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的未来走向

2024-05-21

城镇化的未来走向(精选十篇)

城镇化的未来走向 篇1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通常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线, 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城镇化可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 而多数国家的城镇化是在市场自发秩序拓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大致同步的背景下推进的。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镇化中的自发演化功能日益凸显, 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具有地方政府主导、策动的特征。从客观效应来看, 地方政府主导的城镇化进程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做大经济总量贡献突出。改革开放以来, 城镇化中的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是引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显然, 中国的城镇化已经产生了显著的增长绩效, 但在产业选择、劳动流动和收益分配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产业选择偏差会降低就业创造能力, 劳动流动受阻会抑制劳动配置效应, 地价分配失衡会降低农民财产收益, 而城镇化的“涓滴”效应发挥会受到抑制, 收入分配差距会渐趋拉大, 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和福利状况改善也会受到影响。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 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 优化产业结构, 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其发展取向无疑是正确的, 而现有的城镇化在某种程度上与这种取向存在着偏差。如果说中国城镇化的基点是促使多数社会群体分享结构转化的红利, 促使增长从投资—出口主导转向内需主导, 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主导的话, 那么地方政府主导、以GDP为目标且伴随着农村要素单向流出的城镇化就需要改进和完善。其改进方向也十分清晰, 即更强调产业选择与发展时的市场演化和自发集聚;更强调农村劳动力流转时的就业拉动和身份融合;更强调农民对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的充分获取。市场演化、身份融入和利益共享应是新时期中国推进城镇化的理性选择。

从政策取向看, 决策层既重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也意识到现有城镇化进程面临着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中央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这体现了对地方政府主导下城镇化低效率状况的积极回应;强调要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和落户问题, 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这体现了对城镇化过程中流转农民融入问题的有效回应。

台湾问题未来的走向 篇2

前一阶段,台湾大选结束,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当选新一任“总统”。这对于大陆来说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欣慰的消息,避免了台海战事的发生(当然未来能否继续保持台海的稳定,还要有待于继续观察),也有利于台海及东北亚局势的暂时稳定。但是,台湾虽然脱离了民进党的统治,其前景同样不能不让人担忧。从近期来看,国民党虽然不支持台独,但是国民党是个资产阶级政党,这是众所周知的,他对中共的态度在现在看来不反对,但不代表支持。将来涉及到台湾主权问题时,仍然可能比较尖锐。从个人角度讲,台湾回归,意味着台湾的执政者就会降级,从总统降到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想把自己的地位降低,更何况有日本、美国等国支持,还有比较强大的资金和一定的武力。

目前,两岸间存在的政治争议现阶段很难解决。岛内绝大多数人包括统派人士都认同“中华民国”,而大陆认为“中华民国”已在1949年为中国人民推翻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取代。这是两岸关系中一个高度敏感的棘手问题。

那么,台湾问题最终将如何解决?其实无外乎三种情况:

1;和平统一。这也是我们都期望看到的结局。可以这样设想,未来的几十年,大陆秉持一国两制方针,台湾两岸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未出现大的波动,中国经济、军事等实力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届时,我们完全有能力和任何一种反统一势力叫板,等于说为统一扫清了障碍。而对台湾来说,回归大陆不仅能获得足够的自由,更将得到一个强大的靠山和无数新的发展机遇,犹如当年的香港。那么,两岸统一将是大势所趋,顺理成章,不会再有反动势力阻碍。两岸真正实现和平统一,中华民族重获完整。之后,没有后顾之忧的中国发展将不可估量,南海问题、钓鱼岛争端等多个问题都可能得到解决。

2;武力统一。中国人民统一两岸的决心绝不会动摇!如果台湾真的做出大陆所不能容忍的事,两岸关系出现不可挽回的破裂,大陆将考虑武力收复台湾。一旦两岸开战,美国必将以某种方式介入,并且拉动其他盟国参与。到时,台湾激战不可避免。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不惜代价,解放军必能登陆台湾,收复台湾志在必得!但是,这将造成两岸共同的损失,不仅是经济和军事的损失,更有无辜人民生命的付出。战后,中国将花费大量时间休整。所以,这是万不得已的方法。

3;长期维持现状,不统一,不独立,最终发展为主权共享。台湾某些独立分子认识到台独的不可实现,便转而寻求互不干扰的相处模式。他们名以上不独立,实际上却和独立没多大区别。到时,台湾和大陆相当于现在一个联盟,同属于中国,但是一位大陆,一位台湾,彼此没有领土关系。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却是美国等幕后黑手极力推动的。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手段扭转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一国两制。抓住历史机遇巩固发展两岸和平发展的好势头并使之不可逆转。五 总结

中国的未来,走向海洋 篇3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六百年前,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强国,也是世界经济大国。

六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正式向世界宣称中国将成为海洋强国,外界认为这是中国正式吹响“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开辟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程最长的远洋航线,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强国。此后陆权大国思想引发的是非之争使中国开始了300多年的海禁,郑和所留下的遗产,在短短几百年时间里便消失殆尽。

21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加强海洋的开发、利用、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海洋经济也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盛宴。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及各种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海洋之于中国的意义,相比其他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已是成为现代化强国及“中华民族复兴”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海洋,“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首先,中国对资源需求依赖性日益增强,而海洋蕴含的资源超乎想象。

中国拥有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和三百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海洋国土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尚未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对中国发展意义重大。

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会议间隙,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王宜林透露了对南中国海资源的估计结果,称该区域可能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达到170亿吨和498万亿立方英尺。排除掉可能无法开发的一部分资源,南中国海的资源仍将使中国目前的油气探明储量增加一倍。

另一个国际领土争议频频的海域东海,根据相关勘探数据显示,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足以满足中国需求至少80年。联合国属下的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在1969年提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钓鱼岛海域的石油储量之大堪称“第二个中东”。

除了石油,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曾说,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和渔业资源。

毫无疑问,中国在近海域资源的充分开发将可能令中国从一个依赖能源进口的国家转变为资源大国。

其次,国际海洋航行贸易是中国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中国,其对外贸易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海关统计数据表明,自2006年起,中国对外依存度就一直超过半数。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4国的外贸依存度在30%左右,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4国低于50%。中国远洋船队和海员队伍的规模为世界最大,每年航行于中国沿海的船舶达400多万艘次。对于世界许多贸易大国来说,中国依赖海上贸易的程度更高。

第三,海洋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

《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4.5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达9.7%。海洋经济无疑已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表示,“十二五”时期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海洋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提升,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海洋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增涉海就业人员260万人。

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挑战、结构调整阶段的时候,潜力无限却仍未充分开发的海洋经济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海洋经济”这个词汇成了中国的一个热词,在中国各个地区,海洋经济也成为了未来发展一个重要名词。

