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内犯罪的防范论文

2024-04-11

狱内犯罪的防范论文(精选6篇)

篇1:狱内犯罪的防范论文

狱内脱逃案件的浅析及防范

【摘要】 罪犯脱逃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逃脱监狱机关的关押和监管的行为。它不仅影响监狱正常的改造秩序,也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预防罪犯脱逃是监狱的根本任务之一,通过对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罪犯脱逃案件的分析,剖析罪犯脱逃的原因,找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寻求应对罪犯脱逃的有效措施,对促进监管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 键 词】 罪犯脱逃

特点

原因

对策

今年来,监狱系统发生了多起罪犯脱逃案件,再次凸显了监管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年来的脱逃案件进行分析,从脱逃罪犯的特点和引起脱逃的诱因出发,寻找预防罪犯脱逃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维护监管安全和社会稳定。

脱逃案件的新趋势

通过对今年全国范围发生的罪犯脱逃案件以及近年有代表性的罪犯脱逃案件的研究,罪犯脱逃案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新趋势。

一、案件数量显著增加。

去年全国范围内,一共发生*起罪犯脱逃和罪犯预谋脱逃案件,而今年截至11月份全国范围已发生*起罪犯脱逃案件,明显多于去年同期。

二、社会影响力扩大,公众关注度提升。

相比于狱内行凶和狱内自杀等案件,罪犯脱逃对社会安定的危害性更强。今年发生的河北深州监狱脱逃案件史无前例的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次报道,其他诸如沈阳第二监狱脱逃案件等也被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造成了全国范围的影响。这些都说明随着监狱的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监管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三、手段的多样化。

随着监狱监管安全硬件设施的加强,特别是“物防、技防、人防、联防”的“四防一体化”安全理念的落实,极大地降低了罪犯通过高墙、电网脱逃的可能性,从已发生的罪犯脱逃案件来看,选择挖洞、攀越高墙等原始手段脱逃的已明显减少,出现了一些新的脱逃手段,主要有:

1、伪装脱逃。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事件中罪犯利用自制假警服脱逃,另外也发生过罪犯利用毛线等自制假发企图混出监狱大门的事件。

2、利用外来车辆脱逃。一些有脱逃企图的罪犯利用装卸等时机,藏匿于外来车辆之中,利用警卫大队民警检查时的疏忽实施脱逃。

3、利用外来机械和工具脱逃。包括利用攀高物翻越围墙电网和利用重型机械如吊车、推车、挖土机等强行推倒围墙脱逃。在河北保定监狱就曾发生罪犯驾驶吊车冲监脱逃的典型案例。

4、利用外出就诊等机会实施脱逃。一些罪犯利用外出治疗,押解途中的警力不足,监管不紧,管理不严趁机脱逃。而在今年沈阳第二监狱罪犯脱逃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罪犯利用通讯手段与狱外人员内外勾结,里应外合实施脱逃。

四、暴力性、凶残性渐趋增强。

在近年的脱逃案件中,选择冲击武警哨位、冲闯监狱大门、会见室小门、杀害干警、劫持人质等暴力、凶残手段脱逃的明显增多,手段也越来越极端。从以往的脱逃罪犯窃取警服、控制民警后夺取警服发展到在近期的很多起案件中罪犯直接采取杀害民警后再夺取警服的手段。其中典型的案例有呼二监杀警越狱案件:四名罪犯在杀死狱警后换上警服实施脱逃。

脱逃罪犯自身的特点

通过对脱逃案件的研究,我们发现,涉案的罪犯自身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刑期结构特点。

罪犯的刑期越长,产生脱逃想法并付诸实施的可能性越大。在今年的几起脱逃案件中,大多脱逃罪犯都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加大对重刑犯的监管应成为防脱逃工作的重点。

二、文化、技能结构特点。

1、在逃犯中高文化和高素质的人比例较少,大多法律意识淡薄,对于脱逃的严重后果缺乏认识。

2、在逃犯中,具有诸如驾驶、攀爬等特殊技能和有当兵等特殊经历的罪犯占一定的比例,如在河北深州监狱脱逃案中罪犯就曾当过特种兵。对这部分服刑人员进行重点关注是防逃工作的有效手段。

三、性格心理特点。

脱逃罪犯的性格特点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做事冲动、缺乏自控力。在脱逃罪犯中年轻罪犯占一定的比例。而年轻人的特点就是心理远没有成熟,做事冲动,不计后果,当忍受不了监狱内生活的时候,就极易产生脱逃的想法,并付诸行动。在临时起意的脱逃案件中,这类性格的人所占的比例更大。

2、性格粗野、凶残,心理偏激、报复心重,有一定反社会倾向。此类罪犯的行为往往具有残忍性和疯狂性,即使明知脱逃的严重后果,依然会孤注一掷,铤而走险实施脱逃。而且往往此类罪犯的脱逃会采取杀警等比较激烈的方法进行,呼二监杀警越狱案中的四名逃犯是此类的典型代表。

3、性格内向、对人生态度消极的罪犯。此类罪犯由于捕前成长环境以及生活阅历等原因,对生活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捕后更是容易产生这辈子反正就这样的想法,对自己的未来失去希望。这就导致此类罪犯的改造缺乏主动性,反复性大。此类罪犯往往极端自暴自弃,因此很容易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萌生脱逃的念头。

罪犯脱逃的诱因

罪犯脱逃的诱因可分为引发罪犯脱逃的主观诱因和由监狱监管所造成的客观诱因。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主观诱因是罪犯脱逃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主观诱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好逸恶劳。

一些罪犯已经习惯了社会上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生活,入监后对监狱内的严格管理极端不习惯,无法适应狱内的生活,萌生了通过脱逃逃避监狱生活的念头。

二、企图逃避惩罚,侥幸心理作祟。

此类主要包括两类:一种以一些刑期较长的罪犯为代表,他们觉得刑满遥遥无期,那还不如赌一下,采取脱逃的方式来逃避惩罚;另一种是尚有余罪没有被发现和交待的罪犯,他们怕自己的罪犯被发现,脱逃就成为了他们逃避惩罚的选择。

