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县投融资平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024-04-25

黑山县投融资平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共6篇)

篇1:黑山县投融资平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黑山县投融资平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化我县投融资体制改革,立足长远,开辟直接融资渠道,规范政府性投融资项目与资金管理,促进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根据锦州市财政局《关于投融资平台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锦财资中〔2009〕90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有资产资本化、整合政府资源、筹集项目资金、经济总体发展为目标,以事权跟着产权走、资源跟着项目走为原则,以创建“多条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只龙头放水”的投融资模式为重点,以平台建设规模化、资源管理一体化、融资渠道多元化、资产运作市场化为主要措施,形成政府主导、城乡参与、市场运作、财政监管的体系。构建机构设置合理、管理机制完善、资产数据集中、业务流程规范的框架,科学搭建一个稳固、统一、高效、开放式的投融资平台,改变资源浪费、资产流失、资金分散、资本缺位的现象。通过财政资产的有效运营,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确保实现“一年出形象,三年进中游,五年创辉煌”三个阶段性目标。

二、组建方式

参照市政府的做法,成立黑山县财政资产管理中心,隶属县财政局。由县财政资产管理中心出资组建黑山通和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产经营公司),搭建融资和财政性资产管理平台,代表政府对外科学融资,经营管理财政性资产。

黑山县财政资产管理中心的管理职能是:

1.代表县政府持有授权范围内的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产权及企业改制后的剩余资产,代表政府行使所有权、处置权和调剂权。2.依法决定授权范围内的财政资产和重组,包括资产转让、租赁、拍卖、兼并、开发、经营,优化资源结构和资源配置。负责国有资本金的筹集和再投入。3.盘活国有资产,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4.集中管理全县可进行投融资的基础资源登记、统计工作。

5.引导和带动投资者参与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建设,并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6.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开展财政投资工程项目的预决算评审工作。

7.负责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和管理。资产划转和管理暂时在县城内实施,待运行成熟之后再向乡镇延伸。资产经营公司内设机构:融资业务部、资产管理部、监督评审部和行政综合部。

资产经营公司宗旨:科学整合资源,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为城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促进我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公司接收资产后,对接收的财政性资产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按照资产收益最大化原则,运用市场手段对资产进行分类处置和经营,不断强化平台融资能力。

资产经营公司责任: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借款主体和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实行统一管理,金融机构、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强化投融资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使项目建设的财务、审计、监管等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封闭使用,降低投资风险,保证项目资金的延续性和可控性。

资产经营公司运行机制:资产经营公司成立后,对财政性资产进行市场化的“资本运作”,把长期闲置、沉淀的“死资产”变成“活资本”。紧密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实践进一步探索新途径。投融资平台建设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要及时与上级投融资平台沟通协调。

资产经营公司经营范围:

1.代表县政府持有授权范围内的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产权。

2.对集中管理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登记、清产核资、资产统计、财务报表和维护修缮。

3.具体运作资产的转让、租赁、拍卖、兼并、开发、经营。通过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对外开展融资抵押担保,负责利用财政信用与金融机构对接,开展投融资工作,并以投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4.逐步推行办公用房租用制度,对办公用房实行动态管理,优化办公用房资源,合理调度办公用房,保证办公需要。5.负责购买债权,发行企业债券。6.负责储备土地、造地、整理土地。

7.负责监督指导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物业管理。

8.具体筹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开展财政投资项目预决算评审工作

资产经营公司注册资金:拟注册10亿元,分5年完成,每年2亿元。按注入现金不少于30%的要求,首次注入现金额度为6000万元,实物14000万元。资产划拨后,逐年做大资本,加注资本金。

三、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健全投融资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投融资项目的管理体系。要重视项目管理,建立和完善项目审批、决策程序和项目储备库制度。加强项目论证,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按照金融机构对项目融资的审核要求,完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库,提高项目成熟度,为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

2.推进土地储备与供应制度改革。财政、土地、城建部门要密切沟通,高度重视土地管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土地储备与供应制度,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公开拍卖制度,对工业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土地出让金收入全价款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3.规范招标投标管理。整合招投标管理平台,对政府性投资项目,设计、建设、监理单位的选择一律实行公开招标选定,严格实行有效最低价中标制度。4.广开财源,多渠道融资。加强对融资渠道的综合对比,有选择地进行融资,避免“饥不择食”。根据时间性、效益性、操作性加以分类,准确把握与金融机构的融资项目对接。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融资、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方式,逐步形成多渠道、可持续投融资的城乡建设新格局。5.完善政府投融资监督机制。县财政部门要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规划、立项、融资、建设、工程监管、竣工验收、决算审查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部门分工负责的监督管理体制,明确政府性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确保投融资项目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四、主要措施

(一)整合政府投资资源,增强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能力

以资产经营公司现有盈利性存量资产为基础,通过划转县属存量国有资产、赋予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权、增加国有资本金投入和提供专项补助资金等方式,增强资产经营公司的运营能力,扩大现金流量,使资产经营公司的运行资产规模符合有关金融机构的授信要求。

1.划转县属存量国有资产。将县政府持有的县属国有产权全部划为资产经营公司代为持有。

2.增加国有资本金投入。计提收益作为县政府对资产经营公司国有资本金的增量投入。

3.提供专项补助资金。对资产经营公司和县本级公益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任务而发生的政策性融资风险,县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其项目资金。

(二)加强投融资平台自身建设,提高投融资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防范债务风险,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经营和投融资管理水平。

1.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向。按照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在项目建设、资本运作、资产管理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经营和投融资管理水平。

2.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继续深化以按贡献分配为核心的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科学制定管理流程,健全和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风险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过失责任追究机制。

3.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速度型到效益型的转变,加强财务管理,建立财务成本约束机制,通过提升管理运营水平和自身盈利能力,提高国有资本金的自我补充能力。

4.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培养一支熟悉法律、金融和资本运作的团队,为投融资平台的成功运作提供保障。

