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立福有感

2024-05-01

读韩立福有感(通用8篇)

篇1:读韩立福有感

读《韩立福与学本课堂》心得体会

侯镇三中

刘金凤

最近,通过阅读韩立福的《韩立福与学本课堂》有如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下面我结合韩博士的理论,谈谈自己对高效课堂的一些想法:

一、高效课堂重在准备

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只有准备充分了,我们的课堂才会如行云流水,高质高效。

在我看来,课前的准备不仅包括学生方面的准备,还包括教师方面的准备。课前学生要做的准备就是预习,把课本上的新知识拿过来预习几遍,让他们自己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记着内容读,写着感想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运用“4w”法检查自己预习的情况,即:含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学会了什么?不会的是什么?这样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问题,而我们课堂上要解决的就是学生弄不懂的问题。我想我们教师课前要备的不仅有教材,还有学生。

在教材方面,我们要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几个关键问题,然后围绕问题的解决,设计学习流程和活动,并在学习流程中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老师做到心中有数,上起课来才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以前我知道备学生很重要,上课之前要了解班里的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设定讲课的内容和深度,在细点就是想到哪个问题有谁回答合适等等,但当我读了韩博士的著作后,我发现我所认为的“备学生”还只是简单地停留在一节课上而已,真正的“备学生”是十分透彻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生活、家庭、爱好、习惯„„做成“全景式评价表”,而在每次上课前还要有学生的“问题生成单”,(这又涉及到学生预习要结构化问题)使老师在课上能有的放矢。我想只有这样具体详细的备学生,才能为上好课奠定好基础。

二、高效课堂重在学法的指导

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孰不知这样以讲授的方法学生获得知识的保持率在24小时后只有5%。也就是说以往的教学学生只知道1+1=2,而不知道为什么1+1=2?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缺少的是一种体验,一种知识的建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学习方式,正象韩博士所说的由闻苹果味的教学转变为吃苹果、嚼苹果的教学。虽然吃苹果的过程可能耽误一些时间,但是学生的收获却是不可小觑。学生在吃的过程中,亲口尝到了苹果的味是酸的还是甜的,亲眼看到了苹果的颜色是红的还是绿的,还亲手摸了苹果是圆的还是方的。吃完了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体会,这样学生就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起“苹果”这一概念。这种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在24小时保持率是75%。所以我们课堂上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带着问题学习,去吃着这个“苹果”。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定出时间、任务、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在几分钟内自学完这一课的内容,并解决老师给出的几个问题。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不说话,到差生那里去指导,还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高效课堂重在合作学习

我们的教学方式急需转变,要创建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交往,提高社会化能力,逐步缩小学生学习差异,大面积提高学业成就。小组合作式的团队学习,首先让每个学生都建构自己的愿景,每个小组有自己的愿景,让学习愿景化,时时激发,增长学习动力。其次是角色的转变,设立学科长、学术助理、学习长、主任助理,分别负责小组的、本学科的、全学科的、全班的学习。第三是建立学术体系和行政体系,分别负责全班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行政。第四是定期召开团队会议,研究学习方法、差生转化和学习效果,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合力。第五是讨论公约,签字承诺。第六是利用“五级”评价学习机制,学生的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维护差生的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第七是每组都要有自己的组牌、组号、愿景。第八是讲文化。学生要学习学习行为《八荣八耻》,教师要学习教学行为《八荣八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达到个体学习愿景化,同伴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篇2:读韩立福有感

首先感谢领导为我们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名师工作室”这个发展平台,这对于我们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成长的机会,能成为名师工作室的一员不仅仅是一种荣幸,更大的应该说是一种责任,我并没有值得夸耀的荣誉,也没有可以炫耀的成绩,但我敢说的是至从我参加工作室后我真的变了。首先是思想上,以往的我工作算是认真,认真只是不想让领导说我,领导让做什么做什么,缺少一些主动的想法与创新的意识,偶尔还会报怨工作劳累。参加名师工作室后,我强烈的意识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被动了,新时期要求我们要做研究型的专家型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努力以名师成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让自己的行为成青年教师的榜样,不管行不行,先干着,干了就学了,学了就是自己的,人都是怕逼的,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能量有多大。先上路,再往前走,名师工作室就是我们成长的路,有时我们会累,但不能停留,停了就不爱走了,每次参加活动,无论是听名师的课还是参加集体备课还是参加研讨都像充电一样,懒惰的自己总会跳出来,让我又有了动力,积极向上的自己就又站起来了