保护海洋权益是当务之急

不过,维持海洋领土主权已日益成为中国兴起的挑战。随着全球资源供应日渐紧张,资源消耗日益加大,资源丰富的中国临近海域也成为了国际领土争端最为激烈的地区。除渤海外,黄海、东海和南海都需要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进行划分。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是从该国大陆架延伸200海里范围内,或两国之间正中线的范围内。中国大约有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在东海海域,钓鱼岛便是中国与日本如今的争论中心。

一种观点是东海大陆架是中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中国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提出的观点是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中日之间最宽间隔为360海里。按日本的观点,日本与中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很明显,中日两国对专属经济区的概念采用不同标准。在黄海,中国与韩国和朝鲜也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在南海,中国也与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邻国有着关于南沙群岛的领土纠纷。

远洋贸易、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活动都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海上保护力量。而中国海洋军事力量的兴起必然带来前所未有的地区性及全球性地缘政治的转变,同时也对中华民族提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全球挑战。

种种因素都表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这也是美国著名海军史学家和战略思想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的海权思想的一种现代的延续,马汉的海上力量的观点着眼于确保贸易、政治和军事进入至关重要的区域。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建立以一个贸易创造的财富,财富收入为海军提供经费以及海军保护贸易发展的良性循环。

高调宣示“海洋强国”面临诸多挑战

西方军事专家认为中国宣示成为海洋强国是深受马汉思想的影响,美国海洋战事主任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教授罗伯特·鲁贝尔(Robert C. Rubel)最近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现时境遇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兴起时境遇如出一辙。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接受马汉学说,放弃坚守美洲“孤立主义”。许多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宣布建设海洋强国,也是摒弃实行了多年的“韬光养晦”外交政策。

从海洋大国变成海洋强国,不仅是对历史缅怀或是认同,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或是国家、民族的决心上,中国具备了许多条件。不过我们必须看到中国面临的许多挑战。

建设海洋强国的措辞无疑加剧了中国邻国以及美国对于中国将如何处理多起领土纠纷的担忧。军备的扩充也将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十八大政治报告正式向世界宣示中国将要发展成为海洋强国的誓言已经引起国际社会、政商学界的广泛争议,成为近日国际政治论坛的又一争论议题。

中国的海洋宣言发生在中国钓鱼岛领土争端不断升级、白热化的阶段,军事上的对峙有擦枪走火、战争一触即发的态势。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二任任期开始,高调强化他“重返亚太”以及发出21世纪是美国“太平洋世纪”的宣示。

中国南海领土纷争问题也存在随时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所以,中国的发展战略已经牵动亚太地缘政治,甚至全球地缘政治变局。

必须加强的海上力量

中国要成为海洋强国,核心问题是建立一支能够保护领海及远洋护航的海空军力量。中国军事现代化在近十年已有本质上的突破。特别是与远洋作战相关的远洋海军舰队,已经拥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空中预警机、空中加油机。中国海军也远航各大洋,出访各国,护航远洋运输,打击海盗。

世界各国有欢迎中国参与维护海洋安全的声音,也有对中国远洋力量发展的担忧,也有加强应对中国兴起,遏制中国发展的行动。

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克里布朗指出中国旨在成为一个海上力量是非常重要的,鉴于中国对于能源的极度需求,其战略旨在尽量少地与美国及其他国家产生冲突。鉴于现在中国在全球权力利益,期待中国不这样做将是不现实的。但避免冲突的情况是很重要的。

澳大利亚前国防部官员、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休·怀特指出中日之间的冲突将有可能导致2013年美日联合对华作战。怀特在《悉尼先驱晨报》上撰文指出,世人正在见证历史上导致战争的一些条件——尽管这种冲突对任何一方都不利。他表示,这场战争的实质就是中国使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受到挑战。

奥巴马所提出的“重返亚太”战略就是对中国日渐发展的国力的反应。怀特表示,中国宣示钓鱼岛主权也是一种试探西方态度的方法。而这种针锋相对的方式必然会引起一方开火。

悉尼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教授约翰·李在文章中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与几乎所有的亚洲大国的人共享了海上边界的中国,任何显著增加其海军的能力都会从根本上影响所有其他国家的利益。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一直作为一个陆地大国,从陆地大国到海洋大国的转变在本质上令所有亚洲国家感到不安,特别是这种转变增强了中国对待领土纠纷问题上的自信”。

美国的海权战略以强大的、执行攻势战略的海空力量为基础,同时拥有着遍及世界各海洋战略要地的海空军基地,稳固地建立起覆盖全球的海洋霸权。西太平洋是美国海洋霸权的重心之地。自冷战之初,美国即已开始经营这一地区。

多年来,美国通过它在关岛、冲绳等地的驻军,与日本结成的军事同盟关系,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开展的军事交流与合作项目,与印度和澳大利亚达成的相关海洋战略合作意向,建立起了一个足以掌控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战略架构。

当前对中国而言,成为海洋强国的挑战是如何处理好与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及世界性海洋霸权美国的政治外交及军事关系。奥巴马总统的“重返亚洲”战略不言是否针对中国,但五角大楼在这一战略之下的一个很具体的战略部署就是在2020年之前把美国在全球的海军力量及军舰的百分之六十都部署在中国的出海口——西太平洋。约翰·李称中国海军实力的提升事实上是旨在抵消美国海军力量,这将意味着尽管有着经济相互依赖性的两国战略竞争将不可避免。

“剧战”的未来走向 篇4

一、当前播出市场的“剧战”态势

(一) 电视剧收视上星频道整体走强, 格局变动竞争激烈;地面频道收视份额下降显著, 资源不足竞争乏力

从2012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来看, 上星频道整体收视优势进一步扩大, 电视剧收视份额较前两年同期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中央级频道的收视份额较2011年上半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 省级频道的收视份额更是接连增长, 已接近50%, 二者共占据高达63.5%的电视剧收视量。相比之下, 地面频道实力不敌上星频道, 处于资源劣势地位, 在“剧战”中节节败退, 电视剧整体收视份额较2011年同期下跌近4个百分点, 市场空间缩水严重, 竞争乏力。

(二) 视频网站借台网联动实力大增, 电视剧资源反向输出势头正起

“台网联动”是2012年电视剧市场当之无愧的高频词。视频网站与电视台积极进行合作, 建立台网联动。电视台向视频网站输出电视剧资源, 以此打破地域限制, 拉长播出周期, 增强电视剧的辐射力。凭借联播电视台的优质电视剧资源和网络视频灵活机动的收看形式, 视频网站迅速积累人气, 流量的大幅增长强劲拉动了经营业绩的增长, 综合实力获得快速提升。视频网站角色开始转变, 通过参股、合作等形式, 参与到电视剧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内容制作中, 转型为优质内容资源的生产平台。大量自制电视剧资源开始向传统电视媒体反向输出, 电视台的强势地位渐被撼动。土豆网自制电视剧《爱啊哎呀, 我愿意》2012年3月登陆深圳卫视和安徽卫视, AGB尼尔森调查显示, 在安徽卫视首播收视率1.26%, 周日档收视排名第二。爱奇艺网的自制科幻情景喜剧《奇异家庭》2012年7月在江西影视频道播出, 也引起了热烈反响。

