,得出风险研判结果并形成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应当包括:风险研判的方法、风险类别、等级、危害、范围、残余风险、风险措施建议等内容。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需要提前向授权机构说明情况。

预警办公室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对风险研判结果进行确认,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会议确认。确认后的风险研判结果应当作为风险预警发布和质量安全风险处置的依据。

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或者专项工作组应当对收到的风险信息予以保密,未经授权不得发布相关信息。

第四章 质量安全风险处置

按照应急优先原则,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对经过研判质量安全风险明确的,依据法定程序实施风险预警或者快速反应措施。必要时,两者可同时进行。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根据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或者专项工作组风险研判结果,依据法定程序决定实施相应的风险预警措施。

风险预警措施包括:

(一)向相关检验检疫机构发布风险警示通报。在产品风险属性发生变化时,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对产品风险进行重新评估;

(二)向生产经营企业、相关机构发布风险警示通告,提醒或者通知其及时采取措施,消减风险;提醒消费者和使用者注意进出口工业产品的风险和危害;

(三)发布风险警示公告,宣布对进出口工业产品的风险和危害的强制性措施,提醒消费者和使用者警惕涉及进出口工业产品的风险和危害。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风险预警其中一项或者几项方式的组合。当风险属性发生变化时,应当根据风险研判结果及时调整风险预警措施。

为了有效阻止、控制和消除质量安全风险,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依据法定程序可采取的快速反应措施包括:

(一)依法有条件地限制产品进出口,查封、扣押、停止销售和使用、退运、监督销毁

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出口工业产品;

(二)通报有关部门和机构;

(三)依法对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处置,查封违法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查封出口工业产品生产经营或储存场所;

(四)组织调查特定时间段中同类产品或者相关行业或者关联区域内的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五)对有关生产经营者采取更加严格的检验监管措施。

(六)责令召回已经销售的风险产品。

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责任者,应当履行消除或降低风险的义务。

(一)当获知其生产经营的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时,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提交风险分析和消减报告,并且应当立即实施风险消减措施。提交的报告应当包括:产品缺陷分析、涉及产品的数量和流向、消减风险的措施、计划及预期效果评价等。

(二)应当以有效的方式向涉及的消费者、使用者以及其它有关各方通报真实情况以及为消减风险采取的措施。

(三)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报告产品缺陷消减措施的实施和进展情况。

(四)需要申请解除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措施时,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提交产品缺陷消除评价报告。

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措施的解除方式有:

(一)有规定实施期的,期满后自动解除;

(二)未规定实施期的,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确认风险消除或者降低后解除。

第五章 监督管理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可以指定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就进出口质量安全风险责任者采取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评估,对其提交的风险消减评价报告的真实性、符合性进行确认。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对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措施等风险处置措施的实施和进展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开展检查和监督并通报结果。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定期总结分析,并实施绩效管理。

国家质检总局根据需要对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人员开展培训、考核。

第六章 附 则

国家质检总局、预警办公室、直属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机构和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的工作人员,在调查、研判、确认及实施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措施等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工作应当遵守国家及国家质检总局的保密规定。需要对外发布的信息应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予以公布,任何个人、机构未经授权和批准,不得擅自发布。

预警办公室和直属检验检疫局对收到的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进行分类、归档、统计,并做好风险信息的档案管理工作。

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档案保存期限为三年。涉及重大案件、典型案例等事项的档案,做长期或永久保存。

国家质检总局和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本规定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

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篇5:留守儿童安全保护和预警机制

留守儿童安全保护和预警机制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把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生命安全,在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发生时能尽快有序地开展有效的抢险急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损失,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依据原则(一)教育性原则

1.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安全工作会议,不断强化交通安全工作要求,增强全体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

2.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办讲座、班队会、广播、橱窗板报等形式,加强对留守儿童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的教育、学习。

3.积极和公安、交警、司法、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部门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大对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的整治。

