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民用建筑的

2024-05-24

城镇民用建筑的(精选6篇)

篇1:城镇民用建筑的

城镇民用建筑的砖混结构,以建筑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主要材料消耗量

1)水泥325号或425号,150~168千克,包括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面板;体积:

2)钢材,15千克;

体积:

3)木材(指成材),0.03米3;

体积:

4)砖,规格为240毫米×115毫米×53毫米,250块;

体积:

5)碎石或卵石,粒径为5~30毫米,0.25米3;

体积

6)中砂,0.45米3;

体积:

7)石灰,30千克;

体积

8)玻璃,厚3毫米,0.4米2;

9)油毡,400克,2.5米2,指二毡三油;

10)(10)沥青(指30号),4.4千克

篇2:城镇民用建筑的

一、调查目的:

1.1调查课题概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城市化的脚步急速前进。在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我们开始注意到这个地球已经伤痕累累了,我们以不断索取掠夺它的资源、肆意破坏它的环境换来我们美好的生活。然而,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各国都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地球环境、节约地球资源。这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紧迫的问题就是能源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除了寻找新的能源,节能是关键的也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我们提出了“节能”这个词,同时也在努力将“节能”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1.2调查目的与方向:

人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建筑就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耸立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建筑直接反映出了一座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大量的城市建设离不开资源,它大量的索取着我们所剩不多的资源。因此,建筑方面的节能是节约资源的众中之重!有效的施行建筑节能能够有利的节约资源,建筑节能也已被纳入法律法规。

本次调研我选在宁夏银川,调研的主要目的是明确了解建筑节能在建筑中到底应用到什么程度,什么地步;如何将建筑节能具体实施到建筑中;建筑节能到底能节约多少;从这些节能建筑中学一些基本的节能技术,运用到今后的建筑设计当中。

二、调查对象及调研方法:

2.1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我选择了我生活的城市银川。通过对银川的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的走访、观察和亲身体验,来感受银川建筑节能情况。

2.2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运用文献调查、网络调查、访谈法和观察法等方法进行调查。先通过网络、文献查阅了解现今基本建筑节能知识与政策,大致了解建筑节能实际运用的方向和应运程度,再通过对建筑的实际观察、走访及感受来亲身体验建筑节能,最后结合理论和实践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调研过程及内容:

3.1银川地区地域特征与建筑节能应用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宁夏年日照时数达2195~3082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的高能区之一,有着丰富的太阳能源资源,首府银川太阳能可利用状况在全国排序名列第三位,仅次于拉萨和呼和浩特,但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太阳能供热的利用,却远远落后于全国其他省份。可见银川在建筑节能应用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指导和规范,加快建设完善建筑节能监管和评价激励机制,加快依靠科技和有效管理手段健全完善节能运行体系,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是今后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

3.2目前建筑节能所取得的一些进步:

一是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备案管理办法》、《宁夏民用建筑节能办法》(草案)等政策制度,利用各种平台广泛宣传建筑节能知识及重大意义,加快建设太阳能采暖试点、墙体材料革新基地,广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建筑节能标准执行力及贡献率不断提高。目前宁夏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率为100%,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率达95.2%,累计用于新建建筑节能的增量投资约32亿元,历年累计形成84.4万吨标煤的节能能力,减排二氧化碳210.2万吨。银川市市辖三区率先全面实施65%的节能标准;三是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意见》、《关于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指导意见》,规定既有建筑改造要达到分户计量、室温可控,新建建筑全部按照户用供热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全部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截至2011年宁夏共争取中央财政奖励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资金6804万元,已完成面积208万平方米,占总任务的104%;四是新型墙材研发生产应用及“禁实”深入推进。银川市不断加强新型材料、商品混凝土、散装水泥建筑应用,将墙改工作推向农村,将镇北堡等7个乡镇列入限期“禁实”乡镇。大力支持节能、节地、环保的新墙材生产,在城市规划区内全面完成了“禁实”任务;五是积极建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机构,印发《宁夏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技术标准及政策汇编》,广泛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走在了西部地区的前列。

3.3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一是银川本地的民用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是以业主自己购买太阳能热水器在屋面自行安装的形式出现。区内太阳能热水应用整体质量不高;二是建筑节能机构执行力和政策资金支持不够。目前虽然大部分市县已设立了建筑节能管理机构,但均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办公经费紧张,工作方式简单,没有行政执法权,不能充分保障日常工作正常运行;三是建筑节能工程的评价监管体系还不完善。个别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不规范、有些工程使用低劣或没有备案的材料、选用的外墙外保温体系不成熟、无国家、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技术流程,施工现场节能信息公示相关指标不符合要求、工程建设单位擅自变更设计或降低保温质量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建筑节能工程的顺利实施;四是现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进度滞后,主要是资金缺乏。

3.4建筑节能路径和模式:

宁夏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全年日照时间较长,夏季气温普遍较高,人们习惯使用空调控制室内温度,极大地增加了用电负荷,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大,气温普遍偏低,是集中采暖期,煤炭、天然气等能源消耗增加比较明显。为此,探索建立适合宁夏地区的建筑节能有效路径和模式十分必要。要加强健全完善建筑节能各项政策,探索建立建筑能耗和节能统计指标以及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加快建筑节能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改善制冷供暖、围护结构、门窗屋顶、外内墙、空调及照明等节能系统;加快推动太阳能等技术应用跨越式发展,在公共建筑统一配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热水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加快外墙保温及干混砂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节能门窗、节水节电等相关先进绿色建筑技术产品的推广使用,加大对墙材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3.5实地调研:

经过对一些民用、公共建筑的走访,我了解到了一些节能建筑的具体措施:

1.使用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纳米透明隔热涂料是新近问世的一种可以让玻璃既保持高透光性同时又有较好的隔热效果的高科技产品。纳米透明隔热涂料可采用喷涂或刷涂技术涂与各类建筑物的玻璃上。在夏季,能抑制65%太阳能辐射不进入室内,并能保证透光率达到70%,能使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达到4℃~7℃,测试表明,夏天开空调时,空调的耗电量可从原来303度降低到208度,可节电

20%~30%左右;在冬季,隔热涂膜的特殊金属膜呈透明型、引进可视光,长波长的暖气能在室内反射,使室内的暖气(远红外线)约90%不外流。图

1、图2纳米透明隔热玻璃与普通玻璃性能的对比图。

图1图

22.建筑节能中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价廉,对生态平衡没有任何影响。有关资料表明,我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在3.3×103~8.4×106kJ/(m2·年)之间,相当于2.4×104亿t标煤。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h,日照能量在5×106kJ/(m2·年)以上。在建筑中加强太阳能的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太阳能可以为建筑供暖、供热水、供电,甚至能够提供建筑物的全部能量。我国北方被动太阳房采暖节能60%~70%,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年可节约20kg~40kg标准煤,有着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图3为银川蓝天小区屋顶太阳能。

图3图

43.注重墙体节能。多年以来,我国建筑墙体一般采用单一材料,如空心砌块墙体、加气混凝土墙体等。单一材料导热系数大,一般为高效保温材料的20倍以上,由于建筑节能的需要,新型复合墙体已经出现,复合墙体主要通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复合墙体很好地发挥了两种材料的长处,既不会使墙体过厚,又能承重,保温效果又好,因此,发达国家新建建筑已基本上采用了此种方式。我国要达到节能50%的要求,除部分采用加厚的加气混凝土单一墙体外,使用复合墙体将是大势所趋。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位置的不同,墙体保温包括内保温、外保温、夹芯保温等。

4.关注门窗节能技术。在整个建筑物的热损失中,而门窗缝隙空气渗透的热损失则占20%~30%。所以,门窗是围护结构中节能的一个重点部位。门窗节能主要从减少渗透量、减少传热量、减少太阳能辐射三个方面进行。减少渗透量可以减少室内外冷热气流的直接交换而增加设备负荷,可通过采用密封材料增加窗户的气密性;减少传热量是防止室内外温差的存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建筑物的窗户由镶嵌材料和窗框、扇型材组成。为此,要加强节能型窗框和节能玻璃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大窗户的整体传热系数以减少传热量。双层玻璃(图4)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

四、调研结论:

建筑节能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建筑业一项重要、紧迫而又艰苦的任务,应值得全社会重视,北方地区能耗较大,推广和使用节能建筑必将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后在寒冷地区建造房屋时,可使用纳米透明隔热涂料、充分利用太阳能、注意墙体节能、关注门窗节能技术等一系列的节能技术。节能建筑是以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筑设计所必须考虑并且实施的重要部分,今后设计中要多考虑建筑的节能效果,生活中也要多观察建筑节能的运用。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

银川建筑节能情况调研报告

院名称建筑与艺术学院

专业(班 级)建筑学2009级(1班)

姓名(学 号)朱丽莎(20094231)

篇3:城镇建筑垃圾的处理分析

我国建筑垃圾管理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 且现有的管理制度、政策、法律和法规都不够健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日趋紧张的土地供给, 日渐耗尽的矿产资源, 建筑垃圾的产生无疑加剧了人、环境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局面, 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建筑垃圾处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势在必行, 这也是今后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之一。

1 国内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我国处于建筑业大发展时期, 建筑垃圾产量急剧增长, 容纳城市垃圾的填埋场已捉襟见肘, 对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已到迫在眉睫的地步。全国人大于1995年通过了《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 要求产生垃圾的部门必须缴纳垃圾处理费,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已经产生的巨量建筑垃圾, 由于取费偏低, 建筑垃圾总量仍然有增无减。社会、公众和企业单位对垃圾的危害及处理过程中应负的责任认识不清, 垃圾处理的巨大压力和费用都由政府独自承担, 对于垃圾处置缺乏长远的规划。

