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

2024-05-03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共11篇)

篇1:《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

初次接触周国平,是在很久之前,书店看到他的那本《妞妞》,翻了介绍,知道是写他女儿的。又一次去书店,看到小半个展台放的都是他的书,才知道他写过许多书,了解到他是学哲学的。后来关注王小波,看小波的书,也知道了那句名言“男读王小波,女读周国平”,遂对其另眼相看,也开始关注他的书。去年曾淘到一本《妞妞》,鼓气再三,还是没敢翻开,实在怕自己承受不了那种悲伤。如今发现他的书再次再版,没忍住还是出手了,就从《人与永恒》这本有名的随笔集开始探寻他的征程罢。

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里面是一条一条的随笔,按照相似的主题分类到一起。第一条,嗯有道理,准备摘抄,第二条,嗯有道理,准备摘抄,第三条……第四条……好吧,我不抄了,看这情形,只怕要抄上大半本书了,改变策略,这本还是加入床头书的行列,时常翻看、多多回味吧。

他的文字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不愧是学过哲学的,感觉他的话都好有哲理啊,有些需要闭上双眼,驱除杂念,仔细地咂摸咂摸其中的滋味。

他的这本随笔里包含很多主题:人,生命,爱,孤独,艺术,美,人生,读书,写作,婚姻,思想,信仰,死,永恒……每一部分都总能让你有所触动,似有豁然开朗之感。我所能表达的实在不足其思想之万一。

关于读书,周国平说:“藏书多得一辈子读不完,可是,一见好书或似乎好的书,还是忍不住要买,仿佛能够永远活下去读下去似的。嗜好往往使人忘记自己终有一死。”我想爱书之人大多如是吧……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其又言:“前人的思想对于我不过是食物。让化学家们去精确地分析这些食物的化学成分吧,至于我,我只是凭着我的趣味去选择食物,品尝美味,吸收营养。我胃口很好,消化得很好,活得快乐而健康,这就够了,哪里有耐心去编制每一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表!”——是啊,对于书,没必要处处钻得透彻,捡自己喜欢的去读去消化就好。“世人不计其数,知己者数人而已;书籍汪洋大海,投机者数本而已。我们既然不为只结识总人口中的一小部分而遗憾,那么也就不必为只读过书籍中的一小部分而遗憾了。”——之前我总或多或少地处于一种淡淡的焦虑中,因为有那么多的好书,我什么时候才能都看过来啊,现在想来,管那么多干嘛,碰到好书,对自己胃口的书,大快朵颐一番就好。

“开卷有益,但也可能无益,甚至有害,就看它是激发还是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我衡量一本书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制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轻易被书中的观点带跑偏了,要辩证地思考,要多方求证。

就像周国平自己说的:“在世间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两极之间又幻化出无穷的人生之谜,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真实、美、哲学与艺术、写作、天才、女人和男人,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或体验。”且让我们与周国平一起探究这人世间的谜罢。

篇2:《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

本书是周国平的一本随感录。随感录的可贵在于真实,在于字字珠玑而又凝炼传神,就这个意义而言,周国平的随感少却了浓重的雕琢气,少却了老于世故的圆滑,处处呈现出单纯而练达、质朴而传神的精巧之美。作者把自己十年来写的一些生活随笔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文章关于爱情、生活、孤独、诗、生死等人生常遇到的问题,虽然作者是一位哲学博人,但是书中并没有艰深的哲学术语,相反都是浅白的词语,用生花之笔精雕细刻地写下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困惑,也许其中就有你所想的!

这本书贯穿着对人生重大问题的哲学思考,诸如生命,痛苦,爱??周国平的文字是送给热爱生活,情感深沉丰富,追寻人生价值探求生命意义的读者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他的这本随感集被评为陶冶性情最应阅读的十本书之一,也在于其中谈到许多为人处世的哲学。这种哲学式的人生解读,既不是一种世俗的圆滑哲学,也不是游离于尘世之外的出世哲学,而是追寻幸福感悟生活,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更贴近一个有着痛苦心灵的人的哲学。正如在书中所说:“人是唯一