(二)预防性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尽可能将损失和影响消除或降到最低程度。

二、留守儿童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长: 郑秋生 全面负责突发安全事件救助的指挥协调工作。副组长: 江先锋 负责留守儿童安全工作各措施、预案 的拟定。成 员: 梁军军、江泽国、江先锋、高小利、王东子、李建军具体负责六个年级突发安全事件救助的指挥协调工作。

三、具体工作

(一)各班级平时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教给学生基本的安全自救常识,每周对所包留守儿童交谈一次,对他们的心理需要进行了解,并正确引导,给予关爱。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二)“留守儿童”有事有病须请假,无故未到校者,班主任必须在上、下午第一节课内上报领导小组,若查实学生离家出走或被坏人控制,由班主任通知其代理监护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救助,该报案的由学校向公安机关报案。

(三)若发生留守学生碰伤、撞伤等事故,任课老师汇同帮扶教师立即将其送医治疗,并上报学校领导,同时由帮扶教师通知其代理监护人。

篇6:中枢镇龙甸小学校舍安全预警机制

勘测鉴定和预警机制

一、为做到学校危房早发现、早报告、早避险、早改造,全面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和学校的稳定,进一步加强“平安校园”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机制。本机制适用于我校所有校点校舍安全勘测鉴定和预警工作。

二、学校校舍安全勘测鉴定和预警工作应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减轻、消除学校校舍安全的危害,保障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为目标,强化和规范学校对所有校点校舍安全勘测鉴定和预警工作的管理,促进各校点形成统一领导、科学决策、协调一致、联动有序、保障有力的高效管理体系,为打造“平安校园”构筑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基础。

三、我校成立校舍安全勘测鉴定和预警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教导副主任、报账员、大队辅导员、校点负责人、班主任为组员。领导小组是我校校舍安全鉴定和预警工作最高领导、议事和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研究部署学校校舍安全勘测鉴定和预警工作,指导学校制定和组织实施校舍安全鉴定和预警专项工作;

2、制定和修订《龙甸小学校舍安全勘测鉴定和预 1

警机制》;

3、向教育局报告学校校舍安全勘测鉴定和预警工作的有关情况。

四、学校校舍安全工作要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方

针。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期和不定期摸排勘测和分析学校校舍存在的影响安全和稳定的重点问题;经常注意观察学校校舍情况,特别是在发生暴雨、冰雹、地震、冰冻等灾害之后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校舍进行勘测。

五、学校校舍安全勘测鉴定和预警领导小组,要及时分析预

测可能出现的学校校舍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问题,如有异常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并及时上报教育局学校校舍安全鉴定和预警领导小组办公室;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和危房报告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对学校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检验,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或者更换;维修、更换前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者设置警示标志,学校无力解决或者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当及时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学校应当建立用水、用电、用气等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或者按照规定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发现老化或者损毁的,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六、学校校舍安全勘测鉴定和预警领导小组要把相关部门

对校舍的鉴定结果上报教育局,由教育局做出处理意见。

七、对校舍安全勘测鉴定和预警工作有突出表现、做出贡献的教职工,上报教育局,由教育局予以表彰奖励;对校舍安全勘测鉴定和预警玩忽职守,迟报、瞒报、虚报、漏报、误报事件情况,延误处置的或其他危害学校校舍安全勘测鉴定和预警工作的教职工,实事求是上报教育局,由教育局给予相应处分。

八、本机制有学校校舍安全勘测鉴定和预警领导小组负责

解释。

九、本机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枢镇龙甸小学

篇7:扫黑除恶突发事件防范预警机制

案件防范预警机制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处理学校安全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稳定,确保良好的教学、生活秩序,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促进我校学生安全管理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黑恶势力侵害校园、校园欺凌事件、地震、火灾 事故、用电安全事故、交通事故、校内食物中毒、学生校内活动伤害事故和社会实践伤害事故、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事故、学生24小时以上离校走失等事故、学生非正常死亡等情况。