5.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引进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法律职业资格、项目评审资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加强对投融资平台的监督管理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确保政府投融资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黑山县政府投融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政府投融资管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联席会议由县政府主管县长负责召集,县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审计局、统计局、监察局、国土资源局、有关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参加。2.建立工作考核制度。为保证政府投融资活动达到预期目的,通过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审定项目预算、项目决算和对政府投融资绩效舆论评价等方法,建立对政府投融资的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3.建立审计制度。县财政监督部门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对资格公司进行财务审计,有效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做到“举债有度、用债有效、还债有信、管理有力”。

4.县财政部门要加强政府债务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实行“借、用、管、还”一体化管理。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政府债务管理的具体办法,在认真分析测算的基础上,确定县政府债务的总量控制规模,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融资结构。建立以政府增量财力和土地出让金为主要还款来源的投融资保障机制。政府债务实行定期统计报告制度,加强动态管理。要严格按照财政性资金的使用要求加强管理,所有政府性投资项目一律实行竣工决算审计制度。

篇2:黑山县投融资平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创新、改革、开放为主题,学习和借鉴重庆等其他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带动力、影响力,积极推进工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加快城市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资源跟着项目走,事权随着产权走”的原则

对国有资产投融资平台进行整合,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按各公司的职能定位、承担的任务注入资产,企业分红由财政再投入各公司增加资本金。

坚持“三个平衡”的基本原则

要求投融资机构坚持市场经营原则,各公司在净资产与负债、投入与产出、现金流三个方面保持相对平衡,防止投资过度膨胀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实行稳健的财务政策。

坚持土地统一管理的原则

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投资项目储备用地必须通过柳州市土地储备领导小组监督、审核和管理。土地的储备和出让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将政府通过土地储备中心总体控制收储的土地开发获得的收益注入投融资平台,以各企业项目预算及规划,调配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

坚持公共事业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

各资产运营公司拥有公共事业项目资产所有权,政府有偿租用使用权。坚持风险防范的“三不原则”

财政不给投融资公司提供融资担保;各投融资公司的专项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各投融资公司之间不得互相担保,避免出现系统风险。

三、目标任务

(一)总量发展目标:国有资产总量稳步增长。市属国有及国有控投企业资产总额到“十一五”末期由现在的30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其中柳州市产业投资公司资产达到300亿元以上;三大控股公司资产达到250亿元以上;城投及建投公司资产达到400亿元以上;金融和担保公司资产达到100亿元以上。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高于全区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国有资本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后三年累计投资总额达到450亿元以上,其中产业投资总额达到200亿元以上,城建投资总额达到250亿元以上,投资规模占全市总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布局结构调整目标: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向先进制造业、城市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领域集聚。到2010年,85%左右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80%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分布在全市大型、特大型营运机构和产业集团。

(三)融资目标:国有资产投融资平台融资能力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城建基础类机构融资达400亿元,产业类机构融资达50亿元,金融担保类机构累计融资达100亿元以上,各类机构分别实现1家以上公司上市目标。

(四)国资监管体系目标:“十一五”期间,以落实出资人职能为核心,全面建立健全出资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实施分类考核,严格奖惩;建立重大投资决策审议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委派的外部董事要占到董事会的一半以上。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制度。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四、投融资平台基本框架

拟按照以下布局搭建投融资平台,以达到优化调整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产业结构、实现国有资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基本框架图请查看文档图片)

五、建立功能完善的投融资公司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将原来不具有投融资功能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赋予投融资功能和公司制的管理方式,并建立一批有针对性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投融资载体,发挥融资和投资导向作用。这些企业作为投融资主体,将通过国有资产划转、专项资金拨付、规费注入、特许经营权、土地储备运营以及资本运作等多种方式得到完善和扩大,充分拓宽投融资渠道,发挥投融资职能。

(一)产业类 1.柳州市产业投资公司

职能定位:公司定位为市政府重要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和市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融资平台。主要从事资产运作融资,按柳州市产业发展战略储备土地并进行整理及运营,为政府战略性投资、产业投资以及风险投资筹集资金,投资以工业为重点的工、商业项目。项目建成后通过股权出售、产权交易、公开上市等投资退出方式,实现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

资源配置:将柳化、两面针、柳汽、欧维姆、工贸、百货、国药、糖网、桂中海讯等国有股权作为资本金注入,并储备项目资金所需城市建设用地以充实资本金。

发展战略及目标:产业投资公司将以建设重大产业项目投融资平台为目标,不断提高融资能力,力争两年内打造成为具有优质资产、规模的上市公司。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社会融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力争三年资产突破300亿元,累计投资额达到200亿元以上。

2.柳州市工业控股有限公司

职能定位:公司定位为市政府重要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和重大工业项目的实施主体。主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柳州市工业发展方向的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项目进行投资,并从事企业的债权债务收购,不良资产处置,破产企业收购,环保搬迁退城进郊,园区经营和对企业技改项目提供场地、设备租赁。做好已改制企业善后工作,处理原债权债务问题,管理经营改制企业剥离的非生产经营性资产。

资源配置:在原有企业和土地资产基础上,通过国有资产划转、专项资金拨付、产业投资公司融资的工业项目资金投入等充实资本金。

发展战略目标: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保证快速增值发展。力争三年资产突破50亿元,每年投资额达到10亿元。

3.柳州市商贸控股有限公司

职能定位:公司定位为市政府重要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推进现代流通业态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和重大服务项目的实施主体。公司主要以发展现代流通新业态和大型龙头示范企业为重点,大力开展现代物流及物流基础设施、大型现代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流通网络、电子商务、大型百货、酒店服务业、连锁经营、要素市场建设。重点推进工贸、百货公司的整体重组上市,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直接进入资本市场。推进市场改造建设,三年内市区内市场整体改造为符合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新型街市。

资源配置:在原有企业和土地资产基础上,通过国有资产划转、专项资金拨付、产业投资公司融资的商业项目资金投入等充实资本金。

发展战略目标:发展成为为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配套服务,推进流通现代化发展的项目引导型、投资带动型资本运营公司。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保证快速增值发展。力争三年资产突破50亿元,每年投资额达到10亿元。

