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城镇低保申请书

2024-04-28

的城镇低保申请书(共13篇)

篇1:的城镇低保申请书

关于城镇低保的申请书

尊敬的镇民政领导:

您们好,我于1985年参加工作,在饮食服务公司工作,由于2012年企业并轨下岗后,仅靠微薄的收入供养两位老人,导致多年养老保险无能力按时缴费,致使工龄切断多年,老人去世后,我拼力的打工,找零散工作挣钱续交养老保险。由于体力上的不足,劳动能力较差,现在我腰部、颈部骨质发生了病损,医疗费用较高,因此没有住院治疗,靠临时用药控制,找些零散工勉强维持生活,2013年养老保险又没交上,为此,申请城镇低保,诚请领导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14年3月20日

篇2:的城镇低保申请书

为了能让我上学,父母亲日夜劳碌奔波,可收入仅仅是维持家庭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几十年来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尽管家庭贫困,经济捉襟见肘,但我并不因此而放弃我的大学梦,经过我的奋斗努力,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但是高昂的学费,让全家在高兴之余,也随之多了一份负担。每当开学时父母亲便愁容满面。

几经周折,父母终于向亲戚朋友借来了我的学费,但现在我们家早已是负债累累。我并没有被家庭情况所困扰,始终坚持学习,没有把自己的情况当成一种负担,在校期间我曾获得一次二等学习奖学金和一次三等奖学金。

在学习上,我努力刻苦,还参加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在生活上,为了尽量减少家庭负担,在空闲和休息期间,在不影响自己学业和学习的同时,我还参加了图书馆里面勤工俭学,这不仅减轻了家庭的生活负担,还学会了一些书本上不曾有的知识。在大一署假期间我到天津去做过短工,大二时在学校图书馆里找了份工作。 对于之后的生活我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追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保持共青团员的先进性思想,为加入共产党做好准备,作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为了能给父母减轻负担,解决我的后顾之忧,遂向学校申请贫困助学金,希望各位老师能给予批准。谢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篇3:的城镇低保申请书

关键词:低保对象,就业,隐形就业

现阶段我国低保对象中有一大部分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员, 根据国家民政部2009年12月份全国县以上低保情况 (城市) 的统计数据显示表明: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占低保总人数的59.13%而就业率仅为34.86%。这不仅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加重了国家社会救助的财政负担, 还引发了社会大众的不满, 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 处理好城市中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的就业问题, 是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中之重, 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

一、有劳动能力的城镇低保居民就业问题的现状

(一) 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就业率偏低。

以2009年12月份部分城市低保情况为例, 如表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3, 477, 443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数为:13, 882, 077人, 占总人数的59.13%;其中有劳动能力且就业的低保人数为:4, 838, 726人, 就业率为:34.86%。以上数据表明现阶段我国享受低保待遇的人员中有劳动能力的占大部分, 但是就业率却很低。

(二) 隐形就业存在, 该退保不退, 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家庭中人口多, 一人工作的收入没有使家庭的生活水平上升, 因此, 人们选择隐形就业。这里的隐形就业是指一部分领取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暗地受雇于其它单位或雇主, 或暗地自谋职业从事各种有收入的劳动或经营活动, 如经商、干兼职、摆地摊等。他们的这些隐形收入超过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但不向政府部门申报统计, 依然领取国家的失业救济金或最低生活保障金, 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二、有劳动能力的城镇低保居民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就业意愿低。

城市中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大多是“4050”人员, 他们虽然有劳动能力, 但年龄偏大, 文化水平偏低, 有数据显示, 约有85%的人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 就业渠道和空间都很小, 即使就业所从事的均是清洁工、保安、营业员、家政服务、蹬三轮车等临时工作, 而这些工作的工资水平均偏低。由于现在的最低工资标准过低, 与低保标准相差不大, 因此“低保户”的就业热情不高。

(二) 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就业的相对效益比较低。

我国城市低保对象除了享有低保金外还享有很多附带福利, 如: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廉租房、减免取暖费等。附带福利的优势是影响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不能充分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退出低保不仅让低保对象丧失低保金而且让他们丧失附带福利, 因为大部分城市低保对象都属于就业困难人群, 他们就业后的工资收入更接近最低工资水平, 而不是平均工资。那么对他们来说, 参加就业并不能明显地增加收入, 特别对“多人户”来说, 甚至比享受低保待遇的收益还要低。因此, 有些低保对象即使参加工作的收益比低保金高数百元, 他们仍选择失业而不愿意退出低保, 也有些低保对象选择了隐形就业, 这都是因为他们看到作为低保对象能为他们带来的丰厚的附带福利, 而就业的相对效益比较低。

三、解决有劳动能力的城镇低保居民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 加大为有劳动力的低保对象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力度, 努力提供劳动者自身素质。

低保对象找工作困难的主要因素是自身能力低, 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要为低保对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对低保对象就业的资助力度, 特别是要进行定期的职业培训和持续的教育救助;而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低保对象的“人力资本投资”, 全面提高其自立素质能力, 这是低保对象实现就业, 摆脱贫困的基础。对低保家庭来说,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特别是保障其子女的教育机会, 是防止贫困代际循环的重要措施。

与此同时, 还要加强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 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培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成功案例, 在培训前进行市场调查, 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来供给合适的劳动力, 也可先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输出合同, 以便培训结束后直接上岗。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培训资金充分有效地使用, 也有效的提高了就业率。

(二) 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变失业救济为求职津贴并以工作换福利的形式发放低保金。

求职津贴的发放不仅能保证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同时还能促进失业人员积极寻找工作, 强化了对失业人员的管理, 有效的避免了隐形就业现象。以工作换福利是指: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进行“工作测试”即由专家评估申请人的劳动能力并确定其能够工作的时间长度。工作的时间长度以小时计量。如有部分工作能力的病残人群, 单身父母等。要求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少于规定时间才能领取社会救济。这不仅提高了就业率也保证了国家救助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 扩大申请附带福利的人员范围, 削弱其对低保对象退出的影响。

