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中小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工作实施细则

2024-04-28

岱山县中小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工作实施细则(精选8篇)

篇1:岱山县中小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工作实施细则

岱山县中小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工作实施细则(讨论第三稿)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编委办、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人力社保厅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教人[2013]70号)和《岱山县中小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工作实施意见》的精神,促进我县中小学校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推进中小学校均衡优质发展。为明确交流工作具体方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范围对象

学校领导和教师交流是指公办学校领导和教师从一所学校流动到另一所学校。主要包括县域内流动、片域内流动、岛域内流动。每年参与交流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学校领导和教师总数的10%。

(一)对象及任职年限 1.学校领导

在同一学校同一岗位任职满10年及以上的校级领导、学校中层,或虽未满10年但在现校任教满20年及以上的学校中层干部。同一学校党政正职分设的一般不同时异校流动,学校领导同年异校流动一般不超过整个班子成员数的1/3。鼓励城区学校年轻优秀校级领导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职。

2.骨干教师

在同一学校任教满10年及以上的浙江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市、县拔尖优秀人才市级名师、县级骨干教师等。

3.普通教师

无农村任教经历的县城区教师(含城区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师);现学校任职满10年及以上的教师(考虑到我县实际,2014年我县教师流动主要以文化课教师为主,音乐、体育、美术及信息技术教师暂时不列入流动对象)。对没有达到任职规定年限,个人有意愿流动的教师,经学校同意,教育局批准,可纳入统一流动。

(二)年龄及暂缓流动的规定

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年龄限定为:男,未满50周岁;女,未满45周岁(计算到7月31日止,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教师延长退休的为未满50周岁)。对超过限定年龄,个人自愿流动的,经学校同意,教育局批准,也可参与流动。

考虑到学校和教师个人家庭实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学校认定,教育局审核批准,当年可暂不参与流动:(1)个人身患绝症,不能满负荷工作的;(2)当学年度内有妊娠、产假期或哺乳期的;(3)妻子(丈夫)或子女长期患病卧床不起或长期住院的;(4)新一学年担任高

三、初

三、小学六年级的文化课教师;(5)子女新一学年就读初

三、高三要求照顾延缓流动的(该教师流动年龄的限定相应顺延);(6)其他特殊困难的教师。暂缓流动的教师一年一认定。

二、流动方法

(一)学校领导流动

1.对符合流动条件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的流动,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培养型流动:根据多校多岗锻炼、丰富工作经验的需要,对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年轻校级领导或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年轻中层干部、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流动。

(2)优化型流动:由教育局根据学校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干部培养和优势互补等需要,进行有选择性地流动。

(3)任期型流动:在同一学校、同一岗位任校级领导或中层干部满10年及以上的(负责学校财务工作满6年及以上的),或虽未满10年但在现校任教满20年及以上的学校中层干部,进行有选择地流动;其中满12年及以上的作为重点流动对象。

(4)回避型流动:对有直系亲属(如夫妻、子女等)在同一学校任校级领导或中层干部,一般应实施回避流动。

2.实施步骤

校级领导的流动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中层干部流动按下列步骤进行:(1)登记汇总

各校对照条件,对符合条件的中层干部,统一填写《岱山县中小学校中层干部流动登记表》,由学校报县教育局汇总。

(2)统筹协调 根据各校上报的对象,由县教育局统筹协调,拟定流动对象,经局党委批准后实施。

(3)谈话交接

由学校负责做好参与流动的中层干部的谈话和工作交接,并对履职尽责等方面提出要求。

(二)教师流动 1.骨干教师流动

骨干教师原则上向农村学校流动。流动期限一般为3年,期满后原则上回原单位,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统筹安排到本区域内其它学校;鼓励各级各类骨干教师主动服务农村教学、延长农村服务年限,投身农村教育事业。

2.普通教师流动

普通教师流动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服务型流动:城区学校教师(含普通高中学校教师)无农村任教经历须到农村任教服务的流动。流动期限一般为3年。

(2)培养型流动:骨干教师或服务型流动教师流入后相应的对等流动。从农村到城区的流动期限一般为1­—3年。

(3)互动型流动:在现任学校任职满10年及以上的教师而需进行的流动。其中流动到外小岛的一般为3年,流动到本岛农村学校的一般为5年。

3.实施步骤(1)登记汇总

各校对照条件,对符合条件的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均填写《岱山县中小学校教师流动登记表》,由学校报县教育局汇总。

(2)统筹协调

县教育局对各校上报的对象,根据我县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分学科确定各校当年度流动指标。

(3)确定对象

学校根据县教育局核定的流动指标,确定流动对象,报县教育局。(4)结果公布

流动教师由流出学校在校内进行公布。4.流动教师的确定办法

(1)城区学校流动教师的确定办法:

按教师的任教经历折合成分值,代数和大的先进行交流。

计算方法:在城区本校任教的每年计1分,在农村任教的每年计(-1)分[其中在衢山、渔山、原东剑学校任教的每年计(-1.5)分;在其他外小岛任教的(含原高亭地区的官山、大峧山、江南等外小岛)每年计(-1.2)分;原高亭地区的大小蒲门村校、南峰中小学、酒坊初中任教的按农村学校计算;其他高亭地区原村校任教的不计分]。有三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的工作时间均超过3年及以上的教师,从第三所学校起,每流动一所学校计(-1.5)分(以中心学校为单位)。

同学科代数和相同的,先看农村工作得分,得分绝对值小的先交流;再看年龄,越接近交流限定年龄的先交流。

(2)农村学校间流动教师的确定:

主要按教师在本校任职的年限,本校任职年限长的先流动。其中满15年及以上的作为重点流动对象。

(3)衢山片小学流动教师的确定办法参照本办法另行制定。5.流动教师流入学校的确定原则

教育局在安排流动教师流入学校时,按代数和大小分别确定外小岛、农村、城区流入学校。

6.曾经进行过支教的教师现学校任职的年限按以下办法计算:

根据浙教人(2013)70号文件精神:教师在现学校连续任职的年限的计算不含支教时间。考虑到我县的实际,曾经到衢山、秀山、长涂支教的教师在现学校任职的年限分别再减去实际支教年限的1.5倍、1倍、1倍。

