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

2024-04-26

对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通用11篇)

篇1:对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

对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英语教学与学习的研究不在只关注语言形式、语义组合机英美文化下的语用标准,而应重视全球化和多元背景下语言使用的语用维度和语用特征,重视多元化的语用知识、语用能力、语境制约、人际效果等语用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揭示和阐释语言使用的真实性,才能真正关注语言多元化和社交语用多元化背景下的英语使用及语用能力。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达到在试卷上取得高分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只关心考试成绩,对所学的知识毫无兴趣,更别说在将来能在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难题。要让学生活学活用,激发创造性思维,我觉得改进教育方法和建立强大的先进师资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关键。

一、改进教育方法

现在和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更为进步、科学的教育方法有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在课堂上对这两种教学法的学习,再加上阅读了一些课外书籍和在网上查找了许多资料,我对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都有几个共同点:(1)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起辅导作用;(2)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真实的交际场景,在课堂中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交际活动;(3)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小组活动;(4)都注重4交际能力:语用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和语言的流利度。这两种教学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有利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的是,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语言教学法的进一步发展:(1)交际语言教学法更注重的是学生参与的过程,而任务型教学法在强调学生参与完成任务的的同时,还注重任务的目标和结果;(2)交际语言教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者的需要,通过既定的教学途径来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而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主要为学习者提供参与以意义为焦点的开放型的交际任务的机会来达到教育目标。(3)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比交际语言教学法中的“练习”更具现实性,任务活动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作意识得到全面发展;(4)交际语言教学法提倡学生在课堂尽量使用目标语,适当利用母语,而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5)交际语言教学法重视话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交际语言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许多方面有着直接联系,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交际法为基础,是交际法的纵深与发展。交际语言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它的特点是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已达到交际目的。但任务型教学法更明确地提出了“任务”,并强调“任务”完成的结果。任务型教学法不仅继承了交际法中“做中学”情景教学,而且明确了学习任务,教与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并把评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质量纳入最后的评估当中。

拿新西兰的生涯教育举例来说,其生涯教育从学前教育就开始了,教育课程包括5个目标:身心健康、归属感、沟通技能、学习参与和探索世界。幼儿园为孩子提供模拟的家电设备,帮助他们掌握生活技能;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会出现在孩子身边,但他们并不是替孩子解决难题,而是引导性地提出启发性问题,具体的任务还需孩子自己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信,从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进而对自身行为控制,形成对生活和工作的初步认识。而中小学以综合性教学为主,教学过程看似知识量不大,但通过学生主动从生活实践中寻求知识、收集信息、学会方法,使课堂的时空向生活延伸、向社会延伸,这对于他们将各种知识领域与相关工作之间建立联系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学校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主题班会等途径为学生创设生涯体会的机会,帮学生意识现在的学习与自己未来发展的关系;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通过生涯教育的推进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之中,使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体验真实的活动,掌握社会生存和发展技能,形成对社会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

怎样才算一个好老师?一位外国的老教师如此总结:首先,你起码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其次,你必须热爱你所教的那门课;第三,你必须热爱你的学生。江西教育学院的一位优秀校友王水发教授在之前的演讲中说道,看一个老师是否是一个好老师,就应该看他是否有师德,即个人品德素养和职业道德精神。目前中国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可总结为:“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和“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例如,当教师的家庭与工作发生冲突时,有些老师只选择考虑家庭;有些老师会在办公室里炒股票、玩游戏„„

雷夫•艾思奎斯——一位美国的最佳教师,让他第56号教室的问题学生到在期末考试甚至在以后的人生都取得了非凡成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这样总结教学的成功:(1)不要只是抱怨,而要积极作为。(2)教人做人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3)当老师信任孩子的时候,一切成功都有可能。(4)要孩子优秀,老师应该成为榜样。(5)适度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6)教师要有很强的课程设计能力。(7)内省式成长比外压式教育更有效。(8)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校、课堂变成让人激动、令人向往的地方。(9)让孩子接触艺术、热爱艺术。(10)教师要为孩子多创造学习的机会,让孩子成为互动的学习资源。

为提高教师的个人品德素养和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建设强大的先进师资队伍,学校和老师应致力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建设“相互关心、相互欣赏、相互信任”的学校文化,改革课堂方式,让课堂里的老师和学生都活跃起来!

参考书目:

(1)《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5卷第5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外国教育研究》第八期,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2:对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

摘要:本文从产生和理论基础、教学理念、评价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几个方面了介绍了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并对二者在教学理念方面做出了比较。

关键字:交际法 任务型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

一 交际法的产生和理论基础

交际法又称“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较早称为“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意念—功能法”(notional-functional approach),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交际法产生于7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在英国,创始人为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代表人物还有英国的语言教学家亚历山大(L.G.Alexander)、威多森(H.G.Widdowson),荷兰的范埃克(J.A.VanEK)等。交际法最有名的教材是《跟我学》。(刘珣,2010)

交际法语言学理论基础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形成高潮的社会语言学。交际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系统,其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语言学不应仅仅研究语言的形式,更要关注语言要完成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在人们社会交往中受到的制约因素,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规则、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更要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得体地运用语言。

