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分类

2024-05-08

社交媒体的分类(精选10篇)

篇1:社交媒体的分类

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刷社交媒体?Facebook前高管肖恩•帕克(Sean Parker)表示,社交网络的建立不是为了让我们更加亲密无间,而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卫报》(The Guardian)深度分析了社交媒体的上瘾机制,现在来看看这篇文章。

去年11月,帕克在费城的一场活动上表示,社交媒体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我们怎么样才能尽可能多地占用你的时间和注意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社交媒体的架构师利用了“人类心理的弱点”。每当你给一篇文章或照片点赞或留言时,帕克说,“这就是我们给你做的轻度多巴胺‘注射’”。Facebook 这家互联网巨头,就建立在这个机制上。

多巴胺是我们大脑中奖励系统的一部分。如果人得到了奖励,就能使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奖励,行为就会做出相应调整。比如说,如果你把洗碗的海绵看成美味的蛋糕,上去咬了一口,发现这不是蛋糕,下次就不会再咬了。从吃不吃零食这样的小事,到满足赌博的想法,多巴胺激励我们采取行动来满足需求和欲望。

上瘾也是一样。每一种上瘾的药物,从尼古丁到酒精,都会对多巴胺系统产生影响,因为这些药物会促使多巴胺的释放比平常多很多倍。这些药物的使用超出了奖赏回路和前额叶皮质之间神经环路的限度,这让人们对多巴胺的刺激越来越麻木。瘾君子使用毒品越多,就越难戒掉。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巴胺的特质被一些科技公司利用作为“诱导技术”,后果就不那么愉快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写了一篇名为《科技有多邪恶》的文章,他表示:“科技公司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大脑中的多巴胺激增,因此,他们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诱导技术’,诱骗我们入局并创造‘强制循环’。”

“诱导技术”的发明是基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研究成果。斯金纳通过研究发现,强化老鼠习得行为的最佳方式是随机安排奖励。布鲁克斯说,大多数社交媒体平台都会创建一些不规则发放的奖励,这是老虎机制造商惯用的手段。“诱导技术”也是脸书、微信等社交媒体成功的秘诀。我们像得了强迫症一样频繁刷新网页,忍不住隔几分钟查看一下朋友圈,就是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收到来自他人的评论和点赞。

虽然人们对多巴胺系统改变行为习惯的能力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诱导技术”对行为的影响才刚刚进入公众的视野。不只是社交媒体,这项技术的运用比我们想象中更普遍。举例来说,一个跑步的应用程序,这个系统只负责给出鼓励,比如一个拉花礼炮以随机的时间间隔出现,但并不是每次用户跑完全程都能拿到。这种营销方式看起来很荒谬,毕竟老虎机的随机奖励是实实在在的钱,而这种程序的随机奖励是虚拟鼓励。但是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这项技术在跑步类软件上已经看到了显著的积极成果,如果厂家能合理利用这个方法,会发现用户跑步的频率平均提高了 30% 。

发现多巴胺和奖赏相关的科学家舒尔茨说,瘾君子之所以上瘾,是因为那些不自然的奖励不会被大脑过滤,而是直接进入大脑,过度刺激,从而导致成瘾。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就丧失了意志力,因为进化并没有使我们的大脑对这些药物做好准备。

对于现在“诱导技术”的应用,舒尔茨有一定的担忧,他表示,现在我们正在滥用这种有用而且必要的信号系统。如果一个软件不断训练人们释放多巴胺的行为,有可能会导致人们再也无法离开这个系统。虽然我们有能力做到这点,但我们不应该这样做。舒尔茨强调,他没有指责科技公司在做坏事,这些公司可能会对这个社会有所帮助,但他对此持保留态度。

以上就是社交媒体的上瘾机制以及它背后的技术应用,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公众号:遇见Sunlemon

篇2:社交媒体的分类

对于社交媒体,我们首先应该理解的是社交,其次才是媒体。对于听众来说,通过社交媒体这个平台,他们和自己的朋友,家人进行沟通交流。而站在企业的角度,社交平台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接近客户,聆听自己客户的声音。但是,现在的企业在社交媒体上开展的一些营销活动,过于主观化,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用户喜欢的。

这里,我先把现在的用户大体可以概括为如下:

1、已经厌倦了铺天盖地的广告,不再信任企业所说的。

2、他们只关注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3、社交媒体中信息来源已经偏向于广大听众,他们也能够产生很多有趣的内容。

4、客户对企业的判断仍然受到大众口碑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并且尽量避免犯几下错误。