(三) 三网融合激发电信企业加速向电视剧制作领域渗透, 形成有力竞争

根据2010年公布的《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 (国发[2010]5号) , 2010—2012年是电信与广电双向进入的试点阶段, 广电享有不对称保护期;2013年起将进入推广阶段, 三网融合全面推进。电信企业借三网融合之势厚积薄发, 积极推进宽带提速工程, 发展3G、WLAN、LTE, 深化无线宽带网络覆盖, 为其视频内容的全产业链发展布局提供基础保障。近年来, 电信企业在视频内容建设领域的发展如火如荼。如中国移动与优酷土豆、中国电信与华谊、中国联通与乐视网等电信企业与视频网站和影视制作机构跨界合作, 为手机电视、宽带视频等播出平台打造丰富剧集资源;中国移动还专门在上海设立视频产品创新基地, 广泛开展内容合作, 提升平台吸引力。电信充分发挥其在宽带和无线网络的优势, 频频发力IPTV、手机电视等播出平台建设, 以合作的形式渗透电视剧制作领域, 与传统电视剧制播平台形成有力竞争。2013年进入三网融合的双向全面放开期, 电信企业势必进一步深化电视剧制播环节的参与度, 大举进军衍生产品开发、影视基地建设等产业链下游领域, 完善全产业链布局, 与广电全面构成“剧战”之势。

二、电视剧市场的政策环境

电视剧市场已形成管放并施、严宽并济的政策环境。在构建严格的政策框架、明确规范电视剧制播等各环节行为的同时, 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有序竞争, 推动和刺激电视剧市场的繁荣发展。

(一) 严格监管电视剧生产制作, 题材调控力度加大

2012年, 全国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5363家, 比2011年同比增长14.64%, 空前繁荣的制作市场丰富了电视剧的来源, 活跃了电视剧交易市场。2012年前三季度制作完成并获准发行的358部电视剧来自240余家制作单位, 排名前20的制作大户生产完成并获许可的电视剧总量所占份额不足25%, 市场集中度较低, 呈现自由竞争状态。在繁荣背后, 对利益的非理性追逐使得题材跟风、内容同质化的问题频现。为保证现实题材剧在播出中的主导地位, 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宏观调控, 扭转恶性竞争导致的不良发展趋势。2011年底, 国家广电总局提出加强对穿越戏、宫斗戏和涉案剧的管理和限制, 增强对现实题材电视剧在电视节目特别是黄金时段中的播出比例, 2013年在上星频道要达到电视剧播出总量的40%。目前来看, 2012年前三季度获得发行许可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占比达到56.70%, 比2011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 成果显著。

(二) 规范电视剧播出市场, 净化荧屏环境

2012年起开始执行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 (广电总局令第66号) , 要求各级电视台在播出电视剧时一律不得在每集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根据国家广电总局专门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2012年1月作为“禁止电视剧插播广告专项监管月”, 由各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全面专项监管各级电视台的落实情况。CSM调查数据显示, 2012年上半年, 电视剧资源利用效率指数为32.22%, 比2011年显著提高, 净化荧屏环境价值凸显。

(三) 大力扶持国产剧, 培育电视剧行业竞争力

为促进国产电视剧的繁荣, 2012年2月9日下发并开始执行《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境外影视剧引进和播出管理的通知》, 新令强调引进的每部境外影视剧长度原则控制在50集之内, 优先高清节目源;不得以栏目短剧或介绍形式变相完整播出未获发行许可的境外影视剧;对境外剧的播出国别比例、播出时段和每天的播出比例等方面也提出了细致严格的要求。该规定将主要播出时段和更多播出时间留给国产电视剧, 让国内的影视节目制作机构尽享政策红利, 成为行业绝对主角, 有力发挥了对国产剧的扶持作用, 为行业竞争力的培育创造良机。

(四) 新媒体内容监管政策适时出台, 明确行业发展方向

伴随ICT技术的快速普及, 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速发展, 丰富了电视剧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载体, 也涌现出网络剧、微电影这样的全新内容形态。为及时规范和引导网络剧等网络视听节目的制播环节, 宏观上使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明朗化, 2012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 (广发[2012]53号) , 提高制作门槛并明确规定网络视听节目的先审后播制度, 将审查权放给播出机构, 并要求其承担更大的监管责任。随即召开的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理事会2012年第一次会议, 通过了《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充分释放出行业响应政策引导、市场积极自治的正能量。

(五)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激发竞争型市场活力

政府主管部门从政策上鼓励市场竞争,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电视剧市场的优胜劣汰, 从而全面激发市场活力。2012年5月提出的《广电总局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广播影视产业的实施意见》 (广发[2012]36号) 强调要发挥民间资本在推动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对电视剧的制作领域投资, 并从事电视剧制作和经营领域。民间资本的进入获得政策保驾护航, 必将发挥“鲶鱼效应”, 为电视剧市场激起更多的竞争源动力和助推力, 实现更有活力和生机的健康发展。

三、新媒体时代电视剧市场的发展走向

在新媒体大举进入电视剧生产和播出领域的时代, 透过政策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引导前瞻电视剧市场的未来, 可以预见, 电视剧市场从内容制作生产到推广营销环节, 从制播平台的发展到不同平台间的竞合, 都将迎来新的机遇, 呈现新的走向。

(一) 内容以定位制胜, 平台匹配度成择剧标准

新传播语境下, 受众市场高度细分, 对电视剧内容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为尽可能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 播出平台也做了差异化定位, 锁定相对固定的类型人群, 择剧时针对性增强, 更关注内容定位与平台自身定位的匹配度。因此, 未来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好剧, 除不可或缺的制作精良, 更为关键的是具有鲜明的收视定位, 并能在内容上表现定位特质。如此, 既能打开创作视野, 避免题材扎堆问题, 又能充分满足播出平台和收视人群的需求, 实现电视剧市场的良性发展。例如, 湖南卫视充分考虑播出平台主流收视人群的偏好, 以及剧场主打“情感、偶像”的风格定位, 自2009年起播出自制偶像剧“流星雨”系列 (《一起去看流星雨》、《一起又看流星雨》) , 将目标收看人群锁定“90后和他们的妈妈”, 从创作阶段就注意融入鲜明的定位元素, 收视效果不俗, 2013年又将推出第三部《一起追看流星雨》。

