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辨析题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马哲辨析题范文

马哲辨析题

第一章 辨析题

1.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正确。体现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所谓“天行有常”就是说自然界与社会都有其各自的运动规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尧”这样贤明的君主和“桀”这样邪恶的君主都不可以改变这些规律。这个认识符合唯物辩证法 2.存在即被感知 错误。这种观点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他说明物质只不过是我们经验到的感觉材料的累积,习惯的力量使它们在我们的心中联结起来。但根据辨证唯物论的观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人感知不到的,未必不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所以“存在即被感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正确。“哲学家”是指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那些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这句话的核心是哲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析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并且通过行动及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才能让世界想更好的方向发展. 4.心无外物。

错。这句话意思是心与物同体,它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违背了唯物论。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而非意识决定物质,即“心无外物”,所以该观点错误。(心外无物,是心学一派的主要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否认了世界的客观性,否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夸大了精神的作用。) 5.白马非马

错。它认为白马不是马,因为白马与马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事物,所以不能说谁是谁,它是一个典型的诡辩论观点,没有正确认识矛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它们是相互连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该观点正是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所以错误。(白马非马,是公孙龙的一个诡辩命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个说法混淆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没有正确认识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 论述题: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 辨析题

1.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非至上的

正确。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又称"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用来说明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统一。思维的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相对性。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不是指个别人的思维,而是指整个人类的思维。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思维,是至上的、无限的是能够完全认识客观世界的;而对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别人来说,他的思维能力要受到种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因而是非至上的、有限的。因此,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非至上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

2. 凡事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应

错误。直接经验是指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不一定是直接经验。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对事物本质真实的反映,假象是对事特本质的歪曲的反映.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不能深入的全面的反映事物,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3.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这里的否定。 错。“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强调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是对客观的客观事物的最后判定,并不是说否定了客观真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靠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而对真理的肯定与否定应有实践来检验。 4. 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对。 认识的来源就是实践. 认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认识和实践通过每一次循环,实践的内容都相对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 5. 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有时不确定的

对。第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首先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实践都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此外没有其它标准;其次是指无限发展的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的真理性。这也是绝对的。 第二,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首先是指实践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而只能证实或驳倒其中的部分认识;其次是指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

第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辩证统一的,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6. 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错。“有用即真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它把真理的本源问题和真理的作用混为一谈,从而否定客观真理,主张主观真理。“有用就是真理” 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真理具有客观性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极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真理的确是有用的, 因为真理具有价值性, 它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但是, 价值性并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7. 马克思主义是检验真理的基本标准

错。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客观规律。检验真理的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任何学说都有历史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学说,也有历史的局限性。它发现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但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更不用说穷尽一切事物的规律性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三章 辨析题

1.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

错。人民是社会的群体形象,而英雄是其所在时代的群体意志抽象代表者,因此,英雄也是人民群众之一员。只是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群体意志或意识”并率领了人民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而创造了历史。所以,不能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了历史”,而是“英雄代表人民创造了历史”才为真正的历史!! 2. 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正确。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单线的,可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有条件的,在改革和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利用生产力的已有成果,从而打破生产力的单线发展,实现跨越。在当代中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特别重要。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生产力比较落后,如果不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会始终落后于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指的是在一个发展阶段内,比如在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内,通过科学技术和其他因素的作用,生产力可以跨越式地前进,从而缩短时间周期,提高效率。因此,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特点 3. 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错。并非社会意识都是思想上层建筑,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如自然科学等不会因人的利益、观念不同而不同。

4.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对。上层建筑包括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其中,思想上层建筑指社会意识形态,而政治上层建筑指以思想上层建筑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置。所以社会意识形态可以说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5.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对。这句话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中其重要部分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要经过生产关系中介作用,才能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因而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意识水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够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仍然要以经济发展一定水平为前提,同时还和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背景、民族传统等等的影响分不开。

6.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品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

错。社会意识中其重要部分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要经过生产关系中介作用,才能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因而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意识水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够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仍然要以经济发展一定水平为前提,同时还和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背景、民族传统等等的影响分不开。

7.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错。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第二篇:华南理工大学马哲主观题概括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④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①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②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③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④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⑤实事求是内在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⑥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 4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在中共七大的《论联合政府》,进一步阐述。