(二)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类 1.柳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职能定位:公司是市政府重要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和公共事业、服务性行业项目的投融资平台,公司主要从事城市公共事业的筹资、投资、建设、管理和营运;园区建设开发;城市公用设施的建设、经营;对原投控公司的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和改制企业剥离的经营性资产完善管理、做大做强。

资源配置:以污水、自来水、公交、煤气几大公司国有股权以及所属农口企业土地资源为主要资本。

发展战略目标:集中投资方向,通过土地运作变现、发行企业债券和社会融资,增加投资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并力争两年左右上市。通过资本运作和发行1-2期企业债券,争取筹集资金50亿元,三年力争资产总额达到200亿元以上,净资产100亿元以上,实现融资100亿元。

⑴赋予土地整理及运营职能,给予相关政策、规费减免和特许经营权。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保证快速增值发展。

⑵通过发行14亿元企业债券,确保污水治理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的建设,参与柳东新区污水收集及处理项目的配套建设;以污水处理公司为基础,结合持有的威立雅公司51%股权组建水务集团公司,争取水务集团公司三年后上市,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⑶加快农工商公司、鹧鸪江园艺场两个农口企业的改制工作,合理分流和安置农场职工,对所属农口企业的土地进行整合利用,从现有的4万亩农用地中整理出1万亩变性为建设用地,列入投资控股公司,通过土地运作变现融资,增强投融资能力。

⑷对中房公司进行重组,利用新世纪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优势,在做好商品房开发的基础上,向商业地产项目发展,重塑和打造柳州国有房地产龙头企业。⑸充分发挥投资集团的投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参与柳东新区城市管道燃气、供水网络、公交站点、公交线路和公用设施的配套建设。

⑹对市属六县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重点规划开发三江程阳八寨、融水贝江和百里柳江观光带,提升柳州市旅游经济经济总量。

⑺通过融资、回购,经营已建成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大型公益事业项目。2.柳州市城市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职能定位:城投公司已从投控公司上划国资委直接管理,下一步要扩充职能,加强现金流建设,充实有效资产,做专做强,成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的主力军。

在市政府对城投公司原来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国有资产的运营及市政府指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筹资及建设”职能基础上,为适应新的投融资形势,把城投公司职能扩充并重新定位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的主要融资平台,承担投资建设管理任务的主要建设管理公司,筹集城建资金所需土地的主要储备库。

资源配置:将项目资本金、大桥管理处及其资产以及相关城建收费以资本金注入城投公司。同时将财政每年安排的项目建设配套资金、还本付息资金以公司资本金形式注入城投公司,并列入同期财政预算。

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对城市基础建设发展的需要,推动城市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协调发展,在2010年达到200亿元的投融资水平。

⑴赋予城投公司对于城建融资所需土地的整理及运营职能,使土地储备先行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整理后的土地进入土地交易中心公开交易,所得收益通过财政投入城投公司,以求得土地收益与投入建设项目资金的总体平衡,确保项目建设后土地的升值收益归于政府,成为市政府持续投入城建资金的保障来源。

⑵为提高城市路桥收费管理水平,降低收费成本,加强征收力度,增加收费收入。将市大桥管理处从市建委划入城投公司,成立“柳州市城市路桥收费管理中心”。对于市大桥管理处人员采取“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待全市统一实行事业单位改制时再依据政策转变身份。

⑶将财政每年安排的项目建设配套资金、还本付息资金、城建项目政府回购资金和租用资金以公司资本金或财政专项补贴方式注入城投公司,并列入同期财政预算。

⑷现阶段储备土地的土地使用权评估升值、借新还旧、融资抵押。

⑸对已建成项目周边已征用土地,由规划、土地部门办理变性发证手续,用于融资。⑹将政府各部门及下属事业单位名下的存量国有土地及房产作为名义资产注入城投公司,用于具体项目融资。由于不是实质性交易,只用于融资,土地、房产等部门直接给予办证。

⑺通过出售资产和股权、收费资产上市融资、再次发行企业债劵、发行信托产品、BT和BOT融资、城建资产证劵化融资等方式,进行创新,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⑻选择合适项目参与旧城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整理出成片土地进入土地交易中心公开交易,可获得现金流和土地升值收益用于投入新的基础设施项目。

⑼授予城投公司特许经营权,负责投资建设项目沿线的停车场、公共交通、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以及项目周边广告经营以及冠名权拍卖等,以增加公司现金流。

3.柳州市建设投资公司

职能定位:为更好地适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需要,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整合柳州城市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资源,打造城市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投融资平台,将建投公司从投控公司中分离出来,搭建新型投融资平台,直接隶属市国资委领导,做大做强建投公司。

公司定位为社会事业项目和公益事业项目的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公司主要以社会事业项目和公益事业项目国有资产运营及市政府指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资和建设为主要职能;同时承担旧城改造、廉租房住房项目建设、低矮住房改造等功能;在政府投资的非营利性项目中全面实行代建制,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提高投资效益;通过政府租赁和回购,盘活社会公益性资产项目资源进行融资。

资源配置:将已建成的项目资产划入建投公司,作为资本金注入,如公共停车场,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公园,绿地,广场等。将房产局公房资产所有权作资本金注入,管理权仍保留房产局。

4.柳州市东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将柳东新区原有的东城公司改组为集团控股公司,将原东城、东润、阳和等公司现有的资产(包括资金、土地、房产等)全部调整、包装入东城公司,由东城公司作为新区的投融资平台,代表政府进行柳东新区范围内的政府性资产经营管理和项目开发投资工作。

5.柳州市水务集团公司

职能定位:污水公司由于负责实施的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增多,除完成现有项目外,在未来五年内还将陆续启动25项污水治理工程,估测总投资将近20亿元。为拓宽项目建设融资渠道,国资委拟牵头组建水务集团公司,目前作为柳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授权下属企业,整合并盘活自来水公司、污水治理公司资产,搭建独立的融资平台,通过资本市场吸纳外来资金,推进供水、污水处理产业化,为柳州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水务集团公司负责自来水、污水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以及对自来水、污水、水电项目的筹资、投资,自来水公司和污水治理公司承担作为其下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仍负责自来水、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资源配置:将柳州市及下属地市(县)自来水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污水处理公司及所属污水处理厂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全部并入。