篇3:读书, 我生命中永恒的功课

在我人生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中, 读书一直是我日常永恒的功谏。记得小时候, 初入学堂不久的我因为父母在-60�70年代被流放农村而中断学业, 12岁便失学当了生产队的“牛倌”。田畔河滩, 山坡草地, 一个孤独的少年放牧着牛群, 过早地辍学, 品尝了ft活的艰难。“养儿不读书, 不如养头||。”心地善良的生产队长水运见我幼小的脸上总_着一层与年龄不相称的忧伤, 就对我父亲说“小孩子应该IL他去上学读书。”父亲说:“村里小学不肯接收水运队长拍拍胸脯说:“这事我来办/’不久, 水运队长特地找到村子里拥小学校长说广小孩子没有罪过, 应该让熊家的小孩子上学。”在水运队长.的直接干预下, 我终于又幸运地青起小书包》为了报答水运队长的“知遇”之恩, 我除了上学读书, 每天都会早··起魄归为生产队旗敉_牛。乡村的夜_晚:那射殺有城市里朋亮的电灯, 一豆恍.惚..的'煤袖灯下, 劳累困倦了的大人们入睡了, 我开始了人生第一个台阶的阅读。先是孜孜不倦地读从老师同学处借来的《艳阳天》、《金光大道》、《创业史》, 接着便一下子.沉浸在了从乡民家里.搜穸来的”旧小说”中。《三国演义》、《水浒传》叫我废寝忘食;《三侠五义》、《粉妝楼》、《薛仁贵征东》使我荡气回肠;《西游记》、《今古奇观》、《包公案》让我柏案叫铯;《儒林外史》、《西厢记》、《牡丹亭》令我爱不释芋。读《荡寇志》为它与《水浒传》的对立态度莫名地困惑。对借到手的古丨日发黄无标点的线装书我有时绞尽脑汁也难辨其字句的含义, 只得估摸着猜读, 囫0吞枣也成了一种享受。当时, 我真惊诧于贫困的乡民手中竟有如此之多未被“革命派”革去的“旧书”, 它们的幸存, 打开了我人生一雇明亮的窗户, 丰富了.我少年时困窘的生活, 给了我一份欢愉和生存的力量。它们让我少年贫瘠的岁月阳光灿烂, 如春…风轻吹, 如朝花临水, 闪着斑几年后, 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落实, 父母的“平反”, 我家得以迁返回城。H此, 我也有机会上高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增加, 个人的读书:因喜好有了选择, 开始爱读.巴尔扎克、雨果、左拉、普希金、大仲马、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 特别是一部没有了封面的曹雪芹的《红楼梦》, 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后来高中.毕业.。高中毕业后不久, 下乡的命运再次眷顾、我。这次下乡是以“知识、青年”的身份去的。再次下到农村, 生洁依然如少年时那样贫困, 粮食供给不足, 农活劳动强度大, 加上生活的单调灰暗, 一些同伴被压趴下了, 然而我凭着忙里偷闲的阅读和精神信念的支撑困窘艰难的日子也就能够应对打发。后来, 我终于等来了梦寐以求的上学读书机会, 先是读中专, 继之读大专、读本科, 疆个身心全都融化在了书的海洋里。在这段生洁历程里^书不离我须臾, 是我忠实的伴侣。读一本旧书, 仿佛与一位多年的老朋友邂逅, 在一起攀谈。而读一本新书, 犹:如:钦一罐好酒, 醍醐灌_顶、》禅着气爽:》血瓶为ZM动。书中那些隽永聪慧的字句鲜活灵动, 像幻化时精灵, 随着我的目光、呼吸进入我的心重, 陡然掀起情感的潮汐、生括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最终, 我有幸成了一个以教书为专门取业的人。.由于长期.从事教师工作, 读书是我日常生活的必须。盾来我喜欢读有关海的诗文。我从小在大陆江南的学校学习、工作从未见过大海, 但我通过鲁彦写的《听潮》, 去静听过’海‘的幽静、和平, 海的愉悦、神秘。我觉得那幽静、和平的海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 是情人的蜜语和美牺的芳醇。我也通过静听用心目睹了海的愤怒与咆哮, 觉得那愤怒与唯哮的海是金戈铁马, 电闪雷鸣, 是吞磁一切的疯狂汹涌, 棊血腥的气息。我喜欢呤诵普希金的诗句:“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你的岸边, /一个人静悄悄地, 朦胧地_徊。” (《致太海ft海的静谧、瑰丽, 雄奇、伟力, 一直深深吸引着我, 摇撼着我, 震荡着我。暴我扉它__。10妬年8月, 我放弃了在大陆ffi.lt良好的工作环毚, 为海口市政府:弓|进.雜敎育人才, 来到了位于南中:国:醇餅海南岛一海P实验中学任教。我要带领海為上的孩子读书, 教他们学习语言、文字, 教他们写作, 教他们用心描绘自己精彩.的人生。我用:自S长期以来的阅读体验去揖导学生读书、写作, 十九年来教学成绩显著, 所教的学生大多考入全国各地的重点大学。1996年, 我发起创办了海口实验中学尖尖角文学社, 并且一直担任总顾问和指导教师《文学社创办的八开十二版《碧荷风3.社报B'刊印60期, 发表学生文章1600多篇。正式.出版学生文集《荷风绿韵》, 其内容的丰厚, 形式的多样, »言文字拥清新活泼, 赢得了社会广大读者的喜爱。学生发表的作品也由海南报刊一《海南日报》、m口晚报》、《教科导报》、《百草园》、《家教博览》、《.海南教育》、《新教育》发展到全国有影响的报刊一《语文报》、《中学生》、《中学生写作报M中国校园文学》、《学习方法报》、《少男少女》、《未来之星》、《创新作文》、《课堂内外》、《高校招生》、《新课程报》等。有学生的优fia#入选余秋雨先生作序的全国中学生优.翁作品潘#脅在心底的眼晴》 (上海数育出版社) , 有学生的优秀习作入选全B中学4优秀作品集《人生十六七》。陈晓秀、林晓燕、孙薇、崔满典、秦英、陈丽、白洁、陈文晶、杨花、王水双、陈欢、陈潇阳、蔡晓彤等一大批优秀学生社员获得过全国、省、市写作比赛奖。海口实验中学尖尖角文学社荣获过全国优秀文学社

团奖, 全国创新核心文学社奖, 全国校国文学社50佳。读书工作之.佘, 我也提笔写教学研究文章, 有20多篇论文获全国、省、市一、二、三等奖, 完成过“菌家九五重点课题”一中学睡标教学研究, 全国中销会写作课题研究, 荣兹过国家级课题奖。出版了教育教学论文集《教苑论稿》 (钱梦龙先生题写的书名) 。参与编写出版教学用书《新课輕高考复习指导·语文》等24本。我也写对人生的感悟, 写对事物的看法, 探寻生命的根底。这样, 就有了文学作品见诸报刊, 有了作品集《绿岛潮汐》 (作家出版社) 的出版。我的f绿岛爾汐》一书出版后,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一些读者给我写信、打电话, 谈他们的读后感。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张定远先生为我的书题写了;=“成功在于执著的追求·予以褒奖。扬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茛会语文学科审查委员顾黄初先生给我来信, 为我赠言“语文教师写书出版, 尤其是写富有文学色.彩的书出版, 可以给孪生写美文以示范, 同时对他们学好语文树立信心也大有裨益。”对我的写作:给予极大的鼓励。海南航空公司董事长陈峰先生为我书赠字幅:“常把一心行正道, II然天地不栢亏。”肯定了我甩心智在事业上的有新作为。·国教育部关工委主任邹时炎先生对书的出版表示了赞许。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毛志成先生, 在读了我的作品后, 欣喜爽快地给我写了一篇《喜读〈绿岛潮汐〉》 (代#) 。文章中写道, 语文教师都应该有文学兴趣, 都应该写出并发表一点文学性的作品, 这对于语文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柞文才气, 极有益处广毛教授对我的作品予以了很高的评价:“文稿本:身, 有真切的感受和凝重的思考, 有坚实的笔墨和生动的文采。行文追求, 做到了意求其深, 字求其采, 力求做到炼意、炼句、炼字的统一, 难能司::贵。”〃我觉得《绿岛潮汐》在内容i盖立体的, 在视觉上是多取向的, 在风格上既天然、统一又自由、放纵。就文笔质量而论, 也是情、言浑然一体, 意与境、文与锌不玄不昧, 雅而不迂, 俗而不佻。”毛教授写的《喜读〈绿岛_i夕〉》 (代序) 一文给了我读书与写作的莫大的鼓励和鞭策。读书, ft我的生活变得境界开阔_, 使我心灵安顿, 思绪飞扬, 快乐无疆, 让我体会到了精神力量的价值:教学、写作, 使我更深切地感悟到了知识的内涵、文化的功效、^作劳动的意义。我在·书、教学、写作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亮堂丨我衷心地感谢我的人生一直言书的陪伴。 (作者筒介.X.熊:瑞_和, 海南省海口_.实验_中学高中语文高级教师., 海南省首批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韙措导专蒙, 诲口市作家协会会员) 先生对书的出版表示了赞许。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毛志成先生, 在读了我的作品后, 欣喜爽快地给我写了一篇《喜读〈绿岛潮汐〉》 (代#) 。文章中写道, 语文教师都应该有文学兴趣, 都应该写出并发表一点文学性的作品, 这对于语文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柞文才气, 极有益处广毛教授对我的作品予以了很高的评价:“文稿本:身, 有真切的感受和凝重的思考, 有坚实的笔墨和生动的文采。行文追求, 做到了意求其深, 字求其采, 力求做到炼意、炼句、炼字的统一, 难能司::贵。”〃我觉得《绿岛潮汐》在内容i盖立体的, 在视觉上是多取向的, 在风格上既天然、统一又自由、放纵。就文笔质量而论, 也是情、言浑然一体, 意与境、文与锌不玄不昧, 雅而不迂, 俗而不佻。”毛教授写的《喜读〈绿岛_i夕〉》 (代序) 一文给了我读书与写作的莫大的鼓励和鞭策。读书, ft我的生活变得境界开阔_, 使我心灵安顿, 思绪飞扬, 快乐无疆, 让我体会到了精神力量的价值:教学、写作, 使我更深切地感悟到了知识的内涵、文化的功效、^作劳动的意义。我在·书、教学、写作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亮堂丨我衷心地感谢我的人生一直言书的陪伴。