值得一提的是, 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受众调查, 可得出有关受众细分情况的精准结果, 将日益得到制播双方的重视, 成为受众市场调查的主流。

(二) 上星频道和地面频道各显神通, 追求差异化发展

《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实施以来, 上星频道更加倚重电视剧资源。巩固并发挥其覆盖优势和资源优势, 是上星频道继续吸引优质电视剧资源, 从胶着的竞争红海中突围的重要途径。资金实力雄厚的强势上星频道, 今后将更倾向于主打优质独播剧, 稀缺和独占的内容以及灵活机动的编排, 让独播剧成为“剧战”利器。实力不占上风的上星频道则更多趋向于选择几家频道联播大剧的播出形式, 摊薄竞购成本的同时也能借助多家频道同时发起的强大攻势形成收视合力, 辅以频道各具特色的编排, 也能获得其他播出模式难以企及的收益, 在竞争中夺得一隅。

地面频道囿于自身资源和体量, 无法与上星频道抢夺高品质电视剧资源, 模仿跟风的粗制剧难以吸引受众注意力, 不具播出价值。地面频道在困境中重获竞争力的办法是抱团联盟, 聚沙成塔。从长远发展来看, 将无数个小市场会结成大市场的长尾战略可为地面频道带来生机。未来地面频道将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破冰:第一, 自制或定制的形式打造性价比高的经济适用剧, 通过更贴近当地生活的剧情, 起用地方明星演员等方法, 满足地面频道观众的个性化收视需求, 开辟全新“蓝海”, 谋求差异化发展, 提升频道“造血”能力和受众黏性。第二, 与其他地面频道建立灵活的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文化同源性和地缘优势, 共同投拍特色电视剧、购买优质电视剧, 甚至联合举办招商洽谈会, 用规模优势增强平台吸引力。第三, 以联盟模式深化合作, 与互补性较强的上星频道或地面频道结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更好地整合资源、共享资源, 将联盟做大做强, 协力闯出品牌知名度。目前, 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 (CUTV) 、九合组织、江苏广电与南京广电、辽宁电视台与沈阳电视台等都已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探索, 这样的合作将是大势所趋。

(三) 播出平台开发电视剧资源全产业链, 上下延拓收益空间

1. 深入产业链上游, 对内容资源的掌控力度进一步加大

播出平台深入电视剧制作环节的优势主要集中于三点:其一, 通过前期尽早介入, 传达对电视剧的具体需求, 把关电视剧品质, 提升剧与平台的匹配度;其二, 用预购等灵活交易形式分担制作方风险, 以此提高议价能力, 减少总投入, 且预购费又可转化为制作费, 提升电视剧的制作水准, 实现双方效益最大化;其三, 加大对内容资源的掌控, 从购剧的甲方转向营销版权、播映权的乙方, 获得滚动收益。

播出平台有多种形式深化参与制作的力度, 一是拍摄自制剧, 全面掌握内容资源, 或与制作方展开前瞻合作, 为平台量身打造定制剧, 实现共赢;二是与内容制作机构结成联盟, 实现长期深度的战略合作;三是剥离部分资源资产, 成立专门的影视公司进行电视剧项目及相关资本的运作, 用更灵活可控的经营方式介入制作环节。

2. 调动全平台资源协同配合, 精心编排常态化

播出平台集全平台之力协同配合电视剧的播出, 将成为一种常态。伴随对不同受众收视习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提高, 这种协同配合更多落足于精心的播出编排上。归纳起来, 主要有两个发展走向。首先, 电视剧播出时段时长、播出节目带的编排更多以受众为中心, 如何赢得受众关注度和忠诚度成为第一要义。编排中动静结合, 依赖相对固定的节目带和播出时段时长培养收视习惯, 同时, 根据市场反馈的动态调整既有编排, 比如依据引起广泛关注的主题进行集中季播编排, 打造强势播出集群。其次, 更注重协同效应, 多档多类型的节目联动, 或专门开辟配套衍生节目, 实现整合营销传播, 用节目的品牌效应扩大电视剧影响力, 带动收视热潮。比如, 安徽卫视为配合《甄女!擐传》播出, 开辟《石破天惊说甄女!擐》节目, 邀请该剧组做客《非常静距离》;江苏卫视推出专播电视剧精彩片段和预告的《极速递》;北京卫视以影视剧首映为契机打造《大戏看北京》访谈, 都已收到很好效果。

3. 第三方交易平台飞跃发展, 交易内容、形式多样

国内虽已出现多家电视剧交易中心和交易网站, 但目前这种新型交易渠道利用率较低, 蕴含价值远未得到释放。第三方交易平台贯通产业链上下游, 可为双方提供更多交易信息更多选择空间, 减少交易成本。未来电视剧交易平台会逐渐完善平台功能——集信息发布、交易、咨询、融资于一身;延伸交易内容——剧本、版权、播映权、衍生产品自由选择;丰富交易形式——竞拍、团购、限时促销组合拳, 以此占据电视剧交易市场重要一环。

4. 重视衍生产品开发, 延长电视剧价值链条

延长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条, 将为播出平台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带来更多经济和品牌效益。一是将播出平台的其他优质节目资源衍生为电视剧产品。特约节目主持、嘉宾参与电视剧制作或拍摄, 借助既有品牌影响力为电视剧造势;根据节目或节目外的故事衍生创新剧集, 在拓展节目收视空间的同时, 利用已有观众基础, 提升电视剧人气。

二是开发电视剧衍生产品, 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其一, 衍生节目, 比如为配合电视剧播出打造的短期播出季配套节目, 专注于与电视剧互动, 为电视剧播出服务;或由电视剧内容得到启发, 趁热打铁开辟原创长期节目。这类节目的基因决定其在电视剧播出的档期, 会有较高的短期关注度, 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才是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核心问题。其二, 周边产品, 如音像出版物、卡通人物形象、服装化妆品等。挖掘电视剧版权背后的价值, 播出平台需要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极强的市场执行能力。其三, 艺人资源, 播出平台成立专业公司, 尝试艺人经纪的开发, 将外部资源整合为播出平台的自有资源、自有品牌, 更好地创造价值。

(四) 新媒体延拓电视剧传播渠道, 新技术丰富电视剧播出形式

1.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做大电视剧市场蛋糕, 实现多赢

伴随三网融合和媒介融合的持续快速推动和发展, 电视剧进入指尖传播时代, 其传播渠道必将走向立体化和多元化。除了现有的传统电视媒体和视频网站, 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CMMB) 、互联网电视、IPTV等都会成为电视剧极为重要的传播渠道。这些传播渠道将逐步形成平台开放式发展的意识, 多方面创新整合, 在政策许可范围, 大力推动云技术、DLNA多屏互动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 广泛建立合作互动关系, 以不断优化受众的收视体验为基本出发点, 共同组建资源矩阵, 形成电视剧播出渠道的大平台系统。如此一来, 电视剧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拓展, 共同成为最后的赢家。

