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察情绪教学设计

2024-04-24

体察情绪教学设计(精选7篇)

篇1:体察情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情绪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对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使学生理解培养良好情绪的重要意义;对事情进行合理解释是消除不良情绪的主要办法。

2、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释自己或别人情绪的能力,建立起控制情绪的初步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不同情绪对人造成的不同影响

2、体察情绪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

通过描述情绪的表现说明什么是情绪;然后说明情绪的两种状况,既而分析不同情绪的外在表现;说明了解自己情绪的途径 ——自己和他人;了解自己情绪的必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P3四幅图片主人公的心理。()()()()

2、根据情绪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把情绪分为()和()。

3、人的最基本的四种情绪是()()()()。

4、我国古语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说法,这说明()。

5、“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谚语告诉我们()。

(二)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下列各题,并在有困难或有疑惑的题号上做出标记)

1、请展示你积累的描述情绪的词汇,并把这些情绪所表达的心理感受分为两大类。

2、通过以上的分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有人认为:悲伤是消极情绪,所以它只具有消极作用;而高兴是积极情绪,所以

它只具有积极作用。你认为呢?

4、联系自身实际,你某时期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对你有什么影响?

(三)合作探究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交流展示

针对合作研讨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重点讲解。

(五)课堂小结

人类的心理世界极其复杂,这也反映在情绪的多样性上。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喜、怒、哀、乐四类。尽管情绪可以分为消极和积极情绪,但却不是绝对的,例如悲痛可以转化为动力,过度长久的悲痛却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驾驭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六)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焦虑不安等,字典里有很多类似的描绘情绪的词汇,这说明人的心理世界是()

A、平静如水的 B、复杂变幻的C、简单纯净的D、麻木不仁的2、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天地呜咽,举国同悲。全国各族人民,化悲痛为力量,加班加点,超常规生产灾区急需物资,为抗震救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说明()。

A、情绪只有积极作用 B、情绪只有消极作用

C、情绪具有双重作用 D、情绪对人不产生任何作用

3、面对着不及格的试卷,小强痛苦极了。这时同桌小华来约他玩,他不耐烦地说:“一边去,烦着呢!”气得小华好多天没理小强,这说明()。

A、积极情绪具有促进作用 B、消极情绪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

C、消极情绪使人缺乏面对困难的意志 D、消极情绪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4、观看一部扣人心弦的枪战片时,会兴奋、紧张;完成一项任务或工作后,会喜悦、轻松;遇到别人误解时,会委屈、伤心,我们的这些感受就是()。

A、意志 B、感情 C、情绪 D、情趣

<二>分析说明题

1、美国作家卡瑟曾患重病,医生预言他存活可能性为1/500,他就经常看滑稽电影,幽默小说,坚持笑疗,病情不断好转,几年后竟恢复了健康。

2、项羽在垓下被困,刘邦让士兵唱楚歌,结果项羽大惊,以为刘邦已夺取许多楚地。楚军的士气由原来的斗志昂扬突转为哀伤、悲凉。军心大乱,项羽惨败。思考并回答:

故事中分别是那种情绪表现?对人有何影响?两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篇2:体察情绪教学设计

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推进人才质量提升

----汽车与物流学院暑期调研回访报告

根据院党委部署及就业指导与校企合作处安排,暑期,汽车与物流学院安排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走进企业、走进学生家庭回访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暑期调研分学生家庭组和企业回访组两大组开展。

学生家庭调研组陈爱云、秦向红等4人前往榆林吴堡、米脂、靖边、延安吴旗、安塞等7县区的10名学生家庭进行考察、调研;企业回访调研组晋淑惠、张翠花、等7人前往阿里巴巴、宁波顺风物流、北京布瑞林洗染服务公司、北京易启惠电子商务公司等6家企业调研回访。

调研组在调研、考察过程中,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们的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及个人学习情况,走进企业考察生产经营状况,与企业负责人和部分校友进行小范围座谈,了解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征求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专业课程设计、实训环节安排、课程内容,就业信息获取、就业招聘服务、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和毕业生的座谈,以及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组了解到了我院毕业生的工作、生活状况,明确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及最新用人标准,掌握了用人需求,同时,向用人单位介绍了

我院2014届毕业生的相关信息,发放宣传推介材料。进一步与相关企业,政府主管部门洽谈了校企合作的有关事宜。

二、通过调研了解到的相关信息(一)从用人单位获取的信息

调研中,凡有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均反映我校学生相比较与同期入职的其他院校学生具有“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基本功扎实”的 特点,整体评价良好。

同时,用人单位还依据各自单位对所聘用学生的使用情况,就学习时间、课程设置、技能训练及综合素质培养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部分学生中出现了吃苦精神下降的苗头,奉献精神也显现出淡化的趋势,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尚待加强,协作精神应予强化。此外,学生对工作环境的关注程度也较以前明显上升。这些都对我们今后综合素质教育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研究课题和工作着力的方向。(二)从校友方面获取的信息:

回访活动获得了校友的高度肯定。凡调研接触的校友均对学院的回访表示感谢,能在远离家乡的他乡异地与专程前来的老师相见使他们倍感母校的关怀。

在与校友座谈中,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与工作经历,对学校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设计与教材选用方面,部分课程存在着所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能衔接的情形,教材内容滞后,未能反映学科或专业

