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话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好处

2024-04-30

浅谈对话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好处(共9篇)

篇1:浅谈对话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好处

浅谈对话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好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可以增长人的见解,可以增长人的智慧。而现在的语文阅读,大多还是延续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分解式阅读教学法。教师在台上将课文分解成若干部分,让学生把各部分的意思记在笔记本上,学生也没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好一点的教师就是提出若干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展示答案,教师最后点评归纳,貌似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了,实则还是在老师预设的授课思路下学习,学生还是没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这些都违背了阅读的精神,阅读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能受到感染,从而在思想上有所感悟、升华。而我们的阅读教学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阅读的动力,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而学生学到的东西也仅仅是老师所讲的内容,或从书上划下的一些内容,自己没有什么可贵的见解。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有一种让学生觉得亲切和亲近的教学方式出现,就显得特别有意义了,那就是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一、何谓对话式阅读教学

在我们学过的《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就展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就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谈论自己的理想。在??话中,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也体现出来了。孔子先用温和自谦的话语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的谈话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氛围,然后慢慢诱导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谈各自的理想,自己坐在旁边,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或哂之,或与之,或叹息,或惋惜,他们之间不曾有等级上下关系,而是一种极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而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也正需要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和教师、同学讨论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这种开放式、讨论式的课堂阅读教学就是对话式阅读教学。

二、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好处

1.建构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阅读教学总是教师高高地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学生在下面听写,至于学生能否理解是很少有人关心的。有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还总能听到教师这样的话语,“你的答案是错的”“你的答案有问题”“你的思路完全错了”等,这些指令性的语言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天性,使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总是欲言又止,望而却步。时间 久了,学生也就不再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这就形成了一种师尊生卑的教学关系,而对话式教学恰好是打破了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学生,充分肯定学生,让学生和教师平等地坐在一起,坦诚地讨论交流,就像韩愈《师说》中说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每个学生都想表达自己的观点,都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平等是实现这些想法的前提。而对话式阅读教学就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2.互相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才是新课改的实质。而对话式阅读教学却能使语文课堂真正实现主动。阅读中不只是接受作品中,情感得以升华。阅读教学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而非教师的能力。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或在教师的内容、事件,而是在对文章的阅读中让思维得以发展的指导下,得出自己的认知见解,不再是完全依靠教师。师生、生生在对话中,各种不同的观点意见相互碰撞和交流,又会引起学生的质疑。那么在质疑中,又会形成不同于别人的见解,对文章的理解又深入一层。这种交流,不仅反馈了读书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选择、归纳、概括、组织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得到了展示自己看法的机会,又得到了教师要对自己见解和体验的肯定和鼓励,阅读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话式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即使没有教师的引导,也没有同学的帮助,我们照样可以读懂文章,读出自己的见解。长期的对话式阅读训练使学生的阅读速度更快了,阅读范围更广了,阅读理解更深了,而且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逐渐形成。课余时间学生把兴趣都放在课外阅读上:下课打打闹闹的人少了,读书的学生多了;位置上三五成群玩游戏的人少了,讨论问题的人多了;公共场所随意喧哗声少了,吟诗诵词声多了,阅读的良好氛围形成了,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质疑、互相促进,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篇2:浅谈对话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好处

摘 要: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浮、浅、散、空等问题,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状态。批注式阅读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自主批注、课中阅读专题批注、课后延伸拓展批注等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效率,提升水平。

关键词:初中?Z文;阅读教学;批注式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然而,反观现实的阅读教学,简单的师生问答占据了课堂,教师繁琐的分析替代了阅读实践。阅读教学中出现了浮、浅、散、假、空等诸多不良现象。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学生还没有读完,就迫不及待地让学生说说:“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文本还没深入研读,就联系课外,进行文本链接,或读、或写、或演、或拓展等。课堂上,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集体游戏,合作表演……马上开始,看似课堂热热闹闹,实则学生并未用“心”去品味、揣摩、体悟文本。根据以上问题,笔者努力尝试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让学生真正能够潜下心来,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批注式阅读法,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线条、符号标注文本,或者在文本旁边进行简洁的文字批注,从而加深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语言、写作特点等的感知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只起到引领、点拨的作用。

批注式阅读简单易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批注,启发学生的思维呢?

