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程序下法律援助论文

2022-05-01

未成年犯罪程序下法律援助论文 篇1:

未成年犯罪程序下法律援助论文 篇2:

未成年犯罪程序下法律援助论文 篇3: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的理性化实践与创新

【摘要】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拓展检察职能的必然要求,既是履行打击、监督、预防、保护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诉讼监督机制,提升法律监督水平的发展方向。在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于高发态势下,湖南醴陵市未成年犯罪案件却逐年下降,实践证明,检察机关深刻理解人事社会管理创新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对促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键词】检察机制 社会管理 未成年人犯罪

醴陵市是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县级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全市现有户籍人口103万,其中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有13792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39%。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瑰宝。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却又随着市场经济的弊端,各种矛盾的交织,思想道德的淡化,法制观念的漠视,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日渐突出。据统计,该市公安机关2004年至2011年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提请批准逮捕545人,占该市上述未成年人总数的4‰,经审查,检察机关批准逮捕452人,批捕率为82.9%;同期,公安机关移【摘要】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拓展检察职能的必然要求,既是履行打击、监督、预防、保护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诉讼监督机制,提升法律监督水平的发展方向。在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于高发态势下,湖南醴陵市未成年犯罪案件却逐年下降,实践证明,检察机关深刻理解人事社会管理创新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对促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键词】检察机制 社会管理 未成年人犯罪送起诉582人。经审查,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552人,起诉率为94.8%。其间2004年至2007年未成年人犯罪处于高发期。

未成年人犯罪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问题之一,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该院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单纯地严厉打击和从重处罚,则会给未成年人贴上罪犯的标签,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进而导致其重新犯罪,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新的不安宁因素。而依法从宽原谅他们的过错,感化他们的心灵,则有利于对他们的教育挽救,尽快回归社会,走好人生之路。自2008年起,该院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工作的新思想、新对策,把教育、感化、挽救作为“未检”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前瞻性的角度和理性化的视野,逐步推出一系列举措,使“未检”工作从消极变主动,从粗放变精细,从简单变规范,有效地遏制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势头,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为进一步巩固“未检”工作成果,防止未成年人犯罪反弹,充分做好实施新《刑事诉讼法》的前期准备,该院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未检”机制创新。

一、探讨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状况

为了进一步掌握和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状况、特征和成因,该院对2009年至2011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50份,收回调查问卷442份,涉及调查主体分为犯罪对象146人、家庭成员146人及当地群众150人。问卷内容共26个大项、136个小项,从而为掌握该市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制订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1.从男女性别上看,男性比例占九成以上

从调查表中显示,男性未成年人犯罪共计143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97.95%;女性未成年人犯罪共计3人,占2.05%。男性所占比例特别大。

未成年人犯罪男女性别比例图

2.从年龄结构上看,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居多

犯罪时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有17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11.6%;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有129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88.4%。

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结构情况图

3.从文化素质上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在146名未成年人犯罪时文化程度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7人,占11.6%;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18人,占80.8%;高中文化程度的有9人,占6.2%;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人,占1.4%;其中犯罪时初中在校学生4人,高中在校学生7人,中专在校学生1人。

未成年人犯罪文化程度图

4.从犯罪性质上看,全部是故意犯罪

据对146名未成年人犯罪时的性质调查,均为故意犯罪,没有过失犯罪。其中在故意犯罪中,共同犯罪达125人,单独犯罪为21人。

未成年人犯罪性质情况图

5.从罪名分类上看,突出反映在三类犯罪

146名未成年人犯罪共涉及罪名156个,重点在三类犯罪,其中侵犯财产罪有60个,占涉及罪名的38.5%;扰乱社会秩序就有56个,占35.9%;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有40个,占25.6%。

未成年人犯罪分类图

6.从城乡分布上看,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

在146名未成年人犯罪中,涉及本市有133人,占91.1%;外来人员有13人,占8.9%;其中家住农村的有123人,占84.3%;家住城市的有23人,占15.7%。