发展战略目标:利用整体优势,争取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企业上市融资等手段达到50亿元的融资规模。

为保证目前投控公司发行14亿企业债券工作的完成,污水公司及自来水公司仍以目前状况经营。

6.择时成立柳州市地产集团

由国土局根据重庆市模式单列制定方案,成立地产集团,定位为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主要履行建设用地的征用、土地收购储备和开发整理、政府公益性设施建设。

地产集团总管理市政府土地储备,履行着土地储备中心的功能,担当着土地储备中心的任务。地产集团土地储备产生的收益,市政府主要用于补充工业投资不足,支持公益性事业、社会文化事业、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以及特殊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保证。

7.择时成立柳州市交通投资公司

以国家开发银行发放农村公路建设15年(含3年宽限期)长期贷款为契机,通过贷款及财政资金注入,整合市交通局资产及所属六县交通资源成立柳州市交通投资公司运作柳州市“十一五”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的11亿2千万元资金,通过交通规费收入和其它增产收益形成还款现金流,对柳州市六县及郊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县级公路建设项目以及城镇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融资、投资、组织建设、经营管理。公司成立时间由市交通局商市国资委制定方案报市政府审批确定。

(三)金融、担保类 1.柳州市商业银行

职能定位:为扩大资产规模,增强贷款实力,支持柳州市金融事业发展,拟引进国家开发银行入股市商业银行。一方面增强商业银行实力,发展投融资功能,优化全市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将金融业发展与投融资平台发展紧密联系,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更优质的贷款。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在柳州市贷款项目资金统一由市商业银行运作,切实提高市商业银行金融业务能力,促进地方金融合作发展。采取政府贴息等方式,引导银行贷款投向,优化银行贷款在投融资平台中的投向,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并购重组。

发展战略目标:将目前柳州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81亿元,所有者权益4.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72.7亿元,贷款余额48.9亿元的经营规模,力争2010年提高到资产总额达到100亿元以上,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0亿元以上,贷款余额达到70亿元以上的水平。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职能定位:为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增强资本实力,拟将其从工控公司分离出来,为国资委直管企业。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增强担保机构资本实力,组建再担保机构,建立担保风险分担机制,推动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发展战略目标:通过政府追加1亿元和市城投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申请1亿元软贷款增加担保资本金,争取完成今年10亿元的担保业务量。三年内达到10亿元资本金,提供80亿元的担保贷款。

六、实施方案工作步骤 第一步:对资产和负债进行梳理

按照经营性资产、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三类对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现有资产进行划分,对无效资产进行剥离;同时进行资产重组,将存量负债与划分后的资产相匹配。

第二步:对所属企业清理整合

根据“有进有退”的原则,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调、改、剥、破”为主要手段,进一步加大改革调整力度,清理整合所属企业,减少企业管理层级,缩短资本链条,调整内部组织结构,推动企业按照市场导向的原则,集中优势资源和优良资产,做强做大做精主业,消除或避免不必要的内部竞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对三级以下符合主业发展方向和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要求,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可通过无偿划转、产权转让等方式提升其管理层级。

对所属企业中经营业务雷同、存在不必要竞争的企业,可通过合并等方式重组整合,调整组织结构,推进所属企业的专业化,实现规模效益。

积极鼓励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之间进行资产重组。某公司非主业资产符合另一公司主业发展需要的,双方可协商,通过收购、资产(股权)置换、互相持股、无偿划转等方式进行重组,并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对所属企业中的非主业企业以及经营状况较差、负债率高、投资回报低的主业企业,可通过无偿划转、改制、出售、转让、解散或实施破产等方式清理或退出。因债务、担保等原因难以注销的,可先歇业,避免产生更大的资产损失。

第三步:重组构建经营架构

按母子公司架构分类经营、分账管理、分别融资的原则,设立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和若干子公司,并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产权关系。

第四步:充实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资产

在充分整合现有的国有资源、盘活国有资产的基础上,要按照“集中管理、统一使用、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运营。根据事权跟着产权走的原则,实现国有资产、资源投入的最佳分配。按照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职能定位和分工,合理分配,财政通过资本金注入、支付项目使用费、回购项目所有权、土地注入等方式充实平台公司资产。

第五步:增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参股、控股能力

政府对以前直接将财政资金投作项目资本金的运作方式进行调整,借助平台运作方式,将项目建设资本金先划拨给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由其作为股本投入到各子公司,再由各子公司作为自有资金投入到需要建设的项目上去。

七、完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

(一)加强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

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行业和重点领域发展建设规划。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及时发布和调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指导目录,明确政府鼓励、限制和禁止类投资项目。各相关部门要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研究提出重点行业的环保、安全、能耗、水耗和产品技术质量标准。要严格规范土地使用制度,充分发挥土地供应对投资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加强和改进投资信息统计工作,建立投资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和投资状况的监测分析。

(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

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应按照《柳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开工报告。建设条件简单的一般性项目,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可合为一道审批,但应达到可研深度。要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概算审批工作,初步设计和概算投资按程序审批后一般不再调整,确需调整的,应报经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申请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的项目,受理部门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

(三)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

政府投资项目一般都要经过符合资质要求的中介机构的评估论证。重大项目应组织专家评议,并逐步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政府投资资金,包括预算内投资、各类专项建设基金、统借国外贷款和财政担保的国内贷款等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除直接投资外,要根据资金来源、资金性质和投资多少,分别采用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政府以资本金注入方式投资的,要确定出资人代表。

(四)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

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咨询、决策、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都要建立相应的责任约束机制。发展改革、财政、审计及有关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能分工,各司其职,互相监督。要完善重大项目稽查制度,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加快完善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切实控制投资、质量和工期,项目建成经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已建成的政府投资项目,经同级政府批准可以依法转让产权或经营权,收益用于政府再投资。

八、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一)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和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与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相结合,把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者及经营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管理权限按市委有关文件执行。