一、课前预习,自主批注

在教学每一篇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预习时可以要求他们进行预习批注。具体可以要求学生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批注:标段落、品字词、知大意、标疑问。让学生标自然段,圈画出生字生词,不懂的查字典做笔记;再读课文,概括大意;三读课文,在书上划出或用符号标出疑问之处,还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而且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课中阅读,专题批注

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自由批注。在批注式阅读的初级阶段,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批注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准与文本对话的“生长点”。确立批注式阅读的中心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解答疑惑

课堂上,经过老师的引导,同伴合作探究等方式,把自己在预习批注时遇见的疑难问题弄清楚,再把它补批在课文旁边。这样做,一则解决了疑难,二则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三则使批注更加具体、完善。如《背影》预习中,有学生批注提问:为什么作者会流泪?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画出作者流泪的句子,要求学生旁批作者流泪的原因,然后再进行全班讨论分享。

(二)抓住矛盾

抓课文中的矛盾来确立探究的主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如学习《猫》时,作者共养了几只猫,为什么最后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让学生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批注赏析,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决。

(三)赏析词句

课文中有许多语言优美、含义深刻的词句,这也是很好的切入点。如在《老王》的课堂批注中,有学生画出了关于老王的肖像描写,并在旁边批注道:“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刻画了一位将死之人的形态。”

(四)人物分析

课文中的经典人物,总能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动,受到人格的感化。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一位学生在感悟约瑟夫这一人物形象时,写下了这样的批注:“他是多么善良,有别于其父母的势利,只有他不计前嫌,肯认无权无势的叔叔。孩子是未受社会污染的天使!”

三、课后延伸,拓展批注

“批注式阅读”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实施,运用于课外,效果更佳。把课堂上学会的批注技巧运用于课外,既巩固了课内所学,又开拓了阅读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完课内文章后,教师可以拓展相关书籍或文章给学生,并让学生阅读课外文章时做好批注。

如学完《背影》,教师推荐阅读胡适《我的母亲》、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贾平凹《写给母亲》,许多学生从作品中对母亲的描述,进而想到自己的母亲、甚至自己的亲人,然后把自己深刻的感受通过批注表达出来。

四、批注式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批注式阅读教学,需要进行个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不断合作、分享,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批注。教师要引领学生相互倾听、大胆质疑。

此外,在批注式阅读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地解读文章。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主可以自由地去品味、去欣赏、去享受阅读的快乐。

批注式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思维的点拨者。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批注,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篇3:浅谈对话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好处

对话教学是将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意识或教学精神贯穿于教学实践中, 它是师生、生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立场, 以问题为核心, 通过活动、言谈、倾听、反思等形式进行的双向沟通的合作方式也是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使个体感受与本文意义交融的一种理解方式, 也是学生对过去所沉积的经验、历史、思想等的反思性理解方式。作为一种教学精神, 对话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 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

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 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 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 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 学生与教师一样, 在人格上是独立的,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2. 对话教学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

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 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 对话的精神才得以体现。现代教学是合作的艺术, 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成功的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情感和思维上的对话, 这对话的发生和存在都依赖于情感合作的持续发展。

3. 对话教学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

互动和交往是在沟通、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的行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 并产生新的视界, 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对话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长的内在机制, 它指向更深刻、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的对话。

4. 对话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

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 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 在合作的氛围中, 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 与传话式的教学相比较, 整个教学过程是充满创造色彩的。对话教学借助创造性的、生成性的过程, 使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 还是知识的发生器, 对于学生创造心理素质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

5. 对话教学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

贯彻对话精神的教学, 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是知识的掌握成为教学的一种副产品, 教学的最终产品是具有对话理性的, 具有社会交往、沟通的对话能力的人。这样的人, 不仅会有健康的理性, 还会有健康的人生, 他将成为民主社会、对话时代中最合格的公民。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对话教学的可行性

1.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对话教学提供了基础

新课程标准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即言语能力。言语能力只能在言语实践中培养。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有语言的本能, 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奠定了语言智能发展的基础, 但人的这种语言本能必须在言语活动中才能“苏醒”。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对话教学, 强调学生主体的言语实践活动, 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 给予学生更多的语言刺激, 才能把学生的语言潜能激发出来, 把他们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智能潜力激发出来。在言语实践中, 学生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 感到自身言语能力的差距, 迫使他调动更多的心理因素, 投入更多的注意力, 以使自己要表达的内容用最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一过程, 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是学生语言的生长过程。洪镇涛老师认为:学习语言的正确途径是指导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直接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对话教学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2.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为对话教学提供了条件

语文教学所用的材料, 都是作者与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对话的成果, 是作者的人生经验和体验, 其中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这些内容, 尤其符合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特征, 同时也是一个人的健全生命的基础。要学习这些言语作品, 进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 只能借助有形的语言符号, 据形索义, 还原语境, 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 才能在与言语的亲近中亲近自然, 亲近生命, 亲近世界, 亲近人自身, 感悟人情冷暖、道德高下, 激发我们对真善美的渴望, 对假恶丑的憎恨, 对人生和社会的理性思考。比如我们通过阅读《史记》与司马迁对话, 抚摸历史的伤痕;通过《文化苦旅》与余秋雨对话, 感受文化的厚重;通过《我与地坛》同史铁生对话, 探讨生命的永恒……在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中, 学生会形成他们对世界的向往, 对人道、人性、人情的自觉的关注, 最终成为有着丰富的情感、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坚定的信仰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3. 高中生的自身特点为对话教学提供了可能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上看, 高中生都处在16~19岁这个年龄段, 生理和心理上趋于成熟, 有张扬个性、喜欢与人交往和希望被人赏识的特点。从知识构成上看, 高中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 具有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评价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从生活经验上看, 他们已有了十余年的生活阅历, 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和人生经验, 个人观点和判断能力已逐步形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课标》明确地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 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 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 学习探究的方法, 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这些特征都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对话教学提供了可能。