三、政策完善 1.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从2014年下半年起,全县所有流动教师的基本信息录入和信息更新维护,以及教师选课审核等工作由流入学校负责管理。流动期满后,有关学校需及时做好教师信息变更。

2.教师职称评审 教师职称评审的申报和材料组织等工作由流入学校负责。3.岗位聘用

服务型、培养型流动教师,由原流出学校负责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其他类型的流动教师原则上由流入学校进行岗位聘用。

4.年度考核

所有流动教师的年度考核由流入学校负责考核。5.绩效工资

所有流动教师其绩效工资的30%部份由流入学校考核发放。6.编制管理

培养型流动的教师实行不带编流动,其他流动教师实行带编流动。7.流动骨干教师的管理

(1)县教育局制定流动骨干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并由县教发研中心负责对流动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进行管理考核。建立流动骨干教师成长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流动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2)流动骨干教师要深入课堂兼课并完成支教、带教、培养教师、带动学科建设等任务;

(3)流动骨干教师在各类评先评优、评审晋级、干部提拔使用上给予优先;(4)流动骨干教师享受相应的骨干教师津贴和其他政策规定的津贴;(5)骨干教师流入学校要负责骨干教师流动服务期间的绩效考核和绩效奖励发放;

(6)要大力宣传骨干教师流动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骨干教师流动服务中的先进经验。

8.导向机制

(1)报高一级职称时,应具有在农村学校3年及以上工作经历。(2)农村中小学校教师自2014年起,申报中级及以上职称时,有2所及以上学校任教经历者同等条件下优先。对积极参与轮岗交流,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教师,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

(3)骨干教师评比。从2014年起,评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被评选人应具有2所及以上学校的任职经历,或在农村、薄弱学校3年及以上工作经历。在评选中,有多所学校工作经历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予以优先。

(4)校级后备干部。凡没有农村工作经历的优秀校级后备干部都必须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等进行支教和挂职锻炼,时间1-3年。凡只有1所学校工作经历的后备干部应进行带编流动,并作为后备干部提拔使用的必要条件;对未达到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的不得在本校提拔。

(5)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任校长未达到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的不得在本校提拔。城区学校新任校长应有1-3年及以上农村工作经历,或薄弱学校1-3年及以上工作经历。

(6)到农村学校不带编服务的教师,服务期内享受相应的农教津贴。(7)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师流动的奖励、补贴等。9.教师业务档案管理

所有流动教师的业务档案随同流动教师,由流入学校管理

10.流动期满考核机制

县教育局建立流动教师的期满考核机制,对于考核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教师将采取延长流动年限、降低岗位聘任职级、转岗直至解除聘用等处理办法。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我县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流动工作既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浙江省“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中也明确了全省推进教师流动的具体配套政策,因此我县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流动工作将按照既定的方案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各校要充分认识校长和教师流动的现实意义,高度重视,确保校长和教师流动工作顺利完成。

2.宣传到位,积极参与

校长和教师流动涉及每一个教师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各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把政策宣讲到位,耐心做好解释、动员工作,消除教师的疑虑,要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教师积极参与流动。符合条件的党员教师和校级领导、中层干部要在教师流动中当先锋,作示范。

3.精心布置,按期完成 各校要根据校长和教师流动的整体工作要求,认真分析本校的实际情况,尤其要掌握符合条件的流动教师的实际情况,分析所存在的困难和矛盾,要立足于教师、立足于学校、立足于实效,精心布置本校的流动工作。做到任务责任到人、工作耐心细致,发现问题及时局沟通解决,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流动工作按要求如期完成。

4.总结完善,务求实效

进行校长和教师流动试点改革,关键是保证流动的实效性及政策的长期性。同时,也要探索校长和教师流动的规律,针对不断变化的情况修订完善,因此各校要对教师流动后的情况:如流动的典型事例、流动后的管理措施等及时进行总结分析,确保教师流动工作取得实效,达到预期目标。教育局也将召开教师流动工作例会、经验交流会等,表彰在流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总结推广在探索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

篇2:岱山县中小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工作实施细则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 k j.oM文

章 来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

为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科学合理的交流轮岗制度,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资源合理配置,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根据省委组织部、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陕教规范[2014]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部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合理配置教师校长资源,全面提高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校长水平,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公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二、工作原则

1.科学合理。遵循义务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动员社会各方支持,创新教师管理模式,在各镇、办辖区内部和城乡之间教师校长支教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城乡教师校长双向合理流动。

2.公开规范。规范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程序和办法,各校交流轮岗方案经教职工讨论、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公开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对在交流轮岗工作中徇私舞弊、优亲厚友、打击报复的校长给予严肃处理。

3.积极稳妥。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工作重点和进度,循序渐进。

4.以人为本。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加大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妥善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引导教师、校长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交流轮岗。

5.促进发展。保持和发扬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推进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三、总体目标

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不断扩大教师、校长交流轮岗覆盖面,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教师、校长资源的初次配置和再次配置,推进全区优秀教师、校长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校长管理制度和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力争用2-3年时间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全区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行“区管校用”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

四、交流轮岗对象和比例

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所有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校长(含副校长和同职级人员,下同)和教师(含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等,下同)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具体情况如下:

1.校长:校长在同一学校、同一岗位任职满8年的,必须进行交流轮岗。同一学校班子成员每次交流人数一般不超过班子成员的30%。

2.教师:男性50周岁以下、女性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专任教师均应交流。各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每学年交流轮岗的人员,一般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各级名师等)、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不低于交流总数的30%。

3.没有达到交流轮岗条件的人员,个人有意愿流动的校长和教师,根据个人申请,经学校和教体局批准后可纳入统一流动。

五、交流轮岗方式

结合xx区学校实际,教师校长交流轮岗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先分片区交流,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师校长校际交流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双向交流,最终达到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具体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方法: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1.调编性交流。首先实行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交流,使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的人员编制数与学校实际所需人数达到基本平衡。镇、办辖区内部和跨镇、办辖区同时进行,由教体局根据各相关学校的核定人员编制数和实际在编在岗数下达交流轮岗指标数,学校负责落实。此类交流轮岗人员由区教体局会同区编办、区人社局等部门一并调整编制等人事关系。

