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律师与法官沟通

2024-04-29

感悟律师与法官沟通(精选5篇)

篇1:感悟律师与法官沟通

律师与法官沟通的技巧

[转载]律师与法官沟通的技巧——听谭芳律师经验谈

原文地址:律师与法官沟通的技巧——听谭芳律师经验谈作者:谭芳律师

【上海市嘉华律师事务所第45期青年律师沙龙】

(记录人 赵予慈律师

2010年11月3日)

本期的沙龙中,谭芳律师以民事诉讼的三个不同阶段为主线,以举例的方式概括了律师在办案中与法官沟通存在的问题

一、立案阶段

立案法官拒绝接收立案材料,不予立案的几种常见情形:

1、因提交的材料不全不予立案,如委托手续不全、身份证明不全、主要证据材料不全;

2、因提交的起诉状不符合要求不予立案,如当事人身份情况不完整或错误、当事人联系

方式不明确、起诉地法院填写错误、当事人签名或盖章不符合要求;

3、因主体错误或不明确拒绝立案,如遗漏当事人、当事人罗列过多、错误罗列第三人;

4、因管辖不明确拒绝立案,如不属于法院受案范围、不属于受案法院管辖、被要求去有管辖权的其它法院;

5、因无法定性拒绝立案,如新类型案件、律师无法明确基础法律关系、法官不能确定案由;

6、因诉讼请求不明确或其他原因拒绝立案,如请求事项不明确、诉讼标的不明确、诉讼请求相互矛盾、诉讼请求与基础法律关系相互矛盾、要求分案(一案一诉)起诉。

上述情形,谭芳律师指出,律师要与立案法官进行有效沟通,必须分析原因,区别对待。

如果是自身的主观原因,则需要采取谦逊的态度,主动检讨自己的工作失误,请求立即补正或事后补正。

如果是与法官认识上的差异,应当采取耐心解释与虚心请教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说服法官。

如果是法官故意刁难或提出苛刻要求,律师则必须采取据理力争与要求投诉相结合的方式。

谭芳律师说,律师在与立案法官沟通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如:

1、文书上要仔细校对、材料上要充分准备,避免低级错误;

2、诉状上联系方式尽量详细,方便法官查找;

3、对于案由或管辖问题不明确、有可能发生争议的,尽可能在诉状中的事实与理由部分进行详细的事实描述及法律条款的具体适用;

4、对于诉讼观点不确定的,在诉状中对于事实及理由的描述尽可能简明扼要,不仅缩短了立案法官的审查时间,还为案情的变化保留了应对的空间;

5、事先与当事人协商确定合适的诉讼标的,切勿临时填写;

6、要牢记立案的目的,不要与立案法官进行无谓的争吵。

二、审判阶段

谭芳律师说,这个阶段律师经常遇到的障碍有:

1、程序上的障碍,如法官迟迟不开庭;

2、不予开具调查令或进行调查;

3、不予进行诉讼保全或变更保全措施;

4、其它请求不被准许(如延期开庭、举证等)。

5、律师在开庭中发言经常被法官打断,被法官紧紧追问、不被信任,甚至被奚落;

6、询问证人时被法官制止;

7、法庭辩论时发言不被法官关注和倾听;

8、被要求提交看似与本案无关的证据;

9、被法官施加压力,动员撤诉或接受调解意见;

10、有些律师甚至与法官发生激烈争执。

谭律师说,律师要在诉讼中与法官进行有效沟通,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做到尊重法庭、尊重法官。

体现在尊重法官的权威。律师应当仪表端庄、彬彬有礼;态度谦和、情绪适当;

2、尊重对手、尊重对方当事人;

3、律师必须充分准备,熟悉案情。在表达时条理清楚、语言简洁。

4、律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法官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因人而异、因时制宜。

谭律师说,通常法官有专家型的法官、经验型的法官、学院派的法官等等。律师可以针对这些类型的法官或是深入探讨法理,或是积极配合调解。

对此,谭律师一一举例说明,并分析其庭审特点,提出不同应对方式。

4、诉讼中与法官沟通时应注意不要与法官对立,切忌争吵。

5、要站在高于当事人的角度看问题。

要耐心听取法官意见,从维护稳定与和谐的角度协助法官尽量多做自己当事人的工作,不要一味追求胜诉的结果,而是真正解决当事人的纠纷。

三、执行阶段。

律师在执行阶段经常遇到的问题有:

1、无法联系执行法官;

2、法官执行不力;

3、被法官施加压力,强行要求执行和解。

对于这样的情况,谭律师建议,律师还是要尽量与法官多联系,甚至需要催促。

如何联系与催促,谭律师谈了一些小技巧。如有可能,律师尽量提供执行线索、和解方案。

总之,谭律师说,律师在与法官沟通的过程中要从多方角度去考虑问题,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大化。