①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②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①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②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③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④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⑤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6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其过渡性体现在经济上,为: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其过渡性体现在政治上,为: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4)其过渡性体现在主要矛盾上,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7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4)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 8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存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存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②科学发展观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③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 9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①改革是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质,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质,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改革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我国当前的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④改革是决定当代注重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0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①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②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害。

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④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⑤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实现互利双赢。

11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都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2)区别: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社会主义国家能够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2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1)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2)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某一种所有制经济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问题。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只要控制权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里,就能有效地实现公有制经济的性质,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

(3)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1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力。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4)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14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

(3)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加快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4)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5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1)它是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软实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因素。 (3)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

17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3)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4)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8如何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 (2)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3)

①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 ②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发展与各类国家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16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1)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中心任务。社会建设是民生问题的制度和体制保障。

(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5)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19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是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中国民族历来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0 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1)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2)这是中国共产党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3)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昭示。

(4)这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存在问题,加强建设,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三篇:马克思辨析题、分析题

辨析题

1、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性的指导。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

(2)古希腊哲学家的上述命题强调了理性的重要作用,指出离开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这是有合理之处的。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感性的重要作用。

2、有人说:“古人云,„仁义值千金,钱财如粪土。‟千金也是钱财,所以,仁义如粪土。”

请问:这一推论是否错误?错在哪里?

这里既涉及到认识问题,又涉及到价值评价的问题。在俗语“仁义值千金”中,“千金”的意思,不是这个词的本意,而是比喻意,比喻仁义极其珍贵。而在“钱财如粪土”中,“钱财”的意思是这个词的本意,即金钱、财物。这句古话意在对仁义和钱财的价值进行比较、评价,高度推崇仁义的价值,而极度贬低钱财的价值,用极夸张的方式来评判两者价值的高低。

千金”与“钱财”两词虽然本意一致,但在这里其内涵不一样,不能等同起来。等同起来,是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这就提醒我们,在进行认识的时候,要因地制宜,注意具体的实际情况。

价值评价随主体特点而转移。仁义的价值是否高于钱财,要依赖于评价主体。如果评价主体把仁义等同于钱财,甚至视仁义低于钱财,崇尚见利忘义、为富不仁,则该推论没有逻辑上的错误。 3 、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不同商品的价值本质上一致,故能比较。比较的结果,即交换价值。 商品交换,即劳动交换。劳动交换,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企图掩盖资产阶级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别人劳动这种剥削的实质。

4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此观点错误。(1 )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 2 )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3 )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5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此观点错误。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价值量: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常条件下,一般的劳动能力,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6.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价值规律: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以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此观点错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但是,价值规律的调节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面:

一、可能导致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二、可能引起两极分化;

三、可能造成社会资源比例失调、浪费。

7.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此观点错误。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使用价值。并非所有使用价值都包含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劳动也不是财富生产的唯一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正如威廉• 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财富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的,这就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经济依据。

文化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在内的意识形式,包括劳动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是文化的来源,劳动只是文化的来源之一。

8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此观点正确。一般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会消失,或者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进行(以流通为媒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的秘密就在这里。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9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此观点正确。资本是能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10 .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此观点错误。对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可以从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两方面加以分析和考察。 从实物形态上看,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组成。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家的资本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能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

11 .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此观点正确。把剩余价值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但这并不直接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只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费的资本在发生作用,全部预付资本都在发挥作用,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值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既然利润是预付资本的增加值,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就成为资本的必然要求,于是在竞争过程中,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家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配利润。这样,商品就不能按价值进行销售,而必然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即生产价格出售,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可见,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

12 .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此观点错误。这是庸俗经济学家提出的“三位一体”公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决定了社会各阶级的收人采取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形式,而获得这些收人的条件是劳动力的出卖、资本的占有和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各种收人的源泉都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实质是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这种分配关系在社会表面和资本家的意识形态中却歪曲地表现为资本家获得利润是由资本提供了服务而应得的报酬;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是由于土地提供了服务而应得的报酬;工人获得的工资是劳动这种服务的报酬。资本、土地、劳动这三种要素是三种收入的源泉,三种要素创造三种收人,谁也没剥削谁;这就是混淆了使用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创造,混淆了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分析题