其次是在学习上,参加名师工作室以后,我爱看书了。以前上班时间总是找若干个理由不看书,放假也是偶尔毫无目标的看些闲书。参加工作室就要求我们经常看书,写读书笔记和反思,还给我们发了专门的笔记本。工作室领导如此细心让我们怎么好意思不做,刚开始是逼着自己看,为了完成任务,边看边写,写着写着惭惭就养成了习惯,不说每天看几页也差不多,而且看到精彩之处总想画下来做笔记,参加工作室到现在我看了韩立福博士写的《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一书,这本书对于我们一线教师特别有帮助,所以看电视或聊天心里会下意识地谴责自己浪费时间,尽管喜欢轻松但也小有犯罪感。我知道我变了!我在名师工作室这片沃土中慢慢的成长。

工作室组织了精彩的课堂,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学习了我们身边名师的教学经验,领悟了他们的敬业精神以及大胆创新、研究的步伐。相比之下,我感觉到的不仅仅是经验上的差距,还有先进教学资源运用及完成的情况上的差距,这也将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时的总结经验与不足,使自己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工作十多个年头的教师生涯间,我聆听过很多次名人、学者的报告,身边的教学精英的课也听过不少,但结果呢?记得哪位老师说的:“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就是没有行动!”。这些是常发生在我身上的。那么如何在学会感动、享受激动后、能认真行动呢?这是一个老师必须时刻思考的一个话题。自己还称不上名师,才刚刚找到一片沃土,或者刚刚发芽,成长还要漫长一个阶段,目前唯有努力扎根,吸取水分,才能为自己的成长不断补充养分。也只有坚持,才会有成功。借着名师工作室的平台,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我们学校特别积极的两位特岗教师王刚和朱丽佳也参与活动中来,他们学识丰厚,教学基本功强,而且虚心求教,在本学期中主动承担本校的构建高效课堂评比活动,受到领导和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我希望他们在这块平台崭露头角,也祝愿他们在名师工作室领导的指导和培养下,尽快成为教学能手,并最终成为名师。

今天,能够加入这个特殊的群体——名师工作室,它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工作室”是肯定,是信任。

“工作室”是机遇,是挑战。

“工作室”是阵地,是舞台。

“工作室”是压力,是动力。

篇3:学习韩立福

高二数学组

赵宝宣

阅读完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法》一书后,我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法有效。(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上好课的基础

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重点突出,是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当教师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说:“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资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们”“ 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是否可以请教×××老师?”“ 对这个问题恐怕要看看有关材料,我和你们共同学习”,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与芒用讲授法,不如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4、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速度自然,课堂秩序好。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才干,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做到组织严密。

5、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

篇4:韩立福心得体会

假期,通过阅读《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这本书,使我感觉受益匪浅,有了深深的思索,也让我对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也有了深深的认识。

一、转变思维,追求高效。

就体育课而言,因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能力,兴趣爱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按照传统模式进行讲授都只能适合一部分学生,往往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体育老师就应该转变思维,追求新的教学意识:让学生由消极等待、被逼无奈学习转向积极主动、乐观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转变备课方式,提高有效教学。

教师课前都要备课,以前都只备知识,备教师,而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需要。本书中提到结构化备课,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对象、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期望等进行结构化得一种科学备课方法,主要包括,“全”:即采用全景式评价表策略,达到备学生的目的。“单”: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我理解得“单”应该是课前的问题解决,课中的合作学习,课后的小姐评价,不一定以纸面形式呈现,但是,学生必须在予以解决。“定”:即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间,定目标,定期望。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因材施教,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相信,备课如果做到以上几个方面,那课堂效率一定会显著提高。

