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安装首件总结

2024-04-30

梁板安装首件总结(精选10篇)

篇1:梁板安装首件总结

首件13mT梁安装总结

一、工程概况

G318南陵界至青阳段改建工程路线全长25.86公里,其中一期工程即本标段起始桩号为K12+160-K25+860,路线总长为13.7公里,全线共设桥梁两座,其中大桥448m一座,小桥31.04m一座。其上部结构均采用预制T梁,为积累T梁架设施工经验,指导后期施工, 项目部经研究决定于2016年6月16日进行东蓉桥桥左幅第一跨0#-1T梁架。

二、施工准备

1、清理盖梁顶以及支座顶杂物、垃圾,保持清洁。T梁两个梁端的马蹄中心位置用红油漆进行标记,架设时与支撑垫石或固结钢板的中心位置进行吻合。

2、对支撑垫石或固结钢板进行测量放线,定出各个支撑垫石或固结钢板的中心位置,弹墨线用十字丝标记。复核支座垫石顶标高(水准仪),平整度(水平尺),轴线(每个支座垫石均采用弹十字线的方法),检查以上几点无误时,方可进行T梁安装,如果支座垫石标高与设计标高有偏差且不能满足允许偏差,则应采取措施处理。低于设计标高的,则在垫石顶加设钢板,钢板平面尺寸不应小于设计橡胶支座的尺寸。在垫石顶做凿毛处理后,用环氧树脂砂浆将钢板与支座垫石联成一起。如果支座垫石标高高出,则应下凿并且用磨光机磨平,如果难以控制,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将垫石打掉后并且在支座垫石位置下凿至钢筋后重新施工。

3、加工好伸缩缝端(桥台和过渡墩)的橡胶支座底下2cm厚的 钢板,橡胶支座顶上直接放T梁。4、80t吊车、运梁平车就位以及试吊、试运,各工序、不同工种操作工人的交底与相互配合练习。

5、施工用电、机械设备均已到位,应满足施工要求。

三、13mT梁安装流程

80t吊车从预制梁场起吊→运梁车运至施工现场→80t吊车起吊安装

四、结论

通过首件T梁安装施工,证明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整个施工过程中,按流水作业,既节约了劳动力,又缩短了施工时间。在以后施工中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争创优质工程。

在首件T梁安装施工检查中梁顶面纵向高程最小偏差为1mm、最大为4mm,相邻梁板顶面高差最小偏差为4mm、最大为6mm,在规范允许偏差内。首件T梁安装支座中心偏位检查结果为:共查4个点偏差均为2mm符合规范要求,首件T梁安装施工质量可控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须进行改进。总结如下:

(1)梁板安装查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1)相邻梁板存有高差。

经分析,可能产生原因是:梁板预制时梁高控制不是很严格,工人对多余混凝土没有清除,致使梁体高度偏高,其次垫石标高控制不是很到位,垫石标高与设计有出入。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梁体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加强管理,随时检查梁体结构尺寸,控制混凝土放料速度,及时清理多余混凝土,加强支座垫石标高控制,严格控制垫石施工过程,及时对已浇筑垫石进行复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标高准确性。

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及施工完成后实体的检验、检测,验证了该首件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报检、报验程序的执行以及一次报检合格率等现象,表明我单位所制定的质保体系运转正常,质量处于受控状态。首件T梁安装整体质量达标,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定为合格工程。我项目部认为该首件T梁安装施工较为成功,可以进行大规模施工。

篇2:梁板安装首件总结

目前,我驻地办所辖三个标段已陆续进入梁板安装施工阶段,为了做好梁板安装质量管理工作,我驻地监理工程师刘玺章特别对梁板安装前应注意事项做了如下要求:

梁板安装前必须对梁体的完好性、整洁性、凿毛情况进行验收,尤其底板务必清理干净,确保通气孔畅通,每片梁严格按照梁板编号就位,以便于质量追溯。对临时支座、永久支座的质量、安装情况进行逐一验收。

梁板安装时,吊装钢丝绳与梁板边角接触位置要用边空角角钢保护,角钢与梁体间夹垫土工布等软质材料。

每片梁板就位后及时检查临时支座是否全部受力,是否与安装线吻合,梁体是否垂直,梁板纵、横向线形是否顺畅,不得有错台,横隔梁是否准确对应。边跨梁板安装必须严格控制伸缩缝间距,严禁伸缩缝预留宽度过大或过小,梁板板端和背墙间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安装完一孔后,及时检查桥面宽度、中线偏位、顶面高程是否满足要求,不满足的要及时调整,合格后,再跨孔安装。不得随意扰动护栏、伸缩缝、剪力筋等预埋钢筋。

梁板安装就位完毕并经过检查符合要求,及时横向连接以固定构件。

篇3:高速预制箱梁首件工程总结

关键词:箱梁,预制,首件工程,质量

1 首件工程的目的

通过首件工程技术经验, 取得相关的技术参数, 确定拟定的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全面客观分析影响工程质量各种原因, 对各项工艺, 技术和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从而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为后续批量生产箱梁建立质量控制目标和措施, 避免技术、工艺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各种隐患。结合工程实际, 来确定最优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

2 首件工程经验总结

通过首件箱梁的施工, 证明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整个施工过程中, 按流水作业, 既节约了劳动力, 又缩短了施工时间。关键工序控制 (如:模板安设、钢筋加工、混凝土振捣等) 基本到位, 在以后施工中认真总结经验, 再接再厉, 争创优质工程。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须进行改进。

2.1 施工中的优点

1) 模板加工时将翼缘板、梳齿板与腹板模板整体设置, 采用1 cm厚钢板作为梳齿板模板, 具有足够的强度, 在模板内侧预埋止浆橡胶条, 止浆效果良好, 拆模后的翼缘板钢筋整齐、美观。