未成年人犯罪住所分布情况

7.从地域区位上看,经济发达区域的犯罪人数居多

按照经济相对发达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分析对比,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所占比例较大,共有108人,占146人的74%;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只有38人,占146人的26%。

未成年人犯罪按地域划分图

8.从审查逮捕上看,批捕率近八成

在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114人中,经审查批准逮捕85人,占75%;不批准逮捕29人,占25%;其中不构罪不批准逮捕2人。

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情况图

9.从审查起诉上看,起诉率居高难降

在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146人中,经审查后依法提起公诉的有127人,占87%;不起诉9人,占6.2%;移送上级院审查起诉4人,占2.7%;其他6人,占4.1%。

未成年人犯罪审查起诉情况图

10.从法院判决上看,非监禁刑比例大

在我院依法提起公诉的127人中,人民法院对123人作出有罪判决,另未审结4人。在判决中,被判处有期徒刑的97人,占78.9%;其中缓刑54人,缓刑面占55.7%;判处拘役15人,占12.1%;判处管制7人,占5.7%;免予刑事处罚4人,占3.3%。被同处罚金的有55人,占45%;在对123人的判决中,非监禁刑的有80人,占三分之二。

未成年人犯罪被判处非监禁刑情况图

二、探析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成因

未成年人犯罪形势日趋严重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全面、系统地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及其原因,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一个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课题,更能为科学制订遏制、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翔实的依据。

近几年来,醴陵市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虽有下降,但涉及的罪名则有增无减,且犯罪的严重性、暴力性日渐突出,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引发深思。

第一,从主观因素来分析,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剧烈变化的时期。未成年人的社会阅历浅、判断能力弱,认知现实能力偏颇,思维结构不成熟,这些都是造成未成年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容易简单、片面、肤浅,面对是非时缺乏冷静的思考和正确的评判,处理问题时容易“感情用事”和“义气用事”。这些自身缺陷往往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在犯错误的时候不知悔改,一意孤行,将错就错,从而最终导致违法犯罪。

第二,从家庭因素来分析,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主要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淡化。如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等现象的增多,都极容易给这些家庭的未成年人心灵上蒙上阴影。有的未成年人因缺少家庭温暖和父母的管教,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形成孤僻的性格,从而步入歧途。另外,独生子女犯罪的比例越来越大,主要是因为长辈的溺爱、袒护容易使未成年人养成任性、自私、霸道、固执、冲动等不良品质,这些都为未成年人犯罪留下了隐患。

第三,从社会因素来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变,很容易唤起未成年人产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维。当家庭不能满足其欲望时,又促使其走上社会不慎滥交朋友,形成“哥们义气”。而当今网络的飞速发展,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黄、赌、毒”,色情和暴力倾向在一些未成年人中成为追逐的时尚。这些对未成年人犯罪都有直接诱发的作用。

第四,从学校因素来分析,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出了很久,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还没有最终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许多学校仍片面强调智力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当作政绩考核,在数理化教育上舍得投资,却在思想品德教育上舍不得花钱,忽视对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出现“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尤其是对问题学生另眼看待,讽刺挖苦、指责体罚,使这些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思想,从而出现逃课、逃学现象,造成他们在社会上游荡,致使被人引诱、教唆而走向犯罪。

第五,从司法因素来分析,由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体系不健全,一直困扰着司法机关。加上“重打击、轻保护”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未成年人犯罪仍是“惩罚为主、教育为辅”,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以致这些未成年人的家庭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加大。同时,一些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人又因矫正机构的职责不明晰、措施不到位,又出现阶段性的脱管、漏管状况,造成在升学、就业、救助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使其难以正常回归社会、重新做人,难免其再次走上犯罪之路。

三、探索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多条途径

严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和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依法从宽处理的原则,这应当是检察机关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基本指导思想。近年以来,醴陵市人民检察院站在前瞻性和理性化的角度,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特别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又加大了对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力度,从观念上形成共识、从机制上创新特色、从程序上构建规范、从方法上延伸举措、从办案上注重效果,从而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具体有八个方面的主要做法。