前沿研究与应用成果。课程设置上,理论课偏多,某些专业课安排的时间显得有些靠后,造成提前就业上岗的学生,部分专业课只能学个皮毛。另外,实习、实训环节还比较薄弱,在校实践教学中所接触的仪器设备中,企业很多已不用或淘汰,要实际操作还得从头学起。

2.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及知识结构上应更全面丰富些,教学上建议老师尽可能多下企业锻炼,加强实际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老师不能只坐而论道讲理论,尤其是专业课老师,还应身体力行去操作、示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深,记得牢,学生最佩服的就是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与操作技能的老师。只能照本宣科式教学的老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

3.在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上,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外语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常有应用,不可忽视,应予加强。写作能力,建议注重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与训练;计算机操作能力应关注表格处理如Excel、文档制作如Word文档编辑、演示文稿图形编制如PPT制作的教学与训练,此类技能,不光要会,更要熟练,要精,建议多练习,多举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大赛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外语能力的培养训练方面,理工科建议加强专业外语教学,文管类则建议多加强口语教学训练。

(三)从走访学生家庭所获得的信息

1.家长对我院这种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认真的学生管理工作表示认可和欢迎。希望这项工作能常态化,走访学生的比例可以再大

一些,便于家长和学校的沟通,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校的真实表现;家访也是我院在学生管理方面的一个特色,许多村民都说只见过小学老师家访,见大学老师家访这是第一次。

2.许多家长认为,自己没受到多少教育,希望孩子能在一所好学校里受到良好的教育,改变自身及家庭环境,我们学校能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做得这么细,一定是一所好学校,把孩子放在这里他们放心,走访对提升我院在家长及学生心目中的信誉度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调研过程引发的几点思考与工作建议

(一)部分单位毕业生就业后稳定性差,初次就业稳定率、初次就业起薪点、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空间与拓展等量化指标还不尽如人意,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二)生活习惯差异、学生未能树立长期留守企业思想及专业不对口是就业稳定性差的重要原因。

(三)就业是学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首要问题,走访中,学生家长急切地咨询学生就业情况,找工作是最关心的问题,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交流中发现有些家长对孩子所学专业了解还不全面,对就业期望值偏高,要搞好就业仍需做艰苦的工作。

(四)产业升级将对我院招生、就业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都可成为我院学生就业的方向。学院应在未来专业资源配置上予以考虑。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感受。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我们真诚的希望,通过调研,能为我校校企合作,学生就业及学生教育管理提供

篇3:体察情绪教学设计

杨绛在文末写道:“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的一生无疑是悲剧性的,他的悲剧不仅仅在于病痛中的死去,悲剧的意味充斥在他生活的每一处。文中通过作者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遇到的以及询问到的种种事情来深化老王的不幸。因为关心所以关注。文中交代老王的悲惨除了年龄渐老,未能及时加入蹬三轮车的组织,没有赖以生存的技能和财产外,更大的悲惨在于他孤单惶恐、亲人稀寡;生命垂危,少人同情。于老王而言,任何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平等的对待都足以让他铭记在心,知恩图报。

老王是社会的最底层,靠着活命的仅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而杨绛乃书香门第之后,曾留学于英、法等国,这样如平行线般绝无相交可能的两人,却碰撞出了人性的光辉。而《老王》一文因其干净的文笔,对人性的启发与关怀成为文学作品中一块温润质朴的美玉,于今日之社会现状更具有莫大的意义。

一、语言干净,以己之坦荡体察他人之善良

文如其人,平淡感人。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繁琐的形容。文中对老王不幸遭遇的叙述简洁平实,不饰雕琢。如写老王说自己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组织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又如文中写道:“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他说,住那儿多年了。”我们不难从中看出,老王在掩饰自己的回答,他只是住在那里而已,那儿根本不是他的家。简单的叙述中,老王的生活境况清晰再现,经济的窘迫已经令人感慨,而精神的悲凉更令人唏嘘不已。在对老王害了恶病这一细节上,作者也是以善良之心来揣测老王,她宁肯他是因营养不良而害了恶病,也不愿相信,更不希望这个老光棍是因为在年轻时不老实,做了坏事而害了恶病。寥寥数语,既为老王留足了面子,更把自己善良敦厚之心表现无遗。而离世前夕,谢送油蛋的细节部分更是令人动容,朴实自然的语言能表达最真挚的情感,更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魅力。

二、形象鲜明,用细致入微的刻画感染读者

老王只是杨绛所关心人中的一员,这一社会底层人物身上寄托着作者对身边人的关注。谢送油蛋部分中对老王细致入微的刻画达到惊人的艺术表现力。其中对老王的外貌、神态、动作都作了极为细致的描写。如外貌描写:“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动作、神态描写:来的时候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着脚往里走”,走的时候是“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从这些描写中,读者会仿佛亲眼看到一个垂死的病人憔悴的面容、枯瘦的身躯和僵直的动作,从而产生对老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怜悯。

