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职业规划及感悟

2024-05-14

律师职业规划及感悟(精选6篇)

篇1:律师职业规划及感悟

保障公平正义

促进和谐稳定

——论中国律师的职业定位及使命

周军

摘要:

对于律师职业性质的定位, 有不同的表述, 这表明了人们对律师职业性质的不同认识。关于律师职业的“国家法律工作者”、、“自由职业者”、“中介从业人员”、“商人”、“当事人的代言人”的概括, 体现了人们在不同时期, 或者基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律师职业的不同认识而已。而由不同的认识基点出发, 对于律师行业发展规划和律师的职业使命就会产生不同的思考和不同的效应。所以, 对于律师职业如何定位的法律表述, 直接反映着立法层面对律师职业性质的认识和律师作为一种职业如何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语境下,无论是从律师产生的过程来观察,还是律师在当今社会制度中应起到的作用都应定位为:拥有专业知识的正义维护者,并以保障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使命。

关键词:自由职业者 中介从业人员 商人 当事人的代言人 专业人员

伴随着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发展和我们对律师职业认识的深入, 我国学界对律师职业性质的界定, 给予了高度关注。其原因就在于, 律师职业的性质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反映着社会客观的需要和人们的主观选择和设计。在律师职业自然生成的国家, 律师的职业属性是自然显现和自然修正的, 根本不需要在理论上对这一职业的属性进行系统探讨。而对于外力引入和人为嫁接的尚处于幼稚状态的中国律师业来讲, 如果不清醒地把握律师职业的定位、功能等基本问题, 就会在律师制度设计发展方向上出现偏差, 从而影响律师业的健康发展。律师和其它许多职业一样,都是由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职业分工。它是伴随着国家民主和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而出现和发的,是法律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

作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职业,律师已经由一个从业群体演进为一个社会阶层,这是同期进行的法治实践的结果,而律师作为一种职业,具有与其他法律职业不同的特性。而律师因其制度从属于一国的上层建筑,是为该国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故反映了该国的国体。因此,理解我国律师的性质及使命,必须首先从我 * 周军(1979——)汉族,贵州贵阳人,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民商法博士 国律师制度的发展历程开始考察。

一、中国律师职业的变迁历程

在中国古代,政治上施行集权统治,因此被告人是被统治的对象,有时对原告甚至证人也进行刑讯,当事人根本无诉讼权利可言,更谈不上委托他人代为行使权利,因此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律师。但也曾出现过类似律师的辩护士和讼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邓析。至明清两代,讼师提供法律帮助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甚至在元明清的法律制度中已经开始正式规定诉讼代理制度了,如《大元通制条格》中规定:“诸致仕代官不得已与齐民讼,准其亲属家人代讼,”即诉讼仅适用于官吏涉讼,并且代理人仅限于其亲属、家人;《大明律·刑律·诉讼》中规定:“凡官吏有争论婚姻、钱债、田土等事,听令家人告官理对,”关于这点,清律的规定与明律是相同的。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领土,同时强行输入了一些西方政治制度,外国律师也开始在中国出现,为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际,同时为早日取消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在统治集团较为开明的力量的推动下,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主持下制定的《大清民事诉讼法》中赫然出现了律师的相关规定,包括律师资格、申请手续、律师职责、惩罚措施等,这应当被看做中国律师制度首次建立的标志。之后南京政府制定的《律师法》草案,北洋军阀政府1912年的《律师暂行章程》、国民党政权1927的《律师章程》、1942年的《律师法》、《律师暂行章程》、《律师章程》、《律师法》等都采纳了西方各国的立法通例来规定及规范律师的执业。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法律制度的创设即以前苏联为效仿对象,因此新中国律师制度一开始就将律师纳入了国家公职人员的范围,律师统一在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的法律顾问处任职。但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及随后展开的文化大革命中,新中国律师制度这个可怜的躯壳也不幸夭折了。直到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及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颁布才正式意味着中国现代律师制度的正式建立。

二、中国律师的职业定位辨正

当代中国对律师的接纳用了很长的历程,然而直到现在对律师的性质仍然存在以下若干不同的认识:

