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疑难问题研究

2022-09-10

贿赂案件的类型多样, 犯罪的形式不同, 要想清楚的论述贿赂犯罪案件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但是所有的贿赂案件又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比如要求“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规定, 笔者为了清楚的论述贿赂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疑难问题, 选择商业贿赂作为研究类型, 同时, 将“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探讨的思路, 详细分析我国这一规定中存在的一些需要细化的部分, 并指出罪与非罪的界限。

一、商业贿赂犯罪的范围及数额认定问题

我国相关规定确定了构成商业贿赂犯罪的行为范围, 比如一切金钱、实物及可以用金钱衡量的财产利益都可能构成商业贿赂的给付行为, 同时在规定中列举了一些详细的财产利益, 可以说这一规定包含了相对全面的内容,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案例中, 需要注意的是, 有一些细节性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明确, 防止在适用中出现争议。

(一) 对于给付礼券是否可以认定为贿赂犯罪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存在的观点较多,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进行认定:第一, 对礼金给付的数额方面进行认定, 对于受贿人并没有得到的部分不能认定其受贿的数额部分;第二, 对于可以直接确定礼券市场价值的应当直接认定其构成商业贿赂的行为, 并按实际价值确定其数额;第三, 准确区分礼尚往来的与商业贿赂的区别, 这种情况需要结合实际的给付方式、条件等进行判断。如果是正常的礼尚往来的活动, 不论其行为如何, 数额大小都不应该认定为犯罪。

(二) 认定免费旅游为商业贿赂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商业贿赂犯罪意见》中, 将免费旅游作为贿赂的一种方式, 但是我们在认定该罪及数额的时候需要区别以下内容:第一, 对于行贿人为受贿人直接花费的旅游费用, 比如往返旅费、吃住门票和购物等, 应当认定为贿赂的数额;第二, 在行贿人陪同受贿人履行的情况下, 行贿人支出的费用, 应当进行一定比例的界定, 对于难以界定的部分不能认定为受贿的数额;第三, 在有第三人陪同受贿人旅游时, 行贿人所花费的所有费用都应当记入受贿人本人的受贿数额之中。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商业贿赂中还存在着一些资助式的贿赂行为, 比如资助受贿人子女出国留学, 资助受贿人修缮房屋等, 虽然其并没有直接给付金钱, 但是这也是一种用金钱替代的享受方式, 也应当作为受贿进行论罪。另外, 在商业贿赂中还存在一个难点, 就是性贿赂问题。笔者认为, 由于我国《商业贿赂犯罪意见》中指出的商业贿赂行为本质上是指权钱交易的行为, 而性贿赂则是权色交易, 所以对这一行为不能以商业贿赂进行惩罚, 而应当通过专门的司法解释进行认定。

二、对“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认定问题

在商业贿赂中, 谋取不正当利益是一个硬性的规定, 但是这一规定也存在着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比如说对什么是不正当利益的界定问题, 在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就有不同的规定, 再如什么情况下才是谋取了不正当利益, 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应当如何判定的问题等。

(一) 对“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不正当性的理解

谋取不正当利益, 通常理解就是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政策等的规定而为行贿人谋取的利益, 或者是在正常的招标等活动中为行贿人打招呼帮助其中标等的行为都应当认定是不正当的利益。这也就是说, 不正当利益的理解应当是违法性的利益或者违法性的帮助行为。这就需要与刑法第389条规定的给付回扣、手续费的行为进行区别, 两者是本质不同的行为。

(二) 主观性条件的分析和认定

前面提到的问题是从客观角度进行的分析, 同样, 从主观角度分析也是如此, 行贿人在给付受贿人金钱、财物或者其他可以用金钱衡量的物品时应当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求, 受贿人是否有这方面的故意不是主要的条件, 但行贿人应当有。也就是说在认定“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时候, 应当区分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认定:第一, 行贿人具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要求, 并已经明确提出;第二, 受贿人为行贿人提供的不正当利益, 行贿人具有主观的认知。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问题是, 在招投标的过程中, 如果行贿人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主观要求, 同时也给予了相关人员财物, 但是在实际的招投标过程中, 相关人员并没有为行为人提供招投标信息, 也没有对行贿人进行暗中帮助, 这就不符合为谋取优势竞争地位给予他人财物的行为, 即使行贿人中标, 也不是通过行贿手段获得的, 两者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就不应当认定为贿赂行为。

