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社交环境

2024-05-02

新媒体社交环境(精选十篇)

新媒体社交环境 篇1

社交网络的出现, 可谓新媒体时代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 因为新媒体的一个极大特点便是自媒体的盛行。当单个的人也成为信息发布的主体时, 信息发布的方式、内容、渠道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主流媒体报道突发新闻的速度再无法与现场的目击者们实时发布的微博进行匹敌, 人们开始乐于从微博、facebook及人人网的个人主页上寻找主流媒体通常不会报道的细节和背后真相, 为广大网民所知的可能并不仅仅只有来自媒体的声音, 一个普通人的言论也可能被转发成千上万次而一夜为世人所知。这些新特点颠覆了数百年来媒介传播的传统, 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信息传播的积极性,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利用社交网络进行的犯罪激增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英国警方每隔数十分钟就会收到一起与facebook有关的报警。仅在2011年英国便发生了12300起与facebook社交网络有关的犯罪, 包括谋杀、强奸、绑架及诈骗等。

社交网络用户一旦将个人资料等提交到社交网络这个虚拟世界, 就可能遭到犯罪分子的“盯梢”。网络犯罪并不只局限于与被害人存在一定关系的人群中, 有些犯罪分子与受害人之间可能从来没有任何联系, 但他们会根据社交网络提供的资料选择受害人。例如在四川成都青白江区大湾镇, 就曾发生一起绑架案, 起源正是家长把儿子获奖的照片发到微博上“晒幸福”, 不小心泄露了儿子的班级信息, 招来绑架之祸。

还有一些犯罪分子会使用社交网站了解到受害人的手机号、信用卡信息等相关资料, 再利用这些信息办理信用卡或以受害人的身份进行其他金融犯罪活动。更有甚者, 罪犯会随时监视你的生活, 通过社交网站的LBS功能和用户发布的状态、照片、日志知晓目标受害人的家庭住址、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 之后趁其不备, 将家中财物洗劫一空。

二、云计算大趋势下用户安全得不到保证

2007年, 一个称为“云计算”的概念首次被Google提出, 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随后, 这一IT技术风暴席卷了整个IT界, 为全球IT界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变革。

云计算是新媒体时代信息几何级增长所必将进行的改革, 它不同于现有的以桌面为核心的数据处理方式和应用服务都在本地计算机中完成的使用习惯, 这些处理都将被转移到“云”中, 从而我们获取信息, 分享内容和相互沟通的方式随之发生变化, 于是, 虽然云的应用和推广已经势在必行, 伴随而生的客户的重要数据和应用服务在云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警惕。那么云计算到底存在着哪些安全问题呢?

1、在技术方面, 按照Google的理念, 如果云计算得以实现的

话, 那么未来人们在本地硬盘上几乎不保存数据, 所有的数据都在“云”里, 一旦发生由于技术方面的因素导致的服务中断, 那么用户只能束手无策。

2、“云”对外部来讲其实是不透明的。

云计算的服务提供商并没有对用户给出许多细节的具体说明, 如其所在地、员工情况、所采用的技术以及运作方式等等。

当计算服务是由一系列的服务商来提供 (即计算服务可能被依次外包) 时, 每一家接受外包的服务商基本上是以不可见的方式为上一家服务商提供计算处理或数据存储的服务, 这样, 每家服务商使用的技术其实是不可控的, 甚至有可能某家服务商会以用户未知的方式越权访问用户数据。

而且, 虽然每一家云计算方案提供商都强调使用加密技术 (如SSL) 来保护用户数据, 但即使数据采用SSL技术进行加密, 也仅仅是指数据在网络上是加密传输的, 数据在处理和存储时的保护仍然没有解决。尤其是在数据处理的时候, 由于这时数据肯定已解密, 如何保护, 很难解决, 即使采用进程隔离类的技术一定程度解决了, 也很难赢得用户的信任。

上述问题是新媒体环境下所引发社会问题的两个小小侧面, 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足以说明虽然新媒体的盛行是科技来源于人性的体现, 但有时候, 科技又有意无意地利用人性, 甚至无情地嘲弄人性。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引用在这里十分恰当:“浪漫主义者主张摒弃物质文明, 亦误以为物质文明能使人性堕落, 不知物质只是人性利用厚生之工具, 病根在人性, 不在物质文明;石斧石箭杀人之效果不如原子弹, 然而用石斧石箭之原始人与用原子弹之文明人, 其存心一也。”

三、预防措施

不过, 既然我们没有办法控制人性的进化与发展程度, 在技术上对上述情况进行必要的补救则自然成了必要。对于上述情况, 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提供建议。

1、社交网络与隐私权限设置

作为商家, 在开发产品时, 也应建立相应的安全机制, 如添加识别、过滤等功能, 将类似广告、诈骗等信息直接拦截。

而用户则应注意社交平台上的账号隐私设定, 不要随意公开自己的状态及外出旅行的信息;对社交与微博平台的好友名单要谨慎过滤, 不轻易接受来路不明的交友邀请;在网上分享个人事情时, 需先考虑这些内容会不会构成自身或身边人的安全威胁;安装具有信誉评级功能, 及社交网络防护功能的网络安全软件, 可防范网络犯罪与恶意软件的侵扰。

此外, 还应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也是防范科技被不法利用的有力工具。

2、云计算中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1) 对保存文件进行加密。加密技术可以对文件进行加密, 以便很好的保护数据。这样即便数据上传到别人在远处的数据中心时也仍需有密码才能解密。

(2) 使用信誉良好的服务。建议使用声誉良好的云服务终端, 它们多重视自己的声誉, 不会拿自己的品牌来冒险, 任由数据泄密事件发生, 也不会与营销商共享数据。

(3) 考虑付费模式。收取费用的互联网云计算应用服务商可能比得到广告资助的那些服务来得安全。所以在选择存储环境时, 首先考虑付费存储。

(4) 阅读隐私声明。在将数据存储到云计算环境中的时候, 一定要阅读隐私声明, 绝大多数的用户是选择跳过阅读而直接在同意选项中划勾的, 而几乎有关互联网应用的每项隐私政策里面都有漏洞, 以便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共享数据。仔细阅读隐私声明, 可以确定应该把哪些数据保存在云计算环境, 哪些数据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中。

每一项伟大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都伴随有各种状况的产生, 无论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 总是其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新媒体”之所以到现在还未有完整准确的定义, 也是因为其仍处于成长的阶段, 而身为这个时代的人, 能看到其发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并可能在今后的日子里见证自己的预测或建议变成现实, 本身就是一种幸运。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 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用来进行社交网络的个人展示, 同时, 信息的获取渠道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主流媒体不再是主导和控制舆论的唯一渠道。这极大的改变了数百年来信息传播的方式, 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 个人作用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提升。但同时矛盾也开始逐渐凸显。本文只选取其中尤为突出的关于社交网络的犯罪及用户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 分析现状, 讨论社交网络犯罪的成因及发生方式, 针对云计算的储存方式提出用户安全性的质疑, 并在第二部分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笔者个人的见解。

新媒体社交环境 篇2

——以《化妆知识》课为例

小组成员:王立耕、潘文豪、黄婧、吴巧兰、刘晓军、马颖琳、莫珊珊、谭成亮、武柏川、谢云峰、谭礼和、刘凯、舒捷、余庆、冯普、肖秋兰、肖娜娜、曾德、何保新、陈宏懋、余瑞、张红霞(合计22人)

指导老师: 谢幼如

教学内容:《社交礼仪》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的素质修养课程,其中“化妆知识”更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是实用性比较高的内容。恰到好处的化妆、得体的妆容使自己增添信心。化好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了解化妆方法,更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应用自如。

教学对象:高职院校二年级学生,女生为主

学生特点:

 已经通过网络、书刊等途径获得化妆方面的初步知识。 动手能力强,喜欢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 爱美、爱打扮

教学目标:

1、掌握化妆的分类及特点,不同场合所需要的妆容;

2、掌握基本化妆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技巧;

3、掌握化妆的基本步骤;

4、熟练掌握裸妆、工作妆的上妆技巧;

教学网络环境与资源:

1、PPT介绍、展示

2、多媒体video播放

3、实物投影

教学活动:

1、情景创设,师生互动

 视频一:街道上,不同妆容 “美女”的展示      问题:喜欢/不喜欢哪个“美女”的妆容?为什么? 视频二:同一场合中,不同的妆容,所带来的效应 问题:为什么会带来不同的效应? 视频三:展示几个不同化妆效果的人

问题:请辨认出她们的职业或准备参加什么活动?

