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实践观论文

2024-05-02

马哲实践观论文(共8篇)

篇1:马哲实践观论文

马克思主义意识观是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经常考查的知识点。下面老师针对意识的概念、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等方面为大家一一梳理,希望能帮助广大考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观。

一、意识的概念

人类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既是自然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

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反映形式,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即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后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其次,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劳动中发明了语言,劳动和语言一起共同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从其本质上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首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其次,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虽然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

三、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人类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要有:

首先,目的性、计划性。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正是在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指导下才具有了自觉能动性。

其次,创造性。人类意识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现象,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创造性地抽象出事物的内在必然性或者本质规律性。

再次,通过指导实践实现对世界的改造作用,不断从原始的自然转变为人化的自然。

最后,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物质和意识之间存在质的区别:物质是客观实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其次,物质和意识也存在密切的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意识能够达到对物质的正确反映;通过实践,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即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的条件。

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物化”过程,把观念的东西化为物质的感性活动,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增强六种意识

2.如何强化看齐意识严守纪律规矩

3.强化看齐意识严守纪律规矩专题讨论

4.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

5.增强四种意识,提升四种能力

6.增强“四种意识”新要求

7.六种意识三严三实

8.中共首提四个意识有何深意

9.遵守六大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篇2:马哲实践观论文

——观《地球公民》有感

“我们优雅的享用我们的正餐,血腥的屠宰场被精心的隐藏起来。”——爱默生。

一幅幅血腥的场面,一声声绝望的惨叫,一排排阴森黑暗的屠宰场,一台台冰冷无情的机器,一堆堆支离破碎的残肢断体……惨绝人寰的场面随处可见,哀怨无助的啼哭此起彼伏……我不禁扪心自问,人类,你的人性哪里去了???!!

英语单词Earthling,意指地球上一切居民。它不只是针对人类而言,更包括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命。然而愚蠢的人类自认为是最完全的生命体,这他们所处的世界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在这股极端的物种主义思想影响下,每天有成千上万的生命惨遭杀害。当人们享受通过折磨、残害其他生命所带来的快乐之时,地球变成了令人不忍卒睹的血腥地狱……

不管怎么说,自然已经赋予了动物知觉与感受的能力。如果他们对痛苦没有知觉的话,难道他们的神经系统是个摆设,是麻木的?我们应该对此作出更合情合理的解释。但一事可以肯定:动物被捕杀用作食物、服装、娱乐和科学实验,对动物的屠杀都在 光天化日之下进行,他们都死于痛苦。

然而,我们宁愿让良知沉睡,也不想去了解真相,我们不缺乏发现真相的能力!割喉,棒打,电击,剪耳,断尾,扒皮,活剖,火烧,断食,毒气,辐射......任何你想得到或想不到的虐杀方式,被用来对付提供人类食物,衣着,陪伴,娱乐和医疗改善的各种动物们。我在看的时候,脑海里一直萦绕一个念头,人类究竟可以卑劣到何种程度?当我们回顾动物对于人类的生存有多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完全依赖于他们。例如伙伴……食物……衣服……运动和娱乐……以及医疗和科学实验,非常具有讽刺意味……我们只看到了人类对这些非人类衣食提供者的完全蔑视。毫无疑问,这就是所谓的……恩将仇报。

我们总是能从各种媒体中获得诸如人类正在高速发展之中,但是,人类,真的在进步吗?我们是不是正在加速地走向灭亡呢?我们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欲望,这不正是一切的祸起之端吗?长此以往,2012将不再是个泡沫……

现在我们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后果,我们的健康报告明显告诉我们,我们消费了过量的动物。癌症,心脏病,骨质疏松症,中风,肾结石,贫血病,糖尿病,以及其他更多的疾病。甚至我们的食物现在已经被污染了……而且是从最开始的源头上就被污染了。使用抗生素提高动物的体重,杀虫剂的过量使用,或者人工荷尔蒙的过度使用,使用人工色素,除草剂,杀幼虫剂,……合成肥料,镇定剂,生长和食量刺激物……难怪疯牛病……口蹄疫……赤潮……以及其他动物相关的变态宿主,已经在人类的公共场所中传播。大自然对这一切后果是无任何责任的,而是我们。所有的人类兄弟们:难道这些还不够吗?世界不是处于人类进步和扩张后的永久倒退中吗?

对许多物种来说,已经无路可逃了。似乎动物的命运,完全掌控在人类的手中,我们俨然成为地球的领主,恐惧威吓与慈悲怜悯兼具……但人类应爱动物,犹如有识之士爱惜无知之人,强者爱护弱者,当动物遭受苦难之时我们退缩,这种情感本身就说明问题,尽管我们试图忽略,有的人把对众生的爱护当做多愁善感,他们正是忽视了人性中重要而美好的一面。我们人类善待动物并不会使我们遭受任何一点损失,事实上我们人类本就应该保证动物们拥有幸福的生活……而且是长远的。

像我们一样,他们也是地球公民;就像我们一样,他们也正在生存;就像我们一样,他们也在寻找他们自己的安乐而并非不安;就像我们一样他们表现出各种情绪;简而言之,他们与我们一样,也是活生生的。我们都是地球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彼此联结,根本无法相互隔离!