(一)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废除国民党政府旧法统、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律师制度实际上有名无实,无论统治者还是老百姓,乃至于律师工作者都不知道律师这个职业的工作内容为何。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第一条明确规定:“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这个定位有两层含义:首先,律师是法律工作者,律师就是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工作的人;其次,律师是国家法律工作者,也就是律师是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是司法行政机关的内部工作人员;第三,律师作为国家法律工作者,履行的是国家赋予的职责,向国家负责。

无疑,认为律师是国家公务人员、领取国家工资、向国家负责的观点是我国建国初期和建立市场经济初期,法学理论基础和现代司法实践基础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的环境中形成的。这种对律师的定位的设计和规定是完全不符合律师职业自身规律的。而现今律师中仍然存在的公职律师,还保留着国家公职人员的身份和特征,作为历史遗留物必然会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二)律师是自由职业者

197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合伙制的律师事务所在深圳成立。随即,合伙这种以自由联合、共同创业为特征的组织形式成为了绝大多数律师事务所所选择的模式。而律师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称为“自由职业者”,这样的定位也是符合西方国家对律师的认识的,如德国律师法规定:“律师在司法制度中的地位是独立的司法人员。”。所谓自由职业者,指的是工作任务、工作安排、人事管理、收入来源、社会福利等无固定来源,大部分来源于个人安排的劳动者,自由职业者通常要遵守的工作纪律也不明显。一般而言,自由职业者是指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如设计师、会计师、自由艺术工作者、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者与公司企业中的劳动者有所不同,公司企业中的劳动者与用工方的关系建立在劳动合同之上,这就决定了劳动关系显现出较固定、稳固的特性,这与自由职业者完全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是有较大区别的。

由于自由职业者的工作来源与人事关系游离于某个独立的组织之外,因此大多体现出较强的自律性。律师行业并不体现出如此特征,根据《律师法》第四条  李国庆:《美国律师业的管理制度》,《法律与生活》2004(4)下半月 及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律师协会对律师进行行业管理和监督而律师事务所与律师之间具有事实上的管理和监督关系,这些都决定了律师在从事业务时并不是“无拘无束多自由,谈笑之间黄金来”也并不是不受任何执业纪律约束的自由职业者。近年来,各地律师事务所大力加强党建工作,提高律师中党员的比例,提高党员律师依法执业、依法办案的意识,最终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这也充分说明律师开展业务时不仅要遵守国法也要受党纪的约束。

(三)律师是中介从业人员

1996年八届人大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律师法》其中第2条对律师的概念进行了修正:“本法所称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职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据此,律师被定位为社会法律工作者,许多政府机关也因此将律师事务所直接定位于中介组织进行管理①,致使最终许多律师也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中介服务人员。所谓中介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规章或受政府的委托成立,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服务、沟通、鉴定、公证等功能,实施社会性、技术性、执行性、服务性行为的机构或社会组织,起着为社会管理提供服务、沟通、监督的作用。而中介业务实为一种居间业务,是受双方当事人的委托,为当事人介绍业务,且不参与其中任何一方,所起的作用只是牵线搭桥,如房屋中介业务。这一特征与律师的业务有一定共同点,然而在工作任务、宗旨及法律依据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②

将律师定位为中介从业人员是具有潜在的现实危害性的,如前所述,中介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到沟通的桥梁作用,其服务对象是两个市场主体。而律师的工作对象大多数情况下是当事人和司法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如果将律师的工作定位为为当事人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牵线搭桥,这不仅与公众对律师的期望不相吻合,与律师的职业精神不相吻合,损害了律师的整体形象,更会动摇律师职业存在的道德基础。

如2001年9月29日下发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强化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投资者个人所得税查账征收的通知》直接将律师事务所当作了中介机构。 如北京中盛律师事务所杜立元律师接受《瞭望》周刊杂志采访时坦言:“中国现行的与中介组织有关的法律、法规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散见于《公证法》、《律师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各种规范文件中。”(《瞭望》2011年第18期第35页)② 参见韩荣营:《论律师及律师事务所的定位》,《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报》2005年7月第25页 ①

(四)律师是商人

2004年10月,第四届全国律师论坛举办期间,浙江大学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本身就是营利机构、在开拓业务时完全可以像商业公司一样的,分别占了76.8%、79.4%。这一心态在律师的许多业务用语中也可见一斑,如将接受新的委托称为“接单”,将委托人称为“客户”,将开拓案源称为“营销”等等,这反映了律师工作的职业性,即这是从业人员赖以获得收入的一份职业,并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职业所具有的营利性是比较显著的。

