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无限,感恩永恒

2024-04-26

爱心无限,感恩永恒(精选6篇)

篇1:爱心无限,感恩永恒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心与心的撞击,它可以迸发出爱的火花。

心存感恩,努力在平时,坚持在平常,用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自己的成长进步会越来越快;心存感恩,才能体验幸福;心存感恩,才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篇2:爱心无限,感恩永恒

校园成为爱心涌动的舞台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青州市实验初中初二三班的教室里进行着一场特殊的考试,命题为写出母亲的生日、记忆里母亲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妇女节那天想用什么方式报达母亲……这是该校开展亲情教育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校把亲情教育作为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抓住被确定为山东省亲情教育基地的契机,根据学校实际提出了自己的亲情教育理念: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做一个懂得感恩的有心人。为了让亲情教育有效地推进,学校从细处入手,加强师生日常行为规范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一是亲情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二是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公德意识。三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搞好“亲情”学科教育,运用好思想品德、语文教材从日常教学入手开展亲情教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亲情教育的洗礼。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亲情教育,学校组织了上好一节亲情主题班会、给家长写一封感恩信、算一次亲情总帐、做一件让家长感动的事、每月设置一个亲情日等“五个一”亲情教育活动,以亲情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展览、演讲比赛、黑板报评比等。

篇3:青春无悔爱心无限

佛珠饱蕴着母爱, 远离家乡的藏娃捍卫这慈母之心是天经地义的。夏云, 以不是阿妈胜似阿妈的赤诚之心, 渐渐地融进了卓玛心灵深处, 化开了卓玛心中的疑虑。特别是夏云别夫抛雏毅然赴藏支教之举, 震撼了卓玛和全体藏娃的灵魂。天下最伟大的是母爱, 汉藏母亲同样具备着慈爱博大的胸怀。汉族女教师夏云的母爱与藏娃卓玛阿妈的母爱, 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其实, 夏云的举动又岂止是震撼了卓玛和全体藏娃, 同样身为教师的我们也不由得为之一振!母爱令我想到了巩俐饰演的为了教失聪的儿子说话, 辞去工作送报纸、做小时工的“漂亮妈妈”;师爱更令我想到了在我们学校为了聋孩子的明天的默默奉献的“漂亮妈妈”们!

在很多人看来特殊学校是一片被人遗忘的角落。本来听到的应该是清脆稚嫩的童声, 到了这里却变成了奇奇怪怪的声音;本来老师甜美的声音可以在教学中引人入胜, 到了这里却失去了意义。也许有人会说这里的工作既没名也没利, 你们这些老师成天与一群特殊的孩子在一起, 你们还年轻, 选择了特教, 你们后悔吗?但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会告诉你:我们不后悔!在我们学校充满了阳光, 在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因为我们体会的是生命中最伟大、最耀眼、最高贵、最持久的东西, 那就是无私的爱。

记得还在读大学的时候, 老师常跟我们说:“特殊教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同时又非常艰苦的工作。”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 我们很少能像普校教师那样桃李满天下, 很少能像普校教师那样骄傲地说:“看, 他就是我的学生!”但我们也有我们的骄傲:还记得《假如我有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吗?她是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七岁以前的她一直生活在无声无息、没有光明的混沌里, 直至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她的老师沙莉文。沙莉文老师用了毕生陪伴这可怜的孩子, 将她由一个无知、粗鲁、暴躁的动物型的人, 变成了一个勇敢、博爱、伟大的作家。还记得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那个震撼人心的节目《千手观音》吗?那21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观音”用优美的肢体语言向我们诠释着什么是施, 什么是爱。如果不是爱, 如何有这么巨大的奇迹?如果不是有爱, 怎能在黑暗的心中灌注光明, 在残缺的躯体上播种健康的灵魂?

因此, 教师应“智如泉涌”;更应“人品高尚”。

如果说教育是诗意的播撒, 那么诗心就是教师手中的火把, 诗心可以接受岁月的考验, 永不衰老。是诗心, 使教师这个职业成为一个不老的童话。

当你身为一名特殊教育的教师, 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教师的爱, 是一方丝绸手帕, 光滑细腻;是一幅传世名画, 精美绝伦。这种爱宽严相济, 刚柔并存, 这种爱粗中有细, 小中见大。它要求每一位教师将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宝贝。