篇4:《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

第一法则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

第二法则

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第三法则

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机器人三定律”是艾萨克在他的机器人相关作品和其他机器人相关小说中为机器人设定的行为准则,其流传范围之广不仅让其他作者的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也遵守这三条定律,更带来了一定的现实意义,一门新兴学科“机械伦理学”即建立在机器人三定律之上,旨在研究人类和机械的关系。

从1920年至今,将近100多年的时间里,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协作、争斗从未停止,各类影视作品中处处可见机器人的影子。回顾影视经典,《银翼杀手》(Blade Runner)、《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终结者》(The Terminater)、《机械战警》(RoboCop)等科幻大作,或温馨,或暴力,或黑暗,或晦涩,但都把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机器和人的冲突上。

2013-2014年度是科幻大年,许多老牌的经典概念都会再次出现在大银幕上,比如重新制作的《机械战警》将于2014年上映,比如FOX电视台重金打造的科幻剧集《机器之心》(Almost Human)。从片名即可看出,剧中的矛盾已经不仅仅存在于机器与人两者之间,人与机器的结合把这一冲突推到了极点。

Almost Human

《机器之心》

电视网络:FOX

首播时间:2013年11月17日

制作人:J·H·怀曼(J.H. Wyman)

监制:J·J·艾布拉姆斯(J.J. Abrams)

主演:卡尔·厄本( Karl Urban)/迈克尔·伊雷( Michael Ealy)/敏卡·凯利( Minka Kelly)/莉莉·泰勒(Lili Taylor)/麦肯锡·克鲁克(Mackenzie Crook)

首先,欢迎来到2048年,欢迎来到由科幻教父J·J·艾布拉姆斯挂名监制的黑暗世界中。经历了《迷失》(Lost)神一般的成功,《危机边缘》(Fringe)不痛不痒的失败,J·J·艾布拉姆斯如今已经把他的工作重心放在电影制作上,《星际迷航》(Star Trek)系列和最新重启的《星球大战》(Star Wars)系列已經成为他响当当的代表作。纵观J·J的作品,不难发现他一贯的作风:创造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伦理故事。《机器之心》也是如此。

在如今这样一个“腐”字当道的年代,两位男主角若不发生点“基情”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机器之心》的两位男主角来头不小:卡尔·厄本以《指环王》系列影片为人所熟知,在新版《特警判官》(Dredd)中凭借“神演技”与一个面具独挑大梁获得好评。迈克尔·伊雷的戏路相当广泛,喜剧、正剧均信手拈来。前者在《机器之心》中扮演一名警察约翰(John),后者则是约翰的机器人搭档多瑞安(Dorian)。

一个设定在遥远未来,屏幕上充满打打杀杀以及各种合成机器人的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好评如潮,这其实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科幻剧集的受众人数相对情景喜剧、罪案/法律/医务类剧集人数要少得多,归根结底科幻背景故事会让观众产生距离感,各种高科技名词,甚至是制造出来的名词让劳累一天的普通观众望而却步。但《机器之心》做到了这一点,攻克了科幻剧集的死穴:在光怪陆离的未来世界背后,这就是一部两名搭档的警匪故事,以下几部作品可以作为《机器之心》的参考:充满基情的《银翼杀手》,机器人为主角《尖峰时刻》。

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罪犯'

由于黑帮犯罪行为的猖獗,每一名警探都要求配备一名机器人搭档,但如今的机器人早已不是冰冷的钢铁外表,他们和人类几乎一模一样,被称为“合成人”,几乎所有的技术工作都交给他们完成,类似数据分析、拆除危险品、常规战斗等等。这些合成人被设计成没有感情,依赖逻辑思维指导行动。

由卡尔·厄本扮演的约翰·肯尼斯(John Kennix)在一次行动中受伤,昏迷了2年之久,失去了一条腿,换来了一条合成假肢。约翰极其厌恶机器人,却接受了上司指派给他的新搭档,“脑子”有点问题的多瑞安,他,或者说“它”,是一名过时的机器警察,他的程序让他的行为更像人类,甚至在某些方面比约翰·肯尼斯更像。

《机器之心》的剧情发展主要集中在两名男主角的关系上,这种基情可以用Bromance(Brother+Romance)来描述,人与机器的矛盾在本剧中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科幻教父J·J·艾布拉姆斯和他的“坏机器人”'

最初见到J·J·艾布拉姆斯工作室“坏机器人”(Bad Robot)的标志还是在2004年的《迷失》片尾,一只红色的长着方形脑袋的机器人用童音喊着“Bad Robot”。坏机器人工作室位于洛杉矶大区的圣莫妮卡,在公司入口有着三个单词,“Are You Ready?”似乎在提醒每一个踏入他地盘的人,“你确定你准备好了吗,你准备好迎接J·J脑中的异想世界了吗?”对于一些刚刚踏足好莱坞寻求工作机会的编剧,制片人来说,这个问题背后的压力可能会更大,“Are You Ready?”这一问题也许会让他们在面对J·J的时候更加紧张,如今的坏机器人已经是《星际迷航》、《星球大战》两大重量级科幻电影的诞生地。在与J·J·艾布拉姆斯的12分钟对话中,除了《机器之心》外,我们还谈到了他的其他计划。

Q:影视圈

A:科幻教父J·J·艾布拉姆斯

Q:你认为未来的世界会是怎样?乌托邦式的社会还是一团糟?