1. 对客户不负责任

通过社交媒体,如果你能够从客户那边得到一些积极的意见,那是最好不过了,记得对他们说声“谢谢”。但是,假如客户在你的Facebook的动态墙上提出了投诉,千万不要忽略它们,更不要假装没有发生。否则,那些不满意的客户会在Facebook上与你宣战。两个月前我曾写过一个文章,讲的是由于一个Dell客户对Dell进行投诉,但是Dell没有及时处理,导致这个客户相当不满,持续的在Dell的Facebook墙上进行咆哮,后来,情况演变得越来越糟糕,对Dell的声誉影响很大。这个事件暴露出了Dell对自己的客户并不关心。我想说的是,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包括Dell公司在内的每个企业,无论如何,首先都应用向客户致歉,然后提出解决方案。Tesco在风险控制这方面做得不错。每当一个公关危机得到解决,很有必要罗列一下处理这起投诉的措施。

2. 滥用HashTags来推广自己的业务(HashTags就是##这样的话题标记)

Twitter的hashtags能够让用户方便的获取实时新闻,了解全世界的网友正在谈论的话题,

一些公司通过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处理,来使得自己的产品或是服务与热门的hashtags关联起。(仅管这些hashtags与他们要推广的产品根本没有太大的联系)。聪明的用户马上就会发现这一点—— 一旦这样,将就会对你的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这里有个建议:不要在一个tweet中包含多于2个的hashtags,否则会使得你的tweet看起来毫无重点。一个Facebook用户曾这样描述twitter的hashtags:“some poeple #hashtag #every #word #in #your #tweet! #I #hate #that #so #much!”。另外还有一种滥用hashtags的情况,就是使用##将整个tweet包含起来,例如:#Useonelonghashtagtodescribeyourentiretweet#。这个tweet一看就会让人懊恼。试想一下,谁会有耐心来弄清楚这个tweet到底要表达什么呢?请记住,现在的用户,大多习惯快速的转发,而不会花太多的注意力在内容上。

3. 将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混淆起来

如果你使用一份专业的企业资料信息,那么在互联网上,将获取更多的合法权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你的个人账户和企业账户分开来,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你避免在企业页面上发表一些不该发表的东西。假如你在喝醉酒的时候,就可能会不小心发表一些不良信息。总之,在往企业专页上发表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再三确认。

4. 客户无法获取帮助

很多公司聘请了专门的社交媒体机构来与自己的客户进行在线交流。这里要警惕的一点是,千万不要聘请那些对你公司业务不是很了解的社交机构。因为一旦这些机构无法解答客户问题的时候,客户会质疑你的可信度,不仅仅是对你个人,而是对你整个公司的不信任。

5. 更新信息太过频繁

积极参与社交媒体互动,并不意味着你要频繁地更新信息。如果你过度频繁地更新信息,只会惹恼用户。甚至,用户会把你当作垃圾信息的来源。

6. 局限于一些个别的社交媒体

Facebook和Twitter的上的粉丝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千万不要局限在这两个社交媒体上。想方设法把这些用户吸引至其它社交媒体上。如此一来,企业在客户心目中将显得更为积极,更具诱惑力。

综上,要明确,社交媒体是与客户交流的一种渠道,帮助企业与客户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而不是仅仅充当信息发布平台的角色。除了要确保不犯上文提到的六点错误以外,还要保证人工客服的在线服务。

篇3:社交媒体的四大特点

关键词:社交媒体,人际关系,数据

一、引言

近年来,具有社交功能的媒体颇有取代传统媒体之势。这种基于人际关系和分享文化的互动媒体平台,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并塑造了新的生活方式。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n Sites Consulting对全球35个国家9027名15岁以上消费者进行调查后发布的《2011年全球社交媒体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人在使用社交网络,占网民人数约70%,超过6亿用户每天使用社交网络。

社交媒体以脸书(Face book)、推特(Twitter)、领英(Linked In)、微信等公司为代表。其开发用户的模式以及营销模式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值得各类媒体借鉴。

二、社交媒体的四大特质

(一)把人际关系作为经营重点

与传统媒体不同,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社交媒体具有强大的连接能力,能够极大地把传播触角伸到世界各地的用户中去。基于这个特性,社交媒体重视打造以人际关系网络为核心的传播路径。脸书(Face book)、推特(Twitter)等媒体,善于利用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来建立虚拟关系网络。例如,脸书设置的好友添加功能、好友照片身份识别等,不断地鼓励用户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并把这些联系转移到虚拟世界中来管理,来绑定更多的用户。同时,基于网络用户间的一种分享文化,社交媒体还设计出五花八门的小应用,来增强朋友之间的互动性。例如,脸书的点赞功能和活动发起功能,推动产生更多的关注度,培养用户互动习惯,并与线下活动紧密相连。由此,虚拟的社交圈成了维持现实中社交关系的重要一环。

值得关注的是,在网络世界中,关系即信息,也是传播和营销的核心。在关系网络的营销上,领英(Linked In)表现卓越。它对职业关系网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通过收集真实度极高的用户信息,直接从各层次的职业关系链中进行营销、订阅收费。除了职业圈外,各式各样的关系网所衍生出来的兴趣圈和小型网络社区也是社交媒体精准营销的平台。

