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内犯罪法律案例分析

2024-04-15

狱内犯罪法律案例分析(精选6篇)

篇1:狱内犯罪法律案例分析

隆阳区河图中学210班法制教育 铁的纪律、金的人格!

案例一:中学生抢小学生被判刑

【导语】 今年2月份,市北区标山路一条胡同里,发生了一起抢劫案件。和普通的抢劫案不同,作案人和受害人,一个是中学生,一个是小学生。

【正文】

1、上午10点,这起案件在市北法院刑事审判庭第二次开庭审理,17岁的被告王某缓缓走上被告席。公诉机关指控,王某在今年2月份,用石块将小学生田某打成了轻微伤,抢得现金13元后,还强行扣留了田某的书包,胁迫他回家取了300块钱,才换回书包。王某辩解说,自己是因为从小缺乏家庭管教,误交朋友,才走上 了歧途。

【同期声】 王某被告(很早就不上学了 没有意识到这个后果 那你跟朋友平时都玩什么 上网 唱歌)【正文】2.法官审理中得知,王某7岁时,父亲就过世了,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王某一直跟着姐姐姐夫生活。年少的王某从小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为了能跟朋友一起飚歌 吃饭,实施了抢劫。(3、)案发后,王某积极认错,并争取被害人的原谅。司法所人格调查员也对王某进行了调查评估,申请法官从轻处罚,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 机会。【同期声】 法官宣判(王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缓刑两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宣判开始,并处罚金5000元)

王某 被告(我出去以后一定好好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孝敬父母)隆阳区河图中学210班法制教育 铁的纪律、金的人格!

【正文】 法官随后与司法所工作人员进行了对接,为王某安排社区矫正监管和帮教工作。

【同期声】 王某(法律就像一口钟 你不去触碰它也不会响 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人 不要知法犯法)

案例二:小学生抢中学生 懵懂少年被判刑

短短20天内抢劫4起,致轻微伤一人,单单看到这个数字你可能会以为是某个惯犯或是穷凶极恶 之徒所为,可你会想得到这几起劫案居然源自一名刚满14周岁的小学生吗?10月中旬,屏南县人民法院一审审结一起小学生抢劫案,被告人小正、小雄犯抢劫罪 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和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元。

小正和小雄系朋友,小正就 读小学,小雄刚上初中,喜好玩耍的他们结识了校外的一些社会青年,终日逃课,游荡在校外。今年4月初某日晚,两被告人在社会青年阿灿(另案处理)、阿康(另案处理)的提议下预谋抢劫。其后四人便在宁屏二级路的便道上拦截晚自习回家的中学生小金并实施索财,在遭拒后,两被告人一人持棍、一人用手将其打成一 级轻微伤,后于本案审理期间,两被告法定代理人共同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3000元并取得谅解。4月下旬某日晚,小正与阿浩(另案处理)事前通谋后,在城关 一市场对面路段由小正持西瓜刀拦下晚自习回家的中学生小雨等三人,并由阿浩对其搜身共劫得现金2元及价值384元的手机一部(该手机在案后由公安机关隆阳区河图中学210班法制教育 铁的纪律、金的人格!

发还 被害人)。4月底某日中午,小正又伙同阿灿先后将放学回家的中学生小强等四人强行带至一偏僻小巷实行了威胁、搜身、殴打等行为,因被害人未带钱而未能得 逞,同日晚,小正伙同阿灿、阿强、小海(另案处理)手持木棍在白天所在的小巷内再次对小强等人进行威胁、搜身和殴打,共劫得现金10元。案发后半个月,小 正在原就读小学被抓获,小雄经传唤后到案。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小正、小雄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手段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其中小正仅在20天内抢劫4起,主观恶性较大,鉴于两被告犯罪时系未成年人,经综合考量后,该院做出上述一审判决。

卷后语: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在积极追求物质条件的同时对精神世界疏于管理,特别是部分留守儿童的生存、教育现状堪忧,青少年犯罪呈现了低龄化、暴力化、复发性强等特点,且历年呈增长趋势。他们中大部分的父母均常年忙于生计或在外打工,无暇顾及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在他们性格转型期 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每月的生活费,更需要的是家庭的温暖、学校的引导、社会的关心。14岁,本应是欢呼雀跃于同龄人的嬉戏中、沐浴在朗朗书声中,而不 是身着囚服面对铁窗在悔不当初中度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当前不断健全的特殊人群帮教机制和未成年人刑罚消灭制度给了他们涅槃重生的机会,对于享受自由 的我们有责任联起手来共同拂去起他们眼前的雾霭,给予他们崭新的明天。隆阳区河图中学210班法制教育 铁的纪律、金的人格!