2) 整体模板连接处粘贴橡胶止浆条, 厚度0.5 cm, 宽5 cm, 模板连接处止浆效果好, 可重复利用3次~5次, 效果良好。

3) 采用直径4 cm圆饼保护层垫块, 按每平方米不少于4块设置, 从实测保护层数据来看, 效果佳。

2.2 施工中存在的不足

1) 加强各级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和培训工作, 加强各级技术人员责任心。2) 加强过程中控制和细节控制。3) 混凝土表面局部存在气泡。处理方法:后续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 同时注意每次分层浇筑厚度, 浇筑时振捣的频率和速度, 遵循“紧插慢拔”原则。4) 腹板底部有一处水纹现象 (面积在0.3 m2) 。处理措施: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施工, 严格控制混凝土和易性;加强模板质量控制, 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 确保浇筑连续;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分层下料振捣;振捣必须保证插入下层混凝土, 同时不得出现漏振、过振现象。5) 箱梁顶板N1剪力钢筋安装费工费时。设计中, 剪力筋顺桥向间距500 mm, 安装时需要与顺桥向Φ10 mm水平筋绑扎, 因剪力筋较密, 绑扎1片顶板剪力筋需要2人~3人, 用时1.5 h。6) 混凝土运输距离较远, 容易造成每罐混凝土浇筑不连续, 接纹较明显。7) 箱梁翼缘板拆模时出现小块缺块现象。原因分析:箱梁外模拆除时间为4月13日上午10时, 从混凝土浇筑完毕到拆模, 间隔时间为13 h, 循化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夜间温度较低, 需根据气温情况适当延长拆模时间, 并在拆模前在梁体上浇水, 利于模板脱落。8) 设计图养护龄期过长, 后续会影响施工进度。设计图纸中, 箱梁养护龄期为10 d, 及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方可进行预应力施工。在首件施工中, 首件箱梁7 d混凝土试块强度均达45 MPa以上, 在设计强度的90%以上, 因此, 在后续施工中, 建议将混凝土张拉龄期提前至7 d。9) 封端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出现轻微漏浆。混凝土浇筑时, 箱梁端头模板接缝处出现轻微溢浆情况, 原因在于泡沫填缝剂填缝不饱满, 未安装止浆条。后续施工中在端头模板处增加一道泡沫止浆带并加强泡沫填缝剂填缝质量控制。10) 局部顶板收面、拉毛不到位, 平整度稍差。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坍落度损失, 造成料和易性较差, 此部分混凝土在浇筑顶板时, 要及时跟进收面、拉毛, 避免混凝土初凝过快而拉毛不到位。11) 施工中腹板使用0.5 k W附着式振捣器, 从拆模效果来看, 效果不明显, 后期将更换成1.5 k W的附着式振捣器。12) 设计图纸中锚下钢筋过于密集, 造成混凝土下料不便, 施工时需要特别重视此处混凝土密实情况。

3 结语

篇4:后张法梁板预制安装施工技术交底

一、生产工艺及模板选择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1、对进场的纲绞线、锚具、夹片等,按技术规范规定

频率进行抽检、送检。

2、对现场制作的波纹管要安排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3、对张拉机具提前到相关部门进行标定,以备正常施工。

4、对进场的水泥、黄砂、碎石要严把质量关,按批次、批量抽检。

二、预应力T梁施工

1、钢筋制作及安装

钢筋施工按设计图纸尺寸下料、制作,钢筋要放在钢筋棚内,防止雨淋锈蚀,同时要挂牌标识。钢筋安装要按图纸要求的根数、间距进行。

2、波纹管的安装

波纹管的安装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给予的坐标进行控制,安装过程要认真检查钢带咬合是否有不紧密的情况存在,及时发现及时更换或妥善处理。波纹管定位钢筋采用焊接,波纹管固定好不能有松动。以确保施工中其位置的准确。

3、钢绞线的制作及安装

钢绞线下料长度严格按设计图纸给定的数据进行,切断时应用砂轮切割机断切,严禁使用电弧切割。钢绞线穿束前应检查锚垫板位置是否正确,孔道是否畅通。

4、砼浇筑

砼的拌和应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进行配置、拌和,整个过程要连续进行,不得间断。

5、张拉施工

(1)钢绞线的张拉要在砼强度等级达到设计等级的90%后方可进行,张拉工序应严格按照设计说明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按施工图纸要求,其张拉工序为:

0

初始应力(10%~20%K)持荷3分钟

量测

伸长量

控制应力(100%K)持荷3分钟锚固(量测伸长量)。

(2)张拉及对钢绞线施加拉力,施工人员要请专业人员进行施工。设置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6、孔道压浆

预应力筋张拉后,其孔道应尽早压浆,压浆采用水泥等级应与梁体水泥同级,同时水泥不得有结块。

7、封锚

预应力张拉,压浆后,在确认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应及时封锚。封锚前应对梁板端清理干净,并对砼凿毛。

篇5:首件桩基施工总结

首节桩基工程概况

我合同段施工的首节桩基为K32+540右幅5-2#。设计桩长24m,钢筋笼长23m,直径1.3m,为摩檫桩。本桥位于黄土冲沟区,桥位原地面处纵坡起伏,横坡很大。地质主要新黄土15.34m、粉质粘土8.6m、圆砾0.06m。首节桩基施工完成后技术总结如下:

一、挖空方法

①、挖土由人工从上到下逐层用镐、鍬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锤、钎破碎,挖土次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周边,按设计桩直径加2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允许尺寸误差3cm。每节的高度根据土质好坏、操作条件而定,一般以0.5-1.0m为宜。弃土装入活底吊桶或罗筐内。垂直运输,在孔上口安支架、工字轨道、电葫芦,用1~2t慢速卷扬机提升。吊至地面上后用机动翻斗车或手推车运出。挖孔土方至少运至井口外2m以外,同时做好弃土方的堆放、整理等文明施工工作。

②、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将桩孔挖至设计深度,清除虚土,检查土质情况,桩底支承在设计所规定的持力层上。

二、护壁施工

①、护壁施工采取一节组合式钢模板拼装而成,拆上节,支下节,循环周转使用,模板间用U形卡连接,或用螺栓连接,不另设支撑,以便浇灌混凝土和下一节挖土操作。混凝土用机械拌制,用吊桶运输人工浇筑。

②、第一节井圈护壁符合下列规定:

(1)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没有大于20mm;(2)井圈顶面比场地高出300mm,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50mm。③、修筑井圈护壁应遵守下列规定:

⒈护壁的厚度、混凝土强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按照桩基配比要求配制。冬季施工时,严格按照冬季加热拌合措施,确保砼出机温度在10℃以上,入模温度在5℃以上;

⒉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

⒊每节护壁均应在当日连续施工完毕,冬季施工时,首节护壁及第2、3节护壁要采取暖棚等养护措施。以下护壁可采取井口覆盖草垫养护措施;

4护壁模板的拆除宜在24h之后进行; 5发现护壁有蜂窝时,及时补强加以堵塞;