2.镇、办辖区内部小学校际间交流。镇、办辖区内部有多所学校的,以中心小学和离镇、办集镇较近的小学与偏远学校和薄弱学校及教学点之间交流,中心小学负责组织实施。

3.农村初中学校校际间交流。以优质和薄弱学校之间交流为主。由教体局根据各校应交流人数和科目配套情况下达交流指标,学校负责落实。

4.城区初中与初中、小学与小学校际间交流。以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交流为主。由教体局根据各校应交流人数下达交流指标,学校负责落实。

5.城乡学校之间交流。主要采取分片结对、建立联盟学校等方式进行交流,分片结对和联盟学校情况由教体局划分,交流轮岗指标由教体局根据应交流轮岗人数和科目配套情况逐年下达指标,学校负责落实。

6.按照教师队伍管理的有关规定,新招聘教师原则上先分配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2年以后纳入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计划。以上2——5类交流轮岗人员的编制等人事关系原则上不调整,交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流轮岗人员名单一式三份,分别报区教体局、区编办、区人社局备案。

六、交流轮岗时间

从2014年9月启动,2016年全面实施,每位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时间应不少于3年。

七、实施步骤

(一)坚持试点先行,积极稳妥推进。2014年秋季进行试点。区教育体育局根据各学校学生数、班级数,核准各学校实际需要的教职工数,按照学校类别、区域划分进行交流,以片区交流为主,交流面达到10%;2015年扩大推进,在全区范围内交流,交流面达到30%;2016年全面实施,实现全区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

(二)交流轮岗工作的基本程序

1.制定交流轮岗方案。各学校要对交流轮岗对象进行排查摸底,统计掌握交流轮岗人员基本情况,根据该《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方便的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方案和学计划。

2.个人申报。凡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教师校长都必须申报,并填写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登记表。

3.学校推荐。学校根据《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个人申报情况和本校教师队伍实际,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交流轮岗人员,及时告知本人,并做好思想工作,按时到交流学校报到上班。

4.组织调配。校长交流轮岗由区教体局根据工作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需要统筹安排。

八、保障措施

1.校长选拔。选拔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有交流轮岗工作经历或农村学校工作经历,以后逐步过渡到必须具有交流轮岗工作经历。2.职称晋升。建立导向机制,每年在空岗范围内预留一定的中、高级职称岗位,专项用于评定交流轮岗教师校长的职称。今后,中小学教师评定高一级职称时,凡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教师应有交流轮岗工作经历或农村学校工作经历,以后逐步过渡到必须具有交流轮岗工作经历。

3.岗位聘任。对主动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工作的教师和校长,在职称岗位聘用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参加交流轮岗的教师保留原聘教师职称岗位级别;没有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岗位的交流轮岗教师和校长,由区教体局会同区人社局在空岗范围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岗位等级。

4.评优评先。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选特级教师、区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时,参评人须具有交流轮岗工作经历或农村学校的工作经历。其他层次的评优评先也要在同等条件下,把交流轮岗工作经历作为优先考虑的依据。

5.培养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的教师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紧缺学科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教师的业务水平。在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名师名校长等推荐评选,以及骨干教师培训中,优先向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倾斜。

6.工作考核。交流轮岗教师的考核和绩效考核由流入学 校负责,流出学校做好配合工作。

7.城区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的享受农村教师生活交通补贴。

8.区教体局纪检组对各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拒不执行交流轮岗工作安排,或虽然参加交流轮岗,但或学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次的人员,三年内不得评优评先、不得晋升职称、不得晋升岗位等级、不得提拔担任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城区学校交流轮岗教师校长三个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者,可申请返回原校工作。否则,三年期满将人事关系转到农村学校。

九、部门职责

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实行“市级指导、区级统筹、以校为主”的工作机制,教育、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按照率先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逐步统一全区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岗位结构比例、公开招聘、岗位聘任、培养培训、考核评价、工资待遇、退休教师管理和服务。用2-3年的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区管校用”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

1.区教体局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并结合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方案和计划,并组织各相关学校贯彻执行。根据学校布点调整情况和学校学生数、班级数等变化情况,合理科学的分配各校实际所需教职工编制数。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和日常管理。做好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以确保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的顺利进行。

2.区委组织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积极支持区教体局全力推进校长交流轮岗工作。

3.区编办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按需配备、结构优化、动态管理”的原则,进行教职工编制的动态管理。

4.区财政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财力保障,按照财政管理体制,为城乡交流轮岗教师和农村学校教师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以用于城区到农村交流轮岗教师和农村学校教师的生活和交通补助,按照同一镇、办辖区机关干部标准执行。5.区人社局负责对学校教职工人事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根据交流轮岗计划,及时调整中小学校职称岗位设置方案,以适应和满足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岗位聘用的需要,调动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积极性。&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nbsp;中共

xx

部       xx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xx区

篇3:岱山县中小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工作实施细则

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对于推进优质校长教师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对于教育人力与智慧资源的均衡分布,对于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融合互补,对于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和创新实践的关注,对于同劳同酬的基本均衡,对于校长教师职业倦怠和身心惯性疲倦的消弭,对于人的内在深层履职责任及其意识的激活驱动等教育软实力的全面均衡提升,意义重大,势在必行。然而,由于当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的岗位设置,以及学校规模、特色及其差异等客观实际错综复杂,启动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牵一发而动全身,注定成为一项高难度的系统工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顺利圆满实施并科学有序推进,笔者不揣简陋,提出策略思考如下,以收取抛砖引玉之效。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是交流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要顺利开展,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事前,教育行政部门应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域内各类学校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具体来说,一是各校的人员情况,包括校长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技术职称、工作年限及经历,还应了解每位交流校长教师的心理状态、家庭状况等;二是各校编制、岗位设置情况,交流学校现有编制、岗位设置总数多少,实际使用了多少,是有空缺还是富余超出,必须全面掌握;三是学科、骨干教师配置情况,本地域内各校现有哪些层次的骨干教师,各学科教师配置了多少,有哪些强项、特色和突出特点,还有哪些学科师资弱、骨干少,等等。