然而,从全球范围来观察,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处于极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环境下却否认了律师的营利性。如德国《律师法》第2条明确的强调律师的活动不具有经营的性质,还有很多国家对律师及律师事务所进行商业性的广告宣传设定了比一般行业更为严格的限制。如《美国律师职业行为标准规则》第7.2条规定:在符合本规则7.1的情况下,律师可以通过公共宣传媒介,为其法律服务做广告。所谓公共宣传媒介指:电话号码簿、法律手册、报纸或其他期刊、户外招贴画、广播、电视或者其他同本规则7.3所规定的引诱无关的文字交流方式。此外,还作出多种限制,如律师不得向社会提供虚假的或使人误解的信息;不得向委托人明示或暗示律师可以通过违反本规则和其他法律的手段取得委托人所期望的结果;不得以追求金钱为主要目的,通过信函、面谈或其他针对特定对象的信息传递方式,引诱那些同律师并无亲属关系或不曾有过代理关系的人,使他们雇用该律师。等等。又如新西兰《职业道德》第5条规定:私人开业律师不准做广告。这说明了在律师制度尤为发达的这些国家,恰恰是限制或者完全否认了律师的营利性的。

当然,作为一种职业,有一定获取物质利益的行为是有必要的,这也是自身存在和繁荣的客观要求;但是作为依靠专业职能为社会服务的职业,律师如教师、医生等职业一样都承载着社会与公众的某种期望,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服务社会、维护职业道德、实现社会正义的伦理要求的,因此这些职业是不能进行利益追逐,不能以营利为目的的。即使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律师——美国律师也这样表达:“律师们认为他们对金钱的兴趣表现得太过明显不太合适,把表现出对金钱的浓厚兴趣来看做是违背了古老的职业道德,这种职业道德根植于一种 ③④

③④ 马贺安:《生存与尊严——律师定位于案源拓展方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47页

顾永忠:《论律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信仰,即认为司法界是一种很崇高的称呼而非商业性企业,这个信仰也是律师传统地位自豪感的根源。”⑤

(五)律师是当事人的代言人

律师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与当事人签订的《委托协议》及《授权委托书》的基础上的,这决定了委托人的授权是律师绝大部分工作的业务来源、权利来源。而《律师法》第二条也明确要求“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这决定了律师的职业使命是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合法权益,须忠诚于自己的委托人。然而这些并不意味着律师是当事人的工具,无思想无原则的按照当事人的意愿开展工作。

如果将律师当做当事人的代言人,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当事人之所以会委托律师,是因为律师具有当事人所不具备的专业性。因此律师若完全把自己当做当事人,以当事人的意见为工作的指引,对当事人是毫无意义,毫无帮助的;其次,律师一律按照当事人的要求去开展工作会损害律师自己的形象。

因此,律师应当在“对委托人的忠诚”与“律师的专业判断”之间找到平衡,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三、中国律师职业的应然定位及使命

在对以上的观点进行辨析后,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律师,律师应当怎样对自己进行定位从而开展工作,从而在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体现律师这一职业在当代中国所担任的使命呢?正如爱因斯坦在《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一文中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作为经过专业知识训练的律师,只有胸中激荡着使命感,才能表现出强烈的人格力量,这才是律师职业之道的根本。据此,律师的定位应当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正义实现者:

首先,律师应当是专家:法律是一门纷繁复杂的专业学科,以法律为学习、工作对象的律师应当提供给社会的是智慧的、精确的专业知识,并以此实现自己的委托人最大的合法权益和达到整个社会法治利益的平衡。如梅伯恩勋爵说:“我们(指律师)能够解决问题,缓解压力,纠正错误,通过我们的努力,人们才得 ⑤⑥⑥ 【美】安索尼·T·克罗曼:《迷失的律师》,周战超、石新中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21页

转自马贺安:《生存与尊严——律师定位与案源拓展方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63页 以享受平静的生活。”⑦

