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良好情绪的培养

2022-08-08

第一篇:儿童良好情绪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情绪

(一) 认清自己当前的教养方式

1. 忽视型

2. 反对型

3. 放任型

4. 辅导型

(二) 提高对情绪辅导意义的认识

(三) 掌握情绪辅导的技巧,让孩子拥有健康良好的情绪体验

1. 温馨和谐——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

2. 尊重孩子——让孩子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成长

3. 回归自然——让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开阔心胸,陶冶性情 大自然孕育了万物,我们也常常说大地是人类的母亲。让我们的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吧,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开阔心胸、陶冶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健康成长、身心快乐!

第二篇: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习惯的分类

习惯简单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三)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二、培养儿童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婴儿期(0-3岁)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二)幼儿期(3-6岁)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小学时期(6-11岁)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我重点讲讲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总结一个小学生学习好的三个关键要素是:

1、学习的动力,就是爱学

2、学习方法,就是会学习

3、勤学习,就是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勤学习是学习好的保障。

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

1、 明日学具,准备齐全

我在西城区一所比较不错的小学做过一个调查,这个学校有一千个孩子,我在学校大门口站着看迟到情况,一千个学生竟然一个迟到的都没有。等上课铃声一响,我就看见有八个孩子慌慌张张的往教室外跑,我就拦住他们问他们干什么去。其中一个小男生说:“我妈没把我的语文书装我书包里,我得回家取书”。我又问另外一个:“你干吗去?”答:“今天有体育课,我忘记穿运动鞋了”。我问你们都是几年级了,他们说是四年级了。我就说这些事情不是你父母的事,是你们自己应该准备好的。你们早应该在

一、二年级就养成这个习惯。

2、今天任务,今天完成

3、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有一个小男孩,挺聪明,但是数学总是80多分,没得到一回满分。我就觉得奇怪。后来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个小男孩到四年级的时候,班上刚换了一个

男班主任,这个班主任老师看了这个小男孩的数学卷子就明白了,就把小男孩叫到身边来,说:“过来过来,我考你一道题”。老师问:“7×8=?”小男孩说:“这太简单了,7×8=58啊”。同学听了都哈哈大笑。老师说:“你错了,你都错了三年了,你自己好好演算一下7个8相加是多少?”孩子演算完了说:“怎么7×8=56啊,我一直以为7×8=58呢。”就是这么一个小故事告诉大家,孩子在第一次错误的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及时地帮助孩子纠正,所以孩子才会一直把错的当对的。学习上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知识上的错误,所以家长和孩子不要怕学习上出现的错误,错了要马上改过来。

4、专心学习,珍惜时间

六一节前我给孩子的家长咨询发现家长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孩子学习磨蹭。我建议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写作业提出三个要求;数量、质量、时间。以前家长和老师只对孩子写作业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但是现在不要忽视学习效率,重视学习效率就要重视学习的时间掌握。

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现在北京的小学生近视率达到百分之三十多,近视情况非常严重。我们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写字姿势端正,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6、课前预习,单元复习

小学生要从二年级开始培养这个习惯,这个对学习非常重要。我这里提倡单元复习,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往往掌握的知识是分散的知识点,掌握系统的知识才会对学习的应用个更为有用。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注重单元的复习,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组织成系统的知识。

我给大家介绍三个复习方法:正向复习法、横向复习法、重点复习法。

7、读书看报,查找资料

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其实读课外书有四点好处:学会做人、增长知识、学会写作、有助于课内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小学生要阅读145万字。对一年级小学生没有要求,对二年级小学生要求看5万字,

三、四年级小学生各看20万字,

五、六年级小学生各看50万字。学会查找资料最好的办法就是上网查找,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要求,我们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8、学有计划,学有目标

三、怎样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要求合理

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

一、两个习惯。

比如我们给小学的建议是孩子刚入学的一个月要培养孩子“学习用品准备齐全”的习惯,等到第二个月了,在巩固这个习惯的基础上对小学生提出“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在培养习惯时,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培养,在一个习惯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在提出新的习惯要求。我们在总结习惯形成的时间上发现,培养习惯关键是第一个月。如果能第一个月坚持下来,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能一学期培养好三个,那么一年下来就是六个,这个成就就不小了。