只有全面了解相应情况,制定方案时才能有的放矢,增强其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二、部门协调、灵活施策,是交流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科学制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时,除了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校开展此项工作外,还应主动与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争取最大限度的宽松政策。一是编制部门,在严控总量的情况下,对校长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少量超编现象应予认可,但可要求其逐步消化到位;二是人社部门,由于岗位设置,在校长教师交流过程中,不可能有绝对对等的岗位适用,那么人社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保留交流校长教师原有的岗位级别,以达到稳定人心的目的。当然这也只是一种过渡办法。同时,对农村、薄弱学校中小学高级教师的岗位比例要有倾斜等。另外,教育部门在办理交流校长教师调配手续时也应自主进行。所有这些,人社部门都不能人为设置障碍;三是财政部门,在保障现有各项政策待遇充分落实的情况下,还应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解决交流校长教师的交通、住宿等一些特殊问题,对开展此项工作积极、确有成效的学校要给予奖励等。总之,只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措施,交流工作才能顺利推进。

三、营建良好的工作氛围,是交流工作开展的必备条件

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要尽力认真地当好东道主,从大处着手,从细处着眼,满腔热情、无微不至,为交流校长教师提供尽可能圆满的工作生活便利,把他们当做客人,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本校校级领导和教师很快就会和交流校长教师成为工作生活上的知音、朋友、亲人。交流校长教师生病或遇到困难,校领导、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学校应倡导本校教师主动听课,通过结对子、集体备课、深入教研等活动,让交流校长教师把各自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传授给本校领导教师,促进本校领导和教师的专业快速成长。对交流校长教师的尊重和关心,让交流校长教师萌生亲近感、归属感、欣慰感。这样长此以往,交流校长教师自然而然地就会把交流服务的学校当成自己的学校,相应减少了“打短工”的潜在负面意识的滋生、干扰和影响。

四、目标引领、多措并举是交流工作的原动力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以激励和引导为主,综合运用经济待遇、培养使用、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等优惠政策,引导校长和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轮岗工作,激发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消除校长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身心疲惫感,不断激发其内在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激情,提高校长教师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应坚决杜绝运用行政措施简单生硬、粗暴强制交流的现象发生。

例如《意见》中所提到的“在职务评聘工作中,要将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累计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务的重要条件。城镇学校交流到乡村学校、优质学校交流到薄弱学校的教师,表现突出且符合初、中级职务晋升基本条件,在交流后的学校有岗位职数的情况下,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教师交流到新的学校后,按原有的教师职务及岗位细分等级予以聘用。优先任用具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且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担任校长。”还有“在工资福利、培养培训和表彰奖励等工作中,要对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实行优惠倾斜政策。要切实保障参加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不降低,且坚持在绩效工资分配中适当予以倾斜。优先保障交流校长教师使用教师周转房。优先安排参加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国培”“省培”和各级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对参加交流轮岗并作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坚持在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评选工作中予以倾斜。”这些良好的政策都应一一得到落实。同时,学校要明确交流校长教师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将他们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履职绩效跟学校、年级、班级的进取目标打桩定位、捆绑落实。通过学校组织的系列活动,挖掘并有效发挥交流校长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拉近相互心理距离,增进师生感情融洽,进而合力提升学校的社会信誉度、美誉度。

五、严格过程管理、强化纪律遵循是交流工作的制度保障

为确保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落到实处,焕发学校新的旺盛生命力,对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实行科学严格的过程化管理尤为突出重要。一是学校要加强对交流校长教师的工作常态化跟踪,对交流校长教师的上课、辅导、坐班、开会、活动参与等常规工作落实情况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绩效等记录在案,进入业务档案。二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人事管理跟踪,定时不定时地对交流校长教师的履责情况跟踪考察,并将学校、师生、同事和社会反馈的信息予以客观综合,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档案,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经历纳入人事档案管理。

六、榜样示范,是交流工作顺利开展的催化剂

篇4:岱山县中小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工作实施细则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实行校长和教师的交流轮岗制度,是有效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质量的方法之一。为此,国家近年来一直努力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战略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要求首先在县(区)域内实行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并且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更具体地把建立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作为加强城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今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对加快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具体方法与时间安排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努力让每所学校都能有好的校长、好的教师,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上述文件为下一阶段校长教师交流的问题提供了指导性、操作性的政策依据。但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据全国教育统计数据和课题组实地调查发现,这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多种障碍,包括经费不足、配套保障措施不到位、交流轮岗组织管理不力、监督评价缺失等,因而造成教师、校长流动率低、效果差,流动难以推进的局面。目前全国各地县(区)域内城乡教师、校长在学历、职级、待遇方面差距仍然较大。除沈阳、成都等少数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城乡校长、教师的交流率均在5%以下,与教育部提出的10%~15%的流动率目标相去甚远。

解决城乡之间师资的均衡配置,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校长与教师交流的政策,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制定更加详尽、更加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确立为一种制度,明确交流轮岗工作的目标、范围和策略

三部委的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根据这个要求,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应遵循“国家主导、省级统筹、以县为主,双向交流、共同发展,以人为本、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要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扩大校长教师交流覆盖面。

在交流主体方面,以城区名校与农村薄弱校间的校长轮岗和骨干教师与薄弱教师间的交流为主,确保师资在城乡间的均衡分配和优质师资向农村的流动。流动时限可定为小学校长6年制、中学校长3年制、教师1~3年制。教师、校长的交流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国家层面政策的统一要求下,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多样的实施办法。

三部委文件对交流人员的范围做了清晰的规定,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应交流。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年限的专任教师均应交流轮岗。对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年限的规定,应与中小学学制学段相衔接。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文件既有规范性的政策要求,也给地方留下了政策空间。

交流方式上,可以通过组建教育集团或对口结对的一体化等形式,在集团内部或对口学校之间相对固定交流,用统一标准评估教育质量。

二、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

三部委的文件要求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的管理改革,加强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统筹管理,为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合理流动提供制度保障。这就要求对教师队伍管理模式进行重大的变革,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委派学校对教师进行日常教学事务的管理。这样,可以有效规避与《教师法》第十七条中教师与学校聘任关系的冲突,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因此,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为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提供根本的组织保障和法律依据。

三、明确责任主体,成立专门机构并完善工作机制

三部委的文件明确要求,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级教育、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加强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督导检查,并明确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因此,各县区要成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由各级政府一把手领导或分管领导亲自负责统筹,会同教育、财政、人社、编制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协同制定政策和规章制度,全面系统地在全国部署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将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成效作为问责和考核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政绩的重要指标。同时,要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信息公开制度,切实维护参与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合法权益。