6、同一水平面上的井圈任意直径的极差不大于50mm;直径极值不小于设计桩径。

7、灌注护壁混凝土时,用敲击模板反复插捣;

8、桩位轴线采取在地面设十字线桩控制,安装提升设备时,使吊桶的钢丝绳中心与桩孔中心线一致,以便挖孔时粗略控制中线。精确控制时将桩控制轴线、高程引导第一层护壁上,每节以十字线对中,吊大线锤坐中心控制用。用尺杆找圆周,以记住点测量孔深,以保证桩位、孔深和截面尺寸正确。

9、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模板之间用卡具、连接固定,也可以在每节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用槽钢或角钢做成的内钢圈作为内侧支撑,防止内模因涨力而变形。不设水平支撑,以方便操作。挖孔桩结束后,利用探孔器进行桩孔检测。探孔长度为桩径的4倍,直径同桩径大小。

三、钢筋施工

①、钢筋笼的成型为防止钢筋笼吊放时扭曲变形,严格按照设计设置加强箍,与主筋焊接牢固组成骨架。主筋在现场搭焊连接。大直径螺旋形箍筋和加强箍的加工成形,采取在常用弯曲机的顶盘上加一个同箍筋直径的圆盘以插销连接,在不改变传动机构的情况下进行弯曲成型,每根螺旋箍筋四圈。钢筋笼组装通常在桩基工程附近地面平卧进行,螺旋箍筋每隔1~1.5箍与主筋按梅花形用电弧焊点焊固定。在钢筋笼四侧主筋上每隔2m设置一个Ф16mm耳环作定位垫块之用,钢筋笼外形尺寸要严格控制。

②、钢筋笼就位,汽车吊运输和吊放入孔内就位。到桩位上部,利用主辅钩在空中翻转,直立扶稳后辅钩机脱钩,全部钢筋由主钩机承担,缓慢落入桩孔内就位,钢筋笼距孔底为2m,采用4根Ф22mm钢吊钩钩住笼顶加强箍,用槽钢横担悬挂在井壁上,脱钩后借自重可保持钢筋笼标高、垂直度和保护层正确。同时根据井口标高,井口距钢筋笼顶部,距离钢筋笼长度推算钢筋笼底标高。确保钢筋底标高符合±50mm的规范要求。

③、为防止钢筋在浇筑砼时发生上浮,考虑在井口通过在原地面打桩固定槽钢横担或其他方式固定钢筋笼。同时通过井口固定钢筋笼措施确保钢筋笼的中心轴准确。

④、钢筋加工和焊接在工棚进行,焊接环境温度不低于-20℃,对焊点适当采取保温措施,维持温度+5℃以上,对焊采用闪光对焊,刚焊完的接头严禁直接接触冰雪,并用岩棉覆盖保温,防止降温太快,发生脆断。冷拉钢筋时温度不宜低于-15℃,当采用可靠的安全措施不得低于 -20℃。

四、混凝土的灌注

①、挖孔桩灌筑混凝土前,先放置钢筋笼,并再次测量孔内虚土厚度,超过要求应进行清理。混凝土配制采用粒径不大于31.5mm石子,水泥用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坍落度为7.5cm,用机械拌制。拌制砼的各项材料的温度,应满足砼拌和物搅拌后的出机温度。为达到要求的砼拌和温度,原料分别加热,加热时应首先考虑加热拌和水,不能满足时将粗细料加热。搅拌站安设2t热水锅炉1个,用于拌和用水加热。砼搅拌时,严格控制砼配合比和坍落度。投料时应用热水冲洗搅拌机,投料顺序为骨料、水,搅拌后再加水泥搅拌,时间延长50%,砼拌和物的出罐温度在15℃。入模温度6℃。浇筑前要对原材料温度、每盘砼温度、每罐砼温度、入模时温度、浇筑时温度进行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混凝土用罐车运输。混凝土下料采用串桶,桩孔用混凝土导管。混凝土连续分层浇灌,每层浇灌高度不得超过0.5m。大直径挖孔桩分层捣实,第一次浇灌到扩底部位的顶面,随即振捣密实,再分层浇筑桩身,振动棒为50型的,每次振捣6个点,先以等边5角形振捣,后在中点振捣,每次振捣为3-5min,直至超过桩顶至少300㎜在混凝土初凝前抹压平整,避免出现塑性收缩裂缝或环向干缩裂缝。浇筑结束,立即进行防水土工布及草帘等材料覆盖保护或直接用土覆盖养护。表面浮浆层凿除,以保证与上部承台或底板的良好连接。

②、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表面无积水层。混凝土应边灌注边插实,宜采用插入式震动器和人工插实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③、砼浇筑时,在钢筋笼下口处不得浇筑过快,以防钢筋笼上浮。④、灌注桩身混凝土时以留置试块3组。

五、超声波检测安装

1、本座桥桩基的桩径为1.3m,采用SCG50×1.2-QY钳压式超声波检测管,设 3根(等边三角形布置),检测管设在主筋内侧用铁丝绑扎牢固,声测管底部位于桩基底部。施工时检测管顶部与底部用钢板封闭,防止混凝土、杂物堵塞管道及恶意破坏,检测时再将顶端切开;全线桩基采用桩端后压浆技术,压浆管与薄壁声测管共用,在声测管的底部的压浆孔眼上以采用防止浆液回流的措施,一般情况下应保证在0.6Mpa的外压力下不发生泄露,同时在压浆压力下能将浆液压出去。

2、为保证桩端后压浆施工,声测管底部3cm以上,在侧壁每隔5cm钻孔,孔径为10mm。对称布置,同时在底部钻10mm孔两个,安装前用透明胶带扎紧,确保砼浇筑时不漏浆。

3、在钢筋笼安装的时候要采取措施,保护好声测管的完整性。

六、成品保护

1、桩孔混凝土浇筑完毕,复核桩位和桩顶标高。将桩顶的主筋扶正,用塑料布或草帘围好,防止混凝土发生收缩、干裂。

7、施工过程妥善保护好场地的轴线桩、水准点。不得碾压桩头,防止弯折钢筋。

七、工艺流程

场地整平——防线、定桩位——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模板浇筑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设置垂直输架、安装卷扬机、吊桶、鼓风机、照明设施等——探孔——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灌第二节混凝土护壁——重复第二节挖土、支模、浇灌混凝土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检查持力层后进行扩低——对桩孔直径、深度、扩底尺寸、持力层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清理虚土。

