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对话的创新路径

2022-09-11

语文教学对话, 从古到今都是一种最直接的教学方式。现在各科教学都积极倡导开展多向对话, 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对话课堂热热闹闹, 但学生收效甚微。究其原因, 问题并不在于对话教学的使用;重要的是应该在规律的寻找中落实对话的实际效果, 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地探究对话教学的创新路径, 让教学对话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究竟应该怎样创新语文对话教学呢?

一、在课堂提问对话中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式。传统的课堂提问, 一般是老师问学生答;由于有些问题的封闭性和突发性, 有的学生不知该从何说起, 从而失去了对话的机会;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 往往言不由衷、漫无边际;还有的学生表面看似反应快、思维敏捷, 实际答非所问。新课程教学要求老师对课堂提问进行改革。特别是在时间上, 变提问即答为“等待时间”再答或者允许暂时不答;这是对传统提问回答的一种改进。因为增加了“等待时间”, 学生就多了思考的时间, 自然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美国心理学家罗 (Rowe) 1974年提出了“等待时间”这个概念后, 通过实验研究, 发现如果增加“等待时间”, 课堂会发生以下变化 (1) 学生回答的内容变长; (2) 学生回答的次数变多; (3) 学生回答问题更加有信心; (4) 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敢于挑战或改进; (5) 学生会提出更多的其他解释。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从被动回答变为主动交流, 由不假思索到深思熟虑, 由单一的考虑问题变成反思自己或他人答案的准确性。因增加了“等待时间”, 老师不再担心课堂上出现学生答不上来的现象。

一位老师教《中国石拱桥》, 不问“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而是问“中国石拱桥有好几个特点, 你对它的哪一个特点感兴趣?”两种问法结果迥异。从老师提问的目的看, 前者的目的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课文的内容;后者是让学生带着一种情感体验走进文本, 主动与文本、同学、老师对话。从过程看, 前者只需看看课文就知道怎样回答, 不需要过多地思考;后者要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沿着自己心灵发展历程反问自己:我究竟对哪个特点感兴趣?理由是什么?必须有一个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从效果看, 前者除了让学生记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外, 别无所获;后者不仅让学生记住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体验, 张扬了学生的主体个性, 学习了思考与对话。

二、在合作探究对话中点拨启发学生反思

合作探究是教学活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对话方式。从合作探究的内容看, 对话在内容上应该是具有反思性的。只有反思才有所领悟、促使继续探究,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发现问题、促进解决问题, 只有反思才能扬长避短、逐步接近规律, 反思才能恍然大悟, 催促学生超越创新。为此新课程教学要求老师尽到的首要职责, 就是“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

如何帮助学生反思呢?教学实践证明, 要突出探究内容的反思性, 教师必须重在引导;因为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并且在引导时, 还要做到含而不露、引而不发, 使引导在发生多方面作用的同时, 帮助学生反思:

当学生面对新的感知对象不知从何入手时, 引导就是点拨。例如:我在教《故乡》这课时提问:中年润土和作者年龄相差不大, 为什么中年润土看上去那么苍老、像一个木偶?有一个学生回答说:“是因为中年润土的心理调节能力很差造成的”, 当时很多同学都笑了起来, 在这个回答让大家迷惑的瞬间我顺势点拨提问, 是什么原因使中年润土心理调节能力这么差的呢?另一个学生回答说:“作者是读书人、知识丰富, 而润土这个地道的旧中国的农民受到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重重重压, 他们的身心受到了摧残, 所以被折磨得像个木偶人了, 心理调节能力还能好到哪里去了。”我欣慰地表扬了这两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然后继续追问, 作者写中年润土与少年润土变化的目的是什么呢?一个学生回答:“作者不希望润土过这种生活、更不希望他们的后辈过这种生活, 希望有新的生活”, 回答得太棒了, 我情不自禁地说。没想到这次点拨, 让很多学生参与了文本的情感体验、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学生从文本润土外貌描写分析到对主题的探究水到渠成。可见新理解是建立在发现文本问题和提出读者问题的基础上, 通过自我反思, 与文本、文本作者和其它对象的对话才能获得的。

三、在作业反馈中给予精当的评语

除了口头对话之外, 还有一种重要的书面对话方式, 那就是作业反馈对话。传统的作业 (包括作文、周记等) 批改, 教师只给学生以分数作为评价反馈, 部分作业 (作文) 批改才是评语加分数。然而老师们观察发现, 学生拿到老师发下来的作业本, 看评语的人少, 看分数和比较分数的人多。英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针对这一现象做了一项实验研究。她给学生三种不同方式的反馈信息;只给分数、只给评语和分数加评语。研究显示, 只给评语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收益最大, 其它两种方式没有明显的学习收益。这一结果引起了老师极大的关注与反思, 纷纷探索改革作业的反馈方式。经过改革, 探索的教师大多只用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反馈, 目的是引导学生按老师的评语指点更加有效地矫正作业, 进一步深入学习。

评语的写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1、指点式评语。

评语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欣喜地指出学生作业的优点和进步, 另一部分诚恳地点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例如

艳芳:你对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区分是正确的。你能模仿例句, 再用比喻和拟人写一句话吗?

这样评价反馈, 先直呼学生姓名, 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再肯定了学生的长处, 使学生受到激励;后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指点学生通过反思如何改进更好。

2、拓展式发挥式评语

评语针对学生作业中的毛病, 既不能“一路绿灯”又不能“一棍子打死”必须在包容爱护学生的前提下借题发挥, 以引起学生的反思。如:老师看得真累呀!蓝天、白云、鲜花、行人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硝洞啊?老师真想看看硝洞是个什么样儿, 你能满足老师的要求吗?

这是针对八 (5) 班一篇作文写的评语。文章的标题是《参观硝洞》, 全文600多字, 其中400多字写的去硝洞路途的见闻, 仅用不到200字写硝洞的情况, 犯了“头重脚轻”的毛病。老师借题发挥写下这样的评语, 这个学生心神领会后, 把文章改写了。不仅印象深刻, 同时也感受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实践证明, 只给评语进行作业反馈对话, 能从三方面促进学生学习:一是促进学生反思;二是促使学生进一步努力;三是促使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

综上所述, 教师只有在课堂提问对话中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 在合作探究对话中启发学生思考, 在作业反馈对话中给予精当的评语, 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对话的质量。

摘要:语文老师要科学艺术地运用语文教学对话的新路径, 在课堂提问对话中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 在合作探究对话中启发学生思考, 在作业反馈对话中给予精当的评语, 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对话的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对话,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伯姆.。。论对话[M]王松乔,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6.

[2]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28.

[3] .孙景尧, 谢天振.比较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458.

上一篇:论传统木版年画与皮影艺术的关系下一篇:怎样提高语文课的备课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