(二)用户是内容生产者、消费者,也是传播者

研究表明,在美国,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1/3是从各类分享中开始的。而分享后进行有目的的深度阅读的行为高达70%。许多人相信,朋友所分享的消息和产品比马路上的广告更具有说服力。

读者在传统意义上仅是内容消费者,而社交媒体则打破了生产、消费、传播的界限。用户既可以充当消费者,又可以充当内容生产者(如在脸书上发布所见所闻所想,对某个产品进行点评),同时积极扮演传播者的角色(如转发某篇文章)。而社交媒体本身则弱化了内容生产功能,大多数是平台的提供者,让用户深度参与内容的制作生产,并利用他们自身的人际关系来实现传播。这些媒体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如何吸引用户、提升用户活跃度、黏着性等上。

(三)让数据说话

大多数成功的社交媒体背后都拥有强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支持。社交媒体平台每天都能产生海量的数据。数据处理技术与这些能吸纳大量的用户资料和行为数据的社交媒体紧密结合,能够给商业带来更精准的用户分析和预测。因此,许多社交媒体公司尤其关注数据库的开发运用,分析用户喜好和习惯,计算并预测出消费行为来进行精准营销。

目前,许多社交媒体都能为各类企业提供消费者资料和购买趋势等信息。而未来的趋势,是开发更强大的系统来分析这些数据,并连接到各类消费品牌上。像拥有庞大用户量和点击率的脸书(Face book),非常可能成为未来网上购物的主要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大量的新软件和工具被开发出来,实时追踪多个社交平台的数据,让企业能迅速提升用户服务。例如,国外一款在线互联网内容筛工具Buzzsumo,能让用户了解流行的话题内容和受内容影响的人数。它可以监控多个主要社交平台,包括Twitter、Face book、Linked In、Google+以及Pinterest。

可以想象的是,未来的企业营销活动也许不用推销员满大街跑,只要利用好社交媒体后台的数据,就能够实现更为精准的营销。

(四)注重内容的独特性

回归到内容生产本身,主流社交媒体倡导“人人都可能成为内容生产者”,但实际上在信息泛滥的网络上,分享的内容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关注度极高的社交媒体,内容上很重要的一个卖点便是高度个性化。个性化可以体现在独特的文风和视角上。例如,极受欢迎的微信个人公众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六神磊磊读金庸”等,都是靠着特色极强的写作风格和个性化的审美风格获得大众喜爱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消费时代的用户,讨厌一成不变,讨厌普遍适用的大众论调,导致主流和非主流文化并存的局面。而社交媒体勇于迎合这一需求,如Face book开发了“dislike”的反点赞功能,让用户可以表达出更多倾向性意见。而多元价值观的塑造,甚至是一些非主流价值观的供应,实际上也是社交媒体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的一种策略。

三、结语

当前,传统媒体转型压力剧增,而社交媒体等新型媒体则呈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引领了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深耕互联网平台,挖掘用户核心需求,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应用等,很好地构建起一套线上线下的营销生态体系。这些做法尤其值得传统媒体在实现自身转型时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詹新惠,童诵茹,郭雪.社交媒体的三种路径[J].网络传播,2012(2):42-43.

[2]2013年社交媒体六大趋势[EB/OL].哈佛商业评论,http://www.hbrchina.org/2013-02-03/865.html,2013-02-03.

篇4:社交媒体的机遇新媒体势力

关于社交媒体据Google 2013年调查报告,63%香港人拥有智能手机,年度增长约15%,其中96%用户每天必定使用流动网络,成为亚太区之冠,更有77%用户每天一定携带智能手机出门。

脸书全球有11.9亿活跃用户,香港活跃用户人数达440万,其中240万为每日以流动装置登入。

在香港约533万名网民中,超过70%的人使用脸书,接近20%的人使用blog。

440万脸书香港用户中,占200万是男性,240万是女性。

脸书香港用户中,26至35岁占最大比数。

微信于2011年推出,仅433天,全球用户便突破一亿,至2013年1月,用户已飙升至3亿。2011年底,微信已有18种语言,吸引不同国家用户。

全球各地品牌用于网络推广的预算,将由总支出的5%大增至2014年的20%。

全球百大品牌2012年在YouTube上花费的广告开支,按年升约50%。

篇5:社交媒体的利与弊

如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覆盖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如此,社交媒正快速转变着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方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播渠道和平台。我们可以明显注意到,社交媒体正快速而广泛地渗透进中国企业,成为他们进行营销的有力武器。

根据我自己所在的公司办公空间创新性解决方案供应商雷格斯最新进行的一项全球调查,去年利用社交网络、博客、微博和论坛开发新业务的中国企业不断增长。2010年,有44%的中国企业借助商业社交网络活动成功赢得了新客户。一年后,该比例提高了20个百分点,达到65%。调查还发现,与一年前相比,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使用社交媒体与现有客户保持沟通联络。