交际法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心理语言学。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分析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确定都必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交际法还认为,学习者在言语中出现一些错误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学习者所追求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交际,而只能是有缺陷的但有效的交际,因此,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不应苛求。

二 交际法的教学理念

交际法所遵循的教学基础原则是:1、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而不只是以教师不中心,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2、使用的教材需要反映语言应用的广度。3、课堂采用的程序要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如教室的布局要适合于成对或小组活动。

交际法的根本点是,它所采取的一套方法能促使语言学习者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进行语言活动,这些活动是有目的性有交际意义的。教学要为用语言进行有效实践创造条件,要把学习手段与其最终的目的——即为交际的目的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三 对交际法的评价 交际法博采众长,吸收了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等教学法的长处,并注意克服它们的缺点。交际法的优点是:

(1)注意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3)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4)交际法仅传授有关而且必需的语言,比那些试图教给学生整个语言体系的方法更节省时间和精力。

(5)从长远的观点看,交际法交给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语言的适当技巧,因为它是建立在与这些实际用法十分接近的基础上的。

交际法存在的问题是:

(1)以功能为主编写教材,打乱语法本身的系统,增加了学习语法的困难,学生难以获得系统的语言知识。

(2)在起始阶段,交际法使习惯于其它方法的学生感到困惑。

(3)同一功能可用多种形式表达,如何选择和取舍,没有客观标准。(4)交际法比提到的其它方法更难评估和测试。(5)允许学习者犯错误易走向极端,对学习者的错误不闻不问不利于学习者的进步。

(6)把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融汇到交际情景中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难题,造成课堂对话中的假设情景缺乏真实性。

交际法还存在着潜在的问题。交际法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对于如何把握时机和方法加以有效的干预,交际法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能力和适应性。教师还必须在外语方面具有极强的能力。

四 交际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交际法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言语交际的准确与得体性,使用教材的自然性与教学过程的交际化等观点都适合于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汉语的听说技能。但是相较于其他语言,汉语的汉字阅读书写却是一大难题。交际法只把重点放在了言语的交际上,必然会忽略了汉字,语法,写作等语言技能。而且,在交际法运用的过程中,若学习者急于把意思表达出来,而不注重语音的准确性,必然也会使发音也不准确,到最后只会更加加重学习者的洋腔洋调,而且其他技能也掌握得不够好。

对外汉语的教学应该是汉字,听说,阅读,写作等全面发展的,单用交际法易于造成语言的石化。交际法主张非影响交际的错误尽量不加以纠正。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声调乃是一大重点与难点。声调的学习在初级阶段就应该掌握好,但是在往后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会经常犯下说话没声调或声调不准的错误,但是他说出来的话我们都能懂,这样是不影响交际的,那么按交际法说来就不应该加以纠正了,这样就使学习者长期犯这样“不影响交际”的错误,就易于造成语言的石化。尤其是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如果学习者的汉语基础薄弱,对于汉语言语交流的语句了解甚少,那个就无从开始交际了。

五 任务型教学法的产生和理论基础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理论。该理论是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遵循“在做的过程中学(Learning by Doing)”原则,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它以语言习得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和课程理论为基础,强调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从而掌握语言。任务型语言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参与使用,互动体验、感悟的交际课堂活动实现自我价值。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诸多交际教学途径中的一种,可以说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教学思想仍然在交际语言教学思想的理论框架之内,其主要的教学原则和理念与交际语言教学的主张是相同的。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解释除了有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理论依据之外,外语教学领域内的实践研究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受到主流教育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面的影响。

六 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不是一般的、孤立的或者任意组合的课内或课外的教学活动,而是整个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任务的形式用语言处理模拟的或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语言,又可以发展学生本身,因此任务自身也具有教育价值。

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有:

(1)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过程应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发挥主动性、语言运用的创造性,体现出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充分重视;学习者积极的认知参与、主动思考是学习发生的前提。

②要让学习者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运用语言、丰富他们对目的语的感悟和理解。这将有利于他们概括出规则、对目的语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

③要让学习者有机会能够从他人对自己语言运用的反馈中形成关于语言和如何运用语言的进一步认识,并有机会反思语言,形成对学习对象的批判思维。

依此原则设计的教学必然表现为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如何学、如何促进学。(2)强调“情境”和“上下文”在形成对语言的整体、动态认识中的重要作用语言的运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3)强调“合作学习”对语言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任务型教学显然对小组学习的这一作用予以了充分重视。同伴和小组学习是任务型教学的主要方式。任务通常是两人或小组一起合作完成的。一方面,学生们必须设法理解别人并表达自我,为确认理解准确无误还要学会解释和澄清意义;另一方面,他们不得不倾听一些目前语言能力所不能及的语言(表达形式),但这些语言(形式)有可能被同化吸收,将来派上了用场。合作必有交流沟通和意义协商,必有真实意义的交际产生。因此,合作本身也为语言实践创造了机会。

(4)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学习环境应具备促进语言学习产生的实质条件:尽可能选择真实的语言素材、提供丰富充分的目的语接触、创造大量的有意义的交际机会、通过合作学习形成促进、支持学习的氛围。