三、转变教学方式,用心经营课堂

教学生学习方法,更要用心去钻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每一个学生,所以一节课不在于你教会多少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为不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读完此书让我的思维顿时开阔,语言精练,教学方法概括全面,为我在具体实践上起到了指导作用。

篇5:韩立福博士培训心得

第一、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倍受关注。在新课程视野下,如何由“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向“知识建构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传统教学观视闽中,强调教师教学行为和传授知识的艺术性,轻视学生主体的学习责任、学习方法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从实践研究来看,传统课堂教学形成了”老师推着学生走“的惯性,走进了”先教后学“的教学范式,最终培养了”勤“(经验型)教师相懒学生,学生始终没有学会有效的自主学习,失去了终身学习能力;新课程教学观是基于新的知识观和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强调知识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教师角色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研究者。

这种新教学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要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逐步建构”先学后导“教学范式,培养”懒“(智慧型、反思型)教师和勤学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有效教学”是转型教学规范的活动,突出强调了教学规范的转型。由”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向”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转型,不是简单的、外在形式上的转型,而是具体的、内在本质上的转型,是从内在的教学设计、师生关系、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到外在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的全面转型。教学设计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实现教学设计主体化。在“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视野中,为了追求“教学规模”效应,强调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把学生视为整齐划一的无条件接受知识的“器皿”,教学设计过程是从课程教材到教案的复制过程,其结果便是“目中无人”的教学设计。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学习便成了被动式、接受式、等待式学习。新课程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抑。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重心要放在如何凸现学生主体性方面,重点体现三点:一是要满足学生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程度发展需要来进行个性化设计;二是设计学-生对文本问题的发现、生成以及解决的方案,让学生在有效课堂中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三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是以问题提出、问题对话、问题解决为主的行动路线,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凸现以主体性为主的教学设计,将有效促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为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奠定最基本的行动基础。教师角色由”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传统课堂教学观过分强调”教师主体性和权威性,把学生当成无知者,构成了严格的上对下的线性关系,教师是教学关系中的绝对“控制者”,要求学生要“听话”、“顺从”和“执行”。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学习便失去了自主和个性,失去了学习兴趣与欲望,失去了问题和思考。建构有效教学,教师角色转换是基础,师生关系转型是关键。在有效教学中,“教筛不再以知识权威和绝对权力的姿态走进教室”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当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行动研究者,的多种角色“。”教师有时还不仅要当好课堂教学的导演“,而且应该当好学生的配角,师生及学生之间应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发表见解、商讨问题,形成全班学生及师生间互相尊重人格、尊重别人创造表现、互相交流、互相鼓励的风气,这种和谐、平等、民主、健康的教育氛围是有效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由此说明,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能够合作、充满善意、交往和谐、自然真实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实施有效教学搭建有效平台。能否从”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第二,关于导学型学本课堂的有效创建,所谓“导学”是指在问题引领下,师生共同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能根据问题的分类将知识有效地问题化,从而达到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课堂问题化---学习问题化这样一个有效地学习路径。而此中,我们必须明确文理科中不同的问题分类及其内容,那么对于理科来说,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概念性问题:主题、人物、字母、符号、意义、公式、概念、定义

原理性问题:公式解读、性质定理、原理原则、逻辑关系、操作要领、图标说明

习题性问题:文本例题、习题、练习

拓展性问题:基于上述三种问题,围绕教学内容拓展二形成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就是教会学生首先在问题生成导读课的时间内能有效地将文本内容准确地转化为问题。这样才能呈现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有效学习的链儿。

言归正传,导学型学本课堂的创建,1、课前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提升学生的结构化预习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按知识结构、问题结构、目标结构进行系统的先知学习;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展示对话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具体要求如下:“当某一同学或某一组在进行展讲时,其他同学要学会静听和思考,根据展讲者提出的问题引发讨论,对讨论的结果要及时给与评价,为了丰富展讲结论,本组或其他组要进行补充性多元表演,在整个展讲过程中,全体同学认真做好记录,尤其是学困生。”