社交网络已完全从一种有了更好的工具,发展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大部分中国企业(76%)和国际企业(74%)认同以下观点:如没有社交媒体活动,则营销策略难以取得成功。不过,中国企业(72%)和全球企业(61%)也强调了不同营销媒体之间的协调平衡性,传统营销活动与数码技术营销活动应当有效配合。

以广受欢迎的微博营销为例,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这个工具俨然已经成为各大小企业的新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重金进行微博营销,试图从中寻找出发展的新机遇。在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如果你的粉丝超过1000,那你就是一本周刊。如果你的粉丝超过1万,那你就是一本杂志。如果你的粉丝超过10万,那你就是一份报纸。如果你的粉丝超过100万,那你就是一本读者。如果你的粉丝超过1000万,那你就是中央电视台。由此可见微博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对企业来说,每个微博用户的背后,都可能是活生生的消费者,通过官方微博,企业能够与粉丝进行互动,通过策划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调动粉丝的积极性,拉近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距离,由此取得理想的营销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有61%的受访者表示,如果企业光采用社交网络和在线推销方式,不使用其他营销方式,则不太可能取得成功。虽然35%的企业表示,社交网络方面计划投入更多预算,但这只是少数企业的做法。此外,同样有34%的企业表示不会投资社交网络。两者几乎势均力敌。

调查结果让我确信,社交媒体虽然很流行,但决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社交媒体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难以控制,如同我们无法预测其造成的反响一样。中国是一个例外。中国政府对互联网使用以及社交媒体仍实施高度的管制。不过,中国现在有了人人网,在学生中间备受追捧,现在已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公司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外,开心网主要以白领为目标客户群。虽然这些网络禁止有关天安门事件以及其他敏感的话题,但社交网络正在中国蓬勃兴起。

对于全球企业,网络管制不是一个大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必须人人开通Facebook?我们都要使用微博?我们要求所有经理和管理人员加入Linkedln或类似的网络?合作是现今经营业务的唯一方式?

显然,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不过,我们当然不能效仿原英国钢铁公司的做法: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公司禁止毕业生在上班第一年使用电子邮件,理由是“他们需要把所有时间用于相互交流”!

篇6:社交媒体的分类

后来,Google 推出了企鹅算法(Google Penguin),搜索引擎抓取页面的“游戏规则”完全改变了。企鹅算法是一种新的算法,其目标直指那些通过过分SEO手段提高排名的网站,意在降权那些充斥着广告的网站。

没有了这些投机取巧的方法,市场营销专员怎样才能保证网站获得好的排名呢?利用社交媒体平台!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因为搜索引擎喜欢更新频繁、内容新颖的原创性网站,目前来看,社交媒体是一种极好的手段。

认识社交媒体难以控制的特点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当然希望发布的内容可以得到粉丝的评论、点赞和分享等互动。有人愿意花时间去评论你的帖子和博客, 通过你发布的内容与你互动,这就是社交媒体营销的目的,

不再需要通过反向链接提高排名,因为粉丝的互动就是给你的页面带来了新内容。但是,请明 丝不是那么容易控制的。

因此,建议通过会话,提问,更新帖子等,让客户参与进去,与他们建立互动关系。

给页面增加社交分享按钮

企业搜索引擎优化平台提供商BrightEdge曾经对400多万个帖子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通过最新的社会共享引擎云技术,跟踪用户如何共享、以及如何与社交按钮和链接进行互动。这项分析显示,设置有Twitter分享按钮的网页,与没有该按钮的网页相比,社交媒体曝光率要高出7倍。可见,社交共享按钮可以带来真正的社交流量,提高网站排名,扩大品牌知名度甚至亲和力,最终带动销售量。但是,许多品牌还没有利用这个既简单、又无成本的免费工具。

保持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

网站属于静态平台,而社交媒体属于动态平台,并且不断变化更新。与通常只配一个设计师的网站不同,社交媒体旨在听见人们的不同声音。

篇7:怎么避免社交媒体营销误区的秘决

缺乏社交媒体营销战略

如果一个公司缺乏社交媒体营销战略,那它无论怎样也无法向客户传递有效的信息。而且它与消费者的沟通也必将是脱节与混乱的。所以企业进行社交媒体营销时,必须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特色,一个可衡量的目标,一个社交媒体运行规则,还要有一个定期发布日历。没有这些,你会发现自己只是在盲目发布并且在削弱自身的品牌价值。在一个清晰有效的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的指导下,才能产生有价值、有吸引力、令人难忘的内容,并产生客户黏性。

没有好好进行审核

你是否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过错别字?是否在微博上读过不通顺的句子?草率的编写发布的内容可能会瞬间瓦解企业之前在社交媒体上的努力,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常犯小错误,会让消费者觉得该企业不可靠。所以,在发布内容前,一定要进行审核,千万不要犯些低级错误而造成不好的印象。