改变时不可避免的,或是我们主动为之,或是由于自然原因被迫为之,是时候了,请我们每个人都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传统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的时候了。

篇3:马哲实践观论文

据报道2015年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在校人数将近2 000万, 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思想, 这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 注重对学生国家观的培养, 将学生国家观教育融入教学、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等全过程, 在润物细无声中渗透着国家观教育理念, 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国家观教育实践经验, 达到既培养人、教育人又塑造人与成就人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国家认同、制度认同的爱国主义情怀

国家观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以及制度认同观念。学校应通过课程体系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 将宣传“国家至上, 社会为先”的国家观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每年在全校范围开展一次“国家意识周”活动, 通过不同方式培养学生爱国家, 爱民族, 灌输“我是中国人”、“我为中国人骄傲”等国家理念;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迎国旗, 唱国歌, 向国旗敬礼;教室都挂有国旗, 每周二周会活动前例行全班起立, 举起右手, 面对国旗宣读誓言;每年国庆期间举行庆典活动, 组织党员学生宣读入党誓词, 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旗帜鲜明地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通过组织学生听讲座、知识竞赛、欣赏爱国经典影视和歌曲等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激情;树立国家体制优越性的信念,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三个自信理论融入到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 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历史的选择, 也是人民的选择, 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和规律。

二、强调以“中国梦”为核心的价值观念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明确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以及价值准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利用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等场所,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校广播、校园网与校园电视等传播平台,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事新闻结合, 营造国家认同的良好校风;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 培育和加深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培育他们共同的情感和共同的精神家园;利用阅报栏、墙报栏和宣传栏等载体, 粘贴“孝道中华民族的血脉”、“善曲高歌”等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 在学校笃行湖建造中国古典汉白玉游廊, 亭榭楼台, 质朴庄重, 营造出一片流连忘返的美景。

三、强化国家安全观教育, 培养国家安全意识

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把国家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将国家安全意识与爱国主义的内容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安全观的理念, 利用每年大一军训的平台, 对学生进行国家利益观教育, 军训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涉及学生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 同时, 军事国防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组织学生参观岳麓山抗战忠烈祠、烈士陵园等, 亲身感受抗战先烈“誓死卫国家, 以昭来者;壮气塞天地, 是曰浩然”的英雄壮举;将国家安全观理论知识贯穿到现实事件中, 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如国家公祭日举行公祭活动, 消解学生历史虚无主义的价值判断, 让学生牢记历史, 时刻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安全。

四、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

没有历史记忆便没有历史认同, 在历史比较和中西比较中, 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树立和坚定学生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振兴的理想信念。通过思政课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了解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 寻求民族复兴之路,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才找到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通过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增强民族自信心, 学院创造性地开发了“院长讲坛”公共选修课程, 系统讲解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及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并从世界其他国家对比中, 看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 认识到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从而增强忧患意识, 树立为建设强大国家的理想信念。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国家观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 将学生国家观教育融入教学、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等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制度认同、核心价值认同以及国家安全观和历史使命感。

篇4:从表象知识观到实践知识观

摘要:近年来,库恩与逻辑经验主义的关系受到重新评估,有人据此提出库恩并不是革命家而是保守派,这涉及到如何看待库恩哲学贡献的问题。文章认为库恩的哲学贡献在于促成了研究科学视角的转换,即从作为表象的科学知识转向实践中的科学活动,而后库恩时代的科学研究者,包括科学知识建构论者和认知科学家,均比库恩本人更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或许这正是库恩显得有些保守的原因。

关键词:表象;实践知识观;后达尔文康德主义

近年来,人们根据库恩后期的“语言学转向”,特别是他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批评态度,发现所谓的库恩革命更像是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某种修正。在一些人眼中,作为激进革命家出现在学术舞台上的库恩,其实是保守的改良派。库恩究竟是革命家,还是保守派?这个问题涉及到如何全面看待库恩的哲学贡献问题。笔者曾经撰文讨论过近年来对库恩的保守主义的解读。在此,笔者试图阐明的是库恩哲学革命的意义就在于开启了对科学知识的实践理解,这正是当前科学哲学研究中最有影响的认知取向和社会学取向的源头。

一、从表象到实践的科学观

(一)重新评价逻辑实证主义

自逻辑实证主义衰落后,列举其各种罪状成为提出“新”哲学主张的惯常做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逻辑实证主义这种哲学取向不再被认为是具有威胁的哲学运动,因而它的价值与意义也被人们冷静地对待,人们不再简单批评逻辑实证主义的错误,而是通过细致的哲学史考察,分析其出现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弗里德曼在《重新评价逻辑实证主义》一文中认为,后实证主义哲学家错误地理解了逻辑实证主义运动的起源、动机和哲学目标。实际上,早期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并不是要提供认识论的基础主义,相反他们的哲学也不是基于某些先验的普遍原则,而是根据近来科学中的革命性进展重新界定其哲学任务,以取代传统的心理主义认识论。