(二)明理激情

用教育者自己的体验或名人的故事讲点养成好习惯的道理,激发儿童努力养成好习惯的热情;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少讲点,对年龄大的儿童可以多讲点。家长还可以让孩子收集一些养成好习惯的格言,贴在孩子房间的明显处,时刻提醒孩子。过去我们的教育迷信讲道理,所以我们的孩子现在知道的道理并不少,你说的时候他都不爱听了。所以道理要讲一点,但不要讲得太多。

(三)榜样示范

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儿童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教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字词,当学习到“中”这个字的时候,我要求同学给我用“中”字组成一个词,有的同学说“中国”、“中间”、“中华”,我都说好,有一个小朋友也用“中”字组成了一个词组:红中,我就问,“红中”是什么呀,他说“红中”就是麻将牌啊,这你都不知道啊。我说你怎么这么熟悉啊?他说,我妈我爸特爱打麻将,天天打到半夜。我说这影响你学习吗?他说当然影响我学习了,后来我学不进去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现在他们“三缺一”的时候,我还能补缺。大家想想,这样的父母还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嘛。另外同龄伙伴的榜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也要注意让孩子向同龄人中优秀典型的伙伴学习。

四)激励强化

心理学中有一个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这个学派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得到不断的强化,这种行为再出现的可能性才会增多。这种强化就是正强化。如果一种行为得到的强化使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这种强化就是负强化。下面我介绍几种对儿童强化行为习惯的方法。

代币券法

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好了,老师可以在班级公告榜中奖励给这个孩子一个纸做的小红花,这样就会激发这个小朋友继续表现出好的行为。这就是“代币券法”。家长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如果孩子连续表现很好,就可以规定,孩子在得到几个小红花就可以满足孩子一个愿望。家长要对满足孩子的这个愿望要事先规定,要合理,要能激发孩子想要的动机。这个方法对小

一、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合适。

影响力黄金表

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日历表,日期就是一个月,让孩子把想在这个月养成的习惯写上去,然后让孩子自己每天在日期下面对自己进行评价,如果当天做到了,就划对号,如果没有做到,就划错号。然后让孩子月底写一下当月的体验和感想。亲子契约

爸爸和妈妈可以给孩子提出几点要求,孩子也可以给爸爸妈妈提出几点要求,如果做到了,有什么奖励,如果没有做到,有什么样的惩罚。这些都写下来,双方确认、签字,孩子和父母按要求相互监督。

(五)行为训练

家长要指导儿童怎样做,训练方法要多样、活泼。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有个“教-扶-放”的过程。

(六)注重体验

抓住儿童自身的典型事例,帮助孩子体验“好习惯让自己尝到甜头,坏习惯使自己吃到苦头”;习惯的养成就是建立一条“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制度。主体体验是良好行为习惯“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关键因素。

(七)防微杜渐

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不让不良行为发展成不良习惯。家长尤其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家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以后等孩子已经形成固定习惯了再改正难度可就大了。

(八)坚持不懈

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常有反复,家长要“抓反复,反复抓”,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九)家校配合

家校一致,形成合力,才有实效。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上,家庭教育的作用大于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要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

第三篇:主动调试自己 培养良好情绪 国旗下讲话

››诚信是一种美德

国旗下讲话››学会感恩,请从尊重和孝顺父母开始!(第12周国旗下...››学会自主学习,做一个有主见的人——第七周国旗下...››文明就餐从小事做起

国旗下讲话››以爱的名义

共赢明天

教师代表演讲››清明节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

国旗下讲话内容

章来源免费

教育

w

ww.Edu

wg.Co

m文稿网

>>《主动调试自己

培养良好情绪

国旗下讲话》

第四篇: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第一章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声乐心理概述

1.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它以儿童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 意志、兴趣、能力等为研究对象,为儿童从事各种实践和学习活动提 供心理依据,使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们有章可寻,正确地根据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

1.2音乐心理学与声乐心理学的概念

作为研究儿童声乐心理的理论依据,音乐心理学与声乐心理学的 概念分别是: 音乐心理学是指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与 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规律的科学。它与心理学及 音乐学有关,并涉及声学、生理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是一门新 兴的边缘学科;声乐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从心理反应、注意、意志、想象、情绪与情感、能力与记忆等诸多方面,揭示了歌唱与发声的内在艺术规律,从而为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提供心理方面的依据,并为广大学习声乐的学子找到科学的声乐学习方法提供帮助。