缺乏与粉丝的互动

使用社交媒体的人会很高兴看到一些企业的回应。因为他们希望他们是在与一个有情感的人沟通,而不是一个庞大的企业机器。企业对于一些热点的回应可以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和亲密关系,也可以帮助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一个有趣、智慧的印象。

在太多平台创建账号

请不要试图在每个社交媒体上都建立账号!当然,活跃在多个平台是很重要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不应该是在你刚刚成长起步的时候。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在拓展业务之前操作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往往很容易也很有效,但是如果你操之过急,在Facebook、Twitter、Pinterest、YouTube、Instagram、Vimeo、Linedln、Google+、Slideshare、Vine和Snapchat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狂建账号,并且进行疯狂无序的信息轰炸,你只会让自己变得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等到你无力管理这些平台举手投降时,你会看起来更加糟糕。用户会从看上去很愚蠢的公司购物吗?反正我不会。因为这样的举动根本无益于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从而也无益于品牌的推广。

买粉

质量重于数量。企业的目标是为了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而并不应该只关注于数量。成千上万的粉丝数量应该是企业拿时间和精力换来的。买粉可能会造成公众的强烈反感,试想一下,如果企业的真实粉丝发现了企业的买粉行为,他们还会忠实追随企业吗?他们对于该企业的信誉度又会作何评价呢?这会损害企业品牌并对企业盈利带来不利影响。

只是一味地进行品牌宣传,不谈其他

一家企业的社交媒体平台如果只是无休止地进行品牌宣传,会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当然,企业这样做是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曝光率,但是企业还需要提供一些其他有利可图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内容。在这里可以参考一下5-3-2模型,这个模型在保证企业的粉丝忠心耿耿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企业的粉丝量。5-3-2顾名思义,假如企业每周要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十条内容,那么就应该按照以下结构来发布:

5条其他内容,不涉及企业自身。

3条关于企业自身的内容,但不涉及推销。

2条是有趣或者涉及个人话题的内容,从而有助提升品牌的人性化。

没有正确使用标签

在社交媒体上,标签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升品牌的辨识度。标签使用便于企业进行内容强调,可以让更多的人更方便快捷地找到企业发布的内容。然而过犹不及,如果使用过量标签也是一种打扰。因此,确保在对粉丝沟通有益时合理使用标签。

在短时间内进行内容轰炸

篇8:论电视媒体与社交媒体的互动融合

关键词:社交媒体,电视媒体,互动融合

社交媒体是在互联网对现实的渗透影响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兴媒体, 它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它本身的传播形式与其传播的信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 而它的影响力也随着用户的增加与日俱增。

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电视在数字技术出现之前, 曾是最大众化、最具有效力的传播媒介。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 电视媒体的劣势逐渐凸显。电视媒体的信息发布需要时间, 缺乏即时性, 不能很好地满足受众信息实时性的需求。电视媒体作为一种单向传播的媒介, 互动性差, 受众的参与感很弱, 从而也使得电视媒体也无法在第一时间接收来自受众的反馈。此外, 电视媒体信息传播量小, 而这恰恰是社交媒体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而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 其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化、自由化和平民化的同时也日益显露出了自身的劣势。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 人们的话语权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从过去的被动接收变为如今的主动解读, 但话语权的解放又受到民粹主义、网络意见表达情绪化、网民文化水平不均等方面的影响, 使得社交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质量难以保证。然而电视媒体的传播者是专业媒体人, 其所发布的信息相对具有权威性, 可信度更高。

现如今,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日益明显, 电视媒体借助社交媒体成功的合作案例越来越多, 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也常常源于电视直播, 可见, 两者的互动融合已经越来越有默契, 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说这种融合也必然是二者的共赢之道。

一、电视媒体与社交媒体互动融合的意义

1. 社交媒体为电视媒体拓宽传播面

由于目前电视媒体的受众覆盖面较于网络媒体处于劣势, 社交媒体与其互动、融合可以使得电视内容的传播面更广, 当红的电视节目或连续剧在播出后, 除了会有官方微博进行宣传还会特别设置一些微博话题, 方便电视观众参与讨论, 实时分享自己的感受。一旦这些节目的某些场景或名人成为热门话题后, 甚至能让受众在社交媒体上获得电视的相关信息后转而成为电视媒体的受众。

2. 社交媒体为电视媒体提供议程设置

20世纪70年代, 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 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发现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所关注的事件, 了解什么是目前的热点, 从而选择自己的报道议题。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讨论的平台, 能够集纳人们关心的话题, 电视媒体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获得热点信息甚至是电视受众对于自己的反馈, 从而能够更好地制定内容方案和发展战略。

