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

2024-04-11

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精选8篇)

篇1: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

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

高考语文作文在某种意义上是时代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语文教育的不断追求与发展走向,更可窥见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关注语文,尤其关注高考作文,正是在关注我们的基础教育,关注人才培养及国家的发展战略。

让我们通过三位常年工作在中学语文教育一线的优秀语文教师的讲述,回顾几十年高考作文的发展变迁,并展望未来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从中把握时代的印记及发展脉络。

——编 者

对话嘉宾:

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语文教研室 周曼云

人大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北京骨干教师 廖昌燕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 周鸿祥

高考作文应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从今年高考作文试题的材料和话题来看,无论是全国卷、广东卷、辽宁卷,还是北京卷、天津卷、重庆卷,都紧扣时代脉搏,直面现实生活、社会热点。

在人大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廖昌燕看来,北京作文题的材料切入点虽然是传统观念中的“老规矩”,但引出的却是紧扣社会现实的话题:“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如今又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其实是传统观念在当今现代生活中是否还适用的问题,是一个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相碰撞、如何继承与批判“老规矩”的问题,也是一个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它对学生而言,无疑具有切近的现实意义。

新课标全国一卷的作文题是学生运动会项目“山羊过独木桥”,同样是从现实生活的故事中揭示生活规律——与对手合作、互利双赢,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此外,还有新课标全国二卷“喂食动物易使其丧失觅食能力”,全国大纲卷“农民工与医药费”,湖南作文题的“最美乡村干部”等等,这些题目都将作文的内容指向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

廖昌燕说,从2014年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目看,今后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不仅考查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广泛了解,更重要的是考查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认识,考查他们对社会问题是否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是否有自己的独到看法和见解。

如果说过去几年中还有一些作文题目可以让学生套作、宿构的话,那么今年的作文题,就很难用几个背过的诸如司马迁、陶渊明等古人事例来完成。高考作文中“古人来开会”的文风已经得到扭转,这无疑是回归了作文的本质——写作是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是思维的外化;作文水平归根结底是思想水平的反映。这当然应该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

高考作文有着清晰的时代印记

在周曼云老师的心中,有一个坐标图,上面清晰地标记着过往40年的高考作文题,而这样一个坐标图,又何尝不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上世纪80年代末,是我国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和初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时期,这一时期的高考作文题目以命题和命意(材料)作文为主,文体上应用文、实用文占了相当的比重。同时,为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作文材料往往哲理性、寓意性较强,考生审题时要从材料中概括出一个哲学原理,行文过程要把这个原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阐释清楚、分析明白。例如,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1978),改写“第二次考试”为“陈依玲的故事”(1979),看图作文“读漫画《这下面没水,再换个地方挖》”(1983),短文“就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1987),“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1989)等。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90年代的高考作文逐渐走向成熟,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征:以一大一小两个作文为主,加大了描写手法或记叙文写作的考查力度,加强了想象能力和文学意味的考查,文体特征要求依然鲜明。如1988年的命题作文《习惯》,开始不限体裁(诗歌除外),突破了以往以议论为主的格局,学生可以写小说、剧本,散文等。小作文大多侧重考查描写能力,如1991年的想象作文“圆”,1997年的行动描写“小新背瘫痪的同学上学”,与之相匹配的大作文,往往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性文字。1994年和1996年小作文考查了介绍说明性文字,大小作文兼顾了不同文体和表达方式的考查,呈现记叙、议论、说明、应用文多种文体和多种表达方式全面兼顾的样貌。这一时期的高考作文材料较上个时期更显生活化现实化,考生审题时要从材料中提炼出一种思想观念或生活常理,分析时重在一事一议,就事论理,这些作文题在提高青年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上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加深了对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思考和体悟。

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1999年开始我国进入新课程阶段,全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高考作文也在2000年“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中进入了话题作文的新时代。

相较于命题作文或命意作文,话题作文给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尤其它的写作旨趣追求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式与写作理念。应该说,话题作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促进了写作教学的进步,也出现了大批高质量的高考作文。可圈可点的有2001年蒋昕的《赤兔之死》,2003年耿亮的《转折》。

随后,话题作文的弊端日益显现,开放性这个最大的优势成了最明显的劣势。由于审题门槛低,限制条件少,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不利于高考选拔。同时出现了或泛哲理化地拔高立意,或心灵鸡汤式地流于思维肤浅,或假大空地喊口号,或无病呻吟故作文化腔等弊端。

于是,2006年全国卷作文首次采用了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命题,采用一段材料一段要求的形式,给考生提供的写作角度更多样,思考的空间更大,没有明显的立意导向。同时,又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较好地处理了“开放与限制”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一直在如何很好处理这二者的关系上进行探索。

抓住高考作文命题“关键词”

在周鸿祥老师心目中,未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可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关注现实。作为当代高中生和未来的国家公民,理应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应死啃书本,作文中只会拿几个古人说事,套话连篇。

多元空间。高考作文要防止宿构,作文题就要出人预料,而且必须有所限定。如何在规定的话题或情境的制约下,给不同的考生以较大的发挥空间,确实是个难题。考生有着太多的不同:地域、家庭、阅历、性格、兴趣,等等。避免同一题目给数万乃至数十万考生带来的尴尬,除了在题目的设计上能有更大的可选择空间外,采取多题选择的方式或许是可取的。今年北京卷的微写作是三个题目选做一个,开创了一个不错的先例,令人欣喜。