篇2:感悟律师与法官沟通

演讲:赵荔律师

整理:廖玲娟

公号授权,在此致谢!【导读】本文是根据赵荔律师7月5日在中国律师大讲堂(邢辩群)的语音讲座整理而成,内容主要是关于刑事辩护中的沟通技巧。首先,非常感谢群主搭建这样的一个平台,多次邀请我到群里边儿来讲座。我是一个小律师,讲不上讲座,就跟大家沟通一下我多年从事刑事辩护当中一些经验吧!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刑事辩护中的沟通技巧。首先呢,就这个沟通的话题,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一些这个请客送礼呀一些勾兑的事情,那我们这个讲座的沟通了不包括任何形式的勾兑,仅仅只是通过正常的方式、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其他的方式与他人交流,以期在特定的诉讼阶段达到特定的诉讼或者辩护的目的。刑事辩护的沟通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与侦查人员的沟通,第二部分是跟公诉人的沟通,第三部分跟审判员的沟通,第四部分是跟当事人的沟通。第一部分 律师与侦查人员的沟通通过与侦查人员沟通,了解案件情况,因为在侦查阶段我们还看不到卷宗材料,可能会有另一个目的就是在侦查阶段有时候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为了取保候审去和侦查人员进行一个沟通和交流。侦查人员分三类:第一类就是公安局的刑事警察啊,刑警;第二类是国家安全局的警察,第三类检察院的反贪局或者反贪污贿赂局、反渎职侵权局的检察人员。三类人员,我总结了下大致有普遍的特点:法律功底普遍不是太深,工作在第一线,很辛苦,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的抱怨。根据侦查人员的性格特点分为三种:第一种属于自命清高型,第二种是无所谓型,第三种属于笑面虎型。下面我就分别把这三种类型的侦查人员来分析一下。第一种自命清高型。这种类型的侦查人员在侦查阶段很容易碰到,也比较多,他表现的特点是说话少,非常少,表情特别冷淡。说话少主要是和律师直接说话少,表现的特别冷漠,对律师有一种明显的抵制的这种感觉,表现的自命清高。对于这种人,从他的这个内心来讲,自命清高型侦查人员在清高的外表之下,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在作怪。为了掩饰恐惧,恐惧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害怕律师介入侦查以后会打乱侦查计划或方向,或者害怕律师发现侦查中违法法律、程序的情况;第二个方面就是说害怕由于律师的介入,使他的侦查行为不能够顺利的完成,导致完成不成工作,为了掩饰这种恐惧心理都表现出一种自命清高的形态来抵制律师。应对策略:对待这一类的自命清高型侦查人员,律师要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对待呢?我总结了下,律师要有自信的心理,法律功底强,律师都通过司法考试,在法律功底上没问题。然后再针对恐惧心理就是害怕承担责任的心理,律师进行有效地攻击。所谓的攻击,就是以强制强,不是以暴制暴,抓住恐惧心理,然后律师可以提出来,在侦查阶段有权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刑诉法36条明确规定,按照六部委规定案件有关情况主要是已经查明的主要犯罪事实,你需要跟我说清楚,否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说在侦查阶段,已经经查明的案件事实啊,包括盗窃罪还有抢劫类或者说还有抢夺罪,侦查人员如果不能如实的向律师表达清楚,你只告诉我他有一个盗窃罪啊或者说你是按盗窃罪批捕的,你不告诉我具体情况是什么样子的,那么这个案件到了检察院或者到了法院,我发现还有起诉抢劫罪和抢夺罪,那么这两个罪名呢我们必然的就认定他属于你在侦查的时候并没有让律师了解情况,被告人可能存在自首的情节,因为侦查人员怠于向律师表达主要事实造成的,要相应地承担法律责任。其实这类自命清高型侦查人员是纸老虎,很害怕承担责任,如果有法律规定,是很容易攻破的。在这方面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多年以前,我在河北定州办理的一起刑事案件,是在侦查阶段,侦查人员不允许律师会见,这个还是新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不久。这实施不久其实也有一年的时间了,侦查人员特别抵制律师。当时我把法条拿出来,当时也没有那种智能手机,就是拿着那个刑事诉讼法的这个小本,把具体的法条翻出来去告诉他,你们的行为已经违法,结果这个侦查人员看到我拿出来的法律规定,然后立马就给主管局长打电话,不久就安排我们律师会见了。面对这些类型的侦查人员,律师只要掌握好分寸,还是很容易能够沟通到事实情况的。第二种为无所谓型。这类侦查人员我们也会经常碰到,他主要的表现特点对律师既不欢迎也不抵制,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应对策略:那么对于这种类型的侦查人员,我也进行那个内心的剖析。他对律师的不重视是一种责任感不强的心态在作怪,就是说,实际上对于他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大太多的责任感,通常是因为他们都是工作在一线,比较累。首先一点我们律师应该适当的示弱,律师不要表现的特别强势,不要激发他们的对抗,相反的,律师能适当示弱,有利于沟通,求一种职业共同体的亲近感,可以拉近距离。举个例子,北京市西城区曾经办理过一起故意伤害的那个案件,当时是想跟预审人员见面沟通一下这个案件情况,因为我们只会见到了被告,具体的这个案件当中其他的情况我们并不了解。但是,和预审的辅助人员沟通了好几次,才联系到预审人员。见了面之后,我看他是非常的疲惫,然后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不知道,我昨天晚上站了一晚上岗,也没有休息,我这一上班,你们律师就过来了。”我就主动跟这个侦查人员进行一个沟通,第一步,首先恭维,目的是求一个好感。实际上,我们中国人都有一种这样的想法就是喜欢听好话。虽然他也知道你是拍马屁了可能爱听,就像那个电视剧里面演的皇帝也知道和珅是在拍马屁,他说的也不一定就是事实,但是心里面就是想听。那实际上正常人他也一样。律师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完成的辩护使命。当然这种恭维也不是无原则的,掌握一定的分寸,为的是求得侦查人员的好感。第二步是适当地示弱,比如说我跟你们秘书联系了很久才联系到,让对方放松警惕。侦查人员水平一般,在沟通中,律师一定要表现出专业能力来,在交谈中,如果让侦查人员觉得律师专业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就会获得侦查人员的好感,让他放松警惕,拉近距离,对你个人就会比较尊重,如果获得这些,沟通就比较顺了。第三步,增强“法理共同体”甚至“法律共同体”的亲近感,进而达成沟通目的。龙云富:律师应该有足够的自信从而能够自持——不因沟通对方的态度而受到明显的实质性的影响,保持沟通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用来应对“自命清高型”的侦控机关的工作人员。我跟西城分局的预审人员进行沟通以后,这个预审人员就跟我主动出主意了:你们跟受害人家属沟通了这么久也没有达成谅解,你们愿意出钱又不是不愿意出钱,他们不谅解呢,你们跟他们说清楚,现在谅解的话,家属愿意就主动给钱,要是不谅解的话,这个是轻伤害案件,不会判多重,法院也判不了多少钱,现在给你三天的时间,你给我签合同,如果不同意,三天后我就不跟你谈了。当然了,这个预审人员说的情况也很清楚,律师也很清楚,但是给预审人员角度讲,给我们出主意,说明我们的沟通很顺畅,不会存在什么障碍。第三种叫笑面虎型,特点是表面上特别热情,内心里十分冷淡,你看不出来,但在沟通讲话中可以感觉得到,你很难了解到案件情况。其实针对这类侦查人员,我也进行了个内心分析,实际上抵制律师,跟律师的交流也是存在一种恐惧感,也跟第一种差不多,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律师介入打乱其工作。应对策略:这类型人员又不像第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表面上是热情的,但是谈到实质内容的时候就是筑起一道防线。对于这种人采取的策略是多交流,是言多必得,而不是言多必失。为什么呢?因为律师对这个案件的了解的这个情况,几乎是零,说你只能从你会见到的这个被告人口中得到的一些这个情况,这些情况侦查人员已经完全掌握了。他们掌握的案件事实,律师可以利用表面热情的方式,多交流多说话,交流过程中,肯定会透露出很多信息。因为,律师不怕信息泄露,我们属于无产阶级,没有更多的信息,通过斗争,如果胜利了就得到整个世界。当然了,对于这类侦查人员,律师能够获得的信息量很少,实际上很难攻破,通过适当交流,也能获取有利有价值的东西。