1.转变执法理念,形成全员共识

未成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发育均不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从现阶段发生的案件来看,未成年人犯罪多具有偶然性,主观恶意不深,可塑性很大,因此,未成年人犯罪有其特殊性。政府、社会、学校、家庭有责任保护他们的健康成长,检察机关更是责无旁贷。在执法理念上,要从传统的强调打击、惩罚为主的“报复性”刑事司法理念,转变为注重挽救、惩处为辅的“恢复性”司法理念。教育帮助犯罪的未成年人改邪归正、重新回归社会,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基于这一认知,该院采取讲座、辅导、培训等方式,统一了全院干警的思想认识,从而形成共识,推动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的传统司法理念向现代司法理念的转变。

2.设立专门机构,健全工作机制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没有设置专门的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机构,也造成检察人员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经验相对匮乏,这也是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保护力度和方式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检察机关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惩罚犯罪的同时,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律、原因及其危害,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思路和对策,从而更好地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加大这一力度,该院率先在全省基层检察院成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承担未成年人犯罪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和犯罪预防等工作职能,并配备了懂法律、懂专业、有责任心、有事业心的办案人员,这一举措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当即表态全力支持,市长当场同意解决专项资金。尔后该院又先后出台了《醴陵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若干规定(试行)》,《关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分案审查的实施办法(试行)》以及《关于在检察阶段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实施法律援助的意见(试行)》等工作制度,从而使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检察机关走上了专业化、有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3.实行分案受理,有利教育挽救

在司法实践中,对既有成年人又有未成年人参与的共同犯罪案件,通常是作为一个案件对待和处理的,这种做法不利于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罪人。因为在这种共同犯罪中,未成年犯罪人一般都是处于从犯地位,如果与成年人一并提起公诉容易造成心理伤害和交叉感染,难以达到教育、感化、挽救的最佳目的。2013年来,该院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全部实行分案受理、分案审查、分案处理的模式,并考虑未成年人的特点,对个案分别制定个性化教育、感化、挽救方案,不但保护了未成年人的隐私,而且更能激活其认罪的态度,感化其愧疚的心灵,使其能积极面对今后人生的道路。

4.放宽审查标准,慎用逮捕措施

逮捕措施虽然是一种强制措施,但无疑是刑罚的开始。未成年人犯罪的羁押率过高,不但产生交叉感染的概率提升,而且反映出司法权对未成年人人文关怀的淡化。对绝大多数被羁押的未成人容易造成心灵上的扭曲,反社会倾向加剧,以大欺小、以小服大,交叉感染,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在混合监禁的情况下,他们出狱后,“牢友”变“至友”,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加大。如何减少这一恶性循环,该院对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的条件适当放宽,一是建立未成人刑事案件侦查监督机制,适时提前介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切实防止诱供、骗供、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发生,加大对非法证据的排除力度,重点防止和严格控制延长拘留期限。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建议公安机关变更逮捕强制措施。二是建立未成年人案件“绿色通道”,在法定程序内尽量缩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限,做好捕诉衔接,以最快的速度交付审判。三是在取得社区、家庭、学校承诺和被害人谅解的情况下,以依法为前提,充分考量逮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一般采用无逮捕必要缓解这一危机,从而达到嫌疑人悔罪环节提前,被害人损害赔偿从快的最佳效果。

5.把握起诉条件,依法从宽处理

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应当有别于处理成年人犯罪。该院把依法从宽原则作为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一是对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考虑从宽处理,即在同样条件下,对成年人犯罪应当逮捕的,对未成年人应当考虑不予批准逮捕;对成年人应当起诉的法定刑在三年以下的,对未成年人适当采取附条件不起诉或者不起诉。二是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除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八种犯罪外,其行为即使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均可不按犯罪处理,对未成年人再犯罪的不认定为累犯。三是推动刑事和解步伐加快,促使诉讼和谐因素增加。通过加害人悔过、道歉、赔偿等方式使被害人因受犯罪影响的生活恢复常态,并赢得被害人及其家庭的谅解,从而获得法律的从宽处理。四是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做到确保其法定监护人到场参加,对外地未成年人在本地作案的,在无法通知其法定监护人到场或其法定监护人未能按期到场的,均委托醴陵市法律援助中心派员参加,以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五是启动社会调查制度。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个人品行、平时表现、家庭背景及社会帮教条件,多方听取当地村组、社区、单位、学校以及家长的意见,正确衡量和评估案件处理的可行性、针对性和合理性。六是对提起公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派员出席法庭庭审,通过发表辩论意见、提出量刑建议等,进一步体现检察机关在庭审中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职能作用和职责所在。2012年上半年,该院共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11人,其中提起公诉6人,暂缓起诉2人,不起诉3人,且适用刑事和解不起诉的有4人。七是及时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未经审批不得借(调)阅。