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所谓创新,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尤其是批判性思维。没有批判性思维的习惯、素质和能力,只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就谈不上创新思维,当然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今年的上海作文题尽管简短,但内涵丰富。“沙漠”这个意象显然具有隐喻性,可以同生活中的许多方面相联系;而选择的自由与“必须”的不自由,富有哲理味道,具有思维的张力,可以考查出学生思维的是否严谨、开放、辩证,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可见,作文题目并不在于所给材料字数的多少,以及设置的情境是否具体生动,最重要的是具有思维空间和思维力度。

高考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高考作文理应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思维、积累、见解、语言运用能力等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文命题应该成为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示风采的平台。

篇2: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语段中加点部分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偷门”、“错字门”、“会所门”……北京故宫博物院接连曝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丑....闻,引发人们质疑。余波未过,又传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一级文物宋代哥窑瓷器被摔碎的消息,口耳相传,这消息立刻传遍全国各地,而国人无不痛心疾首。虽然故宫的相关人员一........再宣称正在积极进行修复,但常识告诉我们,其文物价值已经不能与原件相提并论了。....A.瞠目结舌

C.痛心疾首

B.口耳相传 D.相提并论

解析: A项,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用在此处,符合语境。B项,口耳相传:指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代传下去。用在此处,属于使用对象不当。C项,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用在此处,符合语境。D项,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多用于否定式)。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答案:B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高晓松醉驾肇事之所以闹得满城风雨,绝不仅是因为其将可能成为“公众人物醉驾入刑第一人”,也不是因为这可能引起如两年前演员周杰醉驾肇事案的司法之争。人们关注的焦点恐怕在于:这名曾在药家鑫一案中义愤填膺,发出“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的道德名言,并倡议音乐界封杀药家鑫校友的公众人物,前后角色怎么会如此大相径庭?加上之前的孙兴、莫少聪涉毒事件,三人成虎,如今明星的素质真是令人担忧。

A.满城风雨

C.大相径庭

B.义愤填膺 D.三人成虎

解析:三人成虎: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多指坏事);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答案:D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传说中曹操有72疑冢,因为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可以权当故事去听,但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现”,却使这个故事扑朔迷离起来。与其他的考古发掘不同,“曹操墓”被发现一经公布,便被广泛质疑,并立即在学术界形成了“挺曹”和“反曹”两派,双方高谈阔论,针锋相对。这是曹操做梦也想不到的,他死后1800多年,居然成了珍贵的“资源”被争夺;也想不到,生性疑神疑鬼的他,在死后1800多年,又制造了一起引发公众关注的疑案。

A.扑朔迷离

C.针锋相对

B.高谈阔论 D.疑神疑鬼

解析:A.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B.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与语境不符,应为“引经据典”。C.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行动或者观点完全对立。D.疑神疑鬼:形容人多疑。

答案:B 4.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世人激赏苏东坡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这一人生境界在《定**》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途中遇雨,触动了他敏感的心灵,仕途多舛,宦海沉浮,........与眼前这场猝不及防的山雨何其相似,但苏轼一样等量齐观。........A.淋漓尽致

C.猝不及防

B.仕途多舛 D.等量齐观

解析:D项,“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淡然置之”。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日本在处理国内危机的同时,应该推己及人,充分考虑事故可能对他国产生的影响,采取一切必要、可行的措施,保护海洋环境,切莫以邻为壑,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B.因为有“重要”工作,病可以不看,觉可以不睡,饭可以不吃,发烧可以忍耐;工作不能耽误,健康可以耽误,看似微小的耽误,一朝积重难返就会酿出生命的祸端。....C.前一段时间,多家消费品巨头欲掀起的涨价潮,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在发改委

介入调查后半途而废。....D.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容易任发布者摆布,加上“三人成虎”....定律的影响,一件事情被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大量转发的时候,一个伪事件很容易“被成真”。

解析:A.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B.积重难返: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多指不好的民俗,恶习,弊端发展到了难以革除的地步。C.半途而废: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不合语境。D.三人成虎: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答案:C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些商家先以模糊的广告词来请君入瓮,然后再用若干霸王条款限制消费者,让消....费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B.在合理范围内,光明正大地上调价格无可厚非,顾客也还能接受,可是表面不涨价,....暗地里减分量就有失诚信了。

C.受“限购”政策影响,不少地产商开始对艺术品收藏跃跃欲试,有人预测,今后几....年艺术品的拍卖价格将会持续走高。

D.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与家庭影院本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现在有很多智能手机已经具......备了家庭影院的高清视频播放功能。

解析:A项“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此处使用属望文生义。B项“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以“谅”解。C项“跃跃欲试”,形容急切地想试试。D项“风马牛不相及”,本指齐楚相距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答案:A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反复地朗读作品,阅读者可以走出文字的困扰,探幽索隐,深得个中三昧,而不会生吞活剥那些参考资料。....B.温哥华冬奥会产生的86枚金牌中有73枚记入欧美国家的名下,欧美国家对冰雪运动的统治力之强可见一斑。....C.魔术能给观众一种奇特的享受,魔术师刘谦的那场精彩的魔术表演都过去很久了,提起它大家依然津津有味。....