3儿童声乐学习的心理特点 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儿童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 2.1心理状态概述 (一)定义:心理状态是在一段具体时间内人的心理活动的总的 特征2,如聚精会神、兴高采烈、漫不经心、萎靡不振等等,是人对 内外环境因素作用的反映,心理状态是由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构成的。一个歌唱者在演唱或练习一首乐曲时的心理状态受到他对 这首歌的喜好程度以及自身情绪状态、身体状况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 或放松愉快或紧张生硬等等各种各样的状态状况。

由此可见,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演唱 歌曲,才能够发挥正常。 (二)心理状态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1、心理活动的客观性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心理活动受外界事物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没有客观世界就不可能 有人类活动。所以,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没有客 观现实就没有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具有客观性。例如:当一个人看到 某种事物而头脑里闪现出另外一个人的音容笑貌,这就是“睹物思 人’’,当一个人受到外界环境的触动,产生内心情感的波动这就是“触 景生情"。“睹物"、“触景"反映的是客观现实,“思人~‘生情”则反 映的是一种心理活动,这些现象形象的说明了心理活动的客观性。

2、心理活动的主观性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包括成年人、老人、儿童、他们都z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251。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第三章儿童声乐课堂中良好心理状态培养的五个方面 3.1学习动机的培养

作为一名儿童声乐教师,光有精通歌唱的技能,技巧是不够的,还应学习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儿童学习声乐的动机,制定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动机稳定在积极状态中,并能根据动机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改进方法,策略,始终保持 良好的声乐教学课堂环境、师生互动、融合、协调在一起,取得良好 的教学效果。怎样激发儿童歌唱的动机呢? (一)开展教育启发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他们在最初开始学习时,对任何一门课程大都无明确的目的性,家长、老师让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或自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他们学习唱歌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初并不是抱着我要把声乐学得怎么样好,我要把声音练得如何地美好的学习目的,而是全凭一种爱唱歌、想唱歌的冲动和欲望,这就是他们的学习动机,要把这种学习动机贯穿于儿童声乐教学的始终,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在学习声乐的开端教师要向同学们讲清楚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对儿童讲解歌唱的作用,可以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陶冶情感,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的作用,还可以抒发少儿爱祖国,爱人民的美好情感,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无穷的欢乐等,这种教育活动绝不能只是拘泥于形式、走过场,它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融洽师生关系,进入积极上课精神状态的必要之举。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儿童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这种教育启发、渗透在儿童学习声乐的始终。 儿童卢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第四章儿童声乐表演时紧张心理状态的调控

近年来,随着声乐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从事声乐专 业的专门学习,随之出现了各种规模大大小小的少年儿童声乐比赛、 演出、考级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少年儿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和 专业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判标准。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唱上几 首歌,对于一个技术娴熟,久经锻炼的专业演员来说可能相对容易, 但他们也难免会出现上台紧张的状况,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年儿童就更 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的儿童嗓音音质很好,平时也受到正规的专业 训练,歌唱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上舞台却由于心理状 态的紧张而产生恐惧,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轻者的歌唱 缺乏表现力,重者甚至会出现忘词,走音,失声,或者是头脑一片空 白,什么也做不了的紧急状态。在少年时代,如果由于舞台紧张失去 良好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会让儿童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做任 何事都没有信心,甚至再也不敢上台歌唱和面对观众。因此,作为从 事儿童声乐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应该认真研究儿童上台演唱时的心理 特征,创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儿童摆脱舞台上紧张的心理状 态。

4.1 紧张心理状态的表现

儿童在歌唱临上场前或上场后紧张心理状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 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 脸红,心跳加快,手脚出汗,口干舌燥。这是由于在紧张的 硕十学位论文

第五章 儿童在变声期时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变声期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对于学

习声乐的儿童来讲更是一个特殊时期。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由于声带

充血,发声持久性差,很容易疲劳,音色变暗,唱歌时感到很费力,

因此很多学生因为唱歌时声音沙哑,高音唱不上去而丧失唱歌的信

心,产生歌唱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现象,在变声期儿童的声乐教学中

必须充分了解变声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

规律,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

法,一方面把变声期儿童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歌唱时所需要的状

态,而另一方面又不伤害到他们变声期时脆弱、不稳定的嗓音。

5.1变声期儿童发声器官的变化特点 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身高、体重快速增长,身体各部分器官开始