以国有营运机构和企业集团为重点,加强其内部的科学管理与决策,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真正落实国资委、董事会、经理层3个主体的人事决策权和人事选择权,研究制订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工作规则,理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各自职责范围,形成企业内部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要加快营运机构、企业集团外部董事、监事会委派制度,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建设,营造董事会、监事会自律氛围,形成科学完备的董事会、监事会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十一五”期末,董事会外部董事所占比例达到一半以上,并向国有营运机构、企业集团派出监事会。

(二)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是国资委有效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投融资平台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国资委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明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功能定位,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推动国有资本的有序流动和调整。一是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规划功能。要根据既定的产业规划和产业项目安排,统筹安排预算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完成目标的预见性,化解财务风险,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投资收益最大化;二是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集聚功能。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落实国有资产收益指标和经营责任,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收缴和支出各项规定。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程序,严格预算执行,强化决算审计,通过经常性的预算检查和专项审计,控制资金流向,提高营运效率。三是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激励功能。要合理确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目标和收益收缴指标,充分调动国资委、营运机构、企业三个方面的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出台切实可行的工资奖金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费用控制标准,在完成预算目标的同时,激发营运机构和企业负责人、经营者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实现其合理的经济利益。在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功能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探索其与公共预算的有效衔接形式,真正建立权责利相统一,运转协调,行之有效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体系。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以经营业绩考核和年薪制为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国有营运机构和企业集团负责人进行有效管理,进一步深化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考核和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现行的经营业绩考核评价办法,逐步科学规范的经营效绩评价体系。按照有机统一、分类对待的总要求,准确、客观、科学地对经营者业绩作出评价,在基本财务指标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新的考核指标和方法,重视对企业盈利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充分考虑营运机构承担政策性、公益性项目的因素,确保考核评价落到实处。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年薪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报酬激励与所有权激励、物质激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给予行政机关人员任职国企领导人身份选择权,一方面可以选择保留公务员身份,领取公务员工资,在企业领取经审定的补贴,另一方面可以选择领取企业年薪,不再保留公务员身份,从而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入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矫正国企领导人的短视行为,使国企领导人的长期行为和利益与企业所有者利益休戚相关,引导其不但关心企业的现在,更关心企业的未来。要适度提高基薪标准,进一步完善和改革职务消费模式,量化职务消费额度,积极探索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计划等有效的奖励措施,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国企经营者的活力和潜能。

九、确保战略性调整重组顺利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市国资委的工作,确保各相关部门、企业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期间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二)积极推进配套改革。在推进国有资产投融资平台战略性调整重组的同时,必须推进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市国资委根据投融资体制改革需要制定相关国有资产监管管理办法和细则,重点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转变行政理念、管理架构和管理方式。要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提高依法管理经济和服务企业的能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抓紧做好投融资体制改革基础性工作。当前重点要抓好四件事。一是要抓好清产核资工作,调查摸底,界定产权,做到帐实相符,帐物相符。二是抓好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方案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三是严明纪律,加强对改革期间国有资产的管理,防止利用改革的空隙,转移、隐瞒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篇3:湖南林业投融资平台建设思考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和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善, 林业要素市场交易行为逐渐活跃, 与此对应的是林业要素市场的建设显得滞后。2014年11月6日, 中部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在湖南林业设计院揭牌, 但是与之配套的森林资源评估、信用评估、担保、抵押、放贷等体系尚未完善, 导致林权流转受到局限。要建设绿色湖南, 发展林业产业, 进一步盘活湖南林业, 就必须解决资金的问题。但是林业金融工具创新不足, 在政策设计思路、内容范围、层次上存在偏差, 因此需要建立林业金融服务体系, 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应用,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促使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实现林业产业的良性循环。

一、湖南省林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 一) 绿色湖南建设的需要

根据绿色湖南建设及湖南省“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方向以及我省的相关政策, 结合我国和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各级财政承受能力, 要达到中央财政平均每年拨入287. 51亿元、地方财政每年负担125. 65亿元的目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亟需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融资体制。

( 二) 民生林业建设的需要

林区多在边远山区, 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较差。林区客观存在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 只有彻底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 充分调动林农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民生林业建设资金不但需要量巨大, 而且比单纯的生态林业建设需要更持久的资金。民生林业建设亟需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 社会投入为主的投资融资体制。

( 三) 林业产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林业产业的发展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 又是国家资源战略的需要。我省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对资源的消耗很大, 而资金的供给和长久支持能力很弱。林业产业要大发展, 资金问题必须要解决。从我省省情出发, 林业产业发展也亟需构建以社会投入为主的投资融资体制。

二、湖南省林业投融资现状

2013年, 全国实际 到位各类 林业建设 资金3799. 83亿元, 占当年GDP总量568 845亿元的0. 67% , 湖南省林业投资绝对额虽然逐年增长, 但是湖南省的林业投资近6年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林业投资增长幅度较大, 已经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南省近年林业投资情况见表1。

三、湖南省林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 一) 投融资渠道不畅, 投融资方式单一

除了财政资金, 目前湖南省林业投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中短期信贷融资。中短期信贷资金对长周期性林业而言, 可能就是有毒的鸡肋。林业项目、林业企业和林农要通过目前的金融体系融通资金, 在项目盈利水平、企业规模和实力、可抵押资产、投资风险、中介服务的水平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下非常困难。

( 二) 投融资规模不符合林业发展要求

湖南林业特别是林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与目前的投融资规模存在巨大的缺口。湖南省主要林区多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经济基础薄弱的基层联社资金供应能力难以满足林区林业贷款需求, 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商品林融资。林农和林业小微企业自身的素质也阻碍了投融资的顺利进行。

( 三) 市场主体对林业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林业需要承担社会公益功能, 导致林业的直接经济效益下降, 生产能力、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较差, 林业资产质量较差, 并且由于林业资源的特殊性, 致使林业资产使用、转让、抵押等处置成本高、难度大。同时由于市场主体对林业的认识有限, 致使林业对各市场主体吸引力较差, 对林业投资积极性不高。