近些年来, 我国的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人员也已经意识到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开展了许多探索性的研究和尝试。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建筑垃圾的循环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研究”等;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从1992年开始进行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2000年秦皇岛冶金设计研究总院等7家单位合作研究了“建筑垃圾的处理及再生利用研究”课题;同济大学在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领域也已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绿色建材列入重点建设发展的学科领域之一, 正在系统、深入地开展绿色建材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设计了建筑垃圾作为循环再生骨料的工艺流程, 并评价了建筑垃圾作为再生骨料的技术经济性;厦门大学的石建光等也对震后建筑垃圾的再利用途径作了探讨。

2 建筑垃圾理论研究

2.1 建筑垃圾的定义

建筑垃圾是指在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和装修的活动中产生的对建筑物本身无用或不需要的排出物料。主要来源于基坑开挖、道路开挖、建筑工地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建材生产。基坑开挖、道路开挖、建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泥土、余料可以在回填、再利用过程中消耗掉, 不会产生附加的、难以降解的废物, 且回收价值不大, 不考虑这部分建筑垃圾的影响。

2.2 建筑垃圾的环境危害性

1) 占用土地, 破坏土壤。

据估计, 每堆积1万t建筑垃圾约需占用67 m2的土地。我国许多城市的近郊常常是建筑垃圾的堆放场所, 建筑垃圾的堆放占用了大量的生产用地, 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居住条件的提高, 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会越来越大, 如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利用, 建筑垃圾侵占土地的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

堆放建筑垃圾对土壤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外力作用下进入附近的土壤, 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 破坏土壤的结构, 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建筑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会发生化学反应, 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 引起附近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提高。

2) 污染水体。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 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污水, 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水体被污染后会直接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 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3) 污染空气。

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 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 某些有机物质会发生分解, 产生有害气体。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吹扬飘散, 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性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又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 造成对空气的二次污染。

4) 影响市容。

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很低, 许多建筑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 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 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未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 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 一旦遇到雨天, 脏水污物四溢, 恶臭难闻, 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而且建筑废弃物运输大多采用非封闭式运输车, 不可避免地引起运输过程中的废弃物遗撒、粉尘和灰砂飞扬等问题, 严重影响城市容貌和景观。

2.3 建筑垃圾管理的政策措施

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 世界各国在21世纪初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概念, 为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提供了一种战略选择, 循环经济的基本趋向是按照生态规律,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循环经济的理念可以迅速应用到建筑垃圾的处理过程中, 为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指明方向。

2.3.1 技术政策

1) 建筑垃圾减量化。

建筑垃圾的减量化是指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是对建筑垃圾的数量、体积、种类、有害物质的全面管理。它不仅要求减少建筑垃圾的数量和体积, 还包括尽可能地减少其种类、降低其有害成分的浓度、减少或消除其危害特性等。减量化是防止建筑垃圾污染环境优先考虑的措施。

2) 建筑垃圾资源化。

建筑垃圾资源化是指采取管理和技术从建筑垃圾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它包括物质回收、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三种方式。

3) 建筑垃圾无害化。

建筑垃圾的无害化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方法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 使建筑垃圾不损害人体健康, 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污染。建筑垃圾的无害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选出建筑垃圾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建造专用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对分选出有毒有害成分后的建筑垃圾进行填埋处置。

2.3.2 经济政策

我国目前在用经济手段管理建筑垃圾方面的力度不大, 这里介绍几项国外比较普遍采用的经济政策, 其中“排污收费”政策和“建筑垃圾填埋收费”政策已经在我国广泛实施, 而“生产者责任制”和“税收、信贷优惠”政策暂未施行。

1) “排污收费”政策。

“排污收费”是根据固体废物的特点, 征收总量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固体废物产生者除了需承担正常的排污费外, 还需额外负担超标排污费。目前我国尚未对不同建筑类所产生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缺乏建筑垃圾产出和排放标准。

2) “生产者责任制”政策。

“生产者责任制”是指产品的生产者对其产品被消费后所产生的垃圾的管理负有责任, 建筑施工垃圾中废包装材料占25%~30%。

3) “税收、信贷优惠”政策。

“税收、信贷优惠”政策就是通过税收的减免、信贷的优惠, 鼓励和支持从事建筑垃圾管理规划和资源化的企业, 促进环保产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4) “建筑垃圾填埋收费”政策。

“建筑垃圾填埋收费”政策是指对进入最终处置的建筑垃圾进行再次收费, 其目的在于鼓励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 提高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 以减少建筑垃圾的最终处置量, 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填埋土地短缺的问题。