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表现在发声器官上则是喉头、声带的急速

变化,具体表现为:

(一)男声的声带从幼童时的6-_8毫米长,逐渐增长到2卜24 毫米,并且在增长的过程中相对变宽变厚,喉结明显地突起,喉前后

增长1厘米。但又由于喉部软骨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声带的增长速

度,迫使发声时声带被动的拉紧伸长,造成喉部软骨同声带及软组织

儿童卢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结 语

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与学习中,我深刻的认识NJL童声乐教育在整

个声乐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声乐人才成长的摇篮。同时我也

发现在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对于教师“教"的意义,培养学生良

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对于帮助他们快乐、快速的掌握歌曲内容,提高声 乐技巧有着很大的帮助,自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取得教学成果

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在歌唱中获得良好的歌唱心理状

态需要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和配合,经过对学生系统的、专业的心理

训练,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才能获得。在这一过程中,由

于儿童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控制能力差,教师的合理引导是很关键

的,它赋予每一位儿童声乐教师神圣的责任,激励着他们不断的研究、

探索、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儿童声乐心理学知识,针对儿童特点,找到

灵活、有效的好方法。本篇论文是我这几年来从事儿童声乐教学的一

些体会和总结,希望能给从事儿童声乐教育的同行们一些启示,同时

也愿意听从教育界专家的批评指正。参考文献 期刊类:

(1)廖家骅.儿童音乐心理的几个问题.人民音乐,1984.9. (2)文安平.影响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的几个因素.乐府新声,1990.3.

(3)刘沛.音乐与儿童智慧及儿童的发展.中华音乐文化教育,1996.2.

(4)黎国坤.谈声乐教育心理学.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4. (5)沙涛.论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培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1.

(6)杜蓓.儿童的歌唱方法与歌唱心理初探.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2002.4.

(7)陈石萍.少年变声期合唱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厦门教育学院学

报.1999.1.

(8)叶淳.浅探青少年变声期的声乐教学.人文社会科学.2006.2.

(9)姜文胜.声乐专业学生赛前准备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交响一西安音

乐学院学报,2004.23.

(10)张益琴.变声期学生歌唱心理障碍的形成及解决对策.天水师范

学院学报.2005.25. 。

(11)叶蔚.谈如何克服演唱时的紧张心理.艺术教育,2005.3. (12)马东风.情感与音乐记忆简论.中国音乐教育,199.4. (13)周海宏.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人民音乐,1988.4.

(14)田传洋.浅谈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歌唱的自信心.滁州师专学报,2001.4.

(15)王岩淑.歌唱心理状态浅析.艺林漫话,2006.6. (16)唐明务.浅谈声乐表演中的虬医场”.美与时代,2006. (17)董晓.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河南教育,2003.7. (18)肖育军.论变声期声乐教学中的“轻唱"训练.《黔东南民族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

(19)王绍灿.浅谈儿童音乐素质教育.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0.16.

(20)王海莲.儿童歌唱训练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周口师专学 报,1996.13.

(21)张德金.儿童声乐教学点滴.怀化师专学报,1994.13. (22)彭子华.声乐教学心理因素探索.淮北煤炭师院学报社科 版,1994.4.

(23)孙玉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安徽教育,1999.3. (24)张君仁.皮亚杰认知阶段理论与儿童音乐教学.祁连歌 声,1998.3. 著作类:

(26)吴雁泽.全国少儿歌唱考级歌曲集.新疆:新疆人民出版 社.2001.

(27)郁正民.音乐教育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 (28)章姚姚.音乐教育心理学.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 (29)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30)卢合芝、李敏娜.音乐教育心理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31)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三环出版社,1983. (32)曹理、廖裴言、廖家骅.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社,1993.

(33)邹长海.歌唱心理学.广东: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4)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4.

(35)詹姆斯·L·穆塞尔、梅贝尔·格连合著、章枚译.学校音乐教学心

理学.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36)罗小平、黄虹编译.最新音乐心理学荟萃.中国文联出版公

司,1995. (37)袁善琦.儿童趣味音乐教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38)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39)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 (40)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2)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育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

社,1998.