2. 重新发明电视, 24小时都是电视剧黄金档

技术领域的革新和升级, 丰富了电视剧的播出形式, 优化了电视剧的收看体验。以有线电视为例, 广电重点建设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集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之长, 速度快、品质高, 将成为传输的有力基础保障;数字技术、交互技术的大力普及推进, 让时移回看、视频点播 (VOD) 等播出形式的出现成为可能;高清技术、3D技术的日益完善和发展, 让电视剧的样态和内容品质都有了很大改观, 吸引力增强。传统电视在适应技术、积极利用技术的过程中, 通过开发新的收看功能收看形态实现革新甚至颠覆传统, 重新发明电视, 使之与受众需求有更好的契合度。电视剧受众可以订制个人专属电视剧节目菜单, 播出时间和进度全由自己安排。新技术带给观众极致收看体验, 对电视剧制播市场而言, 抢占黄金档的概念逐渐淡化, 一天24小时都是电视剧的黄金档, 都可为版权持有者带来源源不断的价值。

(五) 台网合作全面升级, 互通互融释放巨能量

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 二者相互依赖, 共生共荣。基于合作的1.0台网联动模式已显露出的市场潜力, 融合视阈下, 电视台观念发生转变, 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谋求合作, 而网络媒体也更加依附于传统播出平台的优质内容资源和品牌效应, 双方就进一步升级和加强合作达成共识, 共同把握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合作的2.0台网互融模式将全面开启。

1. 内容组织生产模式变革, 适合多媒体传播的电视剧涌现

内容组织生产模式的变革, 无论从电视剧制作方还是播出方的需求角度来看, 都是必然趋势。未来适合多媒体传播, 可以“一鱼多吃”, 将是电视剧的基本属性。台网互融阶段, 电视台和网络媒体都不再仅仅满足于电视剧资源的相互交换, 能尽早介入电视剧的制作环节, 在电视剧源头就进行设计, 生产吸引台网两种平台用户的电视剧, 是双方一致认同的内容组织生产模式。

2. 营销环节高度协同, 各播出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挥

电视剧营销的根本目的是能更精准地将电视剧推送至特定受众群, 并成功吸引注意力。台网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优势互补协同营销, 将大幅提升营销效果。通过挖掘分析电视台和网络媒体获得的海量数据, 可获得碎片化受众准确的收视特性, 针对性地制订营销方案, 可以事半功倍。协同营销过程中, 电视台利用多年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开展线下宣传推广活动, 利用广泛的覆盖范围发起规模攻势, 而网络媒体用即时灵活的方式直接与用户在线互动, 推送电视剧的相关信息、播放电视剧衍生节目或剧外花絮等, 两相结合, 能最大程度地为电视剧制造舆论热点, 吸引收视群体。

3. 超越边界塑造播出平台大品牌, 培养长期广泛的平台影响力

相对于以电视剧播出周期为时间周期展开的台网联动, 未来台网互融阶段, 电视台与网络媒体间会出现更高层级的合作模式。电视台与网络媒体的边界被突破, 这种双轮驱动的合作也被固定下来变成长期行为, 强强联合, 确保台网在利益上的需求统一, 塑造一个全新的播出平台大品牌形象, 形成广泛而长期的平台影响力和更为强大的竞争力。但大品牌的塑造绝非一蹴而就, 需要两家或多家机构通过长时间的互相磨合, 对观众的收视习惯不断分析统计, 逐步将播出平台的定位与受众相匹配, 打造固定忠诚的收视群体, 同时加大力度进行联合营销推介、联合电视剧制作购买、联合广告招商, 最终打造大品牌影响力。

跟随内心,走向自己的未来随笔 篇5

松松要去越南了,接受派遣之前,她打电话问我:去还是不去呢?

我说:去,为什么不去?

她说:你是第一个叫我去的人。

进入公司三年,松松是最有韧性的一个,在一个升职可能性不大的小组,夜以继日地担着重任。在我们看来,她不必放那么多心思在工作上,还得有自己的生活,她在疲惫忙碌的过程中,就是在放弃自己的生活。但松松不这么认为:“你以为工作耽搁了你的生活,其实工作也是你的生活,你以为那些说走就走的旅行是潇洒吗?并不是,能够兼顾工作的同时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才是潇洒。确实,公司缺少了谁都能运作,但如果有一天,你能做到公司缺少了你就不能运作了,才是真正的成功。”

她在前不久将自己保持了三年的长发突然换成了干练的短发,在每一次对待工作的时候,她都能拿出时间和它对抗,更机智的是绝不会错过每一次旅行和聚会。

所以,当得知自己要被派到越南的时候,她是发自内心地笑了。这种笑,不是因为公司对自己的认可,而是她为自己争取到了一次与众不同。

松松打电话给我,真的是在询问我吗?其实不然。我知道,她只是在告诉我:她是一个特别懂得自己的人。或许有人说她不必那么勤勤恳恳,但她还是执念每天都要带电脑回家。松松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在问自己,做还是不做,自己认为应该做,那就没有必要拒绝。

“那结婚怎么办?去越南两三年,回到上海来,可能很快就三十了,你也知道,青春就像信用卡,不知不觉就到期了。”我故意揶揄道。

松松却很坦然地回答:“说得好像我在上海就能立马结婚一样,其实结婚和环境有关吗?我觉得,结婚只和心境有关。三十岁也不过只是三十岁而已,人生还有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如果仅仅因为惧怕时间,就放弃想要做的事,那人永远都会失败,因为,没有任何人敌得过时间。”

我和松松一拍即合。其实,正因为知道我会支持她,她才会给我打那个电话,她也知道,我是一个不惧怕时间的人。二十几岁的`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并不是要去担心三十岁之后会不会一无所有,而应该担心二十几岁会不会错过太多。人的一生不可能抓住每一次机会,但那些碌碌无为绝对是自我浪费了所有的机会。在求得安稳的同时,就是错过内心的开始。

那一刻,我看到松松笑,心里却感动得想哭。

能有几个女生可以大无畏地说:我只过我想过的生活,我发自内心想要去经历那些未知的领域,未来对我来说太远,灾难病痛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既然如此,我不能让时间恣意妄为,就只好用自己的经历和它正面作对。

那天,我和松松在华灯初上的大街上再度告别,松松说:“我十月就要走了,不知道这一走,下次见面是什么时候。不过,我一直觉得,你跟着自己内心走,过得很精彩,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测测你未来的人生走向 篇6