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需要结构化备课和设计,开发好工具单(详见第三)组本教研一定要把好质量关,而后,师生共同建构,小组团队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和狼性学习的氛围。

2、课中,一定要按照“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问题拓展提升课”三个课型来上,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这三种课型的成功实施都要依靠教师的智慧导学来支持。

3、课后,学生要进行回顾复习,教师的回归指导也要跟上。

第三,我们来谈谈教师有效地开发工具单。工具单具体有: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等。

首先,教师要了解原理,三个单子作为三种课型的工具,要难易得当,层层递进;当教师开发问题工具单时,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走进文本,阅读6遍,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找到关键内容,并围绕关键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根据课时数和学习目标,形成问题学习工具单-----将基础性问题设置在问题导读评价单,将体现重难点发展性问题,设置在解决评价单中,将属于拓展提高性问题,设置在拓展评价单上;另外,可以根据发展优生的需要设置挑战单和训练单。其次,个体操作步骤中

1、走进文本,反复阅读(6遍)实现三次对话(与文本人物、要素对话;与作者与发现者对话;与编辑老师对话)

2、明确问题分类,实现知识问题化

3、结合目标和课程标准,生成个性化学习目标

4、按照三个工具单的模块进行设计

5、参阅教辅,提炼完善,吸收整合学生生成的问题

6、按照目标性、导学性、问题性、评价性、指向性五个特点,评价工具设计的质量。

第四,如何建设教师团队机制。

教师发展的三重境界:追“傻”求真---追“懒”求智---追“愚”求艺 教师专业成长四个阶段: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

韩立福博士为我们系统的讲授了如何创建新型教师团队机制。他的讲解十分生动具体,同时还组织指导教师们现场演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立竿见影,让我们信心百倍。我相信,在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工作会开展的越来越顺利,高效课堂再不是模糊的定义词语,而是实实在在、真正为我们所用,使学生受益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认真观摩、总结、学习,也会缠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实践。

除此之外,韩教授还给我们传授了创建新型小组合作的十二字诀,其内容可以归纳为:

1、愿景

2、角色、3、体系

4、团会、5公约

6、评价,对我启发很大。

1、愿景:在这一块内容里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和最高的理想。对人生美好的风景的一个憧憬,产生一个学习的动力。明确自己与理想的差距,现在的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去锻炼自己。建构愿景是需要召开主题班会,构建学生愿景;同时,教师也需要建构教师愿景,做到人人有愿景,人人有理想。

2、角色: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只设有班长、学习委员等,这样的角色只能让少部分人明确自己的角色,大多数却只能跟着别人走。在小组学习中每组设立学科长,这样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明确自己的责任,增强自信心,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体系:在这一部分主要是我们将通过两个体系来管理班级,一是学术体系,另一个是行政体系,两个体系相互配合和补充。

4、团会:是我们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团体都有自己的任务,这其中包括家长、任课教师、学科长,经常讨论研究学习方法,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5、公约:各小组都要有自己的公约,并且每人都要签字承诺。目的则是落实各学科任务,保证日常工作小组学习机制得到充分展示。

6、评价:这一环节也是一个教学反馈,同时也是激励学生的一个环节,主要分为五元评价和成绩评价。体现了个体学习便捷化,团体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的内涵。使个体问题变化为小组问题,升级为班级问题,全面解决各个学生的困惑。