三、无心插柳,以己之愧怍启迪世人之麻木

阅读《老王》这篇课文,感受最深的应该是善良,反思最多的是自己的愧怍。老王的善良,作者的善良,无时无刻不在敲击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反思自己做得够不够。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为什么在反思的是一直关注关怀老王的杨绛?而那些无动于衷者是否又会忏悔自己曾经的或现在的麻木?如果有了这些,那杨绛的这篇文章就是最大的成功。除此以外,文中还多次文笔细腻地写到了“我”的心理感受,尤其是“我”送别老王时和“我”听到老王死讯后的一段心理描写,更突出表现了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的良知。文中写道:“我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我不能想象他是怎样回家的。”这一段描述字里行间透露出“我”对老王的关心、担心和“我”的愧疚心情。又如末段“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更是写出了杨绛的复杂心态:自省与不安,愧怍与痛楚,无心插柳的自我悔改与反思,深深地刺入了我们麻木的灵魂,令人觉醒。

四、身体力行,一生的奉献践行平等与关怀

茨威格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只要我们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

杨绛先生的人道主义的平等观念渗透于文本中。她认为人生本来是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幸運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了这种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这种高贵的人道主义精神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人格,当自己做得不够时,内心会产生悲酸、同情乃至愧怍。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同情宽容不幸者是俯视的姿态,而愧怍却变成了一种平视的姿态。这是杨绛的自我解剖,也是自我批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2001年,90岁的杨绛用钱钟书和她的作品收入所得建立了“好读书奖学金”,设在母校清华大学,基金已增至近千万元,为268名品学兼优的清华学子颁发了奖学金,而她身居陋室,作协主席铁凝去看望她时,发现她居然还会亲自换灯泡。

钱钟书的弟弟钱钟鲁对杨绛有非常客观的评价:她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她用善良温柔、敦厚无私的灵魂震撼着我们,树起一面旗帜。

篇4:体察民情才能让政策“接地气”

近年来,许多省市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转换角色,以百姓视角开展“接地气、谙民情”民生体验活动,换位感受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查找自身“四风”问题,提出改进管理服务举措,收到了明显成效。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明清时期挂在河南内乡县县衙门前的一幅楹联。在封建社会,一些正直的官吏们都在叮嘱“自己也是百姓”。而近年来,民众对一些干部脱离群众、公信力渐失等苛责不断。一些机关的文件制定得似乎很全面,下级执行也认真尽责,然而真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却远不如想象中那般完美。究其根源,主要是领导干部在出台政策时缺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考,缺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缺乏“躬行自明,身体力行”的务实。

因此,新一届中央领导大力推行了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政策。在中央要求下,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渐多,可谓水到渠成。民众热切希望不妨以此为契机,尽快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政府执政、施政方式从理念转向实际:各级干部在制定政策前,要用平民视角来换位体验,把自己也视作普通群众的一分子,视作政策受众,将切身感受作为考量政策合理性的一个“参考系”。

篇5:体察情绪教学设计

如何做好调查研究,更好地了解民情、体察民意:第一、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第二、从根本上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把身子扑下去,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群众中去,深入一线,体察群众的疾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第三、注意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篇6:体察情绪教学设计

命题人

路宪增

【试题】阅读《百喻经》“入海取沉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意蕴丰富、含意深刻的作文材料。写作的关键是弄懂材料寓意,把握材料主旨,选准切入角度。要做到这一点儿,就需要对材料做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这个寓言原来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有退却之心,如果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果,结果自失大利,非常可惜。为了很快卖掉货物,而将经过一年之久辛苦打捞的珍贵香料烧成木炭贱卖,是因为心情急躁,缺乏恒心、耐心,从而失去了理性的价值判断。

长者子历经艰难,才得到珍贵的沉水,以其“贵”,说明此人知道沉水的价值不菲,只因不能速售,见别人的炭卖得快,便受了诱惑,便烧之为炭,草率处理,才有此暴殄天物的不智之举。

长者子处事态度消极,坐等而无所作为,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他应该主动出击,做广告,多方促销,找适销对路的市场,找最合适的消费群体。

销售方法不对。“市”可以理解为就是街边地摊,货物为日常家用之物,来者多引车卖浆之人,可见此人选择卖点不对。应细分市场,到高档香料市场,到富人聚集之所,因为他所对应的消费群体在那里。也可以认为“市”就是交易场所,百货杂陈,贵贱皆有。这样以来,就无所谓市场选择的对错,而是他还没有遇到真正懂行识货的人,没有遇到伯乐知音而已。贵重的东西非肉眼凡胎可识,所以需要有耐心。