三、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

1. 师生对话:互动交流

师生关系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师生对话不只是在简单的意义上强调师生双方都是对话的主体, 而且更强调师生作为完整的精神实体———“你”与“我”的沟通。对话型教学借用叶澜的观点, 从生命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叶澜认为, 学校生活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教学对教师而言, “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 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 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在对话型语文教学中, 师生关系之间这种特殊的对话关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在师生对话中, 教师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2) 师生对话具有师生相互欣赏、相互启发、渴望交流的愉悦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 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 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 完全被物化和客体化了。而在对话式语文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对象性活动中的那种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主客体关系, 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往关系, 即“主”—“主”关系。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 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通过对话, 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 代之而起的是学生式教师和教师式学生, 教师不再仅仅去教, 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 学生不再仅仅被教, 也通过对话在教, 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

2. 生生对话:合作探究

个体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是构成对话关系的一个必要条件。巴赫金说:每个声音都以自己的独立存在呈现于世界中, 对话者之间必须有不同的声音才能构成真正的对话关系, 如果对话各方都保持同一种声音, 就没有相互对话与理解的必要了。在对话中, “相信有可能把不同的声音结合在一起, 但不是汇成一个声音, 而是汇成一种众声合唱;每个声音的个性, 每个人真正的个性, 在这里都能得到完全的保留”。生生对话的宗旨是“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

传统语文教学很少涉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 使学生在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因素被完全忽视和浪费掉了, 这也是语文教学长期呈现出静态局面的一个原因所在。对话式语文教学则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 重新寻回失落已久的生生对话权。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 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这诚如一位大师所言: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相互交换, 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 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相互交换后, 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借助对话, 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被拉回到中心地位, 语文课堂由此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

3. 生本对话:视野融合

生本对话主要是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其实是学生与文本的一种对话过程。我们关于学生阅读文本其实属于一种对话这一认识, 主要是受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理论的启发而获得的。“一部文学作品, 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 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 在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 使本文从词的物质状态中解放出来, 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词, 在它讲出来的同时, 必然创造一个能够理解它们的对话者’”。“在阅读过程中, 永远不停地发生着从简单接受到批评性的理解,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 从认识的审美标准到超越的新的生产的转换。”姚斯等人的这些理论, 使我们从先前的作者中心论与文本中心论的观念限制中走了出来。“读者不再视作者是禀天地之气、俯仰人间、训诫世人的‘教主’或熟知历史、洞察未来的‘先知’, 而把他当做自己的同辈与朋友。作者依赖读者而存在。读者不仅是作者创作动机的最初激发者, 而且是创作的最终完成者。正是读者连续不断地参与阅读, 给作品注入了新意, 作品的艺术生命才得以常青不老”。读者阅读文本既然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 即一个对话的过程, 因而学生阅读一篇篇课文的过程, 也应该是一次次对话的过程。将学生阅读文本视为对话, 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意识, 是要求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 使学生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 与文本共同生成各种带有学生个性色彩的文本意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就是对这种解读的最简明的形容。

当然, 学生与文本的这一对对话者之间, 存在着事实上的许多差距。这种差距, 首先体现在时空上。学生面对的文本, 或生成于久远的年代, 或生成于大洋的彼岸, 因此文本与学生之间, 完全有可能存在着非常巨大的时空距离。其次, 这种差距体现在双方的思想认识上。学生所面对的文本, 大多凝聚着高远的识见与深邃的思想, 而学生则大多还是人生阅历尚浅、认识水平不高的未成年人, 如学生阅读鲁迅杂文, 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方面的差距。再次, 这种差距还体现在双方的语言表达上。李杜诗篇与韩柳文章等, 在语言表达上, 都堪称精品。当它们作为文本与在驾驭语言的能力上还存在许多欠缺的学生进行对话时, 自然也会产生不小的差距。此外, 对话双方生活背景与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不同, 也可能造成很大的差距。但是, 所有这些差距, 虽然会使学生在对话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 但在一定的条件下, 这些困难却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而且对话本身也是解决这些困难的一种有效途径。有时候, 学生可以单凭与文本的一次次的对话, 就能逐渐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并逐渐使他们自己的视界与文本的视界相互融合。

4. 与自我对话:反思重构

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 都在不断地感受着, 思考着, 反省着, 探索着, 寻觅着, 而这一切的进行, 都离不开自我对话。弗洛伊德在他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中, 将“我”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 并认为人的心路历程就是由这么三个“我”的相互冲突与矛盾所构成。弗洛伊德的这一广为人知的理论, 为我们分析人的心理现象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在我们看来, 这些“我”的相互冲突与矛盾, 就是一种自我对话, 是过去的“我”与今天的“我”、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的对话。是作为被观察者的“我”与作为观察者的“我”的对话, 即“此我”与“彼我”的对话。而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去感悟, 去思考, 这在对话理念的关照下, 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地去开展自我对话。