赖欣巴赫严格区分“发现的范围”与“辩护的范围”,充分地体现了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哲学诉求。我们不能讲逻辑实证主义者对研究范围的限制是一种错误,因为研究范围的转移体现的不过是哲学兴趣的转移。哈金明确提出,我们不能因为研究兴趣的不同,而指责对方错误,因为研究兴趣的转移,仅仅是把这类问题“搁置”(undoing)到一边。实际上,如果要坚持库恩的历史主义立场,借用库恩的术语,兴趣间是“不可通约的”,那么,我们最好不要指责说逻辑实证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哲学运动。逻辑实证主义关注的是科学知识的辩护问题,涉及到理论如何表象世界;而历史主义和新历史主义关注的是科学知识的演变,涉及到知识的发现问题,即获得科学知识的理论表象过程,以及表象方式的转变。这是完全不同的研究视角。库恩的贡献,正在于促成了研究视角的转换。

(二)从实践维度解读库恩

约瑟夫·劳斯正确地看到了库恩工作的意义。他认为,“库恩著作中最具革命性的方面来自于他所强调的科学研究的实践维度,而这一点几乎被所有的哲学解读者所普遍忽视”。他指出,当库恩“要勾画出一种大异其趣的科学观,它能从研究活动本身的历史记载中浮现出来”时,这种写作努力实际上是将科学视为实践领域而不是陈述之网的最有影响的尝试。劳斯重新从实践的维度,把库恩的哲学解读为关于科学实践的哲学。

科学哲学通常被认为属于认识论的,它关乎科学知识,相关的哲学问题涉及到科学知识的目标、结构、来源、方法和辩护。而库恩本人似乎也并未清楚地区分认识论的和实践的科学概念,因此他的观点看起来是要提出另外一套认识论观点。但是劳斯建议,如果我们把描述科学的关键从科学活动的产物——科学知识转向科学活动本身,那么人们所熟悉的概念,诸如“常规科学”、“危机”、“革命”均会发生变化。

在库恩之前,人们关注的是作为表象的科学知识,而不是更能揭示科学本质的科学实践。库恩在《结构》中并未考虑为科学知识辩护,而是想告诉人们,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专业训练和研究经历使科学家相信他们正在做的:会得到什么,他们能够做什么。这些能力由于他们实践地掌握一个或几个范式而整合起来,具体的科学成就给可能的研究指向一个有希望的未来。范式不能理解为共同体成员接受的信念(甚至意会信念),而是概念化或介入特定情形的示范性方式。接受一个范式更像是获得并使用一系列技巧,而不是理解或相信一个陈述”。库恩后来用“discipline matrix”这个词取代“paradigm”,就在于强调“disciplihe”中的“训练”和“规训”的含义。决定某个人是否属于同一科学共同体,不在于他是否有相同的背景信念,而在于他是否从事共同的科学实践。反常与危机也可以解释为科学实践的危机,因为反常现象使科学家不能确定该如何进行研究:什么样的研究值得继续进行,什么样的背景假定值得依赖,什么样的概念和模型可以引导进一步的研究。劳斯因此认为“库恩危机所引起的最根本问题,不是信念的矛盾,而是实践的不连贯。革命取得成功,是由于恢复了研究的动力”。例如,伦琴x射线的发现,开辟一个新的实践领域,而20世纪40~50年代由于引入超高速离心机和电子显微镜,促成了经典细胞学向现代细胞生物学的转换。这些新的研究,都在先前研究没有陷入困境(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样,科学进步不能理解为越来越逼近真理,而是通过革命“摆脱常规科学危机所带来的研究困境”。劳斯提出,库恩在哲学中导致的从科学知识到科学实践的转向,并不是让我们想科学应该如何,而是要我们哲学地思考科学。这实际上是要求自然地去描述科学实践,而不是提出什么规范性的原则。劳斯相信,把科学看成是实践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科学,以及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科学。

因此,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库恩大量运用历史案例或历史分析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发现科学活动中的规律或规则(这是库恩在1969年后记中明确反对的),也不是重构科学的合理性,而是要去揭示科学活动的实践本质,而这正是库恩哲学革命的意义所在。可惜的是,注意到逻辑经验主义内在困难的新一代哲学家,虽然也开始从历史的视角理解科学,但是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库恩工作的真正意义,在某些方面更像是传统的科学哲学。这特别表现在他们仍然把注意力放到科学实践的产物——科学理论上。

二、表象知识观的局限

(一)重构历史的合理性

拉卡托斯、劳丹、夏皮尔等人的立场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把科学的合理性建立在理论陈述对世界的表象关系上。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理论是一个一阶谓词逻辑构成的公理体系,理论陈述与经验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对应关系,理论语言通过操作定义可还原为观察语言,最终还原为可靠的直接感官经验。卡尔纳普的《世界的逻辑构造》把逻辑经验主义者的基础主义和还原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无论是用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方法论还是劳丹

