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福教学法

2024-04-24

韩立福教学法(通用8篇)

篇1:韩立福教学法

学习韩立福“有效教学法”心得体会

平凉五中 李青平

7月15日至7月18日我校组织了为期4天的韩立福“有效教学法”的校本培训,通过集体培训和小组集体讨论,使我对韩立福的有效教学法有了更深入地认识,使我收益匪浅,感受颇深。

有效教学法的模式的核心概念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先学后导”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提出了新的行动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教学思维。行动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在教师智慧型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始终鼓励学生要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那些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学生要给予规范而科学的指导。“问题评价”,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问题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以及学习方式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问题评价”的学习思维。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主要手段的问题教学模式。教学行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问题评价,课中问题评价和课后问题评价等。使教师和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交往和对话来解决问题,下课后教师和学生仍然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在不断的评价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解决。这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又能养成良好的问题思考习惯与品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1、教学设计的四化:知识问题化、目标具体化、主体探究化和训练课堂化。他其实就是在诠释新课标里对于教师、学生、课本、课堂的要求:教学设计必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实现教学设计主体化;教师角色应由“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课程整合应由“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转变,实现课程整合适用化;教学模式应由“传递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型,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由“提示型教学方法”向“自主型教学方法”转变,实现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方式应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实现教学方式开放化;教学环境应由“静态平衡”向“动态和谐”转变,实现教学环境和谐化。

2、高质量的预习。韩教授提出了:现在的预习要由以前的“感知预习”转变为“理解预习”,他还提出了“查、画、写、记、练、思”六字诀的预习法,说当学生预习就能自己学会的知识,我们就坚决不讲,多余的时间就练笔。(专指语文)与此相应的课型就由以前的“复习课”和“新授课”就转变成了“问题生成课”和“问题解决课”。此处对我们设计导学案大有启发。

3、课堂发展形态。韩教授把课堂的发展形态分为由低到高的六种:“教师搭台教师唱—教师搭台师生唱—教师搭台学生唱—师生搭台师生唱—师生搭台学生唱—学生搭台学生唱”,风趣幽默的表述把动态课堂阐述得很准确。也让我们每一位在听讲座的教师深深地思索:我的课堂在第几层次?我要追求怎样的课堂?怎么样达到我的目标?…… 一起让我们的“绿色课堂”有更丰富的内涵,让我们的孩子们学得更轻松高效。

篇2:韩立福教学法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将工作室发的《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认真研读了一遍。说研读真的不为过,因为这是一本可以好好研究,并且能够亲自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的指导用书。曾经好多次看书,都有这样一种感受,理论太多了,实践太少了。理论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光说理论,吹得天花乱坠,对实际的教学还是只能起到很小的帮助。理论应用于实践,并不是说说就可以的。而韩立福教授的这本书让我深深觉得很实用。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最终衡量的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从行动策略角度来看,有效备课是指师生共备;有效上课是指师生共学;有效拓展是指师生共拓;有效评课是指师生和评。这种新视野下的新课程有效教学,主张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思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课堂教学将是师生共同围绕研究主题或项目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成意义的共同体。

而这个理论让我有新的对课堂的想法,并且在看了课型范式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我们现在的教学要求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实施下来后的整体感觉是效能低下。我反思后感觉有以下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

一、教师方面

1、我的角色没有转换,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式不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环境上建构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桌椅摆成适合小组学习型,小组分工也明确,但是我依然在讲台上按原有讲授方式在教授,学生依旧在各行其事。学生新鲜几天后就烦了,学习意识上又回到了原有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一种摆设,花架子,最终失去了其功能。

2、学生分组不够合理,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管理自由松散。我随意指定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组长我临时指定,没有建立合作规章或公约,未明确组长的职责,谁是学科长也不明确,往往是组长自己说了算。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组员不知所措,组员观望和等待,其结果是各行其事,合作学习难以进行。

3、小组内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随意化现象严重。我依然关注少数个体学生评价,忽视小组整体评价;依旧注重学习成果评价,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技能、合作学习过程评价。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合作意识差,缺乏合作的内在需求。其突出表现是:有的善于表现的学习优秀学生以我为中心,独霸话语权,不知尊重他人;有的学习表现差的学生消极退缩,不论讨论如何激烈,总是低头观望;还有的学生依赖学习表现好的学生,搭车现象突出。