综上分析,可以提炼出以下论点: 1.成功在于坚持

2.坚守价值 拒绝诱惑

3.价值的实现要靠坚守

4.了解价值更要能够实现价值 5.不要妄自菲薄 6.小不忍则乱大谋

【范文】一

坚持是成功的第一步 高三18班孔翠娟

一年执着,终得沉香;归来卖之,价贵没人买,投入火中,烧炭来卖,价低似木炭!究其原因,是什么使价值千金的沉香卖到的仅是木炭的价格,我想这和他本身的浮躁是分不开的,或许只需一天,就能找到买者,可是他却放弃了,是他的放弃造成了悲剧。《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由此可知,做事不可能一帆风顺,由浮躁而放弃必定一事无成;只有心里冷静,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唐僧师徒历经十多年,终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取得真经,普渡众生。一路上,妖魔鬼怪屡屡作祟,可他们从没有放弃,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把十万八千里的路踩在了自己的脚下。取经途中,如果唐僧惧怕了前方的妖怪,如果唐僧看中了取经途中的某个女妖,如果悟空、八戒、沙僧放弃了营救自己的师父,那么他们终不可修成正果。可以说,是坚持成就了他们的佛果。

如果说名著终有一种梦幻色彩,那么自古而来修成一定成就的人谁不具备坚定的信念与持之以恒的努力?谁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自己的选择?

霍金,著名物理学家,黑洞理论的创始人。可是又有谁不知道 他

是坐在轮椅上的仅有两根手指可以活动的残疾人?他用自己的两根手指指向了人类未知领域,填补了人类物理学上的一大块空白,又有谁不知道他21岁就被确诊患了帕金森氏综合症,医生认为他的寿命不长了?可是他坚持锻炼,坚持用知识武装 自己的头脑,创造了科学史上的奇迹。试想如果他当时没有坚持,一蹶不振,恐怕现在谁是霍金我们都不知道,或许某一天翻到他的病历,我们只会为他患了这种罕有的病而伤痛,而不会艳羡他的丰功伟绩。轮椅,禁锢不住一个意志坚定人的目光。(精辟!堪称警句。)

由此可知,只有具备坚定的信念,不轻言放弃,把坚持进行到底的人才可成功。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在学习中,如果同学们努力了一个月没有收到什么成效,又努力了一个月,还是如此,又有多少同学会坚持下去呢?或许只需要再用一个月你就可以取得较大的进步。金子未必能发光,只有你拂去外面的尘埃,一层一层地拂试,才能金光闪闪。如果你放弃了学习,也就是放弃了拂尘,你终究被埋没;只有沉水在心,坚守自己的沉香,才能迈向自己的成功。(一语中的,发人深省!)

【魅力点评】这则寓言含义丰富,可以做多角度理解。作者把握寓言本质,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以旗帜鲜明的立意作标题,开篇引题自然,简明扼要,而恰当地引用《大学》名句,引经据典,增强说服力;论据的选择也别具匠心,先用妇孺皆知的唐僧取经的故事论证坚持的重要性,再用反面假设论证增强说服力,使得论点得到强化;而霍金的例子从现实的角度再次论证了论点;最后联系现实,反复强调坚持

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层层论证,逻辑严密,具有无可驳辩的说服力。(路宪增)范文二

创造机遇 高三18班

吴颖楠

机遇是汹涌河流上的一座桥梁,机遇是溺水者的一只救生圈,机遇是登上峰巅的一架阶梯。机遇不是日常百货,随时都可得到。它是一个行踪不定的仙人对人类发放的救济品。若我们有幸碰到,当然很好。但我们并不都是幸运儿,所以在没有机遇的时候,我们应学会创造机遇,学会给自己建造桥梁,为自己的未来铺没道路。

长者子手握沉香,奇货可居,然而似乎造化弄人,他不逢其时,苦等之下,错失良机,竟至于暴殄天物,实在可悲!机会不上门,假如自己去寻找机会,那又会如何?

唐代大诗人陈子昂年轻时从家乡四川来到长安,准备一展鸿鹄之志,然而朝中无人,以至于四处碰壁。怀才不遇,令他忧愤交加。一天,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见一人手捧胡琴,以千金出售。观者中达官贵人不少,然不辨优劣,无人敢买。陈子昂灵机一动,二活没说,买下琴,众人大惊。他说:“吾擅弹此琴,请明天到敝处来,我为尔等演奏。”次日,陈子昂住处挤满了人,陈子昂手捧胡琴,忽地站起,激愤而言:“我虽无二谢之才,但也有屈贾之志,自蜀入京,携诗文百轴,四处求告,竟无人赏识。此种乐器本低贱乐工所用,吾辈岂能弹之!”说罢,用力一摔,千金之琴顿时粉碎。还未等众人回

过神,他已拿出诗文,分赠众人,众人为其举动所惊,再见其诗作工巧,争相传看,一日之内,便名满京城。不久,陈子昂就踏上仕途,官至麟台正字,右拾遗。他的机遇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许我们会陷入一样的窘境,你能为自己创造机遇,让别人及时认识了解自己吗?

昨天,清华大学生来我班传授真经,其中关林自身的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清华要在校内选出5名学生去参加一个国际讨论会,他也去报了名,但是面试没有成功。因为他普通话不标准,英语方言味重,因而不合格。但他没有放弃,并向领导自称是清华品学兼优的前二千名学生之一,校领导看重了他自信与勇敢的品质,决定了让他参加。他敢于给自己创造机会的做法正是我们每个中学生所要学习的。不放弃,不抛弃,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才能通向成功之路。

当今世界,不但技术发达,而且人才济济,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在持续升温,达到前所未有的白热化。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能脱颖而出,鹤立鸡群?这就需要我们用智慧的头脑,聪明的才智,为自己创造机会,及时地向别人展现自己的价值。唯有如此,我们这颗钻石才不会埋没,才能绽放出它的光芒!