三、家庭变故。

罪犯的脱逃与他们的家庭情况也存在很密切的联系。有些罪犯是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有些罪犯的父母年纪比较大,有些罪犯入狱后妻子闹离婚等等。这些不光在平时影响罪犯的改造,如果这种焦虑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排解,而家庭又遇到什么重大变故得不到妥善的安抚和解决,比如孩子失学、家人受侮、去世等,也会使他们产生不计后果、不顾一切想尽办法脱逃的心理。今年省内某监狱就曾发生一名余刑只剩几个月的罪犯因为父亲在外被打而脱逃的案件。

四、报复和抵触心理。

此类原因分为两个方面:

1、对举报者以及处理自己的公安民警、检察官、法官的报复心理。此类罪犯往往还伴随着不认罪服法的特点,认为自己之所以身陷囹圄,完全就是揭发人、检举人、办案人的原因,因而萌生脱逃后报复相关当事人的念头;

2、对改造的抗拒排斥和对监管民警抵触心理。一些罪犯在入狱后抗拒排斥改造,把民警的正常管理当作对他的刁难,当民警因其严重违反监规纪律的行为对其进行训斥或警戒具处理时,萌发采取脱逃的手段来消遣或者报复监管民警的念头。

客观方面的诱因主要是指监狱监管改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因素往往对罪犯脱逃促成作用。客观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监控设施上存在漏洞。

我国的监狱现代化建设仍处在转型阶段,很多建设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对监狱设施的一些隐患往往要等发生事故后才能发现和得到解决。比如监狱大门安装破胎器和防冲撞柱的直接诱因就是因为发生了罪犯驾车撞开监狱大门脱逃事件。而且由于各地经济能力不同,不同地域的监狱建设并不同步,相当部分的监狱仍存在监墙、监室等设施老化陈旧,基础设施硬件脆弱,科技化程度低,监管控制能力差等问题,给罪犯的脱逃造成可乘之机。

二、制度执行不到位。

伴随着监狱硬件设施的提升,监狱安全系数较以往有了很大提升,很多监狱都已实现10年以上监管安全无事故,一些突出的监狱甚至已实现数十年无监管安全事故。物防能力的提高使得个别监狱、个别民警敌我意识、忧患意识淡化,对足以构成现实威胁或潜在影响的“盲区”、“死角”疏于管理,甚至熟视无睹,自以为物防、技防现代化足以替代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防控目标,忽视了对细节的管理。“六不单独”,“现场直接管理”等一些防范罪犯脱逃的制度并不能时刻得到贯彻执行,罪犯脱管、失控现象时有发生。在省四监罪犯预谋脱逃杀死职工案件中,就暴露出了罪犯脱离联号、厂区内铁片等危险物品随处皆是、清监制度、点名制度等一系列防范罪犯脱逃的制度在工作中没有落到实处或者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落到实处。这些都为罪犯脱逃提供了心理上的诱因,也直接促成了罪犯的顺利脱逃。

三、监狱民警防脱逃的工作能力尚有待提高。

因为监狱工作的特殊性,民警的工作能力很难在缺乏实践的情况下简单的通过书本或者课堂学习等间接方式掌握,大部分中青年民警都是在工作中边做边学,不断积累经验。而罪犯脱逃毕竟只是偶发事件,有些监狱民警可能直到退休都幸运的不会遇到,这就导致在面对一些诸如家庭变故等可能导致罪犯脱逃的情况和其他罪犯脱逃前所表现出的异常前兆时,民警的警觉性和敏锐性欠缺,不善于细致的加以分析、从细微末节处发掘敌情隐患,往往只当作一般的狱内事件进行处置。在省五监“二二七”案件中,有其他罪犯来向民警汇报脱逃罪犯利用劳动时间在布上画民警的警章,民警在简单询问后就轻信了该犯所说的“画刊头”的解释。除了该民警思想麻痹、敌情意识不强外,民警中存在的防脱逃能力的不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四、狱内不良环境的影响。

监狱原本就是个“择差录取”的地方,每一个服刑人员都是消极个体,“带菌者”,他们聚集在一起,每天耳闻目染,朝夕相处,各种不健康的品行、心理和抗拒改造的情绪,就会在互动中发生“交叉感染”。通过对脱逃案例的研究分析,这种“感染”对罪犯脱逃心理的形成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几个有脱逃动机的罪犯彼此影响、相互拉拢、勾结脱逃,或是一些原本没有脱逃想法、脱逃想法不坚定的罪犯受拉拢、勾结、教唆、威胁而参加脱逃;二是在某个罪犯的脱逃给其他服刑的罪犯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和心理暗示,导致该监狱连续发生罪犯脱逃事件。总之,不良的改造环境是罪犯诞生脱逃想法的土壤。

防控罪犯脱逃事件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对罪犯的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改造氛围。

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只有通过教育手段在罪犯中形成“不敢逃、不想逃、逃不了”的统一认识,消除绝大部分服刑人员的脱逃念头,使其安心改造、重新做人才是杜绝监狱脱逃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如果改造秩序稳定,改造风气健康,就会形成多数服刑罪犯改造端正的良好氛围,服刑罪犯“交叉感染”的机会就少,受到良好的改造环境的熏陶和感化,就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改造心理,就不大可能产生脱逃心理,即使少数服刑罪犯想脱逃也会受到其他服刑人员的监督,难以得逞。对罪犯的教育包括:

1、普法教育。主要解决罪犯认罪服法的问题,使罪犯认识自己的罪恶,促其认罪服法接受改造。

2、反逃跑教育。脱逃的罪犯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躲过一阵子,风声过去了就没事了。因此要通过反逃跑教育,切实打消他们的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使他们明白“三个逃不了”(即人逃不了,刑期逃不了,罪恶逃不了)、“四个要增加”(即增加刑期,增加罪恶,增加亲属怨恨,增加自己的痛苦),彻底放弃脱逃念头。岳阳监狱利用监内面向罪犯的大门上写上“罪犯脱逃 终生追捕”来对罪犯进行反逃跑教育取得了不错的实际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缓解罪犯在服刑期间

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促使罪犯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改造。另外,对入监时间短、刑期长、思想包袱重的罪犯,要采取教育手段促其端正改造态度、卸掉思想包袱、坚定改造信念。要让他们在希望中求改造。