篇6:听韩立福博士讲座心得体会

————听韩立福博士报告心得体会

张佳佳

2013年7月16日—18日,中央教科所理论研究部研究员韩立福博士对我们学校教师作了专题培训。韩立福教授的培训内容大致分为“问题导学”学本课堂的创建、问题学习工具单开发与学习方案设计新思维新策略、如何上好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高三有效复习成功方略、如何建设教师团队机制、如何创建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研课报告结构框架。通过培训,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熟悉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而我对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对“问题导学,先学后教”各环节的认识 第一,“问题导学”即提出问题。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提出问题,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或半问接答式的的随口而问,也不同于程序教学的程序作业,而是围绕教材的基本结构,重点难点而提出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导学问题。这种问题,实质上就是把教材中贮存状态的信息转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用外部控制的手段,使学生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师拟定和提出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把握教材轮廓,重点难点“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围绕理解重点难点而设置的问题。提出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是比较容易的。提出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则需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在设计这一层次的问题时,必须抓住理解教材链条的中心环节,并围绕中心环节找出学生困惑和易混的问题。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问题,要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不可把所有问题一古脑儿都提到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力量解决问题,提高自学和思维效果。

第二,“先学后教”。有了前面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不要怕他们学不会,也不要怕他们出问题。对照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联想,然后老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把“教”转化为“学”,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二、要做到三大转变

1、转变观念,追求有效意识。

不能再用传统的老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磨时间”等一些旧的思想观念。新时代的老师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使学生由等待被动学习走向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现在的老师应该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不在老师教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而“先学后教”这种模式就能很好的帮助老师和学生。“先学后教”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这种模式下,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钻研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哪些是通过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哪些问题学生可能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搞好学前指导,依据学情来设计教学步骤。在教学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先学”,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大量问题,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的学,是学习伙伴的共同合作学习,不是无目的的学,不是放任自留,也不是简单地看看书老师再回到讲解的老路;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学成果,暴露学习中的缺陷,使老师准确掌握学情,从而有针对性地释疑解难,进行“后教”,由于老师只讲学生自学时不会的知识点,不仅讲解更具针对性,同时节省大量时间。“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系统讲授,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讲得时间少了,学生自学、展示,课堂练习的时间多了,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2、转变思维,提高有效教学

教师课前都要备课,以前都备知识,自己备自己的,很少去交流。所以思想就比较闭塞,教授方法也比较单调。但是大家互相交流分享的话,备课就比较全面,所涉及到的问题考虑也会周全,这有助于设计方案的科学化,使其课堂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其课堂质量。韩立福博士为我们系统的讲授了如何创建新型教师团队机制。他的讲解十分生动具体,同时还组织指导教师们现场演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立竿见影,让我们信心百倍。我相信,在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工作会开展的越来越顺利,高效课堂再不是模糊的定义词语,而是实实在在、真正为我们所用,使学生受益的教育教学方法。

3、转变方式,用心经营课堂

在有效教学中,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和绝对权力的姿态走进教室“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当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 行动研究者”的多种角色。教师有时还不仅要当好课堂教学的导演,而且应该当好学生的配角,师生及学生之间应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发表见解、商讨问题,形成全班学生及师生间互相尊重人格、尊重别人创造表现、互相交流、互相鼓励的风气,这种和谐、平等、民主、健康的教育氛围是有效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由此说明,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能够合作、充满善意、交往和谐、自然真实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实施有效教学搭建有效平台。能否从“控制者”向“ 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同时教师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更要用心去钻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学生,所以一节课不在于你交多少知识。韩老师的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着实让我思维顿时开阔。语言精练,却内容概括全面。为我在具体实践上起到了指导作用。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有效策略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韩博士也给出了他的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激发愿景

学习愿景是影响和指引每个学生努力学习的心理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系统和有效机制。

1、召开主题班会,建构《我的愿景》。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选择适当机会,召开以“我的愿景”为主题的主题班会,采用自我想象与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想理想和人生价值。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我的愿景》,并要求学生妥善保管好《我的愿景》,把它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2、学习愿景化,时时激发,增长动力。让学生充分理解今日学习与人生愿景的关系,使学生自觉自愿地为愿景而学习,实现学习愿景化,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3、建立班级愿景,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学习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特征是一种有集体愿景的团队学习。要组织学生认真探讨班级近期学习愿景和长期学习愿景。使学生个体愿景与小组愿景、小组愿景与班级团队愿景结合起来,让学生齐心协力为实现团队愿景而努力奋斗。使学生树立团队责任感和荣辱感,从心里感受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团队进步而学习,从而增加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学习力,为大面积提高团队学习力奠定基础。