案例三:成都3名未成年中学生抢小学生被判刑

新华网成都11月7日电(李凌鹏)成都3名初中生因无钱上网,两次抢劫小学生,共抢得7元钱。日前,成都市双流县法院一审判决这3名学生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罚金1000元。赃款7元人民币继续予以追缴。

15岁左右的小顺、小云和小强(3人均为化名)都是双流某中学初二学生。2005年4月13日晚,3人来到双流某实验小学后门,掏出猎刀威胁小学生掏出身上仅有的2元钱。两天后,公安机关迅速侦破了该案。3人交代,他们几天前曾抢劫小学生5元钱。

法院审理认为,小强等人的行为已构成抢劫罪,但考虑到他们是初犯而且作案时尚未满18岁,故作出以上判决。

案例四:金寨四个中学生持刀抢劫获刑入狱

金寨县人民法院对两次抢劫中学生的少年小蒲等四人做出判决,四人因犯抢劫罪,判处小蒲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刑四年,并处罚金10000元;判处小钱、小强有期徒刑九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判处小朱有期徒刑七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

2011 年8月5日晚,小蒲伙同司某(另案处理)在金寨县梅山镇金江大道六号桥北向拐弯处将骑自行车经过的学生汪某、李某拦住,小蒲对汪、李二人进行殴打,并持弹 簧刀威胁,劫去汪某的诺基亚隆阳区河图中学210班法制教育 铁的纪律、金的人格!

X3-00型手机一部和李某的7元钱。经鉴定,被劫手机价值430元。同年8月10日下午,小蒲邀约被告人小钱、小强、小朱在 金寨县白塔畈街道预谋找人要钱。随后四人到中学校园内,拦住该校学生郑某、易某,对二人进行殴打并扣留二人的摩托车,以索要钱财。郑某的右耳被小蒲打伤。经鉴定,郑某的损伤程度属轻伤。

案发后,小朱在父亲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全部犯罪事实。四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与 被害人郑某的监护人达成赔偿协议,共计赔偿被害人47000元。金寨县人民院认为,四被告人均系未成年人、庭前已达成赔偿协议并取得了被害人谅解,故应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遂作出上述判决。

例五:入校抢劫中学生 被判徒刑又罚金

万安讯何源宝、何庆报道:8日,万安县人民法院对一起入校共同抢劫中学生的抢劫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廖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 处罚金6000元,被告人黄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5000元,被告人王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3000 元。

廖某、黄某(系未成年人)、王某(系未成年人)因无钱去南昌玩,遂起抢劫之念。4月17日下午,3人窜至万安县第三中学高二男生宿舍,由廖某把住宿舍门,王某对在场学生进行搜身,黄某对有反抗的学生谢某、刘某进行殴打,共抢得人民币22元、饭菜票26.80元。隆阳区河图中学210班法制教育 铁的纪律、金的人格!

案例六:(云南)镇雄90后少年因多次实施抢劫 被判5年刑

一90后少年,竟将犯罪的目光盯向初中学生的零用钱,多次实施抢劫,终因30元钱,锒铛入狱。近日,镇雄人民法院对一起抢劫案件公开宣判,一90后少年获刑5年,并处罚金5000元。

2011年4月26日下午5时许,被告人小雄翻围墙进入镇雄县赤水源镇板桥中学后,用手勒住该校学生王某的脖子,把王某拖到学生食堂后面,对王某进行威胁后抢走其人民币15元。

2011年4月27日下午5时许,被告人小雄伙同谭某在镇雄县赤水源镇板桥中学附近的梯子处,采用胁迫手段,搜走板桥中学学生朱某的人民币5元。

2011年4月27日下午6时许,被告人小雄又伙同谭某在镇雄县赤水源镇板桥村常家湾处公路边,采用暴力手段,搜走板桥中学学生袁某的人民币10元。同案犯谭某另案处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小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胁迫、暴力手段当场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已构成抢劫罪,且属多次抢劫。因其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且审理中认罪态度较好,法院依法对其减轻处罚。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作出了前述判决。

发生在校园里的犯罪案件时有耳闻,校园安全问题,仍是一个重大隐患,青少年法制教育环节薄弱,加之校园周边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致部分青年乃至青少 年学生失足落水,坠入犯罪的深渊。本案开庭审理中,未成年被告人小雄因法律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致走上犯罪道路。隆阳区河图中学210班法制教育 铁的纪律、金的人格!