二、加强对罪犯的人性关怀和亲情关注。

1、对罪犯而言,他们也有他们作为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思想情感。所以在对罪犯的改造中不能一味的通过强制和暴力手段使他们“怕”,更要善于使用情感手段来感化他们,要适当关心罪犯的生活,帮助解决罪犯的实际困难,促使其安心改造,增强罪犯服刑的自主性、服从性、积极性。在省六监破获的罪犯集体预谋脱逃案件中,正是因为民警在日常改造对一名罪犯比较关心,该犯心生不忍,事前提醒了这名民警才始得案件告破。

2、对绝大多数罪犯而言,亲情是他们精神上最大的慰藉和积极改造的动力,也是会导致罪犯情绪波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监管中,要加强对罪犯的亲情关注,给罪犯提高和家庭、朋友之间保持正当联系的途径,帮助他们维持正常的亲情、爱情、友情,促使他们积极改造,早日出狱。对家庭发生变故的罪犯,要及时掌控处置敌情,通过谈话等手段进行开导,了解该犯所思所想,并落实好包夹防控措施。

三、加强日常管理,落实各项相关制度。

目前监管工作制度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而且其中的很多制度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不仅可以防范各类监管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是维护我们自身生命和职业安全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一些容易出现监管安全问题的环节如押解、外出就医等,更要重视不折不扣地按制度的内容和规定实施管理。

四、加强脱逃防控工作。

1、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在新犯刚入监时,就要通过翻阅档案、心理测评、入监谈话等手段详细了解罪犯的基本情况,摸清罪犯思想动态、行为表现和心理特点,把握罪犯对犯罪和改造的态度。在日常改造中通过对罪犯平常的观察和积累,从中发现蛛丝马迹和一些反常现象,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服刑罪犯脱逃进行准确地预测,对确定有脱逃迹象者,要加强监管控制,采取有重点的防御措施,也可以由其他表现好的服刑罪犯对有脱逃危险者进行包夹。主要途径包括个别谈话教育、心理咨询、会见监听、信件检查、耳目信息员汇报等。

2、掌握罪犯实施脱逃前的一些反常迹象,例如:忐忑不安,食欲下降,睡不着觉;着手准备工具,打探监狱周边情况,观察监控设施分布工作情况和民警上班规律;“不小心”超越警戒线或脱离联号,试探民警反应等。

五、强化防逃意识,时刻保持警惕。

作为监狱干警,要有坐拥“火山口”,怀揣“炸药库”的危机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自觉的防逃意识,并做好思想、心理和行为措施上的各种准备。监狱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会议、培训、现场督查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目前监管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警醒广大民警再强的物防、技防措施也要依靠人,才能发挥其作用和能力,要随时准备应对狱内脱逃案件的发生,杜绝罪犯脱逃隐患的发生。

六、加强对脱逃和预谋脱逃案件的打击力度。

发现有脱逃迹象并证据确凿的,要依监规从严处理。对已经脱逃的,要及时通知有关公安机关,并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将脱逃罪犯尽快捕回,要依法追究其脱逃的刑事责任,以震慑其他有脱逃心理的服刑罪犯,使他们在分析监狱监管力度、脱逃成功比例和被捕回的比率后打消脱逃的想法。

七、加强对监管设施的投入和建设。

监狱要加强物防、技防的投入。除了要对基本的监管设施诸如监狱围墙、电网、监狱大门等进行改造升级和配备安全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需要的警车、囚车、防暴器材和警戒具外,还要改进安全防范手段,采用现代科技提高监管水平。建立有线、无线通讯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用这样既能减轻警察的工作压力,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巩固安全防范能力。

预防脱逃案件发生,需要我们监狱民警不放过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不错过任何监管漏洞,不给罪犯任何可乘之机,只有将脱逃消除了,才能为监狱创造安全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勇权.试论信息技术和人性化管理在防止罪犯脱逃中的运用[J].犯罪研究,2010,4:39-76

2、网络文章http://wenku.baidu.com/view/***20740be1e9b5c.html

篇2:狱内犯罪的防范论文

【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注重教学与学生社会现实和生活经验的联系;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及社会实践来自主获取新知识。力求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对象分析】

近几年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率有上升趋势,这与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薄有关。职中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十五六岁间,属未成年。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前说法活动,发现他们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律现象比较关注。但他们对此却一知半解,所以想通过这次探究活动,让他们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警示自己不能犯罪,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

【教学内容分析】

1.《法律基础知识》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

2.《中学生法律读本》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法律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和未成年犯罪的原因,感受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严重性、危害性,从而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警示自己不能犯罪,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2.教学难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活动法、讨论教学法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电脑、黑板

【前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

(1)未成年人犯罪概况

(2)未成年人犯罪案例

(3)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因(个人原因)

(4)未成年人犯罪的外因(外部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Flash《心中有鬼》——引出犯罪的后果

设问:同学们,看了这个Flash短片,你有什么感想?

总结:人一旦做了违法犯罪之事,不但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而且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主要活动过程

1.小组活动一:未成年人犯罪概况——引出未成年人与犯罪(形式:PPT)

学生用PPT的形式展示小组探究活动后设问:

▲未成年人是指哪些人?犯罪是违反什么法的行为?

其他学生讨论回答后,展示小组谈看法

教师小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

(预设效果:这一学习内容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讨论能清楚学习内容)

2.小组活动二: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引出刑事责任年龄(形式:自编小品)

(小品流程)他们犯罪了吗?

ABC:吸毒者;DE:贩毒者;FGH:被抢劫的人;I:警察。

介绍:ABC三人,A 14岁,B 15岁,C 16岁,品行比较差,常有吸烟,打架等不良行为。

Take1:

有一日,B因被发现打群架,下午4:00被老师带到办公室谈话,4:30分放学时间到了,两个好兄弟(即AC)在办公室门口做手势(意为在老地方等)。然后B就很不耐烦的跟老师说现在都什么年代啊,说话都要说这么久,反正你说什么话我都不听。然后,挥挥手就转身走了。

B到了老地方,见到AC两人在吸烟,闲聊了一会,觉得他们吸烟太枯燥了。就从书包里拿出一包东西、锡纸和打火机,说:“这些是好东西,尝尝吧!”A说:“好,让我尝尝,有新的东西早就应该拿出来啊!” 于是三人就围在一起吸毒。

Take2:

过了几天,C就问B:“喂,还有没有啊?好辛苦啊。”B说:“啊?我现在没有存货,这样吧,放学后我带你去拿货,一场兄弟,我也不想看见你这么辛苦。”

(放学后,AC就焦急的跟着B走)

Take3

3人于是来到B所说的地方,使用暗号进去,见到毒贩D,D说:“既然是有人关照的,就算你朋友价,150元一包,算便宜了。外面要销售250元一包。”AC毒瘾发作,感觉很辛苦,马上给了钱,拿了货就开始吸毒。E收到钱后,喜洋洋地说:“以后要货找我,给你个朋友价。”

就这样,有几次,B帮忙带毒品给A与C。

前几次,AC都还勉强支付得起毒资。但过了一段时间,手头没钱了,毒瘾发作时,难以忍受,就偷家里的钱,后来沦落到抢钱。

Take4:

有一天,AC两人约好,在夜晚的时候行动。到了夜晚10:00的时候,AC到了约定的地

方,开始实行抢劫。他们看见迎面走来三个有点醉意的中年女士,就跑过去,抢走了2个手提包,逃亡时,碰到了一个巡警,当场被捉住。

▲该小组表演后,组长向全班同学设问:①剧中哪些人犯罪了?②这些人当中哪些要接受刑法的处罚?

根据学生讨论回答和表演小组的讲解情况,教师归纳: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1)已满16周岁的,犯任何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应负刑事责任(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减轻刑事责任年龄)

(4)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

(预设效果:①这个知识点比较重要,学生课前如果看书,他们自己应该可以归纳总结出来;②如学生课前没看书,讨论、回答的效果可能差些,教师应随机引导。)

教师深一层设问:据上所知,刑法规定,除8种罪行以外,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呢?

学生回答后总结:一般来说他的监护人要负民事责任,或者送工读学校和政府收容教育。

3.小组活动三:未成年人犯罪的个人原因——警示自我(形式:PPT)

小组展示PPT内容后,引导设问:

▲未成年人犯罪的个人原因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后,展示小组说他们的见解

教师小结:内因是关键,我们要学会把持自我,树立人生努力目标,远离犯罪。

(预设效果:学生对此内容的共同话题会比较多,通过交流,应该能起一定警示作用。)

4.小组活动四:未成年人犯罪的外部原因——抵制不良影响(形式:PPT)

小组展示PPT内容后,引导设问:

▲未成年人犯罪的外部原因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后,展示小组说他们的见解

教师小结:外因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注意抵制不良环境的影响。

(预设效果:学生对此内容容易理解,注意引导其认识和抵制身边不良环境的影响。)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远离不良行为)

(作为课堂学习内容的一点引申,略讲)

一般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公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

5.进行淫乱或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行为

四、小结:

增强法律意识,杜绝犯罪,做知法、守法、用法的现代青少年。

五、课外引申

篇3:狱内犯罪的防范论文

目前,国内开发的纸张抗张试验机对试验过程的控制多数采用传统的机电控制手段,根据《纸与纸板抗张试验机》、《纸与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法》和《恒速拉伸法》的国家标准,此类设备中存在操作过程烦琐、试验精度不高、试验数据保存不便等问题。本文设计出一种纸张抗张试验机调速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不同负载下的恒转速测量。在纸张抗张试验过程中,随着测试纸张的拉伸,试验机夹头上的力是时刻变化的。这导致拖动夹头电机的负载力矩也时刻变化。此外,对于材料不同的纸张,拉伸过程中电机负载力矩的大小和变化率也不尽相同,这就对调速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时变和扰动较大的控制系统,常规PID控制器无法实现满意的控制要求。为了能在这种系统结构下,实现电动机的恒速控制,本文采用了模糊控制与常规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算法。模糊控制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对于时变、非线性的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和鲁棒性,可以满足纸张抗张试验机调速系统的要求。

1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1.1 模糊PID控制器控制原则

模糊PID控制器首先是建立偏差E、偏差变化率EC与PID三个参数KP,KI和 KD的二元关系,通过模糊规则对KP,KI和 KD进行在线校正,以适应不同负载转矩下的速度要求。按照不同情况下的|E||EC|,被控过程对参数KP,KI和 KD的要求,可简单地总结出以下规律:

(1) 当|E|较大时,为了使系统响应具有较好的快速跟踪性能,应取较大的KP和较小的KD,同时为避免系统响应出现较大的超调,通常取KI=0。

(2) 当|E|为中等大小时,应取较小的KP,适当的KD和KI,以保证系统响应速度。

(3) 当|E|较小时,应取较大的KP和KI,同时为避免系统在设定值附近出现振荡,当|EC|较小时,KD值可取中等大小,当|EC|较大时,KD值应取小些。

根据上面的控制规则设计出模糊PID参数控制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

1.2 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

确定E(k)的论域为[-3,3],EC(k)的论域为[-3,3]。将其模糊化为两个模糊变量EEC,两者均包含模糊集{BN,MN,SN,Z,SP,MP,BP},BP代表正大,MP代表正中,SP代表正小,BN代表负大,MN代表负中,SN代表负小,即E={BN,MN,SN,Z,SP,MP,BP},EC={BN,MN,SN,Z,SP,MP,BP}。为节省在线计算时间,它们的隶属函数的数学形式分别选择三角函数。

通过上述规律及经验总结出KP,KI,KD模糊规则表如表1,表2所示。

2 控制算法的仿真及在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中的应用

2.1 采用两种控制算法的仿真曲线

根据双闭环调速的数学模型,采用普通PID与模糊PID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实验。转速环近似为Ⅱ型系统,电流环近似为Ⅰ型系统。系统采用H桥电路驱动直流电机,电机基本参数如下:额定电压为48 V,额定电流为2 A,额定转速为2 500 r/min,电枢感应系数为0.001 H,额定输出功率为100 W,转子惯性为0.000 1 kg·m2,转子阻尼系数为0.000 001 N·m/(rad/s)。由于纸张在拉伸过程中拉力逐渐增大,当拉力达到最大值后会马上减小到零。仿真结构图如图2所示。

根据上述描述,两种算法的仿真结果如下:

将转速设定为2 000 r/min,常规PID的系统响应曲线如图3所示,模糊PID的系统响应曲线如图4所示。通过两个响应曲线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常规PID响应曲线的最大误差为200 r、上升时间比较慢,而且电机运行速度不平稳且波动较大,始终无法保持在稳态值±2%的范围内。模糊PID克服了上述缺点,在超调量很小的情况下仅用1.2 min就进入稳态工作点,测试速度达到了试验机指标要求。