D.尽管央视每年都会公布出高于80%的春晚收视率,但民间的调查结果却是年年大相..径庭,喝倒彩声响成一片。..解析: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津津有味”应改为“津津乐道”。A.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搬用别人的言论或文辞。现在也比喻不联系实际,生硬地接受或模仿。符合语境。B.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就能推知事物的整体。符合语境。D.大相径庭:多形容彼此相差太远或矛盾很大。符合语境。

答案:C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潭邵高速公路贯穿湘中腹地,厚重的湖湘文化积淀和琳琅满目的风物交织的绚丽画....卷,都因为有了交通的改变,让湘人耳目一新。

B.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空巢老人”俯拾皆是。....C.五十多年前,毛泽东曾写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瑰丽词句。如今,帆樯竞发,宏图大展,长株潭和武汉试验区的设立,将使两大城市群相得益彰,建立起真正的鱼水关系。....D.生活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的我们,已经很少静得下心来好好读书了,即便读也是东鳞西爪浮光掠影的文字信息的汇集,难得有对着美食大快朵颐式的阅读快感。....解析:俯拾皆是:弯下身子即可拾到,形容数量多,而且容易得到。这里应用“比比皆是”。A.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符合语境。C.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符合语境。D.“颐”是脸“朵”是动的意思。“朵颐”一词出于“观我朵颐”,颊,《易经》指鼓腮嚼食,后来用“大快朵颐”形容非常快活地享受口福之乐。符合语境。

答案:B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借鉴同行业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本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脱离本企业的实际而生吞活...剥,那就可能适得其反,付出惨重的代价。.B.近年来,我省煤炭企业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改造,产业创新能力欣欣向荣,使....得煤炭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C.电视剧《借枪》中的熊阔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人物”,尽管身处社会底层,整日为生计发愁,但遇事却能通权达变。....D.贺国强书记告诫年轻干部的话可谓语重心长,既寄托着党和人民对年轻干部的殷切....

期望,也包含着国家对年轻干部的善意爱护。

解析:B项,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A项,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C项,通权达变:为了应付当前的情势,不按照常规做事,而采取适合实际需要的灵活办法。D项,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深意长。答案:B 10.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初春时节,春风骀荡,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真可谓春意阑珊,正适合出外踏....青。

B.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C.朝鲜政府、政党和社会团体5日在平壤发表联合声明,提议无条件地尽快举行朝韩当局会谈,开诚布公地讨论寻找消除误解和不信任的途径。....D.《赵氏孤儿》讲述了一个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奸臣屠岸贾陷害正直的赵氏,必置之死地而后快,赵氏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

解析:A项,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语境不合。B项,统筹兼顾:统一筹划,全面照顾。C项,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D项,置之死地而后快: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

答案:A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什么国有企业难以遏制管理层对国有资产的巧取豪夺?关键在于所有者缺位,在....于经营者缺乏制度化约束。

B.“老老实实读书,规规矩矩做人”,两句朴实的话语,是老师送给我们的心灵鸡汤。....C.陈格雷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D.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解析:A项,巧取豪夺:用欺诈的手段取得或凭强力夺取(财物、权利),贬义词。B项,心灵鸡汤:新兴成语,语出美国作家坎菲尔和汉森合著的畅销书,指含有知识、智慧和温暖的话语。C项,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语言混乱,所说内容让人无法理解。含贬义,易误解为

“听者没有理解”。D项,薪尽火传:比喻学问技艺代代相传。

答案:C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十二五”期间,宣城各县市区要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与电力公司的联系和配合,为当地电力发展推波助澜。....B.宣城市文化工程建设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得淋漓尽致。....C.近日,苏浙沪民企老总齐聚宣城,参加安徽省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展会议,宣城已成为民企投资兴业炙手可热的宝地。....D.繁多的工艺耗费大量人力,加上原材料收购价不断上涨,让宣纸价格随之攀升,这也使宣纸市场出现了鱼目混珠的现象。....解析:A项,披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贬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B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很大。此处属望文生义。D项,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来冒充真的东西。

答案:D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是一篇令人不忍卒读的报道,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村青年三年来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帮助敬老院腿部有残疾的张大爷的故事。

B.海城市民普遍认为宜居环境就差一个“水”,市区水污染问题突出,人们改变水环境的愿望非常迫切,特别是沿河居民对此感同身受。....C.经济发展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这两大动力,....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升级,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D.在第三届“百姓大舞台”演唱决赛中,上一届获得三等奖的李大妈凭借出色发挥,终于一鸣惊人荣获省电视台戏曲演唱类节目的一等奖。....解析:A项,不符合语境。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B项,不符合语境。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C项,符合语境。亦步亦趋:意思是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D项,不符合语境。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

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上一届李大妈就已经获得过三等奖,表现已经很不错,现在获得一等奖不能说是“一鸣惊人”。

答案:C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全唐诗》是清初编修的唐代诗歌总集,共收录四万多首诗歌,洋洋大观,波澜壮...阔,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B.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深圳软件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软件出口额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令世人瞩目。....C.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D.台湾盲女歌手张玉霞在台北街头演唱《我只在乎你》,她那圆润清丽的歌声犹如空.谷足音,吸引行人纷纷驻足倾听。...解析:波澜壮阔:比喻声势浩大,多用于诗文和群众运动等。B.半壁江山:指在敌人入侵后保存下来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C.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D.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答案:A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针....砭时弊,写出了光照千秋的诗篇。

B.富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分层指导,因为各班学生良莠不齐,接受能力不....同,教师采取的策略也就不同。

C.虽然信用卡正成为金融业更能接受的付款方式,但许多人在日常消费中仍不敢尝试,把信用卡消费看成是寅吃卯粮。....D.新生企业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的企业学习,起初是邯郸学步,但只要....不懈努力,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

解析:A.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修饰对象错误,感情色彩不当。B.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班上同学有成绩好坏之分,无好人坏人之别。修饰对象错误。C.寅吃卯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比喻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收入。D.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不合语境。

答案:C 16.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B.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昔日甚嚣尘上的“西方的月亮圆”言论已....宣告破产。