2、展示课件 学习课堂内容 1)师生讨论

 内容:教师提问,学生根据课前获得的知识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出化妆的分类及特点,不同场合所需要的妆容、基本化妆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技巧。

 目的:开始学习本课的主要内容

过渡问题:

① 同学们平常有化妆吗?经常化妆吗? ② 大家从网上了解到化妆有哪几个步骤? ③ 妆前妆后有哪些工作要准备?

2)利用PPT展示化妆的步骤、技巧 基本上妆步骤:

1、防晒隔离霜

2、饰底乳

3、粉底

4、遮霞

5、定妆

6、睫毛膏

7、修容

8、唇彩

3、示范教学

1)模特示范教学

 内容:在学生中找出几个脸型不同的学生,并指出她们在上妆时注意的地方

 目的:让学生了解不同脸型的优缺点,及上妆技巧 2)老师现场展示;

 内容:老师现场展示基本化妆用具的使用方法;  目的:加强学生对技巧的掌握。

4、学生实践 教师指导

1)学生分组练习,老师从旁指导;

 内容:2—5人一组,其中一人做模特,其他组员分工对模特进行上妆,老师从旁指导。

 目的:让学生实操各种理论及技巧。2)展示 “成品” 小组点评;

 内容:组员展示自己的成品,先分析“作品源”的优缺点,并指出希望通过化妆改善的地方,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优缺点。

 目的:让学生了解自身化妆技巧的不足之处,勤加练习,提高技能。

5、学生小结 教师归纳

1)各种化妆用具的使用要点; 2)几种主要脸形上妆技巧; 3)不同场合的妆容要求;

4)教师、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文员、秘书等职业人员的上妆特点。

6、教学评价

作业:下次上课前给自己化一个职业妆,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教学流程结构:

1、通过PPT、实物投影等多媒体的协助,介绍各种化妆类型、化妆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2、播放video,学生通过观看video,了解基本的化妆步骤,裸妆、工作妆的上妆技巧;

3、老师请同学做模特,亲自示范基本步骤及基本技巧,并强调重点;

4、学生分组练习,老师从旁指导;

5、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6、请其他同学点评有缺点;

7、老师点评优缺点,并再次强调技巧要点。

教学评价:

社交媒体,企业营销新战场 篇3

前不久,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德勤在报告中指出:2011年,以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形态让营销的精准性得到空前突破,2012年将是企业社交网站的爆炸年,社会化媒体营销将受到企业空前的青睐。

交媒体,企业营销新锐平台

社交媒体营销就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百科或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媒体来进行营销、销售、公关、客户服务的维护和开拓的一种方式。一般社会化媒体营销工具包括论坛、微博、博客、SNS、Flickr和Video等。社交化媒体有五大类:(1)社会关系网络(代表:开心网、人人网、Facebook、Twttier等);(2)视频分享网络(代表:优酷网、土豆网、YouTube等);(3)照片分享网络(代表:Flickr、uutuu等);(4)即时消息新闻共享网络(微博、博客等);(5)社会化书签(代表:Delicious等)。

调查显示,美国超过百人的企业中,约有80%的企业已经在利用社交网站做不同形式的营销活动了,包括品牌塑造、客户服务、产品服务展示、促销、公关、整合线下活动、电子商贸等。美国企业利用社交媒体做营销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甚至很多已经把大部分的推广预算放在社交媒体上。

社会媒体网站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而且中国网民在网上内容的制造和消费方面十分活跃、主动,他们不仅在网络上观看视频、阅读内容和下载图片,他们还是积极的内容创造者,比如发表微博、在论坛评说、上传移动图片和分享内容。在美国,有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等网站,但中国的3亿多网民还是更喜欢本土的社交网站,如拥有庞大注册用户的开心网、人人网、博客、优酷、QQ以及无数的在线论坛、微博、微信等。

社交媒体营销有何独特之处,能为企业带来哪些益处。

1.更大量营造企业的网络曝光度、增加网站流量。企业应用社交媒体,可以在社交网络、微博、博客等拥有海量注册用户的社交媒体网上发布相关的服务信息和产品资讯,利用社交网络上的粉丝关注效用和社群效应,增加企业产品与服务信息在社交网络上的曝光量。企业也可以通过在自己的官方网站或垂直门户的资讯频道上建立自己的社交网,发布有吸引力的信息,然后通过关键词搜索,由搜索引擎带来相关的流量和点击,并吸引大量用户注册。

2.创造高质量的销售机会。包括食品、零售、旅游、金融等行业的许多企业在Twttier、Facebook上的成功应用已经证明了社交媒体对销售的促进作用。在美国,许多知名企业都通过FacebookAds发布产品消息、利用网络下载优惠券、在微博上发起与产品有关的话题、关注感兴趣的客户,并结合邮件和博客营销,带来大量的销售机会。在国内,马云称今年最重要的三件大事之一,就是将淘宝全网SNS社交化,凡客诚品也推出了购物分享社区“凡客达人”。

3.有效减少营销费用开支。这是因为社交媒体有着其他传统媒体所不可替代的传播效应。一方面社交媒体网络的开放性吸引了大量的注册用户,另一方面有关产品与服务的信息可以利用性价比高的社交媒体网络以更快的速度传播。若企业能够将社交媒体与视频营销、病毒营销结合起来,能够达到出乎意料的营销效果。

4.挖掘更多志同道合的业务合作伙伴。社交媒体在吸引个人用户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统计显示,美国有70%的企业利用社交媒体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这也给许多企业提供了合作的机会,通过社交媒体来认识、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推进销售。

据调查,在美国,约有30%的IT企业用Facebook来做广告宣传,约有47%的IT企业认为可以通过在Facebook投放广告带来业务;约有28%的IT企业说Twitter能够给它们带来效益。

由此可见,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还是有相当影响力的,大约四分之三的美国IT企业表示要更多的参与社交媒体平台,而半数没有在Facebook上做广告的IT企业则表示要在2012年进军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必将成各类厂商营销的新战场。

业如何进行社交媒体营销

作为消费者的新聚集地——社交媒体,其高影响力、高精确性、高性价比备受企业推崇,因此如何借势新锐营销平台再上一层楼,已是如今营销模式越来越同质化的企业新战略课题。

用社交网络进行有效的产品文宣

社交媒体营销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在拥有海量注册用户的社交媒体网络上发布产品、服务资讯,利用社交网络上的粉丝关注度和社群效应来增加企业产品的曝光量与知名度。

助社交网定位忠诚客户,寻找意见领袖

只要企业产品没有质量瑕疵,就会有人喜欢。因此需要了解消费者的活动范围,是否喜欢企业产品,可不可以给他们提供额外优惠,并鼓励他们向朋友群或者社区分享购物经历。如果企业产品的消费群里有意见领袖或知名博主、有影响力的人,一定不要忽视他们,可以跟他们商议比较深度的合作,争取通过他们的公信力和分享来扩大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以此引导、推动社会消费。

续推广有效的促销活动

无礼不成局,无礼不成销。任何没有礼品、赠品、抽奖甚至折价的营销活动都很难在竞争残酷的市场中胜出。有效的促销活动加上新营销模式,往往能让企业逆势突围。

从微博到SNS社交媒体,越来越多的国内领军品牌开始尝试新媒体时代衍生的新营销方式,那就是和消费者精准、深度的接触。

一般借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活动的组织者往往会在促销刚开始时进行一系列的促销推广,但促销活动一段时期后就鲜有继续跟进,造成了虎头蛇尾的情况。所以保持促销适度的平衡与持续力是很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相关赠品、抽奖等促销活动都必须为参与者提供较为适宜的条款和参加条件,在微博等社交网上也同样如此。微博上类似“转发有奖”大受欢迎的原因就在于无障碍分享和现实性,使促销信息可以更为广泛的转发。