在我们学校里, 您时时处处都能体会到这份无私的爱。我们的学生寄宿在学校长达十天, 当低年级学生因为不习惯住校生活哭闹着要求回家时, 是我们的老师帮他们擦干眼泪, 用爱融化学生的心灵, 让他们用眼用心感受特殊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学生生病时, 是我们的老师在自己的宿舍里熬粥亲自给学生送到床边;学生因为家庭贫困面临辍学危机时, 是我们的老师集资让他们重返校园;我们的老师常常为了让学生理解一个词语、一道例题, 一遍又一遍地讲解、演算;我们的语训老师常常为了让学生发准一个音, 说出一句话, 不厌其烦地在学生耳边眼前示范, 一次一次地握着学生的手放在自己喉咙上让学生感受怎样发音。

欣慰的是, 我们给予学生爱的同时也每时每刻都在被他们感动着。当他们捧着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向我们告别时;当他们不再依赖父母, 能用自己的双手服务社会, 回报社会;当他们经过老师的指导捧着全国美术技能大赛的奖状向我们报喜时;当他们在律动老师的指挥下, 和着节奏翩翩起舞时, 当他们在语训老师一遍又一遍的示范练习下, 终于能慢慢地用不太清晰的声音说出“老师好”三个字, 甚至用不太准确的语言背出“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时, 我们的眼眶湿润了!我们再一次坚信:这就是我们无悔的选择!

用智慧孕育成长, 用真诚开启心灵, 用希冀放飞理想, 用赤诚的爱托起聋孩子明天的太阳!将我们的四季写成一首诗, 用我们的爱心折成一只漂亮的白鹤, 给我们的孩子飞翔的翅膀, 让我们成为学生生命中的天使。

篇4:爱心永恒 耐心无限

如果说初出茅庐的我就做到了把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那么对耐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很曲折的过程,以前总是拿耐心也是有限的作为放弃极个别“顽劣”学生的理由,而通过对殷某的教育,我才深深地认识到耐心和爱心在教育中同样重要重要。

一、充分了解学生

说起殷某,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不认识,为什么他这样有名呢?因为他太调皮了。打架、逃课、翻围墙、目中无人、在路上乱冲乱撞,有几次都差点出安全事故。小小年纪社会习气非常坏,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父母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他把批评教育的话当耳边风,经常是批评的话音刚落又屡屡犯错,咋办呢?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放弃他吧!可教师的责任不允许我这样做啊!开学第一天,他就穿一双拖鞋来上课,我把他叫到身边,问:“为什么穿拖鞋来上课?”他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说:“我忘记了”。我说:“明天记住啊!”第二天他仍然穿着那双拖鞋来到学校,其他老师说他穿拖鞋上学不对,他不但不认错反而顶撞老师。我把他带到教室,叫他脱下拖鞋,开始他怎么也不肯脱,经过一番好说歹说后,才脱下了拖鞋。后来与他家长取得了联系,才知道他穿拖鞋是因为他家长没时间去给他买鞋。通过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他的问题出在家庭,父母四十多岁得了儿子,十分宠爱。他们教育孩子与同学交往的原则是:宁可自己赔钱,绝不自己受伤!

二、以耐心的爱,化解顽童

“播种一份爱心,收获一个希望。”对殷某这样的学生进行教育,没有“爱心和耐心”的投入绝对不行,尤其是他是一个智力水平并不差的学生,通过引导,他就会转化成一棵好苗。这孩子,我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是他的数学老师,所以刚接到这个班当班主任他还不敢太过于嚣张,毕竟知道他的老底。针对他,我是爱中带严,激将与鼓励并存,我知道,他这样的孩子喜欢去惹别人就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每次课堂上有问题,只要简单的,估计他能回答的就叫到他,还经常带上一句刺激性的激励话语:“这么简单的问题相信你一定能回答上来,你的脑子怎么样,我还不知道吗?”让他感觉到信任与重视,同时也感觉到如果回答不出又将是多么没面子的事情,因为这样简单的问题,一旦回答出来了,又不会感到太洋洋自得。为了让他能继续保持,我还给他制订了一个小目标,做得好就当着全班叫他:“幺儿真乖。”一段时间下来,效果不错。

他因为恶习没有什么朋友,我从与他的交流中发现,他很希望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为了不让他逃课,我派了三名各方面表现好的男生帮助他。我对殷某说:“这三名男生都希望与你交朋友,并且上学、放学、课间他们都愿意与你在一起,他们觉得你进步大,都很喜欢你。”他听了很高兴,从那以后,上课时,厕所里、围墙边再也没有殷某小巧玲珑的身影了。三位男生用“您、请、谢谢”等文明用语、文明行为感染了殷某。殷某变乖了,很多老师也这样说,我在班上也常常表扬他,鼓励他。

有一天,殷某生病了,我放学后去看望他,他正在病床上躺着,看到我的到来,马上下床,那高兴劲甭提了。似乎忘记了自己正在生病。轻轻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好想你!以后不调皮了,不让你为我操心了。”多么朴实的话语,让我感动,让我感动,让我沉思……