关于取保候审的沟通,简单口头的还不够,应当有一个正式的书面取保候审申请书,最好附一个社会调查报告,要是本身没能力调查,就委托社会机构调查,这个人被释放社会危害性怎么样,这样会更有利;如果能够提供社区矫正机构的意见,这个人取保候审后愿意提供帮助,协助完成矫正,这样取保候审会更加顺利。关于会见的沟通,新刑诉法通过后,一般来说不存在障碍,在北京还什么问题。但是三类案件,安、怖、贿比较难,危害国家安全和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在侦查阶段律师一般见不到,虽然法律规定,在妨碍侦查的情况不允许会见,但是这个规定太宽泛了,侦查机关随时可以拿这个作为挡箭牌不让律师会见。第三类案件的事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按照最高检规定50万以上就是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律师在侦查阶段,想要提前进入会见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法律有规定就是最高检办理刑事案件规则第四十六条规定:在侦查终结之前,律师申请会见的应,该安排一次会见。也就是说在反贪局,对于案件侦查终结之前律师是可以会见的,但是律师一定要提一个是会见申请,特别注明是在侦查终结前的会见申请。如果律师申请会见,按照规定一定要安排,否则就是违法的。龙云富:“笑面虎型”侦控人员最难对付,最需要当心,慎防“阴沟里翻船”,主要应对策略是耐心一些耐心一些再耐心一些,相信“言多必得”相信“皇天不负苦心人”。第二部分 律师跟公诉人的沟通

在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律师已经可以复制查阅案卷材料了,所以与公诉人的沟通不是太多,需要跟公诉人沟通就是想把自己的辩护意见与公诉人交流,然后达到认同律师的目的。那么与公诉人的沟通,我归结为四个字就是唤醒良知。因为他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它的工作性质属于来料加工,每天会有案件处理,面对杀人抢劫强奸爆炸等案件,内心已经麻木了,看到的被告人都是一个模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律师与公诉人的沟通,一要多打感情牌,多讲理,少讲法,以情动人,因为每一个案件都能从感情角度切入这个点,利用这个点争取唤醒公诉人的同情心,使他对这个案件能得到另眼相看,能尊重律师意见,也能拿出更多的精力来研究案件。二不要抱太多期待,不要指望你得辩护观点都能说服公诉人,让他赞同,这样几乎不太可能,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公诉人多关注案件,有一些观点让他们知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搞证据突然袭击,手头有一些可能涉及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的证据,在审查起诉阶段,及早跟公诉人沟通、摊牌。龙云富:取保候审经验之谈,第一,务必附有相关性文书,包括社会调查报告和相关社区愿意接受“社区矫正机构”的积极协助意见。我们与公诉人的交流,公诉人比较反感在法庭上搞突然袭击,很可能把个人偏见带到案件当中,实际上对案件审理是不利的。我们国家的审理情况,证据袭击也不会得起到很大的作用,只能震慑下公诉人。但出现对公诉人不利的那个情况出现的时候,公诉人通常会向法庭申请延期审理,然后重新调查证据,实际上只是给律师找了一些麻烦。同时,并不会说因为这个证据突然袭击,让庭审发生逆转,让法庭去裁判被告人无罪。这种情况在大陆几乎不太可能出现,所以我建议在这个审查起诉阶段有证据及早和公诉人进行沟通。第三部分 律师与审判人员的沟通律师与审判人员的沟通,分三部分即庭前、庭上,庭后。关于庭前沟通,律师要多谈法律,少谈事实;庭上,多谈事实少谈法律;庭后:法律和事实并谈。

一、庭前沟通,多谈法律少谈事实,更多的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以对案件证据应用,因为没有开庭,对事实部分尽量少谈。那么庭审当中的沟通,就是多谈事实,少谈法律。因为我们的法律能够谈的我们在庭前已经跟法官交流过了,那么在庭审过程当中,尽量的就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情况发表意见。在庭审的过程当中,好多法官会有这样的心态,他不希望律师在法庭上过多的去宣讲法律,然后好像他不懂似得,实际上他可能真的不懂,但是他不希望别人去发现他不懂,所以当律师长篇大论的去阐述一个法律道理的时候,法官会打断,会说这个观点就不要再谈了,我们已经听明白了。

二、庭上沟通,律师发表法律意见、辩护词的时候应该多谈事实、少谈法律。那么法庭调查的那个重点应该是放在对被告人或者证人交叉询问程序。我们注意到,在西方的一些案件审理当中,庭审的重点都是在法庭调查,那么对于每一个指控的证据,对每一个证人询问和调查,通过控辩双方对证人的多次反复询问,法官和陪审团实际上已经对证据能不能用、证明力大小作出判断了,对证据进行调查询问后,陪审团已经建立内心确认了,有罪无罪,罪重罪轻。最后的法庭辩论,实际上都是在总结证据情况,我们应该更多地借鉴,把重点放在法庭调查和质证上。我注意到,一些辩护人在案件中把辩护词准备好,在调查阶段,特别不积极,实际上流于形式,在法庭辩论阶段就拿出辩护词进行长篇大论的表述,实际上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在法庭上发表辩论意见或者辩护词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是眼睛盯着主审法官来发表辩护意见。有的这个辩护律师说了,当时给我发表意见的时候我看到那个法官不是在听我说话而是在玩手机或者跟他身边的人在开小会。实际上法官为什么去开小差,我认为是辩护律师没有能力的一种表现。我们注意到一些讲评书的演员,掌握观众能力特别强。辩护律师也要掌握这种能力,在法庭上发表辩护意见的时候,眼睛盯着法官,好像就是说给法官听,同时,在表达时要注意法官的表情,当一个辩护观点已经表达完了,但是法官脸上没有释然的表情,要对观点加一点补充说明,好让法官明白。当一个辩护观点,当你还没表达完时,看到法官已经有一种释然的表情了,就不要再多说了,你想说完时法官可能就要打断你了,所以要注意到,法庭的发言不是你准备多少,要看这个法官能接受多少,有一些话咽回去都是无所谓的,重要的是沟通,而不是把这些东西倒出来。这是法庭中的沟通的情况,就是说律师的发言一定要根据法官的表现和表情来做出一定的判断,这样的话律师的发言就不会被打断、也能够充分的起到作用。