八、首件桩基浇筑后从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篇6:监理首件总结

监理工作小结

一、前言

施工单位遵照设计要求,前山河特大桥桩基进行了首件工程施工,首件为左幅26#-3。从开孔钻进、钢筋笼制作安装、终孔清孔、混凝土灌注等工艺,摸索出一套既符合规范、设计,又能满足港珠澳大桥施工质量要求的钻孔桩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首件桩基施工的全过程,在业主、监理、设计代表的现场监管下,于2013年9月26日顺利完成。

二、首件桩基施工监理回顾

第二总监办对前山河特大桥桩基首件工程的施工高度重视,开工前对首件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制定。对原材料的进场前取样、试验检测,对配合比的适配、试件的抗压检测,都严格履行的监理职责,随机抽样、跟车送检和平行试验等工作。

按照监理程序要求,严格履行了开工报审制度。现场监理工程师严格按监理程序,从钻机就位开钻、钢筋笼制作安装、终孔检测、混过凝土灌注等每一道工序进行了认真检查核实,经检查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在混过凝土浇筑过程中全程旁站。

三、施工过程

1、准备工作

钻机就位:根据测量放出钻孔桩中心位置,在钻机的天轮上悬挂锤球,移动钻机,使其准确对位。

护筒的埋设:钻机就位后,根据放出的钻孔桩中心点位,引出护桩。护桩采用直径20钢筋埋设,并用水泥包裹固定。护筒检验合格后,根据护桩调整护筒的位置,护筒的埋设的偏差为30mm,倾斜度0.8%,符合规范要求。

泥浆池的准备:施工现场挖设泥浆池和循环池,泥浆池采用直径48mm钢管和绿网进行封闭。

在准备工作结束、钻机就位并复测桩心位置后,于2013年8月30日上午10:30开始进行钻进。

2、成孔过程

开钻时低档慢速钻进,开钻后一个小时内,利用正循环原理进行泥浆制备,检测泥浆指标:泥浆比重为1.16;粘度为18s,满足使用要求,在钻进过程中,每钻进3m对泥浆比重粘度进行检测,同时与设计图纸核对地质情况。当钻进至45.2m标高为-41.598处进入中风化黑云母斑状花岗岩,2013年9月17日经业主、设计、监理确认并进行变更。变更后桩长45.6m,孔深48.8m,桩底标高为-45.198,较设计桩长缩短4.45m。

3、成孔检测

2013年9月22日上午8:20成孔,我第二总监办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测,测得实际钻孔深度为48.89m,用检孔器(直径1.8m,长度10m)检查孔径及倾斜度,孔径符合要求,倾斜度为0.9%(满足不大于1%的设计要求)。

4、成孔检查合格后,施工单位下放钢筋笼,钢筋笼接头采用滚扎直螺纹套筒连接,套筒用工作扳手拧紧,施工单位质检部自检后,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经第二总监办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将钢筋笼下放入孔内。最后在钢筋笼最上层的架力筋四周焊定位钢筋,确保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不会移动。钢筋笼吊装好后再次进行泥浆沉淀检测,测得此时沉淀厚度为17cm,组织进行二次清孔,使用比重为1.1的泥

浆按正循环原理进行。

5、钢筋笼下放后,施工单位进行了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后施工单位质检部对泥浆指标进行自检,自检后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测,测得沉淀厚度为2cm,泥浆比重为1.08,粘度18S,含砂率1.9%。

6、安装导管,施工单位根据导管编号,先下大号码导管,共下导管16节(每节长3m,最后一节长0.5m),根据护筒顶标高计算导管底部距孔底高度,计算结果为0.3m。导管安装结束后,再次对钢筋笼平面位置进行检测,方法是:对护桩、钢筋笼的最上层箍筋进行交叉挂线,通过垂线复核两个交叉点的相对距离,测试结果为0.6cm。

7、计算首灌混凝土的方量: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要求:

V≥πD2/4×(H1+H2)+πd2/4× h1 =(π×1.82/4)×(0.4+1)+(π×0.32/4)×22.367 =5.1m3

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D——桩孔直径(m),取值1.8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实际为0.33m,保守取值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暂定为1m d——导管内径(m),取值 0.3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γw/γc=22.367m

8、混凝土灌注:第一车混凝土(12m3)运至现场,施工单位实验人员与试验监理工程师对砼坍落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210mm。符合灌注要求。

9、首灌浇筑结束后,进行导管埋深检测,第一次检测埋深为4m,没有对导管进行拆除。

10、随后进行混凝土的正常灌注,灌注过程中保证导管埋深2~6m,现场监理工程师旁站并记录了灌注过程。11、2013年9月25日23:08开始灌注,到2013年9月26日3:00灌注结束,灌注过程一切正常。

四、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措施

1、钢筋笼下放的时间过长,影响桩基施工进度。

要求施工单位提高施工速度,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缩短钢筋笼连接安装时间,加快作业速度。

2、导管拆除速度慢,并出现卡管。

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缩短灌注时间,以免首盘混凝土初凝前未灌注完成。导管提升时,应尽量让导管位于桩位中心,避免接触钢筋笼发生卡管。

五、结语

前山河特大桥桩基在业主、设计代表的关注和支持下,通过第二总监办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管把控,施工单位顺利完成桩基首件工程施工。

1、混凝土拌和质量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人员、机械设备投入满足需求,施工工艺可行。

2、钢筋笼制作及安装规范,钢筋尺寸、保护层等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篇7:钻孔桩首件总结

根据十天高速H-ZJ01(2008)32号文件,为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有效预防质量通病,避免质量事故和消除质量隐患,确保混凝土结构物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根据十天高速汉中段H-C2标施工现场具体情况,我部把沙河口大桥第一根灌注桩即左幅25#墩51号桩基作为我部桩基工程的首件工程,并以此钻孔桩施工进行总结。

一、施工概况

沙河口大桥左幅25#墩51号桩基设计桩径1.2m,桩长17m。于2009年1月1日中午12:00分正式开钻,2009年1月4日01:30分成孔,2009年1月8日下午下放钢筋笼,晚上21:06分开始砼灌注,22:51分灌注结束,灌注过程顺利,设计混凝土19.2m3,实际灌注砼20.5m3。

三、施工工艺

根据本桥钻孔桩桩径及地质情况拟采用冲击钻机成孔,泥浆护壁,吊车、钻架配合安装钢筋笼。钢筋笼安装检查合格后,灌注水下砼,砼采用拌和二站自拌混凝土,砼罐车运输,汽车泵泵送入大料斗中实施灌注。