其次,律师应当是正义的实现者:法律职业人中,律师一向代表着一方当事人的利益,仿佛与正义无关,然而从法治利益的衡平角度观察,双方律师的抗衡才能最大实现当事人的权益与社会的正义。尤其是刑辨律师的存在,看起来是维护恶人的权利,但是这却是为了防止更大的恶——公权力滥用之恶。法律崇尚的是公平,以天平作为职业的象征,天平的一端是代表着公权力的国家司法力量,而能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职业则只有代表着民权的律师。因此,律师这一职业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司法框架之内,设计律师来监督公权力的适当行使,律师这个精通庞杂法律体系知识的专业人员完全可以代表民众来制衡公权力。

基于以上的定位,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中国律师应当负有的使命是: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从而维护基本人权,实现社会正义。一些律师制度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赋予了律师同样的使命,如日本《律师法》在其第1条明白无误地规定:“1,律师以维护基本人权、实现社会正义为使命;2律师根据前项使命应当诚实地执行职务,努力维护社会秩序和改善法律制度。”《欧洲共同体律师行为准则法典》关于律师在社会中的职能指出,律师必须服务于司法公正,同时也应当捍卫委托人的权利与自由。意大利不仅把律师与检察官的职业性质视为相同,制定实施一体化的《意大利律师和检察官法》,而且在任职资格上对律师的要求还要高于检察官,必须是在具备检察官任职资格的基础上,已经从事检察官工作若干年以上才可以注册为律师(第27条)。

只有以维护正义和公平作为律师的使命,才能赋予律师应有的尊严,也才能为律师赢得地位,这不仅是任何技能都无法实现的更会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其他行业都不能替代的作用。维护人权、保障民主不仅是律师职业的天性,更应作为在现今中国所有律师的崇高使命修正着这一职业的方向:律师不应将追逐利益作为自己唯一的方向;律师不仅应当及时的行业自律更应当时刻坚持党的领导;律师不应当只为自己的委托人负责,更应当考虑自己的公共责任,这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律师事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律师止讼促和的作用,促使律师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中坚作用。

⑦⑧ 转自马贺安:《生存与尊严——律师定位与案源拓展方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69页

顾永忠:《论律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马贺安:《生存与尊严——律师定位与案源拓展方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2版

2、【美】安索尼·T·克罗曼:《迷失的律师》,周战超、石新中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顾永忠:《律师制度与律师实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谢长宇:《在路上——从律师助理到成功执业》,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因此,我们只有着力提升律师地位、凸现律师作用、彰显律师价值,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充分发挥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们应坚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的向纵深开展,律师将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为重大的贡献。

篇2:律师职业规划及感悟

一、本人,性别:男/女,年月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取得律师资格/法律职业资格,资格证号:,现律师资格/法律职业资格档案存放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在广东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无执业经历。

二、执业经历为:(1),执业期间(2),已跟(3)律师事务所解除聘用关系,财务、案源已经结清,办理的案件档案已经移交,律师执业证书已经上交(4)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已经/没有参加本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为(5)。

本人承诺以上情况属实,如有不实之处,愿意承担法律责任。

承诺人签名:

签名时间:年月日

填写须知:

1、填写承诺书说明:(1)处填写在外省的执业经历,应当写明起止时间,在多个省份有执业经历的,一并写清楚;(2)处填写执业期间表现,如没有受到过行政处罚或者行业处分,就写“表现良好,未受行政处罚和行业处分”,如果受到过处罚或处分的,则需写清楚具体的处罚和处分情况;(3)处填写来广东申请执业前最后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名称;(4)处填写来广东申请执业前最后一个律师事务所所在的省份的名称;(5)处填写考核结果:称职、基本称职或者不称职,如选择没有参加年度考核的,则不需要填写此栏。

2、如果在外省没有执业经历的,则不需要承诺书第二部分的内容。

篇3:增江两岸景观规划及设计感悟

增江位于广州东部的增城境内,与城市中心形成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的整体格局,水体蜿蜒曲折、收放自如,岸边的丘陵山体连绵起伏,两者相互依托的空间关系成为整个项目自然环境和视线景观环境的特色基础。规划地段内的河涌、水塘、沙洲、湿地、生态岛以及农林耕地等主要地貌特征和原生态资源,使沿江两岸具备丰富的素材,从而成为增城城市面貌和山水生态特色的集中展示场所(图1)。