三、庭后沟通,就要法律和事实并谈了。主要是提交一个辩护词,虽然在法庭上了这个书记员已经详细的记录了,律师仍然要准备一个详细的辩护词去提交给法院,主要是把你的观点写清楚,最好还要附上相关的有权威性的案例以及相关的司法观点。我手头准备了最高法院司法观点集成、刑事审判参考合集、刑事指导案例裁判要旨集成,我对每一个案件,我都会去搜索相关的、相类似的这个案例,有一些相似的案例附在辩护词后面。实际上这个对审判人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说这个刑事审判第几庭谁谁谁有一个什么样的观点,他就很容易接受,但是律师提出同样的观点可能就不会接受。龙云富:庭后沟通相机行事,证据、事实和法律乃至相关性事实、情景综合沟通。我刚才谈到的在我的QQ刑事辩护群个群共享文件里面有,大家可以搜一下、免费下载,希望对大家会有一些帮助。开庭之后,在一些经济犯罪的案件当中,还要跟法官积极的沟通缴纳罚金的情况,有好多的案件的庭审之后,律师是跟法官沟通,说家属来表达一种愿望、积极缴纳罚金以示悔罪。法官其实也有这种想法,但是有时候律师不提,法官忙不提,可能也碍于面子,如果说律师能够积极缴纳罚金,一定能在量刑的时候能够得到从轻的判罚。第四部分 律师与当事人的沟通

律师与当事人的沟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和家属沟通,二是跟被告人的沟通。跟家属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涉及到一个案件成败的关键。因为在一个刑事案件中,律师的胜败没有一个很明确的风水岭,也不是由判决书决定的。其实律师的胜败,实际上是当事人作出的一个评价。当一个案件拿到一个判决,律师认为律师观点并没有完全得到法院的支持,但是当事人对律师的工作表现出认可、满意,那么律师实际上就是已经胜利了。相反的,如果说一个案件律师认为这个案件法院判决已经支持了律师观点,但当事人对律师工作不太满意,那么律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不成功的。第一点,要降低期待可能性。在这个方面,翟建律师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就要充分打压家属对案件的期望值。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非常好。实际上,律师接受案件以后,对家属不要做一些无谓的承诺,也不要做一些特别乐观的估计,就算你心里面这样想,因为案件的结果律师是没有把握的。这个案件的结果无法预测,当事人家属对律师的工作有什么样的评价,如果过多承诺,当事人拿到判决书后就会影响对律师的评价。第二点,应该做到亲密有间,而不是亲密无间。首先要亲密,律师要一定要及时的跟家属沟通案件的进展以及相关的情况,尚权律师事务所有个规定一定要提前跟当事人家属打电话,不要让家属给律师打电话。实际上这种做法,要求律师更多主动跟家属沟通,即使最近没有新的情况,在一个长的时间后,也要主动告知家属案件进展,告诉他们我们随时关注案件情况,要做一个及时的交流。龙云富:与当事人的沟通,应该划分为两部分,一是与家属参与其中的亲属的沟通,一是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沟通。第二是亲密之外还要有间,也就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亲密无间。当事人可能送一些礼过年送礼呀、请律师吃饭,我认为应该是做到不收礼、能不吃的饭就别吃、坚决不能在这个收费之外另外收家属给的钱。在这个方面我们有一个特别严重的教训。上一次朝阳青年律师论坛,律协谈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北京昌平,有一个女律师和当事人家属一块儿到昌平办案,当时中午当事人说提出来要请女律师吃饭,结果马上就要吃饭的时候,这个家属因为另外有事情就走了,给这个女律师二百块钱,说你自己吃饭吧,然后我们就不陪你了。那个律师就收了钱了,后来那这个案件的结果肯定是不太满意,当事人就投诉到律协。律协就一定要查,那么这个律师说了,当时收了二百块钱是怎么个情况,但是这种行为肯定是违法的啊!如果当事人和你一起吃饭,哪怕再贵,就算每个人都一千元以上,就算投诉也不违规,因为没有法律规定不能跟当事人一起吃饭,但是人家没跟你一起吃饭,但是给你钱,这钱就说不清了,所以坚决不能在差旅费之外拿当事人的钱,因为这个不是钱,每一个都是炸弹。龙云富:家属满意度和狭义当事人的满意度,是律师工作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最后就是和被告人的沟通,首先是会见。与被告人的会见一定要跟讲清楚相关的法律规定、所涉及到案件的相关法律知识,一定要让他了解,配合律师的工作。这个案件进展的相关法律程序向他解释清楚,就是刑事案件要经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要做哪些工作,会有哪些程序。然后要给被告人适当的安慰,给被告人一些安慰,给他一个期待。

当然这种期待是善意的,通过这种期待让他不要自暴自弃,配合律师工作。另外,要告诉他一些救济途径,比如在看守所里受到同监舍其他关押人员的侵害,可以找管教,要是管教指使的或者是管教侵害的,那么就要向驻所检察室投诉,驻所检察室找不到或者不作为,应该向监所管理人员提出来,要求会见律师。因为律师代理申诉控告,如果告诉他们救济途径,他们会得到心理安慰。开庭之前的交流,要把法庭审理的要求讲清楚,核实身份——法庭调查——带走其他被告人——讯问被告人——法庭辩论——被告人陈述,这些都要讲清楚。对于讯问被告人的问题,要进行质证的问答训练。让自己想在法庭上的问题,在庭审前的会见进行交流,如果在法庭上,回答律师的问题时说在会见的时候不是已经跟你说清楚了,这显然是律师工作不到位。龙云富:与被告人的沟通务必注意,勉励、支持,给予其精神力量,尽可能让被告人振作起来,积极应对,主动争取好的处理结果。还有一些应对技能要跟被告人讲清楚,就是说在法庭上如果公诉会提出一些律师也不能预料到的提问,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定罪或者是严重影响量刑,被告人不知道如何回答,一定要律师告诉他这些应对的技能。对于实在不清楚的,我就说不清楚,不涉及案件事实我就是不清楚,如果说这样的回答不能够解决问题,法庭仍然要求被告人回答的,要如实回答,心里想什么就答什么,这样律师才有应对策略。如果做一些违心或者虚假供述,那么有可能陷入公诉人的陷阱中,那么律师也会很被动。在法庭上,辩护律师实际上和被告人之间也是要沟通。首先,当被告人走进法庭的时候,律师要给予被告人一个面对面的眼神和表情的沟通,使他得到安慰。当被告人回答每一个问题的时候,转头寻找辩护律师的时候,律师看着他,对他微笑,给他信心。当在法庭上又一些疑惑的时候,律师也要给一个微笑,让他建立起自信,可能有些律师在庭前会有约定,当你回答不了问题,说我挠头,你就肯定的回答,我抹鼻子,你就否定的回答。这种做法,我不赞成。至少在法庭是打法律擦边球,不是被告人在回答问题,变成律师在回答问题,我不建议这样做。这个时间马上就到了,实际上还有一个笑话:会见以前,辩护律师了一定要养足精神,睡好觉,尤其那个眼睛不能随便眨,在会见中要是随便眨眼睛,就会像李庄律师一样被抓起来了。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现在这个律师刑事辩护的这个环境了特别的恶劣。最近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五条、三十六条又使律师的辩护之路变得风险重重。韩嘉毅律师归结为驱逐条款。当然,在这种恶劣的环境当中,如果说辩护律师能够充分的做好沟通工作,我认为还是可以有效的去降低一些风险的。最后,希望每一位辩护律师都能够顺利的完成沟通工作,顺利的完成每一个辩护工作。谢谢大家。