(二)、评价机制策略

建立健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创建以学习共同体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引进多元评价机制,落实各级的学习责任,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确保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能。

1、健全“五级”学习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学习责任。打破常规小组分工形式,小组人数要为偶数,建立同伴学习的评价机制,各组在原有的小组长基础上,增设学科长。对每位成员的学习有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还有班级学科代表评价,再加上学科教师评价,实现“五级”学习评价,监督和保障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做法,有利于明确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能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学习责任,建立一种学习责任互相制约的有效评价系统。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合作交往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公约”是学生和教师所遵循的法则和要求,在全体学生共同商议后形成,主要对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如何生生之间互动、如何师生之间交往等方面做出基本规范和要求,并提出如何参与、互动、交往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能。要研究多样化评价方法,激活学生学习内因,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要。要采用即时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做到课堂学习的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3、学习成绩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维护“差生”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小组评价有利于维护小组尊严,增加团对内部的合作精神,促使每位成员为团队荣誉而努力。小组评价不仅应包括对小组合作结果的评价,更应包括对小组合作过程的评价。为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合作结果评价既由教师评价,也可以由学生小组讨论后产生。可以根据合作“公约”制作小组自评表格,使小组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做出更加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激励小组更加振奋精神,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四、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在“问题导入”阶段,教师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问题导学案,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引导化,知识体系逻辑化,以使学生能够通过完成导学案基本掌握相应的重点、难点知识。

2、在“先学后教”阶段,教师要使学生明确 “先学”要求,带着问题去学习、读书;适时指导学生,使学生不仅愿学而且会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积累学习方法,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查的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把问题分清主次,概括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在“后教”阶段,也要注意三点:

(1)、知道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地方。(2)、讲清规律或道理。学生遇到问题,关键是对道理、原理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要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讲清道理和规律,使个别上升为普遍,在揭示规律中让学生举一反三。这时,最能体现教师的水平,尽管教学语言不多,只是三言两语,但要能揭示规律,道破原理,其功夫主要在课前。

(3)、指导如何运用(授之以渔),即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掌握的是活的知识。

3、“当堂训练”阶段,这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确保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得到反馈的重要操作环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让所有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再抽查面批,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而“当堂训练”的关键就在于课前教师的选题是否有代表性、针对性、强化性。

篇7: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读后感

2013年国庆将至,学生进入愉快的七天假期,老师也借机休息,休息之余,不忘阅读学校发的《韩立福有效教学法》一书,通过听韩立福教授的讲座以及阅读这本书使我感觉受益匪浅,有了深深的思索,我是一名刚刚踏上工作的年轻教师通过阅读让我对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也有了深深的认识。同时对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如何在以后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堂的高效,我认为:

1、转变教学观念,追求高效意识。

改变传统的老模式,不能再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磨时间”等一些旧的教学观念。新时代的老师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学生由消极等待、被逼无奈学习转向积极主动、乐观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现在的老师也应该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只传授知识。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他们能够不在老师讲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

2、转变备课方式,提高有效教学

教师课前都要备课,以前都只备知识,且自己备自己的,教师间很少去交流,所以思想就比较闭塞,教授方法也比较单调。但是大家若互相分析交流、讨论分享的话,备课就比较全面,会注意到学习方法,所涉及到的问题考虑也会周全,这有助于设计方案的科学化,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转变教学方式,用心经营课堂

教学生学习方法,更要用心去钻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每一个学生,所以一节课不在于你教会多少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为不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韩老师的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考着问题读等着实让我思维顿时开阔,语言精练,教学方法概括全面,为我在具体实践上起到了指导作用。

篇8:学习韩立福有效教学法心得体会

刘 芳

通过假期对韩立福的《有效教学法》一书的阅读,我发现我校的“121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该书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现将我的工作情况与读《有效教学法》后读书的理解,谈谈我的一些感悟。