案例七:只因一包香烟几元钱 三少年抢劫入刑 2010年10月12日,十七岁少年孙某某、十六岁刘某、刚满十四岁少年付某某因犯抢劫罪被潢川县人民法院分别判处刑罚。

2009年 12月13日15时许,被告人孙某某、刘某、付某某伙同胡某某窜到潢川县江家集镇街道“超连网吧”,将在此网吧的江集中学学生李某某拽到对面夹道内,对李某某殴打,从其身上搜出5角钱和一包帝豪香烟。5角钱还李某某,抢走帝豪烟。18时许,被告人孙某某、刘某、付某某伙同胡某某又窜到江家集街南头台球室。将在此的江集中学学生曹某某拉到外面夹道内,对曹某某殴打,抢走曹某某现金47元。之后,被告人孙某某、刘某、付某某与胡某某再次窜到江家集镇街道“连超 网吧”,将网吧内的江集中学学生祝某某拽到对面的夹道,四人对祝殴打,抢走祝现金3元。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了解到被告人孙某某、刘某、付某某作案时系未成年人,自幼上学。孙某某父母在农村居住,其一人在潢川县城租房上学;付某某父亲去世早,其 母亲长年在外务工,随其奶奶生活;刘某初中二年级辍学,过早步入社会,三人均没有受到必要的监护和教育,法制意识淡薄。隆阳区河图中学210班法制教育 铁的纪律、金的人格!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孙某某、刘某、付某某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手段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根据三被告人犯罪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和对未成年人教肓、挽救为主的刑事政策。以抢劫罪分别判处三被告人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 „„ „„ „„ „„ „„

编后话:随着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在积极追求物质条件的同时对精神世界疏于管理,很多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褪变。这些变化对现在的青少年影响很大。在社会大环境下的学校也不再是“象牙塔”,青少年的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部分留守儿童的生存、教育现状堪忧,青少年犯罪呈现了低龄化、暴力化、复发性强等特点,且历年呈增长趋势。他们中大部分的父母均常年忙于生计或在外奔波、打工,无暇顾及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在他们性格转型期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每月的生活费,更需要的是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由于缺乏监护管理,青少年沉迷网吧、荒废学业、以及其它抵制不了不良诱惑的行为,并由此带来的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

十三、四岁,本应是欢呼雀跃于同龄人的嬉戏中、沐浴在朗朗书声中,而不是身着囚服面对铁窗在“悔不当初”中度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当前不断健全的特殊人群帮教机制和未成年人刑罚消灭制度给了他们涅槃重生的机会,对于享受自由的我隆阳区河图中学210班法制教育 铁的纪律、金的人格!

们有责任联起手来共同拂去起他们眼前的雾霭,给予他们崭新的明天。

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理应引起中学生朋友的警醒,也应该引起家长朋友和老师们的反思,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希望我们的家长多抽出时间来和孩子沟通,多给孩子以温暖和关爱,不仅仅是供他吃穿。“教养教养,很多时候‘教’ 比‘养’更重要”。

希望、老师也应多给学生一些引导,平时多做未雨绸缪的教育,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多些包容理解。多些关心爱护。

希望我们的青少年朋友珍惜时光、珍惜机会、珍惜名誉,增强治观念,树立一个健康、向上的形象,为自己的明天打好坚实的基础。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家长放心、老师省心、社会安心的有用之才。

一粒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土壤、水分、阳光与空气等诸多客观因素。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样离不开家长、学校、老师、社会等诸多因素。但然,只有大树的种子才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这是主观因素。所以,学生自身的努力是学生成长的主观因素,学生要形成明确的主观因素,离不开家长的要求与引导。

编者:BSLYQHTZXDJ BSHTZXDJL@163.COM

篇2:狱内犯罪法律案例分析

案例:

PK少年唐亮自认为是网络游戏高手,但是自从在虚拟世界中遭遇另外一位游戏玩家,唐亮被对方杀死23次以后,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他,决定采取一种特殊的报复方式,一起悲惨的网络血案由此发生。通过现场勘察和对目击者刘洵进行询问,警方初步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四个年轻人,并且其中有人与死者古世龙相识,犯罪动机很可能是报复杀人。

那么古世龙与这四个年轻人到底有什么过节儿呢?唐亮和古世龙是在网络游戏中认识的朋友,但由于古世龙在网络中杀死了唐亮的朋友和抢了唐亮在游戏中的老婆,两人在游戏中多次厮杀,唐亮总是失败。终于,在被古世龙在网络游戏中杀死23次之后,唐亮决定叫上几个平时一起玩网络游戏的兄弟,去找到现实当中的古世龙,好好教训他一顿。一场虚拟世界里的厮杀终于演变成了一场现实当中的厮杀,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真实的世界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分析:

网络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据2009年CNNIC第24次调查数据,我国共有青少年网民1.6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5.9%,其中未成年网民占55.6%。青少年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57.5%,其中,有48.4%的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在青少年

网民中,有9.72%的人有网瘾,也就是1600多万青少年有网瘾。大约87%的网瘾青少年是对网络游戏成瘾。这一系列的数据,既包含了互联网普及程度提高的喜悦,也有对青少年不能健康上网所带来犯罪情况的担忧。青少年的不健康上网数量的庞大,不仅这些问题在读上面数据时会跃然心头,甚至上面的数据会让我们触目惊心。特别是网络游戏成瘾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所急需的解决措施已是刻不容缓。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庭的推力。家庭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有着重要地位,是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家长的“网络素质”显然跟不上发展要求,他们不知如何对孩子进行网络教育,缺少对孩子的网络引导

二、学校的推力。目前,我们在学校教育方面,也存在许多

不完善的地方。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一些学校对成绩好的同学呵护有加,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则放任自流。有的学校甚至对差生采取“停课”或“开除”等措施。不少学生流入社会后,成了“问题少年”。

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是

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生理上看,其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各种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盲目性。一般

篇3:明代职务犯罪监察制度的法律分析

一、明代职务犯罪防治与监察制度

1. 严刑峻法防治职务犯罪。

明代初期, 以“重典治吏”、“明刑弼教”、“以例辅律”为立法思想, 以律、令、大诰、诏等多种形式为载体, 构建了严格的防治官吏职务犯罪的法律体系。在罪名上, 明代的法律设置了种类繁多的罪名, 其中包括受贿罪、诈伪罪、擅权行为、司法官吏行为等种类。明代防治官吏职务犯罪的法律规范也极具特点, 在法律规范当中明确划分了公罪和私罪, 犯罪性质的不同法律后果的承担差别很大;在犯罪后果的责任承担上, 刑罚世轻世重, 执法前严后宽, 贪腐的治理没有能够坚持下去;在法律适用原则上, 仍然没有抛弃封建社会固有的弊端, 采取特权原则, 法律对特权阶级予以特别的袒护, 法律的目的体现了较强的中央集权和维护内部统治秩序的功能;在处罚方式上, 刑罚处罚与行政处分、违纪处罚没有进行区分, 一律以严刑峻法予以处罚;在法律内容和适用上体现了礼法合一的特征[1]。同时, 为了确保官吏职务犯罪能够得到公正的制裁, 明代的法律当中还规定了关于官吏职务犯罪的诉讼程序, 依照针对职务犯罪官员的弹劾、对职务犯罪的官吏的审判和处罚三个方面制定了不同的程序性规定, 在立法技术上非常先进。

2. 监察制度是防治官吏职务犯罪的重要保障。

明代的职务犯罪预防的法制框架下, 监察制度是制度保障和法制能够得到严格执行的保障手段。比如, 在针对官吏职务犯罪的诉讼程序上面, 弹劾程序主要是由监察机关进行, 对官吏职务犯罪的审判和执行阶段的程序的执行也是由监察机关的人员进行。可以说, 明代初期的法律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能够将社会政治环境进行较为有效治理的一个最根本的保障就是严格的监察制度。

二、明代职务犯罪监察制度的法律分析

朱元璋所设置的监察制度的目的就是控制官吏权力和官吏的行为, 控制权力通过层层监督, 控制行为通过特务机构。监察制度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 严格意义上的监察制度形成于秦代[2]。明朝监察体系的构造要从体系构成和制度建设两个层面来进行, 其中体系构成是指机构及其职能方面的建设和设置, 制度建设是指维系这些体系运行的制度和使这些体系功能发挥的制度建设。

1. 监察制度的法律基础及其特点。

洪武年间起开始制定《宪纲》、《出巡相见礼仪》、《巡历事例》和《奏请点差》等法律性的规范, 在机构设置的基础上明确各个机关的行为规范。之后, 在正统年间, 朝廷为了能够使监察制度制度化和规范化运作, 又专门制定了一部规范监察制度的法律《宪纲条例》, 这部法律对监察机关的内部设置、监察官员的职权、职能, 以及监察官员的选拔程序、选拔条件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除此之外, 这部法律对监察官员履行监察职能的程序和方式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包括监察对象、监察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尽的规定。这部具有行政法性质的法律之后几经修订, 于万历年间编纂成为《大明会典》, 成为一部涉及组织和行政性综合性法典。然而, 令人费解的是, 随着法律规范的日益完备, 监察制度却并未与之进步, 相反到了明代中后期, 监察制度逐渐失去了原来应有的功能, 官吏贪腐日益严重, 丞相、太监的权力逐渐膨胀, 国家政治环境陷入极度混乱中。