2.2 变转速时两种控制算法的适应性

由于纸张拉力试验机是要对不同的纸张进行拉力测试的,根据《纸与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法》的要求,不同的纸张测试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将速度值改变为1 000 r/min,观察常规PID与模糊PID的仿真曲线,如图5,图6所示。通过比较可得出在变换负载时模糊PID控制器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及时对控制系统进行调整,并能够比常规PID产生更小的偏差和更快的响应速度,重新进入预先设定好的稳态工作点,抗干扰性能要优于常规PID,对不同负载适应性更强。

3 结 论

由于对不同纸张的测试形式不同,以及试验机本身标定的需求,纸张拉力试验机必须具有横转速测量的能力,针对实际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采用模糊PID进行控制。由于模糊PID控制器是根据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与偏差E和偏差的变化EC之间的模糊关系,在运行时不断检测EEC,通过事先确定的关系,利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在线修改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让PID参数可自整定,这使得它的抗干扰能力、上升时间、调节时间、对变化负载的适应性等都优越于常规PID控制器,而且模糊PID控制器能够满足试验机要求精度达到2%的要求,这是常规PID无法满足的。所以本试验机采用模糊PID控制最为理想。

摘要:纸张抗张试验机是检测纸张抗张强度和拉伸率的材料力学设备。为了能使试验机具有更加精确的调速系统,在控制策略上将模糊控制技术与PID有效结合,设计出基于模糊PID控制器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通过Matlab仿真实验与常规PID控制器进行比较,模糊PID控制器的仿真结果要明显优越于常规PID控制,其响应速度、鲁棒性、稳态精度等均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调速系统,模糊控制,PID控制器,Matlab仿真

参考文献

[1]曾光奇,胡均安.模糊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化光,何希勤.模糊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3]王耀南.智能控制系统[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

[4]魏克斯.Matlab语言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何平.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6]李勇,罗隆福.基于模糊控制的直流电机PWM调速[J].大电机技术,2006(2):66-68.

[7]乔维德.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J].江苏电器,2008(12):12-14.

[8]马潮.ATmega8原理及应用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9]陈刚.基于Matlab的直流电机模糊控制系统仿真[J].中国科技信息,2006(8):140-142.

篇4:浅析网络犯罪的特点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网络犯罪,社会工程学,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44-01

前言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简言之,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网络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危害网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目前在计算机黑客攻击中,最重要不是成功侵入主机,而是犯罪分子利用社会工程学清除电脑痕迹,不要让管理者发现被侵入及数据被伪造,成功窃取计算机中所需要的数据进行非法活动。另一类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的缺陷与漏洞,运用丰富的电脑及网络技术,借助四通八达的网络,对网络系统及各种电子数据、资料等信息发动进攻,进行破坏,给用户及社会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一、网络犯罪特点分析

1.网络犯罪手段的隐蔽性

在Internet广泛且虚拟空间中,任何人都可以上网,找准目标时犯罪分子将自己的身份隐藏或造假,运用专业知识,只需要向计算机输入错误指令,篡改软件程序,不留任何痕迹的在短时间内实施窃取或扰乱。犯罪人对犯罪结果发生的时间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且作案范围一般不受时间及地点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到某省、某市甚至某国作案。据调查已经发现的利用计算机或计算机犯罪的仅占实施的计算机犯罪或计算机犯罪总数的5%-10%,而且往往很多犯罪行为的发现是出于偶然,例如同伙的告发或计算机出了故障,用于手工作业的处理业务是偶尔发现的。

2.运用社会工程学

社会工程学是一种与普通的欺骗、诈骗不同层次的手法。系统以及程序所带来的安全往往是可以避免的,而在人性以及心理的方面来说,社会工程学往往是一种利用人性脆弱点,贪婪等等的心理进行攻击,是防不胜防的。网络的发展给企业发展中的电子商务带来了新的生机,犯罪人员运用社会工程学在电子商务平台网站上发布所谓“低价”“免费活动”等商品信息,或以假乱真的网址,一旦网民点击进入,通常都会好奇或者贪婪等心理对其做出回应,导致泄露个人的账号等敏感信息,犯罪分子依此进行诈骗或欺骗甚至侵入窃取电脑里重要数据的活动等。社会工程学的手段并不包含高技术,但因为目标直接针对感性的网民,所以这种诈骗手段依旧存在且广阔分散。

3.犯罪人员的高智能性

计算机的发展带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而生,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犯罪人员不仅有超高的计算机技术知识且洞悉计算机漏洞和缺陷,运用其网络技术对网络系统及数据等进行破坏,窃取所需要的信息。犯罪手段更加专业化,有些犯罪人员为达到某个目标制造高智能性的病毒,将病毒或木马植入网民电脑中,形成大规模的病毒性传染。

4.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世界各国对网络的利用和依赖越来越多,网络犯罪的危害性比一般传统性犯罪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危害更为严重。传统型犯罪限时限地针对某特定的犯罪或者一定范围内的不特定多数犯罪活动,网络犯罪及攻击则可能造成全世界的网络受到破坏,成千上万台计算机瘫痪,犯罪人自身都无法预计或控制其破坏,越来越多网络犯罪活动集中于获取高额利润和探寻各种秘密。2011年12月,CSDN、多玩、世纪佳缘、走秀等多家网站的用户数据库被曝光,导致大量网民受到隐私泄露的威胁。在2012年的Verizon数据泄露调查报告分析中,48%的泄露事件涉及到支付卡信息。

二、网络犯罪的防范措施

1.运用社会工程学原理,防御他人攻击

社会工程学是利用人的弱点,从合法用户中手中套取秘密,因此“人”在整个安全体系中非常重要,需要把“人”这个重要因素放到安全管理策略中去,加强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例如攻击者可以通过利用你QQ资料:手机、邮件、个性签名,QQ-Zone、论坛等信息,很快判断你的事业,心理弱点,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攻击。警惕且抵制网页中的“诱惑”信息,定期培训个人计算机技术,定期更换计算机密码、扫描计算机木马、经常给系统打补丁、对杀毒软件及时升级等工作,培养网络中的心理戒备意识。