网友一份惊喜与关怀

在关系紧密相连的社交网络王国里,心情愉快、觉得自己被关心重视的顾客网友更倾向光顾企业所在的社交网、官网,并乐于向朋友推荐企业的产品,这样就可以达到口碑营销的效果。因此在网友生日时候,可以送给他们一份祝福,过年过节可以给老顾客一张明信片,给消费者网购的邮包里面多放一份额外的小礼品,也可以鼓励网友分享他们的购物经历,并给他们优惠价格,甚至在网友购物发生不愉快时,利用社交视频网络进行赔礼慰问等。

交媒体营销,国内企业应做足功课

美国企业利用社交媒体做营销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甚至很多已经把大部分的推广预算放在了社交媒体上,成绩斐然。然而,时下中国企业却并没有好好重视社交媒体,仍将其放在传统媒体营销之后,也并没有努力实践、实施社交媒体营销。国内许多企业营销人员甚至不知道社交媒体营销为何物,更别说如何进行社交媒体营销。零点调查机构数据显示,社交媒体营销在中国还只是“星星之火”,大部分企业对它的成效都十分“怀疑”,而最致命的就是许多企业老板也不懂,即使有些较为先进的企业,也只是把社交媒体营销当成是公关的一部分。在营销模式越来越同质化的年代,企业就很难借势新锐营销平台再上一层楼了!

新媒体社交环境 篇4

(一) 信息获取多元化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向我们揭示了,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 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媒介技术的发展, 为我们提供了多元获取信息的平台和途径:纸质媒体的深度报道、横向纵向解读, 电视媒体的声像一体化呈现, 网络媒体的突发事件快速大范围传播, 用户信息反馈并与多种媒体互动参与二次传播等。信息获取方式的多元化, 使我们广于倾听多种声音, 助于做出客观理性判断。然而大量的信息洪流滚滚而来, 也容易造成真正有价值信息的淹没和谣言传闻的滋生。

(二) 信息传递碎片化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 框定了140字的传播权限。信息的爆炸式增长, 缩短了受众对信息的接收时间。短小精悍、辛辣反讽的箴言警句针砭时弊, 广受好评。片段式的信息传播不要求完整事实, 及时及报, 动态发布契合受众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心理渴求。以上四点, 均造成了信息传递的碎片化。正是这种碎片化传播, 进一步调动起受众的积极互动性, 并逐步拼凑相对真实的场景及画面。

二、社交媒体环境下, 媒体行业生态环境特点

(一) 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态势

新媒体, 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兴起, 分食原本属于传统媒体的广告主和普通受众。“传统媒体将死”、“纸媒消亡”甚嚣尘上。传统媒体不得不积极寻求转型突围之路, 以便在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今日, 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二) 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态势

突围之路无异于新中国的民族独立复兴之路, 借鉴“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模式, 传统媒体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积极学习仿效社交媒体, 在守住自身固有“权威力”、“公信力”、“品牌力”的前提下, 拓展传播渠道, 优化传播平台, 开展互动交流, 广集第一手资料, 培育全媒体传播人才。

三、传统媒体意见传播的现状梳理

(一) 社会传播效果层面

(1) 受众注意力特点与意见传播语言特色的矛盾。社交媒体时代, 速食文化, 140字微博发言, 精准化信息投递, 移动化社交平台, 碎片式信息传播, 受众的注意力变得短暂、精准、嬗变。加上时评、短评催生出的表现形式, 修辞方法, 思维闪光, 严重冲击了传统评论文章固有的艰涩、深奥、严肃、庄重。受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到辛辣反讽、针砭时弊的箴言警句上, 而不在乎是否具有可靠的论据, 严密的论证和基于二者推理得出的独树一帜的观点。简言之, 即只注重论点的“新”、“奇”甚至“异”, 而忽略了事实层面的相对真实。

(2) 碎片化的信息传播生态与观点传播论证事实的矛盾。转型期的中国需要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标杆和导向、正向能量的传播、理性而非感性的传递和民族文明、社会开化的传承。这一切都源于实事求是, 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但碎片化信息传播的媒介环境与这一现实的舆论生态形成矛盾:新奇异类的言论, 单一视角的观点, 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基于大量事实证据, 经过严密推理论证的专业评论却被这些披着新鲜、幽默、明快、新奇的速食信息所掩盖, 失去了高质量新闻评论应有的价值和深意。

(二) 媒介专业主义层面

(1) 媒介审判与传统媒体失语的矛盾。细节越多, 便会越接近事件的真相, 证据越充分, 论证会越有力越深刻, 然而在重大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信息扑朔迷离, 真假难辨, 新媒体技术传播的大范围, 快时速, 强影响, 基于不实或片面信息的新闻评论极易误导受众, 降低媒体公信力。评与不评, 怎么评, 在新媒介生态下, 稍不留神就会把持不住“媒介审判”和“失语”界限的问题。媒介专业主义看重的不单单是报道事实, 更是要对传播效果进行预估, 这在实质上与我国所坚持的“正确舆论引导”、“以正面报道为主”有一定的重合度。然而, 如果少报或是不报, 在信息传播透明公开的现代社会, 无异于掩耳盗铃, 媒体面对关乎人民群众生存环境、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件上“失语”, 则是对媒体最大的讽刺。

(2) 舆论倾向与恪守中立秉公报道的矛盾。社交媒体环境下“沉默的螺旋”、“从众效应”依然存在。然而, 作为以说理为表现手段, 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立场、见解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免不了具有一定的侧重点和倾向性。网络舆论的一边倒倒逼政府做出回应的事件不在少数, 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倾向与网络民意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几近微妙。是顺从民意, 评论倾向与网络舆论趋同?还是恪守新闻专业主义操守, 秉公报道?身为专业新闻媒体记者, 身处复杂传媒生态, 碎片化信息传播, 标签式内容处理, 情绪化舆论一边倒, 有悖于受众心理预期, 哪怕是“第三方”评论都可能被上纲上线, 评论者也极易成为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

(三) 新闻工作者职业操守层面

(1) 抢时效与新闻真实、客观、平衡的矛盾。简言之, 这涉及意见传播的“快”和“准”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实际操作中要视细节和速度哪个更重要而定。当然, 这也与新闻传播中的“动态真实”有关。基于事实之上的意见传播, 在先于发声、巧于发声和基于客观真实论据、严密论证的两个相互制衡拉锯的两端权衡利弊, 做出最优选择。

(2) 公众知情权与相关人隐私权的矛盾。新闻伦理道德、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 严禁侵害公民的隐私权。然而, 涉及公众人物, 涉及社会财产和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公民的知情权也是公众的基本权利。二者之间的界限如何厘清, 不仅需要新闻伦理道德的标杆, 更需要新闻法律法规的约束。

摘要:社交媒体环境下, 媒介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媒体为应对挑战守住自身传媒地位, 不得不积极寻求转型之路。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意见传播进行现状梳理, 整合出社会传播效果层面、媒介专业主义层面、新闻工作者职业操守层面的相关问题, 为传统媒体意见传播的路径优化夯实基础。

关键词:意见传播,新闻评论,媒介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曹林.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J].新闻记者, 2011 (9) :29-34.

[2]周叶飞, 汤伟军.重塑权威, 社交媒体环境下评论的风险及突围[J].新闻传播, 2013 (12) :229-230.