3 建筑垃圾的处理过程

3.1 建筑垃圾预处理

预处理是指建筑垃圾在制成再生产品之前的一系列准备措施, 一般包括粗分、破碎、分选和筛分等几个阶段。

1) 建筑垃圾的粗分。由于我国没有强制执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措施, 建筑垃圾的分类工作也就更无从谈起, 市民将垃圾分类的观念也就没有深入。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同时转变粗放处理的传统方式, 出台相应政策促使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 鼓励建筑商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或鼓励从事分类收集的企业出现。可以将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方案作为建筑工程招投标中的一项参考内容, 同时对混合排放建筑垃圾的企业采取高收费, 对已分类处理的企业采取低收费。2) 建筑垃圾的破碎。建筑垃圾的破碎作业是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重要辅助作业之一。破碎作业的对象主要是混凝土材料和石材, 目的是减小颗粒尺寸, 增大其形状的均匀度, 以便后续处理工序的进行。3) 建筑垃圾的分选。建筑垃圾分选是实现其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一环, 通过分选将有用的充分选出来加以利用, 将有害的充分分离出来, 将建筑垃圾分成不同的粒度级别, 供不同的再生利用工艺使用。分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将其分选开。

3.2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

建筑垃圾的用途广泛, 可以被分离成单组分使用, 也可以混合使用。

1) 旧木材、木屑的再利用。

从建筑物拆卸下来的废旧木材, 一部分可以直接当木材重新利用。对于建筑施工产生的多余木料, 清除其表面污染物后, 根据尺寸大小直接利用, 可加工成楼梯、栏杆、室内地板、护壁板和饰条等, 也可加入粘合剂支撑复合板材。建筑垃圾中的碎木、锯末和木屑, 可作为燃料堆肥原料和侵蚀防护工程中的覆盖物。不含有毒物质的碎木、锯末和木屑, 可直接作为燃料利用其燃烧释放的能量。

2) 旧砖、瓦的再利用。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砖混结构和中、小城镇的砖瓦结构房屋现在被大量的拆除, 产生了废旧粘土砖和陶瓦材料, 这些材料如果混在混凝土中使用会明显的降低强度。可在粗分之后将其破碎, 充当轻型砌块骨料, 还可制成地面砖材料、做免烧砌筑水泥原料、水泥混合材, 或在粘土砖碎粒中加入石灰, 在道路路基工程中使用。

3) 旧沥青的再利用。

在屋面拆除和道路翻修后会产生大量沥青、混凝土的混合物, 经过分选分离之后, 沥青材料还可以循环使用。旧沥青路面经过破碎筛分和再生剂、新骨料、新沥青材料按适当比例重新拌合, 形成具有一定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凝土, 用于铺筑路面面层或基层。而屋面沥青材料也可回收应用于路面沥青的冷拌和热拌施工, 使所需的纯净沥青大大减少。

4) 旧混凝土的再利用。

混凝土块占建筑垃圾总量的30%左右, 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回收利用价值较大的组分, 混凝土块经过破碎后, 可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再生水泥, 或作为路基材料, 或与碎砖、石灰混合用于夯扩桩。旧混凝土的回收利用研究目前已经比较成熟。

5) 建筑垃圾混合使用。

a.建筑垃圾用作渣土桩填料。建筑垃圾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置于地基中, 可不受外界影响, 不会产生风化而变为酥松体, 能够长久的起到骨料的作用。b.建筑垃圾作夯扩桩填料。建筑垃圾夯扩桩, 是采用细长锤, 在护筒内边打边下沉, 到达设计标高后, 分批向筒内投入碎石、碎砖、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 用细长锤反复夯实、挤密, 在桩端处形成复合载体, 放入钢筋笼, 浇筑桩身混凝土而成。

6) 建筑垃圾的填埋处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对建筑垃圾采取填埋处理。建设填埋场前应对场地的水文和地质条件进行评估。根据填埋场的环境影响、交通、土地征用、运输距离、封场后的土地开发等因素, 对场地进一步的进行筛选。合理的选址可以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建筑垃圾对空气、水、土壤资源的污染, 以及与填埋场相毗邻的产业和土地利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4 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建筑垃圾剧增的现状, 讨论了我国建筑垃圾采取简单填埋和露天堆放处理的不足, 从建筑垃圾的定义、产量、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研究了如何能使城市达到消减建筑垃圾的目的, 并研究了建筑垃圾各成分再生利用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罗春, 赵由才.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7.

[2]石建光, 邓华, 林树枝.汶川地震后建筑垃圾再利用途径探讨[J].福建建筑, 2008 (11) :27-29.

[3]陆凯安.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与综合利用[J].施工技术, 1999 (5) :45.

[4]王健, 李懿.建筑垃圾的处理及再生利用研究[J].环境工程, 2003 (6) :49-50.