2、学生不知合作方法,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由于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作学习公约和规范,只顾形式,不顾实质,导致效能低下。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有效策略:针对我分析的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的原因,结合韩博士的理论,我认为,建构高效能的具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遵循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和要求,而且要符合学习共同体的性质和特征。所以,在具体行动策略上,应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一、激发愿景

学习愿景是影响和指引每个学生努力学习的心理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系统和有效机制。建立班级愿景,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学习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特征是一种有集体愿景的团队学习。要组织学生认真探讨班级近期学习愿景和长期学习愿景。使学生个体愿景与小组愿景、小组愿景与班级团队愿景结合起来,让学生齐心协力为实现团队愿景而努力奋斗。使学生树立团队责任感和荣辱感,从心里感受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团队进步而学习,从而增加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学习力,为大面积提高团队学习力奠定基础。

二、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创建以学习共同体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引进多元评价机制,落实各级的学习责任,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确保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能。

篇3:韩立福教学法

韩彩龙

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自主学习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目前,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对“探索、探究题”,“生活实践题”的题意不理解其意思,或者能理解意思,但写不出正确的答题过程。究其原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低下,造成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呢?在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是把数学问题以历史事件或现实生产生活的实例且带有趣味性的问题融入数学教学中,以境激情,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的知识点,形成有趣的数学问题,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做个数学游戏,讲一个数学故事或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一个数学问题的悬念,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这时,再经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

例如,在进行分式的乘除法的教学时,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一个皮薄瓤多的小西瓜,分给沙师弟一个皮厚瓤少的大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算一算得大西瓜合算还是得小西瓜合算。故事激起了学生对这个数学问题的浓厚兴趣,学生很想知道结果,学生求知欲大增。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自主学习的欲望自然就高了。

二、多渠道开展数学问题的兴趣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特殊积极的个性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通过开展有关数学问题的各种兴趣活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和动力。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推动人们去采取行动,寻找满足。动机在人的活动中不仅起唤起活动的作用,同时也伴随着活动的进行,起促进和调节的作用。

例如,教学“比较线段的长短”时,先做夺旗比赛游戏,引入新课。请两个学生到课室后面同一起点,同时出发,目标是谁先拿到讲台上的红旗为胜。规定一人走直的,另一人则从后门出经走廊进前门到讲台。游戏开始后,走直路的同学很快就夺到了红旗。马上就有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教师马上问:“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那应该怎么做才公平?”。这时学生会展开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掌握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掌握好数学知识,就能使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益。否则,就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给生产带来损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这样的兴趣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懂得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自主学习数学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增强了记忆,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以提高。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还能获得成功的愉悦,这就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学习动机。

三、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过于“勤奋”地教,一味追求把问题讲深讲透,不仅占据了大量时间,而且学生不动脑筋,被动地接受教师“灌给”的知识,必然会导致学生“惰”性的产生,大大减少了学生思维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空间越来越狭窄。因为在课堂教学中,他们不需要想什么,等到在解答问题时需要想什么的时候,他们往往想不出来了。即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究就似是而非地“知道了”,其实是一知半解,学生运用知识去理解和解答有关问题的能力就不强。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和采取的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我认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这里的“先学”,不单单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

“后教”,不是教师照本宣科地教,而是在学生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0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出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篇4:读韩立福有感

侯镇三中

刘金凤

最近,通过阅读韩立福的《韩立福与学本课堂》有如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下面我结合韩博士的理论,谈谈自己对高效课堂的一些想法:

一、高效课堂重在准备

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只有准备充分了,我们的课堂才会如行云流水,高质高效。

在我看来,课前的准备不仅包括学生方面的准备,还包括教师方面的准备。课前学生要做的准备就是预习,把课本上的新知识拿过来预习几遍,让他们自己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记着内容读,写着感想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运用“4w”法检查自己预习的情况,即:含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学会了什么?不会的是什么?这样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问题,而我们课堂上要解决的就是学生弄不懂的问题。我想我们教师课前要备的不仅有教材,还有学生。