必须注意的是, 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的自我对话, 不同于一般的自我对话。语文教学的目的, 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更重要的是还要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 提升学生的人文品格, 也就是要通过自我对话使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 完善“自我”。因此,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我对话, 应该是一种趋向真善美的对话。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自我对话自觉化、习惯化、理性化。事实上, 每个人都多少有些分裂, 在分裂的各个自我之间进行平等、理性的对话, 正是一个人的内省过程, 是一个人的悟性从晦暗到敞亮的过程, 也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仁爱、智慧和正义感浮出水面的过程。

篇4:浅谈对话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好处

一、对话式阅读教学内涵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话一直以来就是人们实现交流的重要途径。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话的定义也在被不断被延伸,不仅停留在语言交流层面,更是逐渐渗透进各个领域。通过历代教育学家们的研究与影响,对话被逐渐运用到教育领域。对话式教学策略的应用打破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从而构成了一种新的相对平等的教学成员关系。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为关键的基础教学,不仅是教师、学生、课文之间对话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正是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逐渐从传统的“填鸭式”、“独白式”教学方式中脱离出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语文阅读教学与对话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由阅读与表达,进而激发学生们的进取精神和问题意识。

二、对话式阅读教学具体应用

1.创设良好的对话式教学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有着显著地影响。作为新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彻底扭转高高在上的思想认识,教师并不是权威者,而是辅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想,健全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将教学重心放在“学”上。为了更好地实施对话式教学策略,中学语文教师要首先创设良好地教学氛围。可以通过关心、尊重来贴近学生,从而构建良好地师生关系,当教师与学生能够平等互爱,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在这样的关系与氛围下,教师与学生才能够轻松地实现和谐对话,从而为对话式教学策略的实施奠定成功的第一步。

2.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

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的第二步就是要成功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而在当前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实施中,由于课堂的对话偏离了现实生活,使得其应用效果并不佳。面对熟悉的实际生活画面,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有许多的话能够表达,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能够讲。倘若在阅读对话环节,能够将生活中的实例引用进来,将更有助于让学生通过再现或回味熟悉的现实生活画面,感受语文与生活的想通之处,特别是与阅读教学的相通之处,切切实实感受阅读来源于生活。相信以生活为话题来源的对话式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语文课堂的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够提升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情趣的热爱,体会生活中存在的乐趣。

3.提出话题引导多层次对话

在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的应用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学生一起选择一个话题来进行讨论。在开展对话之前,教师可以先进行适当的介绍说明或者进行情感渲染来引发学生参与对话的兴趣。当然在对话过程里,学生虽然拥有一定的自由,但是当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对其加以引导,将其带回讨论主题中来。由于对话是开放与动态的,对于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对于积极正面的讨论,教师要给予鼓励,对于错误的讨论,教师要及时对其予以纠正。比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话题让学生来讨论课文中的“笑”,课文中几次写到了笑,它们各自有着什么不同的含义?当有的学生在对话讨论中嘲笑孔乙己的可笑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对其加以正面引导,要让学生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孔乙己。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揭露与批判、嘲笑与讽刺封建文化与封建教育制度;邻居孩子的笑是天真无邪的笑,并无恶意;伙计的笑是附和着解脱的笑;短衣帮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掌柜的笑是欺凌、卑劣而自私的笑。如此通过对话引导,让学生自己通过对话讨论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综上,本文先简单阐述了阅读教学的内涵,再对对话式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论述,希望能借此给予其他中学语文教师一定参考,共同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在掌握教学精髓的前提下,总结归纳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而奋斗。

篇5:浅谈对话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好处

对话,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存在的问题

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对话。

二是以少数学生为中心,多数学生当听众的对话。

三是没有中心,没有主题的对话。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有效对话的意义

(一)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样,“对话式阅读教学”便成为语文课程改革及其实践研究的重头戏。

(二)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传递式学习,实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需要。

“对话教学”的理念是先进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目前,“对话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理想追求,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法的束缚,在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课堂教学中“主体与文本的对话”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了忽视文本甚至丢弃文本的倾向。

(三)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基本模式和各种有效策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的需要。

一方面,教育研究者的理论研究在吸纳各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得到了不断的修订和发展;另一方面,教学实践的研究却显得成效不足,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从教师研究的角度出发,立足于课堂,以教学的实践、观摩和评论为主要手段,开展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有效对话的途径

(一)师本对话

所谓的师本对话,就是指“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在这一对话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探询“作者的笔法特点、写作思路及表达的情怀”。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参的提示作用。虽然语文教师接受过正规的教学培训,有相当的文学积累,也有相当的教学经验,对各种文体的特点已有相当的认识,教师在初读课文后已能掌握文章大意、了解课文篇章结构及作者大体的思想感情等粗线条的内容。