3. 社交媒体为电视媒体增加互动

电视媒体的弊端之一在于其与观众的互动较少, 与社交媒体的融合可以帮助观众不只是单方面的接收电视信息, 同时可以及时反馈自己的想法。摇一摇、微信直播等电视媒体与社交媒体结合的策略改变了电视受众原本与信息的相处模式, 从一昧接收到能够与电视栏目以及其他受众的互动, 信息的传播有了一来一回的两个路径, 并且可以反复,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受众观看电视的趣味性。

4. 电视媒体为社交媒体提升热度

目前各大卫视竞争激烈, 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容竞争力, 各卫视开始从国外引进节目模式结合本土特色推出各种高质量的电视栏目以及一些原创偶像剧, 这些高质量节目以及电视剧的诞生赢得观众追捧的同时也使得他们乐于将自己对于节目或电视剧的观点和看法分享到社交媒体上, 以微博为例, 每天的热门话题板都会有与电视节目或者电视剧相关的话题, 如大火的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以及偶像剧《微微一笑很倾城》, 都常常在微博上引发热烈讨论。

5. 电视媒体为社交媒体提高信息深度

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大多不会经过加工处理, 发布信息的特性是实时性, 然而常常连真实性都不能够保证, 电视媒体在从社交媒体上了解热点问题后可以由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对这些信息进行核实与深度调查, 从而生产出高质量内容。社交媒体再进行二次传播, 对于之前发布的信息进行纠正或是补充。

二、电视媒体与社交媒体互动融合的形式

1. 与直播平台的融合

回顾2016年上半年, 基础设施的发展带动内容生产成本降低, “即时互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这使得直播快速兴起, 一直播、花椒等直播平台刷屏。电视媒体也抓住这一时机, 在电视节目中利用直播平台进行宣传, 江苏卫视的《星厨驾到》就利用直播平台作为竞赛环节的评判之一, 让明星厨师与直播网红共同做菜并在直播平台进行直播, 再根据观看人数的多少进行排名。

2. 与微博的融合

建立专题, 如《我是歌手》、《中国新歌声》这类电视节目, 设置专题页面, 可以实时投票, 节目中也会提示话题鼓励观众参与讨论, 电视节目通过微博平台的互动传播将“共鸣效应”等发挥到极致, 扩大了电视节目的传播广度。同时电视节目官方微博对节目本身的美化以及对节目良好理念的传播, 都对节目进行再次包装, 增加噱头, 从而引发大量关注。

3. 与微信的融合

电视媒体与微信主要是利用微信的摇一摇功能, 摇一摇听声识别节目后进入专属页面, 以前多是回答问题、投票及抽奖, 最近的《中国新歌声》推出微信直播, 也可以摇一摇进入页面后发状态与其他观众进行实时互动。

三、电视媒体与社交媒体互动融合的经验借鉴

1. 把握社交媒体的信息特色

虽然为电视栏目, 但在与社交媒体进行资源置换时就要把握住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快、语言轻松等特点, 发布的内容特色与之相契合并紧跟时下网络语言的使用习惯和潮流, 使得用户在获取这样的信息时很有亲切感和共鸣。

2. 对热点话题具有预测能力

运营团队对节目播出过程中产生的有可能成为热点的话题要有预测的能力, 要借助社交平台进行再发挥, 使节目信息的传播不因电视播出时间结束而中断, 节目中出彩环节的长时间讨论会使节目的影响力更大, 从而吸引更多受众的加入。湖南卫视常常在播出前就会发布预告并自带话题, 并且这些话题真的会引导成为大家讨论的方向。

3. 优秀的危机公关

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可以自由分享意见和观点的平台, 这使得受众的反馈能第一时间被接收, 但反馈中不乏批评或是恶意抹黑, 而这些不好声音的发声者如果数量过多或是影响力过大往往会牵引整个舆论导向。这就需要运营团队有良好的危机应对意识,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三季在开播就遇到了这样的挑战, 拥有近千万粉丝数量的万达公子王思聪就对《我是歌手》提出反对的声音, 而官博转发趣味应对, 最终化险为夷, 还让王思聪为他们的节目宣传买单。■

结语

电视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互动融合是大势所趋, 同时也是二者实现共赢的有效路径和举措。新时期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电视媒体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状况及时调整, 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社交类媒体的优质资源, 提高电视媒体的竞争力。与此同时, 相信这些传统媒体行业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入驻也会为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和发展视角。

参考文献

[1]宋楷蕾.浅析电视媒体与社交媒体的互动[J], 新闻传播, 2014, (6)

篇9:社交消失于社交媒体

这个由谢利图克通过对各个年龄层近百人的调查得出的观点,恐怕很多人不会认同,因为我们享受社交网络带给我们的乐趣;但是也会有同样多的人与谢利图克一样感同身受,与我的家人、朋友的交流越来越少,甚至寥寥数语都嫌费力。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每个人对这种生活方式上的改变的接受程度,如果往遗传学上说,这或许是 “进化”的一环。