七 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评价

任务型教学的进步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体现了新的语言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使学习者达到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是为学习者提供有利于语言学习发生的条件和环境。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正是这种全新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导致了教学范式的转换,使课堂上的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任务型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和主体,他们有了更多用目的语参与交际活动,强化认知过程,表达学习和情感需求的机会。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为完成任务与小组、同伴积极协商,并要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任务型教学则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任务型教学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过于偏激。对于初学者,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接触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规则的学习更是必要的。

第二,任务选择的随意性。任务型教学很难做到有章可循。这必将大大影响其可操作性,也将导致认识和操作上的混乱。

第三、适用范围的局限性。任务型教学作为在目的语环境中的教学或许很有效,但若用于将目的语作为外语来学的环境中其适用范围是有限的。

八 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上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其一,教学内容相对缺乏系统,很难作到循序渐进。其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任务的对外汉语教学要求汉语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既有至上而下又有至下而上的全面综合的把握和领会,同时还要求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学生的具体差异等灵活机动展开教学活动,以最终保证汉语教学的有序和有效性。任务的选择与设计,任务的难度,学生先前语言技能的了解和把握,以及任务所需要达到的最近发展区等都是对汉语教师基于任务开展教学活动的挑战。其三,针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现实状况,不仅仅对在汉语课堂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缺乏研究,而且少有系统、成熟的基于任务教学编撰的汉语教材。

马箭飞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按照交际任务在交际活动中的功能话题及范围内容归纳出初中高三个级别的汉语交际任务项目。2002年他又在另外一篇文章里从对外汉语教学大纲设计的角度进一步论述了汉语交际任务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分类和分级,同时初次提出了建立以汉语交际任务为教学组织单位的教学模式的设想。盛双霞(2007)提出,对外汉语课堂比较适用的有如下几种任务:

(1)交换和传递信息类任务,比如用于生生和师生之间互相了解互通资讯的对话和交流活动,以及故事接龙等合作活动。

(2)解决实际问题式任务,水平低的学生可安排如订房间,点菜、买票、打电话、问路等任务,水平高的学生可做咨询孩子上学、医疗保险、办探亲访友签证等任务。

(3)辩论活动等交换意见式任务。

(4)决定式任务,比如在学校附近有几家特色小吃店,价格、服务、环境各有不同,让学生来交流讨论哪家店的性价比最高,最后达成一致的决定。

九 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比较

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都是目前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界最被推崇、看好的教学法,在教学理念方面,邱瑞君(2007)比较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有:

(1)遵循交际原则、任务原则和有意义原则(2)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3)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小组活动(4)强调语言的流畅性和得体性 两者之间的差异是:

(1)交际法重视交际的过程,目标和结果不是很重要,任务型教学法则强调目的和结果,教师完成任务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2)交际法属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者的需要;任务型教学法则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主要为学习者提供参与以意义为焦点的开放型交际型任务的机会,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

(3)交际法通过交际来学习语言,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4)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和交际法中的“练习”不同。任务具有目的性、开放性、生活性;而练习通常只有教学目的。

(5)交际法提倡尽量在课堂上使用目标语言,适当利用母语,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6)交际法重视话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交际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许多方面有着直接关联。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交际法为基础,是交际法的纵深与发展。交际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能力,它的特点是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语言活动,以达到交际的目的。但任务型教学法更明确地提出了“任务”,并注重任务完成的结果。任务型教学法不但继承了交际法“做中学”的情景教学,而且明确了学习任务,教与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并把评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质量纳入最后的评估当中。

参考文献:

刘珣 2010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马箭飞 2002 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马箭飞 2000 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邱瑞君 2007 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之异同,《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 盛双霞 2007 基于任务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国大学教学》第3期 魏永红 2003 外语任务型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赵振华 莫新语 2005近年来我国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述评,《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第8期

篇3:对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

从以上两个概念不难看出,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就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更注意信息沟通, 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活动更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较大。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 任务型教学至少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以任务为中心展开语言活动, 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二是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 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应该是具体的。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之前首要重视的问题是明确对于“任务”的理解。任务这一概念是任务型教学法中的重要概念, “任务” (task) 一词进入应用语言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 Candlin将任务定义为“一组涉及学习者的认知和交际过程, 以集体的形式对已知和新信息进行探究, 在社会语境中完成某一预期或临时目标的可区别的、相互关联的问题指向型活动”。任务与传统的“练习” (exercise) 或通常意义上的“活动” (activity) 有着本质差别。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 任务具有目的性, 即任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和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第二, 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 而练习总是产生语言性结果。第三, 任务具有开放性。第四, 任务具有交际性或互动性。任务通常是集体性和合作性活动, 任务的履行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

以下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和一点心得体会。

在学习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一Module 4 A Social Survey-My Neighborhood之后, 我们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做一项调查, 任务以调查报告的形式用英语完成。学生根据居住社区的不同分成了神黄区、旁歧区、黄花脑区、神山区、涉县区。在两个星期的调查和合作之后, 学生们基本完成了这项任务。在课堂的任务展示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参与了展示, 有的小组是以导游介绍的形式完成的, 新颖的内容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 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其中问起了小导游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的小组用自己拍摄的小区的各个角落的图片做的幻灯片再配以小组成员写的英文介绍, 让大家在真实的环境里学习了语言。