A:我可能会乐观一些,《机器之心》和我最开始的设想有一定的距离,我不会盲目乐观,但我认为未来社会还是光明的,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我乐于相信事情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Q:能否给我们透露一下,在《机器之心》中,有哪些故事会让观众心潮澎湃?

A:《机器之心》最大的特点在于这些人物不仅仅让你开心,他们之间的感情与矛盾不会简单地落入俗套,最大的特点在于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许多科幻题材的电视剧一样,观众可能能够猜到之后的剧情发展,他们会自认为“我知道编剧想说什么”。《机器之心》的粉丝们或许也会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主角们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情形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保证会让观众耳目一新。打个比方,就像你看到了一种新型武器,你并不熟悉这种武器,但是你心中知道它很危险,甚至致命,你会很小心地接触它,并且不希望它落到坏人的手中。有可能是一颗突如其来的子弹,也有可能是一剂毒药让人发疯,或者是一种超级强大的有机生物体。这种不熟悉的感觉会带来一定的恐惧,也会带来一定的依赖性。

Q:每次电视上出现J·J·艾布拉姆斯的名字时,人们都会问到“他现在这么忙,究竟能在电视剧集上投入多少精力”。

A:我永远会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好消息是这部剧集拥有很棒的制作人J·H·怀曼,《机器之心》是他的主意,他负责整部剧集的核心制作部分。我最开始听到这个故事时觉得很精彩,如果不是他,我可能会去执导第一集。这么说吧,我并不是他们的保姆。我们会在被需要的时候完成自己应该担任的工作,读剧本、做笔记、看最终的剪辑成片,我们会做到最好。

Q:《机器之心》中,有哪些元素来自于你的想法?

A:整个故事来源于我们不停的商讨切磋中,很多细节都在一次又一次的对话中慢慢落实,有些片段和场景的设定很难说是出自谁的主意。当怀曼和我谈起这个故事时,我兴奋得不能自己。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无敌金刚》(The Six Million Dollar Man)是我的最爱,李·迈杰斯(Lee Majors)扮演的史蒂夫·奥斯汀(Steven Austin)就是我的偶像。我们在电话上聊了很久,经常会有好的想法蹦出来。

Q:有没有电视网拒绝了这部剧集?

A:那是当然,我们向电视网负责人介绍故事的构想时,他们一般会说,“很好,但是我们不需要”。这个过程很自然,他们的拒绝也有充分的理由。每个电视网都在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剧集。我宁愿找到一个真正对科幻题材感兴趣的电视播出平台,而不是表面上说“好的”,但实际上并不重视这部剧集的电视台。

Q:除《机器之心》外,你还有一部以机器人为主角的科幻剧集《未来世界》(Westworld) 即将在HBO播映,能否为我们介绍下这部电视剧集和电影的区别?

A:《未来世界》和《机器之心》一样,都涉及到机器人,机器与人的矛盾。乔纳·诺兰(Jonah Nolan)和丽萨·乔伊(Lisa Joy)正在撰写剧本,我们有一些非常棒的主意,现在还不能透露给你,但我保证这个故事一定会让人惊奇。

Q:漫威影业旗下的《神盾局特工》(Agents of S.H.I.E.L.D.)和其电影有着一系列非常好的互动,是否想过要重新开发《星际迷航》的电视剧集呢?还是说《星际迷航》系列电影的制作开发会影响剧集的重制?

A:《星际迷航》的电视剧版权在CBS电视网手中,我记得他们曾经表示,《星际迷航》有大量的粉丝基础,当时机成熟时这一系列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只是目前还不感兴趣。

Q:你现在的项目几乎都在同时进行,电影、电视多方面都有涉猎。有没有什么题材或者故事是你特别感兴趣的,比如詹姆斯·邦德?

A:有几个剧本我十分看好,现在正在最初的制片过程中。这些故事在概念上是全新的,并不是系列电影的续集。我发现自己经常过早地涉足于一些项目之中,这些故事有的只是一个高度概念化的形象,有的还尚未成型。但是我认为自己非常幸运能够参与其中,现在我只能说自己十分期待这些故事与观众见面,这些故事原创程度很高,并不基于目前的系列电影。

《危机边缘》制作人J·H·怀曼继续涉足科幻题材'

Q:影视圈

A:J·H·怀曼

Q:《机器之心》中的约翰其实也不是100%的人类,他有一条合成腿,对于这个事实约翰能否心甘情愿地接受呢?

A:约翰·肯尼斯是一个很有趣的角色,他内心十分抵触现世的高科技,他认为高科技导致了人性的丧失,他认为少了这些机器人世界会更加美好。他在享受高科技给他带来的便利之时,比如防弹背心等等,对于人与机器的合作仍然心存疑虑。约翰只能注视着这一切,强迫自己适应这个新的世界,逐渐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存与这些机器人无法分割,一方面他看不起这些机器人,另一方面他还要学着去信任机器人。这是一个人物内心的转变,最终约翰开始意识到科技本身并不可怕,取决于人类如何去使用科技。

Q:《機器之心》这种高度概念化的剧集是否会让观众望而却步呢?首播集的剧情如果是一部电影的话一定也很受欢迎。人们或许会想,《机器之心》如果放在有线台或者Netflix播出会不会更好?

A:FOX对于《机器之心》的题材很感兴趣,之前与他们合作的《危机边缘》也是科幻题材,与FOX的合作非常愉快。至于故事本身,《机器之心》的确是一个“爆米花”性质的主意,《危机边缘》也是一个科幻故事,和《机器之心》相比,其概念更加严肃,故事也更加激烈。FOX与《危机边缘》的合作很棒,为如今的《机器之心》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Q:把约翰·肯尼斯的上司设定为女性的想法从何而来,这个决定是否与莉莉·泰勒本身有关?

A:的确如此,最开始我们的想法是由一名男性来扮演警长,我们的选角导演艾普尔·韦伯斯特提出“莉莉·泰勒如何?”然后我们开始意识到这种可能性。莉莉是一名很棒的演员,我们都是她的粉丝。约翰有一名女上司一定会很有趣。把一个男性的设定投射在女性身上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拥有莉莉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我们都很喜欢她,最终结果大家都很满意,她很好地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具有很强管理能力的女强人。

Q:当《机器之心》完成选角之后,你的剧本是否有一些改动?