二、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方案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打造超一流的现代滨水景观区。在保证功能用途丰富多样的前提下,着力为增城创造出别具生态和文化特色的滨江形象,使其成为城市最具积极因素和辐射力的中心亮点。一方面,通过当代的景观设计手法及富有本土特色的园林语言,使增城的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气息中得到重塑和升华。另一方面,必须充分保证滨江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以促进沿江景观与周边环境的成功整合和拓展,带动城市环境的和土地价值的整体提升,体现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相互依存和不可分割的特点。同时,设计的全过程将人性化的理念贯穿始末,努力提供良好的户外自然活动空间,加强山水、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活的联系,创造适于人们休闲活动、锻炼、娱乐和交往的场所,鼓励人们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相互融合(图2)。

三、设计理念

设计立意于展现“翡翠联珠呈玉带,山环水绕塑新城”的创作理念,用翡翠联珠呈玉带寓意通过系统的景观设计手法,将零散的环境资源整合成完美的城市带状景观核心。用山环水绕塑新城反映具有城市特色的山水格局,也以此作为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切入点和最终目标(图3)。

1. 强调与自然的交融和互动

方案充分依托现状山水格局,形成“船在江中走,人在画中游”的诗情画意般的空间格局。为城市居民提供最为便捷和有效地接触自然的途径,让人们能够最大化地感受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关系。将人们从城市喧闹和嘈杂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在与自然的互动中释放内心的情怀。

2. 体现对时空的传承和延续

方案与增城特有的生态、文化和历史相协调,保持设计理念与自然环境和城市文脉的延续性。尽可能少地干扰和破坏增江沿岸现状自然与景观资源,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和可再生或可循环的材料,维护动植物原有的生态栖息地从而确保物种的多样性,使之成为一个健康完整的生物群落。设计同时还体现出对增城历史文脉的深刻理解,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使岭南建筑和景观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延续,既满足了人们的对文化传统的感知需求,又提高了整体区域的精神层次和文化品位。

3. 着眼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

方案着力创造一个全方位满足人类身心健康需要的公共环境。一方面从尊重、理解人性的角度出发,根据人的需求、行为规律和活动特点进行设计构思,创造适合人们生活和休闲的空间场所。同时,还综合考虑人们对公共空间功能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类设施以满足多种使用群体,让儿童、老人和残疾人也能方便使用。

四、设计特色

1. 空间特色

空间布置充分依托现状山水格局,利用自北向南蜿蜒而下的增江作为贯穿整体的核心脉络,凸显“增水江河清、城堤绿意浓”的一河两岸带状景观和公共生活廊道的总体意念。在充分尊重和维持增江河道形状和空间尺度的基础上,利用这一蓝色空间廊道,联系各个功能组团,形成“翡翠连珠呈玉带”的主题意念,各个特色组团之间强调绿化、生态和视线廊道的联通与建立,形成江河和山体之间良好的互动与对话。

同时,总体开敞空间主要围绕一江两岸的功能组串,结合山水地形的变化,通过各主题性广场和空间节点相互融合而成。强调在开敞空间之间、开敞空间及区段的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之间、开敞空间与公园之间形成视线通廊和视线诱导,从而组织整体景观的线索和脉络。同时,方案中充分考虑了景观和观景的互动,使每一个开敞空间既是景观又是观景的场所,真正做到处处有景,步移景异的整体空间特色和景观效果(图4、5a、5b)。

2. 功能特色

沿长约10km的岸线合理布置了各种功能组团,在保持岸线景观连续性和空间整体性的基础上,为城市提供了市民休闲、旅游观光和多种主题体验的复合性功能岸段。各功能组团之间既有贯穿始末的整体脉络,将生态、文化、健康和休闲的理念以及功能策划巧妙地联结成线索。又具有自身独一无二的特色,由北向南形成“名人雕塑文化公园”、“亚运公园及龙舟文化广场”、“小鸟天堂生态岛”、“生态湿地休闲岛屿”、“滨水市民广场及龙舟看台”“乡土原生态沙洲”、“露天浴场水上休闲运动区”、“游艇俱乐部和水上运动中心”、“体育公园及休闲农业劳作园”、“生态岛群”10个主题景园,特色鲜明、内容多样、层次丰富(图6)。

3. 生态特色

以原有的生态植被为基础,系统的保护好荔枝林、竹林、芦苇地等生态群落,依据生态、功能和美学的原则,采用自然式布局,形成更加丰富的生态植物群落,创造城市森林的植物景色。尤其是重点突出围绕增江的湿地生态特色,力图将这些分散的城市生态资源连绵成片,形成独一无二的淡水湿地景观区域,充分体现增江两岸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图7)。