在教材方面,我们要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几个关键问题,然后围绕问题的解决,设计学习流程和活动,并在学习流程中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老师做到心中有数,上起课来才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以前我知道备学生很重要,上课之前要了解班里的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设定讲课的内容和深度,在细点就是想到哪个问题有谁回答合适等等,但当我读了韩博士的著作后,我发现我所认为的“备学生”还只是简单地停留在一节课上而已,真正的“备学生”是十分透彻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生活、家庭、爱好、习惯„„做成“全景式评价表”,而在每次上课前还要有学生的“问题生成单”,(这又涉及到学生预习要结构化问题)使老师在课上能有的放矢。我想只有这样具体详细的备学生,才能为上好课奠定好基础。

二、高效课堂重在学法的指导

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孰不知这样以讲授的方法学生获得知识的保持率在24小时后只有5%。也就是说以往的教学学生只知道1+1=2,而不知道为什么1+1=2?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缺少的是一种体验,一种知识的建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学习方式,正象韩博士所说的由闻苹果味的教学转变为吃苹果、嚼苹果的教学。虽然吃苹果的过程可能耽误一些时间,但是学生的收获却是不可小觑。学生在吃的过程中,亲口尝到了苹果的味是酸的还是甜的,亲眼看到了苹果的颜色是红的还是绿的,还亲手摸了苹果是圆的还是方的。吃完了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体会,这样学生就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起“苹果”这一概念。这种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在24小时保持率是75%。所以我们课堂上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带着问题学习,去吃着这个“苹果”。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定出时间、任务、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在几分钟内自学完这一课的内容,并解决老师给出的几个问题。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不说话,到差生那里去指导,还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高效课堂重在合作学习

我们的教学方式急需转变,要创建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交往,提高社会化能力,逐步缩小学生学习差异,大面积提高学业成就。小组合作式的团队学习,首先让每个学生都建构自己的愿景,每个小组有自己的愿景,让学习愿景化,时时激发,增长学习动力。其次是角色的转变,设立学科长、学术助理、学习长、主任助理,分别负责小组的、本学科的、全学科的、全班的学习。第三是建立学术体系和行政体系,分别负责全班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行政。第四是定期召开团队会议,研究学习方法、差生转化和学习效果,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合力。第五是讨论公约,签字承诺。第六是利用“五级”评价学习机制,学生的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维护差生的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第七是每组都要有自己的组牌、组号、愿景。第八是讲文化。学生要学习学习行为《八荣八耻》,教师要学习教学行为《八荣八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达到个体学习愿景化,同伴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

篇5:听韩立福讲座笔记

张景梅

2010-5-17 听了韩立福教授的讲座,对新课程有效教学新思维新模式新行动有了很深的了解,我也获益匪浅。凭着记忆和粗略的理解整理了以下笔记。

一.教学范型和五种境界

以创新为主从低到高五步走,老师要学会放手。1.老师备课,老师唱戏,老师讲 2.老师备课,学生参与回答讲解 3.师生备课,师生唱戏,师生答 4.师生共备,学生唱戏,学生答

5.学生备课,学生唱戏,学生答,老师开发工具 二.课型.流程.工具及设计(一).发现生成课(即结构预习课)发现生成课流程

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3分钟)2.汇报收获,合作评价(3---5分钟)

3.走近文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20---25分钟)4完成导读,展示评价(5---8分钟)5生成问题,总结提炼3-6个问题(2---6分钟)

(二).问题解解课(可提升为展示解决课)问题解决课流程

1、预习评价,问题呈现。(1---3分钟)

2、再次走近文本,自主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5---8分钟)

3、展示学习,交流解决。(20---25分钟)

4、问题训练,规范评价。(5----8分钟)

5、总结、概括、提升意义。(3---5分钟)

(三).综合解决课 综合解决课流程

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2分钟)2.汇报收获,合作评价(2---3分钟)

3.走近文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成问题(10---12分钟)4 把生成的问题写在智慧簿上,加上老师生成的问题,优化为6---8个问题。(2---4分钟)5.再次走近文本,自主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4---5分钟)

6、展示学习,交流解决。(10---15分钟)

7、问题训练,规范评价。(4----6分钟)

8、总结、概括、提升意义。(1---2分钟)