(二)生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学生单凭自身的理解能力难以完成与文本的有效对话,这就需要有教师的引导。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主要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

首先,作为教师,必须翻来覆去地读,先学生之前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其次,作为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熟读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情和见解。同时,朗读对语言的积累也为长效对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在教授《听听,秋的声音》时,利用多媒体朗读,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学生自己去尝试着读出那种秋天的美的感情。《陶罐和铁管》的对话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对话表演,体会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说话时的语气。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能让人感受,朗读也富于了作品生命。学生通过朗读,内化语言文字,消化、吸收最后可以增加到自己的阅读储备中去。

(三)师生对话

在有效的阅读对话中,教材是凭借,是对话的资源,学生才是主体,学生的发展才是中心。因此,为了刻意突出“人文性”,刻意突出“主体性”,刻意突出课改的精神,教师该问的不问,该讲的不讲,该引导的不引导,片面地理解了对话的实质。教师的适时点拨、引领,使学生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的对话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学生的认识有了升华。

(四)生生对话

有效的生生对话是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也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要说明自己思考的结果,而且往往为了说服同伴,还伴随着想要说明自己思考的过程、方法和策略的欲望”,虽然合作交流的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学生会在这种说服说明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热闹的课堂不一定会有有效的对话,但有效的对话却往往驻足于热闹的课堂。让我们处理好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让有效对话真正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6:浅谈对话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好处

一、对话式教学的含义

通常所说的对话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和谐,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好地进行自主钻研,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满和谐气氛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对话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1.对话式教学平等民主、多元互动,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话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3.对话式教学可充分展现学生不同的个性

对话式教学就是要通过开展各种不同的活动,使学生充分展现个性,从而不断提升,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比如,可以举行角色表演、散文朗诵、英语故事会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做一个学生的引路者,对学生给予最公平的评价。

三、对话式教学应当遵循的模式和规律

1.对话式教学应当遵循的模式

对话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应当依据英语教材的实际内容和实际情况,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有效实现课堂、室外、家庭三种学习模式的完美融合。具体可以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说出具体的目标,第二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第三步实现学生的对话。最后由教师进行纠正并强化相关知识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得到系统完善。所以,英语老师要对教学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课程进行改革,对角色进行创新,让学生在快乐的对话交流中学到更多知识。

2.对话式教学应当遵循的规律

对话式英语教学要与时俱进,随着学生的不断发展而进行不断地变化,以更好地适应教学的过程。

篇7:浅谈对话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好处

摘要:?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对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制约着学生阅读情感与个性的形成。而且,传统的一味讲解的分析式教学模式使文本内容变得抽象且笼统,学生的感性体验严重缺失,精神成长与个性发展受到了极大程度的限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体验主体,教师为体验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亲历体验活动与反思来获得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技能。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真实情感和态度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刻理解和真切感悟,从而获得较为鲜明的阅读感受与阅读体验,进而实现学生心理感受、情感体验与认知感悟等心理活动的和谐统一。那么,该采取何种有效措施和方法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呢?对此问题谈几点个人意见与感触。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概述

伽达默尔说过,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的意义的特征,那么这种东西就属于体验。在教学中,“体验”则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自身的领会、感悟和理解,获得直接体验,并在间接经验的配合下,最终达到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发展。从心理学来看,体验是个体通过直觉、理解、感知、联想、想象等,为事物营造一定的情境和情感,并赋予事物以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体验”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文本营造的情境,将自己与主人公角色对换、融合,是自己融入到文本情境中,进而以自己的理解获得情感和价值观。体验式阅读教学重在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文本中的事物或事件,来唤醒学生真实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这是体验式阅读的核心价值。

二、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的重要性

体验式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决定了体验式阅读的重要地位,其能够让学生进行对往事的联想和对文本情节的合理想象。在小学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儿童文学文本的选择十分关键,其浅显易懂的特点也符合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发展需求。体验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立足点,是实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良好路径。此外,体验还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归宿,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使他们从文本中学习和认知活动,进而唤醒情感体验,丰富和完善他们的心理结构。由此可见,体验式的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小学体验式的阅读教学的内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体验式阅读是指在阅读文本所营造出的情境中,以学生主体体验过程为中心,并在教师引导和师生情感互动、交流、共享经验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构建文本意义,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体验式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的意义是生成的,带有体验的烙印,体验的主体性决定了文本意义的个性化,同时体验的情感性也营造了文本意义的情境性。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特征

(一)感悟的独特性。

学生不同的生活阅历、性格爱好、审美经验等个性因素会影响他们在阅读中的理解水平,因此感悟具有个体独特性。

(二)情感的审美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作者倾注身心和情感,给读者以审美愉悦。阅读文本所具有的情感的审美性能使学生处于一种美的境界中,完美的个性,同时在这种审美满足中获得正确的认知。

(三)对话的多重性。

由于教师基于自己的理解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于是教师关于文本的理解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关于作品是否依据一定的教育理念,是否适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这就出现了作者与编者的对话和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由于阅读活动大多在班级进行,学生之间的讨论会激发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因此也产生了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四、品味阅读文本语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意义