1、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答案要点: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2、洛克:“热爱真理的一个永远不会错的标志就是,相信一个命题不要超过它所基于的证据能保证的程度。”

哥白尼:“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问题:1)分析材料1所反映的真理观。

2)结合材料2,谈谈真理对于人的意义。

参考答案

1)首先,洛克认为,真理要靠证据来证明、保证,这就意味着,对真理的探求不能迷信权威,也不能胡乱臆测,一切要以可靠的证据为基础;其次,真理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洛克着重强调了真理的相对性,即,真理是有限度的;再次,真理的限度如何,是可以确定的,确定的依据,就是其证据的效力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真理就不再是真理,而成为谬误。总之,洛克认为,“证据”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真理有其客观内容,同时,也是人的价值观、价值追求的体现。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求真理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人的最崇高的价值在于求真理,真理本身必然具有价值。在哥白尼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看来,真理是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最崇高的体现。

3、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答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请透过“这道旁的梨该不该摘?”这一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辨析。

答案要点:

(1)“该不该摘”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2)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是有区别的,因此,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追求也是有层次的,主体(人)对事物的价值要做正确的评价和选择。

(3)价值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该不该摘”反映了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第四篇:辨析题

四、辨析题:

三、辨析题

1.申请入党的人在年龄上必须具备年满18岁的条件。 答:该说法正确;

“年满18岁”强调了申请人入党必须具备的年龄条件。只有在成年以后,其世界观和政治倾向才具有相对稳定性,才具有确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才能确定自己终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志向。一般来说,“18岁”是一个人步入成年的基本标志。因此,申请入党的人的年龄规定,以“年满18岁”为底线,目的是为了保证党员质量,使党员在其申请入党的时候,就具有与党的性质要求相一致的世界观和政治倾向。 2.私营企业主不能入党。 答:该说法不正确;

发展党员应该把在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作为重点,使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成为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还必须明确,在把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作为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的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预备党员被取消预备资格是一种党纪处分。 答:该说法不正确。

预备党员被取消预备资格不是党的纪律处分;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是指:经过对预备党员预备期的考察,预备党员确实不具备党员条件,基本素质又很差,又没有继续考察的必要,应该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党纪处分中党员个人的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对严重违反党纪的党组织的纪律处理措施主要有改组和解散两种处分形式。

1.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也就入了党。错误。在组织上入了党,不一定表明思想上同时入了党。只有在思想上真正入党,才真正符合党员标准和党组织要求。思想入党是一辈子都需要解决的事情,在组织上入了党,还需加强修养,做到思想上真正入党。

2.预备党员预备期满,自动成为正式党员。错误。党章规定,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党的支部应当及时讨论他能否转为正式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按期转为正式党员;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3.马克思主义是过时的理论。错误。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仍然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科学理论。 4.发展党员必须坚持入党自愿原则。正确。入党必须由本人自愿申请,因为申请入党意味着决心承担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对此,来不得半点强迫,必须自觉自愿。如果本人没有入党要求,党组织可以启发教育他,但不能硬拉人家入党。 5.预备党员的权利同正式党员一样。错误。党章规定,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同正式党员一样。

6.预备党员可以不履行党员义务。错误。党章规定,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必须认真履行。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7.职务高的党员,可以不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特定组织。错误。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8.党员有退党的自由。正确。党章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9.党的下级组织必须坚决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正确。党章规定,党的下级组织必须坚决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下级组织如果认为上级组织的决定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请求改变;如果上级组织坚持原决定,下级组织必须执行,并不得公开发表不同意见,但有权向再上一级组织报告。 10.留党察看是党内的最高处分。错误。党章规定,开除党籍是党内的最高处分。11.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正确。党章规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员标准应适当降低。错误。明确我国处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与确定党员标准,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党员标准是根据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来确定的。

1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独立,没有任何关联。错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14.共产党员只对党组织负责,不需要对群众负责。错误。共产党员必须对党组织负责,但同时必须对群众负责,要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15.申请入党不需要任何条件。错误。党章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16.履行入党手续,既麻烦,又没必要。错误。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它既是发展对象进行实际的党性教育,也是从组织上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必要措施。申请入党的同志对这些手续以及为什么要履行这些手续,应当有清楚的了解,并自觉地履行规定的手续。

17.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党章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18.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正确。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理论,作为发展的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因此,它必定随着时代、实际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9.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正确。马克思主义是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又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20.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正确。党章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的最基本的纲领性文件,代表了全党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是党的伟大旗帜,是党员行动的基本准则和规范,是党的根本大法。

1、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2、怎样履行入党手续?