(4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4)刘朗.声音教育手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5)钟维国.童声合唱的训练与指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6)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47)秦和鸣.心理学浅说.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48)孙应康、凌培炎.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河南:河南人民出版

社,1981.

(49)klern,herman.singing technique.National music publisher, 1972.

(50)Garaude,vai l lant.methode complete de chant paris.1825.

第五篇:谈幼儿美术教学中儿童审美情绪的培养艺术论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由以往的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逐渐进步到开始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中一个重要任务。鉴于此,笔者就儿童审美情绪的培养展开了分析和研究。一儿童审美情绪培养的必要性

审美情绪的培养对儿童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儿童处于对社会的初步认知阶段,对一切都充满好奇,这个时期若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起正确的审美情绪对于儿童以后的发展会起到很大作用,让儿童认识到什么是美,会使他们自觉地向美的方向靠近,从而远离低级趣味,培养高尚情操。因此,在儿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未形成之际,对他们进行审美情绪的培养十分必要,有利于增强他们对美的认知能力,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健康成长。

二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儿童审美表现力

1.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一副优秀的美术作品涵盖了许多美的方面,应该锻炼儿童从局部入手,举一反三,从而逐步认识整幅作品的美感。反之,如果是欣赏作品,则应该从整体下手,慢慢深入到细节,从而对整幅作品完成细致入微的理解。

2.兼顾形态美与立意美。在知道儿童进行美术创作或者欣赏美术作品时,不但要注意作品的形态美,注重色彩的协调、线条的流畅,还应该注重作品立意的美感。培养儿童通过美术作品感受其传达出的对人性的赞美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等意境的感知能力,这样必然能凸显儿童的心灵美。

3.技能训练和审美培养相结合。美术课作为对儿童进行美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不能仅培养儿童的美术技能,更要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而审美情趣的培养来源于平时绘画练习和作品欣赏的积累。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该注重技能训练和审美培养相结合,在加强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儿童的审美素养。

三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儿童审美创造力

1.掌握绘画语言。在对幼儿进行儿童画指导时,要教会儿童寻找生活中的绘画语言,将生活中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含义深蕴的事物通过画作表现出来,教会儿童如何用笔、用墨、用色、用水,学会勾线、填色等基本的绘画语言,引导他们从欣赏、创作作品过程中体会艺术所带来的独特乐趣。

2.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儿童本来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幼儿美术教育尤其注重启发和引导想象,使儿童的想象力在美术世界中充分激发并表现出来,将儿童内心世界中的想象力转化为审美能力,创造出具有儿童特色的全新立意和内容的作品。

3.发展儿童的独创性。在美术教学中,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鼓励儿童的创造性想法,对独特的见解和立意加以表扬,保护每个儿童闪现的创造性的光芒,以发展儿童的独创性。

四儿童审美教育的误区及纠正措施

由于我国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和审美培养仍处在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难免存在许多误区。笔者通过对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分析,总结了儿童审美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儿童审美教育中存在的误区。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强调理性观念的力量,却忽视了耳朵、眼镜等感官的主动性,人们无法凭借自己的视听感受去理解艺术的独特魅力,这就使得许多人尽管经常接触艺术,却不具备欣赏艺术的能力。这种情况在儿童审美教育中也有所体现。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知识灌输式的审美教育随处可见,许多教师执著于客观事实的对错,而忽视了儿童的审美感受,将儿童的艺术想象盲目归类为客观认识的错误,这就约束了儿童的想象力,制约了他们的发展空间,不利于儿童审美情绪的培养。概括地说,现实审美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只注重有关艺术作品知识的传授,单纯传授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家的生平等,使艺术作品单纯成为知识的灌输,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儿童可能根本不可能有审美能力提高。

2.纠正措施。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该注重对幼儿想象力的保护和引导,使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不以客观事实作为衡量艺术审美的唯一标准,对艺术审美活动中的建设性想法给予鼓励,以传授艺术作品的内容为基础,注重儿童审美情绪的培养,让儿童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产生审美愉悦,从而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对儿童进行审美情绪的培养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十分有益的。现代教育应该重视审美素养的培养对儿童的重大意义,使得美术教学中对儿童审美的培养成为教学重点,努力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以促进儿童更好地成长。

上一篇:妇产科门诊工作职责下一篇:父爱如山国旗下讲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