由于低保的附带福利相对效益比较高, 导致就业后收入高于领取标准的低保对象退保后的生活水平下降, 对这些家庭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也成为许多低保户不愿退出低保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应该扩大附带福利的适用范围, 将主要针对低保对象扩大到针对一些低收入家庭或者有某些特殊困难的家庭, 从而削弱附带福利对低保对象退出机制的影响, 消除低保户退出低保救助的壁垒。

(四) 积极开拓公益性就业岗位,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公益性就业也是解决低保对象这种弱势群体就业的重要途径, 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大做强再就业公益性组织, 结合实际情况安置低保就业困难人员, 如:社区管理岗位, 包括社区协管员、交通执勤、物业管理员等。社区服务岗位, 包括社区保安、卫生保洁、停车场管理员等。单位后勤岗位, 包括门卫、保安、保洁员等临时用工岗位。并积极开拓多种公益性就业岗位,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发挥国家政府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刘宝臣, 刘佃祥.关于促进城镇低保对象就业问题的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9, 3

[2].王磊.城市低保基层实践问题刍议[J].宁夏社会科学, 2008, 5

[3].章彬, 高向东.城市低保与就业问题的经济分析[J].江淮论坛, 2007, 3

[4].田奇恒.对城市低保对象就业意愿的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7, 7

篇4:仪征市城镇低保状况调查

【关键词】城镇低保 民政 调查报告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城市贫困者群体在多元化的城市社会中所受的冲击和影响尤为引人关注。我国政府从1993 年开始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城镇规模的差异很大,因此,低保的标准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尽相同。本文以仪征市为例,给出小城镇低保状况调查的原始数据,提出该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此类规模城镇低保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思路。希望为从事民政工作的同行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和依据。

二、我市城镇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指江苏省扬州市辖仪征市,下同)目前城镇低保工作水平在同类小城市中属于中上等。其基本数据如下:截至2008年12月,城镇低保对象为1300户2249人,救助标准由最初的每人每月120元增加到每人每月300元,救助资金已从最初的8400元到目前的404万元。自从1998年1月1日《仪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以来,全市的城镇低保管理工作越来越完善,动态管理也初显成效。在城镇低保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我市城镇低保工作中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

从2008年8月份开始,市局专门成立了城镇低保核查小组。本文作者带领小组另两名成员,每星期抽出一天时间逐步对全市城市低保对象家庭情况作一个全面核查。通过几个月的核查,我们发现我市城镇低保工作中存在着下列问题。

1、“人情保”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家庭收入核查环节的大量工作是由社区居委会来承担的。社区是一个熟人的环境,在一起相处时间久了,只要社区的某位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关系好一点,那么低保工作中的违规操作、隐瞒家庭收入、出具虚假证明等现象就容易发生,什么民主评议、公示等程序只是流于形式。如果上级领导打招呼,社区工作人员为了卖人情,送给某人为低保户,这种事情更易成交。而低保户一经审批,终身享受。

2、“骗保”现象严重

“骗保”就是隐瞒其家庭收入申请低保,骗取低保金。一个家庭中人均月收入是目前实施低保的主要衡量标准,低保金是在核算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基础上对救助对象实行的差额补助。在当前劳动力流动性非常强的背景下,低保家庭收入的变动情况是难以及时掌握的。我们常能接到这样的举报电话,说某个低保户白天在某个地方打工,晚上还开出租车;还有人反映有的低保户在外地开理发店、给人擦背等等。接到举报和反映后我们就派人上门调查核实,一般情况下,这些举报和反映都是属实的,这些低保家庭的收入肯定是超过人均300元的标准,当然是不符合低保条件的。

3、“低保养懒汉”现象时有所见

申请低保的基本条件是家庭成员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人均收入不足300元的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而不去劳动造成贫困的,不在救助范围之内。但在调查中,“懒汉”吃低保的情况大有人在。最为典型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青山镇一户低保家庭,一个大院子里住着兄弟两户人家,哥哥住的是上下两间半楼房,门窗、家具、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屋里屋外都是装修过的。弟弟住的也是楼房,上下一间,是附属哥哥的房屋砌成,只不过是毛坯房。哥嫂勤劳节俭,在外打着几份工,除了供孩子上学外,还养着老母亲。而弟弟35岁了,差不多1米80的个头,就是不愿吃苦,仅靠微薄的低保金为生,到现在还未娶妻。我们上门去核低保时,已是上午10点左右,弟弟还躺在床上睡觉,屋里杂乱无章。据了解,这种“低保养懒汉”现象在各地并不少见。

三、低保问题实质分析

这些现象的产生有诸多方面因素,有制度本身的原因,也有低保对象道德文化素质方面的原因。但深究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低保工作人员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1、低保工作者的理念存在误区

基层低保工作者在做低保工作的时候,只是被动式的完成任务。只要每年自己所在的社区要进几个低保,再退几个低保就算完成任务。而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应保尽保,应退则退”。低保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有的城镇居民在某一特定时段内,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符合低保条件,但他可能随后就不再符合低保条件。有的居民可能上个月没有工作,收入低,符合低保条件,应该享受低保,然而下个月找到工作收入增加了,就不符合低保条件了,理应退出低保。但事实上,这些人大都不会主动申请退出低保。另一方面, “应保尽保” 还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应保尽保”一词容易被泛化或扩大化的理解,在街道社区、居委会审核低保权利很大的前提下,可能造成基层社区将社区贫困居民扩大化,即使不够条件的也“保”,像上面提到的“懒汉”也吃低保。