还有一个典型案例是在高二学完了外研版高中《英语》Book6 Module 3Animals in Danger这个主题之后, 设计的任务是介绍濒危野生动物。本次活动第一阶段是各小组由组长负责组织, 将本组选题上报给教师。第二阶段由教师把关审查各组选题。第三阶段由组长分配任务, 组员查找资料完成课题。第四阶段由教师检查各组完成情况, 并作出相应指导。第五阶段是各组成果展示。第一组的主题是“还北极熊一个冰雪世界”。一些可爱的北极熊的图片和北极熊在冰上随音乐起舞的视频立刻让大家对他们的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组展示的主题是华南虎, 他们通过专家访谈的形式展开话题, 形式新颖, 让大家学到了很多关于和华南虎有关的单词。第三组是介绍麋鹿的专题, 他们是以记录片的形式汇报的, 大量的视频和资料再加上常坤同学浑厚的英语配音, 俨然是英语版的动物世界。从这两次典型的任务型教学的课例之后的反馈来看, 学生们认为完成任务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也丰富了他们的英语知识, 他们自己也获得了展示优点的机会。

篇4:对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交际愿意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1985年McCroskey和Baer首次提出交际意愿(WTC),随后MacIntyre将交际意愿应用于二语习得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二语习得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教学方法,在这之中任务型教学法(TBLT)广受欢迎,越来越多的研究侧重于任务型教学法。Weaver (2007)和Sachs (2007)在任务型教学法对英语学习者的使用英语的多少和不同任务的类型,对英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合作型任务会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使用量。Weaver (2007)还发现英语学习者接触任务型教学法的时间越长,他们越愿意在课堂上使用英语。然而,很少的研究真正涉及在中国英语课堂教学背景下,任务型教学法和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交际意愿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形下,本研究非常有必要。针对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两个研究问题:对学生的英语交际意愿前测和后测结果会有显著差异吗?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态度是什么?

一、实验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准实验研究,53名实验对象是来自天津某高校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接受了为期16周的使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口语教学。在学期开始和学期末对所有学生都进行了一次关于英语交际意愿的问卷调查,而针对前测结果和后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的回答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学期末,笔者抽取了12名学生,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半结构式访谈。

二、实验结果

在对交际意愿的前测结果和后测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之前,两次测试的结果都提进行了正态分布检验。从 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通过Kolmogorov-Smirnov检验得出两次测试的显著性概率(Sig.)分别为.200和.200,大于.05,而Shapiro-Wilk检测得出的显著性概率(Sig.)分别为.336和.604,也大于.05,说明两次测试的结果呈正态分布,可以继续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4显示两次测试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52)=-4.523,p<.01),而表3的结果表明学生后测交际意愿(M=97.47,SD=14.916)要高于他们的前测交际意愿(M=88.64,SD=14.384),以上这一切表明任务型教学法对学生口语课堂上的英语交际意愿有积极的影响。

根据学生的后测结果,53名学生被分成高中低三组。通过与前测结果对比,从三组学生中共抽出的12名学生接受了访谈。访谈问题主要针对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态度展开,结果12名学生都表达了对任务型教学法不同程度的积极看法。他们认为同以前的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更有意思,形式多样,能更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三、结论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课堂内英语交际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任务型教学法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课堂上的英语交际意愿有积极影响。这说明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针对中国课堂上学生不敢开口大胆说英语,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使学生开口说英语,继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但是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广泛性,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证明。

【参考文献】

[1]Adams, R., & Newton, J. (2009). TBLT in Asia: Constraints and opportunities.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19, 1-17.

[2]Clement, R., Baker, S. C., & MacIntyre, P. D. (2003).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s second language: The effects of context, norms, and vitality.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22(2), 190-209.

[3]Ellis, R. (2003). Designing a task-based syllabus. RELC Journal, 34(1), 64-81.

Ghonsooly, B., Khajavy, G. H., & Asadpour, S. F. (2012).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among Iranian non-English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31(2), 197-211.

[4]MacIntyre, P. D., Baker, S. C., Clement, R., & Conrod, S. (2001).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social support, and language-learning orientations of immersion students. SSLA, 23, 369-388.

[5]Nunan, D. (2012).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6]Peng, J. (2007).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n L2 and integrative motiv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an intensive English language program in China. University of Sydney Papers in TESOL, 2, 33-59.

篇5:语感教学和任务型教学法

语感教学和任务型教学法

刘鹏凌

摘要:在中国多年以来一成不变的英语教学模式是“翻译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考试分数,但英语学习者并不能自然流利地在生活中使用英语,造成了多年以来的“哑巴中式英语”。中国英语教学的最大弊端就在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机械化的英语教学忽略了学生语感的培养。通过对语感、语感教学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的介绍,以及对于他们各自一些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分析,希望能推广语感教学的概念并且为中学英语教学提供建议。

篇6:对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几点理解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感知、体验、实践以及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大量的结对练习(pair work)和小组活动(group work)。学生在完成各样任务的时候,运用语言的机会大大增加。这种教学方法所追求的是大量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语言的真实使用。

但由于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缺乏全面的认识,对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缺乏经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以下是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曾有的和见过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愿意和大家一起探讨与分享。