6.启动帮扶救助,彰显人文关怀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当事人实施刑事救助是检察机关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又一体现,是检察机关注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又一举措。近年来,该院建立了刑事救助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救助。一是心理救助,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内设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咨询辅导站”,对未成年人犯罪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和心理矫正。二是维权救助,设立了“未成年人维权服务站”,对在学校就读或辍学的未成年人,在附条件不起诉或不起诉后,及时与教育部门协调,采取选择自愿转学、异地培训和安排专人补课等多种措施,保障其在学习阶段不留下被歧视的阴影,促其完成学业。三是资金救助,设立了“特殊群体帮扶基金”。对家庭有特殊困难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系未成年人而无法得到加害人赔偿的以及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均给予资助,彰显了检察机关对特殊群体的关怀。近年来,共对未成年人涉案对象给予资助7万余元。

7.围绕社区矫正,提升监督效能

发挥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的监督作用,探索和完善未成年人对象社区矫正的模式,最大限度地消除因社区矫正带来的新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及社会管理的隐患,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对未成年人犯罪后被判处非监禁刑而进入社区矫正的,该院采取的措施是:(1)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不纳入社区矫正范围;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不纳入监所检察部门统一的矫正考核方案,而是分别与其学校和家庭制订矫正方案另行考核。(2)对未成年人纳入矫正对象的,可不参与定期汇报或定期报到,由其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代替。(3)未成年人矫正对象不参加由社区矫正机构组织的集中学习、公益劳动等集体活动。(4)建立了检察长巡视督察机制,对未成年人矫正对象的矫正工作和效果每半年开展一次督察。(5)由“未检科”与“监所科”联动,加大对矫正机构渎职行为的监督,重点对未成年人矫正对象的申诉、控告受理后压而不报或对未成年人矫正对象进行迫害、侮辱、体罚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8.加大宣传效应,做好犯罪预防

开展未成年人预防犯罪工作是检察机关的一个新内容,针对未成年人年龄小、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的状况,该院充分利用检察职能,以检务公开为平台,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工作力度和宣传力度。一是在重点学校设立兼职法制副校长,把法制宣传的主阵地延伸到学校、到课堂。经与教育部门商定,该院共派出26名检察官兼任规模较大的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通过法律讲座、法律知识问答竞赛、座谈交流等方式,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大大提升了在校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设立检察联络室,把信息平台延伸到乡镇、社区。该院在全市6个中心乡镇(街道)设立了检察联络室,在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安排两名检察官担任联络员,及时掌握和反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时的社会背景、家庭状况、现实表现、群众评议等信息,并利用联络室这个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三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把法制宣传效果扩大到全社会。把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工作的方针和思路告诉群众,唤起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从而达到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和效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早日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关键在于创新。要寻求新思路,找准新突破口。醴陵市检察院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正式践行例行、平和、文明、规范司法理念的新举措,亦是探索“教育、感化、挽救”现代司法伦理的新视野,更是彰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公平正义的新途径。由此看来,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引入能动司法理念,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提升了检察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人犯罪,几代人、多个家庭都为之纠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不能幸福安宁,社会也难以和谐稳定。醴陵市检察院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检察使命感出发,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现了检察机关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特征所在,该机制亦被评为湖南省检察机关2012年度十大优秀创新项目。

作者:钟建平

上一篇:灯光控制信号系统网络技术论文下一篇:防范护患纠纷护理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