(四)拓展训练课 拓展训练课流程

1、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学习

2、小组归纳收获,展示交流。

3、重点问题,合作解决。

4、拓展训练,提升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问题

(一)两新

1、学科长意识

2、学术助理

(二)两会

1、召开学科团队会议(周开、要有记录)

2、召开教育团队会议(月两次、要有会议记录、班主任主持召开)(三)两元

1、行政体系

2、学术助理

(四)五评:

自评、同伴评、学科长评、小组长评、学术助理评

(五)四化

实现小组学习承包化,同伴学习合作化,个体学习责任化,愿景学习激励化

(六)做到一真,二助,三评价。

四、教学方式与教学

教师要进一步放手,解放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从决策角度要实现真正的“心”转,工具开发要下功夫,一定要学会本学科的学习,从心理、表情、意识等方面进一步转型,从经验式教学走向智慧型教学。每天将微笑带进课堂,实行阳光教学。

五、加强回归复习、整理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单。

教师要用心经营学生的成绩,采用3—7---15回归复习法指导学生复习,树立老板意识,树立成功意识,让教师要走向名师,让学生也走向满分。

篇6:韩立福博士培训心得

第一、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倍受关注。在新课程视野下,如何由“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向“知识建构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传统教学观视闽中,强调教师教学行为和传授知识的艺术性,轻视学生主体的学习责任、学习方法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从实践研究来看,传统课堂教学形成了”老师推着学生走“的惯性,走进了”先教后学“的教学范式,最终培养了”勤“(经验型)教师相懒学生,学生始终没有学会有效的自主学习,失去了终身学习能力;新课程教学观是基于新的知识观和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强调知识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教师角色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研究者。

这种新教学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要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逐步建构”先学后导“教学范式,培养”懒“(智慧型、反思型)教师和勤学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有效教学”是转型教学规范的活动,突出强调了教学规范的转型。由”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向”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转型,不是简单的、外在形式上的转型,而是具体的、内在本质上的转型,是从内在的教学设计、师生关系、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到外在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的全面转型。教学设计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实现教学设计主体化。在“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视野中,为了追求“教学规模”效应,强调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把学生视为整齐划一的无条件接受知识的“器皿”,教学设计过程是从课程教材到教案的复制过程,其结果便是“目中无人”的教学设计。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学习便成了被动式、接受式、等待式学习。新课程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抑。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重心要放在如何凸现学生主体性方面,重点体现三点:一是要满足学生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程度发展需要来进行个性化设计;二是设计学-生对文本问题的发现、生成以及解决的方案,让学生在有效课堂中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三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是以问题提出、问题对话、问题解决为主的行动路线,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凸现以主体性为主的教学设计,将有效促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为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奠定最基本的行动基础。教师角色由”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传统课堂教学观过分强调”教师主体性和权威性,把学生当成无知者,构成了严格的上对下的线性关系,教师是教学关系中的绝对“控制者”,要求学生要“听话”、“顺从”和“执行”。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学习便失去了自主和个性,失去了学习兴趣与欲望,失去了问题和思考。建构有效教学,教师角色转换是基础,师生关系转型是关键。在有效教学中,“教筛不再以知识权威和绝对权力的姿态走进教室”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当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行动研究者,的多种角色“。”教师有时还不仅要当好课堂教学的导演“,而且应该当好学生的配角,师生及学生之间应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发表见解、商讨问题,形成全班学生及师生间互相尊重人格、尊重别人创造表现、互相交流、互相鼓励的风气,这种和谐、平等、民主、健康的教育氛围是有效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由此说明,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能够合作、充满善意、交往和谐、自然真实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实施有效教学搭建有效平台。能否从”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第二,关于导学型学本课堂的有效创建,所谓“导学”是指在问题引领下,师生共同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能根据问题的分类将知识有效地问题化,从而达到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课堂问题化---学习问题化这样一个有效地学习路径。而此中,我们必须明确文理科中不同的问题分类及其内容,那么对于理科来说,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概念性问题:主题、人物、字母、符号、意义、公式、概念、定义