三、以真爱渗透问题学生的心灵

巴尔特曾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的甘露,即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的春风,即便是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我信奉这句话,因为我的爱心曾换得学生的真情,我用表扬与关心让他重新找回了信心,让他回到了老师的身边。他妈妈感激地对我说:“沈老师,你改变了我的孩子,就帮了我们全家。”实践证明,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老师也要分析,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真挚的爱,真诚的语言去呵护他们,鼓励他们和肯定他们,以一颗善良的心,悲悯的心,博爱的心,让爱时刻荡漾在这些容易被“遗忘”的角落。

虽然他在改变,但和其他同学还相差甚远,他现在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我就尝试着让他开展自我批评,每天他都主动找我,向我汇报他一天的表现情况。他开始有些报喜不报忧,好的一面我会表扬,还会引导他说出自己的不足,这时我就不会批评他。会问他:“这个错误对自己有什么影响!你该怎么做?”他为了得到老师的赞美,上课时,必须控制自己,有时忘了,但是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他就能心领神会。要做好这项工作也是对我耐心的考验,有时也想偷懒,可实践证明不可以。我坚信,坚持就一定会胜利。

总之,爱心与耐心是实现殷某成功转型的两大支柱。教育家夏丏尊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要转化后进学生,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去滋润孩子的心田,用爱心去点燃纯洁的灵魂。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后进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顽劣”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是极微弱的亮点,极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顽劣”学生,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只要我们不断地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沟通,与他们同乐,与他们分享,经常鼓励、帮助、督促他们,使他们突破自我,重塑自我,实现从思想到行为的转换,这样迟开的“花朵”同样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

梅朝琴.爱心耐心融化坚冰[J].读写算:教研版,2014.

篇5:传递爱心,快乐无限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同福社区张立军

张立军,男,197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01年7月参加工作,优秀社工师。2002年组建社区志愿者协会,2012年组建“牵手”志愿者服务队和黑土艺术团,注册成立了黑龙江省首个社会工作事务所。长期以来,他倡导助人自助、奉献社会的社会公众价值理念,用爱心谱写着一首首奉献之歌。

助人自助,与爱同行

2011年6月6日是高考的日子,但对高三学生小强来说却是个悲痛的日子,他的父亲在他参加高考的前一天凌晨因癌症不治去世,这对家境贫寒却品学兼优的他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母亲是二级肢体残疾,无工作无收入,此时的小强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第一次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张立军同志得知小强要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时,主动介入该家庭,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对小强进行心理疏导,教会他心理及情绪控制技巧,使小强以一种放松的心态走进考场,同时妥善地帮助小强处理了父亲的后事。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期间,张立军同志多方奔走,为小强筹措学费,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共筹得四万多元的学费,解决了孩子上学的经济问题。小强入学后,张立军组织10名志愿者为小强的母亲提供日常生活照

料,解除了小强的后顾之忧。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张立军同志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2011年9月6日,社区居民小杰因精神病发作,将家附近幼儿园的玻璃砸碎,社区民警下发了警情通报。张立军同志得知情况后,主动调查了解小杰的基本情况,通过走访邻居、小杰夫妻、电话咨询其外地儿女等,掌握了基本材料,通过多次与小杰接触,与她建立亲密的关系。通过做小杰丈夫的工作,使他认识到是由于自己多年来对妻子的冷漠,对妻子缺少关爱,导致其病情发作。经过一周的努力,张立军同志与小杰及其丈夫共同制订了家庭服务计划——“让爱启航”。

张立军同志以多元因素、优势视角、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运用社会工作个案方法,通过助人自助来完善案主的生态系统,恢复其家庭功能。从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入手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并教授其情绪控制技巧、结合多元因素论,修复案主的家庭关系、采用优势视角理论,对案主的宏观系统进行修复、从生态系统理论入手,修复案主的社会功能。考虑到小杰的丈夫还要每天外出打工,张立军同志组织志愿者到小杰的家中,陪她聊天,分散她的注意力,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小杰的病情完全康复,爱让这个面临破碎的家庭重新充满了欢笑。目前张立军组建的社会工作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50多人,爱的阳光撒满了整个社区。