1. 豪华房车 2. 敞篷车 3. 跑车 4. 吉普车

5. 迷你车 6. 古董车 7. 改装车

结果分析:

选“豪华房车”: 你追求的是安全、稳定、宁静、可靠、合理及公平的人生。

选“敞篷车”: 你外表自信十足,爱面子、爱出风头、爱自由,而又不能面对太大压力,所以你追求的不是很富有或奢华的生活,而是需要受人尊重和自由的生活。你这份渴望受尊重或欣赏的期望, 反映出你很需要别人的肯定。

选“跑车”: 选它的人,会是爱个人表现、好胜心强的人,所以通常能快速到达人生某个成功阶段。但是,你面对的难度并不是速度,而是怎样保持成功。

选“吉普车”: 你爱力量,喜欢挑战,追求正义感,充满英雄主义,有一点自视过高,是个完美主义者。虽然你的品性不错,能跟人合作,但为人会较为孤僻,因此真正要好的朋友少而精。

选“迷你车”: 你是一个追求细微、完美的人。你的野心不太大,只求人生对自己有所交代,因此是较自我的和平主义者。你温柔、细心、女性化,所以你的人生十分和谐和满足,没有太多变化,因为你所追求的,都是你能操控的东西与生活。

选“古董车”: 你是个拥有非常品味及执着的人,你有自己的价值观,爱陶醉在旧日的情怀与节奏里,所以你会留恋一些过去了的人与事。只要不过分执着,你绝对是一位品味高的人。

选“改装车”: 你不能够接受自己平淡无奇的人生,所以你会想用尽办法令自己跟别人不同或胜过别人,但这只是自信不足及未能完全接受自己的表现。

(此测试仅供参考)

我们走向共同的未来 篇7

孩子们从参加“保护松花江、保护母亲河”这一活动主题出发,通过参加演讲、绘画、儿童论坛等活动,学习生态知识、为生态观的形成打下基础。在亲手检测污水、矿泉水、松花江水的对比实验中,孩子们通过直观的科学认知调动生态知识、触动生态情感。参观污水处理厂、听专家讲座、了解母亲河松花江现状等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孩子们来到伊春的大森林里、来到大庆的采油井旁、来到北方大湿地中,同步开展“感恩地球、敬畏自然”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我为地球打小伞”“指尖上的环保”“科学秀”“变废为宝”“我的绿色责任”……丰富多彩的活动接踵而来,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学会主动反思和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关心和参与探索身边的环境问题。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生态道德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自然养成,孩子们收获了可喜的成长。

就这样,黑龙江省儿童中心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从单一的生态活动设计,到系列生态活动的研发; 从自己一家尝试建设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到整合社会资源发展多家优秀基地; 从一家绿色学校开始,到争取政府支持创建黑龙江省中小学环境教育委员会;从单一的活动方案,到有地域风格的系列教案; 从自己组织开展,到搭建全省校外教育平台,带领全省13地市校外教育单位共同组织开展……

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015年,我中心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工作。

一是编写“黑龙江生态实践教育活动丛书”,为全省的活动提供支持和指导。我们将收集、整理全省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案例,将其中的优秀案例发到全省各校外教育单位,让大家结合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特点,有目的、有选择、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并及时总结、沟通。我们还将确定大纲并分年龄段、分主题、分系列地下发活动案例和分析报告,带领大家共同开展实践活动。基于以上的工作,我们将把优秀活动案例以教材形式集结成册,形成一套适用范围广、系统性强、可操作程度高的活动指导用书。这套教材与各生态教育基地相结合,将极大地促进“自然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二是深入整合资源,扩大项目覆盖面和影响力。我们计划将生态项目带入幼儿园、小学。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我们拟联合省教委、省环保厅以及省中小学环境教育委员会等单位,申请项目支持,在全省举办争创“绿色幼儿园”“绿色学校”活动。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推广和应用项目儿童参与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能力建设,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和尊重儿童,培养教师支持儿童参与的技能。一方面,各单位在创设环境、开展活动、建立章程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引导儿童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儿童不断丰富生态知识、增强与生态环境友好相处的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在生态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运行过程中,应努力寻求儿童参与活动开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受众面,促进儿童生态教育在黑龙江省的发展。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全过程、多形式地参与到生态项目中来,并有所收获与成长。

2015年,希望更多的儿童、家长、社会机构和各类资源参与到儿童生态道德教育中,希望我们策划组织的活动更有地域特色,希望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基地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希望,在过去的五年中激励着我们成长,今后也将继续鞭策着我们努力前行。

在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这条宽阔的大路上,我们能够走的更远,做得更好,积累更多经验、发挥更大作用。在中国儿童中心的引领下,在项目组和项目专家的指导下,黑龙江省儿童中心将带领全省儿童,积极参加到儿童生态道德的教育实践中来。带着对“生态”、对“儿童”的深情,我们努力走向共同的未来!

摘要:黑龙江省儿童中心作为“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首批实践基地,5年来,在中国儿童中心的引领和指导下,通过研究、教师能力建设和活动模式探索等形式,使得项目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成长,结出了累累硕果。

城镇化是走向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篇8

城镇化在下一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将扮演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角色。城镇化一方面可以落实扩大消费, 另一方面可以消化过剩的产能, 第三方面可以保证经济增长。而与2002年以来启动的城镇化不同, 当时的概念更注重于大城市的外延的无限扩容, 而本次则更注重中小城市、城镇群。在城镇化的背后, 不仅隐藏着巨大的内需扩容空间, 而且也是中国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分拆与重塑过程。

中国二元经济的特点非常明显, 飞机、小轿车和毛驴拉车同时存在, 城乡差距非常大。中国目前存在大量的农民工, 他们享受不到正式工人的待遇, 大量涌入城市又造成城市非常大的负担和压力。一旦经济和企业出问题, 他们又得回到农村, 这是人口大转移。如此次的国际金融危机, 造成广东、浙江大批企业倒闭, 近2000万农民工又回到农村。农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我们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但是怎么建设呢?因为我们农村的壮劳力都到大城市打工去了, 到城市里建大楼去了, 农村剩下谁了?有人说是“三八六一部队”留守在农村, “三八”是指妇女, “六一”是指6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留守儿童。靠这些人是无法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 这样下去农村会进一步萎缩, 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根本矛盾的重要途径。从国情看, 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在资源、土地方面更加宽松, 也更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成本。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城镇户籍是享受教育、医疗、廉租房等城镇公共服务的前提。中央的重大举措, 将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逐步稳定下来, 为消费提供较大的增长空间, 并推动城乡差距问题的解决和维护社会稳定。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动力。我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 就有1000多万农民转为城里人。妥善推进城镇化, 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投资增长, 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扩大。