四、设立专项经费推动交流轮岗工作

专项经费可以为县域内教师、校长流动轮岗制度的推进提供财政保障。建议设立由中央到地方不同配额构成的专项资金,为校长教师提供流动经费补贴。经费划拨与支付由各级财政部门掌控,由专门机构小组监督管理,实行透明公开的自地方到中央的申报、审批、发放、汇报一体化专项经费管理机制。

五、建立交流轮岗工作的监督评价机制

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是确保和提高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成效的制度保障。建议由交流目的地学校作为考核单位,成立由校行政管理团队和在校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专门督导评价小组,为校长教师分别制定一套交流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评判标准和评价策略,对交流工作绩效进行实时监督与评价,确保交流的效果,并为交流制度的完善提供反馈和依据。

六、建立全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电子档案库

建立全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电子档案库,实时掌握关于教师校长的基本情况、工作活动与表现、专业发展历程等信息,为师资资源配置和人事管理提供现代化的基础信息平台。在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建设中,该电子档案库可以成为专门机构小组进行城乡师资资源调配和流动情况监督管理的基础数据库,可以成为专项经费划拨和审核的数据依据,可以成为校长教师流动轮岗工作的监督、评估、反馈平台,可规避流动后离岗、渎职等不良现象。

七、完善流动轮岗校长教师的激励机制

三部委的文件明确指出:要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管理、业绩考核、培养培训、薪酬福利、评优表彰等方面制定优惠倾斜政策,激发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到艰苦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工作作为培养锻炼校长、教师的重要平台,与其职业发展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机衔接。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奖惩制度,对于积极参与轮岗的校长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求学深造等各种事务中,相对于同等条件下的其他人,给予各种制度上的倾斜与扶持,同时做好优秀轮岗校长教师的宣传报道工作,吸引更多校长教师自觉自愿主动加入轮岗队伍。

八、坚持以人为本,争取校长教师和全社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三部委文件中明确要求,必须实行人性化管理,让校长教师自觉自愿参与交流,交流工作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取得实效。“要统筹各类学校发展需要与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实行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相结合,政策兜底与激励引导相结合,政策引导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同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交流轮岗工作与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结合起来,要“多给校长教师一些人文关怀,多做一些暖人心的工作,让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经济上得到实惠,精神上得到鼓励,地位上得到提高,事业上得到发展,使校长教师真正愿意流动、主动参与流动”。

三部委的文件对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制定了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2014年进行总体部署和经验交流,印发相关政策文件,启动推进交流的专项工作措施,交流轮岗工作初见成效。2015年通过专项措施、经验交流和新闻宣传,持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2016年将对先行先试、取得显著工作成效的省份开展检查验收,予以宣传表彰。2017年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专项督导检查。2018年对工作滞后或不力的省份,逐省进行工作指导和帮扶,要求提出整改措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已经是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如何解决教师流动轮岗以后的教师队伍建设,如何解决城市教师到农村边远地区的周转住房与吃饭问题,如何解决农村校长教师到城市学校的工作适应问题,都有待研究与探索。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尽管国内外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却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差异性大,很难简单复制。未来此项工作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本文作者系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文中引用参考了李玲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等成果,特此致谢。)

篇5:岱山县中小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工作实施细则

(2015年4月28日修改完善)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要求,结合金凤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坚持以改革现行教师管理体制为突破口,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师均衡为目标,建立“区管校聘”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实现教师由“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形成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长效机制,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加快金风教育均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条 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城乡互动、政策引导的基本原则,着力构建交流有序、配置合理、共同提高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长效机制。

第四条 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人员范围为金凤区中小学在职在编校长、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和所有教师。

第五条 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分为三种:城市与城市学校之间交流、城市与农村学校之间交流、农村与农村学校之间交流。

第六条 中小学校长在一个聘期内(5年)轮岗交流比例不低于校长总数的20%,教师轮岗交流的比例每年不低于学校教师总数的15%,骨干教师轮岗交流的比例每年不低于交流教师的20%。

第七条 校长轮岗交流由教育局结合校长竞聘统筹安排,学校中层(副校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大队辅导员)交流由教育局根据学校实际统筹安排,交流期限5学年。

第八条 教师轮岗交流期限6学年,即每6学年为一个周期或一轮。第九条 学校于每年6月底之前向教育局上报下一学年交流人员名单。第十条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师,应进行交流。

(一)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5年及以上的原则上进行交流;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10年及以上的必须进行交流。

(二)教师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年龄计算至每年6月31日),在现任教学校连续任教6年及以上的教师原则上进行交流,在现任教学校连续任教12年及以上的教师必须进行交流;连续任教6年以上不满12年的教师,按任教年限由高到低先行交流。

(三)在城市学校特岗教师的特岗期满转正后必须交流到农村学校;农村学校特岗教师特岗三年期满转正后,计1年农村学校工作经历。

(四)在城市学校转正的特岗教师,在评定中高级职称时,必须具有4年以上金凤区农村工作经历。

(五)凡取得塞上名师、凤城名师、金凤名师及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骨干教师等荣誉且无农村工作经历的教师,必须逐年交流到农村学校。

(六)校长、副校长、及中层管理人员应实行“回避”制度,即:校长、副校长、及中层管理人员与其父母、岳父母、配偶、兄弟姐妹不能在同一所学校工作。

第十一条 除第十条以外,城市学校教师自愿申请交流到农村学校的、农村学校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连续在农村任教满12年及以上的,本人自愿交流到城市学校的,经学校同意,报教育局审核后,可纳入交流范围。第十二条 以下人员可暂不纳入当年交流范围:

(一)处于孕期、产假、哺乳期和市级以上医院诊断患病(短期)的教师暂不纳入当年交流范围;

(二)三甲以上医院诊断患重病执行病假工资的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

第十三条 自2017年起城市学校教师,评定一级、高级职称时,在任现职期间至少有1年在金凤区农村学校任教经历,自2021年起,评审一级、高级职称时,至少有一轮在金凤区农村学校任教经历;骨干教师在评选金凤名师及晋升凤城、塞上名师时,至少有2所学校任教经历(其中1所为农村学校)。