正负可能都不是你所要

这有很多现实依据做支撑,比如相比面对面的交流我们更愿意线上交流,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流行,“低头族”越来越多,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朋友同事间的聚会,我们似乎都越来越容易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而持续不断的线上活动,让人们缺少了独处的机会。

但是很难否认,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从互联网诞生之日起,正面负面两种声音一直都存在,过于依赖网络,侵占了学习时间、工作时间,这些都招致过很多负面声音,甚至还有“戒网瘾学校”出现。其实这类负面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和心理的问题。但是在互联网化的今天,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以及对各行业变革的促进,没人可以否认并且被大力推行。事实就是这样,如果100个人赞你,10个人毁你,此时负面的声音就会很响亮,但是当100万个人赞你,这10甚至100个毁你的声音就会被淹没了,所以当局部因果为负面,而在整体因果为正面且越来越正面时,负面观点就会被社会变革的浪潮所抛弃,因“不合时宜”而惨遭淘汰。

不是洪水猛兽哪里来的毁灭?

那么回到社交媒体是否会毁掉社交这一疑问上,能够得出会毁掉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人们沉溺于线上社交的时间过长或者说无时不在;其二则是线下沟通的不顺畅以及线下沟通减少。沉溺时间过长这一现象产生主要是由于,目前中青年人因工作占用时间较多,除去就餐睡觉休息等时间,剩余时间基本呈碎片化状态,移动设备满足了用户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需求,自然而然就造成了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内,我们大多在玩手机、平板等等,而其中社交自然是占有一定席位的,但是并不是首位。

BBDO以及AOL的研究人员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智能手机使用时间当中,大部分是花在因个人兴趣引发的行为上,比如看看娱乐八卦,浏览搞笑视频等等,让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放松,而观点中所提到的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是次于“个人时间”的。也就是说,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每个人在这些碎片化时间内基本上都是想安安静静的做自己。

关于线下沟通不顺畅也就是不善于社交,将这归结于社交媒体这显然过于牵强。社交能力本身受很多个人性格因素的影响,如果本身不善于社交的人,就算没有这些社交媒体,他可能依然不善于社交,除非在教育、工作生活中对其本身性格进行改造,不过这与社交媒体似乎也很难做必然的联系。那么与熟悉的人之间因年龄代沟导致话题变少或者与朋友间因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而导致我们并没有太多话题可谈,这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花心思了解我们在乎的人在想些什么,社交媒体在其中反而可以成为助力,你可以看到各个年龄层的人在关注什么,想要了解什么。这似乎更不能将“无话可说”归咎于社交媒体。

应该说,不能给社交媒体戴上太多社交的高帽子

谢利图克还表示了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这对于青少年的正常的社交观建设与社交能力的养成会产生一些阻碍作用。是否真的是这样呢。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人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而这种技能的养成,除去先天因素外,个人的教育经历,周围人交流沟通的方式都会对青少年在三观未完善的阶段产生一些影响,而社交媒体帮助青少年接触更广范围的人,对其三观的形成有好有坏,这是人生当中必须接受的考验,这种考验就和在电视上看新闻、看综艺节目给人带来的影响一样——有好亦有坏。但是现在你会说电视毁了你的社交吗?

前面谈到“沉溺”一词,这里面和目前人们的心理需求息息相关。线下社交,大部分是属于现代人带着面具生活的写照,做别人眼中的自己,努力完成职业目标而去迎合你的领导、你的客户以及你家人对你的期望,为了能够融入一个小团体而去参加一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活动,简单一句话我们对线下带有“虚伪”色彩的社交感到疲惫和厌倦。

然而在相对比较自由的线上社交媒体上,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当然其中有很多不理性或者偏激的,不负责的言论,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但无疑,社交媒体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的思想更加自由,在社交媒体上逐渐形成了我们的心理舒适区。另外一点,那就是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被理解的需求,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生活的点滴,天马行空的想法,有意思的见解或者仅仅是某一刻的心情,都会很快找到共鸣,并得到分享的快乐。

还有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社交网络这个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各种社交网站、平台、应用层出不穷,甚至1到2年就可以淘汰掉一批社交媒体,而留下来的社交媒体寥寥可数。而使用者往往促成了这种淘汰机制,经过一个峰值之后,用户可能就不会再碰这些社交应用了。所以何必为社交媒体烙印上沉重的标签,其作为一种工具只是体现人们选择的趋向性罢了。

“工具”不是导致结果的主要原因,用工具的人决定着未来

归根结底,社交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或者利用某种工具实现思想交流的活动,而社交媒体只是这其中的一种工具,一种非常高效的工具,就像谢利图克所说,我们目前处于的是与这些新科技“热恋”的阶段,有人说“爱情”可以成就一个人,同样也可以轻易毁掉一个人,这种“高温”的互动,对于社交网络来说是处在1的阶段,而对于人本身,没错,到了0.5阶段,人们站在了十字路口,而选择权掌握在每个人手里。

但无需紧张,就像我们通过书信沟通对生活的体悟,通过电话听到想念的人的声音,如今我们借助互联网表达情感,殊途同归,“工具”不是导致结果的主要原因,用工具的人决定着未来。所以说社交将会消失于社交媒体本身可能是个伪命题,因为人类对表达,对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一个眼神的交流、一句线上的问候同样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温暖。至于那些负面的影响,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交形式不是都会存在吗?