四、湖南省林业投融资平台的运行目标和主体

( 一) 林业投融资平台的运行目标

湖南林业投融资平台运行的根本目标是为湖南省林业发展提供充分、有效的资金支持, 解决湖南省林业发展融资难, 投资效率低的问题, 弥补林业发展所需资金的巨大缺口。湖南省投融资平台的运行应是可持续的, 金融机构、投资者、服务机构、林业企业和林农、林业管理部门需要在林业投融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形成完整的林业投融资服务、保障链条和投融资运作通道, 保证各参与方、各市场主体有合理的收益、承担相应的责任, 使林业投融资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林业投融资平台才能可持续运行。

( 二) 林业投融资平台的运行主体

1. 政府主管部门

林业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及各政策性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各级政府管理机构作为运行主体, 在林业投融资平台中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作为资金供给主体, 通过财政投入, 发展公益林业, 进行公共品投资, 支持林业产业发展。二是作为制度和政策供给与实施主体, 制定和完善林业投融资保障制度和措施, 对林业进行政策扶持, 制定和执行相关产业政策, 推动我国林业事业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 鼓励和帮助企业、社团、个人以及外资等各方面力量参与林业发展, 创造良好的林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林业行业, 丰富林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三是监督管理主体。政府机构要监督和规范林业投融资平台运行中各主体的行为, 维护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为林业投融资保驾护航。

2.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包括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创业投资公司、投资银行、典当行、投资咨询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林业投融资平台中主要承担两个任务: 一是资金供给, 包括债权和股权资本的投入; 二是提供服务, 如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在林业企业上市过程中提供的保荐和承销服务, 担保公司在林权抵押贷款过程中提供的担保服务, 商业银行则可为林业投融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 非金融专业服务机构

非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包括林业规划设计单位、信用评级公司、信用担保公司、资产评估公司、法律咨询服务公司、管理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这些非金融专业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包括为林业投融资提供投资咨询、法律服务、信用担保、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会计服务、审计鉴证、管理咨询、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设计等投融资全过程所需要的服务。非金融专业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是林业投融资顺利进行所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是林业投融资市场化的基石。

4. 林业企业与林农

林业企业、林农作为林业投融资平台主体, 是林业投融资的起点, 也是林业投融资的终点。林业企业、林农应不断提高投资效果, 提升吸引资金的能力, 才能吸引社会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林业企业和林农。

五、湖南省林业投融资平台的构建

( 一) 成立林木资产评估机构

为深化林权改革, 巩固林权改革成果, 让林业要素市场顺利运行, 有必要成立省级森林资源评估中心, 即“湖南省森林资源评估机构”, 各县市以加盟方式设立分支机构, 构成湖南林业要素市场的一部分。主要业务是森林资源资产调查、核查及评估工作; 森林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占林地拆迁补偿调查与评估工作; 林业建设工程项目前评估、后评估; 林业碳汇调查与评估;与森林资源资产调查、核查、评估有关的省内标准化工作; 林业工程的规划、可研、设计及咨询工作;涉案森林资产的鉴定评估; 林业无形资产评估; 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有关方面的咨询和培训等。

( 二) 成立林业融资担保机构

由于湖南省投融资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存在, 湖南省林业信用担保公司应采用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模式。由于林业担保的高风险及行业限制, 与林业保险公司类似, 目前林业融资担保机构最好采用国有独资的形式, 因而公司形式只能采用有限公司的形式, 在全省各地成立分公司来办理相关的业务。主要业务是为林业项目、林业龙头企业、其他林权持有人或林业经营者提供信用评级服务, 以及进行贷款担保、项目担保等担保服务。

( 三) 成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

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可以促进林业资源流转和有效配置的实现, 规范流转, 促进要素合理流动, 从而使湖南省有限的林业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配置。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是盘活林业资产、实现林业产权的需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确权客观上造成了林地破碎化, 导致林业小规模经营。林业要素市场适应林业经营的特点, 可以在林权分散的同时, 使林业经营能够集中, 并使农户的权利得到确认和保证, 农户对林地和林业的关切程度及林地的利用效率将大大提高, 使林业生产者的预期及行为长期化。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大量社会资金愿意流入林业行业, 需要一个对林业要素进行交易的专业市场, 林权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为林业要素的流转和林业要素市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主要业务是负责全省林木林地权属的登记和动态管理、林权流转管理、林权抵押管理; 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 收集、发布林权流转交易、林权证抵押、市场交易行情等相关信息; 撮合林业生产要素流转、交易; 提供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咨询服务; 组织培训、提供林业科技服务等。

( 四) 成立林业投资公司

作为“第三方投融资服务平台”林业投融资服务公司的性质应以盈利和发展林业事业为基本目的, 由于湖南推行“县直管”改革, 林业投融资服务公司参与方以县级为单位比较适合, 目前湖南省共有122个县级行政建制, 各地的林业建设都需要通过投融资服务公司进行投融资活动。主要业务是为林业企业、林业项目和林农 ( 或林业实际经营者) 寻找资金, 为资金寻找林业机会, 为资金需求与供给方架设联系的桥梁, 实现金融资本与林业产业的融合。提供投融资过程中的投资咨询、管理咨询、人才培训、技术转让等服务。

六、湖南省林业投融资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

( 一) 出台林木资产抵押办法

早在2001年, 湖南省林业厅与中国农业银行首开先河, 通过提炼基层的经验做法和课题调研, 联合印发了《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 试行) 》,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这一新的融资方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2008年9月,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南省分行、湖南省林业厅发布《关于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和登记实施细则 ( 试行) 》, 对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进行了规范。2009年,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湖南省财政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湖南省林业厅共同发布了《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 林业局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 银发 [2009]170号) 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经过几年的实践, 这些办法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目前湖南省省情, 尽早出台新的林木资产抵押办法。