龙云富点评:

肢体语言的表达与沟通也可以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沟通模式。我一直有一个观点认为任何诉讼,其实都是多方主体参与的一个沟通过程。人类世界就是人与人沟通互动的历史进程,从这个角度讲,觉得这个话题是可以无限放大的。今天晚上赵荔律师的讲课地娓娓道来,可以说是非常受用。赵荔律师主要从沟通主体角度进行了划分包括于侦查主体的沟通与公诉人、与法官的沟通、与当事人的沟通,这样的分类是很实用的。实际上,我们的沟通还可以用其他划分方法来分类。我们平时有一个被容易疏忽的问题,就是律师跟任何沟通主体的沟通应该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类型,就是口头语言的沟通和书面语或叫文书沟通。很多时候,说实话只注意面对面的语言的沟通,或者说广义的来讲,包括肢体在内的面对面的沟通,很多律师的很容易疏忽书面文书的沟通。们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书面的沟通很多时候比起语言的沟通来讲更重要。你讲的很多东西,他不一定能够实际存在,而书面文书就是一种历史记录,将永久地存在那里,将来不管案件得到了好的结果还是不好的结果都会有价值。赵老师讲课中,特别注意人际沟通的心理学问题,比如把侦查人员分成三个类型,在讲课中都做了记录,这个分类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跟人沟通的时候,确实应该分别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沟通技能、技巧。要对不同的人,他接受别人的意见和观点的时候,他的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这个叫性格类型学。不同的心理类型会表现为不同的性格,我们必须充分注意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沟通技巧。否则的话,就容易造成一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你做很多但实际上收效甚微。如果注意到不同的心理性格类型,可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律师跟沟通主体之间的沟通,真的不需要说太多话,有时候一个眼神就很有效。沟通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话题,今天晚上那已经不是很早,我也不想占用太多的时间。赵荔老师所讲的内容是几十年来的经验之谈,是很宝贵的,对赵荔老师表示感谢!吴雪松点评:刚才,两位律师对沟通的重要性必要性做了非常精彩的分析,我这里想做一个简单的补充,刑事律师随着发展也会逐渐进入计时收费的模式,刑事律师的计时收费,我们的沟通工作,我们的各项服务工作实际上也是我们收费的重要依据。我们去办的一个案子的时候,我们的时间付出,我们做具体的工作成果,我们的辩护词,取保候审申请,实际上都是一个沟通的过程。我们这种沟通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付出。刑事案子的收费模式,全国还是推广计件收费,实际上我客观的讲一个负责任的案子和一个不负责任的案子,一个酒驾案子和一个可能判处无期、死刑的案件,律师的付出是不一样,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来衡量律师的工作量,我觉得确实就需要沟通。当然,在沟通过程中我们还讲究一些引导策略。刚才两位律师讲了一个是规范化,规范化就是我们跟公检法的沟通,除了口头沟通,尽可能建立规范的书面沟通,留下准确的电话、邮箱、或者其它联系方式,我们有时候口头沟通局限性很强。我们通过书面沟通、通过电子邮件沟通、通过邮寄送达沟通,确保我们的法律意见能够准确的送达,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跟当事人的沟通,也需要一个规范书面的,实际上当事人很多时候,需要律师的心理安慰、需要律师承担牧师的角色,跟当事人之间建立一种合同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是规范合理的沟通。基于时间问题,两位律师在沟通的理论和重要性上已经阐释清楚,我就不赘述了。我就沟通的书面化、规范化,不管是跟公检法还是跟当事人,律师都要做到的。也欢迎大家提意见,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谢谢大家。

篇3:老派法官与新派律师

去年年底在美国上映的电影《法官老爸》(《The Judge》),是近期一部值得一看的法律题材电影。

饰演法官的父亲约瑟夫的罗伯特·杜瓦尔在拍摄电影之时已经83岁高龄。他曾经主演过《教父》、《现代启示录》等影片,1984年因主演《温柔的怜悯》获得第56届奥斯卡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奖。这次又因饰演法官老爸获得本届奥斯卡电影奖最佳男配角奖提名。饰演约瑟夫儿子汉克的小罗伯特·唐尼则是《钢铁侠》和《大侦探福尔摩斯》的主演,在本片中也有精彩表演。

法官父亲与律师儿子的恩怨故事

影片讲述了一个法官父亲与律师儿子的恩怨故事。专为有钱人辩护的精明律师汉克因母亲去世而不得不从芝加哥回到印第安纳的老家卡林维尔小镇,那里住着与他长期不和、在当地做了一辈子法官的父亲约瑟夫,以及汉克的高中女友和两个兄弟。

然而,就在母亲葬礼当天夜里,一直备受小镇居民敬重的约瑟夫竟卷入了一宗交通事故案。于是,汉克决定留下来为父亲辩护,寻找事实真相。在辩护过程中,父子之间的恩怨真相也一步步揭开。

父与子的隔阂和冲突是本片的主题。汉克和父亲约瑟夫之间一直存在很深的隔阂和误解。父亲喜欢打得一手好棒球的哥哥格伦,抱怨汉克开车惹祸致使格伦残疾,断送了他的棒球前程。汉克则嫉恨父亲不喜欢他,车祸后,他明明可以进入社区改造,却被送进了少年犯管教所,父亲既没出席自己的高中毕业典礼,也没出席大学毕业典礼。

汉克回家奔丧时,约瑟夫见到汉克只是尴尬地和他握了手,汉克便抱怨“和别人拥抱却和我握手”。暴风来袭之夜,父子俩又大吵一场,互相数落对方的不是。汉克抱怨父亲宁可为一群悔改的假释犯鼓掌,却不肯为自己的儿子叫好,这也是他再也不愿回到小镇的原因。

父子俩看似势同水火、互不相容,内心里却都有着一份歉疚和依恋。在法庭上,约瑟夫被儿子问到当年为何轻判了那个恶棍时,那段台词令人泪下:“我看着他,就像看到了你。同样的叛逆,同样的鲁莽。我看着他,想到了我的两个儿子,我的小天使,我的乖孩子。我看着他在那里哭。我想抱住他,告诉他事情没必要变成那样。我想要有人来帮助他,正如我想有人来帮助我的孩子一样。如果他迷失了方向,而我有机会也能成为帮助他的人,这个要求很过分吗?”这时,汉克恍然大悟,原来父子之间的亲情依然深厚。汉克问父亲,同时也在问自己:“我们都有过美好的回忆,但是却都没有了,为什么?”