2、低保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低保专干绝大多数是下岗失业人员,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技巧性不强,责任心更不用提。只要有人来打招呼,就卖个低保人情给人家,反正自己是临时工,何必得罪人?虽然民政局经常组织低保业务培训,但由于时间短、人员多,加上政策学习任务繁重,培训过于理论化而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介绍,业务培训质量并不高,这直接导致低保专干工作效率偏低,低保动态管理总是慢半拍。另一方面,低保工作的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因此要求工作人员极负耐心并有为贫困户服务的精神,在具体操作中付诸人文关怀,而这些工作理念方面的技巧不是一天两天的业务培训就能掌握的,低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常常会激化他们与低保对象之间的矛盾,也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和政府之间矛盾的导火索。

3、低保工作人员待遇偏低

低保对象的调查和初审,已有低保户的上门访问,大量的台账、资料、报表等烦琐工作等,都是由最基层的社区低保干事来完成。而低保干事属于社区的工作人员,与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一同工作,但低保干事没有正式编制。在这种环境下,虽然政策规定低保员必须“专人专用”,实际上却几乎不可能。据了解,我市低保专干平均工资约为600元,而我市最低工资标准为每人每月590元。工作任务繁重、待遇偏低、积极性不高,是基层低保专干普遍现象。以至有些低保专干即使业务知识纯熟,在对申请对象进行初审和入户调查时为了图省事也会不负责任、敷衍了事,这样就给那些“骗保”的人有机可乘。还有的工作人员只要听说某低保户有房屋出租或隐性就业就不查收入取消其低保,入户调查只要有两次低保户家中无人就不问原因地取消低保,这些都直接加重了复查和审批的工作量和工作负担,也引起低保户的极大不满。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近年来,民政部和江苏省曾多次以文件或会议形式,要求各地加强基层力量,在县级成立管理机构,在乡镇和社区两级配备专职低保工作人员,合理安排工作经费,逐步改善工作条件,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和工作的到位。关于低保工作人员待遇、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除了政策和社会条件以外,加强低保工作人员的管理,才是提高我市城镇低保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尝试性工作。

1、建立组织网络,强化业务指导

建立一支专业低保工作队伍,加强对低保工作的指导。专门设立低保科,配备精干的专职人员,负责全市低保工作指导。公开向社会招聘低保调查员,每人负责150-200户城镇低保户的调查核实工作。以市局的名义直接聘用他们,隶属于低保科管理,专门搞低保工作,专人专用。

对招聘来的低保专干可以每季度或每半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宣传最新的民政法律法规。在现行低保业务培训中应注重加强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工作技巧和工作理念的传授,培养低保工作人员为贫困者服务的爱心和耐心。

2、采用合同制度,养事而不养人

招聘来的低保专干可以采取合同制,而不是终身制。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部门编制少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实现低保工作人员的动态管理,增加他们的责任心。目前,我市涌现大量的“4050”下岗人员,特别是从仪征化纤这个国有大型企业解聘下来的,他们中有不少人社会经验丰富、身体状况良好、文化层次较高,并且以往他们在单位里是从事财务、统计等方面的工作,尤其是部分女职工,她们工作认真、有耐心、有责任心,非常适合从事这方面工作。而且他们大多是外地人,没有多少社会牵绊,不存在更多的人情问题。聘用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制定。当然,为了低保队伍的稳定,可以适当延长聘用期。

3、向社会购买服务,解决用人问题

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由财政安排经费向社会招聘低保调查员。通过社会工作专业化、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职业的社会地位。从表面看,增加低保专干给财政增加了负担,而实际上,由于增强了低保管理力度,使得那些本不该享受低保的人退出低保,那么一年测算下来,用于低保专干的经费支出要远远少于该退出的低保金。2008年全市城镇低保金为404万元,据初步估计,这其中至少有50万元低保金是该退出的,而如果以招聘低保专干10人,每人每年15000元经费来测算的话,只需要15万元就可以解决问题。政府目前低保资金来源不足,我们应该管好用好低保资金,构成分配意义上的公平性。

为达到规范管理目的,还应注重目标考核,年初签订工作责任状,实行每季百分考核一次,年终进行综合计分。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及聘用挂钩,从而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社会救助工作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今后还可逐步从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获得者中优先录用社会救助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 张秉译、唐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研究[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3] 李艺、刘文海:城镇低保:问题与建议[J].中国社会保障,2003(5).

篇5:城镇低保申请书

XX路社区居民委员会:

我名XXX、女、今年65岁,家住XX路廉租房,儿子老大XX没有工作,并且多年音信全无,领养一女也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长期在外,很少回家,我现独自生活,众所周知我身体有残疾,身体又长期有病,不能干重体力活,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前些年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做衣服救济勉强糊口,生活异常艰难。基本上没有收入,这几年全靠居民队关爱,给我安排低保度日子,可是现在我身体健康情况更下降,眼睛视力也不好了,无法做针线活了,为此,特向社区居民委员会再次申请低保。请领导们考虑能不能给我增加一点低保金,我将万分感激。我也想靠自己的双手不给党和政府增加负担,但身体状况、家庭的窘困、生活的艰难。实在是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希望领导们能体察和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XXX 电话

篇6:城镇低保申请书

您们好!

本人- - - .女.现年 45 岁,家住x市.x洲.x路。因夫妻感情不合于20xx年和丈夫离婚,一个女孩由我抚养,从此单身一人只到现在,本来生活过得就很清苦,可祸不单行,本人于20xx年开始生病,诊断出是复杂性的类风湿,真是病来如山倒,最终因病情日渐严重导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孩子也无人照顾,还好她(孩子)父亲知道我们这个样子后,出于对孩子的责任和看在过去的夫妻情份上,又重新回来照顾我们母女。从此我就走上了渺茫的就医之路,跑遍了大江南北,其中滋味非一般人所能想象,真是生不如死,倍受煎熬。就这样病情反反复复,只到20xx年才出现里一丝转机,又加大了治疗力度,到现在个人生活勉强能够自理。但付出的代价却是从此家徒四壁,并欠下外债近六万元,现在仅靠在市场卖菜来维持生活,孩子下学期的学费还没有着落,每想到此都让人忐忑不安,夜不能寐。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向政府申请低保,希望政府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解决。

在此拜谢!