( 二) 构建林业投融资平台服务体系

1. 服务模式选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林业投融资服务的市场化是不可避免的, 林业投融资市场化并不是林业部门不做了、不管了, 而仅仅是做和管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真正从亲自做, 到不分巨细管得很多, 最后到只做制度规定该做好的政务工作, 实现对本行业的超脱管理, 让市场在法规制度和市场规则下决定自己的事情。长远看, 法规制度下的市场化林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服务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根据林业产业的特点和目前投融资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林业投融资可以借鉴“第三方投融资服务平台" 模式所取得的经验, 对林业投融资服务进行优化和创新。它们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吸收民间资本, 为资金项目提供点对点的对接平台, 这类平台往往借助网络这一媒介实现资金项目的线上对接。具体地, 湖南省可由林业管理部门牵头, 金融企业、林业及其他有关企业和个人参与, 共同成立林业投融资服务公司, 针对林业项目进行项目融资服务, 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把各种来源的资金集中于林业项目, 为林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通过专门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 把政府投资、各种社会资本和国际组织的资金通过不同的直接和间接渠道把资金注入林业项目, 而林业项目通过生产经营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的一部分必须分配给提供资金和服务的部门和机构, 如政府、出资主体和林业投融资服务公司等中介机构。生态效益可以参与碳交易市场交易获得收益, 社会效益能够通过各种政府补贴和优惠获得报酬。

( 三) 构建林业投融资平台保障体系

1. 保障体系的构成

林业投融资保障子平台包括政府保障条件和市场保障条件。在制度层面, 早在2003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就明确了要统一投融资政策, 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 政府给予必要扶持。凡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 政府将以多种方式对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加大政府对林业建设的投入, 要把公益林业建设、管理和重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并予以优先安排。加强对林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有关金融机构对个人造林育林, 要适当放宽贷款条件, 扩大面向农户和林业职工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林业经营者可依法以林木抵押申请银行贷款, 鼓励林业企业上市融资等一系列保障林业投融资的政策, 并逐步得到落实。同时, 在政策保障条件的基础上, 也在逐步构建市场保障条件, 主要表现在为保障林业投融资进入良性循环, 各地纷纷在林业管理部门主导下成立了政策性信用担保公司, 并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 为林业投融资提供了相应的市场保障条件。

2. 保障模式选择

由于林业长周期性、高风险性的特点, 林业投融资保障条件的建设如果走市场化途径是行不通的。通过市场主体参与, 并为这些市场主体提供财政、税收、金融、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的林业投融资保障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3. 保障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目前对生态建设的林业投融资政府保障体系是真实存在并运行着, 如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 对林业项目各种形式补贴和优惠政策, 既有资金的直接支持, 也有在税收、利率、土地等方面的政策优惠, 在制度、政策、组织、资金及技术发展和人才培训方面都形成了一系列的机制。相对政府性保障条件而言, 市场性保障条件虽然正在逐步形成, 但还在起步阶段。目前正在建设的诚信保障机制主要通过林业管理部门成立的林业担保公司来实现, 风险保障主要通过林业保险来实现, 金融保障的力度还很小, 市场性保障机制运行得还不好, 市场性保障条件的建设还需要花较大的力气。

篇4:交通投融资平台建设与发展解析

【关键词】交通投融资平台 体制改革 建设 发展

一、交通投融资平台发展的历史背景

纵观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改革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这一阶段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建国以来长期形成的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自1960年开征养路费后,以养路费为主体的交通基础设施使用费逐步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1985年通过车辆购置附加费的地方留成,以及其他财政性资金来源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总的说来,這一阶段的投融资特点可以概括为:政府担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单一主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低投入、低产出”的运作状态,单一的投融资渠道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

第二阶段:为1990年到2004年。源于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推动,2000年前后,伴随金融体制改革,各省市纷纷设立专门的投融资平台,并按照政府的投资导向,承担授权范围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筹资、投资、建设、运营任务。至此,各省市依托交通投融资平台,通过各种形式,如国债、外国政府贷款、银行信贷、信托、债券、项目融资、股权转让等,走上了市场化运作轨道,初步形成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良性发展的新机制,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三阶段:为2005年以后,标志性事件之一是2004年11月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施行以及2008年10月颁布实施的《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根据以上管理办法,国家允许依法转让收费公路权益,同时开始对收费公路权益的转让进行严格控制。标志性事件之二是2009年以来的投融资平台的清理与规范,交投平台的投融资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收费公路项目的经营环境与行业管理政策面临调整。

二、构建交通投融资平台的重要意义

构建交通投融资平台以前,交通行业建设处于资金渠道不足、融资方式单一的现状,长期依靠银行贷款的历史债务包袱十分沉重。随着交通建设需求日益增加,资金压力愈加沉重,资金缺口逐年递增。只有积极推进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构建交通投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建设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确保交通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交通运输事业跨越式发展。

三、构建交通投融资平台的核心要素

(一)整合资源,打造实力融资平台

通过多种渠道壮大融资平台的资本金实力,提高融资能力。政府可考虑将一定量的优质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划转到融资平台作为增资资本,同时市财政考虑注入相对应的货币资本金,增加融资平台注册资本,为融资项目提供有力担保。同时通过变更相应融资平台的经营范围,建立运行规范投融资体系,形成融资、投资、管理、偿债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强化融资平台的运行职能。

(二)完善投融资平台偿债机制

统筹开发建设与融资,实现投入与收入互动。在壮大投融资平台的资本金实力的同时,加大开发与融资的结合力度,通过对经营性土地及公路两侧土地开发,利用预期收益,实现可持续融资。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对存量和增量土地储备的合理利用,通过整体包装,将待开发土地作为抵押进行融资,以增强融资、投资和还贷能力。为适应金融机构新的融资准入管理制度的需要,融资平台公司应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偿债准备金额度和筹集办法根据不同项目融资需要确定,其主要来源为:项目投资收益、年度土地开发纯收益、政府承诺的列入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公司承担经营性项目纯收益等。

四、交通投融资平台未来发展展望

(一)投资体制方面

受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在经历了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大建设的热潮之后,交通基础的建设速度将逐步放缓,但建设需求仍然旺盛,单一依靠中央或者地方的投资模式难以支撑,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不会发生改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铁路、航空、水运以及其他平行及分支高速公路和低等级公路的不断完善、提高和发展,原来以路桥隧基础设施为主业的交通投融资平台将面临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挑战。