现实世界中,这样的父子关系比比皆是,因为互相抱怨而疏远了关系,以致互不来往者不在少数。其实,只要互相之间有所沟通,就会了解依恋远大于抱怨,血缘的亲情永远有着巨大的向心力量。

两派人生的隔阂之处

父子之间的恩怨,在好莱坞电影中并不少见,但《法官老爸》把这些矛盾集中在一个法律的背景下展示出来,是值得关注的特点。法官和律师,似乎天生就是对头。只要是踏进过法律圈子的人,都必定会对此深有感触。

虽然没有国内法官与律师死磕那么激烈的对立关系,但是美国的法官和律师也有着强烈的理念冲突,尤其是不同时代的法官和律师,价值观肯定有所不同。《法官老爸》里有一段父子间关于什么是最好律师的讨论。在父亲的卧室,汉克问父亲,他见过的最好的律师是谁,并说自己的上司格雷厄姆打官司从来不输,是最好的律师。没料到父亲却说,他见到的最好的律师是他法学院毕业后的第一位师傅亨利·肖。肖尽心尽力地为一个恶棍辩护,每晚都与他待在一起,为他做辩护准备。虽然那名恶棍最后也没能逃脱受电刑而死的结局,而肖也输了官司,因此受到恐吓,被人唾弃,人们在教堂中都不愿意坐他旁边,但约瑟夫却始终认为他是最好的律师,最正直的人。这段讨论显示出父子两代人价值观念的冲突。

汉克代表着美国年轻一代的律师,优秀而精明,一切以胜诉为目标,兼顾赚钱。所以他的客户都是有钱人。他甚至会为了赢得诉讼而不择手段,不分是非。影片开始在洗手间的那段戏里,检察官评价他“毫不敬畏法律”,他的辩解却是“我很尊重法律,只不过不害怕它,甚至没有受它的困扰”。言下之意,他是可以玩弄法律的人。挑选陪审团成员那场戏则显示了汉克的狡猾,他已经炉火纯青地知道哪些人当陪审员对自己有利,知道怎么证明自己的当事人无罪。所以汉克对父亲说:“只要你闭嘴,我们就能赢。”

但约瑟夫却有着老派法律人的正直观,认为正义和事实高于一切。他说:“我得生活在这里,我不会坦白我不记得做没做的事。”最后,当他终于回忆起来,确实是自己故意撞了那个恶棍时,他不顾儿子的反对,坦然承认了事实。

约瑟夫的理念对汉克冲击很大,他最后改变了不择手段打赢官司的想法,开始反思自己自私的内心世界,他意识到对父亲、母亲、兄弟、女友和家乡的歉疚。

于是,汉克也终于改变了给父亲的辩护策略,把一个真实的父亲展示给小镇的父老乡亲。最后,虽然父亲被送进了监狱,但却赢得了尊重,他去世时小镇降半旗致哀,汉克也赢得了父亲对他“最好律师”的赞誉。

对于正义,我们应有怎样的看法

对于这些内容,我不禁也反思,法官、检察官、律师,究竟以什么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法律究竟是可以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工具还是承载着人性和道德的终极标准?除了赢得诉讼,我们还有什么更高的目标?

多少年来,关于正义,中国的法律圈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律师在明知当事人已经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如何权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关系?汉克这样的现实主义和父亲约瑟夫这样的理想主义,在中国也都存在,也都有着强烈的冲突。有的律师抱着“结果重于一切”的态度,不仅用纯熟的技巧来辩护,而且善于在法律的底线之间游动,一切以胜诉为目的,不择手段;有的则从来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冷淡对待社会和他人,逃避对社会的责任。

这些人虽然无可指责,但是却丧失了是非观念,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道德理念。约瑟夫对最好律师的看法后来影响了汉克,同样我觉得也应该影响中国的法律人。法律当然是一种谋生的工作,但不仅仅是工具。法律有其维护社会公平和正義的崇高目标,丧失了这个目标,只会利用法律耍手段,就会堕落成一个讼棍。就像康德所说,作为法律人,是不能忘记“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的。

篇4:重庆全面规范法官与律师关系

2011-05-09system

日前,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律师阅卷管理规定》,明确刑辩律师自案件受理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材料,这是重庆法院全面规范法官与律师的关系的又一举措。

据介绍,重庆法院在规范法官与律师的关系上,坚持标本兼治,疏堵并重,通过既搭“连心桥”又筑“防火墙”的一系列组合拳,最大限度减少司法不廉,提升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在便利律师阅卷方面,重庆高院还规定,代理民事、行政诉讼和执行、国家赔偿等案件的律师有权查阅所代理案件的有关材料、终结案件的有关材料,并针对法院严格安保措施后部分律师出庭不便的问题,专项明确律师持相关证件即可免安检进入法院审判区域。在采访中,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在“涉黑”案件审理中,全面保障全国各地共600多名律师参与“涉黑”案件辩护,法庭给律师的发言时间累计超过控方23.5%,对定罪量刑有实质影响的辩护意见在15件案件中被采纳95次。

“法官平等对待公诉人和辩护人,对律师在代理权限内发表的意见,制作裁判文书时应归纳评述并明确告知是否予纳”作为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刚性要求,写入重庆高院与重庆市司法局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维护司法公正的意见》。

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成员,法官与律师这对敏感群体之间如何实现良性沟通?重庆高院有这样一些做法:重庆高院与市司法局建立常态工作联系机制,每年召开一次工作座谈会,相互听取意见和建议。每年年底重庆高院会同市司法局收集律师群体对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律师在执业活动中遇到有关法律适用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法院统一规范或明确指导意见的,可通过重庆市律协向重庆高院提出建议,法院应予答复等。

重庆高院出台了《关于配偶父母子女从事律师工作的审判岗位领导干部任职限制的规定》,全面调查法官配偶、父母、子女从业情况,对配偶、父母、子女在本地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实行了严格的任职回避。

篇5:正确地处理好法官与律师的关系

第一,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法官职业的崇高感和自豪感。但我们也应有一个崇高的奋斗目标,并为了这个目标而培养自己独立、中立、诚信的法官人格,并以自己独特的人格和独特的法律文化来诠释自己的价值理念:人类社会离不开医生和法官,医生为人类治病,法官为社会治病。对于法官职业,只有有崇高感,才会有使命感,只有有自豪感,才会去珍惜。

第二,对自己和家人负责,树立反对司法腐败是对自己及家人平安、幸福的有效保障的思想。与自由和人格尊严比起来,金钱真的不是最重要的!