“时势造就英雄,机会成就人才。”让我们为了美好的明天,大胆地推荐自己,学会给自己搭建舞台,让我们的表演去引来伯乐的目光,得到千里马应有的待遇!

【魅力点评】本文独辟蹊径,不落窠臼,以比喻式排比句开篇,张扬文采,有凤头之效,以独特的视角和漂亮的开头给人以思想的启

迪,开篇不俗。陈子昂的例子虽略显冗长,但典型有力的点睛之笔“他的机遇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许我们会陷入一样的窘境,你能为自己创造机遇,让别人及时认识了解自己吗?”,很好地印证了论点;清华学子的事例则更有时代气息和真实感;联系现实的进一步论证,做到了有的放矢;警句作结,收束有力。(路宪增)范文三

守紧你的潜力股 高三17班

梁帅婷

股市险荡,大多数人受不了盘开盘跌,便急于购买或抛盘,而那些面对小起小跌,处之泰然,守紧自己潜力股的人,却往往能巧用时机,大捞一笔。长者子持有沉香这个潜力股,却在不合时宜的时机抛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令人惋惜!同样,人生途中,命运起伏不定,我们同样要像紧守潜力股那样,经得往小得小失的考验,能坚持,将目光放长远,才能有大作为。

如同守紧潜力股那样,经得住小得小失的考验,才能有所作为。刘氏集团的董事长刘赢,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20岁入伍从军,几年的军队生活培训出他超强的耐打击不服输的能力。退役后的他顺利就业,但不甘于在别人手下办事,便同朋友白手创业,在企业有了成果后,不幸的事情发生。合伙人出卖了他,被捕入狱,整整十年的牢狱生活,他的意志力有些承受不了十年牢狱的压力,就开始颓废堕落,整日等死。但他骨子里军人的坚毅和信念唤醒了他,刘赢,你是

军人,你是军人,这不幸入狱怎么能成为你人生擂台上的阻碍,于是,出狱后他东山再起,再难再苦,小得小失都不会影响他的前进,刘氏集团雄立于他的擂台场上,他的座右铭:“人生就像打擂台,不是看你多善打,而是看你多善挨。”经得小成功的迷惑,挨得住命运的拳打脚踢,同样要挨得住时间,岁月的考验,也就是要坚持,才能苦尽甘来。

如同守紧潜力股那样,将目光放长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两代人都熟知的歌手费翔,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将费翔燃烧在星光舞台上,但就在所有年轻人为他疯狂时,他却选择了离开,因为在他心中终有一个神圣的殿堂,便是百老汇。由一个在国内红遍大江地背后明星,一到在美国百老汇无一人识,仅作唱一句词的小配角,费翔无怨;在百老汇一潜就是十几年,他终于成了主唱,是百老汇的主唱。目光放长远,他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名人经历,更有说服力)

经得往小得小失的考验,经得住岁月的考验,乘着长远的目光,走向更大的成功。(照应开头,结构严谨)

【魅力点评】作者以比喻式的标题和开头的类比说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引题简捷,开篇不俗。刘赢的事例紧紧围绕“如同守紧潜力股那样,经得住小得小失的考验,才能有所作为。”来论证,论据典型,收到四两拨千斤的说理效果;费翔的事例进一步论证“如同守紧潜力股那样,将目光放长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两个事例,从不同侧面反复论证,使开篇的论点得到强化,论证结构严密有致。

行文论据的典型新鲜,足见该同学平时注意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技巧的借鉴,这种做法值得提倡。(路宪增)

范文四

成功需要等待契机

高三17班

丁健欢

等待,是生存的重要技能,不会等待就不会生活,不会等待最终只会一无所获。学会在等待中蕴积力量,在等待中涵养锐气,等待有朝一日,喷薄而出,浴火重生,翩然化蝶。

一人入海取得沉水,最后却迫不及待,把沉水烧成木炭来卖。这人还真是愚不可及,鼠目寸光。最终也只得到些蝇头小利,他不懂得等待的智慧,不明白成功需要等待契机。

梅花斗雪,独立寒枝,那是在等待春天; 梨花飘零,花落入土,那是在等待收获;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那是在等待出击; 江河咆哮,一泻千里,那是在等待入海; 孤云出岫,一无所系,那是在等待彩虹;

是啊!大自然的万物都懂得等待,冬去春来,花开花谢,潮涨潮落,都需要等待。但是这种等待,绝非毫无目地,空虚无聊的等待,而是在无言中积蓄力量,在等待中厚积薄发。倘若潜伏的雄狮不懂得成功需要等待的道理,又怎会近距离捕获经过的猎物?倘若沙子在蚌的体内,不懂得价值需要等待,最终怎么会收获光彩闪耀的珍珠?倘若揠苗助长的那位汉子懂得成熟需要等待的道理,怎么会急三火四地