使用计算机的“人”在安全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传统观念往往把使用计算机的人与计算机安全策略分离开来,社会工程学正是针对“人”来实施攻击。因此需要提高“人”的安全意识。

在预防利用社会工程学实施的犯罪行为方面,主要是加强保护自我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范意识,警惕且抵制网页中的“诱惑”信息,培养网络中的心理戒备意识,辨认社会工程学的攻击。

2.采取依法治网,提高网民法制素质

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突破5亿,如果仅从技术层面来防范网络犯罪,是不够的,所以,要更有效地防范网络犯罪,还得靠法律,实行依法治网。目前网络上的操作系统以Windows及UNIX为主,这些操作系统或者一些软件多少存在一些漏洞,犯罪人员利用这些漏洞设计了一些攻击程序,并上传到网络上到处传播,危害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在加强自己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同时还应加强网络管理控制,对恶意在网络里传播病毒信息者依法处理,加强部门问联动机制,推进网络安全建设。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应完善起来。大力宣传有关互联网方面的法律法规,使网民依法依规上网。在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重点培养人们的法制观念和提高網民的法制素质。

3.以德治网,宣传网络道德行为

网络的虚拟化带给某些网民生活虚拟,人格虚拟,道德淡泊。网络犯罪低龄化,青少年缺少正确的引导,在好奇心驱使下,做出损害公众的行为。网络监管部门可利用现代信息化建设,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无私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灌输给广大网民,从而提高网民的道德素质,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使网民能健康有意义的上网。

三、结束语

篇5:防范打击盗窃犯罪的调研8.5

针对我县近年来盗窃犯罪居高不下的现状,我对2009年6月30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我县发生的所有盗窃案件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盗窃犯罪的总体情况:

2009年6月30日至2010年6月30日,我县共立各类盗窃刑事案件262起(其中城区立196起,占74.8%;立盗窃摩托车、电动车案件106起,占40.5%),破95起(其中破获盗窃摩托车、电动车66起,占69.5%)。

(一)发案区域和类型:盗窃案件多发在城区,占发案总数的74.8%;案件易发地域多为居民小区、网吧、超市门口。案件类型以盗窃摩托车、电动车案件居多,占案件总数的40.5%。

(二)作案手段和嫌疑人情况:盗窃摩托车、电动车作案手段多为强行破坏车头锁、采用液压钳剪断链锁等;从破获情况看,嫌疑人多为15至45岁的男青年,多为一人或多人多次作案。

(三)破案打击情况:共破获盗窃摩托车、电动车案件66起,占破获案件总数的69.5%。但破获案件大多为积案,多为系列案件、团伙案件,共打掉盗窃摩托车、电动车犯罪团伙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0人。

二、盗窃犯罪滋生攀升的原因及发展新动向:

(一)盗窃犯罪滋生攀升的原因:

1、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影响。客观上,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大量社会矛盾累积,人口流动频繁,贫富差距拉大,无业、失业人员增多是主要原因。

2、社会管理方法滞后。主观上,公安机关等社会管理部门管理措施没有跟进,创新能力差,管理方法简单粗糙,不适应发展迅猛的社会动态变化。

3、部分单位、小区安防设施落后。从我县盗窃案件易发的区域看,我县大多数超市商场、网吧和部分居民小区无物业管理人员和电子监控设备,致使盗窃犯罪极其猖獗。

4、群众防范意识差。一些群众防范意识淡薄,机动车辆乱停乱放,不锁车头锁、无链锁。摩托车、电动车不申报登记,不入户挂牌,也是盗窃摩托车、电动车犯罪不断发生的原因。

5、销赃渠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些车辆维修店唯利是图,非法收购来历不明车辆,拼装拆解后出售。部分群众贪图小便宜购买赃车,致使黑车交易屡禁不止。

(二)盗窃犯罪发展新动向:根据近年来破获的盗窃案件,盗窃犯罪在我县呈现以下新动向:

1、流窜犯罪、团伙犯罪增多。跨县跨市跨省流窜犯罪、团伙犯罪日益突出。例如,去年夏季,我局根据周至警方查获的一辆赃车入手,打掉的李四虎、刘军、吴元龙等盗窃摩托车团伙,破获跨省系列盗窃摩托车案件12起,涉案价值20余万元。该团伙2008年以来多次流窜山西、河南、陕西等地盗窃摩托车,机动性强、成员分工明确、甲地作案、乙地销赃。

2、流动人口、吸毒人员犯罪突出。在抓获的20名盗窃摩托车、电动车犯罪嫌疑人中,外县市人员10人,占抓获人数的50%;吸毒人员2人,占抓获人数的10%。去年抓获的李四虎、刘军、吴元龙、李丁、梁熙雄、陈春友等都为外县人暂住或流窜我地作案。今年在对全县吸毒人员摸排中,我局以毒资来源入手,最终破获了邓志红盗窃摩托车、电动车案件10起,韩苗苗盗窃摩托车、电动车案件4起。

3、犯罪嫌疑人反侦察意识增强。盗窃犯罪嫌疑人反侦察意识普遍增强,四处流动作案,作案后驾车迅速逃离,到外地销赃。

三、盗窃犯罪打防建议:

(一)紧跟社会治安形势变化,不断创新公安社会管理方法。

1、强化信息研判工作,以信息引导打击破案。每月或每旬召开一次警情分析研判会,根据发案规律特点,按照什

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犯罪的原则,组织开展严打整治行动。通过打击现行、治安清查整治,遏制刑事发案,维护全县的社会稳定。

2、改进传统破案手段,加快网上作战进程,网上串并案件,提高打击流窜、团伙犯罪的能力。案发后,要尽快将获取的案件信息上网查询比对、串并案件,要广泛搜集旅馆业、银行、各主要路口视频监控信息及临近县市发破案信息,加强办案协作平台的应用,切实提高打击流窜、团伙犯罪的能力。

3、加强特行管理和吸贩毒人员管控。加强对旅馆、美容美发、歌舞娱乐、网吧及废旧金属收购、摩托车电动车维修业的管理,不定期开展清查整顿,从中发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大收戒行动,对全县吸、贩毒涉毒人员彻底清查,全部录入禁毒系统,严防失控漏管;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强力推进禁毒信息化建设,提升禁毒工作水平。