A:有改动,我们通常都会根据演员的特色加入一些新的内容,至少我是如此,这种变化只会让故事变得更好。在润色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一些效果是你之前想要,但是在演员没有确定之时,让你无法施展能力。《机器之心》的创作过程也是如此,在确定演员的过程中有很多灵感纷纷涌现,我们会因为演员具体形象的出现为故事增加新的元素。

Q:有哪些其他的科幻作品影响了《机器之心》的创作?

A:之前的《危机边缘》对我影响很大,科幻剧集意味着全体主创人员必须做很多调查与研究,结果通常会影响剧集的故事走向。当你逐渐意识到科技的力量,边缘科学的双刃剑性质时,你会对科技倍加小心,现实社会中也是,有很多危险人物利用科学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这些道德上的思量让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对科技应用的伦理层面上,这样一来,我们的故事就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人们总是设想未来世界会怎样,在《机器之心》里我们提出了这个设想,我们也希望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而这一过程与《危机边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Q:《机器之心》在设定上和1982年的经典之作《银翼杀手》有相似之处,这部电影对你有哪些影响呢?

A:在我看来,任何科幻题材或多或少都从《银翼杀手》上获得过灵感,这就好比你在一间布满精确科学仪器的房间中很难做到不留下任何痕迹。《银翼杀手》是我最喜爱的电影之一,它承载了很多内容,对年轻时的我有着很深的影响。如今我希望《机器之心》也是一个具有深度的故事,我想通过这部剧集表达自己的思想,我想让人们意识到人与机器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感情。这些故事背后的层面都是一个创作过程。

四方脸动作男星 新一代萌神卡尔·厄本'

卡尔·厄本再次回归动作戏让他的影迷惊喜连连,在《星际迷航》中有着精彩表现的卡尔总觉得自己的扮相过于文绉绉,如今在《机器之心》中他又能拿起高科技武器与坏人过瘾地厮杀。再次担纲男主角也给了他很多有趣的经历。

Q:在众多科幻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机器人?

A:《银翼杀手》中的达丽尔·汉纳(Daryl Hannah),她简直太美了,还有肖恩·杨(Sean Young)扮演的复制人瑞秋(Rachel)。你最喜欢哪个?

Q:你觉得对约翰·肯尼斯来说,他要花多长时间才能真正接纳一个机器人?

A:好问题。设身处地为约翰想想,他昏迷了两年之久,醒来后他发现自己身上多了一条机械腿,他发现一直支撑自己情感世界的女友竟然是他的敌人。他的整個世界几乎崩溃了,他受伤,他愤怒,他对新的世界充满恐惧,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所有这些情感在他身上集中爆发。约翰·肯尼斯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人,他想拿回自己丢失的东西。

Q:除了他的腿。

A:对,他的机械腿是一个无法抹去的印记。

Q:《机器之心》的首集已经播出,主题很严肃,故事很正经,但其中也有很多搞笑的段子。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A:一点都不。就像我之前在圣地亚哥动漫展上所说的那样,J·J·艾布拉姆斯集结了一帮非常有趣的人,我们在一起配合得非常完美。J·J是我见到的最聪明的影视专业人士之一,我们之间有着良好的化学反应,我迫不及待想让观众也看到这种良性的化学作用。

Q:《机器之心》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A:角色之间的关系,我的角色约翰·肯尼斯是一个有着悲剧过去,一脸严肃的家伙,而约翰的搭档则是轻松欢乐,有时候有点恼人的机器人。对我来说,两名男主角的感情变化是整部剧集的重心。他们之间的互动,互相学习,互相信任,这种方式非常吸引我。这种情感背后的积淀很深厚,随着故事的进行只增不减,有时也会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十分有趣。

Q:接下来的故事和首播集会有很大的区别吗?仍然是一集一个案子吗?

A:基本上还是遵循一集一个案子的节奏,但是整部剧集具有很强的原创性。整个故事设定在并不遥远的未来,所以没有太重的科幻感,有些类似于人们心中对未来的幻想,我们把这些想法搬上了银幕,加上一些有趣的调味料。观众在首播集中看到的元素在接下来的剧集中仍然会反复出现,但每次出现都会是全新的方式。两名欢喜冤家是剧集的核心,看他们在一起工作、斗嘴是很有趣的事情。第一集中观众看到了大量的打斗,第二集中我们有性感的机器人,之后我们还会有很多新鲜的东西。

Q:你为《机器之心》留出了多久的档期?如果这部剧集常红,你可能会有一份四年、五年甚至六年的长期角色……

A:如果我对这部剧集没有信心,我不会与他们签约。J·J·艾布拉姆斯和他的团队非常棒,他们一起制作出了像《双面女间谍》(Alias)、《迷失》这样的经典剧集。我认为《机器之心》具有十足的潜力。如果《机器之心》能获得五季的签约,我只能说求之不得。不论这部剧集的寿命有多长,我都会做到最好,我都会百分百地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之中。和这些优秀的同事在一起,创作出自己为之骄傲的作品,让我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Q:我记得你曾经说过自己并不介意那种“存在感”的缺失,如今《机器之心》一周一集,你如何看待这种新的存在感?

A:我会祈祷这部剧集的成功,所有人都希望《机器之心》能够热播,如果我们如愿的话,我将不会是之前那个默默无闻的小毛头了。《星际迷航》上映之后很多人已经能够认出我,这是一件好事,不再被人遗忘。

Q:《星际迷航3》也已经提上日程了,你和J·J·艾布拉姆斯也已经合作了多次,《机器之心》和《星际迷航3》在日程上有冲突吗?

A:《星际迷航》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世界,和剧组成员在一起的每一天都让我开心,目前来看是要根据J·J的安排来制定下一步的计划,但我保证观众们一定会继续支持《星际迷航》这个电影系列。

迈克尔·伊雷:拥有醉人微笑的蓝眼睛黑皮肤帅哥'

在《机器之心》中迈克尔·伊雷扮演的机器人更像是一名有血有肉的人类,他十分擅长这类角色:《执法双雄》(Common Law)中的搞笑警探,《像男人一样思考》(Think Like A Man)中的居家男孩,《傲骨贤妻》(The Good Wife)中的滑头律师……这名来自于马里兰的演员近年来在电影电视圈内十分活跃。

Q:影视圈

A:迈克尔·伊雷

Q:当你接到《机器之心》剧组的邀请时,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是整部剧集的概念,还是多瑞安这个角色?