的研究传统,都不过是扩大了理论的范围:遭受评价的,不再是单个的理论陈述,而是理论的集合。这种扩大后的迪昂一奎因整体论,并没有改变新历史主义对理论表象的关注:评价理论进步是预言更多的经验内容(拉卡托斯)和更高的解题效率(劳丹)。这些新历史主义者仍然没有脱离以理论为中心的表象知识观。

表象知识观关心的是知识的辩护问题。表象的知识观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形而上学。按柏拉图的理解,所有的知识都是对理念的不完善摹本,因此,如何恰当地表象理念,追求“真知识”成为认识论的主要目标。逻辑实证主义试图通过分析语言(观察语言和理论语言)之间的关系,从方法论上逻辑重构科学知识,从而实现为科学知识辩护的目标。新历史主义者则从实证主义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开始关注特定科学实践的细节,他们开始从科学方法论的逻辑结构转向科学史的叙述结构。夏皮尔把科学史设想为形成自主研究域的过程,劳丹把科学史看成是问题及其解决的历史,图尔明则把历史看成是选择性地采纳概念的历史。

实际上,新历史主义者试图在历史的叙述结构中,重构科学发展的合理性,以避免归之于库恩和费耶阿本德关于科学变化的非理性主义和主观主义。为此,他们希望能在元方法论的层面,维持足够的科学合理性、客观性和进步的概念。例如在拉卡托斯那里,一个研究纲领的理论和本体论承诺的“硬核”在面临经验挑战时,通过辅助假说的“保护带”,总是得以保留;夏皮尔把“研究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作为评价意义变化的合理性基石;而劳丹为科学变化的网状模型抛弃了问题解决的可比较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本体论的、方法论的和价值论的承诺均发生变化,但它们并不是同时发生。作为其结果,科学家的承诺中的任何因素中的变化皆可以通过寻求相对稳定的和共享的其他背景因素理性地予以辩护。

无论是逻辑实证主义还是新历史主义者,无论是从方法论的逻辑结构还是历史叙述的结构,无论考虑的是科学知识的真还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合理性上,都涉及到理论与世界、语词与对象之间的表象关系,都是表象主义的知识观。表象知识观导致两个后果:一是表象的世界取代了生活世界;二是实践中的个体为先验的主体所取代。前者受到胡塞尔以来的哲学家的反对,刻板的科学家形象遭到了科学知识社会学家的无情揭露。

(二)对表象知识观的破除

库恩的《结构》革除了人们对科学形象的传统理解。与波兰尼注意到“默会知识”一样,库恩要我们关注实际的科学活动,要求在科学活动中去把握科学知识的本质。库恩的切入点是从作为“训练母体”(discipline matrix)的范式,即从一个新手成长为专家的社会化过程来看科学活动的特质。当然,作为一个前驱性的人物,我们发现库恩相比他的后继者,还不够彻底。实际上,库恩对科学知识的结构并不感兴趣,相反,他更关心形成科学知识的过程以及知识的传承。他采用历史个案研究分析方法,力图再现科学知识生产的历史过程。但是库恩的方法论立场与受他研究启发的后库恩科学研究者有所不同。后库恩科学研究者,如社会建构论者或认知科学家,虽然他们都采用了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方法,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或侧重于社会学的因素,分析科学知识中的社会成分;或侧重于从认知的角度考察形成科学知识的认知过程以及知识的认知结构。但在这些研究者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非常关注实践中的科学家个人。

爱丁堡学派的科学知识社会学者首先打破了关于科学家的理想形象,在他们的眼中,科学家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他们在科学争论中运用劝说、修辞、权势等手段。科学知识同所有的其他知识形态一样,都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因而科学知识的内容也无法排除社会的因素。这种对科学的合理性、客观性持有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态度构成了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家行为的基本认识前提。虽然库恩本人一再否认他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联系并批评知识社会学者的强纲领立场,但科学知识社会学者仍然承认来自库恩的启示。尽管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倾向受到传统科学哲学家的批评,但他们关心科学中的具体实践,通过对实验室和诊所进行人类学考察(最著名的是拉图尔和伍尔加的《实验室生活》、谢廷娜的《制造知识》),分析科学知识的社会构建过程,揭示长期被掩盖的真相。这对我们理解科学活动的实质,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应该说,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论者,自觉地破除表象的知识观,充分地利用库恩哲学的启示,把科学理解为“一种实践和文化”。

三、后达尔文康德主义知识观

当然,表象的知识观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库恩本人在自1970年以来同新实在论者的论战中,也差点陷入到理论表象这一传统知识论的陷阱之中。库恩后期致力于语义不可通约性问题上,特别是晚年自称是“后达尔文新康德主义者”。但他考虑的仍然是理论如何表象世界的问题,只不过他是从分类结构的角度来讨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论者认为后期库恩走向了他早期反对的立场,是“错误的转向”。当然,库恩也注意到了表象知识观存在的问题,否认存在某个更接近实在的分类词典,坚持从进化论的角度来隐喻知识的进步,特别是把知识看成是某种生境(niche)内的信念,保留了在实践中把握科学本性的可能。