(二)以组建群众性治安巡逻队伍和落实“天眼工程”视频监控器材安装为主,编织“天罗地网”,构建大防控格局。

1、以“两见警”卡点和农村(社区)警务室为依托,由民警带领群众性治安巡逻队有针对性地在重点时段、路段巡逻,以减少和震慑违法犯罪。

2、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督导落实“天眼工程”视频

探头安装,在城区和人口密集乡镇街道、单位安装探头,在大型商场、超市门口、车辆停放点强行推广安装探头。

(三)强化治安防范宣传,号召群众参与,形成全社会打击违法犯罪的合力。与电视台、电信部门加强联系,每旬或每月编发防范提示和警情通报,公布案件线索有奖提供号码,号召全民参与治安管理。(5

篇6:狱内犯罪的防范论文

【大 中 小】

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关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确立“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进一步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建设和工作举措作出了全面部署。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城乡统筹一体化,拉近城乡距离,提高、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省委将延安市确定为率先发展城乡统筹示范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给全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全面提升检察工作综合能力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战略机遇。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检察机关如何改进工作方法,如何立足检察职能,有效惩治职务犯罪,有效防治和减少我县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依法从事公务人员的职务犯罪,为我县城乡统筹改革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确保城乡统筹一体化经济建设正常有序进行,提升检察机关形象,提升检察机关的公信力。

一、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极易产生的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

按照延安市政府城乡统筹总体方案的要求,在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要实施“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街景改造”、“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任务,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在城乡统筹发展初期,因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衔接不配套等不利因素的存在,因此极易在:①工程建设领域中,工程的审批、招投标及资金使用上滋生贪污贿赂、渎职失职等职务犯罪;②涉农领域,在农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等工程领域,支农惠农专项资金管理上,包括: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专项扶贫资金及医改、社会保障、征地拆迁占用补偿、土地使用权出让、旧村改造中的土地整理,虚报、虚增及资金拨付、管理和发放上存在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职务犯罪;③财政金融部门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材料采购、统筹建设投资资金管理、拨付中的贪污贿赂、挪用等职务犯罪;④土地管理部门,土地开发领域中,对土地整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流转过程中的贪污土地整理中的工程款或收受承接土地整理施工方贿赂,或贪污土地出让费等的职务犯罪;⑤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人员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发生的职务犯罪。具体表现有:

(一)城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工程建设领域

我们通过对近年来查办建筑工程领域职务犯罪案例的调查分析,发现:①在工程建设前期掌管审批“一书两证”的城建部门工作人员利用审批工程建设项目选址、用地性质、容积率等规划事项的职务便利,违法审核有问题的规划方案,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从中收受贿赂,或拖延审批;②工程招投标上将公开招标的项目擅自邀请招标,将工程总额拆分到国家规定的公开招标限额以下,只对主体工程实行招投标,而将大量附属工程、计划外工程和装饰工程不列入招标范围,直接承包给施工单位,从中收受贿赂,或预先设定有利于请托人的技术要求、资格条件、投票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违法违规泄漏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情况和资料,人中收受贿赂;③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监督人员利用监督工程进度、质量等职权向施工单位吃拿卡要;④施工单位为达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之目的,腐蚀施工监督管理人员。⑤工程验收中贿赂有关人员,以便把不合格工程验为合格工程或评为优质工程;⑥工程的设备、材料采购环节中,有些生产厂家、销售商家通过贿买个别采购人员的非法手段,与负责采购的人员进行权钱交易,达到推销质量低劣的材料设备的目的。⑦工程预决算中利用审核权高套定额,从而侵吞建设资金。

(二)涉农领域。在农村村镇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电网改造、饮水工程、沼气利用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领域发生的工作人员插手工程建设审批、招投标等环节中内定中标人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在涉及“三农”的财政性建设资金、粮农补贴专项资金、扶贫开发资金等支农惠农资金分配、审批、管理、发放过程中发生的财政金融部门对惠农资金的截留挪用或贪污或在拨付上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案件;村基层干部在落实惠民政策上,弄虚作假领取直补资金,表现最多的是一些村干部多报、虚报退耕还林面积、粮食直补面积、或虚报医保户、低保户等社保资金的审报、管理、发放上贪污截留挪用,或收受贿赂或滥用职权。

(三)土地征用、拆迁、整理及开发领域

1、通过查办的青兰高速公路征地占用补偿中的职务犯罪案件分析,作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村干部协助政府从事公务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甚至滥用职权,致使国家财产流失表现以下两个方面:①对征地补偿款进行管理和发放,村干部或多或少给村民发了一些,村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得多少,进而将部分补偿款收入个人囊中,或拖延发放时间收受补偿户贿赂,或通过虚报土地面积、虚列征地农户等手段向政府多报征地补偿款,然后冒名或编造假名领取补偿款据为己有;②利用征地补偿中确认、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之机,给附着物补偿户发难,侵占财物,如今年查办的王某、李某二人贪污罪,二人利用村委会组织人员身份,在对附着物赔偿户进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时,以村委会名义向附着物赔偿户索要现金,后据为已有。

2、掌管土地征用权的征迁领导小组中的部分人员,以及协助此项工作的乡镇人民政府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相互串通,把违章栽种在村集体组织土地中的村民个人附着物,依照法律不应赔偿的部分,确认为合法后骗取国家补偿资金。

3、在征地拆迁中,个别国家工作人员及乡(镇)村级负责征地拆迁的干部采用欺上瞒下的方法套取国家资金,主要表现在:①采用上多下少的方法克扣农民拆迁补偿资金;②虚列支出方法私分集体拆迁补偿资金;③利用拆迁丈量、测算和管理、发放拆迁补偿费权利,收受承拆户贿赂后,滥用职权给承拆户多报被拆迁面积,数量,这样势必会造成国家大量资金流失;④管理、发放拆迁补偿费中贪污,收受贿赂或挪用拆迁款;⑤伪造拆迁合同,虚构拆迁项目、虚增拆迁数量或虚增工程款骗取国家资金,或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采取欺骗手段,伪造建设许可证等文书,虚增拆迁面积,虚构拆迁补偿户,收受他人贿赂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滥用职权犯罪。