创新服务,甘做嫁衣

随着我国社会快速步入老龄化,社区内的空巢老人、失能老人、“三无”老人越来越多,张立军同志组织社区助老志愿者,为三类老人提供贴心服务,陆续开展了“人间重晚,新春送福”、“弘扬传统,情暖万家”、“学雷锋,助空巢”、“发扬社工精神,提供心理慰藉”、“关心弱势群体,提供优质服务”、“社工志愿者关爱空巢老人”等一系列关爱、关怀老人的服务项目,爱老、助老得到社区广大居民的认可。张立军同志十年如一日照顾“三无”老人董桂芝,除了为她提供柴米油盐,还经常带领社区艺术团成员为老人表演文艺节目、清扫卫生、修理家具等。87岁的田作兴老人是一名退休干部,因得了膀胱癌,卧床不起已五年多了,儿女为老人请了保姆,张立军同志经常带领志愿者们到老人家中看望,陪老人聊天解闷、给老人讲故事、为老人送去生活用品。老人去世后,老人的子女对张立军非常感激。80多岁的李淑芹老人双目失明,张立军同志主动上门为其办理了高龄补贴,同时利用民政政策积极为其争取了一台轮椅,从此老人不再困在家中,可以下楼呼吸新鲜空气。如今,同萨社区的16名空巢老人,在张立军的照顾下,生活不再孤独,志愿者们为他们提供着像儿女一样的贴心关怀。句句问候如同明媚的春光照进老人的心里,点点关心犹如雨露滋润着老人的心田,人性的光芒溢满整个小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开展社区志愿活动,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使弱势群体功能得以恢复,社会资源得以整合,社区更加稳定,社会更加和谐。几年来随着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影响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社区志愿者队伍,要求加入社区志愿者协会的人也越来越多,包括离退体党员干部、在职人员、社区居民及在校大学生以及社会组织成员。社区内有退休的文艺爱好者以前没有活动场所,张立军同志知道这事以后,多方协调,最后在一个文艺爱好者的家中成立了“文化大院”,如今,随着文艺爱好者的增多,文化大院已经发展成了社区艺术团。社区艺术团不但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更促进了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的发展。艺术团成立以来义务为社区居民奉献广场演出三场,特别是2013年举行了同福社区首届文化艺术节,为社区居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大餐。艺术享受使其成为一种精神财富,永留心间。几年来,张立军同志作为一名志愿者,接送过学生上学放学、引导过行人安全过马路、调解过居民邻里纠纷、为下岗职工培训找岗位、为残疾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几年来,张立军同志不计个人得失,提供志愿服务时间达1100小时,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奉献之歌!

爱心传递,快乐无限

2013年暑期,了解到许多家庭夫妻上班、老人不在跟前,孩子无人看护,张立军通过与学校与家长沟通,发起成立了“阳光宝贝”——儿童暑期快乐成长小组,为无人看护的学生免费提供安全看护、作业辅导、亲子互动、朋辈交往、精神成长、健康教育等,“阳光宝贝”计划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六名假期大学生、十名社区干部、部分家长为小组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十九名小学生报名参加小组活动,不仅认真完成了暑期作业,而且在跳皮筋、丢手绢、扔毽子、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中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大学生志愿者们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还教孩子们古诗、成语、儿歌,孩子们在玩乐与学习中找到真正快乐的童年。通过参观黑土艺术团、使孩子们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郊外快乐寻宝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人与自然相互融合、和谐共处的美好感觉;良好习惯培养讲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一系列的小组活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阳光宝贝”活动既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同时志愿服务得到传递。

对于张立军同志来说,偌大的一个社区是他工作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空巢老人的眼里,他远胜过自己望眼欲穿却久盼不来的孩子;在贫寒的居民眼中,他又是在危急关头雪中送炭的爱心使者;在家人眼中,他是一个总把别人的家事看重的编外成员;在社会工作者眼中,他是龙

篇6:爱心无限作文

这个世上有千千万万的人在受苦,如果我是一位施舍者,就会有金钱来帮助他们;如果我是一位画家,我会有我的画来帮助他;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有那平凡的文字来帮助他们;

我记着电视中两位主持人各猜的是一个学习机、录音机。可你们想不到他要的是台灯,一定有人会问你这么好的机会要一个台灯是不是有点可惜了,不,你们错了他之所以要台灯,是因为他的父母早就去世了就剩下他和他的哥哥相依为命,是他的哥哥让他上了学,他放学回来帮他哥哥干活,直到深夜才有功夫学习,可我们现在的学生有几个像他这样的,我们现在是衣来张手饭来张手。之所以要一盏台灯就是为了晚上能学习。

我还记着一位记者来灾区,这位记者到的时候正在上课,走进了教室,可没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嚷嚷。下课记者问他们你们怎么不高兴一位学生回答我们不是不高兴我们在上课不管有多大的诱惑我们;还有在灾区的孩子没有学校他们去在救灾的帐篷里学习;还有的孩子在废墟里拔出了学习的课本继续来学习。这种学习的精神我们有吗?我们现在是恨不得有人来,这样我们就不用上课了。

我们写完了学生在写一写老师。

上一篇: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王来安)下一篇:与时俱进,优化高校科协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