第三,自觉摆正与律师的工作关系,尊重律师的劳动,树立公正的形象。法官工作时没有朋友,面对的只是当事人,律师只是当事人的代言人,律师的职责法律有明文规定,摆正与律师的关系就是严格依法办事,不逾越“隔离带”,不碰撞“高压钱”,常念“紧箍咒”,自守本份,与律师的交往以工作关系为限。只有这样,才会有公正,只有公正才会有权威,只有权威才会有形象!

第四,谨慎吃请,处理好同学、朋友、亲戚与律师之间的关系。中国人讲求民以食为天,而且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吃请的事少不了,法官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吃请也免不了。但吃请一定要看对象,一定不能吃当事人的,即使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请了,也要及时表明态度,消除影响。即便是正常的朋友交往(包括律师以朋友、亲戚、同学身份出现的交往)也要有度、有分寸,宜少不宜多,能不去就不去,因为别人不知道你与他们还有另一层关系;来往多了,客观上也难以说清什么是工作关系什么是私人关系,只能是一种纠缠不清的关系。矜持一点,少吃请一点,于我们也没失去什么,别人可少破财,自己也可免于应酬之累,社会关系可更单纯一些,群众议论会更少一些。善小而为之,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五,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规范八小时之外的行为。我国正处于变革时期,社会心态相对浮躁,各种利益格局也在不断地调整之中,法官工资待遇不高,各种诱惑肯定不少。面对诱惑,头脑一定要清醒,非份之财不要想,意外之财不要伸手,否则会吃不了兜着走。我们要以自己出色的工作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社会发展了,我们的待遇自然会提高。抵制诱惑也好,规范8小时之外的行为也好,关键要靠自律,自己把握好自己,自己管理好自己。当你独自一人的时候要把周围想象为到处都是盯着你的目光,到处都有警绳。事实证明,世界上没有别人发现不了的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第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处理亲属关系,杜绝人情案。

首先,法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把审判权的“人民性”放在首位,关注民生,保障民利,维护民权。要依法办事,要按照程序办事,绝对不能依靠关系,不择手段,为达到亲属的个人目的,置法律于不顾,把职业纪律当耳旁风。要认清亲情和法律孰重孰轻,宁可让亲朋好友骂你六亲不认,也不能做有损法官形象和职业道德的事情。

其次,法官要铭记自己的使命、人民的期望和信任,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和司法权威的认同。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职业和称号,牢记法律赋予你的使命和职责,不能为私情而妄为,毁了清白。

第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处理同事关系,杜绝关系案。

同事关系,包括上下级关系,平级关系、法院内部各部门之间关系等都属于同事关系范畴。你日常生活工作在这个环境中,与同事关系的好坏,关乎你的生存发展。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怕得罪领导,怕得罪同事,碍于关系和情面,怕影响自己的升迁荣辱,遇到领导相托,同事相求,而违背原则,出卖法律,把良心和职业道德抛到九霄云外,势必要形成关系案,天平就会倾斜,公平、公正就难以保证。

因此,遇到有领导相托、同事相求的案件,一定要头脑清楚,要讲大局,讲原则,切不可将审判权、执行权当作讨好领导、同事的砝码,违法办理关系案。

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认真做好审判执行工作。既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要铁面无私,严格纪律,确保公正司法。

第三,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正确处理社会关系,杜绝金钱案。

社会关系比较复杂,包括了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大凡涉及案件,当事人、被告人家属等会通过各种途径和各种方法,找到承办案件的法官或者其他法官,直接或者斡旋干涉审判执行。这种情况,多数是以重金铺路,金钱开道,甚至美色贿赂,以达到当事人、被告人的目的。在巨大的利益和美色诱惑面前,作为法官要经得起考验和诱惑,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处理好亲属、同事、社会关系,不是说不讲人情,要跟他们讲清利害关系,让他们共同帮助法官调解矛盾,化解纠纷,息诉止争,让他们共同宣传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法官的纪律,了解法院,理解法官。如果遇到真正不通情达理的人,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守纪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绝不能姑息迁就,搞下不为例。

法官有了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利益观,能够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廉洁司法就有了保证,法官办“三案”的情况就有可能大大避免和杜绝。要永远铭记各种防腐反腐的规定和措施,绝对不是摆设,而是“高压线”和“打神鞭”,不论你职务和学问多高,本领和法律功底多强,不管你保护伞多大,根基多深,绝对不能触犯法律、纪律,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要懂得畏惧,要坚定信仰,要明确人生的方向,要牢记使命和职责,要不断地检查自己,反省自己,做得正,行得端,无私、无愧,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才能真正廉洁司法,才能树立法官、法院在人民群众中良好的形象。

首先,法官应当自律。应当自觉遵守法官行为规范、法官职业道德准则和廉政纪律,不受人情左右和干扰,不接受社区、企业和单位的任何吃请和送礼,法官要严格遵守《最高

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杜绝在社会上和律师之间要杜绝非正常交往,不能因为正常交往而影响案件的审执公正。不得私自单方面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律师。如果与本案当事人委托的律师有亲朋、同学、师生、曾经同事等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法官应当主动回避自己定点联系企业、单位涉诉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工作。

其次,法官应当规范与社区和公众的接触行为。法官与当事人在法院办公场所与社会公众和当事人的接触,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是阳光接触,在指定的有录像设施的公开场所接触,而不得在办公室内接触;二是替代身份接触,如可以通过书记员或法官助理接触;三是双方当事人同时在场单独接触;四是两名以上法官在场的情况下单独接触。法官在社区与公众和诉讼参与人的接触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是集体接触;二是公开接触,不在隐秘场所接触;三是接触报告制度;四是对定点指导的单位涉讼案件,主动采取回避制度。

第二,纪检监督触角应当适时跟进。要完善对法官的监督机制,法官到哪里,监督范围和措施应当跟进到哪里,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对法官进社区的司法行为和业外活动进行监督,要经常驻到社区以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征求群众及廉政监督员对法官的进社区的司法行为规范及廉洁纪律遵守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违反规定与社区不正当接触的,及时予以纠正或批评教育,对于违反规定收受律师和当事人财物的法官一经发现即给纪律处分,以有效防止司法腐败现象的产生,确保司法廉洁、公正。