文本语言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的媒介和载体,作者的思想情感都是通过语言的表述来流露的。学生若想阅读文本,就必须立足语言,品味语言,从而深入理解作者所塑造出的形象中所凝结的感情与字里行间中渗透出的情怀,进而深刻体验和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细细品味与体会,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语言的描述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让学生在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达到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和感悟作者思想情感的目的。

五、组织对话深化体验,协商平价升华体验

组织对话是实现体验式阅读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体验。组织对话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对话,还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组织对话有助于语文教师了解学生的体验状态,还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在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体验阅读的方法,并且教师自身也应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鼓励学生个体体验表达。教师要创建民主的对话氛围,支持学生个性表达,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此外,教师在组织对话中,还要结合阅读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的设置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体验动机和探索欲望,通过对话引发学生反思体验过程,启发学生反思体验。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在关键点上,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地方,而且问题还要有逻辑性、层次性和环环相扣,问题的难易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重要组成部分,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评价应成为共同背景之中以转变为目的的协调过程,这是教学评价的实质。因此,在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选择协商评价的方法,对体验式阅读过程进行评价。在协商评价时,需树立分类分层评价的思想,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热情,更能提高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品情感的水平以及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如此,体验式阅读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也能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桂妮.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之策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33(4):35-40

篇8: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师本对话, 预设课堂教学的精彩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应是语文教学的前提。只有教师与文本通过“零距离”的接触, 品位文章语言的精妙, 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 读出自己的思想与感受, 读出自己的惊喜, 才能在课堂对话中游刃有余, 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文本意义生成过程。如在教学《向往奥运》时, 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体育不仅仅是体育, 它以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在那一时刻, 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 确实在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老师可在课前在上网查询历届奥运会上精彩的场景:王一夫以0.2环之差夺得金牌, 埃塞俄比亚选手图鲁和白人选手手拉手绕场庆贺的这一幕幕镜头, 看到这一幕幕情境, 教师的情感自然会从心底涌出, 也就与文本流淌的情感相交融。披文入情便会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在和文本对话中感悟得深才能在课堂预设中充分而精彩。接着, 教师就在课堂伊始带领学生通过看图片、录像等感受奥运精神的魅力, 学生的热情将被充分激发, 那么此时, 声情并茂的朗读目标的实现就不再是模仿老师的朗读。

二、生本对话, 展现课堂教学的精彩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教学活动实际上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实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凡是学生自主读书能够体会的, 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及悟, 让学生把心放进去感受文本中的喜怒哀乐,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的乐趣, 并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牵线搭桥引导学生把书读活, 读出自己的体会, 使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如在教《大禹治水》这课时, 在初读交流后, 我没有急着讲解, 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采用各种方式反复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有什么疑难问题, 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原来的粗浅逐步引向深入。学生纷纷发言, 谈了自己读书的体会。有的说:“大禹治水多么辛苦, 真了不起。”有的说:“治水是辛苦, 时间又这么长了, 但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去看一看? ”还有的说:“他的儿子都这么大了, 为什么不回去看一看, 是不是他不想自己的儿子? ”从中体会大禹大公无私、为民造福的精神。

三、师生对话, 展示课堂教学的生机

小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 由于自身认识水平、生活阅历的局限, 与文本的对话不是“完全自能”的。要使得这种对话进行得更生动、有效, 显然需要教师的指导。然而过去, 我们往往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严密、教学过程的流畅, 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 生怕学生越雷池半步, 结果造成课堂教学毫无生气, 课堂对话只是一种“传话”, 犹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 没有激情。因此, 在师生对话中, 教师以宽容、博大的心顺势利导, 主动走近学生学生的心灵之窗、情感之门就会纷纷向你敞开。这样的课堂, 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体会到阅读的精神享受, 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可爱。师生对话必会恰似“一江春水”, 充满生机活力。如在教学《草》一课时, 教师故意制造矛盾, 创设特别的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促使学生勇于实践,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把教师当做一位老奶奶, 当学生背出“一岁一枯荣”时, 教师假装听不清:“什么? 一岁一‘窟窿’? ”学生兴趣盎然, 为了让教师听明白, 便争先恐后地介绍“枯荣”的写法和意思。这样不受预期目标的限制, 关注教学情景进行过程本身的教学价值, 使之促进而不是抑制人的创造力的发挥, 这个过程是感性的, 充满生命活力的, 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张扬。