A:我觉得是这个角色多一些,我看到剧本时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好。与怀曼第一次见面时我们讨论的内容都是关于多瑞安这个角色,你能想象吗,这一见面持续了3个小时,我从来没和别人聊过这么长时间。我感觉到了他的热情,他的组织能力,他对这部剧集的渴望,我觉得接下来的5年,我都会把自己奉献给《机器之心》。

Q:扮演一个机器人和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A:区别还蛮大的,作为一个演员,你需要把自己的背景故事和直覺投射到你的角色中去,你所扮演的角色有着属于自己的过去。扮演多瑞安机器人时,最难的事情就是他没有任何过去,他只是一个依照程序设定的机器人,和约翰不一样,多瑞安没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所以他很好奇,对约翰的过去好奇,对人类的感情好奇,在《机器之心》里面,多瑞恩的角色承载着“观察者”的作用。

Q:为《机器之心》你做过体能训练吗?有没有学一些新的动作招式?

A:现在还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训练。我在《黑夜传说》(Underworld)中曾经吊着威亚飞来飞去,可以横穿整间屋子,应该是我做过的最难的事情了。

Q:除了《机器之心》以外,你还有什么新的作品即将和大家见面吗?

A:2014年情人节档期有一部《风流昨夜》(About Last Night)上映,是1986年同名电影的重制版本,明年暑假《像男人一样思考2》(Think Like A Man Too)也会上映,另外在《最后的维加斯》(Last Vegas)中我会有一个客串的小角色。

Q:关于《机器之心》你有什么想和观众分享的心得吗?

篇5:《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爱情一直是不朽的传说。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会静止不动地等在原地。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要懂得忘记,再铭记于心的曾经也只是过去,过去在去。回忆始终是时光赠予的最好的礼物,带着这份礼物,可以微笑着往前走。

爱与孤独一直是个矛盾,人怕孤独,这是大多数人的宿命。宿命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理解孤独,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理解孤独的人学会珍惜自己,能领悟人生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不会做喜欢的奴隶,不会丢失自己。对人生深刻的感受大多是自我意识的产物,很难让别人懂你所懂,想你所想。所以,学会孤独,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就这样学会深刻。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知。理解孤独的人,内心会冷暖自知,会眼神清亮,是一种智慧。

这个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大自然遭受破坏。周国平说:“世间最甜美的享受始终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对一个直接面对于大自然和生命的人而言,相对于自然,地理不过是细节;相对于生命,历史不过是细节。”的确,旅游业发展到哪里,就败坏了哪里的自然风景。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周庄的一座小桥上,每个台阶都挤满了人,那场面壮观得让人忘了周庄应有的古韵。“自然”在慢慢丢失,就如人性中的“本真”一样,慢慢丢失。

我合上这本书,思考人,永恒;思考爱,孤独;思考自然,生命。思想又变得混沌。有个哲学家说,从混沌到清醒,再复归到混沌,称之为彻悟。我才刚刚混沌,心灵的路很长很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人与永恒》,用奇妙的文字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

定理一、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定理二、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痛苦的。

定理三、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痛苦。

对我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终点无非就是一个终结,但我还是在寻找,寻找生活中属于我的幸福,当让有时也会迷路,敲了敲痛苦家的门。高三的我会因为作业写到很晚而发出一种无名怒火,仇视时间的催促和高考的审查。我会因为一次考试的成绩不好而担心一周。我会因为一大早起来带着瞌睡,顶着寒冷上学而抱怨。可是,这些痛苦并非不可忍受的,何不在忍受过后笑一笑呢?仔细观察,幸福可谓无处不在。顶着寒冷回家后桌上热水带来的温暖,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的付出,家人团聚后坐在一起聊天的快乐,身边每个人的笑容,给我的不都是一种幸福吗?对幸福我不再渴求太多,因为我已拥有很多;对痛苦我不再厌恶太多,幸福会填补这片空白。

“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种人都不承认现实中存在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幸福会藏在未来引领我们去寻找他,但当我们匆匆走过后,去发现幸福只能在记忆中找到。难道幸福这么难得到吗?还是我们普遍善于舍弃呢?珍惜身边的幸福,那是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幸福与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们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我的前方或易或难,我会努力去感受——幸福与痛苦存在的那种充实!

看了周国平的《人与永恒》,感触良多,我很欣赏他的作风,这是一个人独特的风格。这本书全是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写出来的,其中的道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

《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当人们为了生活忙碌,忘记了思考,作者却将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

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是他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下面我将我在这本书中读到的最喜欢句子摘录出来跟大家分享,也跟大家谈谈我对这些句子的感想。周国平先生是个爱思考的人,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像他一样从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

“幽默是一种轻松的深刻。面对严肃的肤浅,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幽默是智慧的表情,它教不会,学不了。有一本杂志声称它能教人幽默,从而轻松地生活。我不曾见过比这更缺乏幽默感的事情。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式态度,它要求与生活保持一个距离,暂时以局外人的眼光来发现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毋宁说,人这时成了一个神,他通过对人生缺陷的戏侮而暂时摆脱了这缺陷。那种毫无幽默感的人,常常把隐蔽的讽刺听作夸奖,又把善意的玩笑听作辱骂。”我们喜欢和幽默的人相处是因为能从他们身上得到欢笑。那些幽默的人似乎天生具有一种能力能给人带去欢乐,我们在羡慕那些幽默的人的同时却忘了原来不苟言笑的我们也有这种能力。正如周国平先生说的那样幽默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只要我们对生活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我们会惊奇的发现生活回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幽默而已。

“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流连徜徉,悠然自得,内心是宁静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里东抓西摸,无所适从,内心是烦乱而浑浊的。”在大都市的繁华中生活久了,感觉自己曾经澄澈的心都变得浑浊了,偶尔回归一下大自然,给自己的心放个假,到个恬静的地方清洗一下内心的浊气也不错,或者就只是静静地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放空一下头脑,什么也不想,试着去感受一下那忘我的怡然!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损失,包括名誉、地位、财产等等,只要不影响基本生存,实质上都不应该带来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身外之物。人能活着的时间就那么几十年,能享受的身外之物也就这么多,可是享受不等于幸福,我们在苦苦追寻这些身外之物的时候为什么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幸福呢?为什么不驻足观赏一下路两旁的美景呢?