篇4:小城镇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反思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筑设计发展

就小城镇而言,其特点是区域小、人口少;商业、金融、行政、居住、生产等区域的分布相对集中,由于其发展的阶段性及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其空间的混合,不协调的发展彼彼皆是,要改变其现状是比较令人头痛的问题,旧城区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今天的社会发展。单从交通方面说,就显而易见,停车位数量不足,街道狭窄,不能适应现时机动车保有量的发展,大规模单行线或步行街显然也起不到作用,其可实施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基于这种矛盾,城镇自然就不断向外扩张或另建新城。这种情况下,与基本农田政策及大规模动迁就形成了摆在眼前的尖锐问题,限制了其发展的规模及选址,相当难以协调。

就拿经济较为发达的佛山市顺德区府所在地大良街道来说,旧城区的改造已在上世纪末基本完成,已达到很难再变的境地,于是发展新城区(德胜新区)及东区、南区。就拿东区来说,它作为一个新区,主要依附于旧城区边缘作为商住区为主来发展。由于时代及社会的局限性,至今已基本成形的东区板块,出现的问题就较为鲜明突出,道路基本棋盘式布局,纵横间距20。米左右,二条连接外围干道而横穿城市的六十米干道平行布置相距也就几百米,显然不当。路口太多、交通事故频繁,区间内新分割形成的土地板块也小。局限了居住区的发展模式,出现的是单调的布局形式,周边一圈住宅、地面商铺、中间围蔽着公共绿地这种俗称“包饺子”形成。住宅的朝向,日照间距一般不能全部满足规范强制性的要求,区间内的无障碍设施无法通达,这种均是与当地的经济、文明发展程度不协调。

虽然这种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但在现阶段发展却有其存在的因由:其一,它适应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社会对新城的认同感。其二,它适应区域开发规模。地块小了,发展投资成本就低,周期短,见效就快,适合社会资金的流通运作。其三,小规模的居住小区适合小城镇的人文心理特点,易于管理。其四,沿街店铺的建设,适合小城镇人口不多的商业发展。

但其不足之处更为难以协调:其一,交通问题。路口过多,若设交通信号灯显然不实际,二百米一处,大大地影响其通行能力,不设则主次道不分,事故频繁。其二,住宅的舒适性不易满足。大量的临街住宅,噪声是难以控制到令其达标的,空气质量也不好。面向城市道路,其光污染也难以控制。其三,形成有路就有铺这种格局,令商业发展分散,以小商业为主,经常会占道经营,更有些地方因为其地点所限,人流量不足,营商环境差,造成根本无法开业。沿街设铺的做法更大的弊端还在于减缓车辆的通行,诱导人们乱停乱放,扰乱交通秩序。

综上所述,在规划理念上来看,它并未显现出居住区的概念,充其量体现到小区级,甚至可以说是组团级的居住空间设计。这种模式,无论在旧城区还是新区都是一样。由于这种规划理念的延续,我们不难看到未来的城市格局只是从规模上改变了,而没有从根本上去考虑我们居住的城市的发展路向。一个新区的开发只是在旧有基础上的复制或将其稍作修改,而没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没有从新的城市形象上去考虑。哪么这座城市将变得毫无生命力和体现不到其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我个人认为,新区的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区域功能分区明确,商业区应与居住区分离,建筑应向高层发展,尽量腾出土地来兴建公共绿地,作为区域间的分隔和城市生态的“绿肺”这不仅减少了干扰,还为区域的发展铺平道路。每个功能区域的发展必须都留有余地,这样就会避免新城的重复建设,社会资源达不到共享而造成耗费,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减少其运作的成本。有了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就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市民出行方便了了就会减少自购交通工具的需求,既环保又节能,而且对城市的交通运输安全也是极有好处的。不用强制性地去限摩、禁摩,用好的城市规划及管理去逐渐改变人们对交通的传统意识,这样做更人性化,更体现出现代城市的文明。

基于经济的发展及珠三角城市圈的形成,作为轻工业生产基地的顺德中心组团更应在规划上体现出自己的区域地位及发展方向,应该放弃原有的规划模式,打造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城市。更应以其区域定位作为指导思想,把城市建设的更适应经济的发展,应有时代的前瞻性,展望不久的将来在新的中心城区体现出区域的特性。

居住区的建设必须遵从以下原则:第一,必须满足国有有关居住建筑的强制性规定。第二,在满足日照的基础上,多考虑区域内各部位的气候环境,即要做必要的风候计算。第三,充分利用规划手段对居住区的噪声进行控制,使其噪声降到有可能的最低。第四,充分考虑居民出行的便捷,充分利用市内公交及城际快速交通,减少出行不必要的迂四。尽量使其简捷快速,这更有利于舒缓区域内的交通压力。第五,合理地布置一些日常生活所需的连锁便利店及一些必要的配套设施,这种模式可借鉴香港的“sEVEN ELEVEN”模式,其经营模式及社会的认同度均值得借鉴;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型商业设施,使其向良性方向发展。第六,增加道路绿化及公共绿地的建设,配套合理的公园及供市民健身、休憩设施。第七,增加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因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较多,应使其有可供公共活动的场所,引导一些残疾人参与公共活动,这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城市的功能离不开人的生老病死及人口的流动。建设好一个城市才能令市民对城市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有“城市是我家”的公民共有意识,大家一起去关心它的建设,出谋献策,这样的城市建设才能有其生命力。