第十四条外派教师优先从农村学校教师中选拔。

第十五条 城市学校副校长提拔为校长必须先竞聘到农村学校任职。

第十六条 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程序:

(一)个人申报,填写登记表;

(二)学校审核同意,并进行公告;

(三)学校上报轮岗交流人员名单;

(四)教育局派位确定轮岗交流学校;

(五)教育局公示轮岗交流校长和教师正式名单;

(六)教育局会同金凤区人社局办理轮岗交流教师人事关系;

(七)轮岗交流教师报到。

第十七条 轮岗交流教师享受人事关系所在学校的待遇。

第十八条 交流到农村学校第一轮期满后经学校考核合格,优先在下一轮轮岗交流到城市学校;有两轮交流到农村学校的经历的,经学校考核合格,不再轮岗交流到农村学校;在城市学校连续工作9年以上没有农村学校经历的,经申请,优先交流到农村学校教师。第十九条 轮岗交流的校长和教师,随迁人事关系时,原有岗位等级保持不变。

第二十条 为保证轮岗交流工作顺利进行,金凤区人社局将中小学的岗位总数核算到教育局,由教育局进行统筹分配;金凤区编办对中小学教师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各学校的编制数由教育局灵活调控使用。

第二十一条 教师职称评定改变以往指标直接到校的做法,由教育局根据下达的职称评定指标总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职称评定指数合理分配到学校。

第二十二条 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交流轮岗的校长和教师,一律按待岗处理,当年考核定为不合格,连续两年定为不合格的,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解聘。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金凤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篇6:岱山县中小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工作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深入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甘教厅„2015‟84号)和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办法》(张教发„2016‟79号)精神,全面贯彻实施《甘州区义务教育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区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一体化办学”改革,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以城镇带动农村,以优质带动薄弱,推进区域内、校际间的互动和交流,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教育教学管理,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二、目标任务

以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校际差距和城乡差距,实现全区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遵循“因地制宜、有序流动、突出重点、分布推进” 的原则,引导教师由城区学校向农村学校、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园)、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有效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证。

三、交流对象和比例

(一)教师交流轮岗的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岗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6年的专任教师均应交流。学校每年交流轮岗一般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各级各类名优骨干教师应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30%。

(二)校长交流轮岗的对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凡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的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满8年的均应交流。同一所学校班子成员每次交流人数一般不超过班子成员的30%。

(三)没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教师必须有计划地交流;对没有达到交流时间或未在交流范围的教师,以及没有达到农村学校任教规定年限的教师,本人申请要求交流或支教的,经现学校同意并报区教育局批准后,可纳入交流或支教对象范围。

(四)已办理退休手续的省特级教师、省市级名师及骨干教师,本人自愿继续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区教育局批准可返聘,不占单位编制,定向帮扶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待遇由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协商解决。

四、交流形式

(一)轮岗交流。以城乡之间的交流和行政指令为主,有计划安排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轮岗。区教育局根据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化及教学工作需要,制定交流计划,统筹安排,公示结果。校长交流由区教育局结合实际情况分统一安排,其中组织部门任免的校长报请区委组织部审批后安排。轮岗交流对象均随迁人事关系。

(二)服务交流。以对口支教为主,城区学校牵头,对口农村学校积极配合。区教育局下达对口支教交流计划,城区学校选派名优骨干教师到对口农村学校支教,对口农村学校选派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相对欠缺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培训学习,报区教育局审核后组织实施。服务交流期限不少于1年,交流期间人事、工资关系保留原学校,福利待遇不变。

(三)调动交流。由区教育局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及学科教师需求制定教师调整计划,城区学校超编的教师调入缺编的城区学校任教;农村学校超编的教师调入缺编的农村学校任教。

(四)挂职交流。区教育局根据工作需要,统一计划和组织,安排农村学校校长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安排城区学校校长到农村学校挂职服务,时间不少于1年。

(五)其他交流。农村学校新聘教师,由学校安排到城区学校培训学习1年以上,城区学校派出同等数量的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并纳入服务交流计划;乡镇中心学校教师以走教形式到本乡镇村校、教学点支教,相关学校将实施情况报区教育局备案;区教育局根据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通过竞聘上岗,组织安排超编学校的落聘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五、政策保障

(一)校长选拔。从2017学年起,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有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或有3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工作经历。

(二)评先评优。从2017学年起,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参评区级及以上先进、省特级教师、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名师)时,须具有累计2年以上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推荐各级各类先进,选拔高一级骨干、名师时,向在农村学校任教的骨干教师倾斜。

(三)职称评聘。城区学校校长教师评、聘高级以上职称须有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累计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评、聘高一级职称须有农村学校任教累计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在乡村学校任教连续3年以上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从城区学校调动交流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校长教师评审高一级职称,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推荐评审,聘任时优先调整岗位结构比例。

在中小学教职工岗位结构比例内,预留一定的一级、高级岗位,专项用于交流教师职称评聘。对服从行政指令型交流的校长教师,原没有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对城区学校以服务交流或挂职交流方式到农村学校支教的校长教师,累计完成2年以上支教工作任务(此办法执行之日起计算),经考核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可作为业绩条件,在本人返回城区学校以后,可晋升一级内部等级岗位。从城区学校调动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校长教师,取得 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未聘的,到农村学校后可限额外聘任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已聘的,可以纳入限额外管理,并晋升一级内部等级岗位,享受限额外聘任人员政策待遇。

(四)待遇保障。城区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的,在交流期内享受省、市关于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岗位津贴等相关待遇。原在城区学校担任中层干部的骨干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期满回原学校的,原则上由学校统筹安排中层职务。参加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优先使用教师周转房。

城区学校校长、教师近8年内无农村任教经历的,不得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得评优评先,不得申报各级骨干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拔尖人才。