自20世纪80年代直至库恩去世,库恩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分类学的“词典”(1exicon)来替代备受争议的范式概念,并进一步区分了语言翻译与语言诠释,试图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解决不可通约理论间的交流问题。实际上,后期库恩的哲学努力可以被看成是本体论的:不同的语言共同体拥有的分类词典,可以视作是自然和社会世界中某个部落(tribe)长期的产物,词典使对应的生活形式成为可能,并建构了这个共同体的可能世界。就像我们不能说哪种生活形式更为优越一样,我们也不能说哪个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更接近实在。要理解栖居于不同生境(niche)的共同体(部落)所用语言,不能求助于词典的翻译,而只能通过语言学习,进入到这个部落的生活场景,掌握其分类结构,从而熟悉其词典的用法,进而理解对方的语言。因此,后期库恩对不可通约性问题的解决,是通过语言学习实现的。

库恩承认他发展出了某种后达尔文康德主义立场。象康德的范畴一样,库恩的词典提供了据以经验的前提,但据此分类的词典,不象康德的范畴是固定不变的,它在从一个科学共同体向另一个科学共同体过渡时,可以发生变化,并因此为不同的语言共同体提供不同的“现象世界”。之所以称为是后达尔文的,就在于库恩的知识观是用进化论来隐喻的。在1969年《后记》中库恩已经用进化树来隐喻科学的进步,这与趋向真理的进步观,无疑要更少瑕疵。用库恩的话来说,“一个词典提供的存在于世界(be-ing-in-the-world)的方式不能用真/假来评价”。

因为每个词典都促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某些方式更适合某些目的,而有的方式又更合适于其他目的,但没有一种方式是因为真而被接受或因为假而被拒斥;没有一种方式被赋予了接近实在的世界的特权”。通过实践的介入,库恩避开了理论与实在的表象关系问题,表象知识观被彻底抛弃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库恩的后继者,可能比库恩本人更深刻地领会了《结构》的思想史意义。库恩的诠释者们,特别是社会建构论者和认知的科学哲学家们,从库恩的范式概念以及历史案例研究出发,注意到了实践中的科学语境远比作为科学实践产物的科学理论更值得关注。他们不再以理论作为讨论的中心而是以科学实践为话题,把人们关注的中心,从作为表象的科学知识转入到作为实践的科学活动。事实上,后期库恩所谈到的“理论”,不再是逻辑经验主义者强调的具有静态逻辑结构的与永恒真理相联的概念,而是与特定人群在特定生境内的生活方式相关的东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真与假的评判变成好与差的比较。

篇5:马哲实践报告

在高中阶段,我们的长辈们都这么对我们说,上了大学就好了,上了大学你们近视就会慢慢变好。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观察周围的同学,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近视现象日趋严重。通过对自己近视过程的回顾以及和近视同学的交流,我们对近视的原因做了以下初步分析和总结:

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虚拟世界异彩纷呈,很多人沦为宅男宅女。宅男宅女们长期坐在电脑、电视前,不注重保护眼睛,长时间下来对视力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业负担长期过重,加上学习姿势不正确,造成视力下降。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视力情况以及大学生保护眼睛的方法,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大学生视力情况与眼睛保护的调查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做了一些关于大学生近视问题的调查。

然后通过调查得来的数据来看,现在我们的学校有高达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患有或高或低的近视,其中大部分都是高中时开始近视的,也有很多人偏向于戴隐形眼镜。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眼镜的保护问题,也没有太多人想去手术来治疗近视,因为主要是担心手术后近视再次复发,眼保健操、观察绿色、眺望等都是预防近视的好方法。

调查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一、确认调查对象:

我们这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针对在校的大学生,由于某些因素的限制,我们的调查对象以大二为主。

二、调查人数:

我们这次的调查人数大概在200左右。虽然说调查对象数目越多调查结果越有代表性,但我们考虑到路过调查太多的对象,我们整理分析时会很麻烦,且会增加由于不慎而在数据分析时出错的概率,所以我们就把调查的对象数目定在150~170之间,这样我们的调查对象数目不至于太少,也不至于超出我们的整理分析能力之外。

三、调查方式:

我们的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①是网上调查,②是书面调查。其中网上调查占大约77.3%,书面调查大约占33.7%。

为什么网上调查要占的比例要比书面调查的高呢?因为我们考虑到现今大学生大多有电脑,而且有一个很强大的人人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为了更方便快捷地调查,也为了有更广的空间让我们调查,不让我们的调查对象局限在本校,我们要更全面地调查,调查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区域,这样我们的调查结论才会更有说服力,更有代表性。还有,网上调查比较环保,能节省资金节省资源。

四、详细的问卷内容如下:

1.您的性别?A、男B、女

根据调查整理出的数据所得,我们的调查对象男性占的比例较高,约为80%,女性较低,约为20%。这是分析后续的调查项时用到的一个参考数据。

2.您所在的年级是?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根据调查整理出的数据所得,大一大约占10%,大二大约占86%,大三及大四大约共占4%。很明显,大二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主要因为我们认识的大二同学最多。这也是分析后续的调查项时用到的一个参考数据。

3.您的近视程度是?