盲干,不仅无事无补,反而颗粒无收,落得个贻笑天下含羞千古的下场?倘若方仲永懂得成长需要等待的道理,何至于江郎才尽过早凋零?姜子牙懂得等待的智慧,终于缔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诸葛亮懂得等待的智慧,终于书写了三顾茅庐的佳话;乔丹懂得等待的智慧,选择合适的时机复出,打造了篮坛常青树的神话;史玉柱懂得等待的智慧,才有了二次创业的崛起。这样的等待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追求,是一种无悔的选择。

十年寒窗,为山已九仞,岂能功亏一篑,三载勤学,贮才方七斗,仍需鸡鸣在五更!即将面临挑战的我们,更要学会等待的智慧,且不可急功近利,炫耀攀比。成功需要等待契机!既然心怀壮志,又岂能在蝇头微利中饱受诱惑不能自拔?我们要像蝶一样,在壳中蛰伏,有朝一日,破茧而出;我们要像沙子一样,在蚌中磨炼,有朝一日,发光闪耀。风犀利,却剪不断雄鹰飞翔的坚韧。即使你背负蜗牛那样的重壳,也要溢满了自信与顽强,沉淀悲伤与沮丧,做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等待再次展翅翱翔!

篇7:体察情绪教学设计

关键词:阅读教学;儿童;想象思维;想象表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4-0030-05

阅读课教什么?小学语文界曾一度热议,成尚荣先生在听了祝禧老师执教的《燕子》一课后指出,在情感的伴随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包括阅读经验,展开想象,“钻”到语言文字中去,“化”在自己的“文化脉管”里…,这是“教什么”的一种正确研究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就着重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想象作为儿童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

想象思维是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创新思维。不难看出,想象思维被旧知、经验所影响,受定势、环境等制约。儿童想象思维与成人相比,有其特殊性,阅读教学中,儿童想象思维在文本、情境、教师等的多重作用下,更具有其鲜明特征。

首先,儿童想象具有收放自如的思维张力。教学过程中为推进文本悟读,我们往往会设计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是对角色进行评价,无论是文本角色还是自身角色,学生们都能自如地穿梭其中,乐此不疲,但凡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抑或是他们臆想中的事物,都能成为他们的话语依据。

其次,儿童想象具有天真灵动的思维跳跃性。儿童的思维表现出跳跃性,其省略的常常是接通媒介的部分或全部,有老师在研究了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中的比喻句后,指出一大区别:儿童比喻句“句子结构相对简单,易于理解,很少出现相似点的描写”。跳跃性让儿童的想象思维显得天真而又灵动,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看似“童言无忌”,实则“童语有味”。

第三,儿童想象的表达具有清晰的事件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想象是具象的,在表达过程中,通常显现出清晰的事件性,如有老师执教《日月潭的传说》时,让学生想象“翻山越岭”的画面,学生的表达多为:我仿佛看到大尖哥、水社姐磨破了脚皮;他们可能还遇到了老虎,被老虎追赶;他们被毒蛇围困住了……他们喜欢通过想象把词、句、篇等抽象的文字表达成故事、生活实在,以此来完成理解,获得发展。

第四,儿童想象的陈述具有极强的模仿性。由于儿童阅历、经验不够,支撑想象思维的已有表象相对要少一些,这就增加了儿童在陈述自己观点时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儿童语言习得本身就是一个选择性模仿的过程,因此,儿童想象思维在表达陈述时易受干预,表现出极强的模仿性。

了解了儿童想象思维特征,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应对策略,一方面,借助想象,实现对文字最宽广的理解;另一方面,更好地呵护、发展儿童自由烂漫的想象思维,求得儿童语言、思维、创新潜能的持续发展。

一、寻找发展儿童想象思维的适切入口

阅读教学中,儿童想象思维的生长点在哪儿?

1.编者观照

教材中有着丰富的调动儿童想象思维的资源,有些资源经过编者的提炼组合,科学系统地形成了系列课后练习,编者因课设练的细节中,不难看出教材对儿童想象思维的观照。试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为例:

有直接指向词、句、篇进行拓展想象的,如《秋天》文后练习:选择诗歌所描写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普罗米修斯盗火》文后练习: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境,说一说再写下来

有借助想象实现对词语、句子深入理解的,如《泉城》文后练习:同写泉水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

有想象思维参与下,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性诵读、描述的,如《九寨沟》文后练习:读读你认为写得特别精彩的段落,看谁读得最传神……

有以想象为抓手引发的对文章学习后续描述的,如《虎门销烟》文后练习: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写一段话……

有运用想象进行迁移,让学生对已掌握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投入周转、得到运用的,如《老师,您好!》文后练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喜欢诗句的理解……

2.课文线索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论述什么知识是语文学科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石头”时说,作为语文教学“石头”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往往黏附在语文教材的课文里,未能清晰完整地提炼出来,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去积极开发、主动研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析透课文中能滋长儿童想象思维的字、词、句、段,甚至是标点等细节,能帮助儿童获得文本领悟与思维发展的双赢。

词语理解中的儿童想象思维。如《小露珠》中有一句:“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对重点词“生机勃勃”进行理解时,有老师巧妙地结合语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植物们会有哪些表现?让学生进行想象练笔,“生机勃勃”一词就不仅仅停留在“生命力旺盛,充满活力”的本义上了,更焕发出一种生命的色彩。词语理解在儿童想象思维中更丰厚,儿童想象思维在情境化的词语理解中更丰富。