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

申请人 :

篇7:城镇低保申请书

尊敬的居委会:

您们好!

我叫赛尕,性别,女,1965年7月3日出生,现年49岁,家住青海省杂多县城关镇萨呼路93号,本人从1998年11月16日起是城镇户,致使家庭异常困难,我由于疾病缠身,经常治病吃药,家庭收入都花在这上面,而且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我听说我这种情况可以申请低保,心里非常的高兴,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女儿扎西拉毛24岁,大家待业,无工作无收入,儿子尕玛然丁正在读大学,使得原本贫困的家庭更窘迫。

我相信政府给我解决实际困难,请求领导帮助我渡过生活中的难关,给予低保为盼

此致

敬礼

申请人:赛尕

二0一年七月二十三

篇8:仪征市城镇低保状况调查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城市贫困者群体在多元化的城市社会中所受的冲击和影响尤为引人关注。我国政府从1993年开始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稳定社会秩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城镇规模的差异很大, 因此, 低保的标准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尽相同。本文以仪征市为例, 给出小城镇低保状况调查的原始数据, 提出该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此类规模城镇低保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思路。希望为从事民政工作的同行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和依据。

二、我市城镇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 (指江苏省扬州市辖仪征市, 下同) 目前城镇低保工作水平在同类小城市中属于中上等。其基本数据如下:截至2008年12月, 城镇低保对象为1300户2249人, 救助标准由最初的每人每月120元增加到每人每月300元, 救助资金已从最初的8400元到目前的404万元。自从1998年1月1日《仪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以来, 全市的城镇低保管理工作越来越完善, 动态管理也初显成效。在城镇低保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意识到我市城镇低保工作中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

从2008年8月份开始, 市局专门成立了城镇低保核查小组。本文作者带领小组另两名成员, 每星期抽出一天时间逐步对全市城市低保对象家庭情况作一个全面核查。通过几个月的核查, 我们发现我市城镇低保工作中存在着下列问题。

1、“人情保”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家庭收入核查环节的大量工作是由社区居委会来承担的。社区是一个熟人的环境, 在一起相处时间久了, 只要社区的某位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关系好一点, 那么低保工作中的违规操作、隐瞒家庭收入、出具虚假证明等现象就容易发生, 什么民主评议、公示等程序只是流于形式。如果上级领导打招呼, 社区工作人员为了卖人情, 送给某人为低保户, 这种事情更易成交。而低保户一经审批, 终身享受。

2、“骗保”现象严重

“骗保”就是隐瞒其家庭收入申请低保, 骗取低保金。一个家庭中人均月收入是目前实施低保的主要衡量标准, 低保金是在核算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基础上对救助对象实行的差额补助。在当前劳动力流动性非常强的背景下, 低保家庭收入的变动情况是难以及时掌握的。我们常能接到这样的举报电话, 说某个低保户白天在某个地方打工, 晚上还开出租车;还有人反映有的低保户在外地开理发店、给人擦背等等。接到举报和反映后我们就派人上门调查核实, 一般情况下, 这些举报和反映都是属实的, 这些低保家庭的收入肯定是超过人均300元的标准, 当然是不符合低保条件的。

3、“低保养懒汉”现象时有所见

申请低保的基本条件是家庭成员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并且人均收入不足300元的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而不去劳动造成贫困的, 不在救助范围之内。但在调查中, “懒汉”吃低保的情况大有人在。最为典型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青山镇一户低保家庭, 一个大院子里住着兄弟两户人家, 哥哥住的是上下两间半楼房, 门窗、家具、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屋里屋外都是装修过的。弟弟住的也是楼房, 上下一间, 是附属哥哥的房屋砌成, 只不过是毛坯房。哥嫂勤劳节俭, 在外打着几份工, 除了供孩子上学外, 还养着老母亲。而弟弟35岁了, 差不多1米80的个头, 就是不愿吃苦, 仅靠微薄的低保金为生, 到现在还未娶妻。我们上门去核低保时, 已是上午10点左右, 弟弟还躺在床上睡觉, 屋里杂乱无章。据了解, 这种“低保养懒汉”现象在各地并不少见。

三、低保问题实质分析

这些现象的产生有诸多方面因素, 有制度本身的原因, 也有低保对象道德文化素质方面的原因。但深究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低保工作人员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1、低保工作者的理念存在误区

基层低保工作者在做低保工作的时候, 只是被动式的完成任务。只要每年自己所在的社区要进几个低保, 再退几个低保就算完成任务。而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 “应保尽保, 应退则退”。低保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有的城镇居民在某一特定时段内, 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符合低保条件, 但他可能随后就不再符合低保条件。有的居民可能上个月没有工作, 收入低, 符合低保条件, 应该享受低保, 然而下个月找到工作收入增加了, 就不符合低保条件了, 理应退出低保。但事实上, 这些人大都不会主动申请退出低保。另一方面, “应保尽保”还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应保尽保”一词容易被泛化或扩大化的理解, 在街道社区、居委会审核低保权利很大的前提下, 可能造成基层社区将社区贫困居民扩大化, 即使不够条件的也“保”, 像上面提到的“懒汉”也吃低保。