4、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旧村还田、空心村改造等土地整理及土地使用划拨、出让过程中的职务犯罪表现在:从土地部门对土地整理项目工作流程看,项目的管理基本上是国土资

源部门自己立项,自己监管、自己验收,自己拔付工程款,握有实权的工作人员“一权独大”,一些工程包工头为了谋取暴利,甘愿金钱铺路向土管人员巨额行贿;土地开发利用中,土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将单个建设项目用地进行拆分审批,或违法决定低价招商、改变土地用途,隐瞒建设用地的地类,更改地籍档案违法审批,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发放土地使用证等;或在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而违法采取协议方式等出让手段达到压低或抬高土地出让金价格的目的,从中贪污或收受贿赂。或在土地出让金证估过程中滥用职权,调低评估参数,给国家造成土地出让金过程中,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

(四)教育、卫生等领域

1、在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中,①掌管一定权利的工作人员利用大宗采购公共教育服务设施、文化体育教学用品、辅导资料之便占有资金或虚开、高开售货发票贪污资金,或收取供货方回扣,或滥用职权以次充好,以假乱真;②利用工程建设发包、结算之机,大肆受贿;③利用人事职权进行权钱交易。

2、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中的职务犯罪表现在:①“医药”不分,以药养医,少数医务人员利用开处方的便利,推销药品;②新合疗医革中,虚设或虚增住院手续进行贪污,负责管理新合疗的工作人员对合疗费截留、贪污或挪用;③医药采购人员或领导在药品及医疗器械采购中高抬价格贪污或收受对方回扣,如我院今年查办的一乡镇卫生中心医院院长,在为本院药品采购上,高开药品销货单价,贪污单位公款。

(五)政府物资采购、资金管理领域。城乡统筹发展中,涉及财政金融系统部门在资金管理环节中,利用职务之便,巧立名目、拖延拨付工程款或巧立名目,少拨不拨工程款等方式索贿受贿;在物资采购环节中,恶意拆分项目、限定采购特殊规则、变相指定品牌,逃避采用招标投标方式采购物资,从中收受贿赂,在采用招标投票方式采购物资的过程中,违法向请托人泄漏内幕信息,出具失实或不公正的评标意见,从中收受贿赂;单独或与物资供应商

相互勾结,伪造发票、重复报账、提高材料单价、编造业务,从中贪污;或违法验收入库数量短缺、质量残次、混淆品牌、降低档次的工程建设物资,为物资供应商谋取不正当利益,从中收受贿赂。

二、建立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体系,是遏制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职务犯罪发生的唯一有效途径

党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高检院工作部署,把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纳入了党和国家反腐败斗争总格局,要求检察机关在各级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下,依靠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支持、配合和参与,实现专门预防与系统预防、检察机关预防与社会预防的有机结合,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社会化。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有效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就如何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进程,创新、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机制,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大局。

(一)科学设计和构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机构与职责机制

1、建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联合监督机制。参照西安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和中共纪委关于《惩治、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指导、教育、监督要求》,建议延安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纪工委设置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小组,落实专职工作人员,统一部署所分管行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各系统、单位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办公室,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负总责,其他负责人根据分工各负其责。各系统、各单位要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廉政教育培训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在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岗位和环节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制度,进行监督和制约;如实向检察机关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督促、检查所属单位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及时向检察机关移送涉嫌职务犯罪案件;交流有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信息;使各单位内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犯错误或少犯失职、渎职错误。

2、在县级检察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机构,完善职务犯罪预防机构设置的缺陷。检察机关一直在努力探寻社会化预防的机制和模式,2000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职务犯罪预防厅,将预防部门从反贪污贿赂部门中独立出来,成立了与反贪部门平行的预防部门。基层院由于受机构编制的限制,没有专门的职务犯罪预防机构编制,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一直由反贪污贿赂局代行其职,没有配备专门的人员,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的问题,使我们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客观上影响着预防工作质量。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机构,推进预防工作专业化建设,提高预防工作能力,全面提升预防水平,卓有成效地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为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发挥检察机关在预防工作中的指导监督作用。

3、建立健全预防工作规范化管理机制。由党委政府以文件的方式,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纳入各单位岗位目标责任制中,实行年终考核,对发生职务犯罪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检察机关在党委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小组领导下,发挥指导、教育、监督职能;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进行总结,并在各单位推广预防工作经验;系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宣传、教育和咨询;

统一负责与各单位预防组织的联系,建立预防联席制度,与各单位定期召开职务犯罪预防联席会议,了解预防工作情况;综合分析一个时期职务犯罪发生的特点规律,开展系统预防和对重大建设项目及政府采购等开展专项预防;归口管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检察建议,负责检察建议的审核、编号备案;负责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信息的收集、研究和利用;负责预防统计,评估、考核预防效果;负责制定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规划、年度和一个时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方案;统一掌握检察机关开展预防工作情况,进行系统、宏观预防对策研究,组织开展预防理论研究;负责行贿犯罪档案的建立、查询工作。

(二)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运行机制

1、科学设计和建设、健全职务犯罪预防制度。从近几年我们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情况看,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存在产生职务犯罪的制度环境。例如工程公开招投标制度,虽然有明确的规定,但对违反招投标制度如何处罚没有强硬的制度措施,导致至今仍存在许多单位自行定标的现象,给职务犯罪创造了条件。因此,职务犯罪预防制度体系的科学化构建至关重要,一个科学、和谐、完善的预防制度能够形成“不能为”的制度环境,是职务犯罪预防的关键之举,所以,各单位、各部门不但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我们检察机关还要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与具体单位、部门制定和完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检查制度、监督制度、联席制度、报告制度,实现此岗位权力运行透明化,让权力在规则内运行,消除权力寻租空间,消除重点领域职务犯罪的制度盲点。

2、构建廉政教育体系,培育“零容忍”的廉政文化氛围。要注重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培训,牢牢抓住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行专题性、针对性、持续性的廉政道德规劝,促使从政者产生拒腐“抗体”。各单位要与县预防职务工作领导小组签订廉政责任承诺书;检察机关结合办案,剖析产生腐败的个体心理因素和外部诱因、认识和把握其中的规律,针对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各单位进行警示教育、廉政教育、法律讲座、法律咨询,使廉政教育能够触及受教育者灵魂深处,从而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

上一篇:腊八节的美好寓意下一篇:县财政局农业科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