篇章领会中的儿童想象思维。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两次写到天游峰的高与险,两次写到扫路人的外貌,两次写到“我”与扫路人的对话,调动起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进行对比联想,学生对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对语言文字的形式和内涵的理解就更到位了。篇章领会在儿童想象思维中更立体,儿童想象思维在前后贯穿的篇章领会中更概括。

思想感悟中的儿童想象思维。如课文《诚实与信任》所要表达的中心观点“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单从字面理解,没有进行文章的教学之前学生已经能理解。但如果只停留在学生所理解的“不说谎就是诚实”这一层面,此文的“例子”作用发挥显然是不够的。笔者在执教此文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推进相机板书:“责任在我(心)、留下字条(行)、电话感谢(口)”。之后小结:“表里如一、心口如一、言行如一,这就是诚实。”这种对“诚实”的深解把整篇文章的内容及表现的思想都贯穿了起来。学生未必能领悟到这一层,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调动起想象思维进行回望、概括,顿悟、豁朗清晰地写在孩子们的脸上。思想感悟在儿童想象思维中更深刻。儿童想象思维在逐层推进的思想感悟中更有条理。

3.儿童需求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儿童的想象思维是无处不在的,他们对感兴趣的话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自觉实现想象。同样,儿童的想象思维是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建构的。

在执教《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时,让学生领悟萧伯纳与小姑娘的临别对话:“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可是,出乎预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原意是让学生们能读出小姑娘的天真纯朴,但学生们读了两段话后便大笑起来,追问之下知道了笑的理由:图画上看萧伯纳这么老。那他的妈妈该有多大呢,不知道还在不在。

可爱而真实的话语告诉我们,儿童的思维受文本插图、生活经验影响。兴趣、直观意象、生活经验是儿童发展想象思维的源泉,认清儿童思维的起点和需求,找到文本理解需要与儿童思维生长的契合点,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实现思维成长。

二、选择促成儿童想象表达的最佳路径

激发想象、发展思维、训练语言,这三者在阅读教学中相辅相成,不断促进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由想象思维的触发到儿童言语的生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思维路径,择取、优化这一路径,能更好地达到想象、思维、语言的同步发展。

1.“化虚为实”

所谓“虚”就是思想感情,所谓“实”,就是景物形象。文学作品中多用“化虚为实”的写法。阅读教学中将文章情感、文字形式等转化为学生能切实感知的具体事物、事件,这一想象思维产生的过程也是学生渐至文本深处的过程。

笔者在进行《诚实与信任》一课教学时,设计了指名感情朗读“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这一句来推进对“诚实与信任”的理解:

指名生1自主读出感动。

师:这是在赞美他人的诚实啊!

生2读。

师:这也是在表达自己的诚实!

生3读。

师:看到他人的真诚,并心怀感激。这也是诚实!

生齐读。

师:小红车的主人们,此时,如果不是电话线阻隔,而是“我”这个诚实的大活人就站在你面前,你最想怎样表达这份感谢、感动,甚至是感激之情?

生3与师握手,师指向黑板上的语句,生有感情读。

生4与师拥抱,师再次指向黑板上的语句,生再次有感情读。

师:虽然我们没有真正地握手和拥抱,但此时“诚实与信任”让我们的心贴得很紧很紧!齐读!

感情指读为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舒适的情感空间,再利用想象达成角色转换,去掉电话线隔阻的情境假设,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为不可触摸的情感增加了实实在在的肢体交流,“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一文章主旨在“化虚为实”“虚实相生”的宽松氛围中实现了更确切的指向。

2.“花动为静”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动”起来了,“活”起来了,媒体的加盟、表演的生成、资料的拓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介入等等,把文本演绎得立体而又多彩,但形式的纷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课文本身的关注,也弱化了儿童想象思维的生成。想象思维的培养需要静思。静思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的记忆表象,衬托想象的背景能在静思中愈发宽广。

我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胡丹老师在执教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多次设计课堂留白,让学生静思文本,展开想象:

一首词是一个故事,结合注释自读,想一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听,(教师范读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首词也是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教师介绍李清照相关生平)国难家恨鞭打着李清照内心的时候,她又时常回忆起——(引读全词)她又是怎样的一番心情?