A、不近视B、300度以下C、300~600度D、600度以上

调查得出,我们发现在众多的调查对象中有超过75.8%的人都患有近视,这说明眼睛近视问题已经相当严峻,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几乎都有被近视问题困扰着。近视度数在300度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也即是说假近视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600度以上的人很少,情况还算乐观。

4.您佩戴眼镜吗?如果是,已佩戴多久?

A、2年以下B、2~5年C、5~8年D、8年以上

在选择有患有近视选项的调查对象当中,超过74%的人都选择了B选项,其他的共占26%,其中8年以上的只有极个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大多都是在初高中开始近视的。这说明什么呢?一方面,初中升高中给学校及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严重造成学生不健康用眼;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健康用眼的意识,没有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都知道初高中时代时,学校都有要求做眼保健操的惯例,但为什么学生近视问题这么严重呢?是否眼保健操没用的呢? 下面看下一个调查。

5.有否做眼保健操的习惯?

A、有(1、经常

2、偶尔)B、上了大学之后没有

C、上了高中之后没有D、上了初中之后没有 E、从来都没有

调查结果指出,学生很多都没有按要求做,学校及学生对健康用眼的意识不强。选A的人很少,并且选A的几乎都没近视。选B的占43%,选C的占38%。也就是说,眼睛保健操是有用的,到了大学,学生都忽略了眼保健操的重要性。

6、您认为你患近视的原因是? [多选题]

A、遗传因素B、看电视C、玩电脑D、看书学习E、其它

调查表明,B、C、D选项是最多人选的,其中选择C选项的最多。由此可知,现在很多大学生不正确地使用电脑,他们使用电脑的方法明显不恰当。他们当中超过67%的人经常长时间使用电脑,一般超过3小时,甚至通宵打游戏,我们都知道电视机和电脑的辐射对人的眼睛伤害很大,很容易造成近视,这样长时间给眼睛造成了过多的负担而又不休息的话,近视只是迟早的问题。

7.您现在视力稳定了吗?度数会继续上升吗?

A、稳定了B、还在上升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乎半数的人眼睛度数还在上升。这警醒我们,注意用眼问题时刻不能松懈,我们应当时刻关注我们的眼睛,注意休息,健康用眼。

8.假期时间或者空闲时您是愿意待在室内还是出去户外活动?

A、室内B、户外

调查指出,假期时间或空闲时出去户外活动的人大多都不患有近视或只患有轻度近视,极少的人患有深度近视,所以说,户外活动有利于我们的眼睛健康,我们应当在空闲的时候多出户外走动。

9.视力不好会给你带来很大影响吗?

A、会B、不会C、无所谓

这题选择A选项的人占了大多数,毕竟戴眼镜在很多时候都给人带来麻烦,例如下雨时由于雨水打湿眼镜片使视野变得模糊,还有,我们都知道,很多体育运动都不适合戴着眼镜的人员参加的,所以,眼睛的健康是很重要的。

10.您日后是否会选择通过医疗(如激光)手段恢复视力?

A、会B、不会C、不知道

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不会”、“不知道”,只有少数的人才有通过医疗手段恢复视力的打算,我们通过访问知道,这些人都是因为考虑到工作需要才有这打算的。

12.以下哪些项是您没有注意用眼卫生,经常这么做的? [多选题]

A、长时间对着电脑玩游戏B、躺着看书或长时间看书C、昏暗灯光下看书

D、睡眠不足E、其它

“长时间对着电脑玩游戏”,在这个几乎人手一电脑的时代,必然是最多人犯得错误!我们都应该学会正确地使用电脑,注意眼睛的休息,最好不要连续对电脑超过2个小时的时间,到了一定的时间,我们要出户外看看远景,看看绿色的植物,这对于我们的眼睛有很大的好处,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眼睛,另外的是,选“躺着看书或长时间看书”的人数也不少,这是要不得的,看书重要,但都要注意方法才行,最好就是找个桌子,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看,这样既效率高,又能保护好我们的眼睛,是明智的选择。

13.以下哪些项是您认为对预防或治疗近视有帮助且您坚持这么做的? [多选题]

A、常看绿色 B、合理膳食 C、多运动,增强体质D、注意眼部休息,保持眼部卫生E、其它

在这项调查中,大多数人认为对预防或治疗近视有帮助且坚持做的:A、61%

B、41%C、24%D、78%E、10%。由此可知,常看绿色和注意眼部休息,保持眼部卫生这两项是人们心目中较好的预防或治疗近视的方法。这说明了当代大学生们对预防近视方法的选择是正确的。

14.你认为近视会造成以下哪些影响?[多选题]

A、生活不方便B、找工作C、谈恋爱D、影响后代的视力E、其它

在这项调查中,大多数人认为近视造成的影响:A、80%B、33%C、14%D、12%E、7%。由此可知,当代大学生认为近视对生活不方便的影响比较多。在生活中也确实有很多因为近视而不能做的事情。

五、我的一些建议

通过这次对大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使我们认识到大学生患近视的严重性。我们想通过调查报告,向同学们传达近视的危害,从而使广大学生们认识到要更好地保护眼睛。