C.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雕塑精品。...D.每次做实验,王军都尽量寸量铢称,他说这样不仅能够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还能....避免实验材料的浪费。

解析:“甚嚣尘上”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A项“反弹琵琶”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C项D项“寸量铢称”比喻点点滴滴地计量,“卓尔不群”形容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烦琐不切实际。

答案:B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平民草根秀”节目风靡国内荧屏,成就了大量草根明星,这股风潮的始作俑者是....湖南卫视。

B.因人们价值观的改变,一些民间传统技艺传承困难,有的已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销.声匿迹。...C.据报道,北汽集团成功打造了自主品牌的核心平台,北京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已呼.之欲出。...D.政府虽然已果断出台政策平抑物价,但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态势来看,恐怕难以毕其..功于一役。....解析: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感悟色彩不当。“销声匿迹”,“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不能指民间传统技艺。“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毕其功于一役”指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不能用来陈述汽车生产。次做完。亦形容急于求成。

答案:D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些“80后”的中国年轻人正被冠以一个新的称呼:“鸟巢一代”。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是“迷惘的一代”还是“鸟巢一代”。....

B.现代人需要永恒的山水带给他们永恒宁静的感觉,但这一切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是望.尘莫及了。...C.“您认为目前我国校园安全的形势如何?应该怎样预防校园灾害事故?”肩扛摄像机、手持话筒采访“两会”的小记者煞有介事,提问很专业。....D.清明时节烟雨迷濛,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苙,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优雅与舒适。....解析:一概而论:指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符合语境。B.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不合语境。C.煞有介事:指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贬义,不合语境。D.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这里望文生义。

答案:A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歌剧以其独特的情节变化、动作以及段落化的音乐使观众意兴阑珊。....B.据报道,今年入秋以来的最强冷气流将以狼奔豕突之势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局部....降温可超过15度。

C.为了保护中国渔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也为了维护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中国渔政船到钓鱼岛去执法是无可厚非的。....D.由于各种原因,“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这一规定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看来,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因此“囤地”现象屡禁不止。......解析: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A.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这里当用“意兴盎然”。B.狼奔豕突:像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骚扰,也比喻敌人溃逃时惊慌的状态。不合语境。C.无可厚非:不必过分责难。此处应为“无可非议”。

答案:D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分析人士指出,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再加上各地召开地方“两会”,炙手可热的房地产业首当其冲成为调控的主要对象。....B.安徽电视台“60年·新地标”大型系列报道,旨在纵横捭阖地结合安徽的本土元素,....以全省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地点为纽带,挖掘地方标志,展现安徽形象。

C.沈浩以坚守和执著,以奉献和拼搏,以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生命赞....

歌,书写了一部载入史册的壮丽诗篇。

D.在推行实名制的背景下,购票、检票、候车以及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呼之欲出。火车....票实名制不是“万能药”,有媒体认为,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运力。

解析: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A.炙手可热:指手一接近就感觉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不能形容房地产。B.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不合语境。D.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十分生动。这里应用“备受关注”。

篇3: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

关键词:语文名师,共同体,协作

语文名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合作共享是语文名师协作发展的关键和基础, 教师协作学习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以及促进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一、名师共同体作用与特征

虽然大多数教师团队都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但合作都是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 并不是以教师协作发展为目的, 这导致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不及时, 缺乏整体发展目标, 同时, 由于教师协作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通过活动共享与合作, 可以促进教师的协作发展, 所以教师协作成长和发展需要不同学科的名师共同合作, 进而促进名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名师协作学习共同体是指以学校为基础, 以关注教师个体成长为焦点的学习活动, 它便于解决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交流和研究活动, 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促进名师的教学风格发展, 进而丰富教师教学水平, 同时有利于学校公共文化建设, 从而实现教师个人和协作学习的进步。名师共同体以教师协作发展为核心, 以激发教师潜能和活力为目的, 通过名师共同体促使成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能够有效地进行集体学习, 并不断完善管理和使用知识。同时, 教师协作共同体可以激发教师的紧迫感, 营造教师合作文化氛围, 形成教育改革的动力, 促进教师的协作发展。

通过对语文名师协作共同体的研究, 可以发现语文教师协作共同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2具有共同的教学理念;3彼此之间的存在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关系;4便于与对方坦诚交流, 进而交换角色;5共享教学资源和教研成果, 共同解决问题。因此, 名师共同体的发展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获取知识, 便于加强学校自身建设的力量,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促进名师共同体发展的措施

名师共同体与传统的教师合作相比, 教师之间的协作共同体组织结构更为宽松和开放, 活动内容更全面和多样, 教师在活动中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平等权, 所以名师共同体在教师协作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 加强教师的协作学习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殿堂, 也是教师学习的场所, 而类似的培训往往停留在表面, 教师往往是在被动地接受教育, 主体精神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实现社会进步的主体是人与人间的理解与合作, 而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 如科研项目合作研究, 可以促进教学主体的学习, 进而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使教师的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因此, 不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 可以促进教师协作共同体的发展。

(二) 加强教师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 可以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师协作结构和能力结构, 同时教师协作发展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 将学术教育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的责任和理论能力, 促进教师教育的深入发展。加强教师协作共同体的建设需要重点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学习问题, 不断加强课堂教学力度, 合理设计课堂和知识结构, 加强基础教育教学实践,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才能不断促进教师合作共同体的发展, 进而实现教育、课程和教师三位一体的发展。

(三) 加强教师的彼此合作

随着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 教师协作发展的目标变成了引领新一轮教师新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 教师的工作一直处于封闭状态, 老师彼此之间相互独立, 导致了教学活动彼此孤立以及教师合作与交流气氛缺乏。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相互学习, 合作共赢, 在教育实践中经验, 完善教师的人格、思想和情绪, 促进教师的合作学习, 并且要重视人际沟通和协作, 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中, 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发展, 使用所有的课程资源,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完善教学策略, 不断改进教学思想, 进一步研究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 并根据不同类别情况, 适当调整教学设计。通过彼此合作, 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促进教师合作意识的发展。

三、结语

名师共同体发展是未来教师协作化教育过程中的发展方向, 所以需要不断加强实践教育、培训和协作力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意愿, 促进教师之间协作发展更富有生命力和活力。总而言之, 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师协作组织形式, 加强教师协作共同体的运作, 将对促进教师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薛法根.共同体:助推名师成长[J].江苏教育, 2011 (32) .