错误观点之一:任务等同于各种各样的练习和活动。

由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兴起,最初很多一线教师只是粗略地将原来每一个教学步骤生硬地更名为“任务一”“任务二”……例如在导入部分,提供给学生一些与阅读课文内容的相关背景材料,教师在幻灯片上这样写到:“Task 1: Read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ory.”显然这并不符合一个任务的定义。这只是任务前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动,通过输入与任务相关的语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在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思维,叫做“预热”即warming up更恰当些。

错误观点之二:任务型语言教学不讲求语法。

这是笔者以及很多教师在初步接触任务型语言教学时所持有的错误观点。因为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往往是通过接触一些一线教师的一些优秀课例来理解一些新的课程理念,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各种精心打造的完美课程,这些课例很大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语法教学。日常教学并不是排斥语法,而是主张在新的语言点介绍之后,尽可能让学生多进行大量的语言活动,增加接触语言点机会。学习者实际上需要的,不仅是有在不同情境中反复接触含有这项语法规则的实践机会,语言的输入当然应该包括正确的语言规则的输入,因而语法教学绝不应该是我们所要摒弃的内容。

错误观点之三:只有小班授课才能使用任务型语言教学。

班级大,教室空间有限,是否也能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呢?小组和结对练习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这不仅在时间上和机会上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也有助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和增强学生自信心。看来任务教学是适用于大班教学的,关键是我们在布置任务是,要考虑到能是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任务的完成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并不是是否采用任务型教学,而是究竟怎样更合理地去设计任务。

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要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多采用诸如游戏、表演、问卷调查、手工制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任务要真实

学习者在语言活动时做的事情应该是他们自己想做的。他们的行动是经过自主选择的,他们表达的是他们的真实感受。那么我们设计的任务要有情景,有语境,这样的任务才有意义。比如以动物为话题的单元,老师给了学生一些列可作为宠物的小动物,先说出他们的名字,继而思考你愿意养那种小动物为你的宠物,为什么?这一些列的问题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可见,只有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即是生活,生活也是学习。

三、任务要有结果

任务的结果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许多任务可以是具体,实在的一个成品:如写一张课表,画一幅自己房间的画,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表演情境对话等等。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可采用调查,访问,讨论或辩论的形式来展开。

四、任务要有梯度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比如以“问路”为话题的单元,我们可以有梯度地依次设计这样几步任务:任务一:来我家!自己画一幅自己家所在街道的图画,标出路径,口头陈述来我家的路。任务二:请问,我该怎么走?每一个小组成员将去自己家路上的典型建筑物依次写在一张纸上,表演出问路―答复―答谢―达到目的地―主客对话等一些列情境。任务三:我来当市长!你认为自己所在的城市中还缺少哪些必要的设施或者需要整改的布局,经过小组讨论,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方案。这三个任务有明显的梯度,由易到难,由课堂延展到课外,同学们乐于参与。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任务选择的难度要适中。

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注意设计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用英语做事情。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二)活动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篇7:对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并完善知识结构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类型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有效地认清自己学习英语的优缺点,并能得到及时改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初中英语;口语练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英语的广泛应用要求社会培养英语人才,尤其是口语方面的能力。针对当前的社会需求,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要实行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任务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体会学习的乐趣。

一、提升学生对任务的自主接受能力

作为任务型教学法,初中英语老师首先应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英语能力,了解自己对英语的哪方面知识感兴趣。老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学生自主地接受口语任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话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等方面来布置任务,与学生共同探讨任务的类型与内容。

二、指导学生设计对话

在制定完自己的口语对话范围之后,老师要积极指导学生用交际式口语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分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口语交际练习。在口语练习中,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经历、兴趣等说出自己的见解等,并且所有学生都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了解到自己在学习英语方面的优缺点。

三、帮助学生对口语练习的深化

口语练习过后,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接下来的强化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关注自己知识结构的缺点,并指导学生在课后完善知识体系脉络。以该次的口语练习为例,英语老师指导学生查找国外的一些相关文化资料,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出自己喜欢该国家的原因,这样学生在课后的任务完成中同样也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并且对口语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掌握方法。

综上所述,掌握好英语口语的任务型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口语技能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教学法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了英语水平,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的信心,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对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

1. 任务型教学的主要设计原则

1.1 真实性原则

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就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 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 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的交际用途, 把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自然而有机地结合起来。

1.2 交际性原则

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体现出来的, 教师在设计活动、完成任务时, 应尽力创设真实的语境, 注意设计具有信息差的活动内容,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语言的交际过程。

1.3 创造性原则

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 乐于接受挑战, 如果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只是浅层次的交际活动, 缺乏一定的创造性, 就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甚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因此, 任务的设计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食品、购物和形容词的比较级后,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假如明天我们要举行一个圣诞晚会, 给你们每组50元, 小组讨论要买哪些圣诞礼物, 看哪一组把50元钱充分利用, 不浪费, 而且所需要的东西都买齐。学生要想出色完成任务, 就必须先去商场作调查, 按实际价格计算, 每个小组列一个购物单, 买什么东西, 花多少钱, 还要写出买此物的原因。每小组派一名学生做汇报。这项任务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和现实相结合, 锻炼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培养了语言运用能力。