预测社交媒体影响的新模型 篇5

社交媒体有什么好处呢?营销人员将它视作一种与消费者接触的新方式。经济学家出身的广告主管杰森·哈珀(JasonHarper)看到了社交媒体的一个附加功能:将社交媒体作为一个实时实验室,来衡量数百万美元的广告活动是否能够成功带动产品销售。

凭借着应用经济学的硕士学位,3年前,30岁的哈珀被业界领先的数字广告公司Organic的底特律办事处招人麾下,处理汽车公司的广告活动数据,目的是观察数字营销活动是否有助于汽车销售。克莱斯勒公司的吉普和道奇Ram皮卡被指派给了哈珀,他必须弄清楚电视广告是否提升了网站的访问量,Twitter的谈论次数和Facebook品牌页面的活动。他还必须计算所有的线上活动是否增加了经销商处的试驾率。“对社交媒体最大的疑问是‘有什么价值’。”他说。

与其等待在营销活动结束后再来衡量社交媒体的价值——像看一面后照镜——他看到了社交媒体的一种利用方式,将它作为一面挡风玻璃,预见前面道路的转弯,预测活动是否能够达到销售目标。这种新方法引起了哈珀的新老板的注意,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分析师史蒂夫·凯尔霍(Steve Kerho)表示:“我们需要一些预测工具。为了达到克莱斯勒公司的销售目标,我们需要观察这么多的网站访问者,这么多的关键活动,这么多的预约试驾。”

为了衡量Twitter消息和Facebook登录的预测能力,哈珀借用了物理学中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为了得到这些数字,哈珀需要在广告活动的三个阶段收集数据:基准,即广告活动开始之前的Twitter消息和Facebook粉丝的数量;热区,即在相关活动期间活动的主要激增;余波,即活动结束时不可避免的下降。

哈珀称之为“速度和加速度”的模型,其想法是在活动期间不断地测量相关的Twitter信息、博客文章和Facebook粉丝登录的次数。通过微积分来计算Twitter信息和Facebook登录的速度或变化率,哈珀可以很容易地计算任何加速度,即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他表示,使用这两个指标,可以预测大规模的营销活动是否会在一开始的几天里达到几个总体目标。由此产生的曲线趋于平缓之前,通常要经历一个陡峭的向上的斜坡,业内称这种模式为“了不起的上坡”。哈珀说:“我们的想法是预测平稳阶段的高度。”

该模型成形于哈珀为克莱斯勒公司工作期间。他钻研吉普的电视广告如何驱动了“吉普体验”网站点击量的上升,还有该网站引发的Facebook上吉普粉丝页面的登录率的提高,然后他试图观察社交媒体活动是否对试驾次数有任何影响。利用SAS软件研究所的统计分析软件,哈珀找出了一个相关性:那些接触过某个吉普在线站点的消费者,在经销商处预约试驾的可能性为两倍。由于汽车业非常关注试驾次数的增加,将其看作提高汽车销售的可靠方式,所以这个研究结论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哈珀把这个想法应用到了道奇Ram皮卡广告活动的第一个星期,预测的结果出奇的好。他说:“我们并没有获得具体数字,卡车销量不是我们需要的。”哈珀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建议,让克莱斯勒公司改动电视广告以增加其网站地址在屏幕上显示的时间,这个点子果然奏效了。“这样能够增加观看者采取行动的号召力,在几个星期内,我们就达到了我们的目标。”然而,在2010年初,克莱斯勒公司完成了先前计划,换了另一家代理公司,结束了哈珀的工作。

但哈珀已经开始使用一个更丰富的社交媒体数据来继续他的实验,该数据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客户,位于达拉斯的个人护理产品公司金佰利公司(Kimberly Clark)。公司为旗下高洁丝品牌的一种新的卫生棉产品u byKotex推出了大规模的广告活动,该产品将女性卫生用品的讨论带进社交媒体时代。这一活动的目标是收到500万年轻女性的样品索取要求。

电视广告使用幽默的手段,不仅可以激发人们更坦诚地讨论经期和卫生棉条,还通过调侃高洁丝以前的产品推销方式来制造趣味。放置在其网站和YouTube上的一系列前卫的视频片段则做的更夸张。一个偷拍风格的视频中,在一家药店,一个无知的家伙随机向经过的顾客询问意见:他应该为女朋友买哪种卫生棉。产品植入到泰拉班克斯(Tyra Banks)、切尔西·汉德勒(ChelseaHandler)和卡戴珊(Kardashian)姐妹主持的电视节目中,进一步开放了对这个从前的禁忌话题的讨论。由于这些视频片段已经开始了病毒式传播,该活动引起了Twitter消息和Facebook品牌页面登录的激增。

有许多社交媒体数据的热点是由这些媒体事件引起的,它们马上就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销售。“Organic公司的‘速度和加速度’模型帮助我们在uby Kotex活动推出后建立了Twitter跟随量的平稳阶段。”金佰利公司高洁丝品牌的总监阿伊达·弗里克(AidaFHck)表示,“在这个阶段,我们能够在Twitter消息和样品索取之间建立某种必然关系。”

该模型有助于金佰利公司实时优化其媒体花费、产品布局和网站功能,努力去实现它雄心勃勃的目标。这个工具还帮助指导创意的快速变化。例如,通过实验,决定绿色还是黑色的网页配色方案能驱动更多的样品索取,形成一个更强有力的号召,让访问者找到最近的商店。

这些努力产生的销售预测,被证明是正确的。弗里克表示:“多亏了这个模型,我们可以知道在几个星期内就有望超过销售目标,并为高洁丝品牌获得10%的市场份额增量。”

新媒体社交环境 篇6

互联网的崛起为人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生活空间, 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 网络已成为人们扩大自己交际圈和信息交流的平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 从BBS的社会信息网络化, 到Blog的个人信息网络化, 再到SNS (Social Network Site, 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 的人际关系网络化, 在校大学生始终是主要的参与者之一。特别是近年来, 各类社交网站异军突起, 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追捧。高校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能起榜样示范作用的学生群体, 他们的言行举止和精神境界对周围同学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此, 在社交媒体环境下, 要抓住机遇, 深入有效地抓好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一、社交媒体及其特点

社交网站 (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即“社会化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 另一种常用解释:Social Network Site, 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 , 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其理论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igram (1933 (1984) 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 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 也就是说, 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简单地说:按照六度分割理论, 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 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 (Social Networking) 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 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 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 比如ArtComb, Friendster, Wallop, adoreme等。

但“熟人的熟人”, 只是社交拓展的一种方式, 而并非社交拓展的全部。因此, 一般所谓的SNS, 则其含义还远不止“熟人的熟人”这个层面。比如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 (如贴吧) 、根据爱好进行凝聚 (如Fexion网) 、根据学习经历进行凝聚 (如Facebook, 人人网) 、根据周末出游的相同地点进行凝聚、根据中国农民应用网络的方式凝聚 (如农享网) 等, 都被纳入“SNS”的范畴。[1]

国外比较著名的SNS网站有FACEBOOK, MYSPACE等, 而国内的人人网、开心网、占座网、QQ校园等也是备受大学生喜爱的社交网站。

社交网站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 核心价值是人际关系网络的激活。为此, 社交媒体具有全球性、平等性、开放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交互性好、冲击力强等特点。

二、面向社交媒体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社交媒体因其具有的特点, 给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1. 机遇

社交媒体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机遇。首先, 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 使高校学生党员快速获得各类资讯, 不仅开拓了视野, 而且在极短时间内获取海量的信息, 了解各种思想观念和文化思潮, 促进自身思想的开放和进步, 起到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其次, 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 丰富了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 在传统方式下, 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利用思想政治课、党课、社会实践、专题组织生活、专题报告、座谈会等, 形式较单一, 教育方式往往是单向灌输为主, 在形式、创新和实效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再次, 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 尤其由于社交媒体是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 容易聚积价值取向相似的能量, 尤其对正能量的聚积与传递起到极大的有效作用。此外, 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 使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导和主体之间更趋于平等交流和双向互动, 教育者利用社交媒体和被教育者进行交流沟通, 便于了解被教育者的思想动态, 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具有良好的交互性。[2]