二、成立异常情况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翟家伟

副组长:张相忠 柏绪寒 何东方

成 员:全永卫 王新民 艾金刚 高 军

潘 霞 肖玉芹 田盛德 翟艳霞 及各班班主任

三、报告程序及内容:

1、学校发生黑恶势力侵害校园事件时,必须立即向校长报告.重特大事故(学生死亡)发生后,学校应立即报告教育局。

2、学校必须在 24 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逐级上报。

3、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区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报告单位。事故现场情况、伤亡人数发生变化后,还应及时进行补报。

4、异常情况报告人:书面报告人为突发事件第一发现人、各年级班主任。书面报告由异常情况处置领导小组核实。

四、报告原则

1、突发事件发生后,以“先口头,后书面”的原则迅速上报。

2、突发事件知情者必须在知情后20分钟内报告异常情况处置领导小组,不得隐瞒、缓报、谎报,防止漏报。

五、报告制度类别:

1、向上级部门报告制度,重大事故直接报告制度,即对意外重大人身伤亡、集体或群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直接向校长报告。学校一方面组织力量进行及时更有效的应急救护,另一方面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篇8:安全工作预警机制

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创造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为此,制定本安全工作预警和检查制度。

一、安全工作预警

1、健全学校安全组织,完善安全网络。制订切实可行的各类安全管理员职责,督促其认真履行;

2、做好学生的安全常规教育。如不喝生水、不购买“三无”食品、不乘无安全保障的车辆、课间活动注意安全等,使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安全制度。

3、、饮水和饮食卫生安全:认真落实《学校内食堂和副食品店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水池(储水器具)、水井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对水源周边环境进行检查,确保水质安全;饮用水和非饮用水要分开供应;要为师生提供充足卫生的饮用水,教育学生不共用饮水茶具,开水桶要及时加锁;对学校食堂卫生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检查,实行食品准入制度,进货索票、索证率达100%;严把进货关、操作关、存放关、销售关,规范学校食堂管理及食品采购、加工、销售的过程管理;逐一落实责任,严格细化管理。检查校内商店是否存在霉变、超保质期、无产址、产名、生产日期的“三无“食品。

4、学习和生活场地的安全:对学生教室、食堂、图书馆、厕所、会议室等人群集中等场所做好清洁、通风,进行必要的消毒。对安全通道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通道无阻,通道照明正常,通道出口处要安装应急灯。

5、消防安全:对消防设备、消防器材进行全面排查,按照消防法规的要求,配齐配足消防器材,过期失效的要及时更新,确保消防设施完好和消防通道畅通,确保消防设施能用、够用、会用;检查线路、开关、用电设施是否安全,禁止学生携带易燃物品、引火器材进入校园。

6、交通安全:禁止未满12周岁学生骑车,禁止学生驾驶机动车。

7、安全防范:做好有关安全预警、隐患排查、目击报告,尤其是灾害性天气(雷击、台风、暴风雨等)及地质灾害的防范;禁止学生携带凶器、有毒物品;建立安全危险源跟踪制度,落实安全监控管理措施,建立特殊学生的档案,落实安全结对教育措施。

二、安全工作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特制定本制度: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广泛进行安全工作法律法规的教育,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氛围。

2、班级和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有责任和义务对所辖区的安全进行有组织地经常性地全面检查,为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3、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检查清理。对发生交通安全隐患可能性大的路口,报请交警部门协助管理,确保学生的上学、放学安全。

4、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定期检查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定期检查安全教育落实情况。

5、凡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要及时组织进行整改,并做好安全记录,该上报的要及时上报。

6、检查中发现重大隐患的,负责检查的人应详实记录在案,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

篇9: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医院广大职工及就医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及医院公众健康、环节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核素泄漏、重大医疗事故、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战争、**、恐怖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的事件。

第三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应遵循依法管理、预防为主、强化培训、适时演练、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应对、快速反映、措施果断、科学处置、协调合作的原则。