发展党员必须履行哪些手续?发展党员必须履行的手续是: ( 1 )要求入党的人,自愿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 2 )对申请入党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要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 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对条件成熟确定为发展对象的积极分子,

要进行政治审查,要进行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或学习党组织指定的有关材料。

( 3 )在党组织准备发展其入党时,必须填写《入党志愿书》。 ( 4 )要有正式党员二人负责介绍。 ( 5 )接收新党员入党,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并且作出决议。 ( 6 )上级党组织在审批接收新党员时,要召开党委会集体讨论审批。 ( 7 )发展对象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后,要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 8 )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党委批准,方可成为中共正式党员。

四、 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入党宣誓誓词的内容是什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2.申请入党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这是发展党员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带有特定涵义的三个概念,正确的理解是,凡符合党章第一章第一条规定,向党口头或书面入党申请的称作“申请入党人”;经党小组(共青团员经团组织)推荐,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研究同意,可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经过党组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在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考核,大体具备了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称作“发展对象”。对于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这三者是他成为党员的必要条件;对于党组织来说,是衡量要求入党的同志成熟程度的标志。

4.要求入党的同志要履行那些规定的入党手续?

(1)自愿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2)约请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介绍人;(3)填写入党志愿书;(4)支部大会讨论;(5)经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6)面向党旗宣誓;(7)预备期满,经支部大会讨论可否转正;(8)党委审批。

5.为什么入党积极分子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才能列为发展对象? 申请入党的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组织要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路线的教育,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任务、组织原则和纪律、党员的义务和权利;要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要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对他们进行认真的考察和审查。要做好这些工作,没有一定的时间是不行的。当然,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也不一定就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但这毕竟有益于促使入党积极分子成熟。 6.入党积极分子为什么要经常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 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经常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对党组织来说,是培养、教育他们的需要。党组织可以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加强具体的培养教育措施,还可衡量其成熟程度。对入党积极分子来说,则是增强组织观念的需要。入党积极分子可以通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听取党组织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得到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要实事求是,忠诚老实,表里如一,这样,有利于党组织全面真实地了解自己。

五、 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第一,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了党必然是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从阶级性上看,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同各族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共产党所领导的运动,都是为各族人民谋利益的运动。从先进性上看,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始终代表着运动的方向。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有各自的阶级局限性,只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才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第二,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奋斗目标。这个最终目标,从根本上、长远上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最高利益,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

第三,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并经常告诫党员和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此外,在民族政策上,我们党特别重视致力于改善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并取得很大成就。各地党组织,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谋利益,办好事,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尽快地把各民族地区建设成为团结、富裕、文明的地区。这充分说明,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第四,党制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体现了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正如党章总纲中指出的那样:“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亲密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我们党的历史就是忠实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这都是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

第五篇:辨析题:

1. 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才能集中力量进行建设。只有抓住稳定这一决定性的环节,我们所进行的改革才能顺利进行,社会的发展才能日新月异。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这会稳定。

2. 恢复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邓小平在党的思想线路问题上的基本贡献。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也不全面。邓小平在党的思想路线上的贡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恢复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充分阐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揭示了思想路线的本质含义;科学说明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赋予了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时代特征。

(2)推进以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的措施有: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马哲辨析题范文】相关文章:

马哲辨析题全范文05-30

马哲辨析题及答案07-10

马哲辨析与解答范文06-14

词语辨析题范文05-18

马哲主观题答案缩印08-20

辨析题做法04-09

病句辨析题04-12

初二政治辨析题04-24

刑法学辨析题04-26

高中语文词语辨析题08-13

上一篇:脉学顺口溜范文下一篇:麻疹疑似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