2. 挑战

社交媒体具有全球性、平等性、开放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交互性好、冲击力强等特点为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带来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同时, 由于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给思想尚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的冲击, 这些冲击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击。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 冲击了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交媒体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特点, 使得各种不同的对立并存的思想意识形态在网络上汇集, 一些不良思想也得到广泛传播,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不断通过网络影响人们, 尤其是个别国家出于对我国进行“四化”、“分化”的图谋的意识形态着力通过网络传递信息以扰乱人们的视听。[3]而社交媒体通过“熟人的熟人”的网络社交拓展方式, 更多了一份“熟人”对“熟人”的信任, 产生了更强的冲击力, 从而使得这些方面思想更易发酵膨胀, 高校学生处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一些高校学生党员由于认识水平与辨别能力相对有限, 极易被这些方面思想所误导, 从而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社交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路与途径

社交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我们既要针对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实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同时, 要充分了解社交媒体的特点与功能, 趋利避害, 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交媒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1. 主动参与社交媒体, 发挥教育者在社交媒体中的主导作用

教育者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作用, 主动利用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与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有机结合, 把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动权, 推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进社交媒体。教育者应该了解和掌握社交媒体, 借助社交媒体的网络功能开展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首先, 教育者应主动加入到社交媒体中, 通过浏览帖子, 了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 既可以利用论坛留言和站内短信功能与大学生党员作深入交流, 而且可以通过实名注册系统查找发帖人, 开展网下教育工作, 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开展有针对性的理性信念教育。其次, 灵活运用社交媒体网络处理手段, 变封堵为疏导, 做到主导和疏导相结合。教育者及时沟通和处理通过社交媒体放映出来的焦点、难点和疑点问题, 对可能出现或者已经露出苗头的问题应及时正面引导。再次, 强化正面的主导作用, 采用权威对话法和事实发布法, 及时发布正确信息, 避免虚假信息、偏激意见在论坛上传播。[4]

2. 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正确运用社交媒体, 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媒体素养

高校是实施大学生党员网络素养教育的主阵地, 高校党建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正确认识和运用社交媒体。年轻的大学生党员社会阅历相对较浅, 信息的筛选、辨析能力较弱, 容易迷失在海量信息中。随着当前媒体环境的变化, 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媒体素养尤为重要, 针对大学生党员有效地开展媒体素养教育, 尤其是正确运用社交媒体, 提升他们对网络信息的是非辨别能力, 增强网络自律意识。大学生党员只有具有良好的是非辨别能力和拥有良好的自律意识, 才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错误信息的侵蚀, 并且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在社交媒体中掌握话语权, 切实提升了大学生党员的媒体素养。

3. 创新党建工作网络, 提高社交媒体环境下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积极倡导和创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党建工作网络, 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网络发展的制高点, 弘扬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高校可以成立大学生党建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工作室, 吸引一批动手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党性修养强的大学生党员骨干加入到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中来, 这样既可以活跃校园党建网络文化氛围, 同时也能提升大学生党员实践创新能力。工作室的内容上, 利用社交媒体对于高校学生的吸引力, 针对高校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 教育者积极进行引导, 不仅使教育者的主导性在社交媒体中得以发挥, 而且也达到了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工作形式上, 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大学生党员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着力研究当今大学生党员的行为特征和兴趣特点, 努力创新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比如, 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工作室上展示寻访红色微记忆、共绘红色地图、展示党员风采、自制微电影等, 使教育形式自主活泼, 从而实现了通过社交媒体打造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红色阵地。

摘要:社会媒体 (SNS) 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下的典型媒介形态, 深受大学生党员欢迎的社交网。其广泛使用既给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党建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参与社交媒体、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正确运用社交媒体、创新党建工作网络, 提高社交媒体环境下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媒体,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SNS词条.http://baike.baidu.com/subview/8258/5896174.htm.

[2]蔡颂, 邓翃.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J].湘潮, 2012, (4) .

[3]李敏.信息网络化视域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 (2) .

社交媒体:大学组织文化的新变量 篇7

Social Media被译为“社交媒体”或“社会化媒体”。这个概念由ICrossing的副总裁Antony Mayfield率先提出[3]。虽然对于社交媒体没有一个广泛认可的权威定义。但总的来说, 社交媒体是一种提供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 包括论坛、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维基、SNS等[4]。其核心是网络互动的增加和用户参与度的提高。由于大学生对新兴事物较强的感知能力, 大学生成为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人群。作为媒介新形态的社交媒体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大学网络生态环境, 为大学的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社交媒体对大学组织文化的影响:

1. 师生互动增强, 教师魅力逐渐消解

在大学, 课堂曾经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由于知识传播途径的单向性,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地位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心理, 进而惧怕教师权威, 产生师生之间的不平等。

随着媒体的迅猛发展, 获得知识的路径向多维网状转变。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 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 为教师提供了在课堂外与学生交流的空间。教师通过微博、社交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 促进了学生对教师的了解, 减少了师生间的距离。许多教师并不排斥在微博上进行实名认证, 在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 成为学生关注和追捧的对象, 变成校园里的明星教师。这样的互动方式结束了以课堂为唯一阵地的传统教育模式, 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变得更加平等, 教师的亲切感增强。与此同时教师也被拉下圣坛, 其权威性减弱。

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流不再具有单向性, 教师失去了对知识的垄断地位, 甚至出现了学生对教师“文化反哺”的现象。社交媒体提供了学生与老师交流平台的同时, 也提供了学生对教师观点提出质疑的渠道。不仅知识的流向变为双向, 评价机制也变为师生双向评价, 师评网的出现以及其他新型师生互评机制, 让学生掌握了对教师评分的主动权, 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由教师为学生进行评价的机制, 教师魅力产生了合法性危机。

从大学教授在课堂与学生发生肢体冲突, 到知名高校学子向教授举起屠刀。这样骇人听闻的事件与“尊师重道”的师生关系理念相违背, 却正发生在当下中国的大学校园里。无论古代社会的教育还是近现代的制度化学校教育, 这种现象都是难以想象的。这与社交媒体兴盛下所带来的教师魅力的消解大有联系。

2. 校内话语权的冲击, 学校权威地位遭到威胁

在社交媒体兴盛之前, 学校掌握着校内的传播渠道, 可以通过信息把关对传播内容做出筛选, 主导着校内的话语权。传统媒体时代, 学校可以通过校刊编辑等岗位控制校内传播渠道。针对校内社交网站, 可以通过版主或管理员删帖、置顶或者加精的管理机制阻碍、限制甚至禁止学生发言的权利。在校内媒体上, 学生“舆论领袖”的发言必须遵循规则, 否则便会被把关人施以惩罚, 不仅阻碍了意见影响力的扩散, 更危及“舆论领袖”地位的稳定[5]。

而社交媒体参与式的传播机制为学生提供了意见表达的平台。社交媒体个性化、多元化的传播特点开始展现, 传统话语的主导权悄然改变[6]。除了校刊、BBS等校内媒体, 学生可以通过社交网站、微博、论坛、贴吧等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些校外媒体比校内媒体更具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 学校不能再通过校内媒体的信息把关机制控制学生的话语权, 学生的话语权得到解放。与此同时, 校外信息开始肆无忌惮地侵入大学校园, 学生浏览的校外网站中有许多积极的元素, 但也含有消极因子。作为校内社交媒体的BBS经常充斥着转载自校外网站的信息, 甚至出现一些与青年人健康成长背道而驰的价值观, 这些信息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进入大学校园, 对大学组织文化的建设危害极大。

社交媒体对校内话语权的冲击让学校权威地位遭受威胁, 以往学校官方话语一直主导校内话语权, 学校通过校内媒体将官方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传达给学生。而今无论是学生话语解放还是校外话语的入侵都为学校官方话语的权威地位带来威胁。学校的官方话语不再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 学校官方话语的实际影响力减弱, 不利于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舆论形成机制改变, 学生管理难度增大

在传统的校园媒介环境中, 舆论的形成机制是自上而下的。在社交媒体兴盛之前, 由于渠道获得的困难, 学生很难利用传统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造成影响, 学生言论只能以分散化、小规模的形态存在于学生之间。