“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种人都不承认现实中存在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幸福只是一种主观感受,“信则有不信则无”相信有幸福的人他会用心去感受生活,去热爱生活,去从生活中找幸福;不相信幸福的人他只会抱怨生活,排斥生活,在生活颓废自己。

我没有周国平先生那样的智慧,但我还是会学着去感悟生活,思考人生。这就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的代表作之一,他以随笔短语的形式阐述了其毕生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幸福和痛苦、时间和永恒等多个话题,内容精辟而深刻。其中《自然和生命》篇章給身处与泥土打交道的我带来一股清风之余,也使我开始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对于生命的含义,也许大部分人所联想到的是人生。然而“天下生命原是一家”,自然是生命的原始起点,也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心,世间最难以控制的东西,在一片小小的自然生命中得以复苏。

春天,暖暖的空气开始怀抱着你,渐渐萌芽的枝条开始无限地伸入广阔的天空。随风飘扬的柳絮在阳光中显得朦胧而悠散。一年之计在于春。你也许正在忙碌地制定种种目标以丰富自己的生命,而你可知隔绝自然的人生是充满寂寞和孤独的吗?那是心无法在自然生命中释放的寂寞和孤独。

夏天,你还记得浓密的香樟留在地面上的斑驳树影吗?你还记得在烈日下被晒的微微发烫的脸颊吗?你还记得气宇轩昂的少年迎风吹拂的白衬衫吗?这些温暖和美好的小细节构成了难以言之奇妙的生命,生命就是那夏日的迟暮,需要你融入其中而非等待它拥抱你。融入生命是自然的行为,是一种安静地潜移默化的力量。夏日磅礴的大雨也能弹奏出生命的乐章,夏日的微风将生命吹成绽放的花瓣。

秋天,这个季节在构成四分之一的生命的同时更让你和我融入生命之中。如同硬币的正反面,生命是在欢乐和悲伤之中交替延续的。生命的妙处在于不是像知识那样可以言传身教,更多的在于感悟。一片旋转凋零的落叶,一朵来自晴空的浮云,一只飞翔于红霞的孤鹫,所藴含的是生命的启示。思绪融入这自然生命的本质,那么你也会迁移地融入自身的微妙生命中。

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不听话的停留在发丝上,手心的温度也随着一阵呼啸而过的风迅速下降。偏偏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的离别,生活的烦恼,亲人之间的矛盾接踵而至,你是选着逃避吗?逃避所解决的暂时的痛苦,而更好的方法是将其融入,坦然面对。

篇6:读《人与永恒》后的读书心得

人是一个奇怪的动物,明知人生苦短,却一直在不懈地寻找着永恒,而对“永恒”的执着从古至今未曾间断。古代帝王寻丹问道,是为了让自己短暂的人生得到无限的延续,可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于是,在对“永恒”的追求过程中产生了两种形式——既然生命无法延续,那就保留死去的肉体(奇特的保尸术应运而生);既然肉体无法保留,那就保留无形的精神(各种文艺作品应运而生),于是乎,人类成了唯一有语言及文字记载,并且掌握高深医学的物种,而这种对“永恒”的执着却往往让人苦不堪言。

首先,人类陷入了“执”,这种“执”会演变为固执,让人在对永恒的欲望和现实的不可得之间苦苦挣扎,特别是当亲历生命消逝的过程时,那血淋淋的现实会敲碎那看似坚强的心,让人不得不因面对这种对“永恒”的“不可得”而悲从中来。其次,人在对永恒的追求中,编织了太多象征着美好意义而实际上毫无意义的网,我们用这些网去网住别人,也网住了自己。我们总是喜欢自欺欺人地以为赋予某件事情一个高尚的意义,就会使之成为“永恒”(比如爱情),而事实上,该消失的仍然会消失,“短暂”是我们不可抗拒的命运。而正是这种矛盾构成了人类的悲剧性。

人们总说“人生如戏”或者“人生就像一本书”,当我们初次看到这两句话时,总是喜欢把关注点放到“戏”和“书”所暗含的内容上,认为人生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并且充斥着巧合与荒诞,然而,却忽视了“戏”和“书”都会有“唱完”和“看完”的一天。

人生就是这样,无论多么精彩或是多么糟糕,无论人生的“书”的末尾是句号、问号、叹号还是省略号,它所表达的都是无奈的结局,而作为结局,它的意义已经随着它的消亡而消亡,但是人们却偏偏想要这个结局延续,这就使人生具有了荒诞性,父亲们希望子承父业,可却忘记了自己与孩子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却想强加到另一个人身上,强迫必然带来反抗。以前读《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以其“父传子,子传孙”的理论自以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他自己尚且不能在有生之年完成“移山”的壮举,又怎么能期求他的后代能秉承他的意愿而矢志不渝呢?愚公的信念原本随着愚公的死去而消亡,而他却以为这个结局能得到延续,这里面自欺的成分不可谓之不多。

篇7:《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一直都很喜欢周国平的文章,觉得他的文章里流露着浓浓的人文主义和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而《人与永恒》就体现而来周国平先生对人和自然生态的关系来着手,用了关怀的角度看问题。提醒着人们要爱护珍惜自然。

《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当人们为了生活忙碌,忘记了思考,作者却将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

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是他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下面我将我在这本书中读到的最喜欢句子摘录出来跟大家分享,也跟大家谈谈我对这些句子的感想。周国平先生是个爱思考的人,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像他一样从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幽默是一种轻松的深刻。面对严肃的肤浅,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幽默是智慧的表情,它教不会,学不了。有一本杂志声称它能教人幽默,从而轻松地生活。我不曾见过比这更缺乏幽默感的事情。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式态度,它要求与生活保持一个距离,暂时以局外人的眼光来发现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毋宁说,人这时成了一个神,他通过对人生缺陷的戏侮而暂时摆脱了这缺陷。那种毫无幽默感的人,常常把隐蔽的讽刺听作夸奖,又把善意的玩笑听作辱骂。”我们喜欢和幽默的人相处是因为能从他们身上得到欢笑。那些幽默的人似乎天生具有一种能力能给人带去欢乐,我们在羡慕那些幽默的人的同时却忘了原来不苟言笑的我们也有这种能力。正如周国平先生说的那样幽默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只要我们对生活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我们会惊奇的发现生活回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幽默而已。

“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流连徜徉,悠然自得,内心是宁静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里东抓西摸,无所适从,内心是烦乱而浑浊的。”在大都市的繁华中生活久了,感觉自己曾经澄澈的心都变得浑浊了,偶尔回归一下大自然,给自己的心放个假,到个恬静的地方清洗一下内心的浊气也不错,或者就只是静静地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放空一下头脑,什么也不想,试着去感受一下那忘我的怡然!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损失,包括名誉、地位、财产等等,只要不影响基本生存,实质上都不应该带来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身外之物。人能活着的时间就那么几十年,能享受的身外之物也就这么多,可是享受不等于幸福,我们在苦苦追寻这些身外之物的时候为什么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幸福呢?为什么不驻足观赏一下路两旁的美景呢?