2、低保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低保专干绝大多数是下岗失业人员, 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技巧性不强, 责任心更不用提。只要有人来打招呼, 就卖个低保人情给人家, 反正自己是临时工, 何必得罪人?虽然民政局经常组织低保业务培训, 但由于时间短、人员多, 加上政策学习任务繁重, 培训过于理论化而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介绍, 业务培训质量并不高, 这直接导致低保专干工作效率偏低, 低保动态管理总是慢半拍。另一方面, 低保工作的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 因此要求工作人员极负耐心并有为贫困户服务的精神, 在具体操作中付诸人文关怀, 而这些工作理念方面的技巧不是一天两天的业务培训就能掌握的, 低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常常会激化他们与低保对象之间的矛盾, 也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和政府之间矛盾的导火索。

3、低保工作人员待遇偏低

低保对象的调查和初审, 已有低保户的上门访问, 大量的台账、资料、报表等烦琐工作等, 都是由最基层的社区低保干事来完成。而低保干事属于社区的工作人员, 与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一同工作, 但低保干事没有正式编制。在这种环境下, 虽然政策规定低保员必须“专人专用”, 实际上却几乎不可能。据了解, 我市低保专干平均工资约为600元, 而我市最低工资标准为每人每月590元。工作任务繁重、待遇偏低、积极性不高, 是基层低保专干普遍现象。以至有些低保专干即使业务知识纯熟, 在对申请对象进行初审和入户调查时为了图省事也会不负责任、敷衍了事, 这样就给那些“骗保”的人有机可乘。还有的工作人员只要听说某低保户有房屋出租或隐性就业就不查收入取消其低保, 入户调查只要有两次低保户家中无人就不问原因地取消低保, 这些都直接加重了复查和审批的工作量和工作负担, 也引起低保户的极大不满。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近年来, 民政部和江苏省曾多次以文件或会议形式, 要求各地加强基层力量, 在县级成立管理机构, 在乡镇和社区两级配备专职低保工作人员, 合理安排工作经费, 逐步改善工作条件, 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和工作的到位。关于低保工作人员待遇、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除了政策和社会条件以外, 加强低保工作人员的管理, 才是提高我市城镇低保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尝试性工作。

1、建立组织网络, 强化业务指导

建立一支专业低保工作队伍, 加强对低保工作的指导。专门设立低保科, 配备精干的专职人员, 负责全市低保工作指导。公开向社会招聘低保调查员, 每人负责150-200户城镇低保户的调查核实工作。以市局的名义直接聘用他们, 隶属于低保科管理, 专门搞低保工作, 专人专用。

对招聘来的低保专干可以每季度或每半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 宣传最新的民政法律法规。在现行低保业务培训中应注重加强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工作技巧和工作理念的传授, 培养低保工作人员为贫困者服务的爱心和耐心。

2、采用合同制度, 养事而不养人

招聘来的低保专干可以采取合同制, 而不是终身制。这样, 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部门编制少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实现低保工作人员的动态管理, 增加他们的责任心。目前, 我市涌现大量的“4050”下岗人员, 特别是从仪征化纤这个国有大型企业解聘下来的, 他们中有不少人社会经验丰富、身体状况良好、文化层次较高, 并且以往他们在单位里是从事财务、统计等方面的工作, 尤其是部分女职工, 她们工作认真、有耐心、有责任心, 非常适合从事这方面工作。而且他们大多是外地人, 没有多少社会牵绊, 不存在更多的人情问题。聘用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制定。当然, 为了低保队伍的稳定, 可以适当延长聘用期。

3、向社会购买服务, 解决用人问题

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 由财政安排经费向社会招聘低保调查员。通过社会工作专业化、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职业的社会地位。从表面看, 增加低保专干给财政增加了负担, 而实际上, 由于增强了低保管理力度, 使得那些本不该享受低保的人退出低保, 那么一年测算下来, 用于低保专干的经费支出要远远少于该退出的低保金。2008年全市城镇低保金为404万元, 据初步估计, 这其中至少有50万元低保金是该退出的, 而如果以招聘低保专干10人, 每人每年15000元经费来测算的话, 只需要15万元就可以解决问题。政府目前低保资金来源不足, 我们应该管好用好低保资金, 构成分配意义上的公平性。

为达到规范管理目的, 还应注重目标考核, 年初签订工作责任状, 实行每季百分考核一次, 年终进行综合计分。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及聘用挂钩, 从而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社会救助工作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 今后还可逐步从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获得者中优先录用社会救助工作人员。

摘要:文章给出小城镇低保状况调查的原始数据, 指出该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在此类规模城镇低保工作中应该普遍存在。最后提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思路, 希望为从事民政工作的同行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和依据。

关键词:城镇低保,民政,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2]张秉译、唐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研究[M].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7.

[3]李艺、刘文海:城镇低保:问题与建议[J].中国社会保障, 2003 (5) .

篇9:的城镇低保申请书

[关键词]城镇低保 资助 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102

上林县城关中学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全校学生3000多人,近五年来的数据统计,2010—2011学年城镇低保贫困生为30人,2011—2012学年为41人,2012—2013学年为20人,2013—2014学年为24人,2014—2015学年为16人。从整体来看,城镇低保贫困生人数虽不多,但关注这些贫困生对资助工作稳定有序的展开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城镇低保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值得我们认真探究。

一、城镇低保贫困生贫困的主要原因

①父母残疾、患病;②父母均下岗;③父亲下岗;④父母岗位更新无正式工作。父母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撑,父母残疾、患病,导致劳动能力不强,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收入普遍不高,加上患病治疗费用开支大,经济尤为紧张。由于上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企业少,县财政收入低,一些经营不善的单位倒闭或裁员,父母工作的不稳定,也给家庭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城镇低保贫困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1.容易产生消极心理。此类学生因为家境贫困,在穿着、生活费用方面与同学存在差距,总觉得低人一等,所以在班级活动中不能主动融入集体,与同学之间沟通交流少,表现为冷漠、不合群,性格孤僻。

2.爱慕虚荣,攀比心强。有些贫困生精神无所寄托,不顾及家庭条件的困难,一味追求名牌,在穿着打扮上讲究光鲜亮丽,生活中处处与同学攀比,忌妒心强,最后甚至做出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