1、施工准备及测量放样

测量班用全站仪精确放出所施工的钻孔桩桩位,并在木桩顶钉上钢钉,以保证桩位的准确性。施工队伍根据测量班所放的桩位,及时引出护桩,护桩采用钢筋头打入地下,埋设在护筒周围的硬土层中,护桩十字中心与桩位重合, 护桩埋设好后必须予以妥善保护, 然后再开挖并埋设护筒。

2、护筒埋设

护筒采用4~6mm的钢护筒。其内径大于桩径20~40cm,其顶面高出填筑顶面30cm。根据桩位中心桩及护桩,吊放护筒,找出护筒的圆心位置,用十字线在护筒顶部及底部标出,移动护筒,使护筒中心与钻孔中心位置重合,然后在护筒周围对称均匀回填粘土,并分层夯实。偏差要求:平面允许5cm,竖直倾斜不大于1%。

3、钻机就位及钻进(1)钻孔准备

在钻孔前应备足成孔用水、粘土、片石、碎石等必备材料,确保意外情况出现时,不致发生停工待料及其他事故的发生;备有处理施工故障的备用机具设备,如配套打捞、急救及不同性能的其它钻机等。

(2)冲击钻孔 ①开钻

孔口地质为人工填土,开孔前在孔内多加一些粘土,并加适量粒径不大于15cm的片石,顶部抛平,用低冲程冲砸,泥浆比重控制在1.4左右。钻进0.5~1.0m后再回填粘土,继续以低冲程冲砸,如此反复二、三次,必要时多重复几次。待冲砸至钻头顶在护筒下超过1m时,方可加至正常冲程钻进。

②钻孔

钻孔过程应根据地质情况,采用不同方法钻进。

粘土质、粉质土采用中冲程(0.75m左右),输入较低稠度泥浆,已防止卡钻、埋钻;易塌孔的土质采用小冲程(0.5m左右),多投粘土提高泥浆的粘度与相对密度,并填加片石、碎石、卵石,使之被挤入孔壁;卵石夹土、砾石夹土、松散的砂或碎石层采用中冲程,必须加大泥浆稠度,添加小片石反复冲击,使孔壁被挤实。如冲至基岩和较硬密实的卵石层时,宜用高冲程(1m左右),但应注意如果基岩面倾斜过大,或高低不平,应回填坚硬片石,低锤快打,造成一个平台后,方可采用正常冲程钻进。

③抽碴,冲孔至护筒下4~5m时,用抽碴筒抽碴,每钻进0.5~1.0m抽碴一次,抽至钻碴明显减少无粗颗粒为止,抽碴时应及时补充水和粘土,使泥浆比重符合要求,冲孔时每隔3~4h就应将钻头或抽碴筒在孔内上下提放几次,把下面的泥浆拉上来,以用于护壁。④检孔:为保证孔形正直,钻进中应经常用探孔器检孔。检孔器用钢筋制成,直径与设计空径相同,长度为5m。

⑤终孔检查

当孔底已达到设计标高时停止冲击,把钻头提到孔外,进行成孔检查(孔径、孔深、倾斜率等检查),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清孔,在终孔与清孔的间隙时间应保持孔内水头高度。

在钻进过程中,如有泥浆损耗、漏失,应及时补充,并按时检查泥浆的性能指标。遇土层变化时,要增加检查次数,并适当调整泥浆指标。每钻进2米或土层变化处,在泥浆槽中捞取钻渣样品,判断土层,记入钻孔记录表并与地质柱状图进行核对。

(3)清孔

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并经监理工程师终孔检查后,即可实施清孔。清孔标准:其沉碴厚度不大于30cm(设计为摩擦桩)。

清孔采用抽碴法和换浆法两种清孔方法:用抽碴筒清孔,掏到用手摸泥浆无2~3mm大的颗粒且,然后再采用泥浆泵下入孔底进行换浆,直至泥浆相对密度1.03~1.10,粘度:17~22Pa.s;含沙率:<2%。清孔时应保持孔内水头,避免坍孔。小结:

总体来看,沙河口大桥10#-1基桩钻孔、成孔、清孔等工作,准备充分,各工序衔接紧密,各项设计施工指标一次性达到优良标准,人员、机械组织合理有序,完全满足施工要求。整个各程的自检质保体系运作良好,监理程序正常。

4、钢筋笼的制作及就位

钢筋笼采用集中统一加工的方式,分段制作、安装,分段长度根据吊装和运输条件确定,确保钢筋笼不变形。所有主筋的接头应错开,并不小于1米,尽量减少接头。采用双面焊接时,焊缝长度不小于5D(D为主筋直径),单面焊接时,焊缝长度不小于10D。焊缝要平顺、饱满、不能有夹渣和大焊熘。其焊条为J502型焊条。

钢筋笼的制作: 钻孔桩钢筋笼的制作采用加劲筋成型法。制作时,按设计尺寸做好加劲筋圈,标出主筋位置,主筋平置在工作台上,并标出加劲筋的位置。焊接时,使加劲筋上任一主筋位置与主筋中部的加劲位置对应,并让其互相垂直,然后焊接;照此方法将主筋逐一焊好以后,将焊好的骨架搁于支架上,套入螺旋筋,按设计位置布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并预留螺旋筋接头。桩头部分螺旋筋须加密,以防止下放钢筋笼时变形,桩顶根据护筒大小选用较大的垫块,并加密,钢筋笼下好后重新对中。骨架外径设置保护层,在每道加强箍筋沿钢筋笼四周均布。制作好的钢筋笼须挂标识牌,标出它的具体位置(几号墩几号桩第几节钢筋笼)及质检情况,以便调运。

钢筋笼的分段,应根据吊车吊装能力及设计长度分段,做到既节省材料又满足灌注水下混凝土时间要求。一般分为1~2节。接头处根据规范要求,按错开接头面积50%布置,错开净距>35d(d为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cm。钢筋采用搭接焊。

根据图纸提供的定位筋位置,从桩顶至下每2米沿四周等距离设置保护层钢筋

钢筋笼的运输及就位:

①、钢筋笼的运输:采用机械运输,运输时注意对加劲筋处保护。对于直径较大的钢筋笼,要考虑适当进行支撑,以防变形。

②、钢筋笼的就位:

钢筋笼利用吊车起吊,用两吊点法起吊,将其稳住徐徐放入孔内,防止摆动碰撞孔壁。当靠近吊点附近的加劲筋接近孔时,用2根钢管穿过加劲筋下方,将钢筋笼临时支撑于孔口,将吊钩移到钢筋笼上部,起吊取出临时支撑继续下降到钢筋笼最后一个加劲筋处,按同样的方法临时支撑,再吊第二段钢筋笼,使上、下两端钢筋笼垂直顺接,进行主筋焊接和螺旋筋绑扎。两段钢筋笼连接完成后,稍提升钢筋笼,抽取临时支撑,将钢筋笼慢慢的下放,直到将钢筋笼放到设计标高处为止,最后用可靠的方法将钢筋笼固定在临时设置的孔口支架上。在固定钢筋笼以前要对钢筋笼采取防止上浮及对位措施,对位偏差不大于2cm。然后测量钢筋笼的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偏差上口为±20mm,下口为±50mm。

③检测管的安装

检测管设置原则:横桥向每排左右半幅各选一根桩基设置(靠近线路中心的一根),每根桩埋设3根检测管。检测管型号为φ57×3mm,用φ70×6mm带丝扣接头管连接。安装钢筋笼时,检测管要易于安装。检测管顶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至少65cm。检测管的接头必须密实,检测管的下端用钢板焊死,灌注砼前管中灌满水,上口用木塞堵死。

小结:

整个基桩钢筋笼加工制作、运输、就位都能达到工序衔接紧密,满足规范的标准要求。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钢筋笼的吊装吊点位置及现场安全问题,尤其要确保期间自检体系,监理程序正常。

5、水下混凝土灌注:

灌注水下砼前,检查沉淀厚度是否符和设计文件规定,沉淀厚度不得大于5cm,超过规定值,二次清孔。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汽车泵泵送入吊斗灌注。灌注前在导管内水面以上设置隔水栅,导管吊装设备的吊装能力应满足施工的要求。灌注期间配备水泵以及吸泥机等设备,以保证孔内水头和及时排放泥浆,泥浆排放至准备好的大泥浆池内,不得随意排放。

安放导管:钢筋笼就位后,立即安放导管(导管应事先做好闭水及抗拉试验)。下放的位置居中,导管下口距孔底距离控制在30cm内。导管每节编号标明长度,安放时逐节吊装做好记录。

灌注水下混凝土采用导管内径为φ30cm,导管上方设置漏斗和储料斗。首批灌注砼量应满足导管初次埋深满足1.0m以上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首批灌注混凝土按V=πD2/4(H1+H2)+πd2h1/4(JTJ041-2000-6.5.4)计算,2.0m桩基首批灌注混凝土为4.02m3。

灌注水下混凝土:

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成孔质量检验合格后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

①、混凝土拌和后运至桩位时,专人检查和易性和塌落度,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

②、首批混凝土灌注到孔底后,立即着手用测深锤测孔内混凝土的高度,计算导管埋置深度,导管的埋置深度必须大于1米,符合要求后方可正常灌注,并做好记录。

③、灌注开始后,要连续进行。导管提升时,做到轴线竖直,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在提升过程中,密切注意导管在混凝土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在提升过程中,密切注意导管在混凝土面以下的埋置深度,将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控制在4~6米之间,防止夹泥或断桩。

④、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钢筋笼下端时,为防止钢筋笼被混凝土顶上升,采取以下措施:

a、尽量缩短总的灌注时间

b、当混凝土在接近和初步入钢筋笼时,保持较深的埋深,并徐徐灌入混凝土以减少混凝土从导管向下翻出产生向上的冲击力。

c、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4米以后,适当提升管,减少导管的埋置深度(不小于2米),以增加钢筋笼在导管口以下埋置深度。从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笼的握裹力。

⑤、为确保桩的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加灌注70cm混凝土,在砼达到一定强度后修凿该部分砼并检测。混凝土灌到接近设计标高后,施工员要计算出还需要的混凝土量,计算时应将导管的数量估计在内,通知拌和站按需要拌制,以免造成浪费。小结:

桩灌注水下砼整个各程非常顺利,各项指标均优于有关标准。在此过程中,加强现场的交通及安全组织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在今后施工过程中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三、总体评价及后续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沙河口大桥钻孔桩在施工之前技术准备工作充分,在桩位施工放样这项工序中就采用专业测量人员倒手测量,并多次进行复核。避免出现操作错误和偶然误差。桩位经全站仪复测后还用钢尺对其相邻桩位距、墩位距进行复核,从而更加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最后请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测认可,获监理认可后方可进行实质性施工。为保证该桩的优质和顺利施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该桩钻孔机组埋设护筒开始,技术保证始终紧随施工一线,技术员对护筒埋设位置、护筒周围土夯实都全程进行技术监督。钻机对位,技术人员更是亲手复核。开孔时段全程旁站指导,保证了桩孔桩位的正确性;在钻进过程中,定时抽检钻机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处理,保证了成孔的质量。孔深测量采取的方法是在以护筒顶为基准点,作为测量基点经水平测量定出其标高,然后由此测出孔底之标高,保证了孔底标高的准确性。钻孔时泥浆指标派专人定时测量。在地层地质变化处更加大了测量密度,以便随时调整指标和指导钻孔施工。清孔时严格规范操作,先压入比重略大的泥浆,然后压入比重略小的泥浆,确保了钻渣全部浮出,孔底的沉淀层厚度较小,小于规范5cm的要求。

在灌注砼前,对原材料进行了抽检,并对路况及现场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在灌注过程中,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和导管埋深,确保导管埋深在3-6m之间,整个过程,技术人员,试验人员,全过程旁站,进行过程控制,确保桩质量优良。

而且及时完成了现场资料,钻孔记录、灌注记录等均为现场填写,能沟真实反映现场的各项情况。

但是,本次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1、部分钢筋的焊接局部有焊渣未敲净的现象,在后续施工过程中要进一步予以加强。

2、现场没有备用发电机,灌注时现场吊车无专人业人员指挥,指挥者手势不正确,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确保顺利、安全施工。

3、灌注过程中要疏导好施工便道的交通,防止道路阻塞造成混凝土停止连续灌注时间过长。

4、泥浆排放要统一规划,防止造成河水污染。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会在接下来施工的过程中积极改进和完善,确保我们H-C12标顺利、优质完成整个桩基工程的施工。