作为轻工业生产基地,就会存在大量的工业区及工业建筑,目前工业区的规划布置十分分散,多依附在城镇边缘,甚至有些建筑仍然存在城镇中心区内,这对城市的发展及工业的发展都是大大不利的。首先空气、水源、噪声的污染就是最大的问题。目前存在的原因可归咎于以下两方面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动迁成本太高及因工人生活较为便利而怠于改变。因此要对这些工厂进行动迁就必然带来巨大的成本,这方面只有政府痛下决心才能做到。但在这之前作为规划就应事先给它们留有空间,合理地布置安排其生产生活问题,譬如现时流行的员工村就是较好的做法,再增加工业区连接商业、居住区的公共交通,就可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的问题,又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因此规划工作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影响城镇发展的因素也在变化的。规划方案不可能准确地预计,必须随着城镇的发展因素的变化而加以修改或补充。

篇5:城镇民用建筑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城镇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切实改善市容和卫生环境,推进“六城联创”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物环境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平阳实际,现提出意见如下:

一、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我县城镇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几年来我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达上百万吨左右。由于缺乏专门的终端处置场所,各施工、运输单位都是自寻出路。管理薄弱的城乡结合部,往往成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堆场”。工地打桩产生的泥浆直接排入河道的更加严重——比如昆阳镇后垟村的几个工地直排塘河,鳌江镇横河村的工地直排附近河道。最后都由政府反复卖单。还有频频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车辆超载、乱倒、“滴冒漏”,以及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不仅对市容面貌的美观整洁造成负面影响,而且给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安全隐患。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和人口死亡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每增高100微克/立方米,人口死亡率

就增加6%;对老年人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说,肺气肿死亡率增加32%,支气管炎、哮喘死亡率增加12%,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9%。建筑垃圾能否管好,从而减少扬尘、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直接关系着大伙的身体健康。

近几年来,虽然交通运输、城建、等部门均按照各自的法定职责,对运输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政出多门各有所限、职能交叉职责分散,很难形成合理、有序、有效的综合管理合力,使得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等问题成了城市管理、运输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顽症,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二、建立机构,切实加强对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的统一管理 据对温州、瑞安和苍南等地的考察。目前,上述县市政府对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均采取统一管理的模式,即成立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服务中心,实施统一处置核准、统一过程管理、统一消纳场地,并且建立专业的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运输队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此,从我县的实际出发,要建立机构加强对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的统一管理。

1、建立机构。由于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涉及城市管理、交通运输、交通安全等问题,而且涉及相关部门的职能交叉,建议成立县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负责全县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同时,成立县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制订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规划和计划;办理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准运证;监督建筑垃圾的倾倒、运输、消纳、利用等处置活动;管理建筑垃圾固定消纳堆放场地。

2、成立队伍。根据相关城市对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的经验,通常做法是专门组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服务公司,实施对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全过程的服务和管理。根据我县的实际,可以按照县级组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服务公司、各镇建立分公司的模式进行,实现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市场化运作。

二、严格流程审批,依法规范建筑垃圾处置核准

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线等进行建设、铺设、拆迁、修缮及房屋装修过程中所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及其它废弃物。

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处置要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生产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需要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都必须通过申请并经核准后实施。规划、房管、拆迁部门(单位)在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或施工许可证时,应告知建设单位、拆迁单位或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各类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在15天内将工地剩余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干净,并经县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服务中心验收。

要严格城镇建筑垃圾产生、运输、消纳处置三个环节的管理,规范处置许可的相关程序规定:

1、施工工地管理。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要具备如下条件:(1)建设好施工围墙(不得低于2.5米)并按要求进行粉刷;(2)工地内的所有临时棚不得超出围墙高度;(3)硬化工地出入口地面(铺设长度不少于25米,宽度不少于出口处宽度),并设置排水沟,以免污水外流;(4)设置冲洗设备(高压水泵),确保对出入车辆进行清洗,防止将建筑垃圾带出工地、污染城市道路。

2、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对于具备以下条件的运输单位,乡镇城市管理机构或城建监察部门要协调好公安交警部门,在受理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为运输单位办理《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1)承运车辆有合法的车辆行驶证;(2)承运车辆有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3)运输车辆具备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防止撒落、飘扬、滴漏。对于不具备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

3、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程序。申请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要提交下列材料:(1)统一格式的书面申请书;(2)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工程图纸、工程预算书(土建部分);(3)与已取得《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的运输单位签订的运输合同;(4)倾倒建筑垃圾的消纳场所名称。乡镇城市管理机构或城建监察部门要在受理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予以核准的,颁发《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并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不予核准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应当注明以下事项:(1)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2)运输单位的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3)建筑垃圾的种类、数量;(4)运输车辆类型和核定载重质量、机动车号牌及运输路线;(5)建筑垃圾产生地点及卸放建

筑垃圾的地点;(6)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正本1份,副本根据实际承运建筑垃圾的运输车辆数量配发。

三、形成合力,依法规范建筑垃圾处置的过程管理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的运输单位清理、运输。承担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的核准事项实施运输活动。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应当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副本。

严格按照核准的运输路线、时间、处置场所运行,由城市管理机构或城建监察部门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确定,运输车辆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货物运输和通行的规定。