这次活动中,不但我们了解到大学生近视的情况(总体来说,不容乐观),并且使我们对近视的原因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如何防止近视。

如何让青少年端正用眼健康的态度呢?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大学生近视人数的比例以及原因来让青少年知道近视的害处,有效提高扩大青少年自我健康用眼的意识。

对此,我们诚心予以下列建议,希望大家加强视力的保护,防止近视队伍的扩大。

1、加强眼睛的卫生教育

从调查中看,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长时间对着电脑玩游戏和躺着或长时间看书造成了视力下降,说明这些学生对日常行为中控制对着电脑的时间和养成正确的看书习惯对保护视力的重要意义还没有正确的理解和重视。这就要求我们的老

师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强调,加强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我们认为,眼睛的卫生教育应从小学开始,一上学就要进行“三要两不要”的习惯教育,使学生把这些基本要求从小习惯化。

2、要注意眼睛的休息

调查已经表明,学习时间长是造成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了大学,但因为当年高考、中考、初考的激烈竞争,而承受长时间看书、题海战术而引起的视力下降,还记忆犹新。这种不规则的教育竞技考试不仅会使学生视力下降,造成永远不能弥补的损失,而且还会使学生的体质下降,严重防碍学习,所以各学科教学都有责任帮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降低学习强度,使学生有时间注意休息。

3、要采取积极方法进行保持和矫正

眼保健操已被多数学生重视,所以学校应在适当的情况下增加统一做操的次数,同时老师应认真辅导,纠正错误,使其发挥真正的保护作用。大学生近视中有一部分现在还只是假性近视,如果注意保护,还能恢复,有的则已成了真性近视,这时应戴适宜的眼镜来进行矫正,以保证视力不再下降,不能随便应付,所以近视者都应到正规眼镜店配置眼镜,经济条件许可者建议到眼科医院配制眼镜。

4、饮食合理

研究发现,饮食中增加蛋白质,减少碳水化合物供应,可使有遗传背景而发生近视的青少年减少或中止近视度数的增加。因此,为避免发生近视,少吃糖果和高糖食品。食糖过多,会使血液中产生大量酸性物质,酸与肌体内的食盐,特别是钙相结合,造成了血钙减少,这就会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使眼轴易于伸长,助长了近视发生和发展。研究表面,预防近视可补充蛋白质、钙质、磷质、胡萝卜、豆芽、橘子、广柑、红枣等蔬菜水果也对预防近视有益。

5、搞好宣传

学校可以利用黑板报、讲座等形式宣传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介绍保护视力的有效方法、强化保护意识。

6、不要连续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和游戏机,要多与大自然接触。

六、调查活动总结

在这次社会调查中,我们的确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积累了不少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一种调查和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认识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正如毛主席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在收集材料以及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科学统计、立足事实、辩证分析„„这一切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都知道了视力不好对我们带来了许多不便,眼睛是我们感觉器官中最重要的部分,大家的经验与知识,大部分是由视觉获得的,它不仅影响个人健康、安全,更阻碍我们的学习活动,这更显现出视力保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搜集资料,也掌握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保护眼睛的方法,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篇6:马哲社会实践心得

XX级法学XX班 XXX XXX 2012年11月17日,我们小组如期进行了“关于影响雅安市经济发展因素”实践。虽然只进行了短短的一天的调查实践,但我依然有颇深的感受。

在活动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做课题不是想像的那样容易,有些人认为这样的调查报告与他们自身没有什么切身的利益关系,所以不愿意配合。比如,在想一些当地居民询问或者发放问卷时,会遇到一些不耐烦的人,会很嫌弃的说我们“碍手碍脚”,有时甚至要受到他人讽刺,但是面对挫折,大家还是没有放弃,也没有与他人产生冲突,因为大家都明白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做好任何事情,而且只要抱着又不放弃的信念,就一定会成功。另外,做社会实践活动还没有办法得到社会人士(家长、商人等)认可,他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考试考高分,就可以找到好的工作。而且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没有加大,希望在今后能在这一方面下功夫。毕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将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为社会作出贡献。

另外,在活动中,我也学会了人际关系的处理,学会了对做事态度认真,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一味的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只有勇往直前,永不放弃,才能战胜困难。而且社会实践活动只是社会的一小部分,以后还会有更多残酷的困难等着我们,我们只有不断地去面对困难,不断地解决困难,才能从中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生活。

篇7:毛概马哲社会实践调查心得体会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们小组开始了关于“公明文化素质”的实践调查。我们兵分两路,对雅安周边地区进行了一次文化素质水平及其个人对于公明文化素质的实践调查,一队去邻近的飞机坝社区进行实践调查,另一队去靠近农场的青元村进行实践调查。