原理性问题:公式解读、性质定理、原理原则、逻辑关系、操作要领、图标说明

习题性问题:文本例题、习题、练习

拓展性问题:基于上述三种问题,围绕教学内容拓展二形成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就是教会学生首先在问题生成导读课的时间内能有效地将文本内容准确地转化为问题。这样才能呈现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有效学习的链儿。

言归正传,导学型学本课堂的创建,1、课前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提升学生的结构化预习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按知识结构、问题结构、目标结构进行系统的先知学习;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展示对话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具体要求如下:“当某一同学或某一组在进行展讲时,其他同学要学会静听和思考,根据展讲者提出的问题引发讨论,对讨论的结果要及时给与评价,为了丰富展讲结论,本组或其他组要进行补充性多元表演,在整个展讲过程中,全体同学认真做好记录,尤其是学困生。”

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需要结构化备课和设计,开发好工具单(详见第三)组本教研一定要把好质量关,而后,师生共同建构,小组团队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和狼性学习的氛围。

2、课中,一定要按照“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问题拓展提升课”三个课型来上,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这三种课型的成功实施都要依靠教师的智慧导学来支持。

3、课后,学生要进行回顾复习,教师的回归指导也要跟上。

第三,我们来谈谈教师有效地开发工具单。工具单具体有: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等。

首先,教师要了解原理,三个单子作为三种课型的工具,要难易得当,层层递进;当教师开发问题工具单时,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走进文本,阅读6遍,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找到关键内容,并围绕关键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根据课时数和学习目标,形成问题学习工具单-----将基础性问题设置在问题导读评价单,将体现重难点发展性问题,设置在解决评价单中,将属于拓展提高性问题,设置在拓展评价单上;另外,可以根据发展优生的需要设置挑战单和训练单。其次,个体操作步骤中

1、走进文本,反复阅读(6遍)实现三次对话(与文本人物、要素对话;与作者与发现者对话;与编辑老师对话)

2、明确问题分类,实现知识问题化

3、结合目标和课程标准,生成个性化学习目标

4、按照三个工具单的模块进行设计

5、参阅教辅,提炼完善,吸收整合学生生成的问题

6、按照目标性、导学性、问题性、评价性、指向性五个特点,评价工具设计的质量。

第四,如何建设教师团队机制。

教师发展的三重境界:追“傻”求真---追“懒”求智---追“愚”求艺 教师专业成长四个阶段: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

韩立福博士为我们系统的讲授了如何创建新型教师团队机制。他的讲解十分生动具体,同时还组织指导教师们现场演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立竿见影,让我们信心百倍。我相信,在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工作会开展的越来越顺利,高效课堂再不是模糊的定义词语,而是实实在在、真正为我们所用,使学生受益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认真观摩、总结、学习,也会缠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实践。

除此之外,韩教授还给我们传授了创建新型小组合作的十二字诀,其内容可以归纳为:

1、愿景

2、角色、3、体系

4、团会、5公约

6、评价,对我启发很大。

1、愿景:在这一块内容里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和最高的理想。对人生美好的风景的一个憧憬,产生一个学习的动力。明确自己与理想的差距,现在的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去锻炼自己。建构愿景是需要召开主题班会,构建学生愿景;同时,教师也需要建构教师愿景,做到人人有愿景,人人有理想。

2、角色: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只设有班长、学习委员等,这样的角色只能让少部分人明确自己的角色,大多数却只能跟着别人走。在小组学习中每组设立学科长,这样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明确自己的责任,增强自信心,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体系:在这一部分主要是我们将通过两个体系来管理班级,一是学术体系,另一个是行政体系,两个体系相互配合和补充。

4、团会:是我们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团体都有自己的任务,这其中包括家长、任课教师、学科长,经常讨论研究学习方法,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5、公约:各小组都要有自己的公约,并且每人都要签字承诺。目的则是落实各学科任务,保证日常工作小组学习机制得到充分展示。

6、评价:这一环节也是一个教学反馈,同时也是激励学生的一个环节,主要分为五元评价和成绩评价。体现了个体学习便捷化,团体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的内涵。使个体问题变化为小组问题,升级为班级问题,全面解决各个学生的困惑。