运输车辆必须保持车容整洁,具备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具有防臭扩散、防遗洒、防渗沥液滴漏功能,驶出施工场地和消纳场地前,应当冲洗车体,净车出场。严禁超范围运输、超高超载运输、带泥行驶,严禁沿途抛洒滴漏、随意倾倒或堆放建筑垃圾。

四、合理布局,依法规范建筑垃圾消纳的终端处理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建设建筑垃圾专用消纳场。各有关乡镇要规划确定建筑垃圾的固定消纳场,实行集中堆放、综合利用。并采取措施,鼓励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资源利用。通过渣土回填、堆山造景等途径,实行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资源化、减量化。居民单位个人因住宅、非住宅房屋装修及修缮而产生的零星建筑垃圾,由专业服务组织实施有偿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具体手续委托居民住宅区物业公司或居委会办理。

建筑垃圾消纳场地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服务公司统一管理,有场地平面图、进场路线图,具有相应的摊铺、碾压、除尘等机械和设备,有健全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具有建筑垃圾分类处置的方案和对废混凝土、金属、木材等回收利用的方案,不得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消纳场停止使用时,应当对消纳场地实施覆盖,或按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处理,并报城市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五、加强现场监管,依法规范城市建筑垃圾的监督检查

篇6:城镇民用建筑的

:XXX 调查时间:XXXXXXXXX 调查地点:XXXXXXXXX 调查对象:XXXXXXXXX莲塘二街

调查方法:网络查询资料、实地考察、现场采访。

城镇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调查报告分析

前言

针对目前,关于建筑工地没有落实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而引发的建筑施工事故在各地频繁发生和不文明的安全文明施工行为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其出行,本人利用工作外的业余时间,对本人所在的城区存在的违建问题作出调查并做出报告分析。

本文将通过对目前我市区建筑工地若干不安全文明施工行为进行分析,旨在强调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主体内容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 房地产产业的崛起,城区建设规模急剧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资房地产做理财投资,需求量也逐渐供不应求,从而促使建筑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各个施工单位的效益也成为各企业追逐的目标,在追逐利益的同时,大多数企业在安全文明施工中, 都切实地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成绩斐然。但近几年来,一说起建筑施工工程,扬尘、噪音、脏乱等似乎才是不少市民的第一印象,由此可见,城镇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一、当前城镇建设工地不文明施工的行为现状

(一)重要机械设备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去年的11月,汕尾市城区汕尾大道工商银行汕尾分行在建培训综合楼22日下午就发生一起施工单位违反施工规范造成的生产安全责任的工地坍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7人受伤的悲剧。这起事故中,据本人走访了解发现,这些受伤工人大都不属于招标的建筑工程公司,各自都为私人包工头临时聘用,按天计酬工作。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人告诉我,像他们这样的工人都没有所属施工单位的,大都是有老乡接到活,他们就去跟着干,是完全没有专业素养的。因此,本人认为,不断强化建筑机械安全使用的监管工作应该是安全文明施工的重中之重,我市各级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抓好对建筑机械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凡在我市区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机械的作业人员。都应该取得省建设厅颁发的建筑施工机械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合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二)市区部分建筑工地围蔽设置不规范

今年四月,一开摩托车的群众在经过市区城南路时,因被马路上施工的搅拌车遮挡了视线,将对面走来的小男孩撞倒在地,所幸小孩只是皮外伤,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由此引发了一场骂战,孩子的母亲要求摩托司机赔偿医药费,司机认为是占道施工影响交通造成的,该由施工队负责赔偿,而施工方认为与己无关,到处都是这样施工作业的。争吵引起群众的围观,一度造成交通堵塞。这‘裸露’施工,不仅影响附近居民出行,破坏道路整洁美观,还可能给周边留下安全隐患。据了解,机械占用人行道,损坏人行道;施工垃圾不清理就离场,违章占道搭架拆墙等不文明施工现象,在市区的建筑施工现场并不少见。特别是有些工地围墙破损,墙面污染,影响市容市貌。有的一些群众和工程队为图方便,在建筑施工作业时经常会占据马路或封堵巷道。即使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施工,也没有采取任何的安全屏蔽防护措施,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提示也没有。施工时,沙石、水泥、木材和钢筋等建筑材料直接堆放在马路上,有些施工单位甚至一放就是一两年,有的在工程完工后也不及时清理现场。有的外脚手架搭设不规范,密目式安全网松松垮垮,张挂不严密,陈旧破损。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责任主体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出不足。二是监理单位安全文明施工监理责任不落实,未能及时跟踪督促。三是施工单位安全文明施工意识薄弱,只重效益、进度,轻视管理。四是部分农民工进入施工现场前缺乏必要的安全文明教育培训。由于围墙、围挡属于临时设施,部分施工企业存在“能省则省”的意识,加上一些工程为了赶工期,边施工边完善,造成无法弥补的缺陷。