明朝的监察体系的构成特点, 可以概括为科道并举、部院并立、内外互纠的结构[3]。科道并举是指在明朝建国的时候将国家的治理结构进行了划分, 全国分为十三个道, 地方由十三道御史负责对百官的监察, 同时在中央监察机关设置专门监察六部的六科给事中, 整个监察体系构造上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分工明确、相互独立、相互配合, 同时他们之间又相互弹劾, 从而形成在全国范围内的层层监管相互监督的局面。部院并立是指都察院与六部同时设立, 各司其职, 都具有监察权和部分行政权。内外互纠是指在朝廷内部设置六部给事中专门负责对六部的监察, 设置都察台院专门对朝廷以外的官员的监察, 还有专属于皇帝的厂卫机构专门对各级官员的行为进行监控;在地方设置巡抚、督察御史与按察司, 专门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整个明代的监察制度结构上相互牵制、分工上既明确又相互重叠;结构体系整体特点体现为监察与行政并行、以小制大以及典型的双轨制[4]。

2. 监察制度防治职务犯罪的程序性设置。

明代早期官吏职务犯罪防治中监察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监察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点在于监察制度对职务犯罪从发现到执行各个环节的控制。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监察机关对官吏具有弹劾权, 这种弹劾权在早期能够充分、准确地实施, 是有效防治官吏职务犯罪的原因之一。弹劾权在中国古代战国以后的历朝都有, 权力性质相当于今天的提起公诉的权力, 即在发现了有职务犯罪的官吏以后, 通过一定程序将向皇帝举劾或者案件提交给司法机关进行审判。在明代的监察制度中, 弹劾权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权力范围上突破了传统的“御史察吏, 全以纠弹为主”的局面, 不仅御史具有弹劾的权力, 六科事中也具有弹劾权, 《大明会典·六科》当中对六科事中的弹劾权进行了规定:“凡两京大臣方面有不职者, 俱得劾奏, 或大班面劾。”其次, 明代的监察制度的法律规范对监察对象和内容进行了规定, 在对象上除了皇帝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例外, 内外大臣, 文武百官, 不管官僚级别的高低都可以被弹劾;在内容上, 包括了官吏的违法、违纪、失职等等方面, 以至于在明代时期很多官吏每次上朝的时候都会像诀别一样与家人做好后事交代, 每次安全回来群臣都会相互庆祝又度过了一天, 可见当时弹劾制度之严格。再次, 监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审判环节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明代的都察院和御史台都是中央的监察机关, 也具有一定的审判职能, 具有“监检合一”的特征。御史不仅具有监察权, 同时还具有监察权和一定程度的司法权, 监察机关的官员在官吏职务犯罪的案件审判和侦查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职权, 比如现场勘查、通缉甚至具有先斩后奏的职权。最后, 在案件的执行上, 监察机关也具有一定的职权。比如《大明会典》当中对六科及十三道的职能的规定上, 发现了地方官吏具有职务犯罪的, 如果官吏的级别在六品以下, 科道官员可以“便宜行事”, 对贪腐显著的可以就便拿下[5]。总的来说, 明代的监察制度对职务犯罪防治的法律过程中起到了很多环节的重要作用, 决定了这些法律规范能够严格的被执行, 从而职务犯罪能够被有力地打击, 这是明代中期以前官吏清明, 政治环境良好的重要原因。

3. 明代后期监察制度失灵的法律分析。

明代的监察制度对官吏职务犯罪的打击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大明会典》的完成, 明代的监察制度的法律规范也更加完备, 然而这却不仅没有使监察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反而造成了明代后期的政治混乱。总结起来,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不在法律本身, 也不在监察制度本身, 而是在这些制度层面之外更高层面的原因, 社会基本制度的问题。在明代, 虽然法律完备, 但仍然不能算是法治国家, 因为他们的法律不是最高的也不是平等对待的, 在法律之上还有特权, 还有更高的人治, 只要统治者发生了变化, 统治思想发生了变动, 对待法律的态度就会变化, 那么再好的法律也就会被搁置而无法发挥作用, 明代后期就是如此。

明代监察制度非常发达, 构成明代监察制度的法律规范非常完备。在职务犯罪的规范上, 监察制度涉及监察和司法过程的各个环节, 确保了防治官吏贪腐的法律能够充分地实施, 使得明代前期政治清明, 官吏清廉。然而到了后期, 虽然监察制度的法律规范更加完备, 但是因为统治者的不重视, 制度和法律都被搁置, 最终造成了明末的政治混乱, 最终葬送了大明江山。这些也说明了在人治格局之下, 再好的制度也无法保证能够长久执行, 法律也只是时代的符号。

参考文献

[1]江继海.明代官吏职务犯罪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2]李丽.论明代的监察制度[J].潍坊学院学报, 2011, 11 (3) .