四、生生对话, 体现课堂教学的生命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架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台, 生成人人参与的自由对话, 营造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 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学味浓浓的开阔境界。在和谐自由宽松温馨的学习氛围中, 无拘无束, 共享彼此的思考, 交流彼此的见解, 感受彼此的情感, 分析彼此的得失, 实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 以及个体超越、走向成功。因此要珍视学生间“智慧、灵性的碰撞”善于把学生的对话逐步引入正题, 引导学生展开切实有效的讨论、探究、实践或组织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 让学生置身于“合作”氛围中 , “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 , 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多唤醒或激活”, 从而促使文本新的意义的生成, 使“静态”文本在学生创造性的延伸拓展中, 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社会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意思之后, 向学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 ”让学生自主分成代表“苹果”和“花生”两方, 展开三次辩论。第一次, 讲自己的好处;第二次, 讲人家的不足;第三次, 谈当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苹果”和“花生”一样的人。这时, 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 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争相发言, 辩论达到高潮。学生说出许多精彩的答辩词:“一天吃一个苹果, 可以远离医生。”“人们为什么把你们疏忽, 是你们不如我们呀! ”“试问各位同学, 如果把漂亮的衣服脱掉会成什么样子? ”“为什么人们看望病人多是送苹果, 而不送花生? ”……这些“目不随人视耳不随人听, 口不随人语, 鼻不随人气”的发言, 激荡着每个学生的心灵, 虽然学生的发言还不成熟, 但是都包含一定的道理。文本新的意义, 学生的创造力在此过程中不断生成。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果天生丑陋或残疾, 你会怎么办呢? 你心中追求什么呢? ”通过讨论, 学生理解到:要注重外表, 当更应该注重内在的品质。这样的三次辩论, 层层深入, 学生从中懂得不同的工作, 不同的环境, 需要不同的人才。当今社会“苹果”、“花生”两类人都需要。激烈的对话使“潜在文本”转化为“现实文本”,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的目标。从学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他们的对话正逐步走向成熟、全面、深刻。

篇9:浅谈对话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好处

关键词: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现状;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27-2

一、阅读教学重在对话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往往是通过学生的读和教师的讲解,最后让学生掌握文章知识内容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收知识,教师是对着教学参考书,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师生的创造力无从谈起。

通过本文,笔者想谈的对话式阅读教学就是想要改变这种单向教学的方式,基于西方现代“对话理论”,探寻师生互动的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阅读教学方式。阅读教学由文本、作者、学生、教师等构成,是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动态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寻求相应的理论依据,对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对话理论引入教育领域,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借助对对话理论的解读,笔者认为对话包括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文本对话等,通过对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开拓思维领域。弗莱雷认为:“除非对话双方进行批判性思维,否则真正的对话也无从谈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开展具有批判性的对话教学。

另外,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角度来看,它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人文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心性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人文性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熏陶和感染,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围绕文本开展对话教学。

二、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概况

我国关于对话的研究在中国知网1990年~2014年所收论文中,与对话理论相关的论文有957篇,其中期刊781篇,博士学位论文51篇,硕士学位论文125篇;与对话教学相关的论文有1642篇,其中期刊1509篇,博士学位论文21篇,硕士学位论文112篇。另外,与对话理论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相关的论文共有55篇,其中期刊36篇,硕士论文19篇。

最早将“对话”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并提出“对话型”语文教学的是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尚文教授。他在《对话:语文教学的新观念》一文中写道:“听说读实质上都是一种对话活动,听说读写能力实质上是一种对话能力……因而语文教学活动必然是也应该是一种对话活动,必须实现向‘对型的转变”,从这开始,拉开了对话型语文教学研究的序幕。

王尚文著的《语文教学对话论》,全面阐述了对话理论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学校生活等方面。全书共六章,分别为“语文生活与对话”、“语文教育与对话”、“阅读教学的对话性”、“写作教学的对话性”、“教材:特殊的对话者”及“对话:理想的师生关系”,倡导语文的“对话教学”,对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王尚文提出树立对话态度、把握对话规则、掌握必备知识、共享对话成果等策略。董汀丰在《试论对话状态的阅读教学》中提出教学状态说,认为师生对话、生本对话、自我对话这三种对话相互促进、循环往复,并与其他对话状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对话状态。钟家莲和邓小珠在《“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对话理论奠定了当代阅读学的理论基础,创新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这是由教学的本质和性质决定的。莫日根在《对话理论操作层面中阅读对话问题的有效策略》一文中,从文本对话、学生对话的角度提出通过填补文本“空白”来激活学生阅读对话的思路。谷珍丽在《对话理论及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现》一文中,提出将对话理论引进阅读教学是体现民主平等、互动合作、创造生成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精神的,提出以问题运作为轴心,以文本阅读为前提,以师生、生生对话为主体,以知识构建为目的是实现对话理论在教学中运用的重要途径。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语文课堂缺少活力,忽视学生主体意识

教育因人而存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然而就目前的语文教学而言,效率低下却是比较普遍的问题,甚至由于应试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学实践逐渐背离了“育人”这一根本宗旨,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能激起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阅读教学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要么成了“作秀”,要么背离阅读的本意。同时,老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平等,教师往往是问的主体,所有问题的设计与提出,以及答案的设定都是老师在主宰,学生只有遵从,这根本就体现不了学生在课堂里的主体地位。例如曾观摩过一节公开课《幽径悲剧》,授课教师一开始就抛出很多问题:什么叫悲剧?这是一条怎样的幽径?被毁灭的藤萝价值在哪里?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看起来是老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但是仔细深思一下就会发现,在这样的一组对话中,学生丧失了主体性,完全跟着老师的思路在走,一节课都在忙着应对老师的问题,缺少了自己的主体意识。