[2]徐丽华, 吴文胜.名师的协作成长组织:名师协作学习共同体[J].名师教育研究, 2005 (05) :15, 41-44.

[3]蔡明.名师发展共同体——被发展, 被幸福[J].江苏教育, 2011 (32) .

[4]成尚荣.名师发展共同体的意义阐释[J].江苏教育, 2011 (32) .

[5]卢谦.名师共同体:名师协作发展的新路径——以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为例[J].中小学名师培训, 2013 (05) :10-12.

篇4: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

园日涉以成趣 陈从周

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于一体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臶。

每一个园林都有自己的风格,游颐和园,印象最深的应是昆明湖与万寿山;游北海,则是湖面与琼华岛;苏州拙政园曲折弥漫的水面、扬州个园峻拔的黄石大假山等,也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造园时,如能利用天然的地形再加人工的设计配合,则不但节约了人力物力,并且利于景物的安排,造园学上称为“因地制宜”。

中国园林有以山为主体的,有以水为主体的,也有以山为主水为辅,或以水为主山为辅的,而水亦有散聚之分,山有平冈峻岭之别。园以景胜,景因园异,各具风格。在观赏时,又有动观与静观之趣。因此,评价某一园林艺术时,要看它是否发挥了这一园景的特色,不落俗套。

中国古典园林绝大部分四周皆有墙垣,将景物藏之于内。可是园外有些景物还要组合到园内来,使空间推展极远,予人以不尽之意,此即所谓“借景”。颐和园借近处的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景,每当夕阳西下时,在湖山真意亭处凭栏,二山仿佛移臵园中,确是妙法。

中国园林,往往在大园中套小园,如颐和园的谐趣园、北海的静心斋、苏州拙政园的枇杷园、留园的揖峰轩等,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地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得十分恰当。至于大湖中包小湖的办法,运用的最妙的要推西湖的三潭印月了。这些小园、小湖多数是园中精华之所在,无论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臵等,都是工笔细描,耐人寻味。游园的时候,对于这些小景观,宜静观盘桓。

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模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些景物虽不一定强调仿自某山某水,但多少有些根据,用精练概括的手法重现。颐和园的仿西湖便是一例,可是它又不尽同于西湖。亦有利用山水画的画稿,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诗情画意的景色。在曲折多变的景物中,还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等手法。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相得益彰。在中国园林中,往往以建筑物与山石作对比,大与小作对比,高与低作对比,疏与密作对比等。而一园的主要景物又由若干次要的景物衬托而出,使宾主分明,像北京北海的白塔、景山的五亭、颐和园的佛香阁便是。

中国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还可利用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因此,游过中

了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

C.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要景点,是全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从地位上说,它相当于北海的白塔,景山的五亭。

D.颐和园乐寿堂前的海棠,其色彩、形态和周围的建筑形成极美的画面,体现了中国园林善于利用花草树木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原文中没有说把玉泉山和西山移植园中,只是把它们作为颐和园的背景。

答案:A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颐和园借近处的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景,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借景”在中国古典园林建设中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B.中国园林模仿自然,参以诗词画的情调,还运用对比和衬托等手法,在世界造园艺术中是最具有艺术价值的。

C.颐和园有谐趣园、北海有静心斋、苏州拙政园有枇杷园、留园有揖峰轩,都是中国园林中的大园中套小园的典型。

D.中国园林讲究巧妙安排建筑物,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因此,中国园林会给人以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的感觉。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夸大其词,只能说是“独树一臶的”。

答案:B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家谱漫说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祖的习俗,而祭祖的习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感激先人的情怀;然而对于每个家族来说,那么多从未谋面的先人是如何被纳入到祭奠和追怀的对象中的呢?这就要归功于家谱了。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血缘关系发展的过程,同时也重点记录家族里面重要人物的事迹的家族历史文献,又被称为族谱、宗谱等。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家谱的形式并不相同。在北方,家谱又叫“谱单”,以图表的形式简明、清晰地记录家族血缘发展过程,还可供后人悬挂供奉。南方的家谱则要详细得多,除了家族血缘世系发展图外,还有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这些内容被装订成册,存放在祠堂里面,因此家谱又被称作“谱书”。谱单和谱书就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文字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了。

关于家谱的起源时间目前尚无统一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还曾有口承家谱、结绳家谱等。到了魏晋时期,中国的家谱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当时,由国家设

答案:D 5.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谱书的内容较为详细,主要包括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B.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可分为4大部分:一是谱序,二是凡例,三是家族世系,四是重要家族文献。

C.家谱内容的组成形式不仅有南北差别,而且由于各地风俗、家族情况不一,家谱的内容组成还呈现多样化。

D.宋明以后,家谱在宗族民俗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起着加强宗族内部管理、延传家族历史等多重作用。