篇10:社交媒体能够创收吗?

关于受众

无论是开通一个新网站,还是在现有的媒体项目中新增社交媒体的特别版块,你都必须仔细思考受众。用户是各种社交媒体网站的根本所在。所以评估如下的事项:你的受众是谁?花些时间来定义你的目标市场所在。考虑如下因素:

人口统计学。何种特征能够描述你的市场,如家庭收入、地理位置、年龄、教育、职业或者家庭构成情况?

消费心理学。你的受众还有哪些其他特性?有没有特殊的兴趣爱好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这些可能和工作有关,像IT业,或者与爱好有关,如手工编织。

行为。用户的在线行为是如何透露出他们兴趣的?他们使用特定的产品或内容吗?他们阅读白皮书或者观看视频吗?

怎样让受众参与进来?

让上传和分享变得容易起来。举个例子,对用户而言,给内容评级或者上传图片比用文字更容易表达自己。

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地参与,它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浏览者会思索,“这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是不是因为参与意味着成为某个网络社区的一分子?获得反馈?拥有一个可以发言的公共论坛?赢得尊重?被聆听,或者某些其他原因?

允许参与者就网站的功能给你以反馈。在网站发展的初步阶段,这非常重要,参与者会告诉你他们想从你的网站得到或需要什么,以及对那些不能发挥作用之处的抱怨。

引入社交媒体时需要考虑的要点

就网站对用户上传内容的最大接受限度,经过谨慎思索后做出规定,为网站管理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程序。ITtoolbox的George Krautzel指出,这必须谨小慎微,不过也并不意味着它需要在你的网站上成为明白的标注。

做好迎接在公众面前失败的心理准备,因为社交媒体需要一定程度的透明度。对于一些公司而言,这可能很难接受。就了解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及你目前所能达到的程度而言,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洞察有关变化的发展。随着网站的发展,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化和挑战。社交媒体并不会“建造了它,人们就会到来”。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才会培育并且保持网络社区的扩展壮大。承认构建社交媒体网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需要不断地测试新的方法以改进网站。按照Spiceworks的Jay Hallberg的说法,至少需要三次以上的尝试,才能够令每个职能体妥当运作,

不同的盈利模式

社交媒体提供了多种盈利模式,包括:

广告。社交媒体,尤其是针对利基市场或B2B市场的,提供了利基营销的机遇。在广告商机中:Banners、赞助、销售线索生成,以及行为目标营销都可以直接或者通过第三方出售。

订阅。订阅可以以许多形式出现。例如,它们可以成为附加功能,如LinkedIn的做法;或者它们可以令平面与网络的界限不再那么区分明显,像Engeering News-Record网站一样。

其他的盈利方式。即使面对社交媒体目前的发展以及强大的网络广告市场,许多公司仍未完全开发出可做的选择,如收入份额或附属收入,研究销售以及数据销售(不泄露私人信息的情况下)。

测量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许多市场营销人员还在使用老办法来评估一场营销推广战的影响力。就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因为他们喜欢让不同推广中的评测标准保持一致,并且这也是他们所了解的方法。但是另一个方面,不那么传统的方式也很重要。在这些重要的因素中你必须考虑到的是:

页面浏览率。这是一个既定的指向标,可透视出你对社交媒体所作的努力。

用户参与。这可以依据网站停留时间及发生行为来做测评。例如,每天新增多少条评论或图片?每周呢?每月呢?参与到这些版块中去,用户在你网站上停留的时间有没有增长?

广告商的互动。网站能不能令广告商参与到消费者对话中?媒体实体会顾虑到广告商将得到负面的消费者反馈,但是对话已经发生了,考虑到这些看法就很重要。这些更新的形式让广告商们能够记录下这些迎面而来的事项(公共论坛除外)。注意:对于迄今为止,与读者仍然只有单向交流的编辑部门成员而言,这些也很有用。

收入。与往常一样,评估收入以及正现金流是任何推广战的关键性因素。

成本。追踪由这些工作所产生的成本很重要。记得从广义上来考虑成本,因为这可能和你许多组织所在的地域 。

在你的网站上增加社交媒体可能是个很艰难的决定,最重要的一步是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枯燥无味的网站而言,社交媒体并不是权宜之计。但是许多网络营销人士发现,就扩大接触面、建立联系、向消费者学习,当然,对,还有带来新利润而言,它们是强大的工具。

相关链接:什么是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它具有以下特征:

上一篇:父母对孩子寄语下一篇:校园垃圾分类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