社交媒体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许多匿名发言的平台, 出现问题后并不会受到惩罚, 这解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社交媒体为学生提供平台的广泛性前所未有, 学生畅所欲言, 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自下而上的舆论在学校的校园建设中常常发挥着重要作用, 推进了校园的民主化管理。然而学生内部形成的舆论不易控制, 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对校内事务提出的见解一旦得到其他学生的共鸣, 能迅速形成网络舆论。这种网络舆论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容易失控, 影响校内事务的解决和处理。许多小问题也会成为引发激烈情绪的导火索, 食堂饭菜价格、学校宿舍条件、教师授课质量、学校课程安排的合理性, 都可能成为学生声讨的对象。某些学生甚至将社交媒体作为发泄情绪的平台, 在生活、学习、情感中遇到压力可能成为在社交媒体上宣泄的引子, 在网络平台上被不断放大。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制止, 甚至会出现群起而攻之的画面, 这些因素都为大学生思想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同时, 社交网站扩展了学生的交际面, 学生不仅能从网络获得丰富的信息, 还能在社交网站上与朋友交流。大学辅导员不再是学生面临学业压力时疏解情绪的对象, 而变成了传达信息的中间人。学生出现思想偏差后不再向辅导员或校内心理咨询室倾诉, 学校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往往出现问题后为时已晚, 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加。

二、大学组织文化应对新变量的发展路径

1.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由于社交媒体的冲击, 教师的魅力正逐渐消解。社交媒体撕去了教师权威的面纱, 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这只是教师魅力合法性危机的导火索, 并不是教师魅力消解的根本原因。我们应该认识到, 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术业不专、师德不正的个人。由于他们的存在, 相关问题才会被媒体不断放大, 老师的社会评价才会呈现负能量递增效应, 最终影响整个大学教师队伍的形象。可以这样说, 提高大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是正确应对社交媒体对教师魅力冲击的当然之法。

提高大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应当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教师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教师队伍发展的核心问题则是师德问题[7]。师德的提高将带来教师道德感召力的提高。社会学家韦伯认为:教师的道德感召力, 即教师自身的个人人格魅力, 是教师权威的重要来源之一[8]。因此, 教师权威的重塑有赖于教师道德感召力的增进。也就是说, 只有师德高尚的老师, 才能树立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权威, 也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尊重他, 并乐意接受他的教诲。总之, 学校应当大力开展教师师德建设工作, 有必要将师德的考核计入教师的绩效考核的范畴中。

此外, 教师应学会使用并善于使用社交媒体来塑造和改善自我的正面形象, 并将社交媒体作为自己学习新知识、寻找新视角、获得新看法的平台。

2. 完善校园系统建设

学校话语权的重新树立必须建立在学校权威地位的基础上。一个学术成就出众、科研成果卓著、培养了许多卓越人才、拥有独特组织文化的大学自然拥有许多忠实拥趸, 这样的大学所发出的声音才会在学生中、甚至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 才会确立当然的权威地位。我们应当认识到, 要建设这样一所具有影响力的大学, 应当以完备发达的校园系统为依托。

实践中, 校园建设的完善应该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三管齐下。物质层面的校园建设包括学校生活、学习、活动等各种工具、设施以及场地的齐备, 而制度层面的校园建设则主要是指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规范。至于精神层面的校园建设则在三个层面中居于核心地位, 包括办学理念、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科学定位。这些精神层面的建设将成为师生之间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9], 并进而构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帮助学校权威地位的形成。

学校应正确看待学生网络舆论:学生网络舆论有一些宣泄情绪的成分, 但同时也有一些对学校建设的良好意见。学校可以通过校长信箱等意见接受渠道接收学生的意见。学校还要通过校园论坛、学校微博、人人网等形式, 建立健全学生的话语表达机制, 并对提出良好建议的学生给予褒奖, 以提高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的积极性。也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话语交流机制, 学校才能拥有独特的组织文化, 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对学生网络舆论。

此外, 对于学生的网络舆论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不能再用硬性的手段来管理学生, 而是要以引导疏解为主。具体来说, 学校对网络舆论不能再使用删帖等简单粗暴方法, 而是需要直面学生的质疑, 并对相关质疑和提问给予回答、解释或者解决, 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同时, 学校还应当注重对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 要把选拔和培养一支适应现代校园文化、富有责任心、深谙年轻人心理、懂得工作方式方法的辅导员队伍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抓手。因为辅导员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以学生良师益友的形象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只有学生相信学校, 相信学校里的老师和辅导员,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向学校求助, 学校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 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解决问题。

3. 合理利用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兴盛增加了大学管理工作和文化建设的难度, 是大学组织文化的新变量。面对新变量带来的影响, 大学不仅需要完善学校的各项工作, 更要以新的思路和新的眼光看待社交媒体, 并学会利用社交媒体来建设大学组织文化。如果一味地排斥社交媒体的发展, 只会使大学组织文化的建设滞后于时代的步伐, 这将成为建设现代性大学的阻碍。

首先要合理地利用校外社交媒体, 可以尝试在社交媒体网络建立学校的官方网站或官方微博平台, 让这些平台成为学校建设和问题解决的发言人。在出现问题或面对质疑的时候, 要利用社交媒体广泛性的特点, 将学校的声音迅速及时地传递出去;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信息发布功能, 积极扩展学校信息的传播途径;甚至可以将校外社交媒体作为学校品牌宣传的名片, 借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此外, 要重视校内社交媒体的建设, 控制校外不良网站对校内社交媒体的影响, 保持校内网络文化环境的相对纯净[10]。具体来说, 就是要努力让校内社交媒体具有独特的学校文化特征, 提高学校社交媒体的可辨识度, 同时还要将校内社交媒体视为掌握学生思想变化的重要渠道:校内媒体管理人员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迅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并将之反馈给学校。因此, 加强校内媒体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显得很有必要。

作为大学组织文化的新变量, 社交媒体在给教师、学生、学校三者间的传统关系带来冲击的同时, 也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认识到这一点以后, 我们要注重加强校外和校内社交媒体两个方面的建设, 学习合理地利用社交媒体, 以促进三者间的良性互动。另外, 在继续加大校园系统建设力度的前提下, 要致力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准入、培养和退出机制。同时, 还要采取软性手段来对校园网络舆论进行管理, 对其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加以区分, 发挥社交媒体的双向互动功能。

相信通过上述办法, 我们一定能够把社交媒体对大学组织文化的冲击效应降到最低, 切实地保证大学组织文化的新发展, 保障大学权威地位的重新树立, 维护大学对社会发展的良好推动作用。

摘要:社交媒体的兴盛增加了大学管理工作和文化建设的难度, 是大学组织文化的新变量。随着师生互动的增强, 大学教师魅力在逐渐消解;社交媒体对校内话语权的冲击, 使得大学的权威地位遭到威胁;而舆论形成机制的改变让学生的管理难度增大。面对社交媒体的影响, 建设大学组织文化的过程中须有新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大学组织文化,社交媒体,新变量,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9]陈潮光.塑造我国现代大学组织文化[J].华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6, (6) :43.

[2]李芹, 赵宜华.高校组织文化状况诊断与重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7, (6) :115.

[3][6]孙楠楠.对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新闻爱好者, 2009, (9) :16, 17.

[4]杨珍.社会化媒体引发了传媒业格局的改变[J].新闻知识, 2010, (5) :59.

[5]薛可, 陈唏.BBS中的“舆论领袖”影响力传播模型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BBS为例[J].新闻大学, 2010, (4) :91.

[7]杨振国, 陆武.提高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促进学校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 2010, (10) :22.

[8]罗红艳.网络背景下教师权威的消解与重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9) :242.