(五)考核奖惩。以服务交流、挂职交流及其他形式交流到农村学校的城区学校校长、教师,由区教育局组织按学年考核,优秀比例单独核定,不占接收学校的比例。轮岗交流、调动交流的教师,由所在学校负责考核。学年考核评为“不合格”的交流校长教师,由教育局调整其工作岗位。对无正当理由,不服从统一调配,自规定时间起5日内不到新单位报到上班的校长教师,按旷职处理,直至按规定解除聘用合同。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师资配置的主要途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上到下的一项刚性政策要求。各学校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优化师资配置的政策精神,取得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把政策宣讲到位,耐心做好解释、引导工作,工作要细、方法要活、举措要实,努力消除教师思想上的疑虑,充分调动教师参与交流的积极性,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教师自觉参与交流。学校干部和党员教师要争当先锋,争做示范,以更高的姿态,更优良的作风,主动参与交流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实施。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区上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以教育局为主、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校长教师交流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校长教师交流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要认真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和学校班子成员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交流工作的领导,根据政策规定及学校实际情况,集体研究确定本校教师交流计划和交流人选。每年6月学校要制定下学年交流计划,报区教育局审核、备案后,于秋学期开学前组织实施。要及时发现、解决教师交流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平稳、按期完成交流工作。各接收学校要主动关心交流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充分发挥交流校长教师的作用。

(三)加强协作配合,履行工作职责。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行“省级指导、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教育、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长教师的统筹管理,推进“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力争用5至8年时 间全面推行“区管校聘”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管理制度,逐步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要积极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为推进校长交流轮岗提供保障。区教育局要强化教师资源配置的主体意识,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抓好落实;区委组织部要按干部管理权限,优先任用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的人员担任校长,会同区教育局全力推进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区编办要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要求,采取互补余缺、有增有减的办法,根据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区财政局要积极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支持;区人社局要做好行政指令性交流人员的调动工作,履行好岗位设置的宏观调控职责,并根据编制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中小学岗位设置方案,逐步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比例。

篇7:小学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优化我区学校教师合理配置,全面夯实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础,根据 z 区教育局《z区学校(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交流轮岗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仑教〔2014〕43 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条 以实现我区学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不断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条 根据区教育局要求,教师校长交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促进均衡。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校际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二)增进激励。通过交流,增加锻炼机会,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序流动。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纳入区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教学点)和城区薄弱学校流动,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

(四)统筹兼顾。统筹各类学校和教师的不同需求,统筹交流与培养、使用与结构优化,统筹学校需要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兼顾

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兼顾交流对象的工作、生活和家庭实际情况,保持教师队伍的动态平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五)公开规范。公开教师校长交流办法、程序和结果,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切实防止不规范、不公平以致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三条 交流轮岗是指事业编制教师从一所学校调到另一所学校工作,并随迁人事关系的流动过程。交流对象为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或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校长(包括其它他中层及以上干部,下同)和教师。

第四条

以下人员可以不纳入交流范围:

(一)男超过 50 周岁、女超过 45 周岁(具有高级职称且选择延迟退休的女教师为 50 周岁)的教师。

(二)已有 2 所及以上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超过 3 年及以上的教师。

(三)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或患病并经区教育局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

(四)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承担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经区教育局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

(五)下一学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教师,学校确需留任可暂缓安排,但延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第五条 以下人员为符合交流条件的对象:

(一)同一学校任职满九年的校长或书记;

(二)同一学校同一岗位任职满 6 周年的副校级及中层干部;(三)同一学校任教满 12 周年的教师;

(四)夫妻在同一学校的其中一方(符合第四条第一款的对象仍列入交流范围);(五)符合第四条第 2、3、4 款可不纳入交流条件,但在同一学校已连续任职满 15 周年的有关人员;(六)无 3 周年以上非城区学校或 2 所以上学校(幼儿园)工作经历的,获得区学科骨干及以上荣誉的城区教师;(七)新分配或从区外调入 z 城区学校满 3周年,未到 z 农村(非城区)学校服务的教师。

(八)其它因工作需要、结构优化,需调整交流的有关人员。

第六条 对没有达到交流条件或可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校长,本人申请要求交流的,经所在学校(幼儿园)同意并报区教育局批准也可纳入交流对象范围。

第七条

交流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交流后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 3周年。

第八条 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原则上均要进行交流,区学科骨干及以上荣誉的教师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总数的 15%。义务段学校、幼儿园、成人学校每年流动率不少于教师总数 5%-8%。

第九条 支教、借调人员及教育集团内校际交流情况计入其他学校工作经历;中心学校内校际流动计同一所学校工作经历。

第十条 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一般参照《z 区教育局关于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仑教人〔2011〕号)文件进行;中层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一般按《z 区学校实施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实施意见》(仑教人〔2012〕12 号)及岗位对等、人岗相适等原则进行,超龄人员视作一般教师进行交流轮岗;教师交流轮岗人员推荐确定的顺序一般按个人志愿、同一学校工作年限、年龄及教学工作特殊需要的顺序排列。

第十一条 激励保障

(一)新任义务教育段学校校长应有在 2 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其中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一般不得低于 3 周年,或在农村学校有 6周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

(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选省特级教师、区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园长)时,被评选人须具有 2 所及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得低于 3 年,或在农村学校有 6 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

(三)参评中级及以上职称,须具备农村(非城区)任教一年及以上的经历;参评名优骨干教师,须具备三年及以上农村(非城区)任教服务经历。骨干教师农村学校服务经历纳入骨干教师考核指标。

(四)在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评选,以及浙派名师名校长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优先向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倾斜。

篇8:岱山县中小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工作实施细则

一、实行县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交流轮岗的意义

《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实行县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优化乡镇学校教师队伍,有利于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从当前县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交流轮岗的状况看,为给交流轮岗的县城教师提供交通便利,乡镇中心学校一般都把他们安排在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师资力量应该是全乡镇最强的,即使有个别学校的师资力量超过县城的一些薄弱学校,但城镇间教育差距仍然显著。交流轮岗到县城学校的农村教师,80%以上者都来自乡镇学校。县城教师交流轮岗到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到县城学校取经,大大优化了乡镇学校教师队伍,有利于缩小城乡间师资差距。

2.弥补农村学校缺科教师,有助于农村薄弱学校发展

我国“普九”任务基本达标后,农村学校应开设的课程基本都有教师上课。在农村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中,除了语文、数学和英语外,其他课程大都由语数外教师兼任,农村学校由此被称为薄弱学校或“缺科学校”。近年来,我国农村学校学生数大量减少的状况促使农村教学点不断增多,乡镇学校也出现一些富余教师。为缩小乡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差距,乡镇学校的富余教师也被交流轮岗到“缺科学校”。从此,农村薄弱学校的缺科现象基本消除,一些课程长期被兼任的状况也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农村学校的科目都有专职教师担任,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条件,有助于农村薄弱学校发展。