篇8:《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春天,暖暖的空气开始怀抱着你,渐渐萌芽的枝条开始无限地伸入广阔的天空。随风飘扬的柳絮在阳光中显得朦胧而悠散。一年之计在于春。你也许正在忙碌地制定种种目标以丰富自己的生命,而你可知隔绝自然的人生是充满寂寞和孤独的吗?那是心无法在自然生命中释放的寂寞和孤独。

夏天,你还记得浓密的香樟留在地面上的斑驳树影吗?你还记得在烈日下被晒的微微发烫的脸颊吗?你还记得气宇轩昂的少年迎风吹拂的白衬衫吗?这些温暖和美好的小细节构成了难以言之奇妙的生命,生命就是那夏日的迟暮,需要你融入其中而非等待它拥抱你。融入生命是自然的行为,是一种安静地潜移默化的力量。夏日磅礴的大雨也能弹奏出生命的乐章,夏日的微风将生命吹成绽放的花瓣。

秋天,这个季节在构成四分之一的生命的同时更让你和我融入生命之中。如同硬币的正反面,生命是在欢乐和悲伤之中交替延续的。生命的妙处在于不是像知识那样可以言传身教,更多的在于感悟。一片旋转凋零的落叶,一朵来自晴空的浮云,一只飞翔于红霞的孤鹫,所藴含的是生命的启示。思绪融入这自然生命的本质,那么你也会迁移地融入自身的微妙生命中。

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不听话的停留在发丝上,手心的温度也随着一阵呼啸而过的风迅速下降。偏偏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的离别,生活的烦恼,亲人之间的矛盾接踵而至,你是选着逃避吗?逃避所解决的暂时的痛苦,而更好的方法是将其融入,坦然面对。

篇9:看《人与永恒》心得体会

有句话说的很好:“当你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就会格外关注这方面的内容。”而我就是在这样的情绪下关注了这位鼎鼎大名的周国平个人公众号。不得不说,他所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那么有内涵,也让人觉得真实,也带着诸多的烟火气儿。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灵光一现的火花,一个突如其来的念头就飘在脑海里了。可惜的是,很有有人能够通过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尤其是在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不过周国平却有这样的爱好,并长久的坚持下来,我们才能看到《人与永恒》一书。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收录他诸多随笔的结集。此书经过不断的再版,据说现在已经出了10版了,可见他的文字有多么受读者喜爱。在初秋这个依然炎热的午后,能够有幸拿着新书,和作者在书中相遇也是种莫大的幸福呢。

在我看来,这本书与其说是随感集,不如说是一本引导人思考的哲学小书。作者首先从人本身谈起,之后又说到自然、爱、孤独、哲学、幸福、天才、信仰等这样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主题,最后又回归到死亡、时间与永恒,这些与人息息相关的东西。读这样的书,总是不经意间就被带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很多问题是平时想不到或者根本没时间去想的的。

篇10:读人与永恒有感

多年后,重读他的《人与永恒》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感悟,曾经把精妙绝句摘抄在笔记本上的习惯也未曾更改。

或许,正如周国平所言,在思想的碰撞中,既有共鸣、又有抗争,谴责或辩护,都过于狭隘,这种对话式的理解才可以称作“读书”.

和《人与永恒》的这次“碰面”,机缘巧合自朋友说了一句话:“根本问题是不可讨论的,枝节问题又是不必讨论的。

”翻开尘封多年的学生时代的笔记本,这是我初读《人与永恒》时摘抄的第一句话。

大学的课程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辩论题、讨论会,在庸长的论词中援引几句先哲的思想精髓,会为论点增色不少,如能恰入题眼,更会赢得掌声阵阵。

由此可见,年轻人总是虚荣的,喜欢浮夸的存在感。

《人与永恒》的出版,在作者看来也是出乎意料的。

随性而为的札记,成了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无需用意雕琢、语句通顺即成,全凭“感知”二字描述思绪过往。

作者写得自得其乐,不曾生憋硬造,读者也看得随性自由,不受苦涩折磨。

之所以推荐这本书,因为它简单、美好,缺少一本书常态的连贯性,而这正可以适应不同情景、心态下,我们的阅读需要。

短则十余字,多则百余字,有篇章、有段落,喜欢的句子多看上两遍,不解的,大可翻页而过,这般不受阅读次序、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随心浏览,或许只有随笔类的读物方能做到。

阅读也是一种抗争,与作者思想的抗争,与本我的抗争。

篇11:人与永恒读后感

我偏爱那些用随笔、格言、手记等散文形式写作的哲学家,我喜欢徜徉在哲学的散文天地里。这里较少独断的论证和说教,有更多的质朴和自然,更多的直觉和洞见。这里没有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用不着为了体系的需要而拉长或截短活的感觉和思想。

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那种异乎寻常的质朴和真实。学了《世间最美的坟墓》后,更加觉得他的朴素正是我所向往的,我喜欢这种朴素的感觉。我不喜欢太多的争吵,我喜欢平静的生活,与其浪费时间争吵,倒还不如在争吵的时候腾出时间来寻求真理。

我认为人生的内容是:a+b+c+d+...人生的结局是:0

人生的意义是:(a+b+c+d+...)*0=0

这就是人生的公式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想毫无限制的延长那个加法运算,不厌其长,读后感《人与永恒读后感》。

也许,意义永远是不确定的。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这种痛苦如何才能解除?

我答道:这种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我心中想:这么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着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内倾者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最近的,也是最远的。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在两个人之间,这种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

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个界限。但是,一旦这个界限清晰可辨并且严加遵守,那么,交往的全部魅力就丧失了,从此情感退场,理智维持着秩序。在任何两人的交往中,必有一个适合于彼此契合程度的理想距离,越过这个距离,就会引起相斥和反感。

这一点既适用于爱情,也适用于友谊。

我发现越是熟悉的人到最后,话往往是最少的,我不明白原因出在哪里,是出在自己身上,还是对方身上?也许,渐渐了解,慢慢熟悉会发现原来没有的矛盾,它就会这样悄无声息的出现,而且是没有任何预兆的。

真正的写作,即完全为自己写作,往往是从写日记开始的。当一个少年人并非出于师长之命,而是自发地写日记时,他就已经意识到并且试图克服生存的虚幻性质了。他需要抵抗生命的流逝,挽留岁月,留下它们曾经存在的确凿证据。

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不过是一个改不掉写日记的习惯的人罢了,他的全部作品都是变相日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人与永恒读后感范文06-15

看真理永恒心得体会08-18

永恒的追求学习心得09-04

论流行与永恒作文 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作文04-11

爱永恒范文05-15

生命永恒范文05-17

永恒生命范文05-18

企业永恒目标04-10

爱永恒诗歌04-21

诚信永恒作文04-22

上一篇:幼儿教师的使命演讲稿下一篇:纸飞机大赛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