解析:A项,表述有误,原文说的是“除了家族血缘世系发展图外,还有„„的内容”。答案:A 6.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家谱记录了一个家族繁衍发展的历史,为后人“尊祖、敬宗、收族”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

B.“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发展的历史资料,对研究中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C.魏晋时期,由于国家主要实行九品中正选官制度,所以家谱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维系世家大族的贵族地位。

D.中国传统的家谱都记录了家训族规、田产契约、祠堂坟茔、诗文传记等重要家族文献,延传家族历史。

解析:D项,以偏概全,从原文中的“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各个家族情况不一,家谱的内容方面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可知,并非所有的家谱“都记录了家训族规、田产契约、祠堂坟茔、诗文传记等重要家族文献”。

答案:D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衡中西以相融 何家英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

C.观察、审阅、理解和提炼在晋唐画风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西方绘画中也同样重要。

D.“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因此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A项“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属于无中生有;B项说法绝对,原文“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D项强加因果。

答案:C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传统为“体”,创新为“用”,两者交融契合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B.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式,变得纤弱而萎靡。C.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是在继承晋唐绘画传统或借鉴西画传统时表现出来的“惰性”。

D.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狭隘的,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解析:A项“传统为‘体’,创新为‘用’”是作者所批判的观点,作者的观点应该是“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B项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并没有轻弃晋唐人的“艺术形式”;D项“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中“晋唐以后”错,应该是“晋唐时期”。

篇5:名师指导: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攻略

一、20高考作文题分析

(一)形式方面

年高考作文形式可以算是“百花齐放”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在今年的18个题中都出现了,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今年的18个题中材料作文有三个。分别是(1)全国卷ⅰ:材料———乌鸦学老鹰捉羊;(2)全国卷ⅱ:材料———图书阅读率走低,网上阅读率增长;(3)山东省:材料———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其实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篇6: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

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不是自由的。

【名师点评】

华师大语文教研中心常务副主任、《中文自修》杂志主编王意如教授:

秉持一贯的思辨性

思考空间很大

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是万众瞩目,在应试教育的围追堵截下,命题组面临着很大压力。尽管如此,每年的高考作文依旧充满惊喜,实属不易。

今年高考作文题难度整体比去年大,但是考生可发挥的空间也很大,学生可由作文题联想到生活中的很多具体事例。

从命题上来看,今年高考作文题秉持了上海高考命题一贯的思辨性,从2012年“心灵中的微光”、2013年的“更重要的事”到今年的“自由与不自由”,都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对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很有帮助。

其次,这次高考作文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抓手,不是抽象地说“自由与不自由”,而是通过“穿越沙漠”的例子引入,让学生更容易地领会“自由”的意思。

再次,这则题目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比较好的发挥,“自由和不自由”的问题,可以从非常小的事情入手,也可以考虑到高层次的东西,思考的空间很大。

但是,此次高考作文题依旧存在一个问题,通过题干的提示可知,必须穿越沙漠,所以最终是“不自由”的,而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所以过程是“自由”的。题干揭示的是在“不自由”条件下的“自由”选择,但对人类来说,我们恰恰渴望追求的是终极的“自由”。华东师大中文系归青教授:

很辩证

很有思维张力

今年材料作文题在历年中属于“上品”,很辩证,很有思维张力。人总是争取自由的,但又无法任意,一定是在受约束、有条件的环境下。材料提供了具体图景,但同时不乏想象空间,因为沙漠可以是一种隐喻,考生可以将其转化为生活实际与感受,比如解决什么问题、克服什么困难,才能突破自我、获得自由。这对于任何作文水平的考生都有话可讲,从不同层次展开行文。

上海中学语文教师俞超:

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好题

作文命题类型没有改变,延续了自08年以来材料作文的形式。

我首先认为这是一个难题,从材料类型看,它是11年和12年题目的合体。

11年是“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一种“对立概念”类的考题,要求学生两方面综合考虑。12年的关键词是“微光”,这是一种寓意类考题,考生应当揣摩这个词语的内涵,联系生活,赋予这个词语以独特的寓意。

今年这个题目中“自由”与“不自由”,又构成对立概念,需要考生辩证立意。而且,这里的“自由”也受到了材料的限定。一个现实问题——穿越沙漠——是无法选择的,所以人生面临不自由状态,而征服这个现实问题的方式则有选择空间,因而,人又是自由的。而题目里“沙漠”一词,自然类似于“微光”,需要学生自定义其寓意。

所以,这个材料中有三个词语必须在文中重点阐发:“沙漠”、“选择”、“自由”。只涉及

其中一个方面,都会显得与材料提供的信息有距离。因而,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题目。

不过,我认为这是一个好题。只要考生临场做到冷静仔细地审读材料,整体把握这个材料所涉及的内容,则也是可以顺利立意的。比如可以这样思考:不必在意沙漠般的困境,直面命运指定的坎坷道路,也许这的确并不自由,然而我们完全可以自由地选择征服“沙漠”的方式。如何面对,选择怎样的路径,这一切都掌握在人的手中。

如此一解剖,这个看似困难的题目已经变得毫不陌生,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畅谈“自由地走出沙漠”的故事和观念。让每位同学都能够有所发挥,这是上海近几年作文出题的出发点。今年这个题目合乎这个要求,这是好处之一。

其次,这个题目能够考查出学生个体之间的语文素养的差异。除了审题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外,针对这个题目的创作将会使得那些平时重视思考生活,注重材料积累,关注文章思想深度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很多时候,身处枷锁是一个人被命定的困局,我们需要用我们各自独特的方式去打破它。

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诗仙选择骑白鹿,访名山。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东坡选择在坚持中豁达自适。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一种面对黑暗进行绝望抗争的方式,一种我最为敬仰的方式。

难道这不正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好题吗?