三、关于共同犯罪的问题

在贿赂案件中, 对于共犯的认定较为复杂, 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学说, 比如身份学说、行为学说等, 《商业贿赂犯罪意见》中对共同犯罪的问题进行三类划分, 这和我国刑法规定的受贿行为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 对于共同犯罪主体的分析

共同犯罪需要区分身份犯和非身份犯, 这也是商业贿赂犯罪中的重点, 比如在身份犯和非身份犯共同行为时应当如何认定共犯的问题, 我国《意见》指出, 如果身份犯与非身份犯分别利用各自的职权实施了犯罪行为, 按照主犯的行为认定犯罪, 不能分清主从犯的, 以受贿罪定罪;如果利用身份犯的职权实施了犯罪行为应当按照身份犯认定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依照非身份犯的职权实施的行为, 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追究责任。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 商业贿赂犯罪行为在共犯认定方面与贪污等职务犯罪一样。

(二) 对于共犯处理的问题

在商业贿赂共同犯罪过程中, 对共犯进行处理还需要做好工作, 因为共犯的主从地位等都需要进行核实认定, 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应当把握以下原则:第一, 对于一些共犯在逃的处理, 由于共同犯罪的同犯没有抓获归案, 所以在认定已经抓获的犯罪人的主从地位认定上应当慎重, 可以选择不认定主从地位的方式。因为如果认定了主犯, 当共犯抓获后, 经查认定错误, 那么该犯所承担的刑责不一致, 违反法定的原则, 如果认定为从犯也是这个道理。第二, 在同犯归案后, 应当对同犯的主从地位进行认定, 但是已经判决的罪犯的主从定位不再认定。

需要指出的是, 司法实践中, 较多商业贿赂共同犯罪表现为无法区分主从犯。例如, 国有公司总经理 (国家工作人员) 与财务主管 (非国家工作人员) 共同利用职务便利在经济往来中于账外暗中收受回扣并归个人所有, 实际上无法区分两者的作用孰轻孰重。在无法区分主从犯的情况下, 主犯说无法确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行受贿行为的犯罪性质。解决的办法无非有三种:1.分别定罪;2.以重罪、立案标准更低的受贿罪定性;3.以轻罪、立案标准更高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性。

四、结语

贿赂犯罪的在现代社会不仅影响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 对于整个国家社会的法治建设都是不利的, 这种行为容易使人民丧失对法律的信心, 因此必须严厉打击贿赂犯罪行为, 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一些有争议的地方进行研究细化, 笔者通过以上论述希望能够说明商业贿赂的一些问题, 能够在查证相关案件中提供帮助, 为推动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摘要:贿赂案件一直是我国检察机关查处的重要职务犯罪行为, 也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犯罪率越来越高的案件类型。在所有贿赂案件中, 商业贿赂是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针对商业贿赂等贿赂犯罪越来越多, 数额越来越大, 我国及时制定了一些规定, 专门针对贿赂犯罪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 有效的保障了诉讼程序的效率和公正, 有效的遏制和处理一部分犯罪行为。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当前我国处理贿赂犯罪面临的严峻形势, 为了更好的贯彻法治理念, 有效的处理贿赂犯罪行为, 必须首先解决贿赂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尽管我国对法律适用有一定的规定, 但这种规定缺少细化的标准, 在执行起来存在问题, 本文就是探讨这些法律在适用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指出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贿赂犯罪,疑难问题,法律适用

参考文献

[1] 周同良, 方淑品, 仝辛克.商业贿赂的具体细节问题讨论[J].中国法学杂志, 2011 (7) .

[2] 李欣.浅析我国贿赂犯罪案件的认定[J].法制博览, 2013 (12) .

上一篇:浅析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有效性下一篇:以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油田建设的思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