[3]高恩新.明代监察制度制衡功能及其蜕变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1 (6) .

[4]修小波.明代监察制度的几个特点[J].中国监察, 2006 (5) .

篇4:村官职务犯罪的认定与法律分析

关键词:村官;职务犯罪;认定

村官是指以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为首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总称。至今,领导着9亿多农民的村官已有700万人,他们是政府与基层群众联系的纽带,同时还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组织宣传、贯彻落实者,村民的生产生活秩序的维持者,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和维护者,对农村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享有的各种物资也不断增加,村官手中的隐形权力越来越大,但其受到的制约却非常薄弱,许多村官不顾法律的制约,大肆敛财,最终走上了贪污受贿的职务犯罪道路。不断猖獗的村官职务犯罪严重危害到基层政权的建设,阻碍了中国农村民主法治进程,制约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妨碍着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新道德风尚的推行。

一、《关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中关于村官职务犯罪的规定

2000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刑法第93条第2款的解释》,该立法解释的第二款明确规定了村官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被视为准国家工作人员。即当其从事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和发放等七项事务时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而该立法解释的第三款明确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人员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上述七项管理工作中,并且仅限于这七项,如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将会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这一解释及相关法律,公安、检察机关对村官职务犯罪的管辖分工是:村官利用职务之便所实施的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挪用资金罪由公安机关管辖,贪污罪、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由检察机关管辖,侦查终结后统一由检察机关公诉、审判机关审理,并在法律规定下分工负责、互相监督。但是,多年的司法实践证明,在对解释的实际适用中,却依然遇到了种种问题。

对立法解释中村官范围的理解分歧。由于对立法解释中“等基层组织人员”中的“等”的理解不同,村党支部成员、村民小组长、村级经济组织成员是否涵盖在这里的“等”中,都没有明确界定,因此出现了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于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互相推诿现象。虽然法律明确规定村官利用职务之便所实施的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挪用资金罪由公安机关管辖,贪污罪、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由检察机关管辖,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村官主体及职务的交叉复杂性,公、检两家对相关法律的认识偏差,加之农村财务管理极不规范,村官职务犯罪案件查处困难。此外,公检两家内部均有关于案件管辖的规定,严格禁止超越管辖权办案,如果检察机关超越管辖权办理了应由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会在年终考核中扣分,公安机关亦然。以上几方面原因导致了公检两家办案人员都不愿意办理村官职务犯罪案件,这就出现了农民告状无门、村官职务犯罪不能及时查处的现象,也直接影响到了政府公信力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对立法解释中村官行为的理解分歧。由于对立法解释中“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其他”的理解不同,同样出现了公、检两家发生意见分歧的现象。不仅如此,对于“其他”的不同理解,还出现了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对于村官职务犯罪的定性不同的现象。调查发现,近年来,汉川市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村官职务犯罪案件,虽然均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但却有将近一半的案件在判决定性时改为了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或挪用资金罪。也就是说依照管辖规定,检察机关侦查的村官职务犯罪案件中有将近一半的案件本应由公安机关侦查的,而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了。

二、《刑法修正案(六)》关于村官职务犯罪的规定

1997新刑法规定的有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和公司、企业人员受贿两种。由于村官既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也不是公司、企业人员,所以其收受贿赂的行为无法由刑法加以规制。这一立法漏洞就是对村官受贿犯罪行为的放纵,虽然立法解释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漏洞,对村官受贿行为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依然留下了明显的不足。村官的工作并不仅限于立法解释所确定的七项事务,而在这七项事务之外的很多方面,比如在筹办和管理村办企业、举办公共工程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利益,村官们也往往会在处理这些集体事务的过程中索贿、受贿,但对此却没有法律依据将其规制。为了弥补这一漏洞,2006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修改了刑法第163条,扩大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主体范围,由原来的公司、企业人员变成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据此,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7年11月取消“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施行新罪名——“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这里的其他单位包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常设性的组织,也就是说,村委会成员、村小组组长等村官在非协助政府进行七类行政管理事务的过程中收受财物的行为不再是无罪,目前,司法实践中都是依照这一规定对村官受贿问题进行定罪,即罪名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而与该村官受贿行为对合的行贿行为则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从而弥补了刑法典的漏洞。