光明中学语文组李新:

自由与不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沿袭了前两年的材料作文的模式,给考生创设了一个写作情境。从审题的难度上讲,与前年上海高考作文《微光》相比,难度有所下降,与去年的高考作文差不多。

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核心是“沙漠”,相对而言的是“自由”和“不自由”。这个“沙漠”可以指代的内容很多,比如面临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生活困难、一个希望实现的梦想、理想等。“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从中体现的是“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思想。而“必须穿越的这片沙漠又是不自由的”,指我们必须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生活过程等。

自由是人生的一个悖论。自由与不自由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的话题,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考生要写好这篇作文,关键是要在审题的基础上,阐述清楚自由与不自由的关系,相信能拿到比较满意的成绩。

【下水作文赏析】

(下水作文,原指出题老师去写给学生布置的作文,如果把写作比作游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现在主要指实践性很强的写作练习。)

第一篇:

在自由和不自由之间游弋

作者:光明中学语文组 李新

人生总归是这样。这就好比要穿越一片沙漠,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但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世界上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比如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生来一个是王子,一个是贫儿,你有选择的自由吗?但一个贫儿可以变成王子,那就是你的自由,没有人阻止你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并不牢固,但你必须依靠。我们不要怨天尤人,我们没有选择出生的自由,但可以选择改变命运的自由。有许多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就是对这种“自由”的注释。

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不得不”,比如说我们不想这样,但生活让我们必须这样,因而我们不得不这样。像《项链》的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最后不得不同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自由吗?她不自由,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在当时法国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她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她为什么痛苦呢?她的痛苦就在于她的不自由啊!一番丢项链的经历恰又使她自由起来,比如说夫妇两个齐心协力,花十年的功夫把所有的债务还清,她变成了一个粗壮耐劳的妇女,由爱慕虚荣的女人,还原成真实的自己。于是当她再遇见当年的女友的时候,倒说“不过这一切都结束了”,她自由了!

这是什么?这就叫生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悖论当中,有的人痛苦万分,有的人生性洒脱,这是心灵的境界不同。

冯友兰把人生归为四种境界:

一、自然境界;

二、功利境界;

三、道德境界;

四、天地境界。一个人整天陷入功利境界当中,其心灵是不自由的;若进入天地境界,那真是人生的大自由。像星云大师所言“我是佛”,我都是佛了,还有什么不自由的?

在所有的古人中,我最崇拜的是苏东坡,他是一尾鱼,是在自由和不自由之间游刃有余的鱼。他有选择不被贬谪的自由吗?没有。儋州尽管不是沙漠,但也是荒蛮的瘴疠之地呀,苏东坡能活着回来都是奇迹。但他很自由,“短篱寻尺间,寄我无穷境。”

在所有的现代人中,我最佩服的是周有光,经历过无数次运动,如今活到了让上帝忘记的年龄,没有心灵的自由,谁可臻此境?

篇7:趣味教学——语文成功的风向标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语言对教学来说, 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就是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要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 长短相间, 快慢适宜, 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 时缓时急, 抑扬顿挫, 声情并茂, 和谐动听。有时要做到形象生动、饶有情趣, 能化深奥为浅显, 化枯燥为风趣, 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 精神饱满, 兴趣盎然。有些时候, 教师还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心理状态, 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 轻松课堂气氛, 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 同时要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调动自如, 游刃有余, 以创造合作、互动、探究式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 提高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文知识, 提高语言文字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 为了突出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师有时会在黑板上向学生板书一些内容, 但是目前, 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板书都呆板、老套, 缺乏表现力, 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

笔者认为, 在课堂教学中, 不失时机的板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的板书首先要做到造型具体可感、形式可视, 富有趣味性, 也就是板书要直观;其次是板书造型新鲜别致、独特新奇, 富有创造性, 也就是板书要做到新颖;第三是板书造型符合美学规律、审美原理, 符合审美取向, 富有强烈的艺术感, 也就是板书要优美大方。有些时候可以运用变形、夸张的方法设计板书, 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有些时候还可以在板书上运用故意写错字、变换字体等方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 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会写美术字的就一定要写点美术字, 会简笔画的就一定要在黑板上画点漫画图……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的课堂上的板书丰富多彩, 达到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

过去, 在语文课程目标方面普遍地存在着“重结果, 轻过程”的现象, 因此, 在语文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偏颇地认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 要靠教师系统地讲授语文知识, 要靠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 从而, 忽视了语文实践, 以致让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就是简单地、系统地背诵语法、掌握字词、理解含义、划分段落, 归纳中心。教师也是“以一当百”, 以一种教学方案对付上百篇课文。教师教得枯燥乏味, 学生学得毫无兴趣, 写起作文来也显得干巴而不通顺。

所幸的是, 我们现在正在改变这一现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真正把教室还给学生, 要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 发挥个人和群体的聪明才智, 运用多种语文实践的形式, 采取多种形式交流,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在实践中感悟, 在实践中积累, 在实践中提高。

著名教育改革家王保祥曾做过统计, 学生的知识70%来自社会。笔者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如此。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再也不需要教师的“满堂灌”。与之相反, 形象化地说, 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一杯水”去引出学生的“一桶水”, 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 说能滔滔不绝, 写能下笔千言。