篇8:SDS首件监理总结

首件监理总结

一、工程概况

新建武汉至十堰HSSG-6标段一工区路基工程起点里程为DK236+884.92~DK238+894.02。本段地层岩性包括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细砂、粗砂等,路基地基采用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加固,图纸设计桩径为0.5m,桩长7-16.5m,正方形布置,桩间距1.8~2.0m,该段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共14103根,157377延米。

试验路段选定为:DK237+500~DK237+540段为首件施工,施工便道条件较为有利,施工便利。

二、编制依据

《首段(首件)工程》 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铁路路基工程首件评估实施细则(暂行)》 《汉十铁路路基施工强制性规定》

三、监理工作及现场工艺参数控制

首件工程开工前,汉十铁路HSJL-6标监理站按照要求编制监理细则,对评估工点的开工报告进行审批,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理旁站、试验检测等工作,审核了施工单位提交的评估申请报告及总结报告。2016年7月22日,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均准备到位;施工现场桩基施工进行检验。

测量监理到场见证,根据根据设计图纸,用低应变检测仪器对SDS桩进行完整性检测,经检测,桩身完整,桩长为10.5米。

四、监理总结

汉十铁路HSJL-6标监理站严格按照铁道部办公厅印发的«铁路路基工程首件评估实施细则(暂行)»铁办工管【2012】76号要求对路基SDS桩首件进行监理,首件期间,监理站责成施工单位进行SDS工艺首件施工参数控制,控制施工设备型号及成桩工艺,通过工艺试验确定相关工艺参数,通过对该首件工程进行审查,施工单位所报资料齐全,严格履行监理报验程序。施工现场严格按照首件施工方案及交底进行施工,SDS桩施工质量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参数进行现场质量控制可指导后续工程施工。

篇9:箱涵首件监理总结

一、概述

K255+871箱涵,孔数-跨径为1-2.5*2.2,进水口形式:进出口为一字墙锥坡,箱涵与路线交角110°,涵洞全长36.16m。

二、施工准备工作监理

1、中线和高程复测

总监办测量工程对中线、高程进行了复测,符合规范要求。

2、混凝土采用自拌混凝土,总监办对该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取样检测并对配合比进行了平行试验,确定C35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为120-160mm。

3、钢材主要为Φ20、Φ16的主筋,原材进场后经现场取样检验均能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检查施工组织和质保体系情况:项目经理邢立中、技术负责人汤树球、施工负责人张亚军、质检员张韶增。

5、模板和设备情况:模板为竹胶板,刚度、强度较高,模内光滑并涂隔离剂。按要求对场地设备进行调试,不符合的进行修理和调换。

三、施工过程控制

1、首先是对基础垫层清理,要求表面清洁、不留浮浆和松动石料,后用高压水冲净。

2、钢筋的加工和安装:重点检查钢筋的尺寸、间距、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骨架牢固性,严格按规范要求验收。首次检查时钢筋之间绑扎不牢,有松动现象,主钢筋扭曲变型,要求重新加工。

3、模板的加工及安装:模板采用钢模板,平整度在规范要求范围之内,模板的拼装要求平整顺直,表面光洁度好、无污染,接缝紧密。不漏浆。与砼接触的模板表面,刷同一品种脱模剂。模板安装结束以后,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支撑牢固性,并再次对保护层进行复核,后对模板位置和高程进行复测。

4、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前首先检测砂石料的含水率,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调整生产配合比,检查水泥和外加剂用量。砼浇筑时,采取分层浇筑,采用串筒以降低混凝土倾落高度小于2米。浇筑砼期间,重点检查模板重大变形等情况,未发生。抽检混凝土的坍落度分别为133mm和145mm,未见泌水现象,粘聚性好,制取试件,浇筑时要求两边对称水平上升。

5、养护:拆摸后对外观进行第一时间检查,未有蜂窝麻面、露筋、漏振和过振现象,表面存在小气孔,模板竖向接缝存在油渍斑痕。

四、检测结果

1、保护层(通病防治要求合格率85%)。

2、结构尺寸均符合要求,内径,2505 mm、2510 mm、2210mm、2208 mm。

3、轴线偏差2mm符合要求,涵顶标高高出设计1cm。

五、初步结论

首件箱涵基本成功,同意进入正常生产。箱涵施工主要取得如下工艺参数:

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49,砂率40%,混凝土配比(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分别为388:746:1120:190:5.82,坍落度为120-160cm。

六、改进与建议

1、项目部加强现场成品、半成品自检工作。

2、振捣时不得触及模板,每次拆模后加强模板的平整度和光洁度检查,防止模板变形。

3、保护层高强垫块设置要均匀,每1.5—2m设置1个,由上而下每层间距40cm,交错设置。

4、钢筋绑扎必须牢靠,并进行满扎,不得跳绑,必要时点焊到位,中间不得出现绑扎接头。

5、砼配合比控制准确,浇筑时振捣密实。

6、资料应按规定要求及时、准确、规范。

临海高等级公路东台段工程项目总监办

篇10:桩基首件工程总结

施工工艺 2010-02-19 21:09:40 阅读304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首件工程概况及施工过程:

吉草高速公路第A24合同段负责环城路跨线桥、魁元屯互通及A辅道路基桥涵施工。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立足于“预防为主,先试点”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以工序保分项,以分项保分部、以分部保单位,以单位保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确保我合同段内的钻孔桩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技术标准,我标段选定虎牛沟1#桥4#-16台桩基为我标段钻孔桩首件开工工程。虎牛沟1#桥4#-16台桩基设计桩长为:12米,直径为:1.0米,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钢筋全部选用Ⅱ级钢筋。工程数量:混凝土方量:9.42m³,钢筋:

906.1kg。

此项工程于2009年5月6日报批,批复后于2009年5月9日开始施工钻进,10日完成钻进及钢筋笼绑扎,经现场报验孔深、孔径合格后,开始清孔,一次清孔后测定泥浆比重为1.05、含砂率0.5%、粘度18s,泥浆指标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于2009年5月10日21:00完成钢筋笼及导管吊装,并进行二次清孔,清空后测定泥浆比重为1.03、含砂率0.4%、粘度17s泥浆指标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经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于当日22:00正式浇筑,23:09完成浇筑。本项工程采取的主要施工方法为:钢筋笼在场内加工制作完成,现场吊车配合安装。砼采用集中拌合,罐车运输,吊车配合方式进行垂直导管法水下混凝土灌注。从整个施工过程来看,该首件工程过程受控,施工工序顺畅,桩基质量达到设计和规