何谓公民文化?公民文化也就是民主文化,是与民主制度相耦合的公民的政治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取向,是民主制度的隐结构。公民是一个法律主体,也是一个政治主体;他拥有权利,同时承担义务;公民文化就是公民角色对其自身价值的认识与反映。现在倡导的政治文明,就是要不断克服子民意识并且培育公民意识的过程,也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公民文化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法治价值的社会工程,首先,它有利于民主法治建设,其次,它有利于法治秩序的建立,再次,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但是在此次的实践调查中,我们却了解到大多数公民对“公民文化”存在不理解和模糊的定义,对自己所具有的义务和权力也了解的不够全面和深刻。特别是谈到雅安市的一些政策和自己的参与情况时,很多人抱着消极的态度甚至抱怨政府的一些作风。他们也表示自己从没有真正参与公民选举等等一些权力,并且反映自己的一些权力被“剥夺”和忽视。

我个人觉得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的合法性体现在两方面:公民的监督权:

1、正式的制度表现:立法中的代议制、司法中的陪审制、执法中的听证制度。

2、非正式的舆论的形式:通过电视、报纸等途径,普通民众可以容易表达自身对国家治理方针、制度建制的意见和看法。

要创造公民文化良好成长的时代氛围,使真正的公民文化深入人心,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公民文化及其功能实现体制;

二、积极推进民主政治改革,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三、促进社会转型和多元化,推动简政放权和民间力量发展,大力培育市民社会;

四、加强法制建设,为公文文化提供必要的制度环境和安全保障。以公民文化推动内在自觉的法治秩序的形成,公民文化能够促进法律规则的普遍有效性和理性秩序,公民文化能够寸金法治的对流开放与民主回应,公民文化能够强化权利制约和权利保障的运行机制。

我觉得公民的参与性和公共精神是公民文化建设的核心,民众们通过各种形式将自身的意见积极地传达给国家,并能够对国家的制度建设予以主动的监督和协助;民众们的公共精神,使他们不会成为客体,被动接受上层的意识,反之,民众们会从自身为主体出发,充分顾及各种利益,使之达成共识。

综上,公民的监督、公民的参与、公民的公共精神,这三种要素的公民文化不仅能保证法治秩序的产生,还能够保持民众对法治秩序的认同感,更能促使法治秩序朝向民主、自由的方向迈进。

姓名:

篇8:论马克思的实践观

一、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起源

马克思的实践观脱离于费尔巴哈实践观, 是对费尔巴哈的实践观点的继承和创新。马克思对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这些哲学观点普遍存在一个缺点:过于重视事物活动中客体的作用,而忽略了主体作用,因此并不能对实践产生全面的、正确的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提出标志着新唯物主义的形成, 马克思从唯物辩证的角度对实践观进行了改革和完善, 弥补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的不足,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认识论与实践的观点相结合,推动了历史观和认识论的重大变革。马克思以过去所有的实践观点中的优秀成分为基础,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条件,发展出了独特的实践理论体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己对实践作用的认识,但是还没突出实践的中心地位;在之后的《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具体阐述了实践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却依旧没有把实践概念当成重点内容解释。直到《关于费 尔巴哈提纲 》的出现 , 才形成了一个 完整的实 践理论体系, 突出了实践概念在哲学理论中的重要作用, 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的本质展开了全面研究,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打下了牢固的实践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实践观的基本观点

1.实 践 的 主 要 形式

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实践是指物质生产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及科学实验活动等。其中,物质生产属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人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力,使用一些特殊的工具和方式,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改造,从而改善自身的生活环境,满足自己对物质条件的需求。生产活动是维系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能够实现有效能量与信息之间的交互, 协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是社会经济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生产活动的性质对社会性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关系, 人们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活动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包括政治性活动、社会变革活动等。尤其是在以阶级斗争为主的社会背景下,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体现为阶级关系, 由阶级关系所引起的社会矛盾是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 而阶级斗争就成为人们处理社会关系的主要实践活动。人们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并将从自然中发现的规律运用到社会改造活动中。科学实验就是人们进行社会改革活动的前提条件。人们为了解释某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揭示其中的规律,特意创造某种条件达到观察其变化及结果的目的。科学实验以生产时间活动为研究基础,既包括对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又涵盖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

2.实 践是 检 验 整 理 的 唯 一 标 准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这样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把实践定义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并且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需要实践的检验才能成为真理,这是真理本质和实践特征的共同要求真理即为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检验真理就是验证人的主观思想与客观事实是否具有一致性。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主观与客观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弄清楚其是否是真理。人的主观思维本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并不能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尺。所以,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成功地确定真理。此外,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实践的物质活动, 这就意味着人类可以在某种认识的引导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将主观的思想转变为客观存在。通常情况下,若是这个实践活动与理想中的结果相一致, 那么说明引导该实践的认识是科学合理的。因此,实践以其直接现实性的优点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实 践 是 构 成 社 会 生活 的 基 本 条 件

马克思提倡以实践的角度认识和改造社会, 实践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所有社会现象都是经过社会实践之后才能发现其中的科学规律。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探索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是人们进行各项社会活动的总和。首先,实践是构成社会关系的基础条件。社会基本关系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与意识的关系。实践涵盖了所有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其次,实践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形成,人们利用实践活动促进了社会变革,加速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形成了社会生活的主要范围,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实践决定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实践还是实现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历史, 发展历史,最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劳动者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源泉。

三、结语

上一篇:六数上计划下一篇:砼厂家考察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