3.怨恨父母,仇视他人。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渐渐成熟,但由于阅历浅,在是非判断上辨识能力不强,又容易悲伤、冲动。在面对家庭经济的困难时,容易心理失衡,进而怨恨父母无能,认为社会不公平,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产生仇视心理,不能冷静处理问题,做事极端。

三、城镇低保贫困生资助研究的意义

1.保证每个学生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学校是学生学习文化、掌握技能的地方,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却由于家庭的贫困,不得不离开学校,早早走上打工的道路。资助这些因贫困失学的学生,就可以使他们能继续留在学校接受教育,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个公平的学习起点。

2.保证学校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高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激烈的竞争、繁重的学业压力又需要健康的体魄来承受,而合理的饮食、均衡的营养是这一切的保障。当贫困资助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学生就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学有所得。

3.保证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长期单调、繁重的学习中,有些贫困生的追求发生了变化,开始注重物质上的享受,而自身的经济条件又无法满足这些需求,从而产生了众多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攀比、仇视他人等。只有把资助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帮助他们走出认识的误区,引导他们加强精神上的追求,才能确保身心的健康成长。

四、城镇贫困生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完善资助体系,切实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学校要密切关注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建立并逐渐完善贫困生的档案,把好审批关。资助工作要耐心细致,要深入学生实际,仔细了解学生的情况,把资助工作落到实处,让每个贫困生都得到相应的资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重视心理贫困问题,加强贫困生的心理教育。贫困生普遍比较敏感,在进行物质资助时,一定要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免脆弱的心理再次受伤。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只有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学生才会乐于奉献,勇于担当。提高挫折调适能力,让学生明白贫困也是成长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当学生能正确认识挫折的意义,调整好理想与现实落差的心理,才不会抱怨社会,仇恨他人,在学习和生活中才能真正做到自信、自立、自强。

3.营造和谐氛围,优化成长环境,既是助困也是育人。贫困生身上的问题,源自个人、家庭、校园等因素的作用。要想种子茁壮成长,土壤就必须肥沃,有和谐氛围、健康阳光的学习环境对贫困生太重要了。在校园里,教师和同学要关心爱护贫困生,及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在班级和宿舍生活中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同学间相互的尊重和真诚,使他们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乐于参与丰富的校园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肯定自身的优点。

城镇低保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任重道远,一定要把工作落到实处,把资助发放给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学生,使他们轻装上阵,学有所成,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 参 考 文 献 ]

[1]杨钋.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11).

[2]张益禄.关于建立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J]. 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6).

篇10:城镇低保申请书

城镇低保申请书范文 城镇低保申请书范文一: 广场社区居民 委员会: 我现年50岁,家住振 兴路、农林巷XX号,平房(34平米),与妻子离异,现独自生活,身体长期有病,不能干重体力活,没有稳定的经济来 源,靠亲属救济勉强糊口,年收入不足200元,生活异常艰难,当我听说还可以向社区申请低保,我非常高兴,本来已绝望的心又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城镇低保申请书范文。为此,特向广场社区居民委员会申请低保。我也想靠自己的双手不给党和政 府增加负担,但身体状况、家庭的窘困、生活的艰难,如今只能让我 命悬一线,希 望广场社区能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1X年11月20日 城镇低保申请书范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我和我的丈夫都是XX县XXX区XXX乡XXX厂的职工,现寄宿在侄女的XXX社区XXX公寓,98年双双下岗以来,我们一直没有工作,也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家有一个女儿,女儿现在 第三军医大学上大 二,范文《城镇低保申请 书范文》。我 于2001年12月身患乳腺癌,在仁寿县医院罗成林 医师主治下进行了手术,花去了8000多元,后于201X 年2月去成都陆军总医院化疗,放疗花去了3万多,201X年癌又复发,去川医就治,至今已花去了2万五左右,现在不但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还债台高筑,昂贵的医药费让我没敢再跨过医院的门槛,现在生活举步维艰,连平时控制病 情的药只好停了;丈夫现又接近五十岁,又患乙肝病多年,今迫于生活外出打工近一年,由于自身有病和年龄偏大,没人要,工作尚无法一时找到,我生活又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只好回家 来照顾我 女儿现在成都上大 二,每年一万余元 的学费是通过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够了,交上了学费,全都是向亲戚借来的,邻里亲戚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后,现在都不愿借钱给我们,我真不知道下一学期还有没有有钱送他们上学。前一阵子,我找了一份帮小区扫地的300元月的工作,当时非常高兴,可当听说 我有病之后,两天后他们就把我辞掉了,我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尚未成人的儿女要抚养,全家人的生活没有着落,让我非常的揪心,不知道明天的路在何方。幸好,我听说我们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低保,我异常的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可以 救我们的家庭于水火。于是商量之后,我夫妇二人特向您们申请低保,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

理由相信伟大的中国共 产党,相信伟大的政府会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篇11:城镇低保申请书

我本人,1969年生,20xx年患重度胃出血曾在响水镇医院留医15天,如今胃病经常复发,需常年服药。由于病痛致使我无法劳作。

丈夫,***,1968年生,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

女儿,**,生,就读响水镇鸣凤中心小学六年级。

家中还有年迈多病的两位老人需要赡养,面对如此艰巨的重担,我难以维持正常生活。因为治病和生活我已经向亲戚朋友借了5000多元的债务。

请求政府根据相关政策给予我最低生活保障。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篇12:城镇低保申请书

Xxx社区:

我叫xxx,男性,小学文化,现年 岁,家中 口人,无业,现租住于xx镇xx路3#。由于家庭收入低,基本生活无以为继,特申请城镇最低生活救助。现将本人家庭情况具体情况介绍如下:本人,因常年患病找不到稳定工作。