三、村官犯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解析

(1)关于村官犯职务侵占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下文简称为《批复》),“对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村民小组集体财产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此《批复》可理解如下:第一,《批复》与立法解释并不矛盾。因为根据立法解释非法侵占的犯罪对象为七项特定事务所涉及的财产,即公共财产,而《批复》所涉及到的侵害对象是村民小组集体财产。第二,虽然该《批复》明确的是村民小组组长侵占村民小组集体财产的行为该如何定罪的问题,但是依据立法解释以及《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来看,其他村官如有非法侵占七项特定事务所涉及财产以外的任何集体财产也将以职务侵占罪定罪。

(2)关于村官犯挪用资金罪。挪用资金罪的主体包括“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这里的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范围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主体中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范围是一致的,包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成员。根据这一法理分析,村官挪用立法解释所列七项事务所涉资金以外的资金构成犯罪的,构成挪用资金罪,而不是无罪。

(3)关于村官犯挪用特定款物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的规定,挪用特定款物犯罪的主体中包括:其他经手、管理救灾、移民、救济等款物的工作人员。而管理和发放救灾、防汛等款物被《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属于村民委员会的职责之一。因此,村官在协助管理和发放上述款物时极有可能会成为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体。但是,具体而言,村官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对象涉及到特定款物时主要会涉嫌以下罪名。第一,村官将特定款物挪作他用的行为会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第二,村官将特定款物违法占为已有的行为如属于立法解释所规定的情形,则构成贪污罪,如不属于立法解释所规定的情形,则可能会涉嫌职务侵占罪。

篇5: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案例分析

学号:126204050110姓名:杜其芬班级:12电商

1实训目标:通过实验,了解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有哪些,并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分析该案例适用哪个安全法律,从而让学生知道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及预防不经意的网络犯罪。

实训要求:

1、了解电子商务安全法律。

2、能够掌握电子商务安全法律分析。

3、参照课本的电子商务法律内容,选择至少3个方面的法律问题来进行案例分析,选择的案例必须是2010年(含)以后的。

实训内容:

一、虚拟财产在何种情形下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问题。

1、案例:李某为某网络游戏的玩家,一日发现自己ID内所有的虚拟装备丢失,包括生化装备10件、毒药2个、生命水2份、战神甲1件等。李某与网络游戏运营商联系,该运营商仅能查询装备的流向:寄给玩家某某。李某向运营商索要玩家某某的详细资料,运营商以玩家资料属于个人隐私为由而拒绝提供。于是李某将该运营商告到法院,要求运营商赔偿其丢失的装备。该运营商认为,网络游戏中的装备等财产只是游戏中的信息,实质上只是一组电脑数据,本身并不以“物”的形式存在,运营商不能为不存在的东西负责。

2、适用的法律及条款:《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安全法》

3、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虽然虚拟装备是无形的且存在于特殊的网络游戏环境中,但并不影响虚拟物品作为无形财产的一种获得法律上的适当评价和救济。由于玩家在网络游戏预先设定的环境下进行活动,活动的自主性受环境设定的限制,而运营商掌握服务器的运行,并可控制服务器数据,因此要对玩家承担更严格的保障义务。法院认定运营商应对李某虚拟物品的丢失承担保障不利的责任,判决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将查实丢失的李某虚拟装备予以恢复。

4、案例分析及个人感想:网络游戏中形成的虚拟财产具备许多与现实财产相同的属性,拟财产可以用来交换,具有交换价值,从法律视野来看,虚拟财产同样可以被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因此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所以,本案法官认为“虽然虚拟装备是无形的且存在于特殊的网络游戏环境中,但并不影响虚拟物品作为无形财产的一种获得法律上的适当评价和救济”,这是一个十分正确的判断。

二、由网上交易引起的法律问题。

1、案例:二OO四年十月,家住江西省南昌市贤士湖住宅区54栋3单元601室的毛源宏在新浪“一拍网”注册,并在网上拍下商品编号为5596482的二手笔记本电脑一台,价格为3350元,卖家为湖南省长沙市建设北路华天商城枫祥科技,联系人是李凤。十一月一日,毛源宏按照网上资料向枫祥科技的个人(财务人员杨永花)帐户汇款3400元,但没有收到电脑。此后,联系人李凤手机关机。经向湖南省长沙市工商管理局查询,发现长沙市并无建设北路,也没有华天商城,设在华天商城的枫祥科技更属子虚乌有。