2. 任务型活动要贴近生活, 激发兴趣

趣味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只有对活动感兴趣, 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趣味性在任务型教学中就是所设计的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 使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在讲食品这一单元时, 我发现许多食品, 像hamburger, french-fries, juice等是我们在麦当劳里经常看到的。麦当劳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地方。调查发现, 全班同学都去过麦当劳, 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去麦当劳购买食品的活动。当我问谁想扮演麦当劳叔叔时,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我为一个孩子戴上麦当劳叔叔的头饰, 他高兴极了。在购买的过程中, 调皮的孩子也能认真听别人买什么, 能够告诉麦当劳叔叔:I like hamburgers。当他们拿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食品时, 那种发自内心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在讲Numbers这一单元时, 我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数字, 如生日、电话号码、车牌号等。在课堂上, 学习完one—nine后, 要求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数字告诉同伴, 并记录下同伴告知的数字, 比一比谁记得多而准。学生对这一任务非常感兴趣, 课上积极主动地做“事情”, 有的学生还把班上同学的电话号码制作成通讯录, 兴致极高。

3. 任务型活动要层层深入, 关注全体

任务型活动的设计, 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外, 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差异, 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 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 我们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学生在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时, 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 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 教师可以给同样的材料, 但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 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也可以把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给不同学生, 共同执行一个大任务。执行过程中,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优差结合, 团队成员各尽其职, 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 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4. 阅读课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4.1 任务前扫清障碍, 提供语言知识及文化背景支持。

(1) 短文介绍法。针对所教文章的生词、句型及短语, 老师可以设计一篇短文将这些知识点全包含于内, 并且这篇短文最好以故事题材为主。然后领着学生学习这篇故事即可。故事的吸引力可以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这些生词、句型及短语。 (2) 练习法。针对本篇文章的生词、句型、短语,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将这些知识点引出。例如,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补全单词。 (3) 形象呈现法。有些生词是描述直观动作或物品的, 就可通过直接呈现出这个动作或物品的方法教学生词。 (4) 复习法。主要针对学生遗忘了的生词, 可以用听写的方法进行。 (5) 介绍法。主要介绍文章的文化背景, 最好用多媒体展示出能体现文化背景的图片或影片并配以解释说明, 使学生能真正地理解这些背景知识, 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2 布置“教学任务”。

“阅读训练”类: (1) 阅读文章, 判断哪一题的内容是故事中谈到的并且指出该内容在故事中的具体位置; (2) 阅读文章, 判断哪一题的内容是故事中要表达的意思, 但文字上没有直接的阐明, 请说明理由; (3) 说出哪一题含有你认为故事作者会同意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4) 阅读文章, 完成表格内容; (5) 阅读文章, 回答问题; (6) 快速阅读, 比比谁读得快而准。“写作训练”类: (1) 观察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的。 (2) 模仿该文章所运用的方法写一篇自己的文章, 要求有完整的4句话。“说的训练”类:复述文章大意。“听的训练”类:听录音并回答问题。“猜测”类: (1) 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义; (2) 根据文章大意猜测画线句子的意义。

4.3 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发展交际策略, 培养学生情感态度。

任务布置后, 在扫清障碍的条件下学生会努力完成任务, 但难免仍会有生词、句式的障碍。此时, 老师就是帮助者、指导者, 要鼓励学生向他人请教并且相互合作。简单问题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 复杂问题可由小组讨论完成。

参考文献

[1]背包走天涯的日志.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2]伍艳芳.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

篇9:对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英语语言

一、任务的涵义

任务是指学习者运用目标进行交际以达到某一结果的活动。任务一般具有五个要素:(1)使用语言的目的;(2)产生目的的情景;(3)思考和行动的过程;(4)活动将导致结果的产生,这个结果包括具体可见的作品和问题的解决两大类别;(5)学生需要借助他们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来完成任务。

二、任务的选择要体现人文性

选择任务既要注意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渗透,也要注意社会、生活、交际、跨文化的相互渗透,并要融哲史、文学、艺术、环保、法律于一体,使学生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使学生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不断培养。

三、任务的设计

任务的设计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任务设计要坚持从实性:第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本着各有所需,各尽所能,教有重点,学有收获的宗旨,设计学生可接受的任务;第二,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可以把活动设计成若干种形式,确立不同的要求或难度,让学生自己决定进行哪些活动、应达到什么要求;第三,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去设计真实的任务,任务要有系统性、延续性和激励性;第四,要积极主动地挖掘现有的校内外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条件的实际去设计任务,任务的设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构建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并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

四、任务的执行要注重实践性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靠扎实有效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去实现任务的目标,在“游泳”中获得“游泳”的技能。

五、任务的实施

新课程英语内容庞杂、头绪较多,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进行实际英语操作或对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

(一)师生互动创造英语语言环境

英语语言环境的创造这一环节,历来是教师讲课的难点。通过语言环境的重构这种模拟演练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英语的认识,而且能够得到英语语言的实际操作。

根据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我们的课堂教学一般是这样设计的:教——导——学。先讲单元要点,视(试)听有关资料,然后结合话题,让学生模仿例文,分组进行讨论,有主持人,有记录人,老师充当指导者或者导演。学生讨论结束后由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各组。由教师讲解讨论的要点,或者是交际的语言点,最后让学生趁热打铁,依照材料的格式,根据讨论的结果写出相应的书面表达材料。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语言背景,指导学生到网上去搜寻知识,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评价。这样既保证了学习的时代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保障了师生对课程资源的再度开发和利用,有助于教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能力:在课堂互动式教学中,学生不仅扮演各种角色,而且需要相互沟通、配合,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2.书面表达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模仿练习,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基本也达到了语句通顺、表意清楚、格式正确。