静的文本,静的环境,静的思考,学生在“静”的氛围中读出了词中的故事、画面。融进了词人的生命里。儿童的想象思维在静思中不断触摸到词的形象、词的质地、词的情趣。

3.“化繁为简”

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教学环节、精简的教学方式、简捷的教学拓展都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深入,儿童的想象思维也因“简”而“丰厚”。

在《诚实与信任》的磨课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的课堂教学优化过程,在体会“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这句话中的“诚实”时,一向喜欢随文练笔的我设计了学生动手写一写留言条的环节,试图一举多得:(1)复习留言条的格式等;(2)明确作者的这张留言条所写内容;(3)熟悉内容中体会“写明”背后的“诚实”;(4)追问为什么不在留言条中写出天气情况和小红车超出停车线等客观原因,再次感受“诚实”;(5)在写与说两种手段运用中训练学生语言。课堂现场却事与愿违,学生疲于纠正留言条的格式;在表达“姓名”与“电话”的过程中故意“别出心裁”等等。目标指向太多,造成了学生理解游离在文本之外,学生的思维在旁枝错节的演绎中显得杂乱无章,表面化地疲于应付。

于是进行了再度设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说说句中表现出的“诚实”;(2)演一演当时情景;(3)再度表演:把作者的心理活动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说出来。再度设计中,目标简洁明确,学生的想象思维紧紧围绕“诚实”这个中心目标,以文本为圆点,不断地拓展深入。

三、设计完善儿童想象表达的合理形式

丰富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是因为有了多姿多彩的想象,对儿童想象思维进行统整,用儿童语言展开呈现的过程中,不能“粗放经营”,需要根据学生思维表达的特点,设计表达形式,做到既有规范,又有发展。

1.活化文本练思维

阅读教学中,紧扣文本提供的儿童想象思维生长点,将文本语言内化、拓展为儿童自己的语言,借助语言的组织与表达培养儿童的想象思维。

句型模仿。提供表达依据,在教师出具的规范语句中不断理清想象思路,使凌乱的想象条理化。如《荷花》一课教学时,引导学生感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中“冒”字的巧妙,有老师设置了这样一组练习:(1)学生表演“冒”的动作;(2)填空:( )地冒;(3)填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地冒出来,仿佛

。表演让“冒”字更形象化,在学生一挺身间完成了对“冒”字的理解:短语填空的出示让学生的理解富有了情感、生命,进而让学生角色不自觉地融合成白荷花角色,化身为物象,以物自揣;句子填空让学生具有前后联系的理解性想象更深入。

情境对话。阅读教学中。合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营造的情境,通过学生与文本、与教师的对话,深入文本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如有老师在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时,带领学生感受“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

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中的大尖哥和水社姐形象时,先让学生表演“挺身而出”的动作,紧接着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

师(指一位男生):挺身而出的大尖哥呀,恶龙非常凶猛,你不害怕吗?

生:我一点都不怕,我的水性很好。

师:可是,去降伏恶龙的这一路很艰险,(指一位女生)水社姐,你能忍受这份辛苦吗?

生:辛苦我不在乎,只要能降伏恶龙拯救日月,再辛苦也值得。

“现场采访”的方式让学生实现了“临时身份”的角色转变,披文入境,学生的想象思维在深入人物、表现人物中得到发展。

2.参与创作炼语言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它为儿童推开了一扇丰富的阅读之窗,引导他们去读更多的书;它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引领,在学习、模仿过程中,召唤儿童不断生成“我”的语言;它也为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构建了广阔的知识背景,在日积月累的同时,再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教材进行,让学生循着课文思路,拓展想象,“二度创作”,既是对课文的内化,也是对所习得的语言的运用,更是发展儿童想象思维的必须。

在教学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后,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进行故事续写的创作,学生们都会紧扣住脚掌、眼毛、驼峰的作用,安排小红马和小骆驼的沙漠之旅,他们凭借自己的经验,知晓了课文与续写故事间的逻辑联系,但很少有老师将这种逻辑联系清晰地呈现给学生。笔者在指导学生续写故事时,设置了一问:骆驼妈妈带领小骆驼进行的沙漠旅程中,课文先写脚掌的作用,再写驼峰的作用,最后写眼毛的作用,这个顺序可以调换吗?经过一番思索后,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刚进沙漠就会感觉到沙子松散,所以先写脚掌可以防止陷进沙子里;走了一段路后,感到饿了,就写驼峰可以贮存养料:旅行过程中遇到风暴的特殊情况,所以就写到了眼毛可以遮挡风沙。因为有了这番认识,所以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情节安排就更加合理了,除了按照书上的情节顺序展开外,有学生就把遇到风暴的情况调至“感到饥饿”的情节前,与风暴抗争之后感到了饥饿,交代出驼峰的作用。也有学生将脚掌的作用贯穿于文章始终:刚进行沙漠旅行时,小红马只感到道路难行:旅行道路越走越深,小红马就感到步履蹒跚,走得很累;到遭遇风暴后,小红马发现自己的脚掌完全陷进了沙子里,很难拔出来了。

威特海默强调,思维是以顿悟为基础的,主张通过整体来进行思维,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应将整体情境呈现出来。想象思维的促成与表达更是如此,正是由于创作之前让学生放眼整篇文章,文本经验加上随之调动起来的生活经验,让再度创作更得心应手,儿童想象思维的表达也更科学合理。

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是一个从无意到有意、从再造到创造的逻辑性、独特性不断增加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教育教学中体察、呵护、培养。要通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去培养儿童的想象思维,从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关于“教什么”的上位思考[J],江苏教育,2009(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4]王龙君,优秀学生必知的N种思维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5]陈阳,“比喻”在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中的运用与区别之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6).

[6]薛法根,重要的是那块“石头”[J],江苏教育,2009(7、8).

上一篇:从研究四个方面入手提高“五种能力”下一篇:灯箱广告牌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