二00五年三月十六日毛源宏向南昌市东湖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新浪“一拍网”的所有人和经营者北京阳光山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3400元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含旅差费)。

2、适用的法律及条款:《商用密码管理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3、法院判决:经东湖区法院审理后认为:新浪“一拍网”提供双方买卖这一平台,负有对卖家起码的审查义务。但“一拍网”向网民提供完全虚假的交易信息,而原告完全是基于对“一拍网”此知名网站的信任,与虚假的枫祥科技进行交易,造成的损失“一拍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案例分析及个人感想:网上交易的出现与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它必将促使传统相关业务的转型,并对未来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一拍网作为网上购物交易网站,就必须要对消费者的交易安全作出保证,必须要证明网络交易卖家的信息真实可靠,一拍网提供双方交易这个平台,负有对卖家的审查义务,然而买家基于对其网站的信任,而与虚假的枫祥科技进行交易造成的损失,一拍网负有很大的责任。

虽然目前我国已相继颁布了各种网上交易安全的法规规章,这些为我国网上交易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和支持。但同时,随着我国信息基础建设的规范和完善,实施网上交易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且发展潜力巨大,而相关法律支持与其发展规模的差距还很大。我国目前有关电子商务的立法也基本呈空白状态,行业间的监管对于网上交易毫无力度且法律上对行规以难以认同,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有效的市场信用体系极不完善,严重影响网上交易业务的发展,也为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机,其中有相当多的法律问题是不容回避且又亟需解决的。

三、电子签名法律问题。

1、案例:杨先生结识了女孩韩某。同年8月27日,韩某发短信给杨先生,向他借钱应急,短信中说:“我需要5000元,刚回北京做了眼睛手术,不能出门,你汇到我卡里。”杨先生随即将钱汇给了韩某。一个多星期后,杨先生再次收到韩某的短信,又借给韩某6000元。因都是短信来往,两次汇款杨先生都没有索要借据。此后,因韩某一直没提过借款的事,而且又再次向杨先生借款,杨先生产生了警惕,于是向韩某催要。但一直索要未果,于是起诉至北京市海淀区法院,要求韩某归还其11000元钱,并提交了银行汇款单存单两张。但韩某却称这是杨先生归还以前欠她的欠款。为此,在庭审中,杨先生在向法院提交的证据中,除了提供银行汇款单存单两张外,还提交了自己使用的号码为“1391166ⅹⅹⅹⅹ”的飞利浦移动电话一部,其中记载了部分短信息内容。后经法官核实,杨先生提供的发送短信的手机号码拨打后接听者是韩某本人。而韩某本人也承认,自己从2006年7,8月开始使用这个手机号码。

2、适用的法律及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3、法院判决:杨先生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法院对杨先生要求韩女士偿还借款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4、案例分析及个人感想:依据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第8条的规定,经法院对杨先生提供的移动电话短信息生成、储存、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审查,可以认定该移动电话短信息内容作为证据的真实性。根据证据规则的相关规定,录音录像及数据电文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数据电文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证据,还应有其它书面证据相佐证。杨先生提供的通过韩女士使用的号码发送的移动电话短信息内容中载明款项往来金额、时间与中国工商银行个人业务凭证中体现的杨先生给韩女士汇款的金额、时间相符,且移动电话短信息内容中亦载明了韩女士偿还借款的意思表示,两份证据之间相互印证,可以认定韩女士向杨先生借款的事实。

篇6:非法集资犯罪主要法律规定

目前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非法集资类的犯罪: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是意图通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来营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规定,实施下列行为之一,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

1、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2、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3、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4、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5、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6、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7、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8、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9、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10、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

11、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向社会公开宣传”,包括以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吸收资金的信息,以及明知吸收资金的信息向社会公众扩散而予以放任等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下列情形应当认定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1、在向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吸收资金的过程中,明知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而予以放任的;

2、以吸收资金为目的,将社会人员吸收为单位内部人员,并向其吸收资金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集资诈骗罪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意图直接占有所募集的资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百九十九条、第二百条、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犯集资诈骗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个人进行集资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进行集资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追究刑事责任。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1、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2、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3、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4、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7、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8、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三)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指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以转让股权等方式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累计超过200人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构成犯罪的,以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定罪处罚。

(四)非法经营罪

违反国家规定,未经依法核准擅自发行基金份额募集基金,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上一篇:青教师个人述职报告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