篇7:听韩立福教授辅导报告有感

到处十枝五枝花

——听韩立福教授辅导报告有感

题记:过去的两天,收获的喜悦大于学习的辛苦,不仅得到了专业理论和实操策略的引领,更收获了把工作做到最细最实最具体的工作态度,和让生命激扬奋进不止息的生活态度。如果说,四年前我们困惑于271模式、杜郎口模式,不敢越雷池半步。两年前我们迷失于生本教育不知所踪,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我们反而学会了理智地去甄别、选择、加工和整合。这次的培训,让每一位有心的教师思想更加丰盈,步伐更加坚定。

又是一个难忘的春日,有幸聆听了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按照学本课堂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以下称韩教授为“韩大同学”)的专题辅导报告,一天半的学习,累累的收获带来的喜悦大于学习的辛苦,虽然坐得腰酸背痛,写得手僵臂麻,但是,我庆幸没有漏写该记录下来的每一个要点,没有漏听该仔细聆听的每一句话语。翻看洋洋洒洒27大页近万字的笔记,或详细具体,或疾笔概记,或加行标注,或课间感想,那感觉就如在春光中苏醒的树木,贪婪地吮吸春天的雨露后舒展着枝叶迎风摇曳。三点收获:

1、丰富的建构理论,让我们的思想更加清明澄亮,清楚地知道了我们的课堂将要达到的怎样的最终境界。培训伊始,韩大同学出示了主题——《走进问题导学 创建学本课堂》,便向同学们抛出了问题,什么是问题导学?什么是学本课堂?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用90秒时间讨论。“问题导学”这个概念似曾相识,却又难揣其形,要说出个一二三,还是怕有疏漏和偏差,韩教授给了我们明确的界定,问题导学就是以问题为主线,而开展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堂问题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来源于学生的发现和生成,二是来源于教师根据学习重难点的预设。进入到问题导学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尝试课改的标志,其内涵是老师不干活,学生全干活,老师不说话,学生全说话。学本课堂,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是指以学习者的学习为本的课堂,这个学习者即指学生,也包括教师,也就是说教师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是学习活动中的大同学,而非首席和牧者,这样进一步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把师道尊严降得更低,身与心都离学生很近了。但是,这样的课堂该如何把握、掌控和调节,让我们一头雾水,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对小康老师的观摩展示课例的分析,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可以由学生全程主持课堂。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上教师要全方位让位给学生,自己占据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少,让学生引领时空、自主探索、激情展示、辩论交流、明理悟道。教师的点拨体现为在和学生共同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中,以大同学的身份阐述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和解决策略。禁绝时空占领,消除话语霸权,一切交给学生。问题导学课堂和自我导学课堂,将是我们的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

2、具体可行的操作策略,让我们有课堂有了更可靠的抓手,成为学生学习的助力器。不胜枚举的结构化行动策略,是韩大同学培训的亮点,具体归纳如下: 学生行动策略包括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行动策略、回归拓展评价学习行动策略。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分读、导、评三步,其中读这一环节中的阅读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即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是非常有实效的深入读的方法。导是指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评是指对每个学生读的情况进行小组五级评价,课后作业的前罝化、全程化、全优化,保证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学懂,把差生的转化提前到了预习阶段,的确是抓住了问题 的关键,颠覆传统,但是非常科学。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行动策略,自主学习的“三定123”策略,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12345策略加2微招,展示对话学习的六字诀,展、思、论、评、演、记,拓展学习六字诀:纳、练、思、展、问、演等等。其实,这些工作我们都在做,而且也小有成效,但是缺少总结提炼和升华,用明确的术语总结,并对程序进行相对的结构化固定,易记易做更利于良好课堂秩序的建立,成为有效推进高效课堂进程的强大抓手。

3、新颖的培训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范本。本次培训与以往专家讲学员听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一是由学术助理来助讲,学术助理的主要任务是诵读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角色扮演、组织一些力所能及的展讲交流活动等,二是让学员全程参与培训学习,学员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大同学不讲,学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自己的同伴来解决,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才由大同学进行点拨和提升。学员亲身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的建构过程,正如韩大同学所说:看过听过不是学,思过说过才是学,用过做过更有效。这样的培训方式正是韩大同学教育理念运用的鲜活范例。两点心得:

1、细节决定成败。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要做于细。透过培训,我们更多的学习到了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方法。教育的事我们都在做,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但是因对细节的关注程度不同,导致了效果相差甚远。我们的好多工作,只做到了型像就觉得真像了,而韩大同学的诸多结构性行动策略,无一不是对每个细小问题的再思考再分解再解决,研究到了细枝末节,何愁做不好大课题。

2、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生命状态,让生命呐喊激扬。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信奉沉默是金,习惯拘于身份、年龄,让生命稳健,这无形中也让我们早早地显现出了一种老态,韩大同学的讲座以及小组建构过程中,参与者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最初的或精致、或奋进、或激昂、或无畏的生命本真状态,都猛烈地冲击着我的神经,我们理应不拘年龄、不拘身份,敢冲敢做,永远止境,现在的我们,应该还有无穷尽的梦想,不要过早丢掉生命的本色,给自己冠以沉稳的假象。

忘记年龄,才敢做梦。

有些事,想起来难,做起来却未必有那么难。更多的时候,难的原因是自己不敢迈出第一步,千想万想了N种不可能或不可以的结果,反而让自己裹足不前,所以说,有时候,我们是被自己吓怕了、难倒了,而非事情本身。

突破自己,才会突围,勇于挑战自我,才会重塑自我。

不管多难的事,贵在迈出第一步,并坚持做到底!一点思考:

韩教授的学本课堂理论,在理念上与生本教育一致,在方法行动上,和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相仿,但是又有区别。我理解为是一棵大树散开的枝叶,各有特色,本质类同。如果说,当初我们迷信于“271”模式,不敢越雷池半步,后来又迷茫于生本教育理念,无所适从的话,今天,学了有效教学理念后,我们反而学会了甄别、选择、整合、加工和创造。“271”高效课堂理论和实操并重,但都没有更细层面上的深入和拓展,生本教育的理念丰满盈润,实操层面则不够完备和细致。有效教学理论在实操层面上细致深入具体,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可以现成使用的有效方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以“271”高效课堂为大骨架,以韩教授的结构预习和小组团队学习建设为更细层面的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身体补给,以生本教育理念为血肉,则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血肉丰满。这样,会大大加快我们的课堂由型似向神似的跨越进程。一点遗憾:

培训过程中,只是专心听和记,觉得接受了,并略有消化和思考,但是,没有亲自手持话筒提问、做答、质疑或补充,到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变,想想也遗憾。

和着春的脚步,有效教学理念为2013年的玉门教育播洒了春的雨露,有心的教师一定会凭借自己的智慧,让德泽玉门教育的雨露早日花开锦簇!

对韩立福教授“4W”

预习方法的再解读

题记:在众多的专家讲座中,对于方法实操性的东西,往往文科多于理科,究其原因,可能缘于一个“理”字吧。

韩教授提出了理科的4W预习法,即涵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因为受时间等因素制约,相对于查、划、写、记、练、思的文科阅读六字诀来说,仅仅是片语带过。经过几天的再思考,把自己的理解归纳如下:

一、疏通教材,明白涵义。

认真读教材相关内容,由读通到读懂,勾划重点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等,知道每一小节讲了什么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与课题有什么联系,为知识体系的构建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咀嚼范例,明晰原理。

再读教材,目光聚集到提供的范例中。仔细审清题意,迅速理顺思路,反复咀嚼范例,调动知识储备,尝试解决问题,列出解题过程。三、三读教材,总结体悟。

通读教材内容,包括阐述性、说明性的内容和教材范例,重温解题思路,再悟解题方法,总结自己在上述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我学会了......”为范式,在教材上写一段小标注,并用红笔在相应的位置标注出疑难困惑之处。

四、预习检测,收集困惑。按照作业前置化的思路,尝试完成课后习题,检测预习效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标注出来,并用简短的语句说明疑难的具体原因,以便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思维阻滞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提升。还提倡学生在这个阶段仿编习题,以加深理解。

篇8:韩立福教学法

以“成为中国教育的‘袁隆平’,让每节课都变成有效,高效的课堂”为愿景的韩立福博士,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在双流中学做了一场题为“走进有效教学,做智慧型‘懒’教师”的报告。