3.口语表达能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都要求学生沉着冷静,说话准确,口齿清楚,这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二)情景交融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实施任务型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教学对象是渐渐走向成熟的孩子,他们有着属于他们年龄段的生活、学习经历,诸多因素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超越自我,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作为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坚持读书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教师要丰富知识库藏,完善知识结构,始终保持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渊博的学识。始终关注学科研究动态,吸取最新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搜集实例材料,发现新问题,丰富和更新教学和研究内容,及时把新的教学理念反映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2.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师,除了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以外,还需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你措手不及的,因此老师除了备好课以外,还应提高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但是这种应变必须是谦虚、坦诚的。

3.教师自身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任务型教学的形式为用语言(口头的、书面的或综合的)处理模拟的或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前后相通,内外一致,课内贯穿、课外拓展,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对“任务”进行很好的设计,还要较为准确地估计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配合意愿;其次教师要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虽是相同的课程内容,但学生不同,课堂上的授课情况就不相同,课后的反思也不相同,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下次授课质量。

篇10:对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

摘要:“任务型”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不仅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确立均以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各方面潜力为其重要的出发点,而且教学方案的制定本身就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的变革。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真实性任务 趣味性任务 任务设计

国家教育部2003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在大框架下为我们规划了“任务型”教学方式的教学思想及表现形式,其《前言》中写道:“它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近来备受关注。教师们在英语教学策略方面,都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而尽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在任务型语言学习中,由于有完成任务的刺激和兴趣,学生使用语言和交际的手段和范围都大大地扩大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而大为提高。

一、真实任务教学

与传统教学法中把课堂活动视为任务,进行大量的无意义语言练习不同的是,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英语教材经近年来的几次修订,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初中教材内容几乎囊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从理论上讲,每一单元都可以用来作为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话 题材料。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由于教材内容所涉及的社会生活方面的宽狭和与学生关系的近远,有的单元内容较难从中确定话题或安排任务,有的材料容易确定话题但该话题较远地超出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的范围。如八年级上册UNIT 7中有一任务安排,需要学生之间互相介绍三明治的做法,而实际上我们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sandwich是何物,所以对它的做法根本无从说起,而对中国菜的做法虽然了解,但却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地补充课外的相关词汇,如普通中国菜的做法,中文中煎、炒、蒸、炸该怎么说,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面对的事物,而不是一些不常见的国外食品。另外,课文中出现学生互相询问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vacation? How’s the weather there? How’s the people there? What are you doing there? 等之类的对话,在欧美国家,度假风气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兴盛,对他们的孩子来说,go out for vacation是一件在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在我们国家,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大多数孩子几乎都没有了旅游的经历,所以出现了询问假期外出旅游的对话,只能根据自己从书本电视上获得一些城市信息,进行瞎编。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把外出旅游的对话改成互相询问家乡的一些风土人情的对话,这对学生来说,就生动形象多了,说出的对话也不再是根据课本生搬硬套,而有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任务型教学是语言意义和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不是单纯基于语言形式的教学。老师必须根据学生语言基础及社会文化环境,选择他们真实生活会遇到的话题。任务设计地真实,可以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学习语言。针对以上情况,国内众多学者也提出了“将国外任务教学成果实行中国本土化的转变”的理论,使学生真正获得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相关英语知识、文化、技能、情感态度等的能力,而不是在侧重语法的考试中得分不错,在真实的交际场合中却束手无策。

二、趣味任务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任务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现在我们所倡导的任务教学的关键是对任务进行界定,在学习任务中,学习那些词汇、那些语句结构等一般都有明确地呈现在教学内容之中,新教材中也根据这些学习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活动,但是,语句结构的单一,使得一些教学活动任务显得单调重复,学生一再重复该类对话,容易出现机械地背诵,而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七年级上册UNIT 7,整单元中出现的学习任务就是关于询问价钱的句式,How much is the T-shirt? 学生在该单元每堂课的对话操练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个问句,第一、二堂课中,学生还能表现出兴趣和热情,相互询问,但到了第三堂课,这个句子就慢慢显现出其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降了下来,面对这种情况,我就在班级组织了一场真人时装秀,允许学生穿自己喜欢的服饰来学校,展示自己最漂亮、时尚的服装,同时在网上下载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的品牌服饰图片,如 adidas, nike等,标上价格,让学生来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服饰,互相询问价格,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出来,学习热情高涨,班级里,询问How much的声音此起彼伏。

因此,在设计教学任务中,我们教师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为出发点,激发他们的兴趣,在那些十分乏味、枯燥的课文教学中发掘出一些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兴趣和有效性。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基础上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的最新发展成果。该模式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启示下提出的外语学习途径,是“交际法”的最新发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任务型教学模式把语言运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任务活动,使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鲁子问 《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2]高文 《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

[3]欧阳雪青“任务型教学的几点理性思考” [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年第8期 [4]乐燕飞 “任务型教学的理解和运用” [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年第8期