4. 交通特色

篇4:律师不可背离职业伦理

在该案案发后,李某的律师陈某允诺将为其作“无罪辩护”,这引发不少人的猜疑。就如有的律师所言:“如果李某等人的行为已明显构成强奸罪,律师作无罪辩护就不符合职业伦理。律师屈从当事人及其家属意志,故意曲解事实和法律是不允许的”。而其律师团团长张某标榜“法律大学”副校长,并称李某不构成“轮奸罪”,也颇显荒诞:一则中国并无“法律大学”,二则法律中也没有“轮奸罪”的罪名。这涉嫌虚造头衔,与《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中禁止在名片上印刷各种头衔、荣誉、学历、兼职的规定相冲突。

在此案中,有律师反复强调李是未成年人,媒体在报道时不得擅自使用其姓名和肖像,然而,在律师自己的博客、微博中,却大曝李某名字,莫非代理律师就能弃守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责任?

日前,律师兰和甚至向法院提出对“有关人员”开启“组织卖淫罪”和“敲诈勒索罪”的调查。实质上,法院功能在于审判,刑事立案调查和公诉须由别的机关执行。不依法定程序向公安机关报案,却提请法庭记录,这是缺乏法律基本常识,还是恶意引导舆论?

或许,该案中的某些律师夸大其词或替法院做主的行径,只为造势,影响舆论走向,进而左右法院判决。只是,任何辩护策略,都不能背离起码的职业伦理。没有合法证据,就声称受害人“涉嫌组织卖淫和敲诈勒索”,这对受害者何尝不是二次伤害?对被代理人也不负责任犹记得,药家鑫案中,被害人代理律师张显散布虚假消息,就曾误导舆论,到头来,他也因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输了与药庆卫的官司。

既背离职业操守,又表现得很不专业,无疑是该案中律师备受诟病的重要因由。但愿它能给律师群体提个醒:在行使职能时,须恪守职业操守,切忌僭越法律底线。

(中新网 04)

篇5:大学生活感悟及规划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学到一些道理,这在我们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

那么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学到哪些道理呢?接下来,来自生活的道理送给大家,大家要好好学习哦!

观察、体验是一种生活的实践;感悟则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观察加思考,作文的法宝。

细心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深刻感悟的结果。

生活是一支永远唱不完的歌,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生活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悲欢离合,百态尽有。

多彩多姿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对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素材和题材,而是缺少发现。

同学们整天埋头学习,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确实感到平淡无奇。

其实,一些生活现象看起来平平常常,但当你了解了它的详情,认真加以思考,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

这“详情”,这“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正是我们要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去努力发现和挖掘的生活“底蕴”。

怎样学会发现,怎样发现生活的“底蕴”,如何培养锻炼这种发现能力呢?只靠留心观察是远远不够的,不是常有瞪着大眼睛而看不到什

么作文材料的情况吗?不是常有许多好的素材,碰扁了你的鼻子,绊倒了你的腿,你还不以为可写吗?这就是因为你的悟性差。

造成感受体悟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差。

因此,要发现生活的“底蕴”,抓住生活的本质的东西,不能单单靠眼睛和耳朵去感知,更重要的是要会用“心灵”去“透视”。

这种“心灵”的“透视”就是深刻的思考,就是从生活的小事上去挖掘富有哲理的东西。

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一件幸福的事

那天早上,一辆公交车正在行驶着,车上都是去上班的人。

忽然从一旁的马路上冲出一辆车,公交车一个急刹后停住了。

只见那是一辆婚礼的摄像车,它的后面是一列长长的迎亲车队,行驶得很缓慢,乘客开始抱怨上班要迟到了,公交车司机静静地坐在位子上。

不时地按着喇叭。

有人对司机说:“你光按喇叭不行,他们不可能给你让道的,倒不如从车队的空隙中冲过去。

”司机回过头来笑着说:“我按喇叭不是摧他们给我让道,我是在为他们祝福呢!”顿了顿。

他又说:“别人结婚是件幸福的事,我们有机会为别人的幸福让一次道,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吗?”满车的乘客霎时安静下来。