3.可以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现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我国义务教育中,学生择校现象较为普遍,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择优秀师资造成的。学生择校导致名校班级人数过多,薄弱学校人数越来越少,从而出现城乡间、校际间的差距较大,为教育领域带来诸多问题和矛盾。实行县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交流轮岗,能把部分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到薄弱学校,这样就能吸引择校的学生返回原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择校现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县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交流轮岗障碍分析

1.制度障碍:教师聘任体制和学校管理教师体制

“我国义务教育教师岗位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学校通过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聘请教师,这种聘任制决定教师学校单位归属性很强,有碍于教师在学校之间流动。”[1]现行的义务教育教师聘任制度阻碍了教师交流。不管是分配体制下还是招聘录用体制下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义务教育学校对教师都有聘用权。长期形成的学校对教师拥有聘任权和管理使用权,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就成为了学校的自然人。受制于这些体制机制,让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困难重重。

2.校长障碍:阻拦骨干教师流动

县城义务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要么是学校多年精心培养出来的,要么是从农村学校选拨出来的,是县城学校的中坚力量,对县城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管理者出于为学校的发展考虑会阻碍教师流动,还有一些学校管理者把地方政府制定的教师流动政策当成了排除异己的办法,把和自己有过节的教师交流出去。”[2]一旦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要从县城学校选调部分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时,学校校长都想方设法阻拦骨干教师下乡交流。“优质学校的校长没有将真正的骨干教师交流出去,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挑大梁’的班主任或者学科教师留下,而将教学水平一般或者是富余的学科教师交流出去。”[3]

3.教师障碍:交流轮岗教师后顾之忧多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我国城乡差距较大,不管是城乡社会间还是城乡学校间的差距都比较明显。县城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任教属于下向流动,即骨干教师流入层次低于流出层次。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县城教师到农村任教在心理上很难接受,特别是让从农村选拔到县城的骨干教师再到农村任教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各地选拔到县城的农村教师深知农村教育现状,极不情愿再回到农村学校任教,觉得回到农村学校在面子上过不去。县城骨干教师在城里有自己的住房,子女也在县城上学,有的还要照顾老人,到农村学校任教后,给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被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任教的骨干教师后顾之忧多,往往有抵制态度。

4.收入障碍: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收入大大减少

“实施教师定期轮换交流制最大的障碍,是不同学校之间教师收入的巨大差距。”[4]县城骨干教师在学生家长送礼、办辅导班、让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等方面的收入就比农村教师一年的纯收入高,他们被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过程中,这些收入基本都不存在。即使加上县级政府部门对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增发的补贴,他们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收入也比在县城少得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教师认为他们的利益会因参与教师交流受到损失,因而持抵制态度。”[5]这是县城骨干教师不愿到农村任教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县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交流轮岗障碍破解对策

1.实施县域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教师管理模式由“校管校用”到“县管校用”转变

促进城乡间师资均衡配置,必须实施县域内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变教师管理模式由“校管校用”到“县管校用”,为教师交流轮岗提供制度保障。“校管校用”的教师管理模式,就是教师的人事关系在中心学校、所在工作学校对教师拥有使用权和管理权,是学校的人。教师想自愿流动或选派教师流动都会受到教师所在学校和中心学校的双重束缚,给教师交流轮岗造成巨大阻力,严重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为此,必须把教师管理模式转变为“县管校用”,即把教师全部归县教体局统一管理,教师是县教体局的人,也是县教体局的系统人,教师的人事关系不在某一个特定的学校,都在县教体局。此模式便于县教体局选派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2.建立县级名师库,为农村学校输入真正的骨干教师资源

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缩小城乡间和校际间师资差距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因种种原因,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过去难以全面把握全县骨干教师状况,出现教师交流轮岗中的失真现象,未能为农村薄弱校送去真正的骨干教师。为在教师交流轮岗中向农村学校输送真正的骨干教师,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名师库。可根据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班主任、资历、学历、职称、荣誉等条件统计各校教师基本情况,建立县级名师信息库并不断更新,为农村学校储备骨干教师资源。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行政措施,从名师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教师,选派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

3.创新教师交流轮岗模式,实行县域内名校集团化办学

当前县域义务教育教师的交流轮岗模式有:根据交流教师的人事关系变动与否,分为刚性交流轮岗和柔性交流轮岗;根据交流轮岗对象,分为择优交流与全体交流;根据教师交流轮岗地域范围,分为城乡交流轮岗和不同乡镇交流轮岗;根据交流轮岗期限,分为短期交流轮岗(1年内)、中期交流轮岗(1~2年)和长期交流轮岗(3~5年)。这些交流轮岗模式或多或少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加快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创新教师交流轮岗模式,实行县域内名校集团化办学。首先确定县域内的一些名校,按照一所县城名校或乡镇名校捆绑3~5所农村薄弱学校标准,把被捆绑的农村薄弱学校改名为名校的几个分校,在捆绑范围内加速教师交流轮岗,来缩小城乡间和校际间的师资差距。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浙江的名校集团化办学就是有力的见证。

4.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解除教师后顾之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合理规划城乡布局,打破城乡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城乡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乡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解除交流轮岗教师在城乡观念、住房、孩子上学、照顾老人等方面的顾虑。

5.加强监管县城学校中的乱象,提高交流轮岗教师的经济待遇

近年来,教育部门在治理择校、乱收费、教师参与办各种辅导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县城学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行为乱象,这就助长了县城骨干教师不愿到农村任教的情绪。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以及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中的行为乱象进行监督和管理。县城教师收入渠道广,若被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这些收入再也得不到了。为此,要提高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教师的经济待遇。建议省级政府要加大对交流轮岗教师经济待遇提高的统筹力度,为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任教的骨干教师实行每年不低于1万元的专项补贴。

参考文献

[1]教师流动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校长视角下的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状况调查分析[N].中国教育报,2012-08-27(3).

[2]高波.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马焕灵,景方瑞.教师轮岗政策实施问题检视[J].中国教育学刊,2009(6).

[4]周洪宇.实行教师流动制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08-10(4).

上一篇:错字的繁体字怎么写下一篇:慎独自律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