新媒体社交环境 篇8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网络、智能手机等科技工具的出现,人们的社会交往渗透到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继而诞生了许多社交软件,如微信、QQ、微博、Facebook、Instagram、Line、Twitter、You Tube等等。人们在社交软件上联系他人,分享生活,寻找机遇,拓宽人际交往圈……可以说,我们进入了“新新媒介”时代。新媒体平台上的这些社交软件,又可以称为“社交媒体”,它们不仅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为许多品牌的营销策略提供了一种新潮的手段。尽管奢侈品品牌为了维持高端“身份”,在网络传播方面比较谨慎,但在这个范围广、时效性高、更新速度快、年轻化的场域,不少奢侈品品牌开启了一轮新媒体营销传播的竞争。

一、奢侈品牌社交平台营销必要性

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为品牌营销提供了丰富而普遍的传播资源。平板、手机这些科技工具在保留传统功能的同时,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人们从自身固定的生活区域和习惯中脱离出来,离开具有清晰边界的地理区域,通过一方小小的屏幕,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消息。社会中的所有元素都无法逃脱信息网络。接触它、利用它、消化它已成为大众生活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国外以Facebook、Twitter,国内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由于它们时效性强互动性高,令用户可以“无时差”地与品牌沟通,从而感受到品牌的独特个性与魅力。因此,在社交媒体开展奢侈品品牌营销时,若能把握住不同社交媒体的特性和信息流动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品牌信息向目标消费群体进行传播,在得到消费者更多关注的同时,吸引他们购买,从而提高营业额,并使品牌获得永续生存。

近年来,奢侈品牌的营销现状不容乐观。老牌奢侈品牌如路易威登、爱马仕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品牌文化,有着属于自己的市场地位。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新兴轻奢品牌的诞生、以及在发展中国家“山寨高仿”的存在,奢侈品牌的生存越来越困难,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奢侈品牌逐渐需要走下神坛,通过贴近消费者的沟通,营造与目标消费者的“亲切感”来塑造品牌,进而促进销售。

以往,由于奢侈品品牌具有质感外溢性、距离感、专一性等特点,一般使用小众化、定位高端的大众传播媒介。由于奢侈品品牌上述特性与新媒体社交平台的随意性、娱乐化调性具有较大的反差,因此,面对新新媒体的挑战,奢侈品牌的传播策略需要调整。奢侈品品牌往往具有自己的品牌文化、个性特点、限定销量,是一种“非必需品”。[1]定位在高端、稀有、尊贵层面。而社交类新媒体体现的恰恰是快速消费、快速时尚这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大众化的消费观念。奢侈品牌传统的广告投放追求的是精英路线,奢华高调,即投放在高端杂志、高端商场、机场等平台,通过营造与普遍大众“距离感”,来保持自己的“神秘感”“高级感”;而且一般会选择一线城市投放宣传,忽略二、三线城市。然而,目前我国的二、三线城市消费能力并不次于一线城市。[2]在新媒体社交平台不断渗透下,奢侈品牌在受众定位和媒体选择上的分歧也在不断消解中。

奢侈品牌在不断拓展新的营销方式,常常是实体店铺、网络店铺和社交媒体同时使用,以取得共振效果。奢侈品牌历史悠久,以往大多是实体店铺经营为主。但现如今,随着网络销售平台的急速发展,奢侈品购物网站数量增多,且越来越贴近中国市场。据笔者观察,目前各类“海淘”“奢侈品特卖”APP推陈出新。除“唯品会”这类存在时间较长的APP外,还出现了网易考拉海购、魅力惠、寺库、尚品折扣网、REEBONZ等主打海外奢侈品特卖的客户端应用。除此之外,由于物流业、电子支付行业发展,许多国外电商如Shopbop、Farfetch、亚马逊开通跨境转运及支持支付宝付款业务。更进一步的,一些国外电商如Net-A-Porter、Beautylish等纷纷开通官方微博,与中国消费者实时互动,发布新品信息及顾客购物反馈。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通过这些便捷的购物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此时,将品牌宣传转移到社交平台可谓是水到渠成。我国高端服饰1436近年来也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开展了线上品牌信息传播和线下店铺体验并成交的模式。

目前,中国已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中国奢侈品的消费人群有自身的特点。奢侈品权威研究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2015年11月24日在上海发布《中国奢侈品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1168亿美元,几乎占全球消费的50%。当前,人们的消费已不只停留在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更多关注它们的符号价值。高端产品代表着一种身份地位、审美情趣的象征。随着中国的国力增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有了很大提升。消费者追求“精品”品质,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国的消费者年龄分布在25~40岁之间,奢侈品的消费群体日益年轻化。聚集年轻人最多的平台,无疑就是各种新媒体社交平台。

二、新媒体社交平台奢侈品营销传播对比分析

在中国,微信和微博是最突出的两个新媒体社交平台。作为这两款社交媒体来讲,微信平台的职能主要在于日常交流,偏重于日常社交功能。大众对品牌的关注基本停留在品牌官方公众号。但微博可关注的内容较多,信息资讯丰富,“刷微博”成为年轻人网上社交的较为普遍的行为。虽然网络空间是没有国界的,但是在现实环境下,国内和国外使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还是有明显的区隔,信息呈现方式也差异很大。下面,笔者以微博和Instagram(下文简称“Ins”)为例,对奢侈品牌在中外社交媒体的营销传播方式进行对比。

首先,在用户选择上,Ins作为分享图片的平台,对用户的摄影技术和审美都有一定的要求。其次,在平台管理方式上,Ins会将各种用户的图片和视频推广在首页,会利用大数据对用户的喜好进行分析,为用户推送信息。而微博会将用户关注的人设置在首页,微博“热搜”与用户个人兴趣关联不大。最后,在平台内容侧重点上,Ins多发布视频照片,而微博以文字信息为主。笔者在微博平台上也发现了诸如香奈儿、迪奥等国际品牌的账号。以香奈儿品牌为例。Ins的平台简洁但是色彩丰富,配有更加丰富、绚丽的图片以及视频,凸显了品牌的质感。视频、图片这些视觉化的、感觉上的符号冲击力很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用多余的语言介绍就使奢侈品牌保持了神秘感、高级感。微博多数是投放产品宣传广告、商品首发链接、代言人的最新品牌活动。

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微博有它独特的优势。作为社交平台,它对品牌的宣传几乎是免费。品牌不用付出任何成本,却能收获客户群。微博粉丝群具有链式传播的效果。比如,企业发微博后,众多粉丝会转发,这种影响力的延展是无形的。路易威登南宁店开店时发布的微博信息,在短短时间内得到了大量转发。微博平台作为品牌与大众交流的纽带,对品牌危机公关也起到了辅助作用。在遇到形象危机时,品牌可以通过自己的官方微博及时发布信息,将官方信息和立场广而告之,避免通过其他传媒渠道将品牌本身所要传达的信息扭曲。

三、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营销传播策略分析

国际奢侈品向中国市场渗透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消费者对品牌的熟悉和信赖需要一定的过程。近几年,在“反腐”政策的实施下,因公类奢侈品消费减少[3];随着出境旅游人次的增多、国外代购的流行,我国人均境外购物消费跃居世界首位,而境内消费却在逐年滑落。[4]这些使得奢侈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有下滑趋势。基于以上的情况,奢侈品牌在营销策略方面应该更加“放低姿态”,吸引不同阶层消费群体,通过传递自己的品牌文化,在巩固已有消费群体的基础上,挖掘消费者的潜在消费能力。

那么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市场如何进行社交媒体上的品牌营销传播呢?