篇6:我的个人感悟及未来规划

在谈谈我的感悟和未来规划之前,我先说说我对《团队与个人》的个人印象。在我的印象中,《个人与团队》尤其是在我上完这门课之后,我感觉它就是大学版的“思想与道德”、简化版的“个人修养”。它讲述了一些我们平时已经注意,或未曾注意的生活事务方面。它告诫我们、提醒我们、教导我们,为了让我们以后的路更好走。所以,严格来说,我还是挺喜欢这门课的。

《团队与个人》课程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细数了。我就谈谈给我印象和感悟最深的两点吧。

首先是《团队与个人》中“团队教练”这一节。在这一课题中“小张与教练”之间的对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平日里,我是一个很自卑的人,我虽然会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但我从来都不会去思考我这么做到底好不好,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总而言之,就是不会去钻研,不会去思考,只是应付了事。而且一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就会放弃,去寻求其他人的帮助。丧失了属于自己的意见,最后逐渐在很多事情上都没有了发言权,慢慢地被排挤出了同学、朋友之外。

不过,在上完这个课题之后,我终于明白“逃避永远不是解决事情的好方法”,我不能因为做事有一遇到困难就去依靠别人。他们又不是我的父母,也不是我的保护神,怎么可能永远帮助我呢。只有自己勇于去挑战,勇于去思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有价值。不然,事事都依靠别人,那自己永远都不会成长,永远都会丧失自己的自主能力。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只有懂得奉献的人,才有资格获取别人的帮助”这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真理。

所以,我明白了: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自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才有资格去拥抱生活,去获得成功。

接着,我们再来说说《团队与个人》给我的第二个启示。那就是自我的突破!

在这个世界上有着这么一种人,他们似乎特别受上帝的垂青——他们总有自己的目标,并且总是努力去做。最重要的是,每一次他们都能获得成功。那这样的人是不是就是我们人类社会中的精英、人才、天之骄子呢?不,其实并不是的!在完成这个课题后,不,严格来说,应该是“促进个人超越···”这个课题帮我们点明了这一点后,我明白了真相并不是这样的。佛家曾说过“众生平等”,其实它就已经点明了我们每个人的潜能都是相同的,之所以有些人能成功,有些人会失败,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大脑进行了自我限定。在潜意识中认为这件事我做不到,那在现实中就真的会做不到。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上高中时,曾和同班同学闹得很不愉快,结果在最后一年我基本没和班里的同学说过几句话。在上大学后,我几次和同学还有学长他们交流得很不顺利。就下意识为自己定位为“不善交流”,这么一个脑内设定。结果我在这之后的时间里,就真的没怎么和同学怎么交流过了,成为了一名“内向”的人。不过,在了解到“自我限定”以后,我明白了。这说到底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催眠的方式罢了。只要我想说,我肯说,我愿意说,那又没什么东西不让我说的呢。

有些事情总是在几经验证的情况下方能确定,尤其是人本身,没有经过充足的认知,就不要说你十分了解自己。连古希腊阿波罗神庙上都镌刻着:“人啊!认识你自己吧!”这样的箴言。可见“全面认知自我,找回自我”从来都是人类经久不衰的话题。

谈完我对《团队与个人》的感悟之后,我再说说,我在现阶段对我自己的了解下,所作出的未来发展规划。

首先在第一阶段,即大学剩下的时间里,即04年整年的时间里,我准备先花半年时间自学并考出会计初级资格证书。再花半年时间来交流,及时了解社会上各个企业的经营情况为自己未来的就职做好充足的准备。并顺便扩大自己的交际网,为自己未来在社会上的关系网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然后是第二阶段,即在大学结束后的三年时间里,先通过事先了解的信息,向预先选定的目标提交入职申请并加入。申请成为会计人员,即成本会计、财务会计或仓管员等。努力在岗位中熟悉并实践加强自己对这个职能的了解,参加中级会计培训的课程,考取之后更高的会计证。了解所在企业的管理系统和经营过程,为企业的发展思考出路,增加自己的思维灵活性,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最后是第三阶段,即在公司工作三年或更长时间后,在充分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之后,离开公司向银行贷款与朋友合作开办公司,并出国参加CEO培训一段时间,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

以上就是我的未来发展规划,当然这些只是一些大体的框架,更详细的我还尚未想出来,因为未来总是在变化的,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才行。

上一篇:第一章 安全概述复习题下一篇:研究生日常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