2.阅读教学环节固化,脱离学生实际认知水平

“新课改”以来,语文阅读课堂基本就是五步曲:激情导入——整体感知——问题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少自己的特色,学生对阅读课丧失兴趣和期待。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而我们的一些语文课往往只“吃饭”不“看菜”,只“裁衣”不“量体”,教师往往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主要内容满堂灌,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导致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解得不到学生的互动回应。如观摩过的同题异构课——《囚绿记》,来自不同城市的三位老师都是按照激情导入——整體感知——问题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这样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同时有的教师还要学生联系当时作者的写作时代,以常春藤的口吻对作者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要求笔者认为就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现在的学生没有战争年代的真切感受,写出来的话能有真情实感吗?

3.阅读练习批改不及时,导致学生学习缺少动力

做教师辛苦,做语文教师更是辛苦,单说批改作业,那些文字阅读题,必须一字一字的看,每次的考试阅卷,总是语文阅卷时间最长,这也导致一些语文教师在学生平时的练习题上批个日期或者“阅”字,在对老师这么做表示理解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反思这些做法的不当之处。教师作业批改的不认真,带来的一个后果必然是学生做的敷衍,亦打击那些认真做题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认真答题的动力也就丧失了,做题的成就感也没了。

四、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运用

1.妙化提问,开展富有个性的对话活动

阅读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是提问,师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领对话活动,吸引对方注意力,相互间传递信息,当然这样的提问是要认真考虑设计的,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这样的对话式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先与作者、文本展开对话,研读作品,也需要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相关知识背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调动学生以往学习活动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同时这样的过程,师生间的思维会发生碰撞,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面对问题,分析问题。

提问是一门艺术,什么时候提问,怎样提问都与教师的个人素养有关,所谓个性化的对话,就是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引起对方的思索,带有启发式和鼓励性的对话。例如,在开展《变色龙》的教学活动时,我们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阅读文本,让学生自己提出有疑问或者困惑的地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细微处探寻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抓住他对狗的态度和称呼的变化,探究背后的原因,从而体悟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对官员阿谀奉承、对百姓耀武扬威的性格。教学《林中小溪》时,抓住小溪流经途中克服的困难,从而概括出小溪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充满自信的形象。

当然,语文阅读不能拘泥于文本,要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求同存异,如《爱莲说》与《陋室铭》,两文作者都表现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通过与不同文本的比较对话,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性情;《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两文比较得出柳宗元的寄情山水、排遣忧思的情怀和苏轼的随缘自适、安贫乐道的思想。比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文作者“乐”的内涵的区别……这样富有个性的对话阅读不仅提升课堂效率,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

2.注重实际,剔除华而不实的讨论

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对话过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要基于他们的认知经验。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观察和体悟,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他们阅读的作品基本都是成年人对自身生活感悟的优秀作品,因此,阅读带给学生的是从别人的生活中汲取自身的心灵鸡汤,丰富自己的阅历。由此在开展对话阅读时,不能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剔除那些华而不实的讨论。

课堂讨论是学生间基于对文本的不同解读而展开的对话,是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以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本。如讨论《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是否多余的时候,目的是要让学生在相互的讨论中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凸显孔乙己特殊的社会地位,与那个社会的格格不入,进而帮助学生明白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这样的讨论也是基于对文本语言的解读,阅读教学就是要师生一起从语言文字中感悟、品味文字的魅力,贴近作者的心灵。

3.用好练习,及时批改阅读作业

一般而言,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往往会布置巩固知识点的相关练习,语文阅读教学也是这样。这就要求老师及时的批阅学生的作业,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练习题,批阅的过程也是教师也学生的对话过程,学生通过文字传达自己对练习题的认知解读,教师通过认真的批改过程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而调整教学方式,采取更贴近学生实际的语言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的作业旁边加点评语的话,更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因为学生也知道语文作业批改的困难程度,再看到老师对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评语,在他们内心必定会生发涟漪。

我们班有一个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的仲同学,初一进来连什么是比喻句都不懂。针对他的具体情况,我采取的是“长期作战”的方式,在他的作业中每周给予他一点鼓励的评语,当他不时出现松懈情绪时,在他的作业本上写几句让他会心一笑的话,如“今天你的字写的比上周清晰很多啊,老师看了感觉很舒心哦。”“‘小懒猫昨天是不是又爬到你的作业中来啦”……这样一学年下来,仲同学的语文学习兴趣大增,春游乘车还要和我坐在一起。因此,作业批改也是开展教师和学生情感对话的纽带。

上一篇:醉生梦死的伤心句子下一篇:壁画空间效果的建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