二、城镇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是非常伟大的进步, 但土地分散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是格格不入的, 因为分散经营很难大规模地使用机器, 很难产业化, 产前产后合作都很难展开, 抗风险能力很差。小农经济的弊端在于, 农户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低, 产出十分有限, 没有发展后劲, 仅能解决温饱问题。几乎目前还是靠天吃饭, 在一些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甚至无法解决温饱问题。农业作为基础产业, 投入大、生产周期长, 不仅受到市场的约束, 而且还受大自然约束, 收入极不稳定。在以农户为单位的生产过程中, 几乎每个人都不得不同时从耕地、种植、施肥、杀虫、除草、灌溉到运输、销售等全部环节单打独斗。同时还要懂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和一定的财务知识和营销。实际上, 绝大多数农民是不可能做到的。能不能把土地、山林集中起来少数经营?农民可以用土地入股的方式获得财产收入, 也可以当产业工人, 到经营者的农场去劳动、挣工资, 其他人也可以在当地发展旅游、发展第三产业。政府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 修路、盖保障房, 作为工人也可以享受医疗、住房、养老等待遇。

三、城镇化开辟了解决人口转移的新途径

过去我们提城市化, 其概念是将农村人口逐步转移到城市。有人认为, 应当向西方一样把农民逐步转移集中到大城市。我国现在有1亿多农民工, 加上他们的家属3亿多人, 过几年再转移5亿, 以后再转移到8亿。这种办法可行吗?我认为是不可行的。即使把北京市和天津市合为一个市, 也无法解决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安置问题, 把上海市扩大到整个江苏也解决不了问题。中国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搞“圈地运动”, 把农民变成工人, 把农村变成城市。中国有自己的国情, 那就是中国人口多, 有9亿是农民。

中国怎么走?中国应当两条腿走路:一方面, 通过农民进城打工, 逐步使他们及其家属成为城市居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 走城镇化的道路, 让农民就地成为城镇居民的一员。现在中央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加快城镇化步伐。城镇化可以解决非常多的问题, 如扩大消费、保证经济增长。不能靠大城市的外延式解决中国农民和农村问题。应当注重中小城市群在城镇化的背后成为一个巨大内需空间, 这也是中国二元体制拆分重塑的过程, 要走有中国特色的人口与劳动力转移之路。

城镇化的过程就是把农村变成城镇, 把农民变成工人的过程。这样就可以解决医疗问题、劳保福利问题、教育公共设施等问题。我们会建很多的房子, 水泥、钢材过剩都会解决。此外, 农民是当地就业, 不需要在每年春节大转移。现在说南方招不到工了, 实际上是一件好事, 很多农民工不去那里, 因为在当地就可以就业了, 工资水平都差不多, 何必背井离乡跑那么远呢?可以把南方或者是一些发达城市的一些企业转移到一些落后地区去, 那里有劳动力, 有发展空间。有些地区城镇化后, 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

现在提出村村通路, 村村通电, 对一些边远地区、山区而言, 这是极其严重的浪费。因为只有少数人家, 大量投入是浪费资源。有的地方高压线通到村边, 村民还是用不上电, 因为从村口通往住户的电线无人付钱。因为村里同道住户的线不属于公共设施, 就几户人家, 这几户谁都不出钱, 所以高压线通到村口村民也用不上电。能不能把分散的居民从山里搬出来, 集中建城镇, 集中建设公共设施?把村民移出来集中居住后, 承包的土地、山林可以转让承包权, 让少数人集中去做。对于人口少、规格小、环境较差的农村可以利用此次农村城镇化的契机, 在建设城镇的过程中, 有效迁移、整合农村人口, 建立新的聚居区式新村镇、集群型农场或小城镇, 这样可以保障国家投入资金的最高社会效率。

四、利用资本市场促进城镇化进程

要促进城镇化进程, 资金从哪里来?光靠财政行吗?解决不了问题。

要建设中小城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是必须大力建设基础公共设施, 这需要大量的投入;二是要大量建设居民用房。

目前我们获得资金的途径主要依靠财政, 但是现在完全靠财政的投资已经不适应需要了, 而且财政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的财政正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 不可能拿很多资金去解决投资。况且, 前几年所谓房地产、公共设施完全靠财政卖土地, 实际上土地财政已经走到了尽头, 不能再走了。比如, 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 就需要1万亿元的资金, 而中央财政只出1000亿元, 其余靠地方筹措。“十二五”期间建3600万套保障房, 需6万亿~7万亿元资金投入。

资金怎么筹措?首先财政还得投, 这就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协调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成, 增加地方财力。比如, 开征的房地产税留给地方用于城建和保障房建设。要放开或者允许地方政府多渠道投资, 比如扩大地方政府的市政债券发放规模, 用于投资基础建设。

其次, 要依靠银行的中长期贷款, 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 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等。

再次, 利用资本市场和社会资本。现在很多所谓的地方融资平台, 都是从银行拿资金, 现在有7万多亿元的债务, 有20%是不良资产。能不能再换个思路?让它们变成一个股份有限公司, 靠发股票和公司债筹措资金, 而不是仅仅依靠银行, 行不行?当然也得有收入。另外, 允许房地产做信托, 先把资金筹下来, 然后等项目成功了再还。此外, 还可以利用国外资金。

最重要的, 能不能利用基础设施的产业投资基金?当然是要有收益的。比如, 新西兰奥克兰地区有一个基础设施基金, 由地方财政出资, 并专门聘请了投资管理公司管理这笔基金。其资金用于投资当地的基础设施。这样有可能赔本, 因此政府给予一些特殊经营, 比如经营港口、运动员村等, 基金股东不分红, 投资收益用于再投资。这样就把事情解决了。

总之, 我们应当考虑更多的办法, 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社会资本来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问题。

立体城市走向未来的人类生存空间 篇9

为保证航行安全, Kristy开始与飞船指挥中心保持联系, 通过塔台提示进入2号航道, 这是专为上班族和医院设置的飞行路线, 无路障、少阻碍, 全程运行通畅。飞行中没有地面交通的红绿灯, 但是塔台会电子操控全航线状态, 在密集或可能阻塞的时间、地段, 通过对讲机告知每位飞船驾驶者注意或者变道。Kristy沿着2号航道一路驰骋, 途中可看到A大楼位于50层的高尔夫球场, 她冲正在玩耍的朋友打了个飞吻;B大楼30层的餐厅, 飘出了美食的袅袅炊烟;C大楼26层是个植物农场, 她透过飞船玻璃正好望见一片片红彤彤的西红柿;D大楼15层是个幼儿园, 可爱的小朋友们正在排队歌唱……

嘟嘟……飞船时间指针提示, 目的地公司到达, 航行用时1分25秒!