(二)投资项目方面

以高速公路为例,随着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高速公路在总体上已从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逐步向基本适应状态转变,后续建成项目的流量相对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则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高速公路建设的重心正在迅速变化,新建项目由重要交通运输通道向一般干线、支线或连接线转移,在路网中的重要性正逐步下降,项目吸引范围缩小,投资重点区域也由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逐步向次发达地区及不发达地区转移。

(三)融资体制方面

虽然“十二五”的整体融资形势不容乐观,但是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后普遍具有稳定的现金流,依然会受到各类金融机构的青睐,随着金融体系改革推进,融资工具会不断创新,交通投融资平台的资产和业务对新型的融资工具更具适应性,当然,交通投融资平台也需要合理平衡投资、优化资源配置,以便顺利对接资本市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融资体系。

五、小结

总之,在做好项目政策融资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规范运作,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推动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行为市场化,不断创造条件,推动以企业债券及通过资本市场等方式进行投融资。

参考文献

篇5:黑山县投融资平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XX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整合转型工作的通知》(X财债〔2020〕X号)要求,借鉴周边县、市成功做法,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9年底,我县平台公司共计X家,分别为:XX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城投公司”),XX县XX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简称“XX公司”),XX县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市政公司”),XX县XX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简称“国资公司”),XX县城乡基础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城乡公司”)。

此外,列入银监会监测类名单的XX县国建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建公司”)也列入本次市场化转型范围。

二、转型思路

(一)性质转型:介于行政、事业、企业性质之间的混合体向真正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制度健全的现代企业转变。

(二)职能转型:剥离政府融资及担保职能,不再承担政府融资任务。

朝实体化、市场化方向,从单一融资职能向投资、融资、开发、代建、资产管理等多功能转变。

(三)组织转型:按照“1+N”模式进行股权构架调整,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内设机构配置,发挥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运营、内设机构操作职能,真正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三、转型目标

(一)近期目标:2020年按照“1+N”模式进行股权构架调整,完成公司合并清产核资、债权债务划转、职能划转,组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内设机构,配置好员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完成相关资质申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二)中长目标:用3-5年时间,围绕市政建设开发、国资管理运营板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做强业务、做大规模,实现公司综合效益提高,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四、转型路径

(一)构架调整:将6家公司的组织构架进行调整,形成“1+5”格局,即:城投公司作为母公司,分别对XX、市政、国资、城乡、国建公司100%出资,XX、市政、国资、城乡、国建公司作为城投公司的二级子公司。

(二)债务消化:2020年将市政、国建公司债务偿还到位,尽量偿清城乡公司债务。

有计划地逐步偿还城投、国资、XX公司债务。

(三)剥离职能:剥离县城投公司(包括其5家子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及担保职能。

公司不再为政府融资,县财政不得为公司融资进行担保。

(四)转型做实:对县城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市政公司、国资公司进行市场化、实体化转型。

可以考虑将国建公司、城乡公司采取吸引合并的方式,并入国资公司。

1.市政公司:围绕城乡基础设施、市政工程投资建设开展业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成功申报市政工程建设总承包三级建筑资质基础上,尽快完成房建工程总承包三级建筑资质申报,积极配置专业技术力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国资公司:转型为国有资产资源运营管理、公用事业、城市运营等领域市场化运作的国有企业。完善公司“两会一层”设置,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五、相关要求

(一)县政府成立XX县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整合转型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市场监督局、县税务局、XX集团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

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协调调度平台公司转型相关工作。

篇6:黑山县投融资平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国 土 资 源 局 文 件

凤国土资字„2012‟17号

凤山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印发凤山县国土资源局违法建设、违法用地

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股、室、中心、大队、所、分局

《凤山县国土资源局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经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一二年三月二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违法治理方案凤山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2012年3月2日印发

(共印20份)

凤山县国土资源局违法建设、违法用地

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城乡面貌,提高城乡居住环境水平,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违法用地(以下简称“两违”)行为,保证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局职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自治区有关文件为依据,加强土地用途管理为目的,坚持“依法办事,严格程序,从严查处”的原则,依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二、整治范围、对象和目标

(一)“两违”综合治理工作的范围:全县范围内所有的违法用地,重点是县城区、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公路沿线及旅游景区等范围内,具体为以下地段:

1、县城区周边地段;

2、县城至9个乡镇公路沿线,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各行政村所有“两违”建筑;

3、凤山至巴马二级路沿线凤山境内地段;

4、三门海旅游景区、鸳鸯泉景区、穿龙岩景区。

(二)整治对象:凡在上述范围内,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用途或进行土地平整,将个人承包(田)地或集体土地(荒坡、荒地)

以出租、买卖、合作开发等形式非法转让给他人用于非农建设。

(三)整治目标:一是坚决查处新发生的违法用地和严重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违法行为;二是有计划分类查处历年以来已的违法用地;三是巩固非法用地防控成效,建立打击“两违”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全县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三、成立工作小组

组 长:王烈勤局 长

副组长:王万恒副局长

杨平副局长

卢发国副局长

陈祥万纪检组长

成 员:陈忠豪局办公室主任

黄 嵩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

黄必虎监察股股长

韦正东执法监察大队副大队长

韦仕领执法监察大队副大队长

罗剑峰凤城分局局长

邓 华平乐乡国土所所长

韦联波金牙乡国土所所长

杨秀俭长洲乡国土所所长

黄光武乔音乡国土所所长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陈祥万担任,负责本局“两违”综合治理具体工作,其它工作人员可从各股室及乡所抽

调。

四、工作安排

(一)局办公室和执法监察股:负责对《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进行宣传;负责大力宣传“两违”综合治理重要意义,以及综合治理的范围、对象和目标;负责大力宣传“两违”行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两违”整治工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负责大力宣传我县“两违”整治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以及采取的工作措施、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的反响。

(二)各国土所:负责清理并查处本辖区新发生的违法用地和严重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违法行为;负责有计划分类清理并查处本辖区历年以来已的违法用地;负责配合县府、县委“两违”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

上一篇:杨乐简介下一篇:谈余秋雨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