第四条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中,有不负责任、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服从指挥调度、散布谣言、扰乱医疗秩序、危害公众健康等行为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医院《奖惩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医院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的科学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调查、现场救护、传染源隔离、卫生防护、监测检验、监督检查等工作所需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的储备,做到有备无患,防患未然。所需经费列入医院财务预算。

第六条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并根据其表现给予相应的奖惩。

组织管理

第七条医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院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院长或授权的分管院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医院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第八条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医院内突发事件大致可分为环境安全和公共卫生两类,医务部负责对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核素泄漏、重大医疗事故等)的管理:后勤保障部负责对环境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战争、**、恐怖事件等)的管理。

第九条分类管理不是分开管理,各主管部门要注重互通信息、互相支持、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地做好应急事件的管理工作。

监测与预警

第十条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主管部门(医务科、保障部)应制定相应的监

测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一个灵敏准确的监测体系,落实人员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科学分析与综合评价。

第十一条 医院所属各科、处室均为突发事件的监测单元,每个职工均有监

测的责任及报告的义务。

第十二条 根据突发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范围是局部还是全院,医院设定两个级别的预警及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仅影响医院部分地域或部分科室且危害较小的突发事件,定为黄色预警,应急相应为相关部门及人员;影响医院整体工作或危害较大的突发事件,定为红色预警,应急相应为全院所有部门及人员。

报告与信息发布

第十三条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医院职工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突发事

件及其潜在隐患均应在发现情况后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医务科业务院长节假日休息报告院长

第十四条职能部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的同志应将情况报告医院突发事件

应急处理指挥部,并组织人员,分工明确,通讯联络,根据指挥部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或应对突发事件。

第十五条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情况立即组织

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自突发事件发生时计算2小时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任何科室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

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十七条医院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信息发布应及时、准确、全

面。由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指定医院新闻发言人,严禁其他人参与发布信息,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和权威性。

培训与演练

第十八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主管部门应认真研究各自主管 范围内最可能

发生的突发事件,将排在前五位的突 发事件作为重点,估计可能发生的情况,拟定应该 采取的对策,制定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对相 关人员实施培训。

第十九条 培训应是全方位的全员培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主管部门应对各

级各类人员(包括临时工),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进行涵盖各类

突发事 件的监测、预警、识别、报告、应急处理技术、群 体防护、个体防护、现场救护等内容的培训。对特 殊人员应进行特殊技能的培训,如医院新闻发言人 应进行媒体沟通技巧的培训等。

第二十条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主管部门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 中各责任人的责任与义务分别制订“应急反应手 册”。手册针对各个关键部门的具体负责人,明确 其职责范围、协调对象、主要对策、行事步骤、联 系方式等。手册内容力求简明扼要,便于携带。

第二十一条 模拟演练每年 1-2 次,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 挥部制订模拟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技术培训,模拟情景,实际演练,提高组织成员的应急反应能 力,训练一支能打硬仗的应急团队。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二十二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主管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第二十三条 启动医院应急预案,需经院务会批准,报市卫生局备案。第二十四条 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为医院最高领导,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相关设施、设备等;必要时对人员疏散或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进行封锁。所有科室及个人应当 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精诚协作,各 司其职,集中力量保证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努力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第二十五条 应急预案启动后,后勤保障部要尽一切努力充分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物 资包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药房要保证药品的供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卫生防疫及相关专 业人员应当先行一步,对事件现场进行紧急处臵,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及可能受到影 响的人群进行分类指导,制定相应的防护控制措施,保障人员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提供突发事件防治 知识的宣传资料,为应急处理指挥部提供及时准确 的信息。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预案备有若干附件。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指挥部有权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 题及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或失误及时修订、补充、调整 和完善本预案。

第二十七条 每次突发事件处理之后,各主管部门要组织力 量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认真总结应急处理工作 中成功的经验及失误的教训,做好突发事件后医院的 重建工作。

第二十八条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类似工程业绩证明下一篇:中班语言蘑菇伞讲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