妻子,xx岁,无业。

儿子xxx就读于xxx小学三年级。由于我们夫妻二人无固定工作,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致使家庭异常困难,生活十分拮据,年收入还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特别艰苦。幸好,我听说我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低保,心里非常高兴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也只有您们能救我全家于水火之中。于是几经思考,特向您们申请低保,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望政府批准为盼。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xxx

篇13:的城镇低保申请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是国家为解决城市居民的生活困难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是目前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了解这一制度实施十余年来的有关情况,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山大学“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在中国的东、中、西部各选取一个城市作为调查样本采集点,其中中部地区选取了湖南省邵阳市(另外两地为广东省的佛山和陕西省的咸阳)。之后,由邵阳学院25名师生组成的调查员对邵阳市区多个社区的两百余户低保对象进行了入户调查,最终取得有效调查问卷212份。本文即是根据这些调研问卷、调查员记下的20余万字的调查笔记以及近年来邵阳市低保政策的变动而得出的综合分析。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调查阻力同时又确保调查数据有效性,调查前已告知了受访者所在社区工作人员。每个调查对象“聊天”约一小时,除了要求对方填写调查问卷,调查员同时记下耳闻目睹的受助者家庭的不同情况,之后作出简要分析评论。此外,虽然有社区和民政部门向调查员提供了部分相关名单,但各小组主要采取通过上一家受访者带路找下一家受访者的办法“串联”调查,并未完全按照社区低保名单调查访问,以保障调查的客观真实性。

本次采集的212份低保受助者样本,均为城市低保户,大部分为下岗职工。调查中,申请低保原因一项上,因为失业而申领的占51.2%,其次是因病致贫(24.2%)和残疾无法工作(9%)。从中不难发现,邵阳市城区低保对象大部分具备或基本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他们以缺少工作机会失业或待业者居多,这也与调查过程中受助者普遍期待工作的表述可相印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调查之前的调查预期是因病致贫是主要原因,调查过程中也呈现几乎每个受助者家庭都有人生病的现象,但是因病致贫的数据统计只有24.2%,这一真实数据与调查队员的感性认知区别较大,本文尊重统计数据,不做主观臆断。

二、对调查数据的分项评析

1.基本信息

这次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七个部分:(1)受助者及其家庭的基本信息;(2)低保补助情况;(3)受助者及其家庭的生活状况;(4)受助者心理状况;(5)教育医疗情况;(6)社会交往;(7)对社会的评价与认同。

调查组调查采访的低保受助者41.4%为男性,58.6%为女性;家庭人口方面,2~4人的小家庭占大多数(70.1%);年龄方面,仅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就占了58.8%,可见低保人群以中年为主,生活压力巨大;受教育程度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58.8%,这不仅阻碍了他们自身发现也不利于其对下一代的教育;可喜的是未婚率只有5.7%,组建家庭和养育后代,这对于低保受助者来说可以在挫折中增加对抗不幸的力量,家庭的稳定作用,尤其是对于后代成长的期待很容易从受助者贫乏的语言中察觉出来。然而,受助者的家庭成员却常常为疾病和教育费用所困扰,这些最为受助者关注的“幸福”方面总是显得那么的不幸福。因此尽快解除家庭成员身上的枷锁,成为他们最先考虑的目标。

2.补助情况

调查发现,每月低保金300元以上的受助者只有26.3%,家有小孩正在上学的受助者中,享有教育补助的只有18.6%,而仅有12.7%的受访者表示得到了医疗补助。以上数据表明,低保补助依然是以偏低的单一现金救助为主,教育和医疗等配套救助覆盖不高,限制条件多。

与调查预期大相径庭的是,通常批评低保补助给付标准单一、弹性不大的现象在这次调查中并未显现,从已公布的《邵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类施保办法》可知,邵阳城区低保对象被划分为重点保障类(A类)、特殊保障类(B类)和基本保障类(C类)。其中,对有劳动能力但生活存在暂时困难或家庭困难程度相对较小的人员,普遍划为C类,只享受低保三个月,且最长不得超过半年,过期要重新申请。这种分类施保办法在实际调查中体现出了它的实际影响,各户低保金参差不齐,差别较大,而由于领取时间长短不一,每家可领取的人数也有区别,因此各户从低保制度所获得的实际收益区别很大。

3.生活状况

调查发现,受助者居住条件普遍不好,只有56.5%的受助者拥有独立卫生间。受助者居住类型为:住在老城区的占50.3%、住在新城区的占34.8%、住在村改居或城中村的占14.9%,这些住户大多数是公租房(53.8%),其次是自购房(拥有全部产权24%),公租房的住户中,对居住条件满意的只有27.3%。

在生活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低保家庭参加社会保险的比率远低于正常家庭,16.9%的受助者参保了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1.9%参保了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而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其他保险多项合计才2.4%。由于大量低保家庭根本没有参保,本该由这些社会保险解决的部分问题就自觉地由“万能”的低保制度来承担。那么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参加了那些社会保险的受助者100%都被纳入了低保制度,目前来看,有一个已近建成的,覆盖如此之广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是可以给他多加入一些深层次的保障内容的。从近几年邵阳低保政策的完善情况来看,政策设计者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如2014年2月1日开始实行的《邵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规定:“低保户可凭有效的低保证、户口簿、本人身份证享受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定的医疗、教育、有线电视收视、再就业培训、水、电、气、住房保障、司法救助等方面的政策优待。”

注:佛山样本数为 211,咸阳样本数为 219,均用同一问卷同时期采集。

4.心理状态

近年来,由于部分公民自身生活状态不佳而报复社会的事件不断发生。调查发现,低保受助者的心理状况不是十分健康。这个群体中,对生活满意的只有24.4%,这与许多发达国家曾经面临的社会问题一样,成为了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矛盾。调查中,有28.6%的受助者感到未来没有希望,54.7%的受助者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很困难,甚至有17.8%的受助者认为生活没有什么意义。