立体城市的每座大楼都超过400米, 按照每座大楼容纳15万人口来计算, 中国超级城市北京约有2000万人口, 那么有100多个大楼就可以完全装下。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未来走向 篇10

关于它的走向,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各持己见。政府认为,这是一项新的就业政策,一是可以给当代大学生提供新的就业出路,二是可以给农村注入新鲜的血液,而且可以在大学生和农村的不断融合中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因此,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它的闪光点将会日益凸显出来。社会上人们认为,现在的“村官计划”和当年的知青下乡没有太大区别,终归会以失败而告终。一些高校虽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村官”的招募工作,但是关于“村官”的未来命运也不能作出较为肯定的回答。在多方调查过后,笔者认为,“村官计划”实施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结果在短期内可能会不尽如人意。

一、“国家的优厚待遇”是吸引大学生的最核心部分

国家规定,大学生“村官”入驻基层,不但有优厚的工资待遇和多种保险,而且还有一定的生活补贴;如果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研究生时,总分加10分,考公务员时,总分加5分,同等条件下都是优先录取。具体的待遇可以根据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比如重庆,“村官”每月至少有1000元工资,年度考核等次为称职以上的将给予3000元的奖励,连续3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将获2万元奖励,公务员选拔时将获优先资格。在河南,大学生“村官”实行4个优先:发展党员优先培养、选用支书优先使用、招录公务员优先录用、推荐荣誉优先考虑。尤其是北京,诱惑力最大:按照北京市人事局的规定,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比较优厚:他们与乡镇政府签订劳动合同的3年期限内,第一年的月薪2000元,第二年2500元,第三年3000元,并由政府缴纳各类社会保险。外地生源的“村官”只要连续两年考核合格,就可以办理北京户口。3年合同期满后,可以续签合同,也可以另行自主择业。市政府为“卸任”后的大学生“村官”提供了一系列优惠待遇:机关招考公务员优先录取、报考研究生优先录取。北京大学还将对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推荐免试读研等。

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于是成批成批的大学毕业生争先恐后地下基层当“村官”。但是,据笔者多方调查却发现,“优厚的待遇”才是吸引大学生的最核心部分。因此,这种引力一旦减弱或是消失,他们的热情肯定也就随之而去了。

二、现实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还不具备留住人才的条件

国家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得到了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积极响应。可以说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国家所推出的是一项双赢政策。但是由于农村基层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导致了大多数农村无法兑现它的承诺。

首先,物质利益无法保障。工资水平达不到,或是根本发不出来。这种情况在海南省最为突出。据了解,海南省1999年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定安县、临高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东方市、文昌市、儋州市、三亚市等市县都先后组织招聘过一批“大学生村官”。唐敏(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唐敏1998年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1年4月,她放弃月薪2000余元的某农业公司技术部经理职位,和其他99名大学生一起经过考试,被海南省儋州市选聘到乡(镇)村委会挂职担任“大学生村官”。当“大学生村官”快5年了,5年来,工资从300元涨到了500元。其他人的境况基本和她相同。现在,和她一起的总数100名“大学生村官”仍然在岗的只有53人。

其次,仕途前景堪忧。按照《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规定,“到农村就业的,可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要把这批人员作为将来补充乡镇、街道干部的重要来源”。问题的关键在于有多少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满后能有机会选拔到乡镇机关呢!更何况,县乡政府根本就没有单独增加公务员编制的权力,加之乡镇事业单位超编本来就很严重,哪里有大学生“村官”的容身之地呢!即使上级政府想解决“村官”的后顾之忧,那也只是上级政府的一厢情愿。以实施“村官计划”最早的海南省为例,去海南省锻炼的“村官”,在合格期满后,几乎没有人能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有的甚至服务期还未满就被分到村里去当代课老师。一谈起海南省“大学生村官”现状,海南省委领导都流露出隐隐的担忧。河北省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由此不难看出,农村发展水平低才是人才流失的关键。综观整个国家的“村官计划”,国家原本是想把新鲜的血液注入农村,提高农村生产力,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但是现在农村的落后条件又无法留住高素质人才,那么二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矛盾,而且这一矛盾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才能解决的。

三、大学生选择“村官”的心态,更多的是源于利益的驱使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学到中学,基本上跟社会两层皮,隔膜很深。大学期间,培养环节又不重视社会实践,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仅能力差,心理素质也不好。一下子将他们扔到复杂的农村环境里,面对错综复杂的宗族、宗派、宗教和地域纠纷,多半都难以适应。因此,笔者认为:如今的一些“村官”大学生,更加看重的是日后在户口、就业、考研等方面的诸多优惠,他们到农村基层很少会有长远的制度性打算。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孔雀东南飞”、“人往高处走”,他们不会在农村留一辈子,做“村官”只是权宜之计,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大学毕业生的这一趋之若鹜的现象用利益因素去分析应该更为贴切。

四、村民们对大学生的抵制情绪严重

首先,按照农村多年的传统,农村干部一般是村民们选举出来的,而不是“上级”派下来的。传统的选举方式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村民们的思维模式,因此,在他们看来,派遣“村官”的制度是不符合村规的。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确实实明确规定了“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这条规定就意味着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换言之,村干部只能由本村村民担任。不难看出,作为一项新政策,“大学生村官”在法律层面遇到了困难。再者,大学生在村民们的眼里是个既不了解农村情况,又不了解村民疾苦,也不具备领导村民致富能力的形象。因此,“大学生村官”在村里支持率很低。“在农村,大学生来了是一回事,村民和村干部容不容你又是一回事。”一位大学生感慨,“有些村民对大学生下农村挺怀疑的。”村民们认为,在农村工作更多得靠个人实力威望,这如战争时期的部队干部,是靠带领部队打出来的,派来的一般水土难服。可见,大学生要想和村民融合在一起,真正地在村里干出一番业绩实属不易。下面这组统计数据也着实说明了这一点。农民对“本土的乡村建设者”、“支农志愿者”、“下派村干部”、“刚毕业的大学生村干部”的支持率分别为34%、30%、28%、8%。

综上所述,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促进城乡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改革和尝试,一些相关的制度和配套机制还很难一时到位,思想认识上还有些不成熟,致使在实施中出现了失误,甚至是停滞现象。这些负面的影响使人们对“村官计划”的前途在较短时期内产生了茫然和迷惑。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如果想使“大学生村官”这一政策具有后续性和持久的吸引力,就必须制定比较完善和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吴荣融、仁明超:《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考的是“村官”一年后却成了代课老师》、《百名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之惑》,《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1日4版。

[2].谢丁:《河北大学生“村官”模式为何失败》,《乡镇论坛》,2006[8]。

上一篇:传感器实训教学改革下一篇:学校管理激励机制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