在传播平台方面,要利用好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信息整合。通过文字与消费者互动,并通过粉丝留言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显现的粉丝数量、类型特征、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信息,帮助品牌分析目标客户群特征、定位,并依据相关信息开展适时有效的传播活动,以进一步吸引新的粉丝,增加品牌的粘性和好感度。同时,将品牌的官方网站、旗下APP、社交平台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延伸传播链。

在传播内容方面,争取国内外同步更新。除了传播品牌的高端性外,也要凸显品牌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比如,多展示品牌历史故事、品牌发展过程,用独特的品牌文化和精细的品质感打动消费者。同时,内容不能只局限于对产品本身的宣传,还要能够和消费者产生关联。注重人性化平台建设,可以增加更多关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内容,将社交媒体作为品牌与消费者开展情感交流的平台。奢侈品在社交媒体传播中,要从内容上贴近大众需求。以轻奢品牌迈克·高仕(MICHAEL KORS)为例,该品牌不仅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介绍自己的产品,还会为关注者介绍搭配方案、撰写风格手记。

在传播手段方面,品牌应与消费者多多互动。比如转发粉丝评论、与微博知名账号合作、设计品牌活动等。设计活动与消费者互动,增加双方的对话和体验。同时,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并未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奢侈品牌可以利用好线上、线下这两个宣传渠道,增加用户体验,为消费者提供流畅、新颖的产品体验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品牌在微博这类公共场域发表意见时,要注意与所在国的文化差异。在入驻一个国家的社交平台时,要注意与本地消费者的互动切入点,充分考虑本国国情。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品牌传播信息,同质化的内容难免使人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产生审美疲劳,这对品牌营销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社交平台与传统媒体一个最大区别是需要随时随地、不间断更新以保持新鲜度。品牌需要考虑各种手段来管理、包装自己的社交平台。这些都考验着品牌经营者的创新创意能力。

中国不能仅满足于成为一个奢侈品消费大国,也需要培育和传播自己的奢侈品牌,成为奢侈品品牌强国。我国一些品牌,特别是老字号品牌,一般具有悠久的手工制作历史,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还有一些品牌具有独特的要素资源优势,他们在长期经营中打造出“工匠精神”,在奢侈品品牌打造方面具有很大潜力。这些品牌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资源,不仅可以低成本传播品牌信息,还可以借此活化品牌,并拉近与年轻消费群体的心理距离。PR

参考文献

[1].杨林,《奢侈品营销中的新媒体应用--以CHANEL品牌为例》,《新闻知识》,2012年08期

[2].申宝辉,《奢侈品微博营销的对话机制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

[3].张景云,王勇,刘畅,《西方奢侈品品牌国际化经营的障碍与对策--对中国奢侈品牌培育与传播的建议》,《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08期

社交新媒体在播音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篇9

社交新媒体与社交媒体的概念相近, 世界上最早提出社交媒体概念的是安东尼·梅菲尔德, 他将社交媒体定义为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的新型在线媒体, 社交媒体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的特征。[1]通过对比其他定义和论述可以总结出, 社交媒体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 特别是在wed2.0出现以后, 以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为特征的社会交往互动型平台。[2]社交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产生的新一代以社会交往的互动性为主要特征的媒体, 例如:微信、微博、博客等。

回顾社交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大体上可以分为互联网公共社交媒体时代、娱乐化社交媒体时代、微信息社交媒体时代和伴随性移动社交新媒体时代等四个发展阶段。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 可以把社交新媒体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功能、用途分为:创作发表型、内容分享型、信息获取型、社交服务型、游戏娱乐型。

相比传统媒体社交新媒体反馈性强, 原创信息多, 受众分类细, 传播活动平民化、对话性、真实性强, 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伴随性特征。

二、社交新媒体在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社交新媒体具有反馈性强, 原创信息多, 受众分类细, 传播活动平民化, 对话性、社会性和伴随性强等特征。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具有实践性、前沿性、互动性、交叉性和延展性强等特征。二者可以有机结合, 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

(一) 社交新媒体可以使专业教学更有效率

社交新媒体对学生专业教学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方位渗透, 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课前, 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 发表主题内容等形式, 多样性立体化带领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课中, 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录制和储存学生进行专业练习的视音频资料, 作为课堂实例使用;课后, 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小社交群的建立,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互动解答学生的专业问题。另外, 在课下,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利用专家微博、微信公众号, 网络论坛以及网络在线视频等网络平台开展学习。这样就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局限, 使得专业课教学形式更多样、方法更灵活、过程更生动, 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 社交新媒体可以使专业教学更有针对性

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既要求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同时也重视对学生业务特长和风格化潜质的锻造。专业课堂教学有点对面的特征, 课堂教学重点在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专业技能的示范。在进行课堂教学后, 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 在练习中, 同学们因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各不相同, 基本素质千差万别, 会在具体表达上呈现各不相同的情况。这就要求专业教学要因材施教, 要针对不同学生制定教学方案, 做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保证教学质量。但在传统教学中,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和时间, 现在利用微信就可以便捷的实现。

(三) 社交新媒体可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是最高级的沟通。由于手口相传的专业教学模式, 在艺术类专业中, 我们可以比其他专业更经常看到亲密的师生关系。利用社交新媒体, 师生之间可以比传统媒体时代更为便捷的围绕某一个专业话题进行平等而轻松的交流, 例如共同探讨对一篇文学稿件的理解, 对某一社会特点话题的认识, 这些都属于人与人之间深度交流的范畴, 师生之间的感情在不经意间就拉的很近。

(四) 社交新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社交新媒体具有信息原创性强的特征, 且营造的话语场十分平等, 这在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表达欲望。把社交新媒体引入高校课程实践教学,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社交媒体, 与同学和老师第一时间分享, 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社交新媒体的平台, 可以让学生作品有更好的展示空间, 让学生相互之间形成竞争意识, 使学生从被动完成作业到主动参与, 从而达到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

(五) 社交新媒体有助于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实践,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旨在加深基础知识, 扩大知识领域, 开阔视野, 发展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创新活动。[6]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十分活跃, 大多积极参加校内外的专业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是专业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社交新媒体的使用可以为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信息发布搭建一个便捷的平台, 可以营造一个温馨学习实践经验分型空间, 可以使专业教师以一种使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身份指导和规范他们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三、结语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新月异, 媒介与人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在准确把握社交新媒体的基础上, 结合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的特征, 社交新媒体完全可以在专业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社交新媒体可以使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 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促进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摘要: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媒介与人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在准确把握社交新媒体的基础上, 结合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的特征, 社交新媒体完全可以在专业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交新媒体可以使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 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促进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社交新媒体,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1]Antony Mayfield.Whatissocialmedia[EB/OL].icrossing.co.uk/ebooks.

[2]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3) .

新媒体社交环境 篇10

2010年11月,Nielsen针对DELL、NIKE等品牌在人人网的广告投放发布了《SNS社交媒体广告监测研究报告》。随后,人人网根据该报告推出“人人啸应-SNS社交媒体广告价值衡量标准”,成为业内首次在第三方调研机构、广告主、媒体的共同见证下提出的广告价值衡量标准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怎样的衡量体系?人人网全国营销策划中心总经理李普庆向记者作了具体阐述:“人人啸应”指的是在社交媒体中,以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社交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独特社会化广告产品及传播机制,让每个用户都有可能成为品牌的传播者。

基于真实的好友关系建立的SNS网站,使用户之间能够相互信赖,并相互影响消费决策。如果广告将一家餐厅描述得天花乱坠,我们或许会半信半疑,但如果我们的朋友在一条状态里描述在那儿度过了完美的一个晚上,也许我们会立刻拨打餐厅的电话。

因此,广告主不仅能够购买付费媒体(Paid Media),还能通过用户向朋友的传播行为得到免费媒体(Earned Media),以及通过公共主页拥有自有媒体(Owned Media)。这种情况下,SNS社交媒体广告的衡量标准就不仅仅是付费广告的曝光、点击,还应该包括由用户的后续行为所产生的二次传播量、最终获取的粉丝数及粉丝的活跃度等维度。

奥迪在人人网的品牌传播印证了“人人啸应”的理论价值:付费媒体(Paid Media)——奥迪的社会化广告和公共主页,每一轮曝光都获得了用户的点击、行动以及新的粉丝;免费媒体(Earned Media)——新鲜事带来的二次口碑传播曝光、点击、行为和粉丝;自有媒体(Owned Media)——广告+好友口碑的传播直接促进了粉丝数量的积累。据监测统计,奥迪一共获得了超过2亿次曝光,并累积了超过22万的品牌粉丝。

上一篇:日语中的方言下一篇:大学生从众心理