调查发现,没有任何受助者接受过专业社区心理疏导,这也与中国普遍存在的社区心理援助现状一致。一方面,中国仿照国外高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等能从事社区心理工作的专业,每年都招收培养了大量相关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却始终大呼社区心理工作专业人才缺乏。事实上,上述专业学生即使想找这方面的工作,却常出现一个异常尴尬的结果———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岗位。由此可见,社区心理工作要建立并完善起来,不是仅凭社区就能解决的,如果没有政策性引导和政府经济上扶持,这样的社会公益性岗位几乎不太可能自主形成。

5.教育医疗问题

每次谈到子女,受助者多少有些欣慰或释怀,这可能是有子女的家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全家改变现状的最大希望,他们大多希望子女受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或以上(88.3%),但是93.3%的受助者表示子女教育面临很大的经济困难,41.7%的受助者表示子女在教育方面享有优惠。

几乎所有的受助者家庭都有成员患有程度不一的疾病,而有52.6%的受助者表示自身身体差或很差,如果得了普通疾病只有极少数人会去诊所或医院(4.8%),如此低的就医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一旦生病他们一般选择拖延,积小病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循环一直无法摆脱,由此,低保设计的最基本初衷也很难达到。

与受助者多疾病不对称的是,调查得出了极低的医疗支出比率:82.5%的受助者医疗月均支出占月收入的10%以下,这与同时期接受同样调查的另外两个城市差别很大(见表1);医疗支出低也与他们较低的就医率有关,如此低的就医率和医疗水平还造成了一个常被人忽视的事实:一些即使自身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受助者由于要照顾生病的家人,根本无法全身心地去谋生计。

6.社会交往

调查之前,初步设想是低保户会对领取低保难为情,不太愿意与他人多交往,为此问卷中设计了“很高兴”、“心态平静”、“应该的”、“难为情”四个选项,结果出人意料的是,选择前三项的共94.8%,只是个别人觉得难为情。申领低保没有想像中的是受助者自己觉得降低了社会地位,这反映出邵阳市城区低保受助者已普遍意识到申领低保是他们合法正当权益。这也从他们的社会交往中可以看出,62.8%的受助者春节期间探访过亲戚,并且春节期间有71%的受助者有亲戚来访,51.3%的受助者获得过亲戚的援助(其中79.6%为现金形式,49.1%为实物形式)。由此可以推测,除了低保金和自谋生计外,亲戚援助也是受助者维持生活的重要保障。

7.对政治和社会的评价和认同

受助者中不少人认为社会上存在较多的不公平现象(61.5%),对低保制度也只有一半左右的人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49.8%),有67%的受助者认为低保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这其中有83.5%的受助者认为低保资格认证不合理。资格认证是申领低保的第一个政府处理的环节,但却是受助者对低保制度最不满意的一个环节,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这一群体对于整个低保制度的评价。

受助者虽然有87.7%的家庭有电视,但很少有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他们大多对政治不作评价或干脆要求调查员不要问这类问题(如怎么看待官员腐败现象)。在回答问题的受助者中,仅有26.2%的人认为政府会重视他们的意见,其对政府的不信任可见一斑。

三、调查总结与初步设想

调查显示,低保制度发挥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是一项完成了基本任务的顶层设计。调查中即使调查员未按名单而随机在同一社区调查,基本没有发现漏保的现象,做到了应保尽保,有广泛的社会覆盖面。同时调查还惊奇地发现,最迟在2011年,邵阳市城区在实施低保的过程中就已做到了分类施保,能在实际操作中按对象、按致贫原因、按需求等区别对待。

然而,上述均是与低保制度极低的预期目标相对应的,而事实上调查也显现低保受助者依然生活艰难,教育和医疗等看似与生存无关的问题转化成为了威胁他们生存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近年来,低保金在不断上升(见表2),这种是明显年份超过物价水平上升幅度的,那么,低保政策原有的仅“保障基本生活”的顶层设计理念确实可予革新。

以教育和医疗为例,这些大宗家庭支出如果目前还不能成为低保制度本身重点关心的内容,那么它至少应成为帮扶的方向,从另一层面上说,即让低保成为受助者领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的各种相应救助的领取资格。从教育的角度说,给予低保家庭子女更多、更广的教育优惠,应是目前相对改动小、见效快的措施了。

从其低保金额的核算方法和实际发放的数额来看,补助只能用于购买生存所需的食物,直到现在制度本身不具备也根本没有设计保障受助者脱离贫困的能力,它被公认为是一种“被动”的,用以维持受助者现状的救助制度。

当然,我们首先需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低保制度是否在“养懒汉”?也就是说,提高低保补助水平是否会造成低收入者的社会依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只是部分学者的主观猜测,没有可成立的事实根据。由申领低保的原因来看,因失业而申领的占51.2%,也就是说,他们中至少有半数以上受助者具有工作能力,而本次统计各家月均支出仅1 000元左右到3 000元之间的便占了73.6%,这么多的支出绝对不是每月领二三百元低保金或从亲友救济能弥补的,调查显示,只有4.3%的受助者有正式工作,这一巨大的数据差额使得我们不禁推测,相当部分的受助者,尤其是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受助者通过按日支付的零时性工作或摆摊点的方式弥补差额,这种自谋生计的办法才是低保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低保补助充当的是政策安抚和经济上稳定来源的意义,即使低保金在目前基础上再次大幅提高也不具备“养懒汉”的经济可能性。

我们已经知道,仅给予与食物相对应的差额补助远不能使低保金受助者过上正常生活,更不能使其脱贫,既然社会资金有向此倾斜的趋势,“最低生活保障”是该重新定位了。

上一篇:《堤上行》唐诗鉴赏下一篇:河包镇卫生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