范要求。

二、参加首件工程的施工人员

职务 姓名 职责 注

项目经理 刘顺利 负责全面组织、协调管理工作

项目总工 师永斌 负责施工方案的设计及交底

项目副经理 刘建民 负责现场施工组织

质检工程师 贺林涛 负责现场质量控制,报验

测量负责人 王伟 负责现场控制工作

试验负责人 赵永正 负责材料检验、试件留样工作

现场技术员 李涛 负责现场技术、质量控制

现场施工员 王胜利 负责现场施工及工序转换

钢筋负责人 侯尚业 负责钢筋加工、安装

钻孔负责人 郭小磊 负责桩基钻进

砼负责人 郭小磊 负责砼浇注

拌合站站长 陈小勇 负责砼拌制、运输

内业资料 杜利迎 负责内业资料的填写

劳动力 10人

三、钻孔桩施工的方案及工艺流程

1、确定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准备

(1)材料进场,并检验完成;机械到场,调试完成;人员到场,并进行培训,交底。

(2)测量人员放样出,钻孔桩中心位置及护筒顶标高,确定钻孔桩平面位置准确。

(3)现场作业人员埋设护筒布置泥浆池。

3、钢筋加工及安装

3.1钢筋的存放

(1)钢筋必须按照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置识

别标志。钢筋宜堆置在棚内,露天堆置时用垫木支撑,并加高至地面以上50cm。

(2)钢筋表面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3)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3.2钢筋的连接

(1)钢筋纵向接长采用套筒连接,套筒符合设计标准,连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执行。

(2)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120cm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受力钢

筋截面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总面积的50%,3.3钢筋笼运送、安装

(1)钻孔桩钢筋笼加工采用场内集中加工,炮车运送至现场,采用吊车吊放安装。

(2)钢筋笼吊装时,防止钢筋笼变型,或箍筋脱落。钢筋笼吊放安装时,要严格安装,放样出的桩中心保

证定位准确。

4、导管安装

导管安装前要检查其内壁光滑度,并编号,标识尺寸,做好记录。最下一节下口不设法兰,长度应尽量长一些,一般为3m,使拔管不带动混凝土,然后依次安装2m管节。在考虑孔底悬空25~40cm后,计算到卡盘顶面的高度,以便最上几节用0.5m、1m、管节调整导管长度。导管接口法兰面须平整,两法兰盘间须垫合适的橡皮胶密封圈(3~5mm),并在密封圈两面均匀的涂上一层黄油,以利密封。导管应放在孔中心。再导管上口接贮料斗(接口应在孔口1m以上),贮料斗在使用前应用水浇湿,拔塞的千斤绳上端应扎在贮料斗顶口。贮料斗旁应搭设操作支架,上设工作平台。布置好贮料斗、混凝土运输车和吊车等的位置,以便操作,进退自如。准备工作应尽量缩短时间,减少孔低沉淀。

5、水下混凝土灌注

灌注前,控制孔底沉渣厚度,如大于规定,进行第二次清孔,但要注意稳定孔壁,防止塌孔。混凝土运到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均匀性和塌落度,如不符和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拌合,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贮料斗装满混凝土时(还应准备连续浇注的混凝土备罐),拔塞灌注首批混凝土。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深不得小于1m。用吊斗灌注顺利后,应立即拆除贮料斗,在导管上口接漏斗,使混凝土运输车直接对导管口灌注,以减少环节,加快灌注速度。灌注过程要注意保持孔内水头,并经常探测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并做好灌注记录。导管埋深控制在2~6m之间,导管拆除不超过10min。探测孔内混凝土面标高要尽量准确,测绳须用2~3mm细钢线,测锤宜用5Kg左右的铁质平底锥形体。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应使导管埋深稍大,并减慢灌注速度,以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力,混凝土进入钢筋笼一定深度后,应提升导管,使钢筋笼在导管下口有一定埋深。孔内溢出的泥浆应通过泥浆槽回收到泥浆池(坑)内,防止环境污染,也可重复使用。灌注接近桩顶时,由于混凝土冲击力的减小而堵管,可采用抬高灌注点来增大压差灌注。最终灌注高度应比设计桩顶高出0.5~1.0m为宜。最后一节导管拔出时,要

缓慢进行,防止造成桩顶泥芯。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清洗拆除的导管,最后全部清洗堆码,以便下次再用。灌注完成后,拔出护筒

并冲洗干净待用。

四、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

1、成桩7~14天后,距设计桩顶30cm范围内应人工清凿桩头到设计标高,并认真填写成桩质检报告单交

监理工程师签认;

2、承包人和监理在场的情况下,对每根桩进行无破损检测有无断桩或夹层、缩径等质量问题。若对检测有怀疑时,应按监理工程师指定桩的部分或全桩取芯实验,全桩取芯实验最少应超过桩底50cm,检查方法

应由监理工程师确定。

3、每根桩应制作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不少于2组。

4、质量标准

①桩顶平面位置偏差:群桩不大于10cm;单排桩不大于5cm;强度、桩长、桩径不小于设计值。

②桩身要连续、均匀、无缩径、断层或夹层。桩底沉渣不大于20cm(摩擦桩),桩底沉渣不大于3cm桩

头凿除预留部分后无残余松散层和薄弱混凝土层。

③镶入承台内桩头锚固钢筋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五、首件工程中存在的不足

1、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练,混凝土有撒漏现象,不但浪费材料,而且污染模板和施工现场。

2、吊车和现场指挥吊车的专职人员配合不默契。

六、下步施工注意事项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1、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培训,保证施工人员配合默契,协同施工。防止因为配合不当而导致发生施工安全

和质量事故。

2、加强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混凝土出机到灌注的时间,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七、综合评价及总结

通过虎牛沟1#桥4#-16台桩基首件整个工程施工过程来看,我标段所确定的钻孔桩施工工艺满足钻孔桩施工的要求,可以用于后期全标段的钻孔桩施工。通过首件施工,使全体墩柱施工队伍加深了对钻孔桩施工工艺的理解,增强了其质量意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后续施工中我们将发扬首件工程中的优点,继续改进或优化工艺方案,杜绝在首件工程的问题再

次发生,优质、安全的完成我标段所有的钻孔桩施工。

同时通过对虎牛沟1#桥4#-16台桩基钢筋加工、混凝土成品的检测,其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各项规定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要

上一篇:怎么写村改社区的报告下一篇:测试:你具备创业的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