学员们在韩立福博士理论加实践、文字加图片、张弛有度的讲解下,认识了课堂失真的表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表现、“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与“知识建构型”课堂教学的区别。更关键的是,韩博士从理论和操作两个层面让学员们认识了在“建构理论”指导下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有效教学模式。韩立福博士在报告结束之前也给在场的学员指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方法。总之,韩博士的报告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受益匪浅。

双流艺体中学是一所“文化+专业”的特色高完中,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加上平时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导致整体的文化成绩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以致成为了阻碍学校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通过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教学促成文化成绩的大幅度提高,是学校目前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听了韩立福博士的报告,结合我们学校实际,我们作了以下思考。

一、改变教师教育观念

从“知识传递型教师”转变为“知识建构型教师”。知识传递型教师是“先教后学”忽视问题的发现,导致学生失去“学力”,最终是学生变成了没有预习习惯,没有复习习惯,没有自主学习习惯的懒学生。知识建构型教师提倡的是“先学后导”,其中的“学”,指的是:学生先学,进行结构化的预习;教师先学,形成结构化的备课。“导”指的是师生相导、生生互导、生本联导。建构型教师还关注学生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最终,教师“懒”起来了,学生勤起来了。

教师的教育,应该是授之以“鱼”“渔”“欲”。“鱼”重要,“渔”更重要,给予学生学习的“欲”绝对不能忽视。艺体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弱,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让他们在艺体校重新认识自我,努力学习,必须要在给予学生“欲”上面下更大的功夫。最近几年,学校先后进行了“尊重平等教育”“基础教育激励策略研究”“成功教育”等等课题的研究,教师们在给予学生“欲”方面有所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在这个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二、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成功的背后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上海闸北八中从薄弱走向了辉煌的背后是“成功教育”模式,韩立福博士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也使得很多学校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那我们学校能否提出我们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模式的指引下,扎实有序的开展工作呢?回答的肯定的。我们可以建立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成功教育”“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等等都是一些很好的模式,那在我们学校是否适用呢?我们可以照搬吗?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的思考。

韩博士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模式是:“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其中问题“发现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们学校的学生,对一些“前概念”的知识掌握不够,因此,对于这一步,我们绝对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发现。而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准备一些“先行组织者”的材料,让学生在其引导下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生成问题”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更多的还是要引导其生成问题。对于问题解决过程,可以近似的理解为我..们现在的练习巩固,这一个环节非常的重要,我们的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问题训练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结合学校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将会不断的努力,在学校的发展进步中提出一种最适合我们学校发展的教学模式。

三、将教师发展放到首位

引导教师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职业规划,学校依据其需要,提供必要的条件,促成教师专业发展。根据教师的需要提供充足的理论资源,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让教师结合自身发展以及学科特点,选择购买一些书籍,充实到学校图书室并且将图书馆的优秀图书目录提供给教师,让他们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学校为教师建立专业发展最有效的平台——研究课堂教学。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引导教师研究课堂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听课、有效学习、有效研究最终达到有效的发展。结合我们学校的课题“艺体特色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学校准备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按照学科和学段进行分组,定期定员定内容开展研究课活动。研究课之前,小组的每位成员聚在一起进行“课前议课”,从教材分析到学情分析,再到三维目标的制定等都在议课过程中做充分的讨论。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朝“有效备课”的方向发展。接下来由承担研究课的教师,按照课前议课中的预设,准备研究课的流程,并且具体的实施研究课的教学。小组其他的教师按照小组长的分工,在“观课”的过程中,分别从课堂导入、情景设置、学生激励、问题设置、任务导向、课堂生成等方面加以关注,提高观课的有效性。在观课的基础上,全组的教师坐在一起进行“课后议课”——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专门的议课记录册引导着教师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各个层面进行讨论分析。之后,每位教师都要反思本次研究课,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扎实地开展这样的研究课,必将引导教师用心备课,用心上课,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专家引领,促教师专业化发展。本次学习,我们学校派出了20多位教师参加,教师们收获很多,感触很深。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的机会,请专家到学校讲座,派教师出去学习等等。

教师专业化发展,必将使得艺体校的明天更加辉煌。

上一篇:十年老员工下一篇:神仙上网记想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