(三)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在调查中,本人发现,一些建筑工程项目不分时间段的在施工,施工扰民一直是市民投诉的热点,对于施工扰民,各个施工单位都能摆出一大堆客观原因,如时间紧张、要赶工期等。经了解施工时要完全杜绝噪音如今还不大现实。,一些工序的特殊性决定需要工地连续施工,但是有的企业没有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就擅自施工,有的企业许可证获批后,认为不会再有人管,施工作业再无顾忌,噪声超标成了很自然的事。

(四)涉及土方运输车的问题时常发生

在调查分析期间,本人发现本城区莲塘二街上,有一建筑挖地基,土方运输车运载土沙没有做好防漏措施,把路过的街道搞得飞沙走石,严重影响路过的和开店做生意的市民。有些地方还无牌无证“病车”上路频繁不断,有时候还抄近道跑小路,压坏了人行道的水泥路。土方运输车也经常肆意“飙车” 沿路“滴、洒、漏”,直接导致烟尘弥漫。在本人看来,这是建筑施工企业片面追求效率,安全意识薄弱和对公共财政不负责的表现。

二、当前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存在问题深层剖析

(一)企业管理责任、监督的落实

工程质量关系到建筑寿命、民生问题及开发商顺利交付业主问题,因此有开发商、监理、设计、质量监督部门等管理机构应该层层把关,重大质量问题发生概率极低;所以,安全文明施工不仅仅是一个过程。而部分企业领导侥幸心理严重。太注重于短期利益,看不到安全文明施工带来的经济价值。认为搞文明施工就是搞形象工程。这是十分错误的。目前的项目常见的安全隐患:施工安全投入严重不足,施工现场管理无序,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等。虽然按标准投入了,仍不能100%保证不出安全事故;而不投入,也不一定100%就会出事故。

根据市政建设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提高安全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施工企业要注重对重大危险源辩识、排查与监控。加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信息库及公示平台,加大舆论和社会对安全不良行为的监督力度。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因此,应该加强企业管理的监督力度以及各项责任的具体落实。

(二)安全文明施工各项指标违规

在调查的过程中,占绝大多数的工程发包时均采取了低价中标。虽然明文规定投标报价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专项费用单独列项,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施工单位为了生存,不得不降低工程报价取得中标,在实施时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挪作施工直接成本,预防亏损。甚至少数建设单位追求绩效不按科学规律办事,压缩不合理工期,增大安全风险,引发了严重后果。

市政建设参建责任单位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认真编制安全文明施工实施方案,对隧道、桥梁等关系到公共安全的工程建设的安全措施方案,要经多方论证、科学决策,随着工程的进展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对高空作业和起重吊装等施工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方案,尤其是对租赁设备和分包企业的安全生产要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对沟槽和深基坑施工作业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支护,防止沟槽或基坑塌方事故。同时要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管理,保障工程施工安全。

由于建筑施工行业进入门坎较低,工程转包或挂靠时有存在,压缩安全文明施工费用已成为部分建筑商追求不合理利润或制造恶性竞争的重要手段。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专项费用监管力度不强。由开发商或施工企业自己掌控,缺乏有效监督,造成安全文明施工费用投入不透明,部分监理单位未认真履行法定的安全监理责任,对现场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及时督促施工企业作出处理。

(三)安全设施本身不安全

任何建筑安全用产品一旦确定“标准”产品,就会有“非标”产品充斥市场,而常常是非标产品将标准产品赶出市场。

就如现在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合格的脚手架钢管、扣件、安全网、木方、安全帽、安全带等与安全息息相关的产品了,即使有,其价格会比不合格品高出很多,在无序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也会没有市场。

安全产品监管存在方向问题。目前,多数对不合格产品检查均在城镇的施工现场,即检查使用方;而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厂家处罚力度甚微,起不到威慑作用,事实上造成安全用品的不合格替代品大量充斥市场。

产品标准分级存在问题。就拿钢管为例,不管是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也不管是任何用途,如果将直径48mm的钢管最薄壁厚限制为不得低于3.2mm,那么就不会在市场上找到低于脚手架用钢管标准的任何替代品。

(四)安全文明施工文化落后

在我市建筑工地的施工现场中,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知识严重匮乏,安全操作技能低下。从业人员素质是十分参差不齐的。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90% 以上是农民工,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文化水平及技能水平普遍不高,安全知识较差,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而建筑行业本身是一种高危行业,使用素质参差不齐的人员从事这一行业本身就存在较大风险。

科学技术是推动安全生产达到本质安全的强大动力,是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参建责任单位要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设备和工艺,及时淘汰严重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设备。开展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动态管理和三类人员检查与考核。结合城市建设发展,组织编制武汉市市政工程安全施工技术规程,规范和引导安全施工管理活动,提高预控和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农民工培训机制尚不健全。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人员流动性大,且每个项目作业工人均是临时组合在一起。光靠企业自己培训已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更何况有的企业在使用这些农民工之前,重视程度不够,只进行简单的培训甚至不作培训,使农民工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不能得到本质上的提高。结论

上一篇:精选优质之人大代表述职报告借鉴下一篇:我为公司发展献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