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案件在进入执行程序后,未能得到执行。执行难是指由于执行人员的内在因素、执行环境的外在干预、以及被执行人的执行能力、法律素质等综合因素, 所造成的执行案件在执行过程中的阻力。一些案件虽然法院出了判决,但案件却未能执行,其原因是由于被执行人无执行能力,而社会舆论也将其列入执行难范围,是不适当的。在市场

经济社会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风险,当事人出了诉讼费、赢了官司,对方却无履行能力,这个风险不能加在法院头上。只要法院穷尽执行措施,就不能称之为执行难。

执行难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社会诚信的缺失;二是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干预;三是法院执行人员消极执行;四是人民法院执行机构的体制改革和执行法律滞后。

针对现实中确实存在的执行难,该如何解决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建立高素质的执行队伍

消极执行,在法院执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要解决执行难,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都要过硬的执行队伍。在过去,由于重审判轻执行现象的影响,法院精干力量往往被派遣到审判一线,使执行人员的队伍素质偏弱偏低。现在我们意识到,执行人员不光是能吃苦受累就行,更需要的是扎实的法律根底和丰富的执行智慧。没有较强的业务技能,是干不好执行的。除法律知识外、执行人员更要考虑社会风俗、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认为执行员的选任应当通过法定的任命程序,在任命前一要考察,二要考核,三要见习,不适合执行的人员要及时更换。同时,对执行人员要及时地、不断地进行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建立过错追究制度,彻底地消除不请不送不执行,又请又送才执行的现象。只有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执行难才有希望得以解决。

二、排除干预执行的各种障碍

为了解决执行难,中共中央专门作出了决定,提出党政机关要支持法院依法执行,不得干预法院执行工作。维护稳定是重要的,但依法执行、依法办事,建立法治社会不是中央一直在努力推行的吗?以维护稳定为借口,干预案件的执行,长远看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会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法院的努力也是不行的。法院的工作需要党委的领导,政府的支持,人大的监督,但笔者认为重要的还是要有人民法院独立依法办案的

意识。同时法院在执行过程中,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要考虑到维护稳定,有不稳定因素的,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在依法执行的前提下维护稳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党政干预,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建立诚信社会

欠债还钱,自古一理。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诚信度却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以致一些人欠的钱能拖就拖、能赖就赖。更有甚者如借银行款,开始就不想还,想方设法逃避债务。有些债务人大着胆子让债权人告他,就是知道他不讲诚信在社会上对他的生活基本上没影响。法院执行时,则转移财产,变更主体等。现在全社会已认识到社会诚信的重要,在积极地呼唤诚信。但只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应当有一定的制度来促进诚信,使不讲诚信的人就在社会上寸步难行。现在最高法院正在建立全社会执行威慑机制,使不讲诚信的人有钱不能花、不能投资等,但笔者认为仅靠法院的力量,还是不够的,一定要以立法的形式,让全社会参与。例如加强身份管理,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对不讲信用的人设立严格的障碍。对企业单位的资金加强监督,每个单位在银行只能开设一个账户。不按规定设立账户、违规转移资金的,对银行等单位要加以重罚等。有的被执行人欠他人巨款,但住的豪房、开的名车都在他人名下登记,夫妻离婚,财产全在债务人的配偶名下,两个却仍然生活在一起等。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来支持法院执行,强势打造诚信社会。

五、建立高效的执行法律体系

拒不执行案件的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虽是法律的明文规定,但实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笔者认为,对拒不执行涉嫌犯罪的,证据充分的,人民法院可以径行判决。对证据不足,被执行人逃避执行,人民法院移送公安机关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对人民法院进行判处的案件,可规定由检察机关派员到场进行监督等。从国外立法实践看,这样也是可行的。拒不执行,损害的不仅是对方当事人的权益,它对抗的是国家的法律,影响的是社会的诚信和经济的发展,更影响社会的稳定。从立法和最高院的司法解释看,约束执行人员的规定越来越

多,这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但为了有利于执行,要授予执行员更便于执行的权力。如对协助执行的人拒不协助的,除处罚外可以强制执行;对到期债权第三人提出的异议,执行人员有权审查,并有权排除无理异议,强制执行等。

解决执行难是全社会的问题,但如果把执行难形成的原因归责于法院一家,解决执行难的责任也都由法院承担,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客观的。解决执行难,只有靠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更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

二、解决好“执行难”问题,必须解决好创新执行方法这一关键

(三)提高执行艺术,最大限度地做到案结事了。针对案情,在最适当的时机,摸清被执行人的心理和财产状况,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做当事人的和解工作,促进案件顺利执结,确保案件案结事了,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讲究执行艺术要求执行人员不仅熟悉法律,而且要吃透案情,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执行和解中,必须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努力做好当事人及亲属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依法,促进案件以和解的方式得以执行。

《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起前一年的财产状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231 执行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

【论文摘要】法院执行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执行难已成为阻碍法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障碍,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研究和解决法院执行难的问题,切实保障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法院执行难的现状

(一)公民法制观念淡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观滑坡,没有在全社会普遍形成靠诚实信用经营的价值观念。相应的法制方面的发展没有跟上,守法经营的观

念很差,大量的债务人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淡薄,逃债、废债、赖债的思想严重。认为赖债不会坐牢,有的债务人甚至目无法纪,视法律和法院判决书为儿戏,公开肆意对抗法院执行。有些个人经法院多次传票传唤才到局,最后使法院不得不加大执行力度,强制其履行义务。这是“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建立执行工作联动机制

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强对执行工作的协助和配合。工商、税务、城建、公安、国土资源、金融、电信等部门,要配合人民法院建立相关信息通报、情况反馈和协作配合机制,尽快实现本部门信息系统与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互联共享。负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要积极协助人民法院依法执行,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拖延、阻碍执行,不得违规收取手续费。拒不履行协助义务或妨碍执行的,人民法院除责令其履行协助执行义务外,可以依法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并向纪检监察部门提出纪律处分建议。律责任。

(八)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克服执行难问题

1、要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构建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执行积案的长效机制。

2、要进一步健全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确定重点措施,确保法院对案件的执行。

3、对执行案件的进展情况要定期通报,对相关部门的配合要明确责任,实行对领导追究责任制度。

4、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法院为主,各部门共同

关心和支持执行工作,对于工作中发现的法律手续、程序等方面的问题应进行思考和总结,为完善执行工作管理的长效机制作好基础数据准备。

5、要提高标准、严格要求,为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思路、建立执行威慑机制、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打好坚实基础。

上一篇:药剂科资料合目录下一篇:对屈原人格魅力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