一、有效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它是有先进的理论基础做支撑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独特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经过深刻分析“知识传授型”教学“先教后学”特征的弊端,结合学生发展、教师成长需要,提出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创新性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论。有效教学模式中的核心概念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先学后导”概念是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先教后学”提出来的新概念;“问题评价”是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忽视问题解决教学提出来的新概念。本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目前我国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总结性研究而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先学后导”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行动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教学思维。在行动上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在教师智慧型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始终鼓励学生要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那些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学生要给予标准而科学的指导。这里的“学”,有两层涵义:一是要求教师事先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深度开发相应的学习工具,选择适当时机支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二是要求学生课前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预习,对课程内容尽可能做出结构化分析和问题预设,围绕“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里的“导”,是指对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具体有三层涵义:“师生互导”、“生生相导”和“生本联导”。

“问题评价”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问题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问题评价”的学习思维。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结构化学习,要本着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来展开,同时要在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等各个阶段督要嵌入评价,保障教师和学生的问题生成质量以及问题解决的质量。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框架。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途径的有效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就是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评价为手段”就是在三个阶段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和过程不断进行反思性的、多元化的评价,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感悟知识,提升意义的目的;“以任务驱动为途径”就是在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工具,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目标。该模式主要包括“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要素,教师和学生要树立这种要素意识,并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可以称基本的三个操作性行动,各行动的主要任务描述如下:

“问题发现”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备”来发现文本问题。具体是指在教师结构化备课和学生结构化预习中,根据知识效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去发现文本问题,学生将通过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学科教师,教师将学生未知问题作为重要课程资源融合到结构化备课中。学生使用《问题发现单》,系统整理自己所发现的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通过自我评价解决后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经过学习小组合作提炼后提交给学科教师。这一行动可在课前实施或课中实施,旨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逐步养成结构化预习的好习惯。

“问题生成”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话、思考、评价后生成新问题。问题生成方式为自我生成、合作生成等。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问题单》内容,生成文本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问题生成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对话和训练来完成;二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生成问题,通过对话、展示、辅导、评价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行动主要是在“问题生成课”上实施,也可以在课前结构化预习中生成。本要素旨在实现有效知识迁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问题生成课”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和评价,使文本课程的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问题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实施的,要求学科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精心设计和开发《问题训练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这一行动主要是在“问题解决课”中实施,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培养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学习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引发的主要变化是课型变化、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三、教师角色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角色要发生根本性转变,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要求教师,由课程复制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研究者;由知识讲授者转变为问题发现者;由知识抄写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由课堂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等不同环节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教师备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教材到教案,而是“师生共备”;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和堰性参与,而是“师生共学”;课后评价不是教师层面的主观评价,而是“师生共省”。鉴于此,我个人认为有效教学法更加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法的核心行动理念是“导”,而不是“教”。

2、教师是学习者和参与者,要做学习型教师;教师是研究者和设计者,要做研究型教师;教师指导者和服务者,要做智慧型教师;教师激励者和促进者,要做艺术型教师。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教师应该从“倒水人”变成“挖泉人”,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出“以镐之力”课堂上,教师要做合作者,不仅要指导和帮组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还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反观自己上一学年的教学,我认为我多的只是关注学习讨论的进程,而对于讨论中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及生成问题关注不够。

3、教师要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有效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观查者。在预设、生成、创新的过程中观察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及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便促进自己的教师专业得到有效成长。从这一层面来看,有效教学法不仅指学生学习的有效也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

4、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要认真落实三讲三不讲,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上学年我在备课时有时目标过多而造成重点不突出,对学生训练不到位;在预习指导上跟踪不到位,方法指导还不够规范。课堂组织的有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能严格执行教学的三环节,但在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上讲课时要调控不好。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师没有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课后的有效练习。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上一篇:婚姻法之离婚协议书的内容和形式要求下一篇:Ega网网站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