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当成学生语文实践的“练兵场”, 把活动课视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阅阵地”。这样, 我们就建立起了和谐完美、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语文学习充分考虑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学生学得有趣, 教师教得轻松。当然这种课堂的形成也要求我们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 扩大自身的关怀面和信息量,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够带领学生从教材跳到社会, 从单一跳到多元, 转入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情感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它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 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 容易形成新的联系;相反, 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高高兴兴地学, 与愁眉苦脸地学, 效果截然不同。如果教师讲课毫无感情, 不能与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情感融洽地配合起来, 则学生就不能很好地获得知识。实践证明, 教师感情激荡地讲与冷漠无情地讲, 其教学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去感染学生,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并且自己要始终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 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 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在这样一种积极的心理环境下学习,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获得了情感上的共鸣, 课堂教学效益便可大大提高。我在教学中深深地感到:学生是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童趣”横生的“人”, 而不是事事都要按教师指令运作的“机器”;语文授课过程是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运用语言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过程, 而不是传输“答案”、死记硬背的过程。教师只要做到“情”满课堂, 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学中求乐, 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就一定会大大提高。

篇8: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

名师指点高考语文:作文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2012年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备考有何注意事项?有哪些错误原本可以避免?本报即日起推出备战2012高考系列报道,邀请教研专家及高三一线任课教师为考生指点迷津。

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基本没有变化。毫无疑问,参考去年高考的答卷情况,会给今年的考生以启发。资深高考评卷员、特级教师苏盛葵在分析去年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情况的同时,为今年语文学科备战高考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命题趋势:稳字当头隐含创新

苏盛葵称,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风格是平实、明快、大气的,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不着痕迹地追求创新。连续两年来,试题的结构稳定,并无增加新的元素,板块设置、题型分布、考点安排、赋分情况都基本一致。语文试卷上未出现任何偏题、怪题,注重学科基础,使考生容易发挥。而且,试题与日常教学逐渐贴近。如去年高考语文第10题的默写,全部出自中学3篇教材,其中两篇初中、一篇高中,分别是《论语·述而》、《蜀道难》、《醉翁亭记》。文言实词的释义大部分也取自教材。

从试题来看,在稳实的背后,也透露出许多改进举措,使全卷各板块在技术上更加细密成熟,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和考试改革的走向。比如,在题干表述上简洁干脆,真正将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在实处。如去年高考语文卷上,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第16题,考了句式变换,将一个很长的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需要用到语法知识。

答题失误:多因基础未打牢

去年参加高考评卷时,苏盛葵发现,我省考生在名篇名句默写上答得不太理想。其原因多是没有把基础打牢。

比如,在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失误要么是关键词翻译不准确,要么是翻译中错别字较多,要么是语病多、句意不通顺,要么翻译不全,要么是省略成分补充不对。

有道试题要求学生解答某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此题题干明确,学生答题时方向感强,基本上不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所选诗歌的题材比较常见,学生容易把握。但因学生书写潦草,模糊难辨,或因表述不规范,生造词语概括感情,或因不扣题答题失了分。随后又有一问“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考生不足表现在:乱答一气,离题万里,错别字多。

一切都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电话:020—36707006

020—28933802 因材施教 知任善育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考察部分,零分频频出现,原因在于不能准确理解题意。有部分学生甚至不能准确把握小说主题,因此在答题时把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的有关术语全部罗列出来,答题思路极为混乱。

高考作文: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苏盛葵称,2011年高考作文题要求针对中国的崛起和变化,在防止套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这样的作文题极大地突破了往常的命题思路,有很强的探索性。僵旧材料没有了用武之地。作文题目大大增加了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关联。题目要求考生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老路、套路,积极关注和深入思考社会问题,走出小我,关注身边的社会生活,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文章为时而作、为事而作的经世致用思想。

去年作文没有满分卷,高分段所占比例不多,大多分值处在30-50分区间。思路清晰、立意明确、语句晓畅的作文比例较低。生搬硬套,泛泛而谈,例证老套的占多数。作文题重点是“中国崛起”,许多考生不善于化大为小,内容流于浅泛,表达角度不当,文章空而大。有的议论文缺乏具体而充实的材料,内容空洞,反映出考生平时读书看报较少,很少关注社会民生,对中国崛起缺少感性认识。

备考建议:别脱离课本盲目做习题

苏盛葵建议:提高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方向。考生们平时要关注社会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多体验人生,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备考中,要回归教材,不断巩固语文基本知识,把基础打牢,提高能力。在高考复习中,课本是根本,不要脱离课文而去盲目地找习题来做,要强化语文的工具性地位,特别是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训练。

很多考生最怕面对文言文,这部分学生要加强文言文的背诵,牢牢把《考试说明》要求背诵的篇目抓实。对文言文的实词和古诗词鉴赏题要加强训练。

苏盛葵期待一线教师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要给学生自主写作的空间,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作文,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保护他们的写作热情。要重视文风,抓好审题、结构等基础训练,不能只为考试而写作,切忌要求学生背范文应试。要改变作文讲评的方法,以鼓励为主,自评与互评、教师面评相结合,不能一味打压学生作文的分数,以致扼杀写作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要适当加大练笔的量,加大写作训练的频率,每次作文完成一项要求,多次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能力,提高作文效率。

相关链接

一切都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电话:020—36707006

020—28933802 因材施教 知任善育

今年高考写作依然是“大头”

2012年高考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写作依然占60分。

必考部分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部分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17%.在阅读部分,必考题包括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3题左右,10分左右)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左右,7题左右)。其中,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名句名篇默写1题。

在选考部分,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考生选答其中一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25分左右。

一切都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电话:020—36707006

上一篇:祝心情喜悦的句子下一篇: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总结(整理)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