篇11:对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论述了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综合应用这两种教学法,构建以任务为载体,情境为依托,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意义,同时本文还阐述了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综合应用这两种教学法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任务型 教学法情景 教学法 高职英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理念变革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不再仅仅是装备学生的语言知识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在未来工作中处理涉外业务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很重要的。

1任务型教学法简介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TeachingMethod)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习者完成各项不同的任务来传授知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得各种技能。

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任务为载体组织开展教学。教学的过程即完成任务的过程。学习者在履行任务的实践过程中感知、认识、探索和应用知识,在“做”中学,“用”中学。鉴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实用性,它在语言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形成了“用语言做事”的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语言的应用型,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

(1)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2)以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的过程形式上转化为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形式多样的语言任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语言知识变为主动探索和应用语言知识。

(3)任务涉及知识内容丰富,信息量更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4)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然会牵涉一定的思维过程,从而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想象创新的能力。

(5)语言的首要功能就是交际,因此英语教学中的语言任务主要为交际性的任务,任务很多时候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还综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交际、合作、应变等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功处理涉外业务所必备的能力。

2情景教学法简介

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Method)是近年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之一,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习者一定的`感性体验,帮助学习者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在于:

(1)学生能身临其境的学习语言,抽象的语言知识与形象具体的情境相结合,学生能够有更真切的情感体验,以情促知,实现知与情的统一。

(2)语言的运用通常是在一定情景下发生的,语言与情景关联密切。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再现不同的用语场景,对于学生学习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大有帮助。

(3)贴近生活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为他们提供启迪,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

在强调“实用”的当代高职英语教学中,模拟实际用语场景,让学生在基于实际生活和工作的情境中学习操练语言是很有必要的。

3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综合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

高职英语作为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综合应用实践性较强的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成功创建以任务为载体,情景为依托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能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这两种教学法的优势,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综合运用这两种教学法开展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任务的设计

课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好学习任务。任务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1)真实性原则,即指任务要贴近真实生活,要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相关。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2)意义性原则,即指任务是有意义有效果的训练,要承载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只是一个形式性的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和完成任务是能获得有用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

(3)形式多样性原则,即指任务形式要因语言功能而异。用途不同,所用的语言形式也要改变。例如口头交际和笔头交际所用语言形式就不同,口头较随意,笔头较正式。因此语言任务形式应该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和辨别不同的语言形式对应不同的语言功能。例如,围绕“邀请”这一主题,教师可以设计两个不同形式的关联任务。任务一:写邀请函和回信。任务二:根据邀请函和回信进行情景对话。

(4)可操作性原则,即指任务应该是学生当前能力并且在当前课堂环境下可以履行的。任务程序不宜太繁琐,应该尽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任务。

3.2情境的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实”,帮助他们掌握实际的用语技能,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恰当情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通常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设置场景:

(1)运用教室里的多媒体投影仪及音响设备,利用画面和声音将学生引入场景。

(2)直接在教室布置任务场景,如舞台话剧一样,在教室模拟现实生活工作场景。

(3)运用实物做道具来创设情境。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方式经常会综合一起使用以创设完整的场景。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

(1)创设具有仿真性的情境。高职英语培养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对真实生活和工作场景的模拟,应该尽量逼真地反映真实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境。例如创设“电话咨询”这一场景时,可以通过改变桌椅的布局,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公司办公的场景,另外运用音响制造连续不断的电话铃声,来营造忙碌的商务办公气氛。

(2)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情境。使学生能尽快进入角色,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创新地完成任务。例如模拟“接待客户”这一场景时,可以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机场画面,把学生引入机场环境,学生在这些情境的启示下会很自然地询问客户旅程情况,这正是实际接待客户中的一个重要礼节。

(3)创设蕴含文化的情境。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高职英语主要是培养学生处理涉外业务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一些异国文化是必要的。在创设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透过情境向学生传达一些文化信息。例如在进行任务“宴请客户”前,可以以播放与外国西餐厅相关的视频导入情境。学生通过视频可以了解一些与西方饮食及宴客相关的文化,这样在稍后的以西餐厅为场景的“宴请客户”任务中,学生可以将所观察到的文化细节运用于实践中,不仅训练了语言技能,也加深了文化的理解。学生涉外交际的实践能力也提高了。

总之,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以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为基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其创造力,有助于任务的完成。

3.3结果的评价

对学生依托情境完成任务的结果应该通过分析情境来进行评价和指导。人们通常对于情境的印象比单纯的理论知识要深刻。通过情境的再现和分析来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语言知识,并体会情境与语言的对应关系,掌握如何将语言运用到对应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中,从而培养得体的用语习惯,切实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4结束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综合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构建以生活工作场景为依托,实际任务为载体,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既符合语言的习得规律,又适应当代高职教育的改革趋势。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熟悉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还要仔细留心实际生活,对于各种典型的职场活动和工作场景也要有所研究,不断积累与实际生活和职场相关的常识和经验,从而累积丰富的任务情景素材。另外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与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同时也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鼓舞他们的自信来帮助学生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综合发挥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的优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林立,易燕,马青.任务型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红莉,周瑜.情境教学法:英语教学探索之路[J].中国科技信息,(9).

上一篇:观山东省第六届小学英语优质课评选活动有感下一篇:许昌学院本科生创新学分评定与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